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历史典故的成语大全并解释精选20篇

历史典故的成语大全并解释应该怎么样写?作文就是由文字组成的,看看下面的历史典故的成语大全并解释吧。下面就是小编给你们整理的关于历史典故的成语大全并解释优秀作文,欢迎阅读,希望你们喜欢。

浏览

6402

作文

1000

防微杜渐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防微杜渐在坏事情、坏思想以及错误的做法刚开始在萌芽阶段的时侯,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它蔓延发展下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

【汉字书写】:防微杜渐

【汉语注音】:fáng wēi dù jiàn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突出防止已经出现的问题扩大。

【防微杜渐的意思】:防:防止;微:微小的,指事物还在苗头阶段;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开端。在坏事情、坏思想以及错误的做法刚开始在萌芽阶段的时侯,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它蔓延发展下去。

【防微杜渐的近义词】: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杜淅防萌;

【防微杜渐的反义词】:养虎为患、养痈遗患;

【防微杜渐的故事】

东汉时期,丁鸿的父亲在外打仗病故后,丁鸿按规定接任了父亲的官职。丁鸿是个忠臣,也是个直言不讳的人,当时汉和帝即位刘肇窦太后掌权后,窦家的权力越来越大,大臣们都不敢跟皇上上书说明。后来丁鸿在一个合适的机会下跟皇上说道:“陛下,任何事都是从小到大,从隐到显,只是人们在平时没有注意到而已,窦宪大将军独断专行,他借着太后干涉朝政,没有把陛下放在眼里,这样下去就会就成朝廷的一个隐患。陛下如果能够做到防微杜渐就可以把事情的危害变小,以保汉室的安定。”汉和帝刘肇启程的了以后觉得丁鸿说得不无道理,于是十天后窦宪的官职被免,印绶被缴,窦宪和他的兄弟们也自杀而死。

【防微杜渐例句】

南朝梁.沈约《宋书.吴喜传》:“耳欲防微杜渐,忧在未萌,不欲方幅露其罪恶,明当严诏责之,令自为其所。”

晋.韦謏《启谏冉闵》:“清诛屏降胡,以单于之号以防微杜渐。”

【防微杜渐造句】

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应该有较清晰的思路,遇到不良的问题应该防微杜渐,及时妥善的处理。

夫妻生活也应该要做到防微杜渐,日常生活中的小矛盾没有处理好也很容易引起很多不良的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成语江郎才尽的历史由来及典故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jiāng láng cái jìn

【出处】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南史·江淹传》

【解释】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钰玨宝宝日记,您的宝宝私家日记

【相近词】黔驴技穷、江淹才尽、江郎才掩

【相反词】出类拔萃、初露锋芒 钰玨宝宝日记

【押韵词】不为已甚、迷魂阵、兵未血刃、贪而无信、清谈高论、云程发轫、珠玉之论、矢口否认、心烦意闷、自有公论、......

成语故事】南朝梁时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刻苦读书,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官至光禄大夫。后来他的文章大不如以前了,诗也平淡无奇了,偶尔灵感一来,写出的东西也一无可取。据说他在梦中丢失了五色笔,从此就文思枯竭,才能丧尽 钰玨宝宝日记

【成语示列】不,他不能和菊子散伙。散了伙,他必感到空虚,寂寞,无聊,或者还落个江郎才尽,连诗也写不出了。 老舍《四世同堂》五十五

【其它使用】

◎ 而第五代导演的中坚张艺谋、陈凯歌1999年推出的影片也没有表现出太多创造性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想象,如果说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还表现出他善于用极端的形式表现强烈情感的艺术能力的话,那么陈凯歌巨资制作的《荆柯刺秦王》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既媚俗也媚雅、既媚中也媚日、既造作又滑稽的"不伦不类"则似乎是一种江郎才尽的预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考试作文:孝敬母亲历史典故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卖身葬父

汉朝时,有一个闻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里非常贫困。他的父亲去世后,董永无钱办丧事,只好以身作价向地主贷款,埋葬父亲。丧事办完后,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还钱,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拦住董永要董永娶她为妻。董永想起家贫如洗,还欠地主的钱,就死活不答应。那女子左拦右阻,说她不爱钱财。只爱他人品好。董永无奈,只好带她去地主家帮忙。那女子心灵手巧,织布如飞。她昼夜不停地干活,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织了三百尺的细绢,还清了地主的债务、在他们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树下时,那女子便辞别了董永。相传该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动,遂下凡帮助他。

有诗颂曰: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

织线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洛阳纸贵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洛阳纸贵

【拼音】: lu yáng zhǐ guì

【解释】: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出处】: 《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举例造句】: 人说“洛阳纸贵”,谁知今日闹到“长安扇贵”。此时画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七回

【成语故事】: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大家的好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与赵飞燕有关的历史典故5:舞若飞燕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赵飞燕的舞蹈,有着浓重的传奇色彩。《西京杂记》中:“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赵飞燕别传》中:“赵后腰骨纤细,善踽步而行,若人手持花 枝,颤颤然,他人莫可学也”。“踽步”是赵飞燕独创,其手如拈花颤动,身形似风轻移,可见其舞蹈功底深厚。她还能控制呼吸,传说她能站在人的手掌之上扬袖 飘舞,宛若飞燕。赵飞燕亦善鼓琴,《西京杂记》记载她有一张琴名为“凤凰宝琴”,侍郎庆安世演奏了一曲《双凤离鸾曲》后,赵飞燕尤为激动,用自己的宝琴奏 了一曲《归风送远操》,飘逸逍遥。她还赠予庆安世两张名贵的琴,一曰“秋语疏雨”,一曰“白鹤”。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个成语典故故事素材

全文共 1653 字

+ 加入清单

1、一鼓作气(曹刿 guì)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11、三顾茅庐(刘备)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4、老当益壮(马援)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15、投笔从戎(班超)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16、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17、暗渡陈仓(韩信)

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8、嗟来之食(黔敖)

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20、手不释卷(吕蒙)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20个成语典故故事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冒充内行,混在人群里作假骗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滥竽充数

【汉语注音】:làn yú chōng shù

【成语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贬义。

【滥竽充数的意思】:滥:虚假不实;竽:一种簧管乐器;充数:凑数。没有本领的人充作有本领,以次的充作好的。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冒充内行,混在人群里作假骗人。有时侯也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已水平不够,只是凑数而已。

【滥竽充数的近义词】:名不副实、鱼目混珠、掩人耳目;

【滥竽充数的反义词】:货真价实、名副其实、鹤立鸡群、真才识学、才识过人、八斗之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滥竽充数的故事】

齐宣王爱听吹竽,对吹竽事业乐此不疲,一定要像模像样的搞个三百人的乐队一齐吹奏才显得有排场,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借此机会也混在里面凑数,只要做做样子照样也得到赏赐。后来齐宣王死了,齐湣王心里就想,吹竽的人这么多,到底哪个吹得最好呢,于是他便要每个人单独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从此以后便不能再投机取巧,只好狼狈不堪地逃跑了。成语“滥竽充数”就是这样来的,它用以比喻没有本领的人混进来冒充有本领,或者以次货冒充好货,当然也可以用作自谦之词来表示自已不如与同时一起工作的其他人。

【滥竽充数例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方今朝廷在整饰文风,自然要向清真雅正一路拔取真才。若只靠着才气,摭些陈言,便不好滥竽充数了。”

蔡东藩《前汉演义》第七十回:“丞相公孙弘已经病死,御史大夫李蔡,代为丞相。蔡本庸材,滥竽充数,独廷尉张汤,得升任御史大夫,费尽心计,定出好几条新法,次第施行。”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八十六回:“恐贻天下讥议,武宗乃止。但因后宫佳丽,无过王才人,宁将正宫位置,虚悬以待,不愿滥竽充数。自宪宗以降,已五代不立皇后。”

【滥竽充数造句】

你一直侃侃而谈所提到的只不过是一个滥竽充数的作家,他的作品是冗长而乏味的。

我的公司是自负盈亏的,你如果不发愤图强的努力工作,我就不能再让你在这儿滥竽充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徒四壁历史典故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典源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卓)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索隐:“家空无资储,但有四壁而已。”

释义用法司马相如 (字长卿) 与卓文君一同奔回成都,他家中空荡荡的,四面只有墙壁。后用此典形容家中贫穷,一无所有。多指寒士生涯。

用典形式

【四壁】 宋·杨万里:“他家都有侬家无,却有四壁环相如。”宋·刘辰翁:“相如倦游去,掩四壁凄其春暮。”金·元好问:“四壁旧闻悬磬宅,一囊今有卖书钱。”

【立壁】 宋·陈师道:“我无置锥君立壁,春黍作糜甘胜蜜。”

【壁立】 晋·左思:“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宋·范成大:“犬子地寒徒壁立,元龙身懒谩楼高。”

【马卿壁】 清·黄景仁:“杜陵茅,马卿壁,我更无家可归得。”

【无四壁】 宋·范成大:“苍茫一身无四壁,八方上下惟孤篷。”

【四立壁】 宋·黄庭坚:“参军但有四立壁,初无临江千木奴。”宋·范成大:“君家十年四立壁,震风凌雨啼妻孥。”

【四壁立】 宋·陈师道:“小家厚敛四壁立,拆东补西裳作带。”

【四壁穷】 宋·陆游:“兀兀终年醉,空空四壁穷。”

【四壁空】 宋·陆游:“无地容锥四壁空,浩然亦未怆途穷。”

【家四壁】 宋·苏轼:“不愁家四壁,自有锦千堆。”

【家徒壁】 宋·陈与义:“相如未免家徒壁,季子行看嫂下机。”

【长卿四壁】 清·赵执信:“长卿四壁羞文君,千金万里来长门。”

【四壁一身】 宋·陈与义:“四壁一身长客梦,百忧双鬓更春风。”

【四壁相如】 清·黄景仁:“一生伯道伤无嗣,四壁相如尚有妻。”

【君家四壁】 宋·苏轼:“君家四壁如相如,卷藏天禄吞石渠。”

【相如四壁】 金·元好问:“相如四壁消何物,直要文君典鹔鸘。”

【家无四壁】 唐·张偁:“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

家徒四壁】 宋·黄庭坚:“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清·徐夔:“入门家徒四壁立,短衣往往不掩踝。”

【一穷无四壁】 宋·陈师道:“一穷无四壁,百代有千诗。”

【司马归无屋】 宋·汪元量:“司马归无屋,冯驩出有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有备无患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有备无患”比喻做事先有准备,才可以避免失败和祸患。

此典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

春秋时代,晋悼公是一个贤明的君主。他的臣下司马魏绛也是一个执法严明的官吏。有一次,晋悼公的弟弟杨干在曲梁扰乱军阵,魏绛就把替杨干赶车的仆人,抓来斩首示众。

杨干向悼公哭诉,说魏绛目中无人侮辱王室。晋悼公听了火冒三丈地说:“我的弟弟受了侮辱,有什么羞耻比得上?我一定要杀死魏绛才能出这口气,快把他抓来。”

羊舌赤道:“魏绛是个忠臣,他绝对不会逃避责任的。”话未说完:魏绛到了宫门外,他呈给悼公一封奏书,然后就拔出佩剑,准备自刎。外门卫土,立即劝阻。

悼公看了魏绛奏书,得知是杨干无理取闹,魏绛秉公执法,于是悼公连鞋子也没穿就急忙跑到宫外,扶起魏绛,说:“这是我的过失,不关你的事呀。”从此悼公对魏绛更加信任,派他去训练新军。

北方戎族无终国,向晋国献礼,请求与戎族和睦。悼公道:“戎族没什么情义,又贪心,不如攻打它。”魏绛劝谏说:“戎狄既然求和,是晋国的福气,为何还要攻打它呢?”悼公听从了他的建议,从此断了外患,专心于国事。

晋国在魏绛的辅助下,国势日渐强盛。有一次郑国出兵侵犯宋国,宋国向晋国告急。晋悼公招集鲁、卫、齐、曹等十一国的军队,由魏绛率领围住郑国都城,逼郑国停止侵略宋国。郑国害怕了,就同宋、晋、齐等十二国签了和约。

楚国见郑国倾向北方,非常生气,便出兵攻打郑国。郑国见楚兵强大,无法抵抗,只好又和楚国订盟。郑国的做法引起北方十二国不满,北方十二国又出兵伐郑。郑国更是惶恐不安,郑国只好又派使臣向晋国求和。晋国答应了,战事于是平息。郑国为了感谢晋国,送给晋国大批珍宝、歌女等。悼公便把一半歌女送给魏绛。魏绛不肯接受,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晋悼公听了,觉得魏绛言之有理,便把歌女送还郑国。悼公在魏绛的辅助下,终于完成了晋国的霸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神笔马良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290 字

+ 加入清单

听人家说,从前,有个孩子名字叫良。

父亲母亲早就死了,靠他自己打柴、割草过日子。他从小喜欢学画,可是,他连一支笔也没有啊!

一天,他走过一个学馆门口,看见学馆里的教师,拿着一支笔,正在画画。他不自觉地走了进去,对教师说:“我很想学画,借给我一支笔可以吗?”教师瞪了他一眼,“呸!”一口唾沫啐在他脸上,骂道:“穷娃子想拿笔,还想学画?做梦啦!”说完,就将他撵出大门来。马良是个有志气的孩子,他说:“偏不相信,怎么穷孩子连画也不能学了!”

从此,他下决心学画,每天用心苦练。他到山上打柴时,就折一根树枝,在沙地上学着描飞鸟。他到河边割草时,就用草根蘸蘸河水,在岸石上学着描游鱼。晚上,回到家里,拿了一块木炭,在窑洞的壁上,又把白天描过的东西,一件一件再画一遍。没有笔,他照样学画画。

一年一年地过去,马良学画从没有一天间断过。他的窑洞四壁,画上叠画,麻麻花花全是画了。当然,进步也很快,真是画起的鸟就差不会叫了,画起的鱼就差不会游了。一回,他在村口画了只小母鸡,村口的上空就成天有老鹰打转。一回,他在山后画了只黑毛狼,吓得牛羊不敢在山后吃有一个晚上,马良躺在窑洞里,因为他整天地干活、学画,已经很疲倦,一躺下来,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窑洞里亮起了一阵五彩的光芒,来了个白胡子的老人,把一支笔送给他:“这是一支神笔,要好好用它!”马良接过来一看,那笔金光灿灿的;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他喜得蹦起来:“谢谢你,老爷爷,……”马良的话没有说完,白胡子老人已经不见了。

马良一惊,就醒过来,揉揉眼睛,原来是个梦呢!可又不是梦啊!那支笔不是很好地在自己的手里吗!

他十分高兴,就奔了出来,挨家挨户去敲门,把伙伴都叫醒,告诉他们:“我有支笔啦!”这时才半夜哩!他用笔画了一只鸟,鸟扑扑翅膀,飞到天上去,对他喊喊喳喳地唱起歌来。他用笔画了一条鱼,鱼弯弯尾巴,游进水里去,对他一摇一摆地跳起舞来。他乐极了,说:“这神笔,多好呀!”马良有了这支神笔,天天替村里的穷人画画:谁家没有犁耙,他就给他画犁耙;谁家没有耕牛,他就给他画耕牛;谁家没有水车,他就给他画水车;谁家没有石磨,他就给他画石磨……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很快地传进了邻近村里一个大财主的耳朵。这财主,就派两个家了来把他抓去,逼他画画。

马良年纪虽小,却生来是个硬性子。他看透有钱人的坏心肠,任凭财主怎样哄他、吓他,要他画个金元宝,他就是不肯画。财主就把他关在一间马厩里,也不给他饭吃。

傍晚,雪纷纷扬扬地落着,地上已经积起了厚厚一层。财主想,马良这一下不是饿死,也准冻死了。他走过马厩门口,只见门缝里透出红红的亮光,还闻到一股香喷喷的味道。他觉得奇怪,凑近眼去,往门缝里一张,啊!马良不但没有死,而且还烧起了一个大火炉,一面烤着火,一面正吃着热烘烘的饼子呢!财主知道,这火炉和饼子,一定是马良用神笔画的,就气呼呼地去叫家丁来,要他们把马良杀死,夺下那支神笔。十多个凶猛的家丁,冲进了马厩,却不见马良,只见东面墙壁上,靠着一架梯子。马良趁着天黑,攀上这梯子,翻墙走了。财主急忙攀上梯子去追,没爬上三步,就摔下来了。原来,这梯是马良用神笔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退避三舍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101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以避免双方冲突或比喻自已不敢跟人家相比作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

【汉字书写】:退避三舍

【汉语注音】:tuì bì sān shè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王在接待他时问他将来怎样报答。重耳说如果晋楚两国打伏的话,便让晋军退避三舍。后来晋楚在城濮之战时,重耳果然让晋军退军九十里(即三舍),实现了自已的诺言。”

【成语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退避三舍的意思】:退:退却;避:回避难所;舍:古时侯行军三十里称为一舍。原意指跟对方战斗时部队向后撤退一定的距离,斗智不退让。后来也比喻对人让步,以避免双方冲突或比喻自已不敢跟人家相比作对。

【退避三舍的近义词】:委曲求全;

【退避三舍的反义词】:锋芒毕露、针锋相对;

【退避三舍的故事】

晋国公子重耳在春秋时期发生内乱的时侯流亡到了国外,经过一番千辛万苦到了楚国。楚成王对重耳如上宾般相待,因为他认为重耳以后会有更大的成就和作为。有一次楚成王款待重耳的时侯开诚布公地问他:“如果有一天你重新当上晋国的国王,你会不会报答我呢?”重耳想了想实事求是地说:“成王身边美女如云,宝贝无数,有什么东西还会让您觉得稀奇呢?如果像你所说我真的能当君主的话,我当与贵国成为友国邻邦,但如果晋楚间真的会暴发战争的话,我会让军队先退避三舍(三舍相当于三十里地),这样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的话我才会再跟您交战的。”重耳在四年后果真重新当上了晋国的君主,即晋文公。晋国在晋文公的管理下发展得繁荣昌盛。公元前六三三年,楚晋两国果然在战场上相遇了,晋文公命令部队退后九十里地在城濮安营扎寨,实现了当时对楚成王的诺言。晋军的退后让楚军觉得对方是因为害怕了,所以继续对晋军穷追不舍,最终晋军集中所有兵力将楚军打得狼狈不堪,最终取得了城濮战斗的胜利。

【退避三舍例句】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十回:“两公子将此书略翻了几页,称赞道:‘贤侄少年如此大才,我等俱要退避三舍。’”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回:“这叫做群仙领袖,天子门生,一种富贵聪明,那苏东坡、李太白,还要退避三舍,何况英国的培根,法国的卢梭呢?”

【退避三舍造句】

每次我们见到趾高气扬的他,只要有可能,他那锋芒毕露的机智总是让我们退避三舍。

如果周围的人对你都是退避三舍、甚至如临大敌,那么你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都是寸步难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历史典故:以管窥天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齐国的名医扁鹊,原名秦越人。因为他救活了许多濒于死亡的人,所以当时人们把他称作传说中黄帝时代的神医扁鹊,而不去提他真实的姓名了。传说,扁鹊曾得到过仙药和秘方,能隔墙给人看病,并能看清病人的五脏六腑,病灶在什么地方。

有一年,扁鹊带领弟子外出巡医,路过虢国都城的王宫,隔墙听到宫内一片哭声,不知除了什么事,他就向宫外守门人询问。方才得知是太子刚刚去世。扁鹊又问:“他什么时候去世的?得了什么病?”守门人回答:“今天早晨鸡叫二遍的时候去世的。太子的病是血气运行没有规律,陰陽交错而不能疏泄,所以突然昏倒而死。”扁鹊凭借自己的经验,已经知道太子得了什么病。于是,他对守门人说:“请禀告君王,我是齐国的医生秦越人,能使太子复活。”守门人瞧了瞧扁鹊,说:“先生该不是胡说吧?人死了还能治活?我听说上古有个姓俞的医生,治病不用汤剂、药酒及其他东西。一解开衣服诊视,就能知道疾病所在,然后剖开皮肤,疏通经脉。先生的医术能如此,那么太子就能再生了,不然的话,要使他再生是骗人。”扁鹊再三请求守门人,他就是不答应。扁鹊叹息说:“您说的那些治疗方法,就像从管子里去看天,从缝隙中看花纹一样。我用的治疗方法,不用给病人切脉、察看脸色、听声音,只要观察病人的体态神情,就能说出病因在什么地方。”

守门人见他说得很有把握,终于答应替他去禀报国君。国君一听太子有救了,非常高兴,即刻请扁鹊进宫给太子看病。扁鹊仔细检查了太子的身体,切了太子的脉,然后为太子实施针灸。当银针扎进太子身体后,太子就慢慢睁开眼,嘴唇微微动了动,周围的人们都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扎完针后,扁鹊又为太子配制了几副药,同时告诉太子侍从如何煎服。最后,他对君主说:“太子不出一个月,身体就会康复。”果然,没出一个月,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

从此,扁鹊的名声就更大了。

本意是从竹管里看天空,只能看到很小一部分。比喻见闻狭隘,看问题片面。守门人一开始不把扁鹊看在眼里,他不相信也不了解扁鹊有如此高的医术,只能说明他见识狭隘。而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不但见识狭隘,心胸也狭隘,他们用厚厚的壳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生活在自己狭小冷漠的世界里。他们处处以自我利益为核心,无朋友之情,无恻隐之心,不懂得宽容、谦让、理解、体贴、关心别人。他们始终生活在愤怒及痛苦的陰影下,阻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所以才是真正的睿智,以一种豁达、宽容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历史典故:以管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十个贬义词成语解释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你需要十个贬义词成语及其解释吗?看看下面为大家带来的十个贬义词成语解释吧!

【操纵适宜】:操纵:原意指收与放,引申为掌握处理。对某事的掌握处理适度。多用天贬义,含把持的意思。

【平淡无味】:本指质性平和无味。后含贬义,多指平平常常,缺乏特色。

【自以为得计】:得计:计谋得逞。自以为计谋很对很好了(含贬义)。

【市井之徒】: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不逞之徒】: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白面书郎】: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搔头弄姿】:原指梳妆打扮。后形容女子卖弄姿色(含贬义)。

【自有肺肠】:肺肠:引申为心思。指做事有自己的用心。含贬义。

【顺风使舵】: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同“顺风转舵”。

【莫测高深】: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指处世的态度、或说话、文章的内容(多不用在正面,带贬义)。

[十个贬义词成语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呆若木鸡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125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呆若木鸡形容呆笨或因恐惧、惊讶、困惑而发愣的样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呆若木鸡

【汉语注音】:dāi ruò mù jī

【成语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贬义,从人的整体来形容人发呆的样子。

【呆若木鸡的意思】:呆:发傻,发愣。痴呆得像木头雕成的鸡一样,本意指具备了大智慧,心神笃定,有时候看起来就像呆了一样。形容呆笨或因恐惧、惊讶、困惑而发愣的样子。

【呆若木鸡的近义词】:呆头呆脑、瞠目结舌、目瞪口呆、泥塑木雕;

【呆若木鸡的反义词】:聪明伶俐、活泼可爱、随机应变、神色自若、见机行事;

【呆若木鸡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宣王爱好斗鸡,所以在宫中养了许多精壮矫健的斗鸡,常常乐此不疲地叫大臣们陪他斗鸡来娱乐消遣。一段时间后,他发现没有一只鸡能百战百胜,觉得非常不满意。当时有个赫赫有名的训练斗鸡行家名叫纪渻子,齐宣王听说后,就派人把他请来帮他训练一只斗鸡要能常胜不败。他让纪渻子从宫里的斗鸡中挑选,纪渻子精挑细选挑了只健壮且叫声响亮的鸡,就开始闭门驯练了。大约十天之后,齐宣王派人去问纪渻子:“鸡驯练得如何了?”纪渻子答道:“它现在还非常傲气,时候还没有到呢。”大约又过了十天,齐宣王再派人去问,纪渻子说:“不行,它还沉不住气一听到声音就会奋不顾身地作出反应。”再过十天齐宣王实在等得不耐烦了,亲自召来纪渻子询问,纪渻子仍说:“还是不行,这只鸡遇到对手后,还会怒目相向,盛气凌人。”齐宣王说:“这不正说明它骁勇善战了吗?”纪渻子说:“勇猛好斗的鸡,实际并没有什么底气,不一定能常胜不败。”就这样又过了十天,纪渻子终于对齐宣王说:“差不多了,鸡已训练成功。它听到别的鸡叫仿佛旁若无人,毫无反应,不动声色,看上去呆呆的像木鸡一样。实际上是有很强的战斗力,对手看到它都会被震慑住不战而逃了。”不必出击就已得胜,它的威力足以常胜不败了。

【呆若木鸡例句】

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三十三回:“那夜郝立宿,登城望秀成军,只见灯火烛天,相连十余里,计数不下十余万,不觉心胆俱裂,呆若木鸡,目定舌稿,不能说一话。”

曲波《林海雪原》二十八:“匪首侯殿坤,在得知这个噩耗之后,特别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网后,当即呆若木鸡。”

王浩沅《清宫秘吏》第一十九回:“还是皇后的眼灵,见槐树下隐隐有人站着,便令宫女到树林内去搜寻,宫女跑到多尔衮面前,他还呆若木鸡地站在那儿。”

【呆若木鸡造句】

当你的面前出现一张蛾眉皓齿的面孔时,你往往会变得呆若木鸡般傻傻的站在那里。

有些不幸的事情从天而降时总是会让人呆若木鸡的一动不动,脸色突然变得非常难看。

更多热门文章:

1.呆若木鸡成语故事

2.古代励志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3.鸡鸣狗盗的成语故事

4.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故事

5.斗酒只鸡的成语故事

6.鸡鸣狗盗的典故

7.闻鸡起舞的成语故事

8.鹤立鸡群的成语故事

9.有关鸡的成语故事

10.偷鸡盗狗的成语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成语典故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马援,字文渊,茂陵人。东汉初年,刘秀做了皇帝,称光武帝。当时,政权虽已建立,但天下尚未统一,各路豪强凭借自己的军队,各霸一方,各自为政。在各路豪强中,公孙述最为强大,他在成都称帝。为此,在陇西一带称霸的隗嚣,派了马援去公孙述处探探情况,以商讨如何能长期地割据一方。马援在隗嚣手下,是个很受器重的将才,他接受使命,信心百倍地踏上征途。因为公孙述是他的同乡,早年又很熟悉, 所以这次去,他心想一定能受到热情的欢迎和款待,可以好好地叙日说故。然而事出意外,公孙述听说马援要见他,竟摆出了皇帝的架 势,自己高踞殿上,派出许多侍卫站在阶前,要马援以见帝王之礼去见他,并且没说上几句话就退朝回宫,派人把马援送回宾馆去了。接着,公孙述又以皇帝的名义,给马援封官,赐马援官眼。

对此,马援当然很不愉快,他对手下的人说:"现在天下还在各豪强手中争夺,还不知道谁胜谁败公孙述如此大讲排场,自以为强 大,有才干的人能留在此与他共同建立功业吗?"马援回到隗嚣处,对隗嚣说;"公孙述就好比井底的青蛙,看不到天下的广大,自以为了不起,妄自尊大,我们不如到东方(洛阳)的 光武帝那里去寻找出路。"

后来,马援投靠了光武帝刘秀,在光武帝手下当了一位大将,竭尽全力,帮助光武帝统一天下。最后,公孙述被刘秀打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爱国的成语及解释大全

全文共 1234 字

+ 加入清单

忠心义胆:忠心耿耿,仗义行事。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关于爱国成语解释大全,欢迎阅读。

1. 于家为国:为国家为人民。

2. 为国尽忠:永远忠诚于国家。

3. 楚囊之情:指爱国之情。

4. 赤胆忠心:形容十分忠诚。

5. 护国佑民:扞卫国家,保护人民。

6. 国尔忘家:一心为国,不顾家庭。

7. 为国捐躯:为国家牺牲生命。

8. 国而忘家:指为国事而忘其家。

9. 忠肝义胆: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10. 忠君报国:忠于君主,报效国家。

11. 富国强兵: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

12. 杀身报国:不惜牺牲生命来报答国家。

13. 治国安邦: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14. 赴汤蹈火: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15. 舍身为国:为国家牺牲自己的生命。

16. 保国安民: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17. 忠心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18. 乃心王室:本意是忠于朝廷,后比喻爱国。

19. 以身殉国:忠于自己的国家而献出生命。

20. 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21. 祖逖之誓:指晋代志士祖逖毅然立誓之事。

22. 碧血丹心:形容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烈士。

23. 相忍为国: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让步。

24. 忧国忘家:因忧虑国事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事。

25. 破家为国:为了国家,不惜损毁自己的家庭。

26. 见危授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27. 浩气长存:形容一种刚直正大的精神永远长存。

28. 毁家纾难: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29. 光复旧物:指收复曾被敌人侵占的祖国山河。

30. 相忍为国: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让步。

31. 济世爱民:指具有治理国家,经世济民的才能。

32. 救亡图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国家的生存。

33. 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34. 浩气长存:刚直正大的精神浩然之气永远长存。

35. 徇国忘身: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

36. 尽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贞,不惜牺牲一切报效国家。

37. 光荣就义:为正义事业而被敌人残杀就义之日。

38. 美人香草: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39.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40. 爱国一家:凡是热爱祖国的人都不分彼此,看成是一家人。

41. 以身许国: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42. 存亡继绝: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

43. 气壮山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44. 殉节报国:为了气节而死,用这种方式报答所忠于的国家。

45. 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

46. 忠贞不贰:忠诚坚定,永不改变。也指下属对上层十分忠心。

47. 忠心义胆: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48. 仁人志士: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49. 赤心报国: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50.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窦娥冤》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835 字

+ 加入清单

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下文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约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山阴书生窦天章因无力偿还蔡婆的高x贷,把七岁的女儿窦娥送给蔡婆当童养媳来抵债。窦娥长大后与蔡婆儿子成婚,婚后两年蔡子病死。后来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赛卢医骗至郊外谋害,为流氓张驴儿父子撞见。赛卢医惊走后,张驴儿父子强迫蔡婆与窦娥招他父子入赘,遭到窦娥的坚决反抗。为了与窦娥成婚,张驴儿想毒死蔡婆。蔡婆有病,想吃羊肚儿汤,张驴儿把毒药倾在羊肚儿汤里,蔡婆因呕让让给张驴儿的老子吃,把他老子毒死了。张驴儿以“药死公公”为名告到官府,贪官桃杌横加迫害,屈斩窦娥。后来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舞台上常演的有《斩娥》一折。

民女窦娥,自幼死了母亲。窦娥的父亲窦天章,是个穷秀才,因要上京赶考,没有路费,借了寡妇蔡婆的高x贷二十两银子,谁知一年后竟变成了四十两,无法还债,就把窦娥半抵半送给蔡家做童养媳。十年后,窦娥长大后嫁作蔡家媳妇,不到两年,丈夫就死了。窦娥守寡在家,与婆婆同住。两代孀居,婆媳两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贫苦。

楚州有个流氓叫张驴儿,与父亲张老头一起欺负蔡家婆媳,有一天,蔡婆去找赛芦医索债,赛芦医谋财害命,蔡婆被张驴儿所救。从此,张驴儿仗着自、己救了蔡婆一家人,持恩逼婚,要蔡家婆媳坐堂招婚。蔡家婆媳不肯,张驴儿便想毒死蔡婆,好霸占美貌弱小的窦娥。于是他设计陷害窦娥。一天,蔡寡妇生病,窦娥做羊肚汤给婆婆喝。张驴儿在汤里放了毒,想先毒死蔡寡妇,然后逼窦娥成亲。谁知蔡寡妇忽然呕吐,不想喝汤,张老头夺过碗,喝完了,不一会儿就毒性发作,倒地身亡。蔡婆为了免除灾祸,给了张驴儿十两纹银,让他买棺葬父。张驴儿却以这十两纹银为证据,讹诈蔡婆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他买通当地县令,对蔡婆横施酷刑。窦娥怕婆婆年老体弱,经不起折磨,只得含冤忍痛自己承担,被判处死x。在窦娥被押往刑场时,一路上满腔悲愤地咒骂着天地:「地,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刽子手过来了,明晃的大刀高高扬起来。这时候,窦娥向天发出三个愿望:一是若她是冤枉的,要刀过人头时,一腔血都不往下洒,要全飞到旗的白布上,不让鲜血沾到肮脏的地面上;第二,六月天要降三尺白雪,遮住她的尸体;第三,她死后,楚州要接连三年大旱,以证明她是冤死的。

刽子手的刀砍下来,窦娥的血真的全飞到白布上;接着,六月的楚州天降大雪,遮住她的尸体;第三,她死后,楚州果然三年大旱。窦娥的愿望得到实现,证明她真的是冤死的。六年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在京城应试高中,做了很大的官。窦天章奉旨去到楚州,探察民情。到楚州,他发现这里竟然三年间一滴雨水也未降,心想定有冤案。当夜,他在灯下翻窦娥的案卷,忽然见灯影一闪,窦娥出现,细说冤情,求父亲主持公道。

窦天章细审此案,为冤死的窦娥平反,宣布窦娥无罪,将张驴儿判死罪,楚州大守受罚。宣判刚完,大雨从天而降。

窦娥冤故事情节

楔子:女主角窦端云七岁时因为父亲窦天章为了考官名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而无钱还债,被送到蔡家当童养媳,并改名窦娥。

六月飞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天为之下霜。”

第一折

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蔡婆向赛卢医讨债,不成功之余反而更差点被勒死,恰好获张驴儿父子俩所救。不料张驴儿是个流氓,趁机搬进蔡家后,威迫婆媳与他们父子成亲,窦娥严辞拒绝。

第二折

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想藉毒死窦娥婆婆而霸占窦娥(张驴儿以告发企图勒死蔡婆之事威胁,向赛卢医讨来毒药),不料反而被父亲误吃、毒死了父亲。张驴儿于是诬告窦娥杀人之罪。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药死公公,被判斩刑。

第三折

窦娥被押赴刑场。临刑前,窦娥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霜(降雪)三尺掩其尸、楚州亢旱(大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

第四折

三年后,窦娥的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控诉;案情重审,将赛卢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杌革职永不叙用,张驴儿斩首,窦娥冤情得以昭彰。最后窦娥的冤魂希望父亲窦天章能够将亲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窦娥尽孝道,窦父应允,全剧结束。

[《窦娥冤》的历史典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形容12月的成语及其解释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正值12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形容12月的成语及其解释,欢迎大家查看。

周而复始:周:环绕一圈;复:又,再。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

一衣带水: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星移斗转:斗:北斗星。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田月桑时:泛指农忙季节。

天行时气:行:流行;时:季节,气候;气:疫气,疾病。因气候不正常而引起的流行病。

社燕秋鸿: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比喻刚见面又离别。

十冬腊月: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四时八节: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

秋收冬藏: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秋高马肥:秋高气爽,马匹肥壮。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动的季节。

金风送爽: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逢时遇节:时:季节;节:节气。遇到四季节令。指过年过节的时候。

等闲视之:等闲:寻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预重视。

斗转星移: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春诵夏弦:指应按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冰天雪地: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不违农时:违:不遵守。不耽误农作物的耕种时节。

冰雪严寒: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屡见不鲜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111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屡见不鲜指经常多次看见了就不觉得新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屡见不鲜

【汉语注音】:lǚ jiàn bù xiān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谓其子曰:‘与汝约:过汝,汝给吾人马酒食,极欲,十日而更。所死家,得宝剑车骑侍从者。一岁中往来过他客,率不过再三过,数见不鲜,无久慁(hùn)公为也。’”

【成语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中性成语;偏重于多次见到,多用于事物。

【屡见不鲜的意思】:屡:多次;鲜:新杀的鸟兽,指新奇、新鲜。原意是指对经常来的客人,就不必宰杀禽兽加以盛情款待了。现指经常多次看见了就不觉得新鲜。

【屡见不鲜的近义词】:司空见惯、层出不穷、数见不鲜、层见叠出、习以为常、不足为奇、多如牛毛、家常便饭;

【屡见不鲜的反义词】:前所未有、少见多怪、见怪不怪、百年不遇、千载难逢、物以稀为贵;

【屡见不鲜的故事】

陆贾是楚汉相争时期刘邦手下的一名说客,因为学富五车所以常常被派到各个诸侯国去,在他才高八斗的学识基础之下,经常口若悬河胜辩而回。刘邦对他一直以来都很赏识,对他也是封官加爵不断的升迁。刘邦死了以后陆贾辞去官职回到雍州过起了隐居的生活。陆贾育有五个儿子,在他们长大成人以后陆贾便把他的积蓄平均分配给他的儿子们,叫他们以此为基础自力更生开创自已的天地。陆贾对他的儿子们提出了一个条件,他对儿子们说:“我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带着数十名身着霓裳羽衣的歌舞侍者们外出游玩,这其间无论经过你们哪一个家庭,你们都要用好酒好菜盛情款待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我会经常来就不需要用禽兽来如待我们。”他还跟儿子们说如果他在谁的家里度过百年,他的侍从跟随身的物品就归谁拥有。果然在这之后他带着贵重的宝剑跟侍从们四处游山玩水,轮流在各个孩子家里吃住,数十天便换一家,他的儿子们都十分听从父亲的训话,哪家也不敢对陆贾有一丝一毫的怠慢。

【屡见不鲜例句】

清.八宝王郎《冷眼观》第二十二回:“白日劫抢之案,已成屡见不鲜,实在办无可办,捉不胜捉。”

魏巍《我是怎样写(东方)的》:“当然,艺术水平也要尽可能的高一些。可惜缺乏生活的作品现在仍屡见不鲜。”

鲁迅《而已集.略谈香港》:“第二条是‘搜身’的纠葛,在香港屡见不鲜。但三个方围不知道是甚么。何以要避忌?恐怕不是好的事情。”

马南邨《燕山夜话.“初生之犊不怕虎”》:“谁要是稍有自满而放松努力,马上就会被别人赶上和超过。这类事实现在已经屡见不鲜了。”

【屡见不鲜造句】

谁家里有一点儿风吹草动邻居就侃侃而谈,真是人言可畏啊,这种情况早就屡见不鲜了。

达官贵人们大多金屋藏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追求男欢女爱在这个开放的社会里是屡见不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信陵君救赵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70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有人论《史记》说:“读一部《史记》,如直接当时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使人乍喜乍愕、乍惧乍泣,不能自止,是子长叙事入神处。”这话一点不假,《信陵君窃符救赵》就是这样,真可以说,通篇充满诗情画意,使人百读不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信陵君救赵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件事,发生在周赧王五十七年,即公元前258年,当时属战国末期,秦国吞并六国日亟,战争进行得频繁而激烈。秦又乘胜进围赵国首都邯郸,企图一举灭赵,再进一步吞并韩、魏、楚、燕、齐等国,完成统一中国的计划。主要记叙了信陵君礼贤下士和窃符救赵的始末,表现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谦逊作风和救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典故】

楚国派兵救赵的同时,魏国也接受了赵国求援的要求。魏安釐王派大将晋鄙(音bǐ)率兵救赵国。

秦昭襄王一听到魏、楚两国发兵,亲自跑到邯郸去督战。他派人对魏安釐王说:“邯郸早晚得被秦国打下来。谁敢去救,等我灭了赵国,就攻打谁。”魏安釐王被吓唬住了,连忙派人去追晋鄙,叫他就地安营,别再进兵。晋鄙就把十万兵马扎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按兵不动。

赵国派使者向魏国催促进兵。魏安釐王想要进兵,怕得罪秦国;不进兵吧,又怕得罪赵国,只好不进不退地停着。赵孝成王十分着急,叫平原君给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写信求救。因为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两家是亲戚。

信陵君接到信,三番五次地央告魏安釐王命令晋鄙进兵。魏王说什么也不答应。信陵君没有办法,对门客说:“大王不愿意进兵,我决定自己上赵国去,要死也跟他们死在一起。”

当时,不少门客愿意跟信陵君一起去。

信陵君有个他最尊敬的朋友,叫做侯嬴(音yíng)。信陵君跟侯嬴去告别。侯嬴说:“你们这样上赵国去打秦兵,就像把一块肥肉扔到饿虎嘴边,不是白白去送死吗?”

信陵君叹息着说:“我也知道没有什么用处。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侯嬴支开了旁人,对信陵君说:“咱们大王宫里有个最宠爱的如姬,对不对?”

信陵君点头说:“对!”

侯嬴接着说:“听说兵符藏在大王的卧室里,只有如姬能把它拿到手。当初如姬的父亲被人害死,她要求大王给她寻找那个仇人,找了三年都没有找到。后来还是公子叫门客找到那仇人,替如姬报了仇。如姬为了这件事非常感激公子。如果公子请如姬把兵符盗出来,如姬一定会答应。公子拿到了兵符,去接管晋鄙的兵权,就能带兵和秦国作战。这比空手去送死不是强多吗?”

信陵君听了,如梦初醒。他马上派人去跟如姬商量,如姬一口答应。当天午夜,乘着魏王熟睡的时候,如姬果然把兵符盗了出来,交给一个心腹,送到信陵君那儿。

信陵君拿到兵符,再一次向侯嬴告别。侯赢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万一晋鄙接到兵符,不把兵权交给公子,您打算怎么办?”

信陵君一楞,皱着眉头答不出来。

侯嬴说:“我已经给公子考虑好了。我的朋友朱亥(音hài)是魏国数一数二的大力士。公子可以带他去。到那时候,要是晋鄙能痛痛快快地把兵权交出来最好;要是他推三阻四,就让朱亥来对付他。”

信陵君带着朱亥和门客到了邺城,见了晋鄙。他假传魏王的命令,要晋鄙交出兵权。晋鄙验过兵符,仍旧有点怀疑,说:“这是军机大事,我还要再奏明大王,才能够照办。”

晋鄙的话音刚落,站在信陵君身后的朱亥大喝一声:“你不听大王命令,想反叛吗?”

不由晋鄙分说,朱亥就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四十斤重的大铁锥,向晋鄙劈头盖脑砸过去,结果了晋鄙的性命。

信陵君拿着兵符,对将士宣布一道命令:“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可以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可以回去;独子没兄弟的,都回去照顾他的父母;其余的人都跟我一起救赵国。”

当下,信陵君就选了八万精兵,出发去救邯郸。他亲自指挥将士向秦国的兵营冲杀。秦将王龁没防备魏国的军队会突然进攻,手忙脚乱地抵抗了一阵,渐渐支持不住了。

邯郸城里的平原君见魏国救兵来到,也带着赵国的军队杀出来。两下一夹攻,打得秦军像山崩似地倒了下来。

秦国多少年来,没有打过这么一个大败仗。王龁带兵败退,还有二万名秦兵被赵兵围困住,投降了。

信陵君救了邯郸,保全了赵国。赵孝成王和平原君十分感激,亲自到城外迎接他。

楚国春申君带领的救赵的军队,还在武关观望,听到秦国打了败仗,邯郸解了围,就带兵回楚国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风吹草动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风吹草动比喻出现一点点动静或者轻微的动荡或者出现一点变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

【汉字书写】:风吹草动

【汉语注音】:fēng chuī cǎo dòng

【成语出处】:现代.王重民等编《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偷踪窃道,饮气吐声。风吹草动,即便藏形。”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与“有”等连用。

【风吹草动的意思】:微风稍稍一吹,草就随风不停晃动。比喻出现一点点动静或者轻微的动荡或者出现一点变故。

【风吹草动的近义词】:狗吠之惊;

【风吹草动的反义词】:惊天动地、震天撼地;

【风吹草动的故事】

楚平王看上了自已的儿媳妇,竟把她抢了过来,因为怕别人反对他,便把太子师傅伍奢和他的儿子伍尚给杀了。伍奢的儿子伍子胥逃跑后誓要替父亲和兄长报仇。楚平王到处张贴画像抓捕伍子胥。伍子胥想往吴国逃跑,当他接近昭关的时侯关口也挂着他的画像在盘查。这时伍奢的朋友东皋公悄悄的把伍子胥带回了家里。他们一时半会也想不出怎么逃出去,一周之后伍子胥焦急得头发胡子都白了。东皋公说:“你现在跟画像不太一样了,不如试试能否出关。”伍子胥在过关的时侯很紧张,守军起了疑心,伍子胥慌忙逃跑,路上有一点儿风吹草动他就躲到树林或草从里去。伍子胥逃到了吴国以后,为吴王训练部队将士,后来出兵征讨楚国,终于为父亲和兄长报仇血恨。

【风吹草动例句】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四回:“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的是嫂嫂,拳头却不认的是嫂嫂。”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回 :“褒姒自此密遣心腹左右,日夜伺申后之短。宫门内外,俱置耳目,风吹草动,无不悉知。 ”

【风吹草动造句】

股市在疲软的时侯非常的敏感,稍稍有一些风吹草动投资者很快就会选择离开。

很长一段时间她瞒着丈夫偷偷与情人约会,稍有风吹草动那二人便十分紧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