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第七册作文《秋天的景色》教学设计汇集20篇

文章有了细节的描写,就显得血肉丰满,细节描写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关于第七册作文《秋天的景色》教学设计吧!接下来开学吧为你们推荐了一些关于第七册作文《秋天的景色》教学设计优秀作文,欢迎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用。

浏览

1198

作文

1000

《凡卡》续写教学练习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早晨,太阳早早地就挂在了天边。凡卡伸了一个大懒腰,打了一个哈欠,睁开眼睛一看,老板、老板娘、伙计们自己醒来异口同声地对凡卡说:“凡卡,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现在十月革命终于把黑暗统治给推翻了,人民终于可以过上幸福的日子了!”凡卡吓了一大跳,后退了几步,用诧异的眼神望着他们。老板看着凡卡这种表情问:“怎么,不相信?”凡卡摇摇头,摸摸他们的额头,再摸摸自己的额头,“没发烧呀,怎么?”凡卡自言自语道,又揉了揉眼睛,发现这的确是真的。“凡卡,你是怎么搞的,告诉了你这么好的消息,竟连一点表情也没有,怪人!”老板娘生气了。“对不起,不是这个意思啦!平时早上,你们都大吵大闹地叫我起床干活。可是今天……”“哦,原来这么回事啊。现在人人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何况你呢?你也是人哪!对了,没爹没娘,不如做我的干儿子呢!”老板娘转怒为喜。“对呀,对呀!”老板也连声叫好。“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我不能在这里。因为我要与爷爷生活,照应爷爷。”凡卡遗憾地说。“既然你不留在这里,那我们也不勉强了。”说着老板娘从口袋里拿出了几百个卢布和一些小衣物等递给了凡卡:“你一定要小心哦!”“嗯!”凡卡感动地应了一声,不知道说什么好。

临走前凡卡哭了,感动地叫了老板一声“爹”,感动地叫了老板娘一声“娘”。“爹、娘,我会回来看你们的,会永远记住你们的。”凡卡盈着泪花说。凡卡上了车,随着“叮——”一声,火车缓缓地开了,凡卡不断地向窗外的“爹娘”招手,直到火车开远为止。

“爷爷”,凡卡奔到爷爷的小屋里,正看见爷爷坐在暖炕边,读着自己写的信,旁边的卡希旦卡和泥鳅在旁边转来转去,就这样,凡卡和他的爷爷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教学目标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家庭,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真善美,感悟真情。

2、引导学生说自己身边真实的故事,写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学习有创意地表达。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语文与艺术相结合的方法,创设情境,调动情绪,激发灵感。

2、学生听说读写与教师点拨相结合,表达生活中的亲情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父爱母爱,体会父母的艰辛,学会感恩、回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说自己身边真实的故事,写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学习有创意地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3352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作文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从改革开放至今,作文教学历经三十余年,教学流派纷呈,实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总结了很好的写作教学经验,比如关注生活、读写结合、注重积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写作,多写多练等等,当代作文教学现状及反思。但毋庸讳言,作文教学现状也实在令人堪忧,许多学生仍怕写作文、甚至讨厌作文,所写文章思想贫庸甚至低俗、情感虚假、文字不通、表达无个性、无创意。许多有识之士认为作文教学每况愈下,并非危言耸听。许多老师怕教作文,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有的甚至因怕教作文而放弃教语文。

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屡遭诟病,原因何在?笔者就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求方家指正。

首先,我们的中小学作文教学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能被广大教师接受的理论体系。虽然流派众多,但有的缺乏理论根据,有的逻辑性不强不成体系,难以形成较大的影响。

诸如什么是作文?学生为什么要教作文?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学生怎样才能学好作文?教师怎样教好作文?作文课又是一门什么性质的课程?写作的本质和写作教学的原理是什么?怎样实现作文教学的科学化?诸如此类等等,基本的问题不搞清楚凭什么教学?又凭什么能提高作文的质量?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现状是有作文而无作文教学,因为作文只是阅读的附庸只是单元练习中的一个作业。没有独立的教材,教学时大家只好各现神通。拿作文的练习来说,大家都知道作文教学属应用型学科,实践性很强,多练是必须的,写作技能的培养和形成必须要经过多次反复练习,可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写了几百次作文,又有多少能写出好文章来呢?对教师而言,练什么?怎么练?练多少?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回答出来。同此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十分严重。盲目性表现在作文教学的目的不明确,从现象上来看,人教版根据阅读教学内容和综合性实践活动安排相应的作文训练,似乎是一种有目的写作训练,然而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写作训练?这种训练要达到什么目的?没有多少人能答上来。随意性是指作文训练无计划、无序列安排,是零敲碎打的。长期以来,写作依附于阅读,无独立的教材,更加重了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作文教学效率低下也就可想而知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属于人文学科的语文课程,难于列出类似于物理、数学那样客观的学科要素、不可或缺的概念以及公认的定理。即使有人能列出一些概念、原理,学生记住了这些概念,却未必能提高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所涉及的学习内容中,有一作文最为极端。作文与人的灵感、才华、个性、创造性关系最为密切,因而也是最不可捉摸的。迄今为止,在人类整个知识框架中,有关作文教学工人的概念、原理,几乎还是众说纷纭。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很难像教数学、物理那样,通过公式、原理等知识的记忆、例题的讲析,通过规范严谨的技能训练得到成正比、可以检测的提高。正因为如此,不少人士普遍认为,作文几乎无规律可言,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

第二,“阅读决定论”的失误:古典经验主义的作文教学思想的残留。叶圣陶先生的“阅读决定论”的作文教学观念是当代作文教学观的重大失误。这种作文教学思想认为“读好就能写好”。中国有很悠久的语文教学传统。两千多年来,传统的语文学习活动,为这种观点提供了大量的成功实例。从民谣俗语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到专家学者的论断“文无定法”;从杜甫的治学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到鲁迅的愤世之言“从不信文章作法”,在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就全部标着“怎么写”,那还需要作文课吗?所以,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依靠学生长期、大量阅读文章,从优秀范文中感悟其妙处,慢慢积累起判断分析文章优劣的标准:在通过大量而零碎的作文习作,来积累写作经验,教学反思《当代作文教学现状及反思》。这种以模仿和习得为主的学习方式,在古代确有道理,一些大作家的成长经验也验证了这一思想,但却是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代价的。在社会生活内容日益多样、信息总量急剧增加的今天,学生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被大大压缩,非语文课的教学和作业时间占去了学生主要的学习精力和时间,这种靠单纯的阅读积淀进行作文习得根本就不可能,况且阅读有阅读的任务,不全是为写作服务。时代需要的作文教学是在掌握写作心理、思维的原理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的作文教学设计,而阅读只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一种因素罢了。

第三,“文话同一“论的失误:写作意识和写作思维特征的淡化。长期以来,叶圣陶先生的“文话同一”论对中小学作文教学产生了极大影响。这种作文教学观认为,说好就能写好,但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口才很好的人写起文章来却并不一定漂亮,两者并不是一回事。说话是一种线性化时间化的思维,一种叙述式的思维。而写作是一种空间性的思维,一种结构化的思维,一种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思维。这种写作意识和写作思维特征的淡化,导致写作过程的虚化,到目前为止,我国整个语文教育学界对学生作文的核心知识、作文的基本技能仍然没有统一的认识,国内绝大部分教材中关于作文的部分,大都语焉不详。有的干脆对作文避而不谈:有的只出几道题目,不谈作文教学:;有的只列出写作要素和技能目标,没有具体的训练过程,教师不得不对教材所列出的训练点进行二次开发。这些教材把作文教学过程设计的重任交给了任课教师,大家只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造成了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如何教学生作文,自然也就成了语文教师的难题。

第四,传统作文教学以“文”为写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写出“好”文章(好的标准整齐划一,对全班学生一个要求;有的用文学作品的标准衡量学生写作,拔高了要求)为作文教学的归宿,于是为了写出“好”文章来,教师在教学中用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文章品味”,教学内容是文章学(包括文体学)知识,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构成,以传授文体知识、分析例文、模仿范文和纠正学生习作中的的主要问题为主要手段,可是学生作文缺乏个性、缺少激情、抄袭成风、甚至害怕作文、厌恶作文。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花了那么多时间指导修改,学生为什么还写不出理想的文章,我们的教学科学吗?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我们的精力究竟应该花在什么地方?中国古代的学生作文大都做成没有思想,只代圣人立言的“八股文”,而现今学生的作文,也只不过是新变种的八股文而已,有诗为证:开头提出小问题,一线一定要到底,还要边叙边议,结尾点出大道理。

“文体中心论”的作文教学思想滋长了以模仿为主的作文学习之风,导致了学生动力的缺乏,久而久之,产生厌倦情绪,丧失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写作能力没有真正形成,写作的创造性表达也就无从谈起。当然一味否定文体写作训练也有失偏颇,进行适量的文体写作训练仍然十分必要,但不能把这种训练作为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教者应搞清写作的基本原理,重视写作者的主体作用,做到“眼中有人”,建立能长久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的教学机制。目前这种“以人为主”新的教学机制正处于探索之中,主要内容是充分发挥写作者的主体性作用,让写作者保持长久的写作动力,构建写作思维模型。

第五,应研究外围因素对写作的影响:生活、阅读、思维、听说与写作的关系,尤其是生活、阅读、思维与写作的关系最为密切,提高了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解决好了读与写的问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爱好阅读乐写好写的好习惯,作文教学也就成功了大半。

第六,我们对作文教学的目的、性质、写作的本质、学生、教法搞清楚了,再研究一下我们自己,要求学生会写,我们是不是会写?一个自己都不喜欢写作、不会写作的教师,能体会写作的甘苦吗?能顺利指导学生的写作吗?学生作文要写得好,除了自己的天赋与努力外,老师在其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获得美国1980年国家优秀教师称号的密苏里州中学教师贝弗莉·拜姆斯说得好:“教师会写作,学生就会学得更好;教师如果不是仅仅作为学生作文的裁判员去工作,而是作为一个编辑去工作,那麽他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总之,语文教师应多研究写作教学的规律,反思传统的写作教学,努力探索作文教学的科学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英语作文教师教学反思怎么写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英语语言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平时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话题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而本次习作,让学生在不受空间、金钱等的限制下自由想象作文。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梦想,徐徐道来,构思奇特,颇具匠心。

写作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训练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盲目的训练往往多做无用功,我们必须在平时就十分注重方法与技巧。

1、注意多种训练方法相结合。

与任务(task)相结合。目标明确, 如写“我的梦中小屋”,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画画、描述、说明想要的小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时,我尽量与教学的多种任务相结合,而不是纯粹布置一篇作文。贯穿这节写作课的也是一系列的任务。

2、平时注重解题技巧的养成:

1). 准备工作 ①.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②.紧扣要点,寻求思路。

2). 写作之中 ①.开门见山,紧扣主题。②.语言正确,规范地道。尽量使用学过的、最熟悉也最有把握的句型、结构,应尽量避免中国式英语。要养成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切忌一点到底的错误方法。③.重短轻长, 就易避难。④.过渡自然,表达流畅。注意前后句、上下文尽量过渡自然,正确使用and, or, but, because, so, then, after等词,保持行文的流畅。不重复使用可置换的词,如描述“我的梦中小屋”时,可以用firstly, secondly, then, after that等表示先后的序列词。

3).成文之后

鼓励学生学会批改自己的习作。

①.一般语法项目的检查——英语中的人称、时态、单复数、习惯用法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在朗读中好像全理解,但在动笔的实践中就往往出错。如我们这篇作文多用一般现在时,第一人称。

②.注意语序——英语中的疑问句、感叹句和宾语从句都是通过语序的变化来构成和体现的,不注意会出现错误和意义上混淆。本篇作文要注意感叹句的语序。

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卷面不整洁,使人无法看清你写的究竟是什么,那么就可能按错处理。所以在写时,我让学生一定要先打草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暑假教学致家长一封信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的家长朋友:

您好!

在您的关心、理解和大力支持下,我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已圆满完成,在此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本学期休业式定于x月x日上午举行,x月x日起学生正式放暑假;下学期x月x日报名注册,x月x日正式上课。

在暑期里,我们诚挚地希望您切实承担起孩子监护人的责任,督促孩子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同时注意以下几项工作:

一、安全方面

1.严防溺水事故。家长务必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严防溺水事故发生;

2.注意交通安全。家长要注意学生暑期出行安全。要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横过道路要走斑马线、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等过街设施,切勿翻越隔离护栏,不在交通道路上和小区内停放的车辆周围玩耍、嬉戏和打闹;

3.关注居家安全。家长要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关注学生居家安全,防范烧烫伤、治安事件及用电、消防隐患等。

二、学习方面

1.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合理的暑假学习生活计划,并督促其严格按计划进行学习;

2.督促孩子在假期认真完成暑假作业,能复习功课,查漏补缺,能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

3.教育孩子不要进入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玩耍。

三、行为习惯方面

1.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反对铺张浪费,用钱要得当、有意义;自觉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居家、出外、走亲访友时都注意文明语言和行为;

2.带着孩子在暑假期间为身边需要关怀的人送去一份温暖,献上一片爱心;

3.鼓励孩子在家坚持参加一项体育锻炼,做到持之以恒,不断增强自身体质,有条件的家长请陪同孩子一起锻炼。

家长朋友,让我们继续携手,为孩子的成长擎起一片晴朗的天空!祝您及家人身体健康,暑假愉快!

_学校

20_年_月_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

全文共 3500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的确是带给我一次心灵的精神之旅,虽然其中有些章节让人颇难读懂,但此书还是让我受益非浅。

教学需要勇气,需要保持自己心灵开放的勇气,这是我在此前所没有认识到的。

我们有没有这种感觉?与刚刚走上讲台时的我们相比,现在我们的心慢慢地变得硬起来了?那时候,在办公室看到有些老师很严厉地批评学生,甚至体罚学生,心里总是替学生委屈,觉得老师太过分了。什么时候,我们也加入了对学生厉声呵斥的行列?想象一下,再过几年,十几年二十年,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觉得可怕。我们很容易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快乐的老师,教师这个职业,给他们带来的是压力,是痛苦,是无可奈何的谋生手段。

和大多数新老师一样,我一直被教导去占领学生的空间而不是去开放它:毕竟,我们是知者,因此,我们有义务把所知的一切告诉别人!内心一个很大的声音坚称:如果不能用自己的知识填满所有的空间,我就是在混饭吃。……事实上,许多的老师都被这样一个神话扭曲了:我们以自己努力学来的权威知识占据全部空间,就是在对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开放学习空间比填满它需要更多的技巧和权威……

另一个感觉是现在的学生教起来怎么越来越难了,越来越多“来自地狱的学生”;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要求越来越高了,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从这些抱怨声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理解教学,我们也是在这个角度上来进行着我们的教学,很少从认识自我这个角度来理解教学,去理解我所教的学科,去认识我所教的学生。在帕尔默看来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去简单的复制这个世界,而不是在改造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是要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要想让我们的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去复制这个世界。作为教师就不能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去理解教学,教师应该去理解自我的知识,认识自我,把自我和学生、学科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去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有精深的学科知识,好的教学方法,正如帕尔默所说的真正的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在每一节课里,教师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学生与学科建立联系,减少依赖于我所采用的方法,而更多的依赖于我了解和相信我自己,自我的身份认同,我的自我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

我们的教学应该是对学生的一种亲切款待,而亲切的款待经常是主人比客人受益更多的行为。我们要学会去倾听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生在恐惧、沉默的背后,是想去发现他们自己的声音,想去发出他们的声音,想让人们听见他们的声音。能够倾听学生甚至尚未发出之声音---意味着不断地宽容他人,关注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着不能匆忙地用我们可怕的言语去填塞学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们说我们想听的话;意味着充满深情地走入学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这样有一天学生会能够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容许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的时间表”这个才是真勇气。有多少人,敢于去面对“意想不到”呢?教学设计从四平八稳出发,是多数国人的天性。这个当然也是保护自己的自尊,未知的事物,发生在课上,极其考验人的课堂机智能力。而这一切,都和什么有关呢?除了教学常识,更多的是还是教师在精神方面不断超越自身从而让学生更好发展的机遇,也就是说,那些敢于让“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的教师,是具有生命弹性的人,成全自己生命过程,是以成全每一个不同的学生为根本前提的。而这样的课堂,才具有永恒的魅力。

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有三章讲到共同体:第四章·认知于共同体中,第五章·教学于共同体中,第六章·学习于共同体中。

“共同体”这个术语刚开始的时候就像一个制冷的东西,把那三章变成了三个冰柜,从里头取出来的东西都冷冷的,冒着冷气,一直冷到我的心里。因为,在这个大冰柜里,我发现了很新鲜的东西。随着新鲜的事物越来越多,我发现“共同体”不是冻结万物,而是孕育万物的。

有时候,我也在思考,为什么有时候叫学生记笔记他们还不记,是不是他们很懒?是不是他们在开小差?难道他们不觉得这个很重要?但是,事实上我也知道,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比让他们记录我们的笔记更重要。这里的矛盾其实就是我自己内在思想的矛盾。如今,被帕尔默一语道破,我们完全可以让共同体发挥教育的力量,但这一定是建立在真正的共同体的基础上。

何谓真正的共同体呢?帕尔默这么描述:“在真正的共同体模式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同时关注一件伟大事物,在这样的课堂上,让主体——不是教师或学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最优特质获得融合和超验升华。”帕尔默提出课堂应以主体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中心。

这个观点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很新鲜的事物。

帕尔默有一位导师是个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教授。他博学多才,他总是讲很多内容,以至于不给学生留一点提问和评论的时间。因此,他的课基本上是独角戏,而他的学生只有扮演听众的份儿。倘若按照我们的教学评价,这样的课怎么可以?倘若单独以是否以生为本来判断,那真绝对是失败的课。可事实上,学生是那么喜欢听他讲课。他的课堂魅力在哪里呢?请看帕尔默的记录:

“在他的社会思想史课上,他不停地演讲,而我们成排地坐在那儿记笔记。但是那些课并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虽然我们几乎没说话,但他的演讲没有把他自己,而是把主体置于我们的注意力的中心,而且不知何故,我们聚集在那个主体周围,而且开始与它互动了。”

“……我们几乎亲眼看到马克思孤独地坐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里写《资本论》。透过动态的想像,我们不单与思想家本人建立了关系,也跟激发他思想的个人和社会背景建立了关系。”

这位教授的授课,之所以能达到这个效果,关键是他“用一种深切地结合他本身独特气质的方式”把这些学问介绍给学生。当教师把自己自身独特的优势整合于教学中,在与自我、学生、学科的密切联系中彰显生命本质时,就能够发挥出惊人的教育力量,甚至发挥出改变现实教育制度的力量。所以,我们必须走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呼唤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帕尔默提出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对话的共同体,认为这是教学人员应尽的专业义务。

帕尔默对教师职业的分析非常精辟,他指出这么一个事实:教学也许是所有公共服务中最个人化的专业。“虽然都是在学生面前进行教学,但是我们的教学几乎总是像独奏一样,永远在同事的眼光以外;相比之下,外科医生或法庭律师经常要在对他们的行业了如指掌的同事的眼皮底下工作。律师在其他律师面前争论案件,在那里,所有人都能清晰地看见他们的技巧和知识的差距,水平高低一目了然。外科医生在专家的注视之下操作,要是手在做手术时颤抖一下就会马上被人发现,使这种失当行为不大可能发生。但是教师可以在人体内遗下海绵或错误地切断人的四肢,而除了受害者以外,并没有别的目击者。当我们走入这个名为教室的工作场所时,我们把同事关在门外。”

这样的职业比较让人非常清晰地看到教师职业的与众不同。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参与教学对话的共同体对教师来说是那么重要。但是,我们平时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没有经常去听其他同事的课,还有,交流的时间也不是很多。在我们这样不需要坐班的单位,很多老师上完课就回家了。而且,大部分老师也不喜欢被听课,一部分老师是因为缺乏自信,一部分老师是因为害怕竞争,或者其他什么原因。不过,交流应该还是非常必须的。

但是,教研室作为校本教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体往往被忽略。倒是网络教研蓬勃兴起。现在,教育博客也欣欣向荣起来。这些网络上的教育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师现实生活中教育共同体的不足。教师专业成长毕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谁给你规定年限,似乎可快可慢。但是,学生的成长是不等人的,所以,教师的专业成长就变得特别迫切。因为,我们要对学生负责,对自己的职业负责。

同事的共同体中有着丰富的教师成长所需要的资源。我们从个人化的框框中跳出来,在网络教研这个共同体中建立持久不断的教学对话,这样既提高了我们的专业实践,也从中提高自我认识。

所有真实的生活在于相遇。”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当我们寻找到了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就不需要躲在讲台后面,利用我们手中的“权力”去控制学生,与学生造成分离;我们也不需要简单的模仿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而是去寻找契合自己个性的教学方式,真正好的教学应该是源自教师的心灵。当我们把自己自身的独特优势整合于教学中,教学于共同体中,在于自我、学生、学科的密切联系中彰显生命本质时,就能发挥出有效的教育力量,体现出我们教师应有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秋天作文教学教案

全文共 1284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1、感受秋之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秋天作文教学设计教案

2、学会观察和想象,并能抓住景物主要特征,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秋天。

3、调动写作的积极性,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抓住景物主要特征,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秋天。

教学难点:1、抓住景物主要特征,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秋天。

2、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制作课件,通过图片展示,引领学生感受秋之美好。教学过程中,注意从七年级学生现有的认

知水平和切身感受出发,营造轻松和谐的写作环境。注重对学生写作的过程和方法、情感和

态度的关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寻秋:

秋天在哪里?在红红火火的枫叶上,在起起伏伏的稻浪间,在……

(背景音乐《秋的思语》)

学生按照句式继续接龙。

投影红枫叶、金秋稻田图片。

教师与学生一起评点

二、访秋:

1、投影秋天图片,引领学生感受秋之韵。

2、根据图片内容,引领学生访秋,小学生作文《秋天作文教学设计教案》。

指导学生按下面的句式说话,唤起学生对秋天的认识,融注情感于语言文字中。

你好呀,枫树姐姐,你褪去绿装换红装,是不是迎接我的到来?你好呀,山泉妹妹,你轻吟小诗,是邀我与你一起唱和吗?

三、绘秋:

1、“点绘”

核心提示:根据图片内容,调动你的感官,发挥你的想象,抓住景物主要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你所看到某一点或某一处秋景。为了使语言亮起来,还应该恰当地使用修辞。

逐幅投影秋天图片,引导学生从声、色、光、味等方面精心“绘”秋。

示例:

①无数片金黄的秋叶,如随“波”荡漾的小船,摇摇摆摆、飘飘停停,把灰白色的水泥路面点缀得如天空一般,星星点点。渐渐地,金色的树叶越来越多,慢慢地盖住了道路,层层叠叠地辅着,给人一种优美、舒适的感觉。

②突然,风开了一个玩笑,吹起了秋的长裙,叶子失去了平衡,像一只金黄的蝴蝶,在空中翻腾着,在坠地前做着最后的努力。最终,秋叶飘落到了地。

③树林间积着半尺深的枯叶,风一吹,旋转着飞扬起来,又均匀地铺散下去,掩盖了那一条倾斜着盘旋到山顶的小径。

④我又来到了这里,在一条寂静无人的山谷里独坐,看一只鸟落在水牛背上举目四顾,看溪水在幽暗的斜树下潜涌而出,在一截残坝那里喧哗,又在一片广阔的卵石滩上四分五裂,抖落出闪闪光斑。

2、“面绘”

投影李可染国画《万山红遍》,教师作简要介绍:

这幅作品创作于1962至1964年间,是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的,讴歌社会主义建设红红火火。

核心提示:注意布局谋篇。可以由近及远、由上及下、由整体到局部,并且设置一条线索。必要时还可以发挥想象,适当增添内容,不为画面内容局限。在立意上,各人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自主确定。

3、写作:

秋天像一首诗、一幅画。画家用笔墨、色彩这样的艺术语言绘秋,我们则可以用语言文字“绘”秋。现在正值金秋十月,同学们,你心目中的秋天是怎样的一幅画呢?那么就请大家拿起笔,用心构思,精心“绘”一篇属于自己的《秋天》“画作”吧!

4、学生写作。

四、评秋:

1、投影优秀习作,师生共同评点。

2、投影三类文,师生共同修改,使其升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体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全文共 1478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下面是关于体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的内容,欢迎阅读!

《体育教学艺术》是由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夏翔老师撰写,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主要讲述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表现技巧和风格,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暑假里,我认真读了《体育教学艺术》一书,读此书时间是短暂的,但是此书有几句话让我终身受启发,受益匪浅。

今天我坐下来,写些读了《体育教学艺术》一书的感想,我归纳了三点:

一、从兴趣入手,推行换位教学。

《体育教学艺术》一书中讲到“体育课堂内容设计不求花样,只求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此话很简单,但是一针见血,因为兴趣是开展创新运动的前提,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力。读了《体育教学艺术》一书,我觉得今后我一定要尝试换位教学。一是在这学期我想尝试提前布置关于知识点的几个问题,让学生课余时间预习、备课、组织教学语言,逐渐增强学生体育也有课外作业的意识;二是对于高段学生,我将随机让一位学生上来授课,以一个小师者的身份来做一位名副其实的“小老师”。我想学生在预习时定能想办法,怎样才能把知识讲好,来施展一下才能,表现一下自我。这二种尝试,都是贯穿体育课有“武”也有“文”,既达到了自我完善、自我肯定的最佳境界,又增强了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功体验。其他同学可以与其对照,用心体会,认为有知识点讲解不够清晰、不够准确或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可以提出来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讲解与表扬。这样,激励了学生在下一次的备课中更进一步提高兴趣。

二、从启发入手,激活思维能力。

《体育教学艺术》一书中讲到“体育课就是培养让学生动”,“体育运动最贴近人的情感世界”。这几句话让我很受启发,我们的体育课是否达到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是否在每节体育课中都注重情感、道德培养。今后教学中我将更加时刻注重引导学生走进体育意境,进行情感交流,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而奇思遐想。因此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其个性。由于体育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变、情感性强烈,因此很注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对在何处,错在哪里。不但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得到发展,而且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肯定的心理要求,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并腿跳时,可设小兔子的情境,先给学生讲述小兔子的习惯,再讲它们故事。结合课堂任务编入情节动作。这样,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引发学习激情,调动学习情绪,充分发掘他们的创造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从创新入手,创造发展氛围。

基础教育,以尊重个性为主题的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体育教学艺术》一书中讲到“体育课堂是最有创新的课堂”。因此,个性教育刻不容缓,其突破口在于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创新能力来自于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要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千万不能扼杀孩子的积极性,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从而形成其渴望表现、渴望创新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要创设舞台,展示个性。学生的个性只有在得到充分肯定的时候,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因此,想发展个性,就要有展示个性的舞台。学生只有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氛围中才能发现自我,勇于表现自我,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便于逐渐锻炼成为具有大胆创新精神、个性丰富的人。尊重其表现欲就要给其机会,创造条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给每个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例如,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比赛,自主设计活动,教师再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能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信心倍增,学习热情极大提高,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大大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于永正作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全文共 1449 字

+ 加入清单

拜读了报刊、专著上特级教师于永正的精彩纷呈、出神入化的作文课堂教学实录,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于老师高超的作文教学技巧、精湛的作文教学艺术,那挥之不去的教益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于永正作文教学的艺术魅力,欢迎阅读!

当脑中不断再现于老师教学的精彩片断时,我决定从我的视角、观点,试着走近他,走近他那艺术的课堂。

一、 幽默课堂的调味剂

如果将一堂课比作一包方便面,那么幽默就是方便面中的调味剂。适当的诙谐和幽默是让学生放松又能集中注意力的绝好手段。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时地闪现幽默的语言。请看《于老师印象记》(教学片段选自《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下同。)教学片段:

生:老师,请问您贵姓?生:请问您尊姓大名?

师:(非常高兴地)大连的同学真会说话!文绉绉的,多么有教养!(众笑)

师:我上课的时候,最喜欢发言发错的同学!谁说错一次,记特等功一次,他们是有功之臣!别忘了,要实事求是,大胆地说,说于老师老,于老师不难过。(笑声)

师:我给你记一等功,给刚才两位发言错的同学记特等功!(众笑)再看看于老师的身材怎样?看看够不够当模特的料儿。(笑声)

师:再看看于老师的长相,这是重点(边说边用手指指自己的面部,众笑)先从脸型说起。这才是真正的观察!她不光观察了,而且想了!想得那么深,那么远。请往下进行(指指鼻子和嘴。众笑。)

师:回家后,如果家长问于老师多大年纪,长的什么模样,会不会说?谁到前边来试一试?(一名女生来到讲台前。)我妈在家叫你什么?

生:媛媛。

师:媛媛,今天上午给你们上课的于老师多大年纪?是什么样的?一定与众不同吧?于老师的课上得怎样?对同学好吗?于老师还真不愧是个特级教师,俺媛媛说得真好!(众笑)

其实,于老师课堂幽默的方法很多:有时一本正经,有时假装糊涂,有时自我嘲弄,有时信手拈来于老师之所以运用得如此纯熟,是他丰富的知识、敏捷的思维的表现,更是他融融的爱心、博大的胸怀、乐观的情绪的绽放。

二、模拟生活的放映厅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是作文之泉,是培植作文的土壤。于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别具匠心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观察真实的外部世界,反映生活的本色,从中寻找说话、作文的灵感,写出原汁原味的生活。请看《劝戒烟》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世界戒烟日那一天,咱们班小颖同学家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小颖和她的爷爷上。分别由学生和于老师扮演。)

爷:(坐在椅子上,抽出一支烟点着)饭后一支烟,胜过活神仙!(吸了一口,咳嗽。)

颖 :爷爷,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爷:什么日子?

颖:5月31日是世界戒烟日。这一天,全世界人都不能抽烟。

爷:谁规定的?谁能管了全世界?

颖:联合国规定的的。

爷:联合国能管着咱们中国?(笑声)

颖:爷爷,抽烟的的害处很大,我求您别抽了!

爷:没事!我抽了几十年了,身体不照样好好的?咳,咳就是有点小咳嗽。(众笑)

颖:反正抽烟没一点好处。

爷:颖颖,天不早了,你该上学了;我呢,到公园溜达溜达。

(二人下)(而后学生根据上述材料进行说话写作训练。)

在于老师的课堂上,一个苹果、一把雨伞、一只电动玩具狗都是学生写作的素材;把自己装扮成打鸟的猎人、请方老师入课堂,给孩子们言语交际的情境;四毛、猪九戒的简笔画张开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于老师把很多能表演的地方放手让学生表演,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让学生在活动中搜集素材,记录体验,畅写感想。在于老师的课堂上,不再出现咬笔头的孩子,只听到儿童的语言 真情涌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寒假前教学减负增效的建议书

全文共 1378 字

+ 加入清单

期末来临,近期不断收到家长反映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在家作业时间过长的电话和信件,为切实加强初中学校的期末教学管理,优化后期教学策略,切实减轻考试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根据局党委要求和初中教学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意见,望认真贯彻执行。

一、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1、严格岗位职责,加强教学常规检查。根据《肥城市初中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和实施细则》,严格教学岗位、教学环节的检查巡视,杜绝随意空课、调课、占课、拖课现象,保证教学各项工作科学、规范运转。

2、科学制定计划,精心安排复习。要督促广大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及时结束新课,科学安排复习。学校要对各个学科、各位教师的复习计划进行督查,强化复习期间的教学秩序管理,切实杜绝随意性、放鸭式复习,确保复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提高复习效益。

二、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益

3、上好复习课,努力提高课堂效益。要重视复习课教学策略的研究,加强对复习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实施策略等具体问题的研讨,努力通过凝聚集体智慧,构建自主高效的复习课教学操作模式,强化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实现能力的提升,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45分钟的质量效益。

4、严禁题海战术,精细教学质量监控。要坚决摒弃靠题海战术、机械重复式作业提高质量的做法,努力优化提升习题、试题及作业水平,提高单位时间效益。各学校、各学科要把习题、试题和作业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聚力聚智,常思常探,切实优化题目设计,精心作业布置,及时测试讲评,保证做到精练精批,反馈高效。

三、减轻学生负担,促进身心两健

5、加强作业研究,严格控制作业量。各单位要认真执行省规40条,严格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杜绝超时超量布置校内作业和家庭作业,杜绝过量使用成套的单元试卷,杜绝盲目使用教辅资料,确实把作业的数量降下来,把作业的实效提上来。因作业量的问题引发社会及家长不满造成不良影响的,将追究学校领导及相关教师的责任。

6、加强生活指导,力促学生和谐发展。广大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要重视并加强学生的学习指导研究,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调节心理,做到劳逸结合,身心两健,以良好的状态迎接期末考试。

四、科学统筹安排,部署好考试和放假工作

7、加强考风建设,发挥考试效能。各单位要利用主题班会,加强考风考纪建设,教育学生诚信考试。要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认真评卷,做好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指导教师写好试题评价报告,在放假前做好试卷的讲评和修改完善。

8、总结反思实践,搞好工作总结。学期末,各单位要对一学期以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进行反思总结,按照教研室要求,及时上报2013年下半的改革历程,总结一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经验,深刻查摆制约改革的问题,认真研究新学期推进改革的基本思路。各学科教师也要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做好不同层面的交流,共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9、科学统筹,做好假期工作。各学校要根据教育系统年终总结暨放假会的要求,严密部署假期工作。一要研究好假期作业的方式和内容,指导好学生的假期生活,确保学生过一个充实愉快的假期;二要部署好家访工作,在加强家校沟通的同时,监控指导好学生的假期生活;三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加强寒假期间的安全教育,确保不出任何安全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作文教学点滴

全文共 2379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是决定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然而,一提起作文,许多学生愁眉苦脸,提笔似有千斤重,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教师也感到“无规可循,无法可依”,师生在泥泞的沼泽中前行,可谓举步维艰。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深切地感受到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把作文教学贯穿于平日的课文学习中,把解读课文与作文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 注意养成学生钻研教材,从课文中积累写作知识的习惯,提高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能力。

课文是知识之舟,是能力之桥,使学生写作的金钥匙,也是写作素材的大宝库。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认真钻研教材,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学生做好语言的积累,为学生写好作文做铺垫。

任何一篇文章其中总有关键句,那优美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总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读到这些语句时,要求学生停下来,指导他们细心品味,明确好在哪里,这样有什么表达效果,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类摘录:(1)语言文字优美洗练富有特色的,如深沉老练、犀利泼辣、清新流畅,激情四射等等(2)句式富于变化的,如长句短句,整句散句运用自如的。(3)善用修辞手法的,如用夸张、对偶、排比、比喻等 (4)古今诗文名句,名人警句,则是熠熠生辉的珍珠。(5)人物形象描写的.(6)环境描写的等。这些分类,尽管在范围上有交叉,但不要紧,只要学生真切地品尝那奥妙的乐趣,有量的积累,就会有质的飞跃。作文时运用素材就会如涌泉汩汩而来。

二 注意养成学生立足教材,品味写作技巧的习惯,仿写文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那么写作方法,缘何而来?我认为应该来自教材。教材所选的古现代名家名篇,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精美文段,无论在艺术上或是写法上都值得我们欣赏和借鉴。所以教师在教授课文之后,可让学生结合课文写作方法,大胆尝试,仿写文章,然后在全班交流,展开讨论。这样能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文章结构、选材、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从而获得写作的知识。例如,我在教学《鸿门宴》时,通过分析课文,特别是“樊哙闯帐”一段的分析,学生对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这一特点有了足够的认识,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迅速进入实战演练,以“我眼中的他(她)”为话题,写一个片段。结果学生塑造的人物都很鲜活,很好的借鉴了文中写作方法。

又如,当我教析苏轼的《赤壁赋》时,指导学生学习苏轼纵横自如的写景抒情议论的笔法。学习他在辗转漂泊中人有一颗清澈豪迈的精神。学完后,我结合苏轼的文章,拟了一篇“走进苏轼”的话题作文,让学生结合文章文笔,联系自身写作,学生顿时思路活跃,有的大胆与古人谈心,有的写苏轼给予自己生活的勇气。或记叙、或抒情、或议论,情真意切,溢于言表。例如有的学生在文中这样评价苏轼:

“同样的面对风雨,既不是逆来顺受,也不是随遇而安,而是用超然的态度,以平常心对待,自身的精神力量,和心灵光彩让苦难变得黯然无色,苦难是更大的磨砺,而豁达乐观,荣辱不惊也是一种养身之道吧?不然,遭受重重打击的杜甫就百年多病,客死江湖,而曹雪芹呕心沥血,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在一把心酸泪中凄然远逝。同样的面对风雨,他没有做骑墙派,坚持了自己的人格和心志,他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地位和功名,而是处穷而不忘兼济天下之志。 光明磊落,一世坦荡,他更能积极处世,超然物外,旷达乐观,身处逆境而能保持心境的安适,超脱于世俗的苦乐和生死之外,追求进入一种超功利、超世俗的自由的精神境界。同样是面对风雨,他能够埋首沉心,和诗词歌赋相依为命,一面体验着‘诗能穷人’的尴尬处境,一面又轩昂着‘诗穷而后工’的独特感受,这样独特的人生价值观,是他的灵魂和气度,是他的气骨和诗胆。”

可见,用好教材,结合课文指导学生写作是可行的,而且见效很快。

三 注意养成学生品读作者作品,加强语言片段训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准确的解读文本,欣赏作品,应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年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而每一位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历程又包含了许多曲折的故事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如果我们能从作者和作品的人物上汲取养分,又会是我们作文中取之不竭的素材之一,恰当地引用稳重的名言诗句则是作文的一大亮点。如我们在学习了《鸿门宴》、《促织》等作品后,结合大家对项羽、司马迁、蒲松龄等人的了解,我加强了对学生语言文采的训练。用“谁+怎样的一步+动词(创造、成就、获得等)+怎样的一生”写一组散排结合的句子。有学生这样写的:正确的一步为你打开成功的大门;错误的一步使你坠入万丈深渊;关键的一步成为你人生的转折。一步是如此的重要,它可以决定你的未来是黑暗还是光明的,人生是痛苦还是幸福的。一步是如此的重要。司马迁,正是因为这一步,为朋友劝谏,触了龙须,惨遭宫刑,受到比死还惨重的奇耻大辱,正是因为那一步,苟活于人世忍辱负重,最终呕心沥血,写成“无韵之《离骚》”终成“史家之绝唱”的《史记》。蒲松龄,正是因为这一步,一次次踏上科举的路途,才一次次的名落孙山。正是因为那一步,瓜棚下,设茶摊,迎八方客,网络天下奇闻,铸就了《聊斋》一部,“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项羽,正是这一步,放走了刘邦,犹如放虎归山,最终落个投吴江而死,正是因为那一步,不肯过江东,或许卷土重来未可知,历史将从此改变。所以说,一步,是如此的重要。

可见,恰当地使用作者与生平,巧妙地引用诗文,进行语言表述训练,是作文鲜明生动的有力武器。

总而言之,通过课文的解析,学以致用,返璞归真,提升作文教学是必要的。研习教材,积累语句,仿写文章,加强片段训练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它能帮助我们走出作文教学的泥淖,走向教与学的坦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学写人作文及教学点评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我和侯欣雨是同桌,也是好朋友。

有一天,我刚要写数学作业,可是发现铅笔不见了。我转过头一看,侯欣雨正在认真地写作业。我灵机一动,说:“老同桌,我的铅笔不见了,你帮我写作业吧!”可是侯欣雨不但不帮我,还要给我告老师。我非常生气地说:“你太不够朋友了,不讲义气。”

这一幕,被细心的老师发现了。她轻轻地走到我身边,温柔地给我讲述着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于是,我向侯欣雨道了歉,侯欣雨也原谅了我。

从那以后,我和同桌的关系更好了,我们有了错误就互相纠正,成为了真正的好朋友。

教师评语:这篇写人的文章讲述了发生在小作者和同桌之间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小中见大,演绎了“好朋友”的真正含义。“细心的老师发现了。她轻轻地走到我身边,温柔地给我讲述着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对老师的描写准确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自然写景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这次的习作要求是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一篇习作。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的时候,我强调一定要抓住写景作文的主要特征来写,为了使文章能够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多用一些比喻拟人的修辞,多想像。

由于我是第一次上作文课,在备课时,我准备一节课就把课讲完,听说读写的练习都有,但是一上课我就觉得时间不够用,还是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驾驭课堂的能力有限,以至于到最后作文的写这一部分没有落实到位。

一上课,我出示了几张很美的图片让他们用一句话练习,孩子们一脸的茫然与无奈,后面通过我的不断引导孩子们才想说,才有的话可说,现在在想我要是说在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景色,孩子们可能更有话可说。

在选择阅读篇目时,我想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选择了一篇写校园生活的文章,但是这里写景的地方太少了,和我的知识有点脱节,所以孩子们的兴趣也不高。

最后,我出示了孔雀河一年四季的图片让孩子们说,他们说了,可以由于时间关系,说的不是很到位,我指导的也不是很到位,听课的老师可能觉得那个图片的作用不是很大,没有把图片上的景物说完整。课下我也反思了,其实让学生说完图片上的景物,还有图片以外的东西可以让学生想象着去说,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看到的景物都说不出来。

在今后指导学生写景时,一定要再细一些,真正让学生学会习作的方法。在讲解作文时多从他们的身上找一些闪光点,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再让他们用上一些修辞书法把句子说的形象、生动,并且发挥出他们的想象能力,把我们身边的景色写的比现实中更美。让他们把写作文当成一种期待,让快乐的情感体验伴随他们的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

全文共 5114 字

+ 加入清单

一、 课题的提出:

从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看,教师主要以命题作文为主,学生的习作普遍存在假话、空话、套话、抄袭也相当严重,个别学生干脆就不写作文。究其原因:作文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说明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直接参与生活实践活动,广泛接触自然、社会生活,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习作素材,而且在实践活动中受到品德、情感的陶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为出发点,我将“小学生活化作文”作为课题,旨在让学生“在生活中作文,在作文中做人”。

二、课题研究目标

1、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充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朴实无华、绚烂多姿的生活中广泛吸取营养,在接触美丽的大自然及社会风情中陶冶情操,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与写作动机,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现象,从而体验写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与认识能力,真正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基本目标、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得出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理论与操作性结论。构建小学作文教学生活模式。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创设有利于作文教学的环境,实现学生从“怕写”到“愿写”的转化,达到会写、乐写。

2、贯彻“大语文”的教学思想,走“生活作文”之路,丰富写作素材,激发表达欲望,提高习作水平,让学生综合素质和谐发展。

3、追求多种形式的生活作文表达方式,丰富生活作文的写作内容。

4、构建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应广泛接触学生全面观察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用心体验周围世界和现实生活,并及时做好记录,为写作而积累。

2.叶圣陶的教育教学思想。修订版“大纲”也强调,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改变单调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交流机会,有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方法及过程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研究过程:我们进行生活作文研究,首先理清的一个思路就是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即:作文即做人,教文以教道,生活与作文是统一的,生活作文是富于生活教育之中的。

1、.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1)享受校园生活

抓好每天在校时间,安排读、讲、说的机会。尽量利用校园里的一切活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通过观察、记录、交流,学生不但占有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写作素材,而且切实感受到了时时处处有生活,用笔去描绘生活,赞美生活。如每天利用晨会时间向学生进行一句话教育。“以书为伴,终生受益!”、“学会倾听,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让这些富有哲理又有教育意义的话,每天出现,日积月累,学生收获颇多。每天安排上课前的3分钟演讲活动,内容不限,天文地理、人情世态、社会自然、包罗万象,但不得重复;形式多样,可以是社会热点、焦点,可以是自己的所思所想,可以是日记、散文,也可是诗歌、故事。。同时课题活动与重大节日结合起来,如运动会上写的广播稿;比赛后写的赛后感想;迎“六一”、庆祝“教师节”提出的活动方案等等,为学生创设练笔的机会,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感受家庭生活。

放学后、星期天,学生常和父母一起参加家务劳动,这些劳动生活可成为写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学生写些日记、留言条、请假条,书信等。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等,引导学生把这一切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我们曾开展《今日我当家》学生家庭生活活动,在此项活动中学生用20元钱,真正的体验了当家买菜做饭的经历,活动中学生感受颇深:很多同学明白买菜要买既便宜又新鲜的;洗菜要用流动的水,不能长时间泡菜;切菜更需要长时间练就刀功、炒菜的学问更大:倒油前锅里不能有水,油热多长时间可以放菜等等生活常识。活动中有的学生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有的学生改变了自己的消费观念,学会理财;也有在活动中只顾自己,不管父母的自私孩子,让家长看到了今后教育的方向。

(3)关注社会生活。

社会是个大学校,它具有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实践后,再尝试练笔。如在今年3、12植树节时,组织学生在秦岭脚下开展植树活动,学生写的《我植树我快乐》真实具体;在陕西寻找绳王活动期间,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校、县、市层层选拔,我校在西安市跳绳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学生的那份热情也被电视台陕西教育电视台录成宣传片,在《e起挑战》节目中滚动播出;13年借“家乡文化大搜索” 主题队会活动的开展,孩子们通过收集资料,调查访问了解户县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建筑风格、美食特产等,从而写出了《夸家乡爱家乡》、《做文明的陕西人》等多篇佳作,做了两期校级优秀习作展览;我们还组织学生慰问孤寡老人,寻找文明人,统计交通违规行为等社会活动。学生通过体验生活,情感有了积蓄,从而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进入描绘社会生活情境作文中去。

(4)引进自然生活。

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它不仅属于画家,更属于小学生。和学生一起来到学校对面的绿花带内寻找春天;去离学校近的汤河公园,欣赏五月的牡丹、芍药,八月的荷花,九月的菊花,汤河水的变化;让学生仔细观察一年四季的风;看一看特有的大海。如我们“游牡丹园”活动,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花美,写出了《花儿朵朵开》的写景习作,也感受到了人们赏花、画花、爱花的热情,了解现在牡丹的生长情况和有些游客的摘花、踏花的不文明行为,写出了《花美人不美》等独特视角的习作,并和牡丹园的管理人员一起行动起来,写倡议书。

2.抓好课堂主渠道,探索“生活化”作文教学新模式

(1)改进作文课堂教学,启发学生将作文与生活相结合,写具有真情实感的生活作文,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任务之一,因此我们加强了作文指导课的研究。对记实文指导做了(体验激趣+回忆再现+互动交流+方法引路=习作)的尝试:

第一步:激发兴趣,体验生活。精心设计导语、故事、活动、游戏等,拨动学生心弦,丰富生活体验,激发习作兴趣。如学生写《我的妈妈》,不妨先安排“采访活动”,让孩子们先去采访爸爸、爷爷、奶奶、姥姥、乃至伯伯、叔叔、邻居和同事,问问他们眼中妈妈的形象。使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妈妈,从而为写作好准备。

第二步:个体思忆,再现生活。采用多种手段,打开学生记忆窗口,再现生活细节。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个优势,在网络上下载相关的图片以及配套音乐,自己录制的录像短片等真实的场景,可将学生带入一个他们身边经常发生的小事当中,使他们如临其境。记得以《值日》为题习作,孩子们在留心观察值日后完成习作,初稿写得还是不尽人意。课上播放录制的值日场景,在关键时刻如值日时的拿笤帚时的姿势;扫地时的动作;擦玻璃时的神态;蹲地时的语言,适当暂停定格,给学生以交流的时间,想象回忆自己值日时的点滴,学生交流后积极投入到写作当中,一节课下来学生的习作抓住了感动的瞬间,丰富了写作的内容。

第三步:互动完善,思考生活。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拓宽思路。如在比赛成败后,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交流赛后感受,小小的思想里,并不比老师想得少,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任何困难都能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第四步:写好开头,构思立意。在写作时许多同学冥思苦想半天就是写不出来,有时七拼八凑但总觉得不满意。为了让学生写好习作的开头,向学生介绍好掌握的开头方法如:开门见山法、渲染气氛法、设置悬念法、名言、警句、诗歌引用法、故事导入法等等。学生在阅读到好的文章,也可在班里的“好书齐分享”时间里交流。教师坚持典型引路,视情况适时下水示范,帮助学生排除习作障碍。

第五步:笔述成文,记录生活。

有了前几步的铺垫,要力求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更不能瞎编,说假话。

(2)重视习作后的评改

“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学生批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学生写作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好习惯。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参与讲评,使他们成为评议的主角。在组织五年级的学生评改作文采取了以下形式:①班级评改。挑选两篇对比性较强的学生习作,由习作者本人朗读后,全班同学参照讲评要点进行评议,进行对比评改,在充分肯定作者成绩的同时,找出不足,提出修改意见,进行客观评价。②分组评改。在集体修改之后,可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评改。分组时,教师将学生按写作能力高低搭配分组,指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评改时,由组长朗读习作,其他组员认真听。读完后,组长组织组员发表对习作的意见,并由组长归纳小结后工工整整地书写在习作后面。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修改别人习作的同时,提高自己评价作文的能力和表达能力。③教师评改。教师批改时,不但要看原文,还要看小组对原文的批改,对双方都进行评改。教师批改时,要把学生在文章写作中表现好的方面(比如文章好的结构,好的句子,用得好的词语等)都点出来,加以表扬,同样在不好的地方也应写明理由和修改意见。在每个学期的学期中和学期末对有代表性的师生共同评改后的学生习作加以展示,对细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习作给予表扬。

3. 通过多样的练笔形式,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以丰富生活,积累情感;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练笔,以表达意愿,巩固技法。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我们通过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鼓励学生用笔把它记录下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几句,就写几句 。这样,每天都有同学习作。定期评比,评出班内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是否顺畅。评出的优秀日记,每天都要抽空让小作者在班里朗读,并向优秀刊物推荐发表。使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使他们的眼睛和大脑迅速敏锐起来。也使学生健步踏入一个“生活——写作——生活”的良性循环轨道,可以把读和写、写和评、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写作的轻松,协作的快乐。当孩子拿到日记本时,家长也会争相阅读,品头论足。于是更促进了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交流。

六、课题研究成果

1. 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生活作文指导课的开设,使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细节。孩子们在玩耍过程中对生活中的人、事、物产生了兴趣,使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得到了丰富和提升,习作能力迅速提高。课题活动让孩子更团结,班级更有凝聚力,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已形成的学生作品集有《七彩生活》。

2.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模式推进了作文教学的改革。

我把课堂教学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构建了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体验激趣-——回忆再现——互动交流-——方法引路-——习作评析。    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习作教育资源,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作文教学体系。通过寻找教材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精心组织学习活动和探究活动,从活动入手,创设的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作文,写作文。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的营造,发扬了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氛围,学生感到自己真正是学习的主人,习作的主人,因而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学生的习作也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3.多种形式的练笔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和灵感。

在教学中我针对语文书中每一组的口语交际与习作进行精心的设计,让学生在有生活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练笔,还通过“影评”、“周记”、“征文”等不同的练笔途径,让学生感悟生活,创造生活,激发习作的兴趣和动机,把游览到的风景名胜,了解到的家乡风土人情,收看到的电视新闻,搜集到的学校大事、班级趣闻等等一一表述出来,重视每次练笔后的交流与展示。多鼓励学生“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把习作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每周推出5名练笔“小明星”,请他们朗读自己的美文,其他同学谈感受、说体会、学好词。在习作交流中培育学习的成就感,也让每周登场亮相的同学树立习作的信心、找到写作的乐趣和灵感。从而也促进了作文教学的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变化作文教学设计

全文共 2486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变化》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1.写什么——写作文首先要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以及教师也常常为写作材料的“无米下锅”犯难。作文来自生活,要引导学生更多地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所以,课前,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家乡的变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到生活中去(来自:WWw.SmhaiDa.com :家乡的变化优秀作文教学设计)观察家乡的今天,了解家乡的过去,可以查阅资料,可以采访有关人员,可以实地考察,总之,要做到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去感受。搜集到的材料有文字、图表、照片??其实每一次作文题材是广泛的,只要善做教学的有心人,就能就地取材,随手拈来。

2.怎么写——每一次作文辅导都是一次心理历程,在同一个地点,把自己所得的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讨,一起分享,在说中感悟,在论中升华,在写中沉淀。本节课我安排了几个环节,先让学生自由练说或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材料,如此引出主题:在昨天与今天,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找到家乡的变化;然后集体交流,畅所欲言,教师在学生的汇报中逐步梳理出有价值的东西,如写作材料、写作思路等等;接着提升感情:记住家乡的昨天,是为了珍惜家乡的今天,感受家乡的现在,是为了更好地展望与建设未来,请同学们展望一下家乡的未来吧,你希望我们的家乡还有哪些变化呢?最后教师再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家乡有这些变化?不期待学生的回答,只给他们一个思维的空间与线索。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近年来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把你们搜集到的材料和同桌交流交流,我期待着你的精彩。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有文字,有图表,有照片,有实物,有说的,有唱的,有表演的,教室里成了他们快乐与自由表达的空间。

师:刚才说起家乡的过去的请举手;(板书:过去)谈到家乡的现在的请举手(板书:现在)通过家乡的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板书:对比)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我感受到了家乡有些方面变好了,有些方面倒差了。

师:是吗?这很正常,但也是一个好的题材,等会儿听你的细说。(板书:好 坏)

师:家乡的昨天记载了我们蹒跚的脚步,家乡的今天承载着我们增重的身躯,让我们一起回忆家乡的过去,走进家乡的现在。(板书:家乡的变化)

二、自由交流汇报

师:能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吗?

根据学生的发言整理出写作素材与思路。

写作材料:住宿条件

家庭收入

人民精神面貌

绿化环境

城市建设

娱乐设施

教育保障

医药卫生

交通安全

拓展思路:

如:

生:我知道家乡的人民以前都穿补巴衣服,吃红苕青菜??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听我奶奶讲的。

师:哦,是你听到的,你的耳朵也会观察啊!真灵!(板书:听到的)

如:

生:我们学校门前的水泥路铺好了,上学放学都很方便了。

师:有谁也想说说学校门前的路。

生:以前的路是泥巴路,还铺了些石头,凹凸不平,一点都不平坦。

师:这是你怎么到的?

生:是我看到的。

师:你的眼睛也发挥了作用。(板书:看到的)

生:那条路上只要一有车子过去,就会腾起几丈高的灰尘,每天回家身上都满是一身灰,妈妈每天都唠叨个没完。

生:特别是下雨后,路就变成了稀泥,暴泥就有两脚深,还很滑。有一次,我走着走着,一不小心滑倒了,全身都是泥,还是老师给我找的衣服换了。一点儿也不方便。

师:很好,你用你的亲身经历让我们感受了一下那条路的不方便。(板书:亲身经历)

师:你们还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经历了一些什么变故?感受到了什么?

如:

师:刚才你说你们家变了,那其他同学家里有很大变化的举手?有彩电了吗?安电话了吗?添置了电脑了吧?还上了网?真不错。你们都说了自己家的变化。(板书:自己家)有没有想说说别人家发生的变化呢?(板书:别人家)

如:

师:刚才大家都争着说自己发现的一些变化,看来家乡的变化真的太大了,你们都不吐不快啊!你们既说了自己家的变化,也说了别人家的变化,这些都是你们在你们的家乡感受到的?你的家乡在哪里?

生:甘宁镇。(板书:甘宁镇)

师:如果你到了重庆市其他地区,你会说自己的家乡是哪里呢?

生:万州区。

师:能说说你发现的万州区的变化吗?

[万州区的变化有目共睹,移民建设的步伐加快,城市规划大规模展开,人民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学生更有说的,感受到的变化更强烈。如飞机场、火车道、高速公路、心连心广场、三峡体育馆、灯光工程等。提升到万州区的目的,既是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跳出小家的范畴,去感受我们大家的变化。万州是我家,发展靠大家。]

师:如果我再到了其他的省份,向别人家介绍自己的家乡时,你会说自己是哪里人?

生:重庆市。

师:对,我们是新重庆直辖市的一员,我们每时每刻感受着重庆的变化,也每时每刻期待着重庆的变化。它是三峡上的一颗明珠,必定会发出熠熠的光辉。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你所知道的重庆的变化吧!

三、写作立足点

师:我们的家乡如此美丽,发展如此迅速,想不想把它写下来介绍给别人?

师:你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事情中选出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的一两个方面写一写。这里注意一下,是你在观察,但是只有你一个人在观察吗?

生:不是,是每一个人都在观察自己的家乡。

师:对!不光是你们每一个人,还有我们家乡的每一棵树,每一块岩石,每一池水,甚至青龙瀑布也都在感受着家乡的变化,也都为着家乡的变化而欣喜,或者担忧。所以你们作文时既可以用自己的口吻,也可以站在树、石头、水等等的角度去观察家乡,去亲近家乡,如此也许更有趣一些。

四、展望未来

师:记住家乡的昨天,是为了珍惜家乡的今天;感受家乡的现在,是为了更好地展望与建设未来,请同学们展望一下家乡的未来吧,你希望我们的家乡还有哪些变化呢?

师:通过大家刚才的畅想、建议,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想建设家乡的拳拳之心,所以在作文中我们可以深情地祝福:我们的家乡明天更美好。

五、深层思考

师:给大家一个问题,不 需要你的回答,你只要想一想,我们家乡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可以不告诉我,也可以在作文中回答。好了,大家动笔吧!为我们的家乡喝彩,我们的家乡祝福。

TAG: 学生 观察 家乡 大家 变化 你们 作文 自己 可以 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羊羊家族新成员中班运动课程教学作文

全文共 811 字

+ 加入清单

“老师老师,某某撞着我了!”

“呜···是你撞到我。”

······

运动课上,幼儿之间的碰撞,不小心的绊倒,忙乱之中的磕碰···总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尤其是在训练幼儿四散追逐跑活动中,这种现象就更多了。

今天下午的游戏活动是:“老狼老狼几点了”,主要也是训练幼儿四散追逐躲闪跑中的灵活性,培养幼儿喜欢游戏活动的兴趣。

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游戏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呢?

幼儿特别喜欢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讲起来是眉飞色舞,对喜羊羊聪明能干形象的喜爱和崇拜之情溢于言表。于是,我利用幼儿对喜羊羊的喜爱之情,游戏前我编了一个小故事:

灰太狼房子周围有嫩嫩的小草,喜羊羊每天都到那里去吃草,但从来没有被灰太狼抓住过。因为他很聪明,每天下午五点(幼儿刚学到“认识5”)灰太狼午觉醒来,发现喜羊羊后,总也抓不住他。但是却有好几只“笨羊羊”被灰太狼抓去了,小朋友想一想,笨羊羊被灰太狼抓去了,会发生什么事呢?他们是怎么被抓住的呢?

1、有两只笨羊羊跑的时候眼睛不注意观察,“砰!”的一声,碰在一起,倒在地上,被灰太狼抓个正着。

2有只笨羊羊一边跑,一边回头看,没注意地上,一块石头把他绊倒了···

3一只笨羊羊慌里慌张,没看清楚路,“啪”的一声,掉进了一个水坑里···

4一只笨羊羊埋头猛跑,撞到了一棵大树上,晕倒了···

······

幼儿听了哈哈笑,都很自信自己是聪明、能干的喜羊羊,不会当笨羊羊。

结果,整个活动,幼儿玩的很尽兴,磕碰机率大大减少。即使偶尔发生了碰撞,跌倒,也不再有像以前会大吵,哭闹的现象,因为他们也知道,当了笨羊羊可不是什么直得张扬的事情,再加上老师的及时安慰和鼓励,小脸一会儿就阴转晴。

在以后的生活中,大家还新创、活用了“懒羊羊”、“慢羊羊”、“呆羊羊”···等动画形象,给各种游戏活动增添了不少的乐趣。而且,有了大家的细心监督和幼儿个人的自我潜意识心理督促,各项保教工作开展起来都比较得心应手。

[羊羊家族成员中班运动课程教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父亲教学给孩子的一封信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吾儿亮亮:

我的支持你的选择,致使你今年高考因填报志愿不当而致落榜,感叹之余甚为你可惜!你妈近日时时悄悄流泪,我一时心酸得难受!我想对你说:“是爸没经验害的你,真对不起!”。想哭就哭吧!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啊!

其实,你今年考了478分,虽不算高但也足以证明你的实力,你比爸妈强多了。我们很为你高兴了一阵子,也为有你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

你今年已经十八了,是个男子汉了,即将融入这个社会。人生的道路既充满梦想、鲜花,也遍布荆棘、挫折。古今中外有不胜枚举之例:蜀将关羽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却也留下“败走麦城”的遗憾;欧洲历史巨人拿破仑更是雄才大略、攻无不克,没成想在滑铁卢一役中一败涂地。

在挫折面前,会有两种选择:有的人选择一蹶不振,以至颓废;有的人选择自强不息,终成大器。关键是你持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同样是半瓶酒,悲观的人会说:“唉,只有半瓶酒了,能喝多久呀?”而乐观的人则会说:“呵呵,还有半瓶酒,足够我喝半天的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要你保持一份对生活的热爱,保持一份发愤上进的自,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越不过的沟!你坚强的选择了复读,我和你老妈永远支持你,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

我相信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定吞吴。

父字

_.3.8.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三教学过程要简化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教学重点内容的过程。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片面追求教学“艺术”和堆砌滥用教学手段等现象,已造成课堂教学层次的混乱。大量的事实证明:复杂、繁琐的教学过程会破坏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学生不仅不能进行持续、深入的思考,而且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等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长期以往还会形成厌学的情绪和浮躁的性格。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大力提倡简约,在搭好课文教学最基本的框架(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后再安排其他的教学内容。这样做,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层次性目标,使课堂教学更有条理;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防止对教学流程的构想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学生拥有一定的时间去朗读、去感悟、去思考、去体验。

具体到一篇课文的教学,笔者以为突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即可:初读感知→精读理解→熟读迁移。初读感知,即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对课文内容获得一个大概的了解;精读理解,是指教师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把握和整体认识后,帮助学生体味、领悟课文的重、难点;熟读迁移,则是指教师主要通过对范文语言的迁移运用,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逐步地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悟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兴趣爱好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4992 字

+ 加入清单

近30年的中国作文教学改革史,是一部成绩辉煌的历史,其显著标志是涌现出了许多有影响的作文教学流派。

重视“模仿”的作文教学流派

这一作文教学流派以“文体中心”为理论依据。上世纪初,以美国现代修辞学家希尔为代表的英美学者的“文体学”传入中国,自此以后,我国的作文教学基本上以“文体为序”、以“文体为中心”。这种以“文体为中心”的写作教学模式,其结构基本上是先记叙文后说明文,再议论文,并相对应于初中、高中作文教学。具体来说,就是初一以记叙文为主,初二以说明文为主,初三以议论文为主;高一以复杂的记叙文为主,高二以复杂的说明文为主,高三以复杂的议论文为主。“文体中心”的作文训练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对每种文体的特征及模式的把握能力,通过训练掌握每种文体的写作知识、写作方法,从而形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写作规范。

至上世纪80年代,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等以“文体中心论”为指导,创造了“模仿---创造”的作文训练体系。这一体系着重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能力培养进行探索,其基本程序是“模仿——改写——仿作——评析——借鉴——博采”

这样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系列。这一训练模式在我国当代作文教学界有普遍影响,其优点是学生写作文体意识强,作文也容易入门,效果明显。但“文体中心”训练模式对我国作文教学的消极影响也较大,整个中学语文教学基本上围绕这些文体知识转,淡化了学生写作整体素养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湖南特级教师杨初春的“快速作文教学法”也是“文体中心,模仿为主”这一流派中有影响的教法。不过,与“模仿---创造”不同的是,“快速作文教学法”最为关注的是学生作文的速度问题。杨初春把自己的体系概括为“五步四法两课型”。“五步”即基础训练、思维训练、技巧训练、速度训练、综合训练。“四法”即写作限期限时法、指导先“实”后“虚”法、评阅浏览自改法、训练分步达标法。

“两课型”即写作实践型课和理论指导型课。尽管这个体系很强调基础训练和思维训练,但是这个体系真正落实的是技法模式训练,概括出的写作技法有数十种。例如,在写作的“一般技巧模式”方面,他提出了“快速审题15法”、“快速构思10法”、“快速行文4法”、“快速修改4法”。在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模式方面,他提出“快速写景状物3法”、“快速抒情达意4法”、“快速记人记事3法”、“说理议论4法”、“快速给材料作文3法”等。这一训练模式广受学生欢迎,但受到理论界一些人士的质疑,认为是“为考而教,为考而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并且“缺乏理论依据”。

笔者认为,随着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快速作文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国作文教学界需要重新认识“快速作文教学法”的价值。

重视“思维”的作文教学流派

“文体中心,模仿为主”的作文教学方法,并没有真正解决提高学生实际作文素质、水平和能力的问题,因为决定文章成败的并不是文体和文章模式的模仿,而是学生的写作智能,也就是作文所需要的观察、思维等心理习惯和能力。于是,作文教学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其中常青、刘胐胐、高原、章熊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常青很早就提出了“作文分格训练教学法”。分格训练所谓的“格”,是单一的基本训练单位,具体地说是把说话、写话、片断训练到篇章训练,从写人记事到写景状物,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到开头结尾,从培养观察能力到发展语言、思维能力,把众多的作文难点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训练的基本单位---“格”。例如,把一年级的说话训练分成两大格、若干小格。两大格:第一大格,说一句完整的话;第二大格,说几句连贯的话。把“说一句完整的话”又分成五个小格:第一格,敢说;第二格,说顺;第三格,说实;第四格,说活;第五格,说准。也就是把某一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分解成若干个具体小要求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为命题作文综合训练准备好“预制件”。

对每一格训练都提出了要求,说明了道理。他把每种文体按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五条线索系统组织成256格,每一格就是一种“语段写作公式”。例如,分格训练中的“加格”语段,有这样三种格式:

人+动作+话,人+动作+表情+话,人+动作+心理活动+话。这样的“语段写作公式”实际上是用概括出的文章内容的思维语法或一般思维模式来训练提高学生观察、思维、想像、表达的能力。从主观上看,分格训练法已经注意到写作智能的培养,也有利于推动作文教学的科学化,但是,它关注到的写作智能只是一种表层的语言思维模式,而不是写作思维过程的深层思维操作模型,因此从客观效果来看,也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

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刘胐胐和首都师大教授高原提出的“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体系,侧重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培养。三级训练体系的总体结构是:观察是基础,分析是核心,表达是结果,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初中一年级着重进行观察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方式是写观察日记、观察笔记,这一阶段侧重练习记叙和描写。观察又分为一般观察和深入观察,前者指定向观察、机遇观察、科学现象观察、日常生活观察、人物观察、内心世界观察;后者指比较观察,反复观察,观察与体验、联想、想象、调查的关系。初中二年级进行分析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训练方式是写分析笔记,这一阶段侧重进行议论和说明的练习。

分析训练又分为“分析起步”和“分析入门”两个阶段。前者是指提出问题、给予解答、了解情况、实事求是、分析角度(条件分析、因果分析、演变分析);后者指多角度分析、特点分析、本质分析、意义分析、分析和知识、分析与联想、分析与情感。初中三年级进行表达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方式是文章结构的训练,后来增加了语感训练,采取的训练方式是进行语感随笔和章法训练,侧重于语言运用和文章结构训练。表达训练也分为“语感训练”

和“章法训练”两个阶段,前者主要包括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形象感训练,后者主要包括角度、裁剪、层次、衔接的训练。这一训练体系符合写作“物——意——文”转化规律,是写作规律“双重转化”与“三级飞跃”的具体运用,比较符合学生的写作学习规律。

“语言与思维结合”训练模式是由北大附中章熊提出并成功实验的作文教学模式。章熊认为,各种不同的文体在语言上要求有所不同,而思维的条理性则是相同的,作文教学应该是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结合。他认为写作训练应该包括语言练习、形式逻辑训练、想象与联想、综合与概括的训练、写作技巧的局部练习、阅读与分析练习等五个方面。这种训练体系的特点是:它不是以语言知识和思维知识为体系的核心,而是以思维训练为手段,并通过思维训练来设计训练系列,通过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开阔学生视野,培养思维能力。这一模式符合心理学、语言学的基本原理,语言与思维对应,以语言表达思维,以思维寻求语言,语言思维同步共进,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重视“过程”的作文教学流派

上世纪80年代,许多有远见的语文教师意识到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是不重视“写作过程”的结果,如果重视“过程训练”,必能快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于是出现了许多重视过程的作文教学方法,其中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模式。

“文体为纬---过程为经”训练模式。这个模式以北京景山学校周蕴玉和上海于漪为代表。他们的做法是:以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为纬线,以写作的一般能力——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语言运用等为经线,精选典范作品为例文,按照单元要求设计训练方案,组成一个读写结合、分阶段、有层次的训练序列。这种作文教学体系既摆脱了“熏陶式”的中国古代作文教学方法的影响,又摆脱了“模仿式”作文教学方法的束缚,是我国作文教学开始由经验主义走向科学主义的有益尝试。但是在这种训练体系中,写作基本能力及写作过程能力的训练还处在手段地位,它仍以训练文体写作能力为基本目标。

“文体、过程双轨训练”模式。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教科所实验教材《作文》(1-6册)所设计的写作训练体系。这套作文教材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来安排初中第一、第二、第三学年的作文基本训练,同时又按“作文过程”---列提纲、写初稿、修改、打开思路、收集积累作文材料、语言和文风、审题和构思等的训练项目来组成初中作文的另一训练线索,故可称“文体、过程平行双轨”训练模式。这是一个螺旋上升式的作文过程训练体系。

“三线并行”写作训练模式。这是扬州师范学院上世纪80年代编写的《中学作文教学设计》所创设的一种写作训练体系。所谓“三线并行”是指写作内容---写作手法---写作过程三线索的并列安排。第一条线索是“写什么”的由简到繁的序列---单纯的一事、一人、一景、一物、一番情、一种理,复杂的一事多人、一人多事、多人多事、由物及人等。另外两条线索是关于“怎么写”的:一条是写作手法---结构手法、表达手法等;一条是写作过程---立意、选材、结构、布局、表达、修改和思维能力。这个体系完全消解了文体中心论的作文教学观念,在把训练方向转向写作过程的同时,还将思维能力的训练纳入了作文训练的视野。

重视“过程”的作文教学流派是对“熏陶模式”、“模仿模式”的超越,它形成了以“过程为中心”的训练模式,是对“文体中心”作文教学思想的反思,为新课程改革提出“淡化文体,重视过程”开了先声。

重视“兴趣”的作文教学流派

针对学生大都怕作文、恨作文的心理,许多优秀教师开始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作文教学改革进行思考,于是诞生了一批以增强作文兴趣、作文乐趣为宗旨的作文教学模式。下面简要介绍几种产生较大影响的体系。

“兴趣作文”教学法。这是上世纪90年代中央教科所中学语文教研室申报的一个题目为“农村兴趣作文教学训练体系研究与实验”的课题。这个训练体系的目的就是运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改变目前农村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这一课题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

“广义发表”作文教学法。这是将学生的作文用多种形式发表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发表方式多种多样,有全班宣读、学校广播站广播、利用手抄报或校园报刊发表乃至公开出版,等等。

“活动作文”教学法。“活动作文”训练模式又称“现场演示”

作文教学法或“题型作文”教学法。它是由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提出的一种作文训练模式。李白坚在2000年第1期《写作》杂志上介绍说:

“演示作文教学法是一种以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中一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在作文课上设计可记叙的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演示活动为作文内容,通过游戏演示活动,激发学生情绪,诱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并大规模提高思维创造力及写作水平的作文教学法。”李白坚的作文教学体系是一个“大作文”训练体系,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其中小学部分称“快乐大作文”,初中部分称“趣味大作文”,高中部分称“创新大作文”。

在教学方法上,小学的“快乐大作文”运用的是“现场演示”的作文教学法,而在初中和高中的训练则运用“题型作文”教学法。所谓“题型”,就是“题目类型”,相当于问题、话题,是复合性、开放性、活动性的概念。题型作文向生活汲取素材,更依靠课堂现实活动创设情境。题型作文本质上可以理解为“活动写作、写作活动”式的作文,或者“游戏性”作文。“活动作文”模式主张“训练大于理论”、“训练先于理论”、“活动大于技法”、“活动先于技法”、“实践大于理论”、“实践先于理论”。这一模式的最大价值在于真正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产生了写作的动力,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写作的心理思维活动,从而完成了写作任务,符合“趣味性”教学原则,符合“活动课程原理”。

除了以上四大流派之外,颇值得一提的是“新概念”作文。1998年由上海《萌芽》杂志社等发起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催生了新世纪新的写作训练模式。“新概念作文大赛”组委会《征文启事》中说,“新概念”提倡“二新一真”:“新思维”---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无拘无束;“新表达”---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使用属于自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套话,反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真体验”——真爱、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这一模式是“新时期”作文教学改革的“先声”,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扬弃”。它为中小学生写作学习探索出了一条新路:表达真情性、真感受,自由写作,放飞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教学过程

全文共 1306 字

+ 加入清单

一、单元主题回顾。

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一组课文,和文章的作者一起分享了他们愉快的课余生活。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吧。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你最喜欢哪篇课文,说一说你的理由?

学生谈感受。

教师结合幻灯片3进行小结。

教师小结:课余生活真的是丰富多彩,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

二、聊一聊我们的课余生活

1、引导学生看图,进行说话训练。

我们的课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你们瞧:

出示平时孩子们的课余生活照片,让快乐的课余生活呈现在我们面前。请三位同学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

同学1: 教师评价时,体现事件的六要素。

教师板书:时、地、人、事

同学2: 教师评价时,强调叙述的有序。

教师板书:有序

同学3: 检查是否做到了六要素,是否有序。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的课余生活。

平时你是怎样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的呢?是做游戏、踢足球、看电视,还是集邮、读报、看书、下棋、弹琴、画画、做小制作,是饲养小动物,养花、到郊外旅游、到公园划船,还是做家务、到社区参加公益活动?在你们的小组里交流一下吧。

3、汇报交流成果、适时点拨。

教师再随机请班里的几位同学谈谈自己的课余生活。

学生汇报中,学生适时点评。

刚才,你介绍的自己的课余生活,只是说清楚了这件事情,其实,你也可以像XXX、XXX等同学一样说得生动、具体呢?请同桌之间再说一说。

三、写一写我们的课余生活

同学们刚才说得已经非常充分,非常好了。其实,把你自己刚才说的,用笔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课余生活,好吗?

我们读文章,知道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文章有了一双明亮的眼睛,就能够让我们清楚地知道文章的大致内容。所以,写作文之前,我们要先给文章拟个题目。

请同学们给自己要介绍的课余生活拟一个题目吧。

学生写题目,教师指导学生写在作文纸第一行居中的位置。

同时告诉孩子,一定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投影出示):

一个标点符号占一格,写在格子的左下角。但是除了前引号之外,其他的标点符号不能出现在第一个格子。如果遇到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巧合在行尾,就把标点写作格子的右下角。而冒号、引号同时出现,写作一个格子里。

引导学生看图。

现在,就请同学们开始动笔,把自己刚才说的记录下来吧。

学生作文,教师巡视,适时地指导、点拨。

5分钟后,(邀请其他听课老师下到学生中间,近距离看学生作文。)

15分钟后练习结束。

四、读一读自己的课余生活

1、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自己的作品吧。

2、邀请写得有特色、有代表性的作品上台展示。

自己先进行评价。

邀请同学进行评价。

3、关于文章结尾

教师引导。另起一个自然段,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感受或心情,就是文章的结尾。试着给自己的文章加一个结尾吧。

学生说说结尾,课后加在文末。

五、简简单单作文。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叫你们小作家了。因为今天我们真的当了一回作家,写了一篇作文。那么老师想问:作文难吗?

其实,只要你爱观察,爱发现,爱思考,爱创造,作文就会从我们的笔端留出来。因为,作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作文。

课后,请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读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让他们给你提提意见,再进行修改,因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大家都在期待你们更好的作品呢!

板书设计:

我的课余生活

时  地  人  事

作文     生活

有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联系

全文共 1378 字

+ 加入清单

在语文的教学中,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其实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联系,欢迎大家浏览。

一、在阅读中汲取和丰富写作材料

学生的作文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写作内容狭窄,材料贫乏,写作平庸,这与学生们生活圈子窄小,视野不开阔,缺乏厚重的生活积淀,更主要的是与缺乏阅读积累有关。虽然写作材料取自社会生活,但是学生的阅历有限,不可能对过去和现在所有的事物都去直接观察和感受,广泛阅读,杂取博收,读课文、读名著、读经典、读时文,就能开阔视野,弥补生活阅历单薄的缺陷,也帮助学生了解不可能亲自去了解的生活和知识,这些生活和知识就是写作时必需的材料。精读课文,博览课外读物是学生扩大知识领域获取写作材料的必不缺少的手段,特别后者是阅读积累写作材料的最佳途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森,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自发的兴趣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的写作训练对发展学生写作能力更有效。”

二、在阅读中丰富字词,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文章文质兼美,这些文章思想性强,语言规范而且丰富多彩,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逐字逐句地辨读,巩固识字认字能力,记忆积累优美词汇,熟读成诵精彩段落或文中好语句,并在作文中学会运用。比如朱自清的《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幅美丽春景。学生在描写景物时化用课文的精彩词句,那学生习作不就生动了吗?此外一切中外古今名著,都是语言巨匠用提炼加工形成的规范化的语言写成的,博览名作,可以学习和丰富学生的词汇,了解各种句式和修辞手法,掌握运用语言的基本规律,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

三、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写作方法

四、在阅读中发展个性,培养认识水平

学生作文是其思想认识水平的具体体现。学生思想认识水平有限,缺乏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是不可能写出真情实感,富有个性的习作的。学生的作文思想性不强,作文主题平庸,看不到鲜明的个性,他们的作文多数是“为作文而作文”,是“无我作文”。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学习文章作者怎样细致敏锐地观察生活,怎样充满激情地感悟人生,怎样热情执著地追求真善美,怎样真诚豁达地为人处世。鼓励学生在模仿、借鉴文章作者说真话诉真情抒己见的基础上,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和感情,用自己的思考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对事物的看法。让学生在阅读中锻炼思想,陶冶情操,培养感情,写出具有自己思想感情的“有我作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学生这方面的学习范例。例如古文《期行》《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是歌颂古人讲诚信的;《背影》《小巷深处》歌颂父爱母爱的,歌颂亲情的;《选举风波》描写学生生活,反映当代中学生精神风貌的……学习这些课文不仅陶冶了学生情操,同时也启迪学生:文章要有一定的思想、要有真情实感才有感染力!而这些文章不仅有较强的感染力,而且主题深刻个性鲜明。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真正使语文教学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目的,必须突破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之法。基于当前学生在写作上面临的难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如果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密切结合,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这不仅能解决学生作文“写什么”这个内容问题,而且还可以解决“怎样写”这个形式问题,这真是一举两得,让学生受益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