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鲁迅作文推荐20篇

导语: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关心进步青年,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做的多,珍惜时间的人,小编整理关于我眼中的鲁迅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6150

作文

1000

游鲁迅故里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那一天,阳光明媚,我们学校六年级去游览了浙江绍兴著名景点——鲁迅故里

我一大早就来到学校,八点左右我们上车出发了。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经过了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我们到了鲁迅故里。

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墙,墙上刻画着鲁迅拿着烟斗坐着的画像,旁边四个大字——鲁迅故里。我们边走边看,来到了鲁迅的家。鲁迅的亲人应该很多吧,有好多房间。鲁迅的房间里只有一张老式的床、一个柜子、一张课桌和一盏台灯。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在课本上读到过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百草园的中间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百草园”三个字。这也是鲁迅小时候唯一能和大自然接触的地方,现在这里都盛开着金黄金黄的油菜花。走进百草园边上的一扇门,里面便是鲁迅的教室——三味书屋。我们找到了鲁迅的座位,上面刻着一个“早”字。听说是因为他小时候有一次为父亲去买药,结果上课迟到了,教书先生惩罚了他。所以他在课桌上刻了“早”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最后,我们还去了鲁迅博物馆。那里陈列着鲁迅生前所用过的物品、照片等。博物馆二楼中央有一个鲁迅头像,头像后面的墙上写着“民族魂”三个字,头像对面的墙上写着鲁迅的名言……

这一次研学,我又更加深入了解了中国大文豪——鲁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参观鲁迅纪念馆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金秋十月,我们又迎来了祖国妈妈的第54岁生日,在这欢庆的日子, 我和妈妈兴致勃勃地来到上海鲁迅公园内的鲁迅纪念馆游览了一番。

鲁迅纪念馆是一座白墙黑瓦的建筑物,一排排青翠碧绿的树木环绕在它的周围。正面墙上,周总理亲笔题词的“鲁迅纪念馆”五个金色大字在朝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我们沿着一长溜的石级快速走进了鲁迅纪念馆的大厅。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墙上那一幅幅描写鲁迅先生生平的木刻画。这些画的制作非常的逼真,仿佛使我看到了鲁迅先生当年工作、生活的情景。大厅里还摆放着两台电脑,这是为参观者作指南用的。我从电脑里了解到: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人物纪念馆,它建立于1951年1月,在1958年迁入虹口公园,也就是现在的鲁迅公园。

在大厅左侧有一尊鲁迅先生的全身塑像,让人有一种与鲁迅先生在一起的亲密感。大厅右侧是一条通往二楼的楼梯。来到二楼,我首先看到的是根据鲁迅先生几部作品所刻出的浮雕,有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有描绘中国农民的《祝福》等。

大厅旁边有五个展示厅,分别展示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纪念品。在第一个展示厅里摆放着一些鲁迅先生珍贵的手稿,上面是鲁迅先生写的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有些地方还用粗笔修改过。这里还展出了鲁迅先生生前使用过的文具和生活用品。在第五展厅里,一块写着“民族魂”三个字的横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妈妈说,这块横幅曾经覆盖在鲁迅先生的遗体上呢!是啊,“民族魂”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灵魂,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鲁迅先生是现代文学家,它曾弃医从文,用他那支笔唤起中国人民觉醒,批判罪恶的封建社会。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参观了鲁迅纪念馆,我感触深刻,对鲁迅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坚信,只要我努力再努力,一定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与鲁迅的对话

全文共 1194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我似乎穿越了时空,来到1912年,我跨进一座高墙大院,我看见一间房间漏出点微光,我走进房间,看到穿着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长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的鲁迅先生正在认真地写作。顿时,我很高兴,心想:人生难得有一次见到鲁迅先生,我一定要和他聊聊。鲁迅先生好像发现了我,亲切地说:“坐吧。”我轻轻地坐了下去,便和鲁迅先生交谈起来。

鲁迅先生,你是个大文豪,我一直很敬佩你,我很喜欢看你的散文,例如《朝花夕拾》、《呐喊》等。《朝花夕拾》这篇散文我感触很深,您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大多数儿童想读书但没书读。我们这些21世纪儿童,有书读,却不想读。是多么令人悲哀啊,所以我要好好读书。

鲁讯(高兴):太好了,你们读懂了我的写作用意,以后我写多一点书籍,让你们都能像你一样反省过来,重新做人。

我:鲁迅先生,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最近,有两种新推出书集,一种是武侠小说,一种是恐怖小说,您说,这适合我们去阅读吗?

鲁迅(摸着胡子,深情地注视着我):这两种书籍,看了容易让人走火入魔,我建议不要去看。因为对于文学,我是主张一些好的思想。那些武侠小说,恐怖小说,就是向青少年宣传暴力和恐怖,当然不行,这是使人上瘾的鸦片,你千万别去看。

我(恍然大悟):噢,我懂了,我不会去看的。还有,鲁迅先生,我们最近学到一篇课文,是您的文章《风筝》,我想问一下,在您没看那本讲论儿童的书之前,您对小兄弟的精神虐杀如何看待。之后,您向小兄弟讨宽恕时,他却忘了,您此时的心情如何,您这么多年来,您依然会觉得愧疚吗?

鲁迅(眼睛里闪着泪光):想起我几十年前,现在我的心还在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以前

以前,还没看这本讲论儿童之前(他把这本残旧的讲论儿童的书给了我看),我认为玩具其实就是一种可鄙的东西,我不想让我弟弟成为没出息的人,所以不许他玩,没想到给他造成了精神虐杀。当我看了这本书,才知道我错了,想向他讨宽恕时,他全然忘却,令我的心更痛,觉得对他的伤害己经不能挽回了。这十几年来,我的心依然不好过,虽然他已经忘却,但我的心依然有东西在堕着堕着。

我:鲁迅先生,您的心情我明白。但是,谁没有犯错的时候呢,您的弟弟都不记心上,你为何如此自责呢?

鲁迅:嗯,谢谢,你的安慰。

我(笑咪咪):没什么,噢,时候不早了,我该跟你道别了。

鲁迅:好吧,最后送你一句话:‘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我:谢谢,今天跟你交谈,令我受益匪浅。再见!

突然,鲁迅先生的背影消失了,我回到了2015。噢,原来是一场梦。虽然是一场梦,但在这场梦中,我梦见鲁迅先生, 在和他的交流中,我获得了关于书籍的一些知识。我很开心,这是我第一次与鲁迅先生的交谈,第一次向他学习,我会永远铭记在心。他的那句话也会使我终身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鲁迅的五猖会读后感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五猖会》一文记叙了鲁迅儿时看五猖庙会的事。五猖会是难逢的盛大庙会,鲁迅笑着,跳着,兴奋的不得了。但在出发之前,父亲却让他背诵一字不懂的《鉴略》。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父亲要求他读熟,背不出来就不准去看庙会。一盆冷水把鲁迅的兴致全浇灭了。待他读熟了,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了,大家高高兴兴陪他出门。

最后,鲁迅回忆到:“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鲁迅通过记述此事,让我们看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心目中的鲁迅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1936年10月19日于上海逝世。17岁时鲁迅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之后,他举债读书,到日本留学。1904年,鲁迅如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后来因受一步侮辱中国人的日本影片的刺激,他放弃学医,改为从事文学活动。1909年鲁迅回国,先后在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教育部任职。1989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步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此后,又连续发表了小说《孔乙己》、《药》、《风波》、《阿Q正传》、《祝福》等,更深入的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这些作品都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他塑造的主人公阿Q是一副令人心酸的奴权形象,可以长久提醒每个中国人。

在动荡的社会中,他依然用自己“匕首”“投枪”式的笔,与反动政府作不屈的斗争。激励着中国人民追求自由民主.科学自强的理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鲁迅到上海,人坚持用笔战斗,以杂文为武器,猛烈抨击封建社会的黑暗势力,批评国民党的各项反动政策。鲁迅是现代中国人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了不起的榜样。

在鲁迅小时侯还有一个故事:鲁迅小时候边上学帮家里做些家务活,特别是鲁迅的父亲生病以后,鲁迅天天要先到药店去给父亲买药,再去上学。有一次,因为药买迟了,上学也迟了,教书的先生用戒尺打了鲁迅。从此,鲁迅便在课桌的右下角刻了一个“早”字,意思是每天要提早去药店买药,还要第一个去学堂念书。就这样,他在也没有挨过先生的戒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我所敬佩的作家——鲁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鲁迅刻“早”字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国现代着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与革命家。

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着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与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与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与博学的人。老师的为人与治学精神,那个曾经难鲁迅留下深赢得记忆的三味书屋与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鲁迅十七岁时从三味书屋毕业,十八岁那年考入免费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来又公费到日本留学,学习西医。1906年鲁迅又放弃了医学,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教过课,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鲁迅是中国文坛的一位巨人,他的着作全部收入《鲁迅全集》,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广泛地在世界上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怀念鲁迅

全文共 992 字

+ 加入清单

有的人,一生只选择一种姿势------跪着。

有的人,一生只保持一种姿势------站立。他就是鲁讯。‘鲁讯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这是毛泽东给他的评价。

那个年代的历史是一部黑白电影,人们的思想在封建文化的暗室里,囚禁了数千年.儿时的玩伴闰土的一声分明的“老爷”。使他知道这世间又多了一堵厚厚的墙,他和闰土的墙。

是谁害死了祥林嫂,那时的人十分茫然,他们不是凶手,他们只是看客,就如同《藤野先生》中看枪毙犯人的看客一样,他们不也都“酒醉似的喝彩”吗?还有《药》中的看客不也都“颈项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提住了的,向上提着”吗?

这样的看客多了,被看的人就越发显得无足轻重了,唯一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孔乙己、反复讲述悲惨遭遇的祥林嫂,还有为理想,为革命而牺牲的刘和珍君.......

如今,鲁迅笔下的阿q已经被戏剧家们变为了十足的小丑,但毒害人们的阿q精神却随着时间的步伐逐渐的蔓延,现实中的阿q正穿着名牌衣冠,梳着标致的发型,对着舞台上的阿q露出轻蔑的笑。

“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也许时间从不曾用来尘封历史,一个时代的结束,总会带给人们一些苦痛,人们总该带着这样的教训去面对现实的挑战,就像在中外军人面前请愿,被子弹穿过了胸膛的刘和珍君,她永远那样的微笑着,她们是真的猛士,是敢于面对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作为那个时代最初醒来的人。

雪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先生可以不必再那样声嘶力竭的呐喊,那曾经永无止尽的彷徨也终于变得坚定,这位曾经在妙趣横生的百草园在墨香横溢的三味书屋中体验所有富家子弟一样无忧无虑的童年,他也想再对着夕阳中的朝花,沉浸于阿长妈《山海经》的情趣之中。有可以再续一段往昔与那些称他为迅哥儿的玩伴们一起摇着船桨去听戏的悠闲生活。可他终于成为了拎着生命在刀锋上行走的人,一个在旧社会的血雨腥风中游荡的笔者。

用怎样的关联词,才能将这两段截然不同的人生系在一个人的命运之上。也许只有那些真正读懂鲁迅和他的文章的心才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是这样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他用他的笔----那锋利的匕首狠狠地刺向敌人的胸膛。哪怕因此而被全世界反对,他也毫不畏惧。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是这样的执着。他在遗嘱中的那一句‘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也不饶恕’是一首怎样荡气回肠的壮歌。

鲁迅,你不会离我们远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初四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舅舅打来的一个电话改变了这一天。他说要带我们去绍兴鲁迅故里游玩。

电话刚挂,我就以闪电般的速度刷牙、洗脸、吃早饭,一切准备完毕。那天刚好下雨,我便打着伞在马路旁等待。不过几分钟,舅舅的汽车就出现在我的视线中。随后我就上了车,出发了。

在去绍兴的路上,我们吃着零食,有说有笑。差不多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就来到了绍兴故里。舅舅先买好票,我们便开始了鲁迅故里的一日游。就在入口处旁边有一堵墙十分引入注意,上面写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还画了一条古街和鲁迅的上半身画像。只见鲁迅身着古装,一只手垂直,另一只手拿着香烟,双目炯炯有神。入口的另一边是乌篷船码头,,一条条乌篷船在河道中穿梭着就像是织布的梭子。

鲁迅故里大致可分成四部分,有三味书屋、百草原、鲁迅纪念馆和鲁迅故居。我们先参观的是鲁迅故居。所谓鲁迅故居也就是鲁迅的老家。我们刚进院子,客厅里的那些古家具吸引了我们的眼球,赶紧跑过去看。舅舅不停为我们拍照,看完大厅往里走,就到了佛堂,墙上挂着一大块金黄色的布,上面锈着红色的“佛”字,前面还摆了一张桌子,桌上放了许许多多贡品。再往里就是一间一间的房间,有主人房、少主房、幼童房、绣房、琴房等,不但房间多而且每间都富丽堂皇、豪华富贵。可想而知,鲁迅家可真是大富贵家族呀!

参观了鲁迅故居,我们又来到了鲁迅纪念馆。走进展厅鲁迅的雕塑如同磁铁一样把我们吸引了过去。一楼主要是鲁迅读过的书和他小时候发生过的事。往前面看过去围了一群人,挤进去一看原来是虚拟的水乡社戏。舅舅说:“因为以前没有剧院,水乡的人就坐在船上看戏的。”上面还有二楼,那里存放着鲁迅写的书。

看完纪念馆,时间也差不多了,肚子也饿了,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荒。于是我们便找了一家饭馆先垫饱肚子。吃完午饭,我们又去百草原“大扫荡”。百草原是个美丽的大花园,那里有好多名贵的花草树木,真是名不虚传。在花坛旁还竖着一块写着“百草原”的大石头。我们都站在石头前合影留念。

最后我们还去了三味书屋。那里有几间教室,有一间门看着,那就是鲁迅当年读过的教室,最角落的那张是鲁迅的。据说有一次鲁迅上学迟到,老师批评了他,他就在桌子刻了个“早”子。

四个景点都看过了,我们又在热闹的古街上逛了逛,买了些纪念品带回家。多么快乐的鲁迅故里一日游呀!我肯定不会忘记这一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眼中的鲁迅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鲁迅先生,作为念过书的中国人,都知道他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但知道并不代表了解,而了解的角度也是不一样的,我眼中的鲁迅是个……

我眼中的鲁迅是个坚强、勇敢的人。鲁迅十三岁那年,由于家庭变故,家道衰落,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勇于挑起生活的重担,到当铺变卖东西,买药,照顾家人等,在磨练中变得更加坚强,后来,他到南京,到日本学习等,都可以印证苦难是生活最好的老师。

我眼中的鲁迅是个求知欲很强的人。他没有因为家庭的变故,家道的衰败而影响学习。强烈的求知欲使他进了当时被中国人所辱骂的“洋学堂”,并经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公费留学的资格,我相信鲁迅当时不是靠走后门,而且也不会有那一门的富亲戚帮他走后门的,因此,多少年后,有一个树德学生也在孜孜不倦的学习着。

我眼中的鲁迅是个热爱国家的人。鲁迅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解剖课成绩60分而受到日本人的怀疑,认为是因为老师露题的,这使他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又有一次,他在幻灯片中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而一群中国人在旁边看热闹的片段,精神受到很大的打击,从而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可怕,他弃医从文,用文字来揭露国人丑陋的灵魂,讨伐封建专制。“五四”运动至今已80多年了,而丑陋的事情还在神州大地上不断上演,我们都热爱祖国,但我们关键要学习鲁迅坚持正义勇于牺牲的行为。

我眼中的鲁迅还是个疾恶如仇的人,是个思想和艺术创造力惊人的人,是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读鲁迅

全文共 1037 字

+ 加入清单

打开记忆的匣子,我嗅着文人的墨香久久沉醉……与他一起放风筝,与他一起赏北方之雪……

----题记

忆风筝

风筝时节,你仰望头望天,几只寂寞的风筝在灰色的空中伶仃地飞着,风筝,不由让你心头一触。不忍忆及幼时,当年你十岁的小兄弟甚是喜欢风筝,然而在你眼里那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那天,小兄弟独自在小屋里耐心地做着风筝。你来到小屋门前,好奇地推开那尘封已久的大门,瞬间,尘埃在光线中飞舞,你目光炯炯地望向屋内那堆杂物,咦?是什么呢?杂物后面小兄弟的风筝似乎快要完工了,最不忍看见的一幕还是出现了,你愤怒地伸手抓断风筝的支架然后掷在地上,踏扁了。心不由颤抖,你可知,当你走后,你的小兄弟感受如何?你可望见,当你走后,你的小兄弟那孤独绝望的眼神?你可听见,当你走后你的小兄弟落寞的哭泣声?我知道这件事也成为了你的一块心病。直至中年再与小兄弟谈及此事时,他早已淡忘了。你的心释然了吗?不,你的心如此沉重,是对自身的愧惭还是对那个封建社会的憎恨?我想都有吧。闭目瞑思,在那个冬天,风筝在空中孤寂地舞着,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忆北国之雪

生于江南的我,记忆里无法构想出北方雪的磅礴,奋飞。所幸在你的笔下目睹了此情此景。我看到了江南的雪的盎然生机,我看到了江南的雪在孩童手中塑成的罗汉,同时,江南的雪是短暂的,不免让人心生惋惜。但是,你说北方的雪就截然不同了。我看到了北方的雪懂得冰冷坚硬,我看到了北方的雪的蓬勃奋飞,同时,我也看到了北方的雪对寒冷环境的不屈,生命的顽强,不由让人心生敬畏,你说这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我说这雪是你的精神写照。这雪俨然是一个孤独的奔放的挑战者也正如你永远不向恶势力屈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侧耳倾听,北方的雪在寒冬舞出一曲生命赞歌。

忆百草园

百草园的欢声笑语至今久久回荡在耳畔边,动物们的奏响曲在此刻听来是如此触人心弦,一草一木都记载着那个时代的温暖。百草园是你嬉戏的乐园,你说那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你说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冬天的百草园趣味来自于雪地捕鸟,那是一段温馨的回忆吧。我想,那对百草园的热爱也来源于对大自然热爱吧。一个懂得生活的人也必定懂得如何善待生命。眺眼望去,百草园静默在那儿,封锁着一段记忆。

良久,不能望却,与他一起放风筝,感受心重重地堕下去的感觉。与他一起赏北方的雪,那北国的雪就像他说的一样,有一种旋转升腾的 精神,让人震撼。

读着他的作品,嗅着悠悠墨看,悟懂他的无奈、执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议论文作文素材.鲁迅为国弃医从文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分析: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鲁迅选择了后者。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鲁迅的名言警句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1. 从来如此,便对吗?

2.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3.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4. 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5. 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6. 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7.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8. 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9. 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0. 凡是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11.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12. 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13.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14.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15.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16.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7.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8. 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19.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20. 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21.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22.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23.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24. 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25. 代人作代,农人掘锄,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际,代人偏要装做粗人,玩什么“荷锄带笠图”;农夫则在柳下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类,就要令人肉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眼中的鲁迅

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你的记忆在我的童年就开始流淌,一直延续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也许你的身影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博得我的敬佩,曾经觉得你没有什么不同,也就是一个文人用他笔述写着那个时代,那些往事。

在我还未洒脱一身稚气时,拜读你的文章,我曾有过这样一段暗想:你的文采也不过如此嘛,文章没有用华丽的词藻,没有一连串使人折服的修辞,什么打伏笔,什么前后照应,什么突出中心,也都不在情理之中嘛。只是有一种莫名的情感和涌动在你的文字中。

于是,你的光芒没有在那个时候于我的心中闪烁,然而,时间的流逝却让你在我心中蜕变,那个崭新的你在不久后就出现了。

成长让我明白你笔下的尖锐,让我看到你的诚实,你的爱国,你的无所畏惧,你的大义凛然,孰重孰轻…你就这样被铭记---鲁迅。亲眼目睹为准绳,白色恐怖的年代里,鲁迅先生那叫鲁迅,愚鲁而迅行,大愚如智而行事迅速快猛,文学家与革命家在此刻并现。

你用伶俐的口齿,解放人们的思想;用一只笔杆子,痛打资本家的“走狗”;用犀利的目光,笑过“二丑艺术”;用凸起的颊骨,骂过“聪明人”和“奴才”。思想光芒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阻隔。这便是你,鲁迅。

你创造了孔乙己和阿Q,以此来唤醒麻木的世人,来告诫你生活着的社会。可谓举世浑浊你独清,众人皆醉你独醒。面对他们腐朽的灵魂,你更多的是批判,而不是同情。再如《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等,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满肚子男盗女娼,或是封建道德的假道士、假道学,或是不学无术的文人垃圾、文人败类。一一给予严厉的批判,你的思想给黑暗的社会带来了新的曙光。

毛主席评论你: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我深信这样的评价是准确的。你的思想影响着世界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每当想起你,我便有了前进的力量。无论前沿的道路有多么坎坷,我都不再畏惧。因为有你,我可以挺起胸脯,大步向前。

也许评价你的人已经太多了,你灵柩上覆盖着的“民族魂”三个字的旗帜已是你一生的写照。我的文字也就变的微乎其微,但这是心底的声音,是我的情感之言。

鲁迅先生,愿为你的思想喝彩,你的行动喝彩。你耳濡目染的文字里,有着最为深沉的感召力,成长中的我会细细领悟,去体会你笔下的涌动,震撼…

鲁迅,我心中的鲁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鲁迅对我的影响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鲁迅,想来大家并不陌生。在初中的语文课文中,也时常会与他碰面。

初遇鲁迅的文章,我并不喜欢,也不知为何母亲总是在我的耳边说鲁迅文章的好。我并不赞同。初读之时,总觉得行文之间读起来很不顺口,还会出现一些“错别字”,字词的顺序也与我平常所读文章有所不同……诸如此类,使得我无论怎么看鲁迅的文章都觉得不大顺眼。

顺不顺眼是一回事,学还是要学的。三番两次地被视为重点课文的鲁迅先生所写的文章轰炸下来,任你的什么嚣张气焰也被灭得差不多了,对他文章的看法也有所改善,不像先前那般言行尖锐了。都说习惯成自然,我大概也正处于这个过渡阶段吧!

真正的对鲁迅文章的改观,是在学习了《藤野先生》一文后。我被他那深切沉重的爱国思想和斗争精神所触动。然后,我开始尝试着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他,与他的文章。我读了《朝花夕拾》。虽说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却有一种奇怪的力量,让你看上之后就迫切地想要知道后续的发展。随后,我又读了《野草》。里面的文章大多都很短,但也极富深意,读起来耐人寻味。

就这样,我对鲁迅先生从初始开始的负面情绪逐渐向正面情绪改观,正面情绪在疯狂地滋长着。

至今,我仍坚持着鲁迅先生“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水的”这句经典话语,在学习上拼搏着,努力地把海绵里的水挤出更多。希望在鲁迅先生的引领下,能够给我的生活带来更加多姿多彩的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代鲁迅给藤野先生的一封信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藤野先生:

您好!

我和您已经阔别有20年了。现在的您还好吗?作为另国的留学生我,在以前的日子里没有少受过您的帮助。我的心里十分感激,当时的您,并没有歧视我伤害我,反而帮助我,鼓励我。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您是伟大的!

我还愧疚着 ,您对我是抱有多大的希望,可我却没有选择就医。

我还记得当初见您的样子,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给我一种文学家的风范。这也能什么您严于治学的崇高品质。

最后的我们还是惜别了。在将要离开的前几天,您交给我一张照片,还说希望将我地也送给您。但我那时候没有照相了。您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您。并且时时通告诉你我的情况。此后我便离开了。

以后的日子里,我怕让您失望。所以一直没有寄照片和写信给您。我十分愧疚。

在曾经的日子里,您对我的好。使我不知如何感激,您对我的鼓励,我又该怎样回报?敬爱的藤野先生 ,作为您的一名学生,我真诚的对您说声:“谢谢!”

祝您永远健康!

此致

敬礼!

1926年10月12日

您的中国学生周树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致鲁迅一封信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鲁迅先生:

您好!

最先接触到您,是因为一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那时我在上小学,并不是狠了解它的含义,只是因为很多人说它好,而且,当时我对您也没有什么认识,只知道有一个弃医从文的文学战士,好像叫做鲁迅。

但是,很快,我就学习了您的文章《少年闰土》。在学习的同时,我在想:闰土紫色的圆脸,项上的银圈,多么的活泼,在那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闰土悄悄的接近了企图偷瓜的猹,手持铁叉用力一刺,却又被狡猾的猹给逃走了,又显得多么可爱!然而,多年之后的闰土,却变得了一个十分木讷的农民,与童年时的活泼可爱判若两人。

步入初中以来,我便了解了您,学了许多关于您的文章与生平。就目前学过的课文中,我最喜欢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长满杂草的后院在您的眼里,是童年的乐园,但是,现在我们会觉得那百草园是荒凉无味的吧。但是,他记录了您对故乡的怀念,表达了您对童年生活的向往,还是您在三味书屋的学习之余仅有的欢乐。

我敬仰您,在二十世纪勇敢地同日本抗争,用笔写出了令人振奋的文章,不会因为社会的压迫而放弃斗争。您不像战士那样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但您却以笔杆为武器,鼓励大家不要胆怯,不要退缩。

鲁迅先生,我以前看过您的一封,是你写给一个大学生的回信,那种语气是多么温和,多么朴实和平易啊!跟读您的文章不同,许多人都说,与您交谈,一点紧张感都没有,因为您和蔼可亲,并且很幽默,在笑声中,我们能学到许多东西。

最后,祝您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

此致

敬礼!

您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忠实读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还有什么海能把你的身影埋没?还有什么墓碑能比你的名字永恒?还有什么样的手能如你的手触进人生和历史最深的一页?

每当听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大家总会想起嘴角叼着烟斗,胡子精神得像“一”字,方方正正的脸……您的这句话让我深深地感动了,感慨万千;您是一位忧国忧民的人,您像一头牛一样,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无憾。

您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和你侄女周晔一起谈《水浒传》时,看出您的性格十分开朗,谈话幽默、含蓄呀!笑谈碰壁,您说当时社会很黑暗,看不到一点光明,人民连民主和自由都没有,我知道您爱国的情怀,不惧迫害与敌人顽强斗争的精神。

您又是多么地珍惜时间呀!就从“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可以看出您把时间当成了生命。

您有一支笔,一颗心,做出了常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在腥风血雨、黑暗如磐的长夜里,您双手奋笔疾书,万千笔墨化作一把把锋利的匕首刺向反动阵营,您用这双手紧握长矛,不屈不挠,书生成了战士,脂粉化作侠气。

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您永远地活在我们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鲁迅与许广平: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在与许广平结识、相爱之前,44岁的鲁迅虽有名义上的妻子朱安,但一直过着一种苦行僧似的禁欲生活,打算陪着朱安这个“母亲的礼物”“做一世牺牲”。是许广平对他的敬仰、理解乃至热爱打开了封冻已久的心田。从1925年3月11日他们开始通信,一直是许广平以自己的勇敢和坚定打消了鲁迅的种种顾忌,终于明白表示:“我对于名誉、地位,什么都不要,只要枭蛇鬼怪够了”。这所谓“枭蛇鬼怪”,就是又有“小鬼”、“害马”之称的许广平。而在1925年10月许广平所写的《风子是我的爱》中,有这样的爱的宣言:“即使风子有它自己的伟大,有它自己的地位,藐小的我既然蒙它殷殷握手,不自量也罢!不合法也罢!这都于我们不相干,于你们无关系,总之,风子是我的爱……”1927年10月,鲁迅与许广平在上海正式开始同居生活,在旧式婚姻的囚室里自我禁闭20年之后,他终于逃出来了。对于鲁迅和许广平来说,这是他们生命中最有光彩的举动,鲁迅于1934年12月在送给许广平的《芥子园画谱》上所题的“十年携手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正是他们爱情生活的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遇见鲁迅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星期六,因为一场秋游,我仿佛坐着时光机,去到了鲁迅先生的青少年时代。

我们先来到了鲁迅故居,这是一座有着江南水乡特色的老屋。泛黄的白墙和开裂的窗框都在讲述着一个个悠悠的故事。

在这座老屋里,我仿佛看到了鲁迅的长妈妈在卧室里给小鲁迅讲故事,鲁迅正用双手托着下巴,津津有味地听着;我仿佛看到了鲁迅在书房里聚精会神地看书,还在书上划呀写呀;我仿佛还看见了鲁迅拿了一张小板凳,在门口练习毛笔字,一笔一划都是那么工工整整……原来,这么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小时候也和我们一样,要读书、练字,也爱听故事。

跨过几道门槛,穿过几间小屋,我们来到了大名鼎鼎的“三味书屋”,上了一堂私塾课。在“三味书屋”,我发现在一张桌子上刻有一个字——“早”。我心里寻思着:为什么这张桌子上会刻一个字呢?疑问刚刚冒上心头,我好像听到鲁迅笑着说:“是我刻的哦!”听私塾先生授课,我才知道当时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有一次因为给生病的父亲送药而上学迟到了,被先生责罚,用戒尺打了三下。这个教训让鲁迅刻骨铭心,发誓以后再也不迟到了。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他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

看着这个“早”字,我想起了自己在时间管理上的一些不足。我暗暗下定决心,我要好好学习鲁迅先生的知错就改,要做时间的主人,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当然,我不会把“早”刻在我的课桌上,而是把它刻在我的心里。

这场秋游让我遇见了鲁迅先生,也许会影响我的一生!

一种深层次了解人的方法和学问,能使人们认识到自己及他人内在的本性,进而能把人的真实、深层、较大的内心需求和渴望发掘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眼中的鲁迅先生_750字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他那瘦瘦的身体,如同大病初愈,他的头发一根根的直竖着,没有一根弯下来,他的胡子不仅浓密而且极像隶书的“一”子,他有时笑起来的时候,连烟都拿不住了。他就是鲁迅

许多人的眼中都有着不一样的鲁迅先生,在我的眼中鲁迅先生是一位憎恶黑暗的社会,关心底层人民的作家,在我的眼中鲁迅先生小时候和我们一样梦想有自由、快乐的童年。

在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则“医治车夫”的故事。那天夜晚,鲁迅的侄女与他的爸爸妈妈一起去往鲁迅先生的家中时,在路上遇到了受伤的车夫,鲁迅先生得知后,帮那位车夫医治伤口。令鲁迅侄女不解的是这么冷的天,车夫干嘛不穿鞋?鲁迅先生却深深的叹了一口气。鲁迅先生原本是出国留学回来的医生,可当他知道当时的中国人最大的病便是思想上的疾病,于是决定用文章去唤醒人民的灵魂。当然他弃医从文另一个原因是他十分关心底层劳动人民,憎恨当时的黑暗社会,因而,鲁迅先生尽自己的力去帮助劳苦大众。

鲁迅先生的《风筝》又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他。鲁迅先生小的时候,曾将弟弟的风筝折断,踏扁,说弟弟玩没出息的玩意儿,当鲁迅长大后,看到一本书上写着“游戏是儿童最平常的表现,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时他整个人像是灌满了铅,他的心中有了深深的愧疚。他来到弟弟家,想得到他的原谅,可没想到,他的弟弟早已忘却。我一直认为鲁迅先生那么有名气,又那么平易近人,是因为小时候就是个宽容的孩子,完美的孩子,没想到也会犯下让他愧疚那么久的事。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位用笔作战的战士,同样也是被毛主席称为是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先生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不管别人怎么去批评指责他,他还是坚持为人民服务。我眼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位有时让人无法用语言来比喻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游鲁迅故居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国庆节里,我没去游览山山水水,也没有去有趣的儿童乐园,而是去了绍兴的鲁迅故居

来到鲁迅故居门口,已经是人山人海,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进入了鲁迅祖居,看见了古色古香的正厅,中央挂着“德寿堂”这三个大字,两旁摆着接待客人的凳子,听导游阿姨说这是会客的厅堂。

参观完正厅后,我们穿过一过道,来到了厨房,妈妈给我介绍了厨房里大大小小工具的用处,使我知道了这些工具的功能。再往里走,就是大大小小的房间了,有小姐的、少爷的,还有琴房、绣房和书房,我不禁感叹到鲁迅原来是个富二代啊!

参观完鲁迅祖居,我们来到三味书屋,这里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隔着围栏,我看见鲁迅坐的那张桌子,上面刻着一个早字,导游阿姨自我介绍“早”的来历:有一天,鲁迅给父亲买药。导致上学迟到,被老师严厉批评。于是鲁迅并没有找借口,而是在自己的桌子上刻了一个“早”,从此就没有迟到了。这时,我眼前浮现出鲁迅勤奋学习的形象,联想到自己的表现,感到非常的愧疚。

走出三味书屋,我们来到百草园,这里是鲁迅童年的乐园。这里有绿油油的青菜,大大的南反,高高的皂夹树,树上长满了爬山虎。看到这些景象,使我仿佛看到鲁迅在园子里玩,玩得不亦乐乎。

天色渐渐暗下来,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游览地,但脑海里挥不去的是鲁迅勤奋好学的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