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歼20让美国震惊合集20篇

美国,一个历史只有两百年的国家却比许多历史悠久的国家更强大。小编收集了美国旅游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2367

作文

782

美国之父——华盛顿的一生作文

全文共 2248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的首都是华盛顿,它位于大西洋岸的波托马克河畔。其实,在1800年以前,美国并没有这样一座城市,它是美国人民为纪念美国的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而专门建立的,由此可以看出他在美国人民心目中是多么崇高。

乔治·华盛顿1732年生于美国弗吉尼亚的威克弗尔德庄园。他是一位富有的种植园主之子,20岁时继承了一笔可观的财产。1753年到1758年期间华盛顿在军中服役,积极参加了法国人同印第安人之间的战争,从而获得了军事经验和威望。1758年解甲回到弗吉尼亚,不久便与一位带有4个孩子的富孀——玛莎·丹德利居·卡斯蒂斯结了婚,共同抚养4个孩子。

华盛顿在随后的15年中经营自己的家产,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1774年,华盛顿被选为弗吉尼亚的一位代表去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时,就已经成为美国殖民地中最大的富翁之一了。华盛顿不是一位主张独立的先驱者,但是1775年6月的第二届大陆会议却一致推选他来统率大陆部队。他军事经验丰富,家产万贯,闻名遐迩;他外貌英俊,体魄健壮,指挥才能卓越,尤其他那坚韧不拔的性格使他成为统帅的理所当然的人选。在整个战争期间,他忠诚效劳,分文不取,廉洁奉公,堪称楷模。

华盛顿于1775年6月开始统率大陆军队,到1797年3月第二届总统任期期满,他的最有意义的贡献就是在这期间取得的。1799年12月在弗吉尼亚的温恩山,他在家中病逝。

1775年4月19日,波士顿人民在列克星顿打响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第一枪,北美各州人民纷纷响应,轰轰烈烈的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了。在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时,波士顿义军正和那里的英军激战。华盛顿立即骑马出发,于7月3日抵达波士顿,他亲临前线指挥战斗,给英军以沉重打击。

在战争初期,美军打得非常艰苦,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临时招集来的农民,衣服破烂不堪,没有武器,没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根本不像一支军队。另一方面,美军的后勤供应也极度的困难,士兵们经常吃不饱、穿不暖,有时一连五六天吃不到面包,只好吃马料,在寒冷的冬季,有许多士兵不得不赤脚行军。相反,他们的对手英军却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后勤供应充足。所以,美军一败再败,纽约等要塞相继失守,到1777年9月,连首都费城也被英军占领,有些意志不坚的将领竟率兵向英军投降。在极端严峻的形势下,华盛顿始终忠于北美人民的独立事业,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以非凡的才干,把原来自由、散漫,缺乏组织纪律和统一指挥的美军组织起来,在战斗中锻炼成长,逐步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正规军。

他鼓励美军士兵,号召他们为自由而战,指出:美利坚人是自由的,还是奴隶;我们的田产应当归自己,还是被劫夺、被毁坏;两条路,一条是勇敢地反抗,一条是驯服,正摆在独立军将士面前。他努力将各州团结、联系起来,共同作战。1777年10月,美军在萨拉托加大败英军,从而扭转了整个独立战争的局面。与此同时,为了孤立英国,美国又多方展开了外交活动,争取法国等国的援助。1778年6月,法国军舰开进美国,英军被迫从费城撤退,把主攻方向转向南方。1780年,英军把主力转移到南方港口城市约克镇。法国和美军两路并进,直逼约克镇。法军用海军封锁海港,切断英军海上补给线,断绝了英国军队退路,华盛顿则率部从正面猛攻。

1781年9月,英军统帅康华理率部上千余人向华盛顿投降,美国独立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战争结束了,华盛顿时年51岁。他辞去军职,向部队告别。

1787年,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华盛顿作为制宪会议必不可少的人参加会议,并成为会议的主席。托马斯·杰斐逊称这次制宪会议是一群“神人”的聚会。在会议上,华盛顿竭尽全力用自己的威望和影响力,为代表们之间的相互沟通创造气氛,起到了平衡和协调的作用。最终所有代表都同意将行政权力赋予一人——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制宪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联邦宪法的通过,揭开了华盛顿人生中新的一页。当时人们都认为美国第一位总统非他莫属。选举团的选举说明了一切。同一天,代表们在各州的州府投票,不可能进行联络,但人们都投了他的票。于是,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总统,第一位全票当选的总统,第一位没有任何党派身份的总统。获悉自己当选总统后,华盛顿表示:“我将下定决心,别无他顾,竭尽全力为民效力,以期能在适当的时机尽早解除这一职务,使我再次隐退,以便在惊涛骇浪之后,度过平静的晚年,以享天伦之乐。”

华盛顿渴望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希望安享自己的晚年。1797年3月3日,他等待已久的一天到来了,这是他担任公职的最后一天。他举行了一次庄重而热烈的告别宴会,最终结束了他的公仆生活。在人们的惋惜、痛苦和眼泪中,华盛顿平静地离开了政坛,回到他向往已久的家园——弗家山庄。他的退隐为美国总统的任期立下了不超过两届的先例。

与当时的其他美国领袖如托马斯·杰弗逊、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等相比,乔治·华盛顿缺乏创新的精神和深刻的思想。但是他比所有这些雄才大略的人物都重要得多。无论在战争还是和平期间,他在行政领导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他任何政治运动都不会达到目的。对美国的形成,麦迪逊的贡献是重大的,而华盛顿的贡献几乎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

美国有一位华盛顿这样德才兼备的人作为第一任总统是幸运的。翻开南美和非洲各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一个以民主宪法为伊始的新国家,堕落成为军事专制国家也是易如反掌。华盛顿是一位坚定的领袖,他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但是却无永远把持政权的野心,既不想做国王,又不想当独裁者。他开创了主动让权的先例——一个至今美国仍然奉行的先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美国游记的

全文共 1386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终于到了,我们因为有演出任务,可以顺便去美国旅游一趟,坐了一天的飞机,终于到达了美国!我们先到达了风景宜人的夏威夷,还去了所有孩子梦想的乐园"迪士尼",并且参观了耶鲁大学等,这趟出游不仅开阔了我眼界,还让我感受到了很多不一样的民族文化和放假的轻松愉快!

参观的第一个地方是夏威夷,小时候总听大人们说夏威夷漂亮,今日一见果不其然!那里风和日丽,景色宜人。然后到了珍珠港,并在那合了影,还看了历史记录片。第二天我们去了威基基海滩。这次比第一天更有趣。在沙滩上我们听老师讲完注意事项,迫不及待的集结了5个人一起玩儿"对抗海水"。有的用手,有的用脚,有人挖沙子,有人加固沙堡,可谓是调配得当啊!可是看上去坚固的沙堡在海水面前却显得很脆弱:海水一冲上来沙堡的底部就少了很多沙子,这时我们就要用大量的干沙子来填充弥补!这样海水刚冲上来几次我们就忙的手脚并用了,该补的补,该修的修,但最还是没有海水的速度快,很快海水胜利了。我们的城堡在海水中慢慢消失了,但是这份美好的记忆却留在了我们的心里。我们要走了,要离开威基基海滩,要离开夏威夷了,心中很是不舍,带着心中的不舍我们走了!

第三天我们从夏威夷走了,坐飞机还去了洛杉矶,波士顿,纽约,纽黑文,和华盛顿。但是最令我留恋和喜欢的地方就得数洛杉矶的迪士尼乐园啦!盼望着,盼望着,洛杉矶来了,迪士尼的脚步近了!经过了漫长的颠簸终于到了迪士尼了,全车人都沸腾了,唯独老师还那么淡定,还不忘叮嘱我们:"别一会儿玩的忘了时间,守时最重要啊!",老师刚发完票,我和我的好朋友就一起冲进了迪士尼。当我们看好多人都往一个方向走时就使了一个小聪明:反方向走!果然不出我们所料,我们到地方没有那么多人排队,还没有一个小时,我们就玩儿了好几个项目,比其他人快很多,我们同行四个人连连称赞这条路选的好。就这样我们来到了矿山车这里,"矿山车,玩儿这个吧!"我提议说。四人一致通过,我们向矿山车进发!到了那儿,我们谁都没说话,只是互相对视了一眼,立刻默契的像箭一样冲了过去。说着,笑着,走着,我们兴奋地坐上了车,大家都很期待,每个人都想体验一下矿山车,我们坐下后都很轻松的说笑着,突然车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了出去,我"啊"的大叫出来,这时只看到两边的物体和人飞一般的闪过去,耳旁的风也呼呼的,所有的物体都几乎看不清了!车子不断地急转弯,我们的身体也跟着车子一起倾斜,感觉好像要飞出去了。"哇,好快啊!"同学们都被惊住了,"抓好啦,一个大斜坡儿!"我们所有人都忍不住尖叫起来,车子带着我们在空中不断的飞翔,有一种要飞向天空的感觉,我的围巾随着风左摆右摆,要飞出去了我下意识的伸手把它抓住了,我吓出了一身冷汗。一只手抓着扶手,一只手高举拿着围巾,它在空中飘舞着!车上的叫喊声一次高过一次,虽然开始很害怕但是我们慢慢适应后感觉很爽,就在我们沉浸其中的时候,矿山车停止了,车子平稳了。我们有些意犹未尽。从车上下来我们四人异口同声的感叹着:"爽"!接着我们又去玩了其它的项目,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黄昏来了,我们要走了"迪士尼",再见吧!

美国之行结束了,但是那里的人们那里欢笑,还有一路上的同学情谊,都让我难以忘怀,通过这次美国旅游我感受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切身感受了夏威夷美丽的威基基海滩......坐飞机回到了中国,心里默念着:再见吧!美国!再见吧,寒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美国的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爸爸的舅舅一家三口从美国飞到上海来旅游。我昨天查过电脑,从美国飞到上海需要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也很辛苦的……

舅爷爷和舅奶奶都非常厉害,爸爸说他们两个人拿了三个博士学位,是了不起的科学家。叔叔的名字叫安迪,身上很有肌肉,是上大学后健身练出来的哦。安迪也能讲中文,但是不是很流利,每次都要停停想想,还夹着英文一起说,我才上一年级,那些英文我都听不懂。但是安迪只会讲一点中文,不会写,认识的中国字还没有我多呢。我听说安迪申请要到上海来留学半年,顺便可以练习中文。我准备在他到上海后,我来教他中文,让他教我英语,这样我的英文也会进步很快哦。

舅爷爷让我认真学习,以后能有机会出国留学。 我决心一定要好好学,如果能考上一所好的中学,爸爸就能带我去美国旅游一次。 不过英文一定要更努力学,不然去了美国就要成“哑巴”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美国纽约游记

全文共 1220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纽约的胜利女神象征着胜利,但是又有谁知道她在变成塑像前过着怎样的生活.是美好的?不是是邪恶的``````胜利女神是地狱魔王的小女儿,理说当然也继承了父亲的邪恶.魔王很疼爱她,总是和蔼的叫她“丽茜”。丽茜在父亲的呵护下过着无法无天的生活,每日的功课就是到人间选择“该死”

的人,而她选的人往往是一些过着快乐生活的人。每当看见目标的死去,她不仅不感到惋惜,而是计划着下个即将死去的人``````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丽茜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的写满了一个个名字。今天她又要去找该死的人了,这是特殊的一天,她希望能换一个目标。因为以往死去的人都是一写年过半百的老人。她想,如果死去的是一个小孩子,那该是多么的有意思啊!

于是她开始寻找自己中意的目标。

当她路过一家正在办生日会房子时,她顿了顿,因为她讨厌这样的气氛。于是便锁定了目标,决定让在过生日的小天使在明天死去,不久就若无其实的回到了地狱。到了那天,她去又去看自己的“杰作”。只见那小女孩奄奄一息躺在的床上。她的妈妈坐在床边抽泣着,因为医生们无法查出小女孩的病因,这突发病给小女孩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小女孩艰难的叫着“妈妈,妈妈”。丽茜听到了“妈妈”这个词,心里突然一颤。“妈妈,多么陌生的一个词啊!”丽茜不禁想到。

她马上跑回地狱,问父亲:自己的妈妈在哪里?父亲很是惊讶!他惊讶自己的女儿会问这件事情。虽然他不愿意说明,但在女儿的坚持下他还是说了。原来魔王以前也和丽茜一样做着一样的“功课”直到他遇见了丽茜的妈妈。但魔王的父亲不赞成他们在一起,并下了隔杀令。从此,丽茜失去了妈妈。

丽茜听完后一个劲的往外冲,她后悔了,她要救那个小女孩。但是,丽茜以往下的都是隔杀令,从来没有好心救过人。于是为了救那小女孩。丽茜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死亡`````在天与地之往往是护不过问的除非恶魔们自愿去手死。看着小女孩那苍白的脸,丽茜又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救她。于是她独自一人上了天界。以魔界公主的名誉见了天使国王。国王一点也不给丽茜面子,说定了如果要救小女孩就必须用她的命来换取要不然就滚回去。丽茜答应了,毫不考虑的答应了``````她再次去了小女孩的家,站在窗口默默的说到:“放心吧,我会救你的,我真的会救你的!”说完就回去向父亲告别,她没有告诉父亲自己的决定,只是说时间要去办一件事情。告别完就匆匆的走了。天使王给了丽茜一罐药,只要她一服下就回变成一尊塑像,再也没有恢复的一日。里午夜12点还有5分中,在那之前他必须和下药才能救小女孩。这时,魔王来了,他从魔镜中知道了一切。

他向丽茜大喊:“我的宝贝女儿,你在干什么,你要为了一个普通的人类牺牲自己吗?不要这样做,你会后悔的!”时间在倒计,丽茜别无选择了,她打开死亡的册子,一手举起胜利的火焰。喝下了毒药``````魔王痛不遇生最后命令整个魔界沉入地下深处,从此不问世事。从那以后,世上只有天使在主宰。而丽茜却依然屹立美国纽约的港口,和魔王父亲一起为人们祝福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美国之旅作文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以前,我就向往它。它由五十个州和一个联邦直辖特区组成,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是一个多文化、多种族的宪 政联邦共和制国家。它就是美利坚合众国。怀揣着兴奋与激动,我终于盼来了。7月22日,告别家人,我踏上了赴美之程,开始了21天的修学之旅。

历经13个小时之后,我终于来到了美国威斯康辛州中部的简斯维尔。一出机场,便看见举着牌子等候多时的肯尼迪小学的老师。虽然沟通不便,但他们热情的笑容让我们彼此很快就熟悉起来,对即将开始的修学活动更加充满了信心。

我幸运地被分配到了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家庭,男主人Jim是一名法官,女主人Lynn是一名大学老师。这个家庭没有孩子,不过他们说家里的两只猫就是他们的孩子。第二天,我时差倒不过来,早上3点就起床了。好不容易熬到了早饭时间,肚子早已唱起了“空城计”。据说美国人早饭很简单,只有一片面包和一杯牛奶。我心里不禁有点忐忑:这能吃饱吗?没想到他们为我准备的早饭却很丰盛,有鸡蛋、苹果、牛奶、哈密瓜,吃得我的肚子圆溜溜的。

开始三天我们都进行课外活动,直到第四天我们才正式开始上课。上午是火箭、手工、文化这3节课,下午有体育、机器人课。所有的课程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机器人课,因为我觉得上机器人课能开发智商,增加耐心,当然更多的还是让我觉得有趣,编入程序后常常会感觉到自己就像进入童话世界一样神奇。修学之旅的后半段时间,我们差不多一天隔一天地去远足,领略了美国的风土人情。

光阴似箭,21天就这样一眨眼似地过去了,8月10日,我们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接过副校长为我们颁发的证书,在前所未有的激动与感动中和肯尼迪小学的同学一一告别,跟Jim和Lynn告别。

这次美国之旅不仅让我了解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更让我开阔了眼界,真是一次难忘的旅行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介绍美国的英语

全文共 912 字

+ 加入清单

Today were going to visit Stanford university, a very old university, and its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distinguished universities.

Our bus stopped at Stanford university, and I saw an antique building. All the way forward, the building that was built of stone, though made of stone, was built very fine, with different patterns engraved on it. It was then that I was attracted by a church building, whose metope was a beautiful picture of more than 20,000 pieces of Mosaic, which is the memorial church of Stanford university. At Stanford, there is no lack of sophistication, and even the flowers and plants are so finely manicured that, on a large lawn, the flowers and plants are pruned into a big Stanford university logo.

At Stanford, one hour at a time, we had to be reluctant to say goodbye to her. This famous university has given me so much hope that I can go to this university when I grow up.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游美国迪士尼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我们一家人坐飞机去洛杉矶。到了洛杉矶,我们租车来到迪士尼。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矿山车、鬼屋。

矿山车位于迪士尼的金银岛。我们先按照次序进入车内,开始了我们刺激的矿山之旅。车缓缓地驶入一个神秘的山洞,蝙蝠声此起彼伏。在黑暗中,突然来一个俯冲。吓得我们尖叫声不停。紧接着我们急速驶过一个180度的90度的急转弯。转弯时,使我晕头转向、心惊肉跳。然后我们飞速地冲向恐龙骨架,正当我担心火车是否撞上骨架。刹那间,恐龙张开嘴巴。我们就冲入骨架。我们又上下折腾一翻才到达终点站。

另外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鬼屋。我们一进入屋内,就感受到那里的阴森恐怖。蜘蛛丝向我扑面而来。让我最害怕的是当我进入墓室时,霎时间,一个青面獠牙的绿鬼,拿把菜刀向我扑来。吓得我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奋力向前跑。当我靠在墙上,进行短暂的休息时,突然神不知,鬼不觉一双冷冰冰的手托住我的脖子,顿时,我的心跳出嗓子眼。再次向前跑,总算跑出了这恐怖的鬼屋。

后来我们还玩了许多项目。例如:吉普车历险记、碰碰车、大雪山、太空山、宇宙射击等。啊!这次游玩迪斯尼,是我最快乐、最刺激的时光。它将成为我记忆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宝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有关美国的作文:呼唤同一个梦想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梦想是颗小小的种子,被埋种在我们心灵的土壤中。我们施以阳光和雨露,悉心地照料它们,并怀着满心的希冀期待它们长成一片风景。然而,有时岁月的风沙会在不知不觉中将梦想的种子掩埋得很深。终有一天,你将它记起时,才发觉自己对它的渴望原来是那样强烈……

一个人静坐在窗台边时,头顶那深邃而渺远的苍穹突然传来这样一种深沉而激昂的声音:“我有一个梦想……”我恍然发觉,那不就是美国著名的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对梦想的深情呼唤吗?半个世纪以前,他所作的那篇演讲,至今还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他的梦想,是真正实现“人人生而平等”,不同种族的人们能摒除歧视、和谐共处。这是崇高的“美国梦”,更是伟大的“世界梦”。然而,当梦想历经时间长河漫长的冲刷后,又剩下了什么?它的实现还需要多久呢?

前些日子,在美国广播公司录制的一档脱口秀节目中,一个孩子对主持人提出的“美国欠中国的债务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竟作出了“杀光所有中国人”的荒谬回答。童言无忌,但主持人对这种答语作出的评价居然是“很有趣”。节目一经播出,立即引起了全球华人的满腔愤懑。大家都秉承着这样的思想:任何国家或民族的文化,都不能容忍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元素。许多华人在美国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并在白宫的“请愿网站”上发贴要求白宫作出回应。前不久,白宫回应称“此节目中的‘辱华言论’并不代表全美人民的心声”。于是,此事件掀起的轩然大波终于得到了相对的平静。可我的内心却泛起了一阵波浪。

曾经,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马丁·路德·金为未来平等而和谐的社会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蓝图。而今天的我们深知,这个梦想离我们仍然很遥远。于是,我们一同从心底发出了对这一梦想的呼唤——同时也是对每个人心中追求平等的梦想的呼唤。我们笃信,只要坚守心底的信念,永不放弃自己的追求,梦想总有一天会成为可能。

我们梦想有一天,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们能够肩并肓、手牵手地站在地平线上,共同迎接朝阳的升起。他们的歌声飘向远方:“我们是世界,我们同是上帝的孩子……”那是人们对同一个梦想的呼唤,真希望那如同天籁的声音,能够永远在大地上回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美国洛杉矶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洛杉矶美国的第二大城市,也是美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众多著名的旅游景点——迪斯尼乐园、科罗拉多大峡谷、好莱坞环球影城。

我们来到洛杉矶,在直升机基地看见各种各样的直升机在那里列队整装待发,“得——得——得”螺旋桨的轰鸣声让我有点迫不及待想上去的感觉。我们终于坐上直升机前往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在直升机上往下看,大峡谷两岸都要是红色的巨岩断层,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创造力镌刻得岩层嶙峋、层峦叠嶂,夹着一条深入不见底的巨谷,卓显出无比的苍劲壮丽。直升机时而上升,时而下降,时而低空掠过,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只小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在空中领略了科罗拉多大峡谷的雄伟壮丽,我们又来到了科罗拉多大峡谷的玻璃廊桥。这是一座建在悬崖上的玻璃桥,踩在上面感觉自己随时都要掉下去一样,我大胆地和爸爸走到桥的尽头再次欣赏了大峡谷的美景。

大峡谷里有许许多多的帐篷,各种形状的都有,全是用枯萎了的草和树枝搭建而成。这些漂亮的帐篷不仅环保,而且还十分地牢固,印第安人的确很能干。

我们离开科罗拉多大峡谷,来到了美丽的海滩。这里有白色的沙滩,可爱的贝壳,还有五颜六色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大海中,一艘艘游艇经过激起的朵朵浪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的漂亮!

这次的美国洛杉矶之旅已经结束,我期待下一次更棒的旅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美国中学生作文

全文共 6980 字

+ 加入清单

The following essay was written by Edmund N. Carpenter, age 17, in June 1938 while he was a student in Lawrenceville, N.J. Carpenter would go on to win the Bronze Star for his service in World War II and to a civilian career as an attorney. A graduate of Harvard Law School, he became president of Richards, Layton & Finger, a law firm. He died on Dec. 19, 2008 at age 87 and is survived by six children and 15 grandchildren:

It may seem very strange to the reader that one of my tender age should already be thinking about that inevitable end to which even the paths of glory lead. However, this essay is not really concerned with death, but rather with life, my future life. I have set down here the things which I, at this age, believe essential to happiness and complete enjoyment of life. Some of them will doubtless seem very odd to the reader; others will perhaps be completely in accord with his own wishes. At any rate, they compose a synopsis of the things which I sincerely desire to have done before I leave this world and pass on to the life hereafter or to oblivion.

Before I die I want to know that I have done something truly great, that I have accomplished some glorious achievement the credit for which belongs solely to me. I do not aspire to become as famous as a Napoleon and conquer many nations; but I do want, almost above all else, to feel that I have been an addition to this world of ours. I should like the world, or at least my native land, to be proud of me and to sit up and take notice when my name is pronounced and say, "There is a man who has done a great thing." I do not want to have passed through life as just another speck of humanity, just another cog in a tremendous machine. I want to be something greater, far greater than that. My desire is not so much for immortality as for distinction while I am alive. When I leave this world, I want to know that my life has not been in vain, but that I have, in the course of my existence, done something of which I am rightfully very proud.

Before I die I want to know that during my life I have brought great happiness to others. Friendship, we all agree, is one of the best things in the world, and I want to have many friends. But I could never die fully contented unless I knew that those with whom I had been intimate had gained real happiness from their friendship with me. Moreover, I feel there is a really sincere pleasure to be found in pleasing others, a kind of pleasure that can not be gained from anything else. We all want much happiness in our lives, and giving it to others is one of the surest ways to achieve it for ourselves.

Before I die I want to have visited a large portion of the globe and to have actually lived with several foreign races in their own environment. By traveling in countries other than my own I hope to broaden and improve my outlook on life so that I can get a deeper, and more complete satisfaction from living. By mixing the weighty philosophy of China with the hard practicalism of America, I hope to make my life fuller. By blending the rigid discipline of Germany with the great liberty in our own nation I hope to more completely enjoy my years on this earth. These are but two examples of the many things which I expect to achieve by traveling and thus have a greater appreciation of life.

Before I die there is another great desire I must fulfill, and that is to have felt a truly great love. At my young age I know that love, other than some filial affection, is probably far beyond my ken. Yet, young as I may be, I believe I have had enough inkling of the subject to know that he who has not loved has not really lived. Nor will I feel my life is complete until I have actually experienced that burning flame and know that I am at last in love, truly in love. I want to feel that my whole heart and soul are set on one girl whom I wish to be a perfect angel in my eyes. I want to feel a love that will far surpass any other emotion that I have ever felt. I know that when I am at last really in love then I will start living a different, better life, filled with new pleasures that I never knew existed.

Before I die I want to feel a great sorrow. This, perhaps, of all my wishes will seem the strangest to the reader. Yet, is it unusual that I should wish to have had a complete life? I want to have lived fully, and certainly sorrow is a part of life. It is my belief that, as in the case of love, no man has lived until he has felt sorrow. It molds us and teaches us that there is a far deeper significance to life than might be supposed if one passed through this world forever happy and carefree. Moreover, once the pangs of sorrow have slackened, for I do not believe it to be a permanent emotion, its dregs often leave us a better knowledge of this world of ours an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umanity. Yes, strange as it may seem, I really want to feel a great sorrow.

With this last wish I complete the synopsis of the things I want to do before I die. Irrational as they may seem to the reader, nevertheless they comprise a sincere summary of what I truthfully now believe to be the things most essential to a fully satisfactory and happy life. As I stand here on the threshold of my future, these are the things which to me seem the most valuable. Perhaps in fifty years I will think that they are extremely silly. Perhaps I will wonder, for instance, why I did not include a wish for continued happiness. Yet, right now, I do not desire my life to be a bed of roses. I want it to be something much more than that. I want it to be a truly great adventure, never dull, always exciting and engrossing; not sickly sweet, yet not unhappy. And I believe it will be all I wish if I do these things before I die.

As for death itself, I do not believe that it will be such a disagreeable thing providing my life has been successful. I have always considered life and death as two cups of wine. Of the first cup, containing the wine of life, we can learn a little from literature and from those who have drunk it, but only a little. In order to get the full flavor we must drink deeply of it for ourselves. I believe that after I have quaffed the cup containing the wine of life, emptied it to its last dregs, then I will not fear to turn to that other cup, the one whose contents can be designated only by X, an unknown, and a thing about which we can gain no knowledge at all until we drink for ourselves. Will it be sweet, or sour, or tasteless? Who can tell? Surely none of us like to think of death as the end of everything. Yet is it? That is a question that for all of us will one day be answered when we, having witnessed the drama of life, come to the final curtain. Probably we will all regret to leave this world, yet I believe that after I have drained the first cup, and have possibly grown a bit weary of its flavor, I will then turn not unwillingly to the second cup and to the new and thrilling experience of exploring the unknown.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一支香烟重创美国核航母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海军7月30日公布的“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火灾原因让美国媒体一片哗然。尽管美国军方已经下令将航母指挥官撤职查办,但仍然暴露出美国海军存在着严重的管理问题。

据美国《海军时报》网站报道,今年5月22日,“华盛顿”号航母从智利驶往圣迭戈途中发生火灾。水兵奋力搏斗12个小时才把大火扑灭。船上的核反应堆没有被波及,可谓不幸中的万幸。这次火灾波及80个舱室,大量电缆与数据线被烧毁,造成至少7000万美元的损失。这次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火灾的原因是船员擅自在禁烟区吸烟,点燃了附近储存不当的易燃物。而没有按照规定存放、随意放置在周围的90加仑制冷缩机油更是“火上浇油”。

这已不是美国海军战舰管理第一次出现类似问题。

分析:一个不起眼的烟头,却导致一场严重的灾情。这告诉我们:严格地管理,认真地执行,注重细节,对个人对集体,都显得相当重要。

适用话题:管理、自觉意识、细节、祸患常积于忽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美国英语作文

全文共 2265 字

+ 加入清单

before the 1850s, the united states had a number of small colleges, most of them dating from colonial days. they were small, church connected institutions whose primary concern was to shape the moral character of their students.

throughout europ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had developed, bearing the ancient name of university. in german university was concerned primarily with creating and spreading knowledge, not morals. between mid-century and the end of the 1800s, more than nine thousand young americans, dissatisfied with their training at home, went to germany for advanced study. some of them return to become presidents of venerable colleges-----harvard, yale, columbia---and transform them into modern universities. the new presidents broke all ties with the churches and brought in a new kind of faculty.

professors were hired for their knowledge of a subject, not because they were of the proper faith and had a strong arm for disciplining students. the new principle was that a university was to create knowledge as well as pass it on, and this called for a faculty composed of teacher-scholars. drilling and learning by rote were replaced by the german method of lecturing, in which the professors own research was presented in class. graduate training leading to the ph.d., an ancient german degree signifying the highest level of advanced scholarly attainment, was introduced.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eminar system, graduate student learned to question, analyze, and conduct their own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the new university greatly epanded in size and course offerings, breaking completely out of the old, constricted curriculum of mathematics, classics, rhetoric, and music. the president of harvard pioneered the elective system, by which students were able to choose their own course of study. the notion of major fields of study emerged. the new goal was to make the university relevant to the real pursuits of the world. paying close heed to the practical needs of society, the new universities trained men and women to work at its tasks, with engazuowenng students being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w regime. students were also trained as economists, architects, agriculturalists, social welfare workers, and teachers.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美国总统林肯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林肯的一生充满了挫折,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而是坚强地,不顾一切地,艰辛地去度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完善自己。他22岁逐角议员失败;23岁经商失败;26岁经商再次失败;27岁第二次逐角议员再度失败;30爱人去世;32岁精神崩溃;34岁第三次逐角议员又是失败;40岁逐角美国总统失败;45岁第四次逐角议员,仍然失败了。经过百般努力,林肯在他52岁那年终于当上了美国总统。

在历尽沧桑和饱受无情打击的时候,林肯可以百折不回。他在竞选的时候,曾经失败六次,但是每次竞选失败之后,林肯都会激励自己:“这不过是滑了一跤而已,并不是死了怕不起来了。”他就是用这些词,这句话来克服困难的。

在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他又遭到参议员们的羞辱和嘲笑,因为他出生卑微,所以他只是依靠自己出类拔萃的才华与高尚品质来感化这些轻蔑他的人。正是他的这些优势,使他赢得了那位傲慢的参议员的尊重,抵达了生命的辉煌,当选上了美国第16任总统。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总是有许多坎坷的,不会一路顺风。我们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遇到困难要像林肯那样,不畏艰险永不停止地前进,这样,最后的胜利才属于我们。

我在这篇文章中,学到了林肯坚强的精神,他不会被困难吓倒、宽容大度,谦虚诚恳,和仁义正义。有“卓越的演讲家”之誉。他领导了对南方奴隶制度的战争,颁发了《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维护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统一,为美国在19世纪跃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开辟了道路,使美国进入经济发展的时代,被称为“伟大的解放者”。林肯会得这些荣誉,是因为他坚强,我们也要学习他这种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中关于以美国为话题的写事作文

全文共 3716 字

+ 加入清单

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美国,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超级大国,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创新等实力领衔全球。下面yjbys作文网的小编为大家提供有关于美国的作文,仅供大家参考。

读《美国中小学生的规则和自由》1000字

在周一的例会上,我们一起学习了《美国中小学生的规则和自由》。当时,这篇文章便触动了我。回家后,我又认真的拜读了此文,我的感慨颇多。

从此文里我们不难看出,美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有着截然不同的地方。在美国,学生上学可以不用穿校服,不少高中女生都穿着露出肚皮的低腰裤,还有穿短裙的,有些学生穿着拖鞋;他们的头发长短不一,身上装饰物五花八门;上课时他们不必端正的坐着。想上洗手间站起来想老师示意一下就可以出去了,讨论问题想发言可以举手也可以不举手。即使在最轻松活泼的课堂上,即使学生上课时席地而坐,却也极少看到学生之间互相交头接耳、嬉戏打闹的现象。当有的学生在发言时,其他的学生会认真的倾听,一定会等该同学讲完后再开口;学生下课离开的时候,一定会把椅子放回原处,学生的桌椅上干干净净,看不到乱涂乱画的现象,更没有刀子的刻痕;学生的课本更是非常干净,没有被画得乱七八糟;学校的洗手间没有乱七八糟的文字和图画等。

而在中国,在校园里,学生是不允许穿拖鞋、穿露肚皮的低腰裤和超短裙进学校的;男生一律留短发,而且前不能过眉,两侧不能过耳,女生不能染发烫发,不能佩带各种首饰;上课时必须端正的坐着;想上厕所时必须先举手,经老师同意后方可离开教室;回答问题时必须先举手……尽管学校定了很多规章制度,也做了很多要求,但是还是有不少学生放错。这不由的让我想起了我们这里的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却也看到少数的学生之间交头接耳、做小动作;学生在举手发言时总喜欢喊“我、我、我”,在别人回答问题时,有的学生喜欢插嘴或自顾自的,并没有认真的倾听;一个学期下来,有的学生的课桌椅上乱涂乱画的现象到处可见,有的学生的课本被画的乱七八糟,连封面也没有了,甚至于不象一本书了……从种种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中国的孩子的自理、自觉能力没有美国孩子强。

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不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对学校的理解。在美国,入学时,学校会给每位学生发放一本〈家长/学生手册〉。学校要求学生必须熟知手册中的每一条款,还要求监护人也必须熟知其中的全部内容。学生和家长会自觉的遵守手册上的每一条款,当违背了哪一条时,学生和家长会自觉接受惩罚。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班的家长们,每次开家长会时,我们都会将本学期对学生的要求告之家长,并且要求家长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比如督促孩子做作业,检查孩子的作业并签字,我记得有一回我看到了这样两份作业,一份是学生抄了作业要求,可是作业没有做完,但是家长也把名字签在了本子上;一份是学生的作业全部都做错了,但是家长还是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本子上……

到底我们需要给学生哪些自由,对学生的哪些行为用什么样的方式去限制,这是我们都值得好好研究和探索的。

读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热爱生命》1200字作文2

生命与人类同在

——读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热爱生命》有感

生命究竟是什么?人,可能无法说清。生命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人,可能也无法说清。

生命有时是极其脆弱的。瞬间,它可能就会化为乌有。可是生命有时又无比强大,让你不能不为之惊叹。当比尔无视同伴对自己的呼喊,作为一个尚有能力的人,向生命的希望奔去时,生命却抛弃了他。比“他”走得快的比尔,却先倒下去了。这正是人——背弃良知的懦弱人性的——悲剧。

《热爱生命》中的“他”,与其说同饥饿和死亡抗争,不如说是与恐惧抗争;杰克·伦敦作为文学大师,用精湛的文学手法,出色地描绘了这种抗争。让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到了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在能量,这种能量是无法诋毁的,它会让你活下去。不管你面对的是什么,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是吃掉你的野兽,还是饥饿、疲惫,生命都会帮助你战胜它。

这是一篇逼真的小说,紧张的故事情节中没有一点作者人为的痕迹,没有多余的议论,它只是清晰地展示了一个人在荒原中历尽艰难的求生过程,不动声色地描绘出了生命的伟岸和强大。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近乎真理的事实——敬畏我们的生命,相信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紧紧相依,和我们的生命结成最紧密的“联盟”,我们就会尽享生命的美丽与神奇、生命的剽悍与强大。

突然悟道无限渺小的“我”竟然那么强大。天地仿佛为“我”而生!

是啊,那一片片荒草马上就会在春天的风中变成一片片新绿,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是生命的象征。

我是谁并不重要,就象小说中的他是谁并不重要。但是,一定要知道,“我”——就是这苍穹中的生命。生命赋予了“我”精神、意志、理想、智慧!

让我们永远拥抱伟大的生命。生命,与人类同在。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它都会与我们同在!

精彩片断选读

他一动不动地仰面躺着,现在,他能够听到病狼一呼一吸地喘着气,慢慢地向他逼近。它愈来愈近,总是在向他逼近,好象经过了无穷的时间,但是他始终不动。它已经到了他耳边。那条粗糙的干舌头正象砂纸一样地磨擦着他的两腮。他那两只手一下子伸了出来——或者,至少也是他凭着毅力要它们伸出来的。他的指头弯得象鹰爪一样,可是抓了个空。敏捷和准确是需要力气的,他没有这种力气。

那只狼的耐心真是可怕。这个人的耐心也一样可怕。

这一天,有一半时间他一直躺着不动,尽力和昏迷斗争,等着那个要把他吃掉、而他也希望能吃掉的东西。有时候,疲倦的浪潮涌上来,淹没了他,他会做起很长的梦;然而在整个过程中,不论醒着或是做梦,他都在等着那种喘息和那条粗糙的舌头来舐他。

他并没有听到这种喘息,他只是从梦里慢慢苏醒过来,觉得有条舌头在顺着他的一只手舐去。他静静地等着。狼牙轻轻地扣在他手上了;扣紧了;狼正在尽最后一点力量把牙齿咬进它等了很久的东西里面。可是这个人也等了很久,那只给咬破了的手也抓住了狼的牙床。于是,慢慢地,就在狼无力地挣扎着,他的手无力地掐着的时候,他的另一只手已经慢慢摸过来,一下把狼抓祝五分钟之后,这个人已经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他的手的力量虽然还不足以把狼掐死,可是他的脸已经紧紧地压住了狼的咽喉,嘴里已经满是狼毛。半小时后,这个人感到一小股暖和的液体慢馒流进他的喉咙。这东西并不好吃,就象硬灌到他胃里的铅液,而且是纯粹凭着意志硬灌下去的。后来,这个人翻了一个身,仰面睡着了。

告别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写给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一封信1000字作文3

尊敬的奥巴马总统:见信好!

我是中国某个地区的一位小学生。“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在北京奥运会上,刘欢与莎拉布莱曼唱出了我们全世界人民的心声。是呀,奥巴马总统,你我同住在一个大家园,就应该让战争在世界上销声匿迹,让和平之花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绽放!

回首往事,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了珍珠港,美国决定严惩日本。同年二战全面爆发。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二十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为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一点一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五千五百万。据战史材料,美国也共有四十多万人在二战中丧生,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达三千五百万,占二次大战参战国死亡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二。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即使时光已经流逝60个年头,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空前浩劫带给人类的灾难,仍然令人心悸。如果能把在二战中的经济损失,投入到各个国家的建设中,那么各个国家肯定会比现在更加繁荣昌盛!

在前几年,美国和伊拉克的战争爆发以后,许多伊拉克儿童在美国战斗机轰炸过的废墟上游荡,因为他们的父母和亲人在轰炸中丧生了,他们无家可归,只能在杂乱又危险的废墟上寻找可以维持生命的东西;我想当伊拉克儿童无家可归的时候,美国的儿童却坐在自家的饭桌前吃着美味又丰盛的晚餐!

这个对比是多么鲜明!

既然美国在二战中也反对凭着自己国家强大去欺负落后国家,那么又为什么要挑起与伊拉克的战争呢?美国的前任总统这样做,会问心无愧吗?奥巴马总统,为了不让这种悲剧再次发生,希望您能注意国内外的大事,努力让和平永驻人间!

我相信,您也希望世界可以和平,那就让我们一起告别战争,倡议和平!

22世纪离我们虽然遥远,但是时光犹如流星一样一眨眼就过去了,让我们提前敲响22世纪的钟声吧!

祝:身体健康!

事业顺利!

一位中国小学生:缪丁楠2009年3月16日名师点评:看完这篇文章,我被感动了。文章以“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这首歌曲引出话题,紧接着以简洁、凝练的笔墨点明文章的主旨:“让战争在世界上销声匿迹,让和平之花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绽放”。紧接着,作者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呼唤上,而是用睿智的目光,用生动的历史事例,对和平的珍贵进行了追索与倡议,体现了难能可贵的素养。和平是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让我们一起祝福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蓝色星球和平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美国人眼里的中国妈妈

全文共 230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都有一个中国妈妈。不论我们长多大,在妈妈眼里都是极小的baby,每件事都要她操心,她永远不会觉得我们长大了。因此,当中国妈妈碰上美国妈妈,就有一些笑话产生了。

“中国妈妈”在美国已经成为调侃的被讽刺的文化现象。

“中国妈妈又来了”,一说这句话,中国留学生都会相互挤眉弄眼,互相做鬼脸。

世界各国留学生的母亲来美探望儿女,大多的表达方式是住在宾馆里,事先在自己出发前,把行程安排得井井有条,以不打扰孩子的正常生活秩序为准则。

她们或者请孩子和自己一同在周末旅游,或者请他们在自己宾馆下榻的地方同孩子共进晚餐。然后在市区里转转,很少大包小包带来生活用品,熟悉美国文化的家长,不会花精力带来并非孩子需要的生活用品强加给孩子。他们和孩子分手的时候互相祝福,祝你快乐,祝你幸福,祝你顺利,妈妈爱你等等。

中国妈妈就不同,虽然很多人也知道美国物资极其丰富,但来探望孩子一定带来很多东西,一定住在孩子的宿舍里,无论有钱没有,一定和孩子住一起。其实沿海城市的商人是有钱有经济实力住高级宾馆。这是咱们的生活方式,和孩子腻在一起住,那样才亲近。然后妈妈们开始操练起来,帮孩子洗衣服,给孩子做饭,不管孩子喜不喜欢,都要做满一冰箱,包子,饺子,红烧肉。其实这些留学生,他们学习很紧张,中午没有时间回来吃饭,中国妈妈就眼巴巴地看着孩子,“那你就不回来了?”那表情就是,你就不能腾出时间多和你妈妈待一会?

孩子当然不忍心,妈妈远隔重洋来看他,自己就不能早点回来吃午饭吗?这样一个月天天回来吃午饭。下午自习又回去晚。有时晚饭回家吃饭聊到兴头又不愿意回去上晚自习。中国妈妈在旁边又搓脚又拍背的,又给脖子按摩,弄得孩子陷入软绵绵的亲情不想去上晚自习。一个月下来三门功课全不及格。

有位中国妈妈本是上海知名大学的英语教授,来探望她儿子。儿子在一所高中上学。我告诉她,美国法律规定父母不可以和5岁以上的异性儿女同居。别说同床。她笑吟吟的地,温柔典雅地说,没有关系我是他老妈。也不是别人。

我有一次郑重地告诉她,美国邻居的公民意识很强的。邻居会举报。她拒绝听我的话,说:我就住一个月。她和儿子同室同床。结果被室友举报。法院判决性虐待,驱逐出境。

中国妈妈在和儿子分别时大都会哭,并且千叮咛万嘱咐小心点小心点,好像周围全是骗子。生活全是陷阱。孩子上学也说小心点,书包里电脑放好,而美国妈妈则常说have fun(找快乐)。好像大多有被骗妄想,总怕别人坏他,骗他。或者咱们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确是陷阱多欺诈多?

没有钱谁会送孩子出国留学?有些中国妈妈由于有钱就很高调,穿的用的清一色名牌。在美国生活久了的华人就会笑她们“土包子开花”。土在哪?美国人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用什么生活用品,分类很细。即使无家可归的人,捡破烂捡了此一类的东西,也会派在此一类的用途,不肯用混。就拿手提包来说,有钱人晚上出去吃饭和参加活动通常都用小的手抓包,穿深色亮的衣服。闪光的衣服不能白天穿。去旅游不能用LV包,让人笑话,要用outdoor.包,户外活动的包。中国妈妈LV包上街买菜、游泳通用。

中国妈妈喜欢穿睡衣走来走去,把睡衣当休闲装,孩子是几个学生合租房子共用厨房,共用卫生间,一定要住孩子宿舍的中国妈妈穿着睡衣睡裤出出进进。当有人劝阻,告诉她睡衣应该在卧室里穿时,妈妈们表情不以为然,这些孩子都是跟我儿子似的,我老太太没有关系。结果倒霉地被本地留学生起诉性骚扰,又被房东以不受欢迎的房客驱赶出去。美国一切都在法律之下控制。房东驱赶房客不是我们想象的就是不让你住了,下月搬走。要上法院申请驱赶令。一旦有这令,必须按限定这时间搬走,而且要做一个非常坏的记录,以后找房子、找工作都非常的难。甚至影响移民办绿卡。

一位来自海南的中国妈妈,大学教授,喜欢做饭。在美国大多数人,早餐牛奶咖啡,午餐三明治,水果蔬菜。开放式厨房不煎炒,关注健康,不乱吃东西,甚至不吃油炸的。中国海南妈妈早餐要煎鸡蛋饼,蒸鱼,煮粥,煲两个小时,每天很早起床做饭。美国住房都有烟敏感警报器,她一做饭警报器就响,为了不让警报器响,她搭梯子用塑料袋子把敏感警报器给遮挡住。结果被孩子室友起诉谋害和破坏设施罪。报警器都连接消防局,她孩子的室友眼睛手术视物不清,又加了一条重罪侵犯残障人生存的权利。真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在美国,中国式的心眼子太多不守规矩者往往会受到惩罚。

中国妈妈对孩子从高中毕业到上大学选专业,常常是她们最揪心的时候,而美国人的人生是随时可以重新出发的,上了大学可以随时改专业,一般美国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都会改来改去的。中国妈妈帮孩子选择专业首先看重热门,以为好找工作,很少考虑孩子的爱好潜能,常把自己没有实现的人生遗憾让孩子来实现。

一位从大连来的男孩,母亲从生下他就离婚,一个人工作赚钱,外出讲课省吃俭用,得了多种慢性病。儿子选学了自己喜爱的专业,母亲就气得犯了心脏病,然后姑姑,奶奶,爸爸排成一个列队说服他改专业,孩子每天接数个电话听训示。这对美国家长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不可思议的事。后来她妈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这个孩子听了妈妈的死讯也自杀了。这是一个曾轰动社区学校的中国妈妈的故事。

中国妈妈共同的说词是孩子是我的,我生的,我养的,我要为他的一生负责,我要为他的一生奉献。其实妈妈们实在不懂。每个人都只是别人一段生活的一小部分。中国妈妈对孩子的缠绵亲情美国妈妈打死也无法理解。这是深层次文化背景的差异。有一位老教授到美国带了10万人民币,给孩子买房子,而她自己的头发都是对着镜子自己剪。

“中国妈妈”文化现象出现,也许不在于懂不懂某国具体的法条,而在于生活方式、观念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巨大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美国之旅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经过了20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美国之后,这个时候,我的头已经昏昏沉沉了,照理说,现在是北京时间午夜十二点整,可是美国1月24日才刚刚开始呢!这里的气候很温暖,差不多20度左右,我们也换上了单衣。在美国的大巴上,看看周围的同学与我一样,闭上了炯炯有神的眼睛,准备呼呼大睡了。疲劳的我们累得不成样子,四肢无力,手脚发麻。

大巴车行驶三十分钟以后,就到了旧金山斯坦福大学,哇,这里都是高级建筑耶!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栩栩如生的精致铜像,还有让人心旷神怡的花花草草,真好啊!

还不知道斯坦福大学是怎样的吧?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斯坦福大学简称斯坦福,是美国一所私立大学,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学之一。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斯坦福市,临近旧金山。斯坦福大学拥有的资产属于世界大学中最大的之一。它占地35平方公里,是美国面积第二大的大学。

我们还参观了警察局和英特尔博物馆,参观了这么多景点,肯定有点累了,不久,我们就被安排到了友好家庭里。

哇,三层的西式洋房,走进前花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一只狗,一只猫,在院中顽耍,增添不少乐趣。他们为了我们中国的小客人,专门做了面食给我们吃,但是口味与中国的面食有一定的区别,好像在比萨店吃的意大利面一样。在一楼还有一个150平方左右的后花园,在后花园里我们与国外的小朋友一起做烧烤,非常开心!饭后与他们一起交流中美文化,不过外国小朋友的中文水平也像我们的英语水平一样,不怎么好的,在他们家庭里孩子们很自由,不是那么的受家长的约束,这也是我们中西文化的差异吧,不知他们学校生活是不是这样呢?明天再告诉你们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美国电影《忽然七日》观后感

全文共 3531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夜里,无意间点开了这部电影,观影的第一感觉并不怎么好,虽然上演的也是青春岁月,但很不接地气。在国内应试体制里安然成长的我们,自然很难代入欧美那样的带有鲜明的叛逆倾向的高中生活,拥有十分开放的自由与丰富的课余活动。而青春剧,一般应有的主题便是成长,从叛逆走向成熟。这部影片可以说也阐发了这样一个关于成长的主题。然而,随着剧情的一步步深入,我的看法发生了改变。

影片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女主角在参加友人派对之后,夜里归途中,意外发生车祸而命陨,而在这之后,却发现自己又重回车祸的那天早晨。于是,像正常人一样,她只以为那只是一场梦,不过,按部就班之后,发现一切都如“梦中”所发生的那样,最终,在卡车来临之际,她警告了司机,然而最终还是撞上了别的人,翻车身陨,结果又回到了那个早晨。她以为是她做错了事情,试图从蝴蝶效应的角度去解释,也跳出死亡的轮回,结果她做了改变,改变了当日的行程。夜里,她没有参加派对,而是和闺蜜一起待在房间里,熬过了那个时辰,但也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她们经常嘲笑的一个女孩自杀了。在不安中睡去,而醒来之后,依然是那个早晨。于是,女主角开始绝望,既然无论她做什么都无法改变,那么为何不选择放弃?于是,她选择了沉沦。在一日结束,当女主绝望的流下泪水之时,幸而,有人给了她温暖。沉沉睡去之后,又回到了那一日,这一次,她没有选择沉沦,而是尝试去将这一日过得有意义,她推掉了一切事情,去陪伴随着成长而渐渐疏远的家人,去亲吻那个一直默默陪伴在她身边的男孩,去试图拯救那个走在自杀之路上的少女。一次又一次,不断地从早晨开始,直到有一个早晨,她起床之后,真正明白了这一日应该如何去过。

这是成长,也不只是成长。从绝望到沉沦,从沉沦到救赎。这是一个反叛与回归的故事,然而也不止于此。

影片中,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一日轮回的暗示,二是女主在其中的变化的选择。永无止境的永远没有改变的一日,曾深深让女主绝望,而这样的遭遇也让她理解了那个一直被她们嘲笑的女孩,一日又一日,永远被嘲笑,永远没有改变,最终绝望而自杀。在女主走向沉沦的时候,和那个女孩换了鞋子,走她走过的自我放弃之路,幸而,在最终的绝望里,有个男孩救赎了她。在影片最后,女孩跑上公路想要撞上卡车自杀之际,她推开了那个女孩,拯救了她的生命,也完成了自我的救赎。首先,显而易见的是,这一日轮回所昭示的是那个女孩永无改变的一日,告诫我们要注意自己习惯的言行,不要忽视这每一日一点一滴的伤害,更要重视发生在校园里,霸凌对理性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所造成的心灵创伤。

然而,除此之外,这一日轮回,还有一层意思。在每一个人的童年,我们都会以新奇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每一日对我们都是崭新的。渐渐成长,步入青年,青春的血液在沸腾,思维的碰撞与世界观的革新,让我们停不下思索的脚步。然而,青春之后,对于大多数人,却是生命之火渐渐停滞。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在高中毕业之时,女主因车祸死亡而陷入了轮回的一日,这似乎也在暗示走向成熟之后,生活就是这般模样。大多数人都这样活在一日又一日的轮回里,重复着同一件事情,批判与嘲笑着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往往因为误以为未来还有很多时日而伤害与忽略身边真正要珍惜与爱护的人,而事实上,他们却不了解,他们的生命其实只剩下了这一日,永远轮回的一日。影片里女主无限轮回的那一日,何尝不是现实生活里这种现象的缩影,只不过更加夸张,也更加本质。它在昭示着我们周围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虚度了自己的百年岁月,将百年的时光过成了一日。我不觉又想起乔布斯所说过的一句话:“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中的最后一天,那么你所不期待的明天都将成为惊喜。”我不知道明天是否会成为惊喜,至少如果这样做,我们的生命会纯粹很多。

其二,是女主在这个轮回的一日里变化的选择。从一个正常人的角度,这是可以理解的,从不敢相信、心存侥幸的梦幻,到接受之后改变无果的绝望,从自我放弃的沉沦,到最终走向救赎。然而,我相信如果有人将自己代入到那个情景中去,恐怕更多人都会选择去做一些无法无天的事情,毕竟,每一日都会刷新,不需要自己承担什么责任。然而,女主却没有那样选择,在不需要承担后果的绝对自由里,她最终走向了善,走向了对自我与对他人的救赎。

正如一日轮回隐含了现实生活的影子一样,女主的境遇与在轮回里的自由,也在昭示着当代人最深层的生存背景。启蒙以来,随着理性地位的一步步抬升,人愈来愈失去了对道德与善的敬畏感。在功利主义的视角下,道德或许只是人类诞生之时一个偶然的约定。启蒙之时,理性的自由人走出了神的压迫,走出了蒙昧,赢得了人的尊严与平等。然而,也在那时,康德认识到理性本身,也是人本身的局限,为理性划下疆域,人无法接触到真实的世界,无法认识到物自身。同样,在理性的范围内,也无法证明:人有走向善的必然。随着理性进步与科学认知水平的提升,现代哲学家愈来愈认识到,世界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是没有价值的,而只有人会为这个世界赋予意义与价值。而在理性与科学的认知里,宇宙与人类文明终究有覆灭之日。随着生命科学的进步,似乎我们也越来越能证明所谓的“意识”也只是神经元运动的一部分,人死了之后并没有不朽的灵魂。在现代,更多人或许都在渐渐认可这一点:人本生于尘埃,亦将归于尘土。

说起来很有诗意,但是其后果却并非如此。这意味着从最本质的层面来看,善与恶没有高下,而更可能只是人的约定。这也意味着,从最本质的层面看,只要可以过了心灵的那一关,为善与为恶只要没有社会的批判都不会得到任何报应,无论是善报还是恶果。而其实,从最本真的意义上讲,人的生命只是自己与这个世界的一场相遇,人的一生在不断的去认识自己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也通过认识世界来认识自己。而生命,只是自己与这个世界,仅此而已。如果,我们站在这种超越的层次来看,超越社会的流俗的价值评定,我们会发现所谓的道德与善其实并不具有本质意义,而真正永恒的只有无尽的虚无,进而,我们会发现其实在最本质的意义上,我们是绝对自由的,不过,我们被自己生活的依赖的人间观念而束缚。而如果,当我们有超越这种束缚的可能时,试扪己心,问一问自己,我们是否还会选择走向道德?而为什么我们还会走向善?这也是女主在那时面临的问题。

从超越的角度上讲,这个问题很难给出一个答案。康德面对理性对道德的无能为力,在伦理学里,假定了上帝存在,作为道德与善的最终归属。而伏尔泰说:“即使没有一个上帝,也要造一个上帝出来。”信仰宗教的人,道德属于神的律令。具有极高修养与深怀怜悯心的人,道德是他们存在的价值。寄托生命于历史文化的人,历史与文化要求他们走向道德。可对于生活于世界的绝大多数人,道德,一部分来源于天性,一部分来源于对法律的畏惧,一部分来源于不得已。如果没有神,没有因果报应,对于大多数人,道德滑坡是一种无法逃避的必然。而现实里,我们也能常常看到:“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想来,也令人无可奈何。

那么,既然如此,当我们有了超越的可能,为什么我们还会走向道德?影片里,女主是一个普通人,她用自己的改变与触动给出了一份答案。不需要形而上的追思,也不需要死后有什么好的报答,出于一份天性的善良,也出于一种现实生活里为善带来的感动,带来的意义感与归属感,她最终走向了善。女主身上的行为,深深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有时候,我们选择为善,并不是来源于我们高贵的灵魂所追求的超越与永恒,而只是来自于我们可朽的肉体对世间的记忆与眷恋。历史选择了道德。由此,我们一生下来,便接触了追求善的价值。从此,善成为我们的一种天性。而更宝贵的是岁月里留下的记忆与让我们的生命之根深深扎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从此,善褪去了她的至高与缥缈,而成为生活与生命里可以触摸到的点滴。正如理性告诉我们,人的一世只有百年,别无他物,而正是这些点滴让我们的短暂生命不会飘浮成一场幻梦,沉沦在无尽虚无的深渊里。

人活着,或许需要一种超越的玄思与追求,可以帮助我们不被滚滚红尘迷失双眼,而同时也需要一份扎根泥土的卑微可朽,让我们知道:我们是谁?又从何而来?在人的生命里,灵魂是轻盈的,超越的,若没有肉身坠着,或许早就飞走了,不属于人间。唯当肉身与灵魂融为一体,互相牵绊着,在红尘里蹒跚前行的时候,才有了卑微又崇高的人,才有了绝望而又充满希望的人间。

从自由走向善,在一日轮回的虚无与自由里,女主的选择是卑微可朽的,也是崇高至善的。这似乎也在昭示禅宗里追求的一种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在可朽的一瞬里,照见永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游美国“大峡谷”作文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这一天,我将继续进行我的美国之行,我格外兴奋,因为我今天要和妈妈去大峡谷,美国人都说,不去大峡谷等于没去美国,我到要看看这大峡谷有什么神奇!

一路上,因为我的好奇心,使旁边的景物飞快的驶过,我在车上一连问了妈妈好几个问题:“妈妈大峡谷什么样呀?漂亮吗?我们还要多长时间才到?有简介吗……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把妈妈烦死了!

终于到大峡谷了,一下车,清新的空气就迎面扑来。这一定是个好地方!我不假思索的feel到!我拉着妈妈快走了几步,突然一只小兔子从草丛里穿了出来,我大叫了一声,用手捂住眼睛,往后跳了几步,快要把我吓死了!就因为这我开始对到大峡谷起了反感。我漫不经心地走到顶层,往下一望,这才能吓死人呢!,那起伏的山峰一排接着一排,翔健的鸟儿在空中翱翔,深不可测的高度让人惊恐万分,这些足以令人心旷神怡了吧!现在我可领教到为什么美国人说:没来大峡谷等于没来美国的意思。

现在我慢慢地开始对大峡谷产生了,对长辈的尊敬之情,是啊!百年沧桑,大峡谷终于形成这种局面,遥望远方,天连大峡谷,可地我们却不知道在哪与这为长辈会合!可它却总以这种待你去破解这其中的神奇的面貌迎接这新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美国为什么会兴起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在如今的世界上,无论是航天、潜水艇等各方面各国都给予了它高度评价,这是为什么呢?

我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如果说美国解放的早,那也不是,中国及埃及都是文明古国,为什么如今在多个方面上有些不足。而从直观的角度看,美国人才济济,有卓越的领袖;有非凡的科学家。可大家都知道中国也人才济济呀!

道德观念及法律制度上,美国下手确实比中国强了很多。美国的道德观比中国强,新加坡也不如它,一个明确的道德观,树立了为人的品质,给予了美国人高度的上进心,勇于把美元订立为世界交易的通用货币。中国比各个国家下手都软了一点,不死抓,只凭金钱、关系就由杀头罪成了死缓。然后有期徒刑;而美国恰恰相反,法律至高无上。

最重要的是美国人是从“苗子”,从小抓起,无论在幼儿园或者大学,都要培养出一身好的品格。美国名校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哈佛、斯坦福、耶鲁,诸如此类,考虑到同学们有什么一技之长,就可以申请什么大学。

中国难道就做不到这一点吗?

不,我们可以,只是有时灌输的思想有了误差,我们多向美国人学习,也是可以傲视群雄的。

我们要有创造的心理,把我们的“巢”搭建的更加美好,不再有“我们比美国差”的阴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美国纽约西西里黑手党向IS宣战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纽约西西里黑手党家族向is组织“宣战”了--没错,就是电影《教父》里所描写的在美国一手遮天的那个黑帮组织。德国《焦点》周刊网站11月22日报道, 一位现实中“教父”的“发言人”表示“只要西西里人在纽约有势力,‘伊斯兰国就没法在这里开分店。”“黑手党名声不好,但很多时候是被人破了脏水。”

乔瓦尼·甘比诺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新闻节目采访时说。他说:“正如生活中所有事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丑恶的一面一样--全球恐怖注意的崛起给了黑手党 机会来展现自己好的一面。”生于西西里的甘比诺是作家。他的家族则是总部设在纽约并活跃于大西洋两岸的黑手党家族。据说甘比诺家族参与了洗钱和贩毒。

甘比诺称,西西里迄今没有发生过恐怖袭击是因为“伊斯兰国”忌惮西西里黑手党。他坚信这种威慑原则在纽约也能行得通。

“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的能力有限。”甘比诺在接受采访时说。他说,因为缺乏必要的资源,它们往往不是动手太晚,就是根本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有些花招和手法就算用最先进的技术也侦测不出来,它们对此缺乏了解。

甘比诺认为,与官方情报机构不同,黑手党及其盟友与附近的居民联系紧密。他坚信:“只要西西里人在纽约有势力,‘伊斯兰国就没法在这里开分店。”

41岁的甘比诺说:“今天世界很危险,但生活在与西西里人有联系的社区的纽约人应该感到安全。我们保证,我们的朋友和家人不会被恐怖分子和极端分子伤害,尤其是那个自称为‘伊斯兰国的既残忍又疯狂的组织。”

据《纽约时报》报道,乔瓦尼·甘比诺是一个不出名的小说作家,但他的父亲为2002年已故“教父”约翰·固特工作,他因此被视为现在的黑手党“发言人”。他表示,臭名卓著的纽约黑手党五大家族将联合起来,阻止IS袭击纽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美国刀作文

全文共 1055 字

+ 加入清单

爷爷是当年抗美援朝的中国老兵,战争中的英雄。他所在的部队在一个沼泽地旁打过场肉搏战,爷爷就是用村里铁匠王二做的土刀砍下一个美国兵的头,将那个美国兵的刀抢了下来。后来,战争结束了,这把刀作为爷爷没上缴的战利品,被带回了家。

这把美国刀几十年了,我们家从乡村搬到了市区,又从市区搬到省城,他仍然亮铮铮的,吹毛立断,削铁如泥。家里就用它做菜刀――不管多么大多么硬的骨头,―刀下去,保准一分为二。几十年来,这把美国刀从未生锈,也没磨过几次。街坊邻居都羡慕,他们的菜刀一年换三把,又贵又砍不断那种大骨头,而这把刀十年来没磨过几次,又无比锋利。它不光能当菜刀使,还能“开锁”。一次邻居的自行车被锁着后,钥匙丢了,这十几元一把的锁到没什么,但这自行车是几百元买来的,哪个普通公民舍得?正好爷爷出来买菜了,邻居豁然开朗,想起了我家的那把宝刀。“王大爷,您看我这车锁了,钥匙却不在了,能借你家那刀使使吗?”爷爷听了二话没说,便上楼取刀了。拿刀下楼的爷爷红光满面,提刀的架势不次于那打虎的武二郎。这把刀似乎又要重上杀场。“哐-哐-哐”三刀下去,铁锁“嘣”的一声断了。“王大爷,这果然一把宝刀。”不光张叔那么说,街坊邻居们都夸这是一把千金难买的好刀。街坊陈叔是一家报社的记者,因为他,这把刀还上了报纸呢,标题为“抗美英雄豪杰,美国刀至今仍放光彩!”这把刀让我们家在整个小区都出了名,刀也成了邻居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28幢老王家那把刀,昨天帮物业砍了那十多棵去年就枯萎的老树。”周六,李大爷就在小区里传达这个消息。

“爷爷。我打算去美国谋生路。”大姐从北京打来电话。“为什么,那里有什么好?你为什么要去?”爷爷十分急燥。“我觉得那里比这边好。比如在五十多年前,他们就造出了这么好的刀。”“败家娃了,记住,五十多年前,没的好刀的中国,仍打败了的好刀的美国。”“爷爷……”爷爷似乎很不愿再听大姐的解释。没过一会儿,爷爷下令:“把那美国刀给我锁起来,以后不准许再用它。”爷爷眼红了。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美国刀被关在木箱里,不见天日。家里又出现了一把新菜刀。这天全家都在吃饭,门铃突然响了。我去开门,心想,除了在美国的大姐,还会有谁?可一开门,我惊呆了,大姐站在门口冲着我微笑。爷爷的脸沉了下来:“你不是要去美国吗?去呀!还有脸回来。”大姐则笑了:“知道我为什么回来吗,因为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中国人的志气。如果中国人人人都有这份志气,中国迟早有一天会赶上美国。”

大姐回来那天,正好赶上国庆,大姐说完后,全家都笑了。“让我们祝中国赶上美国,干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