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什么的符号填词语【最新20篇】

为北京符号发现者、热爱者和创造者的老舍先生,也成为了北京历史与现实的,北京人眼里与心中的,一座永恒的丰碑。下面小编整理的北京的符号满分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432

作文

65

寻找幸福的符号作文800字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啊……”我看到了我桌上一一个精巧的礼物,然后“祝你生日快乐”的声音震动着我的耳膜,这声音与五年前叔叔的声音一样,一样的亲切。这五年间的事情,犹如那碧波的水痕,远了,淡了,只有台湾叔叔给我过生日的事,却如那首唱熟的儿歌,一直回响在耳际。那是五年前的今天,叔叔从宝岛回家,恰逢我的生日,我们正在切蛋糕,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门口,爷爷顿时站不稳了,叔叔行云流水般的跑到爷爷面前跪下说:“爸,我回来了……。”爷爷激动的说:“回,回来就好。”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我叔叔从宝岛回来了。

叔叔看着我说:“噢,今天是小鬼的破壳日啊!来,叔叔给你一个礼物!”叔叔用我的橡皮捏了一棵樟脑树,他有红黑相间的叶子。花花绿绿的果实,又粗又丑的树干。开始我们还哈哈大笑,后来叔叔告诉了我一个故事,一个关于日月潭的故事: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蒋介石战败,便带着他剩余的部队逃到台湾,将士门思念大陆的亲人,天天在台湾的湖边探望,有没有从大陆来的船只,有没有亲人来看望他们……一天又一天过去了,船只来往过千,但是始终没有他们等待的人出现,将士门绝望了,他们在湖边抱头痛哭,最后湖水上涨,东边涨成了月亮似的湖,西边涨成了太阳似的湖,因此人们叫他日月潭……。”说着说着叔叔眼里闪现了了泪花。

第二天,叔叔要走了,我再次看见了叔叔眼里的泪花,爷爷也哭了,我不由自主的对叔叔说了声“要多回来看我们呀!”叔叔上了船,久久的挥手,直到船在我们的眼前消失。

我终于明白了“日月潭碧波粼翠台湾同胞日夜思归盼统一,扬子江热浪含情大陆同胞天天翘首望团圆”所包含的感,我知道了台湾同胞的心声,我感受到了台湾同胞的心跳,他们盼望统一,渴望自由,台湾同胞想让自己早日回到母亲的身边,希望大陆与台湾之间有一架天桥,用爱国之心凝结的桥。

我等待台湾的回归,等待叔叔再次回家,等待就是幸福符号,那让我们在幸福中等待台湾的回归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一个特殊的符号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友谊是什么,是一根棒棒糖?是一个甜蜜的微笑?还是一束鲜花?不,都不是!在我看来,友谊是一个特殊符号……

我在美国有许多好朋友,我们分别时都非常伤心。其中一个叫爱丽莎,她答应我回国后要给我写信。她并不懂中文,但硬要用中文写。回国不久后,我就开始思念远方的朋友,并盼着爱丽莎尽早给我写信。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这封珍贵的信给盼来了。当我收到时,可以想象我是多么快乐。我小心翼翼的把信拆开,是一个漂亮的自作贺卡。我又慢慢的翻开,想象着她写的中文字。“哇”我尖叫了一声,把我自己都吓一跳。这信其实只有一个中文字,准确的说是一个奇怪的符号,下面写着一行英文小字。这符号有种半中文半英文的感觉,我看了半天都没看懂。这时那行小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力,原来爱丽莎想写“爱”,但她不会写,又怕我看不懂,就特意留下一行字来解释。这个符号,虽然只有一个,虽然它很微小。但它包含了朋友对我的友谊,它包含了朋友想对我说的千言万语,它包含了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友谊。它是一个不寻常的符号,它是一个特殊的符号,它比任何长篇大论还要珍贵。它让我让我仿佛看到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在桌上绞尽脑汁,想把最好的话语送给朋友,让朋友感受到友爱。是的,谢谢!我收到了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的礼物。我的血液沸腾着,望着那个符号,我不由自主的拿起一支笔,在纸上写着:最好的朋友:爱丽丝与爱丽莎。谢谢爱丽莎给我了一个友谊的世界,让我再次感受到了被爱包围着的感觉有多幸福……

友谊,就是这么简单,简单的可以是一个普通又奇特的符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文化符号:风土人情

全文共 3197 字

+ 加入清单

名作链接

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春天一到,卖大小金鱼儿的就该出来了,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一到夏天,西瓜和碎冰制成的雪花酪就上市了。秋天该卖“树熟的秋海棠”了。卖柿子的吆喝有简繁两种。简的只一声“喝了蜜的大柿子”。其实满够了。可那时小贩都想卖弄一下嗓门儿,所以有的卖柿子的不但词儿编得热闹,还卖弄一通唱腔。最起码也得像歌剧里那种半说半唱的道白。一到冬天,“葫芦儿――刚蘸得”就出场了。那时,北京比现下冷多了。我上学时鼻涕眼泪总冻成冰。只要兜里还有个制钱,一听“烤白薯哇真热乎”,就非买上一块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

――摘自萧乾《吆喝》

课本链接

《端午的鸭蛋》《端午日》《鼓声》《云南的歌会》《清明》《土地的誓言》

1.文化无处不在。吆喝也是一种文化,对吆喝的品味分析就是对文化的赏析。吆喝声中包含着语言的艺术,包含着饮食的文化,包含着交际的技巧……生活中的我们,要善于观察与思考,会从最普通的吆喝声中品味文化的厚重与多彩。

2.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商贩的吆喝声,这在无心人听来,或许顿生厌烦,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人的音乐。尤其是随着岁月流逝,这一切都深深烙进心灵深处成为一种美好回忆的时候。

3.创新就是很好的传承。街头叫卖声,其实也包含着创造的成分,清纯悠扬的叫卖声似乎还包含着创作者的个性:有朴素的有华丽的。具有不同的风格:有简的有繁的;有写实的,有夸张的……而现在广告、肥皂剧、文艺节目中的大呼小叫,又有哪些能让人印象深刻呢?没有创新,就没有个性。

佳作展示

京味吆喝何处寻

北京话语速快,连音卷舌音多,略显絮叨又不乏亲切,在音色上可以归为“油润”一类:口儿甜,沙脆。

最近的天坛公园,还能听见“磨剪子嘞――戗菜刀――”的吆喝,找到在祈年殿西门下集中晨练的一大群人,而这里的吆喝已经成为他们的练声曲了……可那份纯正的京味吆喝,那份人文的、历史的以及人们生活习惯、观念的规矩难道“科学”不起来了?就算是当今的北京人,也不容易听到原汁原味的北京老话了,更甭提五行八作那些多姿多彩的吆喝。不过现在,京味儿叫卖“吆喝”已经进入了专家论证阶段,下一步将汇集整理各种胡同叫卖曲谱、录制现存表演老艺人的吆喝绝段。

萧乾的《吆喝》中写道“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文中说,“一到夏天,西瓜和碎冰制成的雪花酪就上市了。秋天该卖‘树熟的秋海棠’了”,多么令人神往的生活,然而现在的我们也只能神往而已了。萧乾老先生还谈到了卖柿子的简繁两种吆喝:“简单的只一声‘喝了蜜的大柿子’。其实满够了。”而冬天呢,那时的人们也别有一番滋味――“葫芦儿――刚蘸得”出场,还有那“烤白薯哇真热乎”,诱得萧乾“就非买上一块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可惜的是,当年的多彩生活,现在已经变得单调许多了。

现在,人称“京城叫卖大王”的老人臧鸿从小听着吆喝声长大,趸过蔬菜,卖过报纸,行遍天桥、厂甸,由于对生意人的吆喝格外着迷,他特意记下自己所听到的印象深刻的各种吆喝100多种,进行惟妙惟肖的模仿,后来还拜了天桥的民间艺人为师,此后其吆喝成为才艺绝活,被老舍先生夫人、徐悲鸿弟子胡?青先生称为“京城叫卖大王”并题匾相赠。可臧老爷子也直发愁,孙子不爱学吆喝找不到传人,他一直以来在所居住的东花市社区对中小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借着时不常地去教教孩子来两句纯正北京话的音儿,而这胡同里出来的吆喝才是北京地道的母语。

臧爷也说:“叫卖声最重要的是要有生活,发音不准确的叫卖声其实是在败老北京吆喝声,别人轻易不敢叫卖,一是没有生活,二是没有成套的词,三是没有好嗓子。有些自称的叫卖王都不正宗,都没有真实再现老北京的原汁原味,要想全面推广吆喝声,还是要有体验。这是生活中来的。保存叫卖声比较困难,现在有很多人打我的主意,我在地坛庙会、唐装节、大兴西瓜节、媒体上露面,主要是让大家见识真正的老北京吆喝声。老北京叫卖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宝贵智慧和精神血脉,再不抢救就永远失传了。”

然而,臧爷住在首都机场附近的温榆河边,进一趟城要坐两个小时公交车。每次表演叫卖,口干舌燥,累得不轻。可老爷子说了一天,老也停不下来,因为观众围着不散。虽说这“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录了音,可像这样的老爷子还能说多久呢?

【点评】

作者写的是对吆喝声中所包含的文化的思考,在当今社会,有那么多的超市,有那么多替代吆喝的扩音器,吆喝声似乎可有可无了,吆喝声的消失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善于观察与思考的作者,从中看到了某种文化的迷失,并引用萧乾《吆喝》中的句子,表现四处充满吆喝声的生活的多彩,用“臧爷”的例子表达了为吆喝声即将消失而感到惆怅的心情。作者在娓娓道来的讲述中将读者的思考引向深入。

文章的语言也颇具“吆喝”的韵味,多处使用独具特色的京味语言,而且贴切自然,毫不做作。

我看“吆喝”

在电视上见过北京的一个“吆喝大王”――已是古稀之年的老先生,会吆喝100多种老北京用的、玩的、吃的、喝的叫卖声。但凡老字号重张,他都得去给老买卖吆喝两嗓子。后来读到萧乾的《吆喝》,在沉醉于萧乾比北京的吆喝更具韵味的语言的同时,也体悟到,这看似简单的吆喝声中竟然包含着这么大的学问。

吆喝也非北京仅有,而是遍及各地都市的街头巷尾。我的爷爷曾说,五十年代他在徐州,听见过“炕鸡嘞嗨――炕鸡哎!”的吆喝,“刮子篦子――刮子篦子!”的吆喝,还有早市上“大米小米豇绿豆,白面一勾五碰头的稀饭嘞――糖包豌豆包!”的吆喝声,秋冬夜色中远处传来的“烤白果嘞――白果!”“里外青的萝卜嘞!”的吆喝声,声声入耳。父亲的讲述让我好不神往。我想这其中的韵味,怕是不亚于萧乾《吆喝》里的正宗北京吆喝――“树熟的秋海棠”“喝了蜜的大柿子”“葫芦儿――刚蘸得”“烤白薯哇真热乎”吧?

一次,陪爷爷散步,在一个老巷子里忽地听见一蹬三轮者用电喇叭吆喝“臭豆干!”爷爷听了摇着头说:“没那味儿了。50多年前的吆喝像唱曲儿一样。现在要想再听,只有去听相声了。”

不错,这种从早到晚络绎不绝抑扬顿挫生动风趣的出自小商小贩之口的吆喝,确实走进了艺术殿堂,受到艺术家的青睐。传统相声《卖估衣》里就有吆喝的活儿。现代京剧《红灯记》里的磨刀人也吆喝了一句:“磨剪子嘞――戗菜刀!”前文提到的吆喝大王前些年还为反映老北京的《城南旧事》《四世同堂》等影视剧配过吆喝声,而十多年前有个小品中的吆喝“卖大米嘞――卖大米!”也着实火了一把。这富有个性的吆喝声里,的确隐藏着某种比吆喝声悠远得多的东西。

沿街串巷的五行八作的贩夫走卒,将贩卖货物用曲艺清唱或口技形式吆喝出来,他们不愧为韵味十足的吆喝艺术家。而时下有些艺术家的“吆喝”却没那味了。不信?你打开电视瞧瞧,那些歌星笑星影星视星……众多的星星艺术家在荧屏里面对着亿万观众“吆喝”着“我爱”“用了真的好舒服”“谁穿谁精神”“实惠,看得见――不到一块钱”……都什么味儿?空有吆喝的架势,完全没有了吆喝的味道,真是可悲!

现在的市场上,四季叫卖的货色仍然是不同的,而吆喝声却相同了,全被简易的、可以录制声音反复播放的小喇叭替代了,而人们也早已习以为常了。

【点评】

本文由一个电视栏目中的“吆喝大王”入笔,联系生活,阐述对“吆喝”的思考,娓娓道来,畅达自然,一步步将读者的情感与思考引向深入。文中多处使用对比,如北京的吆喝与徐州的吆喝的对比,现在的吆喝与曾经的吆喝对比,平凡的小商小贩的吆喝与电视节目、广告中的“吆喝”对比,在鲜明的对比中阐发了自己对生活、对文化、对创新等深刻问题的思考,也把读者的思考引向深入。

[关于风土人情的高考写作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爱心的符号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打“爱心”会个粉红的心形 (?-Selective Memory-?) 哦,打“心”也会? 咩咩. (闲置可以戳我相册看看啊) N面彗星 (哪怕一瞬间的惊艳 也要照亮世界...

永远相信,人世间不只是心灵的沙漠,感情的冰窑,至善至真的情怀,筑起了一道道最美的风景。

——题记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一眼潺潺流动的泉水,使饥渴的行人感到人生旅途的甘甜……

我有这么朋友,他叫小明,他呢,矮矮胖胖的,总是穿着一身宽大的衣服,衣服肥得就好像裙子似的。他的说法是:“哼,你懂?玩的时候,比你多了!”他的长相普通,是那种丢在人堆里找不的那种,唯一不同的是他那张永远也停不下来的“好吃嘴”。

他是个“吃货”,他家是小康家庭,平常家人也很宠着他,养成了他的“好吃嘴”。他来说,吃,是他人生最大的追求。他爱吃,但有爱心的人。

我还记得不久前他12岁生日那天,他邀我与他一起过生日。他手里捏着早上从他妈妈那里拿的100块钱,拉着我去肯德基为他庆祝生日。当路过面包店的时候,他看到店里面有个衣服满是补丁的老奶奶,拖着麻袋,好像在和售货员争执着。他的脚步随即停下来了,抬脚向面包店走去,我拉住他:“干嘛?要去肯德基吗?”他顿了顿,然后回答我:“等一下嘛,看看里面在干嘛。”我拉不住他,无奈只好跟着他走进了面包店,我看到老奶奶在和售货员拉扯着,售货员用鄙视的眼神斜视着老奶奶:“捡破烂的,就你还想买蛋糕,你买得起吗?”老奶奶唯唯诺诺道:“今……,我孙女生日,我想给他买个蛋糕,有便……便宜一点的吗?”售货员看了看老奶奶手上捏着的50块,不屑道:“三磅起卖,一磅30,共90?你有吗?”“我有!”小明实在看不下去了,“有这么欺负人的吗?”他愤愤不平,大叫道:“我帮老奶奶给钱!”售货员白了他一眼“小朋友,不要逞英雄哦。”小明拿出100块在售货员面前扬了扬:“我给!”老奶奶在旁边拉了拉小明,说:“小朋友,你不用帮我的,我会想办法的。”小明却对老奶奶说:“没关系,我的生日,我就当吃了就好了嘛。”老奶奶还想说,小明一把把钱拍在桌子上,“去给我把蛋糕包起来!”售货员见了,面子有些挂不住,也没说就转身回去包蛋糕了,小明这时一把拉住我往外跑。跑得我气喘吁吁地才停下来,他对我说:“明年还能遇见老人,我还给她买蛋糕。”

请记住:每个人单翼的天使,拥抱才能飞翔!每个人都像小明一样献出一点爱,社会将会充满爱,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北京的符号作文600字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我家五代以上是否是北京人,我不知道。但打我爷爷记事儿的时候起,就是在北京崇文区花市大街的一条胡同中的一个四合院儿里长大的,不信?!您瞅我们家家谱去,咱地道的老北京。

做为老北京老住户的我,不时的回味着当年住在四合院儿时的情景:端着爸爸留下的蓝边儿大海碗,碗里面盛满炸酱面,头顶儿刮的亮亮的,光着板脊梁,肩头搭块儿手巾板儿,穿着大裤衩子,踢拉着拖鞋蹲坐在院门槛儿上,手里还攥着半根儿黄瓜嘴里嚼着新蒜,一边呼呼的吸溜着一边和过往的邻居们搭话儿:

“吃了吗您哪?!”然后瞪着大眼等候着邻居的回话儿加上一句:

“进来盛碗面,我妈做的,倍儿香!”然后继续呼呼的嚼也不嚼的整根儿往下咽。然后冲着远去的背影儿再加上一句:“回见您哪!”

现在这景儿可是彻底的没了,拆迁把我家从城中拆到了西郊小区,上个厕所都不出屋儿了,我这叫个郁闷,老妈没了,吃老哈哈炸酱面的镜头也成了永久的记忆,媳妇儿英子虽然贤惠,可她做的炸酱面总也吃不出来老哈哈味道。街面儿上的老北京炸酱面馆儿的味道总是甜咝咝的,一点儿也不好吃,还“糇儿”贵。

下岗了,工龄被买断,也不想找工作听别人的数落装孙子去,靠着拆迁后分配的房子出租资金和几年后的养老保险足够我下半生的吃喝了,媳妇儿英子也不过多的管我。

于是我就象旧社会的老北京的混混儿一样满北京城的转悠,不为别的,就是去回味北京的小吃儿。

打张月票,四九城的打听北京小吃儿的踪迹,为的是寻找老北京的味道。咱不说那北京的烤鸭、王致和的臭豆腐,单说豆汁儿、焦圈儿就着老咸菜

那简直的就是老北京老百姓的一种文化底蕴。

晚上搂着媳妇儿英子望着窗外的月亮,数说着儿时被爷爷领着到隆福寺吃北京小吃儿的情景。

英子说:“你还能记得多少种北京小吃儿的名字呢?总说自己是老北京,那就给我说说北京小吃名字吧!”

于是我掰着手指回味无穷的说着:“门丁肉饼、褡裢火烧、螺蛳转儿、炒肝儿、卤煮火烧、羊眼儿包子、豆汁儿、焦圈儿、京东肉饼、豌豆黄儿、爆肚儿、面茶、驴打滚儿、烧麦、馓子、羊霜肠、芸豆饼、麻豆腐、豆腐脑儿、油渣儿……”

英子在我的怀里睡着了,脸上露出甜甜的微笑,很快的我也进入了梦乡

梦见自己仍旧坐在老四合院儿门槛儿上,端着大蓝花边海碗,边吸溜着老妈做的炸酱面边和过往的邻居打着招呼:

“吃了吗您哪?!”

[北京的符号作文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爱心的符号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3月19日,一张温暖的爱心卡在邻里中传开. 因担心老人逛街后找不到回家的路,刘先生便为家中老人制作了一张爱心卡,下面留有家人的电话,因老人年纪大,不会使用手机且有...

就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发生了8级大地震,汶川县及周边地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地震相当于400颗原子弹的能量,把无数阳光下鲜活的生命永远地带入黑暗的世界。想着想着,我的内心被悲哀以及同情笼罩着。这时,耳边传来了班长的声音:“请同学们献出自己的爱心,捐钱给四川受灾的同胞吧!”于是,我连忙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那张100元,毫不犹豫地捐了出去。虽然这区区的100元并不能给四川受难同胞带来很大的帮助,但是却表达了我对四川灾民的一片爱心。接着,我们下到操场。学校的“心手相连,共援灾区”捐款活动在这里举行。参加这次活动的除了全体师生,还有退休老教师以及一些家长,就连经济上并不富裕的保安叔叔们也来捐款了。

这时,天阴沉沉的。我想着已在天堂上的四川同胞,想着受灾的四川人民,感到在地球的大家园中,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共同承受着生命的疼痛。因为我们对生命有着共同的尊重,更因为我们人的生命的宝贵,我们要坚强地活着。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我们在大灾难面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这场巨大的灾难。努力吧!自强不息的炎黄子孙们!

今天是个很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康仔和小朋友们一起参加了“1+1=爱”助残助学活动,为帮助他人献出自己一份小小的力量。中国的父母从小就经常教育孩子要有爱心,尊老爱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一个特殊的符号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友谊是什么,是一根棒棒糖?是一个甜蜜的微笑?还是一束鲜花?不,都不是!在我看来,友谊是一个特殊符号……

我在美国有许多好朋友,我们分别时都非常伤心。其中一个叫爱丽莎,她答应我回国后要给我写信。她并不懂中文,但硬要用中文写。回国不久后,我就开始思念远方的朋友,并盼着爱丽莎尽早给我写信。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这封珍贵的信给盼来了。当我收到时,可以想象我是多么快乐。我小心翼翼的把信拆开,是一个漂亮的自作贺卡。我又慢慢的翻开,想象着她写的中文字。“哇”我尖叫了一声,把我自己都吓一跳。这信其实只有一个中文字,准确的说是一个奇怪的符号,下面写着一行英文小字。这符号有种半中文半英文的感觉,我看了半天都没看懂。这时那行小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力,原来爱丽莎想写“爱”,但她不会写,又怕我看不懂,就特意留下一行字来解释。这个符号,虽然只有一个,虽然它很微小。但它包含了朋友对我的友谊,它包含了朋友想对我说的千言万语,它包含了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友谊。它是一个不寻常的符号,它是一个特殊的符号,它比任何长篇大论还要珍贵。它让我让我仿佛看到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在桌上绞尽脑汁,想把最好的话语送给朋友,让朋友感受到友爱。是的,谢谢!我收到了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的礼物。我的血液沸腾着,望着那个符号,我不由自主的拿起一支笔,在纸上写着:最好的朋友:爱丽丝与爱丽莎。谢谢爱丽莎给我了一个友谊的世界,让我再次感受到了被爱包围着的感觉有多幸福……

友谊,就是这么简单,简单的可以是一个普通又奇特的符号。

老师点评:

文中作者记叙了自己在美国和爱丽莎之间发生的事,对我们之间的深厚友谊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赞美情。本文行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条理分明,结构严谨;文章叙事完整内容充实,语言流畅简洁。如:“友谊,就是这么简单,简单的可以是一个普通又奇特的符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走上填词这条路

全文共 1534 字

+ 加入清单

“1995年以后的时代是林夕的时代,他和黄伟文取代了黄霑和郑国江,成为新一代香港的两大词霸。”内地资深乐评人李皖4年前悼念香港乐坛一代宗师黄霑时曾这样定位林夕。

一直到初中二年级,林夕“对英文的兴趣比中文多”,但初三开始,一个修教团体办的杂志《突破》介绍了坊间难觅的民国台湾诗人周梦蝶的新诗,让陡生兴趣的林夕开始找一些新诗来读,试着填“水调歌头”等词牌。

“那时没什么娱乐选择,每天晚上都是电视剧陪我们吃饭”,林夕回忆起1970年代中后期的初中岁月和彼时流行文化大行其道的香港,“走上(填词)这条路,是给香港电视剧和娱乐圈感染的。”那时,香港无线电视台的电视剧动辄都是几十集甚至上百集,都配有脍炙人口的主题曲和片尾曲,“每天耳濡目染,听着这些歌词,觉得好厉害哦”,“这些歌词提升了整个剧的精神面貌”。“有两首歌启发了我对填歌词的兴趣”,听了电视剧《陆小凤》的片尾曲《鲜花满月楼》,林夕觉得自己可以填出更好的词,就在洗澡时开始了最初的尝试,“现在有时想不到歌名我也会去洗澡,洗澡能让我想到比较好的歌名 ”。而黄霑填词的《倚天屠龙记》的同名主题曲让林夕“很佩服他用那么简单的方法就把《倚天屠龙记》的主题表现出来了” 。

继最初的《曾经》,林夕为R填词狂人林夕的故事id填词狂人林夕的故事s组合填出《吸烟的女人》《传说》《别人的歌》等经典歌词。根据林夕中文网网友的不完全统计,林夕1988年创作的歌曲首次超过百首,为103首,其后数量有所回落。到1994年,林夕创作歌词再次突破百首(127首)。

1988年,结束为期一年的香港《快报》副刊编辑工作后,林夕于1989年开始亚洲电视节目部创作主任的两年任期。1991年至1994年,林夕加盟罗大佑的音乐工厂任总经理,创作出《首都》《皇后大道东》《赤子》《母亲》《似是故人来》等名作。1994年,出任商业电台广告部创作总监的林夕开始为黄耀明、王菲、张国荣、张学友、莫文蔚、谢霆锋、陈奕迅等当红歌手填词,王菲和张国荣中后期的所有经典好歌被认为都出自林夕之手,而黄耀明的《春光乍泄 》《风月宝鉴》《光天化日》和陈奕迅的《K歌之王》《十年》《背包》等也都被认为是林夕词作中的新经典。2005年他又首次介入张学友音乐剧《雪狼湖》的国语版。

林夕不喜欢“御用词人”这样的命名,只是偶尔,为了满足粉丝们的八卦诉求,他会讲一讲他和王菲“是没名分的夫妻”,讲一讲他的“一块肉”杨千嬅,讲一讲他“和林忆莲住在一起一个多月却什么都没发生”。

旅行是林夕歌词创作中一个很重要的题材,为杨千嬅填的《再见二丁目》就源自他十多年前的东京旅行经验,“跟我很有缘分的日本东京,让我写过很多以东京旅游为题材的歌词”, “我觉得天下间最够胆的人是迷途都没有关系的,去到哪里是哪里,飘到哪里是哪里,这才是最逍遥快活的”。

虽然不相信灵感、不害怕江郎才尽,林夕也有一些歌词创意来源于和朋友的闲聊。他最近为陈奕迅填的一首歌就来源于两人凌晨三四点的电话长谈,“我很奇怪,像他这样的人也不快乐,也有老婆了,也有小孩子了,当然他的家庭没有问题,他的烦恼主要是在一些很虚无缥缈的事情”,“我跟他很多相同的问题,很怕迷路,很怕失落一些东西。这样的话如果想去逍遥也不会逍遥到哪里去”。

林夕不接受任何“香港乐坛不如八九十年代辉煌”那类指责,他并不认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乐坛比现在好,那时很多歌曲都是翻唱的,制作人甚至要求编曲的乐手要弄得跟原版一模一样,而陈奕迅2001年发的《Sh填词狂人林夕的故事ll We D填词狂人林夕的故事nce? Sh填词狂人林夕的故事ll We T填词狂人林夕的故事lk!》那么高水平的唱片以前就没见过。陈奕迅在今年圣诞节前还表示,希望能收藏林夕日益稀少的歌词手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历史的符号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南京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风华的城市。漫漫的岁月之中,他经受了太多的创伤,宛如一位满目沧桑的老者,他炯炯地眼神中留下太多的符号

中华门是南京的符号。虽没有八达岭那么巍峨,但还是有那么个味儿。城墙上一块块青砖堆垒出他的历史,他的古老,凝聚着这个城市的精神。

秦淮河是南京的符号。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桨声灯影构成了一幅梦幻的人间仙境。华灯初上的秦淮河畔还回荡着《后庭花》,风华荟萃,莺歌燕舞。十里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妙曼让我忘返流连。

石头城是南京的符号。龙蟠虎踞的气魄,不愧为帝王之州。又有长江天堑,多了几分魄力。东吴留下的几分霸气,石头记留下的几分寒气让我为之感慨。

云锦是南京的符号。

明孝陵是南京的符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北京的符号之历史和发展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天子登基,万臣叩首。朱棣定国号永乐,从此,自己成为了明成祖。他下的第一道圣旨,便是把他侄子建文帝的历史在史书上抹去。

从攻进南京金川门的那一天开始,他就一直寝食不安。建文帝消失了,是被火烧死了,还是真的逃出宫外了?不仅他自己心里不舒服,南京的大臣和百姓们自然也并不太佩服这位篡权的皇上,私下里也难免“道路以目”。

子民们心中的不服朱棣自然不敢小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越来越不喜欢这座城市,便开始暗暗筹划一个计划,把整个都城都搬回他的原封地,北平。

他对大臣们说,迁都北上是太祖洪武未尽的事业,天子守边也是对北方防线的重要补充,况且大运河疏通,迁都北京的时机已经成熟。他说的句句在理,众人不得不服。

历时数年,北京城营造成一个大都市,巍峨的紫禁城,庄严的祈年殿和坚如铁桶的层层城墙。迁都大典异常热闹,文武百官第一次见到如此万国来朝的盛况,各国使臣纷纷献礼,最耀眼的莫过于大太监郑和从非洲运来的麒麟。

我们现在居住的北京城的雏形,就是在这个时候完成的。当时北京的符号是“天”,天子所在,天宫耸立,天坛巍巍,天兽得祥。

几百年过去了,北京城作为天的尊严已经被洋人的大炮打得脸面无存,天朝辉煌气魄也已经成为了历史。

当中国的人民起来反抗列强的侮辱,反抗旧廷的压迫,最终得取胜利的时候,北京的符号该是什么也成了一个难题。

有人提出,建设一个新的符号,他要超越前代,要体现中国人民的民主与自强的信念。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人民大会堂。也有人提出,要推翻旧的符号,如同推翻旧的观念,建立新的秩序。这就是后来·上演的拆城墙修公路的一幕。

历史长河的流向,终究不是几个少数人可以左右的,北京的符号,仍旧是“天”。是天安门。国徽上,地图上,都能证明。然而,就像天安门城壁上的两幅字写的一样,此时的“天”不再是自大的口号,而是对天下太平的祈愿。

当然,中国真正走向世界,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不再是“有三分之二的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才短短几十年的事情。今天,地球就像一个小村,每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都有数不清的各式符号。但是,我希望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能永远保留这份千年不变的天下同福,世界大同的心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中生作文:理想主义符号,为理想加油

全文共 1490 字

+ 加入清单

我想这是最后一次用Ling—three的名字发文章了,因为没有创网币,又没打算去充。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原来的心情已经不一样了。

今年的五一假,原本无聊的我,在电脑面前本想查查英语四级的资料,但就意外发现了创新作文网,随便地注册,申请了一个用户,就叫Ling—three,之后就一直用这个名字,没有文章可发,电脑只存了些高一写的文章,已经算是“仓底货”了,但就这样发了……

第一次在网上发表中文,以前常常是发英语文章,所以蛮期待的,不知道别人会怎么评,但压根儿不存在任何希望。

在创网认识的第一个朋友叫九州华夏,第一次加的文学社也是御水临风,当时御水临风是一个新社,只有40人左右,文章也不多,大多数都是华夏写的,也只有一层房间,华夏是1―1房,其他的都是空房间,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但还是留了下来。

后来,见到一篇文章《原谅我们的寂寞》,作者是西城岛,很好的文章,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因为当时刚好认识了一个朋友,同样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孤独,她曾经自杀过两次,用她的话来说,竟然有勇气去死也没勇气去生存!为了这篇文章,我就到了理想主义符号文学社。不为别的,就是共鸣吧!

第一次发文章,什么都不会,还有一篇是转载文章的,却忘记了选“转载”,后来还闹了不少误会。

高二都快结尾了,很多科目老早就进入了第一轮复习,所以高二的期末考够受的,但还是如愿拿了个第一,回到家里,上上创网,竟然看到自己的文章,第一个给我的文章留言的是一个叫星沉的人,不知道是谁,但却充满感激,一连几篇文章几乎只有他的足迹,一个新手,那时的我该有多开心。

再后来注册了另一个用户,名字叫维尼听雨,当了会员,明正而顺地在上面发文章了,同样地,没有名气的我,来看我文章的人也不多,小猫两三只,几乎想放弃了。

这时候回去看看理想主义符号,一切让我不敢相信。那个叫西城岛的人走了,那个叫星沉的人也走了,只随便留下一个社长,也没有副社。我突然明白,这就叫曲终人散吗?可是,锣鼓还是刚打响啊,就这么快散场吗?

所以,现在的新用户维尼听雨,一直不加入文学社,有很多人问过我,也有很多人希望我加入。紫月蓝风,原御水临风的社长,一个让我觉得过意不去的孩子,曾经好几次拒绝了他。还有回到过去,45度天空的社长,同样感受来自他那份真诚的心。还有第十维*龙行天下、幻*影、尘世精灵、星丞、风袭枫落……很多很多的朋友,但抱歉,我再也不想带有任何情感了,我宁愿一直流浪,让我潇洒而来,洒脱而去吧,不想再有什么曲终人散了,不想让任何东西牵着我的脚步,所以希望大家明白。

我还是很欢迎大家去看我的文章,多批评一下,这样才会有进步,但不要以一颗责任的心去邀请我加入文学社,这样只会让我觉得不好意思。

之后再也没有用ling—three的名字看文章了,也再也没有上过理想主义符号文学社,而维尼听雨就一直坚持着写作,但更多的时候是看别人的文章,发一下自己的感受,再留下一两句鼓励的话,因为我明白一个喜欢写作的人,他不缺少素材,缺少的是别人的支持,一直把它当成我的工作,很多时候,会看到很多人留言谢谢我,还有的是特意加了我的Q亲自说谢谢,有人对我说,从来都没有人留过言给他,怕是以后没勇气再写下去了,但感谢我。突然明白,一个写作的人不但要懂得用自己的一支笔去跟庸俗战斗,用自己的笔去书写理想,更多的时候,我们要懂得给别人希望,不是吗?

就这样,我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维尼听雨不但要学会写英语文章,也要多写中文。不但要学会写作,也要学会为别人喝彩,以后,我也会多去鼓励别人,他们大概不会知道维尼听雨还有一个名字叫Ling-three,一个默默无闻,却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坐上幸运符号去飞翔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25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夜,外面淅淅沥沥地飘着雨,原本热闹的小区变得格外的安静。小米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昏暗的台灯下,她正在给她的父母写一封信。因为她想逃离这个家,逃离她的爸爸妈妈。自从单独二胎政策出来,自从他弟弟的到来,小米觉得妈妈总是围着弟弟转,爸爸也不再那么关心她了。加上这几次成绩的下滑,更加坚定了她出走的决心。

她一边写信,一边流泪,泪水不断浸湿了信纸,笔墨也随之化开。当她写完最后一句“再见”,并加上一个大大的感叹号的时候,奇迹发生了。感叹号在泪水的浸透下,越变越大,最后竟然带着伤心的小米飞离了这个家。

“你好,小米!”感叹号微笑地说。

“你好!”小米的情绪有些激动,因为他终于可以逃离自己的家了,“这样爸爸妈妈也许就会注意我了。平时爸爸妈妈总是围着弟弟转,几乎忽略了我的存在,现在我离开了,他们总应该着急了吧。”

感叹号目视远方,一言不发,静静地听着小米抱怨,“那好,你坐稳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自由飞翔吧!”感叹号带着小米飞向高空,他们飞过了高山,穿越了森林,跨过了大海……

一个小山村出现在了他们的视线里,感叹号放慢了速度,慢慢地降落在这个小山村里。这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这里大概只有几十户人家。看那房子,墙是用泥土活起来的,屋顶也就是几根木头上铺了一些稻草,就跟小米小时候搭积木一样,似乎一阵风就能将它们吹倒。

“姐姐,姐姐——奶奶摔倒了!”一个穿着开裆裤的小男孩屁颠屁颠的朝田里跑去。顺着小男孩跑去的方向,一个和小米差不多大的小女孩正在地里除草。

小女孩扔下锄头,飞一般朝家的方向跑去。此情此景让小米感到非常好奇,她便跟了过去。

这是一间几乎快要倒塌的屋子,小米怯生生地跟着这个姐姐走进了屋内。只见姐姐很娴熟地扶起地上的奶奶,并给她喂了点水,确定奶奶无碍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时姐姐才注意到小米:“请问,你是?”

“我来自另外一个城市,我叫小米。”小米忙解释道,“就你照顾奶奶,你爸爸妈妈呢?”

“我们山村穷,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整个山村十几户人家都和我们差不多,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这时小米注意到姐姐提到爸爸妈妈的时候,眼里闪烁着泪光。

两个年龄相仿的小女孩,一下子就变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他们俩坐在门口的石头上,一聊就是好几个小时。已是傍晚时分,姐姐起身去做饭了。

看着山村美丽的黄昏,听完姐姐的故事,小米感到万分惭愧,她开始有些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了。

这时,感叹号又出现在了小米的面前:“怎么,想父母了吗?”

小米哽咽着,点了点头。她想起了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种种好,想起了自己原来过得有多幸福。“就算有了小弟弟,妈妈依然每天早上起来为我准备丰盛的早餐,半夜醒来也不忘来看看我有没有踢被子。比起姐姐,我的家是那么温馨,我的爸爸妈妈是那么的可爱!我真的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那你——想回去了吗?”感叹号试探性地追问,他为自己的计划就要成功了而感到窃喜。

望着无限的夕阳,小米点了点头。她要回家和爸爸妈妈说声对不起,她要和弟弟一起快乐玩耍,她再也不要离家出走……突然身体急速下降,小米被惊醒了,她发现自己只是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梅香的符号作文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梅花香,自苦寒来。

家门前的庭院内,满满的都是美好。春天,鸟语花香,冬天便是阵阵梅香沁人心脾。

不远的地方,那束束梅花旁有一座极其矮小的房屋,里面有一位怪爷爷,只笑不说话,于是我们这群小孩子便给他贴了一个标签——怪爷爷。

这株梅花是他精心培育的,亲眼看花开花谢。我曾仔细看过他,白花花的胡须,小小的眼睛,笑起来真的很和蔼。

每天他都是早出晚归。冬天的早晨异常的寒冷,可他却脸色平静,一点也不冷的感觉。

昨天的鹅毛大雪,为院子里的孩子们带来欢乐,一个个像音乐符号一般飞奔着,你扔一块我扔一块,好不快乐,欢声笑语充满了院落,爷爷笑眯眯地坐在梅花旁着着我们,像极了梅花树掉下的孩子,朴实、纯净。

傍晚,寒风袭来,伴着梅香回家,留下庭院外一片狼藉。

怪爷爷看着梅花被打落,不知是什么滋味。

寒风吹动着窗户,我鼓起勇气踏出门外,怪爷爷正娴熟地拿着扫帚着一层层的积雪,为我们整理昨日欢声笑语后的狼藉。累了便坐在花下,贪婪地嗅着梅香,恍惚间,我仿佛看见了爷爷每天起早为我们打扫防子的情形,不论酷暑严寒,一年又一年。

他站在一旁挖着汗,不小心碰掉了枝头的梅花,掉落在肩头。那梅花就如他的符事情高洁、孤傲、冰清玉洁的品质,独立在高处。他就如那梅香,清幽、深邃、无不求回报地奉献。

我站在一旁,羞红了脸。他瞅见我,手中的扫帚滑落,双手不知所措起来。我想打破这尴尬:“宋爷爷,您早啊!”他愣了一下,立刻回过神:“唉,早!早!”他拾起扫帚又低头干活。

宋爷爷原来如此谦虚、害羞、朴实、又那么可爱。

微风拂来,扬起梅花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汉字舞动的符号作文700字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的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物质上的四大发明,还是思想上的百家争鸣,中华文化都凸显了它的魅力。而中华文化的核心组成和突出代表,首推汉字

汉字的源头可追溯到半坡出土的陶器上图纹,再到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到后来的铭文,汉字在不断简化,不断普及,它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记录着中华文化发展的历程,也推动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

有了汉字,我们才能了解先祖们的生活,探索中华文明的发展,了解古人的思想,汲取先人的精华,丰富人们的思想文化;有了汉字,中华文明才会源远流长;有了汉字,我们的历史才不会是一片空白;有了汉字,我们的思想才不会空虚。

汉字的神奇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汉字有着神奇的组词能力,几个汉字组在一起,便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几百个汉字组在一起,便是一曲令人或喜或忧的曲子,几千个汉字组在一起,便是一片情感流动、思想丰富,能让人产生共鸣或者是让人费解的“传奇”文章!在这字与字之间,在这词与词之间,传递出的已不是一种简单的信心,而是人类的种种美妙情感,当汉字被赋予情感时他便跳到了锦帛上,跳到了竹简上,跳到了纸张上。他们带着人类的情感跳出了人们的脑海,像一个个乐符,自由的组合成了一片片美文,一卷卷古书,一本本著作。于是,中华历史上便有了这些美妙的乐章:《史记》、《汉书》、《春秋》、《易经》。还有那整体规范的楷书,潇洒脱俗的行书以及狂傲不凡的草书………他们都是汉字的智慧结晶!

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它的美,我不足以用语言来形容。我对它,就如树叶对根,鱼儿对水,万物对太阳。任何美的语言都无法修饰它。它,就像舞动的精灵,清雅脱俗、美丽非凡、风韵永存!

我爱你!舞动的符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洛阳的符号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牡丹是中国的国花,而提起牡丹,很多人都会想起著名的牡丹城——洛阳。因而可以说,牡丹真可谓是洛阳的一个色彩浓重、底蕴深厚的文化符号

牡丹的花季大约在三到五月份,每当此时,市内各处的牡丹都争相开放,马路旁、花坛里、公园里无一不是争奇斗艳,百般颜色百般香。这也体现了现在洛阳市和谐发展、欣欣向荣的大好景象。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句诗即使是用在现在也毫不夸张,甚至于还有些谦虚——每年的“牡丹花会”,平静的洛阳城总会像炸开了锅似的,各路游客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涌来,山西的、湖北的、四川的……更是有许多外国游客慕名而来,可见牡丹名气之大。这体现了洛阳市名扬四海同时又好客热情的品质。

在我看来,牡丹和洛阳相依相存,几乎就是一个整体。牡丹的精神其实和洛阳的精神有许多共通之处:牡丹大气磅礴,花盘非常大,这正体现了洛阳无限包容、气度非凡的特征;牡丹既不像月季、玫瑰般的妖媚,也不似百合、芍药般的素雅,而是属于其中,达到一种平衡,恰似洛阳,没有大城市的喧闹,也没有小镇的冷清,维持了两者的平衡;牡丹历史悠久、家喻户晓,而洛阳也是闻名天下……种种种种,让我体会到牡丹和洛阳如灵魂与身体般缺一不可的关系。

洛阳,可以说是一本十三朝历史的总结。而牡丹,则如同一个大大的符号——不,是惊叹号点缀其中,代表着一个城市辉煌的过去和光明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将“122”打造为交通安全符号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要把“全国交通安全日”定在12月2日这一天?

“我们希望,就像想到120就想起救死扶伤、想到119就想到消防安全一样,广大老百姓想到122就能想到交通安全,提醒自己安全文明出行。”这位负责人说,“换句话讲,就是让122进一步成为交通安全的一种符号。”

对症下药,首年主题定为遵守交通信号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作为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2012年“12·2”的主题是“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中央文明办、公安部、教育部、司法部、交通运输部、安全监管总局等多部门将联合部署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2012年的活动中,将全面宣传交通信号的法定涵义和法律效力,使广大交通参与者充分了解交通信号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通警察指挥的重要性,树立遵守交通信号就是遵守法律的观念。

事实上,强化广大交通参与者遵守交通信号的意识已是当务之急。公安部交管局做过统计,导致道路交通事故最多的前10种违法行为中,违反交通信号位列其一。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普及以人为本理念,增强科学管理意识,本着以人为本、公平效率的原则,兼顾各种交通参与群体的通行权利,充分听取民意,科学设置交通信号,合理分配路权,不断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微光的符号作文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微光照亮,伴随我夏夜的符号

静夜,偶尔几声路边汽车鸣笛的声音。我却因繁重课业而静坐书桌前,书盯上那盏昏暗的小白灯,只够给我小片圆形的光亮。正在做着一道数学难题,硬是蛮想,硬想不出来答题思路……

深夜,小路笾的路灯与霓虹灯瞬间熄灭了,我却依旧遨游书海。突然,房间门被打开来,从那细小的缝隙间,奶奶银白色的发际显得格外显眼。她说:“孙女儿,咋还不睡咧,作业还没有做完啊?”我轻声地“嗯”了一下,奶奶又走到身边:“这小手下边都写得全黑了,作业怎么这么多啊,没关系,你先写着,奶奶给你泡杯牛奶补充补充脑子。”说罢她便迈着稳健双国花盈的步伐去了……

房间里,书桌上暗淡无光,精神已疲倦,又有了困意,心绪不定。

“快喝了吧,我孙女儿定字真不赖。”她不时加上一句赞美,“快点定,早点睡。”她轻声地关上房门。喝了好杯醇香的牛奶,内心涌起温暖,便又有了那份意志,又开始研究难题了……

突然,透过窗帘的那微光,暖黄色的,我前去看个究竟,刚近窗户,奶奶的声音传入耳中:“丫头,奶奶睡不着,来花园浇浇花,你快写作业,也快点休息,不早了。”

花园里,数只蝉轻快的朗诵,喷水桶中的水珠纷纷撒落在花朵上,奶奶手拿一只手电筒,右手撒着水,那老花镜反射的暖黄色的光直直照在我的书桌上,久久都未移动,微光下,我奋笔疾书,心中的光也照亮了起来,心静则题解,一首刚以为怎么也想不出的难题就这样被解决了,心中的喜悦油然而生。

那道静谧的微光专为我照亮,唯有书桌那一小片,照亮着我的心……

起身走近那道暖暖的微光,拉开半边窗帘,推开窗,那个人静静地坐在花圃边的瓷砖上,手提手电筒,但睡意围绕着她,夏夜的蚊虫在她膀臂上、后背上、大腿上咬了好几个红包,她依旧坐在那里,提着那盏微光,照亮着我,即使她朦胧睡眼时不时闭合,她也依旧执着打灯,我的房间……

疲倦的眼睛被我揉得沙红,难道是我哭了吗?

那道温暖的微光,照亮了我的夏夜和我疲倦的心,温暖着我……

微光的符号,暖暖的,很贴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故乡的符号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我曾听有人这样说,倘若在外地碰到同乡,便会油然产生亲切之感,而且辨认“乡亲”也往往是极其容易的。因为同乡之间都带着故乡符号——乡音

在宁波,人们每天都讲宁波话。听的、说的都是地道的宁波方言,于是一切习以为常,不以为怪了。但是若在异地外乡,那便无异是贴上了标签。

暑假,我去了北方。虽说同行的有好几个“老乡”,但一到北地,好像都受了那儿的影响,操起半通不通的普通话来了。以后的几日里,“浸泡”在异乡的语调中,把自己的“乡音”浸得夹七杂八的。

终于回家了,坐在微微震荡的火车车厢里,连日的倦意使我头脑倾在窗边,不知不觉地就睡着了。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朦胧中我忽然听见一声“阿拉宁波……”我一越而起,对同伴嚷道:“宁波到了!”他们先是一惊,而后便会心笑了起来。这时,我才顺着声音,搜索着乡音的来源,原来是两个老乡正在那儿兴致勃勃地聊天呢!

多么亲切,多么有韵味,听起来硬梆梆、脆崩崩的。我们宁波话就是有特色,什么“透鲜臭冬瓜,刮亮鲜带鱼。”难怪滑稽演员常喜欢用宁波话来编相声:“来去、咪纱线du来,du来勿du来,勿du来……”

随乡入俗,在异乡,乡音有时候会改,虽说有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但是,如果终日泡在异乡的乡音里,那家乡话从自己嘴里流出来,也难免不大顺当或南腔北调了。

但是,有一种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在你的手心画上幸福的符号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人人都说生病是痛苦的滋味,可我觉得生病是幸福的滋味。幸福的滋味是泡在玫瑰池的清香;是三岁小孩得到棒棒糖的甜蜜;是得到成千上万个人的爱的感觉。这就是我在生病时感受到的幸福滋味。

在去年冬天,我再次复发了“过敏性紫癜”没想到这种病害我头晕脑胀,心情一直不怎么样。竟然还请假住了院。唉,生病的滋味可真不好受啊!不过在生病期间我得到了家人无限的爱抚。

在妈妈听说结果时,一下子痛苦的泪水再次淌下,这眼泪竟然留在了我的心上,这让我感到了母爱的温暖,这也是幸福滋味的一种,它是咸的。

办完住院手续,平常关系不怎么好的二姑竟然来看我了,她提着大包小包,大包有衣服,小包有日用品,还全是新的,这些其实都不重要,没过一会二姑给了我一个甜甜的吻,这让我感到吻得甜蜜,其实这也是幸福滋味的一种,它是甜的,也是来之不易的。

我住的是隔离病房,每天都要从早上6点吊瓶子到下午6点。那冰凉的液体让我经常打寒颤。在有一天,正在吊瓶子时大姑冲进来,把我抱在怀里,说了一堆虽然我不想听,但是我知道大姑是爱我的,关心我的,这让我又感到了唠叨带来的关爱,这也是幸福滋味的一种,这是咸的。 生病的滋味是一种难受的滋味,可正在这时你却会知道什么也比不了家人带给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北京的符号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在家玩耍时,听到卖糖葫芦的吆喝声就缠着妈妈买来吃。有时候还偷偷跟着卖糖葫芦的走街串巷,不是馋那糖葫芦,而是馋那悦耳的吆喝声。

经常来我家叫卖的是个老北京,一家子都是卖糖葫芦的。据他讲他爷爷在清朝那会儿就卖糖葫芦,所以他的糖葫芦绝对正宗。到底是不是,无从考证。但他一口悦耳的吆喝声让我深信不疑。那会儿我还小,也不懂什么叫正宗不正宗,判断的唯一标准就是谁吆喝得好听就买谁的吃。于是,我跟这个“老北京”混了个脸儿熟。

那一段日子,只要他经过我家的门口,他的身后就会跟着一个和他一起扯着嗓子吆喝的五岁小破孩儿。“老北京”很喜欢我。每天收摊前,都会给我一串糖葫芦作为“报酬”。有一次他摸着我的脑袋说:“多好的孩子啊,以后要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可就毁喽!”年幼的我,不懂这话的意思,于是认真地说:“卖糖葫芦多幸福啊,赶明儿我一准儿干这个!”“老北京”笑了笑,不语。

十五年后,我长成二十岁的大小伙儿。那个卖糖葫芦的“老北京”却再也见不到了。我每天都在为人生前途而奔波,现在的我,理想是当个白领,再不想小时候卖糖葫芦的事了。那悦耳的吆喝声,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被遗忘得干干净净。

终于,在一次春节的庙会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又看见了那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身影。虽然十五年过去了,“老北京”的模样依然没变。我跑上前去和他打招呼,向他勾画了十五年前的那个小破孩儿。他惊异地望着我,然后慈祥地笑了,像发现了一个旧梦,他递给我一串糖葫芦,说:“提前付你的工资,来,像当年一样,帮我吆喝!”我仿佛又找到了自己的童年,然而,我突然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张不开口,原地呆了半天——那太丢人了!我已经是个二十岁的青年了……

“老北京”笑了笑,说:“怕了?我就知道。还是那句话,多好的孩子啊,以后要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可就毁喽!”然后,他独自一个人吆喝开了:

冰——糖——葫芦……

葫芦——冰——糖……

那悦耳的吆喝声悠悠扬扬,进入我的脑海,像一缕残梦——胡同深处、四合院、门墩儿、小破孩儿、妈妈……

一股热浪敲击着我的心房,终于,我抛开一切,敞开喉咙——

冰——糖——葫芦……

葫芦——冰——糖……

吆喝,老北京的符号,有着老北京醇厚的味道。时代变迁,但北京那如歌的吆喝声却穿过岁月,飘向2008。到那时候,让全世界的友人,都来听听这地道的吆喝、品品这醉人的京韵吧——

冰——糖——葫芦……

葫芦——冰——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北京的符号之记忆和怀念

全文共 1122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加速了,涌入人们眼中的,是如“鸟巢”般高科技含量的北京新标,而那些融入了一代又一代北京人情感并扎根于北京人心中的以往的北京符号却在转瞬间荡然无存了。无论是老人、中年人还是我们这代年轻人心中都在默默的暗自神伤,承载着我们无限童年记忆的四合院已经成了宽广的马路,仅存的被标注和翻新了的四合院也已成为四面八方游客的旅游景点,早已不带有任何北京的泥土气息。

我们的记忆就这样在心底渐渐的模糊,只有在闭上眼睛追忆的时候,图片才能清晰的拼凑起来。记得,在姥姥家的大杂院宣布拆迁后,我一直没有勇气回去看看,这个我从出生到中考结束一直生活的地方,我却没有勇气看她最后一眼,直到她变成了废墟,不见曾经的点滴,我才摸索着记忆的路线,站到了她身边,心里一阵酸楚,泪水已经夺眶。这里曾经有我最完美的家庭,姥姥、姥爷、姥姨和爸爸、妈妈,一直生活于此,虽然我们自己的小家在楼房里,但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度过;这里有我从小到大的伙伴,我们一起在大杂院里玩耍,一起在这远近几里错综的胡同里穿梭,我们一起骑车上学、下学——这里有太多我的记忆,我多么想抱住她,不让她离开。我的朋友们,在这个时候纷纷拿着相机,试图留下曾经的记忆,不让她消去,即使是同学的聚会,我们也将地点安排在这熟悉的地带集合,一起缅怀——

老北京胡同的喧嚣声、吆喝声,老北京人夏日在院子里乘凉时的调侃声,孩子们在大街小巷追跑吵闹的嬉戏声——曾经的声音早已被汽车嘈杂的发动机声所掩盖;人们渐渐的变的陌生,挤进拥挤的楼群,关上门,用不着去问候对面的邻居;孩子们在大人的带领下竞相参加着各种各样的学习般,哪里还知道躺在屋顶看星星是一种怎样的幸福——

也许还能唤起北京人美好记忆的,还有那些已经商业化的北京小吃,虽然味道不再浓郁,却依然倍受北京人和外来游客的青睐。因为此时此刻,我们也只有通过味觉的刺激,才能找到一点曾经的痕迹,只有通过味觉的刺激,才能感受老北京的特色。

北京的大学同样是北京的符号,一直以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总是作为一个旅行的景点向人们展示北京的文化沉淀。然而,虽然我们的大学比起国外的许多大学要年轻太多,但我们的却有着飞速的变化。高耸的教学楼透着完美的设计和尖端的科技,却无法被一眼识别出她所属的院校。一位外国友人在参观北京大学的时候,看到原来的老式红墙教学区不禁感叹,我喜欢这个北大!

社会在前进,科技在发展,但人们的心中在重视创新元素的同时,更加珍视属于自己的往事记忆,这是人的精神财富,也是整个社会的精神财富。那些已经植根于我们心中的北京符号,才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对家乡的记忆,如果有一天,她们都已不复存在,那么无论我们身处何方,又有什么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