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夏至风俗作文(精选20篇)

导语:民族风俗是指一个民族在某一方面的独特生活习性或社会习惯。而且能够一直沿袭下去,虽然在没袭过程中会发生不断的变化与演变。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夏至风俗作文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7826

作文

1000

广州风俗习惯作文

全文共 1379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春节在广州过,广州的习俗我喜欢,如果大家去了那,相信你们也喜欢!过年嘛,就得走亲访友,到处给红包呀,拜年呀,说吉利话呀。

广州的拜年习俗可真特别,随便到谁家都给红包。这不,今天去一个姑姑家,我都还没认识,一进门她就塞给了我一个红包,我想不要,但小姨说这是他们这里的风俗,让我收了。回到家我打开红包一看,呀!里面只有5元钱。我还以为会有几百元呢,看着这5元钱,我哭笑不得啊!第二天是大年三十,出门拜年当然是免不了的,到了一位伯伯家,伯伯热情地招待我们,还拿出许多好吃的要我们吃这吃那的,我们和那位伯伯交谈了很久,互相都谈得热火朝天的,直到快中午时我们才起身要走。伯伯把我们送到门口,他从口袋里掏出几个红包塞到我们每个人的手中。我们本想不要,但又想起这是他们这的风俗,必须要收的,便“毫不客气”地拿在了手中。在回家的路上,我好奇地打开了红包,一看,这回给了10元钱,仔细一瞧,这个大红包里还有一个“小红包”呢,打开一看,这“小红包”里只有1元钱。哎!又是空欢喜一场呀!不过也没关系,红包里有钱总比没钱好吧!我想,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就会有自己的民族风俗,那就只能入乡随俗了。

这天晚上,我爸妈、舅舅和舅妈、小姨和姨爹给我们小孩子发红包了,我的表弟和表妹都高兴得不得了,而我却无动于衷,因为我想肯定又是发“小红包”我才不稀罕呢!小姨给了我一个红包,我说了声“谢谢”便面无表情地收下了。睡觉前我打开了小姨给我的那个红包——里面有200元钱。后来我问了小姨才得知广州给红包有个说法叫“利是”红包里钱的多少是有含义的。听小姨这么一说我才恍然大悟,可是这广州的习俗也真奇怪,给个红包居然也有那么多的说法啊!

广州不但红包给得“怪”就连这里的东西也很便宜,这可不,昨天去逛广州的超市,我看见一件红色的外套,听售货员说这件外套还是外贸货呢,价钱也挺实惠的,只要50元,我看这么便宜,又是外贸货,便当机立断买了下来。后来,爸爸又看中了一条冬草绒的裤子,也很实惠,爸爸也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他还说:“好久都没有穿过冬草绒的裤子了,现在穿穿,还挺舒服的呢!”广州这里不仅衣裤便宜,就连一些小吃也挺实惠的。不过这里的鞭炮可不实惠,这过年的必备品不实惠还真是一个令人伤脑筋的事呢!这里的小冲天炮在长沙买,只要20元就可以买到漂亮的了,可广州这边一般的小冲天炮都要90元呢!更别说大冲天炮了,那价钱就令人琢磨不透了!听这里卖花炮的老板说,这些花炮都是从浏阳运输过来的(因为浏阳盛产烟花炮),加上运输费及一些费用,这些花炮出个对于我们算很贵的价已经够便宜了。“你们本地难道不生产花炮吗?”爸爸问道。老爸问出了我正想问的话。老板无奈地说:“自从有一次生产花炮时出了一次大事故,炸死了好多人,因此广东省禁止生产花炮。”后来我一想也是,安全第一。我觉得这些卖花炮的人不但没赚钱,倒还贴了钱。因为从浏阳进花炮过来,一路上花的费用远远超过了他们卖花炮挣的钱呢,他们生意要是不好,岂不是还亏可吗!

在罗定市里,到处都可以看见成群的摩托车和自行车,小车都只有两三辆,姨夫说,罗定人民其实很穷苦,像买得起汽车的人都是一些非常有钱的人呢!

在罗定市内转了一圈,我发现罗定人民并不是很富裕,我想,他们要是能够合理地利用商品价钱的话,这个城市一定会富裕起来的。因为罗定人民是那么的大方、热情、可爱呀!

[广州风俗习惯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四川春节风俗文化作文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每到年底,我们全家就从常州赶回四川。在四川,大年三十要吃猪头,正月十五要吃猪尾,这讲究的是“有头有尾”。大年三十做饭要装十二碗米,这代表着来年十二个月都丰衣足食。吃不完剩下也沒有关系,这叫“年年有余”。“三天不动生”,就是指新年初一至初三只能吃大年三十剩下的饭菜。

正月初一,爷爷一大早就要去看看圈里的牛是站着的还是卧着的。如果是站着的,那就预示着今年的雨水来得早;如果是卧着的,则预示着今年的雨水来得晚。“喜鹊初一叫,今年出玉米;麻雀初一叫,今年出水稻。”这些都是古人在生活中发现动物有预知能力,然后总结出来的谚语。

如今老人们渐渐老去,年轻人都进城了,许多习俗被人们渐渐淡忘。只有到了春节前后,在城里工作的人们才从各地回到老家,与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孩子团聚在一起,欢度春节。我多么希望老家的过年习俗永远地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虽然我们大中华地区幅员辽阔,有成千上万的习俗,但我最喜欢的是春节,这是一个让家人团聚的好节日。这是我们家乡最传统的习俗,也是成千上万中国人继承的一个好节日。

春节期间,每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开开心心贴春联,放鞭炮,开开心心吃年夜饭。

传说每年大年初一,山上有个妖怪叫年,会从山上下来吃村里的牲畜。不仅如此,就连人也不会放过。所以大家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许多勇敢的人去与年战斗,但他们永远离开了。有一次,一个人躲在家里用竹子取暖。突然,竹子爆裂,发出很大的声音,惊动了外面的一年。人们看到后,纷纷点起竹子,终于成功地把它吓跑了。后来发现年兽怕吵,每年元旦都放鞭炮。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被过年攻击过。这一天,人们聚在一起,放鞭炮,贴春联,人们称之为中国新年和春节。

除夕,春节的前一天,成年人贴春联和灯笼。他们买了对联贴在.的门口。妇女们在家打扫卫生,扫除一年的灰尘。在孩子们帮助成年人的那天,每个人都很忙。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在外打拼的爸爸妈妈回来了,在外读书的孩子回来了,还有一些一年没见面的`亲戚回来了,就为了这一天吃顿团圆饭,抱怨家里一年的相思。今天晚上,看春晚成了不可或缺的节目。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时而笑,时而动。

星星跟着月亮,终于迎来了我们最期待的一天。春节的早上,孩子们给大人拜年,说了一些吉利的话。大人们给了孩子们压岁钱,孩子们欣喜若狂。这一天,鞭炮声不断,非常热闹。中午,家家户户聚在一起吃饭,谈笑风生,分享一年的一切成果和收获。下午,老人聚在一起打牌,大人陪孩子玩

春节是最热闹、最快乐的节日。虽然这一年只是一个传说,但它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无限的温暖、无限的期望和无限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祖国的南部,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湖南,而我生活的城市,特产是臭豆腐。大家猜到了吗?对,就是湖南的省会——长沙。

长沙在我心目中是个大城市,大城市非常美丽,美丽就注重完美,所以,农历正月二十六就有一个“洗浴日”。顾名思义,这一天所有的人和物,都要去水里走一趟,也就是代表着所有能过水的,比如:床、被子、桌子、衣服、猫和人都要洗得干干净净。

我是个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长沙伢子,所以,每逢过年,无论那天星期几,无论那天天气如何,我们一家人都要轮流洗一个干干净净、舒舒服服的过年澡。妈妈说,我们要把身上的晦气,还有平常我的“速洗”留下来的污垢都要彻彻底底地清洗掉,以用来迎接新的一年。妈妈也会在这一天,把我们换下来的衣裤、用过的毛巾等全部都洗完,所以,妈妈们通常都会在今天忙到很晚!

今年对于我比较特别,过完年又是鼠年了,我就是属鼠的,妈妈把提前为我准备好的大红色的内裤和袜子在洗澡后让我穿上,妈妈说,这也是我们中国的一个风俗,本命年身上穿戴正红的物件,能辟邪。其实,每次洗完澡换上干净的衣服,都会让我有一种清爽的感觉,今年除了清爽,似乎多了一点庄重。

虽然我的爸爸妈妈都是拥有很潮新思想的人,但是他们都还坚持保留了一些传统的习惯,比如除夕夜守岁,这一晚,爸爸不再坐到电脑前,妈妈也不再端着IPAD,会一起坐到电视机前,不再看点播节目,而是一起围坐火炉、打开电视直播,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跟着春晚现场的观众一起,或哈哈大笑,或潸然泪下,或怒气冲冲,或掌声如雷。我会认为这是一年里幸福感爆棚的时刻。我想,这时候大家都会掏出手机,拍下一张全家福,把它保存起来,永远不会被删掉。

这就是长沙,我的家乡——有特色风俗,且所有家庭都幸福美满的长沙!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端午有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的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成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酒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酒,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五月五日,端午节到了,我们一家吃着粽子,唱着歌曲:“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真好听!妈妈和奶奶包的粽子味道不一样,有甜的、咸的,真好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家乡的风俗350字作文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山东菏泽,那是个美丽的地方!

菏泽是牡丹之乡,牡丹是我国的国花,牡丹有好多品种,好多颜色,据我所知,牡丹有绿的、红色、粉色、白色……最常见的是黄色,各色牡丹争相开放,争奇斗艳,十分美丽。

我的家乡是个民风淳朴的地方,这里的人淳朴善良,说到习俗,最出名的要数老鼠嫁女:在菏泽,老鼠嫁女是正月七日的晚上,在这天夜里,家家户户不点灯,全家人坐在炕头上,一声不响,只是抹黑吃着用面粉做成的“老鼠爪爪”“蝎子尾巴”和炒大豆。不点灯,不出声的意思是为了给老鼠嫁女提供方便,生怕惊扰了娶亲喜事。吃“老鼠爪爪”表示人们期望老鼠的爪子发痒,好早些起来行动;吃“蝎子尾巴”即是为了老鼠嫁女出洞时不会受到蝎子伤害;吃炒大豆发出嘎蹦的脆响,似乎是给老鼠娶亲放鞭炮。还有:石头生日、龙抬头、斗鸡……

我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有空你也来看一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过年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嗖、嗖。”伴随着一阵阵清脆的晌声,那美丽的烟花拖着美丽的尾巴在空中划下一道道拱门之后,“闪亮豋场”了,烟花在空中争奇斗艳,顿时把天空变成了大花园。

你知道今天怎么会这么热闹吗?原来今天是大年三十,也是“除夕”,明天就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一到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换新装。据说,这是为新的一年祈福,愿新的一年能够一帆风顺。

我站在门口看着烟花欣赏这一美景,突然,妈妈大喊了一声:“开饭了。”我便急忙跑过去,抻头一看,“哇,好丰富的饭菜啊!桌上摆放着鸡、鸭、鱼、肉等等,满满一桌子的菜,那香气扑鼻,我看了口水直流。我们一大家子的人欢聚一堂品尝着美味菜肴,听着春节联欢晚会里美妙的歌声,看着精彩的小品等等,全家人谈笑风生。电视里的主持人倒数着“十、九、八、七、六.....” “当一当一当”的零点钟声响了,这代表新的一年开始了,又代表旧的一年结束了。这一刻只听得外面爆竹掀天,“啪、啪、啪”地响害怕的孩子总是把耳朵捂起来,躲在父母的怀里,胆子大的孩子总是闭起眼睛倾听这声音。

我们沉浸在欢乐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藏族雪顿节的风俗作文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几年前,我随妈妈去西藏旅游。正好,赶上了西藏的一个特殊而又热闹的节日——顿节。

每年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雪顿节。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xx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我中不禁起了疑惑问妈妈,这雪顿节是怎么来的呢?我妈妈微微一笑,给我讲了雪顿节的由来。雪顿节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那时雪顿节是一种纯宗教活动。民间相传,佛教的戒律有三百多条,最忌讳的是杀生害命。由于夏季天气变暖,草木滋长,百虫惊蛰,万物复苏,其间僧人外出活动难免踩杀生命,有违“不杀生”之戒律。因此,格鲁派的戒律中规定藏历四月至六月期间,喇嘛们只能在寺院待着,关门静静地修炼,称为“雅勒”,意即“夏日安居”,直到六月底方可开禁。待到解制开禁之日,僧人纷纷出寺下山,世俗老百姓为了犒劳僧人,备酿酸奶,为他们举行郊游野宴,并在欢庆会上表演藏戏。这就是雪顿节的由来。

在雪顿节那天,火红的一抹朝霞从东方飘出时,一副巨大无比的缎制释迦摩尼佛像将挂在高高的悬崖上。

太阳还未升起,天上一片浅青色。数以万计的佛教信徒们聚集在展佛崖下。僧人们吹出洪亮有力的号角声。洪亮的号角声传到哪里,那里就开始煨桑;煨桑这是一向藏族特有的宗教祈愿习俗,据说迎请神灵前首先要焚香净化周围环境,消除不净和秽气,而普通人生活之处随时都有污染,是一种污垢,一种不净。燃桑是净化行为,每个污点、鬼、魔和秽物都会由此而排除,具有净化环境、消除邪气、秽气和净化之功效。

随着这烟缓缓升起,几百位身披红色袈裟的僧人两个一排,抬着卷成捆的绸缎佛像,从神宫中鱼贯而出。他们步伐一致,像高耸的悬崖走去,好似一条红色的巨龙。聚集在一旁的香客们立刻挤上前去,献哈达、用额头顶礼佛像。

当卷成长龙的缎子佛像搬上山崖时,好些喇嘛已在山崖上磕头迎接。四位僧人乐师登上山崖,举起唢呐吹起乐曲,一旁的喇嘛开始在唢呐声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民族风俗的作文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有许多习俗,拜年,守岁,贴对联等等。

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习俗是扫尘。每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人们喷刷房子、清洗家具,拆洗被褥,被古人称为“扫年”。扫尘习俗起源于尧舜时代,从古代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中演变而来。至今民间流行着“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谚语。

扫尘还流传着一个传说,扫尘习俗是是农民们为迎接玉帝的年粮而来。早先,这里的农民一年忙到头,除纳粮交租外,所剩无几。他们祈求灶王爷在腊月二十四日上天奉本时多说好话,以便玉帝开恩,从天仓拨点恩赐,在除夕前降下年粮——米雪,让他们饱饱地吃顿团圆饭。为了迎接玉帝的恩赐,农民们每年都在腊月二十八日前,将宅院里外打扫得清清爽爽,以迎接天赐年粮,这样年复一年,春节扫尘的民族风俗一代代延续流传下来。

春节习俗的由来真有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山西过年风俗

全文共 216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4.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5.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6.吃饺子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7.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8.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9.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每逢春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打扫除、清洗各种器具、折洗被褥,窗帘,舒疏明渠暗沟。到处洋溢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年的欢乐气氛。打扫干净后又开始贴对联了。对联有很多种叫法。如:门对、春贴、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写时代的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形式。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大家都会精挑细选的选上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重庆人也不例外。

重庆是一座青山环绕,绿水相间的秀城。重庆人也是非常讲究,像过年时都必须按照祖上定下的规矩做事,比如:初一不出门,初二初三走亲戚。初一不能打扫,还有过年时要吃汤圆,代表家庭团团圆圆,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吃火锅,火锅可是重庆人的最爱了。火锅越红,代表着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想到火锅一定不能忘掉鱼了,代表着年年有余。本来是年年有鱼,“鱼”与“余”读音相同,所以就是年年有余的意思。

说道火锅你知道是怎样做成的吗?做火锅其实也不难。制作火锅的主料就是毛肚、牛肝、牛肉、瘦肉,还有一些蔬菜和佐料。佐料有:大葱、辣椒、姜末、花椒、盐等等。还有一种专门做火锅用的火锅底料。把他们炒一会,可见油是红的,烟也很呛人的程度时就放入牛肉汤,等到汤开了以后,你喜欢吃什么就放什么到锅里,熟了之后就可以吃了。

看着火锅一层又一层的油,花椒浮在上面让人情不自禁的想吃,仅管它是那么的辣,那么的滚烫。吃起重庆火锅是多么的爽口,麻辣鲜烫,口感丰富,自烹自食,乐在其中了!

除夕晚上家家户户放起了自家的鞭炮,大街小巷都热闹极了。地上小孩舞着彩灯,在抬头向天空一看,烟花布满整个天空多么美呀!你要是在一定会忍不住想许个愿望。到了半晚12点时,鞭炮声更大了,让人无法安睡。

过年过完后,就要去拜年了,一般都是晚辈给长辈拜年,去时买上拜年的礼物。则长辈们煮好了一桌香喷喷的菜。大人们举着酒杯大口大口的喝着,小孩们就大口大口的吃菜,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开开心心!

吃完后,大孩们与小孩们都猜起了谜语。看吧!重庆的春节多么的热闹啊!长辈又纷纷给小孩们发了他们渴望的压岁钱,孩子们高兴得又蹦又跳。

我爱重庆的过节,特别是春节。多么的热闹啊!我爱重庆的人,我爱重庆人的热情,我更爱重庆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秋节的风俗话题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妈妈带着我一起到乡下奶奶家过中秋节。我心里就别提有多高兴了。因为我已经好久不去奶奶家了。

路上,我让妈妈帮我买了一个花,还挺贵的,我和妈妈都也点不舍,但妈妈还是买了。“奶奶,奶奶,我们回来了!”还没到家门口我就大声地嚷嚷。爷爷、奶奶忙着出来迎我们,我提着月饼给奶奶,奶奶的眼睛笑成一条线。

奶奶准备了一桌子的菜,我边吃边聊,不知不觉夜已很深了。爷爷对奶奶说:“快收拾,收拾准备祭月。”奶奶连忙把准备好的月饼、水果、粟子、菱角、花生等一样样摆放在大场中心的桌子上。最中央摆放的是奶奶亲手做的大圆饼,好大好圆就像天上圆圆的月亮。爷爷把早就准备好的鞭炮和我带的烟花摆放到安全的场边上,看奶奶已摆好了桌子,我就拿着打火机点燃了鞭炮和烟花。看着天空绽放的烟花,我都已分不清哪是闪闪的繁星,哪是美丽的烟花了。我开心得手舞足蹈。

我多么希望每天都过节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风俗

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地方都是独特的,都是绝无仅的,家乡风俗也是独特的。我的家乡也正是样,有着许多风俗习惯,就连过年也和别的地方不一样。

每当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放鞭炮来热闹热闹,据说这样才能赶走瘟神和厄运,让新的一年欢欢喜喜。我们的年要过很久,而且每一天都有不一样的习俗,有时不能缝衣服,不然以后每天都穿破衣服;有时不能吹火,吹火过后瓦片会被大风刮走。在大年三十那天,哥哥姐姐们总会去老人的坟前祭奠,乞求来年的平安,我总是屁颠屁颠的跟着,他们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有时走累了,总要抱怨几句。好不容易才走到坟前,把插着筷子的刀口肉和酒放在坟前,让老人家“慢慢品尝”,在老“品尝祭品”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的烧纸,纸钱灭了不能扇,更不可以吹,要不家里人的财运就会跟随者风飘走。在每个坟前走了一遍后,看见坟上有草,还要用刀割干净,寓意着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晚间,每一家的灯都要照一整夜,非常壮观,这是为了守年,这一晚都不能睡觉,爸爸这一晚就打牌,妈妈这一晚就烧火熏腊肉,而我们这一晚都在烤肉吃。虽然很困,但却有了说不完的情趣。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我最喜欢的就是和弟弟一起去拜年了。初一早上,吃完丰盛的早餐,早餐当然少不了寓意年年有余的鱼了。每个孩子都会提着一个大袋子去拜年,而大人们总会准备好瓜子糖等,孩子们来到门前,只要说:“拜年啦”大人们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糖果往孩子的口袋里装,有时一些较富裕的人家还会给你钱呢。回到家里,大人们也给红包。每年我们姐弟几个背着糍粑腊肉等礼物去给舅舅家拜年也可以得到一些意思意思的钱,回到家,把压岁钱和拜年得到的钱全都交给妈妈,做来年的学费钱。

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不同的民族的人,他们庆祝节日的方式不同,但他们都是高高兴兴地过节,快乐地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特别的家乡风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十五,妈妈按照莱芜人的习惯家家都要点灯笼,汤圆。所以我家一直都是这样过的。

当天晚上天上下着毛毛雨,无法再在街上点上灯笼,所以只能再加点,听妈妈说:“点灯笼要到黑暗的地方点表示着前途无限,万事如意。”

最有趣的莫过于是全家围在一起吃饭和做汤圆了。

妈妈先将糯米,芝麻,花生都拿了出来,再把拿出来的糯米粉放在一个大碗里放一些水。爸爸力气大和面的任务就交给他了,面和好了,然后就是我和爸爸在旁边干看着了。因为只有妈妈的汤圆做的最纯正,皮薄个小,还特别圆,但是我看着这么圆,于是就忍不住问妈妈,为何这么圆呢。妈妈说:“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团圆,所以我们大人习惯把汤圆做的越圆越好,我看着这一排排大小均匀的汤圆,发现有几个害群之马漏网之鱼混在其中,于是我便将灯笼放下并洗了把手,把他们全都拿在了手中边搓边说:“圆,圆圆,圆……”,“水开了”爸爸喊,我立马把我搓好的小圆球放进了水中。

望着这些热气,我心中默默地祝愿:我们和祖国都有一个圆满的家庭。

这就是我家乡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过春节风俗的作文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一个传统而又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总要的节日。

春节,在腊月的中旬就开始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打扫家,把家里旧的东西都扔出,把窗户擦洗一遍、地扫好用拖把拖好,目的是把家里的晦气都扫走。

春节,还要准备年货。街上,处处可看到正在准备年货的人们。小孩子们在买爆竹、小吃、玩意儿等,可高兴了。大人们十分忙乱,准备过年时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春节时与亲人共享天伦之乐。

除夕到了,家家户户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不过,“福”字是倒着贴的,倒与到谐音,目的是春节到,福也到。下午,还要用黄皮叶和桃叶烧水洗澡,就是要把一年以来的晦气全都洗掉,迎新年。晚上,家人们还要在一起吃团圆饭。桌上有鱼,表示年年有余;有年糕,表示年年升高;有鸡,表示年年积福多多。吃完了团圆饭,还要守岁。到了午夜12点,烟花飞上了天空中,祈求上苍给予平安;放鞭炮,祈求上苍保佑以后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到了1点,还要迎福,把好运都迎来。

年初一,没有什么人出来,都在家休息。小孩子们一起来就问大人要压岁钱。

年初二,大人们都带着小孩子们走访亲戚。当然,小孩子们又会得到压岁钱,只要对大人说句祝福话。小孩子们拿压岁钱拿到手都软了,十分高兴,恨不得一蹦三尺高。

元宵到了,还要吃元宵,表示团团圆圆。

我家乡春节的习俗,的确十分特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春节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老舍先生的《北京春节》之后,也想一展咱们家乡春节的风采,快来瞧瞧吧!

腊梅花的香气充满了整个小区,我就喜欢这梅花香,不为别的,只为腊梅一开就要过年了!这花香也算年味儿吧。随着浓浓的年味儿,咱们迎来了春节的前奏——腊八。腊八一大早妈妈就起来忙,原来是熬腊八粥,什么红豆、绿豆、黑豆……什么花生、枣子、葡萄干……什么大米、小米、黑米通通放进去,不一会儿便有了香味儿,这浓浓的粥香也是一种“年味儿”。

过了腊八,我就开始盼二十三过小年儿了,这天是大年的“彩排”,这天过的好,大年也就更好。这天是要祭灶神的,还得用麦芽糖祭灶神,据说因为麦芽糖黏,黏住灶神的嘴不让他说坏事,也有的说,因为麦芽糖是甜的,可以让灶神的嘴巴甜,只言好事。

二十七这天咱们全家大扫除,好表现出新春新气象,上午咱们把床单、窗帘、台布……全部洗干净。把地扫一遍,拖一遍再擦一遍。

二十九这天早上要去买年货、对联。一到商店,那真是人山人海,擦肩接踵,衣服都快被挤掉了。回来要把窗花、对联全部贴上。下午还要炖肉,包饺子。包饺子时还要包三、四个“钱饺子”,谁吃到的多,谁在新的一年交到的好运就多。

大年初一,早上早早的就要起来拜年,拿压岁钱。小孩们最喜欢过年,尤其是初一、二,因为有压岁钱拿嘛!但可不是白拿,还要叩头如捣蒜。

十五元宵节,要吃元宵,看花灯,上午还要看表演,好不热闹!

春节到十五差不多就告一段落了。怎么样,我家乡的春节不错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春节风俗作文的结尾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小朋友们都喜欢过年,因为过年可以放鞭炮。你知道过年的由来吗?那么我现在就来告诉你吧!

从前,有一种奇怪的野兽,叫做“年”,特别凶。一到冬去春来的时候就出来,不是伤害人就是损坏庄稼,有时还叨走人们养的猪呀、羊呀。闹得人心惶惶,人人害怕。

有一位勇敢的老人,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在院内堆起木柴,在大门外摆上桌子,放上猪头、牛头、羊头和狗头,还有香喷喷的美酒,年就狂奔而来,张开血盆大口吃喝起来,想美美地饱餐一顿。就在这个时候人们点着了柴堆,敲起罗鼓,放起鞭炮。火光冲天罗声、鞭炮声、人们的叫喊声,响成一片。“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被吓得连滚带爬地逃走了。再也不敢出来祸害老百姓了。

结尾:从此,每到这个时候,人们都燃烟火,敲起锣,放鞭炮,来庆祝赶走“年”的日子。渐渐的,就形成了“过年”的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现在你们知道过年是怎么由来的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二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我的家乡就用隆重的仪式迎接着这个端午节的到来。家乡的风俗有不少,不过在家乡的这些风俗之中,家乡的端午节是最为隆重,也是最受人们欢迎的。

端午节,清晨河面上的水雾还在荡漾着,不过随着人群的集中,这些水雾悄然的散去。等到一阵阵的鼓声响起,家乡的那一条河流上已经停放了不少的龙舟,河两岸也都挤满了前来观看划龙舟比赛的人群。

在鼓声中,换龙舟比赛的所有准备全都齐全,所有的划龙舟的选手也都上了船。等到时辰一到,三声鼓声响起,随后一声尖锐的枪声响起,河道里所有的龙舟一时间全都争先恐后的向前追逐起来。家乡热闹的端午节,随着划龙舟比赛开始渐渐进入到高潮阶段。

在整个划龙舟比赛的过程中,在场的所有人都显得无比的激动,口号声,欢呼声,惊叫声在同一时间响起。让整个场面都热闹至极,所有人的脸上都充满着兴奋与激动,大家都在等待着划龙舟比赛结束,然后看到今年划龙舟比赛的冠军。

每一年家乡的端午节都会为划龙舟比赛的冠军送给上一份大礼,这份大礼可是不少人都想争夺的。

随着划龙舟比赛结束,人们等来了冠军,接着河两边的人群也就都一一散去。你们可不要以为我家乡的端午节就此结束了,当然还没有的,在家乡的晚上,街道两旁都亮着彩灯,不少的商铺上摆着大大小小的粽子,整个街道上都热闹极了。晚上的人们也都从家里出来,都置身在这条热闹又繁华的街道,在这一天结束的最后时刻感受着端午的精彩。

今年的端午节又过去了,我的心里立即期待起了明年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清明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有这么一首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句就是描写清明的。

我记得每年的清明我都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上坟。今年也不例外,我早早地起了床,等待着爸爸妈妈。我又仔细的看了一下要带去上坟的东西,那么多的纸钱,还有手机、麻将、各种各样现代高科技,甚至还有摇钱树,我不由的叹了口气。

我国自古就有祭祖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我们的祖先,我们的亲人,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他们。我们虽然没有见过他们,但是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是他们给了我们的今天,难道我们不应该去祭拜他们吗?

我每次清明节上坟时,总有一个奇怪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烧的纸钱,上的香,他们能收到、能看到吗?我们当然会说,肯定不会啊!可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如果是纪念祖先的一种方式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迷信了呢?

祭祖,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继续发扬下去吧!

[清明风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端午节,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赛龙舟,悬艾叶,闻香囊,包粽子,忙碌而又开心!

其实关于端午节的来历,现在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说;恶月恶日驱辟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传说屈原投江后,渔民们划着渔船去打捞他的尸体,后来慢慢演变为今天的赛龙舟。屈原投江后,当地的村民为了不让他的身体被鱼啃食,就把糯米投入江中,但多被蛟龙所食,后来屈原托梦给村民,经过屈原的提醒,村民们才把糯米用叶子包起来,再用彩线缠绕,形成了粽子的最初形态。

过端午节,人们喜欢将艾叶挂于门上或用彩线绑在手脚上,意为驱邪辟邪。人们在这一天还会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投江。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半娱乐的节目。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米,因水中含碱,用茭白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我们祖国各地的人们,用他们不同的方式和习俗,共同庆祝着这个传统的节日。“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浓浓的粽香,浓浓的亲情,浓浓的欢声笑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夏至的谚语_1000字

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1、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

2、夏至雨点值千金

3、芒种夏至常雨,台风迟来;芒种夏至少雨,台风早来。

4、不过夏至不热

5、夏至食个荔,一年都无弊

6、夏至无雨干断河 (贵)

7、夏至无雨六月旱 (湘)

8、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9、爱玩夏至日,爱眠冬至夜

10、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

11、夏至东风摇,麦子坐水牢

12、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

13、冬至饺子夏至面

14、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

15、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16、夏至三庚数头伏

17、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18、夏至东南风,平地把船撑

19、芒种栽秧日管日,夏至栽秧时管时

20、芒种不下雨,夏至十八河。

21、芒种雨涟涟,夏至火烧天。

22、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

23、夏至下雨十八河 (湘、贵)

24、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

25、夏至大烂,梅雨当饭

26、夏至无雨热 (川)

27、夏至狗无处走

28、嬉,要嬉夏至日;困,要困冬至夜。

29、不到冬至不寒,不至夏至不热

30、夏至落,八月涨大水 (湘)

31、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

32、冬至江南风短,夏至天气旱

33、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

34、夏至有雷三伏热

35、爱玩夏至,爱眠冬至夜

36、冬至始打霜,夏至干长江

37、初头夏至十头割,十头夏至两头割,两头夏至骑拉着割

38、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生虫

39、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

40、夏至伏天到,中耕很重要,伏里锄一遍,赛过水浇园

41、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42、芒种火烧鸡,夏至烂草鞋

43、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

44、夏至无雨三伏热

45、芒种雨涟涟,夏至旱燥田。

46、夏至东风摇,麦子水里捞

47、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熬煎

48、夏至一场雨一滴值千金

49、夏至大烂,梅雨当饭 (浙)

50、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51、夏至不雨天要旱 (皖)

52、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

53、夏至闷热汛来早

54、夏至无云三伏烧 (陕)

55、夏至馄饨免疰夏

56、夏至落雨,九场大水 (鄂)

57、夏至东南风十八天后大雨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