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致鲁迅的作文(合集20篇)

鲁迅作品集子的名称,有其丰富的内涵,它折射出作者的生活、心境及时代的风貌。这里就一些常见的杂文集名浅释一下。下面是开学吧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些致鲁迅的作文优秀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7635

作文

1000

写鲁迅的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幼年时代,我记得只有三个姓鲁的,一个是鲁智深,一个是鲁班,还有一个便是鲁迅。鲁迅是勤奋的,鲁迅是以笔为剑的,鲁迅又是以文章插入*民党心腹的,我们的鲁迅有一颗真真正正的爱国心。

鲁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写白话文小说的人,也是第一个以文章与反动派、*民党作斗争的人。他以他自己的文章不屈不挠的战斗着、抗争着,以思想作剑,寸笔为枪,于种种敌人抗争着……

鲁迅小的时候,有一次给父亲抓药而忘了时间,到学校时受老师批评,于是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在没有迟到过;他看见别的同学出去玩时,写下了一句话:“君子自重”。正是他的勤奋铸造了他日后的丰功伟业。

鲁迅的种种作品,像一把犀利的剑,直接插入*民党反动派的心腹,并受广大人民喜爱。《狂人日记》这篇文章说明了希望人人都能成为“不吃人的人”,成为“真的人”。鲁迅对权势者和伪君子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他们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地位,只想着怎样升官发财,而正是他们,阻碍着社会的进步与改善。

在众多作家中,鲁迅是突出的一个,也是特殊的一个。人们也许在读鲁迅的小说时会有这样的疑问,仅仅鲁迅的小说,何以说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放出夺目的光彩?是的,他没有莎士比亚的累累巨着,没有卢梭的长篇自传,也没有那曲折动人的小说情节。然而他确实是位伟大的作家,因为他首先是一位伟大的战士。他生活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却异常的清醒和敏锐。他嫉恶如仇,使那些御用的反动文人们心惊肉跳,使病态社会的千疮百孔暴露无遗。他的幽默中闪烁出睿智与深刻,内心包含的是一颗忧愤深沉的爱国之心!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虽然早已不在人世,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让我们发扬鲁迅精神,在人人心中包含一颗忧愤深沉的爱国之心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初中写人作文:我眼中的鲁迅600字

全文共 3148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一颗永远最亮的启明星,历史随着水流点点推移,你的声音却永垂不朽。

我眼中的鲁迅600字作文1

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鲁迅。

以前我并不了解鲁迅,只是时常从大人们口中听起而已。说到鲁迅,我知道他是一位大文豪,并没有深入的了解。这个学期通过一组课文的学习,我才真正走近鲁迅,了解鲁迅。

读着《少年闰土》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鲁迅:他的家景良好,但却处在一个黑暗的封建社会,只能被关在高墙大院之内,对所处环境感到深深的不满,因而羡慕见多识广的闰土,喜爱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

读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鲁迅:他很忙,他日理万机,但又能从百忙之中抽空出来给侄女翻译童话书,询问侄女的学习情况并教导她读书、学习要认认真真,不能马虎。鲁迅先生很幽默、乐观,积极的与反动势力作斗争。他还很关心劳苦大众,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

读着《一面》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鲁迅:他关心进步青年,忧国忧民。他很累,他的健康已让完全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吞噬了,他把一生的时光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他真是一位越老越坚强的战士!

读着《有的人》让我看到了这样的一个鲁迅:他虽然已离开了人世,但精神却永远留在别人的心中。他爱憎分明:憎恶反动派,却对吃不饱穿不暖的劳苦大众倾囊相助,给予关心。“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经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我了解了鲁迅。我想,我也要好好学习,发扬鲁迅的精神:关心别人,节约时间,多看书,多动笔,为国家作出贡献,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我眼中的鲁迅600字作文2

喜欢鲁迅,喜欢他的作品,更喜欢他的性格!

喜欢鲁迅,喜欢他的真情,更喜欢他的思想!

喜欢鲁迅,喜欢他的才华,更喜欢他的勇气!

鲁迅先生,是中国白话文的奠基人,是为中国做出了伟大奉献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五四”运动的洪流中,拿起笔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36年10月19日,这是一个由泪水汇成的日子,鲁迅先生放下他心爱的笔,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这样说,他也这样做了。在那个民不聊生的时代里,在那个写满悲苦的记忆里。只有用他手中的笔写下他心中的悲愤,记下他对时代的呐喊。他手中的笔仿佛一把刺向敌人胸膛的利剑,他的作品仿佛一盏驱散黑暗的明灯。

《呐喊》《彷徨》《坟》《野草》……这一本本书中系托了鲁迅先生太多太多的感情,太多太多的思考。正是因为他的不朽杰作,让那个时代的人们看见了希望,看见了曙光。而在今天,他的作品依然给我们是心灵的震撼。如果,说在那个时代没有他的出现,人们也许会感到迷茫。如果说在那个时代没有他的出现,也不会有那么多不朽的篇章震撼着人们的心。鲁迅先生的作品对于我来说是一股动力,让我学会了很多很多。

如果,中国现代文学是一片天空,那么,鲁迅先生一定是那一颗永远最亮的启明星。如果,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首嘹亮的歌,那么,鲁迅先生一定是那一段高潮的旋律。如果,中国现代文学是一座五彩的花园,那么,鲁迅先生一定是那一朵最艳丽的花朵!

我喜欢鲁迅先生!

我眼中的鲁迅600字作文3

“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你最宏伟的志向。历史随着水流点点推移,你的声音却永垂不朽。

也许,在你的心中只有人民吧。

你生活在黑暗,迂腐的社会里,也惟有这样,才让你目睹低层贫困人民的生活。起初,为了拯救别压迫的人民,你选择了学医,用所谓的“救死扶伤”来救助贫困的人们。然而,时间向你证明了你的选择是错误的,世上贫苦人民千千万,哪儿是你一个人能医治的呢?当你看到人民心灵的迂腐与扭曲,愤然“弃医从文”,拿起了笔杆,悍然向堕落的统治者发出了挑战。

你拿起笔做武器,用犀利的文笔无情的批判着统治者,在你的笔下,字里行间中无时无刻不在弥漫着一股火药味儿。

你默默地吸着烟,显得一脸憔悴,那是因为你付出的太多太多了。你不怕强大的统治者,只担心你所钟爱的人民将你“冷落”。

你的没一个字,都像一把匕首,深深地刺入了统治者的心脏,你无所谓惧。

你几乎用了你所有的时间在工作,也许,你命中注定是一个会利用时间的人。你永不停歇的构思,用你的文章来诉说你所有的不满与愤怒。

你不向黑暗势力低头,以笔做枪,用自己的一生和黑暗势力做不屈的斗争。

你坚强,你抗争,始终领导着人民思想的解放,坚定不移地批判黑暗的社会,用自己的文章猛烈地向统治者开火,追求着新的生活。

你成为了民族的先驱,你不愧对“民族魂”三个大字,时间把你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没一个人的心中,你就是鲁迅。

你用自己的行动将我征服,你的信念让我铭记在心,我赞美你挺直的“笔杆”。

我眼中的鲁迅600字作文4

当旧社会的民众在水深火热中挣扎时,是谁在呐喊?当反动政府对内严酷统治,对外奴颜婢膝时,是谁在彷徨?是您,鲁迅先生!是谁在为愚民们的麻木不仁而无奈又愤恨?是谁在为革命者们的鲜血痛惜又哀悼?是您,鲁迅先生!是谁在黑暗中擎着火把奋勇前驱,是谁执着匕首,在国民党政府的心脏上刺了一刀又一刀?是您,鲁迅先生!革命路上的前驱!革命者的导师!民族的脊梁!您有一双透明睿智的眼睛,透过层层迷雾,看到了远方的希望。

因此,您看到了实业救国泡沫般的脆弱,看到了治病救人纸飞机样的局限,您看到了,只有首先拯救人的心灵,拯救整个民族的灵魂,才有可能在九州大地上空扫除阴霾,重现晴空,才有可能让东亚睡狮觉醒,炎黄子孙重新挺起腰杆,再度昂首阔步!

于是您三改志愿,在革命路,自强路,救国路上始终不渝的艰难的前行。您有一只锐利锋芒的笔,国民党政府进行文化围剿,五名革命作家的鲜血溅在漫漫黄沙上时,您为他们铸就了不朽的丰碑,《为了忘却的纪念》,我们又怎敢忘记?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志士们的生命结束在卫兵的刀枪下,您为他们唱响了嘹亮的赞歌,《纪念刘和珍君》,我们当永远铭记在心!您的篇篇杂文好似黑暗夜空中的阵阵惊雷,道道闪电,让魑魅魍魉无处遁形;您隐忍着失去同行者的痛苦,用笔杆喷射出内心的怒火,忍看新朋成旧鬼,怒向刀丛觅小诗。路正长,夜也正长,您是真的猛士,更将奋然而前行。中华民族不正是由于有的一个个您这样的猛士,才能在困境中愈挫愈勇,代代生生不息吗?

我眼中的鲁迅600字作文5

在我国的现代,出现了一位这样的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体的“一”字……他,就是鲁迅。

毛泽东主席曾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受人爱戴,有多方面的原因。而我最看重的,还是以下两点:

其一,鲁迅很关心劳动人民。鲁迅先生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是一个富少爷,但他从不仗势欺人,瞧不起那些穷苦人民,而是把自己当成普通人民,从不去争当那非凡的一员……还记得在语文书上的18课的第三个事例:鲁迅救助了一个被玻璃碎片扎伤的车夫。你想想,那个车夫在一天里跑了多少路啊?他的脚一定很臭,我们这些常人肯定不会去理会那个车夫的。可鲁迅先生却俯下身子,半跪在地上为车夫扎好绷带,还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一些钱、药和绷带。鲁迅先生的一举一动使我很感动。

其二,鲁迅先生很关心青少年。在书上的18课,鲁迅先生用开玩笑的方式批评了自己的侄女周晔读书不认真。一般的家庭里,孩子马马虎虎地读了一本书,家长也许不管。但鲁迅先生可不同,他很关心青少年,把所有的青少年都当作自己的儿女一样看待。鲁迅先生为了让青少年更努力地学习,自己给他们树立了个榜样:一生中藏书上千册,写了六千多万字的作品,给青少年回信几千封……也许鲁迅先生的精神打动了青少年,青少年也加入了抨击黑暗社会的行列,使国家解放,发展得这么强盛。

是啊,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先生不朽的精神,令我们难忘。

鲁迅先生不愧为“民族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游鲁迅公园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我们去了上海虹口区甜爱路上的鲁迅公园玩。

一进大门,就能看见一大片树林,棵棵粗壮遒劲,郁郁葱葱,让人感觉十分舒服。

树林前方右侧有个鲁迅纪念馆。我们领了旅游票,穿过大门和院子,走进了纪念馆中。进门的大厅十分宽敞高大,直接挑到了楼顶,而且屋顶是半透明玻璃的,看上去十分典雅。大厅右侧分楼上楼下,楼下有工艺品商店,书铺廊、鲁迅先生语录书画展览室。我们先上了楼,楼上的展厅介绍了先生伟大的一生。那里有他意味深长的话语,有他精心创作的人物故事,有他成长的足迹……当来到挂满他作品的书墙时,我彻底震撼了:鲁迅先生真厉害!除了自己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还会翻译俄语、日语、英语、德语等好多语言,用自己的智慧把世界上其他优秀的作品一一介绍到中国来。

鲁迅先生的朋友、弟子也很有名气。你知道吗?《大作家的小老师》中的萧伯纳也是他的朋友,《大林小林》的作者张天翼还是他的学生呢。而且大家都很敬重他,瞧,几个青年正围坐在鲁迅先生身旁,身子微倾,认真倾听着先生的讲话呢。再看鲁迅先生,他手中夹着一支烟,正侃侃而谈着。“呀,先生还在人世间!”我心中一阵惊喜。“傻孩子,这是蜡像。”妈妈看到我惊呆的样子一下子笑了。我吃了一惊,这几个看起来活生生的人却是用蜡像做的,那个做蜡像的叔叔真有本事。后来看到录像中人们为他送葬的情景,我才知道鲁迅先生真的已经离开人世了。不过,他会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鲁迅纪念馆后有个百草园,在园中摆放着一条小船。听妈妈说,这条小船是鲁迅先生故乡特有的,而且在他的作品中也经常提到。

鲁迅真是个大人物,一生中创作了这么多小说杂文,翻译了那么多种语言的外国著作,交了这么多名人朋友,培养了那么多名人学生……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鲁迅故居为话题的写事作文1000字

全文共 3063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故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鲁迅先生生前所居住的地方。yjbys作文网小编收集了关于鲁迅故居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游鲁迅故里_1000字作文1

今年暑假,我游玩了鲁迅故里。鲁迅故里包括:三味书屋,鲁迅故居,百草园与鲁迅博物馆。我要一一告诉你们我的游玩经历吧!

首先,我去的是三味书屋。到了三味书屋,首先看到的是书屋里的一张大木桌,桌子上摆放着几本书,还有一把戒尺。桌子旁有六张小桌子。据说,这些小桌子都是学生自家的,由于需要,就从自家搬了过来当课桌。有一样特别不同:鲁迅的小桌子上有一个“早”字。据说,小时候的鲁迅有一次上课迟到,被老师重重而又十分严厉地骂了一顿,鲁迅为了警戒自己下次不能迟到,便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可是我没能看到这个“早”字,因为字已经很模糊,看不清了。三味书屋后还有一个后院,毕竟教鲁迅的先生讲的课程枯燥无味,就有许多小同学与鲁迅十分调皮好玩,每当先生讲的入神时,鲁迅便与他的同学趁这个机会,悄悄地溜到后院去,嬉戏玩耍。

游完三味书屋,然后我就去鲁迅故居参观,鲁迅故居里有鲁迅的起居室与他的家长住的地方,而我们就到鲁迅的起居室去参观。只见起居室里有一张大木床,床上有一张竹席,与一个枕头,床旁边还有一个木头做的的床头柜。起居室可真简朴啊!

参观完鲁迅故居,我沿着一条宽大约有一米的小路继续前进。走了大约两分钟,我们就来到了百草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长大约有十米,宽大约有六米的田地,田地上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有浅绿色的豆角,也有深绿色的青菜,还有绿油油的韭菜。田地旁还有一口水井,大概是用来打水喝或者是用来浇灌蔬菜用的吧!水井旁还有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三个大字,而且用红色的颜料涂着,分别是“百草园”。百草园里还有围墙,围墙的下半部分是用红砖造的,但是经过风吹日晒,已经不再那么红了,成了浅红色。我想:围墙脚下的蟋蟀也不再唱歌了。

走出百草园,来到了一个小院子。院子里有鲁迅的奶奶与小时候的鲁迅的塑像。他们正在大树底下乘凉,奶奶坐在木椅上,正在给坐在小凳子的小鲁迅讲故事,小鲁迅听得十分认真,目不转睛地盯着奶奶。小鲁迅的小凳子旁还趴着一只十分可爱的小猫,也盯着小鲁迅的奶奶。我想:小鲁迅的奶奶讲的故事一定非常好听,也非常的有趣吧!

走出小院子,我走了一段路之后,就来到了鲁迅博物馆,准备参观一下。鲁迅博物馆可真大呀!一共分为两层,博物馆里有鲁迅先生的肖像,有鲁迅先生的照片,也有鲁迅先生写下的书籍。

走出鲁迅博物馆,已经是傍晚时分,我该回家了,但是鲁迅故里让我流连忘返!

点评:本文以游鲁迅故里为话题,文章开头交代了游玩的时间和地点。文章第二段以空间顺序为叙述方法,在介绍时还引出了小故事,能使文章读起来更有趣味。从百草园墙体的颜色描述中可以看出小作者观察仔细,在走到院子里看到鲁迅塑像时还充分发挥想象力,将鲁迅小时候听奶奶讲故事的场景再现了出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参观鲁迅故居有感作文2

周日的上午,我怀着敬仰的心情和妈妈来到了阜成门内的一个胡同里,因为鲁迅先生的故居,就静静的坐落在这。

北京的初春还是有些凉意,但我看到大门口桃树上的花苞,我的心里顿时温暖了起来。人一进门,就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幽静的四合院,淡淡的阳光洒在房檐上,一点也不显得冷清,似乎还有人居住在这里。这个青瓦灰墙四合院很小,院子的中间有一棵大的丁香树,听故居的管理员阿姨告诉我这棵丁香树是鲁迅先生亲手栽种的,算算到今年都86年了,活的可好了。我想鲁讯先生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里到了春天肯定是滿园飘香了。

院子北边的房子是正房是鲁讯先生的母亲和妻子朱安的卧室,西边是厨房,东边是女工们的卧室,南边的房子是鲁迅会客和藏书的地方。堂屋的后面,接出的一间小房子,是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这里每间房子的布置都是鲁迅先生亲自设计的。家具都是深色的非常古朴典雅,摆设也很整齐对称。房屋的后面还有一个小院子,有两棵枣树,不过是后来补种的。( 就在这个四合院,鲁迅先生在此居住的两年期间完成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印行了《中国小说史略》、《热风》等著作,同时还主持编辑了《语丝》、《莽原》等周刊杂志。

在故居的东边,有一个陈列大厅,摆放着各种展板和实物,浓缩了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在绍兴的”部分主要 展示了从鲁迅先生在绍兴时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他经历了家道的败落,也由此体验了人生的辛酸。接着,“在南京”、“在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唤醒沉睡的国民,激励人们革命救国。在他看来,一个民族的命运,远远重于个人的得失。鲁讯先生的一生,是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精神,也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看完这些,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的精神鼓舞着我,我不但对鲁讯先生更加敬仰了,而且,心里真的明白了什么叫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记鲁迅故居一游_1000字作文3

清明时节,我与母亲至绍兴一游,前来拜访鲁迅先生的故居之地。

正值节假,人多的出奇。一杆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一堵斑驳的青灰石碑屹立后方,“鲁迅故里”四个大字高挂其上,一笔一画正是鲁迅先生所书手迹,质朴典雅,古厚自然。我看见石碑上分明的凿痕:寸把长的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两道有棱有角的浓眉就像锋芒毕露的利剑,直刺敌人的要害。隶体“一”字似的胡须贴在鼻下,薄薄的嘴唇紧抿着,划出一道似有若无的弧度,让人能够感受到他的精神。他方正的脸庞,透露着凛然大气。一袭长衫以下,手上食指和中指夹着一枝烟嘴,轻袅的烟气一直延伸到小巷人家。

我在石碑前伫立良久,游人们也在这里驻足而经久不散。直到导游嘹亮的喇叭声把我们唤醒,才后知后觉地跟上了大部队。鲁迅曾生活的所在都极其俭朴,大多都是一个样式,往往是正中梁上一块牌匾,其下一张画像或是两行对联,一两张方正的木桌,几把不胜简巧的木椅,便是全部的所有家当了。

但真正让我惊愕的,是鲁迅先生自己所住的杂间。目之所及,的的确确只有一张床,一张桌,一幅肖像和两个笨拙简易的木柜了。床是最简单的样式,四四方方的像一个大盒子,只挂起了白色的床帐;桌子也不过一米长,上面并排放着俩个小小的木柜,加起来倒有十来个屉子,很是实用。一张黑白画像系上了条细绳,衬着干净的黑框底挂在白墙上,整个房间便空荡荡无一物了。这样一眼看去,我的心底便油然生出一股崇敬,不自禁地要感叹。

再说到要令我最哭笑不得的地方,便是鲁迅先生所写过的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百草园了。老师曾为我们绘声绘色地讲解过这篇课文,其笔触之妙美简直让每一人都如同即将前往蓬莱仙境般期待。然而,当导游领着大家来到此地实物参观时,我却觉得自己是被鲁迅先生大大地忽悠了——这分明就是自家小院再普通不过的菜园子啊!可恰恰我又难以恼怒他开的玩笑,若一一核实的确是有这些物什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或是“趣味无穷”的泥墙根一带……这时候,我不得不惊叹于鲁迅先生的笔法之妙、文采之长。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技法实在是让人望文兴叹的。

出了园子,我又看到了一座石碑,赫然是“民族英雄”。是了,可歌可敬的鲁迅先生!“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看见他仿佛从那石碑里走了出来,浓眉墨须,牙黄羽纱。

这位顶天立地的战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颂鲁迅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席地里,那是一位怎样的人儿,朴素的中式外衣留下半点阳光灿烂,浓密的胡须,一个隶书“一”字留下的却是春光满面······哦,那是我们可亲可敬的鲁迅先生啊!

鲁迅,他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把一生交给了党,在生命即将终结时仍然孜孜不倦。他又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呼起了中国,也拯救了中国。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的主将。的确,他的贡献无人能及。 他一生的时光都在创作上,然而正是这些创作呼醒了炎黄子孙。他虽然已不在人间,但他的一注爱国精神却永驻人间,他的精神滋润新一代的芳草,是维护而不弃,能让种族崛起。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便是他自己的人生写照。有的人虽生实死,犹行尸走肉;有的人虽死犹生,却精神不朽。有的死重于泰山,有的死轻于鸿毛。而他的死是重于泰山的,因为他的一生有如一个太阳,虽身处宇宙黑暗之中,但能够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世界。

鲁迅,一个多振奋人心的名字啊!他划破无边际的黑夜,将迷惘的时代迸裂,在沧桑岁月中竟能干出如此伟大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鲁迅全集读后感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的文章其实在小学的时候早就学过了,但真正喜爱上鲁迅的文章还是高中之后。开始并不是很喜欢鲁迅的文章,大概是不能体会文章的美妙吧,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看的书籍的积累,越来越感到还是鲁迅的文章写的最好。喜欢读《朝花夕拾》,闲暇时看看,真的很享受,里面有童年的趣事,有鲁迅思想成熟的过程,为什么鲁迅要弃医从文,还有鲁迅的感情世界……

我很小时候就经常听妈妈讲鲁迅的故事,零零星星地一些知道他的故事,只知道他是一位著名文学家。这次读了《鲁迅全集》,我对他敬佩得五体投地,他用他的笔墨诉说了阿Q的可笑,祥林嫂的悲哀,奇叔的大胆等,他是一位战斗作者,他用笔在与不平的社会战斗着,为穷人打抱不平,打击恶官僚,贪官污吏。

《鲁迅全集》告诉我,鲁迅年幼时家境尚好,家有一个二千余亩的百草园,相传里园里长满了野草,但却是鲁迅儿时的乐园,他在泥墙根上蹿下跳地捉蚱蜢,挖类人形的何首乌(相传吃它会长生不老),还不停地在井口上与小朋友跳上跳下。正是因为这一点,家人认为他不乖,就把他送入三味书屋学习。等鲁迅稍大一些时,家境开始渐渐地贫寒,有一次,鲁迅为了给父亲抓药而误了上课,而被老师用戒尺打了掌心,于是鲁迅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来提醒自己要早到。他在三味书屋读五年书,深受老师喜欢。

鲁迅对日本人深恶痛绝。他敢打,用笔墨通达日本人的“走狗”;他也敢骂,用文章来痛骂那些贪财爱荣的官僚,和狗仗人势的大恶人。因为他的弟弟娶了个日本女人,而且生活非常地奢侈,鲁迅大发雷霆,并与周作人断绝兄弟关系。

读了《鲁迅全集》,留给我的是对鲁迅无限的敬佩和怀念,他不仅是个文学家,更是一个伟大地思想家和革命家。我的耳边时常会响起鲁迅先生的话“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混乱的思绪终于用活跃的文字表达出来,虽不一定是最完整的心灵写照,但却是让我心境平浮的东西,在此,我对鲁迅先生---这位中国文坛的金斗士,致以崇高的敬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鲁迅作文500字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我来到了上海鲁迅公园,站在鲁迅的像前,盯着,一言不发……

鲁迅以笔为武器,在文学的战场上奋斗了一生。

可惜他降生在一个不对的时间,生在了战火纷飞的革命时期。原本,他是要去当一名医生的,可是看见那么多不敢反抗敌人的人们,他放弃了这个梦想,他跳了出来,用笔来表达要对抗敌人的精神。他帮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鼓励他们多读书……

来表达要对抗第一人的精神。他帮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鼓励他们多读书……

在我们学习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那一刻里,鲁迅先生帮助了一个拉黄包车的人,为了给拉黄包车的车夫包扎伤口,他曲膝蹲在地上,晚上身子,卑微的好像他比拉黄包车的都低等。在帮拉车的包再往后,还将自己的钱给他,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让他在家里好好养伤。

在《一面》那一课里,因为一个普通工人买不起书,他将自己的书送给他,还将法捷耶夫的毁灭以成本价卖给他。

在鲁迅先生举行葬礼的那一日,来吊唁的人真是数不胜数。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为什么人们因为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的离去而感到悲伤呢?无论有多么大的困难,他们都来参加了葬礼。可见鲁迅先生是一个多么受人爱戴的人。

我凝望着眼前的雕像:鲁迅先生穿着一身朴素的中山装,寸长的头发像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好像隶体"一"字。手上握着一支已经沾了墨的毛笔,眼神坚定的望向远方……

我摇了摇头,轻声叹了一口气,对这位大文豪的离去感到不舍和惋惜,离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鲁迅的故事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时代,鲁迅常跟母亲住到绍兴乡下安桥头外婆家里,后来又到皇甫庄大舅父家里寄居。安桥头、黄甫庄都在绍兴昌安门外水乡,宽狭纵横的河流静静地流过村边。鲁迅喜欢到乡下去,他把那里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崭新的世界。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免读深奥难懂的《四书》、《五经》,还可以同农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网的河上去划船、捉鱼、钓虾,去欣赏带着点点渔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鹅、牧牛、摘罗汉豆,呼吸清新的空气……

每逢村子里演社戏的时候,鲁迅就和小伙伴们一起摇船儿来到半个在岸上、半个在湖里的戏台前面,看武功演员翻筋斗。有时,他还和农民的孩子一起学演戏、扮小鬼。他们在脸上涂上几笔彩画,手握一杆杆钢叉跃上台去,愉快地玩耍着。

农村,对少年时代的鲁迅是很有吸引力的。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鲁迅不仅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和生产知识,还和农民家的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逐渐了解了农民勤劳、质朴的性格,同时也看到了旧社会阶段压迫、阶级剥削的血淋淋的事实。鲁迅和农民的孩子常念诵的一首渔歌中,就有这样的悲惨的句子:“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两天不下河打渔),饿得发白;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要哭出声。”这些对鲁迅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鲁迅知道农民“是毕生受着压迫的,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鲁迅药读后感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暑假,我读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短篇作品,其中一篇《药》第一次看的时候很诧异,也不是很懂,一共读了五遍,才基本理解了,也有了一些感想。

《药》主要写了老栓夫妇的儿子得了一种病——“痨病”,在那时是难一治好的。他们就听信别人的谣传,夜里托人高价买来了一种药“人血馒头”(当时都认为吃了沾有别的孩子血的馒头,就可以延长自己孩子的生命),然后满怀希望地让儿子小栓吃了这特殊的药,可结果儿子小栓还是死了。后来,母亲去儿子的坟头,碰见了隔壁坟也有一个母亲给儿子上坟,她并不知道隔壁坟埋着的就是死后血被用来做人血馒头的小孩。

说实话,刚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有点害怕,也有很多疑问。有病为什么不去医院看呢?还有就是那个被用来做人血馒头的孩子只不过偷了一点东西,怎么大人就把他打死了?后来我又认真看了几遍,还和妈妈进行了讨论,明白了那个时候封建迷信和科学落后使人很愚昧,鲁迅先生用讥讽的语言、用简单的一个“药”字引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读鲁迅一件小事感想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的《一件小事》是一篇很短的小说,主要情节是:在一个刮着西北风的冬天,“我”坐着人力车出门去。当人力车夫正在大道上奔跑时,车把带倒了一个从道旁横截过来的衣着破烂的老妇人。当时“我”看到老妇人并没有碰伤,而且也没有别人看见,就想叫车夫快些走开。可是车夫却立即放下车子,搀起老妇人,并到巡警分驻所去承担责任。这时,“我”突然觉得车夫那“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来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地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藏着的‘小’来。”

这一篇小说,使我产生了许多联想。我首先想到,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经过无数先烈的流血牺牲,革命终于取得了胜利。像《一件小事》中所描写的在北风呼啸中还得顶风冒寒拉人的车夫和头发花白、衣服破烂的老妇人那样的劳动人民,也早翻身过上幸福的生活。今天,我们仍应该像鲁迅那样,关心人民,热爱人民,和群众打成一片,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如果一事当前,先为自己着想,不顾人民群众的利益,那实在是有愧于革命先辈的英勇斗争和流血牺牲。

从《一件小事》中我还想到自我批评的重要。我们要虚心听取老师、同学们提出的意见,要勇于承认并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如果一个人只满足于自己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听不得别人的批评,也不愿意进行自我批评,固步自封,骄傲自大,那是很危险的。任何人都不是天生的圣者,只有那些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经常进行自我批评的人,才能够进步。先鲁迅这样伟大的人物都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自己,检查自己,我们就更应该这样做了。我们要学习鲁迅严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像《小学生守则》所要求的那样,“诚实勇敢,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从小做一个勇于自我批评的人。

鲁迅的名字早就印在我的心中了,但我认真地独立地阅读鲁迅的作品还是第一次。虽然读的是一篇很短很短的《一件小事》,但鲁迅那种热爱人民、严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却深深地感动了我,并将永远地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鼓舞我前进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鲁迅作文素材参考

全文共 3705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的时代,中国的文艺差不多勉强衔接着西方十八九世纪末。人家西方十八九世纪文学史,法国人摆得出司汤达、巴尔扎克的好样子,英国人摆得出哈代、狄更斯的好样子,德国人摆得出哥德、席勒的好样子,俄国人摆得出托尔斯泰或者陀斯妥也夫斯基的好样子,印度还有个泰戈尔,也是好样子——现代中国呢,谢天谢地,总算五四运动过后,留下鲁迅先生这张脸摆在世界文豪群像中,不丢我们的脸——大家想想看,上面提到的中国文学家,除了鲁迅先生,哪一张脸摆出去,要比他更有分量?

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长得跟萧伯纳一般高大,跟巴尔扎克那么壮硕,便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可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那把长胡子,或者像沈君儒那样的光脑袋,古风是有了,毕竟还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像他自己,非常地 “五四”;非常地“中国”,又其实非常地摩登……西洋人因为西洋的强大,固然在模样上占了便宜,可是真要遇见优秀的中国人,那种骨子里的儒雅凝炼,脱略虚空,那种被彼得卢齐准确形容为“高贵的消极”的气质,实在是西方人所不及。好比中国画的墨色,可以将西洋的五彩缤纷比下去;你将鲁迅先生的相貌和西方文豪比比看,真是文气逼人,然而一点不嚣张。

那年萧伯纳在上海见鲁迅,即称赞他好样子,据说老先生应声答道:早年的样子还要好。这不是鲁迅会讲话,而是他看得起萧伯纳,也看得起他自己。

我这不是以貌取人么?是的,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但以上说法只是我对老先生的一厢情愿,单相思,并不能征得大家同意的。好在私人意见不必征得同意,不过是自己说说而已。

中国第一好玩的人我喜欢鲁迅的第二个理由,是老先生好玩,就文学论,就人物论,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好玩”这个词,说来有点轻佻,这是现在小青年随口说的话,形容鲁迅先生,对不对呢?我想来想去,还是选了这个词。这个词用来指鲁迅,什么意思呢?我只好试着说下去,看看能不能说出意思来。

最近二十年,“鲁迅研究”总算比较能够将鲁迅放回他生存的时代和“语境”中去,不再像过去那样,给他涂上厚厚的意识形态涂料,比较平实地看待他。那么,平心而论,在他先后、周围,可以称作斗士、先驱、导师、革命家的人,实在很不少。譬如章太炎敢于斗袁世凯,鲁迅就很欣赏;创建民国的辛亥烈士,更是不计其数;梁启超鼓吹共和,蔡元培首倡学术自由,胡适宣扬民主理念,梁漱溟亲力乡村建设……这些人物不论成功失败,在中国近代史都称得上是先驱和导师,他们的事功,可以说均在鲁迅之上。

鲁迅一辈子叫喊国事天下事,可是你说他热衷政治,他既不入国共两党,也不做官;你说他是个文人,他却私下和当时的“乱党”交接甚密,还入过左联。就拿他常被通缉这件事来说,将鲁迅和政治家比较,也不算怎样地不恰当。据说,白色恐怖时期,鲁迅曾经认真地向革命者打听严刑拷打究竟是怎样的滋味,可见他是准备吃苦头的。

老先生“迭宕自喜”

现在我这样子单挑个所谓“好玩”的说法来说鲁迅,大有“以偏盖全”之嫌,但我不管它,因为我不可能因此贬低鲁迅,不可能抹煞喜欢鲁迅或讨厌鲁迅的人对他的种种评价。我不过是在众人的话语缝隙中,捡我自己的心得,描一幅我以为“好玩”的鲁迅图像。

以我私人的心得,所谓“好玩”一词,能够超越意义、是非,超越各种大字眼,超越层层叠叠的价值判断与意识形态,直接感知那个人——当我在少年时代阅读鲁迅,我就会不断不断发笑。成年以后,我知道这发笑有无数秘密的理由,但我说不出来,而且幸亏说不出来——这样一种阅读的乐,在现代中国的作家中,读来读去,读来读去,只有鲁迅能够给予我,我相信,他这样写,知道有人会发笑。

随便举一个微不足道的例子吧,在《看萧与看萧的人们》中,记录宋庆龄通知鲁迅说,萧伯纳到了上海了,正在那里吃饭,问他愿不愿意去见见。鲁迅于是写道:有这样的要去见一见,那就见一见吧。

什么意思呢?没有什么意思,但这里面有一层需要说却又不好说、说不好就很不好玩的意思。什么意思呢——萧是大人物,鲁迅知道自己也是大人物,不去见,或赶紧去见,看得很重,或存心看轻,都没必要,都不恰当,都不大方。其实鲁迅是想要见见的,又其实不见也无所谓。现在人家来了,邀请也来了,那么——有这样的要去见一见,那就见一见吧。

这意思很深,也很浅,很率性,也很得体,他当时那么想了一想,事后这么写了一笔,很轻,很随便,用了心思,又看不出怎样地用心思,然而有这么一笔在——后来便写他去了,居然坐在那里看萧和众人吃饭,等等等等——这就是我所谓的好玩,很不起眼的两句话,我年轻时读到,不注意,中年后读到,心里笑起来。

鲁迅真正的可爱处,是他的“迭宕自喜”。

“迭宕自喜”什么意思呢?也不好说,这句话我们早就遗忘了,我只能粗暴而庸俗地翻译成“好玩”。然而“迭宕自喜”也罢,“好玩”也罢,都属于点到为止的说法,领会者自去领会,不领会,或不愿接受的,便说了也白说。我今天要来强说鲁迅的“好玩”,先已经不好玩,怎么办呢,既是已经在这里装成讲演的样子,只好继续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我们先从鲁迅的性格说起。

先生的性格

最近我弄到一份四十多年前的内部文件,是当年中宣部为了拍摄电影《鲁迅传》,邀请好些文化人的谈话录,当然,全是文艺,但都和老先生认识,打过交道。几乎每个人都提到鲁迅先生并不是一天到晚板面孔,而是非常诙谐、幽默、随便、喜欢开玩笑。

我有一位上海老朋友,他的亲舅舅,就是当年和鲁迅先生玩的小青年,名叫唐弢。唐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看见世面上把鲁迅弄成那副凶相、苦相,就私下里对他外甥说,哎呀鲁迅不是那个样子的,还说,譬如老先生夜里写了骂人的文章,隔天和那被骂的朋友酒席上见面,互相问起,照样谈笑。除了鲁迅深恶痛绝的一些论敌,他与许多朋友的关系,绝不是那样子黑白分明。

在回忆老先生的文字中,似乎女性比较地能够把握老先生“好玩”的一面。近年的出版物,密集呈现了相对真实的鲁迅,看下来,鲁迅简直随时随地对身边人、身边事在那里开玩笑。连送本书给年轻朋友,也要顺便开个玩笑———给刚结婚的川岛的书:我亲爱的一撮毛哥哥呀,请你从爱人的怀抱中伸出一只手来,接受这枯燥乏味的《中国文学史略》。那种亲昵!那种仁厚与得意!

我猜,除了老先生遇见什么真的愤怒的事,他醒着的每一刻,都在寻求这种自己制造的感。

好玩的人懂得自嘲,懂得进退,他总是放松的,豁达的,游戏的。“好玩”,是人格乃至命运的庞大的余地、丰富的侧面、宽厚的背景,好玩的人一旦端正严肃,一旦愤怒激烈,一旦发起威来,不懂得好玩的对手,可就遭殃了。

先生的游戏文章

依我看,历来推崇鲁迅那些批判性的、匕首式的、战斗性的革命文章,今天看来,大多数是鲁迅先生只当好玩写写的,以中国的说法,叫做“游戏文章”,以后现代的说法,就叫做“写作的愉悦”——所谓“游戏”,所谓 “愉悦”,直白的说法,可不就是“好玩”——譬如鲁迅书写的种种事物,反礼教、解剖国民性、鼓吹白话、反对强权等等,前面说了,当时也有许多人在写,其激烈深刻,并不在鲁迅之下,时或犹有过之。然而九十多年过去,我们今天翻出来看看,五四众人的批判文章总归及不过鲁迅,不是主张和道理不及他,而是鲁迅懂得写作的愉悦,懂得调度词语的感,懂得文章的游戏性。

可是我们看他的文字,通常只看到犀利与深刻,不看到老先生的得意,因为老先生不流露。这不流露,也是一种得意,一种“玩”的姿态,就像他讲笑话,自己不笑的。

我们单是看鲁迅各种集子的题目,什么《而已集》啊、《三闲集》啊,《准风月谈》啊、《南腔北调集》啊,真是顺手玩玩,一派游戏态度,结果字面、意思又好看,又高明。他给文章起的题目,也都好玩,一看之下就想读,譬如《一思而行》、《人心很古》、《马上支日记》等等等等,数也数不过来。想必老先生一起这题目,就在八字胡底下笑笑,自己得意起来。《花边文学》中有两篇著名的文章:《京派与海派》、《南人与北人》,竟是同一天写的,显然老人家半夜里写得兴起,实在得意,烟抽得一塌糊涂,索性再写一篇。

中国散文中这样子到末尾一笔宕开,宕得这么恳切,又这么漂亮,真是只有鲁迅。大家不要小看这结尾:它不单是为了话说回来,不单是为了文章的层次与收笔。我以为更深的意思是,老先生看事情非常体贴,他既是犀利的,又是厚道的,既是猛烈的,又是清醒的,不会将自己的观点与态度推到极端,弄得像在发高烧——一个愤怒的人同时是个智者,他的愤怒,便是漂亮的文学。

有这样浑身好玩的态度,鲁迅的文章便可以尽管严肃、尽管深刻,然后套个好玩的题目,自己笑笑——他晓得自己的文章站得比别人高,更晓得他自己站得比他的文章还要高—— 站得高,看得开,所以他好玩得起,游戏得起。所谓“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其实古今中外,没几个人可以做到。

他的语气和风调,哪里只是激愤犀利这一路,他会忽儿深沉厚道,如他的回忆文字;忽儿辛辣调皮,如中年以后的杂文;忽儿平实郑重,如涉及学问或翻译;忽儿精深苍老,如《故事新编》;忽儿温柔伤感,如《朝华夕拾》;而有一种非常绝望、空虚的况味,几乎出现在他各个时期的文字中——尤其在他的序、跋、题记、后记中,以上那些反差极大的品质,会出人意料地揉杂在一起,难分难解。

[鲁迅作文素材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参观鲁迅公园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来到鲁迅公园,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鲁迅公园首先映入眼帘,好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走进公园,只见一棵棵青松笔直的站在小路的两旁。它们既像是在站岗,又像是在欣赏着无边的大海。我不由的想起了“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首诗。虽然现在没有下雪,但我仍然对青松不屈的精神肃然起敬。

透过树梢,就可以看见一片蓝蓝的大海。大浪向岸边涌来,只见惊涛拍岸,蔚为壮观。过了一会儿,大浪退去,水面上留下了一层层晶莹洁白的水沫,波光水色,特别好看。远处的海面上有一群群海欧在展翅高飞,它们像是一架架白色的小飞机,无忧无虑的在湛蓝的天空中飞来飞去,让人们看得眼花缭乱。

向鲁迅公园的大海走去,可以看到人们小心翼翼的顺着岩石轻轻走着,生怕掉下去摔个“狗啃泥”,“呀!我捉到小鱼了!”捉到小鱼的孩子兴奋的手舞足蹈,不知道要干什么似的。也有几个捉到螃蟹的样子横着走路,游客们又一片大笑。还有一些人为了让自己身体健康在大海里游泳......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大海。鲁迅公园,等着我,我一定再来。

同学们彩虹很美丽对不对?有时间你也上彩虹谷跟“彩虹姐姐”拍张照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有关鲁迅的爱情历史典故

全文共 4048 字

+ 加入清单

实际上,他们之间的爱情发展是有清楚的脉络可寻的,他们之间的爱情异于他人之处,就是从师友发展到完全的了解和爱慕,归根是鲁迅先生的光辉思想和高尚的品格吸引了一个追帮求光明和真理的女青年。

鲁迅曾由家庭包揽同山阴朱安女士结婚,但由于出国和动荡的生活,鲁迅实际上过着独身生活,从未享受到真正的爱情。许广平曾经真正地恋爱过,她1922年考入北泼澜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之后,熟悉了在北京大学读书的青年李小辉,然而,他们的爱情之花没有结果。1924年1 月,李小辉因猩红热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这使许广平好象受到雷震痛击,直到18年后,许广平回忆起来还感很痛心,“因为它曾经摧毁了一个处女纯洁的心。”

然而封建礼教和巨大不幸并没有摧毁许广平和鲁迅追帮求真正爱情的理想。鲁迅当时在北京女子师范兼课,他的品德和学识深受许广平和她的同学们景仰。1925年3 月11日,许广平给鲁迅写了第一封帮求访信件。四月的一天,她和同学们走进了鲁迅的寓所。后来,许广平和刘和珍等在学生运动中受到校方迫害,鲁迅毅然全力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列样,他们的友谊进一步发展了。

从1925年3 月到7 月之间,鲁迅与许广平通信四十余封,他们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渐渐升腾为爱情的火焰。但是,他们信中没有花呀月呀的辞藻,没有悱恻和缠绵的柔情,而是对社会人生难题严厉的探讨。许广平说:“没有灿烂的花,没有热恋的情,俺们的心换着心,为人类工作,携手偕行……”

他们的爱情碰到了守旧者的讥讽和反对。在讥笑和压力面前许广平表现了超凡脱俗的远看见,坚韧不屈的精神。1925年10月,她在鲁迅主编的《国民新报》副刊颁发了《同行者》一文,象烈火一样炽热,公开表达了对鲁迅的爱,她说,她不畏惧“人间的冷漠,压迫”,“一心一意的向着爱的方向奔驰。”

许广平还在《风子是俺的爱》的文章中公布誓言。针对旧礼教的威吓,她说:“不自量也罢,不相当也罢,合法也罢,不合法也罢,这都与俺不相干!”这铿锵有力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决心,赢得了爱情的胜利。1927年10月3 日,鲁迅和许广平同到上海,开始了共同的生活。那一年,鲁迅46岁,许广平28岁。

结婚以后,鲁迅和许广平的感情是超于一般夫妻之上的。许广平自己说:“俺自己之于他,与其说是夫妇的关系,倒不如说不自觉地还时刻保持着一种师生之谊。这说法,俺以为是史妥切的。”许广平也经常天真地向鲁迅提问:“俺为什么总觉得你还是俺的先生,你有没有这种感觉?”鲁迅听了,总是舒服地笑笑,答非所问地说:“你这傻孩子。”

正是因为如此,许广平仍然把鲁迅看成是她的严师,她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去发现鲁迅的伟大品格,找出自己的短处,两相绳量,虚心下意地向鲁迅学习。鲁迅待人接物的态度,对人情世事的观察可以力,不避锋芒,为民族献身的伟大精神,……都使她比过去看得更清楚,学得更具体了。

他们结婚后不久,许广平真的又当了鲁迅的学生。在结婚前两人遥居广州、厦门时,鲁迅就向许广平提出过,期望她可以学习一门外语。婚后的一次闲谈中他又提出了这种期望,他同意了。从1927年12月起,鲁迅开始教她日语,教学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讲授由鲁迅亲自编写的二十七篇课文,作为打基础用;一个月后,课本换为《二一儿河四草》(即《尼罗河之草》);第三阶段讲授了日文版的《马克思读本》。

这种学习前后进行了一年半的时间,他们的教与学多在晚上进行。每当这时,他们仿佛又都回到了几年前的师生时代。

在同鲁迅共同生活的日子里,许广平同鲁迅在日寇侵略上海的战火中一起逃难,同鲁迅一起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与迫害。在艰苦的岁月里,许广平不愧为鲁迅的战友与出色的助手,为了鲁迅的写作,她千方百计查资料,找参考书籍。鲁迅的文章写成她总是第一个读者与批评者。她为鲁迅抄稿,极为仔细认真,鲁迅每一种译著出版,她总是跟他共间校对。鲁迅重要的谈话,她注重记录与整理,以便编辑成书。对鲁迅的文稿,她精心保管,哪怕是弃置的零章片页,也要保存下来。

许广平又是一个出色的主妇。她无微不至地照顾鲁迅的生活,精心料理他的起居、饮食,尽力使他不受到无谓的干扰。为了不浪费鲁迅有限的收入,他精打细算,生活朴素,自己做棉鞋,打毛衣,缝衣叙有客吃饭,她亲自下厨,甚至连鲁迅的换洗衣服也一概负责。为此,鲁迅曾向人感慨地说:“现在换衣服也不晓得到什么地方拿了。”。

他们的生活过得是十分紧张的。鲁迅到上海后,虽然卸去了教书的担子,但却更加繁忙,差不多天天晚上的11点以后。许广平因劳累了一天家务,克制不住极度的疲惫,进入了梦乡,而鲁迅却伏俯在案前,开始了他一天的紧张的工作,直至东方发白,红日映照的时候。这时,许广平已经起床,忙着料理他吃完早点,他才躺下休息。而许广平却接替了他的班,开始了抄写,校对稿件和繁忙而又紧张的家务劳动。他们就象一个岗位上的两个战士,一个值白班,一个值夜班,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当然,他们并不是一直列样紧张而刻板地重复着一天又一天的生活。有时,晚饭过后,又没有客人。他们并不立即工作,而是灭掉灯,坐在屋子里,借助桔黄色的路灯由窗口射进来的微明的光亮,相对谈天。有时,鲁迅在据案写作,许广平坐在旁边看报或做手工,当两人都感到倦怠时,便放下工作,一边饮茶,一边谈天,或者再吃些零食。尽管时间很短,但他们都感到很兴奋,觉得这是一天的黄金时代。有时,他们也到外面散步,或者一起着画展,但真正可以称得起娱乐的还是看电影,这种活动多是由鲁迅提议,这一方面是为了休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对妻子香自己操劳的酬谢。每次都是买最好的座位,也是为了照顾妻子稍微近视的眼睛。

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最大的欢乐是有了儿子海婴。

1929年9 月27日清晨,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给出了果实,他们的儿子海婴诞生了。26日那天上午,许广平已经感到阵阵腹痛,预示着这个小生命就要来到人间。年近50的鲁迅就要当爸爸了,心情十分兴奋,他不顾因过度劳累而有些发热的身体,赶忙把妻子送到医院。

经过二十七八个小时的阵痛,孩子终于叭叭坠地。鲁迅欣慰而又恢谐地说:“是男的,怪不得列样可恶。”当许广平难产时,医生曾征帮求过他的意看见:“留小孩还是留大人?”他毫不犹豫地说:“留大人。”现在,看到母子俩都平安,他感到非常幸运和兴奋。第二天,他满面欢悦地走到医院,手里拿着一棵小巧玲珑的松树,轻轻地放在许广平床边的小桌上。这棵小松翠绿,苍劲、孤傲、沉郁,即既象征着他的性格,又象征着那个刚刚降生的新生命,象征着新人的家庭生活的开始。

他差不多天天都要往医院去两三次,送来食品和其他用品,有时还领着一批批前来庆贺的朋友。每当客人散去,他总静静地坐下来,审阅着孩子的脸,由衷地说:“真象俺。”但马上又补充:“俺没有他漂亮。”这时,他的脸上泛起了幸福的红晕。有了孩子,给他起个什么名字呢?一天,他来到医院,悠闲地坐下来,首先问妻子是否想起来了,许广平说没有,他款款地说:“想倒想起两个字,你看怎么样?因为是在上海生的,是个婴儿,俺叫他海婴。这名字读起来颇悦耳,字也通俗。但却绝不会雷同。……假如他大起来不兴奋这个名宇,自己随便改过来也可以,横竖俺也是自己再另起名字的,这个暂时用用也还好。”

由于许广平的大力协助,鲁迅后十年写作了大量文章,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这也是他引为自豪的。

鲁迅曾以感激的心情歌颂他与许广平的友谊: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而相知。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紧紧握住许广平的手,同她诀别:“忘记俺,管自己的生活!”这是鲁迅留给自己夫人的遗言,但许广平怎可以忘记她的师友和亲爱的丈夫呢?10月22日,她写下了给鲁迅的献词:

鲁迅夫子:悲哀的雾围笼罩了一切。

俺们对你的死,有什么话说!

你曾对俺说:“俺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

你“不晓得什么是休息,什么是娱乐。”

死的前一日还在执笔。

如今……

期望俺们大众锲而不舍。跟着你的足迹!

许广平继续鲁迅的事业,为研究、宣传和保卫鲁迅贡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她作为鲁迅的夫人和战友,一直受到人民的敬重,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的杰出女性之一。 对于朱安女士,俺应该要看不起她的,她大字不识,缠足,具有一切封建女性所有的特征!可是,俺没有,当俺今天翻阅着他们这一大家子的相册时,俺莫名有种想哭的冲动!俺知道,俺是真正地同情她,可怜她!在她与鲁迅先生结婚那天,先生面无表情地和老宅上的人说:今天是俺妈娶媳妇儿!【他没有说是俺娶妻子,他总是列样和他的朋友们说:她是俺母亲的太太,不是俺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俺的一件礼物,俺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俺所不知道的。”尽管他可以不认可这门包揽婚姻,但是,至少他今天是新郎啊,至少还有个别人嫁给他也是稍许无奈的!他后来这么说:做一世的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账,有关鲁迅爱情的历史典故nyw有关鲁迅爱情的历史典故y,俺们亲爱滴国民大师终于还是找到了他自己的幸福,但是,他哪里看到甚至是想到有那么一个可怜的女人正在痴痴地等待着她的“大先生”】而这么个可怜滴女人在听到鲁迅去世滴消息后还为他守灵!!!于是朱安当了一辈子挂名妻子,她生前反复对人讲:“周先生对俺不坏,彼此间没有争吵。”那一天,她已不可以起床,但神态清醒,她泪流满面地向宋琳鲁迅先生的学生说:请转告许广平,期望死後葬在大先生之旁;另外,再给她供一点水饭,念一点经。她还说,她想念大先生,也想念许广平和海婴。朱安死后次日,接三念经,第三日安葬。墓地在西直门外保福寺处,没有墓碑,她象未曾存在过一样消失了。她在北京度过了28年,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69个春秋。 俺想说的是:假如朱安不但懂得礼贤下士,并且又博览群书,具有反封建、反压迫的进步思想,是鲁迅先生的左膀右背,那么她的命运还会是列样吗?鲁迅还会熟悉许广平吗?还会和她同居想和朱安离婚?于是,俺莫名滴愤恨起鲁迅来了!!!但是,俺知道俺是错了,因为这是个俺无法正视的话题:命运!!!在她的人生悲剧中,所有的人都没有过错,错的是那个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游鲁迅公园作文400字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一家去了鲁迅公园。不过你可别以为我们是在绍兴哦!这鲁迅公园可是青岛最有特色的临海公园,里面有红色的礁屿,有天一般蓝的海水和碧绿的松树。

我们一进鲁迅公园的大门,就看到了金色的沙滩:有些人在沙滩上漫步,时不时拾起一些五光十色的贝壳,一群小孩子在沙滩上堆起一座座沙堡……

我最开始筑了一个大坝,大坝用石头和绿藻组成,分为外二坝和内一坝,可以把潮水挡住。后来爸爸也加入了筑坝大军。我们把海藻夹在石头缝里,大坝就更加牢固了。我和爸爸这个大小孩玩得不亦乐乎。

之后,我们又去礁石边捡贝壳。爸爸十分幸运,他的火眼金睛在礁石缝里发现了一只米粒大小的螃蟹。他用一只碎贝壳小心翼翼地把螃蟹盛了出来。我们把小螃蟹装进了矿泉水瓶子里。为了模拟生态,我在里面装了绿藻和小石头,我还在礁石缝里撬下来许多螺蛳放到了瓶子里。不知道小螃蟹是否喜欢我为它静心布置的家园?

爸爸曾给我讲过鲁迅先生笔下的少年闰土海边拾贝的故事,我就在想闰土会不会和我一样那么会玩呢?但我猜闰土肯定没有一个陪他一起堆城堡、捡贝壳、抓螃蟹的老顽童爸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鲁迅简介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亭,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他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电影。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鲁迅的故事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的外婆家——绍兴皇甫庄,广泛流传着少年鲁迅演鬼戏的故事

鲁迅小时候,天真烂漫,喜欢和村里的小伙伴玩游戏、爬树、捉麻雀……更喜欢和鲁六、七斤、双喜、阿发等小朋友们摇船到贺家池看社戏。

这一年又到了演社戏的日子,外地来了一个戏班子,在皇甫庄演戏。这天演的是《目莲救母》。有的人摇着乌蓬船,有的人步行数十里,从四面八方涌来,站到戏台前、挤在船头上,立在河岸上,兴致勃勃地来看戏。戏台一半搭在船上,另一半在水上。可是在开演前,扮演“小鬼”的角色,要一个小孩来顶替,许多大人很迷信,鲁迅说:“我来试试吧。”他的外婆也迷信,对鲁迅说:“你不能去演,听人家说,演了鬼的人天不回家,鬼魂附在身上,要遭灾惹祸的,还会生大病,甚至要死的。”鲁迅摇着外婆的手,说:“不嘛!我要去,我要去,我才不相信有鬼呢,那都是迷信。”外婆说不过鲁迅,只好让鲁迅去演了。

鲁迅经过化妆,扮了“小鬼”,他和“大鬼”、“二鬼”、“女鬼”、“男鬼”们一起手持旗帜、刀枪、调皮着锣,打着鼓,跳啊,蹦啊,表演着,这些鬼还直奔坟墓,转达了几圈,意思是邀请野鬼来看《目莲救母》戏,鲁迅胆子真大,表演得很像。看戏的人不断地给他喝彩。半夜,鲁迅回家睡觉了。第二天,鲁迅安然无恙。鲁迅对外婆说:“外婆,我不是很好吗?谁说要死的?你不要再这些迷信了。”外婆说:“你这孩子真淘气,还来开导我呢。”

鲁迅对外婆家——皇甫庄怀有深厚的感情。鲁迅不信迷信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鲁迅对我的影响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鲁迅,想来大家并不陌生。在初中的语文课文中,也时常会与他碰面。

初遇鲁迅的文章,我并不喜欢,也不知为何母亲总是在我的耳边说鲁迅文章的好。我并不赞同。初读之时,总觉得行文之间读起来很不顺口,还会出现一些“错别字”,字词的顺序也与我平常所读文章有所不同……诸如此类,使得我无论怎么看鲁迅的文章都觉得不大顺眼。

顺不顺眼是一回事,学还是要学的。三番两次地被视为重点课文的鲁迅先生所写的文章轰炸下来,任你的什么嚣张气焰也被灭得差不多了,对他文章的看法也有所改善,不像先前那般言行尖锐了。都说习惯成自然,我大概也正处于这个过渡阶段吧!

真正的对鲁迅文章的改观,是在学习了《藤野先生》一文后。我被他那深切沉重的爱国思想和斗争精神所触动。然后,我开始尝试着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他,与他的文章。我读了《朝花夕拾》。虽说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却有一种奇怪的力量,让你看上之后就迫切地想要知道后续的发展。随后,我又读了《野草》。里面的文章大多都很短,但也极富深意,读起来耐人寻味。

就这样,我对鲁迅先生从初始开始的负面情绪逐渐向正面情绪改观,正面情绪在疯狂地滋长着。

至今,我仍坚持着鲁迅先生“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水的”这句经典话语,在学习上拼搏着,努力地把海绵里的水挤出更多。希望在鲁迅先生的引领下,能够给我的生活带来更加多姿多彩的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参观鲁迅纪念馆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爸爸经常对我说,鲁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让我多读鲁迅的书。但我对鲁迅并不太熟,所以我一直想了解鲁迅。

八月的一天,天气很晴朗,我央求妈妈带我去参观了鲁迅博物馆。通过参观,我知道了很多关于鲁迅的知识。鲁迅的真名叫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东昌坊口新太门。他的爸爸妈妈最初叫他周豫山,十八岁时才改名叫周树人。他有句名言,让我看后就牢牢地记住了它: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我还知道了他的故事。在鲁迅十三岁那年,他的父亲生病了。因为家里的钱不够,他只能把家里的衣服当了,才有钱去买药。1898年5月,鲁迅来到南京上学,他上学十分刻苦,考试也考的很好。他把获得的金牌换成钱,买书看。1918年,他第一次创作了小说《狂人日记》,鲁迅是他自己想出的笔名。就这样,转眼间过了三十年,因为他努力学习、勤奋写作,他成了一个有名的作家,他写的《药》《野草》等许多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可惜的是,在1936年10月19日早晨5时25分时,鲁迅因病逝世。终年56岁。

看了鲁迅的故事后,我想到了一首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想,鲁迅不是和那些成功的人一样,他们的辉煌历程,不是用勤劳与汗水造就出来的吗?他们的人生之路,不就是从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吗?

去参观鲁迅博物馆的收获真是不小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参观鲁迅故居作文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上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去了绍兴,参观鲁迅故居和学校。

我认识鲁迅是因为在语文书上读过他写的一篇文章,名叫《猫是老虎的先生》,这是他祖母给他讲的故事。来到鲁迅的故居,就看到院子里有几座塑像,正是小鲁迅在聚精会神地听祖母讲故事,跟课文里描述得一模一样,旁边还蹲着一只小猫,它太可爱了,我禁不住跑上前和它拍了照。

我又来到了鲁迅的学校,名叫“三味书屋”,哦!对了,那时候的学校叫私塾,跟现在的学校大不相同,一个班只有四五个学生,课桌也不是一排一排地摆,而是四处摆。后来妈妈给我看了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知道那时候的老师会用戒尺打那些背不出书的学生,幸好鲁迅那个班的老师不常用戒尺打他们。

你应该觉得鲁迅能成为大作家,一定是读书很好吧。但我来到他的教室一看,一下吃惊得瞪大了眼睛,你做梦也想不到,小鲁迅其实坐在教室的最角落,椅子还是背对着老师的呢。

你觉得是一百二十年前的学校好,还是现在的学校好呢?我觉得还是现在的学校好,因为那时候的学校班级人太少了,一起玩没什么意思。我们现在一个班有四十几个人,玩起来才叫热闹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给鲁迅爷爷的一封信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爱的鲁迅爷爷

您好!

您可以说是我们绍兴的“大恩人”呢!是您那充满智慧的头脑加上一双魔术般的手,写出了赞不绝口的文章,这使您的故乡——绍兴,增添了许多光彩。可是,鲁迅爷爷您知道吗,如今的绍兴,已经是一个奔向了小康生活,美化了环境的绍兴,是一个改头换面的绍兴了!

鲁迅爷爷,我记得您曾经写过这样三篇令我深记的小说:《阿Q正传》、《祥林嫂》、《孔乙己》。其中《阿Q正传》中的“阿Q”,那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而在我们现在的绍兴,每一个人都是有文化、有修养的,他们出口成章,而且还会了英语呢!鲁迅爷爷,以前您读的都是私塾,而我们现在,读的都是一所所美丽的学校。我们现在的学校里,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宽阔的大操场,还有那设备齐全的电脑房、书画室……正是在正样的环境中,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从学校走向了社会。

鲁迅爷爷,您以前走亲访友都是坐着乌蓬船进出的吧!现在,在我们绍兴,纵横交错着一条条宽阔的大马路,有解放路、胜利路、人民路、中兴路……其中有一部分的路,都是市政府近几年建设起来的。在中兴路与昌安街之间还耸立着一座宏伟的的立交桥——昌安立交桥。在城与城之间都是由一条条高速公路连接而成的。鲁迅爷爷,您知道吗,如果我们现在想到杭州,那只需花上半个小时就可以了。

鲁迅爷爷,您知道吗,现在我们绍兴已经成为了一个旅游城市了。因为绍兴是一个水乡、桥乡、酒乡、名士之乡等等,而且还有那风景优美的东湖、吼山,有书法胜地兰亭,还有经过人工雕琢的柯岩。另外,鲁迅爷爷,在以您命名的鲁迅路上,开满了各式各样的店,真是琳琅满目,热闹非凡!很多人都是因为知道了您,才认识了绍兴,在绍兴,您笔下的一个个人物,都成了商家的“招财宝”是您给绍兴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鲁迅爷爷,相在不久的将来,您的故乡——绍兴,将会变得更加地美丽,更加地富裕,更加地熠熠生辉!

一个21世纪的小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1377 字

+ 加入清单

到了到了!鲁迅故里到了!洋溢着浓郁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上,“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那气宇轩昂的一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在我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迎着人流,我们步入了鲁迅纪念馆。纪念馆的建筑与河水纵横交错,内外空间相互渗透,是一座古朴而神圣、充满灵气又独具绍兴水乡风情的现代展馆。而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大型青铜坐像。坐在鲜花丛中的鲁迅表情自然,仪态从容,严肃又不乏亲切,眉宇间似藏着无限的深思。

陈列厅内详细地介绍了鲁迅的坎坷人生: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序幕;1918年,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看着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我的心中又不禁卷起一阵阵波浪,为鲁迅的一生感慨,更为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所感动…… 走出纪念馆,不觉已是春雨绵绵。雨很小,很细,小得几乎听不到“沙沙”的声音,细得像蚕吐出来的丝。

漫步在这窄窄的青石板路上,欣赏着这细雨中朦胧的白墙灰瓦、古老又修葺一新的竹丝台门,聆听着那一串串韵味十足的绍兴方言——“卖臭豆腐了!卖臭豆腐了……”“乌毡帽,乌毡帽……”各路游人禁不住驻足停留,来两串臭豆腐,戴一顶乌毡帽,用心体会着这浓郁的水乡风情。鲁迅当年会不会也常吃这种臭豆腐呢?…… 接着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跨过高高的门槛,从侧门进去,穿过年代已久的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

“明堂”俗称“天井”,这里原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闭上眼睛,小时候的鲁迅赫然就在眼前。夏夜,他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我的耳边似乎还有他的继祖母蒋氏让他猜谜、给他讲故事的声音……鲁迅的卧室、厨房、百草园……都一一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每到一个地方,都感到离这位一代宗师又近了一步…… 我最想去的地方还是三味书屋,于是又迫不及待地循着鲁迅的描述去感受他当年读书时的氛围。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

“三味”就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额下挂着一幅栩栩如生的《松鹿图》,两边的柱子上还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大约是在揭示读书的真谛吧。走进去,我们看见了一张陈旧的两屉硬木书桌。

书桌极其普通,但却受到了特别的待遇,因为这就是鲁迅因故迟到,在受到塾师的严厉批评后,刻下“早”字,用以自勉的书桌。我认真地观察着,脑子里不由得浮现出小时候的鲁迅一笔一画刻字的模样与勤勉学习的样子……我深深地呼吸着这里的空气,贪婪地搜索着鲁迅的声息,这里是鲁迅成长的摇篮啊。 再次走在这窄窄的青石板路上,雨还没有停,一样的小,一样的细,为这一趟鲁迅故里之游染上了一种别样的情绪。一条清澈的小河,从故居门前潺潺流过,雨丝轻轻地落在水面上,平静的河面顿时裂开了好多条“缝”,一圈儿一圈儿地荡漾开来…… 我掏出一把茴香豆,坐上了晃晃悠悠的乌篷船。在头戴乌毡帽,手持青篙的船家带领下,挥手道别了这座伟大的历史丰碑,而那一圈儿一圈儿的鲁迅情却久久地在我心中荡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