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第七册作文《秋天的景色》教学设计推荐20篇

文章有了细节的描写,就显得血肉丰满,细节描写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关于第七册作文《秋天的景色》教学设计吧!接下来开学吧为你们推荐了一些关于第七册作文《秋天的景色》教学设计优秀作文,欢迎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用。

浏览

607

作文

1000

设计理念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自己动手往往好过听别人的诉说。同样对于写作文也要求能自己去体会,去抓住灵感。特别是小学生还不会从别人的言词中去体会一个只能看,不能触摸的东西,所以给学生一个自己体会的机会,比说一大堆要好。

4、深化主题:

⑴请同学们说出你观察的玩具的不同特征。(板书:学生的观察结果)

⑵把学生的各种感觉也说、写出一来(板书:……)

5、回归主题:

请同学们动一动笔,写一段描写你看到的布娃娃的外形特征的小短文。

6、教师提示一些特别的地方,给下文的写作做铺垫:

①玩具的各种生理作用。

②玩具的行动方式。

③付于玩具一定的性格特点。

④给玩具一些唯一的特性(特殊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浅谈高考作文的创新教学论文

全文共 1039 字

+ 加入清单

摘 要:从高考作文的立意新颖、见解独到、材料新奇、构思精巧四个方面,简要阐发了高考作文的创新要领和获取高分的诀窍。

关键词:立意;见解;材料;构思

作文的创新,是高考要求的一大亮点。它重在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教育观,更体现了高考人才选拔的特殊性和必要性。高考作文的创新主要包括立意新颖、见解独到、材料新奇和构思精巧四个方面,以下逐一阐述。

一、立意新颖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记叙类、抒情类文章的主旨或中心)。立意新颖,也可说是“立意高远”,即“站得高看得远”。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摒弃平庸或一般,做到与众不同。“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具体的办法:或借助想象,展开联想,创造新境界;或借助理性思维,写出思辨色彩,拓展新视野。做到了这些,文章的立意就显得境界高,新颖而大气,这是评价一篇优秀作文的一大亮点所在。

二、见解独到

“见解”,一般是指议论文中作者所持的观点或提出的论点(在记叙类或抒情类文章中可理解为作者对事物、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见解独到,即有个人的独特理解和看法。要做到这一点,要么考虑与众不同的角度,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写出新意;要么借助逻辑推理(类推事理),阐明观点,得出新观点。这一点,是评价一篇成功议论文的出彩之处。

三、材料新奇

“新奇”,就是新鲜(时间离现在很近)而又特殊(少见)。要获得这一类材料,重在平时积累。首先要广泛地阅读(包括收看影视剧等),其次要精心筛选那些富有时代感、给人眼界开阔的材料(含家庭、学校、社会、艺体、时事等)。拥有了这些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实际上就拥有了写作资源,甚至拥有了写作欲望,因为这些材料本身就涵盖了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本色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四、构思精巧

“构思”,就是对文章思路的构想设计;“精巧”,就是别致巧妙。文章构思的精巧表现为:或标题的创新(巧用比喻、拟人、诗句等拟题),或情节的曲折有致(有波澜、有伏笔等),或结构的出新(开头、结尾的照应,中间的过渡等);或文章技法上的模仿——创新(在模仿中翻新)。要做到这些,重在平时不断地训练和积淀,多读范文,在读中体会;在读中仿写;在仿写中创新。做到了这些,其实就已经把握了文章的内在结构(线索和思路)和外在形式(结构和层次)。

以上四个方面涵盖了作文创新的基本内容,高考作文的创新亮点加分也莫过如此。只要掌握了作文创新写作的基本要领和规律,平时加以练习,持之以恒,我想考生在高考场上一定会夺取高分的。

(作者单位 重庆文理学院附属中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作文教学的开学计划

全文共 948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深化作文教学研究,探索和改革作文教学之路,优化作文教学结构,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紧扣新教材的编排意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设计、编排丰富多彩的、富有时代特征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观察、思考,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情况:

本年级共七个班,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扩大,阅读量增加,词汇的积累,涌现了一大批写作能手。有些班级的学生的习作还经常见刊见报。他们不仅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且构思巧妙、立意新颖、语言流畅、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绝大多数学生能把事情叙述完整,详略得当,还注重开头与结尾的呼应,但还有极少数学生存在有话说不出,下笔写不清,内容空洞,词汇贫乏等现象。因此本学期在完成新课标的同时,着力抓好学生培优辅差的作文辅导。

三、教材分析:

本册安排了六次习作训练,分别是“难忘的第一次”、“民风民俗”、“我的理想”、“写自我保护的事情”、“自由表达”、“给外地亲友写封信”。本教材“习作”适当降低了作文教学的要求,减少了命题作文,增加了想象作文和写应用作文的比重,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实用的作文能力。

指导习作,要引导学生留意观察和热爱周围的生活,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打开思路,不拘形式自由表达。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展开联想甚至幻想,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条件使学生乐于表达。

四、教学目标:

1、全面完成小学作文教学任务,达标率100%,优秀率55%,转差率80%。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方法运用作文实践中。

4、养成认真修改的习惯,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五、具体措施:

1、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文学社团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宽选材面。

3、组织课外阅读竞赛,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加语汇量。

4、多写多改多评,让学生体会到进步与成功的快乐。

5、搭建平台,组织学生积极撰稿投稿,力争见刊见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教学时间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大家围绕在综合性习中观察到的田园风光、了解作物的生长、乡村生活变化、感受田园美景、体验乡村生活、搜集图片和资料,学习过程中的见闻或去趣事进行了一次学习成果汇报交流。通过交流,开阔了大家的眼界,丰富了知识。今天,我们将要把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观察、了解、感受和体验的东西真实地通过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完成习作。

二、指导审题

1.翻开书116页,看看有什么要求,边看边划出关键词。

2.反馈

选材:1)可以写自己经历的

2)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

3)可以写景、人或事

4)也可以写感受或体会

要求:把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还要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三、指导命题

1、题目新颖

2、在本子上写出几个题目来

3、自己选一选,给同桌读一下,征求一下同学的意见

4、选择一个题目

四、学生习作练习

1学习习作

2.教师个别指导。 3.独立进行修改。

4.同桌互相修改。

五、抄写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写对话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251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作文不仅是人们用来进行社会交际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衡量一个文化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写对话作文教学反思,欢迎借鉴!

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很大差距。其原因并非教材本身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驾驭教材的能力问题。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本人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在我们现在的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所以本人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

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流动着。而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就须每天阅读,获愁和博贮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我们向学生推荐《语文报》、《中学语文》、《读者文摘》、《故事会》等杂志,从而使学生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鲁迅《致赖少麟信》)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所以平时让学生坚持写日记。从刚接一个班开始就让他们每天都去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到的周围的变化以及从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慢慢来。“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不断提高。

四、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往往很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新《课标》还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或同桌同学听,请同学打分或评级,并谈谈为什么得分又为什么扣分。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欣赏他人的等等。并且让学生人人办了自己的文学小报,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完了以后全班进行交流,实现了更加充分共赏互评的效果。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

总之,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应该是学生优秀的禀赋、主体意识的强化与写作规律的有效渗透的结晶。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生物教学日记

全文共 1846 字

+ 加入清单

在本学期中,我逐步尝试将“目标导向教学”理论应用于我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我认为,“目标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师生在课堂中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依据简单、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学目标,最终绝大多数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为终点的教学管理过程。

“目标教学”的大框架是“导标——导学——导练——导评——导结”五段式,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不分对象地、机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将其应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来说。比如说,导标这一过程也许在高中生能够很容易让学生跟着教学所呈现的目标去学习,在练习、讲评中检验三维目标是否达标,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我发现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太明显。初中生在学习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的学习特点:(1)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都比较弱,而学习依赖性强,尤其是七年级学生表现更明显;(2)思维特点上起主导的还是形象思维,随着年级的上升抽象思维迅速发展(3)学习上容易对教师生动形象的事例介绍感兴趣,对严密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厌烦。因此,有一部分学生看到分解的许多小目标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有时还会感到厌烦,就开始慢慢走神、不感兴趣,因此在学习动机不强的情况下,试想一下练习的效果会怎样,达标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针对初中生这些特点,我觉得目标导向教学在初中生物中可采用这几个环节,即“引趣——尝试——反馈——总结”。

第一 引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教师可通过生动有趣

的生物演示实验或是设计简单的学生实验,讲述生动的生物学史,列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等,多种方式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解释生物现象、探索新问题的求知欲。当学生产生了疑问,有了解问题的需要后,再让他们自学教材,他们才能专心研读,使自学获得好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讲“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一节时,先课前让学生分组捉鼠妇,分发一系列的讨论题给他们,如“一般在什么地方容易捉到”“什么会影响他们的生活”“你怎么跟别人验证你的结论是对呢?”等问题,通过这样的一个探究实验设置了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入了下一环节。

第二 尝试——让学生学习自学

教师分发自学提纲,即分解后的学习目标,由学生按自学提纲,个体独自阅读教材,或四个人一组小组讨论的形式,有时用老师将学习目标用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教师作巡回点拨,对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诱发启导,但不能包办代替,主要在于了解自学情况。

比如在介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影响》这一节时,可简单地将目标呈现给学生:

(1)举例说出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2)举例说出一些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3)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认同保护生物的观点。接着采用学生依据要求:4人一组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举出许多例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纠错与讲解,注意引导学生紧扣讨论题目来进行讨论。对个别学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问题,教师应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深度,指导他们在课外去阅读有关书籍,以防讨论漫无边际,影响教学进度。当然,也要注意保证讨论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估计学生讨论没有余力时,再予以指导、启发和补充,切忌匆忙讨论,仓促结束。接着,教师组织全班学生,针对普遍性的问题,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因为通常重点、难点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学解决的)以及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第三 反馈——尽可能了解学生

目标教学是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来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检测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定预定的教学目标。检测的形式一般采用提问形式或书面练习检测,当然尽量可多用一些书面检测,这样涉及的学生比较多,效果更为有效。在每一个知识点讲解完毕,可适当选择一些“小、精、活”的练习加以检验,以确定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根据检测中暴露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小组或个别辅导,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教学中反馈的信息,实现了对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控制,这样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总结——化零为整以保证教学质量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目标教学中必须保证实施小结这一环节。这样有利学生把各个小目标达到整合,最终实现总目标,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知识的再现与提取。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太阳》教学后记作文1500字

全文共 1077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云:“学贵有疑。”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鸡蛋里面挑骨头”,让学生在质疑中发展思维,在质疑中获得新知。《太阳》一课的教学,我对此感触颇深。

“清晨,同学们迎着火红的朝阳去上学;傍晚,踏着夕阳的余辉回家去。太阳对我们来说,应该是最熟悉不过的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太阳》这篇课文。”我引入了课题,“看了课题,你觉得课文会帮我们解答哪些问题?”顿时,提问不断:“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发热?”“太阳有多大?”“太阳有什么作用?”……围绕着一个个问题展开教学,课堂气氛相当地活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了极大的发挥。

在学习太阳“远、大、热”的特点时,学生又有疑问了:“科学家怎么知道太阳离我们这么远的呢?”“科学家到不了太阳上,那他怎么知道太阳的温度呢?”“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发热呢?”“太阳这么热,一秒钟大概能释放多少能量呀?”“课文写了太阳的远、大、热,太阳有多重呢?”……当学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后,萦绕在他们脑海中的疑问更多:“听说太阳浴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可为什么人们爱撑伞遮阳呢?”“还有,为什么有许多人涂防晒霜呢?”“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那么好,它会不会熄灭呢?”

……我尽量让学生设“疑”。当然,这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疑而让学生质疑。实际上,质疑是为了解疑,而解疑是为了求知。我让学生记录下这些有价值的疑问,让他们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资料,自己从中寻找答案。

学生们为了解开心中的疑团,努力从书籍、影视、网络等媒体上查找资料。经过努力,学生找到了许多有用的信息:太阳的主要气体是氢,内核中的氢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产生核聚变,从而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光和热;太阳的直径约1.4×106公里,约是地球的109倍,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太阳每秒钟向外辐射约28600亿亿兆瓦的能量,相当于爆炸910颗百万吨级的氢弹;太阳的年龄约为46亿年,它还可以继续燃烧约50亿年,最后,太阳会成为一颗白矮星。此外,像什么“太阳风暴”、“太阳黑子”、日珥、耀斑、日食……学生知道得实在是太多了!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也是探究太阳奥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自己搜集有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培养了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真可谓一举多得。

最后,我根据学生找到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料,和学生一起制作了一个介绍太阳的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力,排版、校正、设计动画、如何链接……无形中学生又提高了使用计算机的技能,拓展了思维空间。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为了求知,让学生去疑吧!

[《太阳》教学后记作文1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分享我设计的书包作文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第1篇未来的书包作文200字

唉!书包重死了要是有不重的书包多好呀!

终于,到了2015年,科学家们给我们儿童研制出了多功能书包,它有三种功能,能给我们儿童带来很多方便。

功能1:按下红色按钮可以让书包低下生出轮子,可以拉着书包走。

功能2:按下橙色按钮可以让书包启动飞行程序让书包飞起来。

功能3:按下蓝色按钮可以让书包启动寻找书本程序,只需你说出书名就可以找出书。

这就是我想象的2015年的书包方便吗? 第2篇未来的书包作文200字

我背起沉重的书包或找不到书包中的某一个本子的时候,我就设计了一个未来的书包。

它有三个特点:第一,语音控制。我不用背书包,只要说句话,书包就像影子一样紧紧地跟着我。第二,自动功能。当我需要取出书包中的某个本子时,我只要像指挥官一样下达命令,本子就会自动浮出来。第三,放缩功能。书包的容量可大可小,随着我的需要而变化。

大家喜欢我设计出来的未来的书包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教学过程

全文共 1366 字

+ 加入清单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互相分享了妈妈们精彩感人的故事,这让我想起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今天在我们上课之前,大家一起来唱《妈妈的吻》好不好?(生)“好”(放歌,师生同唱《妈妈的吻》)

二:旁敲侧击,写作指导

(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听,我感觉到大家歌声中对妈妈的深情。我希望大家回家后能对着妈妈唱一遍,让妈妈也感受到你对她的爱好不好?(生)“好”。

(师)按照我们的的教学过程今天是写作指导。老师以前参加教师培训,指导老师跟我们说老师应该怎样怎样,比如要始终面带微笑,不能有太多手部动作??后来我想要是按照他们的说法的话那么我上课就应该是这样(做出瞪大双眼、面带微笑,机械地左右移动的样子)。我想每个同学在心里都会有一个理想的语文老师形象,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心目中的语文老师他/她是怎么样的?(老师走下讲台,用轻柔的语气)他应该有着怎样

的模样?怎样的性格?会怎样上语文课?平时会带我们做什么???(2分钟左右)

大家都已经想好了吧?那么现在请在第一张纸上写下“我心目中的语文老师”他应该具有的特点,(引导大家从外貌、性格气质、事迹三个方面思考)大家可以尽量详细,各组同学也可以自由交流讨论。(师在走道上巡查)

大家都已经写好了,很快嘛,看来每个人早就有一个理想老师在自己心里了呀,呵呵。待会儿我要请大家给我介绍你心目中的理想语文老师,所以现在请大家总结概括出你心目中的语文老师最最突出的特点,然后小组内交流,等会儿和我们大家一块儿分享下“你的完美老师”。

(学生交流讨论分享,老师适当点评)

(师)听了大家心目中的理想老师,老师就一直在反思:“我是不是像大家的理想老师那样做得好呢?”古人说“挚诚之言,千金不易”,我也想请大家谈谈你觉得老师我是个怎样的人,我有什么特点?还是按照刚才那样我的特点,大家仍然可以自由交流讨论,然后概括出最能代表我的几个特点。

今天听了同学们的话我就觉得我离大家的理想语文老师差距还有很大的差距呀。老师决定以后好好加油,努力成为大家的理想老师,大家也帮助我好不好?

三:由表及里,更进一步

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呢?(引导学生认识到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往往充满不如意。)大家都说得非常好,有句俗话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这就形象地说明了现实往往不如我们理想得那么美好,比如与你们理想的语文老师来说,我也许就是你们的“不顺”,作为老师我要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老师,那么作为学生,你觉得当你遇到这样不是你期望的老师时应该怎么做呢?

(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这些不顺,用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的人与事)

很好,很好,同学们,如果我们都用一颗充满感恩的心面对世界,我们会发现世界充满了阳光,那些所谓的不顺、坎坷、阴霾都会成为阳光下的点缀,让我们更加自信乐观地生活。

而上次很多同学都在他们的故事中说和妈妈的矛盾,那么现在当我们试着用感恩、理解的心去理解妈妈,我们又是怎样的感受呢?别急着说,平静你们的心,细细感受,然后以《我的母亲》为题写篇作文,题材不限。(板书“我的妈妈”)大家可以按照你们分析老师那样分析你的妈妈,抓住妈妈最主要的特点,写完后作为一份礼物送给妈妈,告诉妈妈我们是多么的爱她,好不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教学过程

全文共 937 字

+ 加入清单

一、导入本课

1、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中感受到的家乡变化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2、激发学生情感:畅谈感受到家乡有如此大的变化时,自己的内心感受?

3、创设情境:老师和大家一样,十分喜欢家乡的变化,也更加深爱自己的家乡了。不过前两天,我一个刚去洛阳军事外语学院读书的妹妹说,她的同学们都评价咱们张家口是一个“天上黄沙飞,地上污水流”的很令人讨厌的地方……

4、激发写作欲望:多少年前,确实是这样啊,咱们想办法把家乡的变化也告诉这些外地的哥哥姐姐吧,怎么样?(引出写作文)

二、指导选材

1、引导选材思维:这么多的材料我们该选什么样的来写呢?(A亲身经历,熟悉的;B家乡变化中的典型事例;C令自己感触最深的……)

2、总结指导选法:写变化并不需要面面俱到,我们可以从家乡的变化中选取微小的一两个方面来表现出家乡的巨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小见大。

3、进行有效选材:静心思考,想想你准备从哪一方面进行描写,原因是什么,想突出它的什么?

4、交流。

三、指导行文顺序

1、引导学生思考:有了自己想写的内容,那你打算以怎样的顺序来写呢?(从古到今;抚今追昔;今忆古惜今……)

2、确定行文顺序:根据自己选材的需要看看哪一种顺序更适合你,可以有助于你展示变化。

3、交流: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大概表述一下自己的习作思路。其它人可以帮忙补充和修正。

四、指导学生写具体

1、过渡:内容、顺序都确定了,那怎么就能让他们从咱们的语言文字中感到咱张家口的变化,让他们重新认识我们张家口呢?(A真实B带着情感C具体)

2、回忆写具体的方法:想想我们以前所学,一篇文章怎样可以写具体?(A人物的言行心神;B事件的前因后果,中心重点的突出;C事物的形感功用……)

3、思考交流本次习作:那么这篇写变化的习作我们可以怎样把它写具体呢?

4、整理归纳:写出所见、所闻、所感,可以适量插入自己寻访了解的历史小故事,别人对此变化的议论,此变化带来的连锁变化……

5、构思自己习作:根据自己习作的内容,想想自己的习作该重点从哪些方面怎样来写具体?

6、小组交流、补充、修改,全班汇报、完善。

五、独立行文,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选材:熟悉清楚、以小见大

家乡的变化 顺序:古→今、今→古、今→古→今……

表述:真实、含情、具体(见、闻、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寓言故事《一路花香》教学反思

全文共 902 字

+ 加入清单

一路花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了一只有裂缝的水罐在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惭愧,挑水工却告诉他说,从它的裂缝漏出的水浇灌出了美丽的花。我挺喜欢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的题目很美,一语双关,既写了花美、花香,还暗含着对浇灌鲜花的挑水工和破水罐的认同。更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世上任何一件东西一个人,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即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其本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其蕴涵的人生哲理学生是容易理解的,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多元解读文本、辩证分析问题却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把“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真正寓意,学会正确地看待别人和自己。”确定为本课的学习目标。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我将学习目标分解为两个学习任务:

如何让学生真正读懂“我们即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其本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为此,我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惊醒一分为二地辩证地分析:那只完好无损的水罐,它总是能将水满满地送到主人的家,是值得骄傲的!主人家不都需要这样的好水罐吗?但是这只好水罐如果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骄傲自满,看不起别人那就不可取了。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了破水罐,让学生在辩证的思想中揭示了课文的寓意,“收获了一路花香”。这种说话练习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帮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但是教学中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一、读得形式不够多:

在教学时由于时间紧张,导致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较多,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展示较少。语文教学课堂上没有把握好读书的时间,缺乏一定的读的训练,特别是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孩子们朗读的不够到位,学生的情感没有在读中深化。

二、牵着学生走:

课上完了,课上呈现孩子氛围较好,但总感觉牵着孩子走的痕迹严重。也是这节课的最大缺陷,因为教师的理性和牵制过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思维浮于表面,不能深入思考,课堂上没有生成,所以也没有火花。我感到问题的设计,教师的引导,特别是运用学生的生成性资源,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放手让孩子学感兴趣的人物,让学生多思考、多读书是我下次磨课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

全文共 3500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的确是带给我一次心灵的精神之旅,虽然其中有些章节让人颇难读懂,但此书还是让我受益非浅。

教学需要勇气,需要保持自己心灵开放的勇气,这是我在此前所没有认识到的。

我们有没有这种感觉?与刚刚走上讲台时的我们相比,现在我们的心慢慢地变得硬起来了?那时候,在办公室看到有些老师很严厉地批评学生,甚至体罚学生,心里总是替学生委屈,觉得老师太过分了。什么时候,我们也加入了对学生厉声呵斥的行列?想象一下,再过几年,十几年二十年,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觉得可怕。我们很容易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快乐的老师,教师这个职业,给他们带来的是压力,是痛苦,是无可奈何的谋生手段。

和大多数新老师一样,我一直被教导去占领学生的空间而不是去开放它:毕竟,我们是知者,因此,我们有义务把所知的一切告诉别人!内心一个很大的声音坚称:如果不能用自己的知识填满所有的空间,我就是在混饭吃。……事实上,许多的老师都被这样一个神话扭曲了:我们以自己努力学来的权威知识占据全部空间,就是在对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开放学习空间比填满它需要更多的技巧和权威……

另一个感觉是现在的学生教起来怎么越来越难了,越来越多“来自地狱的学生”;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要求越来越高了,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从这些抱怨声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理解教学,我们也是在这个角度上来进行着我们的教学,很少从认识自我这个角度来理解教学,去理解我所教的学科,去认识我所教的学生。在帕尔默看来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去简单的复制这个世界,而不是在改造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是要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要想让我们的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去复制这个世界。作为教师就不能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去理解教学,教师应该去理解自我的知识,认识自我,把自我和学生、学科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去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有精深的学科知识,好的教学方法,正如帕尔默所说的真正的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在每一节课里,教师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学生与学科建立联系,减少依赖于我所采用的方法,而更多的依赖于我了解和相信我自己,自我的身份认同,我的自我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

我们的教学应该是对学生的一种亲切款待,而亲切的款待经常是主人比客人受益更多的行为。我们要学会去倾听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生在恐惧、沉默的背后,是想去发现他们自己的声音,想去发出他们的声音,想让人们听见他们的声音。能够倾听学生甚至尚未发出之声音---意味着不断地宽容他人,关注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着不能匆忙地用我们可怕的言语去填塞学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们说我们想听的话;意味着充满深情地走入学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这样有一天学生会能够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容许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的时间表”这个才是真勇气。有多少人,敢于去面对“意想不到”呢?教学设计从四平八稳出发,是多数国人的天性。这个当然也是保护自己的自尊,未知的事物,发生在课上,极其考验人的课堂机智能力。而这一切,都和什么有关呢?除了教学常识,更多的是还是教师在精神方面不断超越自身从而让学生更好发展的机遇,也就是说,那些敢于让“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的教师,是具有生命弹性的人,成全自己生命过程,是以成全每一个不同的学生为根本前提的。而这样的课堂,才具有永恒的魅力。

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有三章讲到共同体:第四章·认知于共同体中,第五章·教学于共同体中,第六章·学习于共同体中。

“共同体”这个术语刚开始的时候就像一个制冷的东西,把那三章变成了三个冰柜,从里头取出来的东西都冷冷的,冒着冷气,一直冷到我的心里。因为,在这个大冰柜里,我发现了很新鲜的东西。随着新鲜的事物越来越多,我发现“共同体”不是冻结万物,而是孕育万物的。

有时候,我也在思考,为什么有时候叫学生记笔记他们还不记,是不是他们很懒?是不是他们在开小差?难道他们不觉得这个很重要?但是,事实上我也知道,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比让他们记录我们的笔记更重要。这里的矛盾其实就是我自己内在思想的矛盾。如今,被帕尔默一语道破,我们完全可以让共同体发挥教育的力量,但这一定是建立在真正的共同体的基础上。

何谓真正的共同体呢?帕尔默这么描述:“在真正的共同体模式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同时关注一件伟大事物,在这样的课堂上,让主体——不是教师或学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最优特质获得融合和超验升华。”帕尔默提出课堂应以主体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中心。

这个观点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很新鲜的事物。

帕尔默有一位导师是个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教授。他博学多才,他总是讲很多内容,以至于不给学生留一点提问和评论的时间。因此,他的课基本上是独角戏,而他的学生只有扮演听众的份儿。倘若按照我们的教学评价,这样的课怎么可以?倘若单独以是否以生为本来判断,那真绝对是失败的课。可事实上,学生是那么喜欢听他讲课。他的课堂魅力在哪里呢?请看帕尔默的记录:

“在他的社会思想史课上,他不停地演讲,而我们成排地坐在那儿记笔记。但是那些课并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虽然我们几乎没说话,但他的演讲没有把他自己,而是把主体置于我们的注意力的中心,而且不知何故,我们聚集在那个主体周围,而且开始与它互动了。”

“……我们几乎亲眼看到马克思孤独地坐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里写《资本论》。透过动态的想像,我们不单与思想家本人建立了关系,也跟激发他思想的个人和社会背景建立了关系。”

这位教授的授课,之所以能达到这个效果,关键是他“用一种深切地结合他本身独特气质的方式”把这些学问介绍给学生。当教师把自己自身独特的优势整合于教学中,在与自我、学生、学科的密切联系中彰显生命本质时,就能够发挥出惊人的教育力量,甚至发挥出改变现实教育制度的力量。所以,我们必须走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呼唤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帕尔默提出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对话的共同体,认为这是教学人员应尽的专业义务。

帕尔默对教师职业的分析非常精辟,他指出这么一个事实:教学也许是所有公共服务中最个人化的专业。“虽然都是在学生面前进行教学,但是我们的教学几乎总是像独奏一样,永远在同事的眼光以外;相比之下,外科医生或法庭律师经常要在对他们的行业了如指掌的同事的眼皮底下工作。律师在其他律师面前争论案件,在那里,所有人都能清晰地看见他们的技巧和知识的差距,水平高低一目了然。外科医生在专家的注视之下操作,要是手在做手术时颤抖一下就会马上被人发现,使这种失当行为不大可能发生。但是教师可以在人体内遗下海绵或错误地切断人的四肢,而除了受害者以外,并没有别的目击者。当我们走入这个名为教室的工作场所时,我们把同事关在门外。”

这样的职业比较让人非常清晰地看到教师职业的与众不同。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参与教学对话的共同体对教师来说是那么重要。但是,我们平时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没有经常去听其他同事的课,还有,交流的时间也不是很多。在我们这样不需要坐班的单位,很多老师上完课就回家了。而且,大部分老师也不喜欢被听课,一部分老师是因为缺乏自信,一部分老师是因为害怕竞争,或者其他什么原因。不过,交流应该还是非常必须的。

但是,教研室作为校本教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体往往被忽略。倒是网络教研蓬勃兴起。现在,教育博客也欣欣向荣起来。这些网络上的教育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师现实生活中教育共同体的不足。教师专业成长毕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谁给你规定年限,似乎可快可慢。但是,学生的成长是不等人的,所以,教师的专业成长就变得特别迫切。因为,我们要对学生负责,对自己的职业负责。

同事的共同体中有着丰富的教师成长所需要的资源。我们从个人化的框框中跳出来,在网络教研这个共同体中建立持久不断的教学对话,这样既提高了我们的专业实践,也从中提高自我认识。

所有真实的生活在于相遇。”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当我们寻找到了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就不需要躲在讲台后面,利用我们手中的“权力”去控制学生,与学生造成分离;我们也不需要简单的模仿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而是去寻找契合自己个性的教学方式,真正好的教学应该是源自教师的心灵。当我们把自己自身的独特优势整合于教学中,教学于共同体中,在于自我、学生、学科的密切联系中彰显生命本质时,就能发挥出有效的教育力量,体现出我们教师应有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教学目的]

全文共 1063 字

+ 加入清单

“感恩”是全人类的行为,也是爱的一种表现。一个人要是对大自然、对生命没有一点感动,那将是很可怕的。从“感恩”入手,让大家明白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好品格,树立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和乐于助人行善的思想。

一、感悟“感恩”,明确“感恩”含义。

(一)感恩的心(齐唱《同一首歌》)

作词:陈乐融作曲:陈志远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二)出示“千手观音”

所有人的人生,都有圆有缺有满有空,这是你不能选择的。但是你可以选择看人生的角度,多看人生的圆满,然后带着一颗快乐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的不圆满。

---邰丽华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昔日“王祥卧冰求鲤”、“关羽千里单骑护嫂”、“诸葛孔明鞠躬尽瘁,病死军中”……无不为“感恩图报”。可以说,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此佳话何止千万?

(三)谈谈“感恩节”

1620年,一些来自欧洲饱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船去北美新大陆寻求宗教自由。他们在海上颠簸折腾了两个月后,终于在酷寒的十一月里,在现在的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陆。

在第一个冬天,半数以上的移民都死于饥饿和传染病。活下来的人们生活十分艰难,他们在第一个春季,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开始播种。为了生存,整个夏天他们都在祈祷上帝保佑并热切地盼望着丰收的到来,因为他们深知秋天的收获决定了他们的生死存亡。

后来,庄稼终于获得了丰收。大家决定要选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美国的感恩节。历史上,美国人民为了自己能在饥寒交迫中幸存下来,感谢上帝和印第安人的帮助,庆祝收获、合家欢聚。这就是美国感恩节的由来。

感恩节是美利坚一个不折不扣的最地道的国定假日。在这一天,具有各种信仰和各种背景的美国人,共同为他们一年来所受到的上苍的恩典表示感谢,虔诚地祈求上帝继续赐福。

思考:

1、什么是感恩?

“感恩”一词,牛津字典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后的感激之情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感恩:简单说就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2、为什么要感恩?

为了报答别人所给的帮助,为了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永远流传,为了人们生活更美好。

3、怎样感恩?

时刻怀着感恩的心,用我们的言行去进行。

二、探究现象,分析原因,领悟道理。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并从材料出发,发表你的看法,领悟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未来的智能钢笔设计遐想作文

全文共 1020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一种新型的钢笔即将诞生,它的笔囊只需要灌进普通的水就能写出钢笔字来,消除了弄脏本子、手的烦恼,既方便,又环保。

这种钢笔外观新颖,造型简单,看似和普通的钢笔没什么区别,其实内部暗藏玄机。以前,大家使用的钢笔一旦掉到本子上或地上,不仅会把本子、地面弄脏,还有可能把笔尖摔坏,那么这就意味着这支钢笔基本上该“退休”了。未来的钢笔完全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它的顶部有一个强力吸盘,不用时可以牢牢地“粘”在桌子上,不必担心它会滚落到地上。钢笔的外壳是用特殊的铝合金做的,坚硬无比。笔身表面有一层薄膜,可以保护笔身,避免出现刮痕,并且无论你怎么掰,怎么踩,怎么摔,都不会烂。而最容易受伤害的笔尖则是用一种地球上稀缺的物质——钛合金做成的,再用特殊的强力胶粘上去,无论怎么拽都拽不下来,而且钢笔也不怕被火烧,不会生锈,这样再也不会因为孩子们不小心弄坏钢笔而去浪费钱了。

未来的钢笔不仅结实耐用,而且功能繁多。在钢笔的细管中间,安装着一台微型电脑,可以自动帮你做一些事情,很智能的哟!当你正专心地做作业时,钢笔不出水了,别急,它会自动给钢笔灌入无色无味的“钢笔水”。假如钢笔帽忘记插上怎么办,也不用急,钢笔帽受到微型电脑的控制也会自动戴到钢笔的头上。这种钢笔上端还能显示时间,并附有提示音,时刻提醒你要珍惜时间。假如你的某个字写错了,或者标点写的不正确,或者某句话不通顺,微型电脑有个自动识别系统,它便会亮起红灯来及时提醒你,并且直到你写正确为止,红灯才会消失。当你长时间学习感到疲惫不堪时,笔身就会张开肉眼看不见的微型波发射孔,使用红外线脑电波通过穴位射入你的大脑和血液中,使你感到异常轻松愉快,同时按摩你握笔的右手肌肉和关节,让你立刻神清气爽。不仅如此,这个小小的钢笔还安装了语音识别系统,当你看书时遇到重点内容需要用红笔标注时,只要对着它轻轻说一声“红色”,那它写出来的字就是红色,用完后只需要再说一声“蓝色”,那么它立刻恢复成原来的蓝色。当然,它会遵照主人的指令随时改变成各种颜色和字体。同样道理,当你身处险境时,只需对着它大喊一声“救命”,它会第一时间拨打110,及时向民警求助,让你尽快脱离险境。怎么样,很神奇吧,难道你不想立刻拥有一支如此智能的钢笔吗?

虽然现在市面上还没有出售这样的钢笔,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人们的不懈努力,一定会发明出如此智能的钢笔造福于人类的。

[未来的智能钢笔设计遐想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想象作文教学目标

全文共 2372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反思教学目标。以下是“想象作文教学目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教学目标: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篇想象作文。可以写自己的奇思妙想,也可以写受别人启发想到的内容。还可以写科幻故事。想象要丰富,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题目自己定。写好以后认真读一读,改一改。

重点: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难点:

想象大胆、合理,有一定的科学性。

指导前师生的准备活动  。

指导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上一节课,同学们大胆畅想了未来世界,有许多奇思妙想很有新意,今天我们就把这美好的幻想写下来。《黑猫警长》、《小灵通漫游未来》……这些有趣的科幻故事曾把我们带入多么神奇的世界啊!你是否也也有过这样或那样的幻想:到广阔的太空,去发现宇宙的奥秘;到神奇的海底,去探测丰富的宝臧;到未来世界,感受科技的进步……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把你所想的内容写下来吧。先想好情节,再确定几个角色,编一个科幻故事,想象要丰富,内容要具体。

二、明确习作要求:

1.想象应从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学生讨论。

2.教师补充: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可以奇思妙想的,也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自己设想、创造的。

幻想故事,同学们早就熟悉了。从小看过的童话书、动画片,大都算作幻想故事,但是细分起来,幻想故事还能分成许多种,其中就有科幻故事。它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加上幻想构成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是充满神奇色彩的记叙文,他不仅给人一定的科学知识,更能增强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涌起。要写好科幻故事,应注意以下两点要求

1、来点儿科学。科幻故事不能平空乱想乱写,要以当代科技水平为依据。这是一个难点,没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做基础,很难写出象样的科幻故事。《西游记》是神话故事,那里用不着科学,想飞起来就腾云驾雾,想揭穿妖怪的真面目,就运用法术,科幻故事就不能这样随心所欲了。读过《小灵通漫游未来》吗?那里的人物也会飞,但他们乘坐的是太空车,原理类似宇宙飞船。如果他们也能腾云驾雾,那就不是科幻,而是神话了。当然,四年级的小学生掌握的科学知识很有限,编出的故事不必很复杂,只要有点科学知识就行。

2、来电儿幻想。科幻故事并不是当今科技世界的重现,而应有所发展,

写的是未来的科技世界,所以幻想占有重要位置。这本来是同学们的拿手好戏,但是写这篇作文的时候,你要格外注意幻想与科学的紧密相连。最稳妥的方法,是先想好所熟悉的科学知识,再它的基础上展开幻想。幻想不能漫无目的,除了课本上提出的“想好情节,确定角色,内容具体“等要求,还应该做到含义明确,也就是你要通过这个科幻故事告诉人们什么。看来,成功的幻想真要费一番脑筋啊!

3.习作方法指导:

①叙述想象的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

②记叙中要具体,特别是想象的事物特点要写详细。

③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4.学生自己交流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范文

太空学校

星期四,校长宣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经国际环境组织批准,我们桥口小学将迁到遥远的木星上去,校名改成“太空学校”。

我们的太空学校坐落在一朵巨大的花上,我们天天都嗅着扑鼻的芳香,安安静静的坐在教室里上课。老师全都由机器人来担任,他们的手里都没有教鞭,对同学说话的口气很温和。今天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名字叫J。这是我们到木星后的第一课――生活课,J教我们怎样在木星上飞翔。

“同学们,在家里,你们的生活全都由机器人照顾,但是在学校里,你们要学会怎样生活。我告诉大家,在你们的身上,都安装了飞行装置,电源就在食指和拇指上,将实质和拇指碰一下,就可以接通电源,你们就会飞起来了。”同学们惊奇的睁大了眼睛,有几个同学忙按了一下,真的飞起来了。我害怕得手都颤抖起来。J老师慢慢走到我身边,用手抚摩着我的胸口,轻轻地说:“别害怕,你一定行的!”片刻,我的心不再跳的那么厉害了,J老师微笑着说:“现在你试一试,好吗?”我把拇指和食指一捏,咦?我飞起来了!“同学们,现在我们起飞吧!”我们真的像小鸟一样自由地在蓝天上飞呀飞,白云环绕着我们,好像是我们身上飘舞的纱巾,真快活!

回家后,我把作业送到电脑里。J老师在家细心地为我批改,我的作业竟然得了“优”。这是我上小学以来得到的第一个“优”!我看着屏幕上大大的“优”字,高兴得蹦了起来。

真的,在太空学校里上课,没有成堆得作业、试卷,没有分数。后来,我们得经历当然更有趣了,你想到我们太空学校来吗?那就赶快报名吧!

第二课时

一、学生交流习作:

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说好在哪点?全班交流。

二、教师选出有特色的习作讲评。

三、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修改,同桌互改,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下水文:

新 型 眼 镜

“哎哟!疼死了!”一听就知道又是病人们因为眼睛疼痛发出的呻吟声,我见此情形决定发明一种多功能眼镜。

我发明的多功能眼镜有200多种功能,在医院里,如果需要拍片子时,只要医生戴上它,人体里的五脏六腑、每一根骨头、每一个细胞都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对方的身高、体重、血型,身体的哪个部位有什么毛病一看就知道。最神奇的是这种眼镜还可以自动把病情记录在镜片上。这就是专门给医生设计的医用眼镜。

一般人戴的新型眼镜可以更奇妙。它可以照相,可以自动播放电视节目和音乐;它的防御功能让你出门无忧:每当你遇到坏人或猛兽时,只要戴上眼镜看着对方的眼睛,对方就会昏迷,当坏人醒来时,他已经在警察局里了;当你眼睛很疲劳时戴上它,可以帮助你调节疲劳并预防近视,玩电脑游戏戴上它只有好处毫无害处,而且两边的架子上的电子感应器还可以通过脑电波让你的大脑放松;最奇妙的是这种眼镜只要转一下镜片就能看到远近不同的方位。它还有防沙、防紫外线的功能,最主要的是它很结实,无论怎么摔都摔不坏。

怎么样,我的发明不错吧!可惜还没上市。只要加把劲,我的新型眼镜很快要和大家见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教学过程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一、激发兴趣。

1. 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呢?为什么呢?(小白兔、小鹦鹉、小猫、小狗、小乌龟)

2. 出示一组小动物的照片(配上生动的音乐和动物的叫声)。

3. 看了以后,想说什么呢?(小狗真可爱、小鹦鹉真的像我家的那只、那只螃蟹非常威武、那只小白兔像是玉雕成的)

二、说话。

1.小白兔热烈欢迎小白兔善良登场。(出示一只真正的小白兔),你们和它打个招呼。??取个名字吧??(你说的这么好,和它握握手吧)看到同学们这么喜欢小白兔,那么说说你最喜欢它的什么呢?(红宝石的眼睛、调皮的性格、洁白如玉的皮毛)

2. 你们喜欢的那部分,就要用生动的文字来描述。如果你写得好,“雪儿”会记住你的。

3. 读读你写出的片断。(教师板书:仔细观察抓住特征;想像生动)

4.刚才是写眼睛的,还有不同的吗?(耳朵:小白兔很弱小,但是长着两只灵敏的大耳朵)、(羽毛:改成什么――绒毛――好的,摸摸看,有什么补充)(嘴巴:亲一下,什么味道?)还剩下两只(举起小白兔,有小孩发出笑声)

5. 你今天回家,会告诉爸爸妈妈,你怎么介绍呢?(按一定顺序)

6. 谁来尝试把小白兔介绍给妈妈。

7. 假如,你就是这只小白兔,你会怎么介绍自己呢?(我有一双红宝石的眼睛、两只天线般灵敏的耳朵,还有有力的四肢)

8. 小白兔很想它的妈妈,你们说怎么办?(出示:兔妈妈)

9. 想像:兔妈妈见到了小白兔,会说些什么?(你怎么跑那么远的路,想死妈妈了)。

10. 兔妈妈从大老远的地方赶来,一定饿了吧,谁来喂它们?

11. 播放录像(小白兔吃胡萝卜),在下面先说说看,小白兔是怎么吃胡萝卜的?

12. 演一演:你就是一只小兔子。(一同学有些腼腆,老师说“这是一只斯文的兔子”,再提一同学表演,果然放开多了。)

13. 再对小兔子说说。(感谢它的话)

三、写作。

1. 你想写什么?(小老鼠、小鹦鹉、小猪、小白兔、小乌龟)

2. 要求:如果你就是这个动物,会取一个什么名字,把自己也放进去?(我是――)

3. 写作(播放轻音乐)。

指生读自己的习作。(你们还有哪些建议?)

[二年级小白兔作文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教奶奶学英语四年级作文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把所有作业都做完了,闲着没事干,便萌生出一个想法:教奶奶英语。于是,我对奶奶说:“奶奶,我教您学英语吧?”“好!”奶奶爽快地答应了。我递给奶奶一张预先准备好的“新生报名单”。上面写着:“欢迎您加入花朵芬芳学校英语初级班,请填写您的英文名字。”奶奶一看新生报名单就愣住了。“我哪有什么英文名字呀?”“没关系,我帮您取。”我对奶奶说。

我想了一下,问奶奶“lavender,怎么样?”

“好,好,好。”奶奶没有经过思考就回答着。可当我问她“您叫什么英文名字呀?”她却把刚才的lavender忘得九霄云外了。于是,教奶奶学英语就从教奶奶学读英文名字开始了。

我不厌其烦地把lavender反复读给奶奶听。奶奶看着我的嘴型认真地学着。“la--ven--der”,可她的发音很不标准。

“奶奶,您的嘴巴再扁一点,行吗?”“?—?—?。”我把奶奶读的不标准的地方,抽出来单独训练。我记得自己学小提琴的时候,老师一直叫我把掌握不好的地方抽出来单独练,这样效果很好。所以我也用这种方法教奶奶。还别说,经过我的耐心指导,奶奶终于学会读自己的英文名字了。生怕下次再遗忘,奶奶拿来纸和笔,认真地记着笔记。

真认真啊!我在心里默默想着,奶奶年纪这么大了,学习起来还这么认真,真值得我学习呀。

奶奶学会了自己的英文名,我又教了奶奶一些水果类的单词,每学一个单词,奶奶都非常认真。

“奶奶,今天学的单词,我下节课要抽背的哦。”在下课前,我对奶奶提出了要求。“好的,我会认真复习的。”奶奶说。

就这样,一节有趣的英语课结束了。从中我不仅感受到了当老师的快乐,还体会到了生活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成语故事三则》公开课教学设计

全文共 1016 字

+ 加入清单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成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因而适合儿童阅读。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2、过程与方法: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在理解寓意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文朗读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达成目标:激趣揭题,讲解“成语”“则”的意思。)

1、同学们,我们头脑里已记下不少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6成语故事三则

3、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4、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二、初读课文

(达成目标:同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型,把句子读正确。

启发学生质疑。)

1、布置课内预习要求。

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寓言故事了?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生字、正音。

(2)指导词语,注意正确书写。

(3)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指导预习及写字。

(达成目标:学习预习及正确书写。)

1、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书写习字册。

3、小组交流,预习下节课内容。

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对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三点思考

全文共 4789 字

+ 加入清单

一、提前作文的可能性

低段作文提前起步,是当前很多小学改革作文教学的重要举措。低段学生能写作文吗?或者说,提前作文的理论和现实的可能性如何?回答上述问题,先要从口语和书面语的异同谈起。传统的语言学论著认为,书面语是口语的记录符号,是口语的一种记录形式,先有语言(口语),后有文字。最近的研究表明,口语和书面语历史起源是同步的,但功能不一样,口语起源于呼喊,文字发轫于涂鸦,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在岩洞、陶瓷、泥土上所刻画的象形符号,可能是世界各国文字的最初形态。口语是听觉符号,主要负责日常交际;书面语是视觉符号,主要表达心中的意象。从文字起源的角度看,口语和书面语虽有联系,但却是两种功能和性质不同的符号系统,是可以分开学习的。

这种既同步又分离的关系在个体语言发展的特例中也能找到依据。例如,幼儿在学说话的时候,就可以同时认识汉字、符号和图形。有时候幼儿不会说某个单词,却能指认汉字和图形。又如,过去农村的村书记和村长大多是文盲,大字不识一斗,说起话来却滔滔不绝,逻辑严密,很能服人;相反,聋哑人从小不会说话,却能学习文字,用手势语和书面语与他人交流,也能基本满足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需要。

在中小学就读的学生都是健全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充斥着书面语的现代文明社会,口语和书面语发展完全分离的现象很少见到了。笔者有个假定,每个孩子生下来就具备学习所有语言文字的潜能,孩子口语超前、书面语滞后的状况是生活和教育等后天因素造成的。因此,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在儿童已有口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语文,促进儿童口语和书面语同步协调发展。儿童进入小学后,应该以学习书面语为主,同时提高口语的品位。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儿童学习用书面语进行交流和自我交流。不明白这一点,就会人为加大口语和书面语发展的差距,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提前作文不仅可能,也很有必要。实验表明,提前作文满足了儿童用文字表达内心世界的需要,促进儿童的心理发育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当然,在操作过程中,老师们必须明白,限于一二年级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水平和识字量,低段作文只能是涂鸦式的作文。提前作文以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和习作兴趣为主要目的,标准不能过高,要求不能太死板,更不能搞“作文先导”,削弱识字和阅读教学。否则,就会徒劳地增加孩子的负担,扑灭孩子的习作兴趣,效果适得其反。低段作文仍然以“把话写完整”作为基本要求,但训练的时候,让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写作,写几句或一段有意义的话,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爱写多少就写多少,让孩子觉得作文是很有意思的,是用来表达自己某种想法和情感的。这时候孩子写出来的作文总体面貌也许是:多数语句不通,前后不连贯,标点符号乱用,错别字连篇。但孩子是在非常放松、自由的心态下写作,作文中总有一句或几句话是完整的,这样既完成了作文的知识能力目标,又渗透了作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是否比单纯地重复写“一句四素俱全的话”要有意义呢?

二、作文教学难在何处

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成果颇丰,教学流派纷呈,但“作文难,怕作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们。人们分析了很多原因,但很少有人从语言学习本身的角度思考过这一问题。笔者经常思考,为什么孩子天生就不怕说话,单单就怕作文呢?为什么三岁的小孩能基本上学会语言交际,而很多学生直到小学毕业也不会写一段连贯通顺的话呢?只要比较分析一下口语和书面语学习条件上的差异,就能发现作文学习的确比口语习得要难得多。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学习条件比较表

1.学习机制上的差异。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之所以能学会语言,是因为天生就有语言习得机制。只要给予适当的学习环境,足够的语言刺激,儿童就能自然而然学会某种口语。而且年龄越小,语言习得机制越强大,随着年龄的增加,语言习得机制慢慢地退化,到了青春后期,这种机制几乎完全消失。0~3岁是语言习得机制最强大的时期,儿童学习口语可以不费一点力气,所以,我们把口语的学习过程称为“习得”。当儿童进入小学,正式开始书面语言学习时,语言习得机制已经开始衰退,学生必须借助知识、规则、方法等理性工具来学习书面语言。尽管也有实验表明,只要给予儿童充分的读和写的时间和机会,儿童也能自动提高读写能力,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儿童可以在没有成人指导和督促的情况下自动学会书面语。学生必须付出努力,才能学会使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所以毛泽东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2.学习动机上的差异。儿童学习口语是与儿童的社会阅历和智能的发展同步进行的,与儿童的口语交际和他们生活活动、心理成熟的直接需要紧密相连,孩子的说话内容就是他们的生活内容,孩子的说话能力就是他们心智发育的集中表现,内部学习动机十分强烈。学习书面语主要满足儿童学习间接知识和今后参与社会的长远需要,与儿童现实生活的关联较少。小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和心理发展水平,能理解和运用书面语言,但充分发展的口语能力足以应付这一时期的社会交际需要,因此,缺少学习书面语的内部动机。可见,书面语的学习总体上是强制性的,如果没有外部动机的支撑,孩子不可能持续主动地去读和写。实际上,多数人可以一辈子不写文章,但不能一天不说话。

3.学习途径上的差异。口语习得完全是生活化的,儿童通过与周围人群和环境的接触,在非常自然的条件下学习口语,时时刻刻处于语言学习状态中。书面语言的学习,地点主要是学校和课堂,学习方式是人为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大多是掺杂成人的生活经验,与儿童自身的生活有一定程度的脱节,生活中应用书面语的机会不多。

4.语言要求上的差异。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开始学说话,说得不好是正常现象,成人有意识地用照顾性的语言同孩子交流,孩子只要开口说话,怎么说都是对的,都是值得大加表扬的,从来没有人很有意识去校正孩子的发音和语法上的错误。而书面语学习一开始就是高要求、高规范的。从写一句完整的话,到写一段总起分述的话,再到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我们往往要在语言形式和内容选择上给孩子提出许多要求。老师认为,孩子文章写得好是正常的,写不好是不正常的,对孩子作文中的错误和不足非常“过敏”。

5.练习密度和频率上的差异。儿童整日生活在口语环境之中,每天接受和输出大量的口语信息,学习密度和频率非常高。据研究,幼儿在开口叫“妈妈”之前,至少已经听了4000多次“妈妈”这个词的发音。而学习书面语主要限于几节语文课,作文课每周才2节,某种要求的作文,其练习的机会也就这么一两次,密度和频率都非常低。

6.学习结果反馈上的差异。口语习得的反馈是即时性的。孩子叫一声“爸爸”,爸爸马上表扬。孩子说“妈妈我要苹果”,妈妈立刻给苹果。孩子每次说话总能得到回应,且多半是积极的奖赏和强化。书面语的学习是在大班级授课的条件下进行的,大多数学生根本得不到老师的及时反馈,反馈的形式也非常单一。现行的作文教学模式通常是一节作文指导课布置任务,然后让孩子回去写作文,下一节作文讲评课作反馈,不仅反馈形式单一(以评语为主),反馈周期长,而且多数是以批评和指正为主的负面强化。

总之,与口语习得相比,作文的学习条件实在是非常“恶劣”的。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就是要发挥小学生残留的先天语言习得机制的作用,着重改进作文学习的外部环境,激发学生的书面表达欲望,培养用书面语言与别人交流的兴趣和习惯。例如,创设充分的自主读写时空,通过增加合作和交流的机会满足孩子作文的成就感,尊重和利用孩子的生活经验,淡化语言规范,重视自主表达,增加写话和作文的密度,改变反馈形式,缩短反馈周期,发挥网络交流的优势,等等。众多的作文改革实验,都从上面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做了有意义的探索。如果把这些改革的成功经验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科学的作文训练序列,就有可能使小学作文教学出现大的突破。

三、倡导任务驱动作文

什么是任务驱动作文?先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一位从事初中生心理辅导研究的专家告诉我的。她研究过心理日记对矫正心理问题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日记对解决心理问题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明显。但令人意外的是,凡是坚持记心理日记的学生,作文成绩提高很快,语文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而事先心理辅导老师只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心理困惑如实记载下来,并没有对日记的语言、格式、体裁、字数等提过任何要求。第二个例子是笔者的亲身经历。某日,一位语文老师对我说,有一次班级组织春游,她要求学生春游回来后写一篇描写春天景色的作文。一个作文不好的学生想请假不去,原因是不想写作文。她向笔者请教,今年又要春游了,要不要孩子写作文。我立刻回答说,当然要写,但不一定在春游后写,春游前就可以写很多作文。譬如让学生推荐春游的地点,把推荐理由写具体、写明白;地点确定后可以让学生设计春游的路线,把游览顺序和旅游点简要写下来;可以制定春游的安全和卫生守则,让班会讨论通过;可以设计几项在草地上做的游戏,以书面报告形式征求同学意见;也可以写一个表演节目单,等等。春游后的作文也不一定非要描写景色,可以写春游时某人的表现,春游中发生的高兴的、有趣的、尴尬的、伤心的事情,出一期有关春游的黑板报,为春游所拍的照片配上说明。这位老师按我的建议,设计了春游前的作文教学方案,试验效果很好。

在这两个例子中,学生都不认为自己是在写作文,而是在完成一项有意义的任务。前一个例子中的任务是解决个人心理问题,后一个例子是组织一次有意义的集体郊游。这与传统以语言目标为主要取向的作文教学有很大的不同。语言取向的作文教学,把语言形式要求放在第一位(如写一处景色,要求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字数不少于300字),不太考虑学生写的是否真人、真事、真情,作文对学生有什么实质意义。任务驱动的作文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写不写作文、作文写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能不能完成任务,任务完成得如何。学生在非常强烈的完成任务的动机中学习作文,同时尽力通过作文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这样,作文就回归到自己的本原──作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相对于学生的生活和成长而言,相对于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工作而言,作文永远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这样也就摆正了作文和做人的关系,作文是为做人和做事服务的,作文写得好固然重要,做一个真诚的、高尚的、能干的现代人则更重要。

任务驱动的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作文教学目标从纯语言取向转向内容、个性、语言的多元取向;作文教学的途径从单纯依赖作文课转向结合学生的阅读、生活、活动经验,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作文的形式从以记叙文为主转向根据任务要求使用多种文体,想象和纪实并用,审美和实用并存;评价作文的标准不仅仅是语言的规范和精彩,还有内容的真实、有用。总之,任务驱动的作文教学不把写作本身看成目的,而把写作看成现代人文明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传统的看法是,作文写得好,语文分数就高,语文分数高,升学的机率就大,所以必须把作文写好。新概念作文运动的兴起,在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自主创新方面功不可没,但在为什么写作文的问题上仍然没有给广大师生以明确的指向,“某地又出少年大作家”、“一篇作文上北大”等新闻报道使个别有作文天赋的少年一夜成名,也使多数作文成绩平平的学生更加困惑:作文好等于一切都好吗?新概念作文运动从反对应试作文开始,可惜不久又不知不觉滑向了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轨道,还留下一个后遗症:过分强调张扬个性和异类情趣,弱化作文的实用交际、社会批判功能,把学习作文从学会生存、塑造人格中分离出去,使作文越来越像“才子才女”的语言游戏。这个后遗症已经影响到了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我们要大声呼吁:更新作文观念,回归作文本原,让作文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

全文共 3595 字

+ 加入清单

一、课题的由来及界定

1.课题的由来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这一基本理念,奠定了语文教学走向开放、走向实践、走向综合的基础,也为作文生活化教学提供了政策背景。

大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生活化作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广阔的研究天地。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它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基本技能。作文的内容即生活的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就有多广,生活作文研究是我们在作文教学领域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和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才能使学生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生活五彩缤纷的色彩。

而当前,小学生对作文可以说是恨之入骨,谈作文色变,认为写作时无话可说,枯燥无味。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太过单薄,没有切实的感受,无法写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作文。这是本课题的由来所在。

2.课题的界定

所谓生活化作文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习作,在学习习作过程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生活化习作教学植根于丰富的生活,因此,教学过程必将涉及多个智力领域,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涉及多个智力领域的教学活动必然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智力潜能,提高学习活动的质量。此外,生活化作文教学消除了传统习作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使多元智能都有了充分发展的机会,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学生的全面、综合的发展。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

解除学生的畏作心理,让学生养成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善于思考、大胆创新的良好习惯。作文教学是育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作文就是教做人,学作文就是学做人,生活化作文教学能使学生写出真、善、美的生活化习作,使学生敢于、勤于、善于,乐于说真言、写实话、吐真情,培养学生依据生活作文的意识、兴趣、能力、习惯以及对生活和习作负责任的态度,逐步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实践能力及教学科研能力。

2.研究内容

(1)构建生活化的写作素材

①享受学校生活。

②感受家庭生活。

③引进自然生活。

(2)学生发展的研究:探索写作素材的积累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①在生活中训练写作。

②加强训练方式的研究。

③在阅读中训练写作。

(3)教师自我发展的研究:包括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教育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等。

①教师作文评语生活化

②教师在平时也要多涉猎各个方面的内容。

3.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4.研究步骤及过程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阶段

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翻阅与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有关的论文和对课题研究有借鉴和指导作用的理论知识。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二阶段:课堂研究阶段

课题组教师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研究学生,钻研教材,思考创设有效的教学案例,进行课堂实践。课后授课教师先反思,听课教师谈收获和建议。在研讨的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体会了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作用,逐步积累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方法。

第三阶段:结题总结阶段

完成各项成果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撰写《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本课题研究人员:

主持人:逄淑燕,房寺镇白塔寺小学语文教师,自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小学三、四年级的语文教学,积累了丰富的作文教学实践经验,对作文生活化教学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研究人员:曹玉燕,房寺镇白塔寺小学语文教师,自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形成了一套自己特有的作文教学风格。

自小课题开展以来,两人均在承担主要的研究任务。

三、研究成果与成效

近一年来,课题组全体教师扎扎实实进行课题研究,教师们的科研意识有所增强,理论水平有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增强,认为上作文课是快乐的。现将成果与成效分述如下:

(一)文章类成果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勤于反思,善于总结。结合教学,做有心人,抓好每个能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练笔机会,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通过练笔、座谈、测试、观察等方法,定期了解学生作文生活化学习的进展情况。通过该课题研究,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提升,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以下多种理论性的研究成果,通过文字在博客中展示出来。

1.专题征文与研究论文

撰写了多篇关于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论文,为小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并被多次转载。

2.教育叙事和教育案例

撰写了多篇关于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教育叙事和教育案例,为小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事实基础。

3.教学反思与教学设计

撰写了多篇关于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在实践教学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4.研究感悟、研究随笔等

撰写了多篇关于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研究感悟、研究随笔等,为小课题的研究增添了色彩。

(二)实践类成果

1. 学生掌握了写作素材的积累方法和途径,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生活作文指导课的开设,使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细节。孩子们在玩耍过程中对生活中的人、事、物产生了兴趣,使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得到了丰富和提升,习作能力迅速提高。

课题活动让孩子更团结,班级更有凝聚力,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各级征文评奖活动中,王美雪同学、于鹏飞同学的习作获奖。

2. 构建了一个令师生满意的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促进了作文教学改革。

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构建了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体验激趣---回忆再现---互动交流---方法引路---习作评析。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习作教育资源,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作文教学体系。通过寻找教材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精心组织学习活动和探究活动,加强了课题的实践研究,从活动入手,创设的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师生生活。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作文,写作文。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的营造,发扬了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氛围,学生感到自己真正是学习的主人,习作的主人,因而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学生的习作也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3. 探索出了多样的学生练笔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优化了作文教学。

我们力求对语文书中每一组的口语交际与习作进行精心的设计,让学生在有生活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练笔,还通过“班级日记”、 “周记”、“阅读与写作”等不同的练笔途径,让学生感悟生活,创造生活,激发习作的兴趣和动机,把游览到的风景名胜,了解到的风土人情,收看到的电视新闻,洞悉到的时事要闻,搜集到的学校大事、班级趣闻等等一一表述出来,重视每次练笔后的交流与展示。多鼓励学生“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把习作和图画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写完后,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听”“读给同学听”“读给大家听”,每周推出3名练笔“小明星”,请他们朗读自己的美文,其他同学逐人发言谈感受、说体会、找差距、学好词。在习作交流中培育学习的成就感,也让每周登场亮相的同学树立习作的信心、找到写作的乐趣。学生逐步认识到习作是一种交际的工具,是生活的需要,从而也促进了作文教学的优化。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存在的问题

(1)近一年的课题研究工作,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少数学生的习作的兴趣、态度和能力还是比较差的,作文对他们来说还是苦差事。所以,不管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们一定会多关注学困生。

(2)教师讲评作文的方法仍须进一步探索。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据资料表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大都喜欢上讲评课,因为它既是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因而,对作文后的讲评方式,如何让作文讲评与生活更贴近,有待进一步的创新、改革。

2.改进措施

(1)通过研究和实践,达到小学生作文的训练要求,提高表达生活和思想的能力,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力克作文虚假空洞现象,使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能基本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

(2)继续开展作文活动。凡学校有重要的活动,巧妙设计,开展有关作文活动,达到练笔的机会;对于重大纪念活动,开展演讲、讲故事比赛等。

(3)继续每周通过班会传播学生的优秀习作、通过黑板报公布发表学生习作的情况,加大对学生写作的宣传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教学过程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前天,老师参加了我班举行的“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了解到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都结识了不少小伙伴。他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根据小伙伴的特点,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二、出示要求,讨论理解

1.出示要求

在童年生活中,你一定结识了不少小伙伴。他们有的是你的同学;有的是你的邻居;还有的……你一定很了解他们,喜欢他们,他们做过的许多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的一件事来写,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2.小组讨论,并完成填空

我要写的印象最深的是,要突出的人物特点是,选择的一个事例是。

3.大组交流

通过这一个环节,让学生理解本次习作的要求:①写小伙伴的一个特点;②用一件事来写;③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三、提供情景,打开思路

1.播放录像

这是我们班去年秋游中的几个画面。(无声,给学生思维空间。)

让学生边看边思考:

①这次秋游中发生了几件事?

②哪件事表现了小伙伴的特点和品质?

③你选择哪件事来描写人物的特点?

2.交流归纳

①秋游中××同学收拾午餐留下的垃圾,体现她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的行为。

②××帮助邻校一位掉队的小同学寻找老师,反映她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通过这一情景,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来选择材料,而且让学生懂得最好的材料是自己亲身经历而别人不知道的事,材料的真实、新颖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条理自己的“构思”。题目自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他使全校轰动》《我心中的偶像》《任性的表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