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学数学秒的认识教学反思(汇总20篇)

每个出门在外的游子都会有一个思念家乡的情结,让我们由衷地牵挂。小编整理了小学数学秒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欣赏与借鉴。

浏览

6219

作文

505

小学教师教学周记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2、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课堂是提升学生能力的主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块沃土,让学生学到比知识更可贵的东西,学会倾听是要培养的一种最重要的能力,是综合素养的体现。同学在课堂上能够做到全神贯注、勤于思考,这样的学习效果一定会很理想。

3、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现在的课堂追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活动特别多,我们个别同学始终不参与小组学习。

4、多动脑,大胆发言,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发言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是训练口才、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机,我希望所有的同学,每节课都有发言的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对联教学反思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设计总是落后于真实的课堂,教学总是一种遗憾的艺术,这或许就是课堂之所以美丽的真正原因吧。下面说说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教学本课,我的初衷是把它 设计定位为一节关于对联知识的普及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鉴赏对联,学习基本的对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的优点是思路清晰,循序渐进,重点突出。贯彻新课程理念,构建开放、有序、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以教师为主导,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享受学习。

亮点为:

1 、教学引入部分,设置情境,联系生活,且富有语文气息。从学生关注的社会大事——高考改革说起,先引起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再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有方向性。选取焦点话题引入,内容新颖,学生处于轻松、好奇的状态,在此情况下自然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对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兴趣,可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相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 、拟写对联部分的设计充分考虑学情,先示例,再做基础练习和能力提升练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对联“读——补——改——写”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一步步感知对联的特征,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动手动脑,学以致用,把死的知识转化为灵活运用的能力,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设题难度较小且循序渐进,好比低处的果实,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习热情,人人参与,享受课堂。 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非一朝一夕练成,对对联,先入门是关键。在能力提升环节链接高考,以引起学生重视。

我的不足是课堂评价较为单一;对名联趣联内含的传统文化涉及不够,欣赏部分可稍加大比重,拟写部分稍稍压缩,或可尝试,这将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望牛墩新联小学英语教学研讨活动观后感

全文共 1146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很快又将过去

总得去理一理

快乐的笑容

不知飘在哪里

你要悄悄问问自己

总得要去理一理

……

这是偶尔在网上看到的某一小学勉励孩子们的一首小诗。该校的理念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孩子每天像整理家务一样整理自己的学业。

此次活动的时间虽然不长,为了不让我的感触悄悄溜走,我也试着去问自己,我确实需要去理一理我对本次活动的思考与反思。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文本重构。先由新联小学的莫艳芬老师上一节汇报课,内容是PEP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 4的 What are you doing?的对话课,随后,张凝老师为我们作了点评,并就文本重构为我们作了精彩而实用的讲座。

本次教研活动,让我感叹最深的是:教师能走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在平时的对话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又一个贴近生活,真实有趣的情境。只有有效的情境创设,才能让学生有重大突破的可能,由老师逼着说转化为情境使然,乐意说。也只有基于文本基础的情境创设才是有效的,才可以优化语言的输出。在充分考虑教学各环节的设计下,让学生的语言是有意义的,让学生的语言是有情感的。由此可见,创造语境乃是英语对话教学的一大核心,如何创造有效的语言情境也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只重情境再造,而忽略的文本重构,往往会造成教材文本情境的浪费。而张凝老师的讲座,清晰地向我们验证了:教师有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

反思一:如何创设语言情境,优化语言输出

在英语教学中,要优化语言输出必定离不开优质的语言输入。这种输入必须基于教学目标,合理创设语言情境,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而听了张凝老师的讲座,引发了我的诸多思考,如何创设语言情境,优化语言输出,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给学生搭建一个基于文本的语言支架。二是给学生提供基于学情得语料。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补充,可以激活学生的旧知,可以参考学生的生活经验,还可以从学生的心灵体验出发……三是教师要给学生展示各色各样的范本。最简单的莫过于诵读示范了,还可以进行表演示范和体态语的示范。总之,在创设情境时,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灵,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需要的,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反思三:如何做最好的自己?

课堂上,我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自我定位。如果连自己都无法认清自己在课堂上的地位,还怎么去教学生呢?如果自己都感到迷惑了,感到痛苦了,那么很有可能把学生也弄迷惑了,害惨了。教师不仅仅是教案的执行者,更要做一个明白人?

在平时,要极力做一名反思型教师。反思是一种美德,学会自我反思是一个老师的必备素质。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的就我们教导“吾日三醒吾身”,可见不断反思,才能逐渐进步。

最后引用李开复博士的一句话:“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做最好的自己,做快乐的自己,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生反思的作文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周四,我们学校进行了第三阶段月考,我考得不是很理想。

我的语文成绩是八十八点五加一分,出现的问题是"载"字,"载入"什么时读四声,写什么时读三声,我给写错了。还有就是阅读题丢分现象比较严重,主要是丢题落题,马马虎虎!

今后语文我一定努力学,上课认真听课,课后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我相信我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数学我打了八十八分,出现的问题是脱式计算第一部算错了及应用题审题不明,还有看错题等。

最主要的原因还有我答题速度太慢,效率不高,今后我一定要注意,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讲究速度,我相信期末我一定能考出好成绩。相信我,妈妈说我能改掉慢的毛病就更好了,我一定能做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探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古诗文是一种审美文化,一种艺术文化,是浸透着礼乐精神的文化。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许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孩子们从小就接受古诗文的熏陶,可以引领他们走进宏大、开阔、高尚的精神世界,帮助他们有力地抵抗丑恶,改造贫乏和平庸,远离虚无和轻浮,同时获得对古典美、传统美的认识与理解。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不要拘泥于教材中的诗歌,要进行组诗教学,培养诗趣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当有了一定数量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四古诗《江雪》的学习中,巧妙地整合了一个“垂钓系列”——《江雪》《秋江独钓图》《小儿垂钓》《渔歌子》,重点学习《江雪》,对比略读《秋江独钓图》,推荐阅读《小儿垂钓》《渔歌子》,这样的整合对比学习,既有利于在对比中深化理解,又对中国文人历来的“垂钓”文化进行了一次探索,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还可以用复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已学的古诗进行题材分类——咏物诗、送别诗、思乡诗、爱国诗……自然过渡到本课两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的题材特点——哲理诗。然后将两首诗整合对比学习,同中求异,在比较中引导学生发现两首诗说理的不同方式——直接说理、借喻说理。这样的整合对比学习,节省了教学中无效的环节,对“哲理诗”这一古诗题材有了一个较深入的探究,事半功倍。

二、重视诵读,把古诗文教学的课堂推向高潮

为了优化古诗文的外部环境,我把古诗文的诵读积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比如“古诗文朗诵会”,学生或配乐朗诵,或浅吟低唱,教师则负责评选优秀。“古诗文游戏”,师生在拍手和跳牛皮筋的活动中把《望天门山》《如梦令》《三字经》等古诗文当口令吟唱。“演唱古诗文”,将已经有人谱曲的古诗文歌曲在校广播中反复播放,并在音乐课中由音乐老师教唱。对于其他的古诗请校音乐老师谱曲后再指导学生演唱。另外,还有“个人背诵”“合作表演”“现场作诗”等活动,把古诗文的诵读积累推向了高潮。

三、要求学生品读体会,教师也需适度地讲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作文的教学反思

全文共 897 字

+ 加入清单

从事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厌烦写作文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厌烦心理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分析起来,根本原因还在教师身上。教师学是否高、艺是否精、业是否有道、品是否端正、责任心是否强?往往就决定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方向和程度。为此,解决学生的厌烦心理,首先要从教师入手。

(一)敬业精业,授课精彩。要努力认真钻研教材,精心构思、设计课堂环节,力争每一堂课都是精品。让学生感到听老师讲析作文或课文就是一种享受,以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来感染和引导学生。精湛的艺术,高尚的品格,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这种氛围中逐渐萌发对文学、对写作的兴趣。

(二)教师下水,现身说法。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举一动,比千言万语还要有说服力和感召力。长期的作文教学中,凡是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我都坚持与学生同题写作,平等研讨,共同修改。本人的写作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在省级、市级各家报纸、杂志发表诗歌、散文、消息、通讯百余篇。更重要的是,我的这种做法使学生感到写作不再那么难,作家也不是高不可攀。“作文其实就是写身边的人和事,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好的作文必须要有独到的思想和艺术见解。”学生对作文一旦有了全新的认识,就会彻底打消畏难、厌烦心理。

(三)典型引导,正面鼓励。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不说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话;不做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事。坚持多从学生的作文中找评析范文,不求完美,但求有独到之处,力争每学期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有被选做范文的机会。同时,注意在学生中培养写作爱好者。本人所教学生中有多名在省、市级中学生征文竞赛活动中获得一、二、三等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的写作成就鼓舞了其他学生的写作热情,许多学生纷纷表示,

也许将来我也能成为一名作家。继而实现了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的喜人局面。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全面。需要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赤诚的爱。很难想象,一个对现实生活冷漠、对学生漠不关心的教师会写出情真意切的作品,会培养出品格高尚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

[初中作文的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全文共 986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胸中有一种感动在流淌,心里有一种敬佩在升腾。

在展播的2008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有不少平凡的人做出了许多不平凡的事:

“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他们就是唐山十三农民兄弟。2008年初,特大雪灾发生时,他们自发组织顶着风雪来到灾区参与救灾。在5.12地震时,他们又组队来到汶川抗震救灾,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当看到他们在除夕之夜奔赴灾区,在途中用电话与家人问候的情景,当看到他们不断寻找四川灾区幸存者,为抢救儿童忙碌的身影,我深深地为他们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所感动。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8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这就是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教师李桂林、陆建芬夫妇。他们在艰险的环境下,扎根在贫穷落后的二坪村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把二坪这个“文盲村”变成了“文化村”。当我看到他们在峡谷绝壁上爬着云梯上山教学的情景,当我看到他们为山里的孩子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有一种感动在我心中流淌,我觉得他们是最优秀的人民教师。

“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他就是英雄武文斌。在抗震救灾的34个日子里,他总是找活干、抢活干,干完份内的事,就去帮着其他班排干,别人拦也拦不住。/sjbwz/他身上的迷彩服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武文斌对战友们说的一句话“我们一定要多救人,才能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军装。”感动着每一位灾区群众。武文斌是一位中国的军人,在他身上,我读懂了军人的使命,读懂了人间的大爱。他为了灾区的群众,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感动着每一位中国人。当我看到他的妻子捧着他的遗像拍婚纱照的情景,当我看到多少与他素昧平生的人泪流满面的场面,当我看到他年老的父母撕声地呼喊永不归来的儿子时,我的泪水也悄然流下。

武文斌,这个英雄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看完“感动中国2008”中的一个又一个故事,我一次又一次被打动。韩惠民、经大忠、李 隆、神七航天员……他们留给人们的是太多太多的感动,他们用平凡铸就了伟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三数学事半功倍适当练习及时反思

全文共 212 字

+ 加入清单

初三一年里既要学习新知识,又要复习巩固旧知识,时间、精力相当紧张。初三数学上半学期要学的新知识大部分是整个初中阶段难度最大的内容,如: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比、二次函数以及圆 初中英语,这些内容往往是中考综合题第24、25题的主要考点;初三数学下半学期的复习内容会涵盖整个初中四年所有知识点,整个学年要在练习、思考、总结的过程中逐步熟练掌握各种综合题型的解题方法,同学们要充分利用好剩余的每一天,为2013年中考充分做好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最新小学生数学谜语集锦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谜题:五四三二一(数学名词)【谜底】倒数。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2017年最新小学生数学谜语集锦,欢迎阅读。

谜题:一元钱 (数学名词)

【谜底】百分数

谜题:考试成绩(猜两个数学名词)

【谜底】分数,几何

谜题:道路没弯儿(数学名词)

【谜底】直经

谜题:风筝跑了(数学名词)

【谜底】线段

谜题:最高峰(数学名词)

【谜底】顶点

谜题:入坐(数学名词)

【谜底】进位

谜题:齐头并进(数学名词)

【谜底】平行

谜题:废律(数学名词)

【谜底】除法

谜题:大家发表意见(数学名词)

【谜底】商

谜题:彼此盘问(数学名词)

【谜底】互质

谜题:五角钱(数学名词)

【谜底】半圆

谜题:七天七夜 (数学名词)

【谜底】周长

谜题:看谁力量大(数学名词)

【谜底】比例(力)

谜题:人民的力量(数学名词)

【谜底】无限

谜题:一直不来(猜数学名词)

【谜底】恒等

谜题:不用再说(猜数学名词)

【谜底】已知

谜题:搬来数一数(猜数学名词)

【谜底】运算

谜题:隔河相答(猜数学名词)

【谜底】对应

谜题:再算一遍(猜数学名词)

【谜底】复数

谜题:招收演员(猜数学名词)

【谜底】补角

谜题:十八斤(猜数学名词)

谜题:二三四五六七八 (打一成语)

【谜底】缺衣(一)少食(十)

谜题: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谜底】王

谜题: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谜底】三

谜题:羊打架 (打一数学名词)

【谜底】对顶角

谜题:三十分(数学名词)

【谜底】三角

谜题:再见吧,妈妈(数学名词)

【谜底】分母

谜题:大同小异(数学名词)

【谜底】近似值

谜题:1、2、3、4、5(成语)

【谜底】屈指可数

谜题:1000×10=10000(成语)

【谜底】成千上万

谜题:周而复始 (数学名词)

【谜底】循环小数

谜题:考试不作弊 (数学名词)

【谜底】真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与启示

全文共 4948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启示,欢迎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近年来农村中学的写作教学实际,分析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反思当地的教学实践,指出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三大误区并分析“误区”形成的原因。为走出这三大误区,语文教师必须在新课标指引下,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变“要我写”的消极应付为“我要写”的积极主动;再以“抓立意”为宗旨,以“作文评价”为媒介,让每个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到到成长和成功。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学误区;激发兴趣;抓立意;重评价;促成长

从事农村语文教学近二十年,笔者亲历了传统语文教学到新课标语文教学的变革。欣慰地看到学生语文素养正在逐步提高,同时也忧心地感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作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有所欠缺。为改变这一状况,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笔者有意识地对本地区几间农村中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现状做了调研和反思,并与同事们一起致力于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七到九年级学段作文教学做了明确的定义:“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正因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所以,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更因为写作能力的考查在中考中占百分之四十的比重,让一线的语文教师尤其是毕业班的任教老师视为提高成绩的堡垒。就是在急于攻破这座堡垒的“战役”中,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逐渐陷入以下三大误区。

(一)文体写作的单一性

初中阶段,部分语文教师认为能写记叙文就能应付中考,写好记叙文就能决胜中考,而花时间教学其他的文体是费时费心,徒劳无功。于是,只训练学生写记叙文,基本不教授也不提倡学生写其他的文体。尤其在农村中学,因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薄弱,表达能力相对较低,这种做法就更普遍了。

步入这一作文教学误区的主要因素是受中考作文命题的影响。广州市乃至广东省对中考作文考点的规定是:能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能写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近十年来,广州中考作文题型都适合写记叙文。如2008年的《又见枝头吐新芽》、2009年的《其乐融融》、2010年的《奖励自己》、2011年的《游戏》、2012年《改变一点点》等,尽管写作要求里有注明“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但这些命题从记叙文文体切入可以很稳当地组织一篇600字以上的考场作文,从议论文文体切入却较难把握,从说明文文体切入根本就无法成文,更何况有些文题还就只能写成记叙文,如《又见枝头吐新芽》、《其乐融融》等。这就使得我们的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只要教学写作记叙文,在中考考场上作文就可以万无一失,至少可以拿个及格分。其次是受前几年流行的“写作可以淡化文体”的说法的影响。“淡化文体”之说引起了一部分教师的误解:认为中小学生写作不需要有文体感,不必讲究文体的格式,既然这样,也就没必要再学习写作其他的文体,师生都落得个轻松,何乐而不为?于是乎,从七年级开始,就只要求学生写记叙文,而说明文和议论文基本不做要求。

“初中阶段只学写记叙文就行了”这一急功近利的做法是老师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极不负责任的做法。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这种错误的观念和做法,还学生写其他文体和常见应用文的权利和能力!

(二)写作教学的无序性

很多教师上作文课没有作文教案,没有对作文教学进行学期计划安排,课堂随意性很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⒈作文教学的随意性

相当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随意性问题。具体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时间安排的随意性。这节课不想讲新课了,就抛个题目、发句话给学生“这节课完成什么什么题目的作文,45分钟堂上完成,字数在600字以上”;有时能做到每两个星期布置学生完成一篇堂上作文;有时却是一个月都不要求学生练笔。二是课程内容安排比较随意。教师一般是在决定堂上写作的当天才去思考决定写作题目;或者是今天在哪个资料上看到了一个很有新意的作文题目,教师自己可能还来不及好好地推敲,就急不可耐地在课堂上让学生动笔写作,更谈不上有规范的作文教学设计。这些教师,对“课标”中关于写作的要求“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除了“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之外,其他的都能做到。但这种没有计划和针对性的作文训练模式,只是完成了作文的次数而没有顾及学生作文水平的真正提高,也很难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的随意率性的教学行为反馈到有些学生眼里,可能就成了写作文只是“凑够字数,完成次数,上交充数”而已。

⒉缺乏有序训练

写作是一种表现和创造能力,在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中属于比较高级的能力,需要以其他能力为基础。同时,写作还与学生心理发展机制有关,还应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应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课程标准写作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了这种思想。但具体到写作教学上,教师就甚少能按照课标的要求,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组织作文教学。甚至连初中语文课本中每个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都难以一一落实到教学中。如果以上环节未能很好地实施,本还可以通过作文批改、讲评来弥补不足。但不幸的是,这道最后的防线到了一些不大负责任的教师眼中变成了有名无实。作文批改、讲评基本处于信马由缰的盲目状态。学生的习作一学期能被老师批阅四次已经是很荣幸了。至于偶尔有之的作文讲评,大多时候也只是说说错别字、病句的大致情况,读一、两篇范文而已。

写作教学内容的随意、无序,写作教学形式的单一、枯燥,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作训练时勉为其难,写作兴趣无法激发,写作能力难以提高。

(三)对写作素材积累的无要求性

近些年来,教师对学生的课外积累渐渐淡化到不作任何要求。笔者为这一语文活动在初中阶段的流失而深深痛惜。这不是语文教师的不作为,我认为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孩子挤不出这个课外时间来做这个似乎跟提高升学分数关系不大的事,他们每天被迫要把自己埋在能立竿见影的题海中,加上网络文化的浸蚀和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心理的影响是造成他们无法静下心来完成这一项“系统工程式”学习活动。最初的时候,教师是有把这一活动布置下去的,但由于大部分同学无法做到,即便是做到的,也只是个形式,没有实在的价值,渐渐地,教师只好无奈地放弃这一要求了。笔者正是经历了从“坚持到放弃再到重拾”的过程。

在《新课标》指引下,笔者坚持实践以下三个作文教学理念,走出了三大误区,提高了作文教学质量。

(一)激发“我能写”的自信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为语文教师要真正领悟“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的内涵,绝不能陷于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功利之中。

曾经一段时期,笔者总是翻阅大量的资料尤其是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收集自认为命题新、创意深、价值大的作文题,通过编排顺序后,便模拟中考考试的要求,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一一完成。但如此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但没有明显的提高,反而更畏惧写作了。因为,他们感觉那些作文命题太深刻,离他们的生活实际似乎很远,每次好不容易憋出一篇作文来,又让老师划掉了一大堆,一说用词不当,二说叙事不具体,三说中心不突出等等,所以,一到写作文时,就有畏难的情绪。到第二学期,笔者改变了策略,开学初,便让每个学生自己写三至五道作文题,再经过师生们共同筛选后,由老师结合课本中的写作要求,根据本期的教学安排将题目有序归类安排十次课堂写作,课余同学可以自由写作抒怀,要求每星期坚持交一次周记,变“要我写”为“我能写”,“我要写”。半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在45分钟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作文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文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出发,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尊重学生的生活,时时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发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作文教学中来,激发“我能写”的自信。写作安排上,一定要注重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有感即发。他们乐意写,一切就好办。

(二)抓立意,促成“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突出了“立意”,更加鲜明地提示:“文以意为帅”。正所谓“练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注重立意,其实质是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是关注学生的成长。

作为语文教师,要利用作文教学,既抓立意,又促育人。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让作文教学呈现出开放的状态。把学生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情感心理等因素,巧妙地贯穿在学生的写作活动之中,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动力、契机或材料,并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收获成长,享受成功感。例如:过去语文课开设口头作文或说话训练,深受学生的欢迎。但由于认识不明确,特别是因为中考、高考都不考,具体操作的时候,随意性较大,时间一紧就被挤掉。通过对作文教学的不断探究,笔者不再只看到学生的眼前分数,而是更重视学生的长远利益,重视学生的“人”的发展。所以,坚持开设这一活动,这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会用心灵、用真诚与人交流和沟通。就在这关注、交流和沟通中,学生们展示了自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提升了心智,形成了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以上这些,正是我们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有了它,还用担心学生写不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立意深刻”的文章?而他们的心灵也正是在这样的一次次写作中接受了洗礼,收获“知识”与“人文”的双丰收。

(三)“因材施评”,关注成长

以前的作文教学通常是由老师批阅学生作文,走“打一个分数写一句批语”的套路。而那些评语大多是笼统的词句,诸如:“优”“良”“语句较通顺”“能围绕中心组材”等。这样的评价没能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更没有让学生积极互动参与进来。这种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评价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作文激情。新课标建议我们写作评价要“采取非常开放的态度,提倡从实际出发,进行多元化评价”,做到“因材施评”,让学生在作文评价中体验到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评价形式方面:根据文题的不同和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异来确定评价方式。笔者认为师生互动共改是比较科学的评价方式。具体操作中笔者往往将师评与学生互评融合起来,先让同学之间相互阅读和评价,相互讨论作文的优缺点,然后,同学们对争辩未定的问题提出来,由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并给出对应的指导建议,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掌握评改作文的本领,使他们不但会写,而且会改,完善作文的全过程,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作文综合能力。

2.设置分层评价:学生存在认知和感官以及思想上的客观差异,作文是学生个性化的情感表达,学生写作能力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对作文能力较弱的同学,评分尺度要稍微松一些,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多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对写作能力好的要严格要求,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以求更上一层楼。教师还应该做到对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有一次面对面手把手的写作指导;让每一位学生至少有一次作文哪怕是一个片段能在班上宣读;将每次的优秀作文或某方面表现突出的作文装订成册,在班上传阅。注重以激励为主,让每个同学体验到创作的成就感,让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写作中成长起来了!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展开作文评价,都要遵循“眼中有‘文’,心中有‘人’的原则,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温儒敏。关于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对话,语文建设,2012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九佛第二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体育教学反思周记

全文共 1255 字

+ 加入清单

一堂体育课,要求教师精心准备,有着自己一定的教学模式,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往往设计不到的事件和问题也有,如何处理这些事件和问题与教师的教学理念、自身素质、教学经验和教学机智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是教师大显身手的时候,如何解决能反映出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处理得当,能变被动为主动,可转化教育的材料,有利于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处理不当,会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可能会影响教师的威信和师生关系。

准备部分的作用是为了学生在从事某一体育项目时避免心理、生理上的准备不足而对学生造成身心方面的损伤。不同的体育项目对身心方面的要求也不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重点放在了关节、韧带、肌肉粘滞性等方面,应而表现出来的内容不外乎慢跑、徒手操、游戏等,而这种形式大多数是在教师的指挥下、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开放式的准备活动,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还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充满想象、富于追求新意的空间。

一、让学生象鸟一样自由的飞翔

学生真的喜欢上体育课吗?这个问题是体育老师困惑和迷茫的,固定的教学模式,木偶式的教学方法,谁都会厌。但是,有了大家思考和创作的空间,游戏课便被注入了生命,它变成了一个载体,一个能让学生自由飞翔的载体。此时的学生不会介意体育课很枯燥,反而做得更好,玩得更尽兴,才是他们的追求。

二、让思维的火花永不熄灭

学生真的没有创造力吗?看看学生的表现,想想自己的做法,确实感慨万千。老师自己习惯于某种定式,学生也会习惯。在习惯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老师的“教导”下萎缩了,原来活泼的学生,变得“老成持重”了,大家的想法日趋统一,最后变成了一模一样“合格”产品。《课程标准》针对传统体育课中教师居于绝对支配地位、反复练习和训练成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现象,提出要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强调帮助学生自学、自练和学会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在这游戏课里,自己的稍一放权力,学生把各种游戏玩法就会换成另一种的花样,比老师安排的好多了,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激情程度远远超过老师事先安排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潜能就是一座埋藏在地下的火山,只要老师给个空间,他们思维的火花便会喷涌而出!

三、不要轻易放过机会

体育老师首先是老师,肩负者培养学生的任务,很多老师都知道如何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往往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即使有也只是说教或是拿势压人,学生表面服,心理面一百个不服。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正是老师大显身手的时候,如何解决得当,能反映出一个老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有很多这样的机会,我们往往由于没有发觉或是处理不当,是大好的机会白白浪费,甚至出现了相反的结果。

另外开放式的准备部分还为学生在心理方面留有一定的空间,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积极思维试图回答问题,并引导学生在实际练习中检验,让学生正确理解理论与实践两者的相互关系,体会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三思而后行的良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学单元考试反思作文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砂子塘小学六(5)班 戴 维今天,

老师将二单元考试卷发下来了,我只考了93分,二单元考试反思作文。这次考试没考好主要是第一题填声母韵母。我们已经六年级了,但一年级声母韵母却不记得了,很多人包括我都把匀的韵母写成了“un”(正确的是“ün”),还有的同学把声母写成了音序。

老师说:“你们到了六年级了,连一年级的知识都不记得了。”还有一道题是阅读题,应该“表达了作者喜爱荔枝,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小学三年级作文《二单元考试反思作文》。”我却由于时间不足而没看清文章的题意,写成了“表达了作者喜爱荔枝的思想感情。”所以错了。通过这次考试,我明白了,学习要不断的复习,“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意思,还有就是一定要细心,才能在任何考试中取胜。二单元考试反思作文250字

[小学作文二单元考试反思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学生反思的作文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文章不厌百回改。对于处在习作的起步阶段的学生来说,说得好不一定写得就好,写下来就意味着把口头变为书面,就会出现诸如错别字、标点、语句通顺等问题。《课程标准》(2011年版)上对于中年段学生的习作要求是这样描述的:“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首先自我修改。学生在完成本身的作品后,只有反复的修改,才能使文章加倍完美。但对于刚刚起步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求不宜过高,可以由易到难逐步地要求。在教学中,可以对自改提出这样的要求:

1、格式是否正确;

2、字体是否美观正确,簿本是否整洁美观;

3、是否有错别字;

4、标点符号是否使用正确。

然后是生生之间的互批。学生对自身习作中的不足与错误必然不能完全修改,而且对于本身的一些优点也不自知。这就需要有人帮他指出来,好的加以发扬,不足的加以改正。但是要求同样不宜过高,学生处在习作的起步阶段,对于修改自身习作已属不易,修改别人的习作到了第三学段才作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

不能忽视的是教师批改。这一学段学生能力有限,自我修改或生生修改必然不能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可能是共性的。这就需要教师再批,不但要批作文本身,还要批一批作文的批改。应以鼓励为主,给学生在写作文之初、批作文之初一些信心、动力。教师批完之后还可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好文章或者有问题的文章,师生再一次共同欣赏或修改,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写、批作文的积极性,而且还能提高他们浏览鉴赏文章的水平。

这样的自我批改、生生批改、教师批改,再到师生批改,是一步步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不断打磨,也是对学生思想的一次次打磨。学生通过参与习作的修改,既训练了他们修改习作的能力,完成在他们能力范围内比较完美的作文,又是一次自信心的提升,对作文兴趣、动力的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比和比例教学反思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比和比例这部分里容,概念多,有比较抽象,很多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诸如“比”和“比例”,“求比值”和“化简比”等,学生很容易混淆,尤其是在应用正、反比例的概念进行判断,解决实际问题时盲目乱猜的现象极为常见。因此,在总复习时要把这部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运用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正迁移,防止负迁移,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比和比例》属于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当问学生“关于比和比例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时,同学们讲了很多,同时也深深感到这些知识点如果这样处理的话会显得零乱、无序、缺乏系统化。

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帮助、点拨和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生作文:数学比赛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在森林中举行了一场数学比赛,参赛者有:聪明的小兔明明,机灵的小猴灵灵,可爱的小熊可可 ,凶猛的小老虎军军,裁判是森林之王狮子。

第一场比赛开始了,狮子出了一道题:把一根木头据成4段,据一次4分钟,一共要花多少时间?明明一边听一边把题目写下来,慢慢思考。而灵灵却画了一张图,一次4分钟,一共据了3次,所以3X4=12(分钟)。可可在听题目时已经睡着了,被判为自动出局,聚聚听得头昏眼花便要自动出局。这一场比赛灵灵和明明赢了,因为在这一场比赛有两个动物退出,所以直接进入到总结赛。

最后进入总决赛了,狮子出了一道稍微难的题,在一条新马路两边都要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树,从头到尾共种202棵,这条马路长多少米?明明有点骄傲,所以这题目没写,结果连先算哪个都不清楚了。灵灵灵机一动想出了办法,202-2=101(棵)101-1=100(段)100X5=500(米)这道题就这样解开了。

当然最后的冠军就是灵灵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大班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大班进入幼儿衔接阶段,但我发现不少孩子还存在向故事里的老虎和狐狸一样,欺负别的小朋友,也为了帮助小朋友理解掌握一些词汇。因此,我制定本次的活动目标为:

1. 知道故事名称,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会自己讲述故事;

2.通过故事,让幼儿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不能欺负其它小朋友;

3.理解词汇:半信半疑、魂飞魄散、仗势欺人。

这三个目标中蕴含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知识能力的获得和情感方面的培养,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能对照自己平时的行为,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能欺负别的小朋友”逐步深入,帮小朋友改掉坏的行为的情感体验,将知识进行迁移,重点攻破。另外,小朋友面临这进入小学,让小朋友提前接触一些词汇,有助于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本次活动效果不错,很多小朋友的观点都有所改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一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从事初一作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厌烦写作文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厌烦心理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分析起来,根本原因还在教师身上。教师学是否高、艺是否精、业是否有道、品是否端正、责任心是否强?往往就决定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方向和程度。为此,解决学生的厌烦心理,首先要从教师入手。

(一)敬业精业,授课精彩。要努力认真钻研教材,精心构思、设计课堂环节,力争每一堂课都是精品。让学生感到听老师讲析作文或课文就是一种享受,以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来感染和引导学生。精湛的艺术,高尚的品格,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这种氛围中逐渐萌发对文学、对写作的兴趣。

(二)教师下水,现身说法。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举一动,比千言万语还要有说服力和感召力。长期的作文教学中,凡是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我都坚持与学生同题写作,平等研讨,共同修改。本人的写作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在省级、市级各家报纸、杂志发表诗歌、散文、消息、通讯百余篇。更重要的是,我的这种做法使学生感到写作不再那么难,作家也不是高不可攀。“作文其实就是写身边的人和事,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好的作文必须要有独到的思想和艺术见解。”学生对作文一旦有了全新的认识,就会彻底打消畏难、厌烦心理。

(三)典型引导,正面鼓励。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不说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话;不做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事。坚持多从学生的作文中找评析范文,不求完美,但求有独到之处,力争每学期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有被选做范文的机会。同时,注意在学生中培养写作爱好者。本人所教学生中有多名在省、市级中学生征文竞赛活动中获得一、二、三等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的写作成就鼓舞了其他学生的写作热情,许多学生纷纷表示,也许将来我也能成为一名作家。继而实现了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的喜人局面。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全面。需要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赤诚的爱。很难想象,一个对现实生活冷漠、对学生漠不关心的教师会写出情真意切的作品,会培养出品格高尚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写人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200 字

+ 加入清单

这次作文指导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备课时高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这次讲授的内容是指导写人。备课时,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先联系所学课文,多媒体出示高尔基、李四光、列宁、宋庆龄的填空题让学生复习旧知;接着让学生互相说说自己身边最熟悉的人;然后出示一篇经典的写人范文,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互相启发,明确写一个人要通过写一件事,抓住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写,突出人物的特点;最后让学生参照范文来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写完后请一两个学生读习作,集体来评讲。结果上课,学习范文时,体会不出写人的方法,和预设的效果相差甚远。评讲习作时,学生读出来的习作记流水账,语言干瘪,人物特点突不出来。

2、课堂中问题情境设计的趣味性不浓。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学习习作,总觉得太难太难了,提不起写作的兴趣。如果课堂中问题情境设计的趣味性不浓,学生就更不乐意上习作课了。这次习作研讨课,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也就体现了问题情境设计的趣味性不浓,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和老师的心灵不能产生共鸣。因此,多数学生写的习作,写事的过程不够具体,写人的人物的特点不够突出。

通过这次研讨活动,我认为在今后的备课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加强备课,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一、要全面了解学生水平。

在备课时,在备学生中,特别要关注每名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关注学生素质的提高这个核心目标。我们要根据所教内容,找出新旧内容之间的关联,寻找学生的现实水平,明确未来要达到的水平,以便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二、制定恰当的切合学生实际的学法。

事实上,学生智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每名学生都有其自身优势。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想看待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深挖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质。特别要尊重学生由生活经验引发的思维,坚持思维无禁区论,视学生

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和有潜力的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潜能,促进自身主动发展。对于学困生应采取补救措施,对优秀生采取特殊的额外措施。通过备学生,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情意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三、课堂中问题情境设计的要有趣味性、典型性与层次性

课堂教学中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是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情境和问题解决中实现的。为了使学生积极地进入思维状态并能获得成果,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典型的、有趣的和具有层次性的,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这些在经历了教学实践后,当然就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更好的改进。此时,再反思和进行教案的改进,就变得更有针对性。

总之,在备课活动中,认真做好“备学生”的工作,对于切实提高备课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认真地备课,教师可以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于作文的反思与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写人作文及教学点评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早晨,下雪了,我背着书包去上学,听到哗——哗——哗的声音,我循声望去,原来是一个清洁工伯伯正在一步一步地扫着路。

清洁工伯伯高高的、瘦瘦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他扫着雪,神情十分专注。突然,他发现下水道被堵塞了,就毫不犹豫地蹲下去,用双手将堵在下水道口的脏物抠出来。直到下水道通了,他的脸上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然而,他的手已经冻得通红。

雪,洁白无瑕,而清洁工伯伯的心灵比雪还要纯洁,还要美丽。

教师评语:这是篇写人的文章,小作者对清洁工外形、神态、动作的描写细腻生动,符合人物的年龄特点和当时的特定情境。文章内容真实具体,表达感情真挚,叙述完整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学语文教学读书笔记

全文共 3640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最近读到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文章,学到很多新理念、新方法,但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多与语文教学方法有关,而语文教学方法论是和辩证法分不开的。在这里我想从辩证法的角度谈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论。

一、整体与部分

有人提出“语文教育整体观”。所谓语文教育整体观,除了教材内容之外,在教学上,强调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

如何理解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如果是强调一篇文章的完整意思,不要过多的分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必须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为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一般都是全篇阅读(整体)——分段阅读(部分)——全篇整理深化(整体)。因为一篇文章是有结构的,是分段构成的,篇和段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段之中,是由词句表达的,段和词句也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读文章要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当然,在读某一段时,必须明确该段在全篇中的地位;在读某一句话时,必须明确该句在这一段中所表达的意思;最后达到对全篇的理解。从学生的作文来说,一般也要从造句开始练习,再写片断,最后写整篇文章。如果是整体输出,从一年级就要写成文章,岂不是要求过高了?

关于阅读课要“读整本的书”。读书和学习阅读是否有区别?学生的课外阅读当然要读整篇、整本书。但是小学的语文课不能强调读整本的书,整本书也只能节选作为教材。阅读教学要教学生学习阅读,就不能一遍一遍地整体读。不能因为强调整体而忽视了部分,也不能突出部分而忽视了整体,必须是整体——部分——整体地去读。

二、分析和综合

有人提出“人的思想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思想的发生是整体的……有机的思想的整体不能真正完全地被分析。”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是相关联的,认为思想不能分析,因此读书就要“整体输入,整体输出”。这里将思想与思维方法混为一谈。分析与综合是人的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是彼此相反又紧密联系的过程。学生学习语文离不开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语文教学的分析方法,就是初读全篇课文之后,分段学习:读段时要理解段中的词句。其优点,可以对字、词、句、段所表达的思想内涵理解得具体深入。但是分析法也存在不足之处,过多运用分析法往往忽视对全篇课文的理解和运用,容易削弱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思想性、情感性。前一时期由于语文教学过于提倡分析,造成语文教学出现支离破碎的语言堆砌倾向,这是我们不赞同的。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如一只瓷花瓶,整体观赏十分美丽,一旦把花瓶打碎了,一堆瓷片就会失去花瓶的美。同样,一篇文章,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才能体现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读一篇文章的目的,从理解的角度讲,就是要理解全篇的思想内涵,理解字词句的目的也是为了能读懂全篇。从运用的角度讲,学了语言就是要会表达,学会说话、作文,学习遣词造句,也是为了能作文成章。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整篇,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语文教学的综合方法,就是着眼在篇章的读写和积累上。阅读中,重视对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感悟;训练中,重视全篇的朗读、默读、背诵;作文中,重视思想内容的正确性、谋篇的完整性。这是其优点。目前在扭转过多的分析时,强调整体和综合是正确的,但是又不能不要分析,更不能把思想看成不能分析的。因为语文教学的综合法,其不足之处,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感悟不够,往往也影响对篇章的理解,如果连一句话都表达不清,也难写出通顺的文章。就如编织器物,如果原材料质地不好,必然会影响编织器物的完美。所以着眼全篇,还要打好字词句的基矗不能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最完善的办法是在语文教学中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运用:既着眼于篇,又要把字词句基础打得牢固。语言训练,并不是只作语言分解性的训练,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综合性语言训练;进行读书、背诵、作文训练,积累语言。但是读书也不能囫囵吞枣,作文有了构思也要一句一句地写。我还是主张:讲读课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经过必要的词句段的理解和感悟,最后必须落实在篇章上去理解,去感悟,去欣赏,去运用。

三、内容和形式

有人提出语文教学要“淡化形式”。为什么要“淡化形式”呢?语文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正如作家老舍先生所讲:“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是血之于肉,分别不开的,没有高度的语言艺术,表达不出高深的思想。”从语文的选材来说,除了内容要符合人文性之外,必须要从文章形式着眼。关于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区别,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除了文法、修辞等部分以外,是拿不出独立固定的材料来的。”他举例(项羽本纪),是历史故事;只有作为文章去学习,理解章句间的法则的时候,才算作语文教材。“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从而得出明确的结论:“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所以选择语文教材不能“淡化形式”,必须要内容和形式、思想和语言兼顾。从语文教学来说,也不能“淡化形式”。如果只着重在内容上、思想上的理解,那和思品课、历史课、社会课等课又有何区别呢?

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中课程目标的设置有明确要求,既要重视“丰富的语言积累”“注重情感体验”,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这个目标体现在各学段中,尤其在第三学段,关于阅读的第5条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些要求既说明阅读和阅读教学是不同的,又说明注意文章表达方法和过去教师大讲文章表达方法知识也是不同的。我们要正确地理解这句话,是“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也就是说,对于小学生不能要求过高,重点应放在精彩的、逻辑严密的词句表达上;高年级适当指导学生领悟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开头、结尾的生动和深意。要指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优美语言,“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就是说,对“文章表达方法”不能由教师去讲知识,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去“感受”、去“揣摩”、去“体会”、去“领悟”,要有“自己的看法”,要“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些都说明“课标”是非常重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思想和语言的统一的。

四、理解和感悟

自从“课标”制定以后,在语文教学中都很重视学生的语言感悟,这是很正确的。但是大家似乎不愿提及“理解”一词。好像一谈理解就给人一种教学的陈旧感。这是有待商榷的。这里必须明确感悟和理解的关系。

人的认识是由感知——理解——应用构成的过程。理解是人的认知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环节。歌德有一句名言:“凡是你未理解的,均不属于你所有。”学习任何知识,只有理解之后,才能掌握。读书不理解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语言的感悟、欣赏和运用。因为理解就是将事物内在的联系和关系揭示出来,认识事物的本质。语文教学中的理解,就是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间、人物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要明白一段话的意思,就要把一段话中的句子读通,要读懂一句话的意思,就要先理解句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有的词联系上下文很容易明白,就不必多加解释。我们反对的是让学生抄写辞典上的词的概念,为了考试去死记硬背那些概念。但是有的词,尤其是一些成语,就要先把词的本义弄明白,再结合上下文去理解。

再说,对语文的理解是有不同水平的,一般有:(1)对字面的理解。初步理解字词句,使重点词句的内涵具体化为一种情景,能初步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2)对文章内涵的理解。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推理,能理解字里行间的比喻之意、引申之意、含蓄之意;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深入读书,不但能分析、概括全篇内容的要点,还要能综合地感受思想内涵,创造性地表述课文内容。(3)对作者情感的理解。通过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情语,理解作者的情感,达到作者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的共鸣。从而看出理解就是思维过程,理解也是和情感分不开的。

如何理解“感悟”一词呢?“感悟”一词,(辞海)上的解释:“受到感动而醒悟。”也就是说,有所感触之后有所领悟。由此可以看出,感悟是以理解为基础的。理解达到第三种水平,情感上有所感动,同时在理性上有所醒悟或领悟到一定的道理。还以(飞夺泸定桥)的第三段来讲,只有理解了夺桥时的危急情况,才能被红军在那“千钧一发”之际,“奋不顾身”的英勇形象所感动,从而才能领悟到红军长征的艰难,在情感上感受红军的伟大。所以理解和感悟应统一起来,相互促进。

语文教学中的理解很重要,但是不能停留在理解阶段,还要引导学生有所感悟。要触动学生的感情,使之动情,才能有所悟。学生的感悟具有一定的个性特点,同一件事情,每个学生的感悟不同,所以感悟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个性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生精选优秀作文:感受数学学习的奥妙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直喜欢数学。自从三年级一开始,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就从以前一、二年级的班主任王老师改成了四班的海老师。

海老师和王老师教学的方法不太一样。比如,王老师发我们卷子总是会给我们讲题,还把所有的题都给我们讲一遍;然后回家让我们改错。海老师用的方法就不同了,海老师是先问我们哪道题不明白;然后讲我们错的比较多的如果还有谁不明白,就让他单独去问老师;最后让我们回家把正确的答案写在错题旁边。

过了不久,有一节数学课非常有趣。这节课老师给我们四个人一把剪刀、一条彩带、一张写字比赛的作品、一个胶棒和一把皮尺。就当我们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时候,海老师宣布:“我们今天就要把这些写字比赛的作品加上花边。”当时,海老师让我们量一量每张写字比赛作品的周长。听了老师的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便认认真真地量起了周长。“老师,我们组把花边装饰完了!”只听几位同学说道。海老师便把他们组的作品粘到了黑板上,表扬了他们组。

这节数学课让我有了深深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