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的风俗八年级作文【通用20篇】

家乡的山数不胜数:鹤伴山、黄山、青龙山、白云山、印台山……它们不以雄奇险峻取胜,而以清丽俏美夺人。下面请跟我来领略一下鹤伴山的风采吧。鹤伴山——一个著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它坐落在邹平南部的西董镇。夏日沿着蜿蜒小路,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家乡的风俗八年级作文,供大家学习。

浏览

4877

作文

403

家乡的桥八年级作文

全文共 1370 字

+ 加入清单

南星桥,一说起这座桥的名字,恐怕就让你想到人间天堂——杭州了吧。是的,在那,这座桥也算小有名气。可碰巧的是,我的家乡xx也有一座相同名字的桥,虽然我不知道它名字的由来,但在我心里,它绝对不会比不上杭州的那座“南星桥”。

这座桥坐落于xx集市和麻溪村居民社区之间,也算是一条交通主干道。清晨,东方刚露出鱼肚白,像外婆一样年纪的人就开始络绎不绝地从桥上经过,他们要赶着去菜场挑选最新鲜的小菜,为家人准备一天的美味佳肴。紧接着,从上午一直到晚上,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汽车来来往往,各种车子的喇叭声、震动声,仿佛一首交响乐,好是热闹。

从小,我就住在离这座桥不远的外婆家。外婆告诉我:在我小的时候,我就很喜欢到桥上去玩。所以,外婆总会在空暇时带我到桥边,数着河里经过的那一艘艘机挂船。外婆总说我一看到船开过,就会蹦着、跳着,高兴得手舞足蹈,嚷着要下去,直到船看不见为止。

慢慢地,我长大了,有了更多的想法。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夏天的傍晚,桥上就会有许多大人和小孩,绝大多数人都是来乘凉的。他们有的在玩手机,有的拿着扇子一边扇风一边聊天,很是休闲。

那一刻,玩得最开心的,当然要数我们孩子了。原来那么多乘凉的人,其实是我们小孩子精心安排的呢!白天,大家就约好,吃过晚饭一定要缠着家人一起来,这样我们才有机会一起玩。这不,趁着堵车的那会儿工夫,孩子们开始用水枪射来射去,害得很多车主一停不停地开雨刮器,那场面真是太好笑了。

有时,我们还会集体围攻,缠着一位幽默的爷爷给我们讲一些故事,孩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大人们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在月光的余晖中,大人们开始催促了,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离开那座桥。但明天,即将再次重演这样的画面。

南星桥,它带给我美好的回忆,带给我快乐的时光。我爱家乡的这座桥!间,也算是一条交通主干道。清晨,东方刚露出鱼肚白,像外婆一样年纪的人就开始络绎不绝地从桥上经过,他们要赶着去菜场挑选最新鲜的小菜,为家人准备一天的美味佳肴。紧接着,从上午一直到晚上,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汽车来来往往,各种车子的喇叭声、震动声,仿佛一首交响乐,好是热闹。

从小,我就住在离这座桥不远的外婆家。外婆告诉我:在我小的时候,我就很喜欢到桥上去玩。所以,外婆总会在空暇时带我到桥边,数着河里经过的那一艘艘机挂船。外婆总说我一看到船开过,就会蹦着、跳着,高兴得手舞足蹈,嚷着要下去,直到船看不见为止。

慢慢地,我长大了,有了更多的想法。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夏天的傍晚,桥上就会有许多大人和小孩,绝大多数人都是来乘凉的。他们有的在玩手机,有的拿着扇子一边扇风一边聊天,很是休闲。

那一刻,玩得最开心的,当然要数我们孩子了。原来那么多乘凉的人,其实是我们小孩子精心安排的呢!白天,大家就约好,吃过晚饭一定要缠着家人一起来,这样我们才有机会一起玩。这不,趁着堵车的那会儿工夫,孩子们开始用水枪射来射去,害得很多车主一停不停地开雨刮器,那场面真是太好笑了。

有时,我们还会集体围攻,缠着一位幽默的爷爷给我们讲一些故事,孩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大人们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在月光的余晖中,大人们开始催促了,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离开那座桥。但明天,即将再次重演这样的画面。

南星桥,它带给我美好的回忆,带给我快乐的时光。我爱家乡的这座桥!

[家乡的桥八年级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春节风俗作文200字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春节又到了,大家互相送礼,表示祝福。我也要送礼,可是,送给谁呢?有了,送给妈妈吧!我心已决,到茶几上拿好压岁钱,去商场了。

刚到商场,我就直冲手表店。因为我心想:“给妈妈买个手表。”但是我一看手表的价钱,哇!价钱都在500元—1000元以上,但我只有200元,唉!算了,我不买了。

我垂头丧气地在商场里走来走去,忽然看见了一个50多元的热水袋,我想:“就买这个当新年礼物吧!让妈妈在这个冬季里不再寒冷。”于是我向商店的阿姨付了钱,带着礼物兴高采烈的回家了。

妈妈,“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请收下吧!”

“谢谢!我的宝贝。”妈妈拥抱着我幸福的笑了。

送礼物真开心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祖国的南部,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湖南,而我生活的城市,特产是臭豆腐。大家猜到了吗?对,就是湖南的省会——长沙。

长沙在我心目中是个大城市,大城市非常美丽,美丽就注重完美,所以,农历正月二十六就有一个“洗浴日”。顾名思义,这一天所有的人和物,都要去水里走一趟,也就是代表着所有能过水的,比如:床、被子、桌子、衣服、猫和人都要洗得干干净净。

我是个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长沙伢子,所以,每逢过年,无论那天星期几,无论那天天气如何,我们一家人都要轮流洗一个干干净净、舒舒服服的过年澡。妈妈说,我们要把身上的晦气,还有平常我的“速洗”留下来的污垢都要彻彻底底地清洗掉,以用来迎接新的一年。妈妈也会在这一天,把我们换下来的衣裤、用过的毛巾等全部都洗完,所以,妈妈们通常都会在今天忙到很晚!

今年对于我比较特别,过完年又是鼠年了,我就是属鼠的,妈妈把提前为我准备好的大红色的内裤和袜子在洗澡后让我穿上,妈妈说,这也是我们中国的一个风俗,本命年身上穿戴正红的物件,能辟邪。其实,每次洗完澡换上干净的衣服,都会让我有一种清爽的感觉,今年除了清爽,似乎多了一点庄重。

虽然我的爸爸妈妈都是拥有很潮新思想的人,但是他们都还坚持保留了一些传统的习惯,比如除夕夜守岁,这一晚,爸爸不再坐到电脑前,妈妈也不再端着IPAD,会一起坐到电视机前,不再看点播节目,而是一起围坐火炉、打开电视直播,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跟着春晚现场的观众一起,或哈哈大笑,或潸然泪下,或怒气冲冲,或掌声如雷。我会认为这是一年里幸福感爆棚的时刻。我想,这时候大家都会掏出手机,拍下一张全家福,把它保存起来,永远不会被删掉。

这就是长沙,我的家乡——有特色风俗,且所有家庭都幸福美满的长沙!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风俗作文之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怀集,家乡有许多奇特的风俗。我最喜欢家乡端午节的习俗了,因为在端午节时,我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的“腌肉生”。

你们想吃“腌肉生”吗?我可以告诉你们“腌肉生”的做法。“腌肉生”是一项技术活,选料最关键,要选取农家饲养的土猪肉。制作肉生时,先把鲜猪肉切成薄片,盛于碗盘内,用高度纯正米醋浸过面。如果醋的浓度不高,要更换多次泡浸。当所浸泡的薄肉片由红色转为紫白色时,可以说薄肉片已经腌熟了。吃肉生前,可用高度米酒(50-60度)略为腌浸一会儿,肉片便略微卷缩更爽脆,然后取来生蒜、生葱、紫苏、炒木耳、煎蛋丝、花生粉、粉丝等作配料。当地人在食用时,喜欢用较大的食用盘或茶托盛上配料和肉片,再加上生盐和生油搅匀,也可以根据各人的嗜好,加点白糖或辣酱佐食,更加美味可口。这种食法,既可去除肥腻,又有清热去暑解痧的作用。

每逢端午佳节,下帅村民都喜欢用这种美食招待亲朋好友,。即使已离开本土到外地工作的下帅人,仍保持“腌肉生”过端午节的习俗。

我喜欢家乡端午节时的风俗,我更喜欢我的家乡怀集。

[家乡的风俗作文四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中秋节风俗

全文共 1137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的月饼总是给我甜腻但有时又会很想吃的感觉。在淮北市区的周边农村,最好的月饼不是商场超市买来的诸如现在出现的香辣牛肉味的各种馅料的月饼。而是最传统的五仁,手工制作的五仁,我们现在说起来很不喜欢吃的五仁。

旧时每年的中秋,总是还像过年有压岁钱收有新衣穿这样带着浓厚的节日味道。

这边的传统不如说是传统的月饼烤炉。就是家里的女人带着孩子,买来诸如芝麻,花生,杏仁,核桃仁还有牛皮糖,花生油面粉等制作月饼的必需品。去乡里乡亲或者邻村加工月饼的地方,亲手制作香喷喷色泽金黄的月饼。负责加工的月饼的阿姨、师傅一边和母辈们唠着家常,一颗颗月饼就在手下漾出花来。

传统制作月饼是用一个木制的模具。妈妈和小姨曾亲手教过我,将均匀包裹着各种果仁的面团满满的塞满模具,然后用力在桌子上灵巧的拍出一个“啪”,慢慢把模具拿开,如果拿捏得当,一个连上面字迹都清晰可见的月饼就成形了。

一家人一起制作月饼是中秋的一部分。记忆中总是妈妈和阿姨们在将牛皮糖、核桃仁切碎时塞一块到在一旁馋嘴的我嘴里。

然后便是烤制。将月饼一个个整齐的搁置在一块巨大的长方形铁板上,几个人合力把它平放进巨大的、用红砖垒成的炉子里,下面烧着旺旺的木柴。月饼慢慢烤熟的香味儿会漂的很远很远,烤制月饼的时候周围总会围着像我这样的一群小孩,一边好奇的盯着师傅在根据月饼的色泽掌控火候,一边急切的等候着自家的月饼可以快快的做好,第一时间拿几个在小伙伴们一起尝尝,那时的月饼总是搁置了几个小时,还是留着火炉里带着花生油香味的余热。

中秋节快要到了的时候,各家都是要要走亲戚的。我有一个叔叔一个姑姑,六个小姨还有一个最小的舅舅。而我的爸妈都是奶奶家外婆家的老大,而叔叔阿姨们都渐渐各自成家,所以阖家团圆的日子各家的小孩子聚在一起就热闹非凡。

中秋节那天天将黑未黑的时候,爸爸就会帮我拎着好多好多酒还有月饼,沉甸甸的,走一段路敲开大奶奶家还有三奶奶家的门,给她们送去这份礼物。这个时候的她们总是很开心,挽留我留下来吃饭。

最后是要到奶奶家的,叔叔姑姑还有我的哥哥堂弟堂妹都会来。一家人将吃饭的饭桌搬到小院子里,吃完饭的时候,爷爷总是拿出每年都会给分给我们的超大石榴,我们一家人围着饭桌,吃几块月饼,听爷爷给我们讲叔叔爸爸们小时候的事,讲小时候爸爸带着叔叔偷摘人家的杏子从树上摔下来,讲叔叔有一天离家出走只是因为看了李连杰的电影想出家当和尚,讲曾爷爷在村子里埋藏的至今还未被找到的几杆枪,讲以前村子里被挖出来的一罐银元,讲爷爷自己年轻的时候用几把斧头成功敲击发射的一颗子弹。

过去的时间即是传统,这样传统的中秋永远在记忆中鲜活,笔记笨拙,道不出十之一二。现在在学校,也已是有几年不曾动口吃一口月饼,今年不能回家,便希望家乡的亲人能和我在心里一起吃一口月饼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生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长兴,那里是一个习俗很多的地方。

我的家乡有许多的习俗,如: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把家里打扫干干净净的。来来往往的人去做客。客人来到家里,总要泡一些糖茶和茶叶茶来给客人们喝,与主人聊天。到吃饭的时候,长辈总要坐在上座,桌子上会有很多的菜。吃完饭后,客人在走之前会给孩子们一个大红包,孩子们拿到红包一般都会很高兴。

晚上,每家每户都要放爆竹和烟花。天空中的烟花五彩缤纷。色彩明丽。我家也放了烟花,有大的,有小的,不响的,响的……各种各样。烟花放了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到了半夜时,我们也要下楼去放爆竹,表示迎接新一年的到来。那时还要吃饺子,表示新一年的第一顿饭。这就是我们长兴过年的习俗。

中秋节的时候我们吃月饼,赏月亮。看到月亮我往往会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仿佛看到嫦娥在月宫里偷偷的哭泣。元宵节我们吃汤圆,表示团团圆圆。

我的家乡有很多的习俗,这里的习俗都是有很大的意义在里面。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尊重这些习俗,我们也要懂得这些习俗,我们也要懂得这些意义。我爱我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们最爱的家乡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按我们家乡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中旬就开始了。每当要到春节时,气氛就会变得格外热闹。

在腊月十几的时候就要到每家自己储存食物的地方把之前储存的大米,腊肉,什么的都预备充足。整理好过年吃的,用的,就把屋子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遍。

到了腊月二十一,我们村里每家每户都陆续开始做“糍粑”酒什么的,我老家过年时一些要吃的东西一般都是自己做的,要买些水果,糖之类的。有时家里打糍粑不够人手的,可以去找几个邻居或是亲朋好友来帮忙。每当到打糍粑那天,爷爷就会找三两个亲戚来帮忙。不过,在那天之前,先要把糯米给煮熟,然后把煮熟的糯米放在一个大竹篮里晾凉,有时我会抓几把来吃,不过那饭很烫,所以我每次都会让奶奶帮我揉成一个球,那样又美味又不烫。不过不能吃太多,因为这些美味还要用来做糍粑和酒呢!

第二天上午把要用的东西准备好,下午就开始了。等把糍粑打好,就要把还不成形的糍粑给捏好,一般都奶奶来捏,我们一般只是在一旁看着,有时“捏”几个试试。等糍粑捏好后就放到一个装满冷水的盆子里,盖上盖子储存起来。

到了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好了各色的年画,差不多6点7点时,再放几串鞭炮。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灯火通宵,有的小孩子嘴上说着一定要守岁,可是到了最后凌晨1点多太困了,又自己乖乖睡去了。

春节到了,天还没完全亮的时候,爷爷就已经拿着鞭炮到门口去放了,说实话我还是被鞭炮吵醒的呢!吃完早餐,爸爸他们给了我们压岁钱,爸爸就带着弟弟出去拜年啦。我和姐姐就待在家里。等我弟弟回来时,他就和奶奶一起去买花炮之类的炮去了,这可是他每年都要做的事。

春节过后,我们又在老家待了几天就回广东这边了。走的时候还带了一些奶奶他们做的腊肉,还有几袋家里种的米,爷爷还拿了一些酒给爸爸,那些酒可都是我爷爷自己酿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风俗春节

全文共 1137 字

+ 加入清单

母亲的家乡在钟祥,那么钟祥也算是我的另一个家乡了。

按照钟祥的叫法,春节,叫过大年,而元宵,则叫做过小年。

要说过年的氛围,城区也许感觉不到什么,要想真正体验,还得去乡村田野间看看,领略保存下来的年的原汁原味。

相对于城里,这儿过年似乎着急一些:刚进入腊月,便能隔三差五地听见杀猪声。杀猪的是乡亲们用少许的烟和钱请来的,他们通常以此为生,乡亲们叫他们“杀猪佬”。“杀猪佬”一般由三至四人组成,自带工具和一个大桶。一到腊月,便挨家挨户地帮人杀猪。

到了腊月二十,要过年的气氛就更浓了。虽然是一年最冷的时候,可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进入腊月二十以后,人们便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年货。吃的方面当然是最重要的。春节必备菜,如蟠龙菜、鱼、蒸肉、香肠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还有瓜果:脐橙、苹果、芦柑……更是数不胜数;值得一提的,是钟祥的传统点心:交切(芝麻糖)、酥糖、金麻果……到了年三十儿,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主人拿出这些,直看得小孩口水流!

从腊月二十起,街上的货摊子就多了——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祭祀用品的等等都只会在这时出来。

到了腊月二十五、六,炒花生、炒蚕豆的时候到了。是需要用干燥的河沙炒的,但二十七到二十九是忌做这些的,民间有“七不炒,八不闹,九号炒了惹强盗”的说法。

二十七、二十八是做包子、蟠龙菜的时候。所谓包子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包子,是没有馅儿的,说白了就是“包子的外形,馒头的内心”。而蟠龙菜的工艺太过复杂,现在人们基本买现成的了。

到了二十九,家里的长辈便不再准备,等着在外拼搏的孩子们回到家的港湾。

年三十儿,大人们会去先辈的坟上烧几柱香,放几挂鞭,称上坟,以表达对先辈的怀念。外婆也常跟我和弟弟说,这是在请祖宗们过年。但现在为了低碳环保,放鞭炮的也就少了些。

到了下午,准备年夜饭时,是一片温馨祥和。妇女们在厨房准备饕餮盛宴,而男人们则张罗着贴春联,小孩们则坐在沙发上,对着取暖器,吃着、喝着、笑着、闹着。好一片其乐融融!

红烛和香点燃了!当家的烧着纸钱,口中念念有词。等放了鞭炮,便可开始大饱口福。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开始拜年。钟祥有“初一拜父母,初二走丈母”之说。初三之后,则根据亲戚的远近,依次拜年。当然,这是小孩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他们的红包是大人们免不了的。

元宵,是钟祥人民的小年,这是新年的又一个高潮。这天会有许多烟花盛宴,并有观花灯、猜灯谜、舞龙等节目。街上人们摩肩接踵,往日再冷清的街道也是车水马龙。人们无不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陆陆续续地返校,大人们又照常做事。“一年之计在于春”,喜庆的新年和春姑娘携手。新的一年,在火红的“福”中,在碧根的嫩芽里,美丽地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的风俗作文700字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快点起床,快点,要吃早饭了。”

每当过年,我都会听到这样的话,他们就像星星,一直在我的耳边打转。也许你们认为,是我赖床,大清早了还不起床。

在我的家乡,一直有这样的一个风俗,初一必须要早起,也就是我们那边说的“赶早”那天,我们都要在六点钟之前起床,并且还要尽早吃完早饭,在大约八点的时候就要出去拜年了。而在初一的前一天早上,也同样的要“赶早”,但是不去拜年,这天的“赶早”似乎是在为春节准备。

所以,当我爸爸在叫我起床的时候,还不到六点钟,这大冬天的,怎么起得来。可能有人又要说了,我每天都是六点起床啊。那也没错,我上学的时候,也是六点多就起来了。

可是不一样的是,在二十九和三十的晚上,几乎是睡不着的,深夜时一直会有鞭炮在响。特别是十二点的时候,放鞭炮的声音简直都可以把屋顶掀翻了。在那样的环境中怎么还睡得着。没有办法,最后我都是会被拉起来,不过吃完早饭后还是可以再睡一觉的,距离拜年的时间还是有一个多小时的。每次我就趁着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继续睡觉,真不知道他们大人哪里来的精神。

在这之后,我们将会出去四处拜年,同时家里还会留下一两个大人来迎接别人来拜年。四处拜年收红包是常见的习俗了。这里我也就不多说了,不过在我们家乡,拜年是有些讲究的,首先需要在拜年对象的家们口放鞭炮,几家有时候碰在一起,当然就一起放鞭炮。等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完之后,就可以进入别人的家里去拜年了。每当去别人家里拜年,收红包,我都会觉得我的早起没有白费,我的努力换来了红包,总是会感觉心里十分开心。

春节虽然要遭遇“噼噼啪啪”的鞭炮的折磨,还要“赶早”弄得我没有一点精神,不过能收到那么多的红包,也能够弥补我心中的那种不快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位于云贵高原。这里的春节有一个特有的习俗炸龙灯,热闹的炸龙灯意味着热闹和祥和。

炸龙灯原本是土家族求雨祭祀的活动,延续至今,已成了祈求平安幸福的一种活动。除夕是小年,元宵是大年,炸龙从元宵开始。

正月十四是炸龙的彩排。在这之前,龙灯的制作者们已经紧锣密鼓地干了很多天。正午,龙出发了,红色流满大街小巷,与之相伴的是锣鼓喧天。

十五是最精彩的,也是游龙的正日子。因为炸龙灯鞭炮是不可少的,所以在四点前鞭炮烟花已完全脱销。各家各户都将晚饭提前了,五点半,鞭炮由四处响起,声音逐渐变大,此起彼伏,像一支交响乐。全县的百姓都出来了,越来越集中的鞭炮声把整个德江似乎都震得地动山摇。鞭炮的火焰闪闪烁烁,红红火火,映着人们喜气洋洋的脸,大街上一片新年景象。

六点半,各路龙灯出发了。短的有十米,长的有五十米,在龙灯制作老手艺人的打磨下,龙的制作很精细,它代表着德江的历史和传统,艺人们说,大意不得。举龙者皆是二三十岁的男青年,他们戴着头盔,袒胸露臂,健壮的手臂舞动着龙,整条龙像活了一样,上蹿下跳,舞的我眼花缭乱。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家都准备好鞭炮,准备往舞着的龙和人上炸。我和大伯举着缠上鞭炮的竹竿,我害怕被炸到,畏畏缩缩的,但又想再对准一点,于是身体向后倾,双手伸得长长的,那姿势实在有点怪异。不久,龙成了网状,大部分的龙鳞都炸掉了,而舞龙的人则显得龙马精神,毫无畏惧。

八点多,炸龙达到了高潮,所有街道都是人流、火光流。天神一定看到了彩光流溢的人间街巷,如果从无人机航拍,这时候,整个德江都是流动的彩,闪烁的光。空气中到处都充满火药味,九点过后,炸龙渐渐结束,大部分龙已不能首尾相连,很多只剩几根骨线。十点后,鞭炮声渐渐平息,在万家祥和的期盼中扎龙灯缓缓落幕。

炸龙灯的鞭炮声虽已渐渐远去,但家乡人祈求安康吉祥,幸福美满的愿望,随着新时代的钟声正大笔绘就灿烂的康乐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们最爱的家乡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的活动更是数不胜数。

吃团圆饭是春节习俗中最重要的。那么春节为什么要吃团圆饭呢?原来是因为很久以前,有一种凶猛的怪兽,住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长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吃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人们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每到这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吃过饭后,谁也不敢睡觉,坐在一起闲聊壮胆。不吃年夜饭是熬不过年的。久而久之,过年吃团圆饭的这个习俗就保留下来了。当然,过年吃饺子也是很重要的。其实饺子蕴含了许多美好的寄托。一是过年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二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

吃腊八粥是我们这儿过年的前奏,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杭州市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做成腊八粥,并馈赠亲友,这碗粥起源于南宋寺庙,原本为僧家斋供用品,称之为“七宝五味粥”。这不,我们家早早的就熬好了腊八粥。一出锅,香气四溢,我这只小馋猫一眨眼间,从十米外跑到了这儿。口水都馋的流下来了,实在忍不住啦。我就趁奶奶不注意,喝了一勺。啊,那香气充满口腔,刺激着味蕾,我从来不知道一碗粥竟能如此的好吃。

在我们杭州,扫地一定要“扫进来”,不能“扫出去”。就是在清扫的时候,笤帚千万不能从里往外扫,而要从外往里反扫,意思就是把如意、财气往里收,这是杭州对来年家中吉祥、财富不断增加的美好期望。

春节的由来也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了吧。传说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叫“年”,它头上长着触角,十分凶猛,每到岁寒将尽,就要出来掠食噬人。人们为了防御它,一到此时,便聚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一根根竹子,使其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把“年”吓跑。一夜过去,大家平安无事,于是就高高兴兴地互相表示祝贺,拿出丰盛的食物在一起吃。这样年复一年,就形成了欢乐的节日——“过年”。

过年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个地方的习俗也是各不相同,我们要尊重我们的传统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至今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只神鸟降落在人间,被人们误杀,天帝知道后震怒,下令正月十五火烧人间,人们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从而骗过天帝,保住了自己的财产和生命。从此元宵节闹花灯,便成为了一个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往年正月十五这天晚上我们一家人都会来到大街上观赏花灯。美丽的花灯可真多啊,使人眼花缭乱!那漂亮的金鱼灯,全身金色,还吐出珍珠大的小灯泡,各式各样的小崽,灯来装饰整个鱼,真是既简单又漂亮。还有那夺目的五角星,美丽的小兔子灯全身粉色。它们都发出光亮,仿佛在跟大家说:“祝你们元宵节快乐。”

各式各样的花灯很多,看花灯的人也很多,大街上人山人海。连马路上也挤满了人,一眼望去,看不到人流的末尾。

终于到了猜灯谜的时间,我迫不及待,想大展身手了。心想:去年一个也没猜出来,今年我可是练过呢,我肯定会比爸爸妈妈猜的还多。开始了!开始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跑过去,等我挤出来的时候手上拿满了灯谜纸。我找到一个地方,把灯谜纸一个一个铺在地上,开始思考答案。第一个,很简单:“多一半。”肯定是夕。因为多的一半吗。就这样,我一个一个地猜出了谜底。可是到了最后一个,我实在想不出来了:“无尺土之封。”我心想:好难啊,要去问爸爸。我跑到爸爸跟前:“爸爸,无尺土之封的谜底是什么呀?”爸爸思考了一下说:“是一”“为什么是一?”爸爸装作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说:“天机不可泄露。”听到这句话,我笑出了声。不过知道答案就行了,我还要去兑换奖品。我的奖品是一支笔和一本笔记本。我正准备去问爸爸最后一题为什么是一呢?可是等我拿着奖品去找爸爸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只烤鸡,我一下子就把问题抛到了九霄云外。到现在我还是没有问。

夜深了,在赏花灯的人,倒是越来越多,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有关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鬼”这个恐怖的字,一听,令人瑟瑟发抖。可我们丰都人呐,不怕!还有一个民间风俗——鬼城庙会。

说到这“丰都鬼城庙会”,就要说说“鬼城”的一个传说:

民间传云,汉代阴长山、王方平两方士曾于平都山修炼成仙,民间将他们俩的姓氏合在一起,称谓“阴王”。后来又被误传为“阴间之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纷纷来此祭拜,祈求“阴王”消灾降福。

鬼城这庙会由来已久,早从明朝开始,就已经有了存在。传说是为了纪念阎罗天子和他的妻子天子娘娘的结婚纪念日。庙会的主要项目就是上山“进香”,有的是独自上山,称“散香客”,有的则组成几十乃至上百的进香团。

进香形式一是“烧拜香”,二是“烧供香”。“烧拜香”,香客在“叫口先生”的率领下,边唱边走,作揖打供,一唱一和,路上逢庙必拜,逢牌坊、土地都要插香烛赞祝一番;“烧供香”,出发时,每人需在名册上话押表诚心,要专心虔诚奉神,不得与人争斗。进香这个习俗,可是又有趣、又严肃。

庙会期间各种民间游乐活动多不胜数,四方商家更是云集于此,让人目不暇接。晚上时,人们会到县城对岸的名山鬼城游逛,五彩缤纷的射光照耀了整个名山,县城都能看见闪烁的灯光,还有壮观的玉皇大帝雕像屹立在山峰。吃的、喝的、玩的……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最多的就是关于“鬼”的玩意儿,很多人都“装神弄鬼”——戴着个恐怖的面具,穿着个滑稽的鬼衣,再咆哮几声,来吓唬游客。鼓声锣声在名山上响成一片。

白天,是令人沸腾的庙会游行。有庞大威武的花车,有善良可恶的鬼,有美丽温婉的天子娘娘……孟婆、黑白无常、牛头马面……许许多多著名主角通通在内。游行特别精彩,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服饰,不同的善恶面目,使游行的每一个方阵五花八门,各个都有特色呀!最有趣的,是那可爱的两兄弟——黑白无常,有的扮演吐舌的白无常,有的扮演咬牙的黑无常,总之,许多黑白无常穿上溜冰鞋在大街上到处乱窜,给人一种莫名的滑稽感,还稍带有恐怖感。这游行游他个三四天也毫不稀奇,人们看得毫不厌倦。

丰都,我亲爱的家乡,一个拥有历史悠久“鬼”文化的小县城,鬼城传说四海名扬,向人们诉说着“惩恶扬善,唯善呈和”的魅力传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春节家乡风俗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的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可以驱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说起游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仓救人。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你不应该死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第二天,他果然没死,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一模一样。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当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的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席、食物、饮料等东西。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的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的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风俗作文之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风俗很多,如清明节吃鸡蛋,七月七吃小饼,八月十五吃月饼,元旦吃饺子,春节吃饺子、喝糖水……在这众多的家乡风俗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

“春节”,家乡人又叫过年。在这一天还未来临之前的十几天里,家里的大人们就停下手中的活,开始准备过年用的年货。大人们出去赶集,买鸡、鸭、鱼、肉,有的大人留在家里给孩子们做过年要穿的新衣服,老人们就准备过年用的吉祥品。这些吉祥品全部是用面食做的,如龙、凤凰、八角馒头、年糕等。再过几天,这些活都做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忙活着收拾房间,做一次彻底性的大扫除,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每次家里的玻璃窗总是归我。这时候,我总是兴致很高,我会使出我的巧妙方法,把玻璃擦得干干净净,明亮的玻璃照得我心里亮堂堂的。

终于迎来春节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眼瞧出去,每家每户门口都挂上了大红灯笼,贴上了对联。伴随着“噼啪”的鞭炮声,饭菜就端上了桌子,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文艺联欢会。最高兴的还是初一早晨,清晨大约三四点钟时,外面的鞭炮声就“震耳欲聋”了。大人们忙着下饺子、放鞭炮,我们小孩子从里到外换上了新衣服。吃饭时要先给老人们拜年,拜完了年,老人就送给小孩子压岁钱。早晨的饺子中包着钱、栗子、糖、枣之类的东西,每次我都拼命吃,期望能吃到糖和栗子,因为它象征着来年能甜甜美美的,能激励我努力学习。

红红火火的春节一过,人们就要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我喜欢春节,春节是晚霞,是岁末的最后一道风景;春节是朝霞,预示着红红火火的一年又要开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八年级家乡的风俗议论文作文大全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坐落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里。那里虽然没有都市的喧嚣,但家乡的风俗活动的热闹气息足以传遍方圆百里。

正月初十的早晨,公鸡洪亮的打鸣声传遍了全村,人们便不约而同地忙起活来了。村里的老人说,正月初十拜菩萨,要准备鸡、酒、茶献给菩萨,才能求得未来一年的风调雨顺。很快,家家都把拜菩萨的“标配”食物做好了,大家陆续把食物、桌子等搬到了运动场上。不过一会儿,运动场已是人山人海了。

接下来还有摆菜、说吉祥话、旁人献茶等。但最让人喜闻乐见的是舞龙了。舞龙的队伍从入口冲了进来,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排着整齐划一的队形,举着头顶上的龙左摇右摆地舞着,动作极为协调。他们舞动着的不仅是头顶上的龙,还舞动着他们的青春,舞动着他们的热血,更舞动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舞龙的表演者舞得那么精彩,也让人们跃跃欲试,想大展身手一番。

“龙”走了,“菩萨”来了。那“菩萨”是由一群中年男子抬着的。他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健步如飞,一点儿也看不出岁月的痕迹。活动在人们烧香、拜菩萨中落幕了。

家乡的风俗,以独特的文化被世人传承,像一坛陈年美酒沁入人们的心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们最爱的家乡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1036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阵淡淡的粽叶气息萦绕在我的心间,雪白的糯米在光的照耀下如清泉般的在心灵上跳舞,袅袅的炊烟慢慢地散开……回忆起那个粽子包裹着的温暖,宛如栀子花在指尖上绽开了。

我的家乡在上海奉贤,端午节里,家家都会吃粽子。

以前,年幼的我不知道端午节是个什么节气,只知道每逢端午节全家都会去奶奶家吃粽子。当我渐渐长大懂事后再一次提及端午节,博学的老爸都会给我普及很多知识。还是穿越到战国时期吧!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位叫屈原的大人物,由于多次遭遇政敌的攻击,被楚王流放,跳江身亡。后世为了纪念屈原,端午节就诞生了。最初粽子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食物,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

在我的记忆里,作为本地人的奶奶也是最擅长包粽子的——谁让我嘴馋呢!我总是对奶奶包的肉粽和蜜枣粽子念念不忘,记得去年的端午节,爸爸给我布置了一项特殊任务——包粽子。于是端午当天我带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早早来到了奶奶家,奶奶准备好提篮带上我,从原材料开始准备。我和奶奶两个人去家门口的小河边摘芦叶,这是一大片的芦苇地,在一片片的叶子中,我彻底迷糊了,到底什么样的叶子才是最适合包粽子呢?奶奶边摘边告诉我,要挑选叶子上没有黑点、没有枯斑、甚至连一个小洞眼也不能有的新鲜翠叶。我于是跟随奶奶的脚步,信心满满地开工起来。好不容易找到了几片好叶子,可是被我摘下来的一瞬间就不小心碰坏了。奶奶转过头安慰我说:“阿妹,不要紧的,奶奶小时候刚开始摘芦叶也这样,摘多了就有经验了。”我又尝试了几次,总算摘得几片自己还算满意的芦叶,回头一看奶奶已经摘满了一篮子。我热得满头大汗,脱下外套剩下短袖T恤了。

回到家中,奶奶便去厨房淘米,洗粽叶。我也就在灶台边,心不在焉地玩起稻草来。奶奶边准备材料边帮我披上脱掉的外套。

“奶奶,您材料准备好了没有?”我焦急又无奈地喊道。“好了,快点来吧!”我兴奋地蹦了过来,只见奶奶娴熟地把一张张粽叶卷起来,做成一个小尖锥裹成三角状,然后先放一把米垫底,再夹一个蜜枣放进粽叶里,随后用手抓一把米洒在馅上,再把米压密实平整,最后就可以翻折粽叶把预留那段的粽叶盖在米上,这样鼓鼓的粽子就成型了。可是想把一个粽子裹起来可真不容易,奶奶腾出一只手抽了围兜里的一根线,一头用牙齿咬住,另一头就开始在粽子上绕来绕去,还没看明白情况,眨眼间就包好了。第一个粽子就这样诞生了。“我也要包!”说罢,奶奶教了我一个小妙招,一卷、一放、一压、一裹,不一会儿我就在奶奶这位“粽子专家”的指导下成功完成了包粽子的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都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拿我最期盼的除夕说,各地都会有自己的一套风俗,我们温州自然也有一套独特的除夕的方式。

早上起来,大门就已经忙着买菜了—鱼、肉、年糕,多到目不暇接。菜场里也是人山人海,路上还能看到许多红灯笼,一片红火。接着便马上开始“掸新”,也就是大扫除,让整个家焕然一新,以此迎接新年。

到了下午,就是贴春联了。许多户人家都拿出准备好的新的红对联,换下贴了一年的老对联,既是辞旧迎新,又给人一种美好的向往,与对新年到来的期盼和喜悦。

大概三四点钟,丰盛的年夜饭就开始做了。先是准备十样冷菜,拿出晾晒好的酱油肉和蒸好的鸭舌等,用红色高脚碗盛,象征着“十全十美”和“步步高升”,并放上一片胡萝卜,以示讨彩。到了烧热菜的时候,爷爷奶奶与父母便一齐开始忙活,烧鱼的专门烧鱼,煮肉的一心煮肉。且这热菜也是很有讲究的,寓意着“年年有余”“年年高”的鱼或芋和年糕不必说,像红烧肉,金针鸡等通常也会出现在餐桌上。

五六点钟左右,年夜饭也开始了。十个冷盘陆续端上,放在冷盘中间,而年糕则往往是第一个。菜上齐,那红红的排骨和淡黄的咸鱼飘散着两种不同的香气,让人感到无比舒适。大人们也开始互相敬酒,祝贺对方“事业有成”“身体健康”等,小孩也在父母的催促下去敬了亲戚长辈,一片喜庆热闹。

吃饱喝足,春晚也拉开序幕,一家老小坐在屏幕前凝神观看,气氛融洽,时不时还在群里发个红包或是给远亲或是亲友送祝福,让喜庆通过网络也能传递。

一个多小时,小孩们便坐不住了,跑去放起了鞭炮。各色鞭炮发出光芒和声响,有的是“噼里啪啦”的炸出绚丽的火花,有的点起来没有美丽颜色,但爆炸威力响声却非常大……与其说是在玩,不如说是一场小型烟花秀。

终于到了零点,钟声一响,四面都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与滚滚浓烟,而天上则是各色烟花。望着眼前的一切,大家都沉浸在长大一岁的喜悦中。

除夕活动也至此大致结束了,有的人睡觉,也有人守岁至天明,早上大家便又开始忙着拜年。

温州的除夕别具一格,但他最吸引人的还不止于此,而是他的热闹,温暖和美好的亲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乡春节风俗作文200字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早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奶奶家过年。我给大家拜年,收到了压岁包,太开心了。上午,妈妈和大妈一起包香喷喷的饺子,大姐也来参加。奶奶揉面,爸爸擀皮。因此我什么都不用干,于是我给大姐带上我的马头帽子‘卖萌’。还让大伯给大家照相。

我们家的饺子是韭菜牛肉和卷心菜猪肉馅的,可好吃了,最有意思的我们的饺子里有10幸运豆豆,谁吃到谁今年的运气就会很好,大家争先恐后的抢着吃,我吃到了一个幸运豆豆。

下午,我们一起到饭馆吃了顿饭,可好吃了!

这就是我们家过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的传统习俗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今天,就让我带着你走进我的家乡,领略一下那历史悠久而传统的习俗——捣年糕。

年糕,年年“糕”升。在象山,年糕是家家户户过春节时必吃的食物。捣年糕虽然看起来简单,可是真正做起来却是费时费力。

村里的男人,先把米一升一斗地从米缸里取出来,浸泡在水里,等到米粒充分吸收了水分,彻底湿透以后,再把米捞起来过滤掉水分,晾一晾,然后才把这些米送到磨坊里磨成米粉。接着把磨好的米粉倒进一个特制的桶里,放到锅里蒸,待到厨房里的蒸气弥漫着米香时,米粉已经被蒸熟了。大力男人端起木桶快步走到木槽前,把一桶的米粉倒进木槽里,用木杵用力地捣,使木槽里的米粉变成膏状,再用力,使那些膏状物从一个方形的小口里挤出来,钻出长条,像是一条巨大的蚕从蛹里爬了出来。边上的妇女手里握了一把刀,刀上沾一些水,切成了一段段,再放到室外的竹板上晾起来,期间还要给它不断地翻身,等年糕完全变硬之后,就可以装入袋子里保存起来了。

家乡吃年糕也是一大特色。在年糕刚成型时,还冒着热气,黏黏的,撒上一些红糖,白糖,芝麻和桂花,年糕一下子变得又甜又糯,是我最喜欢的吃法。也有人喜欢吃咸的,放入榨菜丝包起来,这样吃甜丝丝,咸滋滋。

捣年糕是我们家乡的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一种生活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八年级家乡的风俗议论文作文大全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今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我们一家人五点就起床,按照习俗上山去“趟露水”。一路上我用双手捧起晶莹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时间我觉得眼睛好像亮了好多。

回到家门口,我就闻到粽子香味,一进门就看见奶奶做了一桌子好菜专门等我回家吃。我洗过手来到饭桌前,我解了一个漂亮的三角粽子,撒上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们一家边吃边聊,屋子里弥漫着香喷喷的粽子味和浓浓的艾香,充满了端午节的欢乐气氛。

我一边吃粽子,一边看电视。正巧,我看到有一个节目是赛龙舟。这时,妈妈对我说:“你明白赛龙舟、吃粽子的来历吗?”我说:“明白呀!相传龙舟竞赛是为了捞救投进汩罗江而死的爱国大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妈妈听了高兴地说:“我儿子懂得真多。”

奶奶见我们谈得这么开心,凑上来说:“你们明白吗?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齐。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这倒是蛮好玩的。”我和妈妈一齐说道。

吃完饭,妈妈给我耳朵上抹了雄黄酒,给我嘴唇上抹涂了唇膏,给我手腕上戴了红线绳,把我打扮得和粽子一样香,说这是老古人留下的风俗习惯,期望孩子能健成长。之后爸爸、妈妈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唱着端午节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妈妈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节的学问可真多,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真了不起。这一天,我过得真是欢乐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