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的风俗八年级作文(最新20篇)

家乡的山数不胜数:鹤伴山、黄山、青龙山、白云山、印台山……它们不以雄奇险峻取胜,而以清丽俏美夺人。下面请跟我来领略一下鹤伴山的风采吧。鹤伴山——一个著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它坐落在邹平南部的西董镇。夏日沿着蜿蜒小路,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家乡的风俗八年级作文,供大家学习。

浏览

4849

作文

403

家乡的风俗作文之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风俗很多,如清明节吃鸡蛋,七月七吃小饼,八月十五吃月饼,元旦吃饺子,春节吃饺子、喝糖水……在这众多的家乡风俗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

“春节”,家乡人又叫过年。在这一天还未来临之前的十几天里,家里的大人们就停下手中的活,开始准备过年用的年货。大人们出去赶集,买鸡、鸭、鱼、肉,有的大人留在家里给孩子们做过年要穿的新衣服,老人们就准备过年用的吉祥品。这些吉祥品全部是用面食做的,如龙、凤凰、八角馒头、年糕等。再过几天,这些活都做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忙活着收拾房间,做一次彻底性的大扫除,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每次家里的玻璃窗总是归我。这时候,我总是兴致很高,我会使出我的巧妙方法,把玻璃擦得干干净净,明亮的玻璃照得我心里亮堂堂的。

终于迎来春节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眼瞧出去,每家每户门口都挂上了大红灯笼,贴上了对联。伴随着“噼啪”的鞭炮声,饭菜就端上了桌子,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文艺联欢会。最高兴的还是初一早晨,清晨大约三四点钟时,外面的鞭炮声就“震耳欲聋”了。大人们忙着下饺子、放鞭炮,我们小孩子从里到外换上了新衣服。吃饭时要先给老人们拜年,拜完了年,老人就送给小孩子压岁钱。早晨的饺子中包着钱、栗子、糖、枣之类的东西,每次我都拼命吃,期望能吃到糖和栗子,因为它象征着来年能甜甜美美的,能激励我努力学习。

红红火火的春节一过,人们就要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我喜欢春节,春节是晚霞,是岁末的最后一道风景;春节是朝霞,预示着红红火火的一年又要开始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春节到,家家户户真热闹!一年之中,过春节应该是大家最喜庆的日子吧。

按照我们广东的规矩,春节从扫尘开始了。扫尘顾名思义就是将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焕然一新!扫尘的传统风俗,由来已久。民谣说:“二十四,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叫“扫房”。在年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一直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用青竹叶与柚子叶绑在杆上清扫屋顶天花、墙壁上的尘垢蛛网,谓之扫去“穷运”、“晦气”,来年清吉。

对联窗花,也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吉祥物。大人们拿着崭新的对联,踩上凳子,将对联整整齐齐的贴在家门口。贴福字可还真有讲究,要把福字倒过来贴,寓意着福气到家。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情就是买新衣服。衣服、裤子、鞋子、袜子,样样俱全,焕然一新。即使没有鞋子和袜子孩子们也总会拥有一件新衣裳。第二件事就是买各式各样的零食饮料,薯片、饼干、利是糖等等各种零食。恐怕第三件事是买玩具或用品,特别是未成年的孩子们。

春节眨眼就到了。年三十晚,大人们准备年夜饭,广东人必备的白切鸡,清蒸鱼,各种美味佳肴大饱口福。一口接一口,吃个不停,一勺接一勺,美味不会停。恐怕是吃完这顿饭就要胖个三四斤啊!在我们老家有一个很特别的习俗。就是在吃完年夜饭后我们要用柚子皮熬的水来洗澡,从头淋到脚,寓意着将来年的厄运都统统洗掉。煮好的柚子水倒倒一个大盆中,放进浴室,香甜的柚子皮散发着迷人的味道,使人忍不住喝上一口。洗完澡换上新衣服新鞋子,拿上背包和同学们,朋友们,亲戚们在楼下玩耍。

大年初一,和弟弟妹妹哥哥姐姐,一起玩耍和同学朋友玩个够。吃好玩好睡好,真是又舒服又轻松啊!不过一年之中,也就只有这几天可以无忧无虑的玩耍啦!赶紧看这几天好好嗨皮嗨皮一下吧。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形形色色的特色风俗才形成了五彩斑斓的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八年级家乡的风俗议论文作文大全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你明白这是描绘的哪个传统节日吗?

对,就是咱们中国最隆重、最温馨的节日——春节。在我的家乡,过春节是十分让人期待的,有几件事必不可少。

年夜饭。年夜饭必须是重头戏,这天一家老小会集聚一堂,主妇们一头扎进厨房为一大家子做上一桌“满汉全席”来感激长辈、犒劳老公、奖励小孩。我们家里的年夜饭是非十二个碗不可的,少了我爸绝对会唠叨我妈“寒碜”。

守岁。年夜饭过后我们能够自由安排活动,喝茶、嗑瓜子、陪奶奶聊天、看春节联欢晚会、看书、下棋……你乐意就行。可是最趣味的是守岁,比谁扛得住,守得越久的红包就越大,我每年信誓旦旦,每每又最早昏昏入睡。

穿新衣戴新帽。这一天必须是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必须崭新而又干净。

拜年。如果说大人们平时十分忙碌,像钟表上的发条不停奔忙的话,这几天的他们似乎都异常清闲,每一天悠哉悠哉,走街串巷、探亲访友,见面就说过年好,三句不离一齐喝两杯。我最喜欢跟着跑了,因为我人小辈份也小,大人总免不了要给我发红包,回家拆红包数钱是最欢乐的事情。

在我的家乡,春节的风俗还很多,乐趣无穷。你的春节一般怎样过呢?我很好奇天南地北的春节玩法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风俗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我们四川的风俗都很特别,我喜欢我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们最爱的家乡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我外婆的老家在武汉黄陂,那里人讲究“年小月半大,月半大似年”——月半就是指元宵节,人们可以不回家过年,但必须回家过元宵节。于是,每年元宵节前几天,生活在全国各地的黄陂人都纷纷赶回家筹备元宵节的龙灯和舞狮活动。

记忆中,我仅有一次有幸在外婆老家过元宵。在这个喜气洋洋、热热闹闹的节日,最吸引我们小孩的,当属那威武霸气的龙灯和狮子了。长长的龙身、高大威武的龙头、跳跃的狮子,就够我们欢欣雀跃的了;何况还有各式各样的烟花炮竹!

我们几个小伙伴挤在人群最前面。“劈里啪啦——”忽然远处一阵鞭炮声响,能看见蘑菇云似的灰烟朝空中升去了;能听见一阵紧一阵的敲锣打鼓声在不远处响起。“来了,来了!”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在哪,在哪?”——啊!能看到高高昂起的龙头上飘扬着的红丝带了!更近了,已经能看到金黄条纹的龙身了!过来了!顿时,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响起,混杂着耳边传来围观群众的阵阵叫好喝彩声,不远处“劈里啪啦”的鞭炮也加入了这声势浩大的交响乐。

明月当空,瑟瑟冬风裹挟着鞭炮烟味朝龙灯狮子队袭来。“哈——”像是为了迎合这冬风般似的,几个舞龙人大喝一声。只见那龙须应声而动,画出道道绚烂的虚影,硕大的龙头虽不及龙须那般快,却多了威严之感,目光如炬、炯炯有神,好似神龙一般,让人肃然起敬。那些舞龙人身强体壮,他们身着黄色对襟衣、红色灯笼裤,腰扎红色绸带,头裹黄布,高举舞龙杆,奋力地、有节奏地舞动着,看得我眼花缭乱。礼花不断地在空中炸开,绽放出五彩缤纷的图案。阵阵灰烟缠绕着斑斓的图案,辉映着皎洁的月光,黑曜石般的夜空被烟花点缀得分外漂亮……当真有目不暇接之感!

滔天的锣鼓、鼎沸的人声、璀璨的烟花、神气的龙狮队……这一切定格成了一副画面,深深刻在我童年美好的记忆中。

今年,武汉由于疫情的原因,家乡元宵节的风俗——龙灯舞狮活动,都停止了。期待来年,英雄的武汉人民能走出冠状病毒的阴影,红红火火再过一个耍龙灯、舞狮子的元宵节,那时,我一定会再次回去,亲眼目睹这光辉的时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三年级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粽子,是在端午节一定要吃的食物。据传,在端午节那一天,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屈原投江自杀。人民为了不让江底的鲛鱼啃噬屈原的尸体,纷纷往江中投放粽子。

家乡,包粽子这个风俗在端午节时尤为盛行,可以说是家家都在吃的食品。它用糯米制成,三角形、长方形都有,中间加入蜜枣,也有加肉馅的,最后用粽叶包起来。

儿时的端午节,在家乡温馨的祖宅里,最难忘的是一家人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奶奶会教全家人包粽子。她先用水把粽叶洗干净,然后把糯米一勺一勺放进粽叶里铺平,再放入一颗蜜枣,接着放入糯米直到把蜜枣给盖住,最后把粽子裹起来用草或者绳子扎紧。

我们也跟着一起包,小手上、衣服上,还有地上到处都是撒掉的糯米。因为力气不够跟经验不足,包出来的粽子有的像三角形,有的尖尖的,有的扁扁的,还有的都露馅了!我们看着那些包得不好看的粽子笑,奶奶看着我们笑。这包进去的,是我们的笑声,是我们美好的回忆;这包进去的是甜馅,是甜甜的心,也是大人们对我们的关怀和对我们的耐心。

粽子一个个被放进了水里,过了一会,这一个个翠绿色的粽子就漂浮在沸腾的水花里了,老远就闻到了粽子的香味,真叫人馋!我们这些小孩子迫不及待的去尝了一口,哇好烫好烫,把舌头都烫坏了,果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我的家乡的风俗啊!我们自己包的粽子,凝聚了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虽然我们的大中华地大物博,风俗千千万,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她——春节,一个千家万户团圆的好节日,她是我们家乡最传统的风俗,更是我们万千炎黄子孙传承的好节日。

春节,每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欢欢喜喜贴春联,轰轰烈烈放鞭炮,高高兴兴吃年夜饭。

传说,每年大年初一,山中有一只怪兽,叫做“年”,会从山上下来到村庄里吃牲畜,不仅如此,连人也不放过。所以人们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许多勇敢的人去和年斗争,但都一去不复返了。有一次,一个人躲在家里用竹子烤火,突然竹子爆裂,发出巨响,惊动了外面的年。人们见状纷纷点燃竹子,最终成功把它吓跑了。后来人们发现,年兽害怕声响,每到大年初一便点燃爆竹,从此再也没有收到过年的攻击。这一天,人们欢聚于一堂,放鞭炮,贴春联,人们称之为过年,又叫过春节。

除夕,春节前的一天,大人们贴春联,上灯笼。他们买来对联,贴在家门口,妇女们在家里打扫卫生,把一年的尘埃都扫去,孩子们则帮大人们做助手……这一天,大家都忙完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外辛苦工作的爸爸妈妈回来了,在外求学的孩子们回来了,还有些一年不见的亲人们都回来了,只为在这一天吃上一顿团圆饭,尽诉一年对家人的相思。这个晚上,看春晚也成了必不可少的节目,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时而大笑,时而感动……

星星跟着月亮走了,终于迎来了我们最期盼的日子,春节这天早晨,孩子们纷纷向大人们拜年,说一些吉祥的话,大人们便拿出压岁钱给孩子们,孩子们欣喜若狂,这天,鞭炮声不断,好不热闹。中午,家家户户都聚在一起吃饭,说说笑笑,把一年的成绩和收获都分享给大家。下午,老人们聚在一起打牌,大人们则陪同孩子们玩耍……

春节是最热闹的,也是最令人开心的一个节日。年虽然只是一个传说,却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无限的温暖,无限的期盼,无限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八年级家乡的风俗议论文作文大全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今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我们一家人五点就起床,按照习俗上山去“趟露水”。一路上我用双手捧起晶莹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时间我觉得眼睛好像亮了好多。

回到家门口,我就闻到粽子香味,一进门就看见奶奶做了一桌子好菜专门等我回家吃。我洗过手来到饭桌前,我解了一个漂亮的三角粽子,撒上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们一家边吃边聊,屋子里弥漫着香喷喷的粽子味和浓浓的艾香,充满了端午节的欢乐气氛。

我一边吃粽子,一边看电视。正巧,我看到有一个节目是赛龙舟。这时,妈妈对我说:“你明白赛龙舟、吃粽子的来历吗?”我说:“明白呀!相传龙舟竞赛是为了捞救投进汩罗江而死的爱国大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妈妈听了高兴地说:“我儿子懂得真多。”

奶奶见我们谈得这么开心,凑上来说:“你们明白吗?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齐。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这倒是蛮好玩的。”我和妈妈一齐说道。

吃完饭,妈妈给我耳朵上抹了雄黄酒,给我嘴唇上抹涂了唇膏,给我手腕上戴了红线绳,把我打扮得和粽子一样香,说这是老古人留下的风俗习惯,期望孩子能健成长。之后爸爸、妈妈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唱着端午节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妈妈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节的学问可真多,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真了不起。这一天,我过得真是欢乐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铛铛,财神到”锣鼓喧天,冲破云霄。我飞快的跑下楼梯,映入眼帘的财神口带长髯,头顶乌纱,足蹬朝靴,金银垫肚,外罩紫红袍,右手持宝剑,左手持大元宝,威风凛凛的,神气十足。紧接着有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响起一声:“金银财宝滚进来。”那声音是如此的浑厚,随锣鼓节奏,从屋外跳到屋内,从柜台前跳到帐桌旁,分别表演招财、兜财、送财的动作来获取一些钱财,我看向爸爸问:“为什么给跳财神的人钱呢?”“你想啊,他们穿着这么厚重的衣服,走那么多路为我们带来祝福是多么辛苦啊,所以才给它们钱啊,就像你考试全优我会奖励你一样,为他人的劳动成果负责啊!”爸爸推了推眼镜,语重声长的说,“那不跳财神不就是了”“跳财神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他们要把这个东西流传下去啊,而且他们也要赚钱养家。”“我也要上网了解了解老祖宗留下的东西。”

”哦,原来跳财神中的财神取自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的赵公明啊!”而且跳财神属于傩舞,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百姓把美好希望寄托于神灵,逢年过节想讨个吉利,盼望财神光顾。而且跳财神不仅有一人舞,另一人司锣兼挑夫两人组合、一人独舞,一个司锣,一个挑夫的三人组合还有三人舞蹈,一个司锣,一个挑夫五人组合的呢。而且跳财神的动作十分麻烦为手足并用。手部许多动作有其特定的含意。如招手示招财;托举示招到财宝亮于面前;扛肩示财宝多而重;推举示送出财宝;按掌示元宝置于钱柜银箱。舞拂尘示指令方向。脚上也有功夫:高跳步表兴高采烈;蹉步表扛宝进门;弓箭步表进宝方位;摆腿左右摇臀为逗乐,指腿称为翘脚财神。此外,还有“抖肩捧腹”、“捧宝转身”、“提襟藏宝”等动作。跳财神还反映了当时老百姓的精神追求和经济状态。

原来跳财神有这么多知识啊!学海无涯,学无止尽我要去了解更多的的知识!傲游在知识的海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00字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要过年了,大家都非常开心,期待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过年,不论我们有多忙,都要回家看望长辈。我的家乡在山西,过年的风俗有许多,其中最让我们开心的就是“吃”。大年三十,一家人围坐在餐桌边,吃着汤圆和饺子。汤圆有橘子味儿,芒果味儿和芝麻味儿……咬一口,一股清香流出来,充满整个口腔。

汤圆虽然好吃,但更令我期待的还是吃饺子!

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而且在家乡,还要在其中的一个饺子里放上一枚干净的硬币。谁吃到这个饺子,就代表着来年会交好运。为了吃到这个“福气饺子”,我是煞费苦心——用了外形分辨法、点名点将法、吸铁石探测法……每次都要吃平时饭量的好几倍。付出总有回报,包有硬币的福气饺子最终被我吃到了。拿着闪闪发光的硬币,畅想着来年的好运气,我高兴得嘴巴都合不拢。

除了元宵和饺子,家乡的春节还必须吃鱼、豆芽、鸡和面条。吃鱼,代表年年有鱼;豆芽和鸡肉分别代表吉祥、如意;吃面条代表着家人长寿平安……

我们还会在春节放鞭炮、贴春联、点旺火、看舞狮,赶大集,迎喜神,这都是春节的极大乐趣。

凉风习习,我们在欢声笑语和声声祝福中结束春节,我希望下一个春节快点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特别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传统名称有新年、大年、新岁等。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开始,一般要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会进行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的活动。

关于春节的由来,其实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古时候,有年兽,名为年,每到腊月三十,便挨村挨户残害生灵,晚上人们也不敢睡觉,只得聊天壮胆(后来形成了守岁)。有一年的腊月三十,恰逢两牧童在赛牛鞭子,“年”忽闻空中有“啪啪”的鞭子,吓得赶紧跑到另一个村子,抬头却又看见一家门口晾着件红大衣,“年”不知道是什么,掉头就跑到了另一家,这家屋里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得逃跑。于是,人们总结出了“年”怕响、怕红色、怕光的特点,因此延伸出了放鞭炮,贴春联等活动,并在每年腊月三十通过这些活动驱赶年兽。

其实这些故事都是后人牵强附会,故意鬼神乱神的一些趣谈。其实,春节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农业的庆祝活动。它起源于殷商时期的祭神祭祖活动,后来农业越来越发达,从西周开始就变成一个庆祝农业生产的活动。汉朝则正式形成了新春的礼仪:开始燃放爆竹,到处进行团拜。魏晋时贴春联,宋朝开始放鞭炮……

随着历史的演变,春节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并一一传承了下来,而且到后来还增加了压岁钱、扫尘、贴年画等好玩儿有趣的习俗。

除此之外,除夕宴上还有很多特别的食物,比如说年夜饭上通常会有年糕,寓意年年高升;还会端上一尾鱼,寓意来年年年有余,至于那盘饺子,形状像元宝,寓意包住福运和富裕……中华人民就是通过这些食物的名字,来表达自己对新春的一个美好的祝愿。

到了今天,春节已经变成了全国人民最喜欢最重要的节日,是国家假日中最长的一个节日,而且充满了喜庆。全家都会团聚在一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这种新年的祝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感受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1107 字

+ 加入清单

每逢除夕的下午,我便沉浸在一片其乐融融中;每逢除夕的晚上,我便沉溺于饺子的飘香中;每逢除夕的深夜,我便沐浴在人间烟火中……家乡的除夕,没有城市的繁华喧嚣,却处处饱含着朴素的静好祥和。

除夕的下午,可谓是这个洛阳小县城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街巷上,老旧得有些落魄的白墙黑瓦被红红的对联所装饰;超市里、肉铺那儿,总是排着长队;细细一听每家院子里,总是传来七大姑八大姨的一嗓子。外婆把几斤重的饺子肉馅放进铁缸子里,一股脑儿放上许多豆瓣酱,撒上几把佐料,不仅要放葱,还要放蒜,嫌味儿还不够重,再把堆成小山似的姜混进去。这可不只是洛阳人的口味重,其实也是他们与众不同的豪迈,就和流经洛阳的黄河一样,他们并不清澈见底,混杂着泥土黄沙,但也是这红尘中的烟火纷乱、鱼龙混杂让他们有了独一无二的豪爽、包容与开放。

馅料已做好,厨房里的浓郁的香味再也困不住,整个院子都是香味。把一大袋面粉倒进另一个大铁缸,放入适量温水,直接下手,把面柔和成型,一大盆软软的、糯糯的面就展现在眼前,随之而来的是一股醇厚的面香。面团白得像瓷,两种香味在空气中相拥相撞,最朴素的食材,在乡里人手中跟变戏法一样,用手一揉,就成功诠释了什么是色香味俱全。

要说什么最有技术含量,那就是包饺子了。因为要做够一家人吃的,所以外婆通常都要找好几个帮手哩!一个小厨房,黑压压的挤了五六个人,跟上街赶集似的,每个人边包饺子,边聊天,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外婆把一大缸子的馅料分了家,放到三个大碗里,做成了萝卜馅的、韭菜馅的、虾仁馅的;外公在用擀面杖擀饺子皮,每一块面皮都是又大又薄;妈妈、大姨二姨都在包饺子,挑起馅放在饺子皮中间,还不忘捞一勺辣子油,手指一动,馅与饺子皮相融合,面皮变得有了颜色,就像一位隐士,落入凡尘,就体会到了人间疾苦,也尝到了甘甜。也是同理,再不近人情的异乡客,来到这个小城镇,也会沉浸在那红红火火的辣椒油的香味中,被它如火般的热情俘虏了真心,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这烟火人间。经历了寒风的人,总喜欢这样的光明炽热。

冒着白烟的一盘盘饺子端上了桌,轻轻一吹,一咬,一咽,那种美味,迎合着白烟袅袅,恐怕是分不清梦境与现实,但味蕾感受到的满足却是肯定的答案——这是真实,要相信饺子的美味,人间的美好。

除夕的最后一刻,也是压轴之时。提前来到房顶上,看到的是黑夜作幕布,万家灯火为点缀的喧嚣人间。最后的一秒,烟花在空中接二连三地绽放,五彩斑斓。即使一片漆黑,也仍会有每家的灯火充数,和烟火照亮这个小城镇,把黑夜充作白天。

生活依旧如此循环,除夕的白天依然忙碌,夜晚仍旧明亮。月亮与落霞亲吻,来到人间漫步,得以见证这个小城镇豪放、炽热、温暖的除夕。我便如此沦陷于家乡的除夕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过年的风俗作文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在芜湖,春节在腊月就开始了。在腊八那一天,一些还保存着旧习俗老人家们仍然要煮腊八粥,粥是用各种各样的米、豆子和红枣做成的,有时候还要加上一点芝麻来做。这样做出来的粥不仅闻起来很香,喝起来也是美味的。

腊八不仅是要喝粥的,这一天很多大人们去上街的。他们为孩子们买过年穿的新衣服,为过年买一些蜜饯干果、瓜子点心。孩子们则喜欢买一些过年吃的糖果,一般都爱买炒米糖、花生糖和巧克力。然后才为自己选择新衣服。

腊月二十左右,大人们就要开始包饺子、作年糕和蒸蛋饺了,而且还要做一次大扫除,要掸灰、擦桌子、扫地…就像陀螺一样团团转。

到了大年三十,大家就开始做团圆饭了,小孩子就开始放鞭炮玩耍。这一天晚上,如果没有非常紧急的事情,都要回家吃团圆饭。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都无一例外的有一道红烧鱼,但是都不允许吃掉,吃了就不叫“年年有余”了。晚上大人们吃完了团圆饭,都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孩子们就去放烟花玩儿。三十这一天要守岁,也就是十二点钟之前不能睡觉。到了子时,就要开始放炮竹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早上,人们都要睡到九十点钟才起床。然后就去拜年。主妇就留在家中做饭。外面到处都是红色的爆竹纸屑。踩上去软软的。到了中午,一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初一到初三是年三天,这几天大人孩子们都喜欢各自玩,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初一家家户户都要点香。

到了正月初八,大多数店铺都要开张。因为八的谐音就是发。孩子们总是抢着去买东西。大人们就去娱乐休闲。

正月十五,南方人既叫元宵节,也叫过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大人们还爱在元宵里掺和进花生。孩子就在元宵节上尽情玩乐。这一天也是过年中快乐的一天。

过了十五,春节差不多就算是过完了。大人们去上班,孩子们去上学,一切都恢复到原来的日子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春节风俗作文200字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早早的吃过年夜饭,便兴致勃勃地和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们到楼下放鞭炮,放烟花。

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烟花,手里拿着一根,让爸爸帮我点燃火焰,我很兴奋,也有点害怕。烟火点燃的瞬间,“嗖”的一声,然后烟花像断了线的箭一样冲上了天空,在天空中散开了一朵美丽的“花”。一会儿烟火又像散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真是太美了。我望着这美景,看呆了。还没回过神来,一朵紧接着一朵,冲向天空。最后,爸爸拿来了最大的烟花,它又大又沉。爸爸让我们退后一些,站远一点。然后无数的烟火在黑暗的夜里,显得格外夺目,格外美丽,数不胜数,美不胜收。

烟花放完了,我恋恋不舍的回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430 字

+ 加入清单

倘逢放假,必定要回一趟水运。水运是均安一块小地,傍着河涌。

那年,恰逢关帝出游,就提早了些去。搁这,这个是那个的亲戚,那个是这个的朋友。整条街巷都是熟人,都聊得。我是很乐意回去的,因为在这里我可以免做作业,敞着玩儿。

到了关帝出游的日子了,是要举行十五天,走十三个乡的,来水运就一天。各家各户能在家的都在家,都要见关帝一面,以求风调雨顺。

今日各家的孩子都被扣在家,得规矩地跟着长辈们等关帝侯爷来。我跟和仔也早早起了床,被扣在了家里。老人们是有许多事要做的,没得空管我们。

至于姑婆嘛,她也大早就赶去迎接关帝。边摆水果,嘴里念念叨叨:“阿囡你带和仔别乱跑。一会儿红裙队的过来记得要给她们递水果饼干,还有这些!”姑婆拿起红袋子晃了晃,“还有,还有阿公们,要记得给茶水。说话要说‘请’。”她拿起红衫塞到我跟和仔怀里,又碎碎念了一句:“刚才说的都记住了吗?得记住,不能忘。今天要规矩点,啊?”她一边叮嘱我,一边转身出门。她越来越小声地碎碎念,背影消失在巷口……

不久,几个穿红衣裹红裙的妇女拿着几炷香走来。每搁一段路便放一炷点燃的香,听旁的长辈说,这是“开香路”。还有红裙队们,当年结婚的新媳妇必须穿上龙凤裙褂恭迎圣驾,结婚多年的媳妇就穿上出嫁时带到夫家的红裙持香随行。弄完这个之后得等上一段时间。

最是机灵的迪迪和科紧不知几时从家里溜出来,站在黑妹姨婆的菜地跟我们挥手。我也冲他们招了招手。黑妹姨婆的菜地怕是要遭了殃,定是少不了一阵骂的。别家的小伙伴们也都站到了自家门口冲大家伙挥手,算是集齐人了。迪迪比划了几个手势,让我们在关帝来后去涌边集合。

措不及防的一串鞭炮响起。人群立马涌动起来。长辈们讨论着来交接的是哪个村的,孩子们不停问着关帝高不高长什么样。不久后,听到八音锣鼓柜的演奏声,人群顿时沸腾了。穿黄色红色衣服的老年男子抬着一对小香炉走在前头,红裙队紧跟在后面,浩浩荡荡几十号人的队伍排开,她们得迎接关帝侯爷。穿的也是讲究,同一样的红衫红裙,头顶草帽,草帽上都别着一小串黄皮叶。

终于看到被众人围着的关帝和侯爷了。两顶三百多斤重的帝王銮舆被众人齐心协力缓缓抬着,两座銮舆,是雕刻精美的小木楼。关帝和侯爷就坐在里边,长得都是黑脸威风凛凛。游行中銮舆手不时有节奏地上下颤动銮舆,大声吆喝,在人群中掀起一阵又一阵热烈的回应。演奏着喜庆乐曲的锣鼓柜紧随其后,卷起热闹的狂潮。年轻人都从家中赶来向前涌去,都想着帮忙抬起。更是希望能占到关帝的福气,辟邪消灾,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我只得带着和仔向后退去,两人的脖子却伸得老长,魂被勾了去罢。

不少平日相熟的街坊正热闹地打招呼闲聊,但即使不相识,也会热情地招呼进家门,派上大吉大利的利是。甚至有村民招呼举罗伞的人进屋转一转。队伍中还有穿着戏服的娃娃站在锦布包着的小台子上,被推着穿街过巷。

锣鼓喧天,万人空巷,街头巷尾,步履不停。

真是好一幅热闹景象!

“关帝”“侯爷”在众吆喝声中渐渐远去,继续他们的穿街走巷,为乡亲们带去美好的祝福。

我跟和仔丢下一桌子的水果食物,直奔岸边。迪迪领着我们拾队伍落下的黄皮叶,每人捧一大把,搬到岸边。他拿起叶撒下河:“这样,这样,可以带来好运哦。”“你怎么知道?”“肯定是这样,不然他们干嘛要拿那么多黄皮叶,还别在头上。”大伙赞同,把拾来的黄皮叶小心地撒下。

关帝出游一直延续到下午。秋的天黑得早。斜阳正好,洒落在漂浮的黄皮叶上,像是飘在水面的渔火,红得烈焰般。我相信它们可以带来好运,那么就一直这样好运下去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853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中也就数春节最热闹吧,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临近春节,家家户户都热火朝天的忙碌着。大人们打理家中的卫生,小大人们也得帮着大人们干活,但不必像大人们那样累,娱乐的时间总该是有的,与同龄的孩子们聊聊天,或是忙一些自已的事。小孩子们当然是玩了,东跑西窜,或是再叫两三个一块疯去。一玩就是大半天,回家一般都很晚,自觉的孩子当然是早些回家,不用父母费心。那些不自觉的,自然是要吃饭时或是天色已晚被父母喊回家去,怕是走时也还会有些念念不舍的吧。若是父母不来,脸皮厚些,恐是要在别人家吃住了。

前头说了那么多序曲,接下来也该是重点了。

先从除夕夜说起吧,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家中必然是要打扫干净的`,晚饭桌上还要多摆上几个碗筷。我问过妈妈为什么要多摆上几个呢?妈妈告诉我,这是寓意着未来家里多子多孙的。我从不信这些,认为只是用来烘托气氛罢了。在晚饭前,家中公柜上还要燃香,门外还要放爆竹,爆竹放完后既可吃年夜饭。

吃完饭后,就是包饺子了,按我们家乡的习俗,饺子中还要包上硬币,多少都随意,只可放一个五角,若是在吃饺子时吃到五角的代表你今好运连连、财源滚滚。

于是,在盛饺子前,总会,用筷子弄破几个,看看里面有没有硬币。若有,就盛去。没有,就放那儿,谁爱要谁要去。

我本人并不喜欢守岁,所以吃完饭没一会儿就睡下了,那些守岁的就不停在放鞭炮,扰的人不能安宁。

正月初一,早晨起来吃完饺子后就要去祭祖,这祭祖只能男人去,女人们就要待在家接待要来的客人,这祭祖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三四岁的小孩,都可以去。持有族谱的人家放炮,听到炮声后一个庄子的人都要去祭祖。人齐后再次放炮,然后就是烧纸,公柜上放着一个观音像,前面再摆着香。老辈人头发都掉了光的,手中拿着木鱼,隔一会敲一下,木鱼一响,同辈的人两两结伴跪下磕头,我第一次见到这个情形还以为是哪家要结婚呢。

祭完祖就是拜年,所有祭祖的人结伴而去,女人们就站在门口,手中拿着香烟,递给来的客人。说白了就是组团到别人家站一会,顺便拿两根烟罢了。

这就是我家乡过春节时的习俗,也没太多不同的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的风俗六年级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咱家乡的习俗,那但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能够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能够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务必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期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此刻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信息拜年、打电话拜年。完美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期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情绪,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期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的风俗六年级

全文共 1023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屈原投江身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扔进河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为怕饭团被蛟龙吃光,便用楝树叶包裹饭团。粽子就这样产生并流传下来了。

我家每到节日都会自己动手做各种食物,比如元宵节会吃元宵,就亲自动手做。端午节特有的粽子,毫无疑问也是自己动手了。

奶奶会提前几天购买好所需材料,一盒金黄金黄的咸鸭蛋黄,一捆又长又大的棕叶,一大袋颗颗饱满的糯米和四、五斤肥瘦相间的猪肉。奶奶先把粽叶一张张地刷洗干净,接着把猪肉切成一块块大小合适的块块,然后把糯米淘洗二三遍并用少量的酱油搅拌均匀,最后把切好的肉块用调料进行腌制。所有的准备工作完成,马上就能开始包粽子了。

拿起两片粽叶,用双手做成一个漏斗形,留下半个粽叶在外面,一只手握住粽叶,另一个手用勺子装两勺米放入粽叶的中心,再放入一颗蛋黄,然后放入一块猪肉,接着用米覆盖在上面,均匀地铺满,再用剩余的半块粽叶裹上去,用手握紧,就成了一个柱形,用五六十厘米的细绳一圈圈地把粽子扎紧,最后打上一个结,一个粽子就完成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磕磕绊绊地包了起来,开头几次,都不太成功,经过奶奶的指点,我逐渐掌握了其中的诀窍,速度也不知不觉快了起来。不一会儿,粽子就全部包完了。奶奶烧好煤炉,架上一口大锅,锅里加入水,把一个个精致玲珑的粽子放入水中,盖上盖,慢慢地煮。奶奶说,心急吃不了香粽子,要慢慢等,等到每一粒米都吃到蛋黄和肉的香味并且把香味锁住,粽子才成。于是,我又开始等,这简直是一种煎熬,足足等了五个小时,锅中飘出各种诱人的香味,我知道,解馋的时候到了。

拿起一个粽子,用剪刀把绳子剪断,把粽叶剥开,金黄的米粒在灯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像是丰腴的东坡肉一般。把粽子放在碗里,粽子还冒着热气,一种混合着粽叶清香的米肉奇香,立时钻入鼻中。拿起筷子,插入粽中,把粽子一分为二,可以清楚地看到肉和金黄流油的蛋黄,第一口咬下去,软糯软糯的米粒在牙齿上跳起了舞,再咬一口,就咬到了肉,肥肉的油腻中和了瘦肉的柴,可以说是肥而不腻,咬一口蛋黄,嚼一嚼,咸香咸香的,一口再一口,一个棕子很快就没了。我嘴巴里忙得不亦乐乎,眼睛却死死地盯着锅里,早就惦记着吃第二个了。饿死鬼投胎般的样子,惹得奶奶哈哈大笑。

粽子的美味,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维系亲情的纽带。故土乡恋,皆在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乡风俗

全文共 101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美丽小城扬州。我们家乡过年的习俗大概从腊月二十四左右就要算起了,那时候已经充分感觉新年的脚步离我们是越来越近了。

我们家乡一般腊月二十四这天掸尘,用鸡毛做的掸子将屋里的所有旮旯角落的灰尘都要打扫干净,然后给灶王爷上好香,帖好“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的对联,送灶王爷上天,禀明今年在我家一年的待遇情况,和我们家的大小事情。记得那时在家给灶王爷上香帖对联要相当严肃的,要诚心诚意的,这样灶王爷才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保我家平安。

接着就要将家里的被褥床单衣服什么的全部洗干净,将屋前屋后也要收拾妥当,做到窗明几净,干干净净迎接新年。二十五开始做馒头,馒头的面要发酵,发酵的时间就可以准备馒头馅,馅有很多种,我家一般都喜欢坐糯米肉丁馅的,青菜肉丁馅的,豆沙馅的,平安菜馅的,还有芝麻馅的。现在想来家里的馒头真是香,真好吃,比外面买的包子有嚼劲多了。

二十八左右开始帖对联和福字,不知几何起,福字都是倒帖着了。好像以前妈妈解释倒着帖,就是福到了。现在的对联一般是买现成的,手写的少了。记得小时候在家,每年的对联都是自己写的,别人一来,爸妈都会对别人炫耀那是我儿写的对联,自己好不得意。因此小时候是特盼着过年的,除了好吃好喝外,就是自己的虚荣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大年三十这天,基本就是在家做吃的,为晚上的年夜饭准备,杀鸡宰羊,煨汤炖肉,凉菜热菜准备一大桌,晚上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享用。我们家是一大家,每年我们兄弟姐妹都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都是用一个大圆桌来吃饭,伴着晚会上的相声小品的哈哈声,年味气氛十足。

我们家一般在年夜饭中途的时候就去放烟花爆竹,我们兄妹几个都会抢着放烟花,点着了放孩子手里,看谁的烟花放得高,放得远,好开心。晚上会一直看春节联欢晚会守岁,等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去放鞭炮,然后我们打牌,爸妈会去准备芝麻杆放在门边,门槛那儿还会放一根木材。

第二天早上,我们兄妹几个都会起得很早,去放自来水,也叫抢财神水,谁第一个抢到谁今年就会行大运。然后开大门,看见木材,要说发财,讨得吉利,看见芝麻要说,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年好运。然后放鞭炮,拿吉礼。就是每人一个托盘,托盘里有一个苹果,寓意平平安安,一个桔子,寓意运气好,一条糕,寓意甜甜蜜蜜,一个红包,寓意红红火火。

然后就是吃早点,一般就是枣茶加各色点心,去村里给长辈拜年

从初二开始拎着礼物走亲戚,亲戚如果多的话,要一直走到十五元宵节才能算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特别的家乡风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等,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而我今天要说的就是春节的一些风俗。

首先,得从大年三十早上说起,早上妈妈和奶奶会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干净。然后吃完饭我就和爸爸一起贴春联。时间一晃,到了晚上,亲朋好友都回到家中。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子坐在一起玩着手机,聊着天。而大人们在房间里有的打牌、有的打麻将,还有的在看春晚。直到很晚,才上床睡觉。

大年初一早上,我总会早早地起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寓意着这一年都甜甜美美。新的一年就在爆竹声中开始了。

这时我不禁想起王安石的《元日》中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有了这句诗的熏染,春节的气氛又变得更加浓厚起来。伴随着一声声的祝福,新年的拜年环节到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环节了。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就变得鼓鼓的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火,五彩缤纷,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

这就是我家乡春节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风俗文化作文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十堰也有许多传统风俗,我最感兴趣的是除夕守岁。

大年三十,全家围在一起吃过团年饭后,就开始守岁了。我们先在房门上贴上倒着的“福”字,再换上新衣服到院子里发花炮,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五彩缤纷的花炮把天空装扮得格外美丽,我想:“年”早就被吓得永远也不敢出来了。然后,我们全家围在一起边聊天边吃零食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晚我可以放开肚子吃零食妈妈也不会说我,也不会催我去睡觉。快到十二点,听到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我跟爸爸就到院子里点燃一长串红红的鞭炮。最后,回到屋里,妈妈已经煮好了胖乎乎的饺子,这时,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

除夕的“福”字,除夕的花炮,除夕的饺子……都是那么有趣,我爱家乡有趣的风俗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