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民风民俗作文:家乡的春节(推荐20篇)

回家,是春节最大的奢望,是很多游子日思夜想的地方。开学吧小编整理了相关的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浏览

4805

作文

1000

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广西省北流,按照我们的家乡的习俗。过春节从腊月十二的年夜就开始了。

小年夜这天,人们要包粽子,还要做年糕。第二件事是上街买鞭炮和玩具,贴近除夕就去买年画了。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户户赶做年菜,贴对联。挂灯笼。挂年画等。男女老少穿起了漂漂亮亮的衣服。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和烟花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们还要守岁。

大年初一更热闹。一早,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或朋友家去拜年。同时,风景区。游乐园。网吧等也更热闹了。大人小孩特别喜欢去游玩。

元宵一到,更是最热闹的时候。除夕很热闹,可是没月光,元宵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家家的灯笼不一样,有的是波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纸灯。宫灯,还有的灯笼里面有叮当作响的小铃铛呢。外面有灯,家中也有灯,走马灯。纱灯。冰灯除了看漂亮的花灯。人们还会吃汤圆,汤圆有用红豆沙做的。有的用花生做的。还有的用芝麻做的。吃元宵饭,人们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一眨眼到了正月16日,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往常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的春节作文700字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方有不同的风俗。我的家乡在临沂,我最喜欢家乡的春节,那里虽比不上都市的繁华,却有着自己的风俗。

在这里,有句俗话叫做“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腊八,年味就渐渐浓了起来,最喜欢过年的就是孩子们了!

孩子们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各种炮竹,胆子大的就买自己点火的,胆子小的,就买摔炮,尤其是男孩子们,有时玩疯了,一整天吃饭都顾不得了。女孩们就喜欢买零七八碎的小玩意儿。

腊八过完了,就到了年的彩排——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包饺子,我最喜欢奶奶包的韭菜饺子。天一擦黑,鞭炮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

年马上就到了。大人们也就忙了,买新衣、购年货、做春节吃的东西,忙的不亦乐乎。虽然不像以前商店初六开门,但也不会太早,所以要贮备充分。

除夕夜,我们小孩在大人的带领下,手拿小烟花,点燃,一朵朵小小的烟花开始绽放。开始放大的烟花,“砰”一朵五彩的花绽放,像是仙女洒下的好运气,四处飘散。放完,就和家人去看春节晚会了。2016年0点,新的一年开始了,鞭炮声也接连不断,象征着辞旧迎新,把上一年的坏运气炸掉!

正月初一,天还没亮,我就起床,穿上新衣,开始了新的一年的第一天生活。妈妈把昨天包好的饺子煮了,放在盘子里,我们有声有笑地吃完了。该拜年了,我们去二奶奶家拜年,老奶奶说笑着说:“不用拜了,快站起来!”可这是习俗,我们还是拜了。拜完了二奶奶家,去拜大娘家,一上午,我们终于拜完了。这一天,无一处不洋溢着欢乐、热闹!

元宵,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孔明灯满天飞,它带走的是人们的寄托、愿望,让梦想成真!

一眨眼,到了二十几,学生们该上学了,上班族该上班了,虽然奔赴的地方不一样,但大家都是向新的目标去努力,向新的目标更进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我很盼望过年,我盼啊盼啊,终于一年一度的春节来啦!

过年啦!人们高兴得不得了,家家户户都在贴对联,吃饺子。我家的对联是我贴的,我先把对联的反面抹上浆糊,贴到门口,再拿手扫一扫让它贴紧别让它掉下来。上联贴完了就开时贴下联,照刚才的方法,对联贴完了,看着大门口红红的对联,我心里美滋滋的,不由得念起来。

我们家一起吃团圆饭“饺子”奶奶和妈妈负责包饺子,我负责下锅,爸爸负责捞饺子。香喷喷的饺子上桌了鸡鸭鱼肉应有尽有,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我拿起筷子就开时吃,一碗不够来两碗,两碗不够来三碗非吃饱不可。

到了傍晚,我赶紧去放鞭炮,插到树上,一点燃,赶紧跑“噼里啪啦”的声音发出来了。放完了,我发现盆炸漏了,哈哈,逗死我了。

家乡的春节真让人留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闽南春节民俗作文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又是一个春节来到我们身边。

除夕这天下午,全村人都穿上了红似火的新衣。家家户户的门口都贴上了新的对联和年画、

奶奶买回了甘蔗,贴上了红纸,放在门口。她说,这叫做“门蔗”。方言中,“蔗”同“佳”。贴上红纸是希望来年家里的孩子如甘蔗一样生长,预祝来年家和万事兴过得甜甜蜜蜜。

到了除夕的晚上,家族的人都会来家中吃饭。一楼二楼,个摆上十几桌。桌上的菜各式各样:有一块有一块的白斩鸡,有一大锅的粉丝;又新鲜的鱼汤。不过,必备的食品——就是碗糕。

万高非常想红馒头,但是比红馒头更甜,每一块万高上都有一个红点,大概是祝来年喜气洋洋。而且碗糕吃起来松松蓬蓬,非常有嚼劲,令人喜欢。

吃完团圆饭,大家都会坐在一起聊天。大人们在这时会给未成年的孩子们包上压岁钱,然后互相祝福。

到了深夜,几乎没有人睡觉,大家都要守岁。每到这个时候,孩子们都是站着也可以立刻入眠的状态。而大人们一个劲儿帮孩子们转移注意力。

十二点准时一到,家家户户都点燃了鞭炮。雷鸣般的鞭炮声震耳欲聋,响彻云霄。火花好似一句有一句的祝福,飞向各地。

每当这时,就有一朵又一朵的烟花点亮黑暗,有的如同一朵朵展开的菊花,有的好像星星点缀夜空,还有得好死丝绸从天而降,五彩缤纷、各色各样。

接着人们会在家门口摆上桌子,桌子上有香、三牲、果合、清茶等,这是要迎接灶神下凡。家中每一个人都必须去拜。到了正月初一还要去祠堂,和全村人再一次迎接灶神,这叫做“团拜”,男女老少,缺一不可。

闽南的春节真是令人难以忘怀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广西省陆川县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冬至就开始了,是不是很早呢?那当然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过年习俗嘛!

冬至前后,人们便把鸡、鸭和鹅用笼子关起来,以减少它们的活动量,每天用充足的食物喂养。等到了过年之时,家禽就长得又大又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我国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

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一个吉日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包粽子、爆“米花”、炸“油鼓”……

除夕可真是热闹呐!家家户户都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除此之外,大家还在房间门口贴上“利市”。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贺,给小孩和老人们压岁钱。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吃罢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同时,各种庆祝活动也相继举行,舞狮、篮球赛、唱歌、跳舞、下棋、射击……内容可丰富了。街上人山人海,有的三五成群在逛街,有的围在庆典活动旁边观看,耳边不时响起如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

正月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这样有利于联系亲朋好友间的关系。

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把扫成堆的鞭炮纸烧掉。

“人日”、“人胜节”以及“七元日”都指这天——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女娲造人的日子。

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1383 字

+ 加入清单

民俗中,婚姻是合两姓之好,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大事。婚姻的好坏,对于当事人的一生幸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婚姻的禁忌颇多。比如中国古代有同姓不婚的禁忌,特别是**禁忌在世界各国都非常严格。在中国人眼里,**不仅伤天害理,且为禽兽不如的行为。再婚禁忌也很严格。这里我们只谈常见的有关婚礼方面的一些禁忌。

相亲时如有盆碗等物摔碎,被认为是十分不吉利的,说明二人无缘颇为忌讳。打碎器皿有分、碎、烂、折的表述,而这些语言对于婚姻,对于生命均非好事,故其他一些庄重正式的场合,人们都有此忌。

晋南闻喜在结婚的当日,男女双方在饮食中忌带荤、不准吃猪肉,据说如果吃荤两人便不能白头偕老,中途夭折死亡。而河津一带却与此恰恰相反,结婚当天必须杀猪并以猪头祭祖宗,供奉于祖宗牌位前。同时,还要用扫帚蘸着猪的热血在洞房的墙上划几个“十”字,有辟邪之意。

在晋中一带,新郎到岳父家迎接新娘时,一定要“偷”一个茶杯,所谓偷,就是女方看见也不能说,茶杯是一定要让新郎带上的,且必须完整带回,不得破损。否则,对于新郎新娘的婚姻有某种不祥的预兆。这里似乎是说日后待新娘要象对待这个杯子一样,小心爱护,好好照顾,珍惜珍爱。

在汾阳,新郎不偷茶杯而要输两个水碗,当地俗语叫做zhunzhun,因为有“偷两zhunzhun,快抱孙孙”之说,所以偷碗被赋予了抱孙子的含义。

新娘离开娘家时,过去要坐轿子,在雁北和吕梁的山区中人们常常乘一种颇有特色的“骡驮轿”,坐轿子是一定要挂上弓、箭和镜子的,现在这些习俗都已逐渐消失。但在很多地方,母亲还是要给女儿一面铜镜或现在样式新颖的镜子带上。它的用途并非用来梳妆打扮,是为了在路上避邪驱凶的。

山西很多地方,接新娘时,新郎往往要送一幅墨镜给女方戴上,似乎是取代了以前的红布盖头。而新人来回最忌走自己已走过的路,以避走回头路之嫌,当然也不能走办丧事人走过的路。

盖头与墨镜的作用都是避免与鬼神等不祥之物直接面向。婚礼队伍也怕中途通上如狗群打架,疯人病人等,怕冲了“花套”与喜庆,是不吉利的征兆。碰上了是要倒霉的,以后不是妻死便是夫亡,要不就是多灾多难。这是任何一个结婚人家所不愿意看到的。结婚这一天也忌讳谈论什么与死、病有关的事情,也忌天气时阴时晴,人们总是把这些事情联想到婚姻的命运。

在一个村子里如果有两家办喜事,人们都忌落在后面。因一般再婚者山西方言称后婚,所以不愿意落个“后”字。而且也忌两结婚者相遇,偶而相遇则要交换所戴的鲜花或者手绢,这样才算吉利。

晋南一带,对于相同时间里村里同时举行婚事和丧事是极力回避的,办喜事者尤为不悦。迎亲的队伍也忌途中遇上诸如十字路口、水井、碾子、石头等物,如果避犹不及,则须用红布盖住,或用白石灰划线圈住。

而在吕梁、汾阳一带,迎亲队伍如果在半路与送葬队伍相遇,对于结婚者来说还是个好兆头,是吉利祥和的。也许是红白喜事都是喜吧,人们并无此忌,双方互扔钢嘣儿以示招呼。

新娘下轿后,有属相相克的人都要回避,以免对人对已之不吉。在五台县,厨师们还要把菜刀插入菜板底边,锁起厨房,全部回避。据说,厨师是新娘下车时相犯的主要对象,而菜刀更是不可示之于外的。此外,在新娘被接到婆家后,要在嫂嫂的陪伴下更换所有的衣服,换下来的衣服一般不再穿着回娘家,特别是鞋子是绝对不能再穿回娘家去,否则对于娘家兄弟极为不利。这似乎可以作为“嫁出去的女儿,拨出去的水”的注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的家乡——四川的春节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四川,那里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风俗,春节自然也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

除夕的前一两天,大人们就开始忙活着:买鸡、买鱼、买鸭……。家家户户还必须大扫除一次,把屋里屋外打扫的干干净净的,贴对联,挂灯笼……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

除夕夜,大家围着桌子品尝美味可口的团圆饭,一整夜,鞭炮声连绵不断,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大家都不想睡觉,都要守岁,都盼望着新的一年的来到。

过了除夕夜,正月初一就悄悄的从我们的身边来临了。大人们说:这一天不能扫地,应该把扫帚藏起来,让垃圾积下来,不让财富扫走。到了晚上,小辈们要给长辈们磕头拜年,长辈们要给小辈们发年钱——就是“压岁钱”,意味着新的一年富富裕裕。

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可仍和除夕夜有得一比。欢乐的成都庙会上处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这里有龙灯、凤灯、鱼灯、鼠灯、八卦神灯……还有各种特色小吃“三大炮”、烤羊肉串、画糖人等等,庙会上还有许多名不虚传的珍奇物品,有玩的、用的、欣赏的。这些各具特色、各式各样的物品,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一眨眼,春节就悄悄的过去了,我们在这欢乐祥和的日子里又迎来了崭新的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叙述春节的家乡作文

全文共 317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是一年四季中最隆重的日子。尽管我们民族众多,幅员辽阔,但是千百年以来,还是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叙述春节的家乡作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篇一:家乡春节作文】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中国人民同欢喜共度过,虽然各地的风俗不同,但欢乐仍在每个人的心中荡漾。照我们家乡的风俗,春节的开端大约是在腊月二十几吧,一过腊月二十,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的物品,孩子们也陆续放了假。欢天喜地的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大人们也忙里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荣景象。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时候。妈妈的厨艺在我们家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尝她为我们准备的丰盛晚餐啦!面对着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桌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

在除夕晚上,我们一群小朋友,手里拿着鞭炮,在大人们的带领下放鞭炮,在天上炸开时,一朵朵七色花钻出来,像彩虹一样,五彩缤纷;又像仙女撒花,送给人们幸福,好漂亮!放完鞭炮我就和爸爸妈妈去看春节晚会。家家灯火通明,热闹极了。

在第二天,天没亮,妈妈就催促我快点起床,我起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起了。妈妈把昨天包好的包子,放到盘子里,我们有说有笑地吃起了包子。不一会,天亮了,大部分的人都穿上新衣服去走亲访友给长辈拜年去了。我们家也不例外,我和爸爸妈妈都穿上了新衣服,爸爸显得更英俊潇洒,妈妈变得更年轻美丽!“噼噼叭叭”,阵阵清脆的鞭炮声迎来了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给亲戚们拜年。走着走着,我们来到老奶奶家。爸爸一见老奶奶就像跪下给老奶奶磕头,可是被老奶奶拦住了!“唉,你说你磕什么头呀!来块吃点瓜子,抽根烟!”“不用不用,我不抽烟!”。拜完老奶奶家,我们又去给大妈家、叔叔家拜年!不久我们终于拜完了年!

一眨眼到了年初八,春节就结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去上学了。新的一年开始了,人们纷纷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标进发、努力了。 【篇二:家乡春节作文】

我们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特色,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会有精彩。虽然春节期间大家都忙里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和欢乐相比,我想应该是欢乐占的比例更多吧。

除夕是最值得我们庆贺的一个时刻。因为在这个时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一般大家都会回到家里,与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团年饭,说说离别时的奇闻乐事,津津有味地品偿美味佳肴,享受着团圆的乐趣。吃完团年饭,我们可以到室外去观看四处美丽的烟火在夜空中缤纷绽放,聆听四处每一声喜庆的祝福。走在小镇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你都会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企业科技力量的提高,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的烟火不断涌现,我们所看到的烟火越来越美、人们燃放的烟火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今年我感到变化很大。除了晚上八点钟的春节联欢晚会外,到了十二点左右,也就是午夜零点时刻,我们又能听到一阵一阵激烈的爆竹和鞭炮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啊!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总是要吃汤圆或面条,这是我们的传统习惯。从初一开始至初十左右,我们大家都要到亲戚朋友家里去作客拜年。去时一般都会带上一些礼品,表达一片客气之意。同样,亲戚朋友来作客也是如此。无论是我们去作客,还是亲戚朋友来作客,小孩子肯定赚足了便宜,因为他(她)们能得到大人们的压岁钱,手拿压岁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正月里各个商家初次开门都会燃放爆竹,企业开工一般在初六之后,也都会燃放大量爆竹,还有的放烟火,都呈现给人一派喜庆的景象。正月里我们家乡还有各类丰富的娱乐活动,如书法家们为大家现场书写并赠送春联,京剧、越剧爱好者们会组织演唱会等。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我们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购买汤圆或自己做汤圆吃。吃汤圆表示我们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家乡的春节多姿多彩,最快乐的当然要属我们小朋友了。除了过年能有压岁钱外,最开心的是我们可以轻松自由地玩耍。尤其是春节里,男孩子们可尽情地点放鞭炮,每一次响亮的爆炸声,都预示着一次快乐的欢呼,哪怕是冒着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大人们虽然没有和我们一起玩,但看着我们那高兴的样子,他(她)们也都心花怒放!

春节是快乐的节日,是丰收的节日,让我们一起来庆贺吧! 【篇三:家乡春节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新年风俗,让我来带你们走进我的家乡,走进家乡的新年风俗。

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中旬左右就开始了。那个忙碌简直无法形容。腊月二十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油炸果,酥角,米粽,年糕。用糯米打成粉,用糖和粉拧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糖果,饼干。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个各种玩意儿——口琴,风筝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年糕。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鸡,肉,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七关门,到正月初八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着做年夜菜,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贴好后人们要祭祖。饭后是我们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刻,因为要领压岁钱。

正月初一的光景截然不同:铺户上看板子,门前堆放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二,大家提着大大小小的礼品回娘家。

正月初六,大家起得十分早,大家忙着为“老爷”准备饭菜,“老爷”游门是家乡年的重点。这天,你会看到大大小小,不同颜色的旗子,这是护送“老爷”的旗子。旗子是以前“老爷”留下的,十分有价值。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这天月晚,大家会到庙里去看别人演戏,灯火越亮,观众就越多。

一眨眼,到了春节的尾声,春节使我们又增长了一岁,更懂得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春节使这个慈祥的祖国母亲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喜气洋洋。 【篇四:家乡春节作文】

天津是我的家乡,我生在天津,长在天津,我爱我的家乡——天津!

家乡的春节主要体现在饮食方面:在腊月初八那天,被称为”腊八”,在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风俗,在这一天也会泡腊八蒜,就是用醋泡蒜,这样久放也不会坏的!

在该过年的这几天,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过年时吃的,喝的,穿的以及用的,好在新年显示出焕然一新的形象!在这些天里,孩子们个个都开心的不得了:像男孩子们都买一些爆竹在新年里和大人们一起庆贺新年!而女孩子们买一些小礼品作为新年礼物!

在腊月二十三的时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小年”,这就意味着春节即将来临了!在这一天,鞭炮声处处都有,,这就是过年的象征吧——尽管还没到,但却有了过年的气息~!!这天,在街上,有一些卖糖的,就是现在孩子们所说的“糖瓜”又甜又黏的,小孩子们非常喜欢吃它们!

二十三一过去,就更忙了,家家户户都要把家里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过年吃的食物都准备充足!

在除夕这天,更是热闹的不得了。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用的东西!人们都穿上了新衣,门外贴着福字,有正有倒,倒的福字意味着:福到了!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有守岁的风俗,鞭炮声总在耳边响起,这才是过年的气氛嘛——这么的热闹!

等到了正月初一那天——就是人们所说的春节。在那天,人们都去拜年了,给亲戚,给朋友……

在元宵节那天,又是春节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在那天,人们都在叫家里吃元宵呢!一家人其乐融融……

那天同样也是耳边总响起鞭炮声,小孩子们同样也燃放炮竹,只不过是那种小的花炮而已……

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到这天为止,春节也就这样在欢笑中不知不觉的度过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热闹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浙江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帖门神。

门神也是和春联有着同样地位的一件春节必备品,但是随着文化的发展,它已经不多见了。

我个人认为它的衰弱应该是因为现代建筑对于大门的改革,门神的画像很难在这里找到一席之地,便逐渐消散了。

经过多方寻找,我终于看到了它。

听卖画人介绍,这是神茶及郁垒的画像,他们一个手执钢鞭,一个腰带铁锏,大有怒发冲冠之势。

通过资料,我了解到,在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

采摘野果,摘种桃树生活。

在度朔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

一天,鬼王想在这里偷些桃吃,便叫小鬼去摘,但却被两兄弟打了一顿,鬼王一气之下,现出原形,在晚上闯进了两兄弟的住所。

两兄弟沉着冷静,制伏了鬼王,把他扔去喂了老虎,众鬼便对他们俯首听命。

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桃树下检阅百鬼。

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人生活在草原上,他们的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

蒙古人的传统服装是阔衫长袍,高领长袖,腰系皮带,脚蹬皮靴。蒙古人的穿着不同季节也是不同的,夏穿单夹袍,色彩鲜艳,冬季则穿羊皮袍,舒适暖和。

蒙古族是个放牧的民族,这一区域的草被牛羊吃光了,便要搬到一片有水有草的地方去。为了搬家方便,蒙古人居住的是蒙古包,到时候折起来用车拉走,找到合适的地方再把蒙古包撑起来。蒙古人就是这样,过着“逐水草而迁徒”的游牧生活。

说起饮食,蒙古人喜欢吃羊肉,大块大块的羊肉放在篝火上烤着吃,怎么也吃不厌,有时也吃点奶酪。他们还喜欢喝牛奶、羊奶和蒙古酒。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一个盛大的节日,十分隆重。“那达慕”大会上可以进行摔跤。各位摔跤手身穿皮革制成的坎肩,下着三色短裙、绣花马裤和长靴。摔跤的时候,膝盖以上部位碰着地就算失败,各位摔跤手谁也不肯让谁,用自己惊人的力量和绝妙的技巧来赢得对手。他们每赢一次,就在胸前挂上一条彩布条,观众也随之欢呼起来。

骑马也是大会上惊险动人的比赛,能在这个大会上比赛的,个个骑术精良,马匹也娇捷如飞,枪一响,各位骑马手便疾风般地冲向终点,一转眼的功夫,冠军便产生了,大家都用欢呼声表示祝贺。

蒙古族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风格与众不同的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春节的民俗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怎样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些风俗习惯。

春节习俗_扫尘

每到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用具,拆洗被子窗帘。到处充满着欢欢笑笑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贴春联

它以工整、简洁、精美的文字表达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选一幅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春节习俗_守岁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不好的事物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春节习俗_爆竹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这就是美好的春节习俗,我期待着20xx年春节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的春节作文200字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一年中最重要、最隆重,也是最热闹的一个节日,辞旧迎新,拜年贺岁,给人以一身的喜悦。

大年初一的一大早,天还没朦胧亮,家家户户都早已起床。门前挂的红灯笼,照亮了节日的喜庆;墙上贴的红对联,更是为节日添了一份色彩。

一会儿,就要下饺子了。不过,在下饺子之前,可是要放鞭炮的。那长长的鞭炮被点燃时,“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震耳欲聋。那鞭炮放完后,也就该下饺子了。

那一个个雪白的饺子,像是一名名优秀的潜水员,潜入了锅底。我们小孩子在门口放各种各样烟花爆竹,给我们小孩子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但快乐总是短暂的,我们一会儿就被家人叫去吃饺子了。

大家坐在桌子旁,脸上洋溢着数不尽的笑容,吃着冒着热气的饺子,别提那幅画面多温馨、多幸福了。

那一碗碗的饺子,一会就被吃光了。

吃好了饺子,就该拜年了。大家都在给长辈们拜年,每个人都得到了丰厚的压岁钱。压岁钱固然多,可再多,也压不住每个人脸上的笑容。

新的一年就这样被隆重地请来了。我相信,新的一年,将会是美好、火红的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家乡春节在腊月初旬就拉开了序幕。

十二月刚开始,街上卖对联、灯笼的摊位多了,切米泡糖的店铺忙碌了,大街小巷里飘着米泡糖的香气。街上的人很多,摩肩接踵。大家都拎着大包小包,有条不紊地为过年做着准备:各种干果,瓜子、花生、核桃……孩子们最上心的,除了吃的,就是漂亮的新衣了吧!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新衣,若今年是本命年,那就少不了一抹红色!

腊月二十五是年头日。这天是要吃年头饭的!在南乡,这天还得做馒头。当香喷喷、热乎乎的馒头出笼时,不只是小孩,大人也忍不住用手抓起一个馒头嘴里塞。那股味儿,可真令人回味!这一日,可千万不能大扫除。也不知是谁定的规矩,只是家中老人再三嘱咐。

过了年头日,村里的鞭炮声越来越频繁了,年的味道也就更浓了。

二十七八,家家赶做肉丸儿,预示着家家生活圆圆满满。竹笼里蒸着糖糕。糕香甜,生活更甜!

除夕真热闹,放眼望去,整个村子红红火火:对联红,灯笼红,新衣红,人的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红。年夜饭上,大个的馒头,大盆的笋炖排骨,大碗大碗的米饭,吃完饭后,人们的肚皮也是大个儿圆。

电视中,滑稽的小品的逗得大家开怀大笑,美妙的音乐萦绕耳畔……大家谈笑风生。不一会儿,就到了午夜,我们吃着饺子,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新年到,我们也就心满意足地上床睡觉了。

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就是元宵了。大街小巷都挂着灯笼,纸灯、纱灯……人们的手上也挂着灯,兔子灯、鸭子灯……下小溪的大龙头,胪膛的大小龙,我都赏了个遍。芝麻馅儿、豆沙馅儿的汤圆我也都尝了个遍儿。这个元宵,收获满满!

过了元宵,春节就只剩下残灯末庙了。小孩该去上学了,大人也该上班了。

年渐渐落下了帷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永康市外几十里的一个小村。早些年,村里的许多房屋是茅草做的顶儿,所以得了“茅鼓隆”村名。

要问咱们小孩子最喜欢的节日是哪个?十有八九会告诉你“茅鼓节”了!茅鼓节算得上是村里的特色节日,更是孩子们的节日。

每年立秋左右,快到“茅鼓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的孩子们都会争先恐后地跑去收茅草。茅草可是这活动必不可少的原料!刚收的茅草油亮亮的,怎么看都像是打了蜡似的。茅草摸上去滑溜溜的,可有韧性了!任凭你怎么折,怎么弯,都不会断掉。茅鼓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茅草编成鼓的形状。因为在老人们看来,鼓就代表着团圆、平安。

用茅草编鼓可是有难度的,村里的大人,尤其是老人最会编了,孩子们要想参加活动,就得自己学着编。编鼓要诀就是要环环相扣,扣紧了,鼓才不会散。成形的鼓是扁扁的,厚约五至十厘米,鼓面为圆形,直径约二十至三十厘米。鼓面摸上去光滑,有格子状的斑纹。茅草的穿法也十分讲究,一根在上,一根在下,还有一根得在中间固定、支撑。

鼓编完了,就可以往鼓里装上大把的糖了!乡下可没有那些好吃又好看的水果糖、橡皮糖,却有孩子们最爱吃的麦芽糖和皮筋糖。皮筋糖实际上是跟皮筋相像的“硬糖”。糖的外面有一层硬硬的壳,里面却是柔软的“夹心”,是孩子们的最爱。把糖装好,孩子们的工作就完成了。此时,大人们正在搭“舞台”,布置活动场地。

到了立秋当天,孩子们一早就抱着糖鼓出门了。来到村头的台子上,大家就开始抢夺“领地”了。争到了好位置,接到的糖也会越多。

日上竿头时分,活动正式开始了。孩子们拿起小木鼓锤在鼓上猛敲一阵。糖果就从鼓缝里往外掉。无数的糖果随着一阵阵鼓声落下,真是令人兴奋的一场“糖果雨”啊!

你瞧,孩子们嘴里含着两三颗糖,手里捏着两把糖,全身上下的口袋全塞满了。大一些的孩子们利用自己身高优势跳起蹲下,不时还高兴地大声嚷嚷;年龄小的只能跑到台前捡别人掉下的;个别调皮的,直接躺在茅草堆边,张着嘴,等糖自动掉进嘴巴里!

这真是一场欢乐的糖果盛宴!

难怪咱家乡的孩子都爱茅鼓节,都爱这个名叫茅鼓隆的小村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春节风俗

全文共 979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是中国人经几千年流传演变、积累丰富的年俗文化,被人们视为一年中所有节令中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各个地方过年的风俗、讲究各不相同。

家乡春节风俗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开始筹备过年的东西,家家户户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一尘不染,家里变得焕然一新;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到了年三十(除夕),清晨时,在门口挂上红红的大灯笼,贴上新的对联。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将至新年的钟声,每家每户把挂着的衣服都折好,免得日挂夜挂。然后赶着熬糖水,每条小巷都飘着糖水的香味,让人直流口水。深夜十一点时,鞭炮声逐渐响起,人们争先恐后地去寺庙,看舞狮表演。每个小孩争着摸龙头,象征在新的一年里龙精虎马。大人拿着美味佳肴,诚心拜祭庙里的大王,托他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整个寺庙人山人海,拥拥挤挤,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不许扫去鞭炮纸。以免扫去财气,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人们从外面扫到里面,把财气扫进屋来。我去衣柜拿新衣服准备换上去拜年,因为新衣服肯定有线,所以我拿剪刀,但是我怎么也找不到剪刀,我恍然大悟——因为年初一不能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去亲戚家拜年时,要说一些吉利的话,千万别说“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正月初二,人们买一条鲤鱼,用来拜神后,就带鲤鱼到大海放生。正月初五,人们放鞭炮迎接财神爷。正月十五,是春节最后一天。家家户户都煮元宵,老人家吃一碗长寿面。闹元宵,吃元宵,骨肉团聚满欢喜!

结尾:喜气洋洋的春节,虽然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但是中国的五十六个朵争奇斗艳的鲜花,心连心,开心度过一个有一个的春节。因为春节正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送走了不同凡响的2017年,迎来了充满期待的2018年。“铛”!新年的钟声敲起来了。过年了!春节里,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你瞧,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那声音可真大!四处飘荡,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都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哩啪啦的,热闹非凡;家门前那一泻千里闪着金灿亮点的春联,在各自比拼着谁身上的文字更有文才……

春节时,妈妈告诉了我一个关于春节来源的传说,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夜晚上,就会闯进一个小村庄里,杀害牲畜,有时还会吃人,作文900字《各地的春节作文900字》。除夕节一直是令村民们胆颤心惊、谈虎色变的一个节日。有一年除夕节那天,村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告诉村民们如何才能赶跑“年”。村民们深信不疑,按照老人的话“强装上阵”。好不容易等到“年”来了,于是村民们分工合作,敲锣的敲锣,打鼓的打鼓,发出一声声巨响。“年”的脸上突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慌张,它再定睛一看,村民们都穿着红色的衣裳!“年”吓得屁滚尿流,慌慌张张地逃走了。于是以后的每一年除夕节晚上,村民们都用同样的方法来赶跑“年”,屡试不爽。后来,就形成了“过年”这个习俗,敲锣、打鼓也被放鞭炮所代替。我听得津津有味,回过神来后惊讶不已。

过春节,拜年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春节里,我拜访了许多亲戚朋友,也给他们送去了真诚的祝福: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祝爸爸妈妈事业步步高升,青春常驻;祝还没满月的小表妹茁壮成长;祝身体抱恙的表婶早日康复……在我给他们送上真诚的祝福时,他们也会给我红包,收到红包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很幸福的事情,我也不例外,心里喜滋滋的,像涂上了一层厚厚的蜜糖。

春节真好!一家人相聚,晚辈给长辈们拜年,送上问候,送上祝福,长辈给晚辈送出祝福和关怀,亲戚朋友间相互祝福相互问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的亲情与友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的春节作文700字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我吟诵起《元日》,就不禁想起家乡春节来。

我的家乡在文成,那里的春节热闹非凡。在除夕这天的前一、两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新年的物品:衣服、春联、小零食……当然,做年夜饭的食材必不可少,有些人家还买了灯笼挂在门前。

除夕这天那一天,我家要进行大扫除,用干净的环境迎接全新的一年。百田,去祭祖、拜佛的.人数不胜数,为的是希望全家人在新年中平平安安。除夕这天夜则是过年的一大“重头戏”。还没等到天黑,炮声早已“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长辈们顾不上看风景,手忙脚乱地把家里布置好,而妈妈则跟姑姑、阿姨们一起精心准备年夜饭。天空变得更加漆黑了,远处烟火的光芒却没有减弱。孩子们趁着这个时间从屋内跑出来玩。女孩子们聚在一起,互相述说着自己对新年的期望。而男孩子们,总是爱调皮捣蛋。玩火、扔石头、放危险的鞭炮,他们哪一样没做过?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家长们忙完后会把孩子们老老实实地关在屋里,不让出门。

春节联欢晚会大约在七、八点就开始播出了。这时,年夜饭也差不多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使人垂涎三尺。长辈们允许吃饭后,才能动筷子。大家在除夕这天夜团聚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看着欢乐的春晚,整个县城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吃完饭后不能睡觉,要守岁。这时,大家坐在一起看春晚,时不时能听到几句表示赞叹的家乡话。

到了第二天早上,整个县城的街道上空荡荡的,全县都在休息。中午左右,大家都起床了。穿上新衣,争先恐后地去亲戚好友家里来拜年,送上美好的祝福。而像我们这样的小朋友,都要说祝长辈们万事如意、寿比南山之类的话,才能拿到压岁钱。不过,来拜年的目的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大家能够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更好地生活。

元宵节到了,家家做汤圆,到处都能闻到汤圆甜美的味道。

过了元宵节,春节差不多结出了。春节悄悄地到来,又随着我们的欢笑声悄悄溜走。春节,承载着我们的期望与欢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春节。春节,是一家团圆的日子,孩子们爱过春节,因为春节能拿到压岁钱,大人们爱过春节,因为春节朋友能欢聚一堂,老人们爱过春节,因为春节忙碌工作的儿女能回家。总而言之,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这一天,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走团圆饭。

家乡有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腊月刚开始,家家户户就把自家养的猪给杀了,这叫杀年猪。这是图来年家里六蓄兴旺。人们把猪肉分为两批存放,一批放在冰箱里,做年菜时再拿出来,另一批撒上盐,放进瓷缸里密封起来做腊肉,到了年底拿出来时就变得黝黑黝黑的,有一种说不出的美味。

孩子们过年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买鞭炮。于是孩子们成了鞭炮店的常客了,鞭炮店有各种各样的鞭炮,琳琅满目,有小蜜蜂,降落伞,冲天炮等,这一排一排又一排的鞭炮使人们应接不暇。孩子们对鞭炮再是爱不释手了,而大人们更美洲的则是大街小巷上的红对联了。

孩子们打打闹闹的玩,大人们慌慌张张的忙。转眼间就到了新年。

大年三十真热闹,一大清早,太阳还躲在云里,人们就开始赶做年菜了。街上都是酒肉的香味,让人垂涎三尺。这一天,男女男少都穿上了新衣,门外贴了对联,屋前挂了红灯笼。除夕夜则更热闹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一起吃饺子,聊家常,打麻将,看春晚。这一晚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年虽过完了,但过年时的快乐还存在人们的心中,在鞭炮声中,新的一天迈着沉重的步子向我们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新年习俗,使我来带你们走进我的家乡,走进家乡的新年习俗。

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中旬左右就开始了。那个忙碌简直无法形容。腊月二十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油炸果,酥角,米粽,年糕。用糯米打成粉,用糖与粉拧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糖果,饼干。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个各种玩意儿——口琴,风筝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年糕。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鸡,肉,鱼,青菜,年糕啥子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七关门,到正月初八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着做年夜菜,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贴好后人们要祭祖。饭后是我们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刻,因为要领压岁钱。

正月初一的光景截然不同:铺户上看板子,门前堆放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二,大家提着大大小小的礼品回娘家。

正月初六,大家起得十分早,大家忙着为“老爷”准备饭菜,“老爷”游门是家乡年的重点。这天,你会看到大大小小,不同颜色的旗子,这是护送“老爷”的旗子。旗子是以前“老爷”留下的,十分有价值。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街似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这天月晚,大家会到庙里去看别人演戏,灯火越亮,观众就越多。

一眨眼,到了春节的尾声,春节使我们又增长了一岁,更懂得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春节使这个慈祥的祖国母亲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喜气洋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描述我家乡的春节的作文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照我们家乡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日子,在腊八着天,家家多得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其它干果熬成的。

除了这只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入醋里,把它包起来,为了过年时吃饺子用。到了大年三十,蒜泡得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孩子准备过年时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买吃的,瓜子,糖果,水果等等。第二件大事是买烟花爆竹,男孩子们都喜欢玩。可能第三件事才是买玩具。

孩子们欢喜,大人也忙的离不开身,在新的一年里像是什么都得万象更新似的。

到了十三,就是春节过小年的彩排。天一黑,鞭炮就响了起来。过了二十三,大家则是更忙。家里必须打扫除一次,还要把鸡,鱼,青菜什么的都得准备起了。

除夕真热闹。家家都在做饭菜,哪里都是饭菜的香味。不管的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服,门外也贴着红红的对联,除夕家家灯火通宵,永不停止,鞭炮声日夜不停。在外地打工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须赶回家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谁还睡觉,都要守岁的。

元宵上市,春节的有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到处都是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的,红火而美丽。

一眨眼,春节过去了,家乡又有了原来的寂静。

[描述我家乡的春节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的春节专题作文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一个民族过春节的方式都不一样,我的家乡过春节也别有趣味。

做腌菜

家乡的乡亲都喜欢吃腌菜,我家的自然也不例外。外婆先把买来的菜洗净切好,放到一个坛子里,撒些盐,在放些念不出名字的东西,泡上几天,好吃的腌菜就做成了。

做熏肉

这活我就可以搭把手了!我去找了一些做完家具掉下的木屑,外公把一个圆柱型的大空心木抱了出来,在里面钉了几个钉子,把猪肉挂在钉子上。上面盖一个小“屋顶”,在下面撒上木屑,点上火熏肉。过了一会儿,眼看火快熄了,我又去找了一些木屑,撒在火上,直到外公说熏肉做好了。熏肉做好后,屋子四周都飘着熏肉的香味,久不散去。

包饺子

所有的活里就数包饺子最有趣了。外婆切菜,妈妈和面,我嘛,就等着吃了!不,既然要吃,自己也包几个吧!外婆端着一大碗馅,还吩咐我去找一些硬币来,真奇怪。一切准备好了后,我们就开始包饺子了。先从面团上揪一块下来,搓圆压扁,用擀面杖在上面来回滚动,包上馅一捏,一个“金元宝”就做成了。令我奇怪的是那一堆硬币了,外婆不时放一个到饺子里去。外婆说:吃到带硬币的饺子,这一年就会财源滚滚来。

做腌菜真有趣!

做熏肉真有趣!

包饺子真有趣!

过年真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