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七夕的来历作文六篇 作文怎么写(最新20篇)

浏览

3634

作文

937

作文压岁钱的来历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晚上是除夕之夜,也是20xx年的最后一夜。是一个让孩子们欢天喜地拿红包的夜晚,也就是拿压岁钱的时候。说到压岁钱让我想到了它的由来。

其中这个由来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小妖叫“岁”每到除夕之夜就出来害小孩子。王老汉到50岁才有一个小孩。到了除夕之夜,王老汉怕“岁"摸小孩的头,小孩就长不高,所以把一些铜钱放到袋子里,等到晚上再放到小孩的枕头边。王老汉还是比放心,自己也熬夜陪着孩子称守“岁”。深夜迷迷糊糊听到一阵声音,原来“岁”已经进来了。“岁”正想摸小孩的头,不小心碰到了铜钱所以马上就逃跑了。“岁”怕铜钱的事马上就传开了。此后“岁”就再也没出来了。小孩们也从此健康快乐的成长。

哈哈压岁钱的由来就是这样的!也祝愿所有的小孩健康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压岁钱的来历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朋友:你一定不知道压岁钱来历吧!不知道没关系,我可以给你们讲讲。

从前,天上有一个怪物,名叫祟,它每到年末时,便到村庄吃小孩。有一次,到了年末,这次轮到了一户人家,当天晚上,那户人家的小孩已经睡了,他的爸爸准备了两串铜钱放到了那孩子的枕头下,心里默默祝福,又抱起孩子摇了又摇,然后把孩子放下,睡觉去了。晚上,祟来到那户人家,钻进他们家的窗户,来到小孩跟前,准备把他抓走。可祟的手刚挨到小孩,枕头下面便金光闪闪,把小孩整个身体照的亮晶晶的,祟吓呆了,连忙把手缩了回去,可也不逃,那金光好像看的见人似的,风祟还没逃,便发出一道金光,射入祟的眼睛,祟狼狈而逃,全村人知道后,每到年末,便把两串铜钱放到孩子的枕头下面,以便防祟。

你们知道压岁钱的来历了吧!你们一定还要问:“祟和岁”是两个不同的字,意思也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我就要回答你们:“祟和岁虽然字和意思都不同,但这两个字很相像,岁也写的方便些,所以就用了岁这个字。”

这就是压岁钱的来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全文共 1409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都不知道每年的腊八节是几月几日。的确,因腊八节是阴历腊月初八,所以腊八节每年的阳历日期都不尽相同。2016年腊八节是1月17日,腊八节即将到来,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你知道吗?

节日释义

“腊”的含义有三:

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

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腊八节因腊日而来,是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日期为腊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节日起源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戌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节日习俗

祭祀

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 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

祭祀的对象凡八:先啬神神农 、司啬神后稷 、农神田官之神 、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 、猫虎神、坊神堤防 、水庸神水沟 、昆虫神。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相传释伽牟尼成佛之前,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终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腊八粥

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端午节的来历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端午节,爸爸和妈妈带着我去表姐家玩。

一路上,我怀着高兴的心情,来到表姐家。到了表姐家,表姐说要给我讲一个端午节由来的故事,表姐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表姐说的头头是道,我听的津津有味。现在,我终于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清明节的来历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就是我国传统节日,也就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就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就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就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就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元旦的来历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西元前46年,古罗马凯撒把这一天定为西历新年的开始,为了祝福Janus,这位罗马神话中的门神,Janus后来也演化为英文一月January这个词。原本以为教皇把耶稣诞生年作为西元元年,西元一月一日也和耶稣有关联,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可能依照西方普遍信仰基督教,还应该是12月25日耶诞日为过年,所以西方的新年没有耶诞隆重。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七夕梦之岛现代作文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你在吗,的岛上!

你没在夜的情床里,

跳跃、幻想、编织美的花环,

在天堂或天堂的边沿,

种下音符的种子,

把幸福和快乐歌唱。

在七月明朗的空间,

喜鹊启程远行,

飞翔着歌唱,歌唱着飞翔

虽然昼空里的星星,

隐身在无形的晴空里;

却清晰的听到喜鹊把爱情曲目歌唱。

七月半的夜空里 ,

星星拥挤在街市,

月儿 挂着圆圆的笑脸,

等待 喜鹊搭建的桥梁,

把有情人终成眷属;

银河外围的孤星,

也在放眼远望,期待爱情放飞着光芒。

菩提树的林荫下,

淡淡的紫色黄昏里,

七岁的孩童不畏惧蚊虫的叮咬,

在菩提树环抱的地点,

梦想偷学相会的情话。

也好在求偶的季节排上用常

在那个万物忙碌的夜里,

星儿看着彼此的眼睛,

月儿守着自恋的辉光;

只有光着身子的玫瑰花,

在整个大地上乞求,

你嫁给我吧!美丽的姑娘。

我们不知道,那放飞的思想,

是否找到了属于你的港湾,

在那不眠的夜里,

玫瑰花的集市上,

是否有一朵为你绽放,

啊!我美丽的姑娘。

怀有情感的人呀!

你不要以为今夜会漫长,

再长的夜也会有黎明的暗淡;

你要像诗人一样,

把明辉的思想写在玫瑰花上,

大胆的说: 我爱你

心儿像玫瑰花一样红艳 。

娇惯的人呀!

你不要以为今夜多灿烂,

春夏过了就是秋天,

玫瑰花的娇艳,

遭受到热风的摧残, 在这个和风吹袭的夜里,

你飘逸的长发和不寐的眼神,

暗藏了无限的相思情怀。

把孤独依偎在河堤的围栏旁,

把相思的残饼放在激流的水面上,

让痛楚远征他乡。

没有情人的情人节,

玫瑰花开始变得黯淡,

他没有找到把相思安放的殿堂。

他烦躁不安,他黯然神伤,

在杂草从生的院落里,

举起带刺的花朵,生出墙外探望,

一滴香泪如春潮奔放。

在清辉普照的宇宙间,

在柳荫覆盖的河滩 里,

在今夜孤独不是此地的专利,

踱步才是最好的消愁良药,

请不要苦思冥想,不要感伤,

放飞思想,夜空自有回响。

放飞情绪,夜空自有回响。

凋谢的是自身的红颜。

[七夕梦之岛现代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风雨桥的来历作文1200字

全文共 1172 字

+ 加入清单

古老的时候,还没有开辟平等大寨,侗家住在半山坡上,一个小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有个小山寨里有个后生,名叫布卡,娶了个妻子,名叫培冠。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几乎形影不离。两人干活回来,一个挑柴,一个担草,一个扛锄,一个牵牛,总是前后相随。这培冠长得十分美丽,夫妻两人过桥时,河里的鱼儿也羡慕地跃出水面来看他们。

有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涨。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也顾不了许多,同往寨前的小木桥走去。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刮来一阵大风,刮得布卡睁不开眼睛,培冠“哎呀”一声跌落河中。布卡睁眼一看,妻子不见了,知道刮下河了,他就一头跳进水里,潜到河里。可是,来回找了几圈都没有找到。乡亲们知道了,也纷纷赶来帮助他寻找,找了很长时间,还是找不到培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河湾深处有一个螃蟹精,把培冠卷进河底的岩洞里去了。一下子,螃蟹精变成一个漂亮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他一巴掌。他马上露出凶相威胁培冠。培冠大哭大骂,哭骂的声音从河底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朵里。

这时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头里一条花龙,昂首东张西望。龙头向左望,浪头就向左打,左边山崩,龙头向右看,浪头往右冲,右边岸裂。小木桥早已被浪涛卷走了。众人胆战心惊。可是龙头来到布卡的沙滩边,龙头连点几下浪涛就平静了。随后,花龙在水面上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顿时,河底“骨碌碌骨碌碌”的响声不断传来,大漩涡一个接一个飞转不停。接着,从水里冒出一股黑烟,升到半空变成一团乌云,那花龙紧追冲向半空,翻腾着身子,把黑云压下来,终于压得它现出原形。原来是那只鼓楼顶那么大的黑螃蟹。黑螃蟹慌慌张张逃跑,爬到悬崖三丈高。花龙下到水里翻跟头,龙尾一摆,又把螃蟹横扫下水来。这样几个回合,把螃蟹弄得精疲力尽,摇摇摆摆爬向竹林,想借竹子挡住花龙。可是花龙一跃而起,张口喷水,喷得竹林一片片倒下去,螃蟹又跌落河中。花龙紧紧追到水底后,浪涛翻滚着便顺河而下,这时再也看不见黑螃蟹露面了。后来,在离河湾不远,露出一块螃蟹形的黑石头,就是花龙把螃蟹精镇住的地方。这块石头,后人称它为螃蟹石。

等到河面平静之后,听见对面河滩上有个女人的声音在叫唤。布卡一看,那正是自己的妻子。布卡叫了几个人马上游水过去。上岸以后,培冠对布卡说:“多亏花龙搭救啊!”大家这才知道是花龙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龙。这时,花龙往上游飞回去了,还不时向人们频频点头。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侗乡。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桥改建成空中长廊似的大木桥,还在大桥的四条中柱刻上花龙的图案,祝愿花龙常在。空中长廊式的大木桥建成以后,举行了隆重的庆贺典礼,非常热闹。这时,天空中彩云飘来,形如长龙,霞光万道,众人细看时,正是花龙回来看望大家。因此后人称这种桥为回龙桥。有的地方也叫花桥,又因桥上能避风躲雨,所以又叫风雨桥。

[风雨桥的来历作文12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端午节挂葛藤的来历

全文共 138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端午节马上要来了,关于端午节的习俗传说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每年端午节,瑶族人家都在门口挂上一条葛藤,表示驱邪避魔确保平安的意思。这个风俗自古流传到今。这里面有一段传说。

相传瑶族有一个支系,原来也住在平原大地上,和其他民族友好相处。有一年,穷人造反失败,官兵追杀过来,村寨遭到血洗,百姓纷纷逃难。

路上有个瑶族妇女,背着一个五岁的孩子,领着一个三岁的孩子,踉踉跄跄,拼命奔逃,来到一座长满葛藤的山前。后有追兵,前无去路,好不急人呐!她抱起身边的三岁孩子,紧紧地搂着,流着眼泪对他讲:“孩子啊,莫怪阿妈心狠!拖着你,大家都逃不脱。为了救你背上的哥哥,只好忍心丢下你啦!”那三岁的孩子却死劲抓住阿妈的腿,哇哇哇地哭个不停,喊着:“阿妈,莫丢下我啊!”

就在这时候,一个白发银须的老人,顺着牵挂的葛藤,从山上降落到这个瑶族阿妈面前。他问:“你怎么不背小的孩子反而背大的呢?”

阿妈说:“我背上背的是壮族的孩子,抱的这个才是我亲生的孩子。”

白发银须老人觉得奇怪,忙问道:“那你为什么丢掉自己的孩子,去救别人的孩子呢?”

阿妈说:“他的爹妈都被官兵杀了,救了他,留下一根苗,将来报仇雪恨。”她心一横,把自己的孩子丢在路边不管。

那白发银须老人看见这瑶族阿妈舍己为人,十分感动,便拦住去路,对她讲:“你莫慌,你顺着这根最粗最长的老葛藤爬上去吧。”说罢,他扯动葛藤抖了两下,旁边就现出一条山路来,阿妈背着壮族孩子,沿着山路爬了上去。刚爬到山顶,官兵就追到山脚了。阿妈回头往山下一望,奇怪,那条山路不见了,只看见满山牵挂着葛藤。她不忍心看见官兵糟蹋自己的亲生骨肉,便扭头跑往对面山里去了。官兵走投无路,眼看陡壁悬崖挂满了葛藤也就退兵了。等阿妈下到山脚一看,更奇怪了,自己的孩子正在那里喝山泉水哩。

阿妈抱起孩子问道:“孩子,你是怎么到这里来的?”

孩子回答:“是那个老公公背我飞来的。”

阿妈问:“老公公呢?”

孩子四下张望,怎么也找不到那个白发银须的老公公。他们自然不会知道那白发银须老公公是仙翁。

找不到那老公公,他们心里很难过。阿妈又背着壮族五岁的孩子,领着自己三岁的孩儿,继续赶路。走了没有多少路,他们来到了一个山冲。这山冲里,有一个寨子,不少逃难的人,都涌到这个寨子里来。

“阿爸!”三岁的孩子眼睛尖,在人群里一眼认出了自己的爸爸,跑了过去,让他父亲抱了起来。

阿妈觉得奇怪,就问丈夫为什么也跑到这里来。他说:“造反失败了,我们被打散了,找不见你们,我就随逃难的人们一块到这里来了。”

他也问妻子是怎么来的,她就把路上遇见白发老翁用葛藤解救他们的经过讲了。她丈夫听了,惊讶地说:“哎呀,我们也是这位白发银须老人搭救的呀。是他叫我们几个年轻力壮的人走在后面,每人拖一把葛藤,清扫路上的脚印,掩护大家撤退。等官兵赶来,踩上葛藤扫过的路,就像毒蛇碰着半边莲一样,怕得赶紧退兵了。”

人们纷纷议论开来。一个老婆婆讲:“那个白发银须老公公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一个老头子讲:“今天是端午节,我看一定是汉人的那个屈原显圣了,我们瑶人以后也纪念他吧!”年纪最大的长老说:“往后,每年端午节,我们瑶寨的家家户户门口都要挂葛藤,它能驱邪避魔保平安。我们看见葛藤,就会记起仙翁救命的恩德,让瑶家的子子孙孙永远纪念他吧!”

就这样,这个风俗世代祖传下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的来历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托我来对大家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七夕节吃什么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另外这一天有面的习俗,这一天往往跟中国的24节气以外的三个杂节气,一个杂节气就是三伏,还有一个是暑九,还有一个南方的雷雨。大家都知道头伏饺子,二伏面。而且吃面意味着挑寿,面挑得越高,人就越长寿。还有为织女摆贡。

面条可以做,抻面最好,它象征着巧,而且象征你以后的性格能屈能伸,特别是能男孩子抻面或者给丈夫抻面,而且具有韧性,说明你出去做人也要有韧性,你的事业才能够成功。丈夫的夫本来就是天字出头叫夫,丈夫为天,妻子为地,面抻出头上,天就为夫,就可以闯出一番事业。另外闯荡出来,还要祝福婆婆公公健康长寿。

过去有的地方包饺子放钱,或放针,挺危险的。放针,就是乞巧。所以吃饺子从上边的花边咬起,吃的还要比较仔细,到后面针往往在面最底层。今后也不主张这样,终究还是有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七夕的来历作文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情人节,将真心告诉王母,王母命我们相守一生;将爱恋告诉牛郎织女,他们祝我们天长地久;将故事告诉丘比特,丘比特传递:爱你不是承诺,是誓言。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 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七夕节的来历及习俗

全文共 1492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节来历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的习俗: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而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七夕之夜

全文共 1609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又一个美丽的日子悄悄的来临。深深地凝望窗外,所有的思绪被风轻轻的缱绻,月色,从遥远的天际中缓缓走来,默默地聆听着那一片光晕划过心田的声音,偷偷钻入眼帘的却是一穹深遂的蓝色点缀的唯美。 

认识你是我的缘,因为文字我们相遇。一年多来,总是有一份莫名的情结,一份淡淡的忧思,似黄昏的背影斜斜的划过,纠结着我的心,,刺得我心好痛、好痛。我知道,我们远隔千山万水,然而我们彼此心心相系,俩俩相执,遥遥相望的情怀已将你我紧紧的连在了一起。

然而,匆匆走过的岁月,却将许多的不得已留给了我们,成为永久的感动和难忘的回忆。 

多少个日子,早已习惯了默默地去品读你的文字,远远的欣赏着你,注视着你,默默而孤单地在月光下诉说自己的心事,在文字中淡淡的游畅,孤独地徘徊,以一种心心相惜的感情去品味你留给我的支言片语、去感受这静的空灵。 

回想,你我相识的时日,风起雨飘的时光牵起点点涟漪。有一些回忆也许是支离破碎的,但就是这些小小的片段往往却会格外清晰的烙刻在记忆的深处。无论是美好还是痛苦,无论是真心还是虚伪,无论是短暂的掠影还是永恒的守候,感谢生命的所在,我的唯一,谢谢你带给我那么多的爱,那么多的关心和那么多的温暖。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坐着已不能安静。此刻一切都无法征服一颗被溢满思念的心。我在遥远的天际以静默的姿势轻声呼唤着你:远方的亲人,你可否听见我的呼唤? 

朗朗的月下,悠悠的思情,随雾逐风就飘向了千里之外,那种蕴积心头的思念与牵挂,此时是无遮无拦地在夜空中弥漫开了。只愿所有的鲜花都为我的这份执着而开放、所有的喜鹊都为我的这份思念而欢歌起舞。当我一人守望着那一轮苍月思念你的时候,你是否能听到这划过夜空思念的声音呢?你是否也同现在的我一样,在月色的银辉里举首远望呢? 

一年多来,多少个宁静的夜晚,总是会让我想起与你在一起的日子。以为已经把你忘记没有了痕迹,做下来才发现,你依然充斥着我全部的生活,这一份情是如何的刻骨铭心啊!知道我们无法相依相拌,也无法做到长相厮守,爱是如此的遥远,心却离得很近很近。我已做不到忘却,在薄凉的夜,让自己安静地坐在屋子的一角,把心叩向远方去体验那份遥远而苍茫的时候,思念总是牵引着我,让我充满遐思的去幻想,去追逐你的身影。然而当一切变成流转的文字的时候,却总是感觉多了一份惆怅与孤独。多么希望窗前除了一弯清月之外,还有那柔情的目光一路关注追随我。当风儿轻轻叩响我的窗棂时,悄悄的问:可是你的细语呢喃?

有人说:生命就是一次美丽的邂逅,而邂逅的生命却千差万别,人与人之间邂逅的生命是很难遭遇的。 

花谢花开,春去春回,不知不觉中,我们在彼此遥遥的相望中,又默默地送走七月。当叶子开始翻飞的时候,当又一个雨季飘起的时候,这个忧郁而张狂的季节已经走过了。于是,思念伫立成一个单薄的身影,借一缕轻柔的雨,邀一弯星河的冷月,于长亭古道撘一座鹊桥,静静的沉醉,漫无目的的等待,随时准备签收秋风捎来的信息,守候那一个执迷的诺言。 

于你而言,也许我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过客。一直以来我也是用理智的文字中去回想那份甜蜜。短暂的回眸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一瞬,却总是情不自禁的在夜深人静之时,会默念起你的名字,无奈的思念象生了根似的无法轻易挥去,只让那份情在甜蜜与苦涩中慢慢去回味,成为今生今世永不磨灭的烙印。 

我们那么近距离的聆听彼此的呓语,在岁月的风中触摸彼此的心事,感受彼此的快乐,抚慰彼此的哀愁,不知不觉中,我成了你的记忆,而你却是我的唯一。 不敢惊忧你的那片云天,思念的路越来越长,而我却始终在寂寞中游走。 

今夜,我无法入眠。我已将我的心事托付给这一弯新月,望着空旷辽远的星汉,我知道,风会带去我的思念,星星能听得懂我的心语。如莲的心已随风而去,与那柔柔的月光相依,感受永远不老的颜色,感受永远不老的梦境。 

你知道吗?我依然默默地在那个路口等着你,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感恩节的来历说明文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备感亲切。感恩节是美国国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国式的节日(holiday),它和早期美国历史最为密切相关。

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去时,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这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

在第一个感恩节的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欢聚一堂,他们在黎明时鸣放礼炮,列队走进一间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诚地向上帝表达谢意,然后点起篝火举行盛大宴会,将猎获的火鸡制成美味佳肴盛情款待印第安人。第二天和第三天又举行了摔跤、赛跑、唱歌、跳舞等活动。第一个感恩节非常成功。其中许多庆祝方式流传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移居美国的欧洲人基本上沿袭了北美大陆上的第一次感恩节庆祝活动的形式。1789年,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正式规定,11月26日为第一个全国统一庆祝的感恩节。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各州都视自己的情况规定节日日期。直到1863年,林肯总统再次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

1941年,美国国会经罗斯福总统批准通过一项法案,宣布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全国的感恩节。感恩节假期一般会从星期四持续到星期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八一建军节的来历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八一建军节改变了我们中国人以后的路,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这一天,中华人民还是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旧社会,它就是八一建军节。

81年前的今天,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军队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南昌城。这次南昌起义,取得了胜利。南昌起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在和平建设时期,上至雪域高原的铁路,下至城市中的地铁,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也同样扬名在整个民族经济发展的战场上。解放军战士是人民群众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尤其是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解放军战士冲锋在前,在抢险救灾中再现军人的风采!1998年夏抗洪当中,展现了解放军战士为了保护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的利益少受损失和不受损失,与洪水搏斗的英雄壮举!2008年2月当滞留的旅客需要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的时候,当道路被积雪盖住了,阻挡了人们的出行,解放军战士奋勇破冰打开通道。2008年5月在汶川大地震中在第一线救人的还是解放军战士,他们冒着楼房随时可能坍塌的危险救出了一个又一个伤者。

我们应该清楚的记得,当国家和人民群众碰到最困难的时候,最需要支持和帮助的时候,解放军战士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解放军战士的身影;哪里需要帮助的时候,解放军战士伸出了温暖之手。我们这一代是幸福的,没有战争,没有硝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跟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做国家的栋梁之才!把我们国家建设的更美好,才对得起战士们用鲜血染红的国旗,用身躯建造的新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台湾中元节的来历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

目莲救母的故事:

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亲终得食物。"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学三年级作文春节的来历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一声声鞭炮声,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大家坐在椅子上,吃着饺子,看着春节晚会,可开心了。同学们都知道这个习俗吧,那你们知道它的由来吗?就让我给大家讲讲吧!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水底住着一头凶猛的大怪兽。它的名字叫“年”,它长着一双大眼睛,相貌凶恶,生性残忍,专食飞禽走兽。它每过三百六十五天就上一次岸,每次都换一种口味。它从专吃小飞虫一直到了人,人们害怕极了,就躲在家中不肯出来。玉皇大帝知道了这件事,连忙派了一位老仙翁去拯救人类。老仙翁告诉大家:“这只叫“年”怪兽,最怕的就是红色和巨大的响声。”于是,人们每过三百六十五天,就要放鞭炮,贴春联,“年”就再也没有来过了。后来这就成为了传统文化,被后人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了下去。后人还把每过三百六十五天叫做了一年,一直传到了我们这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植树节的来历作文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3月12日,既是植树节,又是孙中山先生的逝世纪念日。

今天下午的最后一节班会课,老师给我们讲了植树节的来历:老师说,在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至今还有一棵上百岁的檀香酸豆树,这是1883年,仅有17岁的孙中山从美国檀香山带回的酸豆树,并且亲自栽下,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了。

讲完植树节的来历,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些污染环境的图片,有一张图片是一些鱼儿和青蛙,因为水源被污染了,而无法生存,导致死亡;还有一张图片看起来更加让人痛心:一群人高高的举起牌子,上面写着,不要污染,要生存!一张张图片看起来是多么的让人痛心啊!我想,当时在和我一起看图片的同学们,此时此刻,可能也有着和我一样的心情吧!

看完图片,老师又讲了保护环境的知识,还给我们搞了一个知识抢答,问我们一些跟保护环境的一些日子,比如世界无烟日、世界森林日、国际禁毒日……

下课铃响了,班会课也结束了。

上完班会课,我的感想就是我们应该像孙中山先生说的一样,多植树造林,保护水源,倡议大家都来植树,保护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论据素材:东坡肉的来历

全文共 3365 字

+ 加入清单

东坡肉又名滚肉、红烧肉。是江南地区特色传统名菜,属浙菜系,以猪肉为主要食材。也是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一道菜,莆田滚肉在当地有很高的地位,因炖制翻滚,就可知是滚肉。东坡肉、红烧肉、滚肉是一种肉,只是叫法不同。那么东坡肉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来看看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吧。

相传系苏东坡被贬於杭州时,在贫困的生活中,仿制前人的做法改良,将烧猪肉加酒做成红烧肉小火慢煨而成。此菜在黄州发起,后传至南宋首府杭州,发扬光大,遂成杭州名菜。

在赣北的永修(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一带,每逢酒席宴会,首先是两大碗和菜,象征和睦相处。随后上桌的就是两大碗用稻草扎着的大块猪肉。丰盛的酒宴上摆着这样的两碗猪肉,倒显得别有风味, 拿起剪刀,剪断稻草,再仔细地品尝品尝,肉色清清爽爽,入口香酥绵糯。肉香味中还夹杂着一股稻草的清香味,沁人肺腑,确实是余味无穷。这种肉就叫“东坡肉”。为什么这道菜称为“东坡肉”呢?有这样一个传说。

传说一

宋朝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苏东坡,他云游四海,走遍天下。一年夏天的一个中午,他来到永修境内一个叫艾城的地方。此时,正是三伏暑天,天气十分炎热。恰好路边有棵参天大樟树,树阴蔽日,真是个乘凉的好地方。苏东坡坐在树下石凳上,一边纳凉,一边读书。读着读着,突然传来一阵哭声。他抬头一看,只见一农夫抱着个孩子急急忙忙朝这边走来,后边跟着个哭哭啼啼的妇人。东坡心想:八成是孩子得了什么急病,我对医学虽不在行,但医书药学倒也看过不少,常见病症也略知一二。于是就叫住农夫说:“让我给看看吧!”原来这对夫妇中年得子,看得比生命还要宝贵,所以给孩子起了名字叫“金崽俚”。金崽俚今天突然得病,神志昏迷,不省人事,两口子吓得要命,急忙抱孩子去找郎中。常言道“病急乱求医。农夫看看苏东坡的打扮,又如此热诚,立即把孩子递给他。东坡接过一看,孩子紧咬牙关,手足抽搐,正合医书上中暑之说。于是招呼农夫把孩子平放在地上,顺手摘了一把樟叶,搓了搓放在孩子的鼻子下。随后又按医书上的做法,这里弄弄,那里掐掐。一会儿,金崽俚“哇”地哭出声来。两口子真是喜出望外,抱起金崽,拉住苏东坡就往家里走。苏东坡见农夫谢恩心切,也只好跟着走。来到农夫家一看,家虽不富,却也十分整洁。农夫为了抱恩,留住苏东坡热情款待,一晃就是三天。

这天清晨,农夫兴冲冲从集上买了两斤猪肉,用一束稻草捆着提了回来。他一边走,一边想:肉买回来了,我还得去问问先生的口味。于是就去问苏东坡。 这时,太阳刚露出半边笑脸,朝霞满天,露珠挂在田间得稻叶上,如一棵棵明亮的珍珠。苏东坡被这美丽的大自然景色迷住了,他面临东窗,诗兴大作,正在赋诗填词,推敲词句呢!农夫在门口轻声问道:“先生,你看这肉怎样弄着吃?”东坡作诗入迷,口中朗朗念着:“禾——草——珍——珠——透心香。。。。”农夫听了一楞,先生这是什么意思?仔细一琢磨:对了,他是叫我把肉和着稻草整煮,并要煮透心,那样吃才香,所以说:“和草整煮透心香”。这先生和我们作田人真不一样,说话开口是诗,连吃肉都特别。想到这里,农夫把肉拿到厨房,按苏东坡讲的和自己想的,叫老婆和着稻草把猪肉整块地放在锅里闷煮,煮得透烂。

到吃饭时,菜端上桌来,苏东坡见一块整肉,没斫没切,还用稻草捆着,想来想去,不知什么原因。想问,又不好意思开口,要吃吗,一整块肉,稻草还捆在上头,不知如何动手。农夫见苏东坡望着肉出神,也挺奇怪。就对苏东坡说:“早上我去问你,你不是说‘和草整煮透心香’吗?我是按照你的意思给弄的,先生怎么不吃呢?”

苏东坡恍然大悟。原来农夫把他的话给串起来了,断断续续的诗句,被他听成一句话。既然如此,也只好顺坡下驴。于是剪开绳子同农夫一家高高兴兴地吃起来。真没想到猪肉掺杂着稻草香味,十分清香可口。吃完饭,农夫夫妇出门去了。东坡想:主人如此盛情款待,打扰几天了,十分过意不去。几次要走,主人都不肯,今天还是走了吧。主意一定,从包袱里取出五两纹银,放在桌子上,留下一张字条,上写着:“主人盛情难却,东坡不辞而别。”农夫夫妇回来,看见条子大吃一惊,原来救自己孩子的恩人竟是鼎鼎大名的苏东坡先生。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学着用稻草扎肉煮着吃,果然香酥可口。乡亲们便把这种肉称作“东坡肉”。因其味道鲜美,做法别致,所以一直流传。

传说二

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的时候,治理了西湖,替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那时时候的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用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的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

西湖治理后,四周的田地就不怕涝也不愁旱了,这一年又风调雨顺,杭州四乡的庄稼得了个大丰收。老百姓感谢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好处,到过年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

苏东坡收下很多猪肉,叫人把它切成方块,烧得红红的,然后再按治理西湖的民工花名册,每家一块,将肉分送给他们过年。大家很高兴,人人都有夸苏东坡是个贤明的父母官,把他送来的猪肉叫做“东坡肉”。 杭州有家大菜馆,菜馆老板见人们都夸说“东坡肉”,就和厨师商量,把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挂出牌子,也取名为“东坡肉”。

这只新菜一出,那家菜馆的生意就兴隆极了,从早到晚顾客不断,每天杀十头大猪还不够卖呢,别的菜馆老板看得眼红,也学着做起来,一时间,不论大小菜馆,家家都有“东坡肉”了。后来,经过同行公认,就把“东坡肉”定为杭州的第一道名菜。

苏东坡为人正直,不畏权势,朝廷中的那班奸臣本来就很恨他。这时见他得到老百姓的爱戴,心里更不舒服。他们当中有一个御史,就乔装打扮,到杭州来找岔子,存心要陷害苏东坡。

那御史到杭州的头一天,在一家馆里吃午饭。堂倌递上菜单,请他点菜。他接到菜单一看,头一样就是“东坡肉”!他皱起眉头,想了一想,不觉高兴得拍着桌子大叫:“我就要这头一道菜!”吃过“东坡肉”,觉得味道倒真是不错,向堂倌一打听,知道“东坡肉”是同行公认的第一道名菜,于是,他就把杭州所有的菜馆的菜单都收集起来,兴冲冲地回京去了。

御史回到京城,马上就去见皇帝。他说:“皇上呀,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贪赃枉法,把恶事都做绝啦!老百姓恨不得要吃他的肉。”

皇帝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可有什么证据吗?”

御史就把那一大迭油腻的菜单呈了上去。皇帝一看菜单,就不分青红皂白,立刻传下圣旨,将苏东坡掉职,远远地发配到海南去充军。

苏东坡被调职充军后,杭州的老百姓忘不了他的好处,仍然象过去一样赞扬他。就这样,“东坡肉”也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东坡肉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种杭州名菜之一,直到今天,还是杭州的一道名菜。

传说三

北宋时期,庐山归宗寺的佛印大师与苏东坡、黄庭坚乃莫逆之交,来往频繁,酬唱甚多。苏东坡常游庐山,在佛印之里一住就是半月。有一天,苏东坡正在书房改诗,忽然扑来一陈异香。东坡顺着香味寻去远远地看见佛印端起肉正要进行品尝,猛然一把抓住他,这可把佛印吓了一大跳,回头一看是东坡,才放下心来,并领着东坡进入卧室,痛痛快快地饮酒吃肉。东坡觉得佛印烧的肉特别可口,称赞不已,常找佛印烧肉吃。佛印就干脆把他的烧肉方法传给了东坡。后来东坡又能把这个方法公之于众,于是社会上都仿效起来,从而使得东坡肉成为流传广泛的一道名菜。

传说四

苏东坡三做“东坡肉”

相传苏东坡在徐州、黄州、杭州三个地方做过“东坡肉”。在任徐州知州时带领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百姓纷纷杀猪宰羊上府慰劳,东坡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烧制红烧肉回赠予老百姓。大家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它为“回赠肉”。

元丰三年(1080)二月一日,苏轼被谪贬到黄州,见黄州市面猪肉价贱,而人们不大吃它,便亲自烹调猪肉。有一次他食得兴起,即兴作了一首打油诗名曰《食猪肉诗》,诗中写道:“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此诗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开始争相仿制,并把这道菜戏称为“东坡肉”。 苏东坡二任杭州知州时,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葑草湮没大半的西湖重新恢复昔日美景,杭州的老百姓非常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东坡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醇香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赞赏称奇,于是“东坡肉”的美名更传遍了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有关纸老虎的歇后语及来历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纸老虎歇后语,纸老虎是毛泽东口中的名言,当时主要用来比喻美国等反动派,后来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运用,变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一个词,下面是这个词的歇后语~!

纸老虎歇后语:一戳就穿

解释:一词是比喻外强中干的人英文:Paper-Tiger,由于毛泽东主席多次的使用,已经变成了家喻户晓的俗语了。这样使用的范围也就随之扩大。总而言之,凡是自己没什么大本事,却装样子吓唬人的,你都可以说他是个纸老虎。

来历

关于“纸老虎”的来历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是毛泽东同志首先使用,如《新词新语词典》1 收“纸老虎”:“指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的反动统治者和侵略者。毛泽东在延安与安娜·路易丝·斯特朗谈话时最先使用这一词。后来 paper tiger(~)一词也进入英语。如:~没有什么可怕,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