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历史典故的成语大全并解释【精彩20篇】

历史典故的成语大全并解释应该怎么样写?作文就是由文字组成的,看看下面的历史典故的成语大全并解释吧。下面就是小编给你们整理的关于历史典故的成语大全并解释优秀作文,欢迎阅读,希望你们喜欢。

浏览

6388

作文

1000

2024成语凿壁偷光的历史典故精选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凿壁偷光指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下面小编就收集了凿壁偷光的历史典故,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价值连城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珍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

【汉字书写】:价值连城

【汉语注音】:jià zhí lián chéng

【成语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和氏》: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语义较轻,应用范围限于形容事物。

【价值连城的意思】:价:价格;连城:连接一片的好多城池。形容物品十分珍贵。

【价值连城的近义词】:无价之宝、连城之价、价值千金;

【价值连城的反义词】:无足轻重、一钱不值;

【价值连城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荆山发现一块玉璞,玉璞的外层包着石质,把石质剔去就可以雕琢为世间罕见的玉璧。卞和把玉璞献给楚厉王。楚厉王让大臣们和玉匠传看,他们都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楚厉王气得怒发冲冠,他给卞和定下欺君之罪,命令武士砍掉他的左脚,卞和伤心欲绝。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卞和以为武主是个识货之人,又把玉璞献给武王,结果和上次如出一辙,武王下令砍掉卞和的右脚,卞和痛不欲生。

武主死后文王即位。这时侯的卞和心灰意冷不愿再去王宫,他抱着玉璞在荆山痛哭了三天三夜,泪水都哭干后流出鲜血。文王听说后派人快马加鞭地去调查。卞和说:“我悲伤的是天下无双的玉璧,却被当作石头,诚心诚意献宝的人,却被扣上欺君的帽子。这世道太不公平了!”卞和的话传到文王耳朵后,文王召他进宫叫雕玉技师剔除玉璞的石质。经过雕玉技师鬼斧神工的一番精雕细琢,呈现在文王面前的是一块珍奇的玉璧,果然是价值连城。这块玉璧被文王当成国宝,称其“和氏壁”。

【价值连城例句】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明.熊大木《杨家将演义》第一回:“肪曰:‘此马价值几何?’赞曰:‘价值连城。’”

谷斯范《新桃花扇》第二十六回:“这把扇流传几百年后,一定可价值连城!”

【价值连城造句】

那件价值连城的珠宝就放在他的面前,光彩夺目,他破天荒地决定先入为主将其占为己有。

金碧辉煌的展示柜在灯光的笼罩下散发着美轮美奂的光芒,里面静静躺着那颗价值连城的钻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成语围魏救赵的历史典故精选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围魏救赵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想一解丢失中山小国的苦闷,便指派当时受宠的大将庞涓前去攻打。

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

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

这孙膑曾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断孙两足并在他脸上刺字,企图使孙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逃到齐国。这是一段关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

且说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国邯郸,孙膑制止说:“解乱丝结绳,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直攻魏国。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田忌依计而行”。

果然,魏军离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

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

又后十三年,齐魏之军再度相交于战场,庞涓复又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兵败遂自刎。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夸父山和桃林塞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939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的灵宝县不是今天的这个名子,叫做桃林,又叫桃林县。桃林县西有座夸父山。这里一直流传着“夸父追日”的故事。

上古时候,我国北方高高的成都载天山上,住着一个巨人族叫夸父族。这个部族的头人夸父,身高无比,力大无穷,有不平凡的的意志。

那时候,世界上很荒凉,毒蛇猛兽横行。夸父为丁本部族的人们能活下去,每天跟洪水猛兽搏斗。夸父率领本族的男女,在斗争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夸父把捉到的凶恶的黄蛇绑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抓在手里,高兴得哈哈大笑。

有一年,天大旱。火一样的太阳晒焦了地上的庄稼,晒干了河里的流水,使人热得难受,实在无法生活。夸父就立下雄心壮志,发誓要赶上太阳,把太阳捉住,让它听从人们的使唤。

一天,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就从东海边上迈开大步去追赶它。夸父身高力大,一迈步,震得大地直摇晃。他一脚踏下去,就在浙江临海县的复釜山上,留下一个长长的巨人脚印。太阳在空中飞快地转,夸父在地上疾风一样地追。中午,夸父追赶太阳来到湖南沅陵县一带,他跑得又饿又累,就停下来用三块石头支起锅来做饭。他吃完饭,见太阳已经偏西了,就赶紧迈开大步又追了上去。后来,这三块支锅石就成了辰州东面的三座大山。

太阳快落山了,夸父离太阳越来越近。到了甘肃东部的泾川县,他停下来歇一会儿,把鞋里的土块、石子往外一倒,就成了一座小山。现在人们叫它“振履堆”。夸父跨过一座座高山,穿过一条条大河,在禺谷眼看快要追上太阳了,这时,别提他心里多高兴了。当他伸手就要捉住太阳的功夫,突然,感到头昏眼花,竟渴得晕过去了。他醒来时,太阳早已不见了。他站起来走到东南方的黄河边,伏下身子,猛喝黄河里的水,黄河水被他喝干了,又喝渭河里的水。谁知道,渭河里的水也被他喝干了,还是不解渴。这时,他又打算去山西雁门山一带,去喝大泽里的水,可是,夸父实在太累太渴了,当他走到华山以东、灵宝以西不远的地方,身体再也支持不住,就倒下去死了。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现在灵宝县西三十五里灵湖峪和池峪中问的夸父山。夸父死时扔下的手杖,也变成了一片五彩云霞一样的桃林。桃林的地势险要,以后人们就把这里叫做“桃林塞”。

夸父死了,他的后代子孙就居住在夸父山下,生儿育女,传业后世。夸父的子孙居住的村子,就是今天夸父山下的“夸父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褒义词成语大全及其解释

全文共 1763 字

+ 加入清单

褒义词是情感词语的一种,俗名“好字眼儿”,又称“褒词”。凡含有赞赏、嘉许、褒扬、奖掖、喜爱、尊敬、美好、吉祥等感情色彩意义上的词,就是褒义词。今天整理了一些褒义词及其解释,方便大家的学习,欢迎大家的查阅。

1、楚楚谡谡:形容风度清雅高迈。

2、凿壁借光: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

3、雄才盖世:盖:压倒。杰出的才能压倒一切。比喻才能高超,无与伦比。

4、重生父母:重生:再一次获得生命。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恩人。

5、赤胆忠心:赤:赤诚、真诚;忠:忠诚。形容很忠诚;有时也指非常真诚的心。也作“忠心赤胆”。

6、吃苦耐劳:耐:受得起;禁得起。能经受困苦的生活;也禁得起劳累。

7、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心意。形容心满意足或十分得意的样子。

8、从容不迫: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形容临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9、出奇制胜:奇:奇兵;计;制胜:夺取胜利。①原指作战时运用奇兵或奇计;出敌人不意;制服敌人。

10、赤心报国: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

11、慈明无双:赞扬兄弟或平辈中之最负声望者。

12、春风夏雨: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13、出世超凡:超出尘世和凡俗。旧指脱离世俗生活,上升到仙界。

14、齿少气锐:指年轻气盛,锐意进取。

15、福如海渊:渊:深。福气像海那样浩瀚无边。

16、颖拔绝伦:聪敏过人,找不出第二个人。

17、除暴安良:暴:暴徒;泛指给人民带来危害的人;安:安顺、安抚;良:善良的人;良民。

18、冲锋陷坚:犹言冲锋陷阵。

19、患难相恤:恤:体恤,周济。遇到患难彼此互相救助,甚至不惜生命。

20、叱咤风云:叱咤:发怒吆喝。一声怒喝;可使风云变色。形容声势威力极大;可以左右整个局势。

21、踔厉风发:踔厉:精神振奋,言论纵横;风发:象刮风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作,意气奋发。

22、清正廉洁: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

23、慧眼独具:在眼力或洞察力方面有独到之处。

24、聪明睿知:聪明:聪敏有智慧。形容洞察力强,见识卓越。

25、超神入化:神:神妙;化:化境,极高的境界。形容文艺、技艺达到极高的境界

26、初露锋芒:锋芒:刀剑的刃口和尖端;多比喻事物的尖利部分;引申为人的棱角和锐气。

27、赤心奉国: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28、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心意。形容心满意足或十分得意的样子。多指对己

29、吃苦耐劳:耐:受得起;禁得起。能经受困苦的生活;也禁得起劳累。

30、赤子之心:赤子:初生的婴儿。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形容人的心地善良、纯洁。

31、出类拔萃: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

32、德高望尊:道德高,声望高。

33、处之泰然:处:处理;对待;之:代词。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34、潘杨之睦:潘:晋代文学家潘岳;杨:潘岳的妻子杨氏。潘杨两家世亲联姻。

35、出神入化:神:神妙;化:指化境;极高超的境界。超出神妙;进入化境。形容技艺达到非常高超的境界。

36、超逸绝伦:超:超过;绝:没有;伦:同辈。超出众人,同辈中没有可以相比的。

37、尊贤爱物:尊敬贤才,爱护人民,指尊重知识,爱护人才。

38、德深望重:德:品德;深:高;望:声望,名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颂年长与名位高的人。

39、聪明睿智:聪明:天资高,智力发达。睿智:智能,英明而有远见。天资高,有智能,有远见。

40、聪明睿达:聪明:聪敏有智慧。形容洞察力强,见识卓越。

41、重生父母:重生:再一次获得生命。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恩人。

42、楚楚谡谡:形容风度清雅高迈。

43、冲锋陷锐:犹言冲锋陷阵。

44、齿少心锐:指年轻气盛,锐意进取。

45、福与天齐:齐:同,并。形容福运极佳。

46、春风化雨: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

47、垂范百世:垂:流传。范:典范。指光辉榜样或伟大精神永远流传。

48、初露头角:比喻刚刚显示出能力或才干。

49、除邪惩恶:惩:处罚。清除邪气,惩办坏人。

50、患难相死:遇到患难彼此互相救助,甚至不惜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完璧归赵历史典故

全文共 1152 字

+ 加入清单

典源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wei) 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释义用法蔺相如奉和氏璧出使秦国,有勇有谋,据理力争,终于挫败秦王的诡计,使和氏璧安然返归赵国。这是一个有名的历史故事。后用此典或表示事物完好归回; 或表现大义凛然的气概,机智果敢的精神; 或以此璧形容贵重难得的宝物。

用典形式

【头碎柱】 金 ·元好问:“壮志相如头碎柱,赤心嵇绍血沾衣。”

【回赵璧】 宋·张元干:“睨柱倘触回赵璧,思鲈安用过吴侬?”

【全赵璧】 宋·文天祥:“不是谋归全赵璧,东南那个是男儿!”

【冲冠发】 明 ·吴易:“到而今,薪胆向谁论,冲冠发。”

【连城贵】 唐 ·元稹:“在楚裂地封,入赵连城贵。”

【连城璧】 明 ·陈子龙:“时清自弃连城璧,遇险终须万斛舟。”

【抱璧还】 清·王夫之:“绛节生须抱璧还,降笺谁捧尺封闲?”

【相如璧】 元 ·王逢:“连城不换相如璧,百结何妨子夏衣。”

【重连城】 宋·辛弃疾:“商量诗价重连城,相如老,汉殿旧知名。”

【秦璧归】 宋·范成大:“莫嫌憔悴沈腰瘦,且喜间关秦璧归。”

【酬赵璧】 清·王士禛:“十五名城酬赵璧,何如谈笑请咸阳。”

【璧终全】 宋·罗绮:“齐好无移竿尚在,秦酬有爽璧终全。”

【入贡全璧】 宋·汪元量:“入贡能全璧,怀归不献图。”

【完璧归赵】 清·黄景仁:“脱囊生赠吴三尺,完璧全归赵百城。”

【赵璧犹全】 宋·范成大:“郑环信美非吾宝,赵璧犹全任汝归。”

【指图睨柱】 宋·苏轼:“君不见秦赵城易璧,指图睨柱相矜夸。”

【怒发冲冠】 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能回赵璧】 宋·黄庭坚:“能回赵璧人安在,已入南柯梦不通。”

【睨柱吞嬴】 宋·文天祥:“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先生令赵重】 宋·范成大:“正倚先生令赵重,宁容骄子诧胡 强。”

【恨不逢相如】 金·元好问:“割城恨不逢相如,佐酒恨不逢朱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马革裹尸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时,有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叫马援,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字文渊。有一次,马援在外作战凯旋回京,许多人前来欢迎慰劳。在这些欢迎的人中间,有一个叫孟冀的,也随同众人向马援道贺。马援说:“我总以为你要和我说什么大事,怎么也这样随波逐流地一味夸奖我呢?”孟冀笑了笑,没说什么。马援说:武帝时代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郡的地方,不过封了几百户的侯爵。我现在倒封了这样大的地盘,赏过于功,能够保住长久吗?现在匈奴、乌桓还不时侵扰北方边境,我想自告奋勇前去讨伐。作一个好男儿,就应当准备把生命牺牲在疆场上,用马革裹尸而归,怎能躺在床上死在妻子、儿女的身旁!

孟冀听了马援的话,不胜佩服,说:“这不愧是一个大丈夫呀!”后来,马援担任了陇西太守一职,率军击破先零羌,并一直在军中征战,直到六十三岁,病死军中,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诺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后起之秀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291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逸望,真后来之秀。”

释义 “秀”,优秀的意思,表示后辈中的优秀者。这则成语也称 “后起之秀”。

故事 东晋时,王忱(chen)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才气,很受亲友的 推祟。他的舅父范宁,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家,对王忱也很器重,有著 名文士拜访,他总让王忱到场接待。 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张玄。舅舅要他 俩交谈交谈。张玄早就听说王忱志趣不凡,很想与他谈谈。他年龄比 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给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着等候。不 料,王忱见张玄这等模样,看不上眼.也默默坐着,一言不发。张玄见 他这样,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对坐了一会,怏怏不乐地离去。 事后,范宁责备王忱说:“张玄是吴中的优秀人才,你为什么不 好好与他谈谈?’’ 王忱傲慢地回答说:“他要是真心想和我来往,完全可以来找我 谈谈嘛。” 范宁听了这话,倒反而称赞起外甥来了:“你这样风流俊逸,真 是后来的优秀人才。” ” 玉忱笑着回答说:“没有您这样的舅舅,哪来我这样的外甥?”

高力士常被人看作一生的污点,也是高力士在戏台上被人描绘成丑角的主要原因,那就是他是否给李白脱过靴,并因此而陷害李白。

《唐才子传》描绘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说的是李白曾经骑着一头驴路过华阴县,冲撞了华阴县长官,县令喝问:你是谁啊?李白回答说:“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唐才子传》卷二)皇帝用他的手巾给我擦呕吐物,亲自为我调过羹汤,贵妃为我捧过砚台,高力士给我脱过靴子,天子门前我都被特许骑马,怎么到你这华阴县就不让骑驴了?县令听了吓得赶紧行礼:原来是李翰林。李白大笑而去。

故事很生动,但是这事儿是真是假呢?

记载高力士脱靴之事的主要有三条史料,分别是《唐国史补》《酉阳杂俎》和《旧唐书》。故事都大同小异,说李白在当翰林待诏的时候,经常喝酒,唐玄宗有一次召见李白,让他写诗,李白趁着酒兴,大笔一挥,写得兴致盎然,然后有点得意忘形了,举起脚来对高力士说:“脱靴!”高力士当然十分不愿意,可是想到这是皇帝喜欢的诗人,于是也就蹲下来给他脱了。后面的故事呢?三条史料都说唐玄宗一见李白这个做派,很不高兴,觉得李白举止轻佻,李白因此而失宠。

这三条史料内容相近,结果也类似,应该是有共同的史源。

其实我对此表示高度怀疑:李白不过是翰林待诏,这在当时仅是个供皇帝消遣的职位,他即便是醉了,是否就有胆量让高力士脱靴?李白看似性格狂放不羁,实际上是很小心翼翼的人,从他对待其他官僚的态度就能看出来,所以我认为他没有这个胆量。

另外,范传正给李白撰写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记述此事时说:“他日泛白莲池,公不在宴。皇欢既洽,召公作序。时公已被酒于翰苑中,仍命高将军扶以登舟,优宠如是。”他指出那一次李白的确喝醉了,皇帝命令高力士把他扶上船,没提到脱靴一事。这是墓碑,要比其他人的记述更可靠。

明人钟泰华《文苑四史》也对脱靴故事表示怀疑,认为所谓脱靴“恐出自稗官小说”,不可信。

既然脱靴之事尚且存疑,那么与此相关的所谓高力士陷害李白就是无稽之谈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易混淆的贬义词成语及其解释

全文共 148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成语也是颇有一番学问的。有些成语只差一个字,意思就截然相反了,今天小编整理了易混淆的成语及其解释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去学习。

1、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3、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常误用为贬义词。

7、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0、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

11、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常误用为贬指。

12、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3、脑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

14、身无长物:指人贫困。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5、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6、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7、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18、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9、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20、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22、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易误用为“进入”。

23、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与“景物”无关。

24、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

25、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另有“举案齐眉”。

26、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27、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28、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易理解相反。

29、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与“死有余辜”同义。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30、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31、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无所不为”。

32、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与此类似的还有“泰然自若”。

33、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相混。

34、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误指吞吞吐吐。

35、首鼠两端:形容迟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36、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心精力,费尽心力)。

37、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

38、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

39、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政策。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40、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历史典故:李存勖统一北方

全文共 2045 字

+ 加入清单

五代十国时期,政权迭立,争战不已。在这期间,李克用和李存勖父子的兴衷,正是这一时期的一个经典缩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典故:李存勖统一北方,欢迎阅读!

黄巢起义以后,唐朝召沙陀族首领李克用帮助镇压起义军。李克用武艺高强,但瞎了一只眼,人们称他为“独眼龙”。因为他镇压起义有功,唐朝任命他做河东节度使,后来又封他为晋王。他占领现在的山西太原一带,成了一股强大的割据势力。

公元884年,李克用打败黄巢起义军,在返回河东途中经过朱温的驻地汴州。朱温害怕李克用的势力强大,对自己不利,一心想消灭他。李克用一到,朱温表面上对他非常客气,把他接进驿馆,设宴招待,暗地里却在驿馆四周埋下伏兵。到了深夜,伏兵突然杀进馆舍。李克用正吃醉了酒,呼呼大睡。幸好他的随从拼死相救,用褥子把他裹起来,藏在床底下,才没有被杀。就在这时,突然来了一阵闪电雷雨,李克用和随从乘机逃出驿馆,狼狈地回到军中。打这以后,李克用就和朱温结下了深仇,两人经常打来打去。

朱温灭唐建梁,李克用不服,仍旧用唐朝“天”年号,打着兴复唐朝的旗子,跟后梁对抗。当时,北方的契丹族逐渐强大起来,它的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了政权。他带领三十万军马,攻打云州(今山西大同)。李克用决计利用契丹的力量,一道对付朱温。因此,李克用派人和耶律阿保机联系,在云州东城跟他相会,并和他结为兄弟,约定当年冬天一起出兵攻打梁朝。耶律阿保机在李克用军营中留了十天,李克用送给他很多金帛,他也回送给李克用很多马匹和其他牲畜。不料耶律阿保机一回契丹,看到梁朝势力强大,马上背弃盟约,倒向梁朝一边了。为了这事,李克用气得不得了。

公元908年正月,李克用生了毒疮,眼看治不好了。他临死时,拿出三枝箭,交给儿子李存勖(xù),郑重地嘱咐他说:“梁朝是我的仇家,这你知道。燕王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是靠我的推荐担任卢龙军节度使据有幽州的,契丹的耶律阿保机曾经和我相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弃了我,前去归顺梁朝,跟我作对。这三件事,都是我遗留下来的恨事。如今给你三枝箭,你千万别忘记你父亲未了的心愿!”

李存勖接过了箭,答应一定给父亲报仇。李克用一死,李存勖就继承他的爵位,做了晋王。他继位以后,下令把这三枝箭供奉在宗庙里。以后每次出兵作战,他就派人去拿出这三枝箭,放在一个锦囊里,让人背着,走在队伍的前面,等到作战回来,再放回宗庙。

他为了给父亲报仇,积极训练军队,严明纪律,规定行军不得违反命令,碰到危险,不许躲避,违反军纪,立即杀头。将士们都很害怕,只得拼死作战。

不久,李存勖亲自率领大军,前去救援遭后梁军队围攻的潞州(今山西长治),把后梁军打得大败而逃,一下子歼灭敌军一万多人,缴获的军器粮草堆积如山。朱温原来以为必胜无疑,安坐在京城里等候捷报。他听到败讯惊得目瞪口呆,过了半晌方才叹了一口气,说:“生子当如李亚子(亚子是李存勖的小名),我的儿子不过是猪狗罢了!”

过了两年,李存勖又率领大军,在柏乡(今河北邢台北)把后梁军打得大败。这一仗,后梁损失更重,被杀的将士就有两万多人。从此,后梁军都对李存勖产生了恐惧心理。

朱温不断吃败仗,后来又出动五十万大军,想和李存勖决战,结果还是被李存勖打得溃不成军。朱温又气又火,一病不起,公元912年,被他的次子朱友杀死了。

接着,李存勖又出兵打破幽州,活捉了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把他们押回太原杀了,完成了李克用交给他的一项任务。

朱温死后,朱友自立为帝。第二年二月,朱温的第三子朱友贞不服,发动兵变。朱友自杀,朱友贞即位做皇帝。这就是后梁末帝。这以后,李存勖的主要对手就是后梁末帝和契丹的耶律阿保机了。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即位称帝,这就是辽太祖。第二年,契丹军进攻幽州,号称有百万之多。李存勖正在黄河沿线跟后梁军作战,他派了三个大将前去,把契丹军打得大败,解了幽州之围。过了几年,耶律阿保机又率领大军南下。李存勖亲自带领骑兵做先锋,又把契丹军打得一败涂地。耶律阿保机不得不败逃回去。李存勖接连获胜,也可以算是完成了李克用交给他的另一项重大任务了。

李存勖跟后梁末帝打了十来年仗。他看到后梁快要完蛋了,就在公元923年四月,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北)即位称帝,国号唐,历史上称为后唐。他就是后唐庄宗。这年十月,他又灭了后梁,统一了北方,把都城迁到了洛阳。

李存勖报了父亲的三个大仇,当了皇帝,志满意得。他认为天下都是靠他的武力得来的,不再考虑治理天下的事,只顾享乐腐化了。

他生平最喜爱三件事:打仗、打猎、演戏。灭掉后梁以后,不打仗了,他就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打猎和演戏上。

唐庄宗李存勖只当了四年皇帝。他在位期间,猜忌大将,杀害功臣,因此闹得众叛亲离。公元926年,魏州发生兵变,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利用这个机会,夺取了汴州。李存勖的禁卫军指挥使郭从谦本来也是个伶人,曾认大将郭崇韬为叔父。后来,郭崇韬遭陷害被杀,郭从谦一直怀恨在心,这时也在京城中发动叛乱。乱兵人多势众,李存勖抵挡不住,中箭死了。

李存勖死后,李嗣源到洛阳即位做了皇帝。他就是后唐明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历史典故:范雎睚眦必报

全文共 112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很多经典的故事值得我们了解,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篇历史典故,供您欣赏,希望您能喜欢。

范雎睚眦必报范雎的故事

范雎是秦昭王的重要谋臣,在秦国征服六国的大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范雎曾是魏国大夫须贾的门客。有一回,须贾带着范雎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说范雎挺有才干,就背地里打发人去见范雎,还送给他百两金子和一些牛羊作为见面礼,却被范雎坚决推辞。不明真相的须贾却怀疑范雎暗中串通齐国,回到魏国以后,就向丞相魏齐告发。魏齐听了以后,非常生气,下令严刑拷问范雎。打得他肋骨断了几根,门牙也掉了几颗。范雎只好装死,看守便用席子卷起他,扔在厕所里。魏齐还让那些门客往范雎身上撒尿,以警示其他人以后不要胡言乱语。

所幸范雎没有死,他化名张禄,逃出魏国,到了秦国。范雎历尽艰险来到秦国的都城咸阳。当时秦国的实权掌握在宣太后和她的兄弟穰侯魏冉手里。范雎给秦昭襄王上了道奏章。秦王约定日子,准备在离宫接见他。

走到半道上,范雎瞧见秦王的车马来了,故意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毫不回避。秦王身边护驾的侍从大声喊道:“大王来了。”范雎冷冷地说:“什么?秦国还有大王吗?”

秦王这时也听见范雎在那儿嘟囔:“只听说秦国有太后和穰侯,哪儿有什么大王?”这句话正说到了秦王的心坎上。他赶紧把范雎请到宫里,屏退左右,然后和他单独交谈。

秦王和范雎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范雎说:“秦国土地多,士兵又都十分勇敢,要想统治诸侯,也不是什么难事。可是十五年来却没有什么成就,这说明一方面丞相办事没有尽心竭力,另一方面大王您也有失策的地方啊!”秦王很好奇,问道:“我有什么失策的地方呢?”这时范雎发现有人躲在旁边偷听,他不敢提到宫里的事,就先说秦国对外的策略。

范雎说:“齐国离秦国很远,中间还隔着韩国和魏国。大王要出兵攻打齐国,就算能获胜,也没法把两国连起来呀,所以我替大王着想,最好的策略是远交近攻。”秦王一听,很有兴趣地问:“什么是‘远交近攻’呀?”范雎解释道:“对离我们远的国家,比如齐国,要暂时与他们交好,先把一些邻近的国家攻下来,这样才能扩大秦国的土地,真正做到得寸则王有寸地,得尺者王有尺地,今舍近攻远,不亦谬乎!所以先把韩、魏两国兼并了,消灭齐国的日子也就为时不远矣。”秦王听了,连连点头称是,说:“秦国真要能打下六国,统一天下,就多亏先生了。”秦王拜范雎为上卿,并且按照他的谋划,把魏国、韩国作为主要的进攻目标。

不久范雎又建议秦王废除太后的权力,又收回了穰侯的相印。然后,秦王拜范雎为丞相,封地在应(今河南宝丰西南),号为应侯。

魏王感受到了来自秦国的威胁,非常害怕。魏国丞相魏齐听说秦国的丞相是魏国人,就派须贾到秦国来求和。范雎听说须贾到了秦国,便换了一身破旧的衣服去见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形容声势浩大的成语及解释

全文共 2646 字

+ 加入清单

苏海韩潮 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形容声势浩大成语解释,欢迎阅读。

望风而遁 远远望见敌人的踪影或强大气势,即行遁逃。

舞凤飞龙 犹龙飞凤舞。气势奔放雄壮的样子。

雄伟壮观 气势伟大美丽

以汤止沸 用开水去制止水的沸腾。比喻处理问题方法不对,反而助长其气势。

鹰撮霆击 像老鹰攫食,雷霆猛击。形容气势威猛。

郁郁葱葱 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云涌飙发 云阵奔涌,狂风发作。形容文章气势磅礴。

遮天蔽日 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壮气吞牛 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拔地参天 〖解释〗拔地:从地面上陡然耸立。参天:高耸到空中。形容高大和气势雄伟。同“拔地倚天”。

拔地参天 〖解释〗拔地:从地面上陡然耸立。参天:高耸到空中。形容高大和气势雄伟。同“拔地倚天”。

笔底龙蛇 〖解释〗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拿云攫石 〖解释〗攫:取。形容古树高耸入云,枝干悬空,姿态奇特,气势雄伟。

秋风扫叶 〖解释〗比喻威力大、气势猛。

汪洋大肆 〖解释〗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同“汪洋自肆”。

汪洋闳肆 〖解释〗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同“汪洋自肆”。

汪洋自肆 〖解释〗汪洋:形容文章气势浑厚,义理深广。肆:放纵。形容人的气度或文章等大气磅礴,豪放自如。

避其锐气 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避开敌人的旺盛气势,等敌人疲惫松懈时再狠狠打击

财大气粗 气:气势;粗:粗大。指富有财产,气派不凡。也指仗着钱财多而气势凌人

咄咄逼人 咄咄:表示惊奇的声音。气势汹汹,盛气凌人,出口伤人。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前人,令人赞叹

横扫千军 横扫:扫荡,扫除。形容干净彻底地歼灭大量敌军。也形容诗文、书法等气势宏伟、气魄很大

来势汹汹 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理直气壮 直:正确、合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气势就盛

拔地倚天 拔:突出,耸出。倚:倚傍,贴近。从地面突兀而起,贴近天际。比喻高大突出,气势雄伟。

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波澜老成 波澜:波涛,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练。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

柳骨颜筋 唐·柳公权的书法骨力遒健,结构劲紧;颜真卿的书法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后因以之称其书法的字体和法度。

龙威虎震 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龙骧豹变 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年壮气锐 指年纪轻,气势旺盛。亦作“年少气盛”、“年盛气强”。

气冲斗牛 牛:牵牛星。斗:北斗星。指天空。原指宝剑的光气射入天际。后指气势很盛。亦作“气冲牛斗”。

气势汹汹 汹汹;气势很盛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欺霜傲雪 欺:欺凌。傲:傲视,傲岸。霜雪本是寒冷之物,而对此敢于欺凌傲视。比喻坚贞不屈、气势非凡的精神。

气壮胆粗 气势壮、胆量大。形容无所畏惧。

气壮理直 谓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锐挫气索 谓因受挫而气势丧尽。

山呼海啸 山在呼叫,海在咆啸。形容气势盛大。也形容极为恶劣的自然境况。

摧枯拉朽 枯、朽:枯草朽木。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大气磅礴 形容气势浩大。

锋不可当 锋:锋芒,指刀剑的刃和尖;当:阻挡、承受。锋芒纯利,没有东西可以承受。形容气势极盛,不可阻挡。

风樯阵马 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回山倒海 形容力量和气势极强大,能压倒一切。

剑拔弩张 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龙蛇飞动 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气焰熏天 气焰:气势。形容盛气凌人,十分傲慢。

气冲牛斗 气:气势;牛、斗:即牵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气吞山河 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气势磅礴 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声势浩大 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杀气腾腾 杀气:凶恶的气势;腾腾:气势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要杀人的凶狠气势。

势如破竹 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如火如荼 荼:茅草的白花。象火那样红,象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锐不可当 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盛气凌人 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唐哉皇哉 形容规模宏伟,气势盛大。也用于贬义,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的样子。

天马行空 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望风披靡 披靡:草木随风倒伏。草一遇到风就倒伏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望风而逃 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形容十分怯敌。

汪洋自恣 比喻人的气度或气势宏大。

鲜车怒马 怒:气势强盛。崭新的车,肥壮的马。形容服用讲究,生活豪华。

薰天赫地 薰天:气势极盛的样子;赫:显明,盛大。形容气焰炽盛。

阵马风樯 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一泻千里 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硬语盘空 硬:遒劲有力的语句;盘:盘旋。遒劲有力的语文盘旋在天空中。形容文章的气势雄伟,矫健有力。

助我张目 张目:睁大眼睛,比喻张扬气势。比喻得到别人的赞助,声势更加壮大。

虚张声势 张:铺张,夸大。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

熏天赫地 熏天:气势极盛的样子;赫:显明,盛大。形容气焰炽盛。

跌宕昭彰 〖解释〗跌宕:放纵不拘;昭彰:昭著,明显。指气势放纵不拘,文意显明。

鳌掷鲸吞 比喻文辞气势磅礴,跌宕起伏。亦作“鳌掷鲸呿”。

拔山举鼎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徜徉恣肆 形容文章挥洒自如,气势豪放。

潮鸣电掣 极言气势大、速度炔。

潮鸣电挚 极言气势大、速度快。

倒峡泻河 比喻文笔酣畅,气势磅礴。

风行电击 形容气势迅猛。

风行雷厉 形容气势的迅疾猛烈。后多比喻执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严格。

韩潮苏海 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

韩海苏潮 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历史典故

全文共 883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末年,曹操为了统一中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招兵买马,积草囤粮,千方百计拉拢人才。

曹操手下有两个谋士,分别是毛蚧和苟彧。一天,他们为曹操提了两条建议。其一,要利用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这叫“挟天子,令诸侯”;其二,要重视耕种,开荒种田,广积粮。曹操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接受了这两条建议。于是,经过仔细筹划,开始实施。

他首先打听到汉献帝的下落,然后亲自去朝见皇帝,把皇帝接到许昌,他自封为大将军,开始了他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第一条措施实施了,曹操心中很是高兴,士兵的士气也很高涨。曹操开始实施第二条措施,解决粮食的问题。他派人起草并颁布了“屯田令”,同时,命令军队也要大量开荒地,实行军屯。并严令士兵保护庄稼,不准践踏禾苗,若违犯,就按军法处治。

一次,正是麦熟时节,曹操带兵出征,任务紧急,队伍行军急速。老百姓都躲得远远的,不敢收割庄稼。曹操得知后,就传下军令,士兵如有践踏麦田的,立即斩首示众,请父老乡亲不要害怕。士兵们都小心翼翼地走过麦田,曹操骑着马,麦田里突然飞出一只鸟,这只鸟正从曹操骑的马头上掠过。战马受惊,一边嘶叫一边四蹄奋起窜进旁边的麦田。当曹操用力将马 住停下来时,低头一看,踩倒了一大片麦子。于是,曹操赶紧跳下马,对主管法令的官说:“我的马将麦子踩坏,违犯了禁令,请求按军法议罪。”主管法令的官说:“将军是一军的主帅,怎能议罪?”曹操又说:“我自己制定的法令,我违犯了不治罪,怎么能够服众?”主管法令的官又说:“对尊贵的人是不能施加刑罚的。您是一军的主帅,何况踏坏麦田又不是存心违法,而是出于意外,我看就不必议罪了。”曹操听了,略略沉思一会儿,说道:“既然这样,那就暂且免去死罪吧,但是,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说完,他脱下帽子,用剑把自己的头发割下一绺来,用力掷在地上说道:“姑且用割发代替砍头。”曹操割发严守军令的事,很快在全军传开了。全军上下,个个敬畏,人人遵守军令,无一敢违犯。当时,在曹操的屯田基地——许昌,军民共同发展农业,保护庄稼,这样,使被战乱破坏的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与发展起来。这为曹操打败群雄,统一北方,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曹髦的雄心历史典故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还在世的时候,曾梦见三马同槽吃草。曹操怀疑这马是指马腾父子。但是,马腾已经死了。曹操找来自己的谋士贾诩,让他解梦。

贾诩很不负责的说:“禄马,吉兆也。禄马归于曹,王上何必疑乎?”之后,曹操就不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了。然而,让曹操没想到的是,他死之后,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夺取的魏国的大权,这距离曹丕称帝也不过三十来年。

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时候,已经七十岁了,所以他也就掌权了两年,就去世了。若是司马懿在地下能遇到曹操,可能会为他揭开三马同槽的谜底。不过,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曹操无法再为曹魏做出什么了。

司马懿去世后,司马懿的大儿子司马师当了大将军,二儿子司马昭当了骠骑大将军。司马师上位第一件事,就是把已经长大的曹芳给废除了,同时立了曹丕的孙子曹髦为帝。

当时,曹髦才13岁,司马师想的很好,曹髦年幼,只能任由他摆布,一定没能力反抗自己的。但是,司马师看走眼了,这也不怪他,谁让他一直有眼疾呢?曹髦虽然年龄小,但很有野心,他并不甘心当司马家的傀儡。

四年后,司马师因眼疾去世了,司马昭接替了大哥的大将军之位。司马师千叮咛,万嘱咐,要让司马昭管好手里的帅印。司马昭掌握了大权之后,自封高督公,允许佩戴兵器,穿着革履上大殿,就差称帝了。百官们也都是见风使舵的主,于是纷纷奏请司马昭代魏称帝。不过,司马昭给拒绝了,因为他铁了心要学曹操。

曹髦见此心中非常不安,他不想跟曹芳一样,被废除遭受侮辱,于是,决定拼死一搏。曹髦召集百官商量对策,准备先发制人,罢黜了司马昭。

中间有两个大臣却跟司马昭一心的,他质问曹髦:司马公为曹魏立下大功,陛下,你为何造反?曹髦心中难受极了,到底谁是皇帝,到底谁要造反?于是,曹髦怒气腾腾的回了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曹髦说完,就带人杀向了司马昭的府邸。不过,才走到半路,曹髦等人就被司马昭的心腹贾充给拦了下来。之后,曹髦就去见曹家的历代祖先去了。

曹髦的雄心壮志没有实现,但是他临死前喊出的那句话,却成了流传千年的名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徒四壁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家徒四壁形容家里面极其贫穷,没有一丁点财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家徒四壁

【汉语注音】:jiā tú sì bì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列传上》:“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贬义;偏重于指“家”,形容贫穷到了一无所有的程度。

【家徒四壁的意思】:徒:只、仅有;壁:墙壁。家里只有四面墙壁。形容家里面极其贫穷,没有一丁点财产。

【家徒四壁的近义词】:一贫如洗、家徒壁立、贫无立锥;

【家徒四壁的反义词】:金玉满堂、家给人足、万贯家财、丰衣足食、家财万贯、腰缠万贯;

【家徒四壁的故事】

汉代时期,临邛有一个大户人家叫卓王孙,这一天他在家里摆酒宴客,家里高朋满坐热闹非凡,一片喜气洋洋。到了中午的时侯有仆来报告本地县令跟司马相如一起到宴了。司马相如家里虽然穷,但他是个学富五车的才子,在当地的名气不小。他骑着马跟在临邛县令的后面,宾客们见他坐在马上举止文雅,气宇轩昂,因些对他的风采都十分倾慕。席间临邛县令取出一把琴递给司马相如并对他说:“听说你对琴艺兴趣十足,不如你拿它消遣消遣吧。”司马相如很早就知道卓王孙有个漂亮的女儿叫卓文君,她最近在家守寡。司马相如以前就对卓文君的才华与相貌十分倾心,他心里想道:今日如此好的日子,不如我现在借琴传情与她。于是他弹起了倾诉对卓文君爱慕的曲子,在坐的人听完了两首没有一个不拍手叫好的。屋里的卓文君隔着窗户看着司马相如,脸上不由得泛起了红晕,心里的情怀汹涌澎湃地舞动着。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卓文君这个爱憎分明的女子晚上便奔到司马相如的住处,她跟着司马相如一起回到成都的家里,只见家里空空如也,除了几面灰墙就别无他物了。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儿女情长今后在一起同甘共苦,相濡以沫。

【家徒四壁例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合厝既毕,家徒四壁。幸里中怜其孝,共饭之。”

清.云封山人《铁花仙史》第一十二回:“儒珍叹了一口气道:‘极蒙吾兄垂爱,但弟细细自思,家徒四壁,一贫如洗,而复天生既富且贵,人人之所欣慕,老奴岂肯舍富贵而卒就此寒素耶!’”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新郎因为要负担两个老人和一个残废妹妹的生活,穷得家徒四壁,鹑衣百结,才独身至今。”

徐铸成《报海旧闻》四十六:“朱惺公……不幸终于遭了敌伪的暗杀,而且死后遗下孤儿寡妇,家徒四壁。”

【家徒四壁造句】

那位硬汉的双腿得了怪病,家徒四壁的他无钱看病只好把自已的病腿锯掉了。

教育贷款为那些孜孜不倦学习成绩优秀但家徒四壁的孩子们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司马昭之心历史典故

全文共 146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常说“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那么司马昭之心的故事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司马昭之心历史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魏少帝曹芳恨透了司马家族,结果被废黜,司马师立曹丕的孙子曹髦(mao)为帝。但是,曹髦空有帝王的虚名,手中却没有实权,只是个傀儡(kuilei),蝉联命一个朝廷官员都做不了主。朝中的全部权威都集中在司马师和他弟弟司马昭手中。

司马昭是司马懿的第二个儿子,哥哥司马师死后,他接替做了上将军。司马昭同父亲、哥哥一样,工于心计,计谋过人。司马昭方才坐上上将军的宝座,镇东上将军诸葛诞谋反,司马昭率兵伐罪,大胜而归。司马昭为人奸滑,他以为魏国完全是依靠司马家族才得以有了今天,因此他进进出出都有三千名手执兵器的保护一呼百诺,所有的事情也不禀报朝廷,而直接由他决断。

曹髦做了几年有名无实的帝王,他对司马昭大权在握,自己不能亲理朝政,越来越不满,更担忧自己有朝一日会像曹芳一样,被司马昭废掉。他想了好几天,终于作出了决定。

这天,曹髦把通常里还比较听他话的王经、王沈和王业三位大臣召入宫内,从怀中取失事先写好的伐罪司马昭的诏书,说道:“三位爱卿,司马昭大权在握,野心勃勃,他称帝之心连过路人都知道。我决不能坐以待毙,等着他来废掉我。今天,我决定和你们一起去伐罪他!”这就是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历史故事的来源。

听了这话,三位大臣呆若木鸡,半晌才回过神来。

王经跪下身,一边叩首一边劝阻道:“陛下,这可千万使不得啊!从前鲁昭公不能容忍季氏专权,结果是失败亡国,被全国人讥笑!此刻司马昭专权并非一天两天的事,朝廷中他的爪牙也不是一个两个,而宫中肯听命于您的,实在是太少了!您赤手空拳,拿什么去伐罪?假如不成功的话,恐怕祸殃更大。还请陛下慎重思量,从长计议!”

曹髦冲动起来,咬着牙说:“我实在是忍无可忍了。我已下了决心,做好了死的准备,另有什么恐怖的?况且我们不一定会死!”

说完,他径自入后宫,向太后禀报去了。

王沈和王业明显地知道曹髦基本不是司马昭的敌手,肯定必死无疑。他们生怕司马昭今后会治他们的罪,立即溜出大殿,直奔司马昭府中告发去了。

曹髦手持利剑,带了一百多名童仆刚出宫门,迎面赶上了司马昭的心腹贾充奉令带了一队人马赶来。双方动起手来,曹髦持剑大喝一声:“我乃当朝天子,你们冲入宫中,莫非想杀君谋反不成?”

这一声大喝把贾充的手下全吓得一动也不敢动,有几个怯弱的甚至想回身逃跑。贾充见这景象,扯着嗓子对一个名叫成济的手下人喝道:“司马公正日里养你们是干吗用的?莫非不正是为了今天这样的时刻吗?”

成济哆哆嗦嗦地问:“您看该怎么办?是杀仍是绑起来?”

贾充瞪着眼说:“司马公有令,只要死的。”

成济这才壮起了胆,拿着长矛一直冲到曹髦的车前。曹髦高声说:“你小子竟敢对我无礼?”谁知话还未说完,已被成济一下子刺穿胸膛,从车上跌了下来,就地断了气。

司马昭没想到曹髦真的被手下人杀死,他有些心慌,更有些心虚。他顿时把大臣们召集起来,装出很是伤心的样子,挤出几滴眼泪,假惺惺地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大臣们心中都明白,却谁也不敢吱声。

司马昭又问老臣陈泰:“发生了这样的事,全国人会如何看我呢?”

陈泰想了想,说:“只有杀了贾充,才可以向世人赔罪。”

这话让司马昭听了不顺耳,他又问:“您再想想,另有什么其他措施吗?”

陈泰说:“实在没有比这更好的措施了。”

司马昭不再吭声,心里暗暗地皮算着这事如哪边理才好。最后,他决定将罪责归于成济一人,命令将成济斩首示众。

就这样,司马昭把杀曹髦的事容易地粉饰了过去;接着,他立曹奂为帝,即魏元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孤注一掷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86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孤注一掷比喻在危急的紧要关头用尽所有的力量来做最后的一次冒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供参考

【汉字书写】:孤注一掷

【汉语注音】:gū zhù yī zhì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九议》:“于是乎‘为国生事’之说起焉,‘孤注一掷’之谕出焉,曰:‘吾爱君,不为利’,曰:‘守成创业不同,帝王匹夫异事。’”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形容绝望的一博。

【孤注一掷的意思】:注:赌博时所押上去的钱,即赌注;孤注:赌博的人把所有的钱一次性押出去作为赌注;掷:赌博的时侯扔骰子。赌博的人到了输急的时侯一次性把所有的钱都押上去,以决定最后的输赢。比喻在危急的紧要关头用尽所有的力量来做最后的一次冒险。

【孤注一掷的近义词】:铤而走险、破釜沉舟、垂死挣扎;

【孤注一掷的反义词】:举棋不定、稳操胜算、瞻前顾后;

【孤注一掷的故事】

宋末元初,元军大将伯颜率领元军一路快打到宋朝的汉口。宋将夏贵守在长江南岸,占据地利之势,使元军不能够渡江。伯颜故意放风说先攻下汉阳再由汉口过江,夏贵中计派兵工援汉阳的时侯,伯颜占领了沙芜口并挖开汉口大坝。元军的船进入长江向塞阳罗堡挺进。宋军将士不愿归降,他们说:“我们深受大宋的恩惠,必当舍命保全大宋,我们孤注一掷准备好要跟你们一决死战了。”伯颜见此情景下令进攻,但连攻三天也没有一点办法。于是元军谋划从南岸往宋军的后路包抄。第二天,伯颜的部将带着军队登上了南岸。宋军没有想到元军会从后面杀出来,终于挡不住元军的前后夹凹凸,全军大败,元军这才终于越过了长江天险。

【孤注一掷例句】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无如他被全台的公愤逼迫得没有回旋余地,只好挺身而出,作孤注一掷了。 ”

杨得志《大渡河畔英雄多》:“这一阵子可真激烈,敌人孤注一掷,企图组织全部火力封锁我们后续登陆部队。”

【孤注一掷造句】

很多创业者就是因为在一开始就有了孤注一掷的精神,最终才能够获得成功。

在权力和地位的竞争中就必须孤注一掷,因为机会很可能只有一次,同样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也是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巧”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游辞巧饰] 用没有根据的话多方掩饰。

[舞文巧诋] 玩弄文字,诋毁构陷。

[深文巧诋] 罗织罪名,蓄意毁谤。

[能言巧辩]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言辩。

[能工巧匠] 指工艺技术高明的人。

[良工巧匠] 良工:手艺精良的工人;巧匠:技艺精巧的匠人。指技艺高超的工匠。

[慧心巧思] 聪明的心地,精巧的构思。多用以形容女子某种技艺精巧,别出心裁。

[花言巧语] 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豪夺巧取] 豪夺:强抢;巧取:软骗。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浮文巧语] 华丽而空泛的言词。

[便辞巧说] 指牵强附会、巧为立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哀鸿遍野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哀鸿遍野形容无家可归的惨淡景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哀鸿遍野

【汉语注音】:āi hóng biàn yě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形容无家可归的惨淡景象。常与“嗷嗷待哺”连用。

【哀鸿遍野的意思】:哀鸿:哀鸣的鸿雁;野:田野、郊外。比喻四周到处都是在痛苦中呻呤的无家可归的灾民。

【哀鸿遍野的近义词】:饿蜉载道、啼饥号寒、民不聊生、哀鸿满路;

【哀鸿遍野的反义词】:国泰民安、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哀鸿遍野的故事】

西周时期,荣夷公(西周时期荣国的第六任国君)受到周厉王(西周第十位国王)的宠信和重用,被任命为卿士(执政官),荣夷公上任后开始推行所谓的“专利”制度,他叫周厉王对天然物产的开采利用进行控制,垄断各种收益,不允许百姓以多种方式进行谋生,导致国人怨声载道。后来他们又派卫巫四处监督平民百姓,把对“专利”制度不满的人抓起来处死。这样的专政搞得全国上下民不聊生,人心惶惶,哀鸿遍野,整个都城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苛政猛于虎,被长期压迫的百姓们终于发起了愤怒的反抗,周厉王被迫狼狈不堪地仓皇而逃。即位的周宣王在巡访的时侯看到四面八方都是“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的惨状。

【哀鸿遍野例句】

《蔡廷锴自传.困苦之年》:“接曲江各同乡会来函称,广东东江、潮梅、海陆丰、惠来及西江四邑灾情极重,各地哀鸿遍野,每日饿死以千百计。”

徐铸成《旧闻杂忆续篇.新春怀旧》:“这些‘哀鸿遍野’的情景,虽时隔六七十年,还深印在记忆里。”

清代.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本年江潮泛涨……哀鸿遍野,百姓其鱼。”

【哀鸿遍野造句】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投资市场哀鸿遍野,赫赫有名的“股神”巴菲特亦无法幸免。

尽管有前车之鉴但有这么多股本涉入资本市场,也难怪整个证券市场一片哀鸿遍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典故故事更是数不清,下面梳理了历史典故:烽火诸侯,供大家参考借鉴。

【出处】

《史记·周本纪》。

【释义】

古时候,遇到敌情,就在烽火台上点燃晒士的狼粪,靠“狼烟”传递情报。戏:戏要。用烽火台上的狼烟戏要各地诸侯。比喻人没有诚信。

【历史典故】

周幽王,又叫姬宫涅。他在位时,不理朝政,喜好美色。有个叫褒响的大臣劝说周幽王应该以国家大事为重,周幽王不但不听,还把褒响关了起来。褒家的人为了把褒响救出来,就在乡下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起名褒姒,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周幽王,替褒响赎罪。

周幽王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就没有笑过一次,整天闷闷不乐。周幽王送她各种珍奇礼物,想尽各种古怪的办法叫她笑,都没有成功。于是周幽王说:“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两黄金。”这时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他说:“大王可以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许多兵马扑了个空,肯定会笑的。”周幽王很高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把烽火点了起来。各路诸侯误以为天子蒙难,纷遣军队星夜兼程地前往救驾,但到京城后才发现是个恶作剧。褒姒见此情景就真的笑了。京城里外,此时已是兵马云集,一片混乱,这种狼狈滑稽的场面,被站在高台上的褒姒看见,禁不住哈哈大笑。幽王心花怒放,以后又数度重复这个荒谬的方法,以致无人再相信狼烟信号的意义。

五年后,酉夷犬戎大举攻周,周幽王连忙下命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但是谁也不愿再上当了。结果周幽王被杀,而褒姒也被抢走了。

【成长心语】

一个帝王无信,最终导致了国破家亡。对个人来说,诚信同样重要。良好的信誉能给你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诚实、守信是形成强大亲和力的基础——诚实守信会使人产生与你交往的愿望,在某种程度上,会消除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使困境变为坦途。诚信是衡量人品的试金石。诚实守信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品行,而且能让人建立起对家庭、对社会的强烈的责任感。因此,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把诚信当做自己最好的品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潘郎掷果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典源出处《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注引晋·裴启《语林》曰:“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晋书·潘岳传》:“岳美姿仪,……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释义用法潘岳 (字安仁) 年少貌美,他出游时,妇女见了都很喜爱他,争着往他的车里掷果子,车上都盛满了。后用此典表示男子受妇女喜爱或借指美男子。

用典形式

【掷果】 唐·李白:“遥知向前路,掷果定盈车。”宋·柳永:“檀郎幸有,凌云词赋,掷果风标。”

【掷赠】 唐·白居易:“唯君堪掷赠,面白似潘郎。”

【潘果】 南朝梁·简文帝:“玉车争晚入,潘果溢高箱。”

【潘郎】 唐·韦庄:“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潘郎。”宋·周邦彦:“秾李夭桃,是旧日潘郎,亲试春艳。”

【掷安仁】 唐·白居易:“偷须防曼倩,惜莫掷安仁。”

【潘令舆】 明·陈子龙:“梦入平原宅,春留潘令舆。”

【潘岳果】 唐·李商隐:“必投潘岳果,谁掺祢衡挝?”

【潘郎车】 南朝陈·徐陵:“潘郎车欲满,无奈掷花何。”

【掷果河阳】 唐·骆宾王:“掷果河阳君有分,贳酒成都妾亦然。”

【潘仁载果】 南朝陈·王瑳:“曹王斗鸡返,潘仁载果来。”

【潘郎挟弹】 唐·刘禹锡:“廷尉张罗自不关,潘郎挟弹无情损。”

【潘郎掷果】 宋·杨亿:“应知韩掾偷香夜,犹记潘郎掷果年。”

【乱果掷行车】 北周·庾信:“连杯劝上马,乱果掷行车。”

【果掷潘河阳】 北周·庾信:“歌撩李都尉,果掷潘河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