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6847

作文

1000

感动中国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里面的的许多人物都使我感动。

第一位出场的是卢永根爷爷,卢永根爷爷是一位老院长是香港人,他十九岁时香港沦陷,他毅然去报名参军,他把他一生的积蓄八百多万元都捐给了国家。自己的家里却很简陋,他和他的夫人都要去世后把自己的遗体无条件的捐献给医学事业。

第二位出场的是一对姐妹,她们是卓嘎和央宗。他们的爸爸却因为去放牧而牺牲,她们的妈妈在看病的路上意外去世,连他们的小妹妹也卡到冰封里死了。政府给了他们在城里的房子了,可是他们还是离不开他们脚下土地。

第三位出场的是刘锐,他是一名空军团长。他驾驶着战斗机“战神”冲破一个个的鬼门关。他上次被敌人包围了他还向敌人展示了中国人不怕死,用我的话就是——“玩命”。

第四位出场的是黄大年,他在美国学了许多然后毅然回国,把他正在学习的女儿带回来了。他回国后每天晚上不睡,天天工作,最后光荣殉职,去世的那一天正好是他的小孙女出生的那一天。

第五位出场的是卢丽安,她是个台湾人,她爱台湾也爱中国大陆。选择了回中国大陆他的心愿是,希望两岸发展的更好。

第六位出场的是兰小草真名王珏他一直拖着病体给别人治病,他给医院捐款捐了三十三年,每年捐两万,儿子上大学找他要钱他只给了两百元。把所有的钱都捐献给了镇上的医院,村里的老人都喜欢他。

第七位出场的是黄大发,黄大发是他们村的村长,他立志让村民喝上干净的水,用了五年的时间才引发了水渠,这一条水渠长十公里。

第八位出场的是三代人,他们坚信的一句话是“如果没有树木,人类将会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吕子研

今天,我们观看了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每次看这个,我都会感动的热泪盈眶。

其中,我最感动的是黄大年,他是顶级科研家,他常年往返于各个科研机构。我国首台“地壳一号”已经使用,并且研发完成。他有科技强国的梦想。他在一次飞机上,已经休克了,他对空姐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死后,请把我的电脑献给国家”。他说这句话,是想为国家做贡献。他回家查了查病情,是胆管癌,因为他经常很晚睡觉。它的病情恶化了,年仅58岁的黄大年离开了。他是为国牺牲的。

他的颁奖词是:作为康河的水草,归来做祖国的栋梁。天妒英才,你就在这七年中争分夺秒。透支自己,也要让人生发光。地质宫五楼的灯,源自前辈们的薪传,永不熄灭。

我很感动,他是为国而牺牲的,牺牲的很有荣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网络主题直播观后感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科技兴国,科技创造未来。我们的衣、食、住、行一刻都离不开科技的贡献。在这个特殊的寒假里,我看了一档节目叫《智慧中国》,被超级有轨无缆电车,深深地吸引,由衷的感叹科技的不可思议和突飞猛进的发展。

目前,交通问题是全世界各国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路面拥堵,造成道路拥堵,很多时候,我们束手无策。而现代高科技技术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与未来。

中国发明了一款绿色环保的超级有轨无缆充电式电车,它上下不设电缆,仅靠超级快速充电电容技术,充电10秒可行驶10千米。电车车背上配备超级充电电容,它可以大量高速储备电能、排放电能以及再充电。当车子到达车站,顶部升起受点器,接通电源,自动充电,30秒内能完全充满电,并产生1800安电流。一个超级电容有600个小电容,共有43个模块,他们被串联在一起,按需更换,方便快捷,使用寿命长。

环保节能,外观新颖也是它的一大设计特点。它使用电动马达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存于电容中再次使用,比传统的电车节省30%的能耗。在外观上也更创新,告别了难看的天线,只需要铺设轨道,完美地避开了电线渗电问题,避免二次经济损失。整个车载系统十分超前,还可以防火防压抗震!这就是大国工匠,中国创造!这是首先发明创造的一项独特的创新技术!

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中国正在一步步的走向科技的巅峰时刻。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到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遥感人造地球卫星……再到“神威·太湖之光”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落成启动、“墨子号”发射成功……科技强国的号角已经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梦祖国颂国庆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从1949年到2009年,新中国成立了_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由_年前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中国变成了现在活力四射,繁荣富强的中国:中国以前的小渔村现在变成了大都市;以前的小山村的泥路变成了水泥路;铁路上了青藏高原;南水可以北调;神舟飞船飞上了天;种粮不用纳税;读书可以免费……祖国的日益强大,人民的安居乐业,让我感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从未有过的自豪。在这里,我要写一篇文章,讴歌祖国的沧桑巨变,抒发我心中那份爱国情感。

在我爷爷的那一代,人们开门是山,抬头就是坡,迈步就是坎。我爷爷奶奶扛东西去县里赶集,光走路就要走上几个小时,卖完东西回到家,天都快要黑了。

在我爸爸的那个时代,村里人一起花钱建了一条路,这样一来,就方便多了,人们赶集完回到家里,还可以做晚饭呢。

现在,公共汽车就在我家门前行驶,如果还要去赶集,我想:赶完集回来还来得急做午饭呢。

现在不仅仅是交通变得方便了,人们用水喝水也变得很方便。

我爷爷小的时候,想喝水要到一条河里去挑。据爷爷回忆,那条河离家很远很远,家里人想喝水用水时,要拿着水桶到河里去挑,那条河离家有几公里远,来回要好几个小时。而且那条河的河水浑浊,挑来的水妖放上几个小时等谁中的杂物沉下去才可以喝水桶上面比较干净的水。

在我爸爸小的时候,全村人花钱打了一口井。从此,要喝水用水就不跑到大老远的河里去挑水了。但是,挑井水喝还是不太方便。现在,我们用水喝水可方便啦!只要把水龙头一开,把饮水机一开,谁就会哗哗地流出来,再也不用到河里,井里去挑水喝啦!

从1949年到2009年,我们家乡的变化真的非常大,从以前每天爬山坡,走泥路到现在每天坐公交车,走水泥路;从以前每天去河里挑水用到现在一开水龙头,饮水机水就会哗哗地流出来……既然小小家乡的变化就这么打,那我们的祖国岂不是变化更大。相信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变得更加繁荣富强!啊,我为我这个繁荣富强的祖国感到无比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感动中国陶艳波观后感

全文共 996 字

+ 加入清单

儿子杨乃彬8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失聪,从此,这个黑龙江的三口之家,为儿子的明天,走上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

陶艳波本不敢眺望太遥远的未来。她先是去北京学习唇语,回来后不厌其烦训练儿子。整整3年,当那一句含混不清的“妈--”从儿子嘴里说出时,陶艳波和丈夫相拥而泣。儿子7岁那年,她毅然辞掉工作,随儿子一起走进了小学校园。她决心以自己的陪读,为儿子赢得与健全孩子同样的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整整16年,陶艳波成了杨乃彬的“同桌的你”。

小学的课程相对容易,陶艳波面临的考验在于体力。课间,她得陪着孩子们蹦蹦跳跳。上课时,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孩子听讲,她坐在一张很矮的凳子上,一堂课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乃彬看不清老师的口型,急得满头大汗。为了让儿子跟上进度,陶艳波必须把上课的内容全部记下来,课后,放慢速度再给儿子讲一遍。

乃彬小学六年级时,陶艳波和丈夫倾尽家财,为他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初中三年,陶艳波既要学习越来越难的功课,还要给儿子进行声音训练。2008年,乃彬收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陶艳波笑了,班主任却抱着她哭了:“这3年你太不容易了!”

更不容易的是接下来的高中三年。复杂的方程和定律,让年过40岁的陶艳波学得异常吃力。“如果我不懂,他就更不懂了。”为了让儿子考上大学,陶艳波成了全班最用功的学生,“一下课就缠着老师问问题,有些题目一想就是一宿。”

2011年,失聪的杨乃彬终于走进了大学校门。“别家的孩子19岁考入大学,我家的孩子也是19岁考入大学。”说起自己的儿子,陶艳波充满自豪。

如今,乃彬已经是个懂事的男子汉,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勤工俭学,为同学提供快递服务。他那青春的脸庞,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当道路越走越宽,48岁的陶艳波会在今后的日子里,给自己订立什么规划么?“感动中国”的采访环节,主持人敬一丹提醒陶艳波:“比如旅游啊,美容啊……”陶艳波并不接茬,又把话题回到儿子身上:“我的希望就是,他以后能够融入社会。儿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母子俩一起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听力受限的乃斌无法找准音调,但这依然是最让人动容的演唱。在舞台上唱歌,这是乃彬打小的心愿,也是妈妈帮他圆了又一个梦想。

母子俩能收获今天的成功和荣誉,离不开一个人--乃彬父亲的全力支持,“感动中国”也把他请到了现场。“既然生下他,就要对他一辈子负责。”陶艳波和丈夫的坚定共识,支持着他家走过风雨,走向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调成泛黄色调,温火热煮青葱岁月,《中国合伙人》里有旧时代热血青春;三个青年从一无所有到身家万贯,这是一部励志大片;横跨几个年代,里面有时代的断截面;还有始乱终弃的爱情,有始至终的友情……陈可辛想说的东西很多,但什么都没讲彻底。或许,其实是这样,他并不想说这么多,他只是觉得要堆砌这么多,因为这些对票房可能有益。经过《武侠》和《血滴子》(监制)或小或大的失败教训,他对失败产生前所未有的恐惧,迫不及待想找个机会消除挫败感。

陈可辛擅长刻画情感,以及更大一点的群体情怀,他所有的电影都在围着情感打转,即便在尝试拍摄中国式大片时,类型电影的框架也压制不住他对情感的突出关注。这是陈可辛最大的优点,他懂得人性的复杂,情感的美好与哀愁。可惜在《中国合伙人》里,他并没发挥出上好状态,成冬青、孟晓骏和王阳三人的性格和关系变化,包括他们各自的爱情,除了偶现的动人妙笔,几乎全靠旁白帮忙。在讲述方式上,我没见过这么笨、这么匆忙的陈可辛,旁白多得令人厌烦,简直退化到早期作品《双城故事》的地步,旁白甚至比之更泛滥。设想一下,假如抽掉三人相互交叉的旁白,仅借助于画面和情节,他们三人的性格和情谊差不多会坍塌。过于依赖旁白,就像强行灌输的评述,生硬地为观者构建对主角们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就像早春约会在中央电视台如期播出。通过投票等多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评出年度人物事迹,在晚会现场陆续与观众见面,分别用他们不同亲身经历讲述了感动中国真实故事,用感动力量再次唤醒了心灵春天。

感动是人类最直接一种情感。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时时感动着我们。他们是宋兆普、黄大年、王钰、邓迎香他们是一个人,他们是一群人;他们是一种精神代表,他们在用一种心灵力量,唤醒沉睡春天。

我们常说,好人就在身边。“感动中国”人物也都来自我们身边。它传递出了中国人好人观,行善观。“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小善者必成大德。在生活里,我们更多得人都是平凡人,但请相信只要把平凡事情做到极致,那么我们每个人也都不会再平凡,这是“感动中国”传递给我们另一种力量。

其实,“感动中国”传递给我们力量还远不止这些。不过,这些力量都会化聚成一股洪流,冲破精神桎梏,给我们带来另一种人生体验。这种体验至关重要,它是感人肺腑,更是催人奋进。这或许就是榜样力量,他给了我们希望,让我们相信,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会有一片沉睡春天。

人性温度会融化冰雪,道德光辉会催动春芽。2017年感动激发我们奋进,2018年春天正在悄悄降临,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感动中国”故事发生在这个“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晚上坐在电视机前静静的看完《感动中国》,看完栏目,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引起我久久的思索。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走进他们,叩问自我,在感动中找寻本真。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用心去看世界,浮沉过后,去发现细节的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舞蹈中国妈妈观后感

全文共 1174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在选舞蹈鉴赏课之前我对于舞蹈真的是一窍不通的,选择舞蹈鉴赏课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舞出我的人生》这本电影,只是喜欢,然后想去更深一步的了解。

记得第一次上课时的第一个问题:舞蹈是什么?第一反应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的。其实想到了一层意思,还是挺开心的。舞蹈是用肢体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艺术形式。第一次看电视舞蹈大赛,了解国际标准舞分为拉丁舞和摩登舞。其实之前在舞林大会上也看见过这类舞蹈,不过只是观赏,觉得好看。上了一课后才明白看舞蹈要看速度,力度,配合能力,舞感等等。平时我看到的较多的还是街舞,但真正去看舞蹈大赛的街舞跟平时看到的又不一样,觉得总没有前面看过的国际标准舞好看。

大河之舞真的非常震撼人心,这才是真真正正的踢踏!每一个节奏都打在观众的心上,于是看大河之舞,内心非常激动。宏大的场面,磅礴的气势,力挽狂澜的力量。再配合天籁之音,慈爱,温柔。很喜欢这样的舞蹈,尤其是最后美国黑人自由的踢踏和爱尔兰踢踏的那场较量最后承认对方,总是让人意犹未尽。仿佛被赋予了那种自然的力量,干起事来也特别有劲。

足尖上的舞蹈芭蕾,《天鹅湖》是之前略有了解的,不过这次是真正完整的欣赏了一遍,四小天鹅那段看一遍赞叹一次。男版的《天鹅湖》是个意外的收获,一样的音乐不一样的效果,不一样的感觉,没有一点强加上去的感觉。后来看的中国芭蕾剧《红色娘子军》,《白

毛女》,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中国芭蕾,不同于西方的芭蕾,但同样很吸引人。中国古典芭蕾《大红灯笼高高挂》让我对芭蕾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与电影相比,虽没有语言的表达,但肢体语言,再加上舞台上的灯光,背景,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样能表现社会的腐朽,同样表达封建的势力的批判。这是中国古典艺术的大型盛宴,惊心动魄的美!

再说现代舞,自由的舞蹈舞出一颗舞者的心。第一次了解到金星这个人,非常的崇拜这样有自己的思想,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舞蹈向大家表达自己内心的人。《水月》看了让人非常平静,流淌着的有种中国的古韵味。

民族民间舞杨丽萍的《云南印象》展现了原生态美。打鼓时那种狂野的力量震撼人心。他们沉醉在自己的舞蹈中,释放最原始的自我,于是人便拥有了太阳,月亮,土地最自然,最原始的力量。心跳随着鼓声而振颤,血液随着歌声而沸腾。其实一直想去云南那样拥有民族特色的地方去看看,现在似乎更想去了,那个拥有自己的信仰的地方,有种神秘而特别的魅力。

《士兵兄弟》那个限制性的舞蹈,圆盘上的战场似乎硝烟弥漫,两个士兵兄弟携手冲锋陷阵的场面似乎就在眼前,紧张的情绪由此滋生。《中国妈妈》那是中国母亲的博大的胸怀,那是中国母亲的包容,慈爱。

舞蹈鉴赏这门课,我更加了解了舞蹈,欣赏了很多很多喜欢的作品,看到了舞蹈别致的魅力,今后再看舞蹈,首先我肯定能够大概辨

别是什么类型的舞蹈,然后能从思想,技术,背景等等多方面去欣赏舞蹈,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4年度法治人物》个人观后感

全文共 1005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给予我们各种权利同时也规定有很多义务。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度,中华民族在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古老神秘的中国在列强的侵略和帝国主义的破坏下曾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什么当时的中国会被侵略到如此体无完肤?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还是中国人的软弱无力?或许前者的原因更甚。但是当时的中国确实也较为落后。落后的结果就是被侵略。

历史探索的结果使中国有了主席主倡的新民主义社会,有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有了宪法和法律来保卫和维护全体国民的共同利益。

我们做守护宪法的保卫者,做遵守宪法的执行者。现实的结果却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进入到现如今的社会,宪法日益完善和健全,而违法事件却层出不穷。

暴力问题是当今社会令人头痛不已的问题。前不久发生的永安县初中生打人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小小年纪的打人者让被害男女生跪在地上求饶,打人者气焰嚣张连扇被害女生巴掌。这个视频让人看了心痛不已,看着被害女生通红的面部和跪下的膝盖不禁发人深省,这是学校教育的缺失还是对于法律的无知?

然而,我却更相信是后者。对于法律的无知或是对于法律的无视让他们可以这样去欺负一个身无缚鸡之力的女生。通过此次事件,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加强法律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的法治素质,成为新中国遵守宪法的守护者。

毒品两字使人闻风丧胆,是国家明令禁止贩卖的有害物品。毒品对人的危害性不言而喻,可以使人产生依赖性从而控制人的精神活动。然而毒品中的暴利却让贩毒者铤而走险违反法律去谋取暴利。

如今的公共人物有许多人吸毒,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艺人们吸毒是为了缓解压力,而毒枭们贩毒却是为了钱财。世界那么大,总会有一处是自己的容身之处,而毒枭不惜知法犯法,去危害自己的同胞,这种现象是可悲的。

宪法是为中国人民制定的,宪法为了让我们拥有更好的生活和更好的发展,为了让我们不做错事,为了保障我们的人权。因此,我们应该主动的去学习宪法,体会宪法,遵守宪法。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因此宪法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宪法维护了我们公民自己的权利,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宪法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我们要积极推进法治建设,共同成为宪法的遵守者。

学习宪法,共同创造校园的美好明天,共同开辟自己的美好未来。学习宪法,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我们都要做宪法的守护者、执行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完整版

全文共 106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2月14日晚8时,“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敬请观看。下面是yjby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点击进入>>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

“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为:

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吴锦泉;

帮助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张宝艳、秦艳友夫妇;

带领女排重夺世界杯的中国女排 主教练郎平;

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

琴弦上的放歌者阎肃;

促进民族团结的基层村干部买买提江·吾买尔;

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莫振高;

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 学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

奋不顾身拯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潜水员官东;

为养育孤儿卖唱的老艺术家王宽;

以及全体抗战老兵和爱国侨胞。

2月14日,“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将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晚8时播出。去年,由南国早报率先刊发,并引起全国极大关注的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已故校长莫振高,入选10名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据知情者透露,1月24日,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厅完成了“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晚会”的节目录制,10名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本人或者其代表,在晚会上获颁了年度感动中国奖杯。莫振高校长的妻子黄西彦老师,代表他领取了奖杯。

记者就此向都安县宣传部求证此事。一名负责人表示,莫校长确实当选了“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代表莫校长领奖的黄西彦老师和陪同人员,在节目录制完毕后于1月25日乘机离京,颁奖晚会预计将于2月14日晚播出。同时,莫校长的亲属和黄西彦老师也证实了此事。

莫振高生前是都安高中校长,他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用自己的微薄工资以及向社会各界募捐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近两万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被学生们亲切称为“校长爸爸”。2015年3月9日,59岁的莫振高因病离世,整个县城花圈被抢购一空,数万人自发前来祭奠和网上无数的追思。3月11日,南国早报刊发了题为《“莫爸爸”一路走好!》的独家报道,在广西乃至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广西日报以及南国早报从3月18日开始,连续一周在重要版面推出莫振高事迹系列报道,引发广西各界学习莫振高事迹的热潮。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媒体也纷纷赶往都安,对莫振高校长的事迹进行报道,引起全国关注。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从2002年开始举办的大型评选活动,每年都会评选出10位人物,被称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此前,由央视发起对2015年22位候选人的网络投票,莫振高的票数一路看涨,网络呼声很高。2016年1月19日12时截止投票时,他获得2305574票,票数位列前茅。

更多热门文章分享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一)

郭川,中国职业帆船第一人,第一位完成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的亚洲人。

51岁的郭川是两项世界纪录的保持者。他创造了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和北冰洋(东北航线)不间断航行的世界纪录。

北京时间2016年10月25日15时“中国航海第一人”郭川在夏威夷附近海域失联。

郭川在中国现代帆船运动初起时走向海洋,他开创的航海事业几乎是中国现代帆船航海的缩影。在他人生经历中,实现自我的决心和改写航海史的荣誉感激励了很多人,也改变了很多人。

(二)

王威,29岁,现在是北京煤炭总医院的一名护士。

王威8岁时被确诊患有甲状腺癌,16岁时癌细胞转移到全身。全家辗转就医多家医院,但均因病情过重而被拒之门外。在20岁生命将走到尽头时,她写信给央视《星光大道》栏目组,打算死后把角膜献给需要的人,遗体献给医学院解剖研究。

她的事感动了很多人,煤炭总医院组织专家为王威进行了手术,长达6.5个小时的高难度手术,摘除肿瘤十余个,最大的有成人的拳头那么大。她奇迹般地康复了。2012年,25岁的她成为煤炭总医院的一名护士。

因为爱,王威活了下来,现在她要尽己所能,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并告诉大家,癌症是可以战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观后感

全文共 1315 字

+ 加入清单

弘扬五四精神,肩负历史使命,就是要树立理想。

102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102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爱国青年,响应党的召唤,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同人民结合,为祖国奉献,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成长成才、建功立业,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之歌。102年后的今天,我们正身处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青年发出强烈召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广大青年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作为当代青年,责无旁贷,弘扬五四精神,用青春的臂膀勇敢地肩负起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作为当代南汇青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一定要勇立潮头开风气之先,奋发进取创时代伟业,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现代化新南汇,做出青年应有的贡献,在自己的人生篇章中,书写下绚丽的青春。为此,广大团员青年要努力做到:

一、勤于学习,打牢成长根基。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青年成长进步的必需。青年时期是学习的关键时期,学习是青年的终身任务。广大团员青年一定要珍惜时光,发愤学习、刻苦学习、全面学习,打牢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不仅要学习科学的文化知识,提高工作技能,增强服务本领,在激烈的市场和人才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牢牢占据优势;还要学习科学的思想理论,构筑精神支柱,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要坚持学习与实践的统一,做到既能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新知识,又善于把在实践中获取的知识不断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善于创造,成就时代伟业。创造成就伟业,创造开辟未来。青年时期是最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时期,青年是最具有创造热情和创造潜力的群体。广大团员青年一定要努力发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勇于创造、善于创造、不断创造。凝聚广大团员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让现代化新南汇的美好蓝图在青年的创造中绘就。

三、甘于奉献,实现人生价值。奉献是崇高的精神境界,是美好的人生追求。青年只有不断地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奉献,才能够创造出亮丽的青春年华,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前,南汇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建设“两港一城”,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青年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突击队,有责任、有义务为南汇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奉献才智。全区广大团员青年一定要响应党的号召,服从大局需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基层,深入一线,辛勤耕耘,埋头苦干,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让人生的价值在奉献中实现。

五四运动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续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团结进取,开拓创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出自己的一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025 字

+ 加入清单

在开学第一周的星期五,我和同学们看完了“2012感动中国颁奖晚会”,我的眼睛,不觉的湿润了,感动中国,感动你我。

在“感动中国”里,获奖的,有十位伟大的“英雄”人物,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为,自身的付出,感动了我们,更感动了全中国!

这十位伟大的“英雄”分别是:林俊德、陈斌强、何?、陈家顺、高淑珍、张丽莉、李文波、高秉涵、周月华兼艾起,以及罗阳和刘跃进。在这十位“英雄”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令人泪流满面的故事。

他们在为人民贡献,也在为这个星球贡献。他们给别人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幸福,却给自己以及家庭带来了不可抹去的伤痛。然而,面对事实,他们一点儿也不伤心,一点儿也不后悔,如果让事情重演一遍,他们依旧会选择这么做。如此博大的胸襟,一般人是无法比拟的。

像这样伟大的人物中,最令我感动,最令我感到讶异的,是张丽莉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待你听完张丽莉老师的故事,相信你也一定会有所同感的!

张丽莉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为人和蔼、善良还很漂亮,同学们都非常喜欢、期待上张丽莉老师的课,观后感《感动中国,感动你我——看“感动中国”观后感作文1000字》。张丽莉总是教导学生们:生活其实很美好,要学会爱别人,传递爱。她三年来,还一直默默的资助着一名家庭贫困的学生,使得这名学生一直没有产生自卑感。但是,危险却不经意间的降临了:这一天,张丽莉老师正在疏散同学们排队放学,偏偏这个时候,一辆失控的汽车冲向校门口,眼看就要撞上学生了,张丽莉老师本能地推开了前后四位同学,自己却被压在了汽车底下。昏迷中,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永远地失去了双脚,在她醒来的第一刻,竟然没有顾上自己,第一句话竟是:“学生们怎么样了?”张丽莉并没有对自己的做法而后悔,还很乐观的安慰家人:“还好压到的是脚不是头,不然,我就再也见不到你们了!”

张丽莉老师能够舍生忘死,只为了保护自己的学生们,这是多少老师无法做到的啊!比如这些老师:西北大学地震,三(4)班的张雪峰老师不顾同学生死自己先跑下了楼。汶川地震,范跑跑老师自己飞快的跑下了楼,事后还在微博上为自己辩解。这一些老师,有丧师德!而张丽莉老师和他们截然不同,她是一名称职的老师!那一刹那,不仅令在场的同学们永生难忘,也令我们无法忘怀啊!在这起事件中,我们在一次体会了教师的含义,它只有三个字,那就是:张丽莉!

多么伟大的“英雄”人物啊!你们付出了太多太多,贡献了太多太多,我深深的被你们所感动!我在此呼吁,让我们都向他们学习吧!这样,我们的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郭小平观后感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艾滋病毒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厉害了,而依然有一种 病毒 在我们身边肆虐,那就是 歧视 ,但是总要有人去面对它,要带领我们消灭它,让我们一起结识这样一位校长。”1月14日,“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录制现场,伴随着主持人白岩松深情的介绍,临汾红丝带学校校长郭小平的事迹在舞台的大屏幕上播出。

2004年,当时在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担任院长的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区的几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和同事一起办起了“爱心小课堂”。后来,在这里上学的艾滋病患儿越来越多。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2006年9月1日,郭小平建立了“红丝带学校”,为这些失去亲人、曾受社会歧视的无辜儿童重新建起了一个家,让他们可以安心治疗和学习。2011年12月1日,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纳入国民教育系列。临汾红丝带学校是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目前共有学生33人。作为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的校长,郭小平十几年来把全部的爱都放在这些一出生就遭遇不幸的孩子们身上。他和这些孩子的故事让现场很多观众流下了眼泪。视频播放结束,郭小平胸前贴着红丝带出现在颁奖舞台上时,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主持人敬一丹现场采访郭小平,询问了红丝带的象征意义以及他在办学校过程中遇到过的困难等问题。当敬一丹问郭小平十几年和孩子一起生活的感悟时,郭小平回答:“刚开始办学校的时候,觉得自己承担了社会责任,甚至觉得自己挺伟大,现在对孩子们的感情越深,这种想法越淡了,他们就是我的孩子。现在我和孩子之间就是个 情 字。”

采访结束,白岩松饱含深情地宣读了“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郭小平的颁奖词:“瘦弱的孩子需要关爱,这间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温暖的避难所。你用十二年艰辛,呵护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长,你是风雨中张开羽翼的强者!”同时,“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也给予郭小平高度评价。“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雨露这样评价郭小平:“从医治人的身体,转向救助人的心灵,他投入更多的智慧和勇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1402 字

+ 加入清单

当家家户户还沉浸在除夕夜与亲人团聚的欢声笑语中时,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悄在神州大地上弥漫开来,这场让大部分国人始料不及的疫情,正放肆地侵扰人们的生活。

面对这可怕的疫情,全国人民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展现出了惊人的斗志,各地的医生、护士,匆匆赶到疫情严重的武汉,马上投入到抗“疫”工作中。雷神山、火神山医院也正在火速的建成中,举国上下,乃至多个国家也纷纷投入到这次援助中,口罩、消毒剂、防护服,陆续运往武汉,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尽管这可怕的肺炎令人闻风丧胆,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不畏生死、不计报酬的英雄冲锋在前线,总有一些平凡而朴素的形象闪闪发光。

抗击“非典”的老专家钟南山来了。1月19日,他作为国家级最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亲自带着他的团队千里迢迢来到了武汉。十几年前中国爆发的那场“非典”,当他人闻“典”而惧时,钟南山院士立刻奔赴前线,在最危险的位置抢救病人,凭借自己丰富的医学经验,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消灭了那场可怕的“非典”。17年后,新型冠状病毒卷土重来,面对来势汹汹的肺炎,他再一次来到疫情最前线。本来84岁高龄的他完全可以呆在家里颐养晚年,但是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毫不犹豫地前往重灾区。疫情治疗难度大,他总是承受着高强度的工作和精神压力,但是无论再疲惫他都不会有半丝的懈怠。战胜疫情,保护人民,这是他心中支撑着他的信念。

白衣天使来了。他们手中没有枪炮,只有满腔与瘟神抗争到底的勇气,医院是他们的战地,病毒就是他们的敌人,他们冒着时时可能被病毒感染的危险,整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闷热和呼吸困难的情况下工作。忙到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甚至为了更好的工作,他们只得穿上了成人纸尿裤。他们是孩子的父母,是父母的儿女。但是只要祖国的一声召唤,他们就毅然决然地离开妻儿,穿上战袍冲向前线。那请战书上的一个个红手印,都在向人民彰显出他们的不惧生死的意志。

平凡而伟大的他们来了。在国家危难之时,平凡的他们不图名利,不计回报。一位83岁的拾荒老爷爷在得知全国疫情之后,主动到社区捐款1万元。1万元,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都不算是小数目,更何况对于一个靠拾荒为生,家中还有一个瘫痪的老伴儿的老人呢!多么的不容易,这可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啊!老爷爷的善举打动了人们,当地的网友们决定众筹1万元给他,可是老爷爷死活不接受,最后在网友们的强烈要求下,老爷爷好不容易接受了捐款,但之后他又把这1万元再次捐出,当地社区的工作人员考虑到老爷爷的家庭困难,婉拒了老人。可老爷爷太“倔”了,社区不收,他就直接选择银行汇款,他把这些钱汇入了当地的红十字会,这么无私的人是多么的可钦可敬!

武汉火神山医院顺利完工。一位全程参与建造的工人,拿到了工资。但是,他想全都捐出来。想想,这是怎样的一种人呢?他们是最最普通的劳动者,在外面工地辛苦了干了一年,好不容易熬到过年,终于能回家和家人团圆几天。但是他们为了早点完成工程,为了让感染的病人有病房治病,他们不分昼夜的干活,就连年夜饭,也是一盒简单的快餐,站在工地上就吃了;多少次,由于太累,尽管寒风刺骨,但他们倒在工地上就睡着了。他们昼夜奔忙,不辞辛劳,而好不容易完成任务,拿到这点血汗钱,是要养家糊口的,他们却不要一点回报!选择了捐出,这怎么不令人肃然起敬呢!

一位阿姨来到黄陂区滠口派出所值班室,匆匆放下两百只口罩,向民警说了句,你们辛苦了,之后便转身离去,留下冬天里温暖的背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观“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感

全文共 1454 字

+ 加入清单

2月27日晚上,我们一家人在一起观看了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和去年一样,心中都有太多的感动和震撼,一直想写点什么,又面临开学很忙所以耽搁了。每个故事都让我特别的感动,这些人即伟大又平凡,她们做一些很平凡的事,但是平凡中透露着一种无以言转的感动。

其中最让我动容的是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朱敏才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外交官,退休之后他没有和妻子回到北京安想晚年,而是带着本来就是小学老师的妻子,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他们的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为省下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学习用品,朱老师那条大窟窿连着小窟窿的秋裤,他们都不舍得扔,缝缝补补接着穿。

看到这,我心里有太多的感动,是什么支撑他们放弃优越的城里生活而来到这样条件恶劣的山区支教,是他们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念,只是为了沽名钓誉,是人受不了这样恶劣的生活条件的。作为教师的我看到这夫妻俩无怨无悔,不畏艰难的教育孩子的时候,我心中有太多的羞愧。我在自我反省,我是在无怨无悔的教育孩子吗?很多时候心中是不是也充满了很多的功利性。

还有两位科学家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和科学先驱师昌绪。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而科学先驱师昌绪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不畏艰辛,从大洋彼岸的美国留学归国,于60年代立下军令状研制出航空发动机最关键的空心涡轮叶片,成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开拓者。他于2000年组织两院论证,将制造大飞机列入中长期规划。九十多岁了,他还天天去自然科学基金委上班,编辑《材料大词典》,并为国家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献计献策。两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被评为同一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这在“感动中国”长达13年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其实这些科学家对国家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但是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记住这些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呢?我们整天关心的是哪个歌星又找了小三,哪个明星的生日是哪一天,我们的青少年天天追星。电视媒体天天宣扬的是这些东西,而真的很少有人去关注这些真正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这是不是我们国家的一种悲哀呢?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守护父亲的朱晓晖,他们都是很平凡的人,他们都做一些他们认为很很平凡的事。但试问他们所做的事我们哪个人能一直执着的做下去的。陶艳波就是一个普通的母亲,但是她能一直陪伴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的教育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甚至到大学和儿子一起学习,这不是彰显一种母爱的伟大吗?朱晓辉本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为了生病的父亲,放弃了一切,甚至是幸福温馨的家庭,从一个爱幻想爱写诗的小女孩变成了满脸沧桑的时候,我心中充满了太多的感慨,这不也是彰显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的传统孝道吗?但是现在我们有多少人丢失了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浮躁。

其实我们的电视媒体应该多宣扬这些正能量的东西,不要让我们忘本,不要让我们孩子思想上受到污染,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这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因为我从我儿子看完之后泪眼迷离的小眼中看到了希望,其实我们孩子都是向善的,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或学习心得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小麦肤色、眼睛雪亮、笑容爽朗……看完张小娟的事迹,我眼前浮现出的是这样一个热爱工作、热心生活的年轻女孩模样。从事工作十年以来,心系家乡,扎根基层,兢兢业业,不辞辛苦,她是高原最坚韧盛放的花朵。如今花朵凋谢,遗憾之余,也要将以张小娟为代表的基层干部精神发扬光大

,让格桑花永葆芬芳。

学习榜样精神,传承楷模力量。以张小娟为代表的年轻乡村干部是基层建设中的有生力量,他们有干劲、有拼劲、有想法、肯吃苦,对于广大年轻干部干事有着很好的带动作用。各级机关要善于挖掘典型人物,采取多种方式对扎根基层和奋斗着的基层干部们进行多角度深度宣传。如下乡调研、邀请典型人物座谈、榜样纪录片等,通过亲身接触、感受榜样工作环境、群众评价和干事热情,营造“学、赶、超”的积极工作氛围,让榜样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艰苦朴素的精气神得以传承发扬,让高原格桑花的芬芳浸润每一方土地。

做好基层保障,激发工作热情。同张小娟一样扎根基层的干部不在少数,工作环境的艰苦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但也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年轻人干事创新的可能性,难以“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开拓基层工作新天地。为基层打牢基础保障,完善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同城市信息互联互通,为城乡密切交流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让基层在了解最新政策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乡村实际,为基层脱贫致富加速助跑。同时,逐步形成人才流动机制,激励广大干部下基层锻炼,形成灵活、流动、多元的基层人才体系,让基层工作不断推陈出新。

张小娟用她三十年的生命书写了一个不为名利,敬业工作的基层干部短暂的一生。

“宁可壮烈的闪烁,不要平淡的沉默”,这是对张小娟生命的最好阐释,也是对以她为代表的基层干部最朴素的写照。在艰苦高寒的高原之上,一株株格桑花铺就的锦绣,绘就成了高原最动人的风景。芬芳路上,赶路人仍在埋头向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人物事迹、颁奖词

全文共 5124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盛典2016年2月14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颁奖盛典仍由白岩松和已经退休的敬一丹共同主持。

一、【吴锦泉 高节卓不群】

【颁奖词】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人物事迹

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

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二、【张宝艳 秦艳友 阳春布德泽】

【颁奖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人物事迹】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三、【郎平 雄心志四海】

【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人物事迹】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12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3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

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4年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5年重夺世界杯冠军。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

四、【屠呦呦 春草鹿呦呦】

【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人物事迹】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

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五、【阎肃 弦歌感人肠】

【颁奖词】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人物事迹】

《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

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2016年2月12日与世长辞,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

六、【徐立平 大国多良材】

【颁奖词】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人物事迹】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七、【莫振高 化作光明烛】

【颁奖词】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却熠熠闪亮。

【人物事迹】

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

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八、【官东 天下英雄气】

【颁奖词】来不及思量,就一跃而入,冰冷、漆黑、缺氧,那是长江之下最牵动人心的地方,别紧张,有我在,轻声的安抚,稳住倾覆的船舱,摘下生命软管,那肩膀上剩下的只有担当,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

【人物事迹】

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翻沉。官东主动请缨加入海军工程大学抢险救援分队。6月2日抵达救援现场后,他第一个跳入水中,面对水流湍急、能见度极低的双重考验,官东首先在船舱内发现朱红美老人,他一边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帮她穿戴好装具,最终成功将其救出,这是第一位被成功救出的生还者。14时15分,官东再次下水,在机舱部位找到了船员陈书涵。面对体力严重透支,陷入绝望的陈书涵,官东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装备给了陈书涵,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仅靠轻潜装具支撑。撤退时,他身上的信号绳被缠住,危急之下,官东割断信号绳,与水面彻底失联。

官东在黑漆漆的舱内摸索近20分钟,终于找到出舱口,怎料,一个暗流瞬间将他卷入深水区,而此时,装具里的氧气即将耗尽,官东果断丢掉所有装具,憋着一口气猛地往上游。由于上升速度过快,刚出水的官东双眼通红、鼻孔流血。面对大家的赞许,这个帅气的90后小伙儿,没有多言。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军人应有的担当。

九、【买买提江·吾买尔 盛德表一乡】

【颁奖词】一碗茶水端的平,两个肩膀闲不住。三十多年的老支书,村民离不开的顶梁柱。你是伊犁河上筑起的拦河坝,是戈壁滩上引来的天山水,给村民温暖,带大家致富。木卡姆唱了再唱,冬不拉弹了再弹,买买提江·吾买尔的故事说不完。

【人物事迹】

买买提江·吾买尔是新疆伊犁地区布力开村村支部书记,维吾尔族。3岁时,吾买尔的父亲就过世了,第二年母亲也改嫁了。就这样,吾买尔是吃着村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等各族人家的百家饭长大的,也由此对乡亲们产生了化都化不开的浓浓感情。当上村支书之后,吾买尔把“不让一个人受穷,不让一个人掉队”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全力带领村民奔小康。

在布力开村,各族群众和谐相处,从没有红过脸,更没有出现过民族歧视。吾买尔说,只有民族团结经济才能发展。如今,布力开村已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截止到2015年底,布力开村1120户村民全都盖起了有网有电话的新房,铺上了总长42公里的柏油路,全村三分之一的人家买上了小汽车。在民族团结的大道上,布力开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团结带来的生产力。

十、【王宽 君子抱仁义】

【颁奖词】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作榜样。

【人物事迹】

郑州戏曲圈里有这样一位老艺术家:台上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戏迷们夸他是德艺双馨的好人,他就是74岁的王宽。1998年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起初,他的“上台率”并不高,每晚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

但王宽依旧坚持每天骑着自行车,一家一家茶馆地跑,常常晚上六七点就去了茶馆,等到天亮才回家。后来为了能够让更多人点他的戏,王宽又学起了川剧变脸。如今,王宽夫妇苦心抚养的几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自食其力,而老两口却还在坚持资助老家的孩子。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办起一个孤儿艺校,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余热,让这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

十一、【特别致敬:抗战老兵和爱国侨胞】

【人物事迹】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9.3”阅兵式上,赢得最多掌声和最高敬意。他们是历史,也是现在。他们中既有抗日战争的亲历者,也有抗战老兵的后代,还有海外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当300余名抗战老兵组成的乘车方队经过天安门城楼时,苍苍白发,熠熠勋章,这群耄耋老人用微微颤抖的军礼表达着对祖国强盛的崇高敬意。70多年前,他们是走上抵御外辱、保家卫国之路的勇士,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后,他们依旧对国家和民族怀抱拳拳之心。

和抗战老兵群体一样,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海外华侨华人或是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或是捐款捐物支持抗战,或是直接回国参军,爱国侨胞们众志成城,筑起一条坚不可摧的血脉长城。

积淀在他们身上的赤子情怀和文化血脉,将助推整个中华民族走向共圆“中国梦”的未来。在这里,我们向抗战老兵、爱国侨胞两个群体特别致敬,不仅是为了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传承他们为民族尽忠义的担当。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法治人物颁奖礼观后感个人心得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叮零零……”,放学了,同学们一窝蜂地跑出去排队,在一声齐刷刷的“老师再见”后,我们便排着整齐的队伍回家了。

走出校门,我坐上了妈妈的摩托车,向家进发。我们刚刚拐上人民路,忽然,妈妈一个急刹车,把我吓了一跳。我向前一看,原来是有两个小朋友在马路边追逐打闹,冷不丁窜到了马路中央。好险啊,幸亏妈妈反应快,及时刹住了车,才没有酿成大祸。我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可那两个小朋友却浑然不知刚才的处境有多么危险,还在自顾自地嘻闹不止。旁边的车辆纷纷停了下来,按起了喇叭,向他们发出警告和抗议。直到这时,他们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已经违反了交通法规,不禁羞红了脸,连忙退到了人行道上。渐渐地,道路又恢复了通畅。

一个小小的风波平息了,事件虽小,但对我的教育却很深刻。坐在车上,回想起刚才发生的一幕幕,我深深感到在我们生活中,时刻遵守法律法规有多么重要。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拿前几日上海发生的高层住宅楼起火来说吧,据说起火原因就是因为维修的工人没有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从而酿成了这一惨剧。可见,遵守规则是多么重要啊。

同学们,我们一定要时刻绷紧遵纪守法这根弦,只有这样,才能让安全陪伴我们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感动中国人物作文

全文共 909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后,总觉得那些评选出来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却又内涵丰富舞台上,闪闪发光不是那些耀眼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普通人。

在201*年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感动我人有十个,有隐姓埋名30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老兵陈俊贵;有努力改变乡村面貌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就是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山东老人——刘盛兰。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时候,老伴去世,他成孤寡老人。为让自己老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人,他开始助学。这是老人初衷。但后来,他助学规模远远超出自己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他就将自己微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孩子们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还记得那撼动心灵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光,苍老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身躯,高贵心灵,他在九旬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是他让我感受到崇仁厚德!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内心仿佛受到神圣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更多是内心中无法言喻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用发现美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内心能为之震撼感动事迹。

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感动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