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说明文写作ppt课件(汇编20篇)

浏览

5119

作文

189

初中说明文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我点开了一个游戏---植物大战僵尸。开始玩觉得很无聊,但是在游戏中,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

当僵尸蹭过来时,植物就全力奋战,赶走他们。如果败了,那个碾车就会撞死僵尸,却只有一次机会,若在打败就完蛋咯!

而这就和现在的世界一样。都说中国的现一代会亡国,外国就像侵略中国,真的没错。这些僵尸就是敌人,植物就是现一代年轻人,那车就是还健在前辈。敌人来了这代抵不过,还有几位前辈,要是他们都去世了,我们这代有好吃懒作,怎么去抵抗敌人呢?

所以我们一定要勤奋,为国家更好发展做出贡献,不当亡国人,不做亡国奴。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说明文作文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1718 字

+ 加入清单

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区别的标志。小编收集了说明文作文的写作方法,欢迎阅读。

说明文一般结构形式为:先对说明的对象作总的概括介绍,然后导入具体说明。

一、概括介绍的方式

1、概述式

开头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事物的概况,给人以总体形象。如《故宫博物院》是这样开头的: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了。

开头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地理位置、名称、性质和年代。通过概述的介绍,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概况。

2、描述式

开头描写事物的特征或状态,让读者有一个直观的总体认识。如《中国石拱桥》开头是这样描述的: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开头描述石拱桥的重要部位“桥洞”的状态特征,然后用神话传说和诗人对石拱桥的描述补充说明这一特征。

3、设问式

开头设问,能激发读者了解知识的欲望和兴趣,急切了解事物或事理。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第一段。由描述红花的鲜艳和美丽,自然提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让人们随作者的具体解说了解其原因,探寻其知识。

4、定义式

开始对事物下定义,提示事物内涵(本质特征)和外延(包含的范围),让人了解事物的本质。如《统筹方法》开篇是这样定义事物的:“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其广泛。”

二、具体说明的结构思路

说明文的结构由事物的性质确定,一般来说,确定它的结构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按说明对象的自身条理性来安排结构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条理规律,把握了这种规律并据此安排结构,能使说明的内容井然有序,条理清楚。一般来说,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它的条理性表现在时序上,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形态,说明时可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就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的,先写文字产生和出现书籍的雏形,再写正式的书籍,最后写现代的书籍,从而说明了书籍演变发展的过程。

处于静止状态的事物,如建筑群、名胜古迹、物品等,常常从空间位置上体现它的条理形。说明这类事物,宜按空间顺序,先表后里、先外后内进行说明。如《故宫博物院》说明一个古代建筑群,这个建筑群处在一定的空间方位上,排列有序,内部建筑有主有次。文章按照空间位置,先写外部城门,后写城内建筑,写内时先写主,后写次。整篇文章层次井然有序。

2、按人们对说明对象的认识规律安排结构

对读者陌生以及读者难以理解的说明对象,说明时常常由具体到抽象,由表面现象到内在事理。由个别推及一般。在具体说明中,宜先写状态,后写功用或成因,最后揭示性质特征。如《死海不死》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具体说明部分先说一种现象:传说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把俘虏的奴隶投在死海里,但奴隶却安然无恙。然后解释原因,这是因为死海海水的咸度很高。接着进一步解说死海的成因,说明时先叙事,后说它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这样说明,读者易于理解。

对读者并不陌生的事物或事理,说明时可先说一般,再叙说个别现象。这种写法宜先写性质特征,后写状态,人们可先获得事物或事理的总体认识,然后具体理解。如《苏州园林》,一般读者都知园林这一事物,但苏州园林与其他园林有所不同,因此,写作时宜先说出它与其它园林不同的性质特征,然后具体说它的形态。这种结构安排有利于读者尽快地认识事物。

说明文的结尾一般是自然结束,说明清楚了,文章就结束了。有的说明文最后再次归结特征,有利于读者区别事物。如《故宫博物院》最后写道:“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不能不惊叹。”结尾直接点出了故宫建筑群的特征:宏伟、和谐、统一。有的说明文,结尾作一些补充性的说明,或开拓读者的视野,或增强说明的准确、严密程度。如《看云识天气》结尾是这样写的:“在某些情况下,看云识天气往往要受到限制,因而,还是要依靠天气预报。”这一补充,比较全面地说明了“看云识天气”的作用,增强了说明的科学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生写作技巧:用典型事例打动人心

全文共 1303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写作技巧:用典型事例打动人心,欢迎阅读。

作文时,你想过用什么来打动读者的心吗?也许你会说:用真挚的情感,华丽的语言,跌宕的情节,精巧的结构,深刻的主题……不过在这里,我要教你一招,还可以用典型的事例。有些同学的作文,总是显得平淡无奇,除了在情感、语言、情节、结构、主题把握外,还有一令人苦恼的因素——选材。要么是所选事例一般,要么事例的针对性不强,更有甚者,挖空心思,还是无话可说,这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如何才能突破选材这个难点,进而用典型事例打动人心?大家可以有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重观察、善寻找。生活之中,“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你将会有许多重大的发现,你将会有许多可喜的收获,作为中学生,立足于学校,倾耳于家庭,放眼于社会,多听新闻,常看电视,留心于身边的生活,每天都有新鲜的事发生,每日都有许多精彩的节目上演。如校园的生活,家庭的风波,社会的大事等。正是这些事情和节目,激励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推动者我们的世界日新月异。苦心人,天不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生动感人,说服力强的事例何愁找不到呢?这样,我们便可以给自己的作文注入新鲜的血液,从而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二、多浏览,巧借阅。中学生主要从事的是学习活动,人生阅历毕竟较为浅薄,这给学生作文时选择典型的材料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不要忘了,课外书籍里还有许多真实的、鲜活的、感人的事例。可以浏览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往往对写作文大有裨益。杜甫曾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道出了读书与写作的天机。在明确了主题的前提下,所选的事例又够充分时,不妨从课外书籍中巧借两三个相应的,有代表性的事例,缀连成文不也是一条成功的捷径吗?当然,这和胡编乱造、道听途说有本质区别。吴晗写作《谈骨气》一文时,为了表现“我们中国人事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就刻意选择了“文天祥拒绝降元,古代穷人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暗杀”这三个典型事例,很有说服力,有力的证明了这个中心论点。我们能够说,吴晗的成功与他的见多识广、引经据典没有关系吗?

三、筛材料、选典型。如果你平时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写作之前一定要围绕所表现的中心筛选一下,哪些材料是和中心相吻合的,然后将那些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能打动人心,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选定为典型材料。作家巍巍在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就从最初采访得来的一百多个事例中,选出二十多个事例来写,后来发现在着众多的事例中,有的味淡,有的雷同,有的中心不明确,便精简为五个事例,最终写成本文时,仅用了三个事例:松骨峰战斗,火海中救儿童,防空洞交谈这三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我志愿军战士的优秀品质,起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作用。如此充分的表现力,自然使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使读者的心灵更受感动。

总之,材料是表现中心的基础,更是成就文章的血肉。选材如何,直接影响着文章质量的高低,也关系着文章在读者心目中的分量。同学们,请热爱写作吧!认真观察、真切体验、善于积累、巧妙借阅、精心选择,就一定会找到典型事例的,再加以灵活运用,你的作文一定会打动人心、神采飞扬!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方法:看图作文法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你觉得看图作文简单吗?是的,对我们中学生朋友来说,这的确不是什么难事,但就是不能得高分,真是郁闷。

看图作文,在原先看来是小学生才做的事情,但近几年来,高考、中考也多次出现看图作文题。怎样才能写好一篇看图作文呢?

盯住画面细观察。看画面上是人物、景物还是动物,是单幅还是多幅。不仅要把握图的全貌,而且要观察到每个部分的每一细节。审准题目,确定写什么和由哪入手。

认真分析抓重点。根据观察的结果,深入分析、判断,确定文章的中心和重点。进一步考虑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或不写。

展开想象巧构思。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紧扣画面,充分利用自己生活、学习中的积累和体验,展开想象。把画面上的人、景、物的关系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以及故事的前因后果构想出来。再通过具体、细致、生动的叙述和描写,把自己意图充分表达清楚。

完成初稿再回顾。初稿完成后,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认真回过头来,把图和文结合起来看一看:一看对画面的观察、分析有无遗漏或失误;二看对人、景、物关系的判断和联系是否合理;三看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四看叙述和描写是否恰如其分。在“四看”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或增删。当然,也可根据自己的平时做法和考试时间,边看边改。

现在你明白了吧,按照上面的要求,再试试,你一定会发现看图作文的奥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国傣族的风俗初中说明文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傣族主要居住在西双版纳地区。这里山川秀丽,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有大片的热带原始森林。森林里栖息着珍贵的野生动物,大个头的亚洲象和美丽的孔雀,都是这里的“居民”。

傣族主要从事种植业,傣族村寨有一幢幢竹楼组成。竹楼多为两层,样式很漂亮,上层住人,下层没有墙,存放杂物或关养家畜。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入夏安居节(关门节)、出夏安居节(开门节),傣族泼水节在农历三月中旬,正值傣历六月,是傣历中一年的开始,所以泼水节就相当于咱们的春节。

泼水节期间,傣族人要到佛寺中向佛祖敬献贡品,青年男女则要穿上漂亮的衣裳,走到街头相互泼水嬉戏。按照傣族风俗,用清水泼洒可以洗去一年的污垢,祝福未来吉祥。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米装进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初中说明文作文400字:西瓜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看起来是绿色,吃进去是红色,吐出来是黑色。”你知道它是什么吗?让我来告诉你吧!它就是人见人爱的小西瓜

西瓜对绿有独衷,所以它总是披着一件绿色的外衣,那纵横交错的墨绿色的花纹,像是一位了不起的丹青能手绘上去的,美丽极了。

西瓜圆圆的,像一个足球,但你千万不要踢它,否则它就会皮开肉绽,粉身碎骨的。买来一个西瓜,用手指弹一弹,如果发出“砰砰”的响声,就知道西瓜已经熟了切开西瓜,那丰满的果肉足以让你垂涎三尺,轻轻咬上一口,你的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那甜甜的滋味,沁人心脾,叫人越吃越想吃。有时候,我不知不觉的就吃多了,妈妈指着我圆圆的肚子说:“哎呀,西瓜跑进你的肚子里去了!”

你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西瓜,它的作用可多了。夏天,西瓜可以解暑,吃完西瓜,你千万不要将它的皮扔了,它还是餐桌上的一碗好菜呢!每次吃完西瓜,妈妈总是将残留的薄薄一层红瓤去,然后将它切成丝,将其盛在碟内,撒上细糖,放在冰箱里冰上三到五分钟,看上去,就像一块块晶莹的翡翠。那小小的黑色瓜籽,你也不要忽视了它,把它洗干净,在阳光下晒干了炒着吃,那个滋味呀,香喷喷,好吃看得见!

这皮薄如纸,汁多如泉,味甜如蜜的西瓜呀,真是人见人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旧州古城初中说明文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旧州古城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自治州黄平县城西北部,距县城25公里,距州府凯里79公里,距省会贵阳市204公里。全镇总面积233平方公里。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为贵州东部粮食基地,商业重镇,文化大镇。

旧州古城——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城镇,有史可考已达2500余年。旧州古城寺、观、馆、祠众多,始建年代久远,如唐代古刹宝相寺、宋代古刹宝珠寺、元代道观福智院、明代庙宇太平寺等。

在仅1.4平方公里的城区内,就有“九宫、八庙、三庵、四阁”。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贵州可算首屈一指。

其中“九宫”指的是万寿宫、天后宫、仁寿宫、川主宫、文昌宫、禹王宫、崇福宫等,这些宫殿系巴蜀闽赣建筑与当地民族建筑在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下结合的产物,颇具特色。现保留下来的仅有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的仁寿宫和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天后宫以及乾隆年间的文昌宫等宫殿。

“八庙”指孔圣庙、城隍庙、黑神庙、关帝庙、二郎庙、五显庙等,其中以孔圣庙和城隍庙规模最大且富丽堂皇。

“三庵”指普陀庵、广长庵、指挥庵。

“四阁”指长庚阁、奎星阁、玉皇阁等,其中长庚阁最负盛名,但非常可惜这些古建筑在“文革”时期都已损毁不存在了。

就目前来说最能体现旧州古镇历史风貌的要数西上街。此街为当时的主要街道,分上、中、下三段。如今保存最好的是上段,即西上街。这段街道的建筑乃保留了明清特色,民居均为防火空斗码头砖墙相隔的“印”字形建筑,构成天井院式布局,临街为双台铺面,成片相连,风格独特,古色古香。西上街民居建筑多为三开间天井院落布局,民宅均为木雕工艺,以“双凤朝阳”、“渔樵耕读”等镂雕图案装饰,造型悠美,别有风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谈诗词初中说明文作文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深刻,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固然好,但若死读书,也是一事无成。数学周密不错,做一个周密细加的人的确会让一个人终身受益,可是当一些不必要周密却多次一举就太浪费人的精力了。这,就需要有一个灵秀的思维。什么情况下需周密,又在什么时候要灵巧读书,用什么好的方法去读书。这仅仅靠一个周密的头脑往往是不够的。诗歌,它不单单一篇短小的押韵的文章,而是从中寄托着作者的某一种思想感情。它的文字是活的,它是内心的体现,这仅仅靠读书和一个细心周密的头脑是永远也达不到的一个境界。

周敦颐爱莲,不管从外表还是内心,他总是喜欢,因为他要做一个想、像来莲一样的君子;在恶劣的情况下也依然健康长大,开出美丽的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林嗣环称赞口技者的技艺高超,大力描写口技的过程,由而体现出口技者技艺超群。而陶渊明《饮酒》诗中却深刻地说出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眷恋,和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他一生淡泊名利,超在扬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一诗中,作者只字未提战争中的风刀雪雨,而是通过某些颜色来体现战争的残酷。他极力赞扬了边塞的战士,报国的宝贵事情………

人世间多姿多彩,诗歌也为我们带来了莫大的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初中写作指导:象征手法写作指导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学生作文里,化实为虚的比喻、象征手法,可以让作文意境气象万千,别开生面,意味无穷。而且,这也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指导

一、方法具体指导

1、选物(引语)

观察事物,选取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着意观察、感悟、立意。

2、绘物(赋语)

对所描写、展示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描写,描写与所立之意相符,为表里关系,暗含立意。3 .咏物(赞语)

把所描写的事物的意义——象征意义揭示出来,加以赞美。用以物喻人的方式或直抒胸臆,赞美其象征的品格精神,显示作文目的。

二、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感悟、勤练笔。

这是写好象征文的基础。观察,是写作的重要源头之一。

感悟是立意产生的关键,是观察的深入,用心着意,则会有一定的思想指向、在这两个过程后,勤练笔成文,则可有成果,让“象征”文成就于笔下。

三、有计划,有的放矢地指导训练

【范例素材】:

1.骆驼——任重道远,坚忍不拔

2.海鸥——胸怀宽广,搏击风浪

3.海燕——勇敢顽强,远见卓识

4.春蚕——兢兢业业,无私奉献

5.萤火虫——渺小却不卑微,勇于展示自己的生命火花,点亮暗夜。

6.白鸽——和平友谊的使者

7.喜鹊——活泼热情,吉祥如意

8.春燕——报春使者,勤劳亲善

9.白灵——聪明伶俐

10.梅花——坚贞不屈

11.竹子——虚心有节

12.松树——顽强,永葆青春

13.小草——坚韧顽强,默默奉献

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勤出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读后感写作技巧

全文共 2277 字

+ 加入清单

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小编收集了读后感的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现在的很多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写一篇关于什么的读后感,这就难倒了不少的同学,作文可以,读后感不知道从何下手!我们学大的教育专家经过研究,编辑了本篇——读后感的写作方法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各位同学更加深入的了解这种文体,帮各位同学更加好的写作,写出一篇好的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同学们的来信和网上发来的信息,对大家的写作动态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知上一期栏目中关于选材的内容,大家看过之后,有何感受 请尽快与老师交流.

在众多的来信中,有一位东关某小学六年级的曹笑 小朋友反映了自己在写作中的妙笔生花,却独在写读后感的问题上感到捉襟见肘,希望老师能给她予以指导,并希望老师能与她交朋友,我看了很高兴,那么就借该栏目与大家谈谈关于如何写好读后感的方法.提及写读后感,自然而然地就与写读书笔记联系到一起.众所周知,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材料,从根本上提高认识.写读后感笔记有益于我们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可谓好处多多.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今天,咱们就重点来谈谈第二种.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首先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其次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最后,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我要把自己炼成一块真正的钢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保尔 柯察金那顽强的品格多么令人钦佩!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具有钢铁品质的人是"大写"的人.

保尔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写书,对自己毫不顾惜.书中写道:他呕心沥血写的稿件丢失了,多么令他灰心失望啊,但他重新振作起来,用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保尔可谓强者的化身.

对照保尔,想想自己,感到脸上一阵阵烘热.记得今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我家却十分冷清.爸爸工作繁忙出差了,妈妈因病卧床不起.听着孩子们在外面的嬉闹声,我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片刻就"簌簌"落下眼泪来.妈妈见我落泪了,指着床头的书说:"轩轩,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看完了吗 "我再次把这本书翻阅,保尔的形象又浮现在眼前.对,我该做一个坚强的男子汉!我应该为家人分忧解难,决定下厨做饭菜.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紧紧拉住我的手说:"你真是咱们家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啊!"我指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说:"是它教会我的!"

每当我遇到困难而退缩时,每当我受挫折而落泪时,我就会想起保尔那高大的身影,要把自己炼成一块真正的钢铁!

评语:这篇读后感的特点是:有感而发,情感真挚.小作者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后,对保尔这一主人公产生了敬仰之情,称赞他是"强者的化身".当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用保尔这一榜样鞭策自我做生活中的男子汉.篇末紧扣文题,用"每当……就……"的句式表明了自己的抱负,是画龙点睛之笔.

写好读后感活用"四字诀"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二,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三,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日记和写作教案

全文共 2336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片段训练,学生能对一件事情做到具体叙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练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浓郁的文学氛围,激发学习文学热情,陶冶学生心情。 教学重点:片段练习

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如何使作文具体化的技巧方法

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总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感到最难的`也是写作文,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不由的发出感叹:“作文难啊,难于上晴天”。其实作文难写吗?答案是肯定的!真那么难写吗?亦不然!

因为在祖国的语言文字里,有黄河的不羁和刚强,有长江的奔放和潇洒,有泰山的威武,有草原的粗犷,有彩陶的古朴典雅,有花椒的芳香四溢。有先秦的繁星明月: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庄子的逍遥游,是孔子的颠沛流利,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三百》,是魂兮归来的《楚词》,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工具,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人类的文明。有了这些,我们写作文怎么会难写呢?何愁写不好呢?这就要我们平时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写好读书笔记。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如何使作文具体化?

二、活动一:

(一) 、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枚硬币,硬币从手中滑落,掉到讲桌上后又掉到地上。

1、要求:

(1)、每一个同学仔细观察这种现象,然后用一句话描写这种现象。

(2)、同学之间交流、分享。

摘录例句:

(1)、有一枚硬币从老师手中滑落,掉到了地上。

(2)、有一枚硬币从老师胖乎乎的手中滑落,掉到了讲桌上,然后又像一个小精灵叮叮当当的掉到了地上,在地上画了一个优美的圆弧后平静地躺在哪儿。

2、分析:

在同学们写的句子中你认为哪一句写的最好?原因是?第二句比第一句增加了一些内容,说说增加了哪些内容?

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都认为第二句好。第二句不仅写出了硬币从哪儿掉下来,更写出了老师的手,硬币掉到地上的响声,还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硬币的姿态,写出了情感。

3、教师点拨:

我们在课堂上要会听课:伸开耳朵去细心的听,睁大眼睛去仔细的看,张开嘴巴去详细的说,用心去细细的想,让后用笔去写写、记记——你看看你变的“聪”明了。在前面的学习讨论中,逐步扩充,最终使句子完整、生动、形象,我们不妨给它取名“步步追问”。用这个方法可以把内容写的具体一些。但是同学们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事情,能不能每件事情都要去演示,都要去追问,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有些事情我们不能去演示,只能通过联想和想象去解决,使情节更合理,我们不妨叫它“想象延伸”。如“绿色”、王羲之“之”字写法、“台阶”你可以想到什么?

4、学生讨论总结:

由“绿色”想象到:“水、植物、春天、军人、生命、和平、希望、朝气、青春……等”;

由王羲之“之”字写法想象到:“要有个性、不要墨守成规、行行出状元……等”;

有“台阶”想象到:“一切从零开始、成功的道路的不平坦的、人梯精神、永不止步……等”。这样以来我们的思维变的活跃了,视野开阔了,作文变得好写了。

5教师点拨:我们每天生活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之中,生活在亲人、老师、同学的关爱之中、生活在亲情之中,其乐融融。要我们去刻画一个人物的肖像,同学们想想,上面两种方法是否可行?显然以上两种方法是不不够的,我们必须对一个人的某一部位,某个方面进行精细的描绘,才能表现出这个人的优秀品质,我们不妨叫它“局部雕刻”。举例:《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形象。

三、活动二:根据以上方法进行片段练习。

(一)、练习话题1:我惭愧。

1、公式:具体心理形象=步步追问+想像延伸

2、注意:

(1)、是什么原因惭愧?

(2)、惭愧时是什么表情?

(3)、惭愧时是什么心理?

3、师生互动交流,分享成果。

4、教师范文:

我惭愧。我站在老师跟前,耷拉着脑袋,脸火烧火燎的,两只手没处放了,只是无意识的拧着衣角,两脚无力的支撑着身体。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什么滋味儿都有。同学们信任我,选我当班干部,我却做出这等丢人现眼的事儿,我对的起谁?是家里的父母,还是学校里的老师。我的目光在地面上搜寻着,如果有个缝儿的话,我一定会钻进去。

(二)练习话题2:既喜欢又讨厌的同桌。

1、公式:具体人物形象=步步追问+想象延伸+局部雕刻

2、注意:

(1)喜欢到什么程度?

(2)讨厌到什么程度?

(3)为什么会有这样两重情况?

(4)特别注意人物刻画。

3、学生练笔、师生互动、交流分享成果。

4、教师范文:

1、大胆夸张,来点叛逆。

范文:

已知:数学卷2张,语文卷2张,物理、化学卷各1张,英语卷2张, 求:能否在眼皮打架之前做完?

解:因为:一天24小时,在校上课学习时间9个小时,睡觉休息时间8个小时,吃喝拉撒、路上时间2个小时,数学卷2个小时,语文卷2个小时,物理化学卷2个小时,英语卷2个小时。

所以:总共需要27个小时。 结果:在眼皮打架之前不能完成。

2、巧妙悖论,来点幽默。

范文:

3、准确扑捉,画一副漫画。

范文:

4、学以致用,历练身手。

范文:

五、总结:文似看山不喜平。所以除了引人眼球的标题,一锤定音的开头,回头百媚生的结尾外,还要做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文体立意等诸多方面。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在生活中学会语文。

六、作业:以“他在娘的脸上亲了一下”为话题,写150字左右的片段。

七、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事物说明文:老虎

全文共 94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小编整理了老虎说明文,快来看看吧。

人们一提到虎,就会想到它那健壮的身体,锋利的爪牙和威风的样子。的确,虎被 称为百兽之王,它是胜利和力量的象征。

在现实生活中,虎的数量很少。在九种虎中,有四种已经灭绝了。仅剩下的五种虎中,也有 几种的数量仅剩两位数了。但美洲虎,东北虎的踪迹,还是可以在森林中找到,还是一样的 威风。

东北虎的毛色非常美丽,额前有一个“王”字形的斑纹,一身淡黄色的长毛上夹杂着黑色条 纹,显得十分漂亮;它那强健、粗壮的四肢和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又使它显得威风凛凛。 东北虎是肉食性动物,它身上最厉害的武器就是锋利的爪和犬齿。它的爪长达十多厘米,伸 缩自如,比钢刀还利,就是牛皮也禁不住它一抓;犬齿长6厘米,是撕碎猎物不可缺少的“ 餐刀”;虎的舌头上有很多尖锐的刺,适于嘶咬。趾垫和掌心的肉垫,像海绵似的柔软,使 东北虎走起路来像猫一样,无声无息,敏捷而富有弹性。

所有种类的老虎几乎都有这些特点,这是它们身体条件上的优势,而它们的捕食本领也比狮 子高明,常采取静伏、潜行,好搞突然袭击。它的一声长啸,会吓得许多动物伏地不动,然 后 使用扑、掀和剪等方法来捕捉。虎的一扑很厉害,能远扑七米之外,跃高2米,一掌可以击 倒一只鹿。它的尾巴就像一条铁棍,“一剪”可以打断动物的腰和腿。它还有尖牙利爪,遇 上牛这样的大家伙,就从后面跃上牛背,抓住头颈,前顶后扯;如果从正面袭击,就会抓住 咽喉,连咬带撕,再壮的牛也只能任它宰割了。

虎在热带和寒温带森林中都有栖息,它耐寒超过耐热,喜欢洗澡,常常出没在离水较近的草 丛之间。在饱餐之后,它们一般都比较喜欢在安静的地方休息。虎与狮不同,一般都在晨昏 时才出来觅食,但是行动却十分隐蔽。

除母虎带仔外,绝大多数的虎都是单独栖居,并有明显的巢域。母虎一般两三年一胎,一胎 一般二仔。由于森林日趋减少,素有“森林的保护者”美誉的老虎不但保护不了被人类不断 吞噬的森林,连自身的生存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严胁。目前,我国虎类总共只有3000多只 。

由于虎的价值大,数量又少,这“森林之王”的雄姿已很难见到。目前东北虎和华南虎均已 被列为我们国家的一类保护动物,相信经过社会各界人士不懈的努力,一定会使子孙后代们 永远可以见到这百兽之王— —虎的雄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记叙文写作方法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记叙文作文写作方法:议

一人叫说,两人以上就问题发表观点就叫议,作文教学中,常有学生作文语里充满了你说他说,周而复始,直至文章结尾。平时说话可以这样,但作文是语言的精华,简单实用才能吸引读者。所以,我在教学中就“议”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无问不议

没有问题不议,不能将作文变成“说书场”,芝麻、西瓜一起捡,针对问题展开议论,叙为主议为辅。

作为学生,难在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叙事过程中影响事件走向或能引导事情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伴随事情发展而出现,不议不行了,这时就需要议,议的好,文章会生动。

例如:我在评讲作文时,一位同学写班会课,几位班干为了制定晚会节目而发生了争执,这就产生了问题,如果以一笔带过,直接写结果,最后,“节目单终于定下来了”,文章平淡无奇。但反过来将班干们讨论的话写下来,文章则凭添了趣味,我将两段作文都读了,同学们纷纷以为有“议”的作文听着更吸引人,可见,叙事作文有了议才能更好地表达思想。

(2)议少不易多

多议不如少议,作文最忌面面俱到,议不是说,议是看法,观点的表达,以简炼的语言陈述观点,是最好的。我指导学生,议时也就是陈述观点时,越少越好。但要表达清楚,大家都说不如少数说,少数说不如重点说。教会学生在众多的话语中,找出最具有代表性的话,使人一看就懂,充分发挥议的代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全文共 241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说明文有什么样的写作技巧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小学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欢迎借鉴!

说明文,即用来解释或说明事物、理论、方法、过程或某种抽象概念的文章。说明文的基本目的就是说清楚。也就是说,要让人看了文章后对文章中解释或说明的对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这就决定了说明文的基本特征是客观和科学。

说明文首要的一点是明确说明的 对象,然后用准确的语言,结合多种说明手法对之进行介绍和描述。常用的说明手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引资料、举例子、列数字、画图表等。下定义,即给要说明的对象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如博物馆的定义就是征集、保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的实物,并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分类别是将要说明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划分类别,以帮助读者对事物的理解。如电视机,可以分为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作比较,即将这种事物与那种事物比较异同,从而更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如将城市和乡村作比较,将大学和幼儿园作比较等。作比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比较的事物之间应当具有可比性,不能生拉硬扯,也不能不尊重客观事实,胡乱比较。为了说明某种事物的特点,有时候需要介绍它的背景、原理、历史等,这时就要用到引资料这种手法。比如我们要对长城进行说明,适当地引用一些历史文献,就更有助于今天的人们了解长城的历史,从而加深对长城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认识。在复杂说明文中,列图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大量的数据、冗长的叙述、复杂的相互关系等,都可以通过图表得到直观的表达。

按说明的对象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前者着重在于说明的成因、构造、形状、用途等,后者则重在说明事理。这两类说明文常用的写作手法也有一定的区别。比如事物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的物理特征,常用的是下定义、分类别等说明手法,事理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的逻辑特征,地要用到引资料、作比较等说明手法。但时候,在同一篇文章中,几种说明手法都要用到,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如何使说明文物理并重、形神兼备的呢?首要的一点是观察。说明文写作的前提是对要说明的事物非常熟悉。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养成认真观察、深入了解的习惯:

观察要有针对性。要带着问题观察,而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最好能在观察前列出观察提纲,观察时要记笔记、画图标。要善于提出问题。

观察时要分清主次。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观察的顺序。观察有概括性观察和特写性观察之分。前一种方法有助于抓住事物的概貌,后者则利于把握观察对象的细节和特征。由概括到特写、由全局到局部,是观察的一般原理。

观察重在事物的形。要想传神,写出事物的内涵、原理等,则需要有很好的查阅资料、作调查的能力。比如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来说明洛阳牡丹。在写好它的形状、颜色、品种之外,如果能够考察一下洛阳牡丹的来历、其中的牡丹名品在培育中的科学原理,这篇文章就会有说服力,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洛阳牡丹的文化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具备相当的知识积累、广阔的知识面和优秀的调查能力。作为小,应当从小注重积累知识和调查能力的训练。比如通过剪报、记笔记、上图书馆和阅览室等途径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

写作说明文还要注意说明的顺序。有合理的顺序,文章才能条理清晰,让人看得明白。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即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间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远到近等。时间顺序一般有从古到今、从过去到现在等。 逻辑顺序有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等。什么是合理的顺序呢?这要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以及说明对象本身的特征、规律而定。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等,往往以空间为顺序;说明事物的成因、方法,往往以时间为顺序;说明事物的事理,往往以逻辑关系为顺序。

当然,大多数说明文会综合使用多种说明顺序。因此,在写作时,我们要合理地安排好说明顺序,理清说明文的结构层次。常用的结构层次有并列式、层进式和总分式三种。比如我们以“水”为题目进行写作,可以先写水的外形特征,再写水的分类,然后写水的用途,这是并列式的写作层次。我们也可以先写水的外形,再写水的成因,最后写水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害,这是层进式的结构层次。先概括水的用途和特征,再一一细述,就是总分式。

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是一种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予读者知识。中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最感头痛,往往举步维艰。其实,说明文的写作并非像同学们所害怕的那样,只要理顺了头绪,把阅读说明文和写作说明文结合起来,以阅读课文为写作借鉴的范例,多观察、多分析、多练习,就能逐步学会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正确而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第一,要写好一篇说明文,首先得分清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说明文的写作是授人以知,让人明白,记叙文写作目的是以情感人、让人动情。说明文只是说明事物的特征,阐明原理,介绍知识,说明是手段。说明文与议论文的区别,主要在于说明文的目的主要是说明,议论文的目的则主要是说理;说明文要求把实体事物或抽象事理本身的情况说清楚,议论文则要求提出个人对议论对象的看法或主张

第二,要完成一篇说明文,须将说明文的特点烂熟于心。说明文的特点主要有说明性、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只有很好地掌握了说明文的这些特点,才能将说明文写好

第三,须将说明文的类型分清楚,如果从内容上而言,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如果从表达方式上分,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事物说明文:以具体事物为说明对象,将事物是怎样的作为说明重点,对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构造、发展变化等特征,进行科学说明。事理说明文:以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相互联系的成因等为说明对象的说明文,说清怎么样和为什么,使人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平实性说明文:是指用平实、简洁、明白的语言对事物的外形,内部结构,功用及种属关系加以较客观的说明,用词造句一般不带感情色彩和主观倾向,很少使用描写,更少使用修辞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说明文的写作方法·learn

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四)语言准确简明,文字通俗浅显

选用准确的语言,精当地解说事物的事理,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性内容为主的,只有如实反映被说明内容的客观情况,才能保证知识的科学性。相反,语言不准确就会失去知识的科学性。

明代学者徐光启笔译古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其中的一节:

“凡论度必始于一体。自点引之而为线,自线广之而为面,自面积之而为体,各自三大纲。是心有长而无阔者谓之线,有长与阔而无厚者谓之面,长与阔厚俱全者谓之体。唯点无长阔厚薄,其间不能容,不可以数度,然线之两端即点,而线面体皆由此生。点虽不入于数,实为从数之本。”

这节解说数学基本概念的说明文,把什么是点、线、面、体,点与数度的联系和区别作了确切的阐释,语言也很精当。

此外,在说明文中往往有些内容是带有专门化的科学知识,涉及一些专门名词和专业术语,在说明中特别要求把它们运用得准确无误,使读者便于领会。如:“航空”与“航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篇文章作了这样的解说:“飞机在大气层内飞行,称为航空;卫星、飞船在大气层外飞行,称为航天。它们是采用不同的飞行器在不同的空间来完成飞行任务的”。这种解说是十分准确的,使人对什么叫“航空”、什么叫“航天”得到了科学的了解。

说明文的语言必须简要精当。看下面的这段文字:

“蝉的幼虫脱皮是从背上开始的。先出来的一层旧皮从背上裂开,露出淡绿色的蝉来。先出来的是头,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和折叠着翅膀,只留下尾边尖儿还在那层旧皮里。这时候,它腾起身子,往后翻下来,头部倒挂着,原来折叠着的翅膀打开了,竭力伸直。接着,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把身体翻上去,用前脚的爪子钩住那层旧皮。这个动作使它的尾巴尖儿从那层旧皮里完全脱出不了。那层旧皮就只剩下空壳,成了蝉蜕,。从开始到完全脱出来,大约要半个钟头。

这段文字不到二百个字,具体说明了蝉的幼虫脱皮的整个过程。用简明的语言把幼虫脱皮的复杂动作细致而真切地写出来了。文字不枝不蔓,语言富有表现力,给人很清晰的印象。

说明文要介绍一些科学知识和一些内容,往往是一般人所不熟悉的内容人,要把专门化的科学知识解说清楚,让人易于了解,必须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有趣味。如,《洲际导弹自述》是一篇介绍洲际导弹知识的科技小品。文章用拟人化手法把洲际导弹问世、分类、构造、特点及其威力和弱点都解说得十分清楚,文章把它赋予假定的人类行为,读起来生动风趣,易于理解。为了把说明文写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人们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形象性、趣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初中英语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1442 字

+ 加入清单

小编导语:英语作文是英语考试中的一个得分点,那么在写作过程中有什么技巧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首尾呼应,画龙点睛在文章的结尾,把含义较深的话放在末尾,以点明主题,深化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I Cannot Forget Her” (我忘不了她)的结尾:

After her death, I felt as if something were missing in my life. I was sad over her passing away, but I knew she would not have had any regrets at having given her life for the benefit of the people.

2、重复主题,句结尾回到文章开头阐明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句上,达到强调的效果。如“I Love My Home Town”(我爱家乡)的结尾:

I love my home town, and I love its people. They too have changed. They are going all out to do more for the good of our motherland.

3、自然结尾随着文章的结束,文章自然而然地结尾。如“Fishing”(钓鱼)的结尾:

I caught as many as twenty fish in two hours, but my brother caught many more. Tired from fishing, we lay down on the river bank, bathing in the sun. We returned home very late.

4、含蓄性的结尾

用比喻或含蓄的手法不直接点明作者的看法,而是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和思考。如“A Day of Harvesting”(收割的日子)的结尾:

Evening came before we realized it. We put down our sickles and looked at each other. Our clothes were wet with sweat, but on every face there was a smile.

5、用反问结尾

虽然形式是问句,但意义却是肯定的,并具有特别的强调作用,引起读者深思。如“Should We Learn to Do Housework?”(我们要不要学做家务?) 的结尾。

Everyone should learn to do housework. Dont you agree, boys and girls?

6、指明方向,激励读者结尾表示对将来的展望,或期待读者投入行动。如“Lets Go in for Sports”(让我们参加体育运动)的结尾:As we have said above, sports can be of great value. They not only make people live happily but also help people to learn virtues and do their work bettter. A sound mind is in a sound body. Lets go in for sports.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说明文写作重点:观察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使说明文物理并重、形神兼备的呢?首要的一点是观察。说明文写作的前提是对要说明的事物非常熟悉。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养成认真观察、深入了解的习惯:

观察要有针对性。要带着问题观察,而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最好能在观察前列出观察提纲,观察时要记笔记、画图标。要善于提出问题。

观察时要分清主次。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观察的顺序。观察有概括性观察和特写性观察之分。前一种方法有助于抓住事物的概貌,后者则利于把握观察对象的细节和特征。由概括到特写、由全局到局部,是观察的一般原理。

观察重在事物的形。要想传神,写出事物的内涵、原理等,则需要有很好的查阅资料、作调查的能力。比如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来说明洛阳牡丹。在写好它的形状、颜色、品种之外,如果能够考察一下洛阳牡丹的来历、其中的牡丹名品在培育中的科学原理,这篇文章就会有说服力,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洛阳牡丹的文化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具备相当的知识积累、广阔的知识面和优秀的调查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说明文:我眼中的京剧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京剧,是我国主要剧种之一,是中国最大的戏曲剧种,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的“国粹”!

以前我并不知道京剧的来历,后来上网查了才知道京剧是由清代时的徽调、汉调传入北京以后,演变而成的。京剧的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打击、管弦乐为伴奏。

在电视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京剧表演,那些演员在台上一会儿说,一会儿唱,有时还兴味盎然的表演一番。初看京剧的人可看不惯,他们会觉得京剧很无聊。可老一辈的人就不同,就像我爷爷,专爱看一些戏剧频道,听到那“怪里怪气”的声音就乐,百看不厌。

我刚进屋,就听到了淳厚浓郁的京剧声——原来是爷爷正热火朝天地看京剧。看爷爷津津有味地看着,样子好惬意!我也不慌不忙地凑上去观看。嘿!看那演员有滋有味地演唱,有声有色地步法,看京剧还真是一种享受!紧接着,出来了一个黑脸大汉,长长的胡须一直长到腰间,黝黑的脸上流露出正直、刚烈的情感。只见他哼了一声:“大胆刁民,往哪里跑!”话一说完,他就把他给抓住了,用恶狠狠地眼神看着他,我真感觉到有点好笑。一会儿,又出来了一个贼头贼脑的白脸的小人,一年就知道他心怀不轨,脸上露出阴险、奸诈的神情。果然不出我所料,他偷偷到别人房间里拿了一样东西藏在口袋里,然后悄悄溜走了。突然,来了一个青衣花旦,原来她是这屋的主人,她惊讶的发现乱糟糟的,立刻就报了官……

京剧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为未来京剧的发展而做出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说明文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依托百年名校南京师大附中,从2003年创办至今,已进入了第五个年头。从第一年的19个班,不到800人,发展到今天已经有105个班,师生员工总数近4800人。过去的四年中,学校传承附中百年办学的优良传统,以创办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优质学校为愿景,本着“高质量的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每一位学生卓越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培养“未来的领跑者——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创造性人格的人”为目标,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创造了辉煌的办学业绩,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广泛的赞誉和高度的评价。可以说这是教育的奇迹,是全体江宁分校人创造的教育奇迹。

年轻的分校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离不开董事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创者的艰辛工作,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但更离不开全体老师和职工的无私奉献,是你们为学校的发展倾注了心血和满腔的热忱,是你们用辛劳和智慧创建了学校的品牌,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说明文写作误区及规避策略

全文共 3290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在高考中虽然考查次数不多,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有说明文的影子。它和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且作为考纲中提到的文体之一(《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中的实用类文章),它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考生切不可忽视。写说明文和写其他文体一样,必须明确写作意图,确立文章中心;充分占有材料,力求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在实际写作中,考生常常会陷入以下一些写作误区

误区一:知识性差错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它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所得,都具有严密的科学性,不能有丝毫差错。如,有篇写牛的习作这样写道:牛有水牛、黄牛两种,牛是反刍动物,只吃青草,不必喂料。牛都有两只角,体强力大,是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耕作工具。显然作者对牛了解不够,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因而在一知半解中造成了知识上的疏漏和错误。世界上牛的品种不只水牛、黄牛两种,杂交品种的牛并不长角;除了青草外,还必须给牛喂其他饲料;世界上也不是普遍使用牛作为耕作工具,牛还有专供食用、奶用或运输用,甚至作为神物崇拜的。

规避策略:抓住特征,把握中心。

说明文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的事物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使人们对事物有确切的了解。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介绍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写作时,必须把握说明文的中心,根据需要,重点介绍若干方面。如,《漫话圆周率》是一篇介绍数学基础知识的说明文,文章虽题为漫话,却是围绕求出圆周率的更精确的数值这个中心,向人们介绍了古今中外数学家对圆周率的数值所做的贡献。《青蛙》这篇说明文如果定位为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人类的朋友,落脚点便应是介绍青蛙这一两栖类动物为人类的粮食生产所作出的贡献,那么就不该出现介绍其营养价值高的说法了。

误区二:文体性错误

说明文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进行说明,甚至可以采用一些文艺性笔调,如中学课本中有《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但是考生应该牢记,说明的目的在于说清事理,教人以知识。弘扬精神、歌颂美德等社会性、审美性不是这种文体的功用。如,有篇题为《蚯蚓》的说明文,其中有这样的描述:别看这小动物不惹眼,它可天天在松土、干活,它不讲究吃穿,不讲究休息,不谈报酬,整天埋头苦干,为人们劳作耕地,让作物生长茂盛。我不禁想起我们的老师,他们也有蚯蚓一样的精神。我愿做一条辛勤劳动的蚯蚓。显而易见,该作者混淆了文体特征,写成了一篇借物咏志的抒情美文。

规避策略:针对情况,选好角度。

说明文也要求有的放矢,写什么,怎样写,要着眼于读者的实际情况,使文章具有针对性,切合读者的知识水平、职业特点和年龄大小。如,《香烟的危害》,可阐述的内容很多,有针对老年人而说的,也有对妇女而言的,还有对青少年而说的,角度不同,说明内容便各有侧重。如果是学校教育,那应该主要介绍吸烟的危害,突出分析青少年的生理特征,说明青少年接触毒性物质比成年人吸收快、排除慢、毒害大的情况,指出吸烟对青少年是绝对有害而无一利的。这样说明目的清楚,针对性强,收效也大。

如写热带风暴,本文应该是一篇事理性科学说明文,考生可根据中学地理书上所学到的知识,按照事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什么是热带风暴、热带风暴形成的原因、产生的地域、热带风暴的危害和好处、热带风暴的跟踪预报、未来人类利用热带风暴造福的前景等作出说明。当然,为了突出重心,可以选择几个重要的,尤其是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有重大影响的方面。写作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冷僻的行话和术语,因为如此写来显得深奥晦涩,应力求语言通俗、简明、平实,以使读者易于接受。

误区三:不恰当论述

说明文针对不同的读者群和它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有不同的说明重点与中心。如,有篇题为《青蛙》的知识小品文,介绍青蛙时写道:青蛙是两栖、变温的动物,营养价值很高这样的定性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青蛙能捕捉害虫,有益于庄稼的生长,介绍宣传的目的在于保护它,而写它营养价值高,会引起一些人的兴趣,使它成为满足一些人的口食之欲的食物。这样的介绍必然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使读者产生误解,反而不利于普及科学知识。

规避策略:解说清楚,条理分明。

说明文的目的是让人获得其种知识或某项技能,只有解说清楚,才能达到目的。说明说明,一说即明,如何解说清楚,要讲究说明的方法,要注意结构的安排。解说事物、阐释事理要按其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的次序,使之层次清楚,主次分明,如此读者才会有所得,有所获。至于如何具体安排结构,不同类型的说明文有不同的要求,如《北京的立交桥》是一篇有关建筑的说明文,它以时间为经,介绍了北京立交桥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介绍中它又以空间为纬,具体介绍了几座立交桥的形状、结构、功能甚至审美等特征。这种时空结合的介绍方式全面具体、有效地传播了知识。

如写圆规:可以自上而下地写出它的部件结构及其作用,然后介绍圆规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如写钢笔:则可以自外而内地介绍钢笔的构造及其功用,然后讲讲钢笔的使用与保养的注意点。当然,为了使介绍生动有趣,可以考虑采用自述的形式,可使用拟人手法,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与形象性,但要注意写作的中心、重心,因为即便运用艺术手法,它也是为说明其特征服务的。

误区四:准确性不够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任何语言表达上的失之毫厘,其结果都会谬以千里。如,有篇题为《北京的立交桥》的科普小品文,文中说:1984年通车的三元立交桥,是二环快速路和一条主干道交叉的两座立交桥的组合,是国内最大规模的立交桥。这个说法存在较大的疑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大中城市的立交桥建设进入了快车道,而且规模越来越大,造价越来越高。比如南京的赛虹桥、双桥门,整个投资超过30个亿,相当于新建一座长江大桥,规模之大,气势之恢弘,不到现场无法领略。因此,这段文字应该在国内前加上当时二字,这样定位准确,说明到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规避策略:准确简明,通俗浅显。

选用准确的语言,精当地解说事物的事理,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性内容为主的,只有如实地反映被说明内容的客观情况,才能保证知识的准确性、科学性。如果失去知识的科学性,也就失去了说明文的价值。此外,说明文往往有些内容是专门领域的,必然会涉及一些专门名词和专业术语,在说明时,考生要把它们运用得准确无误,以避免误导读者。如,航空与航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篇文章作了这样的解说:飞机在大气层内飞行,称为航空;卫星、飞船在大气层外飞行,称为航天。它们是采用不同的飞行器在不同的空间来完成飞行任务的。这种解说是十分准确的,使人对什么叫航空、什么叫航天有了科学的了解。

说明文往往是对科学知识的介绍,也往往是一般人所不熟悉的内容。要把专门化的科学知识解说清楚,让人易于了解,必须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有趣味。如,《洲际导弹自述》是一篇介绍洲际导弹知识的科技小品文。文章用拟人手法把洲际导弹问世、分类、构造、特点及其威力和弱点都解说得十分清楚。文章中赋予其假定的人类行为,生动形象,使人易于理解。为了把说明文写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也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如果写人行天桥这类说明建筑物的文章,可以从人行天桥是怎样的建筑、它是如何发挥缓解交通拥堵的作用的等角度入手、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以一个参观者的目光,全方位地介绍某一座人行天桥的位置、结构、造型、支撑、装饰、功用等,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内到外,移步换景,细致地描绘人行天桥的容貌风姿。虚写:用概括性的语言说明人行天桥对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性,及站在桥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语言力求准确、简明,当然也可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拨开云雾终见日,考生只要掌握说明文的写作要领,就一定能写出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说明文,还有利于考生做好现代文阅读中涉及到的说明文,可谓一举多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及作用

全文共 2179 字

+ 加入清单

一、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说明中心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它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写说明文时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事物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对事物有确切的了解。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写作,也就是抓住了说明的中心。当然,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想在一篇说明文里面面俱到地加以介绍是不可能的,只能根据需要一次谈一两个特征。例如:鸭与鸡都是家禽,都会走路,都有两翼,都可以做肉食。但要写一篇关于鸭的说明文,就要抓住鸭区别于鸡和其它家禽的特征。与鸡相比,它喜欢在水上生活,尾部能分泌油脂;有一双掌状的蹼,会划水;嘴又长又扁,等等。抓住鸭的这些特征进行说明,就可以使人对鸭的生活习性和外形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不同的事物固然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同类事物也往往有着差异,这些差异也就是它们的特征,写说明文时要紧紧抓住这些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写的是赵州桥和卢沟桥,两桥都是石砌的拱桥,相同的地方很多,但也各有特色。茅以升先生就抓住了它们各自特色,进行对比说明,使读者认识了两座桥的不同形状、结构和艺术风格。

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说明中心,这是写好说明文的一个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比较、研究,做到真正熟悉被说明的事物,并且掌握这一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说明事物。

二、针对具体情况,选好说明角度

写文章都是具有针对性的,比如说写给什么样的人看;写文章也是有目的性的,比如通过文章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例如,写关于落花生的说明文,如果读者对象是农民,目的又是为了向农民传授栽培落花生的技术,那么,就要根据落花生的生长规律,从如何栽培才能夺高产的角度去说明,重点说明怎样选种、选地、播种、施肥、管理等。如果对象是厨师或食品加工厂的工人,目的又是为了介绍如何加工食用落花生,那么就应侧重说明花生仁的营养价值以及如何加工、配料才能使花生仁更加可口等等。我们中学生在写说明文的时候,可先设想为谁而写,这样就能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说明,不至于把文章写得散乱无章,目的不明确。

三、讲究结构安排,做到条理分明

文章的条理性是客观事物、事理本身特点、规律在文章结构上的反映。说明文解说事物、阐述事理就要按这些关系来安排说明次序,使之层次清楚、主次分明。例如,四川大邑县“地主庄园陈列馆”中的“收租院”里,有若干泥塑人物像,……。这些画面相对独立,是并列关系。地主收租时设有四道关口,依次是验谷关、风谷关、过斗关、算帐关。每个交租农民都要过四关。从第一关到第四关,是先后关系,这些个别的实例共同揭露地主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和压迫的罪恶,这就是“收租院”的总体概貌。这个总体概貌与各体实例成为总分关系。《收租院解说词》一文就把握了这些关系。采取先总后分的写法,开头扼要地介绍了地主刘文彩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的罪恶,接着按照泥塑画面排列顺序,分别介绍,突出了有压迫和剥削就必然有革命和反抗的基本思想。

并列关系的事物,还要注意方位顺序,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等,只有按照这些顺序去写才能条理清楚。例如《故宫博物院》全文是介绍一座古建筑群,作者按照先总后分的办法,条理明了地介绍了这座雄伟的建筑群。写建筑物局部时,层次也十分清楚。如写太和殿的一段,先从外后到内,介绍大殿外面时又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由天空到殿顶直到台基。介绍其内部时又按从中间到两旁,从前到后,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依次说明,给人以清晰的印象。

介绍生产过程的说明文,应按生产的时间顺序说明;介绍植物生长的说明文应考虑其生长顺序,依次说明,当然不管哪类说明文都应注意主次分明。

四、注意语言艺术,提高说明效果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朴素平实,且常使用专门术语,容易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为了提高说明的效果,必须在语言上下一番功夫。说明文的语言不在于堆砌华丽的词藻,而在于用语确切、精当、通俗、风趣。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在仔细观察事物,透彻了解事物特征的基础上选用最能确切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词语加以说明,尤其要注意恰当选用限制范围大小、表明条件关系之类的词语。如《中国石拱桥》中说到卢沟桥:“桥宽约八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一个“约”字说明桥面并不恰好是八米,这里只取约数;一个“几乎”说明路面平坦的程度基本上与河面平行,但还不是完全平行。《看云识天气》中“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而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里形容云的形态特征的词语和表明时间性的词语配合用,十分确切,十分精当。

其次,要注意掌握和运用好必要的专门术语,防止说“外行话”,例如“航天”和“航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飞机在大气层内飞行,称为航空;卫星、飞船在大气层外飞行称为航天。它们是采用不同的飞行器在不同的空间来完成飞行任务的。写文章时必须注意诸如此类的区别。

再次,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拟物等修辞手法。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拱形,像天上虹。用“虹”来比喻石拱桥,很形象生动,使读者清楚地了解了石拱桥的外形特征。再如《大自然的语言》中,作者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说明“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劳动人民根据这些现象掌握季节规律,安排农事。这段文字由于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不仅通俗易懂,而且生动有趣,饶有兴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