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论语的作文怎么写【最新20篇】

论语,创编它的意义就是在于教人们如何做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语的作文怎么写,欢迎阅读!

浏览

4490

作文

347

《论语》读后感和启发1500字

全文共 1525 字

+ 加入清单

五千年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悠悠文明长河中,璀璨至今的依然是那颗“星”——儒家的《论语》。它代代相传、历久弥新、永垂不朽,它就是一部经典,我的成长因它而精彩!

说起《论语》,那可是家喻户晓的一部经典作品,不仅在我国广为人知,更是举世闻名。它是儒家的核心著作,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记录。古人曾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而且,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多也体现出了《论语》中的礼教思想。由此可观,《论语》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

因此,这更加深了我想去阅读它的欲望。于是,我漫步到《论语》的世界里,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奥秘、熏陶自己的心灵。读后,其中的很多句语录都深入我心,影响我至今。

小学的时候,我并不是很注重学习。虽然我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老师的问答互动,会动脑思考,可是却很少做笔记,课本十分的崭新,里边除了印刷文字就如同豆腐一般白花花的。结果,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我也得到了我的“报应”,那就是复习时总是无法回忆起老师上课所讲的知识点,于是成绩总是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仿佛一株枯苗不见长势。到了初中后,由于学业竞争的激烈,我终于明白了成绩的重要性。于是我上课就一直埋头做笔记,不肯放过一毫秒,就好像头顶千斤重,抬个头都不舍得。可是成绩却还是不怎么理想,而且虽然做过笔记,但都好像是走个形式化,满足自己的视觉需求,却从未自己动过脑筋自己思考。这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警示了我。它告诉我只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思考却不学就会陷于困境之中。这清楚地反映出我当时的状况,让我明白了要把学与思结合在一起,两者缺一不可,这样的话,即使是事半也会功倍的。对啊!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马上调整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当老师讲解例题、重点时,我就应该放下笔抬起头仔细听讲、认真思考;当老师停下让我做笔记时,我再拿起笔书写。果然,经过了几个月的调整,我的成绩逐渐有了起色,直到至今也受益匪浅,在年级里名列前茅!

这时,虽然我的成绩有了较大的起色,但是在人际交往方面却又出现了问题。

我和一个相处得不错的朋友闹起了矛盾,彼此之间相互指责,把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后来,因为不想再争执下去,我主动向她提出了道歉,可心中却还是愤愤不平,不能释怀。也许她也是如此,于是我们之间又进行了不约而同的“冷战”。但是,她的家长一直在调整她逃避的心理,希望她能放下往事与我重归于好,她也明白了,也想要重拾我们之间的友谊,便趁着学习之余主动来找我互动。时间一长,我的心竟有些被触动了,就要被她坚持不懈地关怀所感化,却又碍于自己的面子,无法释怀往事。这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又如雪中送炭,帮助我去解决这块心结。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愉快吗?是呀,她如此大度地选择忘记我们之间的不悦,不管自己是否能成功,努力地想重建我们之间友谊的桥梁,态度非常的诚恳,若我还计较这件事、避之门外,不就显得我是个小肚鸡肠、心胸狭隘的小人吗?于是,我慢慢地主动与她多起了互动,并且在学习上互帮互助,有说有笑,呈现出一派和谐的景象。我的心结也慢慢解开,踱步时如踩在云朵上轻松。

《论语》不愧是大名鼎鼎的我国的艺术瑰宝,其中的语录帮助我改正了自己错误的思想、言行与为人处世的方法。让我明白了待人要友善,共创和谐的社会环境;并且要掌握好学习的方法,为国家大大小小的建设积极做准备,使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强大、了解更多的知识,这样才能承担起自己在国家中应尽的一份责任,成为国家栋梁,能够强国盛国。这正是我身为一名中国学生说“爱国”的强烈体现。

在《论语》这部经典的熏陶下,我正在茁壮成长,我要带着我的中国梦、满怀着希望地去成长,争取做一个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论语》,我的成长因你而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读《论语》有感

全文共 2064 字

+ 加入清单

纵观《论语》,没有长篇大论,没有虚张声势的空洞大道理,没有寓意深刻的典故,一切那么自然,那么随意,那么贴近。孔子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一言一行,似乎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我就像是穿越了几千年的时光隧道,来到了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和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面对面的对话。我从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博学多才、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完全吻合,但其中的一些真知卓见,对我们深有启迪:

一、 让我们重新审视以什么样的心态来自己的人生观

每个人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对苦痛。第二个态度是,承认现实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陷的态度,在处世之道中,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隐含着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在我们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前提,社会是一座大的学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真正胜任本职工作,就要多听、多看、多思、谨言慎行,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结合别人的间接经验才会使自己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孔子所言的“修以安百姓”那样的一种高尚的信仰、情怀和社会坦荡,作为我们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认识没有能力顾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始于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每个人你都能做好每个人份内的事,那么整个集体就是一个和谐的集体,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

二、生活中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得与失。

《论语》一书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具有极大继承价值,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真可谓是“学而不厌悔人不倦”。特别是看到北京大学教授于丹编写的《论语》心得一书,更是耳目一新,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其中印证的每一个小故事,内容虽短小浅显,却蕴含着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世的大道理,如于丹在论语心得中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使我印象很深刻: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细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过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自同一山体的花岗岩石砌成的,台阶不服气的对佛像提出了抗议:我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以为你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领导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了佛。告诉你们我们心中常常自觉不自觉中愿与他人凡是做比较时,其前提就是自己是有可比性,关键在于比较方法要有科学和理性,通过比较应该是发现差距而产生压力和动力,因有了鉴别而便于定位和确定目标,其目标应是催人向上,奋发有为,这样比起来我想我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常言道,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

三、爱人犹如爱己 ,敬人犹如爱己。

现代人一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得到他人的尊重,但为什么自己付出了什么,却很少去思考,有的人为我至上,目空一切,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有的人出口就脏话粗话,不管他人接受不接受,爱人者之恒爱之,敬人者之恒敬之。如果自己心中没有了别人,就难得到别人的尊重,特别是生活中诸多不如意的人,忧患多于欢乐的人,更不容易做到至尊自爱,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真心赞扬他人,真心对待他人,真心接受他人的好意,要以德抱怨,以直抱怨,用论语精神指导我们的行为。

读《论语》,让我们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实生活中的理性道德。我们今天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特别是在我们努力创造和谐社会的今天,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显得尤为重要。

我是一名教师,所以我更关心《论语》中关于教学的言论。孔子在治学上非常严谨,他强调学习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要“学而不厌”,“敏而好学”,“博学而笃志”;学习态度要老实,“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要学会谦虚,学会“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他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孔子对学习非常重视。他还特别讲究治学的方法,强调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学与思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重视启发式教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育方法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论语》中,还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孔子“诲人不倦”和“终身学习”的精神。他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充满了智慧之光,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现代的素质教育同样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论语》是一本圣贤书,有很多内容我还没有读懂、读透。我还要认真学,持之以恒,结合实际用心体会,立足于现实需要,用现代意识进行诠释,并努力内化、渗透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切实用于指导自己的修身与教育教学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作文800字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

《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啊!这本书我已经心仪很久了,还是妈妈特意从书店买来的呢!

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告诉了我们:“朋友或同学当中,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两句话写得真好,我们大家也要好好读读哦!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要假若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做人,就应该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论语》,孔子,传颂千秋万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国学经典书籍:《论语》读后感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这段时间,我们把《论语》这本书学完了。还记得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封面非常的精致,上面还写着非常大气的两个字——论语。刚翻开书页,就看到了人物介绍。这本书的作者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中国古代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师业,被中国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俗话说: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其中著名的弟子有:颜回,曾子,子路,子贡,管仲……

《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辑而成,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包括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有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至理名言是我国古代名言之一。全书语言精练,意义深刻,有许多言论被人视为至理名言。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起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一起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有缺点的话,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我有没有这样的情况,许果有的话就立刻改正。

《论语》是孔子智慧的精华,书中讲到的做人的道理,值得我们一生去慢慢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论语》读书笔记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老师让我们每星期做读书笔记积累好词好句。老师告诉我们读书一定要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样才能把书读好,做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我读过一本书《论语》这是儒家经典。书中既有对社会、人生美好蓝图描绘,又有人性与政治、道德文化里面故事十分精彩让我特别喜欢。

记得有一篇是这样: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他的祖先是名门,到了父亲那代家败了。张衡从小就生活得十分清苦,虽然家境贫寒,但张衡从不自暴自弃,放纵自己,反而更加努力他天生聪明,十分好学。通过各种办法找书来读,他对知识十分渴望。他喜欢晚上一个人对着天空数星星,满天星星吸引他渐渐地他对天文学产生浓厚兴趣。他喜欢听祖母讲婵娥奔月的故事,他边听边思考,为什么晚上会有月亮,白天月亮到那里去。祖父留下好多书,他用几年时间就全部读完。张衡和书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我读了这篇故事深有感触,我想一想平常就有些惭愧。以前爸爸妈妈让我多写一些字,我就不高兴,一会儿跑来跑去,一会儿看电视。不听爸爸妈妈的话心里总有委屈,就知道让我写字。有一次,我把作业本上的字写得东倒西歪。妈妈看见了让我擦掉重写,我不但没有写好,反而把作业本弄破了,妈妈狠狠地打了我,让我道歉,我也要把自己想法说出来,才认错。可我想如果不是爸爸妈妈严厉也写不好今天的字,我决定以后一定要听爸妈的话做一个学会感恩的好孩子。

书,使我开动脑筋,使我快乐,使我分真假,理解善恶,书增长我知识开阔了我眼界,学会了感恩伴我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论语读后感

全文共 1913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经典传世之作《论语》,包罗万象,令人无一不回味无穷,否则,何以留芳千古,为世人所称道呢?

《论语》之所以称得上是经典,是因为它将中国的国宝级别的人物——孔丘,所言所行完完全全的记录了下来,真正的讲述了中国千年以来所传承的正统学派的真谛,而且,其中大部分还被现代华夏儿女所沿用着,不失为历经风霜而留其真谛。

孔子的政治主张是“礼”和“仁”的学说。他生活于春秋大变革时代,他反对以政、刑来强迫人民服从。他所说的“礼”,是一种政治秩序,他所说的“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当然,这种仁和礼是有上下、尊卑、贵贱、等级之分的。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为了争霸,是讲究实力,着眼于利的,所以未能采纳孔子“仁”的政治主张,孔子也没有被重用。孔子师徒颠沛流离14年周游列国,于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返回鲁国,这时孔子已是白发苍苍的68岁的老人了。但孔子用他晚年的精力,集中整理古籍——“六经”。

孔子所谓“礼”,其核心是“正名”。在孔子看来,周礼最重要的原则是尊尊与亲亲。为了贯彻亲亲和尊尊的原则,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所以,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作为“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说,为君者要使自己符合于君道,为臣者要符合于臣道,为父者要符合于父道,为子者要符合于子道。在等级森严的奴隶制社会里,上下尊卑的关系是靠“礼”来维持的。因此,孔子对于不按自己名分行事的人和事进行批评。如他批评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论语·八佾》)鲁国的三桓在祭祖时,唱起天子祭祀“相维辟公,天子穆穆”的《雍》诗,也受到孔子的指责。

孔子道德思想的范畴,主要是“仁”。孔子主张“仁”,在《论语》中有多重涵义。一是“仁者爱人”;二是“克己复礼为仁”;三是“仁者人也”。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过: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显然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这也就是人的发现。”孔子主张“仁”,孟子重视“义”,所以,孔子的“杀身成仁” (《论语·卫灵公》)与他的继承人孟子的“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对后世志士仁人的影响极为深远。

《论语》讲学: 《论语》首先就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学习。 学,不为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人若是只懂得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话,蛮不讲理,一无是处,那么,这个人就在这个世界上只起到了绿叶的作用——衬托红花。《论语》首先就告诉我们一个铁铮铮的事实,人要学习。 首先要有兴趣,再者就需要恰当的方法,最后,需要的就是持之以恒的动力。

《论语》讲孝: 孝道,在中国古代至今天都占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而在这部着作之中,也毫无疑问的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人不孝则非正人君子,此类人鲜矣,《论语》大概一半左右都牵扯到了这个“孝”字,正因如此,后被公认为百家之正统的儒家学派把孝道推广的非常广泛,巩固了孝道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论语》讲政:政治,自古以来一直才是世界上真正占据主要地位的事,论语中对待政治,主讲一个子——仁。对于政治来讲,要想成功的治理国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但不知为何,儒家的政道并未被自古以来的各大王朝用于主要政道,实是一件痛苦之事。《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记叙了千年以前我国大学者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成为我国的四书五经之一,其经典语句被我们流传至今,可为宗矣。《论语》其实并不仅仅的记录了孔子以人的言行,还有许多的是他弟子的言行,他的弟子无一不亦包揽群书,通晓古今,人品正道,更有天赋异禀的弟子,在我眼中,他们的成就决不亚于孔子。

《论语》讲友: 人存世上,什么是最不可缺少的?朋友!这一点论语中就讲述了许多,交友儒雅,友人高尚,就是一种激励自己向上的方法,《论语》讲交的朋友要比自己强,这样才可以让自己奋发向上,成为人中之龙。

儒家思想正是这种思想的代表,凡事不可偏激,也不可太淡薄,所以我们正需要一个态度去对待这些无法分化的特别明确的事情,那就是中庸之道。

《论语》作为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对于我们来讲实在是太重要了,对于它,世人也抱着神圣的态度去品读,也是我们华夏五千年历史的一大见证,也是历史上不可动摇的一部分,被世人所称道,《论语》不朽!

这仅仅是我这一段时间的小小见解,谈的不一定全面,也不够具体,可能也有一些偏及。但我在日后一定会按照论语所教的去做,谦虚谨慎,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平时我会时常温故论语的,我从内心喜欢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论语的名言警句大全

全文共 1381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是中华文化最伟大不朽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重要思想言行,内容博大精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语名言警句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是明智。”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舞蹈阵容在自己宗庙里舞蹈,这样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放荡,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论语》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孔夫子的《论语》语言深奥,作为一名中学生,我除了知道《论语》是孔夫子和他的学生们的语录,其它的也只是略懂一二。即使人们常说:“半部《论语》,行天下。”但是以前我对它一点也不感兴趣。直到,今年暑假我读了这本富含哲理的儒家著作。

论语中,我认为最富含哲理的一条,莫过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方法。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__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他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马上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论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则,莫过于“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第一则说孔子想住九夷那蛮荒之地去,大家觉得奇怪,就去问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却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会闭塞落后呢?”此话又说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环境的好坏,毕竟自身内心的清净重要于外界环境的清净。二是人改变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人,有一则小故事说把胡萝卜放到开水里,胡萝卜变软了,把鸡蛋放水里,蛋清蛋黄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开水里,水就成咖啡了,这足以说明三种对于外界环境的态度,是“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直到被环境慢慢改变还是与环境对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孔子正是说,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那里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要假若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做人,就应该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论语》是我们必读之经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学生读后感“论语”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是一本成就于春秋时期伟大作品。这本书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论语》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在过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们最熟读恐怕就是《论语》。今年,暑假我有幸读了这部书,去感受里面无穷的智慧。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在自省也。”它使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它像一面警钟一样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见到比自己还有贤能的人,应该要虚心学习,以她为榜样,不应该存有嫉妒之心。如果是见了没有才德的人,也应该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和他(她)一样的缺点,以便及时调整自身的修养。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同样的我们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当天的所作所为,就像《论语》里面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替人做事有没有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信的地方?老师所传授的课业,有没有不用心温习?总而言之。我们每天都要做到这一点,这样才能让我们自己不断进步。

我还觉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求学不仅是为了明白道理,更要去实践以此为乐,如果我们把学习当成臆见无聊、枯燥的事情,那就很难将课业学好,所以尝试着用快乐的心情去学习,这样必定会学得更好。我们的许多同学也像我说的这样,把学习当成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情,如果他们读了这句话一定会振聋发聩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一种智慧。

正如宋朝宰相赵普所说的:“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有心的同学何不妨去读一读《论语》,相信你会比我的收获更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论语》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是一本古典名著,深受各代名人喜爱,学者朱光潜说:“《论语》是一本绝妙的书,可以终生咀嚼,学用不尽的。”这个暑假我也有幸拜读了《论语》这部著作。

《论语》共有二十卷,四百九十二章。这本著作由孔子的再传弟子编写,是一部语录体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弟子都很受人尊敬。

读了这本著作,我颇有收获。

这本书教会我如何做人,在诸多方面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其中《述而》这一卷让我感触颇深。这一卷里有大家耳熟能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止我想到早上刚刚完成的一篇阅读,里面提到“然师常师者未若师自然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世上万物皆为我师的道理。它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出一辙,对我有同样的启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意思是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会有能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改进自身。我就有此亲身体会,我的四个最好的朋友,一个教会我机会是自己争取的,一个告诉我才艺广泛是件好事,另一个告诉我如何宽容待人,还有一个告诉我人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得不说孔老先生是真厉害,直到现在,他的这句话都引领着众多有志求学之人走向博学之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让我体会颇深,的确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思考而不学习也会感到迷惑。如果只学习不思考那就四个字:囫囵吞枣。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是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头来还是一无所获,是如果只思考不学习那就是空想,那么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才能事半功倍。我觉得平时我的学习就是只光顾着听,不会曲主动思考,造成同样的知识我可能要学好几遍才能吸收,一直挺郁闷的。看了这句话我是“秒懂”:原来我上课的时候总是老师边讲,我边抄笔记,好像很专心。实际下了课笔记也不会再看,课程内容也不会在回顾了,以后要多在学后思考上下功夫。

商业大亨马云也说:“论语》是人类真正的智慧,是我反复看,不断看,受益最深的书。”确实是这样。《论语》中是中国古代人民哲学智慧的结晶,是一本值得多读的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读国学经典《论语》有感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对流水的感叹,融进了他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用逝水象征时光的流逝――一种促人及时行动的紧迫感,一种生命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会实现的历史责任感,都在一声叹息中流露出来,带给人无尽的思考。

时间――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东西。一步步、一程程,已经走了多远,永不停留,走过秒、分、时、日,又积成日、月、年代。高尔基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勤劳者能叫时间留下串串果实,懒惰者的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我们不能让时间停留,但可以每时每刻做些有益义的事。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前途。时间老人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时间老人对每个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样的时间内,人们的收获却不同。所以我始终相信“珍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珍惜他‘”这句话。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会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因为他们知道时间是宝贵的。如果你会把握时间,你就会把握生命,你才不会虚度人生,如果你虚度人生,那么在你虚度的一分一秒的时间里,你可能不会感觉到什么,然而有一天你去计算,你会觉得浪费的时间可以干很多你没时间干的事情。这时,有的人懊恼,有的人想祢弥补,但这是无济于事的。俗话说的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如果你不想自己以后后悔,那么现在你就要珍惜时间。历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珍惜时间。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朋友约会,他站在桥头一边等一边在纸上写着,雨淋湿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觉。朋友来了满怀歉意的说“不好意思,耽误了你宝贵的时间。”爱因斯坦却兴奋地说:“我非常有意义地度过了这段时间,因为在这些时候我又想起了一个出色的想法。”时间是宝贵的,它总是不知不觉地从我们身边流走。你是想把它当作日历一天天撕下去,到最后只留下一个生锈的日历夹吗?因此我坚信珍惜时间的人才会拥有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背《论语》轶事作文500字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是世代阅读的经典,在任何一个时代,人们都可以从《论语》中汲取深深不息的内涵与中华传统文化无尽的生命能量。而我是从四年级的时候开始接触《论语》的。

老师说把《论语》全部背完,我答应了——我真后悔答应的那么快,而花尽了我至少一年的时间,怎么也背不下来。

因为有些句子实在太不常用了,甚至我见都没有见过。有一次老师在QQ上问我。背到哪里啦?我告诉他公治长啊!老师问我,估计老师这个时候在屏幕后面一定瞪大了眼睛,然而又捂着嘴在那偷笑着吧。老师说:您被到哪儿啦?我说公治长啊!

老师说:你倒是说看清楚啦,那叫公冶长不是公治长。我在电脑的这头,在屏幕的这一头,我脸都红透了,天呐,我原来,一直把名字看错了!我是这样背的书吗?简直太失败了。我当时非常地自责,而且近乎是很难过了。因为我觉得我有一点辜负老师对我的殷切期望。

老师说背书要沉下心来,背书一定不能浮在半空中,像云一样。

我一直记得背书要沉下心来。现在我就能把《论语》给背下来了,现在,我要开始背大学背中庸背孟子啦。老师虽然早就没有教我了,然而,我明白背书要沉下心来不能浮在半空中却始终如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论语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学习了《论语》,《论语》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学习论语后,我除了学习了一篇课文外,我还有了许多心得体会。:一种是教怎么做人,另一种则是教我们怎样学习。

论做人,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真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虽然吃粗粮,喝冷水,没有太多的物质享受,但他却乐在其中。这句话告诫我们不要贪求那么多的物质享受,精神与学习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事物。读完这句话,我也不由得联想到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盲目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买许多名牌衣服,却不知这些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到最后,仍是一事无成。这句话让我明白,不能贪求名利,要做一个安贫乐道之人。

论学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中要学会学思结合。这句话让我感到颇为熟悉,让我想起小学老师也经常这样说。想了一会,才不由得感叹到古人的聪明才智,就算到了今天也仍然适用。这句话让我明白,要学思结合,光学不思或光思不学都是错误的学习方式。

学习过《论语》,我有许多的心得体会,同时也感叹于孔子这位文学巨匠的伟大,没有他,也就没有“温故知新”,没有“不耻下问”,没有“诲人不倦”,没有“后生可畏”这些大家耳熟能祥的成语。学习《论语》给我带来了很多,在现实生活,我也要学以致用,努力做一个爱学、乐友、有修养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885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儒家的代表作,论语,在中国文化中占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的理念是中国人处事的指导是中国人做人的标准,它是滋养中国文化的精神土壤,古时候便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论语提倡积极入世,以克己复礼的思想给众人约束自我智慧于他人的治理理念,让人们能够更好的创造一个有人心的社会,在于天下他汇集了天下,人在于个人,他指导人们实现自我价值,这份传承至今的思想影响了一个又一个中国人,甚至给海外也带来了思想的碰撞。

论语让我直面自己,摒弃坏习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时会会遇到一知半解或者一点也不懂的状况。可是为了让自己显得聪明的,或至少不太愚笨,就假装自己已经很懂了,可事实上这才是真正的愚笨,想知道自己哪里不懂并不耻下问,或恭敬地向老师询问才是智慧的体现呀,所以在我们提升自己的过程中,要遵循孔夫子的话才能有所提高,做到能够举一而反三。

论语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学习这件事,论语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于学习,喜欢学习更能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得到益处,把学习当做爱好去做,学习的效率更能提高,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多学学着,专心多问多思考,才能让自己更好的学习,更能沉浸在其中。

当然论语最重要的还是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这其中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淡薄思想有攻自后而博泽于人的宽容态度,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精神,也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进取态度,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昂扬志气,在今天的中国这些品质都被我们的追求,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拥有这样的品质,营造出一个大同的社会,论语无疑是一个权威的指导。

后世的许许多多的思想都源自于论语文人墨客们需要他给予治国的指导,武将们也需要他洗涤内心的力气,而我们更需要将他细细研读,从少年到中年到老年,它会给予我们最积极的建议,让我们在社会中有所一代论语之光将第三10而至,万事生生不息,论语是我国文化历史遗产的一个瑰宝,也是我们每个青少年应该值得品鉴的一本书。论语影响了我,我从以前的,不懂装懂,到不懂就问,我认为我已经明白了这道理,自身的聪明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实质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论语的警句

全文共 1247 字

+ 加入清单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5.朝闻道,夕死可矣。

6.当仁,不让于师。

7.德不孤,必有邻。

8.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1.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4.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6.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7.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2.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2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7.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9.君子周急不继富。

3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1.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32.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3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35.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3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7.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8.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4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4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44.食不语,寝不言。

4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9.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5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51.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52.以约失之者鲜矣。

5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5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6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论语》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两千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书里的内容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是那么芳香令人陶醉!书中的内容看上去好像没有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

书中的文字充满了哲理,我最喜欢的有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经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如果你被别人误会了,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在《论语》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对流水的感叹,引发了他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用流走的水象征着流逝的时光——一种时光悄悄流走的感慨,一种人生目标要在奋斗中实现的理想,在这一声叹息中表现了出来。时间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普通而又最宝贵、容易被忘记而又最让人后悔的事的东西。还记得高尔基曾经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勤劳者能叫时间留下串串果实,懒惰者的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我们也许不能让时间停留或者延长,我们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可以合理利用这些宝贵的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

《论语》是孔子一生的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处事。孔子,传颂千秋万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论语》读书笔记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文化渊源博长,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给人类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文。这些经典诗文,寄托了我们先辈对人国与道义的追求与向往。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捧着这本厚实而蕴含着生命真谛的《论语》,轻轻的翻开,那淡雅而古老的书香,便扑面而来,感悟一页页间,演奏生命哲理的乐章;一面面,洗涤我心中的浮躁狂妄……今天,人类社会正处着急剧变化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孔子曾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在风和日丽暖的季节,其他树木和松柏没有区别,郁郁葱葱,一身碧绿。到了大雪飘飞,严寒时节,其他树的叶子纷纷凋零,唯独松柏却经得住风霜雨雪的考验,历劫不同,一身傲骨!也只有受得起磨练,在任何恶劣环境下依然坚持真理,刚正不阿的人,才能拥有着君子的节操,唯有这样,民族魂才得以发扬,唯有这样,中华民族精神才得以弘扬,国家才得以发展壮大!后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是更具有现实意义。

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白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哦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人民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进步的光辉点。

读着《论语》我感到自己受益匪浅,在他的陶冶下,人生必将变得有更有意义。那淡雅的书香,耐人寻味的字句,在不经意间,洗涤了我的心灵。现在,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传统文化这棵长寿树浇水,施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论语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乃孔门重要弟子之一,被朱熹列为儒门修炼纲要的《礼记》之《大学篇》相传就是曾子所作。而曾子传孔子之孙子思,子思的私淑弟子则是孟轲。无论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承续的都是曾子一系的儒家正脉。这就是所谓道统!

曾子之学偏于心性修养一路,是谓“内圣”之学。“内圣”之学就是“内省”之学,基督教讲忏悔,曾子谈三省吾身,都是讲道德批判的利刃首先得指向自己,而意识到自己的罪过则是自我改正和完善的前提。只是其差别在于,基督教有一个忏悔时面对的对象上帝,即能够审判和赦免罪过的全能者。而曾子忏悔时面对的对象安在?这或许也是儒家文化熏陶下的国民罪感和反省意识弱于基督文化背景下之人民的重要原因。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忏悔还是反省,都是为了减轻罪疚和自我完善自愿进行的心灵修炼,任何人无权强迫他人进行灵魂忏悔,否则将是对他人灵魂的施暴!当年的思想灵魂改造运动的邪恶正在于此!

至于反省的具体内容,倒不必止于此三条。虽然,也不妨以此为标准来反省反省自己。

“为人谋而不忠乎?”我不是一个很热心的人,为别人办事很多时候真没竭尽全力。如果把此一条诠释为职业伦理,尽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也从来没做到。只能说,如果学生愿意学,我会很认真地教。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朋友之间交往的时候是否比较真诚?这一点还可以,我这人比较实在,如果大家不能真诚的交流,也就不用做朋友了。

“传不习乎?”这一条对我不适用。因为我从来没遇到过很好的老师,这么多年来有那么一点点进步,基本都是自学自悟和与朋友交流的结果,跟老师真没什么关系。未得高明传授,又“习”什么呢?

这么一反省,觉得自己做得实在不够好。一个人真要认真反省自己,要有高高在上的道德优越感是很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读《论语》读后感学习心得1000字

全文共 1487 字

+ 加入清单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大概是做学生的最高境界吧!这“十年寒窗”应是一生中收获学习意义最多的时期吧!这句话让我突想到最近正在阅读的经典文学《论语》,如果你还是不懂得学习的意义就去阅读阅读这本经典文学吧!

所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了《论语》,让我对学习的意义有所领悟。《论语》是中华经典文学之一,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由二十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就关于学习的原则来谈谈,今天所需讲述关于学习意义的内容吧!

学习的态度

古人云“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的态度可以决定你对这事情是否能取得成功。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所谓学问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学识渊博的人,越要虚怀若谷。作为专家和学者,对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不仅应当老实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而不是为了那所谓的“面子”,而欺骗别人欺骗自己。美国现代物理学家费曼曾经说过,“科学家总是与疑难和不确性打交道的,当一个科学家不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时,他就是不知道;当他有了大概的猜测时,他的答案也是具有不确性的;即使他对自己的答案胸有成竹时,他也会对质疑留有余地。”对科学家来说承认自己的无知,使自己的结论留有被质疑的余地,可以让后人对质疑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是科学发展所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格物致知”,获得新认识、达到新境界。使科学发展的道路辉煌灿烂。

学习的方法

解决问题时,我们都要通过一些方法才得以解决。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而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由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提出的。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小时候,在他祖父的教导下,他有所领悟并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他每天规定自己阅读一定的卷数,并且认真做笔记还写下心得体会。就因为他的一部分笔记,后来汇成了流传至今的著名《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书笔记。就是因为这样他不断的复习,以“温故而知新”成为了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的学者。老师曾说过“你不是圣人,你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所以当我们面对自己的学习时,我们也应该“温故而知新”,来使自己不断的进步。

学习的精神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一位哲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打开《论语》在我们潜意识里,仿佛见到一位穿着白色的长袍,一脸慈祥和蔼可亲的长者,并正看着自己的弟子。并且不断教导他的弟子;做人要做君子儒,应该心怀天下不应有狭窄之心。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反求诺己;对人要有情有义,义于比之;对己要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穿越了历史,虽历经沧桑,却饱含着丰富的知识。孔子设杏坛,修仁德,教六艺,育弟子三千,学而不厌,集为大成;诲人不倦,育七十二贤。因此他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就因为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使他成为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也使他的大成,也不因历史的迁变,被历史淹没。

读《论语》让我领悟到学习的意义,让我懂得了面对“十年寒窗无人问”之时,应懂得怎么样去面对。面对枯燥的学习,我们应该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应该巧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学习方法;应该坚持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去学习。这样就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不再觉得学习是枯燥的了。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品读了《论语》这本经典书籍,使我领悟到了关于学习的一般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一、孔子《论语》话题

全文共 1259 字

+ 加入清单

话题1—“诸子”作文话题、素材—(尽善尽美)

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及《九辩》完善的艺术形式。《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工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话题2——(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话题3——(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话题4—— (君子固穷)

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家,居住了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徒被围闲,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同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话题5——(诚信)

材料加工:

诚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认为,治理国家,掌握政权,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否则就会自取灭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是说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无法立足。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这三项,让你去掉一项,你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首先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在两项中再去掉一项,还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因为没有粮食最多不过死亡,自古以来人就难免一死,而人民对政府没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来。(《论诚实守信》节选)

话题6——(寻觅)

材料加工:

从那一簇蓝瓦黄墙的村庄里传来,余音绵长,和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苍茫里蜿蜒而来又蜿蜒而去,弥漫着,如麦田上浓得化也化不开的雾气,我听见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声音,从孔子一直说到了现在。

我的祖先,那个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经焚过书坑过儒的。如今,他的后人如我者,却千里迢迢来拜孔子了。我来山东,除了拜孔子,当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给我以艺术上的想象和力量。接待我的济宁市的朋友说:哈,你终于来了!我是来了,孔门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没有给伟大的先师带一束干肉,当年的苏武可以唱“执瓢从之,忽焉在后”,我带来的惟有一颗头颅,在孔子的墓前叩一个重响。(《论诚实守信》节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论语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谈学习态度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智慧的结晶,是一份让人受益匪浅的文化宝藏。读过之后,我对学习态度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人说“态度决定性格”,我觉得“态度决定学习的一切”。因此,我认为,学习要有一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我们在学习上要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要正视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习中除了正视自己的无知,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习外,还应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也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的快乐在于练习,因此除了重视“学”,我们更要追求“习”。“习”就是在“学”的基础上加以应用,也就是实践。孔子带领着弟子周游列国时一边学习一边应用知识,他们将知识应用起来应该是有个人学习的目的。作为学生,我不仅要努力学习,更要去享受学到知识的满足感和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成就感。前几天,天空中出现美丽的鱼鳞云,我从学到的地理知识懂得,“鱼鳞云”是秋冬季强冷空气来时的一种天气现象,说明天气将转晴,并且在未来两三天都是好天气。果然接下来一连几天都是晴天。这使我感受到了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成就感。

在学习中我还保持“谦虚”的态度。“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所体现的不仅是个人修养,还是在学习上的一个态度和一种风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欣赏并学习别人好的方面是谦虚的基本。“虚心使人进步”这不仅在个人体现,一个国家在国际上也应有这种态度。孔子的理论虽在古代产生,可在现在仍有不少可取之处。虽然“半部《论语》治天下”略有夸张,但这并不妨碍《论语》对我们的影响。

学习是我们学生的首要任务,端正学习态度有利于我们的学习,我们只有做到正视自己的无知,才会踏踏实实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知识后我们还要将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感受学习知识的成就感,在继续学习中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做到学无止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