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歼20让美国震惊【20篇】

美国,一个历史只有两百年的国家却比许多历史悠久的国家更强大。小编收集了美国旅游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2302

作文

782

美国概况为题的英语作文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The USA is the third most popular destination in the world, with over 45 million people travelling to the country every year. They’ve got good reason, too – few other places offer such a wide variety of activities, geographical diversity and rich, if brief, history.

America’s major cities buzz with energy and excitement, from cosmopolitan New York City, historic Boston, glamorous Los Angeles and gritty Chicago to extrovert Las Vegas and sultry New Orleans.

Venture out of the urban centres and you’ll find backwater gems full of small-town charm, tucked between miles and miles of open highway and spectacular scenery.

The landscape changes with dizzying speed, from the vast deserts of Nevada to soaring s-topped mountains, lush forests and white-sand beaches.

America is one of the easiest places to travel, whatever your plans. With fantastic transport services and a multitude of resources for tourists, visitors are never far away from high quality and reasonably priced accommodation, or somewhere decent to grab a bite.

[美国概况为题的英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美国首都华盛顿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来到了华盛顿特区,这里是美国首都

著名的白宫就在这里。我们在前往白宫的路上,导游告诉了我们“白宫”这个名字的由来。英美战争后,大火破坏了宫邸,1815年宫邸在原设计师和总监工霍本主持下重修。为了消除大火后的烟痕,霍本吩咐工匠把整座宫邸粉饰成白色。从此,总统官邸被人们叫做“TheWhiteHouse”(白宫)

导游说,白宫不是人们印象中的那样,只有办公室,而是样样俱全,有运动的地方,玩儿各类球的地方,总统住的地方,还有花园,喷泉,还有什么什么……很好玩的。

我们走在去往白宫的路上,导游让我们猜:白宫在哪呢?我们猜了半天,谁也没猜中。导游说:“白宫藏起来了。”接着,他就指了指我们的右前方,说:“在那里。”果然,树枝叶间露出白白的颜色,远处,那里,肯定就是白宫了。我们走到了正对着白宫的地方,见到了白宫:真真的一座白房子,屹立在青青草木掩映之中。白宫像一块汉白玉,洁白无暇。这样的美丽让我惊叹。

我们正好站在首都华盛顿零点里程碑旁边。它是一个长方体小柱子上面有一个圆盘。就是“MeasurementofdistancesfromWashingtononhighwaysoftheUnitedStates.”(各州公路到华盛顿的距离,以这个点来计量。)

我正看着这个“小巧玲珑”的原点,突然另一个旅游团的导游对他的团友说:“看那里,白宫里有个人出来!那是奥巴马!”我扭头一看,果然,那里有个人走到白宫的阳台上,那是吗?不会吧……这……到底是不是奥巴马?这可谓天知地知你不知我不知。你说呢?

我们接着就去了国会山庄,也称国会山。这是一个圆顶的建筑,同样也是雪白雪白的,导游说,许多人都以为国会山就是美国的总统府邸,其实是错误的,因为有许多国会活动都举行在国会山庄,许多媒体的焦点都在国会山庄。我走在国会山前的草地上,真真儿的绿草如茵,好想躺上去!这里环境真好,草坪旁边的树下,一只小松鼠正在找食物,我们走过去拍照,结果小松鼠少了惊吓,便串上了树。

自然真是美妙,让我们前往下一站——自然博物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美国总统林肯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林肯的一生充满了挫折,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而是坚强地,不顾一切地,艰辛地去度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完善自己。他22岁逐角议员失败;23岁经商失败;26岁经商再次失败;27岁第二次逐角议员再度失败;30爱人去世;32岁精神崩溃;34岁第三次逐角议员又是失败;40岁逐角美国总统失败;45岁第四次逐角议员,仍然失败了。经过百般努力,林肯在他52岁那年终于当上了美国总统。

在历尽沧桑和饱受无情打击的时候,林肯可以百折不回。他在竞选的时候,曾经失败六次,但是每次竞选失败之后,林肯都会激励自己:“这不过是滑了一跤而已,并不是死了怕不起来了。”他就是用这些词,这句话来克服困难的。

在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他又遭到参议员们的羞辱和嘲笑,因为他出生卑微,所以他只是依靠自己出类拔萃的才华与高尚品质来感化这些轻蔑他的人。正是他的这些优势,使他赢得了那位傲慢的参议员的尊重,抵达了生命的辉煌,当选上了美国第16任总统。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总是有许多坎坷的,不会一路顺风。我们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遇到困难要像林肯那样,不畏艰险永不停止地前进,这样,最后的胜利才属于我们。

我在这篇文章中,学到了林肯坚强的精神,他不会被困难吓倒、宽容大度,谦虚诚恳,和仁义正义。有“卓越的演讲家”之誉。他领导了对南方奴隶制度的战争,颁发了《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维护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统一,为美国在19世纪跃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开辟了道路,使美国进入经济发展的时代,被称为“伟大的解放者”。林肯会得这些荣誉,是因为他坚强,我们也要学习他这种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假如我在美国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唉!经济低迷,市道低落,我们有能拿他什么办法啊!”我来到了我梦寐以求世界经济强国之一——美国。可一路走来,美国的人们个个都怨声载道,埋怨经济。一缕缕愁云布满了他们的脸上。”没想到,今次的金融风暴带来了他们前所未有的灾难啊!“我哀叹道。

想到经济,想到贫苦的人们,于是我决定动身去那贫民区,探望那些失业的人们。

来到贫民区,没想到这里住的几乎都是黑人,他们住在简陋而破烂的家,屋里还时不时发出冲鼻的霉臭,卫生方面更不用一谈。”天啊!这是人住的地方吗?!“我嘀咕着。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了,捂着鼻子。三步并作一步地冲到一家门前,轻轻敲了敲快脱掉的木门,问道:“有人吗?”话音刚落,屋内便传出声音:“是谁呀?”这有力无气的声音离我越来越近。突然,门打开了,一股臭气直扑面而来,让人难以忍受。此时,一位头发蓬松、脸上布满皱纹的老妇人映入了我的眼帘。它挠了挠脑袋,亲切地问:“请问,你是谁呀?我认识你的吗?”“您好,伯母。我是来自中国的一位女孩,今天我想登门拜访您,顺便参观一下你们的居住环境。可以吗?如有冒昧,请多多原谅。”“欢迎你来我家。”随即,它带领着我走进了客厅。客厅陈设简陋,只有两张椅子,一张饭桌,一个茶几,如此而已。我刚坐下,老妇人就给我端来一杯热腾腾的茶,还捧来了一些茶点,热情地接待我。我被老妇人的热情好客打动了,心想:外国友人果真是热情友善呀!我微笑着说:“伯母,您觉得现在生活得怎样?”“一般吧。总算三餐温饱,有瓦遮盖。不至于揭不开锅。”她边笑边说。“您家有儿女?”“是的。罗伯特是我值得骄傲的儿子。”提起她的儿子,她更欢喜了。“罗伯特?您说的是为了救丽莎把辛苦积攒的钱全捐给了她的那个罗伯特吗?”我激动地站了起来。“难道你认识他吗?他就是我的儿子呀!”“那么,罗伯特他现在在哪儿呀?”我激动不已。“他现在在……在……”“您快说呀!”我焦急万分,迫不及待。“他现在在……”

“铃铃”一阵闹钟声,把我从美梦中叫醒了。原来是一场梦!好可惜哦!见不到罗伯特。但我也希望靠我的努力再去一次美国!希望下次来美国时,风暴不再用“恶势力”使人们愁眉苦脸!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美国恐怖悬疑电影《万能钥匙》观后感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我觉得电影告诉我的,就是题目上那句话。如果不信,那么就请彪悍的不相信。不要不相信,还怕这怕那,还害怕万一是真的怎么办?万一错了怎么办?任何介于信和不信两者之间的暧昧、忸怩的状态,都会给自己带来伤害——这就是这部电影告诉我的。

我们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我们时常看见某人家里供着个佛像,然后我们问主人,哟?您还信佛那?主人往往回答,倒不是那么信,不过供供总是没坏处,万一真的有佛呢?我们时常看到某人脖子上戴个十字架,我们问,请问您是基督徒?经常有人回答,不是不是,我是为了避邪。

影片正是告诉我们,任何不是出于严肃的信仰的模棱两可的“相信”都会给我们带来恶果。当我们不去严肃的信仰某个东西,却又害怕这个信仰一旦变成真的怎么办的时候,我们就陷进了挣扎当中。而在这种“将信将疑”的时候,人的心理是最为脆弱的,因为它不够彪悍,不够坚强。

因此,所谓信仰,乃是必须出自心灵深处的,而不是出于任何功利的目的——比如自我保护,再比如祈求得到可能的拯救或祝福等等。当你出于这些功利的目的而去靠近一个信仰或者宗教的时候,却往往让自己出于精神上最为脆弱、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境地。

最后,让我们再次体味《希望与反抗》里那句经典台词“人要有坚强的精神和温柔的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美国总统林肯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第十六届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出身于一个鞋匠家庭,而当时的美国很看重门第。林肯竞选总统前夕,在参议院演说时,他遭到了一个参议员的羞辱。那位参议员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总统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做得那么好。”参议院陷入一阵沉默,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就我知道,我的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适,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技术。”然后,他又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对参议院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我无法像他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都化成了真诚的掌声。后来,林肯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美国总统。

作为一个出身卑微的人,林肯没有任何贵族社会的硬件,他惟一可以倚仗的只是自己出类拔萃的扭转不利局面的才华,这是一个总统必备的素质。正是关键时刻时的一次心灵燃烧使他赢得过且过别人包括那位傲慢的参议员的尊重,抵达了生命的辉煌。

人的一生难免有遭人轻视的日子,难免有暂时远离辉煌的岁月,分你感到自己遭遇了来自外界的打击时,不要忙着怨天尤人,首先打开自己灵魂的门看一看吧,看看自己有哪些可以发光的东西。你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燃烧,记住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片黑夜不可以被照亮。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洛克菲勒: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十亿富翁

全文共 2286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早期的富豪,多半靠机遇成功,唯有约翰·洛克菲勒例外。他并非多才多艺,但异常冷静、精明,富有远见,凭借自己独有的魄力和手段,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他那庞大的石油帝国。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人们对他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只不过是极具野心、唯利是图的企业家,也有人恭维他是个慷慨的慈善家。但不管怎样,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十亿富翁,作为石油巨子,他在相当一段时期控制着全美国的石油资源,并创设了托拉斯企业制度,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1839年7月8日,约翰·洛克菲勒出生于纽约州哈得逊河畔的一个名叫杨佳的小镇。他的父母,个性截然不同:母亲是个一言一行都皈依《圣经》的虔诚的基督教徒,她勤快、节俭、朴实,家教严格;而父亲却是个讲究实际的花花公子,他自信、好冒险,善交际,任性而又以自我为中心。洛克菲勒作为长子,他从父亲那里学会了讲求实际的经商之道,又从母亲那里学到了精细、节俭、守信用、一丝不苟的长处,这对他日后的成功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父亲名叫威廉,人称“大个子比尔”,是个到处闯荡的木材商、马贩子,也是个走江湖的巫医,兜售所谓“立见奇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此外,他还出卖土地,买卖毛皮,贩盐,推销杂货,几乎是无事不干的百事通。

父亲出外经商,一去就是几个月,家中对孩子们的教育主要由母亲承担。但偶尔归家的父亲也与母亲一样望子成龙,一有空就教约翰如何写商业书信,如何准确而迅速地付款,以及如何清晰地记账。他深知社会的现实和世道的冷酷,所以他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方式教育孩子,使他们在踏入社会之前就能坚强而且精明起来。

比尔很注意在游戏中创造机会启发约翰和他的弟弟,以培养他们预防不测的意识。当约翰还是个孩童时,父亲常常让小约翰从高椅子上纵身跳入自己怀抱。有一次父亲没有用双臂接他,他就重重地摔在地上。父亲严肃地对他说:“要记住,决不要完全信任任何人。哪怕是最亲密的人,也千万不要轻信!”这件事给约翰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致于在日后的生意场上,他始终保持冷静、警觉的头脑,从而避免了多次失误。

然而,约翰对父亲血液里流淌的东西并没有全盘接受,他完全没有父亲那种花花公子的秉性,而是继承了母亲勤俭的美德。他把这种信念视为“商业训练”,一生中烙守“不俭则匮”的准则;从中他还引申出自己的结论:“只有数字作数。”

约翰·洛克菲勒14岁那年,在克利夫兰中心中学上学。放学后,他常到码头上闲逛,看商人做买卖。有一天,他遇到一个同学,两人边走边聊起来。那个同学问:“约翰,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年轻的洛克菲勒毫不迟疑地说:“我要成为一个有10万美元的人,我准会成功的。”谁曾料到,几十年后,这个蜚声国内外的石油大王,其拥有的财富达10亿美元,是他童年梦想的10万倍!

约翰·洛克菲勒1855年中学毕业后,便决定放弃升大学,到商界谋生。为了寻找工作,他在克利夫兰的街上跑了几个星期,拿定主意要找一个前程远大的职业。他的眼界颇高。他后来回忆道:“我上铁路公司、上银行、上批发商那儿去找工作,小铺小店我是不去的。我可是要干大事的。”

当年9月26日,他在一家经营谷物的商行当上了会计办事员。从此,这个日子就成了他个人日历中的喜庆纪念日,他把它作为第二个生日来庆祝。“就在那儿,我开始了学做生意的生涯,每周工资是4美元。”他追忆道。

他工作勤勤恳恳,不久就养成了对数字的好眼光。他除了记好账外,还为商行的经营出主意。有一次,商行买入一批大理石,打开包装后竟发现高价购进的大理石材上有瑕疵,商行老板沮丧而又无计可施。这时,头脑灵活的洛克菲勒建议把责任推到负责运货的3家运输公司头上,向这3家公司分别提出赔偿损失的要求。这个绝妙的主意使商行得到的赔款比原来高出两倍,商行由此得到一笔“飞”来的横财。洛克菲勒这种天生的经商才能颇得老板赏识,很快给他提了薪,工作第一年他挣得了300美元。

第三年他的年薪提到600美元。但他知道自己对这家商行的贡献远不止此,因此要求加薪到800美元,结果遭到拒绝。洛克菲勒断然决定离开这家商行,自闯天下。

1858年,年仅19岁的洛克菲勒向父亲借款1000美元,加上自己积蓄的800美元,与比他大10岁的克拉克合股创办了一家经营谷物和肉类的公司。这是洛克菲勒生平所办第一家公司。由于经营顺利,第一年就做了4.5万美元的生意,净赚4000美元。第二年年底净赚1.2万美元,洛克菲勒分得6000美元。

洛克菲勒做生意时总是信心十足、雄心勃勃;同时又言而有信,想方设法使自己取信于人。克拉克对洛克菲勒做事仔细十分欣赏,他描述当年的情况说:“他有条不紊到极点,留心细节,不差分毫。如果有一分钱该给我们,他必取来。如果少给客户一分钱,他也要客户拿走。”

这时候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已经发现了石油,成千上万人像当初采金热潮一样拥向采油区。一时间,宾夕法尼亚土地上井架林立,原油产量飞速上升。

克利夫兰的商人们对这一新行当也怦然心动,他们推选年轻有为的经纪商洛克菲勒去宾州原油产地亲自调查一下,以便获得直接而可靠的信息。

经过几日的长途跋涉,洛克菲勒来到产油地,眼前的一切令他触目惊心:到处是高耸的井架、凌乱简陋的小木屋、怪模怪样的挖井设备和储油罐,一片乌烟瘴气,混乱不堪。这种状况令洛克菲勒多少有些沮丧,透过表面的“繁荣”景象,他看到了盲目开采背后潜在的危机。

冷静的洛克菲勒没有急于回去向克利夫兰的商界汇报调查结果,而是在产油地的美利坚饭店住了下来,进一步作实地考察。他每天都看报纸上的市场行情,静静地倾听焦躁而又喋喋不休的石油商人的叙述,认真地作详细的笔记。而他自己则惜字如金,绝不透露什么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一道震惊世界的数学题六年级作文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在读五年级时的一个星期天,我因为做不出一道很难的解方程题,毁了一个本来可以尽情玩耍星期天。

我本来打算星期六做完全部作业,然后星期天在家里玩,或者约同学去玩。但是就因为这道该死的数学题毁了我一个星期天。

虽然这道数学题的内容渐渐在我的记忆中淡忘,但是我绝不会忘记那个星期天的。

从早上8点多,我就开始想那道数学题了。我苦思冥想但总是想不出来。在这重紧急关头之下,我只能去问身边的人了。我问了好多人,但他们都不知到。有些人是懒,不想和我‘分享’这道数学题,但有些人是真的不知道,可能是他们学历低的原因,也可能是他们忘记了该用什么方法来教我。

大约到了晌午9:30,我对这道数学题的研究终于有了一些进展,我左顾右盼,想早些盼到做完题目的那一刻。虽说我的那‘研究’有了一些进展,但是接下来的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了。我还是在那里想下一步该怎么做。时间差不多到了10点钟,但是我还是没有想出来,这时候我只能用我的绝招了,就是去问我的小外婆了。她在我们家工作,我有时候做不来的题目就会拿去问她。

小外婆向我解说了一番后,我也半信半疑,就又去问了一下别人,有些人说对的,有些人说错的,但还是说对的占多办一些。现在已是下午2点时刻,我也不得不验算一遍就把答案给写上去了。

就这样,我几乎一整天的时间都花在了这道数学题上,这难道是我做错了什么事了,这时上天给我的惩罚,还是‘另有原因。’我心里不得不在想:颜宗祺,赶紧去玩吧,给你玩的时间不多了,别再想其它东西了……

[一道震惊世界的数学题六年级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吃一口饭就是在吃一口美国文化

全文共 2563 字

+ 加入清单

美利坚民族是个年轻、天真、自信、富有生气的民族。像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人,美国人生性好动,不甘寂寞。像个精力充沛的年轻人,美国人不停地干这忙那,似乎有永远也使不完的精力。城市里的人似乎永远赶着去什么地方;乡村里的人总是在农田、养鸡场、谷仓、奶牛场之间奔跑不停;办公室里的人有着堆成山似的文字工作(paper work)要做;公司里的秘书手脚不停地接电话、送文件。你在街上走逛,后面的人会大步流星地超赶到你的前面;你去餐馆就餐,难得寻觅到能与你说笑寒喧的伴侣。生活的节奏像一根上足了的发条一样,有条不紊地不停运转,构成了一幅繁忙、近乎于疯狂的现代人生活画面。

美国人的快节奏生活方式,除了止述美利坚民族好动不好静的秉性之外,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社会的激烈竞争息息相关。美国是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是它的运转规律,不进则退,不胜则败。为了生存和成功,美国人必须拼搏和奋斗,而拼搏与奋斗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与他人抢时间、争速度,使自己始终处于依靠地位。由此可见,美国人的快节奏生活方式是被他们紧张激烈的社会竞争所“逼迫”出来的。因为这种“逼迫”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美国人对快节奏生活方式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真话重于客气

在不少国家,人们互相交谈时,喜欢拣对方高兴听的知说,而不愿指出事实真相,以免伤了和气。这多半是出于客气(courtesy)和礼貌(politeness)。但在美国人的眼光里,这种心地善良的客气和礼貌不及真话重要。美国人的伦理价值观中有一条箴言:“诚实为上策”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换句话说,在比较诚实、客气、礼貌、家族声誉孰轻孰重时,美国人把诚实放在首位。因此,在美国如果要说某人的坏话,最厉害的一句是“你不能相信他”(You cannot trust him)。

试举例说明。一个美国人驾车赶路,途中,他问一路人:“这里距离下一个市镇还有多远?”在一些把客气礼貌放在高于真实位置的国家里,路边这位先生也许马上想到赶路者已疲倦不堪,急欲抵达目的地,于是便客客气气地说,“顺着这条路走就到了”(Just down the road)。他以为这样回答能使赶路者心里宽慰从而更振足精神。然而,当这美国人开了好半天的车才到达要去的市镇时他会心情不畅,甚至气愤,觉得自己受骗了(feeling tricked)。在他看来,那位路边人明知路程很远,却存心欺骗他。同样的问题,美国人会怎样回答呢?美国人认为,假如他知道下一个市镇还有24英里的路程,回答说“Just down the road”是不诚实的表现。因此,尽管对那疲倦的寻路人极富同情,但他还是实话相告:“有好一段路呢,至少24英里”。(You have a long way to go ;at least 24miles more)。问路者听了也许会失望,但他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所以也不会产生误解。

交友

在美国这样一个地域流动(geographical mobility)和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都很的国家里,交友自有它的特色。由于人们时常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他们在交友时所建立的友谊可能一时密切而牢靠。但一旦彼此迁移他处时,他们的友谊可能不久即告消失,双方各自再找合适的新朋友。美国人不会因这种友谊的处理方式而感到“薄情”,更不会觉得自己受了对方的轻视,或者侮辱。大多数情况下,“劳燕分飞”的朋友可能保持通信、或者电话联系一两年,然后逐渐中断联系。有趣的是,一旦有机会再见面,不管间隔多久,昔日的朋友会“和好如初”,重温友情,甚至继续密切往来一段时间。

基于在这交友方式,外国客人去美国人家作客时,可以无拘无束、轻松自在地与他们闲谈、玩耍。他们可以与美国人共弃假期,甚至一起生活,而不必为保持终身友谊而担忧犯愁。就美国人而言,他们邀请外国客人去作客是出于一种友情和好客,他们乐意为这种短暂的友谊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爱搞实验

美利坚民族性格中,爱搞实验是她的一个重要特点。从大的范围讲,美国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实验场。自哥伦布“发现”北美新大陆后,一批又一批移民涌入美国,根据他们各自理想蓝图,在美国进行不同类型的实验。清教徒要在那里建立一个“天府之国”,共和主义者想在那里建立一个“大同世界”,注重经济发展的人要把那块广阔富饶的土地变成“强盛之邦”。从小的范围看,一代又一代来自世界各地的开拓者,不断地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有的试图在政治上发迹,有的设法在经济上发财,也有的为了自己的理想之梦而孜孜以求。不管是大范围着眼,还是小范围角度,美国都被看作是“机遇之地”(land of opportunity),因而可以在那里展开实验。

吃一口饭就是在吃一口美国文化

说起美国餐,你可能立刻想起热狗、汉堡包、薯条和炸鸡。但是,美国餐还包括沙拉、牛排、烤排骨、鲜虾、龙虾、新英格兰奶油蛤汤、炖鸡汤、奶油蘑菇汤等等。不仅如此,美国是个开放的国度,美国餐也是世界各国各地美食的总汇。

在美国餐里,我现在最喜欢吃的是沙拉。它的特点是生,生得颜色很鲜艳,红的是西红柿,绿的是生菜、菠菜、西兰花和芹菜,橘色的是胡萝卜,黄色的是烤面包块和奶酪,白色的是酱和酸奶酪。沙拉保持了原汁原味,各种菜香都可一口品尝到。有些沙拉也加上了烤鸡肉条或培根。沙拉的不同口味主要体现在酱上,有奶油味、意大利甜酸味、印尼千岛味、加州奶油味等等。我喜欢吃沙拉的另一个原因是它营养健康,维生素含量比炒的炸的菜更丰富。

我也爱吃牛排。好的牛排是棕色的,做得好的牛排可顺畅地一切到底。上面经常有很多香喷喷的肉汁。牛排一般半磅到一磅重。好餐馆里一块牛排差不多13美元,在快餐馆里,一块牛排才只有一两美元。

新英格兰奶油蛤汤是我最爱喝的汤。它美味可口,满齿留香。汤是乳白色的,有独特的浓浓的奶油味。除了奶油以外,汤里还包括蛤、贝、芹菜、洋葱和多种草药。这个汤已经在美国餐馆的菜谱里流行几百年了。

苹果派是传统饭后甜点。苹果派有格子的派壳,里面塞满了苹果酱果。甜点一般是为了哄小孩或帮助去除油腻味的。

我知道上面谈到的不能代表整个美国佳肴。但是,每当我品尝这些食品时,就仿佛感受到美国人对大自然的理解,对生活的态度。吃一口饭就是在吃一口美国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美国中学生作文

全文共 9058 字

+ 加入清单

The biggest "infrastructure" challenge for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next decade is not the billions needed for railroads, highways and energy. It is the American school system, from kindergarten through the Ph.D. program and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adults. And it requires something far scarcer than money -- thinking and risk-taking.

在下一个十年中,美国所遇到的最大的“基础结构”的挑战并不是花费几十亿美元用于铁路、公路和能源,而是美国的教育制度――从幼儿园到博士的培养计划以及成人的教育。这需要的是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思考和冒险。

The challenge is not one of expansion. On the contrary, the rapid growth in enrollment over the last 40 years has come to an end. By 1978, more than 93 percent of young people entering the labor force had at least an eighth-grade education. So even if the birthrate should rise somewhat, little expansion is possible for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enrollments.

这种挑战不是推广教育的挑战;相反的情况是过去40年里入学人数的快速增长已经结束。到1978年,进入劳动大军的93%以上的青年人都至少受过8年教育。所以,即使人口出生率有所上升,小学和中学的入学人数也只是小幅度的增长。

The last 30 years of social upheaval are also over. Busing will continue to be a highly emotional issue in a good many large cities. And there will still be efforts to use schools to bring women into fields such as engineering that have traditionally been considered "male." But this shift has already been accomplished in many fields: half or more of the accounting students in graduate schools of business, for example, are now women. As for most other social issues, the country will no longer try to use schools to bring about social reform. It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lear to policy makers that schools cannot solve all the problems of the larger community.

过去30年的社会动荡已经结束。用校车接送学生在许多大城市里仍将是一个带有高度感情色彩的问题。人们还将继续努力通过学校教育让妇女进军一些传统上被认为是属于“男性”的领域,如工程领域。但这种转换在许多领域已经完成。例如,现在在商学院会计专业的学生中,半数或半数以上的是女生。至于大部分别的社会问题,国家不会再利用学校来带动社会变革。决策者们愈加清晰:学校不能解决事关较大社会范围的全部问题。

Instead, the battle cry for the 90s will be the demand for performance and accountability. For 30 years, employers have been hiring graduates for their degrees rather than their abilities; employment, pay and often even promotion have depended on ones diploma. Now many major employers are beginning to demand more than the completion of school. Some of the major banks, for example, are studying the possibility of entrance examinations that would test the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of graduates applying for jobs.

相反,90年代的强烈呼声将是要求工作表现和能承担责任。30年来,雇主们雇佣毕业生时只考虑学位而不是他们的能力;就业、薪水、甚至是提升常取决于文凭。现在,许多大雇主已经开始不仅仅看重完成学业。例如,一些大银行正在研究进行求职考试的可行性以便测试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

Students and parents, too, will demand greater accountability from schools, on all levels. It will be increasingly common to go to law against school districts and colleges for awarding degrees without imparting the skills that are supposed to go along with them. And many young people are already switching to practical "hard" subjects. Caring little about the so-called "youth culture" and the media, they have been shifting from psychology into medicine, from sociology into accounting and from black studies into computer programming.

学生和家长也对各类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学区和学院告到法庭,因为它们只授予学位而没有传授学位所要求的技能,这种情况将会越来越多。许多年轻人已经开始转向实用的“硬件”课程,他们很少关心所谓的“青年文化”和媒体报道,已经从心理学转向医学,从社会学转到会计学,从黑人研究转向计算机程序设计。

Demand for education is actually going up, not down. What is going down, and fairly fast, is demand for traditional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schools.

对于教育的需要事实上是在上升而不是在下降。正在下降而且下降得相当快的是对传统学校的传统教育的需求。

Indeed, the fastest growing industry in America today may be the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highly schooled adults. Much of it takes place outside the education establishment -- through companies, hospitals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hat run courses for managerial and professional employees; or through management associations and trade associations. In the meantime, any number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re organizing courses, producing training films and tapes and otherwise taking advantage of growth opportunities that universities shy away from.

实际上,当今美国增长最快的产业可能是已上了不少学的成年人的继续职业教育。这种教育大多是在教育机构进行的,通过公司、医院和政府部门进行的,这些单位为其聘用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开设课程,或者通过管理协会或行业协会进行。与此同时,许多私人企业安排课程,制作用于培训的电影和磁带,并以其他方式利用着各种增长的机会,而这些机会是大学避而不用的。

The demand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does not take the form that most observers, including this writer, originally expected -- namely, "Great Books" classes for adults wanting to learn about the humanities, the arts, the "life of the mind." We face instead a growing demand for advance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in accounting and journalism, in law and in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对继续教育的要求不是采取大多数观察者、包括本文作者原来预期的形式――即给想了解人文学科、艺术和心理的活动的成年人用“大部头书”上课。相反,我们面对的是对高级职业教育提出的日益增长的要求。如在工程和医疗、会计和新闻、法律和行政管理及经营方面。

Yet the adults who come back for such studies also demand what teachers of professional subjects are so rarely able to supply: a humanistic perspective that can integrate advanced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knowledge into a broader universe of experience and learning. Since these new students also need unconventional hours -- evenings, weekends or high-intensity courses that stuff a terms work into two weeks ?their demands for learning bring a vague but real threat to the school establishment.

然而,重返学校进行这类学习的成年人所要求的东西,却是专业课的老师几乎不能提供的:一种能把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汇集到经验和学识的更广阔的普遍体系中的人文主义的观点。由于这些学生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如晚上、周未或者说把一学期的内容浓缩成两周的高强度的课程――他们对知识的需求给学校体制带来不易察觉但却真实的威胁。

The greatest challenge to education is likely to come from our new opportunities for diversity. We now have the chance to apply the basic findings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over the last 100 years: namely, that no one educational method fits all children.

教育的最大挑战很可能源于我们对多样性选择的新机遇之中。我们现在可以应用过去100年中心理、发展教育等方面研究的成果,但任何一种教育方法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儿童。

Almost all children are capable of attaining the same standards within a reasonable period of time. All but a few babies, for instance, learn to walk by the age of two and to talk by the age of three, but no two get there quite the same way.

几乎所有的儿童都能够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内达到同样的水平。例如,除了极个别婴儿外,所有的孩子两岁学会走路,三岁会说话,但决没有两个孩子会按照完全一样的步骤获得这两种技能。

So too at higher levels. Some children learn best by rote, in structured environments with high certainty and strict discipline. Others gain success in the less structured "permissive" atmosphere of a "progressive” school. Some adults learn out of books, some learn by doing, some learn best by listening. Some students need prescribed daily doses of information; others need challenge and a high degree of responsibility for the design of their own work. But for too long, teachers have insisted that there is one best way to teach and learn, even though they have disagreed about what that way is.

在更高一级的水平上也是如此。一些孩子最适宜在非常稳定、纪律严明和规程严谨的环境中,靠死记硬背学习;而另一些孩子则能够在“进步的”学校里那种规程不甚严格的“随意”气氛中取得成功。有些成年人学习依靠书本,另一些人则靠动手,还有一些人靠听。因此学生规定出每天获取的信息量;而另外一些学生需要挑战性的压力,需要给自己的学习规划提出高标准的要求。但是长久以来,教师们坚持认为有一种最好的学习方法,尽管他们对于这种方法仍然各持己见。

A century ago, the greatest majority of Americans lived in communities so small that only one one-room schoolhouse was within walking distance of small children. Then there had to be "one right method" for everybody to learn.

100年前,绝大多数美国人居住在狭小的社区中,这社区小到只有一间校舍,连很小的孩子都可以步行上学。那时,也只能有“一种正确的方法”来让学生学习。

Today the great majority of pupil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ll developed countries) live in big cities with such density that there can easily be three or four elementary schools -- as well as secondary schools within each childs walking or bicycling distance. This enables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to choose between alternative routes to learning offered by competing schools.

现在,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大部分的小学生都生活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中。在这些城市中,每个孩子步行或骑自行车的距离内,非常容易地也可以找到三四所小学或中学。几所学校相互竞争使得学生和家长们可以择校就学。

Indeed, competition and choice are already beginning to infiltrate the school system. Private schools and colleges have shown an unusual ability to survive and develop during a period of rising costs and dropping enrollments elsewhere. All this presents, of course, a true threat to the public school establishment. But economics, student needs and our new understanding of how people learn are bound to break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nopoly just as trucks and airplanes broke the monopoly of the railroads, and computers and "chips" are breaking the telephone monopoly.

的确,竞争和选择已经开始参透到学校体制中,在别的学校费用上涨、入学人数下降之时,私立学校和学院却呈现出非凡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这对公立教育体制构成了真正的威胁。但正如卡车和飞机打破了铁路的垄断,计算机和“芯片”打破了电话的垄断一样,经济条件、学生需要和我们对于学习过程的新的认识,肯定会打破传统教育的垄断。

In the next 10 or 15 years we will almost certainly see strong pressures to make schools responsible for thinking through what kind of learning methods are appropriate for each child. We will almost certainly see great pressure, from parents and students alike, for result-focused education and for accountability in meeting objectives set for individual students. The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highly educated adults will become a third tier in addition to undergraduate and professional or graduate work. Above all, attention will shift back to schools and education as the central capital investment and infrastructure of a “knowledge society.”

在今后的10~15年中,我们肯定会看到:强大的压力能迫使学校去思考并找出适用于每个孩子的学习方法。我们肯定也会看到来自学生和家长方面的压力:他们要求重结果型的教育,要求学校要为达到给每个学生制定的目标负起责任来。在本科教育、专职和研究生教育之后还要有高学历成人的继续专职教育,这是第三种教育。毕竟,注意力将转回学校和教育上,把它们看作“知识社会”的重要的基本投资和基础结构。

[美国中学生作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美国游学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到达美国的第一天,我们就去参观了Intel博物馆。在那里,我们看到了这个芯片制造帝国的前瞻性技术与关于Intel的历史。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掌握坚实的本领,才能创造并拥有我们自主的先进技术。

接着我们参观了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并乘电梯上了斯坦福大学的最高点——胡佛塔。在那儿,我们将斯坦福大学的校园一览无余。这是一所百年老校,从这里走出了美国的第31任总统赫伯特·胡佛;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雅虎创办人杨致远等知名人士。她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激励了我树立起今后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在最后的一周里,我们被安排在当地的居民家中生活,在夏威夷的杨伯翰大学学习了夏威夷的土著语言;星期天,我们随住家到教堂做礼拜,学习了关于亚当与夏娃的传说;我们在海滩附近学习打橄榄球;我们参观了PCC,了解了美国附近的岛屿的风土人情。通过这样的学习生活,给我感受特别深刻的是,由于我处在一个纯英语的氛围下,我不得不力求用自己所掌握的英语词汇与人交流,同时又从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到我以前不曾掌握的词句用法,这种学习方法是我在国内学校课堂中没有接触过的,但是对我英语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这次美国之旅,我接触了先进的技术,初步树立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也对我的英语交流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我相信,这样的活动一定会给我今后的学习、生活留下深刻的印记。

[美国游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美国之旅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6月23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到了世界著名学府——耶鲁大学。一上一座座带有欧洲风格的建筑(歌德式样)深深吸引着我们,张导给我们做着讲解,并不时地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

走着走着,我们看见一座顶尖的、颜色雪白加金黄的穹顶,听导游说,那里就是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和夫人认识的地方,这可是个传奇,也很好玩。想到这,我顺手排下了这幢建筑,打算回家给家人们说说。

校园中我们看到了三座雕塑,第一座是一名从耶鲁大学毕业的学生因给美国人做间谍,被英军抓住,他至死也没有向英军屈服。耶鲁大学为了纪念他而为他设立了这座铜像。还有两座是耶鲁先生的和耶鲁大学第一任校长的。他们都是值得耶鲁永远记住的人。

到了波士顿,我们去了唐人街,并在那里吃了饭,街口有一个大大的牌坊,正面写着“天下为公”,反面写着“礼仪廉耻”,我虽然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我想应该是我们做人的品格吧?我相信,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考上耶鲁大学,那里是我的一个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美国游记和感受作文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加州——在这座城市里,既可以感受到都市生活的繁华,也可以享受乡村田间的清新,可以选择快节奏,也可以选择慢生活,在这个国庆,我去了这座非凡的城市,感受美国西部文化。

我去了旧金山和洛杉矶这两座城市,洛杉矶的好莱坞环球影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好玩的就是辛普森家族,我们坐在一个车子上,大屏幕上出现了4D影像,逼真的可以以假乱真了,在他们坐过山车时,虽然车没动,但却有了失重感,很刺激、很有趣。

接下来是参观时间,我们坐车游览整个好莱坞,虽然解说的中文非常滑稽,但我们听的津津有味,第一个参观的是各个电影的拍摄场地,《加勒比海盗》、《金刚1》、《金刚2》《金刚3》、《速度与激情》、《侏罗纪公园》、《大白鲨》……当看到这么多场景都是假的时,我不免有些失望,但了解了很多。我们看了发大水的场景,本来天空万里无云,可却下起了大雨,山上迸发了洪水,原来是电影特效。还有8、2级大地震,本来一片安静,突然,大地震动,天花板倒了下来,压在一辆汽车上,把它压烂,楼上的汽油运输车顺着倾斜的天花板滑下来,一头撞在柱子上起了大火,一列火车开了过来也被砸了个稀巴烂。右边的水管破了,大水向外喷,这一切,发生在短短50秒,真有趣。

这次旅行让我知道了电影的起源,电影的特效,意义非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美国之旅作文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以前,我就向往它。它由五十个州和一个联邦直辖特区组成,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是一个多文化、多种族的宪 政联邦共和制国家。它就是美利坚合众国。怀揣着兴奋与激动,我终于盼来了。7月22日,告别家人,我踏上了赴美之程,开始了21天的修学之旅。

历经13个小时之后,我终于来到了美国威斯康辛州中部的简斯维尔。一出机场,便看见举着牌子等候多时的肯尼迪小学的老师。虽然沟通不便,但他们热情的笑容让我们彼此很快就熟悉起来,对即将开始的修学活动更加充满了信心。

我幸运地被分配到了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家庭,男主人Jim是一名法官,女主人Lynn是一名大学老师。这个家庭没有孩子,不过他们说家里的两只猫就是他们的孩子。第二天,我时差倒不过来,早上3点就起床了。好不容易熬到了早饭时间,肚子早已唱起了“空城计”。据说美国人早饭很简单,只有一片面包和一杯牛奶。我心里不禁有点忐忑:这能吃饱吗?没想到他们为我准备的早饭却很丰盛,有鸡蛋、苹果、牛奶、哈密瓜,吃得我的肚子圆溜溜的。

开始三天我们都进行课外活动,直到第四天我们才正式开始上课。上午是火箭、手工、文化这3节课,下午有体育、机器人课。所有的课程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机器人课,因为我觉得上机器人课能开发智商,增加耐心,当然更多的还是让我觉得有趣,编入程序后常常会感觉到自己就像进入童话世界一样神奇。修学之旅的后半段时间,我们差不多一天隔一天地去远足,领略了美国的风土人情。

光阴似箭,21天就这样一眨眼似地过去了,8月10日,我们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接过副校长为我们颁发的证书,在前所未有的激动与感动中和肯尼迪小学的同学一一告别,跟Jim和Lynn告别。

这次美国之旅不仅让我了解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更让我开阔了眼界,真是一次难忘的旅行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美国风光景色介绍篇

全文共 1826 字

+ 加入清单

关岛同是美国的小岛,虽然关岛的名声远远没有盖过夏威夷,但也是个伊甸田园。关岛的杜梦湾可以让人一踏出门槛便能看到充满五彩缤纷的海底生物之海洋保育区。历史爱好者可到滩头堡、战地、博物馆及纪念碑下触摸历史的痕迹,也可以一睹关岛独有的拉提石、西班牙废墟及战争遗迹。阿珊海滩可是1944年美军抢滩的主战常

塞班岛是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的首府。登上岛上海拔仅420米的踏破潮山山峰,便可看到东面是辽阔的太平洋,蔚蓝的海水中有一道近乎黑色的水道,那便是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塞班岛也拥有很多太平洋战役的历史遗迹,值得一游,日军最后司令部、自杀崖等都是历史爱好者不可不去的地方。附近的天宁岛、罗塔岛也各有历史资源。

亿万年来,奔腾的科罗拉多河从美国西部亚利桑那洲北部的堪帕布高原中,切割出这令人震撼的奇迹——科罗拉多大峡谷,只要登高远望,就可以清楚看到坦如桌面的高原上的一道大裂痕,那就是科罗拉多河在这片洪荒大地上的印记。

自1869年John.Wesley.Powell首次漂流科罗拉多大峡谷开始,100多年来无数的美国探险家追随着他的足迹在大峡谷里挑战险滩,搏击急流,在这里诠释着一种美国精神。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TheGrandCanyon)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之一,也是地球上自然界七大奇景之一,全世界许多到过此地的人为之感叹:只有闻名遐迩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才是美国真正的象征!

大峡谷全长347千米,宽6至29千米,深1600米。位于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1869年被美国独擘炮兵少校约翰·卫斯莱·鲍威尔带领的一支探险小分队发现。1919年,威尔逊总统批准将它辟为国家公园,总面积达1100平方千米。大峡谷国家公园于198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含括了美国西南风物的精典、众多的国家公园,陨星撞击的巨坑,扑朔迷离的峡谷、大台阶状的绚彩断层,硅化木集群,隐藏的印地安崖居遗迹,神秘的化外天地。

“不管你走过多少路,不管你见过多少名山大川,这个科罗拉多大峡谷,色调是那么新奇,结构是那么宏伟,仿佛只能存在于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星球。”这是美国早年的自然学家、探险家约翰·缪尔(JohnMuir)在1890年游历大峡谷后,对大峡谷一段中肯的描述。

有美国“音乐山水画家”之称作曲家格罗菲1920年游历了大峡谷之后,激起了强烈的创作欲望。此后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多次前往大峡谷观察、体验,以其鲜明的音乐形象描绘大峡谷的雄伟、壮观和变幻无穷的美,创作出《大峡谷》交响组曲,被称为“一部用音符写成的游记”。

到大峡谷,第一眼就感受到从未有过的震慑和惊异。感叹在现代文明不断征服大自然的同时,却仍然留下了如此壮丽的原始洪荒。描绘大峡谷是十分困难的,你很难用语言表达大峡谷的景色,只能在亲临大峡谷后,用心灵去感知她的庄严、静穆和深邃,领略造物主赋予大峡谷的瞬息变幻和亿万年的寂寥。

大峡谷位于北美洲内陆,横贯于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之间。这里气候干燥,幅员辽阔,有奇岩、红土、峡谷和印第安风情。美国西部电影里,常常描绘的一百年前那些劫富济贫、匡扶正义的孤胆英雄或牛仔豪杰,骑马挎枪,风驰电掣地走过寸草不生的红土峡谷,越过激流汹涌的科罗拉多河,以及夕阳斜照下无边无际、路途茫茫的如画镜头,大都是在这里拍摄的。美国西部西南四州——亚利桑那州、犹他州、科罗拉多州、新墨西哥州,也自然成为旅游者体验西部牛仔生活的理想之地。

在大峡谷国家公园的电影院里,有世界最大的银幕,诠释着大峡谷的历史和变迁。亿万年前,这里也同喜马拉雅山一样,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造山运动使它崛起。然而由于石质松软,经过数百万年湍急的科罗拉多河的冲刷,两岸岩壁被磨擦切割成今天全长近400公里、宽约20公里、平均深度1500米的世界著名大峡谷。

如今俯瞰峡谷,科罗拉多河静静地像一条绿色的飘带,镶嵌在谷底,蜿蜒曲折,波光粼粼。真难以想像,就是这样一条“小河”,曾经带着上百万吨泥沙,用260万年的时间咆哮冲刷而下,从科罗拉多州西南冲向犹他州格兰峡谷,最终到达平静如镜的鲍维尔湖,才造就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亚利桑那州那原始蛮荒、苍茫幽邃且壮美神奇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正像当代美国作家弗兰克·沃特斯(FrankWaters)对大峡谷的评价:“这是大自然各个侧面的凝聚点,这是大自然同时的微笑和恐惧,在它的内心充满如生命宇宙脱缰的野性愤怒,同时又饱含着愤怒平息后的清纯,这就是创造。”大峡谷创造了美,创造了一种境界,一种令人永难忘怀的感动和思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美国你真狠心_抒情作文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有许多的美国都抗议和伊拉克战争,但是,没有办法,谁让布什那么猖狂呢?他为了让自己军事发达起来,竟欺骗了一个姑娘,使她的老母亲孤独一人过日子,这实在不是一个“热血沸腾”的人

在美国,有一个年轻的姑娘也参了军,这是为什么呢?她的故事让我来说吧。

哪个姑娘的家里很穷,甚至一日三餐要凑齐都很难。在她家里,又有一位有病在床的老母亲,日子很难过。一天,她上街去,和朋友说:“哎,一日三餐都吃不饱,还想旅游?”这话恰好被找人参军的人听见了,他急忙走过去说:“小姐,来参军吧!你不是想旅游么?我们可以让你免费旅游!”也许姑娘还小,她高兴地答应了,她那里知道,免费旅游是让她出国打仗呀!

这次美伊战争,她也被逼上了战场,可是,不幸的是,她死在战场上……而她年老的母亲在一直在家等候女儿的消息,可是,老母亲一直都等不到女儿的信,终于有一天,她的妈妈告诉了警察,警察在军事录上找到了老母亲的女儿的名字,并告诉她:“你的女儿已经……死了……”老母亲当场晕了过去…… 后来着件事上了报纸,新闻等等,它能够一起这么多人关心的原因不仅仅是在于那个可怜的姑娘,而它更加令人感到愤怒的事情是这样的。

你们都知道,那个原先可以和自己的老母亲在一起的姑娘死的时候,美国的总统和他的一家人在做什么吗?他们在在白宫欢快的跳舞!好像是在庆祝自己“勇猛”,敢不听联合国的话,无理由的侵犯伊拉克!

我看了之后我是真的很生气,我一直在和自己说:“美国你真狠心!等我长大了建设好祖国,就看你怎么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美国的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涵盖了北美大陆的很大一部分。它的邻居是加拿大北部,南部和墨西哥。

当这片土地上首次成为一个国家在赢得独立的Engand,它已经13个州。该州每名代表着美国国旗的星星。所有这些国家都在非洲大陆的东部。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增长,并增加了新的国家出现的新国家的国旗。在相当长的时间,有48个国家。 1959年,然而,两个多明星加入到国旗,代表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的新国家。

印第安人的土地,现在是美国最早的居民。仍有在该国所有地区的生活这些原始居民的后裔数以千计。有时它是说,印度人是“唯一真正的美国人。”

大多数美国人,不过,是谁的人从世界各地来找到一个新生活的新土地的后代。这些谁是先和人数最多的就在北美东海岸家园大多来自英格兰。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在美国的语言是英语,而它的文化和习俗更喜欢英格兰人比其他任何国家在世界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美国布什总统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个来自中国的少年。我从小就听说过您统治的美利坚合众国,也知道你们美国的科技发展,经济发展都很好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国家我长大了还想到哪儿去呢!可是自从我看了您在2003年向伊拉克宣战后,我对美国产生了一种恐惧感。布什总统,你们仗着自己国家有权有势,还以维护和平的名义说要帮助伊拉克消灭恐怖份子。可你们的目的是什么呢?无非就是想侵占伊拉克以及多的伊拉克得自然资源——石油嘛!可是条件好,资源好,经济好又有什么大不了?

和平之花虽然外表美丽,可却容易被摧毁呀!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希望战争,您作为一国之君,就更以该捍卫和平呀!您的士兵在伊拉克横行霸道,欺男霸女,有多少人在这次行动中被杀害呀!布什总统(其实你连狗屁都不如),假如那些在战争中被杀害的人是您的子民,您的官员,您的亲人。您会感到痛心吗?您会感到心酸吗?您的心里会感到会感到愧疚吗?不,您不会,您只会一味着抢夺别国的国土,剥夺别人生命的权利。

布什总统啊,不要再发动战争了。请您捍卫和平,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美国之旅作文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的“美国夏令营”。7月14日下午4点多,带队老师班老师和我们11个同学一起登上了飞往洛杉矶的飞机。经过10多个小时的飞机,我们终于到达了美国。

走出机场,我们随着老师上了车来到了一所学校。大家被分到了不同的家庭。我和同班同学吴贵业一起住。之后我们到了一家麦当劳和主人的儿子见面了,我们很快成了朋友。我们的新朋友一个叫Raymond,今年11岁,一个叫Samand,只有6岁。在他们家我们住了两个星期。

时间过得很快,两个星期一眨眼就过去了。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感受到了美国人的生活习惯。离开他们之前,我非常地舍不得他们。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只能合影留念,依依不舍地告别。

离开洛杉矶,我们便开始到美国的其他城市游览。我们先到了波士顿参观了哈佛大学和西点军校,那里非常大,不过还是不够之后去的斯坦福大学大。第二天,我们前往纽约,途中经过费城,看了“自由钟”。在纽约我们到了自由女神、第五大道、时代广场等几个地方游览。几天后,我们到了华盛顿,参观了白宫、国会山庄、林肯纪念馆。之后,我们到了最后一站——旧金山。在那里,我们游览了金门大桥、监狱岛和斯坦福大学等著名景点。

经过这次的美国之旅,我决定,以后我要再来美国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美国动漫魔弦传说观后感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Kubo and the two strings(久保与二弦琴,又名魔弦传说)的大主题是“爱的力量”,尤其特指家人(父母)之爱,和哈利波特如出一辙。而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这里的大反派Moon King的配音正是伏地魔的扮演者Ralph Fiennes. 这个Moon King的人设也与伏地魔异曲同工:cold, hard, and perfect. 六亲不认,追求永生不灭。

而这种探险/成长型的电影与小说,对于青少年主人公最残酷的一点在于,为了达成他最后的使命,他必须完成精神上的断乳与弑父,才能真正意义上独立、强大、“成为1个真正的男子汉”——当然这种叙事套路背后折射出的价值观、尤其是对男性气质的定义,又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无论是Kubo还是哈利,在他们的复仇之路(同时也恰好是探寻自己的身世之路)上,曾经在他们弱小迷茫时给予他们关爱、指点与保护的人,都将一个一个离他们而去,每一次离去都迫使他们更加坚毅、更加强壮一点;而这些人曾带给两位主人公的温暖与爱护,就是保护他们的心灵不受邪恶蛊惑的“爱的力量”。

类型叙事传统之外,这其实也遥相呼应了真实的人生过程。就如井上靖所说,父母是一道屏风,隔开了他与死亡,而当父母相继去世后,他与死亡之间空无一人。到那时,我们都需要独立来面对未知与死亡带来的空茫与恐惧。

想到林子祥那首“追忆”的歌词,徘徊悠悠长路里,今天我知道始终要独行,从前谁曾燃亮我的心,始终一生在心内逗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美国的风景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德州的太阳总是那么大,照得泥土和树木都反射出一股芬芳。沿路上,都可以看到大片的棉花田,白白的棉花在太阳下闪闪发光。几捆稻草堆在田边,牛和马尽情的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奔跑。成群的飞鸟,排成一把彷彿要射向天空的巨大弓弩。

夏末,我们参加了在美国布拉佐自然公园的野营活动。在棉花田和农场的末端,进入了一片森林,原本宽广的柏油路,变成蜿蜒的小路,这里就到了布拉佐自然公园。 穿过宁静的丛林,数十颗大树垂下如银铃般的叶子,林间小径偶而出现几只小鹿在吃草,看到人似乎也不畏惧。放眼望去,山间缀着几座小木屋,墙上还画着许多鳄鱼的图案,屋旁的沼泽地就是鳄鱼出没地方了。

水池上,野鸟在荷叶间踏着小脚漫步,水质清澈,都可以看见水底的小鱼。风轻 轻的拂过水面,掀起小小的涟漪也让上下的起伏的荷叶,像是鳄鱼开合的嘴巴。在水浅处,一只鳄鱼正趴着晒太阳,背上有着粗粗的表皮,和长着盔甲似的小点和方格。在水深处,有一只更大的鳄鱼慵懒赖皮似的做着日光浴,故事里的鳄鱼每次都是邪恶的,但是我却觉得真实的鳄鱼十分可爱。

这里的营区可能只有胆量大的人才敢来,因为鳄鱼随时都有可能爬上岸横扫营区。营区大部份都是搭帐棚的区域,有一些人开着自己改装的露营车,就住在车子里面。 葱绿的草地上,有一些野餐桌,还有一些生火的地方。常常可以看到许多人围着火焰烤着串在树枝上的巧克力棉花糖。太阳渐渐的落下了,芦苇像薄雾,枯木像雕像,整个场景看起来像是一幅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