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故事(19篇)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一些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故事优秀作文,欢迎参考借鉴,希望你们喜欢。

浏览

3597

作文

47

2024中考热点素材:杨绛先生

全文共 1885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杨绛先生热潮”的渐渐褪去,回归冷静的我们是否曾想过,对于这位“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我们到底在怀念什么?下面是小编收集的2017中考热点素材:杨绛先生,快来看看吧!

近几年的命题人冥冥之中都有一个美好的夙愿,那就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得是一个既能在古文化中自由穿梭,也可在现代文明中深入思考的综合性人才。所以,就中考前文学圈里可与“汪峰上头条”威力相媲美的爆炸性新闻来一个中考素材大挖掘。

说露骨一点,其实不管是大朋友还是小朋友,大家怀念的只不过是我们眼下最缺失的一种品质——静。而这位世纪老人平静地泊在时间深处,有形无形地散发着一种安详的力量。浮躁丛生的时代,她像一眼拒绝喧哗的深潭,清澈而高远地活着,与这个世界保持着不远不近、不卑不亢的距离。在鼓满欲望风帆的海洋上,居然还有那样一座沉默而丰盛的岛屿,在提示我们,什么叫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爱无疆。

看到这儿,大家有没有突然感受到这段文字散发出的光芒格外地刺眼呢?嘻嘻,原因当然不是因为标红,如此接地气儿的理由实在不符合好好老师的风格呀。其实最主要是因为它可以被移植到牛娃儿们作文中的点题部位。

另外,我们还需储备一些和杨绛先生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钱钟书先生的素材。在中国的名人谱里,钱钟书当属一颗耀眼的恒星。他19岁考入清华大学,28岁被破格聘为外文教授。之后,他蜗居书斋,杜门避嚣,淡泊名利,专心治学,仿佛过着出世般的生活。夏衍曾赞叹道:“这真是一个特殊的人!”

下面好好老师举几个“栗子”,一定要接着哦!

对钱,他姓“钱”但看得很淡

一、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钱老讲学,开价16万美金,交通、住宿、餐饮免费提供,可携夫人同往,钱钟书却拒绝了。英国一家老牌出版社,得知钱老有一本写满了批语的英文大辞典,派人远渡重洋,叩开钱府的大门,许以重金,请求卖给他们,钱老却说:“不卖!”

二、钱钟书担任中国社科院院长期间,有一次,给他开车的司机撞伤行人,找到钱老想借医疗费,钱老问明情况,说:“需要多少?”司机答:“3000元。”钱老说:“这样吧,我给你3000元,不算你借,不用还了。”

三、1991年,国内18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当代中华文化名人录》,钱老被列入第一批的36人中,他也婉言谢绝了。当得知被拍摄者会有一笔酬金时,钱老莞尔一笑:“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乃至后来《围城》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后,电视台付给原著者万余元稿酬,钱钟书也执意不收。

对名,钱钟书看得更是淡泊

一、钱钟书也许是当代中国少有的几个真正意义上的“隐士”。知其名者多,慕其名而想拜见、求教、采访、索字等等的人更多,但钱钟书终日闭门读书写作,谢绝应酬,见过他的人可谓少之又少。他博人精深的学问博得了海内外学术界的景仰,有人统计,《管锥编》、《谈艺录》共涉及几千种书。

二、法同著名作家西蒙·莱斯曾说:“如果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的话,钱钟书是当之无愧的。”还有一位外国记者说:“来到中国,我只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一次,一位英国女士来到中国,因为太钟情于《围城》,所以给钱钟书打电话想拜见他,钱钟书在电话里说:“假使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三、他也从不做寿。钱钟书八旬初度,家中的电话一度闹翻了天:学界同仁、亲朋好友、机关团体,纷纷要给他祝寿。他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还准备为他开一个纪念会或学术讨论会,但钱钟书一律婉拒。对这类活动,他早已有言在先:“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钱,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

对书,钱钟书却看得很重

杨绛曾称钱老为“书痴”。钱宅满室书香,他的客厅与书房合二而一,主要空间都被书柜书桌占据着,两张老式的单人沙发挤在一隅,权且待客。简朴的房间里最醒目的是大小书柜里占满的书籍:中文与外文、古典与现代杂陈,显示着主人中西文化的贯通。《围城》的英、俄、德、日文译本也在其中。他一生都在孜孜读书,乐此不疲。新的、旧的、中文的、外文的,但凡到手都要翻翻看看,好在供他阅读的书,如富人“命中的禄食”那样丰足,会从各方面源源供应,外文书刊也从未断炊,只要手中有点外汇,他们就张罗着买书,国外出版社的稿酬,他一般不取现金,而是开出书单子,请对方实物支付。

无论世事如何变化,钱钟书始终安如泰山,锲而不舍地守着他的摊子,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是一种修养、一种气度、一种智慧、一种境界,钱钟书保持了一颗淡泊的心,摆脱名利的羁绊,真正做到了返朴归真、潜心回归自然。

以上素材可适用主题:淡泊、坚持、钻研、不忘初心、做自己、追求、热爱、静、精神贵族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东郭先生与狼经典故事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东郭先生这一寓言告诉人们,即使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存在“东郭先生”式的问题。一个人应该真心实意地爱人民,但丝毫不应该怜惜一样的恶人。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故事出自十三世纪中国明代马中锡的《东田传》一书。

故事说,有一位书生东郭先生,读死书、死读书,十分迂腐。一天,东郭先生赶着一头毛驴,背着一口袋书,到到一个叫“中山国”的地方去谋求官职。 突然,一只带伤的狼窜到他的面前,哀求说:“先生,我现在正被一位猎人追赶,猎人用箭射中了我,差点要了我的命。求求您把我藏在您的口袋里,将来我会好好报答您的。” 东郭先生当然知道狼是害人的,但他看到这只受伤的狼很可怜,考虑了一下说:“我这样做会得罪猎人的。不过,既然你求我,我就一定想办法救你。”说着,东郭先生让狼蜷曲了四肢,然后用绳子把狼捆住,尽可能让它的身体变得小些,以便装进放书的口袋中去。

不一会儿,猎人追了上来,发现狼不见了,就问东郭先生:“你看见一只狼没有?它往哪里跑了?” 东郭先生说:“我没有看见狼,这里岔路多,狼也许从别的路上逃走了。” 猎人相信了东郭先生的话,朝别的方向追去了。 狼在书袋里听得猎人的骑马声远去之后,就央求东郭先生说:“求求先生,把我放出去,让我逃生吧。” 仁慈的东郭先生,经不起狼的花言巧语,把狼放了出来。不料,狼却嗥叫着对东郭先生说:“先生既然做好事救了我的命,现在我饿极了,你就再做一次好事,让我吃掉你吧。”说着,狼就张牙舞爪地扑向东郭先生。

东郭先生徒手同狼博斗,嘴里不断对狼喊着“忘恩负义”。 正在这时,有一位农民扛着锄头路过,东郭先生急忙拉住他,向他讲述自己如何救了狼,狼忘恩负义要伤害自己的事,请农民评理。可是狼却一口否定东郭先生救过它的命。老农想了想说:“你们的话,我都不相信,这只口袋这么小,怎么可能装下一只大狼呢。请再装一下,让我亲眼看一看。” 狼同意了,它又躺在地上,蜷作一团,让东郭先生重新用绳子捆起来,装进了口袋里。老农立即把口袋扎紧,对东郭先生说:“这种伤害人的野兽是不会改变本性的,你对狼讲仁慈,简直太糊涂了。”说罢,抡起锄头,把狼打死了。

东郭先生恍然大悟,非常感谢农民及时救了他的命。 现在,“东郭先生”和“中山狼”已经成为汉语中固定词语,“东郭先生” 专指那些不辨是非而滥施同情心的人,“中山狼”则指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纪念钱钟书先生的写作素材

全文共 545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纪念钟书先生的最好方式,就是将他作为20世纪中国人文学术的一个杰出象征,总结一代大才成长的基本经验。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钱钟书先生的相关材料,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特邀顾问、著名学者和作家钱钟书先生,于1998年12月19日,带着他对祖国、对人民、对中华文化的无限挚爱和眷恋,带着他无穷的睿智和学识,离我们而去。时光荏苒,但我们对钱先生的缅怀之情却益发深切。这使我想起俄罗斯伟大诗人涅克拉索夫悼念杜勃罗留波夫的诗句:怎样一盏智慧的明灯熄灭了,怎样的一颗心脏停止了跳动!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正在生机勃勃地走向新世纪。整个学界都在思考,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产生出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家,以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推动中国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因此,纪念钟书先生的最好方式,就是将他作为20世纪中国人文学术的一个杰出象征,走近他,认识他,深刻地探讨他的学术道路和学理体系,总结一代大才成长的基本经验,以往鉴来,开拓21世纪人文社会科学更高历史水平的繁荣鼎盛的前程。

学贯中西,熔铸人类文化精华

钱钟书先生是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在一个风气开通、历史转型时期的特殊结晶。他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幼承家学,天资过人,青少年时代就练就了文史方面的“童子功”。1933年钱钟书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两年后到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抗日战争期间归国,曾在多所大学任教。1953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后相继担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

钱钟书的一生,是以生命的极限去探索人文写作和人文学术的极致的。他解放前出版了集幽默睿智于一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描绘旧中国知识分子百相的长篇小说《围城》,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的《谈艺录》;解放后出版了《宋诗选注》、《管锥编》五卷、《七缀集》、《石语》、《槐聚诗存》等,待出版者还有《〈宋诗纪事〉补正》,等等。他还参与了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著《中国文学史》的工作,并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在1950年他就参加了《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并翻译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60年他又参加了《毛泽东诗词》英译定稿小组的工作,断断续续直到“文革”开始受冲击“靠边站”,工作才停顿下来。到1972年,他从干校返京后又于1974年参加了英译工作,终于使《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得以出版。在将毛泽东著作推向世界的工作中,钱钟书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但他从不以此为耀,宣示他人。

钱钟书不仅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及拉丁文、西班牙文,而且对西方古典的和现代的文学、哲学、心理学以至各种新兴的人文学科,都有很高的造诣和透辟的理解。

钱钟书先生对我国古代的经、史、子、集都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他立足于我国的文化传统,努力打通古今中外,使之熔于一炉,并铸广博的知识与精审卓识于一体,使丰富的原创性发现和坚实的学理性论证二者达到完美的统一。《谈艺录》是钱钟书青年时期之作,书中对许多问题都作了前无古人的发掘和辨析,出版之初就以视角的独特、观点的新颖和材料的丰赡充实震动了学界。《宋诗选注》是钱钟书在文学研究所工作期间完成的一项成果,对传统的选学开拓了崭新的境界。这部书既有普及性的一面,可供雅俗所共赏,同时又体现了钱钟书对宋诗乃至全部中国古典诗歌的深湛研究,资料极为繁富,论述多有发明,体例独特别致,充满了创造性,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管锥编》是钱钟书晚年的力作,现已出版的几卷远非钱钟书计划的全部。最初设计为八卷,而只完成四卷,后出的第五卷是前四卷的“补遗”。如果天假以年,这部著作的规模一定还要更加宏伟。但就目前出版的五册来看,它们依托对《周易》、《毛诗》、《楚辞》、《老子》、《左传》、《史记》等典籍的独到研究,而又涉及后代许多文化论著和文学作品,熔铸古今,观照中外,就这些典籍中所涉及的文化、人生的诸多问题都做了深入的探讨并得出许多精辟的结论,堪称当代学术一座高峰。钱钟书的学术成就及其历史地位和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自觉而科学地梳理和弘扬中华文化,在人类文化的总格局中把中华文化安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从而推动中华文化有力地走向世界,并努力打通中西之间的隔阂,自觉而科学地吸取和借鉴一切外国文化的优良因素,从而使我国新文化建设的路途更宽广也更健康。

钱钟书的全部工作,归根到底,就是提炼和熔铸人类以往文化的精华,并努力把它推向更高更美的境界。他对中华文化的精通,他对外国,特别是西方文化精髓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他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对西方文化予以大气包举、融会贯通的魄力和驾驭力,在当代学林是高居峰巅,很少人能够企及的。钱钟书是世界级的学者,他的眼光也富有前瞻性。这一点世界上也有公论,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先生唁电中说“他将以他的自由创作,审慎思想和全球意识铭记在文化历史中、并成为对未来世代的灵感源泉”。

可以说,钟书先生在文学上是一个全才,既是一位大学者,又是一位大作家。他最早成名之作是旧体诗,受到许多学界耆宿的称许。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影响更大。钱钟书文学创作上的成就,是一个与他的学术成就相平行而又相关联的课题,值得我们仔细地研究和总结。

嗜书如命,超常勤奋成就天才

我们回顾钱钟书的学术创新机制,更感到他的学术战略眼光高人一筹。他总是想方设法,尽量广泛地汲取有实质价值的世界人文学术的前沿知识,用以激发和培植自己独立创新的能力。钟书先生精熟典籍,许多人以为他是位“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的老先生,实际上这是一个大误会。虽然钱钟书安坐斗室,晚年几乎是足不出户,但是世界思想界的动态对他来说并不陌生。伦敦的《泰晤士报》的每周文学增刊,他是每期必看的,而且看得很细,所以一些新观点、新学说都逃不出他的视线。

他对学术事业的态度,用严肃认真、兢兢业业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是远远不够的,他的顶真严谨几乎到了苛刻严酷的程度。他的书几乎没有一部在重印或再版时不作大大小小的修改。他的《谈艺录》初版于1948年,到1984年再版,所作的补订,篇幅几与原作相等。补订本不但增加了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辨析和阐发,还大量吸收了西方新学科、新理论的成果,使这部30多年前的书依旧能够傲然屹立在当今时代的学术前沿。《管锥编》虽然1979年才出版,但很快就有了新的补订,第五卷就是“补订”的结集。

凡是钱钟书的朋友、同事或学生,或者哪怕是仅仅与钱钟书交谈过一次的人,都会对钱钟书学问的广博、思维的深刻、反应的敏捷、悟性之高、记忆力之强,叹为观止。钱钟书的天资禀赋我们很多人不具备也学不到,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是他那超常的勤奋。他的成就再一次雄辩地说明:勤奋,唯有勤奋,是实现和完成天才的真正必要条件。

关于钱钟书的勤奋,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故事。据50年代在文学研究所工作的一些同志回忆,他们当时还是青年人,而钱钟书早已是名震遐迩的大学者了,可是,他们每次进入线装书库,几乎都会见到钱钟书。钱钟书拿着铅笔和笔记本,不断地翻检书籍,不断地抄录、作笔记,常常不知不觉地就过了半天。有时,他会在那里向青年人介绍各类古籍,告诉他们这些书的插架所在,历历如数家珍。文学研究所图书馆馆藏线装书十分丰富,许多线装书的借阅卡上只有钱钟书一个人的名字。文学研究所图书室当年收藏有许多好书,特别是珍贵的外文书,其中不少就是他帮助订购或搜寻来的。据说他精读的每一部书都反复批点,有的连天地两头和页边都写满了,再也找不到一点空地方。现在整理出版的《〈宋诗纪事〉补正》就是批注在《宋诗纪事》空白之处的。他的夫人杨绛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说,钱钟书撰著《管锥编》时,她为他整理、检点笔记本,整整费了两天工夫,装了几大麻袋。《管锥编》印出的书虽然只是5本,可是钱钟书为它作了多么长期、多么深厚的学术积累!在河南的“五七”干校无书可读,他就反复地读随身所带的字典和笔记本等。

还应该一提的是,钱钟书在为人、治学上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在学术上直言不讳,对于自己不同意的意见,总是坦诚地谈出自己的看法。与此同时,对一些向他请教的青年人,尽管问题不大,甚至比较浅薄,他一般也从不表示不屑,更不以自己的学问骄人,而是循循善诱,问一答十,把他们的问题和思考引向深入。他就是这样不仅在学问上,而且在为人和言行上也为后辈学子树立了楷模。

历经风雨,爱国情怀终生不悔

钱钟书先生留学英、法,谙熟西方文化,但从不以此为傲。早在1945年,一位友人就在一篇记述钱钟书的文章中写道:“他为人崖岸有骨气,虽曾负笈西方,身上却不曾沾染半点洋进士的臭味,洋文读得滚瓜烂熟,血管里流的则全是中国学者的血液。”这段话很能再现钱钟书的风貌。打开《槐聚诗存》便可以看到许多怀念家乡与祖国和凝聚着爱国激情的篇章。

1938年,他留学英、法结束时,像他这样杰出的俊彦,当时在英、法找个收入丰厚的工作本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此时祖国正处在日寇侵略的水深火热之中,他怀着“相传复楚能三户,倘及平吴不廿年”(《槐聚诗存·巴黎归国》)的赤诚的爱国之心,毅然地回到了“忧天将压、避地无之”、“国破堪依、家亡靡”(《谈艺录》)的故国。

1949年北京解放前夕,有的人流亡国外,可是钱钟书偏要留在大陆。杨绛先生后来在《干校六记》中怀着诚挚的感情忆及这件事时说:“默存常引柳永的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只是舍不得祖国,撇不下‘伊’。”“文革”中,钱钟书受到冲击,并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杨先生曾问钱钟书:“你悔不悔当初留下不走?”钱钟书毫不犹疑地回答说:“时光倒流,我还是照老样!”表现了钱钟书对新中国、对中华这块热土和对安身立命基础的传统文化无限的热爱,不管国家怎样贫困落后,也不管在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曲折和苦头,自己受到过多么不公正的对待,他都不更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几十年来,他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一道,历经风风雨雨、共度艰难险阻,也共享收获与成功。他始终积极地工作着,用他满腹才华和生花妙笔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提供着最好的精神产品,也为世界的知识宝库积累着财富。他为此贡献了自己全部的力量和生命。这是中国知识分子最重要、最可宝贵的品格。

钱钟书自己虽未参加共产党,但他的唯一的女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钱瑗(不幸先于钱钟书病故)就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钱钟书和杨先生还拥有不少共产党人的朋友。钱钟书与胡乔木同志是清华的先后同学。乔木同志对钱钟书的人品、学问、诗才一贯佩服之至,曾一再向不了解钱钟书的人宣传钱钟书是“稀有金属”,并批评过个别人对钱钟书的误解和诋讦。乔木同志在遇到问题时也经常向钱钟书请教,钱钟书也总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80年代前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特聘请钱钟书担任了副院长的职务。院里当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一般的事情不轻易地打扰钱钟书,但学术方面的重大事情,则一定要请示他,并充分尊重他所提出的意见。而钱钟书也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力所能及地为扩大本院的国际影响而努力。依我看,乔木同志与钱钟书之间的友谊,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私人交谊,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人与知识分子良好关系的典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包括人文学术发展的新纪元。它所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给我国的学术文化发展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钱钟书对这一新的方针政策是由衷拥护、全力支持的。他的长达100余万字的《管锥编》开始写作于“文革”未终、“四人帮”尚在肆虐之时。而这部体大思深的著作中没有一句趋时的话语,完全是钟书先生郁积多年思考的集中表达。《管锥编》的写作正像一朵迎春花预示着繁花似锦的春光就在眼前。钱钟书的学术成就是与国运同兴的。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钱钟书的学术文化创造成果,也应该充分珍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方针路线给我们国家所开创的发展机遇。

淡泊名利,人格风范永留人间

我和钱钟书先生相识得较晚,但也是钱钟书著作的热心读者。我到社科院工作之前,曾在几次会议上见到过钱钟书,每一次我都特意趋前问候,并曾专门去看望过他。到社科院工作之后,我先后有几次去医院探望他,钱钟书和杨绛慢慢和我熟悉了,有什么心里话,也愿与我坦诚交换。去年11月,恰逢他88华诞,我曾和几位同志特意到北京医院,向他献上一束花,祝愿他早日康复。那一天他和杨先生都显得很愉快。

尤其需要提到的是,党中央和江泽民总书记及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也一直关心、惦记着钱钟书的病情。我每次见到总书记,他总是十分关切地询问钱钟书的近况。1998年12月19日晚8时三刻许,总书记看到中国社会科学院12月18日晚关于钱钟书病危的报告,心里十分着急,即给杨绛打电话。通话后,总书记默然良久,后在病报上写道:“本拟去看望,后考虑给杨绛同志打一电话,不料钱老已于凌晨7时许逝世。我向她表示沉痛哀悼。”杨绛后来专门让我转达她对总书记和中央其他领导的关心表示诚挚的谢意。

杨绛坚持钱钟书的遗愿,要求后事一切从简,遗体由二三亲人护送,不举行任何悼念仪式,不保留骨灰,并恳辞花篮花圈。我们既为二位先生崇高的思想境界而感动,又觉得那样做未免简慢了些,难以充分表达对这位大学者的哀悼之情。但是为了尊重二位,经过反复研究,我们还是尊重了他的遗愿。钱钟书生前淡泊名利,去世也希望能摆脱掉一切虚礼和俗套。按照他的遗嘱,连骨灰也不曾保留。但是,钱钟书先生是不朽的,他的音容笑貌、崇高品质和等身著作将永远地留存于天地之间,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和梦先生的500字故事作文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学校报到那天办完手续,来到宿舍楼,我被分配到X楼X室,我和梦先生故事作文500字。一进宿舍,我顿时有些惊讶,哇哦,床架书桌衣柜连在一起,独立卫生间和阳台,这么气派。我去过的表姐的大学宿舍也不过如此。人人都说学校宿舍的硬件设施是全市高中中数一数二的,如今一看,果然名不虚传。

特别让我注意到的,每个人拥有独立,宽敞的书桌,有好几个独立的生活物品柜子,还有抽屉,合理的组合,让我不禁对它有了好感,马上动手整理起来。我在书桌左边摆上台灯。天黑时,它会为我带来亮光。

书桌上层摆放几大摞厚厚的书,其中有我最喜欢的中英文版本的《致加西亚的信》;相信通过书桌,通过阅读,能和世界发生联系。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书桌经常能影响人的情绪,天天保持书桌整洁,优化并挺高我们的心境;书桌也是凝固的音乐,《乐记》说”乐以治心“,心情好,念起书来才会更有精神。

这段时间,书桌默默陪伴着我度过学习时光,在书桌上完成的每一件事都有它的功劳。它不会走,不会跑,也不会跳。它把自己牢牢钉在那里,为我撑起一片不受干扰的学习小天地。也是从这里开始,我开始做梦,有了自己的梦想,所以也就给它起名:梦先生。

梦先生慢慢成为我生活,学习的伙伴,成为我另一位最亲密的”朋友“,和我一起见证我高中成长的轨迹,铭记青春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树先生”的故事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苹果,我很喜欢这棵树。春天它给我们希望,夏天它给我们乘凉,秋天能让我们吃上香脆可口的果子,挂满雪花的树枝给院子增添了许多诗意。这样,我和他就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我来到树下玩,这棵树竟然开口说话了,我有点惊讶。他说:“我是个人,但因为遇到了一个远道而来的巫婆,我惹恼了这个巫婆,他便把我变成了一棵大树。本来我并不想对你说,可后来我才知道,只有你去找那个巫婆,我就可恢复原来的样子。”

我听了这番话后,决定告别家人,去寻找巫婆,救“树先生”。

我要走时,“树先生”告诉我,一定要见机行事,巫婆的魔法很厉害。

我走了一天,已经筋疲力尽,但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帮“树先生”除魔法,让他自由,快乐。我一直用这个理念支撑着自己。

走了十几天后,奇迹终于出现了:一个涂满各色奶油的小房子展现在我的眼前。饿得眼睛直冒金星的我立即扑了上去,把各种奶油吃了个差不多。

这时,从里面走出来一个身披彩带的老婆

婆,这个老婆婆把我叫进了家,对我说:“你是男孩儿吗?”我回答道:“是。”这个老婆婆对我说:“你如果能把我的地锄完,我就让你住一天。”

我很快就干完了,我一进屋,竟然看见老婆婆在练习魔法,这时,我当场认定她就是巫婆。我竟然住在巫婆的家里,突然害怕起来。真不可思议,难道他也会把我变成大树吗?我装作什么也没看见,就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孙中山的故事四、孙中山先生与佛教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任内函复中华佛教总会申请立案的报告中,没有简单地把佛教视为迷信活动,而是本着信教自由和政教分离的原则,同意它的"揭宏通佛教,提振戒乘,融摄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甄择进行,以求世界永久和平和众生完全之幸福"的立会宗旨,肯定它"阐微索隐,补弊救偏,既畅宗风,亦裨世道"在中国社会和学术研究中的作用。同时,又指出"近世各国政教之分甚严,在教徒苦心修持,绝不干预政治,而国家尽力保护,不稍吝惜。此种美风,最可效法",以启导中国佛教徒认清守戒清修的正确道路。孙中山还将中华佛教总会申请立案的报告发交教育部存案,使它在法律上取得"社团法人"的地位。这些有关佛教问题的批示和处置,体现了孙中山先生对佛教与中国社会关系问题的精辟见解和对佛教徒的亲切关怀。

孙中山对佛教与中国社会关系的精辟见解,和对佛教徒的亲切关怀,博得广大佛教徒的尊敬和爱戴,故当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南下广州的时候,广东的佛教徒即推广东佛教总会(后改为中华佛教总会广东分会)会长铁禅领头,于1912年5月在广州六榕寺召开欢迎孙中山大会。孙中山携同家属和广东军政府大都督胡汉民等出席欢迎大会,并给广东佛教徒题赠了"平等、自由、博爱"六个大字,以勉励他们遵守"临时约法"(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任内,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属于临时宪法性质的最高法律)上有关宗教信仰的规定,进行正当的宗教活动。

孙中山还乘参加欢迎会之便,登上六榕寺的九级浮屠--花塔游览。他看到花塔从第二级起,每级都悬挂着四字的匾额一方。它们从第二级起,自下而上依次为"二仪高下"、"三光并耀"、"四表光被","五岳推尊"、"六合遥观"、"七星凌汉"、"八埏在望"、"九垓一览"。匾额对历史、艺术建筑来说,有着画龙点睛的妙用,而这八方匾额既恰到好处地表达出这座高耸入云的花塔各个层级的特色,又概括地体现了它那穿云插天、九垓一览的高昂气势,是不可多得的文艺杰作。把当年孙中山见过的这些匾额恢复过来,定能使这座中外驰名的佛教艺术建筑--花塔更加生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朗读者》许渊冲先生的故事

全文共 156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许渊冲先生是被誉为中国英法翻译第一人的许渊冲先生,许老的翻译成就有目共睹。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六十本。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生命并不是活过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要使你过得每一天,都值得记忆。

今天要跟大家谈谈的还是第一期节目的压轴人物——许渊冲。而这位遗欧赠美千首诗的老先生,提起时光易逝佳人难再时候的热泪盈眶,成了我对《朗读者》第一集印象最深的画面。看到深情处,几次落泪。

他完美诠释了“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这位老先生是被誉为中国英法翻译第一人的许渊冲先生,许老的翻译成就有目共睹。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六十本。因为他,我们遇见了包法利夫人,遇见了于连,遇见了李尔王,也是因为他,西方世界遇见了李白、杜甫,遇见了崔莺莺,遇见了杜丽娘。2014年8月2日,许渊冲先生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许渊冲先生著作等身,90多岁仍笔耕不辍。他被医生诊断患了癌症,却依然奋战在凌晨3点的书桌前,翻阅《莎士比亚》大全集。

节目中,这位才华横溢、幽默可爱老先生,情感充沛得宛如年轻人,说到动情处时,心绪激动,热泪盈眶。

在讲到自己的第一本译作林徽因的《别丢掉》的时候,回忆青春年少的往事,许先生说当时翻译这首诗是因为喜欢一个女同学,当他在朗诵其中的诗句时,一度哽咽。

这首诗是徐志摩飞机事故去世后,林徽因经过徐志摩故乡,见景生情写下的。

许先生将这首歌寄给心爱的女孩后,女同学50年后才回信。时过境迁,他说:

“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候失败有失败的美。我没有成功,但回想当前还是觉得很美。”

《别丢掉》

林徽因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 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Don’t cast away

This handful passion of the bygone day,

Which flows like running water soft and light

Beneath the cool and tranquil fountain,

At dead of night,

In pine-clad mountain,

As vague as sighs, but you

Should e’er be true.

一样是月明,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The moon is still so bright;

Beyond the hills the lamp sheds the same light.

The sky besprinkled with star upon star,

But I do not know where you are.

It seems

You hang above like dreams.

You ask the dark night to give back your word,

But its echo is heard

And buried though unseen

Deep, deep in the ravine.

提到熬夜工作,许老又很谦虚地委婉回道是“偷”来的时间,聆听时的专注,慈祥的眉目,流露出自信与渊博。

谈起心爱的翻译,他兴致盎然,可爱得像个老顽童。翻译对他来说不是苦差事,而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他说:

“同一句话,我翻得比别人好,或比自己好,这就是乐趣。这个乐趣是别人夺不走的。”

整理了一些老先生的经典诗词翻译,一起领略先生的睿智与风采。

愿我们在许老先生的翻译作品中感受美,体会美,像老先生那般热爱生活,享受生命,对所爱之事持之长情,若干年后,仍初心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方糖先生童话故事

全文共 959 字

+ 加入清单

方糖先生本来是放在厨房里的,因为主人的不小心,他从盒子里跌出来,掉在了书桌上。他块头很小,白天总是偷偷藏在日历后面,以免被人发现而扔进垃圾桶。晚上黑了灯,他就溜出来,和桌上的新朋友们讲故事

这一天,茶杯小姐和托盘先生结婚了,要知道,从工匠把他们造出来的那一刻起,他们就约定好了白头偕老。看着两人幸福地拥抱在一起,方糖先生很是感动,他和桌上单身的先生们一样,期待着美好的爱情。

直到有一天,来了位铅笔小姐。

她穿着粉红色的外衣,头上戴着顶蓝帽子,她有着高挑的好身材。最重要的是,她是这里除了字典爷爷外最智慧的姑娘,她会算术和写字呢。方糖先生感觉自己恋爱了,他喜欢铅笔小姐。和他一样喜欢铅笔小姐的还有笔筒先生、橡皮先生和白纸先生。

方糖先生有些难过,他来自遥远的厨房,没有带任何东西。还好铅笔小姐不介意他的贫穷,她喜欢听他讲从厨房到书桌的冒险。

有一次,方糖先生正在讲他的好友瓮汤匙,为了碗姑娘和筷子决斗,结果脚底打滑,摔了个粉身碎骨。铅笔小姐困得睡着了,她靠在他的肩上,那时仿佛空气中都飘荡着甜美的气息。

其他喜欢铅笔小姐的单身汉们嫉妒极了。

橡皮先生说:“不管你做错了什么,我都能纠正你的错误。”

笔筒先生说:“我能给你安稳的家,永远包容你。”

白纸先生说:“我能给你展现自我的舞台,我们多么相配呀。”

铅笔小姐看看方糖先生,她必须做个决定,不然其他人可能会把他们赶走。她不想离开这里,因为她喜欢这个有着书香的地方。铅笔小姐敲敲玻璃杯,里面有半杯牛奶:“谁敢从上面的书架上跳进来,谁就是最勇敢的。”

铅笔小姐的话很快传开了,她喜欢勇敢的人,谁要是敢从书架上跳进牛奶杯里,谁就能和她在一起。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玩笑,因为跳进去就不可能再出来,而且会连同牛奶一起被扔掉。

或许只有方糖先生当真了,他站在高高的书架上,没人知道他是怎么爬上去的。所有人都仰头望着他,铅笔小姐也是,她为他的勇敢感到骄傲。

字典爷爷说,“孩子,下来,那儿很危险。”

方糖先生最后看了铅笔小姐一眼,他笑了,然后纵身一跃。

“他可真是个傻小子。”笔筒先生说。

“是啊,天底下没有比他更傻的人了。”书签小姐说。

铅笔小姐什么话也没说,她伤心极了:如果她像爱自己一样爱着他,她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出那样的难题呀。

主人家的孩子放学回来,拿起玻璃杯喝了一大口,嚷道:“妈妈,今天的牛奶可真甜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孙中山的故事五、"与国同春"--孙中山先生勖勉报界人员的题字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中山先生因形势所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以革命尚未成功,仍以国民一分子身份,周游各省,广事宣传,以期唤起群众,把革命进行到底。

在唤起群众上,孙中山报界人士特别寄予深切的期望。1912年5月初,孙中山自福州抵达广州。广州、香港等地报界人士于5月4日联合假座东园(故址在今越秀南路,系一所具有文化公园性质的巨大庭园)开会欢迎,孙中山在欢迎会上致辞勖勉报界人士,恳切指出"舆论为事实之母,报界诸君又为舆论之母,望诸君认定宗旨,造成一健全之舆论。"时革命党人冯自由等在香港创办《大光报》,以广东全省(包括香港、澳门)及国内外各大城市为行销对象,孙中山特给它题赠"与国同春"四个大字,勉励它为民主共和国的巩固和发展而大造革命舆论,务求"与国同春",也就是要与民主共和国共存共荣。孙中山在勖勉广州、香港报界人士的同时,为新创办的《大光报》题赠"与国同春"四个大字。

不少报界人士没有辜负孙中山的期望,刚正不阿,为巩固民主共和国而尽到应尽的责任。其中尤以《大光报》执着"与国同春"的精神持正义以抗强权,威武不屈,甚得读者好评。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俄国爆发革命,成立社会主义政府,世界观感为之一新。《大光报》敏锐地觉察到社会主义已经登上世界舞台,适时地站在时代的前列,开展以"社会主义与中国"为中心的宣传活动,予读者以社会主义及劳工解放问题的新知识,颇能唤起社会各界人的注意,也受到孙中山赞许。

1920年1月,《大光报》发行年刊,孙中山应邀为之撰《大光年刊题词》,借报名"大光"立论,申述报刊对国家与人民责任。题词说:"......光明者,不外是使人认识实在,认识真理之工具。苟有工具而不用,或遗其实而鹜其名,则无益而有害。抑且以光明与人者,其功固大而责任亦重。苟挟其成心而以先入为主,则非光明主义,而祸患将由是而始。“大光”之名吾固深喜之,而又望其能与人真实之知识,互助之精神,不负其名也。"这篇题词进一步发挥了"与国同春"的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睿智的狐狸先生童话故事

全文共 1521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兔子听游玩回来的小鹿说住在森林深处的奶奶得了重病,它便决定去看望奶奶,打算等奶奶病好了再回来,可是,要看望奶奶得通过有狼狗、狮子、老虎、毒蛇等有各种野兽的大森林,可是一想到奶奶有病,小兔心急如焚,于是,小兔鼓起勇气就冲进了森林。

一路都很顺利,小兔也很谨慎,突然一阵冷风吹来,小兔扭头一看,一只花斑大老虎,正朝小兔扑过来,小兔吓得浑身发抖,本来想跑,可无奈两腿发软,挪不动脚步,活生生被老虎抓到了,老虎得意洋洋的提着浑身无力的小兔子说:“哈哈,好久不见活的动物了,送到嘴边的小可爱怎么能轻而易举的就让你跑掉啊哈,这肉太新鲜了!”小兔吓的牙齿发抖,根本说不出话来,心里想:“这下完蛋了,奶奶没看见,自己的小命都保不了,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谁能救救我啊。”

或许,是小兔的祈求打动了老天,恰巧狐狸先生此事经过,一看这种情况,狐狸先生也慌了,因为狐狸先生根部不是老虎的对手,而且,老虎也正虎视眈眈的用挑衅的眼神盯着狐狸。狐狸镇定了一下,慢慢悠悠的往后退着说道:“哦,我的大王,您今天可真威风啊。您的威风让整个森林的动物都愿意臣服在您的脚下。您的皮毛在阳光下如此闪亮夺目,真可惜呀。”说完摇摇头。老虎看到狐狸这副样子就问狐狸,:“只可惜什么?”狐狸狡黠的一笑说:“您看您这么威猛高大,可是手里却提着一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兔子,那让其他动物看见了,不会觉得您欺负弱小,不再尊重您了吗?”老虎一听,又低头看看吓得奄奄一息的小兔子,觉得狐狸说的有道理,就把小兔子扔到了地上,说道:“是的,我不能让一只小小的兔子毁了我的威名,那我就放它一马。”说完就威风凛凛扬长而去。

这时狐狸终于松了一口气,赶紧去看吓晕了的小兔子,心想:“小兔子真可怜,为了去看生病的奶奶命都不要了。我必须得救醒它,帮帮它。”

狐狸刚要叼起小兔子去救治,抬头一看,老虎压根就没走远。或许是感觉到自己上当了,或许是没有找到其他食物,反正,老虎又折回来,爬在一块大石头上死死盯着叼着兔子的狐狸。

狐狸这个时候内心七上八下的,不知道怎么办好。于是结结巴巴的问:“哦,我的大王,您是,您是,您是,不放心我帮您处理这个小东西吗?”老虎恶狠狠的说:“是不是你想吃掉它,所以故意骗走了我?”狐狸献媚的说:“哦,我亲爱的大王,我怎么可能从您嘴里骗食物呢?我只会有食物就贡献给您啊。我威武的大王,我只想帮您看看,小兔子是不是被您的威风吓死了,如果死了,我就给您送过去,让您饱餐一顿,再说,把它扔在这里,让别的动物吃掉,那不是您白吓死这只兔子了吗?如果没死,那就让它自生自灭去吧,也别灭了您的威名。您说呢?”

此时的老虎被狐狸忽悠的晕头转向,转身奔向森林深处。

这时候的小兔慢慢醒过来,就赶紧感谢狐狸,狐狸说:“不客气,我们还是一起走吧,万一再碰到一个更厉害的猛兽怎么办!”小兔说:“不同了我自己走吧。”还不过两秒,一只可怕的猎狗张开血盆大口,向小兔扑来,狐狸看到老虎刚爬过的石头上有一根带刺的藤条鞭,或许是老虎的随身之物丢到这里了吧,于是,狐狸迅速跳过去,捡起鞭子就抽到了猎狗身上。猎狗哪有老虎厉害,被狐狸抽的疼的吼叫的跑了。狐狸看着惊魂未定的小兔子说:“我们还是一起走吧。 ”小兔默默的同意了,于是小兔和狐狸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来到了兔奶奶的家。小兔和奶奶一起再次感谢狐狸先生,夸赞它的聪明、勇敢、智慧。狐狸先生客气的说:“不客气,帮助弱小的动物是我应该做的。”

从此小兔和狐狸成为了做要好的朋友。

所以我们要向狐狸学习,帮助朋友,但是要看清局势,如果是比自己厉害的对手,我们就要智取,如果是自己可以对付的对手,就可以武斗。要学会用很多办法来保护自己和被欺负的朋友,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杨绛先生的散文精选《流浪儿》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杨绛(jiàng),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流浪儿

我往往“魂不守舍”,嫌舍间昏暗逼仄,常悄悄溜出舍外游玩。

有时候,我凝敛成一颗石子,潜伏涧底。时光水一般在我身上淌泻而过,我只知身在水中,不觉水流。静止的自己,仿佛在时空之外、无涯无际的大自然里,仅由水面阳光闪烁,或明或暗地照见一个依附于无穷的我。

有时候,我放逸得像倾泻的流泉。数不清的时日是我冲洗下的石子。水沫蹴踏飞溅过颗颗石子,轻轻快快、滑滑溜溜地流。河岸束不住,淤泥拉不住,变云变雾,海阔天空,随着大气飘浮。

有时候,我来个“书遁”,一纳头钻入浩瀚无际的书籍世界,好比孙猴儿驾起跟头云,转瞬间到了十万八千里外。我远远地抛开了家,竟忘了自己何在。

但我毕竟是凡胎俗骨,离不开时空,离不开自己。我只能像个流浪儿,倦游归来,还得回家吃饭睡觉。

我钻入闭塞的舍间。经常没人打扫收拾,墙角已经结上蛛网,满地已蒙上尘埃,窗户在风里拍打,桌上床上什物凌乱。我觉得自己像一团湿泥,封住在此时此地,只有摔不开的自我,过不去的时日。这个逼仄凌乱的家,简直住不得。

我推门眺望,只见四邻家家户户都忙着把自己的屋字粉刷、油漆、装潢、扩建呢。一处处门面辉煌,里面回廊复室,一进又一进,引人入胜。我惊奇地远望着,有时也逼近窥看,有时竟挨进门去。大概因为自己只是个“棚户”,不免有“酸葡萄”感。一个人不论多么高大,也不过八尺九尺之躯。各自的房舍,料想也大小相应。即使凭弹性能膨胀扩大,出掉了气、原形还是相等。屋里曲折愈多,愈加狭隘;门面愈广,内室就愈浅。况且,屋宇虽然都建筑在结结实实的土地上,不是在水上,不是在流沙上,可是结实的土地也在流动,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转啊!上午还在太阳的这一边,下午就流到那一边,然后就流人永恒的长夜了。

好在我也没有“八面光”的屋宇值得留恋。只不过一间破陋的斗室,经不起时光摧残,早晚会门窗倾欹,不蔽风雨。我等着它白天晒进阳光,夜晚透漏星月的光辉,有什么不好呢!反正我也懒得修葺,回舍吃个半饱,打个盹儿,又悄悄溜到外面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趣味童话故事推荐:小萝卜和蟋蟀先生

全文共 2506 字

+ 加入清单

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可以活跃你的思维;那生动的形象、美妙的故事可以帮你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你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

小萝卜蟋蟀先生

秋天的傍晚,月亮从东山爬上来,照到空旷的菜地上。菜地上孤零零地站着一个小萝卜。

别的萝卜都被戴草帽的爷爷收走了,只剩下这个可怜的小不点儿。小萝卜不安地想,是爷爷老眼昏花没看到它呢,还是嫌它太小?

“爷爷不要我了……”小萝卜孤零零地站在空旷的地里,夜露滴落在它青绿的叶片上,像伤心的眼泪。

离小萝卜不远,一只蟋蟀(xi shuai)先生在田埂(geng)上整理礼帽,整理完了,它坐在一块土块上,开始拉琴。多么美妙的琴声啊,连月亮都低下头采聆(ling)听。那些可爱的音符,在如水的月光下手拉着手跳舞,每个音符都戴着和蟋蟀先生一样的褐(he)色礼帽,还有一双灵活有力的小脚。

小萝卜“扑哧”一声,笑出来了。蟋蟀先生的琴音,驱走了小萝卜的孤单。

蟋蟀先生也笑了。它停下琴弓,问小萝卜:“可爱的朋友,我拉得还好吗?”

小萝卜说:“太好了!”它拍起手来——当然,一个小萝卜的手不能是别的,只能是叶片。于是,叶片上的那些泪珠,都滚到土里去了。

蟋蟀先生说:“喜欢的话,我每天拉给你听。”

从这以后,蟋蟀先生每天晚上都会给小萝卜演奏动听的音乐,不论刮风下雨,都是如此。

菜地旁边是一片树林。当树的叶子变得枯萎,一片片落下来的时候,田野显得更空旷,更沉寂了——许多蟋蟀搬到了地下的住宅,它们要在那里安安稳稳地过冬。

小萝卜很担心:蟋蟀先生也要过冬去了吧?那么,到时候,整个菜地,就剩下我一个了。

蟋蟀先生看出了小萝卜的心思。它告诉小萝卜:“朋友,我是不会丢下你不管的。”

小萝卜松了一口气。

蟋蟀先生在凛冽(lin lie)的风中拉起琴来。因为手抖,那些音符也都颤抖起来了,它们哆嗦着,想要依偎,在一起,再也不肯像初秋那样调皮地舞蹈了。

蟋蟀先生停下琴弓,抱歉地对小萝卜说:“对不起,我的琴艺退步了。”

“不,我觉得那是大地上最美的声音呢。”

蟋蟀先生和小萝卜成了菜地上的最后居民。

小萝卜知道,蟋蟀先生是为了它才留下来的,它很感激,但又不安。

“蟋蟀先生,天这么冷,我不会害了你吧?”

“什么话!我们是朋友。”蟋蟀先生坚定地说。

噢,它和蟋蟀先生是朋友!小萝卜这么一想,就觉得幸福极了,寒风吹到身上也不觉得冷了。

蟋蟀先生把家搬到小萝卜的叶片下面。它不停地为小萝卜拉琴,只在手冻僵的时候,才到房子里去暖和(huo)一下。

白露变成了白霜,小萝卜冻得浑身都紫红了,它的叶子蔫(nian)下来,覆(fu)盖在蟋蟀先生的住宅上,像给那小房子盖了层薄(bao)被。

白霜变成了白雪,西北风在旷野上怒号。蟋蟀先生的琴音听不到了,连小萝卜也被冻僵了。

不知道过了多少日子,小萝卜才苏醒过来:春风拂过大地,它的身边长出了嫩绿的小草,也开出了星星点点的野花。它欣喜地叫起来:“蟋蟀先生,春天来了,我们又可以开演奏会了!”

小萝卜的欢叫没有得到回应——一群蚂蚁抬出了蟋蟀先生的尸体。

小萝卜哭泣起来,觉得身上有一股暖流涌动,它很快地抽出新芽,新芽很快长成柔嫩的枝条,枝条上很快绽(zhan)出了雪白的花。无数朵十字形的小花,像无数个洁白的十字架,随着春风飘落下来,盖在蟋蟀先生身上。

小萝卜看着飘扬的花朵,想起蟋蟀先生的音符来——音符们手拉着手跳舞的样子也是这样的啊。

“蟋蟀先生,这是我送给你的音乐。”小萝卜低声说。

《熊猫眼镜店》

熊猫先生的大黑眼镜真有派头,你要知道他就是眼镜店经理呀。

熊猫眼镜店的生意很好。无论谁想要什么样的眼镜,都能在这儿买到。

大象叔叔来了,“熊猫经理,我想配一副大些的近视眼镜。”

熊猫先生说:“好办,好办。”

鼹鼠奶奶来了,“熊猫经理,我想配一副小一些的老花眼镜。”

熊猫先生说:“没问题!”

大象叔叔戴上近视眼镜,鼹鼠奶奶戴上老花眼镜,他们互相看了看:“啊,看清楚了,”他们同时叫起来,“原来是隔壁邻居!”

大象叔叔对鼹鼠奶奶说:“我儿子去找你孙子玩,不一会儿跑回来,说‘小鼹鼠太小了,玩不到一块儿去!’”

“就是,就是,”鼹鼠奶奶说,“我孙子也挺愿意和你儿子做朋友,可你那小象太大了些,不相称。”

熊猫先生插嘴说:“我有办法能让小象和小鼹鼠玩到一块儿去。把你们的孩子找来吧。”

过了一会儿,小象被爸爸领来了,小鼹鼠被奶奶领来了。

熊猫先生已经准备好一大一小两副眼镜。“小象,小鼹鼠,试试你们的眼镜吧。”

大象叔叔连忙说:“我儿子可不近视!”

鼹鼠奶奶说:“我孙子的眼力好着呢!”

熊猫先生笑了,“这两副眼镜平时用不着。”他对小象说:“当你要去找小鼹鼠玩时,你就戴上这副眼镜。”小象戴上眼镜。“晴,小鼹鼠变大了,变得和我一样大了!”

熊猫先生又把另一副眼镜递给小鼹鼠:“当你要去找小象玩时……”

小鼹鼠戴上眼镜,发现小象变得和自己一样小了。

小象和小鼹鼠高高兴兴地跑出眼镜店,一起玩去了。

《过街老鼠》

秋风瑟瑟,树叶悄然落下。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老鼠笨笨躲在黑暗的洞里,洞里又潮又冷,笨笨一天没吃东西了,饥寒交迫的它,不禁想起了以前的幸福时光。

在一座美丽富饶的的小岛上,住着猫和老鼠两大家族。它们和平相处。猫族虽然很强大,但从来不欺负比较弱小的鼠族,而且猫族还经常给鼠族送米送面。

有一次,笨笨家发生了火灾,小猫华华在猫族里组织捐款,帮助笨笨重建家园。因此,笨笨和华华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然而好景不长,一天上午笨笨和华华正在钓鱼。突然,笨笨和华华同时收到一条短信,老鼠家族族长要将这座小岛独占,而且改名为“鼠岛”!华华生气地把手机丢进了大海,因为手机是鼠族制造的!华华语气坚定地对笨笨说:“快让你们族长停止这出无耻的“闹剧”!”华华生气的拿着鱼竿就走了,笨笨为自己家族的无耻行为羞愧的低下了头。

笨笨家族愈演愈烈的愚蠢行为引起了动物界的公愤,由猫族组织其它友好家族一举摧毁了老鼠家族,从此以后,老鼠只要一到街上,便会遭到唾弃,因此所有的老鼠都躲到了地下,过上了暗无天日的生活,见到其它的动物就抱头鼠窜。

笨笨太恨它们的家族了,恨它们的不知好歹,恨它们的贪婪无耻,恨它们……

泪水模糊了笨笨的双眼,它躲在了鼠洞的尽头,无情的黑洞发出了冷酷的笑声,它不禁打了个冷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寓言故事之东郭先生与狼

全文共 143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好心救了一命,却没想到狼竟然要吃自己,这是怎么回事呢?快来看看下面的故事吧。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着挡住了去路。赵简子立即拉弓搭箭,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非常恼怒。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原来,他前往中山国求官,走到这里迷了路。正当他面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窜出了一只狼。那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你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着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他既怕狼的脚爪踩着狼颔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四只脚再装。这一次很顺利。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就退缩到路旁去了。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不驯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多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本匠铺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地用藜杖敲着狼说:“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地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吃掉这种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启示:东郭先生把“兼爱”施于恶狼身上,因而险遭厄运。这一寓言告诉我们,即使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存在“东郭先生”式的问题。一个人应该真心实意地爱人民,但丝毫不应该怜惜狼一样的恶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杨绛先生给年轻人的寄语

全文共 1994 字

+ 加入清单

5月25日凌晨105岁高龄的杨绛先生离世。下面就来重温一下杨绛先生的寄语

1、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2、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3、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4、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5、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6、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7、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8、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9、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10、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语录有哪些?

1、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2、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3、年轻时曾和费孝通讨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时间跑,地球在转,即使同样的地点也没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现在我也这样,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叶子的变化,听鸟的啼鸣,都不一样,new experience and new feeling in everyday.

4、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5、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6、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7、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杨绛先生去世 杨绛语录有哪些?

8、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9、懒惰也是天生的,勤奋需自己努力,一放松就懒了。

10、灵性良心人人都有。经常凭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就是修养。

11、人毕竟是血肉之躯,带些缺点,更富有人情味吧。

12、丑人照镜子,总看不到自己多么丑,只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美。

13、我认为命运最不讲理。

14、我们看到的命运是毫无道理的,专开玩笑,惯爱捉弄人,惯爱捣乱。

15、人类并不靠天神教导,人的本性里有灵性良心。在灵性良心的指引下,人人都有高于物质的要求。

16、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名人故事:鲁迅先生最尊敬的老师——藤野先生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藤野严九郎生于日本福井县,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 。他生于1874年7月1日,9岁时父亲亡故,由大哥二哥抚养。严九郎排行老三。他在读小学 时,同时跟酒井藩校教师 野坂先生学习过汉学。1892年4月,从福井学校 中途退学,进入爱知医学校,1896年10月毕业,留校作解剖学教师奈良坂的助手。1897年5月,得到医生开业证明书。同年7月后,在东京帝国大学 医学院学习解剖学一年。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他和敷波重次郎教授担任一年级的解剖学理论,他还担任二年级的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一年级的专业课只有解剖学,一年级的正副班主任老师大体上照例由敷波和藤野担任。班主任老师管理的范围很广,据当时仙台医专规定,诸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管理教导、出席情况、考试成绩的统计以及教室的整理和保管,都由正副班主任老师负责。

1904年7月6日,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

藤野生活朴素,当时教授上课,来回都坐人力车,而藤野则是步行,他住在空堀町,离仙台医专有步行三五分钟的距离。鲁迅离开仙台前曾到他家去过,他送给鲁迅一张照片,背面写上:“惜别藤野谨呈周君。”鲁迅为了安慰藤野,曾故意说:“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是有用的。”据说后来藤野跟侄子藤野恒三郎说过:“周君是个好学生……但不是当医生的人。看来是为研究生物学才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的。”恒三郎说,听藤野先生的口气,他是相信了鲁迅分别时为安慰他而说的想学生物学的话。

1911年,东北帝国大学成立,1912年仙台医专并入,成为东北帝大医学部,所有校舍、教职员、学生原班未动。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7月1日降为临时讲师,8月9日被解除讲师职务。

藤野因生活关系,认为可以搞一搞耳鼻喉的工作,到东京三井公司的慈善医院 就业。1919年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年在福井逝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东郭先生和狼的寓言故事

全文共 1393 字

+ 加入清单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狂叫着挡住了去路。赵简子立即拉弓搭箭,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非常恼怒。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原来,他前往中山国求官,走到这里迷了路。正当他面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窜出了一只狼。那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你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着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他既怕狼的脚爪踩着狼颔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四只脚再装。这一次很顺利。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就退缩到路旁去了。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不驯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多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本匠铺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地用藜杖敲着狼说:“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地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吃掉这种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东郭先生把“兼爱”施于恶狼身上,因而险遭厄运。这一寓言告诉我们,即使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存在“东郭先生”式的问题。一个人应该真心实意地爱人民,但丝毫不应该怜惜狼一样的恶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议论文人物论据素材:钱钟书先生

全文共 545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钱钟书的全部工作,归根到底,就是提炼和熔铸人类以往文化的精华,并努力把它推向更高更美的境界。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钱钟书先生的相关材料,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特邀顾问、著名学者和作家钱钟书先生,于1998年12月19日,带着他对祖国、对人民、对中华文化的无限挚爱和眷恋,带着他无穷的睿智和学识,离我们而去。时光荏苒,但我们对钱先生的缅怀之情却益发深切。这使我想起俄罗斯伟大诗人涅克拉索夫悼念杜勃罗留波夫的诗句:怎样一盏智慧的明灯熄灭了,怎样的一颗心脏停止了跳动!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正在生机勃勃地走向新世纪。整个学界都在思考,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产生出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家,以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推动中国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因此,纪念钟书先生的最好方式,就是将他作为20世纪中国人文学术的一个杰出象征,走近他,认识他,深刻地探讨他的学术道路和学理体系,总结一代大才成长的基本经验,以往鉴来,开拓21世纪人文社会科学更高历史水平的繁荣鼎盛的前程。

学贯中西,熔铸人类文化精华

钱钟书先生是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在一个风气开通、历史转型时期的特殊结晶。他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幼承家学,天资过人,青少年时代就练就了文史方面的“童子功”。1933年钱钟书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两年后到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抗日战争期间归国,曾在多所大学任教。1953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后相继担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

钱钟书的一生,是以生命的极限去探索人文写作和人文学术的极致的。他解放前出版了集幽默睿智于一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描绘旧中国知识分子百相的长篇小说《围城》,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的《谈艺录》;解放后出版了《宋诗选注》、《管锥编》五卷、《七缀集》、《石语》、《槐聚诗存》等,待出版者还有《〈宋诗纪事〉补正》,等等。他还参与了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著《中国文学史》的工作,并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在1950年他就参加了《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并翻译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60年他又参加了《毛泽东诗词》英译定稿小组的工作,断断续续直到“文革”开始受冲击“靠边站”,工作才停顿下来。到1972年,他从干校返京后又于1974年参加了英译工作,终于使《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得以出版。在将毛泽东著作推向世界的工作中,钱钟书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但他从不以此为耀,宣示他人。

钱钟书不仅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及拉丁文、西班牙文,而且对西方古典的和现代的文学、哲学、心理学以至各种新兴的人文学科,都有很高的造诣和透辟的理解。

钱钟书先生对我国古代的经、史、子、集都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他立足于我国的文化传统,努力打通古今中外,使之熔于一炉,并铸广博的知识与精审卓识于一体,使丰富的原创性发现和坚实的学理性论证二者达到完美的统一。《谈艺录》是钱钟书青年时期之作,书中对许多问题都作了前无古人的发掘和辨析,出版之初就以视角的独特、观点的新颖和材料的丰赡充实震动了学界。《宋诗选注》是钱钟书在文学研究所工作期间完成的一项成果,对传统的选学开拓了崭新的境界。这部书既有普及性的一面,可供雅俗所共赏,同时又体现了钱钟书对宋诗乃至全部中国古典诗歌的深湛研究,资料极为繁富,论述多有发明,体例独特别致,充满了创造性,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管锥编》是钱钟书晚年的力作,现已出版的几卷远非钱钟书计划的全部。最初设计为八卷,而只完成四卷,后出的第五卷是前四卷的“补遗”。如果天假以年,这部著作的规模一定还要更加宏伟。但就目前出版的五册来看,它们依托对《周易》、《毛诗》、《楚辞》、《老子》、《左传》、《史记》等典籍的独到研究,而又涉及后代许多文化论著和文学作品,熔铸古今,观照中外,就这些典籍中所涉及的文化、人生的诸多问题都做了深入的探讨并得出许多精辟的结论,堪称当代学术一座高峰。钱钟书的学术成就及其历史地位和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自觉而科学地梳理和弘扬中华文化,在人类文化的总格局中把中华文化安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从而推动中华文化有力地走向世界,并努力打通中西之间的隔阂,自觉而科学地吸取和借鉴一切外国文化的优良因素,从而使我国新文化建设的路途更宽广也更健康。

钱钟书的全部工作,归根到底,就是提炼和熔铸人类以往文化的精华,并努力把它推向更高更美的境界。他对中华文化的精通,他对外国,特别是西方文化精髓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他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对西方文化予以大气包举、融会贯通的魄力和驾驭力,在当代学林是高居峰巅,很少人能够企及的。钱钟书是世界级的学者,他的眼光也富有前瞻性。这一点世界上也有公论,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先生唁电中说“他将以他的自由创作,审慎思想和全球意识铭记在文化历史中、并成为对未来世代的灵感源泉”。

可以说,钟书先生在文学上是一个全才,既是一位大学者,又是一位大作家。他最早成名之作是旧体诗,受到许多学界耆宿的称许。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影响更大。钱钟书文学创作上的成就,是一个与他的学术成就相平行而又相关联的课题,值得我们仔细地研究和总结。

嗜书如命,超常勤奋成就天才

我们回顾钱钟书的学术创新机制,更感到他的学术战略眼光高人一筹。他总是想方设法,尽量广泛地汲取有实质价值的世界人文学术的前沿知识,用以激发和培植自己独立创新的能力。钟书先生精熟典籍,许多人以为他是位“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的老先生,实际上这是一个大误会。虽然钱钟书安坐斗室,晚年几乎是足不出户,但是世界思想界的动态对他来说并不陌生。伦敦的《泰晤士报》的每周文学增刊,他是每期必看的,而且看得很细,所以一些新观点、新学说都逃不出他的视线。

他对学术事业的态度,用严肃认真、兢兢业业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是远远不够的,他的顶真严谨几乎到了苛刻严酷的程度。他的书几乎没有一部在重印或再版时不作大大小小的修改。他的《谈艺录》初版于1948年,到1984年再版,所作的补订,篇幅几与原作相等。补订本不但增加了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辨析和阐发,还大量吸收了西方新学科、新理论的成果,使这部30多年前的书依旧能够傲然屹立在当今时代的学术前沿。《管锥编》虽然1979年才出版,但很快就有了新的补订,第五卷就是“补订”的结集。

凡是钱钟书的朋友、同事或学生,或者哪怕是仅仅与钱钟书交谈过一次的人,都会对钱钟书学问的广博、思维的深刻、反应的敏捷、悟性之高、记忆力之强,叹为观止。钱钟书的天资禀赋我们很多人不具备也学不到,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是他那超常的勤奋。他的成就再一次雄辩地说明:勤奋,唯有勤奋,是实现和完成天才的真正必要条件。

关于钱钟书的勤奋,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故事。据50年代在文学研究所工作的一些同志回忆,他们当时还是青年人,而钱钟书早已是名震遐迩的大学者了,可是,他们每次进入线装书库,几乎都会见到钱钟书。钱钟书拿着铅笔和笔记本,不断地翻检书籍,不断地抄录、作笔记,常常不知不觉地就过了半天。有时,他会在那里向青年人介绍各类古籍,告诉他们这些书的插架所在,历历如数家珍。文学研究所图书馆馆藏线装书十分丰富,许多线装书的借阅卡上只有钱钟书一个人的名字。文学研究所图书室当年收藏有许多好书,特别是珍贵的外文书,其中不少就是他帮助订购或搜寻来的。据说他精读的每一部书都反复批点,有的连天地两头和页边都写满了,再也找不到一点空地方。现在整理出版的《〈宋诗纪事〉补正》就是批注在《宋诗纪事》空白之处的。他的夫人杨绛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说,钱钟书撰著《管锥编》时,她为他整理、检点笔记本,整整费了两天工夫,装了几大麻袋。《管锥编》印出的书虽然只是5本,可是钱钟书为它作了多么长期、多么深厚的学术积累!在河南的“五七”干校无书可读,他就反复地读随身所带的字典和笔记本等。

还应该一提的是,钱钟书在为人、治学上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在学术上直言不讳,对于自己不同意的意见,总是坦诚地谈出自己的看法。与此同时,对一些向他请教的青年人,尽管问题不大,甚至比较浅薄,他一般也从不表示不屑,更不以自己的学问骄人,而是循循善诱,问一答十,把他们的问题和思考引向深入。他就是这样不仅在学问上,而且在为人和言行上也为后辈学子树立了楷模。

历经风雨,爱国情怀终生不悔

钱钟书先生留学英、法,谙熟西方文化,但从不以此为傲。早在1945年,一位友人就在一篇记述钱钟书的文章中写道:“他为人崖岸有骨气,虽曾负笈西方,身上却不曾沾染半点洋进士的臭味,洋文读得滚瓜烂熟,血管里流的则全是中国学者的血液。”这段话很能再现钱钟书的风貌。打开《槐聚诗存》便可以看到许多怀念家乡与祖国和凝聚着爱国激情的篇章。

1938年,他留学英、法结束时,像他这样杰出的俊彦,当时在英、法找个收入丰厚的工作本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此时祖国正处在日寇侵略的水深火热之中,他怀着“相传复楚能三户,倘及平吴不廿年”(《槐聚诗存·巴黎归国》)的赤诚的爱国之心,毅然地回到了“忧天将压、避地无之”、“国破堪依、家亡靡”(《谈艺录》)的故国。

1949年北京解放前夕,有的人流亡国外,可是钱钟书偏要留在大陆。杨绛先生后来在《干校六记》中怀着诚挚的感情忆及这件事时说:“默存常引柳永的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只是舍不得祖国,撇不下‘伊’。”“文革”中,钱钟书受到冲击,并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杨先生曾问钱钟书:“你悔不悔当初留下不走?”钱钟书毫不犹疑地回答说:“时光倒流,我还是照老样!”表现了钱钟书对新中国、对中华这块热土和对安身立命基础的传统文化无限的热爱,不管国家怎样贫困落后,也不管在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曲折和苦头,自己受到过多么不公正的对待,他都不更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几十年来,他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一道,历经风风雨雨、共度艰难险阻,也共享收获与成功。他始终积极地工作着,用他满腹才华和生花妙笔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提供着最好的精神产品,也为世界的知识宝库积累着财富。他为此贡献了自己全部的力量和生命。这是中国知识分子最重要、最可宝贵的品格。

钱钟书自己虽未参加共产党,但他的唯一的女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钱瑗(不幸先于钱钟书病故)就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钱钟书和杨先生还拥有不少共产党人的朋友。钱钟书与胡乔木同志是清华的先后同学。乔木同志对钱钟书的人品、学问、诗才一贯佩服之至,曾一再向不了解钱钟书的人宣传钱钟书是“稀有金属”,并批评过个别人对钱钟书的误解和诋讦。乔木同志在遇到问题时也经常向钱钟书请教,钱钟书也总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80年代前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特聘请钱钟书担任了副院长的职务。院里当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一般的事情不轻易地打扰钱钟书,但学术方面的重大事情,则一定要请示他,并充分尊重他所提出的意见。而钱钟书也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力所能及地为扩大本院的国际影响而努力。依我看,乔木同志与钱钟书之间的友谊,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私人交谊,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人与知识分子良好关系的典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包括人文学术发展的新纪元。它所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给我国的学术文化发展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钱钟书对这一新的方针政策是由衷拥护、全力支持的。他的长达100余万字的《管锥编》开始写作于“文革”未终、“四人帮”尚在肆虐之时。而这部体大思深的著作中没有一句趋时的话语,完全是钟书先生郁积多年思考的集中表达。《管锥编》的写作正像一朵迎春花预示着繁花似锦的春光就在眼前。钱钟书的学术成就是与国运同兴的。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钱钟书的学术文化创造成果,也应该充分珍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方针路线给我们国家所开创的发展机遇。

淡泊名利,人格风范永留人间

我和钱钟书先生相识得较晚,但也是钱钟书著作的热心读者。我到社科院工作之前,曾在几次会议上见到过钱钟书,每一次我都特意趋前问候,并曾专门去看望过他。到社科院工作之后,我先后有几次去医院探望他,钱钟书和杨绛慢慢和我熟悉了,有什么心里话,也愿与我坦诚交换。去年11月,恰逢他88华诞,我曾和几位同志特意到北京医院,向他献上一束花,祝愿他早日康复。那一天他和杨先生都显得很愉快。

尤其需要提到的是,党中央和江泽民总书记及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也一直关心、惦记着钱钟书的病情。我每次见到总书记,他总是十分关切地询问钱钟书的近况。1998年12月19日晚8时三刻许,总书记看到中国社会科学院12月18日晚关于钱钟书病危的报告,心里十分着急,即给杨绛打电话。通话后,总书记默然良久,后在病报上写道:“本拟去看望,后考虑给杨绛同志打一电话,不料钱老已于凌晨7时许逝世。我向她表示沉痛哀悼。”杨绛后来专门让我转达她对总书记和中央其他领导的关心表示诚挚的谢意。

杨绛坚持钱钟书的遗愿,要求后事一切从简,遗体由二三亲人护送,不举行任何悼念仪式,不保留骨灰,并恳辞花篮花圈。我们既为二位先生崇高的思想境界而感动,又觉得那样做未免简慢了些,难以充分表达对这位大学者的哀悼之情。但是为了尊重二位,经过反复研究,我们还是尊重了他的遗愿。钱钟书生前淡泊名利,去世也希望能摆脱掉一切虚礼和俗套。按照他的遗嘱,连骨灰也不曾保留。但是,钱钟书先生是不朽的,他的音容笑貌、崇高品质和等身著作将永远地留存于天地之间,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钱钟书先生的故事10则

全文共 352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钟书先生将他的博学和才华不但写进了他的书里,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时时地流溢出来,使世人为之惊佩与赞叹,为之敬仰!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钱钟书先生的相关材料,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被窝里吃蛋糕

1994年10月30日这天,是夏衍先生的生日,夏先生让自己的女儿给因病住在医院的钱钟书先生送来一块蛋糕。钱先生胃口大开,兴致勃勃地坐病床上手托着蛋糕品尝。偏巧在这个时刻,中央电视台的一位摄影记者,夜袭队进庄般溜进病房,蹲身蹭步,跪姿***。开始拍时钱先生并没有理会,咬嚼如初。天下人的后脑勺模样一般,而要显“庐山真面目”还需转个180度,渐渐地这位记者胆子壮了起来,虎跃龙腾般转到钱先生正面拍摄。措手不及的钱先生为了保护尊容撩起被子,连头带蛋糕一起捂了进去,全然不管白、红奶油弄得满头满身满被子。惹得周围人哈哈大笑,弄得这位摄影记者哭笑不得,面露窘态。香港某报刊记者闻悉此事情节,略事渲染,撰写了《被窝里吃蛋糕的钱钟书》。钱钟书先生知此文后,引用了那位摄影记者的话:“真不给面子。”

八十四,未必死

钱钟书先生在1994年住院的消息不胫而走,关心他的各界人士无不担心,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说法:“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盖因这两个岁时为人生的大坎。这年钱先生正好84岁,亲朋好友们在别人面前谈起他时都报以先生的虚岁。遍读天下奇书、童心未泯的钱钟书先生知道后哈哈大笑:“钱某68岁的时候,没成大款呀。88岁的时候要成新资产阶级了。”这84岁的大坎是奈何不了他这个无神论者的。

简·芳达是左派国际红星

1979年3月,钱钟书先生随中国社科院派出的代表团出访美国、法国。4月23日,在访问哥伦比亚大学时会见了《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作者夏志清先生(夏先生曾在该书中设专章介绍了钱钟书先生的文学成就)。随后,钱先生在夏的陪同下出席了该大学为他举办的座谈会。虽然钱先生事前毫无准备,但仍是应对如流,有问必答。一口流行的“牛津英语”震惊诸位美国学者。

期间,一些学者像学生一样怯场,不敢向钱先生请教,夏志清先生就自己发问或讲些幽默话。一次,他说:“钱先生的中西学问我无法同他相比,可是美国的电影知识,我远比他丰富,现在我要考考他,简·芳达是谁?”不料钱先生竟随口答道:“这位明星是否最近得了什么奖?简·芳达是左派国际红星。”他的回答大出人们所料,引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后来夏志清先生在自己的文中记述了这件事,曾写道:“我国学人间,不论他的同代和晚辈,还没有比得他的博闻强识,广览群书。”他并称钱钟书先生为“中国第一博学鸿儒”。

梦中情人唐晓芙

在同年访问美国加州大学时,本来没有资格“觐见”钱钟书先生的水晶,在一次座谈会上见到了自己崇拜的学者钱钟书,便不失时机地提问。关于《围城》,他问道:“为什么《围城》中的唐晓芙下落不明?”

钱先生笑着答道:“人生不正多的是‘下落不明’的情形吗?像我们今天在这里聚首碰面,明天各自东西,而我的影像,在你们的脑中逐渐模糊,不就是‘淡出’的一个定例吗?”

水晶先生坚持否认说“绝不会”,又追问:“像《围城》中每一角色,都被冷嘲热讽过,唯独唐小姐例外,偏偏她又是‘淡出’的,这两者中间,有什么关系吗?”钱先生忙不迭地说:“难道你的意思是说,唐晓芙是我的梦中情人吗?”逗得满堂开怀大笑。

这次,水晶先生还请教了钱先生对鲁迅的看法。钱先生说:“鲁迅的短篇小说写得非常好,但他只适宜写短气的文章,不适宜写长气的,像《阿Q正传》便显得太长了,应当加以修剪才好。”

瓮中捉鳖

有外国记者讲道:“来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此话不假,即使回到内地的香港新闻界人士也有此愿望。

1985年,当时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记者林湄小姐从香港到北京,采访了不少文坛上的名流,但就是没能见到钱钟书。林小姐便找到与钱先生熟悉的《文艺报》副总编辑吴泰昌先生,通过电话联系,钱钟书先生在电话中警觉地说:“这分明是引蛇出洞嘛!谢谢她的好意,这次免了。”但林小姐此次进京,非见钱钟书不可,她便约吴先生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直接找上门去。他们按了门铃,出来开门的正好是钱本人,一见面,钱钟书先生哈哈大笑:“泰昌,你没有能引蛇出洞,却又来瓮中捉鳖了……”林小姐终于见到了钱钟书先生,并单刀直入地对他进行了采访。事后,林湄小姐发表了一篇题为《“瓮中捉鳖”记》的人物专访。

《许眼变化图》

钱钟书先生在清华大学求学时,有一个很要好的同学叫许振德。当时,许振德爱慕班上一个漂亮的女同学,上课时便总爱让眼睛随其身影而转动,暗递秋波,被钱钟书发现,他便提笔在笔记本上画上了许多许振德的眼睛向不同方向观看的眼神变化图,题名曰《许眼变化图》,没等下课,即将此画递向其他同学,一时成为笑谈。

后来,寓居于美国的许振德先生提起此事,便想起当时的一幕幕情景,常常在家人的陪伴下开怀大笑。

护猫将军

钱钟书先生一生爱猫。解放初期,他养了一只猫,钱钟书先生认为此猫有灵性,因而特别珍爱。平日里,猫与猫之间一旦相聚便互相抓打,钱先生便准备了长竹竿一枝,倚在门后,不管是冬天夏季,只要听见自家的猫嚎叫,他就急忙从被窝或房中出来,拿起竹竿去帮自己的爱猫打架。因之而获得个“护猫将军”的称号。

溢出书本的“痴气”

杨绛先生曾撰文描写自己的丈夫。文中讲到他们在牛津大学上学时,有一次钱先生午睡,杨先生临帖,临着临着困乏起来,便睡着了。钱钟书先生醒来后,就饱蘸浓墨,要给杨绛先生画个花脸,笔刚落下,杨先生就醒来了。他根本没有想到脸皮吃墨,当杨绛先生洗净墨痕,脸皮快洗破了。以后钱先生不再恶作剧,只是为妻子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过过恶作剧的瘾。再后来有了女儿,他曾在女儿的肚子上画了一个大脸,挨了母亲一顿训斥,他才不敢再画了。

钱先生的“痴气”很多,有时也很特别,在《围城》重印后,杨绛先生问他想不想再写小说。他说:“兴致也许还有,才气已与年俱减。要想写作而没有可能,那只会有遗恨;有条件写作而写出来的不成东西,那就只有后悔了。遗恨里还有哄骗自己的余地,后悔是你所学的西班牙语里所谓‘面对真理的时刻’,使不得一点儿自我哄骗、开脱或宽容的,味道不好受。我宁恨勿悔。”这几句话,正如杨绛先生所言,“可作《围城》《重印前记》的笔注吧。”

文化名人与钱

曾有十八家省级电视台拟定于数年内完成一套大型系列人物电视专题片《当代中华文化名人录》,第一批为36人,钱钟书先生当然名列其中。舒展先生发于1990年30日《大公报》上的文载:消息经中国新闻社于今年6月10日向海内外发出。各报刊载后,钱先生大感惊诧。某省电视台派编、导、摄影等3人拟与钱先生商议,先经杨绛先生在电话中婉辞逊谢,说这违反钱先生一贯性格,盛意可感,然而实在碍难从命。第二天,摄制组的工作人员通过有关部门了解到,只要能做通杨绛先生工作,事成大半也。于是又来电话,这个电话一打便是两个小时。时间再长,仍然是两个字的回答:不行。

对方在电话中说:被录制的文化名人,还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报酬——钱。钱先生立即从旁插话道: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这钱吗?

当夜,钱先生做了个梦,来人破门而入将自己揪到电视机前,与众目睽睽之下的“反动学术权威”的窘状无异。第3天拍摄者得知这一情况,为了向钱先生表歉意,购置了一个大花篮默默地放置在钱府门前,悄然离去……“钱老,我们算服了您了”!

还有一件与钱有关的事。每一个大学者都会拥有大量的自藏图书。人们一定也认为,钱钟书先生家的藏书更是数以万计,其实不然。有一次他想查对一下《康熙字典》,还是打电话到图书馆请人帮忙才找到的。

钱先生的藏书虽然不多,但其中有一本很有价值,那是他长期使用的《牛津大辞典》。这本书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钱先生的批注,惹得牛津大学以巨款求购。钱钟书先生仍是那句老话:“我姓了一辈钱,还迷信钱吗?”钱先生不迷信钱,牛津大学的愿望自然便落空了。

以外语征服外国学者

钱钟书先生的记忆力超群,这也是他让许多读书人着迷的原因之一。

有一次,在美国耶鲁大学为他举办的茶话会上,他应付自如,洋洋洒洒,迷倒了所有与会者。据一位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学者追叙:“会场上,最出风头的要算钱钟书。钱钟书博学强识,出口成章,把许多美国人都唬着了。他在茶会中,提及某一位英语诗人,就用优美的英文背诵一段这位诗人的诗作;提及另一位德国诗人,就用标准德文背诵了他的一篇作品;再提及一位拉丁诗人,他也能用拉丁文来背诵一段。这些诗人不见得是什么大诗人,提及的作品也未必是他们的重要之作,但钱钟书都能流利背出。”

钱钟书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大学者,他将他的博学和才华不但写进了他的书里,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时时地流溢出来,使世人为之惊佩与赞叹,为之敬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寓言故事7、胆小先生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位先生,住在一座漂亮的房子里。因为他的胆子很小,大家都电他胆小先生。 一天,一只大老鼠闯进了他的房子。胆小先生马上去捉,结果在地下室捉住了它。 "你放了我!"大老鼠挣扎着说,"我要是一跺脚,整个房子就塌了。" 胆小先生害怕了,连忙放开了他,还允许他住在地下室里。

地下室里吃的东西真多,大老鼠吃呀,喝呀,真开心。后来,大老鼠生了一窝小老鼠,小老鼠又长成大老鼠很快,地下室住满了老鼠。

"不行,不行!"大老鼠冲着胆小先生嚷嚷:"这么多老鼠住这么一个小小的地下室,而你一个人住那么多房间,太不合理了,得换房子。"

"换房子?"胆小先生住在地下室,老鼠们住进各个房间,他们在宽大的客厅里唱呀,跳呀,在喷香的厨房里喝呀,吃呀,每天都像过节一样。

"你应该搬出去!"大老鼠又冲着胆小先生嚷嚷,"你干嘛住在地下室?这么好的地下室,你配住吗?"

"什么?"胆小先生气愤得跺了一下右脚,"咚--"老鼠们害怕了,他们个个抱头乱窜,以为地震了。

"哦,原来我是很有力量的!"胆小先生抓起旧扫帚,这儿一扑,那儿一打,这儿一戳,那儿一捣,老鼠被打得"吱吱"叫,全逃走了。 胆小先生后来怎么样了?小朋友能猜到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哲理故事:街头算命先生

全文共 988 字

+ 加入清单

街头有两个算命的,一个坐北,一个朝南。坐北的是个老算命先生,而朝南的却是个年轻的后生。

每天他们都会风雨无阴的准时守侯在那里。然而不管坐北先生多么虔诚和敬业,却总是没有朝南后生生意兴隆。

坐北先生沉不住气了,于是便私下里偷听了几次朝南后生怎么给客人算卦。然而,叫坐北先生纳闷的是朝南后生完全是个外行,根本没按卦象说。可是人们却都说他算的卦准,他的卦摊前便总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这叫坐北先生实在纳闷。

于是,在一个夜晚,坐北先生打问好朝南先生的住处,鼓足勇气,拎着好酒好菜的去讨教经验。

见得坐北先生来,朝南后生很是热情,迎进屋后让座倒茶。

主客落定,朝南后生呵呵一笑开了口,他说:“仁兄!我知道,你来我这里,肯定有事相问,说吧!啥事想不开?”

坐北先生没料到朝南后生会这么直接,一时竟不知如何开口,于是便不好意思地吭吭哧哧道:“老弟!说实话,这事说出来还真是难为情……谁都知道同行是冤家!可我实在是想不通……所以……”

朝南后生听了又是爽朗一笑:“这个自不必说,你一来我就知道有难事,要不你不会亲自上门找我,有什么事直说,我会尽力而为!”

坐北先生听后,便不再绕圈子,直说道:“老兄我是有一事不明,所以才来求个明白……我做了半辈子算命先生,一直是兢兢业业,实事求是,是一说一,是二说二……可老弟你……不瞒你说,我偷听过几次老弟给人算命,完全是总拣好听的说。可为啥竟还有那么多人信你呢?我真是想不通……”

朝南后生听了,哈哈一笑,说:“老兄!你说的对!我确实没按卦相实话实说……我想要我先看样东西!”说着便把自己那摞抽签打卦的东西拿了出来,放在了坐北先生的面前,示意他打开来。

坐北先生迟疑地把那些熟悉的东西一一打开来。叫他愕然的是那些签卦上全是上上签和如总卦,没一个下签,也没有一个坏卦。

看着满脸狐疑的坐北先生,朝南后生微笑了一下,意味深长地说:“我们虽然是算命先生,可是我们谁是神仙?谁又能算得准人生?而来求我们抽签算命的人,不是人生遇到了难过的坎,便是生活遇到了解不开的困惑。他们来求我们指点迷津,是因为一时失去了生活的方向、走投无路……既然他们相信我们,就会依照我们指点的去做。如果我们在他们充满灰色和困顿的人生道路上拉一把或扶一下,或许他们就会有了生活的希望和信心……一丝希望就是一个人生!我永远记得父亲临终时留于我的那句话:与人善为本,只为解忧虑!”

算了半辈子命的坐北先生听了,顿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