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散文精选作文(精彩20篇)

导语:幸福其实非常简单,有粥有碗,有父母陪伴足矣。这里开学吧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关于散文精选作文优秀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7500

作文

1000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春》这本书看完之后,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奇妙感觉。

每次读都有一种神游其中的感觉,这种感觉很轻柔,每一次读课文时,我似乎能够感受到那些景物,这种感觉很好玩,每次读课文时,我似乎能够看到春天的风筝,那些可爱的风筝在天上飞,飞得很高。

《春》描述的景物很真实,有花,有草,有雨,有风,也有风筝,小孩子。春没有夏的烈,秋的愁,冬的无情。春仅有可爱温柔,春雨沙沙,春风习习,轻柔而可爱。春,不冬不夏,春天的雨细而密,春天的风,草,花,也是如此。风,温而凉;花,多而美;草,嫩而绿,春天就是一颗流星,那么美丽,又那么短暂,春天是最美的。

应对如此美丽的春天,我何尝不与朱自清先生一样也心旷神怡的陶醉其中,让我不由得想起古人的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让我身临其境,仿佛处在真实自然界中!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放下你的包袱散文_[第四单元]写散文作文2900字

全文共 2761 字

+ 加入清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路漫漫,我们要承受的很多。我们需要放下过多的包袱,让自己思维足够的空间去铭记下人生最宏伟的巅峰之作,去抒写人生最精彩的壮丽诗篇。

昙花一现,人生亦是短暂。我们会经历很多的事情,也会在青春的道路上遇到许多来来往往的人,像那道路上的过客。有时候我们也会觉得世界是如此的黑暗的,没有一丝的光明去照亮我们迷茫的心;有时候我们会沦陷在自己湿漉漉的漫长的青春期里而无法自拔;有时候我们深陷在悲伤的泥沼中,逐渐迷失自我。而造成这一切一切的原因都是你的青春里有着忧郁、悲伤、迷茫等等许多的包袱,这些包袱会一步步逼近我们,最终我们会葬送在自己创造的坟墓,痛苦的深渊,无法解脱。所以,我们需要放下过多的包袱,用一颗平常的心去面对当下的每一天。

人生是一个接受挑战的大舞台,我们因执着不可执着的东西,而体验到一切的痛苦,我们会自卑会自弃都是因为你把过多的包袱强加在自己身上,忽略幸福的所在,不会去理会别人的微笑的脸庞,友好的双手,而报以冰冷的颜容,冻伤了自己,也冻伤了关心爱护你的人。

人生有很多不完美,人心之所以不安,就是把自己寄托在那些不稳定和不真实的东西上。你把房子盖在流沙上,却渴望有这一个永远安稳的窝,这可能吗?这不可能。在我们追求美好的人生旅途中,我们要放下包袱,给自己一份鼓励,使自己纵过万壑深沟,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

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花季不灿烂,谁的青春不会殇,谁的青春不明媚。你不该埋怨生活给予我们的太少,让我们承担的太多,其实一切的负担是自己给自己的,沉重的包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我们需要轻松的慰安来解释我们脆弱的心灵。

人常说“解脱难”,其实跳出来并不难,只要你肯放下执着,当下就能解脱,不是吗?放下包袱,解脱自我,让希望点燃梦想,用双手打造完美人生。

当你失去一切的时候,你才知道唯一想要的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好。一开始,感激不尽。可是久了,便是习惯了。习惯了一个人对你的好,便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有一天不对你好了,你便觉得怨怼。其实,不是别人不好了,而是我们的要求变多了。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

越有故事的人越沉静简单,越肤浅单薄的人越浮躁不安。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的人。耐心点,坚强点,即使看不到希望,也依然相信自己。我们最先衰老的不是容貌,而是不顾一切的闯劲。有时候,要敢于背上超出自己预料的包袱,真的努力后,你会发现自己要比想象的优秀很多。

生活不可能尽善尽美,阳光下也会有阴影,就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生活。人生不过如此,要不你驾驭自己的一生,要不被生活牵着鼻子走,该怎么走还取决于你自己。

不是所有的记忆都美好,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记忆,岁月的河流太漫长,大部分的人与事都会被无情地冲走。

干不完的工作,停一停,放松心情;挣不够的钱财,看一看,身外之物;看不惯的世俗,静一静,顺其自然;生不完的闷气,说一说,心境宽广;接不完的应酬,辞一辞,有利健康;尽不完的孝心,走一走,回家看看;还不完的人情,掂一掂,量力而行;走不完的前程,缓一缓,漫步人生!

最无情的不是人,是时间;最珍贵的不是金钱,是情感;最有力的不是老板,是大自然;最可怕的不是灾难,是灾后无援;最拿手的不是专业,是旁观;最可怕的不是失恋,是心身不全;最舒适的不是酒店,是自家。

不去追逐你所渴求的,你将永远不会拥有。给时间一点时间,让过去过去,让开始开始。

生命短暂,就几十年,活着是福,健康是福,既然活着,选择快乐是一天,选择痛苦也是一天,那为何不选择快快乐乐,平平淡淡地过完我们的这一生呢?或许生活有些许不仅人意的地方,但还有什么不活着还重要?还有什么比健康重要呢?

如果你还是单身,就好好享受这一切。你单身不是因为你不够好,而是说明目前还没有人配得上你。

人最悲哀的,并不是昨天失去得太多,而是沉浸于昨天的悲哀之中。人最愚蠢的,并不是没有发现眼前的(精彩美文 )陷阱,而是第二次又掉了进去。人最寂寞的,并不是想等的人还没有来,而是这个人已从心里走了出去。人最无聊的,并不是随便拨通一个电话号码,而是别人拨错时,他还一直地说下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不要妄自菲薄,不要理会别人的质疑,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你。

所谓成熟不是心变老,而是眼泪在眼睛里打转,我们却还能保持微笑;总会有一次流泪,让我们瞬间长大。

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强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会不期而至。因此,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不怨怒,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随缘不是听天由命,而是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珍惜和所爱的人在一起的每一刻。

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劳而获的就是贫穷,唯一可以无中生有的是梦想。没有哪件事,不动手就可以实现。世界虽然残酷,但只要你愿意走,总会有路;看不到美好,是因为你没有坚持走下去。前进不必遗憾,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经历。

太阳并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

人生在世,总要多个心眼保护自己,并不是心计越高越高城府越深,而是大浪淘沙依然坚强的幸福。

信仰能给一个人的,是内心的平安与依靠,而不是与神明“谈条件、换好处”——我信了你,我就可以发财;我信了你,我就可以家庭和睦;我信了你,我就可以从此心想事成。当信仰沦为利益的交换,就失去了意义。

我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遇过的人,每一个现在,都是我们以后的回忆。

人的一生中需要有这样一个人:即使远隔千里,数年没有联络,见面时仍然轻松自然有说不完的话题;或者,相邻而坐,各自忙着自己的活计,数小时只是恩啊小语,仍然温暖充实;在这个人面前,你可以低眉哀叹,可以恣意张狂,可以不必有出息,可以不必有形象,可以全身是缺点,这个人就是知己。

人生没有绝望的路,只有绝望的心。绝望的另一端就是希望,危机的尽头就是转机。

有些东西,注定与你无缘,你再强求,最终都会离你而去;有些人,只能是你生命中的过客,你再留恋,到头来所有的期望终究成空。不属于你的,那就放弃吧,大千世界,莽莽苍苍,我们能够拥有的毕竟有限,不要让无止尽的欲求埋葬了原本的快乐与幸福。如果你想什么都抓住,最终只能什么都抓不住。

心灵有家,生命才有路。只有学会和自己独处,心灵才会洁净,心智才会成熟,心胸才会宽广。

当一个人感到很知足,心不烦,身不疲,无所求,心能安的时候,快乐就在其中。当一个人感到吃得下,玩得动,睡得好,没牵挂,很满足的时候,幸福就在其中。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水烟斗散文_[第四单元]写散文作文600字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是单调而疺味的。白天下地干活,睌上似乎都要开会。

我家有个水烟斗,是父亲的心爱之物、每天看到父亲对着烟斗吸烟,那从水烟斗里发出的啪嗒响声似乎是美的音乐,每次吸完我都抢着帮父亲装上烟丝……

父亲是生产队会计,那时候家里特别热闹,每天晚上农民伯伯都聚在一起开会,按排第二天农活。于是,我们家的水烟斗就仿佛成了伯伯们手中一个接一个的接力棒。吸一口烟的陶醉感觉好像一天的劳累都解散了……水烟斗啊、你是贫困时期农民伯伯解疺和消困的知己。也是一种寄托。不是吗?那烟雾辽绕后的深深呼吸,总希望能寻找到解决贫困的思绪来一样……

那一年秋天学校都开学了,我们家姐妹三个都要上学,可家里钱不够我们报名,然而,父亲居然把心爱的水烟斗给卖了。这是我们家唯一能卖钱的家什。终于,我们都报上了名。

父亲去世快要到十年了,每次回老家就特别怀念他老人家,心里总怀有一个愿望不能实现―――在外收废品如能收到像父亲那样水烟斗一定带回去埋到父亲的坟头。就这个困扰我多年的问题终于在一个卖古董的地滩上实现了……

我要在我父亲坟头道一声﹕儿子非常怀念您,这水烟斗是儿子慰藉你老人家那段日子、那段岁月的无奈和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汪曾祺散文读后感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一是学到一些理论知识。比如如何在文章中用字,其中他提到中国汉字的独特性和意义,他说中国汉字是用来看的,不是说的。许多诗歌一朗诵就没有以前的东西了,所以他反对朗诵诗歌和散文。他主张一字一字的认真扣字眼,沈从文的《边城》不到七万字,但写了半年,汪曾祺的散文同样从一个一个的字来看没有什么独特。但当放到一起那种行云流水的洒脱真的很奇妙。他主张刻画人物不应该描写太多。而应该从环境、声音、颜色等各个方面进行描写和烘托。如何组织文章?他说他是先在头脑里面对整个文章有了轮廓以后才写的,要先有个整体的构思。这些都是他端一杯清茶静坐时想出来的。

二是他的散文风格朴素、简练。人人看了都会明白,都能看懂,正是师承了沈从文的特点。虽然朴素,但那是一种文学修辞,文学语言,不是方言,没有在语言上的研究和大师的本领,是写不出那样的文字的。汪曾祺也说到老师沈从文、老舍他们是怎样练字的。汪曾祺本人家学渊源深厚,爱好广泛,上小学时,他的祖父就给他教《论语》,写小论文“义”,这就相当不错了,我上小学时,除了会放羊、掏鸟窝之外,文化的东西是绝缘的。汪曾祺散文我觉得最值得称道的是那种“真”,一点没有矫揉造作的嫌疑。是真情、真语言。尤其是那种语言真是难得,是应该让我们这些后辈好好揣摩的。一看就令人舒服,可信,不像现在好多人写的文章喜欢辞采华丽,但内容空空。不舒服,很令人别扭,不真实。由于爱好广泛,他的散文自然就非常博雅,草木性灵、历史文化、人物掌故、民俗风土、艺术文物……。都有涉及。但最真的是写人物的部分,尤其是对师友、家世、父亲、母亲等的回忆文章写的最美。令人陶醉,表现出他的善良、和蔼、真实。如《多年父子成兄弟》中对父亲的回忆,父子之间是那样自由、平等、融洽。《我的母亲》中对三位母亲的回忆。虽然两位是继母,但却充满了感情和幸福。

三是他的用情。他对任何人都是友好的。如对西南联大的诸多师友的回忆中,我们就能感觉到他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情。很纯真,很自然,我觉得做人就应该像他一样。对任何人都很友好,对任何事都很认真。且那种追求自然、朴素的养生之道也值得我学习。文中提到的他的老师的一些为人处世,待客之道,修身养性我觉得对我影响还是很大的。那都是真人真事,人在生活中应该保持一颗童心,不要装腔作势。看书就是学习嘛。学文章,学做人,都很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一本好书,阅读上百遍,每一次读的感受都不一样,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每一本书中,也有许多精彩的文章,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人生启发,让我们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近日,我读了《林清散文自选集》,它好像是无声的“老师”告诉了我们面对挫折时该如何,面对无策时该如何……就是这一件件事情,不管是小事还是大事,都在触碰着我们心灵深处。

人人都有最喜欢的文章,我也不例外。这篇文章不仅让我很喜爱,还给我留下了很大的启发。是哪篇文章呢?就是《活珍珠》。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夏威夷的小贩在卖珍珠,谁也无法辨别珍珠的好与坏。有的人拿到的珍珠又圆又亮,有的人拿到的珍珠又小又扁。作者看到珍珠贝里的砂石会长出不同的珍珠。想到了人生:总有些人可以长出最大最美的珍珠。

作者简洁的语言中藏着深刻的道理,不禁想到了自己所在的班级。在同一个教室里有不一样的学生。有的学生光彩熠熠,是又大又圆的珍珠;有的学生黯淡无光,是又小又扁的珍珠。为什么有些同学可以变成美丽的珍珠呢?那是他们面对坎坷、困难时,能勇往直前,持之以恒,把“拦路虎”都一一解决了,一一包容了,成为了完好、圆润的珍珠。正像作者所说:人生的伤痛就是活着的珍珠,能包容,就能焕发出晶莹的光彩;不能转移,就加速了死亡的脚步。

遇到一些事情,要学会去包容、克服,即使不是最美丽的,也能散发出属于你自己的光彩。如果你不去包容、克服,反而让你那颗珍珠没有光彩,变得越来越黯淡无光。

我们把人生比作一幅画,那幅画不是完美的,但你只要克服、包容、填补那个缺陷,就会让这幅画变得完美……

读书让生命充满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给心情放个假散文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厌倦了整天坐在黑板前看老师一本正经地上课,听烦了教师里同学们乱哄哄地打闹,是时候给心情放个假了,也正好享受享受这明媚的春光。

老师的英明决断成全了我们的想法。这个美丽的下午,便带着食品兴匆匆地出发了。

去我们熟悉的山是再好不过了,不过这路也太长了吧!

刚上山的时候,同学们还是挺精神的;走了一会儿,后面的就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脚酸了。可前面那些小个儿同学却还生龙活虎,精神抖擞,蹦蹦跳跳,越走越精神。我们也只好擦去脸上的汗珠,使把劲,跑到了队伍中。

就这样,一路上走走停停。停下时,老师怂恿我们“鬼叫”,我们都很大声,像要把心里的不高兴、烦心事都叫出来了。声音在山坳间回荡,我们的心情真痛快。

我们走了很长一段路,才到达目的地。那里还是老样,那亭子,那苍翠的群山重重叠叠,像波涛起伏的大海,雄伟壮观。再加上山间云雾缠绕,绿树红花和我们这些机灵妙趣的精灵穿插其间,好美啊!

坐在亭子里,喝几口水,吃一些零食补充一下能量,微风徐徐。我们或叽叽喳喳、或静下来眯一会儿眼、或“鬼叫”,爽!

拍照了,连老师也无比高兴,像个小孩似的淘气又可爱。我们簇拥着她,大家都是好朋友。

在回去的路上,向下看,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金灿灿,绿油油的麦苗包围着红墙绿瓦的村舍,包围着我们五彩的校园。原来我们天天生活在画中。路上,我们还发现了千足虫、蚂蚁窝,还有许许多多新鲜的事儿。

我们个个心情飞扬!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老乡经典散文

全文共 126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读】曾经在德国汉诺威中国中心学习。天天陪伴我们的“沙总”,不仅来自中国,还是来自合肥的。还有那位年轻的姓孙的在读博士,也是来自合肥一家高校的。

走在街上,耳畔传来旭日阳刚淳朴自然的歌声:“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口家乡话,句句诉衷肠;老乡见老乡,心儿滚滚烫,一壶家乡酒,滴滴暖胸膛。……”

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一桌子人,因为工作关系坐到一起。三杯两盏之后,竟有半数以上的人都是本地老乡。他们有的是同乡,有的是同村,一聊起家乡的人和事,如数家珍,此呼彼应,聊到兴头,推杯换盏,好不投机。因为身在异乡,每每看到本地人相互之间自称老乡,说着家乡话,聊着家乡事,很是有些羡慕,也多少有些醋意。此时,一种孤独感也就潜滋暗长了。

其实,在这里,我也有老乡。大家离乡背井,各各在他乡异地或忙事业,或忙生计,平时很少接触,形如陌路。遇到偶然的机会,仅凭乡音,彼此就能辨识得出是同乡。几句简单的话,就聊到了一起。故乡的人,故乡的事,故乡的山,故乡的水,一切关于故乡的话题,便如一条小溪,从记忆中流出,于是,彼此在溪水的滋润下,灵魂有了契合,感情得到融通,友情的种子就这样种进了各自的心田。从此,不论在哪里,一见到老乡就心里热乎乎的;从此,彼此相互走动,相互关照,在陌生的城市里便多了一些熟悉的面孔,在孤独的境况中便多了一些关切的亲人。

记得1998年在上海一所学校挂职,有一位比我小得多的年轻教师,就认我为老乡。其实我们不过都是安徽人而已。经常晚饭后,我们一道出去散步。他说着阜阳老家的乡风习俗,我说着桐城老家的人文典故,竟然我们互相对彼此的家乡文化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那时,在上海人高傲的眼光里,在上海话排斥异己的环境中,多一位老乡就多一份安慰,多一份温暖,多一份欣悦。

曾经在德国汉诺威中国中心学习。天天陪伴我们的“沙总”,不仅来自中国,还是来自合肥的。还有那位年轻的姓孙的在读博士,也是来自合肥一家高校的。在异国他乡,能够有来自中国的老乡给你上课,陪你生活,跟你交流,既没有肤色上的隔阂,也没有语言上的障碍,那是何等的亲切啊!记得我们在巴黎一家中国餐馆吃午饭,看着央视四频道的中国新闻,听着服务员浓厚的乡音,吃着香味可口的中餐,简直就像回家了一样。走在街上,要是看到一群中国人,心里就充满激动和自豪,老乡情结油然而生。那时候,我在心里总是不自觉地默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老乡,因地而异。但无异的是,大家都有一种共同的语言。

老乡,因时而异。但无异的是,大家都有一种共同的情结。

可以说,在当今,老乡就如QQ群,微观地看,是一个小小的群体,就像一棵棵树木,自身就是一道道风景。但若是宏观地看,老乡又是一个庞大的整体,就如一片森林,那可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老乡,是黑夜的明星,给夜行人以光明的慰藉;是海边的岸线,给航行者以回归的希望;是寒冬的腊梅,给冻僵的心以复活的期许;是不折的羽翼,给疲倦的鹰以翱翔的承诺。

“老乡帮老乡,哪怕山高路又远,走南闯北胆气壮!”是啊,不管我们走到哪里,只要有老乡,我们就永远不会孤单。(1171字。作于2011年4月19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朱自清散文读后感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这些天,把刚买来的《朱自清散文集》大致看了一遍。有许多文章都是一知半解,但读来读去才发现,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篇早已学过的《背影》。

一次普普通通的送行,让儿子改变了对父亲两个字的认识,更表现出那份伟大的父爱。

文中“我”虽然已经不小,也不是第一次出远门了,但并不放心的父亲还是执意要为我送行。到了车站,安排好了一切,还要嘱咐再三。父亲的一举一动让我不能理解,“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但接下来的一幕让“我”明白了父亲的伟大,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自责。这也就是文章中最令人感动和难忘的一幕,“登月台,买橘子”,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接着“他用双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一个个简单的动作轻易的就能做到。但对于身材肥胖,腿脚蹒跚的“父亲”来说,这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他还是做到了,是对孩子的那份爱便成了他源源不绝的动力。

这一幕,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中。这一幕,也同样感动着千千万万的读者。

联系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父母有何常不是如此。即使儿女已从昔日的一棵小草长成了一颗苍天大树,但在他们的心目中,儿女永远是一棵长不大的小草,永远需要照顾。但无知的我们总是不能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总是嫌他们唠叨。殊不知,那一局局的唠叨是有点点滴滴的关爱凝聚而成的啊!

其实,在我们生活之中的“背影”还有许多,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地去发现。所以,只要我们用心地去感受,你会发现。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点滴,每一次感动都能会集成一张张美丽的“背影”。

让我们用心去发掘那一张张“背影”用感恩的心去铭记他们,去报答他们!

所以,感恩的心,从现在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平凡的感动散文_[第四单元]写散文作文1100字

全文共 1030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有许多感动,只是由于太平凡,往往让我们忽视,就像每天沐浴阳光,呼吸空气一样平常,视为自然的存在。也许正是因此而为生活平添了不少的遗憾。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感动世界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也没有遇到感动世界发生在我的周围,所以我很珍视我身边的平凡的感动,因为我平凡!

我女儿生病两周时间,上周一才开始去上学,感动由此燃起。我送女儿到车棚时,看护车棚的王姐看到我老远就喊:“张,你这段时间怎么了?怎么不见你了?咱们院有好几个人打听你,问怎么看不到你了,是不是有什么事了?”我解释女儿生病了并对关心致谢。送完女儿时又看到值班的邱姐,她又同样关切的问询,特别说起好几个人因看不到我而为我担心时,我很感动,因为我平凡。时隔一日的下午,又遇到一个老阿姨,她看到我老远就喊:“小张——”我停下来赶紧迎上阿姨,问阿姨是不是有什么事,阿姨紧走过来一把拉住我的手说:“你是到哪去了?怎么不见你了?这些天不见你,我特别担心,每天我都会在你家楼下望望你家的阳台和窗户,看看能不能看到你,但就是不见你,也看不到你的车。闺女,你去哪儿了吗?是不是有什么难事了?”我很感动,用力的拉着阿姨的手,对她说:“阿姨,我没事,只是这段比较忙。”阿姨已经九十多了,我不忍心告诉她,因为女儿病了,我理解老人的心。好多人嫌弃老人罗嗦,我更觉得亲切,因为这啰嗦中更含有爱,真挚的爱!所以,工作中每每听到老人说:“这闺女真好!”心里就特别甜,就会涌出一股平凡的感动,亦因为我的平凡!在我住的小区中老年人居多数,有人说老人事多,我则更觉得老人的可敬。生活匆匆,时间匆匆,我总是在匆忙中穿行,所以,曾经有老人不止一次的对我说:“小张,你总是忙还不忘帮助我们,我们也帮不了你什么大事,你有需要跑跑腿的言语一声,我权当是遛弯儿,我去给你办了……”还有老人常对我说:“你忙时就把孩子送我这儿吧,我帮你带一下……”生活中我给老人的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儿,但老人却时时给我以关爱,给我感动。曾经,杨妈为了送我自己亲手种的窝瓜而在我家单元门口徘徊许久;曾经,风雨来临之时无数次我的车被老人推进楼道;曾经,寒风中被老人的手暖暖握住,叮嘱我快添加衣裳;曾经,……

“红尘有爱化飞雨,雨作相思润红尘”。我是平凡人,生活在这随处可见的平凡的感动中!也正是这平凡的感动激励我迎击生活的困倦,驱赶生活的疲惫!也正是这平凡的感动倍感生活的温馨,品味无时的关爱!也正是这平凡的感动的存在,才让生活少了许多无奈的遗憾!所以,我珍视这平凡的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散文《春》读后感

全文共 1110 字

+ 加入清单

朱自清的精短散文》,意象单纯,主题明朗,语言优美,人们往往把它解读为一篇"春的赞歌"。其实这是错误。《春》与朱自清众多的写景抒情散文一样,看似晶莹剔透,一目了然,但它却像一杯醇酒一般,蕴涵了绵长而清洌的韵味与芳香,要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并非易事。

《春》一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朱自清的笔下,春草是如此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儿,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如果作者没有发自内心的由衷的喜爱之情,怎能写出这等精彩之笔!在朱自清笔下,春风、春雨都显得那么美。风中的柳枝是多么温柔,风中的乐声是多么动听,风中的气息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还有,那绵绵的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像薄烟,表现了飘渺朦胧之美。我读着读着,仿佛正在春风中尽情地欣赏一部春天的乐章,一幅春天的写意画。作者对春天真挚的赞美之情,已不留痕迹地融入了景物描写之中,让我读来回味无穷。

《春》一文景中寓理。文章先描绘春天美景,再写春天里的人们。我们在春天里的人身上,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息。这气息,能让消沉的人振作精神,让懒惰的人勤奋工作,让失望的人充满希望。

读着读着,我脑子里浮现出一副美丽的景象,一副春天特有的景象:桃树,梨树,杏树上都开满了一朵朵娇艳的花,有的红的像熊熊烈火,有的粉红粉红的,像天上的朝霞,有的洁白的像雪花,花儿散发着迷人的香味,闭上眼睛,树上仿佛结满了桃子,杏子,梨子!蝴蝶,蜜蜂围着花儿翩翩起舞,野花数不胜数:杂样儿,有名字的,无名字,都像赶集似的聚在草丛里,像一只只彩色的眼睛,像一棵棵闪烁的星星,一闪一闪的调皮地眨着眼睛

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春》确实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细读朱自清的《春》,我不由地有这样一种感觉:这是一个大病初愈的文化人,面对春意盎然的原野,他又重新找回了一种自信和自尊,编织着自己的理想之梦。这是一个经历了"心灵炼狱"的知识分子,在大自然温暖的怀抱中,他沉醉其间,诗情联翩,感受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心灵冲动。他从时代的"十字街头"撤退下来,又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我总觉得,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

让我们一起用心去感受这幅图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观沧海改写散文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在公元207年的秋天,我率领大军征伐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一场十分重要的战争,直接决定敌人与我方是胜,是输,而最后,我居然打了胜仗!我带领打了胜仗的军队凯旋而归,在途中,我带了几个与我并肩作战的兄弟去了沧海

我和朋友们登上了碣石山,站在山顶上尽情俯视大海。大浪撞击着岩石,发出惊涛海浪的巨响。岛屿和大山高耸直立,相互对峙着,保持着严肃和沉着。而一望无垠的大海则被重重群山和岛屿包围着,这是多么辽阔、壮观的景象啊!我们静静地注视着那些海上的岛屿,那儿树木和百草生长得十分茂盛,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绿洲,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哇!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浪花不停地翻滚着,我越看越高兴,于是便让属下给我们端上一瓶美酒来,我与朋友们痛饮。我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心想:月亮是从这片海里升起的,星星也是从这里升起。它们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大海。想到这,我不禁想起了打仗时的情景,我与英雄豪杰们率领着千军万马不顾一切地奔向敌人,我希望今后有更多的英雄豪杰来投奔我,好让我统一中国。

我的心情万分激动,不禁高声唱道: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你不是无可替代的散文_[第四单元]写散文作文600字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年少的时候碰到这两个字,会把幼稚和无知这两个词扔的远远地,理智又清晰地断言到:“怎么可能、一定不会”,这是一场神奇而又漫长的抛物线运动,起点或是终点都将逾越数年,可是等到过去十多载,头发与骨骼都长成了足够的分量,再次遭遇爱情,却被曾经扔的远远地幼稚和无知狠狠的集中了大脑。

就像年少的时候读红楼梦,总觉得宝玉和黛玉之间那刻骨铭心的爱情是多么的令人羡慕。宝玉曾说他看到男子只觉得是污泥,看到女子只觉得清爽,尤其在她看到黛玉之后,那种油然而生的情愫深深的吸引着他去靠近黛玉,两人从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个时候的他们,嘴里说的、心里想的都只有对方。

不管是黛玉或是宝玉,他们最后谁都没能逃脱命运的安排,就在宝玉接受宝钗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黛玉在宝玉的生命里并不是无可替代的。连黛玉都不是无可替代的,再想想我们现在所经历的爱情,就算当时说着海誓山盟,海枯石烂,但是当我们面对真正的现实的时候,矢志不渝的爱情也只不过是一个可笑的泡沫罢了。

也曾经可笑的以为,一路上所有的遇见都是我们美好的经历。但是太过美好的温暖,最后,都会被一句:“你不是无可替代”而打破,于是,我们都变成了了习惯惶恐的人,总是匆匆的来,匆匆的去,谁也不会再为谁而停留,也不会再为某一段故事而感染伤怀,蓦然流下眼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有关相逢一醉是前缘散文_[第四单元]写散文作文600字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他和她最终还是遇见了。

腊月,他们在小城共同登上了回老家的汽车,他们要去的是同一个方向。他坐在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上看着她上了车,车上只剩了一个位置,就在他的旁边。她也看见了他,笑了笑,向他走来。他突然反常的坐到了那个原本属于她的位置上,而把自己原本喜欢的位置空给了她。她怔了怔,说了声谢谢,然后坐好。他还是了解她,他知道她晕车,很厉害的那种。

车启动了。她取出了耳机戴上,后背紧紧靠在椅背上,闭眼听歌。他透过她面前的一片空间看着车外的不断变换的风景。她也还是了解他,知道他喜欢看车窗外的风景。

下车了,他想替她付钱,她出手拦下了。她这个不经意的动作使他看见了她手上的手表,没错,是他送给她的,只是不知为何,时间没有走。他看见了那个时间——五点二十分。

突然,他的电话响了。她听见了,正在付钱的手抖了抖。因为,他的铃声依然是她最喜欢的那首歌——《如果爱下去》。

这只是一个故事,没有开头,没有结尾。

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相逢主人留一笑,既相识,又何妨。就这样,从此山水不相逢。生生的两端,我们由此站成了彼岸,遥遥相望。

相见得恨晚,相爱的太慢,进退让我两难。缘过了缘分,缘过了聚散,是否回头就能够上岸。有缘相遇,无缘相聚。有幸相知,无幸相守。天涯海角,但愿相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水一样透明的村庄散文_[第四单元]写散文作文8000字

全文共 7851 字

+ 加入清单

直到偌大的库扑入眼眶,才确信方向是对的。

我的目光从车窗里爬出来。一会儿,逮着了一片瓦屋。一会儿,缠住了一方竹林。不久,一叠大山,一汪清亮的水,也踊了过来。山,用绿的色块,展示它的活力。水却像面镜子,将秋天的颜色融入其中。或许,还能听到它的呼吸。

四下静得可以入禅。闭上眼,听见松针和阳光一道落地的声音,细腻得几近空无。山水交织,看得我都有些累了,却不见水的源头。这才明白,山水是幽深的。否则,要去的那个村庄也不叫龙源了。

鸟树

沿路行进。突然一宕,进了幽谷。

还真幽静。山,把大批的绿色拖下来,垫入谷底。一眨眼,贮存了不少静谧。谷,却将溪水、树木和瓦屋纵横排列着,便与山有了天然的呼应。风,不经意将溪边那棵歪着脖子的枫树摇了几下,树叶儿和鸟音撒了一地。

我在岸边停下来,打量着树干和枝丫,一眼瞧见了它的全部——合抱粗的树干儿扎入溪湾,扎得很深,似乎扎进了泥土的内心。这长在溪边的树,不知长了多久,连岁月和阳光也长进了树的褶皱里。不禁猜度,大自然是神秘的,每一株植物的长势和方向,像一种有意的安排,冥冥中有什么力量支配着。譬如这棵枫树,不光临水而立,脖子还是歪的。它使着劲儿向山外一次次张望,是否在打量如我一样的来人?时间一久,活生生的把一个脖子给望歪了。

鸟语从树上滑下来,一团一团的。顷刻,又化为一个个印在地上的光斑。鸟音清脆婉转,有斑鸠的,喜鹊的,老鸹的,还有其它的。众多的声音,集于一树,像在进行一场奇妙的交响。树的枝丫也不少,努力向上张开,如叉开着的一根根手指。或许,蓝天是树儿永远的向往,它的气息与身影在蓝天的映衬下,才显得那么真实。鸟窝,一个接一个垒着,成了一个个温暖的巢。鸟儿不停地啁啾,刹那明亮了山谷和我的心情。说实话,我见过的树木和鸟儿还真不少,却很少有这颗树上的情景奇特。要不,一只斑鸠唱了一阵,哧的一声飞走了,在溪水边觅了点什么,又煽着翅膀悠悠回来。要不,一只喜鹊出去了,绕了个圈儿,仍栖到枝丫上,用它的尖啄梳理着羽毛,像在打点行装,随时出发。还有只叫不出名字的鸟,蹲在一截枝头上,半闭着眼睛,似在打盹,或做着开心的梦。想必它飞了很远的路程,来到这里,有些倦了,顺便休整一下,继续赶路。树是鸟的驿站,不说也罢。可是,那些树根上的蚂蚁也很有秩序地爬动着,不出丝毫乱子。这样一来,不得不引起我的重视。譬如我,像那只鸟在人间穿越了很久,也有些倦了,是不是该休整一下?

我家的后山上有棵大青皮树,树荫覆盖了半个屋场。可每到黄昏,总会听到鸟儿在打架,打得很激烈,甚至连一片片羽毛也打落下来,掉在地上,像一颗颗受伤的子弹。不知它们为啥而斗,非要弄个你死我活?怪吓人的。我娘说,在抢鸟窝嘞。起初还不大相信,可仰头望了一阵,才晓得是真的。凄厉的叫声,一浪连着一浪,高过人的视觉和一天的云霓。只听说过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压根儿没想到连个窝儿也不放过。哦,卧床之榻,岂容他睡。古人的话,还真一针见血。难道这就是大自然的法则?这种人间秩序,像网一样网住了许多生命,难以挣脱。而眼前的树和树上的鸟儿,却传达着一种少有的和谐。这种影像,是不是一个村庄的隐秘呢?

裸溪

一条溪从山谷里钻出来,白亮亮的,铺向黄昏。我以为是水的源头了。

水倚着山,不紧不慢的流。一个黄昏,也有了不少舒坦。

溪床裸露着,排开一个个石头。从远处看,像铺开着的星斗。石头,浸在水里,或躺在岸边,被岁月磨成一枚枚鹅卵的形状,已然没了棱角。往日的劲儿和情绪都内敛了,进入了某种温和宁静的状态。踩着石头去看水,安安静静的,给人一种从容的感觉。有时,水也吁了口气,在低处溅起哗哗的声响,大概在显示一条溪的存在吧。溪里没一根水草,连一蔸辣蓼和石菖蒲也没有。有的只是石头和水。另外,还有时间在悄悄流逝。

水静静的流,牵出一线线好看的水痕。看久了,陷入一种迷茫。一片叶子,受了邀请似的,匆匆忙忙从空中落下来,浮在水面上自在的移,然后徐徐远去,仿佛在与季节作个了断。我受不了这种诱惑,赶紧把脚伸进水里,一下掩没了脚背。可与水接触的那一瞬间,却看清了脚上的每个毛孔和一根根血管,也看清了那水舒舒缓缓的流速。湿漉漉的水汽,来不及商量,便钻入了我的毛细孔,又从毛细孔传遍全身。顷刻,整个身心与水融在一起。

水浅得仅能没膝,挽着裤脚往前走,挪一步,溅起一串水花,俗世的心也随之湿润一次。在这样的溪里行走,用不着担心有什么激流或旋涡,更看不见隐着的深渊,会把你带入无形的陷阱。

村舍临水而立。看得清房子的倒影,树的倒影,还有搭在竹篙上被单衣裳的颜色。总之,漂着数不清的人间气息。痴痴望着这水发呆。这是怎样的水呢?清得不能再清,连鱼儿也极少,哪怕一条刁子都难看到。没有鱼儿的水,总教人生出许多疑惑。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无鱼之水更像溪水,更能体现出溪的性情:完全彻底地坦露着它的本相——石头与水。这才明白,裸露也是一种率性,以赤子之心面对人间。石头和水,水和石头。这样念叨着,夜的脚步悄然来临。

村街

太阳比鸟的叫声起得还早。一晃,进入了溪边的马路。

马路,简约得如一笔隶体,却给村庄赋予了不少涵义。平日里,那些山里的物资,山外的讯息以及婚丧嫁娶等等,因了这路,才有了沟通和向往。无论站在路的哪头,都能把村子一眼望穿。很随意的一眼,日子和事物就有了轮廓。据说早年,这路上跑过兵,跑过马,还闪烁过日本的刺刀。那个叫鸠山的头目领着一面膏药旗和一群嗑嗑作响的靴子来此寻龙头,非要斩龙于刀下。结果寻了老半天,两手空空,还差点迷了路。想象得出,红彤彤的夕阳照在他那变形的脸上,照得如一张纸薄了。此刻,我把目光贴在那棵歪脖子树上,想找出一些弹孔或被刀砍过的痕迹,但很快失望了,早已被岁月磨得消失殆尽。龙的有无,无从考证。可细细打量,村庄的体势确有三分龙的味道。

村庄四面环山,一不注意便掉进了绿色制造的陷阱。村的东头砌了几大溜新式楼房,屋连着屋,一直延伸到山脚。房子,有两层的,有三层的,首尾相连,手挽着手排列着,像要跳什么舞蹈。无数的屋脊,重重叠叠,宛如行走的长龙。这样的构成,乍一看有点儒家的安排。往深处一想,却又显示出一番道家的众生平等。

路,与屋宇缠络着,不离不弃。这种格局映入脑海,倏然闪出一个词——村街。街不宽,店铺却一个挨一个。砍肉的,卖早点的,开超市的,办餐馆的,修电器的,等等等等一样不少。风,挡不住阳光的泼洒。太阳一出来,风就小了。“哗哗啦啦”的光,洒满村街的角落。人在透明的光里游,像在散步。打个哈欠,伸个懒腰,这些动作似乎与早起的阳光无关。用不着吆喝,一切熟面熟脸,熟门熟路。递几张票子,就会买来一些油盐家用或几把带露的蔬菜。男女老少来的来,去的去,路上见了,点一下头,说几句闲话,算是打了照面。脚步儿慢慢穿行,直到消失在阳光的尽头。

炊烟也飘出来,经了风的指引,移向村前的溪水。一眨眼,便烟水一体了。

我有早起的习惯。一抬脚,跨进了村街。吸引我的并不是排列整齐的屋子和水泥马路。如今的乡下,楼房的款式五花八门,几乎天天在变着花样,刺激着人的感官。倒是这里的阳光清晰得历历可数,随便抓一把,都能感觉出它的流速与温度,还夹杂了一些日子的成分。

不知哪家的媳妇,吱呀一声,打开了窗户,把湿漉漉的衣裳挂上阳台,花花绿绿的颜色,与风的脚步纠缠一起,徐徐荡动,成了深秋的一景。窗子一开,也打开了一天的日子和心情。那个宽展的阶基上,有人沏了壶茶,在悠哉悠哉地下着象棋儿。喝一口茶,移一颗子。“咝”的一声,一条街都能听见。这声音,随意、悠闲,如一片树叶悠然滑落。不知阳光看见没有?

我在阳光里漫无目的行走。突然,视线里拱出一个头来,然后是黑黝黝的身子和四只移动的脚,然后是咩咩的叫声。闪念之间彻底明白,那是只黑山羊,黑得毫无杂色的羊。对于一只羊的出现,是始料不及的。它的叫声亲切、绵长,而又略带伤感,像一种心灵深处的召唤,一下子填满了我的胸腔,让我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羊叫了两声,又不叫了,朝阶基上下棋的人望了一眼,嗅了一下,可能在与它的主人打招呼吧。那个喝茶下棋的汉子回应了一下,若无其事地下着棋儿。羊得了指令,迈开四蹄继续往前走。悠闲的步态,如天上飘移的云朵。此刻,羊于村街是一种不错的写意,村街于羊是一种真实的衬托。而我觉得,羊与村街则是一幅极美的构图,有几分凡高笔下的印象风格。羊在画里走,自在无依,它的眼睛里焕发出来的光彩是清澈的,清澈得没有半点杂质。想必,它的心里一定涨满了草色、鸟音和潺潺的流水。而它的叫声,又那么温热,缠绵,充满浓浓的家常气息,渗入我的心里,熨贴贴的,仿佛找到了一种难得的精神慰藉。在这街头,羊与我不期而遇,四目相对,“哗啦”一下,彼此的身影走进了对方的瞳孔。也许,在羊看来,我只是个闲逛者,不属于这个村庄。而在我眼里,羊却成了个温馨的代名词。或者,我就是那只悠闲的羊吧。

豆浆

风里,传来豆浆的香味。

一抹一抹的味儿,在空气里流。甜嫩,腻滑,温润,而又舒爽。咂一口,浸润肺腑。这久违的香气,从村口的一间屋子里飘出来,四处弥漫,不一会把空气浸透了。空气是个好东西,各种声音和气味都可以在里面穿行,我也在空气里游动。透过空气,看见那个腰系围裙的女子,站在一架土灶旁,将一把勺子伸进铁锅里不停地翻动,左三圈、右三圈来来回回的翻,翻得很有节奏。似乎,把一个早晨的情绪都融在大铁锅里。这动作,一点也不陌生,与我娘侍弄豆浆的方式没啥分别。照实说,这样的场景,只有儿时的年关腊月才能遇到。腊月一到,我们那个叫中门李的屋场,家家户户都会泡好豆子,在石磨上磨成雪白的浆儿。然后倒入大铁锅里沸沸地煮。开了,用铁瓢或勺子不停地翻动。刹那间,白的气味和透骨的香气飘满一个屋子,也香透一个村庄。那种烟火缭绕的温暖与家常气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可惜,这种待遇在时间里褪成一抹记忆。现在,我居住的胥家桥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成天的叫卖声一片连着一片,卖豆浆的,豆腐的,豆腐脑的,一个接一个。“刚出锅的豆浆哪,不新鲜不要钱呐——!”似乎,喊声里带有不少香气。妻经不起诱惑,时不时买来几碗,兴奋得笑嗬嗬的。可仰头一喝,总不是那个味,少了点什么。

阳光和空气只是披在村落上的外衣,真正透明的是人的内心。没多久,豆浆弄好了,一点也不水,盛在光亮的大钵里,木盖一揭,热气缭绕,香得叫人口水直流。那个女子解下围裙从屋里出来,望了我一眼,说,大哥要豆浆么?那一刹那,我感觉出了她的真诚——来的都是客。我的喉咙里长出了手,顺便要了一碗,坐在矮桌旁,一调羹一调羹慢慢地喝,那股原汁原味的味儿,一下浸透了心窝。仿佛一眨眼又回到了数十年前的年关腊月,回到了温暖融融的时光。我的同学在城里开了个羊楼司土菜馆,还经营着当地的豆浆,说是正正宗宗的,不正宗不是人。但怎么也喝不出这个味来。可能,夸大其词了吧。

又要了一碗,一口气喝下去,嗝儿喷出来,尽是豆浆的香味。仿佛我的整个人也成了一碗豆浆。抹一下嘴巴,问,多少钱?女人说,两块。哦,不贵。山色五角,溪水五角,静谧五角,白花花的豆浆五角。值。

水痕

不往细里看,还真看不出这里遭受过一场水灾。

所有的阳光、空气在还原先前的面目。一道黄色的平行水痕线,却刻在家家户户的墙壁上,显示曾有一场灾难的来临。

在兰心居刘国文家里,也有这样的水痕,坚定而固执地印在墙上,泥质的线条好像咬进了墙壁的缝里。我看着心酸,他却说,那是大自然留给人间最天然的图画!不禁苦笑。便想,面对一场灾难性的大水,他哪有这么好的心境?他的爱好不多,写写画画,雕雕刻刻,有时还弄几句诗文,可能是这里少有的文化人,也是个实诚得可以交心的人。我也喜欢弄几笔。便说,写几笔吧。他哈哈一笑:可惜纸笔墨砚家伙什全被水冲走了,连你送我的书也成了腌菜!好在来时带齐了纸笔,不至于一筹莫展。直到看见我的那本散文集果真像一团酸菜躺在他的书架上,才确信洪水曾经到来过。

水痕印在墙上,被夕阳一照,渐次鲜明。

这是刻在一个村史上永恒的印记——用一场大水的全部力量留下的纪念。

夜来得很快。一会,月儿拱出了山拗。月光,把那墙上的平行线水痕依次覆盖,像覆盖一个村庄的秘密。

坐在院子里,陷入茫然。实在想象不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的样子,更无法想象村人紧张的状态。平行线,从上到下有两米的高度,显然这高度不再是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而是一场与夜同谋的劫难。大水,黄色,泥浆,石头,以不同的角色和各自的姿态参与这场战争,让一个村庄所有的居民、田地、屋宇、树木以及鸡鸭牲畜,承受着一切,接受大自然中汹汹而来的力量。

平行即同等。这个数学符号近于定律。平行而来,同等遭受。面对凶悍的大水,谁不惊心怵目呢?就算村前的山,山上的竹子和终日流淌的小溪见了,也会大惊失色的。

大水,裹挟着泥砂与石头入侵村庄的领地,是无意识的。村庄,却翻开了滞重的一页。

国文说,那天夜里,雨像瓢泼,山洪踊向了村子。不少人家的大门被水冲烂了,家什儿漂走了,还倒了几座屋,弄坏了一些田地。这话,肯定没半点夸张。尽管话里带着调侃,我却相信是真的。2015年6月1日,儿童节。龙源记住了这个日子,记住了山洪的突然来临。而我,从他的脸上,读出了一种豁达,仿佛大水对于村庄只是一个不经意的顿号。想象得出,那天夜里,村庄敞开了她的怀抱,坦然接受大水的莅临,就像当年承受小鬼子的入侵。

月光照着墙上的水痕,一言不发,仿佛某种奇怪的暗示。后来,终于晓得,被水围困的村人,全挤在坡上一个叫幺婶的屋里,开起了食堂。那个叫幺婶的女人,将家里的谷米南瓜全拿出来,做成了一碗碗的饭食。料想,大伙儿伸出筷子的那一刻,肯定涌出了太多的激动和说不清的辛酸。那个场景,我无法体会,只能凭着一点单薄的思维去联想。

大水不会停留太久,转眼风流云散。而对于灾后物质的发放,他却淡然一笑,淡得如月光下的一缕凉风。我却老觉得那淡然里,隐藏了别的什么。

水,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轻松得如一缕山风。看来,山水之间的隐秘,人类无从捕捉与探究,就连那些最灵敏的鸡犬也没了知觉,一夜之间被大水冲得无影无踪。显然,这是人类与生灵的局限。

水痕,站在墙上,面无表情。而我,知道今夜的月光会把一个灾后的村庄和人的内心照得一览无遗。又反复在想,刻着水痕的墙壁肯定收藏了无数风声、雨声,鸡鸣狗吠和月光的气味,还有一些欢笑、忧愁和别的东西。

打喜

大水,带走了鸡鸣犬吠。月光,成了夜的表达。

我在院子里浴沐着凉风和月光,走向前所未有的静寂与空明。

忽然,一阵爆竹,把月光震得摇摇晃晃。这才晓得有户人家在打喜——生了娃儿。抬头一望,不远处的门大开着,爆竹的馨香一泼一泼地漾,一副抒情的样子。隔着月光,听得见欢快的脚步,从各个门出发,汇向那生命诞生的通道。

门,是每个烟火人家的标志,更是生命的入口。生命的气息,从一个门流向另一个门,再流向下一个门。这样,众多的门,把一个村庄连成了血脉相依的整体。我忽然觉得,今晚的村庄完全被月光和月光般鲜活的生命气息包裹着,有些不能自拔。国文说,这里的每一道门都随时敞开着,接纳你的到来,喝一杯茶,拉几句常家,是很自然的事。这话,我一点也不怀疑。抬头望天,却看见头顶上的每片月光里,踊动着数不清的生命分子。

或许,新的生命诞生,对每道门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欣喜、振奋、祥和等一些词眼,刹那间在尽兴飞翔、跳跃,泛起粼粼的波光。对我来说,也得了一丝莫名的兴奋。

我没去掺和,却看见国文嫂子抓了把草木灰匆匆而出,怕误了时辰。这个动作,与我的家乡人没半点差别。料想,今夜的月光,一定会加速村人的欢乐与快意,他们会把一撮撮草木灰或别的什么,涂抹在那添了人丁的家人脸上。前呼后拥的笑声,将村街摇成一条生命之船。

显然,这是一道门弥漫出来的生命气息。于灾后的村庄,于村庄上空的月光,都是一种生动的回应。

瑶之梦

如果不是一条水的诱惑,到死也不会明白这里曾是瑶民的故乡。在过往的文字里,我无数次读到头裹罗巾、壮实墩厚或银饰闪亮、肩背篾篓匆匆行走的身影,那是一个最底层的受苦受难的民族的生命形象。前些年,我曾到过距这里不远的龙窖山,那些隐在山里的石窠、石臼、石屋、石柱等等一切遗迹表明,远古的瑶民的确在这大山里繁衍生息过,演绎了太多如梦似幻的往事。“吃了一山走一山,白云悠悠在人间……”这首缠绵悱恻的《过山瑶》流传至今,唱一句,涌一泡泪。

我们很难理解一方水土的精神内质,只有辽阔的月光无声地照着她的面孔。

苍老的石桥,是远古的先民留下来的吗!卧在溪水上,一言不发。凌空而起的样子,像在聆听着什么。

桥的东边是村街,西面有座青砖瓦屋。再远一点,是具有现代气息的“瑶之梦”休闲中心。一座桥,横水一架,便将大山、溪水与村庄融为一体,也把古今两种气息连通了。站在桥上,细心一听,能听见溪水的哗哗喧响声,音色极美,像琴弦上发出的声音,一串连着一串,加深了水的清脆。我的双脚挨上桥面的那一刻,立刻感到了它的雄强,那么大的水蜂踊而来竟毫发无损,显然有着强大的耐力和不可知的韧劲。桥建于何年何月,没人清楚。哪怕问到年龄最老的村人,也茫无所知。但猜想得出,它在山谷里已经站了很久很久,仿佛站成了一种坚强的象征。由此及彼,也不难想到,它肯定接纳了无数风霜雨雪和村人的脚步。它的耳畔,收藏了数不清的鸟语、花开花谢和鲜活的呼吸。也许,还有不少的劳动号子与山歌也在它的身体上默默流淌,渗入久经沧桑的内心。这些生命之音,将一座桥悄然覆盖,化为一种生命的磁场。我下意识地觉得,穿越这座古桥,分明在穿越一段悠长的历史。

月光把桥的影子投在水里,一晃,化在水里了。我吸着烟,陷入了沉思——一座桥,从某种意义上看,不止是一个村庄荣枯的见证者,更是其精神力量的凸现者。沿着一座桥或一片月光出发,也许能找到许多生命的注脚。

坡上的那栋青砖瓦屋关闭着,关成了岁月里的一种回忆。轻叩柴扉,没人应答。想必那个银饰闪亮的瑶女刚放下柴刀,又背着竹篓一转身闪进山里了。我不想打扰一个屋子的清静,把它交给月光好了。兴许月光一照,许多往事开始慢慢回放。

“瑶之梦”却清晰地站在眼前。粉墙,灰瓦,翘檐,组成了一个立体画面。这画面是现代的,含了不少虚拟与包装的成分。猛头猛脑一看,还真有点恍若隔世的感觉。月光却不另眼相看,大把大把地洒在瓦楞上,溅出明亮的光。那光在阔大的庭院里飞翔,浩浩荡荡,与天地融为一体。有一首词是这样写的:“石寨沉沉荒草里,尚依稀,门动瑶娘笑……”单一个“笑”字,有着无限的凄艳与惆怅。不知今晚的月下,能否碰到那个含笑的女子?也许早己隐入岁月深处,成了个美丽的童话。而抚摸着那些收集而来的石窠、石臼、石柱、筒车,却又真实得无法否认,兀自成了一个个瑶文化的符号。尽管这休闲中心处在筹建,仍能看出设计者对瑶文化化入骨血的痴恋。或者,他的潜意识里,那种坚韧的生命方式成为一种永远的精神图腾。

至少他们的梦想,在复活久经淡远的记忆。

这样的梦,有着浓烈的诗意和恋乡情节,抑或对山水更深层次的理解。夜色深沉,枕着这样的梦酣然入睡,又听见山歌子和溪水在悠悠流淌,似乎满耳朵都湿了。

太阳又一次照入村庄,透明的色泽和质地,不可言状。恍惚中,我的目光从返程的车窗里爬出来,一会儿,逮着了一片瓦屋;一会儿,缠住了一方竹林。突然,被溪边那块叫大水冲刷过的田地牵住了。不是别的,而是一团团青绿的蔬菜从石缝里拱出来,随风摇曳,嫩幽幽的叶子很扎眼。这瘠地上的绿色,如溪水一般鲜活,看得我的眼睛有些模糊了,不信是真的。可掐一把大腿,痛。仿佛刹那间,远古的瑶民从时间里复活,在土地上顽强地走动,或者侍弄着什么。也许,这样的生命图景,对我的一生有着精神性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六月六太阳节-散文_[第四单元]写散文作文1900字

全文共 1836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在岑巩县羊桥乡,有一个寨子叫钟灵,住着百来户人家,全是土家人。每年六月六这一天,寨上特别闹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穿上节日盛装,鸡叫五更就起床,担起头天准备好的粑粑、炒米、糖果,爬到寨子附近最高的鸡公山顶上。大家面对东方,合掌作揖,等着太阳出来,嘴里不断地念道:“东方太阳快快升起,天下众生个个欢喜。今天站在公鸡山上,公鸡高声在呼喊你。”太阳出来了,大家欢呼跳跃,大人们把粑粑、糖果甩进树林里让娃娃们去抢,大家哈哈大笑,最后围起来跳甩手舞,一直到太阳下山,人们才回家。这就是思州土家人的太阳节。

上古时代,天上突然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把大地照得发红,树木晒焦了,田土晒裂了,龙鳌河也晒干了,河两岸的石壁也晒得开裂,眼看人间生灵就要毁灭了,钟灵寨上的男女老少,个个愁眉苦脸,不知该怎么办。

一天,有个名叫阿桑的后生,从外面拜师学法回来,问寨老:“天上太阳这么多,这么大,你该想想办法呀!照这样下去,大家还活得成吗?”寨老愁眉苦脸地说:“我们也想不出办法来呀。”阿桑说:“我倒是有个办法,就是要有几个能人陪我到太阳山上去,将十支神箭取来,把太阳都射下来。”

第二天,寨上选出了三个身强体壮的后生,身背干粮,手提钢刀,陪同阿桑前往太阳山。大家敲锣打鼓,一直把他们送到寨子附近的高山顶上。阿桑面对东方,双手作揖,念道:

天门开,地门开,土家送我上山来,

如今天上烧大火,地上凡人满遭灾。

玉帝快派祥云来,土地菩萨把路带,

把我带到东海岸,把我引到太阳山。

东海龙王借大水,太阳山上取神箭,

诸仙快快搭救我,保佑众生得平安。

突然,东海天边飘来一朵红云,把阿桑他们接上了天空。经七七四十九天,他们来到了太阳山上。太阳山像一炉火,烫得他们汗水淋漓,烧红了他们的皮肤,烧卷了他们的头发。他们顾不得叫苦,到处寻找,终于在青根山脚看到了十支神箭,大家高兴得跳起来,刚想扑过去取箭,发现一条大蟒蛇盘在那里,昂起头,张开血口,守护着神箭。阿桑拔出钢刀,一个箭步冲上去挥刀砍杀,同他去的三个后生一拥而上,与大蟒厮杀起来,终于斩断了大蟒的七寸,夺得了神箭。大家高高兴兴地回到钟灵寨。

第二天一早,阿桑背上神箭,来到公鸡山上,等太阳升起的时候,他张弓搭箭,嗖嗖嗖地一连射落了九个太阳。最小的一个太阳吓得回头就跑,一直不敢出来。从此地上一片漆黑,越来越冷,人们无法生活。阿桑见事不妙,又跟寨上的人们说:“太阳多了不行,没有太阳也不行,我们还得想办法把躲着的那个请出来。”大家都觉得这话有道理,却不知怎样才能把太阳请出来。一天,阿桑和全寨老少,牵着牛马,赶着鸡鸭,来到钟灵坝上,求太阳出来,他们喊了三天三夜,太阳没有出来。阿桑说:“这里怕是离太阳远了吧,再说大家一齐喊,声音混乱嘈杂,太阳吓怕了,不敢出来。我想要有人到太阳升起的东海边去喊,它一定会出来。看谁有这个本事!”人们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应承这个事。突然,一只鸭子自告奋勇地说:“我去喊来,如喊不来,你们打我的嘴巴!”说完,一展翅飞到龙鳌河中,朝东海方向游去,它一边游,一边喊,一直游了七七四十九天,一直喊到东海边,脚走跛了,嗓门也喊哑了,太阳还是不出来。最后鸭子只好无趣地游回来。大家十分失望,一个后生生气地一脚踏去,将鸭子的嘴踩扁了,脚也踩平了,直到现在,鸭子的嘴都是扁的,走路是一摆一摆的。鹅说:“我的嗓门比鸭子大,让我去试试,如果叫不出太阳,大家敲我的脑壳!”说了,就大摇大摆地走了。它也向东海游去,一边走一边喊,也走了七七四十九天,脚也走跛了,嘴也喊干了,还是没把太阳喊出来,最后,也只好无趣地游回来。寨上人十分生气,有人提着鹅的脖子就是一扭,敲它脑壳。鹅的脖子扭歪了,脑壳也敲起个包包。直到现在,鹅的脖子还是歪的,脑门上的包包也没有消。后来人们要公鸡去喊太阳,公鸡说:“我不会游泳,不会飞,怎么能叫太阳出来呢?不过大家相信我,我可以试一试”。公鸡来到附近的高山顶上,面对东方,拍着翅膀,用尽全身的力气高喊:“太——阳——哥,出——来——罗!”它一连喊了三遍,躲着的太阳被叫醒了,觉得声音很好听,慢慢地伸出头来看。公鸡看太阳出来了,很高兴,又喊道:“太——阳——哥,热——和——和,快——照——我!”太阳知道人们想它,不会再用箭射它了,就从东方升起,大地又见到了光明。

寨子里的人们非常高兴,大家手牵手地围着公鸡跳,人人争着向公鸡投粑粑、炒米、包谷,娃娃争着抱公鸡,这天为农历六月初六日。为纪念这个日子,当地土家人将每年六月六定为太阳节,一直流传到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一作文《陪伴》600字散文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我愿意送给陪伴了我九年的好朋友。

记忆中,我与他似乎一直在打打闹闹中度过,就这样,日子在我们的哭中,闹中,笑中,如水银泄地般流逝。然而,还是有一件我跟他吵架的那次,让我记忆犹新。

那是在六年级的时候了。我与他开了个玩笑,如往常一样,他笑骂着跑过来说要打我。却不想口袋里的手机,滑了出来,他的衣服又被我拖拽了下,摔到地上,顿时,显示屏上出现了一个类似蜘蛛网的花纹,显然,已经摔坏了。

突然,空气像是凝固了一般,没有了声音,我怔怔地望着他,心里又是担心,又是懊悔。因为我知道他的家景不大好,弄坏了这么贵重的东西,他的爸妈一定会打他。我已经忘了当时我们是如何各自走开,又是如何各自回到了家里。

只是后来,我们似乎有了隔膜,相处起来不像以前那么自如。后来我知道了,原来他是受到了家人的压力。这个也可以理解,像我这样的冒失鬼,总是不顾场合地与同学打闹,哪个家长会放心呢?然而,多年一起相处的默契,又岂是一件“事故”所能够阻拦的?我们终于还是和好如初了。

六年级暑假正值他的生日,他请了几个同学到他家里,当然也包括我在内。那天,我们玩得很开心,自然把蛋糕涂抹到各自的脸上这样的事也没少做。最后,我和他一同唱了《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那时我还在疑惑为什么要唱这首歌,因为这并不是我们最拿手的。唱着唱着,我们的手不自觉地就拉在一起,被那优美而略带凄美的旋律所感染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他要回老家念初中,这次聚会很有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初听这个消息,我不由得一阵眩晕!总以为时间还很长,长得不知道何时是终了。我们已经习惯了一起打闹,一起完成作业,一起互相戏谑。不觉就已经九年了。原来时间也可以这么快。

突然之间,明白了什么叫陪伴。陪伴就是在无数个平平常常的日子里,彼此相依相持。岁月静好,与子共同成长。

毫无疑问,我一定会经常想起他。感恩有他,伴我九年成长;感谢有他,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感激有他,激励我成就更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等待,下一季绽放散文_[第四单元]写散文作文800字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悄悄地,就像一缕春风,在不经意间,你走进我的心房。从此,隔着万水千山,我的世界,满满的,是玫瑰四溢的芬芳。春夏秋冬,光阴温婉绵长。

轻捻岁月,植入一颗思念的种子于心,温馨而又浪漫。闭目聆听,放飞一季春天的心情。在你,在我,在这美好的日子里,随着春风荡漾。

像一个个跳跃的音符,时间温润地合奏出一曲悠扬的旋律。因为有你,漫长的四季,无论风雨,无论阳光,处处都是快乐而美好的记忆。

春去春又回。也许,是太过匆忙。时光的变迁,季节的交替,似乎有着些许的遗忘。东风早已抚过,枝头上,无数花苞摇曳绽放。为何却嗅不到,我心中的那缕淡淡的清香。

阳光,依旧灿烂明媚。柳条,依旧葱绿茂盛。你,还在那里,不远不近。为什么,我深深地呼吸,却触摸不到,你那熟悉的气息;伸出双手,却感受不到,你那暖暖的温柔;侧耳倾听,却无法听到,你那怦怦心跳的声响。

难道,是春来的太早,冬的寒气,还未完全消退。难道,是风的凌乱,吹散了芬芳的浓情。难道,是蝶的曼舞,分享了甜甜的蜜意。难道,是雨的缠绵,尘封了温馨的花香。

飘扬的柳絮,飞舞的杨花,正沿着春末的节奏,和清风一起曼舞。满目翠色入谁家,春的绿意,正在渐渐地滋长蔓延。窗外,太阳带着几分暧昧的慵懒,看着春的温暖和夏的炙热,慢慢地绵延为一体。

心海,悄悄地划过一丝丝寥落。抬头仰望,眼前一片迷茫,像风像云又像雾。置身其中,已分不清,咫尺还是天涯。只能,不言不语,蓓蕾般默默地等待,夕阳般遥遥地注目, 任凭时光悄悄地流淌。

就这样,静静地。揽一弯明月,让思绪不再飞扬。携一抹阳光,让生活不再彷徨。微闭双眼,体味心境的徜徉。静观,如烟的过往如墨轻染。内心,不再惆怅。

就这样,淡淡地。写一段文字,让寂寞化作诗行。握一缕春风,独守这宁静的时光。回眸,流逝的岁月漫过心头。从此,无念无想。等待,下一季轮回,在青春中悄然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散文《春》读后感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天来了,百花吐芽,百鸟齐鸣,春光明媚,春回大地,在这美好的日子里,重读朱自清的《春》,感受很深,朱自清散文《春》读后感。春天,就像“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最富有活力的季节,想在秋季里获得好收成,就要在春季里辛勤地耕耘,播种。

作为一个在春天出生的女孩,我特别喜欢春。因为春有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机。在这大好春光里,你别忘了一件事:耕耘与播种。

对于我们六年级毕业班的同学来说,今日的辛勤耕耘与播种意味着什么?就意味着毕业考试的优秀和未来学习的坚实基础。六年级下学期复习是重点,有同学以为复习便是“炒冷饭”,都是学过的东西,再学没有必要。我的观点却不同。复习应该更认真,用平时上新课的那种精神去复习,将小学6年学过的东西联系起来,系统地复习,要像一块干海绵吸水一样,尽自己的力量去复习。就像苏东坡的《送章惇秀才失解西归》中所说的: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一样,读一百回,复习一百回,才能理解的更透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清明改写散文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九百多年以前,我,也就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学生黄庭坚在清明节那天,我的老师苏轼先生约我去郊外踏青。

来到郊外,我发现了生机勃勃的世界。淅淅沥沥的春雨下着,轰轰烈烈的雷声响着,我撑着油伞在泥泞的小径上走着,一路上芳草萋萋,桃花李花在春雨的召唤下争奇斗艳地盛开了。可这花的中间,又似乎是荒无人烟的野田,似乎这有是死者的灵魂。看着那片黄土丘,我似乎看到了死去的人们长眠的样子,又让我们活着的人们心里不由而生一种难过之情。

天地间冬眠的动物醒了,春雨在这儿下着,草木高兴地吮吸着春雨带来的甘霖,人生各不相同。

古代一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饱了回到家,还对妻子炫耀说有个当大官的朋友请他吃饭,给他吃了什么什么好吃的,主人如何如何款待他,这种人毫无人格尊严。

而春秋战国时期的介子推就大不相同——他帮助晋文公建国后,不要高官厚禄,宁可隐居山中。晋文公请他出山做官,下令烧三面的山,留一面不烧,可介子推仍然不动摇,宁可抱柳树烧死,也不愿做官。

“哎,无论是聪明还是愚笨,无论是死的轻于鸿毛还是重于泰山,死后不都被埋在这小小的黄土丘中?”我连声感叹道,“是呀!”先生说,“我希望你也能做一个像介子推一样的人,虽然被埋在黄土丘下,但你也得死的有价值。”先生继续说。“遵命!”我回答。

回到家中,我文思泉涌,希望通过这首诗表达出我想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想法,奋笔疾书(和王勃一样):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刺槐乡愁槐花香散文_[第四单元]写散文作文1100字

全文共 1060 字

+ 加入清单

在南太行山的沟沟畔畔上,在乡村野岭的旮旯空地里,在房前屋后,猪圈、茅房旁,甚至在铺设了水泥地的缝隙。每到春天就能看到去年秋后,曾经从树上刮落下来的槐豆籽随着气温的上升而发芽。

刺槐不仅耐寒耐旱,而且生命力极强。它生长的速度也快得惊人,假如不把它趁弱拨掉的话,几个月就会窜成两米来高、比赶牛鞭还要粗的小树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它盘龙错节的根部会把坚固的墙体挤塌,把水泥地面拱起,甚至把整齐石塄也能挤出个大肚肚。 于是,人们通常在打扫院子或者打扫大街小巷垃圾的时候,除了拿着铁锹和扫把以外,还需带着锄头、镰刀之类农具顺便把它刨掉。否则它旺盛的精力就会和杂草相呼而应,弄得和现在的环境一塌糊涂。

刺槐俗称洋槐,从称呼上看就知道和”洋油、洋车、洋布”等等都是泊来品。刺槐的木质坚硬,纹粗、皮实。虽然十几年后它会长成参天大树,但人们并不用它做大梁用。因为它粗狂的性格容易开裂、生虫子。打造家具刺槐更不理想的木质,它是木头里的”刺儿头”。也就是说它刨不光,磨不平。

既然把刺槐说得一无是处了,那人们却留它何用?其实不然,槐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地位也算得上蛮高的。比如过去农村挑水用的篇担,比如做牛车马具,比如桌椅板凳的腿子等等都非它莫属。槐木农具是勤劳的象征,只要人们天天用它干活,它就越来越柔和。假如把它放在墙根角几让它睡大觉,反而它就变了型。 由于时代的变迁,这些农具现在也悄然退出了市场,农村的庙会、集市再也看不到有人卖这些农具了。但是,近几年外地人来山村野岭杀树的却多了起来,槐树的价格比过去也高出老多,至于收回去的刺槐干什么用我们无人过问,但肯定是其他木头所替代不了的。

赏罢梨花,槐花又成了美丽乡村游的一条靓丽风景线。槐花的美,在于它像着了素色荷包一样的形状;槐花的美,在于它含苞欲放时散发出的沁脾诱人的淡香;槐花的美,在于它虽然生在山乡野岭,却可以登入都市宾馆的大雅之堂;七十年代时,我们农家以采槐花充饥,那会把槐花用两粒蓖麻在热锅里挤出点油炒着吃,九十年代时,人们热衷于大米白面了,谁还稀罕吃这些狗肉不上台盘称的东西呢。

近几年,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人们又喜欢上了绿色食品。于是,槐花又成了餐桌上的香饽饽。城里人为了吃上顿槐花,他们不惜翻山越岭到山里去采撷。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钩槐花用的”长把镰刀”。看到槐苞成型了,急忙弄回家中再拿上当稀罕的礼品送给城里的亲戚。

无意中抬头看到了院墙上盛开的一树槐花,一年一季唯有的槐香又调起了我儿时的乡愁。虽然槐花已经过了采撷的时机,但冰箱里保存的槐花足使我还能美餐几顿呢。走,包槐花饺子去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她曾教过我经典散文

全文共 2460 字

+ 加入清单

——为纪念中国戏剧导师季曼瑰教授而作

秋深了。

后山的蛩吟在雨中渲染开来,台北在一片灯雾里,她已经不在这个城市里了。

记忆似乎也是从雨夜开始的,那时她办了一个编剧班,我去听课;那时候是冬天,冰冷的雨整天落着,同学们渐渐都不来了,喧哗着雨声和车声的罗斯福路经常显得异样的凄凉,我忽然发现我不能逃课了,我不能使她一个人丢给空空的教室。我必须按时去上课。

我常记得她提着百宝杂陈的皮包,吃力地爬上三楼,坐下来常是一阵咳嗽,冷天对她的气管非常不好,她咳嗽得很吃力,常常憋得透不过气,可是在下一阵咳嗽出现之前,她还是争取时间多讲几句书。

不知道为什么,想起她的时候总是想起她提着皮包,佝着背踽踽行来的样子--仿佛己走了几千年,从老式的师道里走出来,从湮远的古剧场里走出来,又仿佛已走几万里地,并且涉过最荒凉的大漠,去教一个最懵懂的学生。

也许是巧合,有一次我问文化学院戏剧系的学生对她有什么印象,他们也说常记得站在楼上教室里,看她缓缓地提着皮包走上山径的样子。她生平不喜欢照相,但她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是鲜活的。

那一年她为了纪念父母,设了一个"李圣质先生夫人剧本奖",她把首奖颁给了我的第一个剧本《画》,她又勉励我们务必演出。在认识她以前,我从来不相信自己会投入舞台剧的工作--我不相信我会那么傻,可是,毕竟我也傻了,一个人只有在被另一个傻瓜的精神震撼之后,才能可能成为新起的傻瓜。

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写舞台剧,我也许有很多理由,但最初的理由是"我遇见了一个老师"。我不是一个有计划的人,我唯一做事的理由是:"如果我喜欢那个人,我就跟他一起做"。在教书之余,在家务和孩子之余,在许多繁杂的事务之余,每年要完成一部戏是一件压得死人的工作,可是我仍然做了,我不能让她失望。

在《画》之后,我们推出了《无比的爱》、《第五墙》、《武陵人》、《自烹》(仅在香港演出)、《和氏壁》和今年即将上演的《第三者》,合作的人如导演黄以功,舞台设计聂光炎,也都是她的学生。

我还记得,去年八月,我写完《和氏壁》,半夜里叫了一部车到新店去叩她的门,当时我来不及誊录,就把原稿给呈她看。第二天一清早她的电话就来了,她鼓励我,称我,又嘱咐我好好筹演,听到她的电话,我感动不已,她一定是漏夜不眠赶着看的。现在回想起来不免内疚,是她太温厚的爱把我宠坏了吧,为什么我兴冲冲地去半夜叩门的时候就不曾想想她的年龄和她的身体呢?她那时候已经在病着吧?还是她活得太乐观太积极,使我们都忘了她的年龄和身体呢?

我曾应幼狮文艺之邀为她写一篇生平介绍和年表,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仔细观察她的生活,她吃得很少,(家里倒是常有点心),穿得也马虎,住宅和家具也只取简单实用,连计程车都不太坐。我记得我把写好的稿子给她看过,她只说:"写得太好了--我哪里有这么好?"接着她又说:"看了你的文章别人会误会我很孤单,其实我最爱热闹,亲戚朋友大家都来了我才喜欢呢!"

那是真的,她的独身生活过得平静、热闹而又温暖,她喜欢一切愉悦的东西,她像孩子。很少看见独身的女人那样爱小孩的,当然小孩也爱她,她只陪小孩玩,送他们巧克力,她跟小孩在一起的时候只是小孩,不是学者,不是教授,不是委员。

有一夜,我在病房外碰见她所教过的两个女学生,说是女学生,其实已是孩子读大学的华发妈妈了,那还是她在大学毕业和进入研究所之间的一年,在广东培道中学所教的学生,算来已接近半世纪了。(李老师早年尝用英文写过一个剧本《半世纪》,内容系写一传教干终身奉献的故事,其实现在看看,她自己也是一个奉献了半世纪的传教士)我们一起坐在廊上聊天的时候,那太太掏出她儿子从台中写来的信,信上记挂着李老师,那大男孩说:"除了爸妈,我最想念的就是她了。"--她就是这样一个被别人怀念,被别人爱的人。

作为她的学生,有时不免想知道她的爱情,对于一个爱美、爱生命的人而言,很难想象她从来没有恋爱过,当然,谁也不好意思直截地问她,我因写年表之便稍微探索了一下,我问她:"你平生有没有什么人影响你最多的?"

"有,我的父亲,他那样为真理不退不让的态度给了我极大的影响,我的笔名雨初(李老先生的名字是李兆霖,字雨初,圣质则是家谱上的排名)就是为了纪念他"。除了长辈,我也指平辈,平辈之中有没有朋友是你所佩服而给了你终生的影响的。"她思索了一下说:"有的,我有一个男同学,功课很好,不认识他以前我只喜欢玩,不大看得起用功的人,写作也只觉得单凭才气就可以,可是他劝导我,使我明白好好用功的重要,光凭才气是不行的--我至今还在用功,可以说是受他的影响。"

作为一个女孩子、我很难相信一个女孩既折服于一个男孩而不爱他的,但我不知道那个书念得极好的男孩现今在哪里,他们有没有相爱过?我甚至不也问他叫什么名字。他们之间也许什么都没有开始,什么都没有发生--当然,我倒是宁可相信有一段美丽的故事被岁月遗落了。

据她在培道教过的两个女学生说:"倒也不是特别抱什么独身主义,只是没有碰到一个跟她一样好的人。"我觉得那说法是可信的,要找一个跟她一样有学养、有气度、有原则、有热度的人,质之今世,是太困难了。多半的人总是有学问的人不肯办事,肯办事的没有学问,李老师的孤单何止在婚姻一端,她在提倡剧运的事上也是孤单的啊!

有一次,一位在香港导演舞台剧的江伟先生到台湾来拜见她,我带他去看她,她很高兴,送了他一套签名著名。江先生第二次来台的时候,她还请他吃了一顿饭。也许因为自己是台山人,跟华侨社会比较熟,所以只要听说海外演戏,她就非常快乐、非常兴奋,她有一件超凡的本领,就是在最无可图为的时候,仍然兴致勃勃的,仍然相信明天。

我还记得那一次吃饭,她问我要上哪一家,我因为知道她一向俭省,(她因为俭省惯了,倒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在俭省了,所以你从来不会觉得她是一个在吃苦的人)所以建议她去云南人和园吃"过桥面",她难得胃口极好,一再鼓励我们再叫些东西,她说了一句很慈爱的话:"放心叫吧,你们再吃,也不会把我吃穷,不吃,也不会让我富起来。"而今,时方一年,话犹在耳,老师却永远不再吃一口人间的烟火了,宴席一散,就一直散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