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阅读的写作技巧有哪些(最新20篇)

观后感其实很好写,有套路的,一般来说800字到100字,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下面就是小编为同学们整理的一些关于阅读的写作技巧有哪些优秀作文,欢迎查阅,希望你们喜欢。

浏览

5548

作文

780

2024小学生说明文写作技巧汇总

全文共 1696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即用来解释或说明事物、理论、方法、过程或某种抽象概念的文章。说明文的基本目的就是说清楚。也就是说,要让人看了文章后对文章中解释或说明的对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这就决定了说明文的基本特征是客观和科学。

说明文首要的一点是明确说明的对象,然后用准确的语言,结合多种说明手法对之进行介绍和描述。常用的说明手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引资料、举例子、列数字、画图表等。下定义,即给要说明的对象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如博物馆的定义就是征集、保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的实物,并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分类别是将要说明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划分类别,以帮助读者对事物的理解。如电视机,可以分为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作比较,即将这种事物与那种事物比较异同,从而更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如将城市和乡村作比较,将大学和幼儿园作比较等。作比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比较的事物之间应当具有可比性,不能生拉硬扯,也不能不尊重客观事实,胡乱比较。为了说明某种事物的特点,有时候需要介绍它的背景、原理、历史等,这时就要用到引资料这种手法。比如我们要对长城进行说明,适当地引用一些历史文献,就更有助于今天的人们了解长城的历史,从而加深对长城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认识。在复杂说明文中,列图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大量的数据、冗长的叙述、复杂的相互关系等,都可以通过图表得到直观的表达。

按说明的对象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前者着重在于说明的成因、构造、形状、用途等,后者则重在说明事理。这两类说明文常用的写作手法也有一定的区别。比如事物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的物理特征,常用的是下定义、分类别等说明手法,事理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的逻辑特征,地要用到引资料、作比较等说明手法。但时候,在同一篇文章中,几种说明手法都要用到,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如何使说明文物理并重、形神兼备的呢?首要的一点是观察。说明文写作的前提是对要说明的事物非常熟悉。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养成认真观察、深入了解的习惯:

观察要有针对性。要带着问题观察,而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最好能在观察前列出观察提纲,观察时要记笔记、画图标。要善于提出问题。

观察时要分清主次。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观察的顺序。观察有概括性观察和特写性观察之分。前一种方法有助于抓住事物的概貌,后者则利于把握观察对象的细节和特征。由概括到特写、由全局到局部,是观察的一般原理。

观察重在事物的形。要想传神,写出事物的内涵、原理等,则需要有很好的查阅资料、作调查的能力。比如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来说明洛阳牡丹。在写好它的形状、颜色、品种之外,如果能够考察一下洛阳牡丹的来历、其中的牡丹名品在培育中的科学原理,这篇文章就会有说服力,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洛阳牡丹的文化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具备相当的知识积累、广阔的知识面和优秀的调查能力。作为小,应当从小注重积累知识和调查能力的训练。比如通过剪报、记笔记、上图书馆和阅览室等途径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

写作说明文还要注意说明的顺序。有合理的顺序,文章才能条理清晰,让人看得明白。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即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间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远到近等。时间顺序一般有从古到今、从过去到现在等。逻辑顺序有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等。什么是合理的顺序呢?这要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以及说明对象本身的特征、规律而定。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等,往往以空间为顺序;说明事物的成因、方法,往往以时间为顺序;说明事物的事理,往往以逻辑关系为顺序。

当然,大多数说明文会综合使用多种说明顺序。因此,在写作时,我们要合理地安排好说明顺序,理清说明文的结构层次。常用的结构层次有并列式、层进式和总分式三种。比如我们以“水”为题目进行写作,可以先写水的外形特征,再写水的分类,然后写水的用途,这是并列式的写作层次。我们也可以先写水的外形,再写水的成因,最后写水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害,这是层进式的结构层次。先概括水的用途和特征,再一一细述,就是总分式。结构层次能力需发们在长期的写作过程中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高考作文开头写作技巧

全文共 2163 字

+ 加入清单

作排比,造势磅礴

清代沈德潜说:“歌行起步,宜高唱而入,有‘黄河落天走东海’之势。”因此,作者 如果在文章的开头用整齐划一的句式或一连串的比喻、反问、拟人句,就会形成浩浩声势,增强感染力。如:

(1)我看见西子浣沙的涟漪,望见貂婵戏水的波澜,听到红拂袖水的誓言,闻到虞姬 临江的哀叹。水边的女人,永远带着那一份无悔,保持着那永不失去真彩的灵动。(江苏考生《水边的女人》)

(2)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彷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曾几何时,在他人的只语片 言中迷茫,缺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曾几何时,没有选择坚守抑或听取的胆量,心中少一片照亮前路的阳光——朋友,别把心灰,别把气丧,请听取心灵对真善美的 呼唤,让心灵之灯为你导航!(江西考生《听取心灵的召唤》)

例3用一组语言诗化的排比句勾勒出一幅幅水边女人的画面。句式整齐,文势流畅,画 面清新,意境优美;例4连用三个“曾几何时”的句式构成排比,从反面极力渲染“迷途”的可怕,突出需要“心灵之灯”导航的重要性。这样铺排,形成气势,拨 人心弦。

(3)。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锢,迎向光明;雄鹰穿过风暴的阻遏,飞向云霄;骏马突破 级绳的束缚,奔驰原野;海燕则冲向更猛烈的暴风雨。(《摆脱束缚》)

(4)、蜜蜂羡慕雄鹰能够搏击蓝天自由翱翔,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能传播花粉使大自然 五彩缤纷,果实累累;沙砾羡慕碧玉青翠欲滴价值可观,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终能成就平坦大道和万丈高楼;丑小鸭羡慕白天鹅洁白无暇万般美丽,却不知道自己正焕 发出独特的风采。(《是金子,总会闪光》)

(5)、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 片最热的;美美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茫茫人海,我要选择哪一种最符合我性情的人生?(《心灵归属何方》)

借书信,平中见奇。

(1)

尊敬的孔子老爷爷:

你好!我是你的一个普通子孙,相隔数千年后斗胆写信打扰你,不仅为了向你致上崇敬 的问候,而且怀着几个难解的问题急待你的指教。(《给孔子的一封信》)

(2)

可恶的标准答案:

看到你,我实在是义愤填膺。所以,在愤怒火焰的驱使下,我写了这封信来声讨你。答 案本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你却偏偏要戴上“标准”这顶帽子。要知道,就因为“标准”二字,发生了无数的悲剧。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状:(《给“标准答案”的一封 信》)

(3)

屈公:

悠悠数千载,安然无恙乎?

每每拜读大作,或伫立案头,或观龙舟竞渡,粽投鱼腹,不胜感慨系之。思量再三,不 禁为您的结局或曰“下场”抱憾。以您的文韬武略,后世百代能有几人与您匹敌,何苦为了区区一个楚王,轻掷千钧之身呢?(《谏屈原书》)

(4)

臣征言:

臣昨日读《韩非》见一事:宋有富人,雨大而坏屋舍,其子与邻翁俱言曰:“室坏而不 修则贼至也。”果之如此,富人嘉其子之惠而疑邻翁者,何也?子与之亲而邻与之远也。(《陈情表》)

引名句,起点高远。

引用名言警句、古诗词、歌词等作为文章的开头,可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唤起读者的 阅读情趣,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使文章熠熠生辉。如:

(1)“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寿”。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属于海洋性 文明的希腊文明,亦即西方文明,如同灵动的水,如同灵动的智者,追求变革,而属于大陆性文明的中国文明,却是一位长寿的“仁者”,是一座沉稳的大山,尊重 传统,对“变”有天生的审慎。(江苏考生《永远的葱郁永远的中国》)

(2)“从谏如流”常被用来形容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古语云:“古之贤君,其从 谏也,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由此可见,古人对此是非常推崇的。波兰的谚语也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至此,我们是否可以下个结论:从谏如 流,多多益善,听从一切的谏议?(山东考生《给“从谏如流”上把锁》)

例1引孔子及冯友兰的话导入,例2由古语及谚语入笔,切合题旨,意蕴丰富,既显示 出考生深厚的文化积淀功底,又展现其灵活驾驭的才思。可见,把自己平时集锦的妙言佳句巧妙地安置在文章的显眼处,无疑会使开篇文采飞扬,魅力十足。

(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他这一问可谓 一问问千古。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 (《问世间情为何物》)

(4)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 是缺少发现。”今天,受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启发,我想说:“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的脑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许多时候,我们都迷惑 于问题的不解或徘徊于多解的选择路口,怎样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团,往往举棋不定,左右乱倾,这时,就有换个角度考虑的必要,这样会给你带来更多成功的机 会。(《旋转这只万花筒》)

(5)古人云:“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乐山之挺拔峻秀,乐水之轻盈灵动。无怪乎 一条青溪会引来诸如李白杜甫的驻足凝视,会令众多得志或不得志的文人骚客甘愿在此了却一生,不原再“误入尘网中”。(《水的联想。》)

(6)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孟子曰:“若所行似善而非善,毋宁 不为;若所行似恶而非恶,毋宁为之。”匆匆的人生路途,匆匆的行路脚步,匆匆的心灵选择。在这来去匆匆之间,又应点燃一盏怎样的心灯?(《心星点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明文的定义:

说明文是指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以说明事物的颜色、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以及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

二、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三、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四、说明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 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 作比较 下定义引资料画图表作诠释

2、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3、 掌握说明方法(语言标志)

★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

★列数据: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值得注意的是表示年、月、日的不是列数字。)

★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分为……

(区别于逻辑解释中的主次罗列〈一〉〈二〉〈三〉〈四〉首先其次然后) First of all)

★作比较:比、而、相对于、较……

★下定义:科学、完整,判断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会计毕业论文的写作技巧

全文共 2887 字

+ 加入清单

会计是一个大概念,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化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诸方面。小编收集了会计毕业论文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一、会计论文的种类

按不同的标志,可将会计论文划分出一定的类别。

(一)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分类

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划分,会计论文可分为宏观会计论文微观会计论文。

1、宏观会计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会计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带有普遍性、全局性问题的论文,如论及国民经济核算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会计与经济运行关系,等等。

2、微观会计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企业、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论文,如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长期投资权益法与成本法的比较、历史成本法下存货计价的比较,等等。

(二)按会计论文的功能分类

按会计论文的功能划分,可分为基础理论型、应用研究型、学术争鸣型和调研报告型。

1、基础理论型会计论文,是指采用科学方法论对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等进行研究的论文,比如现代会计的目标、建立中国特色的会计基础理论体系、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假设理论的冲击、会计的稳健性原则,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等等。

2、应用研究型会计论文,是指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对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思路的论文。比如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企业集团的内部财务控制研究、坏账损失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等等。

3、学术争鸣型会计论文,是指对某些会计问题的不同见解和不同观点进行商榷的论文。这类论文往往是就某篇文章中的全部或部分所提观点有不同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进行商榷,其对象可以确指,也可以泛指;或许是基础理论问题,或许是应用研究问题。比如对商誉会计的商榷、对会计委派制问题的几个不同观点、会计国际化含义的辨析,等等。

4、调研报告型会计论文,是指通过对现实经济生活中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后,就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产生的根源、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以及应对策略向上级部门或社会公众进行报告的论文。这类论文针对性强,导向明确,比如全面预算管理在XX企业的应用、ABC方法在Xx医院的实施,等等。

(三)按论文的体式分类

按论文的体式不同,会计论文可分为纯理论探讨性论文、历史考证性论文、经济实证性论文、方法研究性论文、调查报告性论文、案例分析性论文和争鸣性论文。

1、纯理论探讨性论文,是借助抽象、归纳及推理等手段,对财务会计领域某些概念或原则等进行系统的理性分析的论文。这类论文一般是以公理、定理(包括相关学科)或会计、财务的基本原理为根据,对所涉及问题进行推理,目的是得出新结论或进行修正。比如责任会计的理论结构、EVA财务管理分析,等等。

2、历史考证性论文,是对事物的本来面貌或事物的本质特

据典的方法进行考据和分析的论文。如“账”与“账”关系的历史考证、四柱清册的起源,等等。

3、经济实证性论文,实证经济学的特点是回答“是什么”的方法因而,经济实证性论文是需要运用大量翔实资料去论证说明某一观点或问题的论文。比如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业绩的关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模型的研究,等等。

4、方法研究性论文,是指对会计研究中某些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的方法提出有独到见解的论文。比如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价值评估,公司业绩评价标准的改进、现金流量表的综合分析,等等。

5、调查报告性论文,是指对现实经济活动中会计某一方面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后,就其现状及发生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出结论的论文。如会计委派制在xX地区实施情况的调研、xX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调查,等等。

6、案例分析性论文,是指选定一个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来说明某些会计问题的论文。如标准成本法在XX企业的使用、责任会计在Xx企业的实施,等等。

7.争鸣性论文,是针对一些会计问题的观点和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和意见的论文。如对会计委派制的新认识、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而不是信息系统,等等。

二、会计论文的基本格式与要求

论文的结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谋篇布局,是有规律可循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的有关规定。规范的会计论文结构一般应有论文的前置部分(多数要求中英文对照)、论文的主体部分、论文的文尾三大部分构成。前置部分主要包括标题、内容摘要(或称内容提要)、关键词,主体部分包括绪论(或引言)、本论、结论,文尾部分包括致谢、附注说明、参考文献。简单阐述如下:

(一)标题

标题又 称题目、题名。它是以最确切、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文中最重要的特定的内容的逻辑组合。会计论文的标题,一般以一行式标题为主。也可采用双行式标题,即正题和副题结合。正题提示论文的主旨,是对副题的提炼和概括,而副标题则是对正题的说明,以表明该论文论述范围,是正题的基础。

论文标题一般要满足:一是准确概括论文内容,力求题文相符;二是标题要

有创新、引人人胜,力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三是尽量简明扼要,使读者一目了然,容易记住。

(二)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是对会计论文内容以第三者的独立角度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内容摘要应与正文有等量信息。一般应有陈述的对象、方法、结论等,但侧重于结论。内容摘要自身要能够独立成篇,是一篇可独立使用的完整短文,以不超过300字为宜。若还有英文摘要,则中英文摘要必须完全对应。

(三)关键词

摘录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标引与检索,揭示出论文将围绕哪些方面展开论述。一般应选取3叫个词作关键词。如《论中国会计的国际化》的关键词是:会计准则、会计实务、国际化。这三个词就揭示出标题及论文的核心。

(四)正文

1.绪论或引言

绪论是会计论文的开头。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两项内容:其一是确立中心议题,其二是阐明所研究议题的背景、目的、价值和意义等。若会计论文篇幅较长,则在绪论部分还可把本论的部分内容作一简明扼要的介绍,或将所论述问题的结论作一个提示。但必须简洁明了,不要拖泥带水。

2.本论

本论是会计论文的主体,作者在这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是详细地阐述作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提出新的创造性的见解。这一部分必须依据议题的性质来确定相应的写作方式,或正面立论、或驳斥不同看法,从而达到论证论文观点的目的。

3.结论

结论是论文全部内容的总结。结论是从全部材料出发,经过分析、综合提炼而得来的具有创新的论文的总观点,应表明作者什么规律、原理,解决了什么重要课题,对传统的看法有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还可以指出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解决这一不足之处的研究方向,以引起同行的注意。这样就实现了文章的首尾呼应,形成一个逻辑结构严谨、表述完整的有机整体。

(五)致谢

可在论文首页或文章末尾标注出给完成论文提供帮助的单位或个人,并表达感谢之情。

(六)参考文献

会计论文在文章末尾应列出参考文献,注明此论文写作时所参考或引用的其他成果。这一方面表明作者严肃的写作态度出哪些是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的成果,哪些是他人的成果或刃同时也表明尊重前人的观点或研究成果;指明引用资料的出处,便于检索。参考文献注明著者、书(题或篇)名、刊名(期)、页次、出版年、出版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读后感的基本写作技巧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小编收集了读后感的基本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网络小说写作技巧

全文共 7410 字

+ 加入清单

一、人物个性的刻画

1、人物表现的要素有:

a、独有的表情 b、习惯的动作 c、常用的对白 d、思想

y、意念和欲望 f、弱点和缺陷 g、角色的好恶习性

2、这些要素的运用:

以上要素都可以当作创作的工具,这些工具一定要善于运用,你可以将这些设定条列出来,然后有表现的部分做出记号,比较重要的个性部分,应该要不断重复的表现出来,以加深读者对角色的印象。

二、配角的运用和衬托

1、所有的配角,都是为衬托主角而设定出来的。

配角的类型:正面——导师型、爱慕型、协助型

不确定——神秘型、竞争型、丑角型

负面——陷害型

2、 协助型:时常和主角形影不离地出现,有难同当,有富同享的必备角色。

导师型:给予主角正确知识和观念的辅助角色爱慕型:主角心仪的对象,通常也会是(男)女主角,对主角心境影响很大,是影响整个剧情变化的重要角色。

神秘型:对主角会有明显的正面或负面影响,绝不会自己报上名来,通常他都会被神格化。

竞争型:实力一定不主角先占优势,但本身会对主角的隐藏实力感到兴奋或畏惧,不会阻碍主角的进步,反而会促进主角的成长,成为足以和自己竞争的对手。

陷害型:通常为了得到主角拥有的某样东西,或者是本身看主角不顺眼等不同理由,经常和主角作对,也是剧情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丑角型:常常会扯人后腿,作出很白痴、荒唐的事,为搞笑而声的角色。

3、 每个角色都有他必要的功能,就象在线游戏一样。

在你的剧情中必须不断地制造平衡,再将平衡打破,因此角色之间的互动也就相应的重要,正面的力量太强时,就表示危机感不足;负面的力量太强时,就表示主角的地位要崩溃。在这样的堆栈下不断地制造出高潮。

三、桥段的发挥和设定

1、对比法桥段:在主角的定位上,安排另一个桥段,与主角的设定做嫉妒的反差对比,这样的方式,容易让读者有一个度量的标准,更能突现出主角的不同。

如:一个走投无路的败家子遇到一贫如洗,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主角,两者产生极大的反差,更能衬托主角,塑造他的形象。

2、堆栈法桥段:把桥段的布局事先安排到一个高度,再将主角叠到这个高度上,自然主角就不费吹灰之力到达最高的位置。

如:一个传说中的剑客,,剑术相当精湛,没有任何人是他的敌手,一些挑战他的都在三招内被斩毙。但是离奇的是,在对上一个不起眼的中年流浪汉时被一击打败了,而当众人崇拜他时出现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流浪汉称他为师傅。这样的范例说明了少年可能是更厉害的角色,背后或许有很多的想象空间,看是我们已经将这少年的能力和地位等级,运用其他人的力量拉到了一个非凡的高点。

3、陷阱法桥段:运用桥段将主角慢慢逼向绝境,让读者一直为主角的危机而担心,再进行一个大的转变,使主角的位置正反颠倒,产生极大的落差,以突主角的能力。原则是,设定持续低潮的桥段,让转变过程迅速成为高潮,使主角能力加倍地突显。

比如:原本一直处在被欺负困境的主角,到最后才让读者知道,原来是主角一直在“大智若愚”,使得后期敌对方突然处在了下风。

四、善用伏笔

伏笔是作者为了表现某段重要的剧情,在先前便设了相关的桥段或提示,到故事进行了一个程度后,再将这个桥段或提示呼应出来的手法。

伏笔就象是一个隐藏的炸弹,它让剧情产生更多的变化,它的表现方式可能只有出现一次的画面,也可能是一段不经意的桥段,甚至有可能是一句对白;伏笔的埋设,不要和伏笔的呼应脱离太久,这样,读者的记忆可能会消失,而失去了伏笔的意义;伏笔的描述也可以是连续性的,在一个个段落中埋下伏笔的一个片段,最后在全部组合起来,这样方式的可以让伏笔体现的时间不断向后延伸。

1、伏笔离不开主题这是一个不变的原则,故事的重点只有一个,所有的因素都要因这样的原则而产生,伏笔的内容不要和主题无关,否则不但达不到效果,也有可能削弱了故事的力量。

2、不要使用过多的伏笔过多不同的伏笔,反而会让读者搞不清楚状况,失去了伏笔的意义,除非是有连贯性的伏笔,做连续性的埋设;过度的买弄伏笔,也会让故事的主题变的模糊不清。

3、成为转化的力量与高潮的爆发点伏笔的设计,目的是出乎读者的意料之外,这样的设计,也是剧情中转变的一种方式。伏笔的揭晓和呼应,时间点相当重要,这也牵涉到剧情的节奏问题,如果我们能善用伏笔,并在高潮点爆发,这是最好的表现方式。

4、记得收尾对伏笔的埋设,我们一定要相当的清楚,否则会变得虎头蛇尾,到最后突然小时了却没有清楚交代;前头埋伏了几个复辟,到最后就一定要相互呼应几个伏笔,如果我们的剧情太过复杂,建议最好能做笔记,再在编剧过程中不断地提醒自己,以免剧情结束后有所遗漏。

五、剧情的节奏

1、过山车原理我们说平淡的戏,可能提不起读者的兴趣,但是都是高潮的戏也会让读者过度紧张,变得麻痹;假设剧情的高低,就像一条起伏的曲线,我们可以分析出一个原则,就是高低起伏越大的剧情,达到的效果就越惊人,就像是游乐园的过山车一样,高低落差越大的段落,乘客尖叫的声音也就越凄惨,刺激的过程越高。我们可以称这样的原理叫做过山车原理。

2、剧情的拍子但是这里我们还要补充的是节奏。

如果高低起伏是坐标上的Y轴,那么X轴的部分可以说是拍子;音乐中一个小节可以是一拍,二分之一拍,也可以快到八分之一拍;节奏的快慢,相对的影响到人的情绪起伏,慢的拍子,给人平稳的情绪,而越快的拍子,则给人紧张的情绪,这样的原理也适用在剧情的结构上。

这里,大家应该注意到了,为什么说艺术是相同的原理,这个节奏同样的也可以体现在美术作品、书法、颜色及符号上等,都是同样的原理。

3、运用快慢的搭配来控制读者的情绪

a、平稳剧情搭配慢节奏 b、冲击剧情搭配快节奏

六、吊读者的胃口

很多新人编的故事常犯的错误,就是直肠子一路通到底,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很多不错的点子,还没有酝酿的过程,就直接演出来了。上面已经说了很多的激发,目的是在增加我们可以表演的手法,将我们想表达的重点,酝酿到最佳时机再爆发出来。明白地说,小说就像作家与读者的斗智,当我们安排的剧情,在一开始就已经被读者知道结局的话,读者还有想看下去的欲望吗?

1、让读者上钩

其实作者就是故事的主宰,你就是神,可以决定剧中任何角色的命运;同样的,你也可以决定你最精彩的点子,要在什么时候出现,只要是读者最想知道的答案,你就肯定不能太早让读者知道,但是每个过程却透露出一点点片段的信息,让读者急着想知道,又不能知道,然后便慢慢地被你的剧情牵着走。

2、最佳时机谜底揭晓

而让读者知道解答的时机,就像是在钓鱼一样,拉杆的时间点一定要准确,当鱼上钩时,太早拉了,诱饵还没有进到鱼嘴,鱼会跑掉;太晚拉了,诱饵已经被吃了,鱼也会跑。太早将答案说出,读者对你的需求还没形成,效果会打折扣;而太晚将答案说出来,读者失去耐心也会跑了。收放之间一定要掌握好,如果没有信心的话,不妨多让几个好友看看,给予一些意见,作为你修正的参考。

七、掌握主题

小说最重要原则应该就是掌握主题。当我们在进行创作时,无论有什么再好的点子,都应该以不偏离主题为最高原则。

觉得什么好就加入什么,没有想法就不断地假如其他的想法,这样的编剧方式是不正确的。我看到不少的小说都偏离的主题,常常是因为有了突发灵感,或许是没有好的想法,编不下去,就加入很多与主题不相干的进去,违背了主题。

1、如何不偏题

如果是能够加分的灵感,那是求之不得,一定要加进去,如果没有任何可以结合的可能,那么,就请将这个想法储存起来,说不定可以作为下一部作品的创意,。如果真的想不出点子,建议你回到原点,看看你先前的设定,只要之前的工作都做足了,一定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方向的,你也可以在看看已经完成的剧情,是否有什么地方是忘了交代,或者可以延伸的;以读者的角度,反复地在你的作品中观察找寻可以接续的方向,也是一种方法;再不然,你就搁下笔,离开你的作品,做些其他的事情,让自己放松一下,因为可能你已经钻进牛角里无法自拔。

2、多线架构的使用原则

有时我们也会使用难度较高的多线架构,这样的编剧手法需要比较熟练的经验,对于大长篇的剧情,多线构架也变得必要,因为出现的人物越来越多,要交代的故事也不会仅限于一个故事,多线架构的注意重点大致如下:a、前后呼应:故事的主构架是固定的,在剧情当中会出现分支的剧情,但是记住,分支剧情最后必须在归于主题上,,否则会变成无法收尾。

b、主次分明:就是主题在分支架构出现后,逐渐被分支架构取代,分支架构变成主架构,这就是主题产生偏移,也是我们最当心的忌讳。因此,我们必须分清架构的主从系,才不至于编到最后反客为主。

C、懂得割爱:志气那也提过,有时候我们回有太多的点子,巴不得全部都挤到一部作品上。其实,当我们的剧情已经相当扎实的时候,就不要再画蛇添足,这会让读者产生麻痹,或者边得难以阅读。太复杂的剧情,通常也不太容易被大众接受,毕竟,小说是一种大众化的商品,我们要符合的对象也是一般的读者,因此,有时候割爱是必须的,保留一些好的创意,做瑕疵长做的题材。

八、制造高潮

平淡的剧情未尝不是一种表现的形式,如果你能将故事说的很平淡,却有撼动人心,那你的功力可就非比寻常了;平淡的手法其实也暗藏高潮,只是埋藏的很好不被看到罢了,对于创作的新人来说,高潮起伏的剧情会远比平淡的剧情容易处理多了,我们要先学会如何制造高潮,待经验丰富之后,再慢慢学者如何将高潮暗藏在剧情中。

读者在阅读你的作品时,总是在期待着你制造的高潮,你精心的规划,漫长的经营,为的就是将剧情中最精彩的部分,深刻地表现出来,感动读者的心,让读者为你哭为你笑。但如果没有表现好,这个作品其实就算失败了。

1、集中所有力量为了高潮:当剧情顺利的进展了,我们就要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制造出剧情中的高潮,我们应当集中所有的技巧,在关键的高潮点爆发出来,这样的剧情才会深入人心。

所谓的技巧,如:时间的流动、节奏、吊胃口、创意、主线、人物、场景、伏笔等

2、多不如好:剧情中的高潮不要放在架构上无关紧要的地方,其实也等同于不要偏离主线,等同于前面所有经营的方向不要偏离主题,这样的效果才能扎扎实实地呈现出来。

3、出人意外:另外,高潮的表现方式,希望哪个不要太过公式化,以往见过的各种表现方式是可以供作参考,但是最好我们能在多用点心思去变化,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在与读者的斗智过程中,尽量能出乎众人的意料之外,才会让读者惊叹,总之,多想一点,就会有所不同。

4、持续的高潮:持续性的高潮是否是一种忌讳呢?我们希望与众不同,就必须要脱离框架,有时,忌讳的使用也是非常手段,能够达到非常的效果,如果我们在前期积蓄的能量是足以发挥到第二甚至第三次的高潮,那么,我们使用持续的高潮又未尝不可。

但是使用连续高潮时,须注意对读者的刺激性会产生麻痹,因此,该收的时候就要收,适可而止。

九、人性是故事的心脏

这里以漫画为题材来讲述这个道理。

有不少画技超高的作品,却不是最热门的作品,而有些热门的作品画技却相当平庸,道理其实简单,画面只是吸引读者第一印象的要素。就像是我们在街上见到一个帅哥一样,通常会不自觉地看上一眼,只能说是喜欢,但是要真正爱上他,甚至一生一世,那你就会考虑他的内在了。如果他像个木头人虚有其表,可能放在你身边一星期你都会觉得碍眼。因此,除了吸引读者的第一眼之外,如何留住读者完整地看完你的作品而不觉得厌倦,就是决胜的关键了,想想看那些连载数十册的漫画巨着,是如何留住读者的心长达十年以上的光阴而不变,更是为之而疯狂地追捧。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前几年,就是漫画作品《棋魂》很红的那段时期,中国的围棋协会,不知道叫什么来这,忘名了,只知道他在中国的围棋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他新出的围棋小说中却大量地抄袭《棋魂》这部作品,结果使他在上海签名会时被大量的《棋魂》迷臭骂,更是有人流着泪当着他的面撕掉他的小说。这是何等的痛心啊!中国的名人尽抄袭了日本的作品,作为《棋魂》迷的读者(包括大部分的漫画迷),是无法忍受的!结果他的网站论坛被骂的帖子超过 10000页,每天骂人的帖子接近1000页的数字增长。想想看,当是一部漫画作品就有那么多人的拥戴,这需何等的魅力。我想问问看,中国有几部的小说能达到这种效果?还有部《海贼王》的漫画,我看连载起码有个12年以上,拥护、支持它,为它而疯狂的漫迷有多少啊!他的销售书册有好几次位居日本漫画榜首,为什么?说白了,就因为是它可以让人大笑,也可以让人大哭的动漫作品,人物个性鲜明,故事发展令人匪夷所思,紧紧扣住“人性”来描述的作品。)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人性!我们必须给予剧中的角色有独特的性格,运用这些强烈的角色,将人性完整的表达出来。我们必须能控制读者的情绪,引发读者的人性,让读者该哭时狂哭,该笑时狂笑,这也就是戏剧的独特魅力。

因此设计选题时,人物也是担任相当重要的部分,有些好的题材,其实也是在人设前就已经成功了。记住设定选材时,也将人物与人性的表达重点预设进去。任何作品吸引读者目光的地方不是单纯的画技、华丽的语句,而是动人的故事,而动人的故事往往是由人性表现出来的。

十、同中求异

很多的经典题材或是成功的作品都是值得吸收参考的,世界上没有被创作出来的题材似乎已经很少了,对于我们的创作来说,经常会发现一个很多的创意题材,可能在很久以前已经有人做过了,或不久之后市面上出现雷同的题材,令你十分惋惜,这种撞车的情形是常常发生的。试想,当你的作品被忍耐怀疑有抄袭嫌疑的时候,你是不是会觉得无辜呢?

我们如何在信息和创意不断爆炸的年代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或者是在已经成功的题材中发现新的课题。即便是再经典的题材,因为时空的转换,和创作者成长环境的不同,也有机会出现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新的内涵,因此,找出成功作品的骨架、精神及精彩的要素,加入自己新的想法及个人的特色重新包装,不难找出好的作品方向。

十一、格局的创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电影的一些影视分析,大家都说张艺某的片子都是大格局,能做到像张艺某一样大格局的人为数不多的。

1、点型创意:这类型的创意,通常只用于一个小细节上,不适合做太长的延伸,在创作上是属于点缀的作用。

点型创意是一个独立的创意类型,她可以单独的存在,也可以任意地置入到剧情中需要的部分。

类似一句有趣的对白,或是一个搞笑的动作,这样的创意也能转换成为角色的口头禅或习惯动作。

在一个好的剧本里面,点型的创意是随时存在的,因为他就像一张完美的家具的装饰一样,让读者随时随刻都体会到作者的用心。

这样的创意是不具备延伸性的,我们在发想的阶段,如果是长篇的故事,则必须将这样的创意记录下来,无需放进故事骨架当中,因为发想阶段,筛选出重点是相当重要的,必须时割舍这样的创意也没有关系。

2、关键型创意:这类型的创意是属于剧情中重要桥段或转折点上的关键,他会影响到故事的延伸发展和呼应前头的伏笔,这样的创意也有可能形成一个短篇的故事关键型创意的特点就是他只为了某个单一的目的所产生的点子,不同于典型的创意,他的框架足以发挥到一个简单完整的故事。

关键型创意在长篇的故事当中,可以是一个段落的重要环节,数个关键型创意,便足以架构出一个长篇的故事。

发想时的重点,在于出人意料的情节转变,目的在于短时间内压缩读者的情绪,或引读者的注目。

长篇故事开场时的关键创意更是重要,因为读者在前几回的反应,决定了你这篇作品的后续生命,如果没有在一开始就运用关键型创意吸引住读者,后续的故事再精彩都可能徒劳无功。

3、架构型创意:也就是足以支撑个长篇故事或单元性故事的主要架构创意,这样的架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故事骨架,而故事骨架的好坏取决于构架型创意是否够力。

关于创意,除了及时捕捉突如其来的灵感之外,平时的积累也是很内重要的,拥有了一定的积累,对日后的创作会非常有帮助。

当以上所提到的创意灵感充分集合之后,才能构思出有趣深动的故事情节。

十二、发想创意的方法

1、市场分析法:观察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素材,若是现有的素材大多已开发,则可运用两种以上的流行素材结合成为新的创作题材,这类的手法常常出现在偶像剧的创作上。小说也一样,奇幻的故事可以结合武侠,都市的故事可以结合奇幻等等!

首先,我们必须先关注流行的信息,针对你有兴趣的题材,开始收集相关的资料,做基本的功课,最好也能到相关的场所实际体验,并与相关的人物进行访谈,会让创作的内容更贴近现实,当然,若是该题材是你亲身的经历将会更好,因为很多细节的部分描写更为主动。

2、趋势发想法:未来的世界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研究的方向,以往这样的想象都仅能从想象力丰富的脑袋中挖掘出来,庆幸的是现在这些对未来的预测我们也能在各类媒体中轻易地得知,而且也极可能的被实现,因此,除了以现在有的环境当作创意发想的方向之外,我们也可以多注意未来的趋势方向,越遥远的未来,想象的空间也就越大。

3、逆向思维法:一般人的思考模式会依寻自我或前人的经验甚至书本上的资料作为依据,而这样的方向也往往让创意受到了局限,尚若问题和答案在同一个圆圈的两个点上,而两个点又极为相近,如果依照经验,必须要绕完一圈才能获得答案,那么反过来走,可能答案就近在眼前了。

另外,与常人的思考逻辑完全相同,也就等同于没有新鲜感,没有刺激性。如果违反常人的思考方式,你可能就会轻易地找到的全新创意。

4、欲望满足法:其实许多创作都在满足人们对现实环境的不满足。人会有很多欲望,但是这些欲望大部分人一生都很难达成,小到希望能知道明天考试的答案,希望哪个同桌讨厌的小胖不要再欺负我:希望有一个超级帅哥或美女当你的异性朋友,等等。

现实生活达不到的事,人们希望能由幻想来满足自己。

十三、最后要注意的

永远觉得不足,在创作中不断地修正。

作为一个创作者,应该有求新求变的精神,因为读者不断地成长,市面上的作品也会不断地推陈出新,如果没有挑战的心态,作品便会变的陈旧,而渐渐脱离市场,你也会慢慢也退居幕后。

记住保留一种心态,就是永远觉得不足,也只有不足才会想要进步,也才会不断地吸收成长,你认为的高有多高,宇宙的尽头到得了吗?人类永远是渺小的,学习永远都不会结束。而在创作中,也不要自满,随时检视自己的作品是否还有更好的可能,因为作品面对的是各式各样挑剔的读者。特别是新的写手,很容易会被一些花言巧语的评语捧得天花乱坠,不能自我,还真以为自己写得很好了。我们面对的评语无论好坏,都必须朝不断创新、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的方向努力,这也应该是创作者的坚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考语文作文万能开头、结尾写作技巧

全文共 896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语文作文万能开头、结尾原则一:首尾相应结构严谨

例:

1、(开头)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结尾)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2、(开头)站在塞纳河畔,可以触摸巴黎时尚而又典雅的脉搏;身处第五大道、可以感受纽约华丽而又绚烂的气息;漫步银座街头,可以领略东京古老而又现代的文化;停留黄浦江边,可以体味上海兼容而又独特的精神……

(结尾)我在无限的思考中面对都市,触摸它的外壳,也渴望触摸它的灵魂。但愿有朝一日它的内质可以像外壳一样美丽动人,但愿有朝一日那些虚假与轻浮都会变得真实与坚固,但愿是"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但愿我们可以重新触摸到都市那由内而外的如花般缩放的美丽。

高考语文作文万能开头、结尾原则二:自然收束

例:

(开头)人生,其实就是一次过程,很多事,很多人,失败过,经历过才会懂,才会成熟。当失败来临的时候,不要伤悲,而应该看作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一次锻炼的机会。冲过去,会更美好、更灿烂的生活等着你,更会有一番成就感;如果退而不前,那只能迎来更多的失败,更多人生的遗憾。

(结尾)当我们快要走完人生路时,回首这一生,特别是那些困难和失败时,会觉得,或许正是由于这些,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战胜、克服了它们,才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完美无瑕。

高考语文作文万能开头、结尾原则三:画龙点睛

例:

(开头)怆然的灾难,古来有之。然而历史由古而今谁可曾见过这般振奋人心,撼天动地的团结?《史记》有云:民与民同心,则家安之,君与民同心,则国兴之。在今天,这是人民与人民,人民与国家,国家与世界的携手,何愁家不安,何愁国不兴?

(结尾)青山一道,我们同历风雨,团聚一处。而将五洲四海的人们集汇在-起的纽带,也许,是这样的期望: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高考语文作文万能开头、结尾原则四:使用诗歌

例: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走在自己生命路上,有时很难看清自己是否走了弯路。不妨跳出来,调准焦距,才能照出最好生活。

高考语文作文万能开头、结尾原则五:妙用修辞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及方法介绍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要想写好中考作文,在我看来,无非有以下几点:

1.严谨的布局: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不过只要开了个好头,这篇作文就会很好写了。

凤头:是文章的首段,是阅卷老师首先入眼的地方,一定要做好整篇文章的中心把握,要做到下文与首段上下连贯,紧密结合,要通过开头使下文有可写之处,开头要达到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效果。例如,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且通过这些修辞手法,而统领全文主旨。

猪肚:在一篇上好的文章中,分段都会恰到好处,而当文章中只有一大段或两三段时,这篇文章即使文采再出众,也不会有太高的分数,因为阅卷老师在中考判卷时,每三分钟就要判出一份作文,工作量相当大,如果不善于分段,阅卷老师可能失去耐心,从而看不完,就会草草的给出分数。所以,在我看来,一篇文章至少要分6-8个段,但不是一行或几行一段,而是要看起来像豆腐块,一块块整齐的排列在一起,使文章紧中有松,松弛有度。要看上去整篇文章是一个整体,而不是零散的。

豹尾:在文章的最后处,应当让主题更突出鲜明,升华主题思想,使豹尾抽起来!或让人感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或更进一步的特殊效果。在文章末尾,应当再次点题,紧扣中心思想,让贯穿始终的中心思想继续延伸,引人深思。特别是要在结尾处,与开头形成呼应,对比,递进等等,来引发阅读老师的共鸣!

2.细腻的文笔:不管是记叙,议论还是散文;不管是写人写事还是写景。都要用细腻的文笔呈现出来,使文章中点更突出,让阅卷老师在看试卷的过程中,有深思,放慢阅读速度和重复阅读的情况出现,让阅卷老师身临其境,从而使文章更具灵性。

3.贯穿始终的思想感情:在一篇布局格式上很得当,错落有致的文章上,还必须要有一条贯穿始终的思想路线,这条线就像鱼的脊椎一样重要,这条线一定要清晰,明确,千万不可含混不清。

把握好这几点,一篇好的中考作文已经大致成型,不过要想在中考中脱颖而出,这仅仅是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2441 字

+ 加入清单

1、观点不可太绝对,要留有余地。’义正’未必要’辞严’,’理直’未必就要’气壮’。联系现实生活时,涉及社会黑暗面时,要有分寸,不要一味指责。’质问京山大冤案’。批评家长、老师和社会要与人为善,抱着协商与治病救人的态度,要提建设性意见。不可尖刻、讽刺、挖苦,甚至恶意地进行人身攻击。

2、临场写作时可以根据题意和你的表达需要想像一个或一类读者就在你的面前。如以’沟通’为话题作文,写与家长的沟通,可想像父母就在身边;写’沟通’之艰难和必要,就好像误解过你的人正在听你倾诉;写国际间通过沟通走向合作,就设想自己参与了国与国的谈判。即使所写文章没有明确的阅读对象,你也可以想像此文是写给你的语文老师的。你要知道,你的文章的惟一读者是那位跟你的语文老师非常相似的人。写记叙文,且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想想阅卷老师的喜好,说他们想听的话。尽可能赢得评卷老师的同情。

3、写法上可以求新,要考虑,怎样表现更智慧,更艺术,更有可读性;但更要求稳。我的意见是大家一定要在一种比较稳的情况下,确有把握时才可写小小说或者是写戏剧,或者是写别的,确有把握之后才写这种文体,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就选择比较稳妥的老的文体,老的写法。

4、不可按上年或前几年的中考作文思路行文。求新、求变是人们所追求的,中考作文也不例外。但若按上年或前几年的中考作文思路行文,甚至拿来套用,机械模仿,不懂灵活应变,就会吃力不讨好,这也是失分的点。因为阅卷者大都是相对固定的,对以前的中考作文非常熟悉。不主张写诗歌、文言文。

5、苦于材料缺乏则可以突出自己的爱好。你如果喜欢体育,那你就像体育记者一样,叙体育、议体育,只要切合题意就好。你如果喜欢听××的歌、看××的书、爱好上网……你就可以将自己这一方面的经历和感受与命题联系起来。那样就不愁内容贫乏、文思枯竭。不要瞎编乱造。靠编故事骗取老师的眼泪从而获得高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6、要美化自己,而不是丑化自己。要显现自己的高境界、大抱负、多知识、同情心,要显现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不要出于反衬别人等考虑而故意丑化自己,如果让评卷老师以为你真就是那样,那就麻烦了,因为中考是选拔性考试。从某个角度讲,评卷老师评卷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择淘汰对象的过程。

7、字数以600-900字为宜。不能给人凑字数的感觉,但也不能拖得太长,不允许加纸条。喜欢写长文的同学,开篇要注意不要放得太开,开口不要太大,能跳过去的就跳过去,要相信读者的理解能力。要注意节省篇幅,要防止高潮来了没地方写了。切忌三段文。要突出的句子(扣题的、表现主旨的、文眼、点睛之笔、抒情议论、议论文的分论点等)最好单独成段。

8、看到题目后,可先搜索一下自己以往所写的优秀作文,看有没有可以再利用的。须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不牵强。

9、行文中要多次扣题,要一路扣题一路歌。材料、引语和话题中的相关文字至少在文中出现三次以上。开头三句话内应点题一次,结尾应回扣标题,’回眸一笑百媚生’。中间至少扣题一次。几次扣题事实上也是在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题。有球场上叫暂停的效果,可以调整思路和写法。

10、思想要健康。’思想健康’不是说要你只说冠冕堂皇的话,不是要你刻意拔高,’健康’是针对’病态’、’庸俗’而言的,它的底线是不能欣赏违背法律法规和偏离社会道德的事。恋爱题材是考场作文的禁区,无论考生写得如何缠绵悱恻,真挚动人,因其行为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不允许的,这类作文自然得不了高分。

1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初中生一般不提倡写议论文。

12、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要精雕细刻,要出彩。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写好结尾和过渡段。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13、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宁停三分,不争一秒’,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写到一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最可怕的是文章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干着急。建议打草稿,防止’三边工程’(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要贯彻一种构思。一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14、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有些同学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此外,要谨慎对待修改。修改一般只着眼于字词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后划两横。结构方面不能修改。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果好。

15、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万一跑题了,要考虑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

16、一定要完篇。熟话说,好文章是凤头、猪肚、豹尾。没有豹尾,老鼠尾巴也要有一个,绝不能写半头文。用半篇文章给你评分,怎么会得高分?

17、特别要注意不能缺题。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以话题做标题。拟题是显示你才气的一个好的平台,不能轻易放弃。缺题影响远不止2分。正好给了评卷老师扣分的理由。

18、文章要有一至两个亮点。学而思老师建议: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抓人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表现你的真情,记叙文不能没有描写。如果是议论文,就一定要有12个典型的论据,就应该有纵横捭阖,很深刻的见解。如果是微型小说一定要有巧妙的构思。这个亮点还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也可以是一个精彩的比喻,也可以是一个超常的搭配(酽酽的歌喉)。总之,要能使评卷老师精神为之一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散文的写作技巧是什么

全文共 4319 字

+ 加入清单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散文的写作技巧是什么,欢迎阅读。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即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

只要弄清这些,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写,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过于拘谨地学习,其他文体理论知识和写作基础理论都会讲到。

散文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两种。下面将两种散文的模式列出,供初学者和高等教育应试者选择使用。

记叙散文模式

开头

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

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

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

①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②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

①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②发挥联想。

结尾

巴金的部分散文创作历程

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

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 正象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总之可以说是表现自我,“我是怎样一个人, 就怎样写”,“心口相应,信口直说”, “反正我只是这样一个我”。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

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仅仅是线索,而是散文的对象。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 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惜和敬爱。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 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

四、散文写作--构思、联想、语言

散文,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要达到这种境界,构思是关键。

构思,是作者对一篇作品的整个认识过程,从他对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过程。就是进入下笔阶段,也仍然在思考,再探索,再继续认识所要描写的对象,深入发掘其底蕴和内涵。这是一种复杂的、艰辛的、严肃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家人格、修养、功力的考验。由于事物间的联系是深邃而微妙的,作家要善于由表及里,从纷繁错综的联系里,发现其独特而奥妙的联系点,才能够从“引心”到“会心”,由“迎意”到“立意”。

构思的奥妙,不同的作家有不同发现。于是就出现了种种不同的构思方法。秦牧的构思方法,有人叫做“滚雪球”。他写散文,起初的感受只是一点点,如一片小雪花,随着题材的增加,体会的深入,联想的开展,那感觉一步步膨胀起来,就象滚雪球一样。这里可贵的是最初的感觉,照秦牧的话说,它是事物的“尖端”部分,最富有“特征”的部分,一旦被作家抓住,就象一粒饱满的种子,落到肥沃的土壤里,作家用思想、感情的阳光雨露恩泽它,使它萌发成丰富的果实。这是一个核心,越滚越大,形成统一的构思。他的名篇《土地》、《社稷坛抒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徐迟的构思方法,叫“抓一刹那”。这“一刹那”他认为是事物的“精华”部分,最有“光彩”部分。抓住这“一刹那”,就抓住了头绪,抓住了中心,零散杂乱的材料才得以集中,才有了归宿。如他的《在湍流的涡漩中》的创作,正反两方面的教训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总之,一篇散文的谋篇、构思,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可强求一律,更不能照猫画虎,每人应有每人的独特方法,但讲究构思,则对每一个作家而言,都是极重要的。

一篇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所谓联想,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当人们由当前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件事物时,都离不开联想。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能不断提高和深化。一个作者的知识积累,储藏愈厚实,则对生活的感受愈敏锐,易于触类旁通,浮想联翩,文思泉涌。联想,在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联想还有助于举一反三的推理过程。特别是在散文创作及其它样式的文艺创作中,联想有着增强作品艺术魅力的功效。

散文家的灵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迁思妙得,得自长期积累。积累愈厚,愈发敏感。散文不是贵在触发吗?由此及彼是触发,对于目前所经历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既是触发,也是联想。深厚的积累,有助于触发的深化。要将“诗魂”变为诗,要从触发达到构思,还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要将许多旧经验溶化、抽象、加以重新组织,假若没有一定生活积累做凭依,想象、联想的翅膀则是飞不起来的。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作者的头脑中,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联想──有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如由水库想起水力发电机);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的类似联想(如由鲁迅想起高尔基);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如由光明想起黑暗); 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如由火想到热)。

散文的联想,总是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散文的画面,首先力求真实、具体,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同时也要做到含蓄、深邃,使人读之能临境生情。作者给读者想象空间、回味余地愈大,则诗意的芬芳愈浓,这就离不开丰富而活跃的联想。 联想,实质上是观察的深化,是此时此地的观察,与彼时彼地观察的融会贯通。没有这种融会贯通,便没有感受的加深、思想的升华、诗意的结晶。如果说,精细的观察,为作者采集了丰富的矿石,那活跃的联想,则是对这些矿石的冶炼和加工。 联想不是凭着个人的闪念所得,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一个作家要想让联想的翅膀飞起来,没有广博的学识,不掌握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底蕴,没有个人的创造性和激情,没有个人爱好的广大空间,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大空间,是高飞不起来的。只能象蓬间雀那样在草稍上徘徊,而不能象大鹏那样展翅万里,海阔天空自由飞翔。

散文笔调的魅力,固然来自作家的真知、真见、真性、真情。但要将其化作文学和谐的色彩、自然的节奏、隽永的韵味,还必须依靠驾驭文字的娴熟,笔墨的高度净化。

文采,不在于文字的花哨和刻意雕饰,而在于表情达意,朴实真挚。如堆砌词藻,就象爱美而又不善于打扮的女人一样,以为涂脂抹粉,越浓越好,花花绿绿,越艳越好,其实俗不可耐,令人见了皱眉。

散文作者,要有特别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能看到和发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事物,还需有异常严密而深厚的文字功夫。创作时,不能心浮气躁,要静下心来,挖空心思找到准确的词句,并把它们排列得能用很少的话表达较多的意思。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言简意繁”。要使语言能表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简洁地描绘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主要特征,让读者一下子就牢牢记住被描写人物的动作、步态和语气。

散文的语言美,作家们有不少独到精辟的见解。秦牧说:“文采,同样产生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口语,铿锵的音节,适当的偶句,色彩鲜明的描绘,精采的叠句……这些东西的配合,都会增加文笔的情趣。”佘树森说:“散文的语言,似乎比小说多几分浓密和雕饰,而又比诗歌多几分清淡和自然。它简洁而又潇洒,朴素而又优美,自然中透着情韵。可以说,它的美,恰恰就在这浓与淡、雕饰与自然之间。”

散文篇幅小,容量大,行文最忌拉拉杂杂,拖泥带水,容不得老王婆裹脚布,又长又臭。简洁,并不是简境,而是简笔;笔既简,而境不简,是一种高度准确的概括力。杜牧《阿房宫赋》开头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仅仅十二字,就写出了六国王朝的覆灭。秦始皇统一了天下,把蜀山的树木砍光了,山顶上光秃秃的,就在这里,修建起阿房宫。短短十二个字,写出了这么丰富的历史内容,时空跨度又很大,真可谓“言简意繁”了。 潇洒,对人来说,是一种气质,一种风度。对散文来说,是语句变化多姿。短句,促而严;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流美洒脱。这些句式的错落而谐调的配置,自然便构成散文语言特有的简洁而潇洒的美。

散文语言的朴素美,并不排斥华丽美,两者是相对成立的。在散文作品里,我们往往看到朴素和华丽两副笔墨并用。该浓墨重彩的地方,尽意渲染,如天边锦缎般的晚霞;该朴素的地方,轻描淡写,似清澈小溪涓涓流淌。朴素有如美女的“淡扫蛾眉”,华丽亦非丽词艳句的堆砌,而是精巧的艺术加工,不着斧凿的痕迹。但不论是朴素还是华丽,若不附属于真挚感情和崇高思想的美,就易于像无限的浮萍,变得苍白无力,流于玩弄技巧的文字游戏。

像生活的海洋一样,语言的海洋也是辽阔无边的。行文潇洒,不拘一格,鲜活的文气,新颖的语言,巧妙的比喻,迷人的情韵,精采的叠句,智慧的警语,优美的排比,隽永的格言,风趣的谚语,机智的幽默,含蓄的寓意,多种多样艺术技巧的自如运用,将使散文创作越发清新隽永,光彩照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1017年小升初作文指导:看图作文的写作技巧

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看图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是培养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的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下面是小编整理了看图作文的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一、认真看图,培养观察力

看图写话,顾名思义就是就是要用眼睛看,看是基础。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相结合的智力活动过程,观察是人们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二、合理想象,培养想象力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画面,通过老师适当的提问为支点,进行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活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

三、看图说话,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是语言实践的重要工具,是书面表达,即写作的有力基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所以我们应该把看图说话当作一个重点来抓,是培养其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看图说话"教学,可使学生在认识事物、口语表达的反复实践过程中,提高读写能力,增强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发展智力。

四、看图写话,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我刚开始要求他们只要用一两句话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就行了。慢慢地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提升。我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完整,更是要写得具体、生动。写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等。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静止的,但是学生写出来的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是生动的、有趣的。充满了孩子对这个世界认知,写满了他们的善良和活泼。那一句句天真烂漫的话语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欣喜若狂!

五、创设园地,培养写作积极性

要想让在写作上刚刚起步的孩子们越写越有劲,越来越自信,就得让他们的进步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承认和肯定,享受成功的喜悦。我在教室一角开设一个"我的作文展"。把班内较好的作文随时上墙展览,学期结束,把他们的哪怕是几句或一段话或几篇文章收集成册,并进行打印。拿回去给爸爸、妈妈和朋友们看。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多么的了不起。这样等于在他们心中点了一把火,一把学生心中燃烧的希望之火。我相信这种乐观向上的心理才是最为可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抒情散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5409 字

+ 加入清单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散文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散文创作持续热闹火爆,涌现了一批专事散文的作家,一些学者、诗人、小说家、评论家、艺术家也跻身其中,众多的大学生也喜爱读写散文。“‘五四’以来的中国散文史,无疑是继先秦、两汉、魏晋、唐宋、明清散文这一座座峰峦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它最为重大的意义是企图号召整个民族,彻底地走向人性的解放,树立科学和民主、平等和自由的现代文明观念。多少散文家都通过自己洋溢着独特个性的笔角,在不同的领域之内,从种种不同的视角,程度不等地完成着这个神圣的使命。”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爱。那么我们怎样来写散文呢?写散文要牢牢掌握它的五个特点:

一、时间跨度大

散文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再如杨朔散文《荔枝蜜》,从小时候上树掐海棠花被蜜峰蜇了一口,写到现在的参观蜜蜂场。时间跨度很大,但却紧紧围绕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散乱。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

写散文时可以根据散文的这一特点,扩大时间跨度,多充实一些有关事件,插入多组镜头,来增加散文的内容和色彩,使文章多姿多彩,知识性强。

二、空间转换广

散文既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空间跨度从中国到日本,再从东京到仙台,又从仙台回到北京,接着又写走到厦门,空间跨度大,空间转换之多让人目不暇接,但写得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有的随意点染,有的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如果我们在写散文时注意到这个特点,就不大会犯单薄、贫乏的毛病。

三、事件牵涉多

写散文,多数离不开事件,尤其是叙事散 文,事件是散文的“硬件”。许多好的散文有一个中心事件,以及烘托连带的一些与之有关的其它事件。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四、表达方式活

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些方式的运用,有力地表达了主题,使文章气势浩大,摄人心魄。我们在写散文时,特别要注意综合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富有波澜。

五、勾连全文巧

散文的取材,可谓“杂乱”有章。既使散思路开阔,包容量大,又使散文紧紧围绕作者的意图而不“越轨”。秦牧说写散文最不能丢的是“思想的红线”。即用一个醒目深刻的思想,把看似散乱的一大堆材料,贯穿成文。若把这一个个事件喻作“珍珠”,真可叫做“红线穿珠”了。

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1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2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1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2联想发挥,更大意义。

【结尾】感慨

学习散文写作有两条途径,其一是从摹仿入手,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这种没有理论的盲目实践,往往事倍功半。其二是在阅读了一些散文,有了些感性认识,然后学习散文写作理论,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再阅读名家范文,然后从事写作实践,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我们应取第二条途径,即:阅读→研究→阅读→写作。

首先,要明白散文的定义。什么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刘勰在《文心雕龙》的《总术》篇写道:“今之常言,有‘文’ 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所谓“笔”,就是指韵文以外的一切记叙性和议论性的文体,这些文体就散文。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

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 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我们这里要学习的主要是抒情散文,也涉及叙事散文和其它类型的散文。习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文化素养和爱好,或写作抒情散文,或作叙事散文,或写文化散文,或作智慧散文,或写游历散文,或作其它类型的散文。

其次,要认清散文的写作特点。散文是一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篇幅短小、体裁多样、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文体。在写作上,它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文艺论争,写伦理道德,也可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小品、文坛轶事;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治,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

(二)思想警辟,诗意盎然。散文多是真情实感的产物,那些优秀的篇章,都有思想火花的闪耀,表现着作者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与精辟见解。徐迟说:“文学作品,应该有思想。散文也不例外。它要求有特别锐利的思想。即使是抒情散文,也要求有不但是锐利的,而且是特别锐利的思想。不到五百字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思想。抒情散文固然很多,写到这样的境界就并不很多。然而,这正是散文、抒情散文所应追求的境界。”“凡掷地作金石声的作品差不多总是包含着鲜明的思想、结结实实的思想。有闪光的思想之焦点,飞跃着不灭的思想之火焰的。”(《说散文》)我们读鲁迅的《雪》,可以学到鲁讯从飞雪和雪罗汉身上探索到的美好、光明以及与冷酷现实进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读茅盾的《白杨礼赞》,可以看出茅盾怎样从平凡的白杨树身上联想到北方农民的坚强不屈和英勇豪迈的形象;读袁鹰的《井冈翠竹》,可以领悟作者从普通的毛竹思考到井冈山人民的献身革命与建设的精神品质。秦牧说得好:“思想像一根线串起了生活的珍珠,没有这根线,珍珠只能够弃散在地。” 散文的优秀作品还每每是诗意盎然的。杨朔说过:“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也指出:“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因此,高尔基对青年作者说:“我们的青年是否也可以试一下,热情地用散文来写人们,使得散文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为诗。”(引自《回忆高尔基》)杨朔的散文之所以写得那样好,原因之一就他“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他告诉我们:“不要从狭义方面来理解诗意两个字。杏花春雨,固然有诗,铁马金戈的英雄气概,更富有鼓舞人心的诗力。你在斗争中,劳动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深思,这不是诗又是什么?凡是遇到这样动情的事,我就要反复思索,到后来往往形成我文章里的思想意境。”(《东风第一枝·小跋》)他的名篇《荔枝蜜》、《茶花赋》、《海市》…… 都是诗意盎然之作,既是散文,又是诗篇。

(三)短小精悍,自由灵活。有人称散文是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就是因为它具有篇章短小精悍、形式灵活自由的特点。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多数是很短的,如韩愈的《马说》150字,柳宗元的《小石潭记》193字。现代散文的名篇多数也是很短的,如许地山的《落花生》482字,茅盾的《白杨礼赞》1074字。当然,较长的优秀散文也是有的,但它与一般记叙文相比,仍是精悍之作。所以散文写作要求做到短小精悍,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从形式上来看,散文较其它的文学体裁更为自由活泼、灵活多样。鲁迅在《怎么写》中指出:“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冰心在《谈散文》中说:“散文比较自由”。当然,这里说的“随便”、“自由”不是毫不经心、信手乱写。自由灵活的散文写作,是“装着随便的涂鸦模样,其实却是用心雕心刻骨的苦心的文章。”(厨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散文写作自由、灵活这一特点,在写作上,首先指的是表达方式灵活自如,不局限于某一种表达方法。因而,散文写作可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抒情、说理、呐喊、怒吼、抨击、赞颂、幽默、讽刺、高歌、浅唱、漫谈、絮语、嘻笑怒骂、妙语解颐……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其次,写作者可以自由、灵活地选用各种体裁来写,赋铭、速写、游记、书信、日记、序跋、偶感、随笔、回忆录、读后感……,任人选择,因人而异,都能写成佳作。

(四)形散神收,博而不杂。宋代大散文家、诗人苏轼在《文说》中说:“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形散神不散”,这是许多散文作家的经验之谈。散文必须“散”,必须“博”,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从形式上看,它运笔如风,不拘成法,似乎散漫无章,行文时断时续,时而勾勒描绘,时而倒叙联想,时而感情迸发,时而侃侃议论,既有天文地理,又有伦理人情,这段写甲地,那段却写乙地。但是,它的“神”却是始终不散的,是首尾一贯的,是表现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的。“神收”、“不杂”,就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例如秦牧的散文《社稷坛抒情》,是既“散”又“博”的,然而,尽管它天上地下,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却始终围绕着“歌颂赞美养育我们的土地和创造我们伟大民族文化历史的劳动人民”这一主题思想。因此,从形式上说,散文贵“散”,而在构思上、组织上,则散文忌“散”。散文写作具有的这一辩证统一的特点,使得它与其它文体区别开来。

(五)直抒胸臆,自具风格。文学作品都是带有感情的,但小说、戏剧的作者,往往把自己强烈的感情倾注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对人物的爱憎褒贬,一般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散文则不一样,它常常象诗歌一样,每每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写胸臆,不仅使读者知其理、晓其事,而且悟其心、感其情,因此,散文要求作者写真情实感。真情是散文的生命,只有直抒胸臆,把真情实感捧给读者,才会赢得读者的喜爱。作家贾平凹在回答“散文创作要不要绝对真实”的问题时说:“这个问题争论很多,又都没有一定结论。我个人的体会,还是倾向于‘绝对真实’四个字。所谓真实,主要是指在感情以及运用环境和事件上。古人写的散文,题材也是很广泛的,但古人写散文,都是有感而发。今人写散文,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为写而写的现象,所以在绝对真实问题上就出现了所谓‘理论与实践上的不一致。’也正因为如此,这些散文就写得不那么成功了。当然,作为文学作品应该生活化,生活也应该作品化,散文尤是这样。”(《怎样写好散文》)

写作要“文如其人”,散文更是这样。名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他们的作品即使不署名,读者也能从风格上看出作者。如鲁迅的散文深刻、精炼、峭拔,虽然他写文章经常改换笔名,然而“何家干”的文章,明眼人一看就看出是鲁迅。郭沫若的散文气势浩荡,又清丽、缠绵。茅盾的散文与郭沫若的浩荡相反,表现为深刻而细微。还有,老舍的散文诙谐,冰心的散文慈爱,叶圣陶严谨畅达,方纪潇洒俊逸,等等。初学写作者一时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散文风格,但是必须向这些各有风格的散文作家学习,经过多次的实践、创造,努力形成自己的散文风格。

(六)惨淡经营,文采斐然。优秀的散文不可能是“掉以轻心”写出来的,它们都是作者惨淡经营、刻意加工的结晶。秦牧指出:“一篇小小的散文也许写作时间仅仅是一两个小时,但却要求作家深厚的素养,而且不断扩大和丰富这种素养。把散文当作是‘小功夫’,‘掉以轻心’的写作态度,是很不利于我们散文创作的繁荣发展的。即使是怎样熟练的名作家,我们也要求他们在写作一篇小文章时,采取‘大象搏狮用全力,搏兔也用全力’的态度。”有些散文家提倡散文的“整体美”,也是要求作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惨淡经营”。整篇文章是惨淡经营、刻意加工写成的,它的语言就是精炼的,文采斐然的。这是由于作者运用的是散文笔调。那么什么是“散文笔调”呢?可以说,散文笔调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行文灵活自如,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它十分讲究文采。散文的文采不仅有华丽的,而且有朴素的。

学习散文写作,既要掌握华丽的文采,也要掌握朴素的文采。写得华丽并不容易,写得朴素更难。徐迟的文章是很有文采的,他常用赋的方法兼用比、兴修辞,使得文采华美。但是他说:“只有写得朴素了,才能显出真正的文采来。古今大散文家,都是这样写作的。越是大作家,越到成熟之时,越是写得朴素。而文采闪耀在朴素的篇页之上。”我们还要看到,不管是华丽的还是朴素的,散文的富有文采的语言都是从新鲜、活泼的口语中来的,也是对优秀的古代散文创造性的继承,也是作者仔细选择、锤炼和加工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分作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全文共 2261 字

+ 加入清单

一、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孩子,可以训练的另一个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看过无数学生习作,指导老师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请家长提醒孩子,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

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二、环境里面有“真”“情”

到了五六年级孩子都要学习环境描写。如有的孩子会写:“早上天气还挺好的,放学回家时,却哗哗下起雨来。雨珠在下,泪珠在滴,老天也好像在为我哭泣。”

孩子能用环境衬托自己的心情首先要表扬。但是很多孩子只要一写环境,肯定就是小花微笑,小草点头、小鸟歌唱、小雨哭泣,成了套路,难道世界上只有小草、小鸟、小花吗?为什么不能写身边更真实的东西呢?云、雾、桌子,哪怕是电线杆都可以写,这个技巧是提醒孩子不仅要让人活在环境里,还要让人活在真实的环境里。

三、不用成语

作文为什么写不长?都是成语惹的祸!指导老师此言一出震惊四座。不是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其实不然,在“就是不用成语”写作技巧中,阅卷老师指出: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

比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四、写说不单写“说”

让孩子比较以下三句话。

张三说:“……”;

张三无可奈何地说:“……”;

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让孩子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让他们学会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的地写“某某说”。

五、字数三四五

这个技巧说白了就是学习写短句。学了一段时间写作的孩子容易在作文中写长句,而长句写不好就变成病句。事实上很多作家也是以写短句见长的,像沈从文、汪曾祺。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三四五个字的短句,孩子们会发现这样的作文有语感会舒服很多。

如某学生的原文:“高高的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样子。”经指导后改成:“草绿了,高了,散发着清香。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样子。”是不是很有节奏感?

六、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

还是针对作文写不长的一种技巧训练:用三百字来描写1秒钟内发生的事。如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纪录诞生了!

怎么变成三百字?可以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等;还可以加上细节来充实,起跳前如何与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如何向他祝贺……家长可以找一些1秒钟的素材让孩子进行写作练习,学会了这个技巧还怕考试写不出四五百字吗?

七、写想不出现“想”

遇到描写心理活动时,这样的句子已经被孩子们写滥:“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不用这个句子又该怎么写?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如某学生写:“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

按照指导老师“写想不用想”的技巧,去掉:“我心想”三个字如何?“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天哪!这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更简洁精练?别忘了提醒孩子要给心理描写加上适当感叹词。

八、要动连着动

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但现在的孩子生活都很平淡,你不能强求他们写出一波三折的内容,那就让他们学会一波三折地使用动词,就这是要动连着动——学会连续使用动词。某学生写一场乒乓球球赛:“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句话把文章就给写完了)

学会动词技巧后将修改成:“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个动词转瞬变成六七个,文字即刻灵动丰富起来。

九、一段话里至少出现6个标点

很多孩子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针对这个现象,可以让孩子进行“一段话至少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训练。比如,。?!……:“”

这些标点你的作文中都有吗?没有的话请尝试用起来。经过几次训练后,你会发现孩子的惊人变化:意味深长的句子会写了、人物语言会加进去了,心理活动结合进去了,还会用反问句了,这些句子加进去后,文章当然生动起来。一位作家就曾用这种方法对自己作文写不好的孩子进行训练,收效明显,进步很快。

十、写外貌不用“有”

作文如何写外貌?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名子:“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写上段文字的同学经指导后修改如下:“XX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满分作文记叙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7216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考场作文多采用“三自”原则,即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每年各省的中、高考作文中诞生了不少的优秀作文甚至满分作文,为各界人士交口赞誉。但在那些高考满分作文以外的大部分考生作文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考生把“文体自选”兑现成了“文体自创”。当然,真能够创造一种新颖的文体那倒是一件可喜之事,可惜的是我们看到的不少数量的考卷属于“四不象”文体,写出的多是一些“散体文”、“杂交文”。记叙文是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起步学写作文时就开始练习的文体,应该是一般考生最能得心应手的文体。然而,很多高考记叙类作文,记事不知事件经过,难懂来龙去脉;写人让人难见其人,更别说凸现人物形象。其实,生活中那么多活生生的人,各具千秋的形象,只要我们细细观察,艺术再现,作文就可以写得极具个性神韵。下边我们来谈谈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技巧,以期对你写作记叙文有实际的帮助。

(一)以形传神写肖象

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肖像刻画一般来说,是刻画人物不可缺少的。肖像主要指人的容貌、神情、姿态、衣饰等方面。形神兼备的肖像刻画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肖像刻画更要以形写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有的同学平时不太留心观察他人,提起笔来作文时,就全是些陈词滥腔儿,美人都是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都是瓜子脸儿,柳叶儿眉;写坏人则离不开尖嘴猴腮,贼眉鼠眼,满脸横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要把人物写活,写真,谨小慎微须写出他有别于他人的个性来。先看下边的例子: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谁?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豆腐西施杨二嫂”。鲁迅先生从头到脚却又不平均用力,突出其最富特征的部分,使这个被人世的污水弄脏,可鄙又可怜的女市民形象浮雕般地冒现在读者的面前。使春成为典型,成为唯一的人。可见,要写好人物肖像,就“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艾芜语)。下边举例介绍几种基本的肖像描写方法,以待启发。

1、从作者观察的角度写

“果真红衣人,振袖倾鬟,亭亭拈带。望见生人,遍室张皇。”(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短短数语,把一个绝色少女的温柔、深情、差涩以至于手足无措的神情举止描绘得形象生动。

“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秃了顶的老婆子的滑稽打扮,寄寓了作者辛辣嘲讽。)

2、从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写

“庞统入见孙权。施礼毕,权见其人浓眼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

“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

孙权、刘备都是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人主”,二人见了庞统都心中不悦,以此突出庞统相貌之奇丑。同时也暗寓下文“人不可貌相”之意。

3、从人物自我观察的角度写

“(吴荪甫和赵伯韬决战前做了一个恶梦,醒来后)无意在大衣镜前走过的时候一回头,吴荪甫又看见自己的脸上摆明了是一副败相。”(茅盾《子夜》)从来不肯认输的吴荪甫,此时已是个内心充满了失败主义情绪和以前判若两人的人了。

4、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特点

契诃夫笔下的奥楚篾洛夫即是一个“变脸”的行家,惯于见风使舵。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在黛一方面前、贾母面前,在尤氏面前,在丫环下人面前,可以说更得脸谱变化的精神,把一个恶毒、伪善、欺下瞒上的变脸行家刻画得淋漓尽致。

5、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的同一特点

《三国演义》写诸葛亮从初次登场到魂归西天,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中多次描写他羽扇纶巾、仪表从容、谈笑风生的丰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概。一部小说说下来,孔明的指挥若一,飘然仙仙的神情仪态,早已深深印在读者心目中了。

6、工笔细描

“他穿的衣服,还是二十年前的新装,一件团花的官衫大褂,底下是白纺绸的衬衫,长长的领扣松散着,露着劲上的肉。他的衣服很舒展地贴在身上,整洁,没有一些尘垢。他有些胖,背微微地佝偻,他的半白的头发很滋润分梳到后面,还保持着昔日的丰采。在阳光下,他的脸呈着银灰色-------”(曹禺《雷雨》)。对周朴园的肖像描写详细周全,由表及里,给人留下了他顽固、保守、自信、自负的深刻印象。

7、简笔勾勒

“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鲁迅《药》)。几笔勾勒出一个混混样的刽子手形象,尤其以玄色醒目,满身杀气。

8、侧面渲染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鞘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罗敷之美,尽在读者的想象中,你想他她有多美,她便有多美。连耕田犁地的农民都给她耽搁了工夫。

此外,还有对比描写,比喻、拟人、夸张手法的描写,与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相结合的一些方法,留与我们在文学作品去感受、学习。

(二)只言片言尽显人物精神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本身即是语言的艺术,它是靠语言来塑造形象和反映生活的。文学语言本来包括人物的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我这里谈的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方法。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独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语,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

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古人说“言为心声”,可见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常说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誉。也正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那么,常用的语言描写技法有哪些呢?下边示例说法。

1、只言片语勾轮廓

有时塑造人物只选其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他的性格特征,袒露他的内心世界。如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笔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从小就怀有远大的抱负。这里,通过他和佣者的对话,寥寥几笔,就把他的“鸿鹄之志”表达出来了。孙犁《荷花淀》:“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一贯积极向上,这次又第一个报了名要上前线,女人的识大体,生小怨的复杂心理活动一句话便写出:先是一个陈述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然后生出一疑问,表面是说家庭的重担将一个挑,实则骤别的依恋油然而生。人物质朴鲜活,栩栩如生。这类例子,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阅读时你去细细体会。

2、间接描写人景物

有时写人物,不从正而或直接描写,而通过他人的言语,现出人物形象。如汉乐府《陌上桑》中罗敷为应付太守的企求,尽情夸耀勾勒出一位风度翩翩,地位显赫的夫婿形象。罗贯中《三国演义》写诸葛亮四擒孟获后,放回了孟获。孟获求救朵思大王。朵思献计的一大段话,间接而全面地介绍了山阴洞的地理环境:山险岭恶,道路狭窄;毒蛇恶蝎,烟瘴毒泉遍布。因而鸟兽俱无,人迹罕至,这是借人物的语言在描写诸葛亮五擒孟获的险恶环境。

“变色”嘴脸现原形同一个人物在前后说出了不同的话来,表现出判若两人的形象。如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奥楚篾洛夫对同样一只狗而前后大相径庭的言语描写,这就这样方法。还有《范进中举》中胡屠夫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言语及态度,《制台见洋人》中媚外欺下的制台变脸谱式的语言和表演等等。

3、一样言语多样说

针对同一事物,不同身份地位,经历个性的人在传达自己的情意时,语言各具千秋,各显个性。如《水浒传》中写众人拥护宋江做寨主时各自的语言就极富个性。卢俊义:“兄长枉自多语,卢某宁死,实难从命。”吴用:“兄长为尊,卢员外为次,人皆所伏。兄长右是再三推让,恐冷了众人的心。”李逵:“我在江州舍身拼命,跟将你来,众人都饶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会让来让去,做甚鸟!我便样将起来,各自散伙!”武松:“哥哥手下许多军官,受朝庭诰命的,也只是让哥哥,如何肯从别人?”鲁智深:“若还兄长推让别人,酒家们各自撒开!”这些人,有的委婉含蓄,有的显露火暴,即使鲁莽也各不相同。

4、用叙述的方法写语言

这种间接手法笔墨经济,省却烦琐对话,用精炼语言突出人物特征。如鲁迅《祝福》中:“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朱自清《背影》:“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也变对话为直接叙述。

此外,还有与其他描写配合运用进行语言描写的方法,辅以说话人的语调、神态、肖像等,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在语言描写中,有三种引用的形式,不可总是“某某说”、“某某说”地一说到底。下边举个例子,一并注意标点的变化。

1、小战士批评似地说:“这可不行,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2、“这可不行。”小战士批评似地说:“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3、“这可不行,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儿就晒爆皮了。”小战士批评似地说。

请你学会让自己笔下的人物灵活说话。

(三)举手投足见性情

一部《水浒传》因精彩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活典型的人物形象被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誉为从先秦到明清中国文学史上的“六大才子书”之一,与《史记》、《离骚》等并列。倘若没有类似“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样极富魅力的支伤描写,整部小说就会顿时暗然失色,一个个梁山好汉也都英雄不再了。可见,行为描写与肖象、语言、心理描写相比,在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上更具有特殊作用。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更表现在怎样做。”足见举手投足直接关系人物性格、形象。

下边举例谈谈行为描写的一些技法。

1、具体描写人物的连贯动作

《水浒传》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武松打虎”:“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晴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一半在手里。……”这里写虎亦即写人,虎越厉害,越显武松勇猛。打折哨棒直叫人惊出汗来,直到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才叫人松下一口所来,看见武松的勇猛无比。

2、人物行动对比着描写

鲁迅先生的《药》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把刽子手和华老栓的动作摹写得生动、亲切,让人一见难忘:“‘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地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两相对比,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华老栓胆怯、麻木、和善的神态,康大叔凶顽横暴、贪婪的嘴脸。

3、运用特写镜头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写老孙头被选中的马摔了又恨又爱的复杂心情,就是通过影视剧中类似特色镜头的方法完成的。“老孙头起来,跑到柴垛子边,担根棒子,撵上儿马,一手牵着它的嚼子,一手狠狠地抡起木棒子,棒子落到半空,却就扔在地上,他舍不得打。”再看冈察洛夫在《奥勃洛摩夫》中对懒惰成性的奥的特写:“他足足躺了半个钟头,为这个打算而苦恼,后来觉得喝了茶再干也还不迟,可以照样在床上喝茶,况且躺着思索也并不碍事。他就这么办了。喝了茶,他坐起身子,差一点就要下床,他向拖鞋望了几眼,甚至从床上伸下一只脚去,中是立刻又把脚缩了回来……”令人发笑的懒汉形象就这样定格似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4、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谓写得有声有色,却只写了三拳。第一拳从味觉方面设喻:“似开了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从视觉方面设喻:“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从听觉方面设喻:“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罄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三个比喻贴切、生动,鲁达的力大勇猛和嫉恶如仇淋漓写出。又如《骆驼祥子》中写暴雨下的样子:“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象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仿佛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逆风拉车中的样子健壮勇猛,却又悲苦艰辛,通过几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贴切道出。

5、矛盾冲突中写行为

老舍先生说:“说一个人勇敢,须在放炸弹时试试他。”写武松勇猛无比,就得让他过景阳岗,遇上猛虎。否则,写他如何遇上一只恶狼,也难写武松神威。何九叔处于西门庆和武松两大力量的夹缝间,谁也不敢得罪,所以他给武大验尸时:“大叫一声,望后便倒,口里喷出血来。”他胆小、事故、机智、善变,关键时刻他不惜忍痛咬舌来装病避祸,其性格在这场尖锐的斗争中展露无遗。

6、侧面烘托写人物

《三国演义》写关羽斩华雄时,避开刀光剑影,先写华雄败孙坚、斩祖茂、便涉、潘凤,及关羽出战时,写关内诸侯的听闻、惊恐等,而关羽提着华雄归来时“其酒尚温”的细节,使关羽顶天立地起来。又如《陌上桑》写较敷之美,不写其容貌仪态,却写从使君达官到下里巴人,从老者到少者,人见人惊,人见人爱。他们的行为使罗敷在人们的想象中有多美便有多美。学着这些方法,你也试试吧。

(四)洞幽烛微绘心理

人生活在矛盾重重的社会中,人、物于己,悲喜各异: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有睛、耳、鼻、舌、身、意“六欲”。这种种心理反应,支配着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精神。于是,开发人类的精神大陆,探索人物的心灵奥秘,成为写作的基本要求。

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有着许多独特的作用。它可以表现人物的面貌,如:“‘夜里写文章’。奥勃洛摩夫想,‘那他什么时候睡觉?……尽写尽写,要把一个人的思想和精神全消磨在鸡毛蒜皮的事情上,要改变一个人的信念,要出卖一个人的智慧和想象,要戕害一个人的天性……要象一个车轮子,象一架机器一样,尽写,尽写,明天写,后天写;假期快到了,夏天临近了——他还非写不可!什么时候他才可以休息呢?真是不幸!’”冈察洛夫用铺陈心绪的手法,给我们刻画了一个天天无所事事、苦思冥想和懒惰成性的寄生虫形象。他认为夜里写文章真是不可思议,真是“不幸”。心理描写还可以透露人物的心灵变幻,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交待人际关系情节发展趋向,和反映生活本质,突出作品主题等作用。比如鲁迅先生用心理描写刻画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一典型的性格特征:他分明穷困潦倒,却幻想着“先前阔”过,“我的儿子会闹得多啦”(其实连丈母娘出生与否尚未可知);他分明生了丢人的癞疮疤,却偏偏心里说人家“还不配”;他分明被人家痛打了一顿,却偏偏自嘲解痛,“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儿子打老子……”下列示例介绍几种常用的心理描写技法,希望对学写作的人有所裨益。

1、人物独白展示心理

人仲怀在《茶花女》中写任人蹂躏的妓女玛格丽特对资本主义黑暗现实强烈控诉时,有一段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内心独白,很好地展示了她任人摆布的卑贱地位和痛苦悲愤的心情:“我们一点一点出卖我们的心灵、肉体和姿色。我们象野兽似的让人提防,象贱民般地被蔑视。包围着我们的人都是一些贪得无厌的好占便宜的人,总有一天我们会在毁灭了别人又毁灭了自己以后,象狗似地死去。”在戏剧中(如《屈原》、《雷雨》等)就有许多不好展示,表达的心理,通常就是用人物独白的形式来体现的。

2、摹写“意识流”流露心理

我们先看一段王蒙《春之声》中主人公考察回国坐头罐车回家时随车身的颤动而展开的联想:“目前不正是流行着一支轻柔的歌曲吗?叫什么来着?——《泉水叮咚响》。如果火车也叮咚叮咚地响起来呢?广州人可真会生活……凉棚下面,垂挂着许许多多三角形的瓷板,它们伴随着清风,发出叮咚叮咚的清音,愉悦着心灵。美国的抽象派音乐却叫人发狂。真不知道基辛格听我们的扬子茶咏叹调时有什么样的感受。京剧锣鼓里有噪音,所有的噪音都令人不快吗?……都是回家过年的”。主人公从过去现在,从中国到外国,从城市到乡村,驰聘遐思,“火车开动后的铁轮声给人以鼓舞和希望”,从闷罐车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旋律,从各个角落的转机中感悟到春天来临了。

3、借梦境幻觉反映心理

写人物的幻觉,是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我们看一看安徒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幻觉的描写:“她又擦亮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光来了……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铺着精致的盘碗,还有填满了梅子和苹果的、冒着香气的烤鹅。”没有幸福和温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火光中闪烁着自己对温饱、幸福的向往和渴望。一个人做了坏事,黑夜中总是疑神疑鬼,更怕半夜鬼敲门。有的人心有所仪,看见花影,也会产生“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幻觉。紧扣人物的处境和心里,才易揭示人物心灵深处的活动和状态。

梦境描写,也是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的一种特殊手法。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红楼梦》便有许多梦境描写,出神入化地刻画了人物内心。林黛玉梦见宝玉掏心给她看而致死的恶梦,既透露了她对爱情婚姻的绝望,又曲折地反映了他们至死不渝的爱情。

4、让环境衬托心理

平时同学们作文,受了表扬常用山欢水笑的环境烘托,遭了失败则用鸟云盖天来暗示。如雨果的《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听着歌声,什么都不再想了。他望见的已不是黑夜,而是一片青天。他觉得自己的心栩栩然振翅欲飞了。”冉阿让侥幸逃脱追捕的轻松心情随境巧妙点出。

此外,还可以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情、语言、动作等综合手法来暗示和表现人物心理,可多读作品来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人物写作技巧与方法

全文共 1023 字

+ 加入清单

要写好一个人物,无外乎是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肖像)、心理等等。下文是小编整理的人物写作技巧方法,欢迎阅读参考!

人物描写,根据描写的对象,可以分为外貌描写(肖像、衣着、神态)、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写人,可以直接写头发、画眼睛,使其栩栩如生,这叫直接描写;还可以通过间接的方法写人,如通过第三者的转述介绍某人,通过描写第三者来反衬某人,以写景状物来烘托某人等等。根据描写人物的详略,轻重、着墨的浓淡,我们还可以将人物描写归纳为白描、漫画式勾勒、浓墨重彩细描等等。

一、白描

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它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依然描写出事物的形象。如: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鲁迅《藤野先生》)

寥寥数语,就活化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二、漫画式勾勒

即以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将人物勾画成奇形怪状、荒诞陆离的形象,以表达嘲笑、憎恶、同情等思想感情。如:

“他倘若低头看,断然是看不到自己的脚尖的,中间隆起的那个部位,会把视线挡住。稀稀拉拉的花白头发,整齐地朝后梳拢着,蘸了水,没有一根错乱的。白皙皙的脸上,看不见一条皱纹,像刚出锅的馒头。由于胖,鼻子、眼睛就显得特别小;由于小,就显得格外精采有神。”(王润滋《卖蟹》)

通过描写,塑造出“过滤嘴”的形象:老而胖,整洁考究,富态优裕,高人一等。在描写中渗透着作者的嘲笑。

三、浓墨重彩细描

即以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细致全面地去刻画人物形象。如:

“……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支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让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的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阿累《一面》)

这三处,作者通过全面而细致的描写,刻画出处于艰苦条件下的鲁迅的精神面貌,一位“越老越顽强”的伟大战士的形象,即赫然屹立在我们的面前。

人物描写的方法是很多的,每种方法各有千秋,同学们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灵活地加以运用。

[人物写作技巧与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写作技巧积累:掌握作文开头的方法和技巧

全文共 1197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的开头是非常重要的,它对理清思路、引出下文、凸现文章的中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开头要引人入胜,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文章记叙了同学们帮洗鼻血这样一件事,从而揭示了同学们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生活在集体中多么幸福这一中心。

作文开头的方法,还有很多,像引用法,叙事法,故事引入法,提出问题法等等,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文章要行选用不同的开头方法,即使是同一篇文章,也可以有不同的开头方法。你看,同样一篇文章就有不同的开篇方法。因此,一篇文章怎样开头,采用哪种方法,一定要从文章中心表达的需要出发,适应不同体裁的特点做到新颖明快,言简意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只要掌握作文开头的方法和技巧,联系实际,勤于练习,就能写好开头,为写好全文打下基础。

开头的方法很多,常见有:

1.开门见山法。

这种方法是文章一开头,就直入正题,把文章所要叙述的主要内容直截了当地交代出来,让读者一看就知道这篇文章描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活动。这种开头一下子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且还不会跑题。例如《课间十分钟》一文开头: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快步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参加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校园里顿时沸腾起来。这个开头就点明了时间——“下课”,地点——“操场上”,人物——“同学们”,事情——“课间活动”。非常直截了当。

2.提示中心法。

这种方法是一开头就点明全文的中心,使读者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我们看看下面的开头。

“生活在集体中间是幸福的,两年前,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这是《生活在温暖的集体里》一文的开头,

3.描写引入法。

描写人物和景物来开头,这种方法就是描写引入法。描写人物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对人物的肖像、服饰、神态、等进行描写,以达到人物在读者面前树立一个鲜明形象的效果,描写引入法中还有一种是以描写景物来开头,也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对故事情节所处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必要的描写,以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突出中心的作用。

4.设置悬念法。

在写事的文章中,我们常常把事情的结果或文中的某个片段放在开头来写,以引起读者的疑问,然后再记叙事情的起因和经过,这种开头的方法叫设置悬念法。这种方法可以激发读者强烈的兴趣,如《智斗奸商》一文的开头写到的:放暑假的第二天旱上,我和表姐一块儿去买菜。走到菜场的北口,我就看前面很多人。我和表姐紧走几步,也围了过去……

5.对比法。

在文章的开头,把不同的人和事物或同一个人和事物的不同时间,不同方面的情况作对比介绍。运用对比法可以使描绘的形象更为突出,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回忆联想法。

由人、事、景、物、等引起回忆,联想、引出下文,展开情节,这种方法就叫回忆联想法。运用回联想法开头,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受。

7.对话开头法。

以人物的对话开头。这种开头起笔自然,往往给人以新鲜的感觉。采用对话的形式开头,一定要把对话写得精彩有意义,紧扣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六年级语文大写作技巧

全文共 1422 字

+ 加入清单

一、回扣标题法

不管在何种情况下,作文中的扣题是极为重要的,更何况在考试作文无法煞尾的情况下,尤为需要。

如有一年高考的标题是《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在记述了某件事情之后,一旦想不出更好的结尾方式,就不妨以“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多么不寻常的考试啊”来作结。有了这样一句扣题的结尾,作文分数就有可能明显上升。

二、直接代入法

考试时,由于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前半部分的基础题中,而导致后半部分写作题时间仓促,客观上已不允许再进行仔细的构思。与其紧扣考试作文的命题及要求写一半,还不如稍偏离命题及要求完成一篇。因为阅卷者很讲究作文的完整性,所以在这种节骨眼上,不妨将平日自己印象较深而又在内容与写法上较为近似的文章改头换面直接代进去。(不要偏得太远,代入的时候可以想办法再套题。)

三、抒情号召法

用抒情的手法、号召的形式来结尾,当考试中来不及写其它更完美的结尾时,我们就可以简单地以抒情号召的方法来进行。

如一篇题为《零用钱》的作文,它是这样结尾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为自己、为他人、为国家节省每一分钱,使我们的生活更甜、更美、更有意义吧!”

不过,抒情号召之时,一是最好不要唱过分的高调,二是要比论点更深刻些。

四、编拟提纲法

考试中,有时由于忙于攻基础、做小作文,以致留给作文的时间所剩无几,无论如何快速,也为时不够,与其只写一个开头或者干脆空着,总还不如列个提纲来得划算。当然提纲尽可能详细具体,至少能让阅卷者看出文章的结构、主题及大致的内容,如有可能再补写开头与结尾,让阅卷者略睹文采。

五、留空凑扑法

考试作文时,因为事先不曾列提纲,写了一半写不下去的情况也是较为多见的。多数同学们往往会冥思苦想、咬笔待续,越想越觉得时间紧迫,越想越觉得衔接不上。这时不如留出一段空白,先将自己构思考虑过的内容写下去待思路畅通了,内容回忆起来了,或者全文完成了再来进行弥补拼凑,那也是为文的上策。

六、移花接木法

就是将原来看过的范文或写过的习作,在文章的结构上,或者有关的人物上,或者表达的主题上,或者列举的论据上,诸如此类,稍加变通和更换,使之与考试的命题与要求相符合。这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

更可以提高作文质量,不仅写作时间不足时应该运用,而且写作时间有余时同样可以运用。(一定要选择一个平时写得非常不错的文章。)

七、照应开头法

这和上面的回扣标题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比较讲究首尾的照应,如果在应试作文一时寻找不出更好的结尾,就可以采用照应开头的方式来写。

八、将错就错法

有时慌张与紧张之下,一不留神审题不慎,写对一半才发现文章偏题或者离题,但若重新构思则又没有充裕的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更弦改辙写上半篇几段,倒不如将错就错完成通篇全章。当然要尽可能牵强附会、力挽残局,在扣题点题、分析总结上下功夫,在议论抒情、结论收尾上下文章,这样说不定会使文章宕开一笔、绝处逢生。

九、画龙点睛法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适当的议论往往能点明题旨、深化主题,而当应试作文最后来不及结尾时更要进行相关的议论来总结点题。这既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也是为文应急的措施。

如一篇题为《唠唠叨叨的姥姥》,文章主要通过对姥姥“唠唠叨叨”的性格刻画,不仅真实地反映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的现实,更重要的是从姥姥那种念念不忘过去的唠叨中启发人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勤俭品德。文章最后就运用画龙点睛的方法作结的:“我明白了,我住校时缺少的,就是姥姥的唠叨。”

相关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优秀记叙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2245 字

+ 加入清单

要写好记叙文,就必须要明确“为何叙”,即主题要明确。要主题明确可注意三点,小编收集了优秀记叙文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一、为何叙

记叙文一般可分为记人、叙事、写景、咏物等几种。记人,要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叙事,要写出事件所蕴涵的意义,这些意义可以是政治思想方面的,也可以表达某种哲理,或某种情趣;写景,要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个人某种感情或深刻的感悟;咏物,或透露出世间人生的某种乐趣,或托物言志,表现对社会上某种人某种现象的情感。因此,我们写记叙文总会有一定的目的,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感情,实际上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它像一根红线贯串于文章的始终。没有明确主题的记叙文,只能是一篇流水帐,所以要写好记叙文,就必须要明确“为何叙”,即主题要明确。要主题明确可注意三点:第一,要有积极意义,即确定的主题思想感情必须是健康的,有意义的。

B,要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全文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有的同学作文时,既想写这,又想写那,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不是漫无中心,就是几个中心,多中心则无中心。

C,可含蓄一点,不一定直露。主题要蕴涵在具体的记叙和描写之中,一般不宜用明显的话语揭示出来,如表现人物勤劳的品质,要通过具体的事和生动的细节来表现,不宜将 "勤劳"二字当成标签贴在人物身上。又如要记叙一件有意义的事,也不宜空洞抽象地把其“意义”说上一大通,而应在具体的情节中自然地显示出来。恩格斯说过,事件的意义、人物的性格写得越隐蔽,作品的艺术魅力就越强。

二、叙什么

叙什么,就是写什么内容,在写记叙文时就要考虑选择哪些材料。选材时,要坚持三个标准,一是典型性,即选择出能充分表现中心的材料;二是真实性,即选出真人真事真景,包括来自现实生活的艺术真实;三是现实性,即选出有现实积极意义的材料。在选材具体操作时,最行之有效的选材方法是展开联想,联糸生活,即选材时可通过联想,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任意一个方面选出自己熟悉、感动的人和事。如在写《谢谢您给我的爱》(南京市95年中考作文题)时,我们不妨展开联想,从家庭生活方面选出祖辈、父辈给"我"爱的材料,从学校生活方面选出老师、同学给"我"爱的材料,从社会生活方面选出邻居、路人、警察等热心人给"我"爱的材料。材料选好,还需认真剪裁,做到详略得当,所所以还要注意两点:第一,要剪去雷同的材料。有些记叙文表现中心时不止用一个材料,那么这些材料应从不同侧面表现中心,如果从同一方面表现中心,那么其中的有些材料则属于“雷同”"的材料,应该删掉。第二,要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糸不大的材料要略写、与中心关糸极为密切的材料要详写。

三、怎样叙

怎样叙,就意味着怎样把一篇文章具体地写出来,这就牵涉到文章的结构、表达的方式、遣词造句等表现形式。

先说文章的结构,即所要写的这篇记叙文用什么结构来表现出来。它包括这篇文章分几层写,哪些材料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如何安排过渡,于何处伏笔,在哪里呼应,如何开头,怎样结尾,等等。从整篇记叙文来看、常见的结构有顺序、倒叙、插叙。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叙述。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其一,按时间的推移来叙述;其二,按事情的发展来叙述;其三,按认识发展的过程来叙述;其四,按作者的行踪来叙述。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精彩片断提到前边写,然后再按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倒叙的运用有四种类型:一种是把事件的结局提前,造成悬念,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情的发生与发展;一种是把事件中最精彩的或最紧张的片断截取下来,写在前面,震动和吸引读者,然后按时间的顺序叙述事件的起因、发展与结局;一种是先写眼前的事物,由此及彼,引起回忆,再追叙往事,形成倒叙,一种是先写当前情况,再回忆过去的情况,以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插叙,是在文章的叙述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插叙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有种种不同:有的是追叙,对过去事件片断进行回忆,有的是补叙,对有关人和事作必要的补充、解释;有的是逆叙,对有关内容由近及远、由今及古地回溯,灵活多样的插叙,可以使主题开掘得更深刻,情节展开得更充分,内容表现得更充实,人物形象刻画得更丰满,避免了平辅直叙。

再说表达的方式。记叙文一般以记叙这种表达方式为主,但记叙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往往需要描写。对人物和环境作适当的描写,可以把人物、事件或景物写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叫人看了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描写的类型很多,从描写的对象划分,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人物描写中包括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方式。从描写的角度划分,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这要在具体的写作中灵活运用。另外,在记人叙事的记叙文中,为了突出人物的高贵品质或突出事件的意义,有时要进行抒情和议论。再则,有时作者为抒发自己的感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情,直接表露感情,或寓情于记叙之中,在记叙的过程中处处渗透着情感。这样综合运用好表达方式,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摇曳多姿,绚烂多彩。

最后说说遣词造句。一篇记叙文最终是靠一句句话组成起来的,因此,大家在语言表达上要注意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准确就是指用词合适、恰当;鲜明指一个词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表示出的意思清清楚楚,明明白自,一点不含糊。生动形象,就是把词用得活泼,有声有色。这一点,就要多注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夸张、反问、设问等多种修辞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升初作文:看图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看图作文,是起步作文。小学一年级的看图说话,二年级的看图写话,是看图作文的基础。看图作文,一直贯穿于小学阶段作文训练的始终,是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同时,看图作文也是全国各地小学生历年毕业升学考试的一种常见形式。所以,学会看图作文十分重要。

看图作文是命题作文的基础。写好看图作文,同命题作文一样,首先要学会审题,搞清楚题目的性质。是记事的,还是写人的。是写景的,还是状物的。因为只有弄清文题的性质,才能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例如,《同桌》,主要写人;《师生情》,主要记事;《公园一角》主要写景……看清了文题,把握住题意,就不会跑题了。

看图作文是对提供的一幅或一组图的内容进行描述的习作训练。一幅或一组好的图画,是经过作者对生活的反复观察、分析,然后选取最能反映主题的画面,经过构思创作出来的。因而,进行看图作文的练习,必须认真观察,观察得细致,才能写得具体,抓住了重点,才能把图中的中心思想表达得准确。

看图作文的要求包括看图和作文两个方面。看图,就是观察。观察要有个顺序,要准确、细致、抓住重点,还要合理想象,以便准确地理解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作文就是表达,它要求将观察所得,围绕图的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具体地写出来。

看图作文就图的内容看,有看单图作文和看连图作文两种。下面,我们结合例文,具体分析一下这两种看图作文形式的写法。

看单图作文,这是看图作文的一种主要形式。它要求:围绕图的中心表达,准确而有层次地写清楚图的内容。单图一般多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比如看景物图,要分清画面景物的主次远近,确定重点,注意描写层次。《公园的一角》就是运用由远及近的写法,再现了公园一角美丽的风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小升初作文指导:记叙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5224 字

+ 加入清单

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年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欢迎阅读。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小朋友看见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

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

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二、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

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全文摘抄

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看了这则幽默,同学们可能会捧腹大笑,有的笑那个“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人,是向聋子借听力,是向盲人问路;有的笑那个警察是:“不懂装懂,胡说八道。”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

一、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

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四、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亮点作文的写作技巧

全文共 8606 字

+ 加入清单

最后这一年刚开学的时候,学校发了一本资料,专门讲作文的。头几页就讲,高考作文的本质就是让你炫示。就是展示你肚子里的积淀,你会的好词好句好结构好材料之类的。一篇篇例文精巧之至,华丽之至。于是明白了,高考作文就是要这样写,于是专门找了点文学感觉很强的书和杂志来看,来提高自己这种能力。

结果作文反而不如以前,那一段的作文是我作文分数的低谷。

后来好好反思过明白了,那本书只抓住了片面的一个方面。炫示表面的东西,确实可以让我们这些屌丝眼前一亮,觉得,哇,碉堡了,这文笔,这素材,这融合,这结构,奇绝啊!

其实读完之后什么都剩不下……就跟许多市面上的所谓美文杂志一样,读的时候觉得很NB,读完了一点印象都没有。这样的文章势必得不了高分。哪怕你炫示的东西再惊人,再好,都没有用。

于是把那本书一扔,找回自己的特色。这里插播一句,推荐大家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真心不错。

至少对你高考作文,会有一些潜在的好影响。

打个比方,高考作文就像你给考官做的一道菜或者一顿饭。书上要求的那种炫示的文章,就像一位高超的面点师,用面做出各种花里胡哨的东西,极具观赏美感,但里面没有盐没有糖,这样的菜(饭)你吃得下去吗?

相反,如果你没有那种高超的技巧去做出那么好看的面点,反而炒一盘普普通通的宫保鸡丁给考官,他会更青睐哪个?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疯狂地提高摆弄文字的能力,而是注重文章内涵,把你的思想传达出去,让阅卷老师感受得到。当然,既然要提高,就需要我们在这盘宫保鸡丁的味道上下点功夫。

补充一句,你本身如果有很好的文笔,那么这是你的一大优势,不要放弃,要坚持下去,并同时注意提高文章的思想内涵。

当然,在座的看官,更多的应该是和我差不多的屌丝,文笔不会太好……所以继续往下看吧~

一篇文章的灵魂就在于其中心思想。这个文章的主题是你作者的思想的直接体现。那么你的文章思想如果是正确的、全面的、严谨的、令人耳目一新的,你的文章无疑就拥有了一个巨大的亮点。而它将使你的作文分数上一个台阶。

按照一般写作的顺序来说吧,首先是拿到一个题目,新课标卷都是材料作文,我就只说材料作文了。根据材料你需要确定你的立意。(命题作文基本与此想通)

立意要怎么确定呢?这里就要提到我贴出的博客里总结的作文命题五大原则。

并非真的有这5个原则的硬性限制,这五点只是我的老师总结出来的。他多年研究作文嘛,经验肯定不是我们这些小辈比得了的,所以这五点,大家不妨也来看看。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不是吗?了解出题原则,有利于我们用最短的时间确定最好的立意。

a、时代性原则: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关心国家大事,思考社会人生。高考作文题目所涉及的主题、内容,与我们的社会紧密相关,与一个时期的焦点、热点问题有关。

a、间接性原则:关注时代热点但一定不直接就其出题,而是暗扣社会焦点、热点,间接联系时事,大处着眼,小处命题,以小见大,最忌直白。但是,间接性原则并不绝对,有些年份,直接就当年的焦点、热点问题命题,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当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就以汶川地震来命题了。

a、积极性原则:必须体现积极的舆论导向,有利于表达积极、向上、健康、美好的思想感情,几乎没有直指社会阴暗面的。这是由高考的性质决定的。

a、普适性原则: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写作欲望,让各地区、各民族、各类型考生都有话可说。

a、猜不着原则:就是让你猜不着呗……

看看这五点,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呢?很明显,就是出题人的意图。

平时做题不管文科理科,哪个老师都会告诉我们:要学会揣摩出题人的意图,没错吧?

现在好了,我们已经可以清楚的把握出题人的意图了:选拔有利于社会安定、国家进步的人才。大概就是个这吧。反映到作文上,就是:选出一位关注时事,顺应时代,思想积极进步,能合理分析问题,能为国家排忧解难,能合理解决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有一定说服力的考生,给他的作文打高分。

不管你是不是这种出题老师和阅卷老师喜欢的小青年,为了得高分,现在把自己先变成这样一个小青年吧。反正又不会损失什么。

现在你已经是一个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小青年了,你的思想非常健康向上。但这就够了么?当然不够。

你需要把你的这种正确的思想具体化,清晰化,条理化,这就反映在你每次作文的立意了。

立意首先要审题。

就说材料作文吧,题目我认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就事论事型,比如11年的新课标卷;一种是提炼观点型,比如12年的新课标卷。

一般来说第二种更常见。所以我先说这种吧。审题,就要求你认真读材料,全面读、全面想。干巴巴地说,不清晰。

我就举例来说吧,2012年的作文题目如下:

全国课标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来写一下我审题和确定立意的历程:

读一遍材料,知道故事说的是什么了。同时大概在心里有个判断,修船是关键,顺手是关键的关键,顺手修的船救了几条人命是更更关键。

然后开始全面地分析题目,想想可以有哪些立意。当时我记得我想了这些:举手之劳何乐不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认真细心的可贵,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每个人多付出一点世界就更美好一点……

那么怎么从中筛选出我要为之动笔的那个“最佳立意”呢?

这里要补充一点就是,有的材料有一个最佳立意,有的却有多个,比如这个题目就有多个很棒的立意角度。所以有时候不必太过纠结,到底选哪个呢?当你实在觉得剩下的几个方向都很好的时候,你可以根据写哪个自己更有话说,或者写哪个你的材料更充分来确定到底用哪个立意。

你在脑子里形成这些立意的选项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会闪过一个个适用于此的材料、事例,是吧?这个就可以帮助你来更好的选择正确的角度。

选择的时候,就要结合命题的五个原则来考虑了。其中时代性、间接性、积极性是最需要我们考虑的。

作为一个积极的小青年,你立意的积极性基本上可以保证了那么怎么能让自己的立意顺应时代性和间接性呢?

时代性和间接性是结合在一起的,尤其高考作文材料,它一定紧紧符合这两个原则。

于是我当时再考虑到这些之后,果断选择【职业道德】作为论述的中心来写。

为什么?大家看到这应该已经明白了吧?不明白的话,我再稍作说明:此时你需要想想我国当前存在的明显问题有什么,这就符合了时代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就要求你关注时事,什么是关注时事?不是像初中准备考时事政治那样专门总结一些你甚至都没听说过的所谓国际大事来背,而是你能感受到、能了解到的身边的一切。其中当然就有当前社会上不少人职业道德的问题,比如地沟和谐油、三和谐鹿之类的;也有正面的,比如吴斌、刘红安这些人。

这些并不需要你刻意准备,只需要在学校没事看看杂志报纸就可以了解的很多。而你作为毕业班的学生肯定少不了这种活动来作为课余的放松娱乐,不是吗?

材料不会直接指出这个,这就是间接性,它需要你自己挖掘出来。无疑,同时需要符合这两点,又要符合题目中的材料内容的,就是“职业道德”了。

选择了职业道德作为你文章论述的中心,那么接下来需要的就是一个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可以这么说,【一定是一个判断句】。

所以你需要先想好这个中心论点,【它必须清晰、明确】,它关系到你整篇文章能不能清楚地表达。并且记住,中心论点一定要在文章开头清楚地表达出来!(此法只针对语文成绩一般或者较差的屌丝们。。。你语文如果已经轻轻松松120+,130+并且有自己成熟的写作套路,当然就没必要参考我这个)

那么怎么让你的中心论点明确下来呢?

【积极性】原则很重要,同时你也应该从这个中心论点中传达出一点,就是【你的观点有一定的深度】或者一定的广度。(我不敢妄言自己的看法就多么有深度,我想说的主要还是你要从这个论点中让阅卷老师感受到你有点深度,因为咱们指望不上文笔,就只能靠加强思想性、条理性和说服力来征服阅卷老师了)这么说比较抽象,来看例子。

还是说今年高考作文吧,我的标题是“职业道德乃社会基石”,这句话也正是我的中心论点。

总之,经过一番酝酿,你需要在动笔前明确你的中心论点。这个时候你必须能够用一句话(无论长短)来准确表达你的论点。

接下来是什么,该考虑动笔了,你的文章还缺少什么呢?

1.素材 2.谋篇布局

先谈第二点。

如果写作你真的头疼,那就干脆直接练就行了;如果对自己有些信心,不妨按自己熟悉的套路来,如果有一些你觉得有用的经验,可以借鉴一下;如果像我前面说的,对自己的写作很放心,自己的写作套路很熟练很成熟了,那么这些你可以不看。

引材料-亮明中心论点-延伸、深挖出两三个分论点-从反面或者侧面说一点-回归中心论点,再引述材料,并总结提一下上述几个分论点。

这就是大概的文章结构。我相信不少老师都会讲到。不要怀疑 这就是最适合咱们的结构,你写三篇作文就能把这个结构烂熟于心。

有了它,你作文起码45以上就可以保证了。

这里注意一点。谋篇布局,我已经说了文章结构,但你的文章呈现在阅卷老师的屏幕上的时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你的卷面结构。

书写已经说了很多,所谓卷面包括的不仅是书写,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卷面的布局。你可能觉得我有点扯淡了,卷子人家印好的,我们怎么能影响卷面布局?

能。就是你要把段落安排合理。

下面我复制一段我老师博文的内容,大家一看便好理解了。

文章的布局,要设计,要讲究,这一问题,在下曾有文章《密不透风疏跑马》做专题的阐述:

中国的书法艺术,有“疏可跑马,密不透风”之说,讲究章法,讲究布局。

兴致上来,挥毫泼墨,浓笔重彩;气息沉静,惜墨如金,大片留白。以至于出现了疏朗处,可以骏马驰骋;细密间,针扎不进,水泼不进,风亦难以吹进。

世人面对如此的谋篇布局,面对如此的出神入化,只有钦敬,只有叹服。

书法,如此。

写作,一样如此。

我们的写作,一样应该如书法作品,“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构思间,逻辑关系,起承转合,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缜密得不能再缜密,细致得不能再细致。语句上,行文上,惜墨如金,惜字如金,多一字,多一句都不行,都不能。短句子,短段落,疏疏朗朗,清清爽爽,让人读起来就舒服。

文章,由文字组成。

但是,读不同的文字,给人不同的感受。

我们读一个逗号到底,满纸黑压压文字的文章,感觉如何?我们读长长短短,错落有致的文字,感觉又如何?

当然是一沉重,一轻松。

满纸黑压压的文字,本身就给人以压抑感,给人以沉重感,让人难以卒读;而长长短短,错落有致的文字,让人感觉轻松,心生愉悦,止不住有阅读的冲动。

一般人的阅读心理如此,高考作文的阅卷老师的阅读心理就变了,就不同了?不!

阅卷老师的阅读心理,和我们毫无二致。阅卷老师的阅读心理不仅和我们一模一样,甚至较我们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想想看,哪一个阅卷老师没有具体的工作任务?一定数量的时间里必须批阅一定数量的文章。大量的文字阅读,通篇的密密麻麻,黑压压的文字,让阅卷老师有什么心理,有什么反应?

不可避免的烦躁,不可避免的厌读。

就是责任心在控制自己,就是道义感在告诫自己:静下来,沉住气,阅读,阅读!公平,公正!但潜意识的厌读,潜意识的烦躁,对黑压压的文字,不说刻意打压吧,但绝对不会有什么好感。

但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之时,一阵清风吹来,又有什么感觉?

清爽极了,舒服极了。

清爽舒服之间,心情好了,情绪好了,笔下的分数自然也好了,也高了。

卷面怎么安排,有数了吧?

来谈具体的作文内容。

分论点,大家写几次作文就有感觉了,基本上任何一个中心论点都可以往更细的方向挖掘挖掘,这样就有了你文章中的几个分论点了,每一点都可以配上你积累的素材,基本的结构可以这样:

段首可以承接上文,过渡下来,写明一个分论点,然后简述一个事例,【然后加以议论】,【紧扣你的分论点来议论你写的事例】。

括号内很重要,也是很多人作文难提高的最大问题所在。

缺乏议论,或者议论无力,那你的文章怎么表现出说服力?怎么表现你的思想?又怎么能得高分?

素材之后的议论该怎么写呢?

就是把材料往你的论点和分论点上靠,或者说,阐述一下为什么你要选择这个素材,它哪里能个证明你的论点。这个其实不难的,你练几次就会发现很容易。这种议论一篇文章中肯定要出现好几次,那么你不妨变换几种方法来议论,比如正面论述,反面假设等等,想想平时自己怎么说服别人的,这里也是一样的道理。练几次就有感觉了。

如果觉得难得很大,怎么办呢。读报纸。《中国青年报》我想哪里都会有。一般学校里也会定吧,反正我们学校是每个班每期都有一两份(或者更多?)。

找其中议论部分比较多的文章来读,你慢慢体会他是怎么议论的,他是怎么写的。你想想,人家都是很权威,很专业的记者,他们的文章,能不好?

模仿人家的笔法,没事的时候摘抄一些自己觉得对自己写作有用的部分。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说了,这不是又要耽误哥练数学的时间?其实不然,你完全可以在学累的时候拿出青年报读一读,抄一抄。这样一来,你既放松了,又potentia、lly提高了语文的能力(包括阅读和写作,你摘抄时还可以练字,有没有发现,我勒个去,效率真高!)。况且你没必要每期都看,更没必要每个版块都读,社会相关的版面多看看,上面会有一些好的素材和议论,其他的就挑自己感兴趣的读读看就行。如果你是高三,可以说,【《中国青年报》】完全可以替代你的一切课外阅读材料。

至于什么《意林》《读者》《课堂内外》《格言》《看天下》《作文素材》……这些,有条件、有闲心可以读读,也都是不错的、适合咱们看的杂志。如果觉得耽误时间,没事就读青年报是完全足够的!

这么一想是不是觉得轻松了许多?是不是觉得自己语文速成有了很大的希望?

嗯,说到这里,基本上素材的积累也说完了。

回想一下,【时代性原则】,它就告诉我们,常用紧跟时代脚步的素材会为你加分的。

但并不是说一定要通篇最新素材。你的古诗文的积淀,稍加练习便能运用得当,他们的成功运用,也能成为作文的一个亮点。

但是注意了!不要为了炫示而炫示!一切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一切以中心论点为主,以能清晰地、突出地传达你的思想给阅卷老师为主。如果素材、议论、古文运用得不得当,那就弄巧成拙了。

说到素材呢,就顺便说一下文笔。我说的文笔并非真正的那种文采飞扬的文笔,而是能为作文增色的一些笔法。比如很简单的,排比句。一般而言,文章的后半部分,在某个分论点或者反面补充论点的时候,用个排例会有不错的效果。一是闲的文章错落有致,结构精当;二是显得你博闻强识,素材丰富;三是令文章更具可读性。一般那些容易被用烂的素材,而你又觉得不错的,而且又确实很切合你的论题的,不妨写成排例。

同样的,比喻啊什么的这种修辞的运用,可以穿插在文章各处,甚至当你熟练运用之后可以有一些巧妙地、灵活的使用。比如你可以把一个大的比喻融入整体的文章结构,这样的巧妙设置,无疑会使老师对你的文笔、心思刮目相看。不要紧张,【这种文笔是人人都能学会的】,并不是非得小学时候你那些老写范文的同学才能写成的。只需要你练作文的时候用心,写个几次,你就熟悉了,可以信手拈来,真的,相信我。

另外有一点,这个对你文章的完整性,对你思想传达的完整性,都有不小的帮助。

就是在文章后期要从反面考虑一下立意。反面可以从这么几个方向,一是如果你的立意被反驳,怎么破;一个是你的论证如果都是正面的论证,你这个时候应该从反面来反证一下。

有点抽象?

听我细说。

举个例子,还是说职业道德那个作文,我从正面写了吴斌和刘红安之后,让人读来虽然觉得挺充分,但也不免觉得不够全面。于是从反面略写一下,地沟和谐油之类的泯灭职业道德的事,并加以议论,这里与前面的议论进行对比,可以加强文章的紧凑度,并且加强说服力,对吧?

同时,最关键的是,我只用了不多的笔墨,就把我的文章的论述(或者说文章中心、思想)补充得很完整。从阅卷老师的角度看,会发现这个学生考虑很全面。对不?

这种反面论证属于我刚才说的第二种,这么说比较好懂了吧。

第一种我觉得不需要举例子了吧,一般来说,你在考虑立意的时候,肯定已经全面考虑过了。也就是说,大家不妨养成这样的思维惯性,等高考完之后再忘掉。那就是:审题的时候,按我之前说的确定好立意,然后试着站在对立面,找其中的漏洞来反驳,然后再站回来,怎么完善你的论点,来驳倒这个反驳的意见。

我觉得这个思维挺有用的,生活中也可以用到。多这样想,你的思维会比较严谨,这样自然而然反映到文章中,思想性就上去了。有时候阅卷老师甚至都会觉得,哎呦,我都没想到,这个学生能写到,嗯嗯,一定要打高分!

这里我多转一点东西过来,是一个同学的问题和我的回答。我想这些应该挺有用的。

a、同学问: 可以举个例吗?不太明白耶,我现在准高二,语文是硬伤……每次只有90+,很无奈啊

我回复 a、同学: 举例子的话,你勉强看看这个哈,大概明白一下我说的意思。这个例子未必恰当。比如,我说:公车私用反映了监管制度的缺位,那针对这个论点,就可以有这种反驳:思想都足够进步了的话,就不需要制度来约束了。对此可以再反驳或者补充:要消灭公车私用,同时需要制度完善和思想进步。

我回复a、同学:我想强调的就是,这种试图反驳自己的论点来使自己的论点更完善、更全面的思维比较重要。但并不是每次写作都要用,因为有的论题不适合这样写……你写多了就能感觉到啦。这种思维你可以在平时多训练训练自己,有时候写作的时候,你可能一开始没想得足够完善,在写作途中想到了,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完善你的论点,这么说,不知道你明白了没有?另外再说一点就是,有的题目,你通过自己反驳自己发现了你论点的不完善,你可以从一开始就按完善的写,不一定非得在谋篇布局中体现这种反面的思维。事实上,我说的两种反面的角度,第二种是比较常见的、比较好写的。

这第一种,更多的可以作为一种临场补救手段。

最后,文章结尾,你有文采你就发挥,你没文采你就走平实路线。但结尾一定是要有的!

结尾的内容就是总结你的论述,回归中心论点,另外结尾一定要点到作文题目给的那段材料(只针对材料作文)。再有就是,结尾不宜太长。百字之内能解决就解决最好。

再转一名同学的提问,我觉得这个挺典型的,我以前也有这种问题。

他的提问:麻烦大神帮我看看我是神马情况了。。我平时作文都写的还可以,是同学也说不错。但每次作文课或考场上限时写出来的作文,我就怎么都憋不出了。而且这似乎都成了惯性,每次考场上写作文都有弃笔的冲动,这种心态下写出来的作文实在是惨不忍睹啊。完全就在凑字 可我已落入迷惘,不知道怎么办。

我: 客气了,不敢称大神。你的情况,我毕竟不是特别了解,先妄论一二,说的不对的话你告诉我哈。我觉得你应该是平时很用心雕琢你的文章,可能每次都想出新,突破自己。仔仔细细反复地审题,再确定立意。在文章结构方面也非常用心,但每次都是重新构思,没有总结过自己的文风,没有总结过结构。

而且,可能你平时写文章并非规范的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散文。如果是平时的作文作业(现在应该不会留这样的作业吧。。。),你可能就是由于时间充裕,字斟句酌,追求完美。素材选择上也很谨慎,很认真。这样自然化时间要多一些。但是至于你说你一旦限时练习或者上了考场就写不好, 可能是由于我刚才说的,你没有总结过一套自己熟悉的写作套路。你文章写得好,所以可能不屑这种按条路写作的方法,但反过来想想,既然咱文笔基础好,又想得高分,干嘛不先委屈一下自己,适应一下这种按照路数写作的方式呢?

要知道,当你有一套自己的熟练的、成熟的套路之后,谋篇布局上你基本不用花时间。而且这个套路还可以在立意和选材上起到一定的帮助,何乐不为呢?课下不紧张的写作,当然还是按自己的想法来写,每次都有新感觉更好。但练作文的时候,就按照套路来,这样当你熟练掌握了自己的套路之后,也可以随时在有灵感的时候做出迅速的合理的调整。提高写作的效率。这样节省出来的时间可以帮助你更好地雕琢自己的文句,充分发挥自己的文笔优势,完爆你的竞争对手~

简单总结一下作文吧,就是【思想是第一位的】。

思想决定立意,立意的过程中一定要参考作文命题的五大原则。

思想要全面,每一个你能想到的方向都要尽量深挖。这个不仅在作文时候要练,平时也应该注意,毕竟这个对咱们其他方面包括生活,都是有帮助的。

自己试着反驳自己,再使者反驳反驳的意见。可以使你更严谨,可以使作文的思想和议论更NB.

素材的选择,和议论的笔法的学习和练习,都离不开《中国青年报》,多读多抄吧。

书面结构要安排合理,错落有致最有爱了。不要出现一大段话一大段话那样的。。。

文笔可以慢慢培养,没有的话,只要思想性够了,分也低不了。但如果反过来,为了炫文采而牺牲思想内容,放心吧,四十分上不了。

书写一定要整洁。练字要坚持练,尤其当你过了初级阶段,你的字稍微成型之后,你会慢慢爱上写字,汉字真的太美了,真的。

文章结构,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成熟的一套,就直接套用我说的那个就行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