0

浏览

5777

作文

67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一片青青的草地上,有一个小村庄。村庄的东边有一座小房子,房子旁边有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鱼虾成群。房子里有一对老夫妻,他们一边喝着美酒,一边用吴地的方谈着话。老夫说:“咱们的大儿子力气大,能干活;二儿子聪明、编织技术好;小儿子才六岁,但特别听话,从不捣乱。”老妇说:“对呀,老大每天种菜锄豆,让咱们有足够的食物;老二给我们补衣服,不会挨冻。怪不得邻居们都说咱们老大老二好。老三虽小,可是乖巧、不捣乱。”

这时,他们的儿子在干什么呢?老大在小溪东边豆田里除杂草,老二在织鸡笼,小儿子则跑到老大面前说:“大哥,陪我玩儿吧!”老大说:“不行,小弟,我在锄豆田里的杂草呢,不锄的话,豆子就长不出来,你也就吃不成你最爱吃的炒豆了。”“多长时间可以干完?”“至少一个时辰(两个小时)。”“时间太长了,我找二哥去!”老三立刻去找老二。“二哥,陪我玩儿吧!”“不行,我得织鸡笼,否则鸡全跑了。”老二说。“多长时间可以干完?”“少说也得一个时辰。”老三只好走开。

突然,老三看到了几只野鸡:“对,爪几只野鸡,回家做鸡肉,爹娘一定会表扬我的!”老三立刻去抓野鸡。但野鸡用“车轮战术”,一只跑不动了,另一只接着跑,让老三消耗体力不少,老三跑不动了,野鸡也全跑了;老三突然又看见河里蹦出几条鲤鱼:“抓几条鲤鱼也行!”他立刻回家拿来渔网,想把渔网撒进河里。但是,他不会撒网,不但没抓住鱼,反而把自己掉水里了!幸亏网的另一头挂在了 岸上,老三才得以爬上岸来。

老三想,还干什么呢? 突然,一个莲蓬从河的另一端漂了过来,于是,他抓起莲蓬趴着剥了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清平乐村居改写

全文共 1106 字

+ 加入清单

几间矮小的茅草屋。屋顶上,覆着金黄的茅草,厚厚的,微风一吹,沙沙作响。屋后是一片茂密的竹林,竹竿修长,竹叶青翠欲滴,在风中摇摆着身子。棕黄的土墙坑坑洼洼,有些泛黄的竹窗竹门显得简单朴素,篱笆内围着一畦不大的菜地。菜地里种着各种绿油油的蔬菜,嫩的仿佛能淌出水来,屋前矗立着几棵枝干盘曲的高大的松树,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

小屋门前的树旁,潺潺的小溪静静地流淌着,溪边的小草碧绿碧绿的,溪水清澈见底,水里的小鱼儿欢快地畅游着。溪中那婀娜多姿的荷花仙子们,是那样的娇艳可爱,还有几株莲蓬头,亭亭玉立,从荷叶间悄悄地探出头来,俏皮可爱。

屋檐下,一对老夫妻正坐在小竹椅上,一边笑着一边拉家常:“老伴啊,虽然咱家吃的是粗茶淡饭,但我总觉得这日子过得可幸福哩!”老爷爷端起小陶碗抿了一口酒,满脸陶醉地说。老婆婆听了这番话,眉头舒展开来了:“是啊,咱们一家人和和美美的,我呀,知足喽!”

老爷爷捋了捋胡须,满面红光:“就是呀,瞧,咱家的三个儿子都这么孝顺懂事,多好。”“呵呵呵呵”老婆婆一边笑着从簸箩里拿出衣服来缝补,一边望向三个儿子。

大儿子正在溪东菜地里除草呢!他皮肤黝黑,头戴草帽,裤管卷起,双脚一前一后,弯着腰弓着背,手持锄头举起又落下,把杂草连根除去。烈日当空,干了一会儿,他便满头大汗,站直了身子,捶了捶腰,抬起手擦擦额头的汗珠,坐在田埂上休息。

放眼望去,豆苗长势喜人,他不禁喜滋滋地想:今年一定会有个好收成,等我拿黄豆换了钱,就买些好吃的孝敬爹娘。哦,三弟快到去学堂的年龄了,我要多攒些钱供三弟去上学堂。想到这儿,他又站起身来,继续埋头苦干。

屋前,年纪尚小的儿子正在门前空地上编织鸡笼,手法娴熟,只见他的手在竹篾中来回穿梭,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个笼子雏形就完成了。这时,一根小竹刺扎着了他的手指,伤口处渗出了几滴鲜血。“哎呦!”他叫了一声,微微皱了皱眉,挑出竹刺,用嘴抿了抿伤口,继续编织起来。

一旁的小鸡轻轻拍打着翅膀,在笼前跳来跳去,他摸了摸小鸡,喜悦极了。最有趣的,还是顽皮可爱的小儿子。瞧他,头扎两根冲天辫,嫩白的脸上,水汪汪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眼神中还透着几分调皮,真是可爱。

小儿子在溪边剥莲蓬,他先努力伸出小手,抓住莲蓬的梗用力一折,然后趴在溪边,用力地抠里面的莲子。只见他小脚翘起,摇摇晃晃的,一边还哼着小曲儿。

“怎么还是抠不出来呀!”他急了,两手抓住莲蓬,用力一掰。“咔”一个个饱满的莲子滚了出来,他赶忙一颗颗地捡起,剥去皮,迫不及待地丢入口中,细细品尝一番。“真美味!”他舔舔嘴唇跑到溪边,折下一片荷叶,把莲子包进荷叶里。

“这莲子可真甜,我得带回去给爹娘尝尝,他们一定会很开心!”他自言自语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清平乐村居续写450字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风和日丽,碧空万里,辛弃疾正在房里写诗,想了许久,可是了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于是,辛弃疾打算出去散散步,看看有没有写诗的线索,辛弃疾在曲曲折折,坑坑洼洼的小路上。走了一会儿,突然一座又矮又小的茅屋里传来吴地的口音。辛弃疾好奇转头看,原来一对白发夫妻正用吴地的口音,互相逗趣,取笑呢!白发夫妻的面前还有一壶酒,多么幸福、温馨、美好的生活啊!茅屋旁有一条小溪,小溪中开满了荷花,荷花旁还有莲蓬。

辛弃疾以为那对白发夫妻只有两个儿子,抬头一看,大儿子正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真是精明强干。二儿子正编织着鸡笼,真是慧心巧思。辛弃疾看看荷花池,仔细一看,一个圆墩墩的屁股在荷花池旁晃来晃去,辛弃疾一看,原来这对老夫妻有三个儿子啊!原来是小儿子,真令人喜欢,他正趴在地上剥莲蓬呢!辛弃疾说:“这个小儿子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呀!”

突然,辛弃疾恍然大悟,拿起毛笔写: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不愧是鼎鼎大名的作家辛弃疾。写作作品只能叫一个字“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改写清平乐村居400字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高挂空中,鸟儿“叽叽”叫唤,唤醒了一天的期待……

一座座高山,在人们眼中树立而起。在旁,小溪正在“哗哗哗”地唱着欢乐曲。水珠宝宝们在圆圆的荷叶上嬉戏、玩耍。溪旁的碧草,享受着风的拥抱……新的一天已到来。

那低小的檐屋里,坐着两位老夫妇,虽已白发苍苍,但脸上浮现出和蔼的微笑。他们举杯饮酒,互相逗乐着,在窗前望着他们的儿子。

循着溪水往上走,便可以望见一个辛勤劳作的身影,是谁呢?是那两位老夫妇的大儿子。他光着膀子,不停地锄着地里的杂草,播种下新的希望。汗水已顺着他的脸颊流到了身上,但他毫不在乎,好像在想:“我一定要好好种田,让大伙儿有好东西吃!”

二儿子更是心灵手巧,他坐在树阴底下,编织着鸡笼。小鸡,母鸡,都围着他绕圈圈,欢叫着,好像在感谢二儿子呢!竹条在他手中自然地上下翻飞着,发出有规律的音响!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趴在窗下,两脚在空中上下摆动,两个葫芦辫也在一抖一抖的。风,慈母般地抚摸着他的脸颊。但他还在那剥着莲蓬,偷吃取乐呢!树叶也被他逗得“沙沙”作响……

晚风轻指着大地,张开了它那宽大的翅膀,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清平乐村居扩写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一位老大爷在一所极其简陋的茅屋里打开窗户,一边饮酒一边欣赏外面美丽的风景。酒喝完了,就对旁边?A老婆婆说 :“ 这酒真好喝啊!真是此酒只应天上有,人间难饮几回闻啊!快再倒一杯。”老婆婆边倒酒边说:“ 老头子,你看我们俩都白发苍苍,快给大儿子娶个媳妇吧!我想抱孙子。 ”老爷子慢条斯理地说:“你这个妇道人家,真是头发长,见识短。你没看到大儿子还不想娶媳妇,你着什么急。再过几年吧!”“好吧! ”“咦,这酒怎么这么快就喝完了?老婆子,赶紧再倒一杯。”

外面的太阳毒辣辣的,知了“热死了!热死了!”叫着抗议。可大儿子正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耘。黄豆般大小的汗滴从脸上流淌下来,背都湿透了,大儿子仍不休息,直到他锄光草,施完肥,浇足水,翻松土,累得气喘吁吁,才靠着铁铲休息,休息片刻后又干起活来,心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定要努力耕耘,让全家人都可以吃好住好”。

在大树下乘凉的二儿子,看见大哥在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地耕耘,当然也不甘示弱,就织起鸡笼来,你看他多么全神贯注,多么聚精会神,那熟练的技术迅速地织完了一个又一个坚固的鸡笼,假如你这时拍他一下,他还不知道。他心想:“我把多余的鸡笼卖掉,赚许多的钱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做一个大孝子。 ”

小儿子最调皮,他见天气炎热,像个大蒸笼,跳来跳去弄得满身汗,便跳进小溪游泳,一边游一边说:“爽啊!真爽啊! ”然后就跟小鱼玩耍和小虾嬉戏。跟小螃蟹捉迷藏。忽然,他看到大哥和二哥都在为家庭做贡献,自己却没有,心里着急了。可他平时不认真学习,什么都不会。突然他看见莲蓬,眼睛一亮,有了好主意,他把莲蓬捞上岸,来剥莲子,可坐着剥很累,小儿子就卧着剥,边剥边想:“等一下剥完,我要妈妈来一个炒莲子的菜给我吃 ”。小儿子边剥边咂咂嘴,好像尝到了吵莲子的味道。

这就是辛弃疾的家,一个其乐融融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扩写清平乐村居

全文共 926 字

+ 加入清单

茅檐低小,溪上青春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美丽的春姑娘穿着节日的盛装翩翩起舞,来到了人间。万物复苏的春季,花是主角,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那粉如霞的桃花,白似雪的梨花,红似火的牡丹,黄赛金的迎春花……散发出阵阵沁人肺腑的香气使小溪苏醒过了,它伸伸腿,伸伸脚,不禁把冰雪棉被踢破了,远远地就像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水晶蓝绸子似的,躺在大地的怀抱里。溪边小草从土地里探出脑袋显得生机勃勃,在这一碧千里的绿毯子上,有一座小茅草屋,听见茅草屋里有人操着一口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笑取乐,欢快极了。这间简陋的屋子里会是谁在这么开心的交谈?噢,原来是他们——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妇,老爷爷和老奶奶在闲聊家常里短呢!一定是又说起了秋天丰厚收成了吧,一定是为有三个辛勤劳动儿子而感到欣慰了吧?一定是。

茅草屋外,豆田里的小芽茁壮成长,大儿子一会儿拿起水壶浇水,一会儿施肥翻土,一会儿抡起锄头,为芽宝宝们做贡献。豆大的汗水滴在小叶子上,晶莹剔透,望着这一片肥沃的良田,大儿子手捉袖口,擦了一把汗,笑起来,干得更起劲了!

二儿子从鸡食盆里捉起一把米撒在了上,小鸡们“啄啄”地吃了起来,最后还拍拍肚皮,像表示吃饱了一样,鸡笼撒落在地上,有的地方磨烂了,有的啄破了,二儿子便盘腿坐在地上,一针一线,一丝不苟地认真缝补起来,灵巧的手来回穿梭着,不一会儿,崭新的鸡笼便做成了,鸡“咕咕”地叫着,好像在道谢,小儿子回过头说:“二哥,你的手艺真好,像天衣一样无缝。”二儿子黝黑的脸一咧说:“不要滥用成语!”但还是绽放出了笑容,露出了洁白的大牙。

哟!今天学堂不上课,调皮可爱的小儿子也不甘清闲,趴在溪头,双脚一跷,专心致志地剥着一株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

瞧这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表现和谐,美好的农村生活,真令人亲切,让人向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劳作图,表现了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时间悄然流逝,转眼到了傍晚,一片片红云在空中飘浮着,仿佛是一条条五彩斑斓的绫罗绸缎飞舞着,多姿多彩的云在那块无边无际的天布上,绣出了美丽的图案,田园劳作图则为其画上了浓墨重彩。夕阳西下,光茫尽收,天空上留下五光十色的余晖……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清平乐村居改写500字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个绕溪的小村庄,溪边有依稀的小草、小花和那精致的莲蓬。溪边有小屋,小屋是用茅草做的,虽又低又小,但在夏天可以遮阳;秋天和冬天可以取暖。

这户人家有五口人:老翁、老妇、大儿、中儿、小儿。

这天老妇和老翁坐在一起,聊家常。每当聊到老妇年轻时的美貌,老翁就不自禁地微笑,同时为老妇整理她那凌乱在风中的银发,好像最初那一见钟情的样子。在不经意中,老翁一边喝茶,一边怀念着过去,已无法自拔!

大儿子也在溪东边锄豆,一边干,一边想:等我干完了活,有了钱,我就去娶媳妇!这一直鼓舞着他锄地,成为乐精神食粮!

中儿子在家门口用草、木、枝织鸡笼,他一边干一边念:“我!一个心灵手巧的男人,不能浪费才华,一定要让家族发扬光大!”

小儿子才五岁出头,朦胧中什么也不懂,只见他爬到一棵莲蓬边,看着中间的莲子说:“你好!我能和你玩吗?”他等了许久,发现莲子并未动,急得摘下一个莲子放入嘴中。啊!真苦!好难吃!那红润的脸蛋立马浮现出苦涩的表情。过了一会儿,他冲到了老妇的怀中,拿起水杯,一口饮尽,才解莲心之苦!

这就是一个小户人家一天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清平乐村居扩写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一位老大爷在一所极其简陋的茅屋里打开窗户,一边饮酒一边欣赏外面美丽的风景.酒喝完了,就对旁边旳老婆婆说 :“ 这酒真好喝啊!真是此酒只应天上有,人间难饮几回闻啊!快再倒一杯.”老婆婆边倒酒边说:“ 老头子,你看我们俩都白发苍苍,快给大儿子娶个媳妇吧!我想抱孙子. ”老爷子慢条斯理地说:“你这个妇道人家,真是头发长,见识短.你没看到大儿子还不想娶媳妇,你着什么急.再过几年吧!”“好吧! ”“咦,这酒怎么这么快就喝完了?老婆子,赶紧再倒一杯.”

外面的太阳毒辣辣的,知了“热死了!热死了!”叫着抗议.可大儿子正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耘.黄豆般大小的汗滴从脸上流淌下来,背都湿透了,大儿子仍不休息,直到他锄光草,施完肥,浇足水,翻松土,累得气喘吁吁,才靠着铁铲休息,休息片刻后又干起活来,心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定要努力耕耘,让全家人都可以吃好住好”.

在大树下乘凉的二儿子,看见大哥在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地耕耘,当然也不甘示弱,就织起鸡笼来,你看他多么全神贯注,多么聚精会神,那熟练的技术迅速地织完了一个又一个坚固的鸡笼,假如你这时拍他一下,他还不知道.他心想:“我把多余的鸡笼卖掉,赚许多的钱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做一个大孝子. ”

小儿子最调皮,他见天气炎热,像个大蒸笼,跳来跳去弄得满身汗,便跳进小溪游泳,一边游一边说:“爽啊!真爽啊! ”然后就跟小鱼玩耍和小虾嬉戏.跟小螃蟹捉迷藏.忽然,他看到大哥和二哥都在为家庭做贡献,自己却没有,心里着急了.可他平时不认真学习,什么都不会.突然他看见莲蓬,眼睛一亮,有了好主意,他把莲蓬捞上岸,来剥莲子,可坐着剥很累,小儿子就卧着剥,边剥边想:“等一下剥完,我要妈妈来一个炒莲子的菜给我吃 ”.小儿子边剥边咂咂嘴,好像尝到了吵莲子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清平乐村居——古诗改写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晴空万里的早晨,宋代诗人辛弃疾来到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那里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小溪上漂浮着一朵朵碧绿的荷叶。岸上铺了一层绿茸茸的青草。小溪边有一座小茅屋,粗壮的南瓜藤爬上了茅草屋黑色的屋顶,南瓜藤上还挂着几个又大又红的南瓜。茅草屋的后面是一片茂密的竹林,被群山环抱着。在这美丽的农家小院中,住着幸福的五口之家。

诗人辛弃疾隐隐约约地听到茅草屋内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坐在窗边边喝酒,边说话取乐。

老翁抿了一口酒,骄傲地说:“你看,我们这三个儿子真是长大了,越来越能干了。”

老妇忙为老翁斟上一杯酒,颔首点头,目中尽是欣慰。

他们的大儿子正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除杂草。只见他光着膀子,两只粗壮的手紧紧的握着锄头,弯着腰,一下一下地锄着,虽然他已经汗如雨下,可嘴角还是有一丝笑意。在离豆地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下。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他专心致志,手法娴熟,手指灵敏,很快,一个精致的鸡笼就完成了。老翁的三儿子呢?原来他正趴在小溪边,翘着两只小脚丫,摘下一个莲蓬,剥出一颗莲子,乐呵呵地送入口中。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

茅草屋·小溪·青草·快乐的一家人,汇成了一副美丽的图画,是多么和谐,多么美妙。诗人辛弃疾被深深地感动了,吟下了千古名句——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450字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在夏天一个静静的早晨,我散步时走到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旁。看见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小溪的右边,溪旁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我正欣赏着这祥和的景色,忽然听见茅草屋里有人操着几分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几分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这说话的声音是从哪里传来的?到底是谁呢?

我很好奇,便不顾体面地探头去望。这才看清:原来是一对白发的夫妇,正喝着酒,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开着玩笑呢!只见老翁用手指逗弄老妇的头发,老妇又转手给老翁哈痒。他们的生活可真美好,愉快呀!生活在这样温馨家庭下的孩子,又会是什么样呢?

老夫妇的大儿子正在东边的豆地里锄草,不时喘口粗气儿;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把鸡笼扎的漂亮,又很实用,还带着满意的笑容。他们的大孩子勤劳,实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而二儿子心灵手巧又让我赞叹不已。咦?小儿子在干什么呢?我走近一看,他可真调皮可爱,正趴在溪边剥莲蓬呢!两只脚丫子甩来甩去,真惹人喜爱。

他们一家五口人老老小小生活得其乐融融,孩子也过得无忧无虑,看上去十分亲切。我忽然觉得金钱和地位不那么重要,只要一家人生活得健康幸福快乐就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清平乐村居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国家兵荒马乱,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我身着便衣,信步走在田间的小路上。

哎,郊外的景色就是不一样——鸟儿在快乐地唱歌,小溪清澈见底,鱼虾蹦来蹦去,白雾如同一层轻纱,为远处的山坡上了披风,一棵棵树高得不得了,抬头望去,就像一片绿色的天空。

不久,我看见远处有一座又低又小的茅草屋,虽然简朴,但又不失文雅,还不时传来悠闲的唱曲。我想走过去看看,看看到底是何方神圣居住在此。

走近了,我闻到了一些酒香。这酒香的味道很奇特,让我闻了就力气十足。到了!就差最后一步了,我拨开树叶一看,哦,原来是一对白了发的老夫妇,他们坐在茅草屋前,用吴地的方言亲密地交谈着,不时喝上几口酒。他们的脸上微微泛着红晕,显然是喝了酒的缘故,他们坐着,聊着,还不时地用手指向小溪的东边。

我顺着他们的手指方向看过去,目光一下定格在正在豆田中锄豆的青年人身上,想来,他一定是这对老夫妻的大儿子了。他满头大汗,衣服都要湿透了,低着头锄了一阵,就快速撸了撸袖子,继续低头锄下去,难怪这对老夫妻那么开心呢,这么能干的孩子,怎么不叫他们喜欢呢?

当我再转过头来的时候,看到了坐在老夫妇前面的一个少年,他左手拿着细木条,右手摁着一个即将成型的鸡笼,细心地编织着。老夫妇一边笑,一边对着他指指点点的。

“呼——”一个小小的黑影从我的视线中跑了过去,我定晴一看,原来是个小孩。他可能是因为无聊,撒着脚巴丫子在小溪边跑来跑去。终于,他看上了一株离他最近的莲蓬。他停下脚步,向到溪边去抓莲蓬。一次没抓着,两次没抓着,三次终于抓到了。他迫不及待地趴在地上,两腿翘得高高的,摇来摇去,挖出了几粒莲子,不由分说地往嘴里放……

“辛大官人,辛大官人!“一阵焦急的喊声让我醒了过来。噢,原来,这是梦。

我望了望窗外正在痛苦生活的老百姓,顿时泪流满面,诗兴大发,不禁低声吟诵起来:

茅屋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媼。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改写古诗清平乐清平乐村居改写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清平乐·村居》改写

五年级二班:郭怡馨

在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一间矮小的茅草屋和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河。那间茅草屋与那条河衬托的美丽极了!好看极了!再看看院中的一棵树就是这一大家子的乘凉伞。

夏日,在阴凉的屋子里,一对老翁老妇,坐在炕头,喝着酒说:“你看看现在的生活多么的美好,秋天庄稼大丰收,又有大儿这么懂事的孩子,二儿这么不让人操心的孩子,三儿这么可爱的孩子。”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大儿,在村东的豆地里锄草,豆大的汗水从他脸上流下来,可他却一点儿也不抱怨。正如老翁所说他太懂事了!

二儿看见家里的鸡笼破了,他就编了一个鸡笼,鸡笼编的那么棒!精巧的手工,飞快的速度。真是心灵手巧!如果拿到集上可以卖好几个铜板呢?

哈哈!小儿子最可爱了,在溪边上剥着莲蓬,看见莲蓬有的全绽开了,而有的还没有绽开,他那天真的样子真!

这么温馨、幸福的农户。幸弃疾诗兴大发写下了…

五年级二班:郭怡馨

201x年3月16日

《清平乐·村居》改写

夏日里,竹林透着生机勃勃。远远看见一个偏僻而又清秀丽的山村。

小溪旁,有个又矮又小的茅草屋,屋里有一位老夫妻带着醉意,用吴地的口音谈论着。只听老翁说:“这里多美呀!丰衣足食,都可以安享晚年了。”老妇笑着说:“对呀,大儿子辛苦能干二儿子聪明,则小儿子乖巧、淘气”随着看见大儿子在田中锄草,二儿子坐在树下编鸡笼,则小儿子一边玩溪水,一边剥着莲蓬吃。

这真是一个和睦美满的农家,一个清幽的山村。

五年级二班:党文雪

201x年3月1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清平乐村居扩写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夏季的一天,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大诗人辛弃疾信步走出小屋,沿着安宁肯恬静的羊肠小道漫步。渐渐地,他越走越远,来到一间茅草屋前。这间茅草屋依偎着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里有数十枝荷花,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那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只开出一半花瓣,有的正怒放着它们正争奇斗艳,使小溪更加美丽。这小溪边还有许多青绿的小草,装点着小溪。在茅草屋的不远处,还有一小片幽深宁静的竹林,****农地,和连绵起伏的青山。

啊,你看:有一对白发夫妇正在屋前端坐着。他们是谁家的老公公、老婆婆呢?虽然衣衫褴褛,满身补丁,但脸上洋溢着欢笑;虽然生活艰苦,但是感到非常幸福。他们丝毫没有怨言,一边饮酒,一边用那柔美的吴侬软语细声聊天。他们是多么亲密无间啊!或许,他们会谈左邻右舍最近的事情;或许,他们会在一块儿拉家常此时的情景,让人想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他们还有三个勤劳可爱的儿子。大儿子顶着烈日,在小溪东面的豆地里做农活。烈日当头,他汗如雨下,脸上被冲出一条水沟。可他顾不得擦一下汗水,只是想尽快为豆子锄完草。二儿子也很勤劳。他用折来的柳枝劈成一条条,马不停蹄地编织鸡笼。锋利的柳条割破了他那粗糙的大手,鲜血直流。可他毫不在乎,一心想多织些鸡笼,卖个好价钱。小儿子最调皮了,趴在小溪边美滋滋地吃着那刚剥好的莲蓬,悠闲自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清平乐·村居改写五年级作文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矮矮的茅草房边上有一条清澈见底的的小溪,小溪两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大大的荷叶在一起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绿如翡翠的大圆盘。一阵风吹过,荷叶翩翩起舞,小溪“叮咚,叮咚”地流着,好像在一起唱着优美的歌,跳着快乐的舞。咦?溪里有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这是谁呀?哦,原来是溪前的大柏树呀!大柏树旁的茅草房上,结了许多大大的南瓜。房屋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林。从远处眺望,还有一片禾苗,真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屋里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和老奶奶正喝着美酒,说着悄悄话呢!老爷爷笑眯眯地对老奶奶说:“你呀,真是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年轻了!”老奶奶听了,可高兴了,说:“你呀,今天怎么这么会说话了,是不是又做错什么事了?”“嘻嘻,哈哈!”屋里传来一片笑声。

老爷爷和老奶奶在屋里谈天说笑,大儿子十分勤劳的在溪边的田地间种豆子,望着一些刚发芽的豆子,擦了擦头上的汗,高兴地说:“今年一定是一个丰收年。”

二儿子正坐在大柏树下编织鸡笼,他想:等小公鸡生下来,就可以和鸡妈妈一起住进来了,这可是它们安全舒适的家。

小儿子呢?他正趴在溪边剥莲蓬吃,不时还说几句:“这真是人间美味呀!太好吃了!”“我要多剥几个给爹、娘和哥哥们一起吃这人间美味的——莲蓬。”

老爷爷和老奶奶还在屋里喝着美酒,谈天说笑,快乐极了!大儿子在田地里勤劳的干着农活;二儿子正在为小公鸡们和鸡妈妈们做安全舒适的家;小儿子则悠闲地趴在溪边剥莲蓬吃。

这真是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清平乐村居改写600字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宋代诗人辛弃疾在心情烦燥的时候,想来到一个安静祥和的地方,在不知不觉中,他来到了一个孤僻的小山村,在高高的山坡,一眼望去,一片绿色,小草绿茸茸的,像一大块绿毯。五彩缤纷的小花儿竞相开放,每一朵都笑得那么灿烂,柳叶轻轻地摇摆着,像在湖边洗头,荡漾出许多波纹。牛羊在草地上悠闲地吃着草,清澈的小湖里有许多彩色的鱼,欢快地嬉戏着。远处,有一个风车随着风自由地摆动。

突然,辛弃疾看见了一个温馨的画面,一个古色古香的茅房,一对白发夫妻开心地聊着天:“你说孩子他爹,咱们现在的日子过得多好哇,孩子们都长大喽,山村空气又清新,山清水秀,真快乐!”“孩子他娘,山村的确是好,菜也新鲜,我们每天都能吃饱喝足,哦,对了,我们水没有了,让孩子们去打口清泉来吧!”

老婆婆从茅屋里走了出来,这时,大儿子在菜地里锄豆,只见他大汗淋漓,汗流浃背,脸上却挂着微笑,他心想:“一定要加油,让家里人吃上健康菜。”二儿子在织鸡笼,心灵手巧的他熟练地操作着,心想这个鸡笼我一定要编得漂亮。小儿子最可爱,卧在草坪上剥莲蓬,他一个小孔都不放过,心想:不知莲蓬甜不甜,甜的话给爹娘哥哥们尝尝吧!

老婆婆喊道“孩子们,你们谁去打口泉水来。”孩子们争先恐后,都想去打水时玩下水。老婆婆笑着说,好吧,你们一起去吧,打了泉水后三兄弟开始游水嬉戏。

看到这里,辛弃疾诗兴大发,提笔写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清平乐·村居》流传至今还是让世人难以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清平乐村居扩写作文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两位老夫妇所住的茅屋虽然低小,但屋前溪水淙淙,四周长满青草,环境十分优美,夫妻俩闲来无事,一边喝酒,一边以吴地的方言谈论着家常。这时,太阳已经在当空高照。

大儿子十分勤快,再溪边的田间地头种豆除草。望着刚发芽的苗儿,甩了一把汗,高兴地说:“今年一定是个大丰收!”二儿子正坐在大柏树下编织着鸡笼呢!他一边编织一边想:等到鸡笼编织完后,小公鸡便可以住进来,这家可是既安全又舒适的呢!小儿子顽皮地趴在溪边剥莲蓬吃,还自己念叨着:“人间的佳肴,我给爹娘和哥哥们带个去!”瞧,他正忙得不亦乐乎呢!

太阳已经偏西,诗人辛弃疾路过此地看到了这样一幅景美人乐的画,挥笔写下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清平乐村居改写成短文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溪边有一座矮小的茅草屋,里面住着一家子,溪边的青草十分茂盛,引来了许多羊、牛、马。它们享受着大自然的赠礼,边吃边叫,羊叫声,牛叫声,马叫声响成一片。

咦?怎么传来吴地方言,原来是住在茅草屋里的一对老夫妇。他们俩个,坐在小板凳上,喝着一点小酒,正用吴地的方言问:“最近怎么样呀?”“有没有不开心的事?”……这相互谈笑中还隐隐带着一些笑意。

这一对老夫妇有一块菜地,菜地里有白菜、大豆、辣椒、萝卜……大儿子在这菜地里面锄草,不让这些杂草跟菜抢夺养分,菜才能长得好。这样才能卖个好价钱,才能过上幸福的日子。

“喔喔喔……”这对老夫妇的大公鸡又不知疲倦地叫起来,抬头挺胸,在院子里踱着方步。二儿子为了不让鸡乱跑,正在一心一意地织鸡笼,好让鸡有个舒适的家。

最顽皮可爱的要算小儿子,在溪边的一片空地上,趴在地上,脚还一上一下地动个不停。他手上还拿着一个莲蓬,正在挖莲子吃,挖一个吃一个,脸上笑嘻嘻的,真是淘气极了。

我多么羡慕这种生活呀,真希望像他们这样子,一生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清平乐村居改写300字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夏日里,幽静的竹林透着勃勃生机,茂密的青草像毯子一样,铺盖大地,远处山峦隐约可见,一条清澈的小溪在流淌。

辛弃疾打仗回来,正望着这美丽的小山村出神,忽然他听到在一座又低又小,用茅草搭的小屋中有人带着醉意正相互取笑,辛弃疾转头一看,原来是一对白发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呀!

老爷爷曲着眼说:“老婆子,你和年轻的时候一样漂亮,你当年貌美如花的,怎么就看上我了呢?”“哎,当年你也不错,人老实、勤快,我这辈子真是没找错人呀!你我都是这辈子的依靠。”于是,老奶奶靠向老爷爷,老爷爷又说:“现在咱们家也挺幸福的,有三个争气的好儿子呀!”

“大儿子周一到周五就去上学,一有时间就到门口的田间帮咱们耕地。”辛弃疾随声望向门口,大男孩汗流浃背地正拿着锄头专心致志地除着豆田里的杂草,他也顾不上喝水。

老爷爷用手指了指院子里的二儿子,又说到:“咱二儿子也不错!”二儿子心灵手巧编的一手好鸡笼,辛弃疾看到鸡笼的竹子一条条编的错落有致,鸡笼在他的手中来回穿梭着,好利索。

辛弃疾心里啧啧地称赞着:“真棒,这两个儿子真棒,能吃苦又心灵手巧,不知小儿子怎么样?

这时老奶奶说:“咱小儿子也不错,小儿子也不错小儿子又可爱,又调皮,还懂事,你看他正为我们剥莲蓬呢!

辛弃疾看完这一家五口的生活,提笔写下了——《清平乐·村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

全文共 1745 字

+ 加入清单

午后,我怀着悠闲的心情慢慢地散步,无意间看到了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茅屋后面有一棵棵苍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峦,透露出乡村恬静的气息。茅屋旁有一条小溪,河水清澈透明,河里的游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在阳光的照耀下,河面显得波光粼粼。一阵微风吹过,河面泛起了一圈圈涟漪。溪面上有几朵美丽动人的荷花,有的完全盛开;有的含苞待放;还有的似放似没放。白里透粉,

粉里透红,像一位位面带轻纱的羞涩少女。小溪旁有一丛丛青翠欲滴的小草,长得十分茂盛,在小溪、荷花的衬托下,更显得碧清可爱。

茅屋前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他们刚刚喝了一些酒,从他们红彤彤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略带醉意,靠在一起,用吴地的方言一起亲热的交谈,旁边的二儿子还不时插上几句嘴哩!

老夫妻的大儿子正在小溪的东边,豆地里辛勤地锄草,干得多么卖力呀!而二儿子也并没有闲着,正在用竹草细心地编织着鸡笼,十分专注。而尚未成年的小儿子呢,干不了什么事,只能趴在小溪边一边调皮地逗着游鱼,一边剥着莲蓬吃,摇着小脚的样子真令人喜爱!

多么幸福的家庭啊!我深深地陶醉了,呆呆地站在哪儿,久久不愿离去…

春天刚刚过去,使人格外留恋,声声蝉鸣最早提醒夏天的到来。广阔的田野绿油油,生机盎然,阵阵荷香使人沉醉,心旷神怡,碧绿的荷叶衬托着娇美的荷花,粉色的花瓣沾着清晨的露珠,如涂了胭脂的姑娘,纤细的身躯,亭亭玉立:又像少女在翩翩起舞,好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呀!

“哒哒哒”……只听见马蹄声,却不见其人。放眼望去,村路尽头卷起一阵黄烟,如此来势匆匆,究竟是何人?只见马蹄声愈来愈近,近了才看清那人的面目:此人年已古稀,但依然精神焕发,全身似乎透着一股英豪之气,但眉宇间却透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啊!原来是抗金名将--辛弃疾!他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只好带着遗憾,隐居在江西信州。

这时,突然辛弃疾眼前一亮,紧锁的眉宇舒展开来,只见一条明如玻璃、清澈见底的溪边,隐隐可见一座潺潺流水环绕,矮小的茅舍,两岸碧绿的小草齐刷刷挺立在溪边。辛弃疾策马轻轻靠近茅舍,只见茅舍里坐着一对老夫妇,慈祥的面容,脸上漾着笑意。桌上几碟农家小菜,半瓶米酒,看着两人红扑扑的脸,辛弃疾想:这老两口,好悠闲!正想着,听见老爷爷操着方言说:“我说老婆子,多亏你给我生了三个孝顺的儿子!来,我敬你一杯!”“不喝了不喝了!我都醉了,看你,都醉成这样,还喝呐!”老婆婆笑着说。“什么!我还会醉吗?我是什么酒量你又不是不知道,笑话!来来来,快点喝!”“哎,真拿你没办法!”老婆婆笑着,无奈地说。辛弃疾仔细一听,“噗哧”笑出了声。老两口一看,立刻对辛弃疾喊道:“客人,外面炎热,不如到我家坐坐?”辛弃疾一听,便翻身下马,大步走向茅舍,老爷爷热情地说:“客人啊难得你来,咱们也喝几杯吧!”一杯下肚,辛弃疾便深深陶醉,只听见老公公对老婆婆说:“老婆子,我们生活幸福,儿子又孝顺,一家人和和美美,是神仙也比不上的啊!”老婆婆点点头:“对对对!客人,你有所不知,这些年,我家豆子收获最多,这都是大儿子的功劳!看,他还在田里劳作呢!今年豆子打好,可别忘拿一袋去!喏!那就是我们的大儿子!”老婆婆手指一指,辛弃疾朝指的方向望去,溪的东头,只见身强力壮的大儿子,挥汗如雨,在田里锄草。老爷爷发话了:“我们的二儿子也很孝顺,编鸡笼的技术算得上全村最好!对了客人,可别忘了抱走一窝小油鸡!这可是我家母鸡刚刚孵下的!”院子里,二儿子的动作多娴熟,竹片在他手里好像有了生命,在指尖跳跃、舞蹈着,马上,一个鸡笼初见雏形。辛弃疾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这时,传来小孩子的嬉笑声,随声望去,一个顽皮可爱的孩子正躺卧在小溪边,跷着小脚丫,津津有味吃着莲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辛弃疾立刻喜欢上这个天真活泼的小孩,笑着说:“这就是您的小儿子吧?”“对呀!你看,我们虽然清贫,但生活幸福美满,客人,一看你就有些忧虑,还是不用管它,开开心心地生活,我们不就这样吗?”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辛弃疾起身告辞,道谢后,边走边想:“这正是我向往的生活啊!我多么希望能像他们一家子一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可是想到我大半生金戈铁马,驰骋沙场,却无能收复失地,不得不使我担忧啊!唉……”辛弃疾摸摸胡子,望着明月,陷入沉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清平乐村居扩写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午后,我怀着悠闲的心情慢慢地散步,眼前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小村庄。溪的两边,长满了绿色的青草和荷叶。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一阵风轻轻的吹过,荷叶翩翩起舞。瞧,溪里倒映着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那是谁呢?原来是溪前的一棵大柏树呀!柏树旁,一座低小的茅屋,藤条爬上了房顶,结了许多个大南瓜。屋后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林。眺眼望去,那儿还种植这一大片的禾苗呢!

屋里,满头白发的老爷爷和老奶奶正借着酒意说着悄悄话。老爷爷笑着对老奶奶说:“你哟,可真是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漂亮了哟!”老奶奶一听,可乐了,说:“甭说这个,是不是今天又做错了什么事,回来巴结我呀?”

这时,太阳已经在当空高照,夕阳挥洒。

大儿子十分勤快,再溪边的田间地头种豆。望着刚发芽的苗儿,大儿子甩了一把汗,高兴地说:“今年一定是个大丰收,到了秋天,我要给爹娘和弟弟们一个惊喜!” 二儿子正坐在大柏树下编织着鸡笼呢!他一边编织一边想:等到鸡笼编织完后,小公鸡便可以住进来,这可是它们既安全又舒适的家呢!

小儿子趴在溪边剥莲蓬吃,还喃喃自语地念叨着:“人间的佳肴,我给爹娘和哥哥们带个去!”瞧,他正忙得不亦乐乎呢!

多么温馨的一家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