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熟能生巧的成语故事悟出的道理汇集20篇

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造就了我们伟大民族的辉煌历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感人的故事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8178

作文

1000

成语故事:守株待兔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很久以前

在一座大山的山脚下

住着一个农夫

他每天一大早就到田里干活

特别辛苦

有一天,农夫正在田里干活

一只野兔从草丛里跑了出来

野兔看见农夫,吓了一跳,心慌的四处逃窜

结果,一头撞到树桩上,撞晕了

农夫放下手中的活儿

走过去,捡起兔子

他觉得,自己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兔子交给了妻子

妻子做了一锅鲜美的兔肉汤

第二天,农夫又到地里干活儿

可是,他不像以前那么专心了

干一会儿活,就朝草丛里看一看,听一听

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

第三天,农夫不再干活了

从早到晚都守在树桩边

希望,再捡到兔子

但是他等了一天都没有等到兔子

从那以后,农夫就天天守在树桩边上等兔子

结果,他再也没有等到兔子

可是,地里的庄稼都枯死了

农夫不想努力干活,天天盼着能碰到好运气

从而,能得到以外的收获,最后却什么也没得到

宝贝们,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哦~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忠言谠论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忠言谠论

【汉语拼音】zhōng yán dǎng lùn

【近义词】:秉公任直、谠论侃侃、公正廉明

【反义词】:贪赃枉法

【成语出处】宋、孝宗、经进东坡文集序:“故赠太师谥文忠苏轼,忠言谠论,立朝大节,一时廷臣无出其右。”

【成语解释】忠恳正直的言论。

【忠言谠论造句】王主任为人正真,在工作中一贯忠言谠论,是一个人民的公仆。

【忠言谠论的成语故事

宋朝重文治,皇帝也给好书写序。如宋神宗为司马光《资治通鉴》写序说“ 朕惟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故能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宋孝宗为《东坡全集》写序说“成一代之文章,必能立天下之大节。立天下之大节,非其气足以高天下者,未之能焉”。窃以为,苏东坡是个全才,尤其是开拓词的境界,贡献最大。诗也酣畅淋漓,文章则行云流水,书法与画画自成一体,但苏东坡作品是天分所致,难以学而及的,表现为文章几乎没有转折,一气呵成,相当流畅,读到前面就知道后面。这样的文章传播效率高,但也不免失去点回味,不如韩愈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精选

全文共 3351 字

+ 加入清单

【囫囵吞枣】

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吃一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

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想了想,说:“吃梨时,只嚼不咽,还会伤脾吗?吃枣时,我不嚼,一口吞下去,这不就可以保护牙齿了吗?”

另一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就想开个玩笑:“你这不是囫囵吞下枣吗?”周围在场的人都笑了。

读后:我们学习知识时不能囫囵吞枣,首先把要学的知识理解清楚,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狗猛酒酸】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为了招来生意,他总是将店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将酒壶酒坛酒杯之类的盛酒器皿收拾得清清爽爽,而且在门外还要高高挂起一面长长的酒幌子,上书“天下第一酒”几个大字。远远看去,这里的确像个会做生意的酒家。然而奇怪的是,他家的酒却很少有人问津,常常因卖不出去而使整坛整坛的酒搁酸了,变质了,十分可惜。

这个卖酒的宋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于是向左邻右舍请教这好的酒竟然卖不出去的原因。邻居们告诉他:“这是因为你家养的狗太凶猛了的缘故。我们都亲眼看到过,有的人高高兴兴地提着酒壶准备到你家去买酒,可是还没等走到店门口,你家的狗就跳将出来狂吠不止,甚至还要扑上去撕咬人家。这样一来,又有谁还敢到你家去买酒呢?因此,你家的酒就只好放在家里等着发酸变质啊。”您看,一匹恶狗看门,就能把一个好端端的酒店弄得门庭冷落,客不敢入;如果一个国家让坏人控制了某些要害部门,其后果必然是忠奸颠倒,社会腐败,百姓遭殃。

【居安思危】

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提示: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卧冰求鲤】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的意思: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现在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不耻下问。

【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映雪囊náng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车胤囊萤夜读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着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孙敬悬梁苦读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苏秦刺股苦学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着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凿壁偷光

【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欧阳修以荻画地

[小学励志成语故事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上班族的寓言小故事及寓意道理

全文共 1394 字

+ 加入清单

上班族寓言故事寓意道理

换了3次主人的驴  有一头驴生活在一个农场里。这头驴总觉得主人给它喂得很少却总是让它干很多活,于是就向神中之神宙斯祈祷,希望神能给它换个主人。宙斯听到了驴的祷告,决定满足它的愿望,就让主人将驴卖到了一个砖厂。  没过多久,驴又觉得自己每天来来回回运送沉重的东西,这比以前的工作还要辛苦,于是它又向宙斯祈祷要再换个主人。宙斯又让主人将驴卖给了一个加工皮货的匠人。当得知新主人就是扒了动物的皮来卖的匠人之后,驴呻吟着说:“以前的主人虽然给我吃的少,让我干的多,但是怎么也不会扒我的皮呀,唉,这次才是最坏的啊!”

跳槽没问题,人这辈子总得换几家单位,可是盲目跳槽有问题。据调查,有50%的跳槽人越跳越心烦……  驴与狐狸的计算法  狮子与驴、狐狸一起去打猎。3位都很努力地打猎,于是获得了很多猎物。狮子命令驴去把猎物分配一下。死心眼的驴将所有的猎物平均分成了3份。狮子一看,非常生气,就一下子将驴抓住吃掉了。接着,狮子命令狐狸重新把猎物分配一下。狐狸将所有的猎物分成两堆,一堆堆得像小山一样高,而另一堆只有可怜的几只。狐狸指指大的那堆,说:“大王,这堆是您的。”狮子看了很高兴,就问狐狸:“你这么会分东西,是从哪儿学的呀?”说着,还把自己那份又匀出一点分给了狐狸。  下属和上司抢功,下场都会很悲惨……  被狮王吃掉的狐狸  一个太阳徐徐西落的傍晚,随着太阳落下,一只狐狸的影子也慢慢变大,看到自己的影子,它心想:“我什么时候变这么大了?”于是不禁挺直了肩膀。狐狸的影子慢慢变大,不一会儿就有两只狮子那么大了。于是狐狸心里暗想,自己有尖尖的牙齿和锋利的爪子,平时不能和狮王接近就是因为个头不够大,如今,自己一下子变得身形如此高大,那它就不用怕了。  正好这时,狮王晃晃悠悠地走了过来。要在以往,狐狸一定会尽量躲开狮王,因为狮王饿了的时候总会一口将身边的动物吞掉。但是今天,狐狸决定和狮子套套近乎。看着狐狸不仅没有逃跑反而走到自己跟前,狮王马上快速冲了过来,一下子将狐狸扑倒,咬断了它的脖子。

稍有成绩就自大的人,看不到身边的危险……  站在房顶上的小羊与狼  有一天,小羊在栏杆与土坡间跳来跳去,无意间就跳上了房顶。突然来到这个新的世界,小羊感到异常兴奋,这儿走走那儿看看,望着远处很开心。这时,正巧有只狼从下面经过。看到平时怕得不得了的狼从下面走过,小羊一下子变得得意洋洋起来,它低着头望着狼说:“嘿!狼,你上来抓我呀!”听到小羊的挑衅,狼突然抬起头,看了看小羊,轻蔑地笑了笑,说:“唉,小不点!能够这样耍我骂我的可不是你,是你站的那个位置,这你可别忘了!”  在国有企业里,再有职务的人也是个打工仔,但是很多人往往忽略这个真相……  乡下老鼠与城市老鼠  一天,城市老鼠邀请乡下老鼠到自己家做客。城市老鼠将乡下老鼠领到厨房里,给它看各种食物:奶酪啦、肉啦、面包啦、水果啦,等等,堆得到处都是。但是乡下老鼠刚要钻到米袋子里饱餐的时候,看到了这里遍布的捕鼠器。虽然城市老鼠一再说,没关系,只要小心谨慎就不会被夹到,可是乡下老鼠已被吓得腿直抽筋,迈不开步子了。  乡下老鼠觉得自己在城市老鼠家里根本待不下去,就去和城市老鼠告别,说:“虽然好吃的谁都喜欢,可是每次都得提着脑袋吃饭,我看还是不要的好。”说完,就一溜烟儿地跑回乡下去了。  企业的打工者,要懂得幸福地劳累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恶人先告状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恶人告状

【汉语拼音】è rén xiān gào zhuàng

【近义词】:贼喊抓贼

【反义词】:据理力争

【成语出处】鲁迅《两地书》:“经我强硬的答复,没法对付,便用最终的毒计,就是以退为进,先发制人,亦即所谓‘恶人先告状’也。”

【成语解释】谓侵犯别人的人,往往倒打一耙,先行诬告。

【恶人先告状造句】你就不要恶人先告状了,大家都已经知晓一切。

【恶人先告状的成语故事

《两地书》系作者鲁迅与景宋(许广平)在1925年3月至1929年6月间的通信结集,共收信一百三十五封(其中鲁迅信六十七封半),由鲁迅编辑修改而成,分为三集,1933年4月由上海青光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共印行四版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屋建瓴成语故事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刘邦当上皇帝的第二年,有人向他报告楚王韩信暗地里正准备造反。他马上召集文武近臣商议对策。这时,谋士陈平给刘邦出了个主意,说:“陛下假说到云梦泽去巡视,并在陈地会见各个诸侯。陈是楚的西界,韩信得到陛下巡视的消息,一定会去陈地迎接的。当韩信拜见陛下的时候,只要有一位武士就可以把韩信捉住。”

刘邦按照陈平的计策,果然轻易就捉住了韩信。刘邦非常高兴,于是在当天颁布了大赦令。大夫田肯乘着道贺的机会,对刘邦说:“您捉住了韩信,又在关中建都,这是我们应当庆贺的大事。关中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胜于他国;土地广阔,有千里之远;兵员众多,占天下百分之二十。由于地势优越,如果派兵去攻打诸侯,真好比是站在高屋顶上往下倾倒瓶里的水,由上而下,势不可挡。”

刘邦听罢,心中大悦,随即赏赐了田肯五百斤黄金。 大将韩信 韩信,秦末汉初军事家,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人,初属项羽,后归刘邦,被任为大将。楚汉战争时,刘邦采用他的策略,攻占关中。刘邦在荥阳、成皋间与项羽相持时,韩信率军袭击项羽后路,破赵取燕、齐,被刘邦封为齐王。不久,他率军与刘邦会合,击灭项羽于垓下。汉朝建立,韩信改封楚王,后因受到刘邦猜疑,被以谋反的罪名杀害。韩信善于用兵,著有兵法《韩信》三篇,现已失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画龙点睛成语故事意思

全文共 834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一个技艺高超的画家,他画的动物就像真的一样。有一天,画家外出去玩,看到一面很大的墙,就提笔在墙上画了一条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画龙点睛成语故事意思,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成语】: 画龙点睛

【拼音】: huà lóng diǎn jīng

【解释】: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成语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现在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他说:“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一画了,龙就会腾空飞走的!”大家听了,谁也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后来,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眼睛画出来。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了。

成语“画龙点睛”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来的。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这种手法也称为“点睛”之笔。

成语典故

原文

张僧繇⑴于金陵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⑶曰:“点之即飞去⑷。”人以为⑹诞(8),因点其一。须臾⑺,雷电破⑽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⑼在。[2]

原文注释

1。 张僧繇(yáo):南朝梁吴(今苏州市)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

2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3 。每:常常,每每。

4 。去:离开。

6 。以为:认为。

7 。须臾( xū yú ):一会儿。

8 。诞:虚妄,荒唐。

9 。皆:都,全都。

10。 破:击破

11 壁:墙壁

译文

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唐,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那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青出于蓝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后魏人李谧,字永和,学习很用功,少年时代就读了很多书。《北史·李谧传》说他“博通诸经,周览百氏”。他的老师孔墦,学问本来也不错,可是几年以后,李谧就胜过了老师。那时,孔墦反过来向李逾请教了e同学们作了一首歌谣道:

奇成蓝,蓝谢青;

师何常,在明经。

歌遥的大意是说:学生成了老师,老师请教学生,究竟谁是老师何尝有一定,问题在于谁更梢通学问。

为什么青比学生,蓝比老师呢?原来蓝,是一种草,它的叶子可作青色染料。《荀子·劝学篇》说:“学不可以已。靑,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就是说学习永远没有止境,后代一定超过前辈。青色本是从蓝草中取得的,可是从蓝取得的青色,比蓝更青;冰,本是由水凝结成的,可是由水凝成的冰,比水更寒。

由于以上的一段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青年超过老一辈,就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或“青出于蓝”。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名人四字成语故事3:破釜沉舟的故事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 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复国后的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包围。被项梁、项羽叔侄等各路义军拥立的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让他们带领j队前去援救赵国。但是,宋义把兵带到安阳就不再前进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   项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与赵军里应外合,一举打败秦军。而宋义则希望赵、秦两军打得精疲力尽之时再发兵,以坐收渔翁之利。于是他严令军中不准轻举妄动。

与此同时,宋义又宴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却忍饥挨饿。项羽实在忍不下去,便杀死了宋义,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为上将军。之后,项羽立即派出两名将军,率两万人马渡河解救巨鹿。取得小胜后,项羽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在全军渡河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船只凿沉,把煮饭的锅都打破,把营房都烧掉,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不给士兵留一点儿退路。项羽领军到达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经过九天激战,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成语故事:心腹之患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心腹之患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关于心腹之患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越国和吴国是邻国,越国趁着吴国忙于进攻楚国而经常出兵去袭击吴国的边境。吴国被惹烦了,就出兵讨伐越国,不料却吃了败仗,吴王阖闾也因为受伤而死去。他的儿子夫差继承吴王之位后,为报父仇,励精图治,后来大败越国,并乘胜攻入了越国的都城。越王勾践率领着仅存的五千残兵败将退到了会稽,并派人向吴国求和。

吴国的大臣伍子胥对夫差说:“越王勾践为人能含辛茹苦,今天要是大王不一举歼灭他,将来一定会后悔。”可是吴王夫差因为这次的大胜而骄傲自满,根本听不进伍子胥的劝谏,下令准许越国议和。吴王大胜越国以后,夫差自以为从此可无后顾之忧了,于是一心想到中原和晋国、齐国等国家比试比试,分个高下。而这时的越王勾践时刻不忘丧国之耻,卧薪尝胆,越国的国力渐渐恢复起来。伍子胥又规劝夫差说:“勾践一餐没有两味荤菜,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将打算有所作为。这个人不死,一定是吴国的祸患。现在吴国有越国在身边,就像得了心腹疾病。(原文是:‘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大王不先铲除越国,却一心致力攻打齐国,不是很荒谬吗?”可吴王还是不听伍子胥的规劝。由于他连年用兵,结果国力空虚,终于在公元前473年被越国消灭了。

成语“心腹之患”由“心腹之疾”演变而来,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

成语出处

《左传·哀公十一年》:“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后汉书·陈蕃传》:“寇贼在处,四肢之疾;内政不理,心腹之患。”

成语谜语

谜语:肚子里头长瘤子(打一四字成语)

谜语解析:腹:一般指人和脊椎动物躯干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内脏(通常称“肚子”),瘤子是一种异常增生而形成局部的肿块,为隐患。心腹:比喻要害。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也泛指最大的隐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龙的成语故事有什么

全文共 2506 字

+ 加入清单

龙,作为我们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与积淀,已经扎根与深藏于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里头。那么,关于龙的成语故事有那些?

白龙鱼服

春秋时期,吴王过烦了宫中的生活,于是想穿上老百姓的衣服到民间去走一走,还想和他们一同饮酒。这决定可吓坏了满朝文武官员。若是吴王在出行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危险,谁能担当起这个责任?大夫伍子胥也认为一国之君混迹在百姓中间是很不妥当的。为了打消吴王微服出游的念头,他给吴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帝养了一条非常漂亮的白龙,这条白龙也是玉帝最钟爱的宠物。有一天,白龙厌烦了天庭单调的生活,就变化为鱼,下凡到一个清冷的池里游玩。它在清清的河水里游来游去,觉得非常有趣。这时,一个名叫豫且的渔人走了过来,这个深池是他每天打渔的地方。豫且看见池水中的这条鱼个头很大,高兴极了,就一箭射了过去。正玩得高兴的白龙突然感到一阵剧痛,原来豫且一箭射中了他的眼睛。白龙带着痛逃跑,愤怒地到玉帝那里告状,要求惩治豫且伤害神龙的大罪。

玉帝充满疑惑地问白龙:“你为什么会让一个渔夫射伤了眼睛呢?当时你是以什么形象出现在渔夫面前的?”白龙回答道:“我当时下到那清冷的池里化为一条鱼……”

玉帝打断白龙的话,说道:“渔夫打渔天经地义,而你化龙为鱼,自贬身份,才招致这无妄之灾,这不能怨恨别人,问题倒是在你自己。你为什么要变化成鱼的形象呢?而豫且用箭射鱼又有什么罪过呢?”经玉帝这么一说,白龙无奈之下,自认倒霉。

伍子胥说完了这个故事,转身对吴王说:“白龙是玉帝所钟爱的宠物,而豫且只是宋国的一个平民。如果白龙不变化成鱼,豫且就不会射伤它。现在您是一国之君,如果不顾自己作为国君的尊贵地位,而与普通百姓一起饮酒,我很担心,怕大王会遇上如同豫且射白龙那样的无妄之灾啊!”

吴王觉得伍子胥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取消了与百姓一同饮酒的念头。后来,人们根据史料记载:“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引申出成语“白龙鱼服”。

此外,关于白龙化鱼的神话故事,还有另一种说法,故事是这样的:河伯(黄河之神)化为白龙,在水滨游玩。后羿见了,一箭射伤了他的左眼。河伯上诉玉帝,请求玉帝杀掉后羿。玉帝说:“你是河神,后羿怎么能射你?谁叫你变作动物的?后羿射的是动物,难道有什么罪吗?”这里说的不是白龙和豫且,而是河伯和后羿了,故事情节并无太大差异。

——《说苑·正谏》

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 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 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 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 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 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 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南北朝时,佛教很盛行。

前秦建元12年,西域涉公和尚来到长安,他能使用咒语咒下龙。每有大旱,皇帝常请他咒龙,一会就看见龙下在钵中,天就会下雨。皇帝和大臣前去钵中观看,都觉得很神奇。

北魏时,僧稠和尚有一次在王屋山中修行,看见两只老虎相搏,吼声震动山岩,僧稠就用锡杖将它们分开,两只老虎被驱散了。

蛟龙得水

北魏时期,朝廷决定南征,急需将才,尚书李冲受命挑选将领,小官吏杨大眼要求率军出征。

李冲认为他的资历不够,杨大眼当众表演自己捷走如飞,他的武艺高强征服了李冲,当即任命他为主帅,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让他蛟龙得水。

【注音】jiāo lóng dé shuǐ

【出处】《管子·形势》:“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

【解释】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近义词】如鱼得水、飞黄腾达、一鸣惊人

【反义词】怀才不遇 虎落平阳

画龙刻鹄

起初,马援兄之子马严、马敦都喜欢讥议时事,而与侠客们轻相交往。

马援以前在郊止,写信回家训诫道:“我想你们听到人家过失,要像听父母之名一样,耳可以听到,口不可说啊。喜欢议论人的长短,乱讥刺时政,这是我最厌恶的,我是宁肯死也不愿听到子孙们有这种行为的。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此事,我之所以要再次讲到此事要像男女婚嫁时施衿结离一样,申明父母的训诫,要使你们牢记不忘。龙伯高敦厚周到谨慎,口无异言,谦约节俭,清廉公正有威望,我很爱他敬重他,愿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豪侠好讲义气,忧人之忧,乐人之乐,好人坏人都合得来,父亲死了,几个郡的人都来吊唁,我爱他敬重他,但不愿你们向他学习。学习龙伯高不到家,还是一个谨慎勤勉的人,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哩。学习杜季良不到家,就堕落成为天下的轻薄儿,所谓画虎不成反像犬了。到现在为止杜季良还不可知,郡里的将领们一下车就切齿恨他,州郡都说他,我常为他寒心,所以我不愿子孙们学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划粥割齑成语故事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拼音]    huà  zhōu  gē  jīu

[成语解释]    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

成语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

他在担任陕西西路安抚使期间,指挥过多次战役,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使当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军官互相告诫说:“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话里对范仲淹充满敬畏之心、这在北宋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牐牱吨傺椭所以有这样杰出的才能,与他在青少年时期的刻苦努力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早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日后的丰硕果实。

牐牱吨傺偷淖婕原来是陕西影州,迁到江苏吴县是后来的事情。他不到3岁时,父亲因病故去。他随着母亲改嫁到朱家。十几岁时,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辞别母亲,只身来到应天府书院,拜当时著名学者感同文为师,学习经邦治国的知识,立志报国为民。在应天府书院期间,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划粥割齑),当作一天的饭食。

牐犚惶欤范仲淹正在吃饭,他的同窗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伙食非常糟糕,于心不忍,便拿出钱来,让范仲淹改善一下伙食,范仲淹很委婉但十分坚决地推辞了。他的朋友没办法,第二天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范仲淹这次接受了。

牐牴了几天,他的朋友又来拜访范仲淹。他吃惊地发现,他上次送来的鸡、鱼之类的佳肴都变质发霉了,范仲淹连一筷子都没动。他的朋友有些不高兴地说:“希文兄(范仲淹的字,古人称字,不称名,以示尊重),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吃的东西你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太伤心了!”

牐牱吨傺托α诵λ担骸袄闲治蠼饬耍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担心自己吃了鱼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千万别生气。”朋友听了范仲淹的话,更加佩服他的人品高尚。

牐犚淮危有人问起范仲淹的志向,范仲淹说:“不是当个好医生,就是当个好宰相。好医生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国家。”这种不为个人升官发财而读书的伟大抱负,让周围的人非常敬佩。后来,范仲淹当了参知政事,提出许多利民富国的措施,实现了自己当年的志向,成为一代名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昆山片玉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kūn shān piàn yù

【出处】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晋书·郤诜传》

【解释】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

【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珍贵稀有之物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奇珍异宝

【押韵词】扬长而去、槁项黄馘、蜂屯蚁聚、积小致巨、方圆殊趣、贯鱼之序、东来西去、东床娇婿、沈谋重虑、蝇飞蚁聚。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晋武帝在各地大肆选拔人才,郤诜被选中,后来升为雍州刺史。武帝在东堂巡游时接见了郤诜,问他自己感觉如何。郤诜回答说:“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成语举例】五行相配,真如桂林一枝,昆山片玉。 清·无名氏《玉娇梨》第二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个中国成语故事的典故英文版

全文共 1228 字

+ 加入清单

望梅止渴

Among the outstanding figures of Chinese history, famous either for their

intelligence or treachery(背叛,变节), Cao Cao is one of the foremost.

One hot day, he marched out his troops under a burning sun in a mountainous

area. Bewilderingly(令人困惑地) he lost the way. The journey was long and the sun was

scorching. After their fruitless and tiresome march, all voiced their great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leadership of Cao Cao. They bitterly complained of

their great thirst. The antagonism(对抗) of the soldiers was growing fast and they

were on the verge of staging a mutiny(兵变). The subordinate officers were

helpless to cope with the situation.

Cao Cao, however, in the nick of time cleverly and treacherously gave

orders to his troops to march to the nearby plum trees for a rest and announced

that soldiers would be allowed to eat the juicy sour(酸的) fruit as much as they

desired.

At the thought of the sour fruit the soldiers complaint of great thirst as

well as the antagonistic feeling were quickly forgotten.

Based on the story the later generation formed the proverb "to quench ones

thirst by looking up at plums", to illustrate a case where one takes comfort in

believing that they have already attained that which was expected or

desired.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有关经典历史成语故事1:穷兵黩dú武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东吴名将陆逊之后陆抗,有勇有谋,很年轻就被任命为建武校尉。

东吴后期朝政(zheng)腐败,且国君孙皓荒淫暴虐,滥杀无辜。陆抗对此非常不满,便多次上疏劝谏。但是,孙皓对这些建议置之不理。尽管东吴内政混乱不堪,但由于陆抗谋略过人,善于用兵,因此一直虎视东吴,而欲南下一统中国的晋,也无可奈何。

当时,晋朝的车骑将军羊祜(kù)镇守襄阳。他见陆抗能攻善守,知道要立即打败东吴并不容易,于是改变对东吴策略,采取了和的战略。陆抗也明白羊祜用意,于是也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晋方。在边境,两人还常派使者往来,以示友好。因此当时吴、晋一部分边境竟出现了和平局面。

孙皓听说了边境的情况,十分不悦,派人责问陆抗。陆抗回话说:“我(wo)如果不采取这样的政策,反而会助长羊祜的威德。”孙皓听后,也就没再说什么。但他还是想出兵攻晋统一中国。于是频频调兵。陆抗知道后,便又向孙皓上疏说:“现在,朝廷应该加紧农业生产,储备粮食,增强国力。让有才能的人发挥作用,使各级官员不荒怠(dài)职守,严明赏罚以励百官,审慎实施刑罚以戒黎民。如果图虚名重形式,处处用兵,好战不止,耗费的资财动以万计,士兵疲劳不堪,即使敌寇没有削弱,我们自己也会因此受累而被拖垮。”

但是,孙皓对陆抗的忠告仍是置若罔(wǎng)闻,以致于国力日渐衰退。而陆抗死后,晋军便挥师南下讨伐东吴,吴国最终为晋所灭。

成语“穷兵黩武”,现在的意思是使用全部武力,任意发动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黄狸黑狸,得鼠者雄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成语拼音:huáng lí hēi lí,dé shǔ zh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取得好效果的方法。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近代

成语解释:狸:山猫;雄:强有力的。比喻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有好的效果就是好方法。

成语来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秀才驱怪》:“异史氏曰:‘黄狸黑狸,得鼠者雄。’此非空言也。”

成语造句:黄狸黑狸,得鼠者雄演化为现代的白猫黑猫论。

黄狸黑狸,得鼠者雄的成语故事

清朝时期,徐秀才不愿为清廷服务,就改学道术为人驱鬼,一个朝廷大员请他驱鬼,好酒好菜侍侯,闭口不谈驱鬼事情。晚上一头兽头人身的怪物来舔食剩菜剩饭。徐秀才吓得拼命狂叫吓跑了那怪物,后来再也没发现了,人们感叹:“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黄字开头的成语

黄粱梦    黄狸黑狸    黄耳寄书    黄粱一梦    黄绢幼妇    黄粱美梦    黄羊任人    黄公好谦

包含有黄字的成语

黄粱美梦    黄绢幼妇    黄粱一梦    黄耳寄书    黄狸黑狸    黄粱梦    周瑜打黄    骊黄牝牡    螳螂捕蝉    梦熟黄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西子捧心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xī zǐ pěng xīn

【出处】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庄子·天运》

【解释】指美女之病态,愈增其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西施捧心

【同韵词】鳌掷鲸吞、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郁抑不申、稀世之珍、冰解壤分、归全反真、知往鉴今、法灸神针、铁杵成针、以义断恩。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越国美女西施身材苗条,唇红齿白,十分漂亮,由于有心痛的毛病,犯病时常用手捧心口皱眉头,看起来十分妩媚动人。邻居丑女东施见了也学她那样做,人们见了,觉得东施更加丑陋难看,纷纷避开她。

【示例】西子捧心,孙寿折腰。 五代·李瀚《蒙求》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寓言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39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寓言的成语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杯弓蛇影

【拼音】: bēi gōng shé yǐng

【解释】: 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成语故事】: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亡羊补牢

【拼音】: wáng yáng bǔ láo

【解释】: 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看到这样情况非常着急,总想好好劝劝他,但是楚襄王只顾享乐,根本听不进别人说的话。有一天,庄辛实在忍不住了。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和一些人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国家迟早有一天会灭亡啊!” 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就这样,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楚国几乎没有什么抵挡就让秦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城(今河南信阳市一带)。到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于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 庄辛说:“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吗?” 楚襄王说:“我现在太后悔了,不知道现在还迟不迟?” 庄辛说:“那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于是,庄辛就讲道: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听到这个故事就明白了庄辛的意思,于是他接着对庄辛说:“庄爱卿,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于是,庄辛给楚襄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都城虽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来,改正过错,秦国是灭不了楚国的。楚襄王听了,便遵照庄辛的话去做,果真度过了危机,振兴了楚国。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拔苗助长

【拼音】: bá miáo zhù zhǎng

【解释】: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成语故事】:

拔苗助长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将苗拔起,帮助它生长。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是一部儒家经典,记载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轲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这部书中有个故事十分有名: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助它们生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劳,气喘吁吁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听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孟轲借用这个故事向他的学生们说明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主观地急躁冒进,就会把事情弄糟。

自相矛盾

【拼音】: zì xiāng máo dùn

【解释】: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成语故事】:

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说自己所卖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东西能把它刺穿;又夸说自己所卖的矛十分锋利,没有东西不被它刺穿。路上有人听见后,忍不住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楚国人立刻瞠目结舌,无法回答他的问题。

买椟还珠

【拼音】: mǎi dú huán zhū

【解释】: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掩耳盗铃

【拼音】: yǎn ěr dào líng

【解释】: 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门口有一口大钟,就想把它偷去。可这钟太重,没法背走,他就取来一个铁锤,想敲碎后一块块偷走。可是还有一个问题,用铁椎砸钟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肯定会被人抓做的。他转念一想:钟一响耳朵就能听见,可是如果把耳朵蒙起来,就什么都听不到了!

掩耳盗铃: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

《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刻舟求剑

【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解释】: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吕氏春秋》的作者也在写完这个故事后评论说这个,刻舟求剑的人是太愚蠢可笑了!

守株待兔

【拼音】: shǒu zhū dài tù

【解释】: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有位宋国的农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里工作,一直到太阳下山才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有一天,农夫正在田里辛苦的工作,突然却远远跑来一只兔子。这只兔子跑得又急又快,一个不小心,兔子撞上稻田旁边的大树,这一撞,撞断了兔子的颈部,兔子当场倒地死亡。一旁的农夫看到之后,急忙跑上前将死了的兔子一手抓起,然后很开心的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把这只兔子煮来吃。农夫心想,天底下既然有这么好的事,自己又何必每天辛苦的耕田?

从此以后,他整天守在大树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可是许多天过去了,他都没等到撞死在大树下的兔子,反而因为他不处理农田的事,因此田里长满了杂草,一天比一天更荒芜。

画蛇添足

【拼音】: huà shé tiān zú

【解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成语故事】:

战国时楚国有位管祠堂的人,在祭祀后把酒分给底下办事的人,但酒不够分,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来: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得最快的人就可以喝酒。

其中一人画得最快,正打算拿酒来喝,因见其它人还未画好,他就再为蛇添上脚,此时另一人刚好画好了,便从他的手上把酒抢过来,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为甚么要为它添上脚呢?”说完就把酒喝掉了。

滥竽充数

【拼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解释】: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这则成语的滥是失实,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的意思;竽是一种簧管乐器;充数是凑数。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潜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受到了特别优厚的待遇。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便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潜王继位,潜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浑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胆的。心想,这回要露出马脚来了,丢饭碗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连脑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潜王还没叫他演奏,就赶紧溜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枕戈待旦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枕戈待旦

成语拼音:zhěn gē dài dàn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提防。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戈:古兵器;旦:天亮。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成语来源:《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成语造句:鲁迅《准风月谈·冲》:“我先前只知道武将大抵通文,当‘枕戈待旦’的时候,就会做骈体电报。”

枕戈待旦的成语故事

西晋人祖逖和刘琨,都是性格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士。年轻时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都喜欢练武健身,决心报效祖国。当时,晋朝表面上还管辖着中原大地,但实际上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祖逖和刘琨一谈起国家局势,总是慷慨万分,常常聊到深夜。

枕字开头的成语

枕戈待旦

包含有枕字的成语

枕戈待旦    高枕无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有关于马的成语故事大全

全文共 320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是十二生肖中的一种动物,大家小时候有没有听过关于马的成语故事?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故事之一:老马识途

古代战国时,齐国发兵攻打另一个国家。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说:老马无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果然,齐军跟在老马后面,走出了险谷。将士们乐呵呵地夸赞:“还是老马识途啊!”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成语故事之二:汗马功劳

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刘邦起兵反秦,萧何始终帮着他,筹谋划策,忠心耿耿,是刘邦最可靠的得力助手。秦亡以后,刘邦又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做了皇帝,萧何便担任相国。刘邦认为论功劳应以萧何为第一,所以首先封他为“酂侯”(酂,县名,今湖北光化县),食邑八千户。

但是其余功臣多不服,他们说:“我们拼死拼命,多的经过百余战,少的也打过几十仗,而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只会耍笔杆、发议论,根本没上过战场,封赏反在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刘邦问道:“你们知道打猎的事吗?”

大家同声回答:“知道。”再问道:“那么你们知道猎狗吗?”又是同声回答:“知道。”刘邦于是接着说:“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狗,而指示野兽的住处、去向,让狗去追杀的,却是人(‘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发踪指示者人也’)。你们只会追杀,不过是‘功狗’而已,至于萧何,能‘发踪指示’,他才是‘功人’。

而且你们多数是单身跟随我,有同族两三人一起入伍的就算难得了,可是萧何,他叫全家族的几十个男子都参加了我们的军队,跟着我一同出力。他的大功劳是怎么也不能忘记的!”大家听了,便谁也不吭气了。

成语故事之三:塞翁失马

靠近边塞的地方,住着一位老翁。老翁精通术数,善于算卜过去未来。有一次,老翁家的一匹马,无缘无故(大概是雌马发情罢)挣脱羁绊,跑入胡人居住的地方去了。邻居都来安慰他,他心中有数,平静地说:“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

几个月后,那匹丢失的马突然又跑回家来了,还领着一匹胡人的骏马一起回来。邻居们得知,都前来向他家表示祝贺。老翁无动于衷,坦然道:“这样的事,难道不是祸吗?”老翁家畜养了许多良马,他的儿子生性好武,喜欢骑术。

有一天,他儿子骑着烈马到野外练习骑射,烈马脱缰,把他儿子重重地甩了个仰面朝天,摔断了大腿,成了终身残疾。邻居们听说后,纷纷前来慰问。老翁不动声色,淡然道:“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又过了一年,胡人侵犯边境,大举入塞。

四乡八邻的精壮男子都被征召入伍,拿起武器去参战,死伤不可胜计。靠近边塞的居民,十室九空,在战争中丧生。惟独老翁的儿子因跛脚残疾,没有去打仗。因而父子得以保全性命,安度残年余生。所以福可以转化为祸,祸也可变化成福。这种变化深不可测,谁也难以预料。

成语故事之四: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成语故事之五:天马行空

相传汉武帝时期,在西域有一匹马叫做天马。那匹马四肢健壮,腿脚灵敏,因此没人可以抓住它。后来人们在山脚下放了一匹五彩马,不久它与天马配对生出了很多匹小马。据说这种马出的是赭石色的汗,马蹄踏在石头上就可以形成深深的坑。不久这个消息传到汉武帝耳中,汉武帝十分高兴,便派使者通过丝绸之路送去百匹绸缎以换得一匹小马。可是西域人认为这马万万不能送,于是就将使者赶了回去。汉武帝十分生气,于是下兵攻打西域,终于得到了一匹小马。后人也将天马称作西极天马。

成语故事之六:马齿徒增

春秋时期,晋献公一心想吞并虢国,苦于没有路到达。大夫荀息建议用骏马和美玉作为交换条件,换取虞国借道。晋献公忍痛割爱拿出骏马和美玉。晋国轻而易举灭了虢国,荀息于是马上建议灭掉虞国,夺回了美玉和骏马,玉还是原来的玉只是骏马多长了几颗牙齿而矣。

成语故事之七:马马虎虎

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次儿子问他却说是马。

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诗虽然算不上好诗,但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从此,“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成语故事之八:马革裹尸

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成语故事之九:马首是瞻

春秋时,晋国联合齐鲁等国一起伐秦。晋国大将荀偃任三军统帅,指挥联军。联军人多心杂,到了泾水边谁也不肯先渡河。后来鲁军带头泅渡,联军才随后跟上。

秦军为了阻止联军渡河,悄悄在河里投下毒药。联军饮了河水,大批士兵中毒身亡。于是,人心惶惶,联军乱作一团。几天后,联军才渡过泾水在榆林扎营。

荀偃下令道:“明天鸡鸣出兵,唯余马首是瞻!”联军说:“干吗都要跟着荀偃的马头跑呢!”荀偃哭笑不得,只好随他们各行其是。

成语故事之十:走马观花

唐朝诗人孟郊年轻时隐居嵩山,过着清贫闲淡的生活,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多次进京赶考没有考中,直到41岁时才考取进士,他写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窝窝囊囊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窝窝囊

【汉语拼音】wō wō náng náng

【近义词】:憋憋屈屈

【反义词】:扬眉吐气

【成语出处】

1、老舍《我这一辈子》:“给亲友们既办得漂亮,又省些钱,不能窝窝囊囊的被人捉了‘大头’。”

2、王朔《浮出海面》:“我把腿笨重地搭在练功杆上窝窝囊囊堆在那儿。”

【成语解释】窝气或指人懦弱,没本事,受委屈之后表现出的烦恼,窝气或指人懦弱,没本事。,受委屈之后表现出的烦恼。

【窝窝囊囊造句】这一次比赛输的窝窝囊囊,他心中一点都不服气。

【窝窝囊囊的成语故事

老舍《我这一辈子》:熟人们找我定活,也往往就手儿托我去讲别项的事,如婚丧事的搭棚,讲执事,雇厨子,定车马等等。我在这些事儿中渐渐找出乐趣,晓得如何能捏住巧处,给亲友们既办得漂亮,又省些钱,不能窝窝囊囊的被人捉了“大头”。我在办这些事儿的时候,得到许多经验,明白了许多人情,久而久之,我成了个很精明的人,虽然还不到三十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