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鲁迅作文最新20篇

导语: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关心进步青年,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做的多,珍惜时间的人,小编整理关于我眼中的鲁迅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6403

作文

1000

走近鲁迅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一个十六岁的高一学生看来:鲁迅,是永远也不可走近的。

鲁迅,是不可走近的,因为他是寂寞的:从小康家庭而坠入困顿,在每天店铺和药店的循环往复之间看清世态炎凉;从绍兴到南京学洋务,在奚落和排斥中与亲人分离;从中国到日本致力医术,在外人的歧视中发现国人的麻木不仁;从彷徨到呐喊,在万难被毁的铁屋中大嚷挽救将从昏睡入死的民族……谁能在如此特殊的年代有着如此特殊的经历?在我认识的人中想来也只有鲁迅了吧。

鲁迅,是不可走近的,因为他是寂寞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面对政府的“围剿”和迫害,面对“御用文人”的诽谤和风刺,面对广大人民的的麻木愚昧,“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是向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成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对敌人顺手一击的讽刺,现在看来更像是驱除寂寞的苦药。

鲁迅,是不可走近的,因为他是寂寞的:生在近代,却无时无刻不警示着一代一代的后人。读过鲁迅的作品,个个丑陋的中国人:奴性、面子观念、看客心态、麻木、卑劣、自私、狭隘、保守、愚昧等等都揭露无遗,即便是现在,我们的身上仍残留着它们的种子,行走在社会上仍处处可见。鲁迅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审视着当时甚至现今的社会,对丑恶,陋习,弊病进行着无情的揭露批判,多么深刻,却又多么寂寞。

在我,一个十六岁的高一学生看来,鲁迅,是永远也不可走近却又必须走近的。鲁迅把自己投入到了黑暗窒息的深渊中,发出刺眼的光亮,为后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走近鲁迅,便是走进他内心深处的寂寞——包含着勇气、热忱、客观、严谨的寂寞。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鲁迅自传读后感

全文共 1492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认识鲁迅先生的,那是我还在读小学,老师说,我们这个年龄不适合读先生的文章。我那时就纳闷了,就买了本《鲁迅全集》来看。第一篇是《孔乙己》,我读了5遍还是读不懂。到初中时,我又学了《鲁迅自传》才明白,要读懂先生的文章就得先了解先生生活的那个年代的背景。

鲁迅先生的大半生是复杂坎坷的,《鲁迅自传》仅用千余字就浓缩了先生近50年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成果,表现了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爱国思想,为我们展示了一段真实而精彩的人生。

鲁迅先生十三岁时,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这种由富家公子到“乞食者”急剧的变化,使少年鲁迅深刻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过早的体会到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上流社会人物的虚伪与堕落,对于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罪恶有了切身的感受。

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痛苦的人生财富使得少年鲁迅迅速成长、成熟起来。

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揣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后来因为国难旋赴日本留学。鲁迅选择学医,是确知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但后来通过“看电影事件”认识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弃医从文”,希望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来达到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

如果说出国前鲁迅多次的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那么留学日本后,鲁迅也经历了数次人生道路的选择,则完全把自己的学业和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是为民救国的赤子。如果说出国前的鲁迅更多的是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奔波的话,出国后接受了新思想的鲁迅,则成长为一位拥有救国救民理想、积极探索救国道路的志士,开始了他更富有传奇色彩的精彩人生。

工作以后,鲁迅从浙江杭州到绍兴,又从北京转到厦门、广州,最后定于上海。由普通中学教员到教务长、教育部员、大学教授,每一次波折都是一段精彩人生!都是因为宣传进步思想,揭露政府劣行和帝国主义列强罪行而受到排挤、迫害!而这些也正是他为人民奔波,同敌人作战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写照。

鲁迅先生对自己的奔波表现得极为平淡,用 “走出”“又走出”“被拒绝”“到底被拒绝”,较详叙述的只是从北京到厦门的一次,这表明鲁迅先生对个人奔波毫不介意,而对反动政府的迫害则不屑置辩,不以为然。由此可见,在文章朴实平缓的语言之中,包含了先生对民族、国家的挚爱,也有对反动者的气愤与不耻。“到1926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被政府通缉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但鲁迅先生却以轻描淡写的语气表达出来,将那种欲置自己于死地的告密行为说成“说我不好”,重话轻讲,充分体现了先生蔑视反动政府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与反动军警不两立的坚定立场。而将告密者尊称为“学者”,则不无调侃嘲弄之味。

先生很简单的介绍自己的作品,还提到“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其实,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作品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为世人所推崇。他的这种写法,恰恰表现了他谦逊质朴的人品。

我们从《鲁迅自传》中看不到一丝先生对个人命运的慨叹惋惜,却能感受到他为祖国不惜一切、无悔奋斗的精神和谦逊平易的高尚风范。总之,先生光辉的一生,无愧于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宣誓,是一段真实感人、精彩纷呈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走近鲁迅先生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一张瘦削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锐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黑夜;一头不屈的硬发,显示与恶势力的不调和。这形象与那不朽的文字一起,随着岁月的增长,逐渐由模糊变清晰,终于画出了我心中的鲁迅先生,众多的作家中,鲁迅是突出的一个,野兽特殊的一个。虽然他没有的累累巨著,没有冰心老人那清新、优美的诗一般的笔调,也没有雨果那曲折动人的小说情节,但他以对人民的关爱,对旧社会的憎恨和他那坚强不屈的品质,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他以笔为抢,以文字为利剑,挑破漫漫长夜。他敢骂,骂那些奴颜婢膝,貌似中庸的伪君子;敢论,论国民的劣质根本;他敢呐喊,为在土地上麻木生活着的闰土而呐喊。

鲁迅关心爱护青少年,总是询问侄女周晔一些问题,犯了错却以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去批评;鲁迅憎恨旧社会,即使在开玩笑时也不忘抨击那压迫人民的旧社会;鲁迅同情贫苦人民,肯为一个区区车夫去半跪治伤,送药送纱布。最让我崇敬的是他关心别人胜过自己,他不顾自己病重,反而让女佣阿三多休息,不让她干重活。他的这种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品质不仅得到了当时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也得到了现代人的崇敬和钦佩。

虽然鲁迅走了,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他甘愿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甘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他不仅属于历史,也属于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踏着石板小路,走进鲁迅故里,看着两边古色古香的门店,感觉回到了从前。

鲁迅故里分为鲁迅故居、鲁迅祖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纪念馆、鲁迅笔下风情园。

鲁迅纪念馆始于1973年,它位于鲁迅故里东侧,于寿家台门隔河相望。

寿家台门是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家的住屋,闻名中外的三味书屋就在寿家台门的东侧厢房,寿家台门分为三进,第一进即台门斗,在台门斗的西边有一个小竹园竹园的北边厢房,摆放仿造“三味书屋”我们可以在这仿真的书屋里坐一坐,体验一下私塾生活,或者拍照留念,第二进为大堂前用于红白喜事的聚会之地,穿过天井,来到第三进——座楼,分别有小堂前、书房、卧室。

在新建的鲁迅纪念馆东面就是鲁迅主居——周家老台门。其建筑共分四进。第一进称“台门斗”,第二进为“厅堂”,第三进为“香火室”,第四进是“楼房”,是主人的住屋。

鲁迅笔下的风情园也分四进。第一进“绍俗祝福”,第二进“越俗漫画”精美的图画以木板雕刻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第三进“迎神赛会”第四进“男婚女嫁”,主要形式演示了迎亲、婚礼、洞房等场景。

鲁迅故里还有好多好多我们没看到的情景,那就让我们跟着课本一起游绍兴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鲁迅故里一游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公交车的颠簸,我来到鲁迅故里

一下车,我就看到一个巨大的浮雕,上面雕刻着四个大字——鲁迅故里。我想这下可以见识见识鲁迅故里的风采。

鲁迅故里的土特产和古玩不计其数,都是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进去之后,就有一阵臭豆腐的香味扑鼻而来,我就连忙跑到卖臭豆腐的地方,买一份。

鲁迅故里的臭豆腐可是颇负盛名!那个臭豆腐炸出来的臭味越浓越好吃。我吃一个,那种滋味比得上山珍海味,外脆里嫩,包裹着金黄色的脆皮。脆皮一下子脱落下来,剩下的洁白无瑕的豆腐柔嫩无比,望着湖畔上漂泊的乌篷船,吃着本地的土特产——臭豆腐,也是颇有一番风味。

我们在一弄堂口歇脚时,看见一位工作人员在给陶瓷釉彩。

鲁迅故里的陶瓷也是挺有名的。陶瓷的做工精致,巧夺天工。我也来为陶瓷釉彩。我先是在瓶中央画一个人,那个人手里拿着一朵花,瓶口染成红色的,代表喜庆,瓶底就画一个福字。瓶的边缘我就画几棵小草,就完成我的著作。

紧接着,我就走进鲁迅故居。

鲁迅故里最著名的就是鲁迅的故居。鲁迅的故居分祖屋和故居,祖居是鲁迅爷爷的爷爷住的,跟鲁迅无关。最主要的就是鲁迅故居。最让我感到稀奇的就是鲁迅的仓库。鲁迅的爷爷是清朝时代赫赫有名的大官,家财万贯,但由于最后家庭破落,只留下套祖屋给鲁迅和周作人。鲁迅的仓库下面有一口类似井的一个大口,里面是个地窖,是专门窖藏酒的地方。也可以根据地窖改变地面温度。

最后,就是百草园,百草园有一个石井,是周家汲水浇地之处。童年鲁迅经常在这玩耍,在石井上跳上跳下。

由于鲁迅故里的景物太多太多,我就不给大家一一道来。鲁迅故里闻名中外,景物数不盛,吸引不少国外游客,我们随同他们一起浏览各个景点。

鲁迅故里,虽然没有像五彩池一样的色彩缤纷,也没有像泰山一样高大雄伟,但是,它有自己独特的风貌,那种带有中国历史文化的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参观鲁迅纪念馆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五一假期,爸爸妈妈带我去鲁迅的故乡——绍兴,参观鲁迅纪念馆

旅游车在鲁迅纪念馆对面停下了,我们一家也随其他游人的涌流,挤进了纪念馆的陈列厅。首先进入眼帘的是翠柏环绕的一座高大的鲁迅塑像,神态端庄,令人肃然起敬。陈列厅展出了许多有关鲁迅生平事迹的各种照片、珍贵的手迹和实物、书刊及鲁迅的著作等。

正当我看得入神时,爸爸妈妈拉了我一把,原来,导游和其他游人们都去参观三味书屋了,我也连忙高兴地跟了上去。

书屋正中悬挂着题有“三味书屋”四个大字的匾额和松鹿图。书房中间的方桌、木椅,塾师授业和客人歇坐之处。窗前壁下有一张学生自备的桌椅。鲁迅的座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上面刻下了一个小小的“早”字,这是鲁迅当年因为多做了点家务,上学迟到了,受到老师的责备后刻下的,以此来勉励自己勤奋学习。

看着这个“早”字,我眼前浮现出鲁迅少年时代学习的情景:每天清晨,人们还未起床,三味书屋就亮出了灯光。鲁迅在屋里便开始捧书本自学了。

走近一个橱窗,只见里面摆着五颜六色的贝壳和漂亮的羽毛。好像是鲁迅少年时的农村朋友送给他的。我想起了鲁迅笔下的“少年润土”,我脑海里出现了一幅图画:在无边无际碧绿的西瓜地上,有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头戴一顶小毡帽,脖子上带着银项圈。他手拿一把钢叉,正向一只猹刺去……

这次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使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鲁迅立志救国的报复、勤奋好学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鲁迅作品呐喊读书笔记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呐喊》是鲁迅先生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本经典小说集,它是中国的名著。同样也是世界的名著,这本书中有些文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例如有《故乡》,《药》,《孔乙己》等等鲁迅先生的名作。

《孔乙己》中那个因为家境贫困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社会层次低而又向往社会上流阶级的生活的孔乙己,从孔乙己在澡堂是人们取笑的话题,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为职业,在最后因为偷了有钱人的书后被打折了腿,最后还是默默地离开了人世。

《故乡》中那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豆腐西施”,还有和剧中主人公从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闰土见到老爷时欢喜而又凄凉的神情,从而体现了当时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势力压迫和打击下的情形。

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鲁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带有指责和批评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重整我中华雄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鲁迅自传读后感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前不久,我刚听完了《鲁迅自传》这本书,书中主要介绍了鲁迅一生的经历和生活。我认为这本书非常好。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鲁迅。他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是浙江绍兴人,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界最崇敬的笔名。他去过日本留学,开始是做医生,后来又成了作家。

在《鲁迅自传》一书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鲁迅的精神。鲁迅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革命事业上。虽然他家很穷,但仍造就了一位伟人,真是好厉害!因为当时中国正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非常时期,而鲁迅则带领大家在这场暴风雨中前行。他顶住压力发表了许多着名的小说,真是太顽强了!先生很简单的介绍自己的作品,还提到“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其实,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作品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为世人所推崇。他的这种写法,恰恰表现了他谦逊质朴的人品。我认为他才是真正的中国人,不做日本鬼子的奴隶,不当日本鬼子的俘虏。所以,我们应当学习他的精神。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说的这句话一点不错,而他也是这么做的。他的身影永远刻在我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鲁迅我想对你说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爷爷,您还记得您的话吗?以前,我也是浪费时间者,自从知道伟大的文学家您说过这句话后,“时间改变了看法,不让时间成为海绵里的最后一滴水。

爸爸妈妈曾经告诉我:“鲁迅先生写的文章笔下生花。”我却半信半疑的,好吧带着疑问走进您的书中,去寻找答案。走进发达的网络上,后来让我知道您是大名鼎鼎的作家,您写的文章名扬中外……

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我的童心里就装了作家梦,想让自己写出的文章浸润孩子们的童年,书香滋润他们的笑脸。在写作时代里需要向您学习,希望跟您一样写出精彩的文章!

从此以后,我就为写作崛起而读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已经走上了写作的楼梯。我的作文也在当地报纸刊登多次,并且在学图平台上播报作文58篇,相信通过我的坚持一定可以成功的。对了!从作文到儿童诗歌,又到仿写小古文。您是不是很惊讶?您不用惊讶,那是因为我十分崇拜您的作品,让我爱上了阅读,去感受书中带给我的词汇和灵感。正是有了基础才使得我鼓起勇气,写出精彩的文章。

鲁迅爷爷,我想对您说:谢谢您,是您的文章,让我鼓起勇气;是您的文章,让我爱上阅读;是您的文章,让我爱上写作……鲁迅爷爷,谢谢您!给我加油、打气,为中华之崛起而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给鲁迅的一封信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先生:

您好!

很抱歉,本不应该打扰您,但自从1932年秋天上海内山书店与您匆匆见了一面之后,您就像刀刻一般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难忘您的音容笑貌,当我第一面见到您的时候,您的面容已深深烙印在我心里:您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但是您的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长长的,虽然很久没剪了,却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十分引人注目,好像是大书法家用浓黑写的隶体“一”字,显得面容庄严。您的健康已经完全被工作毁坏,您将整个生命都投入到了写作和国家中,您被毛泽东主席称为“名族魂”是当之无愧的。

难忘您那天对我的关爱与帮助:就在那时候,我正在犹豫该不该把我吃饭的钱买书的时候,你挺身而出,您不仅将您翻译的《毁灭》那本书送给了我,还推荐我买了曹靖华翻译的一本名叫《铁流》的书,让我得到了知识的粮食。每到晚上,我就像饿狼似的扑在了书上,手不释卷,当我每看完一页,就会习惯性地咽了咽口中的唾沫,仿佛要将这书中的营养全部注入自己的大脑。

感谢您给予我的精神力量:是您,让我知道做人要坚强,绝对不能向困难屈服。你不但没抛弃我们社会底下的劳动人民,反而更加关注我们,关心我们。你的眼睛似乎会说话,那种正直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受到身上多年没有感觉到的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祥交织着的抚摩似的。你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国奋斗的斗志,我永远不会忘记,这种精神就是鼓舞我努力的力量。

先生,未来的路还很长。这个民族需要您!这个民族的人民需要您!请你一定要保重身体。

此致

敬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鲁迅之我见作文800字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题记

在为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前,对他的定义便止于此了,单单知道他平生最为经典的一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当时对他的印象便是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爱国爱民。

当然我的评价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毕竟不是一个年代的人,毕竟历史的真实性有待判定,毕竟更没有资格去批判一个历史文人。

一段视频,总能把我们与历史拉近,与鲁迅更加密切。事实上,这段视频的确让我对鲁迅有了一个新的见解。

鲁迅一家人口多,众论纷纭。听了高晓松的讲说,周作人曾当过汉奸,虽带有批判的感情色彩,但却为真。然而周建人,也就是鲁迅的三弟。一生在鲁迅的“大光环”庇佑下长大。他的一生也是大有成就,却被周作人的老婆策划了一起所谓的“酒后婚事”,让两个日本女子地位大升。但这些都不是重点,我今天想讲的是鲁迅——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离开自己当初的大宅子后,对周作人说了四个字,大意就是现在宅里只有一个中国人了。

哦,也是。鲁迅的人品比周作人和周建人都高,他与他的原配妻子只同房过一次,也就是新婚之夜,足以可见他对婚姻其实是不满的,此类婚姻在当时也是“包办婚姻”,也就是没有感情的婚姻,实属可悲。可鲁迅又是一个极其负责的人,没有像徐志摩一样花花心肠多次离婚,也没有像一些人一样幸福美满,处于中间。后对徐广平产生了爱慕之情,也就是如今所说的“好感”。

朱安是鲁迅名义上的妻子,而许广平才是鲁迅的爱人,并与她有了孩子,如果此般情况放在当今社会,法律是不允许的,但当时正值改革时期,所以制度也随之变得开放。

鲁迅先生德才兼备,他讨厌小脚女人,倡导“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我觉得他并不喜欢这种女子,而是更喜欢能与他并肩作战的女子,可能他的思想比他人更加先进,又或许革命家都喜欢这般女子。

鲁迅的生平丁不止于此,含蓄,我们去“发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转身鲁迅作文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异国,放映厅。影片中的是一张张麻木是看客的脸,呆滞的眼神。耳边传来的是一阵阵的讥笑:“支那!支那!”手中的手术刀是否能够医治得了人类卑微的灵魂?什么时候才能唤醒我愚昧的国民?冥想过后,曾经深思熟虑选择的人生目标就这样被放弃了。他拿起了“投枪”,拿起了“匕首”,开始剖析国名的灵魂,深刻挖掘国民的劣根性,唤醒了无数铁屋中成睡着的人!他,就是鲁迅

弃医从文,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转身。鲁迅先生用笔尖刺痛着麻木的人的心,换了无数个笔名,不变的是那颗为了拯救世人的,无私的心。

一本《朝花夕拾》,我看到的是无限的悲哀。当时的世人呀,是多么的悲哀,多么的可笑。鲁迅先生正是利用一些动物,一些事情,透视出了当时人们的愚昧病态。其中《狗猫鼠》便是其中之一,也是我最为印象深刻的一篇好文。虽然我年仅十三岁,倒也能知其一了。

猫是残忍的,不肯直接了断猎物,总要尽情玩弄猎物之后才将其吃下;虽然与狮子老虎等森林帝王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叫声使“作文我”在读书睡觉时格外的心烦意乱。实属讨厌。

鲁迅先生借猫喻人,比喻那些现实生活中像猫一样幸灾乐祸、折磨弱者且惺惺作态,口若悬河的那些人的令人憎恶的嘴脸的揭露与讽刺。其实,在小学时我还看不懂这篇文章,认为鲁迅先生是乱扯,猫明明这么可爱?后来想想我是何等的幼稚与无知,连其一都不知晓,何况其二呢?

许多人不理解鲁迅先生。认为他是灭自己民族的气焰,但他何尝不是指出我们整个民族的错误,希望我们病态的生活状态,能在他的努力下,更多的人豁然开朗?他将他藏在心中的那把手术刀,用来切开国人的肉体,挖出国人丑陋的灵魂,使国人意识到,我,到底是多么的恶心。他冒着风险,尽职尽责地为国人所劳,甚至不肯浪费生命中的一分一秒,从漆黑的夜,到早上街上的喇叭声响了起来,他才在书桌上靠一靠,即又开始工作了。

他为了一个时代,毅然地转身,放下肉体上的治疗,转变为心灵上的治疗,因为他明白,仅仅是肉体上的,拯救不了国人。中国人为他的转身而感到无限的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鲁迅故里游

全文共 1371 字

+ 加入清单

到了到了!鲁迅故里到了!洋溢着浓郁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上,“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那气宇轩昂的一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在我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迎着人流,我们步入了鲁迅纪念馆。纪念馆的建筑与河水纵横交错,内外空间相互渗透,是一座古朴而神圣、充满灵气又独具绍兴水乡风情的现代展馆。而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大型青铜坐像。坐在鲜花丛中的鲁迅表情自然,仪态从容,严肃又不乏亲切,眉宇间似藏着无限的深思。陈列厅内详细地介绍了鲁迅的坎坷人生: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序幕;1918年,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看着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我的心中又不禁卷起一阵阵波浪,为鲁迅的一生感慨,更为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所感动……

走出纪念馆,不觉已是春雨绵绵。雨很小,很细,小得几乎听不到“沙沙”的声音,细得像蚕吐出来的丝。漫步在这窄窄的青石板路上,欣赏着这细雨中朦胧的白墙灰瓦、古老又修葺一新的竹丝台门,聆听着那一串串韵味十足的绍兴方言——“卖臭豆腐了!卖臭豆腐了……”“乌毡帽,乌毡帽……”各路游人禁不住驻足停留,来两串臭豆腐,戴一顶乌毡帽,用心体会着这浓郁的水乡风情。鲁迅当年会不会也常吃这种臭豆腐呢?……

接着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跨过高高的门槛,从侧门进去,穿过年代已久的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俗称“天井”,这里原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闭上眼睛,小时候的鲁迅赫然就在眼前。夏夜,他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我的耳边似乎还有他的继祖母蒋氏让他猜谜、给他讲故事的声音……鲁迅的卧室、厨房、百草园……都一一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每到一个地方,都感到离这位一代宗师又近了一步……

我最想去的地方还是三味书屋,于是又迫不及待地循着鲁迅的描述去感受他当年读书时的氛围。“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三味”就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额下挂着一幅栩栩如生的《松鹿图》,两边的柱子上还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大约是在揭示读书的真谛吧。走进去,我们看见了一张陈旧的两屉硬木书桌。书桌极其普通,但却受到了特别的待遇,因为这就是鲁迅因故迟到,在受到塾师的严厉批评后,刻下“早”字,用以自勉的书桌。我认真地观察着,脑子里不由得浮现出小时候的鲁迅一笔一画刻字的模样与勤勉学习的样子……我深深地呼吸着这里的空气,贪婪地搜索着鲁迅的声息,这里是鲁迅成长的摇篮啊。

再次走在这窄窄的青石板路上,雨还没有停,一样的小,一样的细,为这一趟鲁迅故里之游染上了一种别样的情绪。一条清澈的小河,从故居门前潺潺流过,雨丝轻轻地落在水面上,平静的河面顿时裂开了好多条“缝”,一圈儿一圈儿地荡漾开来……

我掏出一把茴香豆,坐上了晃晃悠悠的乌篷船。在头戴乌毡帽,手持青篙的船家带领下,挥手道别了这座伟大的历史丰碑,而那一圈儿一圈儿的鲁迅情却久久地在我心中荡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鲁迅的童年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又显露出鲁迅先生对黑暗社会的无奈。

1928年,鲁迅收录了关于自己童年和青年的文章,命名为《旧事重提》,而后更名为现在的《朝花夕拾》。然而它只是一本在老境下怀着悲伤之情写下的一本小说吗?全然不如此。朝花夕拾,顾名思义,清晨的落花在夕阳时捡起来。蓦然低头,于是平静地俯下身去,伸出手,捡起。这个原本简单平和,而又带一丝伤感的过程被鲁迅先生赋予了新的含义。

令我向往的是那童年,那片鲁迅先生心中的圣洁之地,提起这个,我仿佛看见了追赶花猫的他,在水边与小伙伴吃冰的他,在百草园中与鸟兽木石为友的他;仿佛听见油蛉的清脆的低唱,蟋蟀不间断的琴声;仿佛闻见了那豆麦与水汽的蕴藻之香……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浓郁的乡土文化与深厚的民间文化熏陶着他,深深地影响着他的一生。

忘不了在《社戏》中,迅哥儿的快乐纯真,在朦胧的月色下,飘着豆麦的清香,划着小白船去赵庄看戏,回来时肚子饿了又“偷”豆子吃。在“百草园”中,探索大自然的无穷趣味,在土下挖掘人形的何首乌,听阿长讲“美女蛇”的故事,正是这样的快乐而自由的生活令我向往。

童年的生活免不了陈腐味,“三味书屋”是一个例子,学生对孔子像行礼,拜先生,在课上只能读死书,不得过问,三言、五言、七言,还有打人的戒尺和跪罚。这一些无不体现了当时教育思想的闭塞。

虽然如此,但鲁迅先生也并没有写这些,有人说过: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即使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老先生,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即使是“最严的书屋”,“我”在花坛上折腊梅花,用荆川纸去描绣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使人怀念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心中的鲁迅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我心中的鲁迅是伟大的,是聪明的,是幽默的,他愿意付出一切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更好的活着。

鲁迅先生长着一头漆黑的短发,显得非常炯炯有神,那双眼又大又圆,他的胡须是一字型的,看起来非常的有精神。

鲁迅先生原来是一位医生,帮乡亲们治病,后来他发现乡亲们不是身上有病,而是心理有病,于是,他弃医从文,做了一名作家,以笔为武器,以文学为士兵,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一次又一次的揭开反动派的阴谋,唤醒沉睡的民主意识。

鲁迅先生特别关爱他人,有人肚子饿,他会给口饭吃,有人没书看时……,有一次,他正在吃饭,突然听见门外有人在喊疼!他连忙出去一看,车夫受伤了,他立刻拿起药品来为车夫治伤,直到不疼之后,他才放心。鲁迅真像一个“傻子”不断的去帮助别人,也不管自已处境危不危险。

鲁迅真是一个为自已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走近鲁迅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一个十六岁的高一学生看来:鲁迅,是永远也不可走近的。

鲁迅,是不可走近的,因为他是寂寞的:从小康家庭而坠入困顿,在每天店铺和药店的循环往复之间看清世态炎凉;从绍兴到南京学洋务,在奚落和排斥中与亲人分离;从中国到日本致力医术,在外人的歧视中发现国人的麻木不仁;从彷徨到呐喊,在万难被毁的铁屋中大嚷挽救将从昏睡入死的民族……谁能在如此特殊的年代有着如此特殊的经历?在我认识的人中想来也只有鲁迅了吧。

鲁迅,是不可走近的,因为他是寂寞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面对政府的“围剿”和迫害,面对“御用文人”的诽谤和风刺,面对广大人民的的麻木愚昧,“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是向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成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对敌人顺手一击的讽刺,现在看来更像是驱除寂寞的苦药。

鲁迅,是不可走近的,因为他是寂寞的:生在近代,却无时无刻不警示着一代一代的后人。读过鲁迅的作品,个个丑陋的中国人:奴性、面子观念、看客心态、麻木、卑劣、自私、狭隘、保守、愚昧等等都揭露无遗,即便是现在,我们的身上仍残留着它们的种子,行走在社会上仍处处可见。鲁迅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审视着当时甚至现今的社会,对丑恶,陋习,弊病进行着无情的揭露批判,多么深刻,却又多么寂寞。

在我,一个十六岁的高一学生看来,鲁迅,是永远也不可走近却又必须走近的。鲁迅把自己投入到了黑暗窒息的深渊中,发出刺眼的光亮,为后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走近鲁迅,便是走进他内心深处的寂寞——包含着勇气、热忱、客观、严谨的寂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致鲁迅先生的一封信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鲁迅先生

我怀着非常崇敬的心情给你写这封,因为昨夜我破天荒地梦见了你。第二天醒来,回忆梦境,纵观现在社会现实,有几句话想与地下的你说说。

那个特殊的年代,铸造了特殊的你,虽然你没有手拿刀枪在前沿阵地上冲锋,但敌人却因的一篇篇犀利文章而闻风丧胆,因此,你手中的笔,是刺向敌人心脏的利刃。有人说:鲁迅是个社会批判家,他的文章是攻击时弊的,什么时候时弊消亡了,鲁迅的文章也就失去了现实针对性,仅存留其历史文献价值。

果真如此,事隔70多年后,你及你的文章从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消失了,当然了,在歌舞旌平的年代,谁又会惦记起一个穷酸的文人呢?

古今大小人物,被影视剧作家们拍了又翻拍,演绎了又演绎,唯有你笔下的闰土、阿Q、祥林嫂及你,却很少在银屏上露脸(或者说没有),是这些题材太单调而无人出资,可是只要上过初中的人,都认得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的。是你的才华太高无人敢动,还是文人相文人相轻,我用你的一句话:“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度中国人的。”这当真是文人的悲哀么。

因此,我就想,当初你为何弃医从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心目中的鲁迅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做笔名,发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这仅仅是我在没有学习跟他有关的文章,所知道的肤浅的表面。

学习了跟鲁迅有关的文章后,我知道了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那么的瘦,瘦得叫人替他但心,像是大病新愈的严重样,却精神很好。鲁迅为自己想的少,为他人想的多,一生帮助了无数有困难的人,特别是一些进步青年,他也关心他的后人。

鲁迅活着就是为了更多人更好的活着,即使他逝世了,他的精神依然还活着,永不腐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心中的鲁迅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在众多的作家群中,鲁迅是突出的一个,也是特殊的一个。与其他举世瞩目的文豪相比,人们不禁要发出疑问:仅仅是写些短小的结构杂文,小说的鲁迅,何以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放出夺目的异彩?是的,鲁迅没有莎士比亚的累累巨著,没有卢梭的长篇自传,也没有雨果那曲折、动人的小说情节。然而他的确是位伟大的作家,因为他首先是位伟大的战士。他生活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却异常地清醒与敏锐,他不屈地战斗着、抗争着,以思想作剑,寸笔为枪,划存漫漫长夜,挑出些许亮色。

读鲁迅的作品,实际上是在了解鲁迅的为人。他敢骂,骂苟延喘、阴险狡诈的“落水狗”,骂奴颜卑膝,貌似中庸的伪君子;他敢论,论国民众生的劣根本性,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的悲剧之源;他敢抨击,抨击狂人眼中“吃人”的世界,抨击把孔乙己推上绝路的封建礼教;报敢呐喊,为艰辛而麻木地生活着的闰土,为爱四大权力压迫的祥林嫂。他嫉恶如仇,使那些反动御用的文人们捉襟见肘,心惊肉跳,使病态社会的千疮百孔暴露无遗。他的幽默中闪烁出睿智与深刻,内中包含的是一颗忧愤深沉的爱国之心!

这,就是鲁迅。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消失了,又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让我们发扬鲁迅精神,把病态社会的千疮百孔暴露无遗,人人内心中包含着一颗忧愤深沉的爱国之心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心中的鲁迅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情拿起了笔杆子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追寻那一片光明;是谁,曾经伤逝,为的是无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为革命多做一件事。是您,鲁迅先生!沧海横流,您是识时务之俊杰;刀光剑影。您是永远不倒的猛士!壮哉,您是千千万万人心中的巨人。

在我心中,鲁迅先生是幽默的。日本占领东北以后,国民党反动政权依赖美国,宣传美国是如何地主持“公道”。鲁迅先生为揭穿这一骗局,讲了个小故事:我们乡下一个阔佬,许多人都想攀附他,甚至以同他谈过话为荣。一天,一个要饭的喜形于色,说是阔佬同他讲话了。许多人围住他,问个究竟。他说:“我站在门口,阔佬出来了,对我说:“滚出去!”听故事的人哈哈大笑。国民党对美国主子摇尾乞怜的丑态被揭露无遗。

在我心中,鲁迅先生是珍惜时间的。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旧不停地写作、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时,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病稍好一些,就又动起手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还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做武器,同敌人战斗。在他逝世的前三天,他还在给别人翻译的书写序言;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在写日记。鲁迅先生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那天,从没浪费时间。

在我心中,鲁迅先生是关心进步青年的。一位鲁迅先生曾经帮助过的青年叫阿累,他写过一篇名叫《一面》的文章,这篇文章讲了作者是一家汽车公司的卖票员,一天为躲雨进入书店,而作者在书店看中鲁迅翻译的一本书,因没钱买而感到羞涩,鲁迅先生见了,问明情况后,半卖半送,满足了作者对读书的渴望。作者仅仅与鲁迅先生有一面之交,然而这一面之交对作者起到了深深的影响。同时,也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进步青年,热爱劳动人民的高尚品格。

这就是我心中的鲁迅先生。一位幽默,珍惜时间,关心进步青年的伟大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眼中的鲁迅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是我国杰出的大文豪之一,他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浙江绍兴人。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自话小说《狂人日记》。他一生创作和翻译了很多作品,如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是聪明的。因为在鲁迅小的时候,教他书的先生考了一个对子“独角兽”,鲁迅立马答道古书《尔雅》中的“比目鱼”作答。因为“独”不是数词,但有“单”的意思;“比”不是数词,却有“双”的内涵。两相对和,天衣无缝。先生听了连连叫好。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也是爱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一个人。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里,鲁迅先生在大街上救了一位受伤的车夫,而且还把自己身上仅有的一些钱掏出来给了他,让他去养病。这充分表现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贵精神。 现在,虽然鲁迅先生已经逝世多年了,但是他的这种高贵精神却还活在世上造福百姓和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