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中作文素材摘抄大全万能社会热点人物素材积累汇总20篇

导语:有些地方会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用木板加五色纸,做成各色各样的彩灯,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下面是小编整理一些相关写作素材,欢迎查阅与借鉴,谢谢。

浏览

6142

作文

1000

英语四级写作素材精彩句型积累

全文共 3057 字

+ 加入清单

英语写作积累很重要。下面是语文迷网为大家整理的英语四级作文精彩句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开头句型

1.Recently the phenomenon has become a heated topic.

2.Recently the problem has been brought into focus.

3. Nowadays there is a growing concern over ... .

4. What calls for special attention is that...

5. There’s no denying the fact that...

6. what’s far more important is that...

7.It is common knowledge that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

8.It is well-known that…

9.Many nations have been faced with the problem of ...

10.According to a recent survey, ...

11.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 ...

二.结尾句型

1.From what has been discussed above,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

2.In conclusion, it is imperative that ...

3.In summary, if we continue to ignore the above-mentioned issue, more problems will crop up. 4.With the efforts of all parts concerned, the problem will be solved thoroughly.

5.Taking all these into account, we ...

6. Whether it is good or not /positive or negative, one thing is certain/clear...

7.All things considered, ...

8.It may be safely said that...

9.Therefore, in my opinion, it’s more advisable...

10. 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discussion that...

11. From my point of view, it would be better if...

三.表原因句型

1.A number of factors are accountable for this situation.

A number of factors might contribute to (lead to )(account for ) the phenomenon(problem).

2. The answer to this problem involves many factors.

3. The phenomenon mainly stems from the fact that...

4. 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is situation include...

5. The change in ...largely results from the fact that...

6. Part of the explanations for it is that ...

7. One of the most common factors (causes ) is that ...

8. Another contributing factor (cause ) is ...

9. Perhaps the primary factor is that ...

10. But the fundamental cause is that ...

四.表比较句型

1.The advantages far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

2.The advantages of A are much greater than those of B.

3.A may be preferable to B, but A suffers from the disadvantages that...

5.For all the disadvantages, it has its compensating advantages.

6.Like anything else, it has its faults.

7.A and B has several points in common.

8.However, the same is not applicable to B.

9. A and B differ in several ways.

10. Evidently, it has both negative and positive effects.

五.表证明句型

1. No one can deny the fact that ...

2. The idea is hardly supported by facts.

3. Unfortunately, none of the available data shows ...

4. Recent studies indicate that ...

5. There is sufficient evidence to show that ...

6.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proved by ..., it can be seen that ...

六.表结果句型

1. It may give rise to a host of problems.

2. The immediate result it produces is ...

3. It will exercise a profound influence upon...

4. Its consequence can be so great that...

七.表反驳句型

1. It is true that ..., but one vital point is being left out.

2. There is a grain of truth in these statements, but they ignore a more important fact.

3. Many of us have been under the illusion that...

4. It makes no sense to argue for ...

5. Such a statement mainly rests on the assumption that ...

6. Contrary to what is widely accepted, I maintain that ...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今日热点素材网络围观“杀”了他?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新京报的报道:“2014年11月30日上午7点48分,一段疑似因网恋失败自杀的微博在网上疯传。微博发出后几个小时点击率就达到13万。网友们纷纷出力救援,劝其不要放弃生命。” 在网友的帮助下,信息被传达给了泸州警方,但警方和家属破门而入后,还是没能挽救这个19岁的生命。有人说是网友的评论尤其是无情的劝死跟帖“杀”了他。小曾的朋友也说“网友的无情评论,也是很致命的一击”。颇有些网民跟帖说“闹了半天又不死了”、“不行博主必须死”等等,谁看了都不会舒服。但同时还是更多劝他好好活下来的跟帖。如果劝死的言论让他产生了不快甚至痛苦,那么劝生的言论所给予的温暖也足够消解它们了。

素材提示:目前,手机触屏成为最流行的社交界面,“屏对屏”的交流频次早已接近甚至高于“面对面”,这是一个“屏社交”的时代。微博、微信、QQ是目前最普遍的屏社交工具。百姓日用而不知,其实屏社交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情感生活。面对生命的抉择,无论网上网下,人们应该有起码的价值底线,而在微博上,人们的价值底线似乎更容易被洞穿,这固然与网络的解构和娱乐精神有关,但可善可恶的人性在不同的舆论场显然也会发生不同的走向,但无论如何,屏社交应该让彼此互相守望,过得更好。

适用话题:屏社交时代、网络舆论、双刃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人民英雄张定宇人物事迹作文素材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金银潭,老武汉人都未必熟悉的一家传染病专科医院。这里,是最早集中收治不明肺炎患者的医院,是这场全民抗“疫”之战最早打响的地方,也是收治确诊患者和重症患者最多的医院。

2019年12月29日,金银潭医院转入首批7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在除夕夜驰援部队抵达之前,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带领医院600多名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第一线,没有节假日,不分白天和黑夜,硬扛了二十多天,以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张定宇说,全院240多名党员,没有一个人迟疑、退缩,全部挺在急难险重岗位。“身为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非常时期、危急时刻,必须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坚决顶上去!”

面对此次肺炎疫情,张院长的处理很“硬核”。但谁曾想到,平日里雷厉风行的院长在面对自己的身体时,也一样“硬核”。

2018年10月,张定宇被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渐冻症”。张定宇一直对别人隐瞒自己的病情。不知情的同事们只是觉得,步履蹒跚的院长,性子越来越急了……

在接受《面对面》节目的采访时,张定宇表现出出人意料的乐观和坦然:“性子急,是因为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人生的终点都是要面对死亡,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这只是突然有人告诉我,你的终点不可能走得太远,我就要把这个时间用多一点,用足一点。“

蓦然回首,原来这位从医33年的老党员,每当灾情关头,他始终一路披荆斩棘、初心未改:

2008年5月14日,四川汶川地震第三天,张定宇就带领湖北省第三医疗队出现在重灾区什邡市,全力抢救伤员。

1997年11月,张定宇曾响应国家号召,随中国医疗队出征,援助阿尔及利亚。

2011年除夕,张定宇作为湖北第一位“无国界医生”,在巴基斯坦西北的蒂默加拉医院度过了一个不寻常的中国年……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战役中,正是有成千上万个像张定宇这样的白衣战士,他们燃烧自己的生命,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光明和希望;他们坚守阵地、鏖战病毒,让我们看到了胜利的前景和曙光!

他们是真正的勇士,是民族的脊梁。为抗疫一线中的英雄点赞!向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高考作文人物素材:孙中山的精神品格

全文共 1336 字

+ 加入清单

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日子。这150年中华大地和整个人类世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孙中山在这150年历史的进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标符,以至于直到今天,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他的存在。

孙中山(1866年-1925年),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孙中山正是这样一位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践行者。孙中山毕生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鞠躬尽瘁。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末统治下的中国积贫积弱,国力衰弱不堪,百姓苦不聊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还在读书学医的孙中山痛感“医人不如医国”,果断弃医从政。

早年孙中山曾以“逸仙”之名在博济医院学医并从事革命活动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孙中山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次年1月,孙中山回到香港,成立了香港兴中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因事泄而失败,被迫逃亡海外。清政府将他作为重要国事犯到处悬重赏通缉。这一年孙中山29岁,正值青年,他没有想到此后的一生都将奉献给国家统一大业。

此后16年,他一直旅居海外。先后5次环游世界,在华侨中广泛宣传革命,建立革命组织。1896年10月,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被清政府使馆诱捕,后来经他的老师英国人康德黎营救才脱险。1905年8月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被一致推举为总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里,孙中山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先后发动武装起义10次。其中最悲壮的是1911年4月27日的黄花冈起义,最后七十二烈士全部为革命献身。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下葬近一年,孙中山率十余万人到黄花岗公祭革命英魂,亲手种下了四棵马尾松。2010年,这四棵树中最后的幸存者也患上了号称“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病,经专家会诊,抢救60多次未能成功,最终在2012年被宣告死亡。但这棵“中山树”现在仍立于黄花岗,被制成广州第一棵死亡古树活标本。

“中山树”被制成广州第一棵死亡古树活标本

直到1911年12月25日回到上海,被十七省代表会议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阔别祖国十六年的孙中山才真正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在海外的16年间,孙中山广泛联系华人华侨,一面心系祖国,一面呼吁革命,“曲线救国”也成了孙中山革命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正式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胜利,为后来的新民主义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由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不久革命的果实即被军阀头子袁世凯窃取。此后的十几年间,孙中山一直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奔走互告,鞠躬尽瘁,感染和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革命者为中华民族复兴不懈的奋斗!

可以说,孙中山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时代标签,他受人爱戴,受人民拥护。毛泽东指出: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在这种影响下,我们完成了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孙中山的这些精神品格你应该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考素材之人物篇:最美妈妈

全文共 146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现在人们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但也许,很多时候,是人自己用势利包裹了良心,蒙住了双眼。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7月2日,杭州很多人都在非常激动地讲着同一件事:一个孩子从10楼坠落,被一个女人用双手接住了!

张女士说:“我看着小孩先把右腿跨出了窗外,然后又用手拉着窗户,左腿很快也跨了出来。小孩爬得很快,大约只有1分钟时间,整个人就挂在窗台上了。”

在窗台上坚持1分多钟后,孩子终于支持不住,掉了下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一位在楼下经过的女士伸手接住了掉下的孩子,她叫吴菊萍,一个7个月孩子的母亲。

“我当时也没细想,心里很急,踢掉高跟鞋,往楼下快速靠近几步。下意识地双手手臂一张,真是“嗖”的一下,很快很快,左手臂一阵剧痛,我整个人就倒下去。我知道,我接住了”。

事件过后,吴菊萍讲述起惊险的一幕时,只微笑着淡淡说:“这是本能,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尽管最美妈妈把自己的善举全部归结为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心,但她的事迹还是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最先将这一幕发到了网上的是网友“yvonna的围脖”:“这一接是本能,勇敢忘我救人,温暖感动致敬。”

随后,最美妈妈的事迹在微博上迅速被传递开来。舒淇、赵薇等明星也纷纷转发并表达对最美妈妈的敬佩之情。有网友称,最美妈妈本身也是一个七个月大孩子的母亲,她的行为证明了一个真理——世上最伟大的职业就是妈妈。

@诗莹: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保护别人的孩子,社会才会有希望!

@某人一一:向吴妈妈致敬!作为一名小孩六个月的妈妈,我真的非常感动!

@梁旭朗Raymond:听说徒手接住10楼掉下的2岁女孩,不顾自己的危险,那一刻,估计她义无反顾就冲上去。

一位名叫“天青”的网友用公式估算出吴菊萍接到小女孩的一瞬间,她的手臂承受了多大的负担。根据“天青”的推算,吴菊萍相当于接住了一个335.4公斤的物体。

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主管吴菊萍的医生叫裘晓东。裘医生说,“她伤得很重,手臂受到了巨大撞击后产生爆裂伤。”

“尺桡骨是人手臂中最精巧的一根骨头,不仅起支撑的作用,还负责手臂旋转功能。这根尺桡骨,最细的地方大概是1.5厘米,最粗的地方是4厘米左右。”金登峰说。

吴女士的伤势在尺桡骨骨折中算非常严重的。

记者了解到:经过详细的诊断,吴菊萍的伤势治愈可能性为95%,完全康复要半年。院方表示,5万元左右的治疗费,将全部由医院承担。

老实说,假如给予充分的考虑时间,这样的抉择放在每个人面前——救还是不救——恐怕多数人会犹豫。但吴菊萍没有丝毫犹豫,上前一步,生的希望给了女孩,自己却笼罩在极度危险中。这是面对突发事件时人自然而然采取的一种去功利化的即时反应,是对生命的爱惜,反映了人性最本真的一种状态,正是孟子所说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也是“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的反应。

现在人们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但也许,很多时候,是人自己用势利包裹了良心,蒙住了双眼。一旦在危急时刻,人内心深处的真善美就会自然流露。“最美妈妈”就是美在此处!我们应该相信一句听起来俗透了的话:“世上还是好人多。”

面对“最美妈妈”,不能止于感动当然,在感动之余,还应该多追问:如果在现场,我们能够挺身而出吗?这名小女孩是幸运的,她碰到了吴菊萍,但女童依然生死未卜,让人揪心。更让人感叹的是,近年来已发生太多类似惨剧,一些孩子发生意外甚至死于非命,如何处理这些难题、破解这些困境,既是家长责任,也是社会责任。

“最美妈妈”让我们感动,但不能仅止于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热点高考素材

全文共 1239 字

+ 加入清单

在教育部一再重申要重视“大学语文”课之后,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开始了行动。但无论是将其设立为除中文系以外本科生的必修课,还是一些大学老师将其作为教育科研的大课题,不可否认,在如今的大学课堂里,“大学语文”课依然处于边缘地带。透视这门课程所面临的尴尬,其实是为实现其所承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使命。

上过大学语文课的,都会对一个场景颇为熟悉——偌大的阶梯教室中坐满了学生,有的玩手机,有的窃窃私语,向前望去,“遥远”的讲台上有个单薄的身影,无论是讲《诗经》、还是谈鲁迅,好像总是让人“听不太清”。

虽然自1978年恢复高考后,大学语文课即被重新提上日程,但近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大学语文课经常会淹没在其他更“有用”的课程之中。到如今,大学语文课依然处于边缘地带。

是“大学语文”,还是“高四语文”?

大班教学意味着师生互动较少、课堂纪律较差,老师只能选择简单地灌输知识。这样的课堂难以形成浸入式的教学体验,无法将学生带入所讲内容所蕴含的文学与文化中,不仅不能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和参与兴趣,更无法使他们对母语文化有超出知识层面的理解与体会。

审美教育是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但目前的大学课堂,难以营造饱含美好情感的氛围,而信息碎片化的网络时代,学生们的审美感知力和鉴赏力日渐钝化。长此以往,大学语文的课堂越来越知识化,慢慢会成为所谓的“高四语文”。

早在20xx年全国大学语文年会中就提出,大学语文的素质教育具体落实在人文素质教育层面,即贯彻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态度、贯穿人文内涵。然而,大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内容大都是古今中外的佳作,情感真挚、主题积极向上,但内容能否有效传递却受限于师资、教学方式和授课模式。

大班教学中的学生大多来自不同专业,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学科背景,而阶梯教室中的教学根本无法做到因材施教。那么,在此环境下,要求大学语文的教师仅通过对经典作品的阐释,很难实现带领不同背景的学生体会人文内涵、培养较高的审美能力和价值取向的目标。

逆势突围,是解决大学语文课程难题的必然出路。笔者认为,调整高校课程设置,继续提高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加强课程的师资力量建设是逆势突围的基础。不仅从战略上也从现实实践中关注大学语文课堂,不仅从硬件设施也从教学理念、课程价值方面保证大学语文课程的科学化教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语文课程的“阶梯教室之痛”。

而在既有环境下,寻求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是大学语文突围的一个角度。如20xx年中国人民大学将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大学汉语”课程由全校共同必修课程调整为学生自主选修课程,颁布之初虽引发争议,然而细究会发现,原来2学分的大学语文扩增为10学分的人文素养课,包括原著经典阅读、公共艺术教育等多门课程,学生可根据兴趣和水平选择课程。南开大学从20xx年起,每年招收“语文高等教育”博士生,加强对大学母语教育的理论探索。

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不管在阶梯教室,还是围炉而坐,大学语文课的真正价值,应是挖掘学生内心的那把人文之火。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什么是生活?生活是美妙的乐曲,是酸甜的草莓,是苦涩的凉茶,还是……

(1)以笑面对生活

“乐者健康、长寿!”“笑一笑,十年少。”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不错,笑可以让我们显得更年轻,更可以让我们健康长寿。平时不我待有的同学会因为考试考的不好而哭;为未能得到一件心宜的衣服而愁;为不能去游玩而悲。想想看,为什么要难过不开心呢?

一件事用不同的态度去面对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考试考不好没关系,把它当作一次教训,一次经历不就行了吗;不到一减心宜的衣服又不怎么样,反正以后还会有比这更美的,到那时,你也许就会看不起这件衣服了,不是吗;

不能出去玩就不去,反正少了这次玩耍,又不怎样,说不定,还可以做更多好玩的事呢。所以,还是用笑来面对,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生活吧!

(2)以勤面对生活

“勤则志成”,这是我永存心中的一句话。人生有许多事,都得靠勤奋去完成。就拿学习来说吧。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都是靠自己努力勤奋一点一滴成功的,

不是说他们天声拥有一个比普通人“先进、发达”的头脑,也许他们用来学习的时间就是你在享受“天伦之乐”的时间。所以倒不如转换一下,把这些时间用在享受学习上。学习成功了,那你想怎样享受就怎样享受,那是你会更开心的。试试吧,以勤面对生活。

(3)以信面对生活

诚信,永远是人们最热门的话题,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交朋友,需要诚信去维护友谊,如果你会因为一件小事而欺骗朋友,那你的朋友下次也许就会欺骗你,将心比心,那滋味好受吗?所以,还是用诚信去让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吧!

生活中有酸甜苦辣,有生死离别,当你遇到不幸的时候,千万不要让情绪影响你的心情,破坏你的生活质量。请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生活吧,用笑、用勤奋、用诚信去面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关于周有关的中考人物素材

全文共 3528 字

+ 加入清单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2017年1月14日逝世。

1923年,周有光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33年与张允和结婚,1946~1949年由新华银行派往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1949~1954年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1955年调至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直至退休。《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创制人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委员,《汉语大词典》学术顾问。

“我的人生没有什么传奇,就是多活几年。我经常说:大概是上帝太忙了,把我忘掉了。”

周有光:我的人生没有什么传奇,就是多活几年

口述/周有光

记者/丁晓洁

本文首发于《新周刊》第324期,周有光先生时年105岁。

我生活没有安排,现在是离休在家里面,我还讲笑话说:我是无业游民,没有工作的。我的朋友知道我没有事情干,常常买了书送我。我什么书都看,人家送来什么书,我就看什么。

有的东西觉得有价值,我就摘录下来,有时候一本书摘录成一篇很短的文章,再花功夫把它压缩。另外,有什么感想呢,我就随便写一点东西,主要是历史学和文化学的问题。有的东西要写几个月,有的东西半天就写出来了。

我到了85岁才离开办公室。现在年纪大了,不能活动,就在家里面。我的世界小得不得了:半张小桌子,半间小屋子,这是我的世界。

周有光:我的人生没有什么传奇,就是多活几年

天下的事情,有好处,就都有坏处。

我年轻的时候是搞经济学的,我们学经济的时候,也是一阵风。1955年,中国举行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成立一个新机构,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领导要我到这个新机构来做语言文字工作,我就改行了。既然改了行,我就专心一致,我的工作主要放在制定汉语拼音方案上。

我在欧洲的时候,看到欧洲人很重视字母学,就买了很多字母学的书,自己看,觉得很有趣味。想不到隔了许多年有用处。制定汉语拼音方案,你不懂字母学是不行的,而当时这个学问几乎没有人知道,我就写了一本小书,叫做《字母的故事》,引导大家对于字母学有一点了解。想不到这本小书出来以后,很风行,一下子印了几版。这项工作在今天发挥了作用了,大家都要用手机,发短信都是用拼音嘛,所以,拼音推广了手机,手机也推广了拼音。

我买了个手机,现在耳朵不灵了,眼睛也不灵了,用手机也不方便了。我跟外面联络还是用电脑。我是最早用电脑写文章的,那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大家用电脑。我一早就提倡用电脑来处理汉字,当时有的人不赞成,后来大家都用电脑了,也用不着我提倡了。电脑当然是好东西了,可是好东西都是有坏处的,坏处就是小孩子现在不会写字了。外国也有这个问题。外国人原来也讲究字写漂亮嘛,现在无所谓了,现在连美国总统都不会写字了,你看奥巴马,都是随便写的,这就是电脑的坏处。天下的事情,有好处,就都有坏处。

网上有人写文章骂我,我看了,骂我的文章我最喜欢看,好玩得很。讲得对我就改正,讲得不对我笑笑就完了。譬如我说“世界观没有阶级性,说世界观有阶级性是错误的”,有人就写文章骂我了:“社会有阶级,人当然是有阶级性,世界观当然有阶级性。”我觉得他的话不对,不理他就算了,我不跟他辩论,很好对付的。

我不是新潮。因为我长期在美国,受美国的坏影响太多,美国的坏影响当中有一个,就是喜欢新的。美国没有“新潮”这个词,因为大家都是新潮;在中国,就反对新的,要保留老的,所以就有“新潮”这个名词了。我无所谓新潮,我觉得生活要发展嘛,信息化跟电脑是分不开的,每个国家都要进入信息化,所以每个人都要新潮,这样才行。

1947年,周有光在纽约住处。

不是很好玩吗?

我下放宁夏的时候,有一天通知说:明天清早5点要开会,重大的会。因为宁夏那个地方,早上很冷,中午很热,我一看天气很好,中午一定很热,就戴了一个大草帽。开会开到10点钟,大雁飞来了,不是几千只,是几万只,像乌云一样过来了。千千万万的大雁,飞到我们头上的时候,有一只大雁突然发命令,一声怪叫,大家下大便。大便像雨一样下来,我戴了大草帽,没有多大问题,人家是满头大雁的大便,狼狈不堪。他们说这是一万年才碰到一次的——不是很好玩吗?

我是上海解放了才回国的,然后30年跟国外不往来。可是到了1979年年底,领导来找我,说你赶快准备,下礼拜代表中国到巴黎去开会。我说我不想去了,你看我带回来的,用了30年的西装,都穿破了。领导说没有关系,你赶快去做新的,从袜子到大衣,都做新的带去,开了会回来,一概交给国家。开了会回来,我仍旧穿破衣服——不是很好玩吗?

更有趣的,是上飞机的时候。领导派了一个人,陪我到飞机旁边,他告诉我:你是联合国请的,联合国给你很多钱,所以我们就不给你美元了,还有,你的皮夹子要拿出来,人民币不能带到国外去。我把皮夹子交给他,联合国给我的钱我要到巴黎才能拿到,我口袋里一分人民币都没有,一分美元也没有。人家后来问我:你怎么敢上飞机的?人已经到了飞机门口,你不上也得上,可是我不心慌,因为真正没有办法,我在国外还是有点关系的。上飞机口袋里面一分钱都没有——不是很好玩吗?

我的生活的确是经历了大风大浪,最困难就是八年抗战、十年文化大革命。我给你讲个笑话,那个时候我家里有母亲,还有姐姐,有孩子。家里的粮票不够用,我就同老伴到政协楼去吃饭,不在家里吃饭。到政协吃饭,每天都碰到一个人,什么人呢?溥仪!皇帝的粮票也不够用——不是很好玩吗?

我是相信进化论的

我是乐观主义者。古书中有两句话,一句叫“猝然临之而不惊”,一句叫“无故加之而不怒”,这两句话在文化大革命当中对我用处很大。什么叫“猝然临之而不惊”呢?人家来打击你,毫无道理地突然来打击你,你不要惊慌;“无故加之而不怒”,人家说你这样不对那样不对,都是瞎讲的,毫无道理的,你不要生气。我又不惊慌,我又不生气,那么我就可以渡过这个艰难了。我认为坏的事情都会过去的,好的事情一定会来的。

我跟沈从文的交往非常多,我们两个人的背景是完全不一样的,可是大家都是乐观主义者。他不是很有名的文学家吗,解放以后叫他去做故宫博物馆的解说员,人家以为他很不高兴,但是他一点也没有不高兴。他说,本来我要看故宫的古董很不容易,现在我不是方便了吗?他这一点跟我一样,坏事情要看到好的一

我们常常在一起,考古的东西我不懂就问他,外国的东西他不懂就问我。我们经常出去旅游,很有意思的。有一次到了云南,看到很多有趣的事情,到一个庙里面,收拾得很干净,年轻的和尚来给我们冲茶,我们就问他:你年纪轻轻怎么做和尚呢?他说:我是考上来的啊,考上来做和尚,工资比外面加一倍。我问他:那你吃不吃肉?他说:当然吃啊,每天回家,可以结婚,可以吃肉,就是白天来上班。这叫“工资和尚”,现在的和尚都是这样了。本来和尚是靠庙宇的独有财产,新中国成立以后,庙宇财产都归公了,和尚没有财产,不就没有饭吃了吗?就靠工资了。现在的和尚都是假的。

我是相信进化论的,不仅动物在进化,作为动物的人在进化,同时人的社会也在进化。假如你相信人类社会是进化的,一步一步往前走的,假如今天还是落后的,明天会一步一步走上去的,那么你就能变得乐观。

周有光:我的人生没有什么传奇,就是多活几年

周有光答问

问:

能说说你和妻子张允和的感情吗?

答:

我们是结婚以后,共同生活70年,家庭生活非常愉快。我们只根据一个原则:夫妇不仅要有“爱”,还要有“敬”。相互尊重就不会吵架了,这个是中国古代的教训,现在许多青年一吵架就离婚,其实离了婚,精神生活并不愉快。他们之间只有“爱”,没有“敬”。不尊重对方,所以离婚了。

1958年,周有光、张允和夫妇在北京护城河畔。

问:听说你们从来不吵架?

答:许多人说我们从来不吵架,其实我们也有矛盾的时候,但是我们吵架两三句就吵完了,不会吵几个小时,哇啦哇啦讲话的。一同生活有意思,她喜欢昆曲,我喜欢西洋音乐,所以她要听昆曲,我跟着她走,我要听西洋音乐,她跟着我走。这叫互补,互相补充,就不矛盾了。

采访手记

在周有光那间被各类书籍塞得满满的小房间里,他每天的会客时间有两个:早上9点以后,下午3点以后。会客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来访者的信息,他说自己是“来者不拒”,什么人都欢迎,什么问题都回答。他把来访者皆视为朋友,人家说朋友有好坏之分,他则是好朋友接受,坏朋友也接受,笑称只要自己不学坏东西就行。

隔三岔五有媒体来采访,中国的美国的英国的,最近甚至连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爱尔兰的记者也跑来找他。遇到奇奇怪怪的问题,周有光老老实实回答:“我不知道。”

摊开桌上每天都要看的几份报纸:《参考消息》、《新京报》和《人民日报》,他一边用红色的笔做标注,一边跟我侃侃而谈。他说自己当初被造反派骂:“你们这许多的专家,专家专家,专门在家。”说完哈哈大笑,乐不可支,实际上在整个谈话中,他都是这样的:把所有艰难的时光,统统当成笑话来讲。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考热点作文素材最新版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我躺在摇椅上,看轻寒枝头花蕾初绽,听苏醒大地万籁低语,任凭那轰鸣各间的温润山峰撞击躯体,闭上眼,我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

行舟于历史的长河,撑起时间的竹篙,穿越几千年的风沙。那里的人们正在为理想而执着、拼搏,他们的故事如同一首首动人的诗篇,一曲曲激昂的乐章。司马迁游淮阳,追踪韩信足迹;访齐鲁,瞻仰孔圣儒风;经彭城,聆听刘邦故史;别大梁,凭吊夷门旧人……执着的足迹遍布神州十五个春秋,终成史学文学巨著《史记》,无韵之离骚在神州上空回响,史家之绝唱在华夏大地传扬。在同一个天空下,还有贝多芬那雄浑的生命交响在回荡,每一个的音符都让人感到对梦想的执着,对命运的反抗。在同一个地球上有梵高火一样的向日葵常年生长,那黄灿灿的色彩里融尽了梵高在失去朋友理解后仍然坚持的理想。

长篙撑渡着思绪继续前进,那里的人们经历了太多硝烟炮火,饱尝了蹂躏屈辱,战场上的尸体血肉模糊,抗击侵略保卫国家的口号仍然喊得震天动地,一个单薄的身影停下来,眼神里的愤怒和心底里的坚定化作刀锋挥出,令敌人心惊胆寒。他就是弃医从文的鲁迅,改变一种方式成就了他不可撼动的文坛地位,也使得这位笔伐天下的文人成为众多有志青年的榜样。(详写变通的潇洒) 长篙在历史的长河中撑渡,我看到人们为理想而勾勒的美丽,这美丽中,金字塔耸立着,执着沉思着;这美丽中,莫高窟反刍着,变通吟唱着;这美丽中,理想的殿堂在筑成,生命的渴求在聆听……(综合略写执着与变通的美丽)

历史本是一张白纸,人们把自己的对生活对梦想的追求画在纸上,线条有直有曲,执着有执着的美丽,变通有变通的潇洒,画面内容丰富而精彩,摇椅仍在轻轻摇晃,一缕阳光照在身上,温暖而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热点时事论据素材:整饬人生的“精神牧场”

全文共 1066 字

+ 加入清单

陈峰

生活虽不总如自然那般美好,但我们仍可让生活充满诗意。

身处喧嚣浮躁的社会环境,如何纾解应接不暇的物质焦虑、精神困惑?人生究竟应向何处去?灵魂又该在哪里安放?这些追本溯源的生活命题,事关一个人怎样安身立命。或许,在广袤的大自然里涵养情趣、放飞思想、诗意栖居,学会体悟自然旨趣,是抵达内心安宁的一条通途。

感受“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诗意禅境,聆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自然物语,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图景……生活中总会有某个时刻、某种场景,让人气定神闲。苏东坡认为,人生赏心之乐事良多: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亲近自然的情趣,犹如清新洁净的空气,吐纳之中令人消解困顿、获取力量。

大自然是最好的美育课堂。从纷乱闲杂中抽身休憩,在自然中行走,于自然中体悟,既是对灵魂的涤荡,也是对精神的洗濯。人之如器,如果不被高雅的情趣所充盈,低俗、粗鄙的情趣便容易乘虚而入。现实中,从痴迷玉石的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到沉溺赌博的遵义市委原副书记罗其方等,都最终被俗趣所击倒。情趣是一面镜子,既可窥见人生的境界高下,也可映照出成败的内在逻辑。

浸润于自然、涵养高雅情趣,何尝不是在深耕心灵的土壤,播撒精神的种子,拔节生命的高度。《论语》记载,孔子与几个弟子谈论社会、政治和个人生活志趣,众弟子或谈治军,或谈富国,或谈守礼之道。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三月,穿上春衣,约上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家,这让孔子很感叹:“我赞成曾皙啊!”由此可见,一个人不仅要有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也应怀有对美好自然的向往追求。

天光云影的大自然里,刻录着快乐的密码,流淌着诗意的华章。梭罗28岁时,曾在新英格兰的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简陋的小木屋,独自一人在那里生活了两年多。他在丛林中漫步,聆听自然曼妙的声音,欣赏湖畔四季变换的风景与色彩,思考人生的本质和意义。他坚信,一草一木都蕴含着宇宙真谛和无上法则,一个人通过内省、与自然交流,可以领悟自然界所蕴含的信息。聆听自然、寓于自然,能让人找寻到精神的新高度,赋予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有人说,生活虽不总如自然那般美好,但我们仍可让生活充满诗意。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其实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牧场。与自然交流对话,在自然中涵养情趣、体悟人生,我们就能厚植信仰的土壤、沐浴爱的阳光,让人生的精神牧场绿草如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莫言的故事

全文共 3422 字

+ 加入清单

莫言故事:成名前不为人知的故事

1955年,莫言出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个偏僻小村落里。村里有习俗,产妇分娩时,身子下面垫着一层浮土,婴儿呱呱坠地时,就落在那层浮土上,应和“万物土中生”的道理。

浮土是父亲从大街上扫回来的,它是莫父与这个世界交流的第一种物质,混同着浮土里牛羊粪便、野草种子等等味道,充满了养分,似乎这浮土也滋养了莫言的笔端,滋养了他文字的繁茂生长,让他这一作家当得挺靠谱!

儿时的莫言不遭人待见,在新书《聆听宇宙的歌唱》里,他对自己总结很不客气:丑、懒、馋,不遭一大家子人待见。儿时经历混在一场国家的运动中,让家中长辈行事说话都小心翼翼,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也是:别在外面给我惹麻烦。

十二岁那边,莫言因为拔了生产队的一个红萝卜,被罚跪在毛主席像前请罪,回家后被父亲用蘸了盐水的绳子抽打。至于么?有着些许世外仙人气质的爷爷也是这么说的:“不就是拔了个萝卜吗!还用得着这样打?”但终究,“中农”出生的家庭让每个人在这场运动中都得小心翼翼,老老实实,才能苟且偷安。

莫言的童年是压抑的,压抑的童年让人想逃离。所以在选了四年兵之后,莫言终于在1976年爬上了装运新兵的车,别家孩子都与亲人流泪告别,他则雀跃如同飞出牢笼的鸟,满脑子想的都是新疆西藏、天涯海角……只是车在开了三百华里之后,停了。从高密到黄县,一路上的欣喜瞬间变成失望。雪花覆盖,来路无影。

莫言记得当时新兵连设置在黄县县城西北角一座叫丁家大院的豪宅里,那座豪宅在胶东半岛都赫赫有名。进去时,首先看见的是一座高大的影壁,上面刻着“紫气东来”四个大字。数十个新兵站在影壁前听一个干部点名。“管谟业。”“到”。“跟着班长进去。”“是”。他随着一个老兵进到一栋雕梁画栋的大房子里,把背包一放,好了,莫言的军旅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虽说未能实现“天涯海角”的愿望,可“树挪死,人挪活”的古话还是在莫言身上有了些许的应验。在家里吃不饱穿不暖,整天吃一种口感差到要命的杂交高粱,到了这里,托后方基地农场的福,他不仅每顿都能吃得饱饱的,还是那种用小麦磨成的精粉!

他觉得,当兵还是蛮靠谱的。

两年匆匆而过。

从第三年开始,莫言开始给战友们上课,学习内容是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

这事儿看起来蛮不靠谱!莫言没有上过多长时间的学,因为历史原因,少年时期的他不仅没有圆了大学梦,就连初中都没上完。但他的学识是有的。莫言的父亲上过私塾,因此全家人对知识文化都很重视,莫言也继承了父亲极强的自学能力,他还“自动升级”成了现在的现学现卖!

因为授课认真,莫言被调到上级机关工作。说是工作,其实就是等待提干。可一位领导觉得莫言刚过来,直接提干不太合适,就说要考察一年,结果考察完一年,关于战士提干有的新要求“必须进过考学,或者……”失望是当然,莫言倒是没闹什么脾气,那个年代,包括童年的记忆让他成了内敛的人,也有压抑的成分。

两年后,郑州工程学院在莫言所在的部队开了一个学习点,问莫言能不能当老师给学员们授课。莫言也不客气,揽下活就开始研究教材,他从三角函数老师,自己给自己换科目成了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照样有领导来听课,一位颇为惜才的副主任在听完莫言的讲课后还提了要求如“不要背书,要口语化”等。当时莫言已经在《莲池》等杂志有发表作品。那位副主任拿着莫言的作品就到北京总部“推荐贤良”。莫言也因此得到了去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的机会。

“这段时间”的人物经历是混乱的,局促的,可以一带而过的,但关于莫言的写作,“这段时间”又是不可或缺,使莫言得到宝贵的关于自己的反面教材并最终确定写作方向,从此,中国文坛上竖起了一面新旗,号:高密东北乡。

当时,他提笔想写很多东西,因为固执的认为童年是酸涩到不堪的,他在文字有意“去高密”化。“我努力抵制着故乡的声色犬马对我的诱惑,去写海洋、山峦、军营,虽然也发表了几篇这样的小说,但一看就是假货……”为了让小说道德高尚,他给主人公的手里塞一本《列宁选集》,为了让小说有贵族气息,他让主人公日弹钢琴三百曲,等等等等,脱不了泥腿子的附庸风雅,满鼻子牛屎味儿的胡编乱造!

莫言的这些“评价”完全出自他的《聆》,他总是喜欢把他自己逼到绝境,退无可退之时,好好修理一把,用严重的自虐倾向得到最敲打人心的语句。只是“这段时间”他完全做不到这一点,直到《白狗秋千架》的诞生,“这段时间”才被终结。

有一位作家说:莫言的小说都是从高密东北乡这条破麻袋里摸出来的。他本是讥讽莫言,但莫言把这话当成是对自己的最高嘉奖。他扛着“高密东北乡”的旗号啸聚山林、打家劫舍,在自己的文字天地里当起了开天辟地的圣者,发号施令的皇帝,先前的那些钢琴、面包、原子弹、臭狗屎、摩登女郎、皇亲国戚、假洋鬼子……统统被他塞到高粱地里去了。“我认为文学是吹牛的事业但不是拍马的事业,骂一位小说家是吹牛大王,无疑等于拍了他一记响亮的马屁。”莫言对自己身上能绑上一条高密东北乡的“破麻袋”相当高兴,“在这条破麻袋里,狠狠一摸,摸出一部长篇,轻轻一摸,摸出一部中篇,伸进一个指头,拈处几个短篇。”

这么一条“破麻袋”是莫言独此一家的Logo,让他的文字有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莫言的故事:成名前不为人知的故事

时间晃晃荡荡,走到1984年,莫言圆了他的大学梦。那一年,解放军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军艺)恢复招生。

莫言的大哥在60年代初期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在那个闭塞的小地方,别说是大学生,就是大学生的家人,也是受到格外的尊敬,当然也不乏嫉恨,小时的莫言就经常在自家的院子里,听见有人压低了嗓子议论“别看这家房子破,可是出了一个大学生”、“这家是中农,竟然出了一个大学生”。他不管听了多刺耳的话,心里也是相当的受用,有一次趁着大哥睡着了,他还偷偷把大哥的校徽摘下来别在自己胸前,小伙伴讽刺说:“是你哥考上大学,又不是你上,烧包什么!”莫言因此按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考上大学。但最终,因为历史原因,他的大学梦被击碎了。

得到消息后,莫言很兴奋,没想到37岁“高龄”的他居然有机会重圆自己的大学梦。拿着几篇作品,他就跑到军艺,一打听,人家招生工作已经结束了好一段时间。幸运的是,他的小说《民间音乐》让时任文学系主任的徐怀中先生看到了,徐先生大赞:“这个学生,即便文化考试不及格我们也要了。”

补了名字进考生表里,莫言一颗心放了下来,他这些年的老师不是白当的,文化考试里虽然有点点小插曲,但最终考得第二名,伙同作文最高分,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军艺文学系,成了一名年近三十的大专生。

当时军艺正大修大建,四处都是泥浆黄土,相当的接地气。莫言接着地气,在学习期写出了诸多精品之作,《透明的红萝卜》就是其中之一。

1984年初冬的一个早晨,莫言在宿舍里做了一个梦,身穿红衣的丰满姑娘手持一柄鱼叉,从地里叉起一个红萝卜,高举着,迎着太阳……从起床号响起,他就沉浸在这个辉煌的梦境里,上课时,他一边听课,一边把整个梦境用笔头“勾”出来,两周后,稿子出来。他拿不定主意,甚至连算不算小说都说不上来。他把稿子拿给系里一位干事看,干事看完后很兴奋:“这不仅是一篇小说,还是一首长诗。”徐怀中看完后还拿给自己的夫人看,结果得到女性角度的评价:“小说里那个黑孩子让我很感动。”系里更是召集几个同学座谈了这篇小说。

1985年3月,刚创刊不久的《中国作家》第二期发表了这篇小说和座谈纪要,主编冯牧先生在华侨大厦主持召开了小说研讨会,汪曾祺、史铁生、李陀、雷达、曾镇南等名家参加了会议……自此,《透明的红萝卜》成了莫言的“成名作”。

“前年,因为编文集,我又重读了这篇小说,虽然能从中看出许多笨句和败笔,但我也知道,我再也写不出这样的小说了。”莫言的话明显有惆怅,看来不管是名家还是俗者,谈及过去,都有惆怅味道。那时的自己,可能青涩单纯、可能幼稚可笑,但满满的,都是青春!

军艺毕业后,他被分到一个部队,直到1997年离开部队,这些日子,他生活围绕着笔尖穿行……

简介:莫言,山东高密人,中国当代着名作家,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获文艺学硕士学位。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着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酒国》、《檀香刑》、《生死疲倦》、《蛙》等十一部,中篇小说《爆炸》、《透明的红萝卜》等二十余部,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冰雪美人》等八十余篇,还创作有《霸王别姬》、《我们的荆轲》等话剧,电影文学剧本,获国内外多种奖项,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种外文一百多种版本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考作文的万能素材

全文共 9206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文要学会引用材料,这对文章的论证有很大的重用,下面是高考作文万能素材,欢迎参考阅读!

1、【挫折挡不住强者】(张海迪立志成才)

张海迪自幼就严重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边缘,身体可算弱的了。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文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炙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什么呢?

2、【勇把挫折当动力】(凡尔纳的16次投稿)

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一连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赏识,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最初投稿,也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发表,以致他不得不去干苦力。后来他的《北方故事》才由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一举成名。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处女作问世,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即攻击他的作品“别字连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辞”。但他毫不气馁,笔耕不辍,终于成名。英国诗人拜伦19岁时写作的《闲散的时光》出版后,即有人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说他“把感情抒发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沼泽上”。然而拜伦并未退却,而是以更为优秀的诗作来回敬那个谤者。

3、【逆境奋争,苦中寻乐】(高士其苦斗病魔)

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作家。在外国留学时,有一次做实验,一个装有培养脑炎过滤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从此留下了身体致残的祸根。他忍受病毒的折磨,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士课程。回国以后,他拖半瘫的身子,到达延安工作。解放后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助。但他仍以惊人的吃苦精神进行创作,先后写成100多万字的作品。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笑说:“不苦!因为我每天都在斗争,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

4、【苦难也是一笔财富】(“西部民歌之父”王洛宾)

王洛宾,这位被誉为中国“西部民歌之父”的音乐大师,一生历经饮坷,身陷囹圄,妻离子散,长期处于心理压力极大的逆境中。然而他却以“胜似闲庭信步”的态度,投身于大西北的沙漠孤烟之中,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

5、经历挫折,更能发愤(贝利与记者)

贝利成名后,有个记者采访他。“你的儿子以后是否也会同你一样,成为一代球王呢?”贝利回答:“不会。因为他与我的生活环境不同。我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但我却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我坚强斗志,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没有经受困难的磨练,他不可能成为球王。”

6、【面对挫折决不气馁】(爱迪生不被火灾吓倒)

一场大火,把实验室烧成一片瓦砾。爱迪生研究有声电影的所有资料和样板被烧成灰烬。他的老伴难过得哭了出来:“多少年的心血,叫一场火烧了个精光。而今你已年迈力衰,这可怎么办啊!”爱迪生也很伤心,但他决不会由此趴下。发明电灯时,他就先后试验了7600多种材料,失败了8000多次,仍不气馁,终于获得成功。眼下这场火灾也同样不能使他后退。爱迪生对老伴说:“不要紧,别看我67岁了,可是我并不老。从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将重新开始。”

7、【能屈能伸是俊杰】(卧薪尝胆的勾践)

越国兵败吴国于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只好“审辞厚礼”向吴求和,等待东山再起。勾践先用美女、金银珠宝贿赂吴王和众臣,还用妻子作人质,自己为吴王当马夫。勾践还为吴王送茶送饭,端屎端尿,终于赢得了吴王信任,得以被释放。勾践死里逃生回国后,卧薪尝胆,一面继续进贡吴国,一面聚兵训练。最后他率精兵数万,彻底打败了吴国,实现了洗辱复国的志愿。

8、【以乐观打败挫折】(牛顿等人面对挫折)

古今中外,因为有极强烈而有效的乐观主义,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胜利的大有人在。牛顿发明地心吸力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哈维(Harvey)发明血液循环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达尔文宣布进化论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贝尔(Bell)第一次造电话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莱特(Wrigt)初用苦工于制造飞机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讲到孙中山先生,最初在南洋演讲革命救国的时候,有一次听的人只有三个。这许多人都因抱乐观主义的精神,而为世人所称道。

极强烈而有效的乐观主义,能使人们战胜全世界的糊涂、盲从、冷酷、恐怖、怨恨和反抗。而且工作愈伟大,所受的反抗也愈厉害,简直成为一种律令,对付这种厉害的反抗,最重要的武器就是乐观主义。一个人,缺少了乐观主义精神,难免在各种恶魔面前败下阵来。

9、【感恩节的由来】

1620年,一些饱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船去北美新大陆寻求宗教自由。他们在海上颠簸折腾了两个月后,终于在酷寒的十一月里,在现在的马萨诸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陆。在第一个冬天,半数以上的移民都死于饥饿和传染病。活下来的人们生活十分艰难,他们在第一个春季开始播种。为了生存,整个夏天他们都在祈祷上帝保佑并热切地盼望丰收的到来,因为他们深知秋天的收获决定了他们的生死存亡。

后来,庄稼终于获得了丰收。大家非常感激上帝的恩典,决定要选一个日子来永远纪念。这就是美国感恩节的由来

感恩节是美利坚一个不折不扣的最地道的国定假日。在这一天,具有各种信仰和各种背景的美国人,共同为他们一年来所受到的上苍的恩典表示感谢,虔诚地祈求上帝继续赐福。

10、【感恩】

有些人说:“我讨厌我的生活,我必须做一点改变。”这些人必须改变的是他们不知感恩的心。如果我们不懂得感恩我已有的,那么,我们很难获得更多的,既是我们得到我们想要的,那时我们也不会享受真正的乐趣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命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的处理。这时,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是一种唱歌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11、【豁然面对】

曾有一个佛陀,乘船渡江,不想风大浪高,把船打翻了。佛陀像一片树叶般的在江中沉浮了许久,才筋疲力尽爬上岸来。到了岸上的第一件事,它不是责骂船家的无能让他丢失随身携带的一切,也不是诅咒恶风险浪差点要了他的命,而是跪在沙滩上遥拜师傅:“谢谢师傅!”有人不解地问:“你为什么不谢谢菩萨?”佛陀说:“原来我并不喜欢游泳的,都是师父每次强把我拉入水中,教我学会的。不是师父,我命今日休矣!”遇了难,不是责备任何一个人,而是心存感激,人生达到了如此的超然境界,遇事如此的豁然通达,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能让你痛苦和愤恨的呢?

12、【动物的感恩】

你看出了一条狗的寒冷,给它垫上了温暖的棉絮,它躺在棉絮里以后会久久地看你,它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它的感激。

你看到一只鸟受伤了,将它从猫嘴里夺下来,用药水治疗它的伤口,给它食物,然后将它放飞林中。它飞到树梢上也会回头来看你。它同样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铭记你的救助。

低智能动物尚且会感激别人的救助,人类难道不也应该有颗感恩的心吗?狗和鸟会长久地凝视你离开表达感激之情,可是这一刻很快就会过去;他们可能很快忘却你。但有了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感激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之情弥散在天地见,世界也就因此有了温暖,有了亲切。因而我们应当培养人与人之间的这份情感

13、【堪弥的鞋带】

有一回,日本歌伎大师勘弥在一部戏里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当他要上场时,一个门生提醒他说:“师傅,你的草鞋带松了。”他回了一声“谢谢你”,然后立刻蹲下,系紧了鞋带。当他走到门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处时,却又蹲下,把刚刚系紧的鞋带又弄松。显然他想以松垮的草鞋带子来表现一个长途旅行者的疲惫。有位记者到后台采访,亲眼看到了这一幕,他问勘弥:“您为什么不当场教那位门生呢?他还不懂演戏的真谛。”勘弥答道:“要教导门生演戏的技能,机会多的是。在今天的场合,最要紧的是教导他学会感激别人对自己的关心。”

14、【感恩沙漠】

意大利有个女探险家独自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当她走出沙漠之后,她面对沙漠跪下来,静默良久。有记者问为什么时,他极为真诚的说说:“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谢塔克拉玛干允许我通过。”的确,人类的一切都是大自然所赐予的。对于这个世界,人类不可能有征服它的能力。相反,人类需要的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样人类才有可能生生不息的传乘下去。

15、【罗斯福家被盗】

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被盗,丢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窃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这个故事,启发我们该如何感恩生活。

感恩,是我们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看到危机,获得温暖,激发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过去前进的动力。就像罗斯福那样,换一种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与不幸,对生活时时怀一份感恩的心情,则能使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感恩不纯粹是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感恩,是一种唱歌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

16、【感恩的心】

越人寇不韦为避兵灾逃至剡溪。困顿中,徘徊于天姥山下的他与妻子在一株极其繁茂的大树下住了一夜,第二天清晨,寇不韦举起斧头想砍下树枝当柴烧。妻子阻止他说:“我们能活下来,多亏了它。我们应该像敬仰自己的慈母一般感激它。”

17、【面对命运】

在一次学术报告会结束后,一女记者登上讲坛,在表达了景仰之情后,尤显突兀和尖锐地问:“霍金先生,卢伽雷病使你永远地固定在了轮椅上,你不觉得命运让你失去了很多东西了吗?”全场一片寂静。霍金微笑依旧,用手指敲击几下键盘,在屏幕上出现了那么一句话:“我有我始终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全场掌声不息。

18、【中西生死哲学】

儒家一方面承认“死生有命”,但也强调“未知生,亦知死?”以此提醒世人把重点放在现世努力。孟子所谓“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最能突现这种人文精神。道家庄子虽明言“死生命也”,但也强调应用平等心看待生死,因为“生死如一”最能突现超拔精神。

在西方,柏拉图曾经明白强调,人生的目的在求真善美,但永恒的真善美只有在死亡之后,因此,“哲学就是对死亡的练习”。并且,他主张灵魂不死论,其学生亚里士多德虽然否认灵魂不死,但也肯定“神圣理性不死”,并强调“我们应尽力过理性生活,使自己不朽”。到了康德,认为灵魂不死虽然“没有逻辑的确定性”,却有“道德的确定性与必要性”。因而他强调,精神愈用而愈出的道理,“想得越多,做得越多,就活得越久”。在黑格尔更是直言“死亡是一种扬弃”。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则明言,人生观即死亡观,人生既然注定是“迈向死亡的存有”,因此,如何能在平日尽心尽责,才是面对生死最好的态度

到了当代,因为医学发达,“临终关怀”更成为普世关心的问题,如何“生有尊严,死也有尊严”,也成为超越国界的共同课题。芝加哥大学萝丝教授的名著《生死学》认为,死亡也是人生的一种“成长”,更具积极性与建设性。

19、【追问生命的意义】

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是每一个有思想的生命体对自身灵魂的必然拷问,纵然它达不到人类终极关怀的高度,却依然闪烁朴素无华的平民思想火花。《活出意义来》的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博士,是著名的奥地利精神医学家、维也纳精神治疗法第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名俘虏。《活出意义来》一书正是作者对集中

营经历和浩劫的描述,同时也是俘虏编号为119104的他,在牢狱生涯里发明“意义治疗法”经过情形的重要记录

独一无二的特性使得每个人都与众不同,也使得每个人的存在有其意义,这种特质与创造性的工作和人类之爱息息相关。“一个人不能去寻找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职或使命,而此使命是需要具体地去实现的。他的生命无法重复,也不可取代。所以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也只有他具有特殊的机遇去完成其独特的天赋使命。”“一个人一旦了解他的地位无可取代,自然容易尽最大心力为自己的存在负起最大的责任。他只要知道自己有责任为某件尚待完成的工作或某个殷盼他早归的人而善自珍重,必定无法抛弃生命。”在弗兰克看来,只要有“求意义的意志”存在,不仅生命和爱,就连“苦难”和“痛苦”都深具意义。

20、【只因生命有限】

既无力改变,有无法逃脱,唯一的只好让短促的生命极力张扬,将不多的日子创造得厚实些,以此来弥补上天留给我们的遗憾,消退我们心中的惶恐,生命从此有了真正的意义,今人已经用“价值”两个字作为此种意义的标识

法国探险家夏(译音)目睹他的最佳搭档、他的哥哥在阿尔卑斯山的雪崩中丧生,夏用最简短的语言面对挺拔的雪山致哀:“你到世上与离开只是一瞬间,但你将与阿尔卑斯山一样永恒。”夏愿做雪山上的独行侠,“因为每一次,那前面总有一种诱惑。”

诱惑,这应该是使生命浓缩的最初动因了,我们现在常常将它称作目标或理想。

每天将旧的日子勾去,每年将挂历换上新的,便会叹息人生苦短,便会想到来日无多,便会想尽办法使已经在浓缩了的日子在浓缩些,精彩些,质量些,厚实些,便会朝前看一看那个诱惑,往后掂量一下已有限的价值。

21、【我为什么登山】

英国一名著名的登山家这样回答:“因为山在那里。”对于登山家来说,山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召唤。把登山运动作为自己的崇高事业,全力以赴。

人类不断探险的精神是永恒的。正是由于人类的探险精神,人类才不断进步,才有今天的文明。许多人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对后来者,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培育探险精神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都有积极意义。一个具备探险精神的人,会不断寻求新的征服目标,不断寻求人生的新境界和高度;相反,一个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探险精神,就不会有什么前途。

22、【南极探险中悲壮的一幕】

1991年,挪威的阿蒙森和英国的斯科特几乎同时开始了对南极的征服,当阿蒙森胜利班师后五个星期,斯科特才到达南极。虽然斯科特在向南极的进军中他已经知道了阿蒙森的胜利,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将成为失败者而停止前进。在返回时因遇上南极早到的冬季被围困在冰雪之中,好友奥茨冻坏了双脚,行动艰难,为了不拖累大家,夜里独自走出帐篷,消失在暴风雪中。最后仅存的三位探险家体力严重透支,食物短缺,燃料不足,无情的暴风雪让他们在又冻又饿又累中活活死去。临死前,斯科特还在写他的探险日记,他们至死都没有抛弃所搜集到的35磅岩石标本。茨威格曾赞道:“壮丽的毁

灭,虽死犹生,失败中产生攀登无限高峰的意志。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23、【荆棘鸟的传说】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巨创来换取……

24、【胡杨树】

在内蒙古地区有一种叫做胡杨的树木,有极强的生命力:生,二百年枯荣;死,二百年不倒;倒,二百年不朽

25、【每条鱼都在乎】

暴风雨过后,有许多被卷上岸的小鱼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无法回到大海。一个小男孩不停地将小鱼捞起,并使劲扔进大海。路过的人忍不住说:“孩子,这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男孩回答。“那你为什么还要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小鱼在乎!”

26、【给痛苦一个去处,而不是给生命一个归处】

最近,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自杀已成为15到34岁人群的第一大死因

朋友说:我存在,并不仅仅意味我活,而应拥有生命质量;如果失去了生命质量,我选择死,就像安乐死一样,是一种值得尊重的结束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我同意她的看法,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种选择死亡的方式是基于严肃的思考并能给生命带来升华,至少,它是对生命尊严的一种维护。我讨厌那种遇到些许压力就结束生命,这是逃避。更有甚者,以自杀作为要挟手段。这种人了结的是生命本身,而不是带给他们的痛苦。

挫折和愤怒是一种痛苦。结束它的最好方式是给痛苦一个去处,而不是给生命一个归处。(《中国青年报》4月11日冯雪梅)

27、【死于谁手】

江西萍乡的烟花作坊爆炸、焦作歌舞厅大火。四川合川沉船、武汉客机失事、多佛尔偷渡客惨死、江门烟花厂爆炸。

河北霸州派出所长杜书贵当街掏出枪杀人还未终审,河南禹州的公安指导员刘德周又开枪杀死三人而后逃窜。

9·11事件中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两幢摩天大楼成为一片废墟,阿富汗人家的墙壁上布满了像筛子眼一样密集的弹洞,还有杰宁难民营散发恶臭的一具具腐尸。

28、【生命有价】

姚丽,建行大庆分行的一名女营业员,面对手持凶器的两名歹徒,在报警无效的情况下,为避免被抢去更多的款额,被迫向歹徒交出了一万多元钱。虽然事后她立即主动补交了这笔钱,单位还是对她实行了“双开”,开除党籍和公职,该行说得分明:“姚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应毫不犹豫地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最宝贵的生命。”最后,经过仲裁委裁决和法院判决,在舆论压力下,单位总算开恩为:开除党籍、记大过、赔偿损失。

生命有价,最终自然演变成生命无价而不值分文,在各种各样美妙的旗帜下,肆意践踏、侮辱甚至扼杀生命。生命有价,骨子里反映的是一种漠视乃至无视生命的意识。

29、【不残鸟雀】

苏轼年少时,他的母亲不让儿童婢仆捕取鸟雀,因此,鸟也不怕人。几年间鸟雀筑巢在低枝,人可以低头看到巢中的雏鸟。又有四、五百只珍异的桐花凤鸟翔集其间。有人说鸟雀筑巢去人太远,就会招致蛇鼠老鹰的掠杀;人既不杀,自然接近人了。善待生命,能够取得异类的信任。

30、【墓志铭也是文化】

沈从文的墓没有气派的墓道、遮风档雨的墓亭,也没有坟包。最引人注目的却是一大块不规则的五彩石头,矗立在杂草丛生的地上。只见石头正面是沈从文自己手迹的放大:“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可理解‘人’。”隔了十来米的土坎上,是大画家黄永玉的题词:“一个战士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31、【人性的光芒】

在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一座史前时期的房址内,考古工作者新近发现了聚集的14位死者,房址西南部死在一起的5人,其中有一年长者似用双手护卫身下的4人;东墙壁下的一对母子,母亲倚墙跪坐在地上,右手撑地,左手将一婴儿搂抱于怀中,脸颊紧贴在婴儿头顶上。

32、【梭伦为何哭泣】

一位腐儒看见梭伦为了一位死去的孩子而哭泣,就向他说:“如果哭泣不能挽回什么,那么,你又何必如是哭泣呢?”这位圣者回答说:“就是因为不能挽回什么。”

33、【琅玡柳】

桓温北征时,经过金城,见到以前自己担任琅玡太守时所种的柳树,都已长到十围粗,感慨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34、【注解生命的文本】

再平常的生命也包含一个最重大的悬念:死亡。死亡永远与生命同在,没有死亡的虚无,就没有生命的丰盈。死亡使人世间平淡无奇的一切显得如此珍贵、如此神圣、如此优美。站在死亡的边缘,我们往往会更加眷恋生命,渴望生活。紧张与焦灼,幸福与忧伤,透彻与痴迷,恍惚与清醒,怀念与遥想,丰富的体验,奔流的思绪在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盘旋,生命中的此时此刻是那么独特,那么无法逃避,那么惊心动魄!

雨果在遗书中写到:“上帝、灵魂、责任,这三个概念对于一个人足够了。我抱这个信念生活过,我也要抱这个信念去死。真理、光明、正义、良心,这就是上帝。”牛顿的遗言非常简洁,他对自己的最终评价是在浩瀚的真理之海面前拾到几枚贝壳的孩子。爱因斯坦不希望把自己的办公室变成人们朝圣的纪念馆,“除了我的科学理想和社会理想,我的一切都将随我一起死去”。但丁的临终遗言只有一句话:“转动太阳和地球的是爱”。

生命的魅力在于不断地超越自我,从痛苦和不幸中分娩出思想,从创造和超越中享受生命的力量,生命敢于承受苦难和悲剧,生命便挣脱了自身的局限

35、【歌德之死】

歌德患有死亡恐怖症,他总是避免谈“死”这个词,他不能看殡葬事宜,如果有灵车从他家门前经过,他就会发怒。然而,他自己倒不怕死。一个春天的傍晚,他与爱克曼同看落日,对朋友说:“人活到75岁有时不免想到死亡。我想到死亡时心里倒非常平静,因为我相信我们的生命是不可毁灭的,会在来世延续下去。生命就像太阳一样,我们以为看见它消失了,但事实上,它并没有消失,它仍在放射光芒。”

在咽气以前,他叫道:“光明??再多一点光明!”最后,他紧紧抓住儿媳奥蒂莉厄的手不放,呼吸微弱地说:“不,小女人,就让我再抚摸一会儿你这只温柔的小手吧!”

36、【契诃夫最后的话】

契诃夫去黑林山的目的本想寻求身体的康复,结果却找到了死亡。施沃勒大夫让人把香槟送上楼来,契诃夫接过递给他的酒杯,转向他的妻子奥尔加:“我已很久没有喝香槟了。”他慢慢喝光杯里的酒,然后躺下,平静地死去

37、【卢梭谈死】

有一次,狄德罗到蒙莫朗西去看望卢梭,后者指一个池塘说:“这就是我一再想跳进去结束自己生命的地方!”“你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狄德罗问“我把手伸进水里,但是我感到它太凉了!”他回答说

38、【“那边真美”】

1931年8月始,爱迪生生命垂危。临终前,他曾清醒过一会儿。“那边真美!”他说。

39、【金圣叹的悲伤】

金圣叹童年时在井边玩耍,随手将一颗石子扔进了井里,回到家里号啕大哭起来,大人问他原因,他说:有颗石子被丢进井里,想到它再也出不来了,所以痛哭。

他的绝笔诗:“衙鼓催人急,西山日已斜,黄泉无旅馆,今夜是宿谁家?”

临刑前说:“杀头有如风吹帽。”

40、【伊壁鸠鲁《关于死亡》】

你要习惯于相信死亡是一件和我们毫不相干的事,因为一切善恶吉凶都在感觉中,而死亡不过是感觉的丧失。因为这个缘故,正确地认识到死亡与我们无干,便使我们对于人生有死这件事愉快起来,这种认识并不是给人生增加上无尽的时间,而是把我们从对于死亡的渴望中解放出来。一个人如果正确地了解到终止生存并没有什么可怕,对于他而言,活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所以一切罪恶中最可怕的——死亡——对于我们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当我们存在时,死亡对于我们还没有来;而当死亡时,我们已不存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人物作文素材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梁雨润他视百姓为衣食父母,他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利益。他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始终不渝地追求着为老百姓办事的政治理想,而这种追求需要莫大的正气和勇气。这样的为官生涯,架起了执政党和百姓之间的桥梁,完整地体现出一个执政党的执政原则: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而这正是百姓和国家的希望所在。

巴金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考作文冬奥人物苏翊鸣素材

全文共 999 字

+ 加入清单

苏翊鸣的滑雪生涯中,有两个角色举足轻重。

一个是苏翊鸣的外籍教练,佐藤康弘。

作为中国冰雪项目的外籍教练,佐藤康弘曾执教过单板滑雪世锦赛冠军鬼塚雅等名将。

当年,他受邀担任中国单板滑雪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项目主教练,负责为中国滑雪选材的时,第一时间想到了曾在日本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苏翊鸣。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并没有错。

2019年,苏翊鸣与成年选手同台竞技,争夺参加冬奥会的资格。

单板大跳台,是从高处滑下来,进行跳跃后,表演各种空翻、回转等空中绝技的比赛。

比赛当天,苏翊鸣因为第一轮就动作失误而心情低落,但佐藤康弘很冷静,他建议苏翊鸣在下一轮加大动作难度,借此超越对手。最终,苏翊鸣逆风翻盘,成为该项目的第一名。

冬奥会比赛现场,当苏翊鸣第二跳凭借1800的转体动作排名跃居第二位时,佐藤康弘的兴奋溢于言表。

首次参加冬奥会就摘银,苏翊鸣对每一个支持自己的人表达感谢,其中就包括教练佐藤康弘。苏翊鸣说:“我们没有说太多话,彼此都知道对方的想法。”

这个在训练中连苏翊鸣的手部动作也会一一纠正的教练,陪伴了苏翊鸣的成长,也见证了苏翊鸣的进步。

另一重要角色,则是苏翊鸣的父母。

两人都是滑雪爱好者,经常带着孩子去吉林松花湖滑雪场滑雪。

2008年,国内的单板滑雪项目刚刚起步,苏翊鸣去雪场都没有适合他穿的雪具。

刚跟随父母接触到这项运动的时候,年幼的苏翊鸣连这项运动叫“单板滑雪”都不知道,也根本没有想过,在未来的某一天,他将成为一名职业选手。

苏翊鸣的父亲苏群在接受《新京报》的采访时透露,在苏翊鸣六七岁的时候,他的滑雪水平就超过了自己和妻子。但在苏群眼中,苏翊鸣的成功并不是因为天赋异禀,“我觉得天赋的作用并不大,重要的是翊鸣拥有对滑雪与生俱来的热情。”

苏翊鸣的母亲李蕾在短片《少年志》中一度提起自己会因为滑雪的危险性感到害怕和心疼,但从没有想过让他去放弃,因为苏翊鸣太喜欢了。

于是,苏翊鸣的滑雪之路,在父母的引导和支持下,越走越远。

即使是7岁那年自己的孩子在雪场受伤,母亲李蕾在苏翊鸣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宝宝,咱们不能去放弃这个滑雪。”

李蕾觉得,不能因为这件事,让他有退缩的意识和想法。苏翊鸣数年如一日的坚持,可能或多或少有几分是受自己母亲的影响。

尽管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都是用来在外训练,苏翊鸣的父母仍在家中给他开辟了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家里的地下室全是滑雪装备和各种板类运动的板子,苏翊鸣笑称这是他的“滑雪工作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全文共 973 字

+ 加入清单

惠普尔说过“: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高尔基也曾说过“: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我觉得他们都说的很对,但我自认为书籍更是大家的朋友,更是身体的一部分。

为什么说书是身体的一部分呢?因为人类是离不开书籍的。人离不开书,因为人需要知识和智慧,就像植物离不开水分和阳光一样。

书像极了我们的“心脏”,让我们充满精力去做好一件事;书像极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去观察世界;书像极了我们的“双腿和双手”,让我们走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获取更多的知识与力量。

书是我一生中的朋友。我从小就是在浓浓书香中成长,家里有各种各样的书籍,大的、小的、薄的、厚的,童话书,科幻书,历史书……我还记得我小时候跟妈妈聊天时,妈妈说我小时候会背30多首古诗词呢!

回忆中最早与书相识的时候,还是在妈妈的怀抱中,我立着一本童话书,听妈妈讲公主与王子的故事,往往故事的高潮还没讲到,我就早早地进入梦乡。

我渐渐长大了,不知什么时候,我再也不用爸爸妈妈在床头给我讲故事了,我会自己读书了,书把我带到奇妙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了解到名人对书籍是那样的迷恋,那样的热爱;

我了解到历史的故事,了解了我国古代英雄的故事;我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现象,大海深处的壮观和美丽,宇宙太空的奇妙……

书在自己身边,我感到很大的安全感。当我迷失了方向,感到很迷茫的时候,书籍就可以为我指明前路;当我写完沉甸甸的作业时,我会感觉手特别地酸痛,这时,我就可以找我的书籍诉诉苦了,一个个字慢慢地阅读,会让我忘记刚刚有多累,让我心情舒畅,慢慢平静下来;

书可以帮我安抚心情,当我住院打吊针的时候,我会特别想逃出这个锁牢,这时,我的书籍朋友会安慰我。我悠闲地阅读书籍,会感受到心灵的安静;我空闲的时候,随手翻开书本,会感受到无限的快乐。

书教会了我写自己的姓名,交会了我应该学会诚实,拥有更好的人品,教会了我许许多多的知识。

现在的我已经拥有了几个小书架。每当我走到书架旁,感觉自己像一个智慧渊博的人。在书的世界里,我变得无忧无虑,自由飞翔,尽情陶醉。

我并不是天才,也不是学霸。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自从我与书交朋友后,我感觉身上仿佛多了一圈彩色的光圈。是书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让我开了眼界,让我活得不再迷茫。

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永久以书为友,以书为伴,一起在书的海洋里遨游,获取更多的知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考热点作文素材通用版

全文共 1240 字

+ 加入清单

在教育部一再重申要重视“大学语文”课之后,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开始了行动。但无论是将其设立为除中文系以外本科生的.必修课,还是一些大学老师将其作为教育科研的大课题,不可否认,在如今的大学课堂里,“大学语文”课依然处于边缘地带。透视这门课程所面临的尴尬,其实是为实现其所承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使命。

上过大学语文课的,都会对一个场景颇为熟悉——偌大的阶梯教室中坐满了学生,有的玩手机,有的窃窃私语,向前望去,“遥远”的讲台上有个单薄的身影,无论是讲《诗经》、还是谈鲁迅,好像总是让人“听不太清”。

虽然自1978年恢复高考后,大学语文课即被重新提上日程,但近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大学语文课经常会淹没在其他更“有用”的课程之中。到如今,大学语文课依然处于边缘地带。

是“大学语文”,还是“高四语文”?

大班教学意味着师生互动较少、课堂纪律较差,老师只能选择简单地灌输知识。这样的课堂难以形成浸入式的教学体验,无法将学生带入所讲内容所蕴含的文学与文化中,不仅不能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和参与兴趣,更无法使他们对母语文化有超出知识层面的理解与体会。

审美教育是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但目前的大学课堂,难以营造饱含美好情感的氛围,而信息碎片化的网络时代,学生们的审美感知力和鉴赏力日渐钝化。长此以往,大学语文的课堂越来越知识化,慢慢会成为所谓的“高四语文”。

早在2004年全国大学语文年会中就提出,大学语文的素质教育具体落实在人文素质教育层面,即贯彻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态度、贯穿人文内涵。然而,大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内容大都是古今中外的佳作,情感真挚、主题积极向上,但内容能否有效传递却受限于师资、教学方式和授课模式。

大班教学中的学生大多来自不同专业,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学科背景,而阶梯教室中的教学根本无法做到因材施教。那么,在此环境下,要求大学语文的教师仅通过对经典作品的阐释,很难实现带领不同背景的学生体会人文内涵、培养较高的审美能力和价值取向的目标。

逆势突围,是解决大学语文课程难题的必然出路。笔者认为,调整高校课程设置,继续提高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加强课程的师资力量建设是逆势突围的基础。不仅从战略上也从现实实践中关注大学语文课堂,不仅从硬件设施也从教学理念、课程价值方面保证大学语文课程的科学化教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语文课程的“阶梯教室之痛”。

而在既有环境下,寻求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是大学语文突围的一个角度。如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将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大学汉语”课程由全校共同必修课程调整为学生自主选修课程,颁布之初虽引发争议,然而细究会发现,原来2学分的大学语文扩增为10学分的人文素养课,包括原著经典阅读、公共艺术教育等多门课程,学生可根据兴趣和水平选择课程。南开大学从2008年起,每年招收“语文高等教育”博士生,加强对大学母语教育的理论探索。

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不管在阶梯教室,还是围炉而坐,大学语文课的真正价值,应是挖掘学生内心的那把人文之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人物描写的高中记叙作文

全文共 1415 字

+ 加入清单

院子的中央立了一株老槐树。弯弯曲曲的枝丫相互交错着,偶尔漏出一两片淡淡的阳光。一层层苍老的树皮伏在树干上,静静地刻画着岁月的痕迹。一只大花猫在老 槐树下蹒跚,搜寻,随后又安然地在一支旧竹椅旁躺下。大花猫偶尔会抬起头看看那些从槐树叶底漏下的阳光。然而,大多数的时候它只是很祥和地望着一些破碎的 瓦砾,显得十分安静。如果,它的主人还在的话,它大概会显得更活泼些。只是,我的祖母在去年去世了。

祖母生前常常一个人抬着竹椅,捧着大花猫。蹒跚着来到这株老槐树下。祖母很喜欢把猫捧在身上,一边梳理着花猫的毛发,一边唤着花猫的乳名:“咪咪, 咪咪……”猫儿也在祖母的怀中显得特别乖顺。它淘气地用它湿滑的舌头去舔祖母苍老的脸,粗糙的手指。每到这时,总能听见祖母在院中带着笑,骂:“咪咪,你 这个小淘气,竟还知道疼人。”然而,大多数的时候,祖母总是默默地把猫捧在手里,倚靠着竹椅的背,静静地凝望着那扇不常被人开启的门。随风而落的槐树叶与 槐树花无奈地点衬着祖母苍老而瘦弱的身影。记忆中,这是一幅美丽而忧伤的剪影,尽管显得孤独。

没事的时候,祖母常抚着“咪咪”,坐在槐树的余荫里,自言自语。那只花猫也好奇地倾着耳朵,眯着眼,仿佛它是在认真听。

只是,每当祖母讲到一个段落后,它便急不可奈地从祖母的怀里挣脱,然后迅速地跑出院子,跑到属于它的世界里去。随后,便会传来祖母那充斥着悲伤的叹 息:“唉,连你也不理我。”说完之后,祖母便会坐在那里长久地沉默,不再说一句话,只任那浑浊的老泪渐渐爬满她的脸庞。槐树花又溶了。点点滴滴的,零星的 花蕊不一会儿便爬满了祖母花白的头。

去年,祖母去世了。我记得祖母走的那天,我的父辈们,我的同辈们,全都拥挤在一个狭小的病房内,看着病床上面色苍白的祖母。所有的人都流着泪,只有祖 母一人平静地望着我们。过了好久,祖母似乎用尽了最后的一丝力气,挤出了一个微笑,从齿缝里钻出了几个字:“你们都在,我放心了。”说完,祖母便永久地合 上了眼,病房里顿时嚎啕一片。祖母的离开是圆满的。至少,不会像在槐树底下时,显得那样孤独。

后来,父辈们在整理祖母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被层层碎布包裹着的木匣子。当着众人的面,我大伯撬开了木匣上的锁。里面有一些祖母年轻时用过的首饰。另外,还有一张毛了边脚的发黄照片,上面是一个穿着白衣的年轻人。

我忽然想起在许多年前的某一天,在那棵年迈的槐树底下,祖母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深情而略带忧伤的故事。她说:“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曾经住着一个女孩。故事发生在她十八岁的那年。”

讲到这儿时,祖母忽然停了下来,仰着头凝望远方的天空。过了一会儿,祖母又接着说:“那是夏天中的某一天,她从门缝里红着脸看到了那个穿着白衣的小伙 子。后来,她才知道,他是来提亲的。晚上,他走后,她父亲问她答应不?她什么也没说,只是红着脸点了点头。”祖母停了下来,脸上僵硬的皱纹在倾刻间变得柔 软起来,绽放出一种温静祥和的光辉。“后来,迎亲的日子到了?

她在母亲的告别与泪水中离开了原来的家。只是,到了男方的家,她才发现,她要嫁的不是那个穿着白衣的小伙子,而是他的大哥——一个驼背的庄稼汉……她绝望了,就连拜堂也是被人扶着的……”。

只是,后来,祖母还是跟那个驼背的庄稼汉生活在了一起,后来的后来,才有了我的父亲,才有了我。

……

院子中的老猫还是喜欢躺在旧椅旁,偶尔发出一两声哀鸣,在空空的院子中不住地回荡。那扇门还是不常被人开启,而且,连那旧锁也长满了青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一、从观察中积累素材

全文共 1336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曾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那么,是不是把我们遇到的人,碰到的每一件事都观察一番,并把观察的印象记录下来呢?不是的。主要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有意识、有目的地知觉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多注意从那些平凡的生活中发觉有意义的东西。同学们要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融入社会,多看、多听、多思。如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时节,仔细观察田野、路边、校园等万物复苏的景象;在清澈见底的溪边、湖旁,观察鱼类安闲的游戈;在商店里、市场上,观察顾客、售票员之间怎样买卖商品------

今年春天的一个周末,看着放假回家的读初三的儿子一脸的疲倦,为了让儿子放松放松,更为了让他感受春天的来临,我拉着他来到我校的菜地,菜地旁有几株正开着粉红花儿的桃树,还有正吐出嫩芽的垂柳,儿子兴致勃勃的看着,嗅着,用手触摸着,“妈妈,还有一阵香气。”“当然啊,这些新鲜的生命都带有最原始的生命的芬芳呢。”我回应着儿子的惊叹,“你看这柳叶,你更会感叹诗人的妙笔,想起哪句诗没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都是诗人走进自然,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得来的,我们到校外的农田里去看油菜花吧,整个田野黄灿灿的。”“好啊,一定还有蜜蜂采蜜呢。”儿子欢快的答道。我们手拉着手轻快的向不远处的田野走去,和煦的春风拂面而来,儿子叽叽喳喳的和我讲着班上老师和同学们的事情,眼前已呈现出了一个花的海洋,“看,那边田里有好多蜜蜂在采蜜。好像还有人在那。”顺着儿子发现的方向走去,果然看到了两个养蜂人,全幅武装,站在几十个蜂箱之间,在嘤嘤嗡嗡的闹声中,似乎在割蜜。慢慢走近,我要儿子仔细观察,养蜂人头上戴着带纱的帽子,手上戴着手套,身上也穿得严严实实的,是为了防备蜜蜂蛰他们。等到他们这天的割蜜任务完成,他们才脱去武装,坐在简易的棚子前休息。我要儿子去和他们聊一聊,从闲聊中,我们知道了,他们是一对夫妻,江苏人,已养了三十多年的蜂了,头年的冬天就千里迢迢的搬到这里,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可今年天气不好,经常下雨,蜜蜂不能采蜜,酿的蜜比往年少很多,辛苦半年,赚不到钱-------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告别了这对夫妻,在回家的途中,儿子沉闷了很多,善良的儿子大概在为养蜂人的收成担忧吧。后来,儿子把这次的经历写进了他的作文中,文章不仅有细致的描写,还有他对生活别样的思考。

从我引导儿子这段经历中,给我很大的启发,走进自然,观察生活对孩子们有多大的帮助啊!不仅可以调适他们的心情,更可让他们零距离的接触自然,了解生活,获得在课堂上所无法获得的生命体验,成为他们写作的第一手素材。那么,把从观察中得来的内容和体验积累下来,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写观察日记。不仅写观察景物的日记,还要重视写观察人、事(活动)的日记。

观察不仅要留心,而且还要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观察,用心去听,用心去看,用心去体悟。在生活中,有一些发人深省的小事、平常事,它不像独立鸡群的白鹤,让人一眼便看出它的美来,如不留心观察与思考,就会一闪而过。只要善于观察、精心选择、深入挖掘,小事也可以表现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大主题来。朱自清的《背影》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动脑筋思考生活可以让平淡无奇的材料深刻起来,让司空见惯的景色美丽起来,让粗糙的心灵细腻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高考作文热点人物素材——李娜

全文共 1262 字

+ 加入清单

28岁,她迎来首次大满贯决赛;29岁,她拿到了首个大满贯冠军;但罗兰加洛斯捧杯之后,她遭遇生涯最黯淡时光,低迷和失望;30岁,她重整旗鼓再次上 路,用改变迎来自己职业生涯的又一次改变,600天后她终于再次杀进大满贯决赛!从默默无闻到步入顶尖,从荣耀的山顶跌落低谷,然后又重新站上巅峰,这期 间,李娜创造了中国女网的一个个第一次。自信、顽强的李娜给了国人太多太多的惊喜,率真、乖张的个性也带给外界太多太多的不可思议。

北京时间1月26日。墨尔本公园的罗德·拉沃尔球场。李娜和阿扎伦卡。巅峰对决。

这是一场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决赛。当人们普遍看好职业生涯第三次进入大满贯决赛的中国金花李娜为夺冠大热门之时,她却在以灵犀的攻势拿下首盘胜利、并在 第二盘和对手缠斗到第五局时,在一次救球时意外地扭伤了脚踝,摔倒在地。但伤痛中的李娜没有放弃,脚上缠着厚厚的绷带,重新站起身,回到了赛场。她一次又 一次救起了对方的击球,她一次又一次将球击向对方的空档。然而,比赛进入到决胜盘后,阿扎伦卡的一次发球,让李娜再度因脚伤摔倒,头部撞到地面,不得不接 受脑震荡测试。可是人们惊讶地发现——她居然给了观众一个微笑。然后,甩甩头,她又站在了场上。李娜赛后回忆说,“第二次摔倒的时候还是挺重的,有2秒钟 我看不到任何东西,眼前全黑了。医生让我盯着他的手指移动,我觉得好像在儿童医院,很搞笑。虽然摔倒两次,还是可以笑出来,我可能是唯一可以做到这点的选 手吧。”

2小时40分钟的鏖战,不抛弃,不放弃,微笑的李娜坚持到了最后一刻!伴随着漫天烟火的划过,李娜离梦想的澳网奖杯还是差了最后一步。她坐在黑暗中,眼含 泪水,心中的哀伤流露在眼睛里。她的眼眶,使劲抑制着泪水;她的嘴唇,却清晰地说出:“虽然我已不再年轻了,但我还是要说,明年再来……”

澳网,这个被李娜称为“福地”的地方,虽然没有让她收获冠军,却让她赢得了掌声与尊重。人们铭记着她对于梦想的坚持,更有那困境中美丽的微笑——伤痛时、 失利后,那笑容从未消失,灿烂若墨尔本夜晚的烟花。正如网友“足夜思远”所说:在澳大利亚的夜光里,她眼里闪过的光,这就是人生,娜不是一切遂愿,但人生 足够精彩。

【热议锐评】:

两次意外扭伤摔倒,李娜两次勇敢站起。微笑的李娜,这一次让我们领略了她的勇敢、无畏、斗士之心,只是比赛用了最残酷的方式,才让我们看清了李娜那颗跳动 着的冠军的心。澳网,李娜用她的顽强和悲壮,谱写了属于自己的生命辉煌,这是阿扎伦卡的冠军所无法比拟的。不是吗?听听李娜第一次摔倒,场内异口同声的叹 息声,再看看李娜第二次摔倒,她面对医师的爆笑桥段,令全场哄堂大笑的场面,你能否认李娜已占据了所有球迷的心吗?上天依然是公平的,澳网给了阿扎伦卡冠军,却让千千万万球迷的心归属于李娜。

斗士之心!这一刻你比胜利者更骄傲。

【话题拓展】:

中国“娜”,输掉比赛却赢得世界;缺憾的美;尊重她,与胜负无关;超越自己;梦想的坚持;伟大的不只是冠军,还有坚持;含泪的微笑是最美;是磨难,让我学会勇敢和承担;“娜”一种精神让人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中考热点素材:肖鸡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禽类鸡为首,源于古人豢养鸡的历史久远,究竟有多远,目前还是个谜。考古工作者在各类旧石器文化中多次寻找到鸡的遗骨,说明中国人养鸡的历史至少有五千年以上了。

鸡目前还是世界上饲养最多的动物,存栏量有220亿只之多,这个数量大到不可思议,把其它豢养动物马牛羊猪狗猫全加起来也没有鸡这么多;全世界各民族吃鸡几乎没有禁忌,所以每天有近一亿只鸡以各种烹调形式为人类提供蛋白质,可人类浑然不觉,还不买账,总觉得吃什么都应当应份。

鸡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形象非常正面,不似今日背负恶名。公鸡母鸡各司其职,公鸡报晓,守时不失;母鸡产蛋,一生奉献;至少在汉代,文人就指出鸡有五德,文武勇仁信,与人之五德“温良恭俭让”相媲美。由于公鸡之羽绚丽多彩,鸡的艺术形象被塑造多多,鸡的文化也非常繁荣,从诗经中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到成语故事“闻鸡起舞”;从三星堆的青铜鸡,到著名的“鸡头壶”;孔子说,杀鸡焉用牛刀;老子说,鸡犬之声相闻;庄子说,望之似木鸡矣;先贤与鸡都有文化瓜葛,按下不表。

文化如此,鸡在生肖中有一席之地就顺理成章了。萌于春秋战国,成于秦汉的十二生肖对中国人至关重要,鸡是其中唯一的禽类。生活中打听对方年龄不甚礼貌,打听对方的生肖却无大碍,甚至还可以借此套近乎。尽管今天年轻人最注重星座,但没了生肖也就没了星座。生肖相冲相合过去老人讲究,今天的年轻人已不在乎这些习俗了。文化就是这样,一旦形成,对人们的教化多为心理暗示,生肖亦如此。

时逢丁酉,马未都在此向各位作揖拜年了,鸡年大吉大利,阖家安康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热点高考素材

全文共 1095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有关90后“一言不合”就辞职的话题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不仅让我们感叹,职业忠诚度哪里去?敬岗敬业哪里去了?这是90后的错,还是社会也有错?下面是小编收集的20xx高考热点素材:90后一言不合就辞职,希望对你们有用!

有调查数据显示,20xx届本科生毕业3年内平均雇主数为两个,8%的本科生毕业后有4个及以上雇主,38%的人毕业3年内仅为1个雇主工作过,不到40%的人能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待上两年。(10月17日《广州日报》)

在我们的印象中,90后大学生太挑剔,就业之后的职业忠诚度极端,甚至一言不合就辞职。能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叨叨两年的90后竟然不足40%,这个调查数据也佐证了我们的感受。对此,不少企业管理者都语重心长地劝慰:年轻人应多些冷静和理智,切莫好高骛远。

频繁跳槽,动辄辞职,这的确不是公众所乐见的。毕竟,一言不合就辞职,不仅不利于大学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劳动岗位,而且对用人单位也是伤害。然而,我们也应当明白,如今的劳动力市场是个双向选择的市场,不拘泥于旧制度的条条框框,这是90后劳动者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自我意识强烈,思维活跃,思想多元,90后对劳动岗位的要求打破以往只重视薪酬和发展空间的平面维度,向尊重、自由、个性、氛围的等立体层面方向发展。

应当承认,90后任性辞职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自由环境下的抗压能力低、心理脆弱以及责任感缺失等等。究其因,这主要是源自于优越的家庭环境、倡导自我意识和个性发展的时代,当然还包括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广阔机会舞台。当他们无法适应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就选择了闪辞。因此,大家不必过多地指责90后任性辞职。事实上,90后一言不合就辞职,用人企业也应当反思。虽然劳动力配置是双向的自由的,但劳动力资源稀缺让原本均衡的标杆出现了偏移,各地不时而至的用工荒就是明例。

世界是他们的,90后注定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让他们屈服于社会环境,这恐怕是行不通的。所以,在我们提醒年轻人脚踏实地的同时,用人企业也应学会了解青年人,学会尊重他们,从细节入手,更人性化地为他们创设适宜的工作环境。然而,一些企业对年轻人的抱怨我行我素,置之不理。结果呢,网速不快、午餐不好吃、收快递不方便、奖励方式落伍、团建生活太low等,看似奇葩的理由,都促就了90后闪辞的决心。

有时候,真的不怨90后太挑剔,而是企业对他们的内心关注不够。作为新时代的劳动者,他们更加关注薪水之外的个性追求、包容和自由、不愿无限度加班、反对无视劳动法规,这些有错吗?所以,让90后学会尊重职业,敬畏规章制度,切勿好高骛远,这本身没有错。可是,需要反思的不能仅仅是90后劳动者,还应当有用人企业和整个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