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讴歌母爱的纪录片《生门》观后感(20篇)

浏览

1276

作文

666

纪录片《英雄之城》观后感作文摘选1000字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文明的大观园万紫千红,多样文明争奇斗艳。人们往往依据不同的国籍、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等而区分出千千万万个不同的群体。其实,在这无数个“不同”的群体背后,人类却有一颗“大同”的心。这个“大同”就是心灵深处的人间大爱。为了这样的大爱而担当,这样的担当给人温暖、令人赞美。反之,背离大爱的担当,只能让富于正义感的人们感受到阵阵寒意。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担当,是爱中国人民的担当,也是爱世界人民的担当,给普天之下、四海之内的人们传递着疫情逆流中的温情暖流。

有了人间大爱,就有了最为博大的胸襟和最硬核的担当。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尽锐出战,奏响了人间大爱与中国担当的壮丽交响曲。因为有人间大爱,中国始终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及时发布信息,向国际社会通报有关情况,快速识别病毒并分享基因序列,协助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各国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减少疫情的国际蔓延。因为有人间大爱,中国在某些国家对华“断航”的情况下,紧急协调争取通过恢复航班或派出包机等方式协助滞留人员回国,尽一切努力把海外“游子”接回家,同时对在中国特别是疫情比较严重地区旅行、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外国公民,及时掌握其动态,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帮助其应对疫情或积极协助办理出入境手续。因为有人间大爱,我们对来自海外的“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的呐喊所感奋,为“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肺腑之言所感动,为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合作应对危机的共同担当所感激,为国际正义力量展现的“我们都是一家人”的温情所感怀。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国家和民族是这样,全人类必然也是这样。对于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英雄,无论他们的国籍和肤色是什么,人类终究会铭记和欢迎他们。中国将永远记得那些在疫情严峻复杂的关键时刻伸出的一双双援手,中国为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所作出的最大牺牲和努力,也正在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誉。因为,我们的心中,都跳动着同样的人间大爱;我们的肩上,都扛着为全人类创造幸福的重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讴歌英雄的人民致敬人民的英雄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在疫情发展呈现出蔓延之势时,正是除夕之夜,大家本应该在温暖的家中陪伴家人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但是有些人却义无反顾地冲向武汉。他们就是一个个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

面对严重的疫情,医护人员们主动请战,救死扶伤,迎难而上……用他们的行动,让我看到了白衣天使的无畏、坚韧、奉献与坚守;用他们的生命,守护大众的生命,让我们致敬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

搭载医护人员的飞机一到武汉,他们就紧急奔赴自己的工作岗位。因为新冠状病毒肺炎会传染,医护人员必须要穿好几层专用隔离防护服,一穿就是三四小时,换班休息时汗水几乎湿透了衣衫,但是他们并没有叫苦喊累,因为他们是白衣天使,他要给疫区病人带来战胜疾病的希望。

几天前有一位记者问抗疫一线的一名白衣战士“参加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你有自己的顾虑吗?”那位医护人员说“顾虑肯定有。”记者又问“但你为什么还是义无反顾地来到抗疫一线?”她是这样回答的“因为我们是医生,穿上白大褂,我们就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听到她的回答,一刹那间,我对医护人员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为什么他们要冒着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险义无反顾地投身抗疫一线,因为他们是医生,他们心中有“治病为民”的信念,这种信念深深地扎根在他们每个人的心中!

愿疫情能早日控制,愿武汉及全国新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早日康复,愿在抗疫工作中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们平安归来,愿东升的太阳再一次普照祖国大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民族团结纪录片《暖春》观后感

全文共 1186 字

+ 加入清单

暖春,就是温暖的春天,那不正是电影《暖春》里那位慈祥的老爷爷吗?

一个衣着褴褛的小女孩在空旷的原野上奔跑着,她手里的风车不停转动着,好象在述说着一个个凄惨的故事。忽然,小女孩摔倒昏过去了。好心的农民把她抬到村子里,问村长怎么办,村长想了半天,也不知怎么办。这时,一个衣着朴素而干净的老人站了出来,说要收养这个孩子。

老人就这样,他不顾家庭的贫苦和儿媳的反对,坚持要收养小女孩。女孩的名字叫小花,她的父母去世了,继父继母虐待她,后来,直到她奶奶也去世时,她才逃了出来。小花会做许多事,洗衣、洗碗、做饭。但是,婶婶不顾这些,好几次把她送走,小花不敢回到原来的家,又跑了回来。

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令人感动的镜头却很多。忘不了,小花为婶婶生孩子而去抓蚂蚱;忘不了,爷爷和小花在雨中相依相伴的情景;忘不了,村长抖出宝柱不是爷爷的亲生儿子的情景;忘不了,村民捐出粮食、钱财的情景……忘不了的镜头太多太多,可使我最感动的是一个字:“暖!”

不可否认,《暖春》是不可多得的一部好影片,其让人感动的镜头在当前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尤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给人以有力的震撼和深深的思考。

首先,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我们的领导干部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哪里。这个权力并不是光靠你自己个人奋斗就能得到的,而是人民群众认可你、信任你才交给你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群众。《暖春》中陈立生有句话:“我一个人奋斗到今天,容易吗?”是不容易!要想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确实需要非常辛苦的付出甚至牺牲。(www.lz13.cn)只有你实实在在地做出成绩,确实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才会承认你,才会信任你,你才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为人民做事,为人民造福。

其次,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民赋予的权力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用来谋取个人私利,满足一已贪欲,还是用来为人民群众服好务,谋好利,办好事?不同的选择必然导致不同的结果。换言之,是象孔繁森同志一样把老百姓当作自己的亲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还是象陈立生那样,把自己的贪念和私欲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最终被人民唾弃,这是需要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深长思之的问题。田家英同志曾经说过:“共产党员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只能老老实实地为人民服务,没有欺压老百姓的权利。”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认识: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就应该老老实实给人民办事,掌好权,用好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最后,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我扪心自问:我能像他那样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群众当中,和他们同甘苦,共患难,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吗?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我要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敏锐性,在现有岗位上,尽职尽力地为党、为国家、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好事,服好务,绝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培养,绝不辜负“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的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94周年纪录片《筑梦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筑梦中国》是一档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展现中国风采全新励志专题节目。该纪录片以1840年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序幕,讲述了近代鸦片战争至中国近代化,以及新中国建设时期我国的曲折前进道路。面对不同时期的新挑战,我国依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怀揣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着。整部纪录片紧绕“中国梦”为主题,重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阐述和新观点,新论断;从“百年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筑梦天下”五个方面,清楚地告诉大家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以及中国梦对于中国的意义。每一方面都在告诉广大党员同志和社会群体要用发现的眼光和视角传递中国梦的正能量;用实际行动铸就梦想并发扬光大。

《筑梦中国》用史实讲述近代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扬民族精神,聚中国力量,筑梦天下,实现伟大复兴的巨作。全篇共分风雨如磬、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进境和圆梦有时七个部分。

梦想是激励人们的精神动力,如果没有了理想和目标,人们将如同行尸走肉,不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

作为新时代的人们,我们正享受着先辈用血泪和汗水为我们创造的和平盛世。但是我们应该明白,这离我们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想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有些人在路上被阶段性的胜利击垮,只安于享受、不思进取,忘记了自己的目标。

现在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提出了实现国家伟大复兴的强国之梦,带领我们摒弃浮夸,践行自己的历史使命,找回了继续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我感觉我们的党是最伟大的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也成为我的目标。

我要在今后工作中,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增强党性学习,提高素质能力,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实干精神,努力完善自我,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最奋力的进取精神,最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努力作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沧桑历史,中流击水;迷雾驱散,前路坦然。自古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肩负建设美好的国家的责任,国家的繁荣富强与我们息息相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国家的梦,中国梦正在唤醒我们这个沉睡了多年的民族,我们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民族定能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国家地理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看完了两集的《地理·中国纪录片——走进百慕大之后,貌似一切都没觉得那么神秘了,不过,我还是觉得,这讨厌的百慕大,吊了我胃口那么久,今天看节目,把所有的迷都解了之后,虽然胃口下来了,但是却是一脑子的无语。

我说胜春,你今天讲的确实精彩,这点不否定,而且呢,我追百慕大也追了很久了,不过让我无言的是,你们最后给我的答案是——百慕大天气很糟糕,所有的“神秘事件”都只是事故而已,都只是因为超雷暴、磁场或者电子雾所影响的区域性事故之后,我真的很不甘心。

我说胜春,我真的不太相信:你们说百慕大的事故都是天气所致,那么还有很多的事故未解剖,这么早就下结论?还是说你们又在哪里看到了什么科学家的强有力证据?我算得上是一个强烈的百慕大迷,我觉得,你们说的这些,有些不可思议。

这样说来,百慕大一点都不神秘,我就只能说:百慕大的天气可真够糟糕啊,去了N多飞机,N多轮船,N多人,每次都是遇到天气原因,每次都是因为天气事故,这可能吗?上千上万的事故,都是天气原因?这样,百慕大天气不是也太糟了吗?

说实话,我不信服于这个答案。

网上还暂时没有下部,敬请期待。

至于为什么不信,我想已够清楚。

网上看完了以前的纪录片追风而行,相比之下,我还是很喜欢这期节目的。讲述了很多的龙卷风知识,而且还讲述了怎样逃脱,还讲了龙卷风的一些内部数据,相比之下,我真的很欣慰。我喜欢龙卷风,从这期节目上了解到了很多的知识,谢谢你们。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有什么关于龙卷风或百慕大的想法也欢迎来我博客交流,成为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bbc的纪录片可以说是闻名世界的,这源自于它精良的制作以及电影级别的镜头。在这部讲述中国新年的纪录片中也一样。

第一集的镜头是最美的。无论是春运的人头攒动,还是冰城哈尔滨,又或者是清晨的北京,同样的场景在bbc的镜头中就显得特别的美丽。就拿北京的大裤衩来说,这个建筑在各种镜头中不知道看过多少次,前不久才去过北京,对北京的城市风貌建筑感觉其实很一般。可是bbc的镜头中,北京显出了万全不一样的气质,更大气,更摩登了吧。最美的当属打树花了,看了之后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火树银花。镜头,无意是吸引我看bbc的纪录片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集则有趣的多,主要以食物为主。看到两个歪果仁拿着木耳说是蘑菇,抱着冬瓜说是葫芦,我真是笑了。这次bbc还十分接地气的介绍了泡椒凤爪和辣条,不知道两个主持人品尝的时候是何种心情。还有混着喝白酒的桥段,真的不怕喝倒吗哈哈哈!介绍的花卉市场的拍卖倒是让我开了眼界,之前对此毫无了解。哦,对了,还有神级春晚。总体来说还算比较客观,一些比较重要的新年现象都被提及了。

第三集我不得不承认,没看完。香港的比重占据了非常大的篇幅。内容上也没什么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到底是干儿子啊。本来想给5星的,现在只能给4星了。

总体来说,第一集很美,第二集很有趣,总体节奏把握的很好,节奏对于纪录片来说是最重要的。唯一让我有点疲惫的是整体的讲述逻辑。看似好像很有逻辑,从北往南的几个地方,但是实际上在叙述的时候却显得很凌乱,既不是以地点来作为逻辑线,也不是以时间来作为逻辑线,各种无征兆跳跃,让人有点凌乱,大概是这个导演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南京南京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33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为什么会看到这样一部《南京!南京!》?胡赳赳对本片的一段吹捧也许可以让你我找到答案:“陆川的电影破解了某种思维:被体制内认可的影片一定是主旋律影片,被市场认可的影片一定是商业影片,被学院认可的一定是知识分子影片,被专业人士认可的一定是独立影片”,而陆川拍《南京!南京!》时“学会了走这样一个‘四边形’”。

一部电影,它既是主旋律影片,又是商业影片,又是知识分子影片,又是独立影片——这个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四边形”电影吗?还真就有,例如陈凯歌拍的《无极》就是一部这样的“神作”,而《南京!南京!》是我看到的第二部这样的“神作”。

只是,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好事儿?一部电影可以四面讨好?这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总能看到这样一种人,他们谁都想讨好,但经常四处碰壁,而且这种人是绝对不可能交到真心的朋友的,因为他们就是那种对谁都不够真心的烂好人。

电影其实也一样,一部电影如果谁都想讨好,完全不知道取舍,其结果就是把电影拍成一个“四不像”——几年前,陈凯歌把《无极》拍成这样的“四不像”,这没什么,毕竟那只是发生在“圆环套圆环娱乐城”里的事儿。但我真的不能忍受陆川把《南京!南京!》拍成一个“四不像”,因为1937年的南京城是我们这个民族刻骨铭心的痛——作为一个导演,如果想用这样一个题材去投机,去四面讨好,并因此无法做到用最真诚的态度去创作,那这个导演臭大街将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当然,你也许会说,陆川拍这个题材并不是想要投机,而且他也想用最真诚的态度去创作,只是他的编剧水平和导演水平有限,所以就把《南京!南京!》拍成了一部独立知识分子主旋律商业电影。真是这样吗?希望如此吧。说到本片的编剧水平,我记得曾一度传闻说陆川要找朱文做本片的编剧,不知道为什么这件事后来不了了之了,如果真要是让朱文来当编剧,这部电影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情节生硬、散乱了,因为朱文还是很有水平的。至于本片的导演水平,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本片的视野太小了,既然把名字都起成《南京!南京!》这么大了,那起码得拍出一座城的感觉吧。遗憾的是,陆川完全没有做到这一点,这部电影本来应该有俯瞰整个南京城的大视野,但结果却是其视野基本上完全局限于一个难民营里了。而且就是这么一个难民营的故事,也被陆川拍得支离破碎、凌乱无魂,人物形象单薄且脸谱化,让人很难产生代入感。

《南京!南京!》中的人物为什么会给人一种单薄且脸谱化的感觉?这或许是因为陆川还是无法做到直面人性,于是他选择了拔高人性,于是在片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崇高”的人。而在姜文的那部类似题材的《鬼子来了》中,我们根本看不到这种“崇高”的人,一个都没有,这是《鬼子来了》最成功的地方,同时也是《鬼子来了》能成为经典名作的最重要原因,因为最真实的才最能打动人心。

中国人已经被“崇高”绑架得太久太久了,是时候挣脱它的束缚了。因为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都不会因为刻意“崇高”而变得更有力量——想要变得更有力量,就必须直面人性。

另外还有一个小发现,那就是最近在中国的“大片儿”里先后出现了那种因为“良心发现”而自杀的日本小军官(《梅兰芳》里有一个,本片里也有一个),这是不是另一种意淫呢?这种脸谱化形象和以往中国影视作品中的日本小军官的脸谱化形象区别很大吗?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纪录片《项南》观后感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个无私无畏,高风亮节的改革先驱者”,“这是一名百折不挠,为党为人民奉献终身的共产党员”,“这是一位铁骨铮铮,赤胆忠心的伟人”……

19日晚,漳平市象湖镇政府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集中观看了《项南纪录片的第一集,台下发出阵阵感叹。象湖镇宣传委员、象湖镇红色革命旧址群负责人苏喜斌深有感触:“项南书记为党的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创造了骄人的业绩,是我们闽西的骄傲。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我们红色革命旧址群阵地,积极宣传学习项南精神,让项南精神在我们这块红土地上永远流传。”

学习项南精神,就是要学习他无私无畏、勇于创新、并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和人格力量。我们要树立‘安于现状就是落后的思想’,紧紧以“铁心抓项目,奋力促发展”为工作主题,加快建设富强精美幸福的新象湖。我们要把‘项南精神’作为一面镜子,认真对照查摆自己在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向项南同志看齐,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经济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象湖镇党委书记陈平超向全镇党员干部发出号召。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纪录片《鉴史问廉》观后感

全文共 2770 字

+ 加入清单

《礼记》讲到:“政者,正也”,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是数千年来无数文人士大夫的价值追求,也是为为官从政戮力奋斗的目标。在这其中,清正、廉洁、勤政一直是中国的价值主流,从古至今,以戏曲、小说、绘画,甚至在建筑、对联中,我们都可以体会历史深处的浩然正气,感受文化中的清廉、正义、操守。

廉政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具有极强的历史传承影响力。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扬善惩恶、尚廉治贪、扶正祛邪,始终是社会的追求和百姓的企盼。

纪录片鉴史问廉观后感

明太祖年间,常熟县农民陈寿六得罪了县吏顾英,顾英便让手下抢走陈家一年口粮。顾英平常横行乡里,忍无可忍的陈寿六便带领自己的弟弟和外甥,冲进县衙将顾英绑住,扭送至京城交皇帝朱元璋,沿途手里持着明法律《大诰》,以防其他官吏阻挡。朱元璋立即将顾英打入大牢,还奖赏陈寿六等人钱物,并免除他们杂役,便警告地方官吏,不准对陈寿六等人打击报复,否则一律处死株连九族。

这不是精彩的古代电视剧,而是《鉴史问廉》第六集的场面。《鉴史问廉》站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为盛世鸣警钟,为时代举镜鉴。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屡屡出重拳,中纪委势如利剑,杀入腐败重灾区,斩获颇丰,人民群众拍手称快时,可有人却冒出“反腐过头”论。反腐真的过头了吗?

那我们看看《鉴史问廉》中介绍的明《大诰》。明《大诰》花费三年时间汇编而成,侧重于惩治贪官污吏,百分之八十都是用来约束和治理官员的。皇帝朱元璋当时接住的是元朝的乱摊子,他的“重典治贪”取到实效,让明初吏治清廉良好局面持续一百多年。而另一个历史故事,也发人深省:晚清深得皇帝器重的宰相柏葰,在科举考试中,作为主考官的他因16两银子舞弊,从而被处死。

来自民间的监督,重惩腐败,这些都说明了反腐必须严惩,人民监督必不可少。纵观历史,腐败是所有朝代的不治之症。而现在要治疗这个顽症,必须有零容忍的态度、猛药去疴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严厉惩处的尺度,时时保持高压态势,发现多少惩处多少,把反腐利剑举起来,形成强大震慑,使广大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体国人共同的努力。这是看完《鉴史问廉》的最大感悟。

另外,《鉴史问廉》在画面、音乐、配音上,都做到至善至美,让人从视觉和听觉上,得到至善至美的的享受。在剧情设计上,避免呆板地说教,而是巧妙将故事和评论、历史和现实有机结合,让人看后,发人深思,记忆深刻。《鉴史问廉》摄制组蛮拼的,为他们的辛勤的付出点个赞!

《鉴史问廉》的第一集观后感

“廉则兴,贪则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一个治国之道!

《鉴史问廉》的第一集——兴衰之思所讲述的西晋王朝、唐、北宋的兴衰史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石崇和王恺的斗富,表面看不过是富豪间一掷千金的炫富大比拼,背后折射的却是西晋王朝制度上的败笔,用人上的“只讲门第、无论才能”导致庸官蠹吏把持朝政高高在上,有才之士困顿江湖;经济上的“占田制”更加速了“官越大钱越多”的不正常的官阶晋升之争,而这种最不公正的制度,最终导致了西晋王朝官员整体性腐败和社会的溃败,因而在王国之后还被后世史学家赋予“中国历史上最腐败、最黑暗王朝”的“美誉”!

大唐的兴衰更是一面镜子:在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吏治清廉时代的辉煌之后,自从误用了一个不学无术而又精通音律的李林甫为宰相后,曾经的一代明君唐玄宗一步步坠入了李林甫为他精心设计的“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昏庸无为的温柔乡,进而引发了长达七年的“安史之乱”并就此终止了一代天朝的神话。

有了前朝的教训,大宋初年呈现出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治国新景象。科举制度的兴起真正做到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有了一代“圣相”李沆,才有了对官员“婚丧、宴饮、车马、服饰”的严格规定,才有了对官员“贪污受贿者处以极刑”的重典,才有了包括印刷术的发明在内的科技大爆发,才有了《清明上河园》中的大宋京华梦!

可惜这样的繁华却不敌一块块石头!瘦金体的始祖——宋徽宗赵喆,热衷于艺术家的享受,大江南北的臣子投其所好的运来各色奇石异花,修建了“艮岳”的同时,提拔了一介平民却献石有功的朱勔为节度使,动摇了严密、公正的科举制度;使江浙百姓受花石纲之役二十年,怨声载道;陷入了内有方腊的起义造反、外有金兵入侵的窘境,最终蒙受了靖康之耻,北宋就此终结。而那些跋山涉水而来的艮岳之石,最终却堆砌在了金人新建大都的皇家园林中。

由此想到了前段时间网上频频闪现的“炫富照”——郭美美炫富坏了不仅仅是红十字会的名声,还引发了全国的血荒,成就了网络热词“干爹”;表哥杨达才不经意的名表炫富揭开了一个贪腐大案;湖北通山县80后女县长胡娟更是坐在铺满百元大钞的沙发上……中国的老百姓从来就是“不患穷,就患不公”,一个个官员或是官员的“干女儿”厚颜无耻的炫富照,怎能不激起人们“仇官恨富”的心理?!“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

鉴史问廉观后感【最新】

《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汇总

观看鉴史问廉观后感

观后感:对纪录片《鉴史问廉》的几点梳理

再说说追求。人是要有追求的,可这追求必须是正能量的、利人利己的,如果打着追求的幌子,利用手中的权利,满足一己私利、贪图奢靡的享受,就不仅仅是“追求”那么简单了。原江西省长胡长清就有追求,一向以“书法家”自居,南昌的大街小巷的店铺曾经挂满了他手书的匾额,但在他2000年3月因索贿受贿数额巨大被判处死刑后,南昌的垃圾堆里处处可见他的“墨宝”!河南省原人大副主任秦玉海的摄影作品集《真水天香》曾经悬挂在上海、深圳、北京建国门地铁,在北京开过个人摄影作品展,甚至获得过全国摄影界最高奖——艺术创作金像奖,然而在他“犯事儿”后,经专业摄影师曝出内幕称,秦玉海的摄影技术近卫入门级,其作品全部都是经过必要的修图软件处理,甚至有专业摄影师为他调好光圈和速度,“就等领导按下快门”——就是这样一个入门级的摄影大师,手持着价格不菲的摄影器材,走过了《焦作山水》、领略了《云台山风光》,在《十月凤凰山》留下了《五大连池印象》,并最终结成了个人摄影精品集《真水天香》(以上均为秦玉海摄影作品集名称),他的摄影足迹也是他从勤政到犯罪的历程!这,也叫一种“追求”!

以铜为镜,可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看《鉴史问廉》,引人深思,让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纪录片《鉴史问廉·4·道德之择》观后感

全文共 1186 字

+ 加入清单

纪录片《鉴史问廉·4·道德之择》选取了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面对利诱、黑暗和不公拍案而起能够,能够做到清廉、谨慎,勤政、为民的优秀历史人物,用真实的叙述,描绘出作为一个个历史中存在的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东汉时期东莱太守杨震的‘四知台’、羊续任南阳太守的“悬鱼”、清康熙年间于长龙桌案上放着的生姜、豆豉,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六尺巷”,这种用生命和热血写就的高尚,直到今天还在感动着我们,而那些流传至今的人物和故事,已经成为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那些恪守为官之德的政治家们用自己的选择和坚守,谱写了中华文明的闪亮篇章。“在儒家的思想中,清慎勤是为官之道,能够做到清廉,能够做到谨慎,能够做到勤政,做到为民,这是为官的一个底线。

2015年元月12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就提出作为党的干部要:

心中有党,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要勤学善学,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使读书学习成为充实知识、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成为加强修养、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要为民做主,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引导群众不断前进;

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善于当好班长、带好队伍,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在各方面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

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计问策,与群众要有鱼水之情、瓜秧之感、唇齿相依;

要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

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积极寻找克服困难的具体对策,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

要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要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要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尽职尽责、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做到勤政、务实、为民,自觉抵制和纠正“四风”问题。

要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做决策、开展工作多想一想法律的依据、法定的程序、违法的后果,自觉当依法治国的推动者、守护者。

从 习大大的讲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更多的要求是对一个从政人员道德修养的要求。在漫长的历史中,克偏、戒巫、范家、全节、修身,以及清、慎、勤这些被称为为官之德的警句箴言,一直被视为官德的重要内容。除了制度因素,道德约束是克制腐败发生的有效方式。古今中外,法律和制度只能从外部围追堵截腐败发生的可能性,但道德却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的“迷思”,也只有修好身、齐好家、才能够平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央视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痛恨贪官却变成了贪官,在追悔莫及时说的这段话,可信度应该颇高。当年的穷孩子为何成了大贪官?当年颇有志向的才俊为何沦为人人不齿的腐败分子?

粗略说来,不外乎以下原因。一是随着权力的扩大,敬畏意识却弱化,理念和信仰抛了锚。为享乐而将党纪国法抛在脑后,甚至有种再不捞钱就来不及了的“紧迫感”。比如有贪官称,看到商人住豪华房子,坐豪华车,还买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

二是权力越大,诱惑越多,但缺乏节制,终被诱惑俘虏。周本顺说过,我只看到了里面的五光十色,没有看到里面的刀光剑影。商人和官员勾肩搭背,显然不会做赔本买卖,而是以诱饵钓大鱼。以白恩培为例,其妻看中个手镯,大概1000多万元,让某商人购买。如果不是白恩培手握大权,能满足商人所需,他们会如此舍得下血本吗?

还有,落马的省部级官员都称得上一方诸侯,他们没有受到足够监督,相反在任上权力过大,大到一度可以为所欲为,最终落入法网。“官当到了我这个级别,制度对我而言就像牛栏里关猫。”“官当到我们这一级,就没有人敢监督了。”这些也许有夸大其词的成分,但从中可知,一些官员到了一定级别确实不受足够监督,这也是他们乱来的重要原因。

如今,中央已明确提出,反腐败必须保持高压态势,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一旦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形成,官员想腐败也不易了。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一带一路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5日起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陆续播出。

该片是首部以全面解读“一带一路”重大构想为主题,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以反映“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及沿线国家地区带来巨大变化、造福沿线各国人民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纪录片。

该片共分六集,分别是《共同命运》《互通之路》《光明纽带》《财富通途》《金融互联》和《筑梦丝路》。摄制组历时一年,累计行程20万公里,跨越亚、非、欧、美四大洲,运用多种创新手段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合作项目、重点工程、历史遗迹进行拍摄,记录了沿线国家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的努力与实践。

全片对“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进行了拍摄,涉及巴基斯坦卡西姆电站、斯里兰卡科伦坡南港、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肯尼亚蒙内铁路等几十项重点合作项目以及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古城、埃及亚历山大港、西班牙足球学校等社会经济、历史人文内容,反映了中国与沿线国家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经贸金融产业合作、增进人文交流生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进展。

同时,摄制组对新疆、福建等20多个省区市的“一带一路”建设工作进行了实地拍摄,记录了国内外60多个普通人物与“一带一路”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这场战争最终取得胜利,也让老人家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呼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事实,按国防大学金一南将军的说法,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标志着饱受外来强敌欺侮的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在当时的志愿军队伍里,有很多官兵,都是国军起义的。最典型的,就是滇军第71军。这支部队,是成建制走上朝鲜战场的。那么,有多少起义的国军将领,成为志愿军高级将领,在朝鲜战场上又打的怎么样呢?

按国军的军衔来说,少将有一个,中将有两个。少将是张世珍将军。他1949年9月19日在绥远归绥跟随董其武将军起义,时任第7师少将师长。起义后,12月9日出任人民解放军第37军(辖第109师、第110师、第111师)军长。1950年12月12日,以第36军、第37军和骑兵第4师,以及绥远军区机关人员组成华北军区第23兵团,张世珍将军仍任37军军长,1951年9月,第37军开赴朝鲜,担任道路修建和后勤保障工作,基本上没有上前线战斗,12月返国,进驻河北省定县(今定州市)地区。

中将之一,是董其武将军。对于董将军在国军的军衔,有人说是上将,有人说是中将。其实,国军中,上将分职务和军衔两类,董将军确实戴过上将军衔,但那是职务,真正的军衔,据他本人说,是陆军中将。董其武起义前,时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将军入朝作战时,职务是前面说的新组建的23兵团司令员,入朝后,任务也是完成机场修建等军事工程任务,没有上前线打仗。

中将之二,是曾泽生将军。将军起义前国民党政府军第一兵团副司令兼71军军长,起义后,滇军第71军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50军,曾泽生继续任军长。1950年10月26日入朝作战,从第一次战役,一直打到第四次战役,在朝鲜战场上共进行大小战斗95次,歼敌14492人。综上所述,三位参加抗美援朝的国军起义将领,打的最好的,是曾泽生将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母爱作文:母子情深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649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周六,和老婆还有小孩一起去看了电影母子情深》。

电影中的儿子小宇五年前父亲去世,从此母子相依为命。女主角妈妈刘丽自己身患癌症,但是一直将病情情隐藏在心里,可为了让小孩得到更好的教育,为了能够让小孩以后能够独立面对这一切,更是每天赶趟儿似的叫儿子小宇去参加各种补习班或者培训机构。对此小宇很是不能理解,天天上课也很犯困,班主任老师为此找家长好几次。妈妈对小宇上课迟到和睡觉也很生气,好几次情绪激动,追赶着去打小宇的屁股。

在一次小宇离家出走后,经过多人的寻找,小宇回家后,妈妈刘丽和小宇终于面对面,敞开心扉相互交流。小宇哭诉着说:”妈妈,我真的好喜欢以前的你,每天都期待着能看见你,因为那时候,在放学了之后,你接我回家放学,在路上给我讲各种故事,还带我去游乐园玩。而现在呢,成天都是补习,我什么也不愿意学习了。“ 妈妈经过思考,决定改变自己的观念,于是就取消了一些补习班,有更多的时间带小宇去游乐园玩,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小宇,给小宇做天下无敌的卷芯大菜包。教小宇使用电饭煲煮饭,教小宇煎荷包蛋等。

但是妈妈的病终究不能再拖了,于是妈妈就自己手写了很多份寻母启示,希望能够给小宇找到一个新妈妈。因为她怕自己一旦进了手术室就再也出不来了。终于有一个好心的姓赵的阿姨来了。在刘丽住院的那段时间里面,赵阿姨就接送小宇上下学,接送小宇进补习班。一段时间后,赵阿姨终于也得到了小宇的认可,喊她为赵妈妈。

小宇最终在邻居阿武哥哥的帮助下,知道了妈妈身患癌症但是却一直却因为放心不下小宇,一直不肯做手术的这个事情,于是终于感动,通过网络发帖希望全世界最好的医生能够救救他的妈妈。还倒着行走,说是这样可以时光倒流,妈妈的命可以好起来,爸爸也可以回来。

网络媒体知道后,纷纷赶来采访,很多网友知道这个事情后,纷纷在刘丽做手术的那天自发的来到手术室外,静静的为她祈祷。

电影在小宇的“倒着走就会时光倒流”的脚步中结束了,留给观众些许感慨和悬念。不知道刘丽的病情到底治好了没有。但是我们总是希望她能够走出来,重新和小宇一起幸福的生活。

说实话,这部电影从大人的角度来看,比较空洞和拖沓,除了背景音乐比较煽情意外,其他都比较平淡。 但是这电影不在于拍的画面场面与科技含量,而是对人的内心的震撼。对小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这部电影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个东西,那就是——感激之心,我们一定要学会感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报答母亲的恩情。

在观影的过程中,儿子一直看的很认真,甚至有些动情,都抽噎了,鼻子都塞住了,我眼角的余光看见他还给孩子妈妈也用小手帮妈妈擦去眼角的泪水呢。

妈妈,一个神圣的代言词,一个让我们来到世界,却痛苦自己的人。妈妈就是那个对我们用心良苦,让我们吃的最好,穿的最暖,给了我们所有的爱却不求回报的那个人。

而身为子女的我们,却厌倦了妈妈的叮咛,给他们起外号,经常埋怨妈妈的唠叨,如果妈妈没有满足自己的愿望,还经常和妈妈闹脾气。

我们经常天真地觉得母亲的存在干涉了我们的自由,让我们面对白花花的试卷,做个没完没了。让我们没日没夜的上着那些无聊的课程,耳朵听得都生了老茧,要睡得不得了。

而妈妈听后却只不过是微微一笑,转身就去给我们做饭烧菜,去帮我们洗衣服去了。

看着片中的妈妈,回想自己的母亲也是一样,宁愿自己受再多的苦,也希望我们能够生活的更开心。自己母亲也是这样的如此深爱着我们,那一声声早已耳熟能详的叮咛,现在听起来也觉得温馨,那一次次高高举起,却轻轻落下的拳头,现在回想,无比美好……

再想起当我们自己的孩子做错的时候,我们也是绝不纵容,甚至用长尺拍打孩子的小手。而孩子要做什么事情时,总忘给孩子叮咛了一番。正所谓打在你身,痛在我心啊。

我们深知:滴水之恩,该当涌泉相报。母爱的无私我们永远无法补偿,但还是应当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来让自己的母亲生活的开心一点,快乐点,年轻一点。

”妈妈,请你不要抛下我“,电影中一声声的呼唤声伴着泪水传向四方,让大家也被我们的泪水所感化,做一个个孝顺的孩子,陪伴着母亲,一直到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大明宫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063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纪录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黑白影像的单调叙事,沉重繁复的历史刻画,甚至呆板灰色的人物显现。昨晚,作为成都新浪观影团的幸运团员,观看了由金铁木执导的史诗纪录片《大明宫》,不由得惊呼赞叹。片中全面展现了唐朝近三百年由盛到衰的宏大历史,逼真呈现了当时世界最大宫殿的全景面貌,细致刻画了唐代几位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物个性,让人有穿越时空回到一千三百年前的恍然隔世的感觉--梦回唐朝。

影片以大明宫的修造缘由、选位布置、格局分布、宫殿结构、内饰装潢、使用功效、兴衰变迁等多个角度来表现这个占地五千亩,有五百个足球场大小的,当时也是人类史上世界最大的皇家宫殿。查阅相关资料以后得知,大明宫是北京故宫的3、5倍、凡尔赛宫的3倍、克里姆林宫的12倍、卢浮宫的13倍。从以上数据也可以想象她的宏伟巨大,完全是人类建筑史上不朽的传说。为了重现这座皇家宫殿,导演金铁木请来好莱坞的顶尖特效制作公司--电影《指环王》的特效团队,以及在亚洲数字视觉展示领域中技术先进的水晶石特效制作团队,用了三维特效技术,对大明宫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影像上的重建,整部影片仅特效画面就占了一半以上。耗时两年斥资近亿元,将唐代长安城、大明宫含元殿、麟德殿、丹凤门等只在史书上出现的建筑重现银幕。

而这部片真正的主角就是历史。内容从玄武门之变开始,讲述了唐朝建立之初的政治动荡,再到唐高宗天下清平的贞观之治以后唐朝近三百年围绕着大明宫几乎所有重要的政治事件、战争甚至娱乐文化事件。其中最为着重描写了武后称帝、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甘露之变、黄巢起义等。将大唐盛世的所有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举、扩张、交流等方方面面做了全面的讲述。在历史人物中也着力刻画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杨贵妃、李白等重要角色,把人们心中著名历史人物的形象表现得更为鲜活逼真。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影片还对唐代历史当中的一些细节也给予呈现:武则天主政、贵妃沐浴、千里送荔枝等。让整个影片显得更有故事性,场景表现更完美。可以说这部影片完全是一部真实细致的唐代历史教科书。

整部影片长90分钟,可以说不但让观众了解到唐朝盛世的真实历史,而且逼真的3D特效,宏大的场景展现,美轮美奂的建筑,都让观众感受到了一场美妙的视觉盛宴。

当然,如果真要挑刺的话,可能很多观众会对瘦版的杨贵妃有所质疑,呵呵。但是在这个流行骨感美的新潮社会,恐怕导演也考虑了更多的现代流行因素,给杨玉环减肥了。

最后,要感谢该片的著名导演金铁木,感谢制作团队奉献如此绝妙的电影!感谢新浪观影团给予我和朋友这次观影的机会!感谢轻轻笑的热情工作!衷心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航拍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2965 字

+ 加入清单

1.故宫

大型纪录片《故宫》全面、客观,又细腻、生动的向我们展现了故宫的历史,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不为人知的神秘往事,以及那珍贵的文化精髓,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饕餮视觉盛宴。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城下东西北三面有护城河。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建筑形式:1.皇家宫殿  2.中轴线  3.故宫四门、三大殿、后三宫

2.颐和园—北方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苑,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1898 年,光绪帝曾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维新思想家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颐和园被后人称为最豪华的监狱。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颐和

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翌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动用巨款修复此园。1924年,颐和园辟为对外开放公园。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

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有声有色。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也可分为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约占全园面积的3/4。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湖中有一座南湖岛,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姿,形态互异。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阅看耕织图画柔桑拂面,豳风如画,乾隆皇帝曾在此阅看耕织活画,极具水乡村野情趣。与前湖一水相通的苏州街,酒幌临风,店肆熙攘,仿佛臵身于二百多年前的皇家买卖街,谐趣园则曲水复廊,足谐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边,还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点景建筑非常好。后山后湖碧水潆回,古松参天,环境清幽。

3.大明宫

唐代的大明宫,它被称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峰巅之作”,因为电视剧《大明宫词》的原因,人们已不再陌生。《含元殿赋》中称其“如日之升,则曰大明”。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名永安宫,是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而修建的夏宫,也就是避暑用的宫殿,而宫殿还未建成,太上皇李渊就在第二年的五月病死于大安宫,夏宫的营建工程也就此停工。遂于贞观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宫。大明宫再次大规模营建是在高宗龙朔时期。“龙朔二年(662年),高宗染风痹,

恶太极宫卑下,故就修大明宫”。当时为修此宫曾征收关内道延、雍、同、岐、幽、华、宁、鄜、坊、泾、虢、绛、晋、蒲、庆等十五州121钱,且在龙朔三年二月减京官一月俸,以助修建。经过这次大规模营建,大明宫才算基本建成。当然,此后大明宫尚有多次营建和葺修,如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曾修大明宫,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十三年又曾二次增修大明宫宫殿,“新造蓬莱池周廊四百间”,浚龙首池,起承晖殿。不过这些工程只是增修补葺罢了,大明宫在郭城的东北处,南接都城之北,西接宫城的东北隅,占据龙首原的高地之上。

大明宫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之一,另两座是太极宫和兴庆宫。大明宫在太极宫之东,所以又称为“东内”,大明宫原是太极宫后苑,靠近龙首山,较太极宫地势为高。龙首山在渭水之滨折向东,山头高二十丈,山尾高六七十丈。汉代未央宫踞龙首山折东高处,故未央宫高于长安城。唐大明宫又在未央宫之东,地基更高。唐高宗中年因患风痹病害怕潮湿,便移住到凉爽干燥的大明宫内。

大明宫周围环筑有宫城,墙面与太极宫一样为夯土板筑,只有各城门两侧及转角处内外表面砌有砖面。城基的宽度,据考古实测,除南面墙基用郭城北墙宽约9 米左右外,其他三面墙基均宽13.5米,深1.1米。城墙筑在城基中间,两边比城基各窄进1.5米左右,底部宽10.5米,构筑十分坚固。此外,在宫城北部之外,东、西、北三面都构筑有平行于宫城墙的夹城,亦为板筑土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纪录片大明宫观后感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宫》这部电影就较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在影片中我们不仅仅看到了令人震撼的大明宫建筑,而且也看到了生动的历史故事。金导接收采访时说他透过电影展现出来的60%是根据史料,40%是根据想象。这样一来,影片所讲述的资料既有了历史的依据,避开了瞎编乱诌之嫌,同时又有了鲜活生命力,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特技的运用能够说是《大明宫》的又一亮色。电影与纸质媒介,收音机等传播方式相比本来就具有集声音,图像,文字等于一体的优势,特技的运用更是使电影如虎添翼。《大明宫》的制作集中了全国在此方面最好的专家顾问和古建专家,以及美国好莱坞的技术专家,因此从技术层面上,《大明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透过电脑特效展现了大明宫的宏伟气魄,把大唐博大、自容、包容的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人物的塑造上,可谓是别出心裁,让人眼前一亮。比如以挽救马球比赛的败局引出李隆基的出场,塑造一个英姿飒爽胆识过人的男儿形象;又用歌舞塑造了大唐的女子。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杨贵妃这个形象的塑造。首先在外观上打破了人们一贯认为的“环肥燕瘦”,找了苗条的白雨饰演杨玉环。我查了白羽的相关资料甚至看了她的博客,觉得这样的女子饰演杨玉环确实很适宜。她具有浓郁的古典美的外表与清秀娟慧的气质让人耳目一新,美妙的舞蹈更是让人赞叹不已。我觉得她是我最喜爱的“杨贵妃”。导演突出了杨贵妃的能诗善舞的诸多方面的才艺以及聪慧伶俐、善解人意的性格。玄宗与臣子下棋时陷入困境,贵妃以猫和局,挽救了玄宗的败局。这个细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真让人拍案叫绝。

看过《大明宫》后心里很高兴,同时又有些失落。高兴地是我们以前有一个那么辉煌的朝代,给我们留下了那么丰富的文化遗产,而这部影片又生动的再现了梦般美妙的大唐;失落的是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而现代人又很少对自己目前所处的文化状态有所警觉。静下心来,觉得有必要进行深刻的反思。为什么我们的文化走到这天失去了以前那种强大健康的发展势头了呢?政治上的教训且不论,文学艺术上,我们这天很难找到堪称优秀的作品,充斥耳目的是大众文化的滥觞,低级趣味不断抬头;建筑上,更是千篇一律的疯狂复制,使城市一天天变得丑陋不堪……这样下去,民族最精粹的文化最悠久的礼貌又怎能健康的延续并发展?

拍摄历史纪录片有其现实的好处,《大明宫》让我们了解大唐,同时也务必对我们此刻的文化有所反思。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则是创造文化,利用现代科技为我们带来的一切便利来繁荣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反腐纪录片《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

全文共 1924 字

+ 加入清单

“己不正,焉能正人,纪检监察干部必须自身过硬,监督执纪才有底气……”

近日,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反腐大片《打铁还需自身硬》正在热播,临武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戴纯明观看后深有感触地说。

2016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把自己摆进去,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内控机制,坚决清理门户,防止“灯下黑”,干部队伍建设捷报频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执纪“铁军”不断“锻造”“出炉”。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从总书记讲话里找答案” ,2016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纪委召开常委中心组集中学习(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谈体会认识,谋划工作,强调向中央看齐。

围绕强化“四个意识”,省纪委常委会明确提出从理论学习、工作标准、狠抓落实和严管队伍上向中央看齐。

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自身本领,省纪委常委会坚决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论述,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同时,召开省纪委常委班子“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定《省纪委常委班子问题整改清单》,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狠抓整改落实。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推进,省纪委、省监察厅领导带头上党课,逐一落实“规定动作”,督促机关党员干部在“学”与“做”中标准更高、走在前列。

坚持严细深实,省纪委从常委会和机关自身做起,从一项决策、一个部署、一餐饭抓起,坚决反对和纠正各种“四风”问题,带动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改进作风和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能。

此外,省纪委还深入开展机关每月一期“讲实用、重实战、求实效”专题培训,推进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多层次业务培训。2016年,省纪委机关在文明创建考核公开述评排名第一、总分排名第二。

“派驻”在改革中发力

2016年初,省纪委首次向省委工作部门、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派驻7家纪检组。

同年12月底,39家省纪委派驻纪检组宣布设立,标志着湖南实现省纪委派驻机构的全覆盖。

为推进纪检派驻机构全覆盖,省委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省纪委向省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的方案》,明确通过新设、调整等方式设置派驻纪检组39家,其中综合派驻21家,单独派驻18家,对105家省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全覆盖。

据介绍,省纪委派驻机构改革,不是简单地把编制、职数划转省纪委使用,而是由省纪委直接领导,统一管理,对省纪委负责。省纪委派驻纪检组,重点监督驻在部门和综合监督单位领导班子及省管干部和县处级干部,抓住“关键少数”。这有利于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

省纪委深入推进“两个责任”、“两个为主”、“两个全覆盖”等纪检体制改革任务落实。目前,除个别工作正在深化落实或待中央进一步部署外,我省纪检体制改革初步实现了“2016年基本完成各项改革任务”的目标。

省纪委着力落实四个提名考察办法,坚持优中选优。市纪委书记、省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省直单位纪检组组长(纪委书记)的提名考察按照新的办法实施,以省纪委会同省委组织部为主。同时,把好选人用人导向,注重在实践斗争中锤炼和识别干部,强化常委会把关作用,改进干部考察方式,加强和改进委厅机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督促指导市县纪委做好相关工作。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对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防止‘灯下黑’。”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傅奎反复强调。

2016年,省纪委严格落实“严管就是厚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的要求,使各方面要求切实严了起来。全省共立案查处纪检监察干部228人,已给予纪律处分199人,移送司法机关7人。

省委坚持纪委换届与党委换届同研究、同部署、同实施,“优进高出”,加强干部选拔交流。

目前,省纪委及全省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1536个乡镇纪委换届全部完成,班子进一步配强,年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其中,乡镇纪检干部队伍得到壮大,力量实现聚焦。全省配备乡镇纪检干部4834人,比换届前增加863人,增长21.7%,乡镇纪委书记全部配齐,专职比例100%,平均每乡镇配备纪检干部3.1人,比换届前增加24.9%。

换届后,还及时举办市县纪委书记和新进纪委领导班子成员专题培训班,强化忠诚担当规矩意识,提升监督执纪问责能力。

为加强监管,省纪委明确机关各室主任担任党支部书记,履行“一岗双责”,年初向省纪委书记递交责任状。加强对执纪审查重要岗位、关键环节的监督。

省纪委制定了机关干部出省请示报告制度和机关干部因私出国(境)管理办法,开展了委厅机关涉密人员分类确定和保密审查工作。

省纪委还对委厅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巡视组长分别开展廉政谈话,要求机关干部净化朋友圈、生活圈,不跟老板勾肩搭背,甘于做“孤独的监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

全文共 1639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柴静概念在网络迅速火爆起来,在网络和股市几乎无人不知,在这个视频发出后几天时间环保B 股票连续涨停,相比与降息这种重大利好,柴静概念完胜之,也因此让一个大家熟悉的名词再次成为媒体焦点,就是霾。

什么是雾霾呢,我们生存的这个大气中悬浮着许多颗粒物,是肉眼看不到的,这种颗粒物有自己的专业名词就是PM,一般当PM>2.5微米以上的,人的鼻孔和呼吸道绒毛能够阻挡过滤,但对于PM

雾霾的源头,60%来源与燃煤,燃油,这些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污染物,发电,炼钢,暖气,汽车排放物,等等成为雾霾的主体,工业化革命以来,大多数的研发创新都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人在享受这些便利的同时必须为此承担后果,十九世纪的英国是如此,现在的中国也是如此。

从演讲学角度来看柴静的这次主题演讲,绝对堪称经典佳作,他从切身体验来开场,朴实不娇做,瞬间引起人对信息的认同感,而在表述过程中有理有据,言简意骇,整个演讲时间不足1/3,却通俗易懂,完全发自内心的一种真诚表述,而口语化的演讲更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

另一个亮点就是多媒体的使用,数据,访谈,动画的完美结合,让这场演讲更具说服力,其实多媒体真的是非常棒的讲道辅助工具,却经常被传道人排斥,他们总用不属灵作为理由将这个工具束之高阁,工具其实是中性的,是否属灵取决于使用它的人是否属灵,和工具无关,在圣经中,当参孙被捆绑在非利士营盘内,神甚至使用一个驴腮骨作为兵器,帮助参孙大大击杀非利士人,想不明白为什么现代传道人却一定要排斥多媒体呢,作为工具,多媒体对讲道时视觉化的传递信息有很大帮助的,听和看同时接收信息,印象会更加深刻,我们真的不应该盲目去反对,旧约时期神让何西阿先知去取一个将来会成为妓女的女子为妻,向以色列人传达信息,告诉以色列,你向假神行淫,如果愿意回转,神也愿意接纳,这种视听例子圣经有很多,包括亚哈王,大卫王,都有这样的经历。

但是这些不是重点,重点的是从这场演讲中看清了人性。

十九世纪之前,几千年里大自然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然而之后的不到两百年时间,整个自然界已经被人破坏的千沧百孔,到了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步,这种破坏之快,让人难以想象。

从工业化革命开始,人的智慧已经开始发挥到极致,各种创新层出不穷,人开始骄傲的以为,自己将主宰大自然,开始否定神的主权,高举自己的智慧,以自己的肚腹为神,无神论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人用自己的智慧发明来满足自己那已经被激活的无止境欲望,人追求享乐,抗拒神的约束,人性也因此变得更加残暴,历史上唯一的两次世界大战,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人开始狂傲不拘,目中无神,但是那坐在天上的必发笑,主必嗤笑他们,神真的嗤笑人的愚昧,因为人完全忘了,自己只是大自然的管家,不是主人。人肆意挥霍不属于自己的资源,必将遭受自然的强力报复。

工业化革命的一个标志就是大烟囱,煤炭成为这个时期的能源主体,炼钢,发电,取暖,都需要大量煤炭,燃烧过后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还有一种叫褐煤的,燃烧过后有一半的废弃物将以颗粒物状态悬浮在空中,为此十九世纪的英国遭受了严重的酸雨,雾霾。至少有几万人因此死亡,随后每一个开始工业化国家,几乎都要经历这个污染,无法避免,而发动机的出现,促使另一个能源的大量使用,石油,飞机,汽车,轮船,都在使用石油,石油燃烧过后产生的碳水化合物和苯并芘,对空气的污染更加严重,并且是强致癌物。

古代流放到偏远的地区形同与死刑,而汽车的普及大大方便了人的出行,偏远地区的流放变成了潇洒的旅行,但是汽车的排放物却在默默毁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冰箱的出现,大大改变人的饮食习惯,可以足不出户每天吃到新鲜的蔬菜和鱼肉,但是冰箱内的氟利昂,却严重破坏了赖以生存的臭氧层,核子裂变的发现,带给人们清洁的电力,也让人好似睡在一个炸弹上,完全没有安全感,人在享受自己的成果的同时,却在为自己埋下死亡的种子。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只是大自然的管家,我们无权主宰一切,现在是最危险的时刻,让我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维护我们自己的家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大学生观看筑梦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193 字

+ 加入清单

《筑梦中国》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国家博物馆联合摄制,共分为“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7集。通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再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生动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是对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的优秀教育片。

人因梦想而勇敢,我们因梦想而成长。在如今梦想又被提及,并且成为一个很真实的话题,是习总书记的号召,将我们原本谈论的话题一下拉到现实,并且鼓励我们前进。而观看《筑梦中国》也使我对“中国梦”的理解更为深刻。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反映了近现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路径,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注入了新的内涵,对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有着深远的意义。

伟大的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从伏羲明道到精卫填海,从女娲补天到大禹治水;从始皇统一到汉唐盛世,从富庶大宋到繁华明代;勤劳的华夏子孙向世界展现中国智慧,中国精神。我们拥有着物华天宝的“天朝上国”,让世人钦慕、万国敬仰。但只沉迷当下不进取,不奋斗,狂妄自大便会丧失所拥有的一切,历史给了我们多么现实的教训,我们也不能再浑浑噩噩的去面世,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会有发展,才会有进步,所以当时中国共产党发现了存在的问题,领导我们发现问题,运用正确的思想结合中国的实际,真正解决当时的疾苦,从而解放了新中国,解救了困境中的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岁月长河将我们从刚刚的兴起带到现在的强大,所以面对的问题也从一开始的简单到现在的复杂化,所以中国梦的提出也正好符合当下的要求。

中国梦是要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只有自强不息坚定梦想的奋斗才会有当今强大的中国。总书记说过“让每个人人生出彩之梦,是每个人和祖国一起成长的梦。”年轻人的未来决定国家的未来,年轻人的“中国梦”汇成整个国家的“中国梦”。所以我们更应该坚定梦想,自强不息的去奋斗去拼搏,完成自己的中国梦。

梦想是太阳,不像一个世纪那样遥远,甚至也不像甲子前可望而不可即,它已经从地平线上蹦出,万道朝霞正照耀在我们的眼前,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更多精彩筑梦中国观后感推荐:

1.2015筑梦中国观后感

2.观政论片《筑梦中国》有感(三篇)

3.筑梦中国观后感1000字

4.纪录片《筑梦中国》观后感

5.央视播放筑梦中国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纪录片《台湾光复》观后感

全文共 2159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纪录片台湾光复观后感

台湾被割让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中国人民为洗刷这一耻辱进行了长达50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从马关签约、台湾被割让的消息传到台湾的那一天起,台湾人民反对日军占领的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签约的消息传到台湾,台湾民众掀起了反割台的浪潮,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当条约被正式批准、割台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时,台湾各界人士和广大民众自发组织起来,从日军登陆台湾的第一天起,就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由北到南,在5个多月占领台湾全岛的过程中,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共有包括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内的4800名日军官兵死亡、2.7万人负伤。其伤亡人数比在甲午战争中日军的伤亡人数还要多出近一倍。台湾军民用自己的顽强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顽强意志。

1895年11月,日本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向日本政府报告“今本岛全归平定”。然而,正是从这时起,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也拉开了序幕。在1895年至1915年前后长达20年的武装抗日运动中,台湾各地的民众先后在林大北、陈秋菊、詹振、林李成、胡嘉猷、刘德杓、简义、柯铁、黄国镇、林少猫、林添福、简大狮、詹阿瑞、黄茂松、蔡清琳、刘乾、林朝、罗福星、余清芳等爱国志士的领导下,前仆后继,与日本军警展开了殊死战。他们的斗争,许多都以恢复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为诉求。其中,胡嘉猷的义军公开使用光绪年号,宣称“此次征倭,上报国家,下救生民”;柯铁义军的旗帜上写着“奉清征倭”四个大字;罗福星领导的斗争以“驱逐日人”、“光复台湾”为号召;余清芳领导的噍吧起义也提出了“光复台湾”的口号。武装抗日斗争基本结束之后,非暴-力的民族抵抗运动又在台湾岛内逐步地发展起来。以林献堂、林呈禄、蔡培火、蔡惠如、蒋渭水、王敏川、连温卿、谢春木、林木顺、谢雪红、简吉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志士,先后分别领导了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台湾文化协会、台湾民众党、台湾共-产-党、台湾农民组合、台湾工友总联盟等,通过他们的组织和宣传,岛内民众的民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民族抵抗运动形成了一个高-潮。在以后反对日本殖民当局推行的“皇民化运动”的斗争中,许多台湾民众以坚持民族气节为荣,不向日本殖民统治者的淫威屈服,坚持不学日语、不改日本姓名,体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1937年,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许多台湾民众纷纷加入到祖国抗战的行列中来。他们或者到重庆,或者去延安,参加抗日工作。他们在祖国大陆先后组织了台湾革命青年大同盟、台湾革命民族总同盟、台湾革命团体联合会、台湾革命同盟会等抗日组织,进行抗日活动。他们深知,只有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台湾才能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革命同盟会1942年3月就曾经声明:他们“确信台湾必能重返祖国”,“台湾民众之最大热望,即系重返祖国”。

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扩大,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付出了3000多万人牺牲的代价,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收复了宝岛台湾,洗刷了国土被割让的耻辱。台湾回归中国,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的支持和认同。1943年2月1日,中、美、英三国首脑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宣告:“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签署,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再次申明:“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年10月25日,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的举行,就是具体实施《开罗宣言》的步骤之一。而中国政府代表宣布“全权统一接收台湾、澎湖列岛之领土、人民、治权、军政设施及资产”,面交给驻台日军代表的命令,就是台湾重归中国的法律文件。

虽然从1895年到1945年,台湾有50年的时间离开了祖国的怀抱,但1945年台湾重回中国版图、重新置于中国主权之下的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台湾宝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人都不能把台湾和大陆分开。不论“两国论”,还是“一边一国论”,“台-独”分-裂势力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都违背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损害中华民族的感情,与13亿中国人民为敌,是绝对不可能得逞的。

【篇二】纪录片《台湾光复》观后感

由国台办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出品,九洲文化传播中心和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共同制作的四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台湾光复》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以来,山东威海市组织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台办系统、广大台属以及常住台胞、台商观看,在各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大家一致认为,该片再现了台湾被迫割让、台湾同胞英勇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全民族抗战胜利终获台湾光复回归祖国的历史变迁,展示了台湾光复后的建设、发展状况以及近十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获得的丰硕成果,揭示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反映了两岸同胞命运与共,团结御侮,共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今年4月26日,《台湾光复》剧组在威海刘公岛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先后实地拍摄了东泓炮台、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丁汝昌故居、陈列馆等中日甲午战争有关历史遗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