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鲁迅是个怎样的人作文推荐20篇

鲁迅公园为青岛汇泉景区第一景点,也是青岛最富特色的临海公园,下面小编为您提供鲁迅是个怎样的人作文,供参考!

浏览

6108

作文

1000

鲁迅是历史的产儿作文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诚然,鲁迅历史产儿,他的思想是现实的反映,然而不能否认,在他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中,他的主观的能动的精神力量对他自己对于时代起了强有力的作用,虽然这种精神力量归根说来,仍然不外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一切能够对现实世界作亲切的忠实的观察的人物,他的思想总多少反映客观的真理,因此在欧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我们化够从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队伍中找到不朽的思想家;同样,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出身于旧社会的人物中,也能够找到最进步的思想家。

但自然,假如不是处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期,要从落后的被压迫民族之中产生最健全的革命思想家是不可能的。鲁迅的一生如果没有接触到世界革命的巨潮,他仍然可以成为旧中国一个有智慧有正义的天才文人,但不能成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战士。正因为他是处在中国革命运动突飞猛进的时期,他的思想浸透着中国和世界亿万群众所服膺所支持的革命真理,他才能够成为中国和世界革命大众的灿烂明星。但是,时代的进步并不能减小鲁迅的伟大。假如他不能顽强摆脱那网住他的旧社会的因袭力量,不能持久反抗现实的黑暗势力,不能深刻体察大众的革命要求,他必然“用自户所手造的和别人所帮助的墙,和时代隔绝了。”(《且介亭杂文末编?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冲)他的天才也必然为旧社会服役。

在中国人民争自由、争进步的光荣历史上,将看不到鲁迅这不朽的名字。鲁迅之所以不朽,在于他不仅自己动手猛攻旧中国的黑暗牢狱,而且不断号召人民大众攻打这座牢狱;在于他不仅用笔触用喉舌表达了中国民族的战斗,而且传布了最下层的大众的革命战叫;在于他不仅始终站在时代的第一线提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要求,而且直接参加在战斗中去努力实、现这些要求。

[鲁迅是历史的产儿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永远的鲁迅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我们的语文老师跟我们分享了鲁迅先生在生死线上还拼搏不休的资料还有巴金先生写的纪念鲁迅的文章。

鲁迅先生临死前说:“忘记我。”这声音在巴金先生耳边回荡,我们怎么会忘记你呢?我们最最敬仰的鲁迅先生!我们的民族英雄!你为我们的民族付出了那么多!是您给了我们青少年及时的安慰,您为人民做了那么多,但是您有操心过自己吗?

您曾说:“我好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你的行动证明了您这句话不是信口开河,而是一句时时刻刻警示着自己,更是警示着人民的话!你平时对人民付出的心血,使我们永远难以忘怀!您用自己的善良拯救了千千万万的人,并且让我们人民有了自知之明,开始改进。

在仅仅几十年的时间里,我们中华民族就从一个黑暗的社会进步到了世界强国之一!这里面的功劳是少不了您的!您走了,但您的精神永远与我们在一起,一直鼓舞着我们。

当这一位民族英雄的灵柩抬进殡仪馆时,多少人民随之失声痛哭!失去了你这样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教育家,我们的心情是多么的悲痛!

鲁迅先生的心脏已经停止了,他的身体已经永远的躺在万国殡仪馆里了,但是他还没有死,因为鲁迅先生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鲁迅的趣事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对对联

少年时代的鲁迅在上私塾时,先生就教他们作对。一次,塾师寿镜吾老先生出了上联“独角兽”,让学生们对下联。立时塾房活跃起夹了,有的孩子对出“九头鸟”,有的孩子对出“三脚蟾”,有的孩子对出“百足蟹”等等,惟独周樟寿(鲁迅原名)一语不发,等课堂上平静下来后,他站起对出“比目鱼”。课堂立时悄然,没有再应对的了。寿老先生在—一评论了前者之后,最后称赞周樟寿对得最好。因为“独非数字却有一”的意思,而“比”也非数字,却相当于“二”。两者虽俱无数字却都有数的含义,真是恰到好处。

经老师的点拨,同伴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樟寿虽小却语惊四座。

鲁迅理发

有一天,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理了发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

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直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感到满意为止。谁知道付钱时,鲁迅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一个铜板也不多给。理发师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鲁迅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

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鲁迅的故事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鲁迅与红辣椒的故事

鲁迅先生从小就非常爱读书。有一次,他考试成绩非常优秀,学校奖励了他一枚金质奖章。他不是把奖章收藏起来,而是把奖章卖了。他用卖来的钱,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和一串红辣椒。他把红辣椒挂在自己的房间里,有时晚上看书很冷或想睡的时候,就吃一个红辣椒。辣椒把他辣得全身冒汗,这样身体就不冷了,也不想睡了。他用这样的办法坚持读书。由于他刻苦努力,鲁迅终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现我们生活条件好了,再也不应红辣椒来驱寒提神。但鲁迅与红辣椒的故事鼓舞着我们:只有勤奋刻苦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写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

全文共 2358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

您好。翻开课本上您那剑眉紧锁的画像,我似乎不敢长时间和您面对。作为一个后生小子,对早已故去的您,我又能说些什么呢?仅仅因为您是一位泰斗级的人物?

认识先生是从小学语文中的《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开始。进入初中后,您的《社戏》,您的《故乡》,以及您的《孔乙己》、《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友邦惊诧”论》、《鲁迅自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国人失掉自力了吗》等等,都成了我辈的必修课。作为您的后人,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因为有了先生,我们才得以看到阿Q,也看到孔乙己, 看到祥林嫂,也看到华老栓等一个个至今依然鲜活的形象。仅此而言,这是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拥有鸿篇巨著的文学大师都无法比拟的。

说起先生,不少人都对您“横眉冷对千夫指” 、“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傲骨所感,可我更为您“俯首甘为乳子牛”﹑ “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所动。同时,也早就把“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以及“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视为自己的座右铬。

面对先生的画像,我一遍又遍在心里发问:先生究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先生自己的话说:“我只是一枝笔”。可令我不解的是:您的后人,为什么非要加给您贴上“投枪”﹑“ 匕手”,“ 勇士”﹑“ 先驱”、“ 旗手”, 甚至“ 革命家” 等诸多的标签。以至您的后人在拜读您的大作时,首先把您绐这些“筐” 里装。只是我不知道,这种被神化,甚至被曲解和妖化的鲁迅,先生是否会欣然接受。我想,您至少也会为此而感到脸红。正是因为您被您的后人无端地神话,以至使您的每句话每个字都被视为经典,谁也不敢有丝毫指摘。这里,抛开您文章里“怪异” 的语序不说,抛开您文章里令人难懂的方言不说,但您选入我们课本中文章里的错别字就不能不说!诸如《社戏》中“又漂缈(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藤野先生》中“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吗)?”﹑“你悔改罢(吧)”﹑“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地喝彩)”;《故乡》中“我们日里到海边检(捡)贝壳去人都叫伊(她) ‘豆腐西施’,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辗转)而生活;《孔乙己》中“便替人家钞钞(抄)书” 等等。

仅此而已也就罢了。之后,我又找来高中语文课本,,发现先生文章此等错字也并不少见,比如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目的是在绍介(介绍)东欧和北欧的文学,力气固然白化(花)”,“又在第二叶(页)上,写着‘徐培根’三个字 ”。《灯下漫笔》:“但措辞太绕湾子(绕弯子)了”,“有更其直捷了当(直截了当)的说法在这里”。《祝福》:“我就站住,豫备(预备)她来讨钱”,“一见她的眼钉(盯)着我的”,“我很吃惊,只得支梧(支吾)着”,“什么踌蹰,什么计画(踌躇、计划)”,“听说那时实在闹得利害(厉害)”,“全不见有怜悧(伶俐)起来的希望,搭赸(搭讪)着走开了,两个人都竦(悚)然的回过头”。《阿Q正传》:“看去腰间还挂着一个大搭连(褡裢)”。特别是《记念刘和珍君》:文章标题中第一个字记念(纪念),就令人不知所云。

好在我们初中语文中只有您的9篇文章(这是任何作家都没有的礼遇)。那半文半白的文字,对一个初中生来说,尽管是那样地难懂,但既然作为教科书,我们又不能不学。如果有谁把您的《鲁迅全集》作为中学生的必修课,也许我们学到的错别字还会更多更多。倘是为了学术研究,这些特殊年代的“特殊字” 也许有些是通用的,算不得什么问题。问题是作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选定的课文,硬把先生文章中的错别字也统统拿来,对这种“拿来主义” 不要说我想不通,我相信先生也未必就想得通啊。

鲁迅先生:我很快就要参加中招考试了。但令我顶为耽心的是:我如果在作文中把缥缈写成漂缈),喝彩写成喝采,把辗转写成展转 预备写成豫备,把踌躇写成踌蹰,把计划写成计画,把厉害写成利害,伶俐写成怜悧把搭讪写成搭赸,特别把纪念写成记念等等,阅卷老师是判对还是判错。要知道,每个错别字就要扣一分啊。如果阅卷老师硬是把我文章中和您一样的用字判为错别字,我应该是找您还是找人民教育出版社去理论?!

其实,我谁也找不上。先生早已作古。人教社的大门我等初中生也未必能进。我只是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您的后辈非要给您贴上那么多您也许并不喜欢的标签,加上那么多您也许并不喜欢的光环。可以说,即便把这些标签揭去,把这些光环摘下,其实也并不影响您在文坛上泰斗级的地位啊。也许,那才是最真实的先生,更真实的您。

写至此,我突然想起先生《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那篇支章来。用先生的话说:“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因为尊孔的时候已经怀着别样的目的,所以目的一达,这器具就无用,如果不达呢,那可更加无用了”。“恰如敲门时所用的砖头一样,门一开,这砖头也就被抛掉了。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作为一个后生小子,我不敢狂下断言。更不敢说您死后也象孔子那样被人当成了敲门砖。因为我唯恐冒犯了先生,也怕先生九泉之下不锝安宁啊。

其实,先生还是哪个先生。说白了先生是个有思想的文人。尽管有人说您的戏剧毕不上沙士比亚,您的短篇小说比不上契可夫,您的小品比不上胡适,您的散文比不上朱自清,但先生就是先生,先生仍不失为作为“一枝笔”,还者说一个文学大家。“嘻笑怒骂,皆成文章”,都不过是您的一种文风而已,和任何政治都没有关系。正因为如此,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永远不可动摇的。尽管离先生故去已经72年,但先生的辛辣,先生的深刻,光生敢说真话的勇气,都永远使我辈值得学习的。先生没有错。错的是您的某些后人。特别是看到那些想把先生当“敲门砖” 的人,您是否真的会“相逢一笑泯恩仇” 呢?至少,我不相信!

此致

敬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鲁迅故里游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兴高采烈进入了鲁迅街,鲁迅街分别有鲁迅祖居,鲁迅故里和鲁迅纪念馆。

首先,我们参观了鲁迅故里,鲁迅故里是鲁迅读书的地方,房屋高大,三幢直进古典砖木建筑,具有深厚的古乡古色带有中国特色的古代风格。

当你走进大门时,第一眼看到的是客厅,客厅中央有接待客人的一张八仙桌,高椅四条,靠两边各有茶几和高椅。再往里走便看见鲁迅三兄弟读书学习的“三味书屋”,里面有七八张桌椅。鲁迅六至十七岁在这三味书屋度过,鲁迅小时候读书很用功,他在恩师寿镜吾的影响下对封建社会仇视,使鲁迅后来投身于革命事业。

接着,我们参观了百草园,其实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相离不到50米,百草园中其实并不大,面积只有三百来平方米,是鲁迅家种菜的地方。

然后,参观了厨房,鲁迅也就是在这里才认识了少年润土,并且成为了终生朋友。

最后,我们参观了鲁迅祖居,实际上鲁迅祖居是姓周,鲁迅也不是姓鲁,姓周叫树人,祖居就是鲁迅的长辈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鲁迅祖上也算是一个官府人家。由于鲁迅的祖父为官,得罪了朝庭被关进了天牢,后来为了救人,被迫卖去了部分房产,救出了祖父。从此鲁迅家便成了没落的封建家庭,可是鲁迅并没有受到家庭的影响,却投靠了革命事业。鲁迅的家庭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书香门弟,从他房屋结构便可以看出有学堂、书房、接客室、藏书室的四合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家是一个大户人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鲁迅先生小学作文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您是一个大作家、杰出的作家;有人说您是一个敢骂人的人,骂人骂得能出书;我说您只是一位先生

先生幼时大受封建礼教之害,以致于先生后来对封建礼教极度痛恨。先生曾立志学医,立志用精湛的医术治好中国人病,丢掉“东亚病夫”的帽子,让中国人的身体强健起来。

但当先生留学日本,看到麻木的中国人令人发指的围观,您终于明白,中国人不但病在身上,更病在心中,病在精神的上的空虚、麻木。于是您弃医从文,扔掉了锋利的手术刀,用起了更加锋利的物器——笔。您用尖锐的语言向落后的封建制度。黑暗的民国政府以及麻目的国民精神进行“狂轰滥炸”。很多的青年把您当成了指路明灯。但我知道您不是,您只是对这个社会感到不平。

高强度的的工作毁掉了先生本身就不强健的身体,您已经骨瘦如柴了,但即使是在这种时候,您还在努力工作。有很多人认为您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我知道,您只是知道自己早已病入膏肓。

在您的笔下,从精神胜利者阿Q到落魄童生孔乙己,再到被忘记痛苦的祥林嫂,他们一个个那么鲜活地从您的笔下走出来,他们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底层的怪胎,被社会遗忘,被“高贵”的人们唾弃。甚至被同样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看不起。同样的穷人,他们却要在同病相怜的人身上踩一脚,丝毫没有同情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这是一个分明不值得留恋的社会,但您依旧在改变它而努力,我敬爱的先生——鲁迅;这是一个您痛恨而又立志改变的社会,您为这个社会呐喊过,也为自己的行为彷徨过,但最后,时间告诉我们,您胜利了,我可爱的先——鲁迅;我读发球了您从一个报国无门的青年到一个传大的作家,其实,您仅公是一个传大普通人,我热受的先生——鲁迅。

[鲁迅先生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鲁迅惜时如金——时间是挤出来的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文坛巨匠鲁迅先生很爱惜时间。他一生撰写和翻译了 640 万字,平均每天写 2000 字,为无产阶级文化宝库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遗产。

许广平在回忆鲁迅时说:“他常常一点一滴地积累时间学习。成天东家玩玩,西家坐坐,说长道短,是他最怕的。如果有朋友在他工作的时候来谈天了,就是最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说:唉,你又来了,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 ”

鲁迅把时间当作生命。他说:“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为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正像他所说的,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他是用跑步的速度度过了自己的一生。鲁迅在逝世前不久,还在病床上写作。他有一句名言:节省时间,也就使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延长了人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游鲁迅故里_1000字

全文共 1120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游玩了鲁迅故里。鲁迅故里包括:三味书屋,鲁迅故居,百草园与鲁迅博物馆。我要一一告诉你们我的游玩经历吧!

首先,我去的是三味书屋。到了三味书屋,首先看到的是书屋里的一张大木桌,桌子上摆放着几本书,还有一把戒尺。桌子旁有六张小桌子。据说,这些小桌子都是学生自家的,由于需要,就从自家搬了过来当课桌。有一样特别不同:鲁迅的小桌子上有一个“早”字。据说,小时候的鲁迅有一次上课迟到,被老师重重而又十分严厉地骂了一顿,鲁迅为了警戒自己下次不能迟到,便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可是我没能看到这个“早”字,因为字已经很模糊,看不清了。三味书屋后还有一个后院,毕竟教鲁迅的先生讲的课程枯燥无味,就有许多小同学与鲁迅十分调皮好玩,每当先生讲的入神时,鲁迅便与他的同学趁这个机会,悄悄地溜到后院去,嬉戏玩耍。

游完三味书屋,然后我就去鲁迅故居参观,鲁迅故居里有鲁迅的起居室与他的家长住的地方,而我们就到鲁迅的起居室去参观。只见起居室里有一张大木床,床上有一张竹席,与一个枕头,床旁边还有一个木头做的的床头柜。起居室可真简朴啊!

参观完鲁迅故居,我沿着一条宽大约有一米的小路继续前进。走了大约两分钟,我们就来到了百草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长大约有十米,宽大约有六米的田地,田地上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有浅绿色的豆角,也有深绿色的青菜,还有绿油油的韭菜。田地旁还有一口水井,大概是用来打水喝或者是用来浇灌蔬菜用的吧!水井旁还有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三个大字,而且用红色的颜料涂着,分别是“百草园”。百草园里还有围墙,围墙的下半部分是用红砖造的,但是经过风吹日晒,已经不再那么红了,成了浅红色。我想:围墙脚下的蟋蟀也不再唱歌了。

走出百草园,来到了一个小院子。院子里有鲁迅的奶奶与小时候的鲁迅的塑像。他们正在大树底下乘凉,奶奶坐在木椅上,正在给坐在小凳子的小鲁迅讲故事,小鲁迅听得十分认真,目不转睛地盯着奶奶。小鲁迅的小凳子旁还趴着一只十分可爱的小猫,也盯着小鲁迅的奶奶。我想:小鲁迅的奶奶讲的故事一定非常好听,也非常的有趣吧!

走出小院子,我走了一段路之后,就来到了鲁迅博物馆,准备参观一下。鲁迅博物馆可真大呀!一共分为两层,博物馆里有鲁迅先生的肖像,有鲁迅先生的照片,也有鲁迅先生写下的书籍

走出鲁迅博物馆,已经是傍晚时分,我该回家了,但是鲁迅故里让我流连忘返!

点评:本文以游鲁迅故里为话题,文章开头交代了游玩的时间和地点。文章第二段以空间顺序为叙述方法,在介绍时还引出了小故事,能使文章读起来更有趣味。从百草园墙体的颜色描述中可以看出小作者观察仔细,在走到院子里看到鲁迅塑像时还充分发挥想象力,将鲁迅小时候听奶奶讲故事的场景再现了出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介绍鲁迅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有没有一出戏,活色生香却又激流暗涌?

有没有一支笔,起伏跌落后仍静于喧嚣?

有没有一个灵魂,曲终人散后却永不寂寞?

他是一个奇迹,一个永恒、神奇的真实。你可以不相信神话,可以任凭那些说书的老人口中的传奇的人物在风流中流连,而只相信你所看见的。可是你不得不承认,在莫测的风云中,他就这样突破重重阻碍向我们走来,他的足迹注定将成为后人永世的追逐。

终于有一天,我寻觅着他的足迹来到他的故乡——绍兴,走他走过的路,感受他的人生,品读他的情怀。

百草园,他儿时所有的记忆,尽管那只是荒芜的菜园,但却是他儿时的乐土。踏上百草园的土地,那样平静的气息,细看来却也充斥着勃勃生气,如他一般,无需舞台,无需衬托,其本身就是主角。厚实的土地是他不可动摇的坚定,土地孕育的生命是他在坚定中的憧憬。

只是在富裕的家庭也难逃没落的命运。走出百草园,他经历了人间悲喜、世态炎凉,甚至经历了家庭落魄。他变卖家产,最后也只得在别人的帮助下逃离故乡躲避。难道上天也在嫉妒他的才情?但这些苦难丝毫无法阻挡他走向救国的道路。他弃医从文,原本只为使国人在精神上得到救赎,却意外的使自己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这是巧合,还是上天刻意的安排呢?

他一生坎坷,他用自己的文字逐渐积累,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永恒,可是他最怀念的的还是在百草园的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眼中的鲁迅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关心进步青年,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做的多,珍惜时间的人,更是一个热于助人,关心、同情劳动人民的人。

在一个北风怒号的日子,一个拉黄包车的赤着搅在地上跑着,“哎哟”那个人痛苦的喊了一声,一屁股坐在地上,心里还骂道:他妈的,是哪个缺德的家伙,把碎玻璃乱扔,海德拉子回不了家。碎玻璃碎片扎在他的脚里,血流如注,天渐渐的黑下来了,那个车夫嘟嚷着:“谁来救救我呀,我家今天已经没饭吃了,如果没人来救我,我接啊就过不了日子了呀,那位好心人来救救我呀。”

这时,周建人带着小周晔到鲁迅家,周建人恰好碰上那个车夫,得知情况后,飞奔到鲁迅家跟鲁迅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车夫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鲁迅告诉车夫:“等一下夹玻璃会很痛,你忍着点。”车夫想了想说:“为了能活下去,你们放心夹吧,如果不夹不但会发炎,在这世道还有可能活不下去,夹吧,没事的。”随后,鲁迅和周建人不仅把他的伤口处理好,还掏出自己的钱给车夫,让他在家好好养着,车夫感动的说:“两位好心的先生,你们真是天兵天将下凡,我都不知道该怎样谢你么了!”鲁迅回到家里,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常常的叹了一口气,心想:还有千千万万的苦穷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我一定要拯救他们,帮助他们,打到反动派,用笔杆子与他们做斗争。

在我的眼中,鲁迅就是这样这样一个热于助人,关心、同情劳动人民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故居的百草园里

绍兴鲁迅故居的院落很深。看过好多间屋子,拐过好多条小过道,才走进鲁迅的童年乐园百草园。

园子里已有不少游人,多是大人,也有几个孩子。园子很小,很普通,生长着与别处一样的树、一样的草、一样的菜苗,但游人却看得很认真、很投入、很虔诚。大人们读过很多鲁迅著作,吸取过鲁迅精神的营养,一走进鲁迅故居,就生出一种神圣感,一种崇拜心情,即是这片小小百草园,也视为一块圣地。孩子们似乎耐不住过分肃穆的气氛,有些不安分了。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本不相识,但互相递了个眼神,便一下沟通,于是挣脱被大人牵着的手,亲密地走在一起,像左邻右舍的同伴,像同窗共读的好友。他们先瞅了一会儿各种各样的树,又蹲下用细树枝打探菜畦边的小洞子,又拥到墙边翻砖头、瓦片,拨动密实的草丛。大人多熟读过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道孩子们的心事,他们定是在寻找曾给童年鲁迅带来过乐趣的桑葚、皂荚、蟋蟀、斑蝥、蜈蚣,还有那条传说中的美女蛇,都会心地笑了。孩子们的家长即刻告诫他们,别忘了在小本本上记些什么,以便回去写好作文。孩子们不理睬,仍专心地寻找着。忽然,有几只麻雀飞来,停在枝头,冲着游人喳喳叫了几声。这里的麻雀似乎习惯了人来人往的环境,一点儿不怕人。戴小红帽的男孩惊喜地说:“麻雀,麻雀!”于是,孩子们迎着麻雀欢跃起来。麻雀本是很平常的小鸟,随处可见,可这是百草园里的麻雀呀,是鲁迅描述过的麻雀呀!麻雀飞去了,小红帽望了会儿麻雀飞去的方向,对童伴说:“鲁迅小时候不机灵,不会捉麻雀。”小红帽的妈妈听了,觉得儿子在众游客面前,竟说出这样的话来,似乎对鲁迅有些不敬,可见平日教子无方,有些难堪,打了儿子一巴掌:“你胡说些什么呀!”儿子不服,争辩说:“是鲁迅自己说的,他半天只捉了三四只,润土的父亲半天就捉了几十只。”大人们都劝解妈妈,孩子不是胡说,鲁迅的确是这样讲过的。妈妈不好意思地笑了。大人、孩子怀着同样热爱鲁迅的心情,千里迢迢来寻找鲁迅,大人看到的是伟大,孩子们看到的是平凡,在孩子们心里,鲁迅是和他们一样喜欢玩乐的孩子,是他们的好伙伴。

走出鲁迅故居,要去三味书屋,看鲁迅少时读书的地方。小红帽和妈妈又归于和好,手牵手走在最前边,小声说着什么。也许妈妈觉得,刚才在百草园里,本不该与儿子发生那场小小的冲突,他们来寻找的都寻找到了,他们寻找到的都是真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参观鲁迅纪念馆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绍兴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鲁迅先生早年成长的故土,

我渴望已久想了解探究的神秘地方。今天,我就要“拜访”这位家喻户晓的人物,游鲁迅故里,感受鲁迅当年生活场所。

第一个地点就是鲁迅纪念馆。门口有郭沫若写的“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大字。走进门,便看见鲁迅坐在藤椅上的雕像,旁边写着鲁迅先生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一生写过1000万字的书和信,站在他的那堵书墙前,爸爸给我拍照留念,

然后我们又来到一个说起鲁迅先生不得不提的重要地方———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正中央,一张书桌的右下角刻着一个“早”字。这个“早”字,一直激励着鲁迅,“时时早,事事早”,使他成为了一代文学巨匠。

参观了鲁迅故里,我终于了解了鲁迅的成长道路和奋斗历程。此次的“拜访”之旅,让我走近了鲁迅,读懂了鲁迅,更被鲁迅的精神所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对鲁迅的认识

全文共 1495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的生平和创作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便迅速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自然、真诚单纯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通过科举考试,可以升官,可以发财,个人身价百倍,家庭也随之受到世人的羡慕.这被认为是读书人的“正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僚”,为这个官僚出谋划策,奔走效力,接受这个官僚的馈赠.借着这个官僚的权势,自己也有了权势.这是当时读书人常走的第二条道路.假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虽然这被当时的官僚所不齿,但到底可以发家致富,不致落到被侮辱、被损害的社会底层.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抱着到“异地”去寻“别一类”的“人们”的目的,离开了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当时的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这是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所从来没有过的.在课余,鲁迅还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这大大开拓了他的文化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有关以鲁迅为话题的写事作文1000字

全文共 3601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只是个已逝之人,可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是最敬佩仰慕的人,他的精神一直鼓舞着小编,你呢?

参观鲁迅故居有感作文1

周日的上午,我怀着敬仰的心情和妈妈来到了阜成门内的一个胡同里,因为鲁迅先生的故居,就静静的坐落在这。

北京的初春还是有些凉意,但我看到大门口桃树上的花苞,我的心里顿时温暖了起来。人一进门,就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幽静的四合院,淡淡的阳光洒在房檐上,一点也不显得冷清,似乎还有人居住在这里。这个青瓦灰墙四合院很小,院子的中间有一棵大的丁香树,听故居的管理员阿姨告诉我这棵丁香树是鲁迅先生亲手栽种的,算算到今年都86年了,活的可好了。我想鲁讯先生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里到了春天肯定是滿园飘香了。

院子北边的房子是正房是鲁讯先生的母亲和妻子朱安的卧室,西边是厨房,东边是女工们的卧室,南边的房子是鲁迅会客和藏书的地方。堂屋的后面,接出的一间小房子,是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这里每间房子的布置都是鲁迅先生亲自设计的。家具都是深色的非常古朴典雅,摆设也很整齐对称。房屋的后面还有一个小院子,有两棵枣树,不过是后来补种的。( 就在这个四合院,鲁迅先生在此居住的两年期间完成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印行了《中国小说史略》、《热风》等著作,同时还主持编辑了《语丝》、《莽原》等周刊杂志。

在故居的东边,有一个陈列大厅,摆放着各种展板和实物,浓缩了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在绍兴的”部分主要 展示了从鲁迅先生在绍兴时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他经历了家道的败落,也由此体验了人生的辛酸。接着,“在南京”、“在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唤醒沉睡的国民,激励人们革命救国。在他看来,一个民族的命运,远远重于个人的得失。鲁讯先生的一生,是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精神,也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看完这些,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的精神鼓舞着我,我不但对鲁讯先生更加敬仰了,而且,心里真的明白了什么叫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鲁迅全集》读书后感1000字作文2

虽然那革命,革革命的时代已经远去,中国也有了不可限量似的未来。但中国人的积习仍未有丝毫改变。

中国人较之西洋人应称得上伶俐人。懂得“中庸之道”,明白得道与失道,更了解“非礼勿听,非礼勿视”,是一等的良民,且是中立的。中国人自有自己的布置,如鲁迅先生所言:“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辱,但也可以凌辱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中国人亦喜欢流言,就如苍蝇热衷于细菌。“一见短袖子,便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正如鲁迅先生的先见,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例如邻里之间,往往闲来无事,立志于观望别家,若找出丝毫事端,便开始影影绰绰,窃窃私语,当面仍旧是温蔼的笑脸。

第一次回国,邻居们的热情是可以把人溶化的,炽热的热情背后则开始打听和估算所有可知或不可知的细节。想到鲁迅先生提到的两种亦或四种:凶兽和羊;及凶兽样的羊和扮做羊的凶兽。现在仍是有的,那本是自古有之的。只是那现象的原因成了利益。

另说贵贱,大小,上下吧。在国内,城市人看不起乡下人;白领看不起蓝领。在国外,香港来的看不起大陆来的;大城市的看不起小城市的;父母花钱供的看不起自己打工的。嫁在国外,嫁白人的看不起嫁阿叉难民的;嫁阿叉难民的看不起嫁老头的。这种种的看不起便围成了整个华人世界。那毫不留情的中伤和白眼随处可见。这本是不该分贵贱的时代了,可骨子里的“古而有之”许会继续到未来吧。

再就是思想的局限。中国人讲究稳妥,无论说话办事。初到国外,班上的同学大半是同胞,成群结队的讲着中文,那讲英文的自然被视为异类,不敢骂你崇洋,但大可以孤立你。教授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则是一致相同或相似的答案,那所谓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整齐是可见一斑的。稳妥地目的是达到了的。

写了这许多中国人的积习,其实中国人的伶俐是不可限量的。中国中庸了千年之后,需要的是个体独立的中坚力量。我们的经济已经腾飞,再不做只求自保的蚁民了。中国人亦要用另外的视野看世界,甚或自己。

鲁迅先生的文字并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消逝。那些尖锐深刻的文字,让人心隐隐的痛。我们却是不该忘记那些战士的,今天的幸福与自由。鲁迅先生的文字让我们完全陷入曾经的那个纷乱的年代,人们所付出的代价亦是不该忘却的。少年时代很是痛恨这些文字,那大段大段的背诵,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不知同龄的人有无阅读鲁迅全集的。城市的孩子们已经没有了苦痛吧。我却在此刻臣服。

鲁迅《狂人日记》读后感1000字作文3

鲁迅先生生活在中国那段水深火热的革命的灰色的年代,混沌的国人还没有完全觉醒,两千年来的封建思想仍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只在暴力革命中取得胜利是不够的,国人的奴性思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桎梏:辛亥革命的硕果被军阀窃取,推翻清政府后又要建立另一种迫害压榨穷苦人民的帝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号角即将吹响时又爆发出国共彻底决裂的危机;国民党严酷的统治和持续四年之久的内战,是什么让即使取得胜利了的中国仍然动荡不安?如果改变不了人们根深蒂固的迂腐和懦弱,革命的意义永远无法实现,中国的和平时代永远不会到来。先生翘首以盼的是一个和平民主、平等自由、国人相亲相爱的和谐美好的社会,他用自己的纸笔和顽固保守势力斗争、和国人的愚钝斗争、和想要奴役国人思想蒙蔽国人意志的封建势力斗争,他想反映的是那个时代黑暗的社会和悲哀的现状,唤醒国人清除封建残余,跻身革命事业,对社会的不平等奋起反击是他倾其一生所希望能做到的事情,可是到了他生命的尽头,也未能看到在他的努力下,才能够到来的正义的新世界。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

这是小说的开篇,人物的意识首先登场了。为什么“今天”的月光格外好呢?为什么以前的三十多年见到的“全是发昏”的呢?“我”的精神因月光格外的爽快,可是“我”觉得还是要小心,因为“赵家的狗”不知为何,“今天”看了我两眼。其实主人公意识的登场,先生就预示着他的意识与常人的并不相同,否则“狂人”二字又从何而来呢?

这几天出行“我”总觉得村人的眼神和言谈举止有些许异样,便想起了其他村庄的人们将大恶人打死并把他的心肝挖出来吃的传闻,“我”终于明白其中缘由,其他村庄的人会吃人,缘何自己村庄的人就不会呢,既然可以吃别人,为什么不可以吃“我”呢?“我”猛然发觉,原来这是一个吃人的世界!本文的叙述者说,“狂人”是患了“迫害症”这类的癔症,因此称他为“狂人”。然而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个生活在封建士大夫家族中在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中猛然觉醒的知识分子。他的臆想并不是毫无理由,他以为他所生活的世界日益变成一个人吃人的世界,其实他看到的是人们独立的思想被日益吞噬,他看到的是在这个黑暗社会下人们的人格逐渐丧失。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狂人”所看到的“仁义道德”,是封建礼教下的道德,而他已经觉醒的民主意识让他看到这封建思想中极力提倡极力追捧与膜拜的道德,其实是活生生的“吃人”二字!在“狂人”臆想的世界里,他看到的是在封建礼教地束缚下,一个 人与人之间互相残害的,人吃人的可怖的世界,他认识到,原来几千年来的封建文化,教给人们的实质,其实就是“吃人”二字。他感到亲情的缺失、人情的淡薄,他感到孤立于世间的艰险与悲戚,人吃人的残酷迫害正在趋近于他,其实是封建思想的魔爪正在伸向他。“狂人”病症只是把封建残余对人身心的侵害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了,然而却没有人能明白他的恐惧,没有人明白他的狂与不狂, 没有人能看到自己内心比“迫害症”更加可怕的病症。在这样的情况下,真正的“狂人”被看作普通人,而觉醒的人却被看作“狂人”形单影只地艰难而忐忑地在乱世中挣扎度日。

现在看来,“狂人”其实说的并不只是主人公本身,而是生活在那个黑暗的世界里,在封建思想的压迫下,人性逐渐泯灭的全体国民。

“救救孩子……”

多么微弱,无奈,又悲壮的呐喊,救救孩子、救救下一代吧,被侵蚀的头脑、被腐化的思想,到你们就停止吧,让封建社会的假仁义假道德侵害到你们这一代就停止吧,别让下一代的孩子们还像你们一样,在这种可怕的、人情淡漠的年代里、在“吃人”与被吃中终其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赞美鲁迅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195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鲁迅先生,作为念过书的中国人,都知道他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但知道并不代表了解,而了解的角度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同学们眼中的鲁迅又是怎样的呢?下面请看内容吧!赞美鲁迅的作文 (篇1)

一张瘦削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破四周沉沉的黑暗;一头不屈的硬发,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他,就是鲁迅。

鲁迅先生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教育家、革命家,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奠基人。鲁迅先生的一生都是坎坷不堪的。开始,他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到了后来他有弃医从文,放下手术刀,拿起手中的笔,用比作武器,用文字做,一次又一次对反动派进行猛烈的进攻,揭露他们肮脏丑恶的嘴脸。鲁迅先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批判中,孤身一人走上了为民族、为人民的奋斗之路。这一路上,鲁迅先生一次又一次受尽迫害,尝尽辛酸。自己写的文章屡次被查封,但他依然不放弃,不惧迫害,顽强拼搏。他用满腔热血实践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追求,他用笔划存漫漫长夜,挑出些许亮色。

鲁迅先生不怕困难,三番五次地与黑暗势力作斗争。他是中国一颗璀璨的明珠,他是进步青年永远的导师。

鲁迅先生关心青年、爱护青年,对青年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他给予那些失落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进步青年鼓励,给予他们父亲般的慈爱,温暖的关怀。他还亲自接待了来访青年500名,亲自给青年回信3500多封,帮助过的青年更是不计其数。

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是我们更深地了解了鲁迅。在我心目中,鲁迅先生幽默风趣,平易近人,他关心做过的下一代,在危险与迫害面前毫不退缩,永不屈服的人,是一个不拍困难,忧国忧民,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爱憎分明的人。

他用自己的文字呼吁人们,幽默中闪烁着睿智与深刻,虚弱的身体中却包含着中国人的骨气和一颗有份深沉的爱国之心。这,就我心目中的鲁迅;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 赞美鲁迅的作文 (篇2)

伟大——这就是我对鲁迅先生的第一印象。他“俯首甘为孺子牛”日夜为改变民族的命运而忙碌着。身体瘦弱的他却是文学上的巨人。鲁迅先生幽默,且不乏亲切。他憎恨黑暗如魔鬼,而且处处为他人着想,淡化自己。在我看来,他是平凡而伟大的人!

鲁迅先生逝世的时候,终年才55岁,却写出了无数经久不衰的书:《阿Q正传》、《狂人日记》、《彷徨》、《坟》等作品广为流传。但被世人所敬仰的鲁迅先生却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鲁迅先生的房间必定是最“热闹”的时候,他正演奏着“文字交响曲”希望这一首首动听的曲子能唤醒麻木不仁的中国人。

鲁迅先生在日本学医时,意识到中国人“中国人的病不在身体上,而是在心理上。”于是他决定拿起笔,通过自己的文章来呼吁所有的中国人,所以有的人说:“鲁迅先生的笔是同黑暗作斗争最厉害的武器。”

人们把鲁迅先生誉为“民族魂”,原因是鲁迅先生或者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他给人民当牛做马,却毫不骄傲,更不曾骑在人民的头上高呼:“啊!我多么的伟大!”所以,群众们把他举得很高,很高。鲁迅先生从不突出自己的地位,卖弄自己的知识。他只是默默地接受人们给他的荣誉和赞赏。

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的文章永远是中国历史上最璀璨耀眼的光芒。 赞美鲁迅的作文 (篇3)

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身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胡须成了一个隶书“一”字……他,就是鲁迅。

那么在我看来,鲁迅是一个关心进步青年的人。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鲁迅先生穿着破烂衣服去理发店理发,一位年轻的理发师打量了他一下,以为鲁迅是一个乞丐,于是就胡乱地理了几下,于是鲁迅也乱抓一把钞票给那位年轻的理发师,理发师便数了数,呀!他猛地一惊,多了许多钱!他的心里乐开了花,真想鲁迅多来几次理发。

过了一个月,鲁迅他再次来那家店理发,那位年轻的理发师认出了鲁迅,就笑容满面地给鲁迅细心地理发,理完后,鲁迅他细心地给年轻的理发师钱,理发师数了数,咦?怎么钱刚好?他用疑惑的眼神望着鲁迅,鲁迅他便笑着说:“前一次你乱理我的头发,我也就乱给你钱,但今天你仔细地理头发,那我也仔细的给你钱……“听到鲁迅的一番话,那位年轻的理发师惭愧地低下了头。当我看到这里时,我心想:鲁迅他的教育方式真特别!

当我们学到《一面》时,才更加觉得鲁迅他是一个十分关心进步青年的。文中的阿累在一次支内山书店买书时,买书的钱不够,没想到鲁迅竟在内山书店躲避敌人,为了让年轻人可以汲取丰富的知识,他把自己译的书送给了年轻人,可见鲁迅关心爱护进步青年。

社会的未来就是现在进步青年的,人一定要有知识才能创造未来,鲁迅他把希望都寄托给了进步青年,进步青年是不能用外表看人的,也不能用自己的快乐放在别人身上的……应该要平等对待每一个人。

鲁迅呀!你真是一位关心进步青年的学者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介绍作家鲁迅的英语

全文共 1271 字

+ 加入清单

Short-story writer, essayist, critic, and literary theorist who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greatest figures in 20th-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 Lu Xun, hailed as "commander of Chinas cultural revolution" by Mao Zedong, is typically regarded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writer who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Lu Xuns acclaimed short stories appeared in three collections between the years 1923 and 1935. He also produced sixteen volumes of essays, reminiscences, prose poetry, historical tales, some sixty classical-style poems, and a dozen volumes of scholarly research, and numerous translations. His main works are:Call to Arms (1922) "A Madmans Diary" (1918) "Kong Yiji" (1919) "Medicine" (1919) "Tomorrow" (1920) "A Small Incident" (1920) "The Story of Hair" (1920) " Storm in a Teacup" (1920) "My Old Home" (1921) "The True Story of Ah Q" (1921) "The Double Fifth Festival" (1922) "The White Light" (1922) "The Rabbits and the Cat" (1922) "The Comedy of the Ducks" (1922) "Village Opera" (1922) from Old Tales Retold (1935) Mending Heaven (1935) The Flight to the Moon (1926) Curbing the Flood (1935) Gathering Vetch (1935) Forging the Swords (1926) Leaving the Pass (1935) Opposing Aggression (1934) Resurrecting the Dead (1935)

[介绍作家鲁迅英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作文400字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这个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中国还有这样一位大文豪,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时常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拿着一支笔,同敌人做最后的战斗。他一生创作了无数作品,如《狂人日记》,《故乡》,《彷徨》等,他常常自己病得厉害,还三更半夜写文章,他把自己的人生格言定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憎黑暗有如憎恶魔,他把他一生的时间都用在了人民和写作的身上,当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黑暗,听到了人民的呻吟,他就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鲁迅先生幽默,而且还亲切。从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我知道了鲁迅先生关心下一代青年人,他很幽默乐观风趣,他还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当鲁迅先生去世时,人们从各地来追悼他,向他致敬。人们深切的怀念那慈祥和蔼的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是我们的榜样。鲁迅先生,是我们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游鲁迅故居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决定去游鲁迅故里。

来到鲁迅故里,第一站我们去了鲁迅祖居。那是周家的老台门。跨上台阶走进里面,进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一个大客厅,叫德寿堂。是用来会见重要客人,结婚和祭祀的场所。再走进去,有许多数不清的屋子。有主人的卧室,小会客房,琴室,书房,沐浴室,老式的厨房等等。可以想象当时周家的气派和它当时的社会地位。

走出鲁迅祖居我们来到三味书屋。它的原名叫三余书屋,意思是利用一切空余的时间来读书。后来改名为三味书屋,大概意思是探索诗书中的深奥意义,体会它的意味深长,使读书越来越有滋味。

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很刻苦,很勤奋。而他的老师也是一位很严厉的老师。鲁迅的座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也就是在书房的最里边。那时候读书是很枯燥的,老师在自己的座位上闭着眼摇头晃脑地讲课。有些学生因为坐在最外边,所以经常溜到外面去玩。而小鲁迅他要求坐在最里边,这样,他要是一离开座位就会发出声音。被老师发现的话,就会受到惩罚。所以他经常提醒自己要认真学习。

鲁迅在他的书桌的右上角刻了一个“早”字。因为有一次因为爸爸生病,鲁迅给爸爸去买药,所以上课迟到了。受到了老师的惩罚。小鲁迅就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下了一个“早”字。从而时刻提醒自己,以后再也不能迟到。

在三味书屋,鲁迅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

出了三味书屋,我们直奔鲁迅故居。那是鲁迅小时候生活的地方。里面大致跟鲁迅祖居差不多。先是一个大会客厅,然后是一间间的屋子。有鲁迅和他的弟弟们的卧室。再走进里面就是百草园了。这里有鲁迅童年的故事。一片碧绿的菜地,高大的皂荚树,低低的矮墙。在低低的泥墙根下,鲁迅度过了他快乐的童年。捉蟋蟀,挖何首乌。在冬天的百草园,更是有另一番乐趣。小鲁迅和他的童年伙伴闰土一起在雪地里捉麻雀。再过去一点,当然还有光滑的石井栏。小鲁迅经常在光滑的石井栏上跳上跳下,以致于父亲要把他送到城里最严厉的学校----三味书屋去读书。

最后,我们来到鲁迅纪念馆。那里陈列着许多鲁迅的作品,和见证鲁迅一生奋斗的照片和书籍。

今天,让我更多地了解了鲁迅。我很自豪我也是绍兴人,因为鲁迅是我们绍兴人的骄傲。

丁逸飞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眼中的鲁迅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他的一生非常伟大。

鲁迅以笔为武器。发表了中国现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而且写了许多文章、小说诗。

在我眼中,鲁迅是关心劳动人民的。记得在一个北风怒号、天色阴暗的黄昏,侄女周晔和父母,鲁迅回家时,发现了一个被玻璃扎破的车夫。周晔的父亲和鲁迅就拿着镊子、硼酸水、药和绷带走了过来。鲁迅并没有嫌他脚脏,先把车夫扶上车子,自己半跪着,给车夫夹出玻璃碎片,又洗净,再上药,最后扎好绷带。还给了车夫剩下的药和一些钱。这几个小小的动作,让我们感到鲁迅是那样体贴、关心劳动人民。

鲁迅不仅关心劳动人民,而且更关爱我们的青少年。在一次周晔去家里吃晚餐时,便和周晔谈《水浒传》。周晔看书时只是囫囵吞枣,只看紧张动人的情节,复杂内容搞不清。当鲁迅问她时,她便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鲁迅便用一句:“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回答了周晔。鲁迅这句话幽默中含着批评,让我们更加感觉到他幽默的性格。在周晔临走时,又送了两本书。鲁迅主动谈起周晔看书情况,透露出他对青少年的关心。

是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一生正是这样。他在我眼中是关心劳动人民、关爱青少年的伟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