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积累:关爱得到尊重合集20篇

与爱同行,为人生添彩;与爱同行,感悟世间美好;与爱同行,成为拥有无数欢笑的我,小编收集了与爱同行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5060

作文

1000

高考作文素材

全文共 1053 字

+ 加入清单

(1)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谈自己的成功秘诀:我以为我自己最大的优点,是能够鼓起人家的热忱。要叫人家能够尽心竭力,最好的办法是赏识他,赞美他,上司的指摘,是最容易消灭部署的信心的。我还没看见一个人,在被吹毛求癖时,能比在被赞赏时把事情办的更好。

(2)一位女士对毛姆说:我和一位男士相处很久,可是不敢断定,我是不是爱上了他。这位名作家对恋爱的考验有非常独特的看法,他说:只有一个办法可以测验你是否真正爱上他,你愿意不愿意用他的牙刷刷牙

(3)有人问大仲马说:你为什么可以泰然步入晚年呢?他大不以为然地反驳说:我花尽了一生的时光才活到了今天。

(4)唐代名相房玄龄,未做官时,有一次患重病,对他太太卢氏说:我若病死,你不要守寡,要再嫁。卢氏到房内,挖出一只眼睛以示终身不改节。后来房玄龄病愈,一直升到宰相高位,始终对夫人极为尊敬。

(5)女小说家阿加撒。克里斯蒂的丈夫是个考古学家,有一次,在一个集会上有个朋友问他:像你这样富有想象力的女人,嫁给一个玩古物的人,你感觉如何?这位侦探小说家说:考古学家是最理想的丈夫,你想,愈是老的东西,他愈是喜欢。

(6)伏尔泰于一七二七年访问英国,他发现英国人非常仇视法国人,一群英国人向他怒吼:杀了他,把这个法国人吊死!伏尔泰说:英国人!你们因为我是法国人而要杀我。难到因为我不是英国人而受的惩罚还不够吗?英国人听了哈哈大笑,居然一路送他安返寓所。

(7)卓别麟能编,能导,能演,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影人。有一次,他召开影片摄制会议,一只苍蝇在他四周绕着圈子飞。起初他用手打几下,没有打到,就要了一个苍蝇拍。会议进行中,他就握着苍蝇拍,摆出打苍蝇的姿态,眼睛狠狠地望着那苍蝇。可是打了三次,都没有打到。后来苍蝇就在他面前的桌上,他慢慢地拿起苍蝇拍,正要作死命一击时,忽然放下手中武器,让苍蝇飞走。旁边在座的人看了,就说:为什么你不把它打死?这位谐星耸了耸肩,说:这只不是方才那只!

(8)李白死后遗体葬在采石江头,往来诗人都在他墓上题诗。有人写了一首绝句:采石江边一坏土,李白诗名耀千古;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大斧。

(9)欧阳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写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极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说:何必这样折磨自己?难道还怕老师责骂?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人笑。

(10)林肯有一次梦见自己参加集会。他走路时,众人就让出一条路来,让林肯走过。这时在一大群人中,有一个悄悄地说:他只不过是一个面貌平凡的人。林肯听了,就说:朋友,上帝喜欢面貌平凡的人,所以他生了许多面貌平凡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高考写作素材积累:沉醉其中,多么美好!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是扬帆起航的船支,行驶在茫茫的大海上。那看似平静的海面下,等待着我们的,也可能是惊涛骇浪。生活的道路上充满荆棘,我们常常被刺得遍体鳞伤。与其顶着困难继续艰难地前行,不如偶尔停下来,欣赏沿途的美丽风光。

当清晨的第一缕光亮划破天际;当傍晚皎洁的月亮高高悬起,疲于赶路的你,会注意到吗?朋友,长途跋涉中,何不偶尔停下来呢?停下来,抛开沉重的包袱,躺在洒满月光的草地上,在虫鸣鸟叫中,感受这生命的乐章,享受春风的爱抚;停下来,仔细品味露珠的味道,欣赏那初升的太阳,沉醉其中,多么美好!享受后启程,步伐是否会更加有力?

当你在追逐梦想时,当你在海中扬起风帆时。大山将你阻挡,狂澜将你推倒。当你一次次被命运击溃,灰心丧气时。朋友,何不偶尔停下来呢?停下来,擦干眼中的泪水,接受自然的洗礼,净化你的心灵;停下来,调整好心态,勇敢地站起来;停下来,寄情于山水之间,释放自己的灵魂,倾听溪流的快乐。偶尔抬起头,是否可以发现,天空更加宽阔,阳光更加灿烂?

当你再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前,被迫做出艰难的抉择。面对命运的威胁,你是否动摇过,是否迷茫过。面对残酷的现实,你是否哭泣过,是否想过放手?朋友,何不偶尔停下来呢?停下来,回首自己留下的足迹。再回过头来,是否发现自己已不再迷茫,在心中,多了一份坦然与轻松?偶尔停下来,是一种享受,是一种需要,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是茫茫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标。偶尔停下来,拍一拍身上的泥土,倒一倒鞋中的沙粒,望望天,看看云,用轻松的心态去迎接属于你的美丽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考人物素材

全文共 859 字

+ 加入清单

贝多芬

⑴数不清的不眠之夜是数不清的寂寞之苦。原本五彩的世界瞬间悄然无声,那跳动的音符似乎在瞬间变得沉寂。他,一个把音乐看作生命胜似生命的人,如何去面对失聪之苦?然而,他做到了,虽是无声,却仿佛拉近了与心的距离,让人们感到的是执著于音乐的心在呼吸。就是这样,勇于经历磨炼,煅造出了一位乐坛骄子——贝多芬

⑵要向挫折轻易言败。这是快乐人生克服痛苦的第一步。著名作曲家贝多芬

白居易

⑴弹琴的人在水上,听琴的人在马上,弹琴的人和听琴的人相遇在一条船上。这条船便是一张琴了,被水的手指拨响。所谓知音,便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心事被琴说穿,被水流传。人人都在世上寻找知音,却不知道在何时会偶然出现机缘。今夜,谁在那一勾残月下,独自临风抚琴?大音如霜降于四野,飘向远处的琴声比远处更远。寒夜秋月,千古心情,在玉指和轻弦上泛漫。庐山多愁善感的情怀,在一个古代的夜晚,被诗与琵琶说尽。

⑵浔阳江水在琵琶上翻滚流淌,白司马搁下酒杯,用悲怆在琴弦上定音。一曲终了,弹琵琶的手指在弦上轻轻滑落。于是,载满秋怨的小舟随琴声的消逝而永远消逝。而诗人则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忧郁地走进经典。两行长长的泪水,垂在历史的脸庞,再也无法抹去。

李清照:婉约柔情最佳人

1、你的身影,在伤感中飘过,“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你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战乱与离散没有抑制你的情感,反而抒出了丽处直参片玉之班、直欲压倒须眉的柔情。

2、你只是一个普通的活泼少女,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寂寞思妇,你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时代见证者。但弱水之于中,只有你在藕花深处笑唱出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只有你在重阳吟出“人比黄花瘦”,也只有你唱出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在那个封建的社会,深刻在人们的心头,在千年岁月的长河里,发出永恒的光辉。

蒲松龄:看尽人间冷暖探尽官场黑暗

简陋聊斋中,看尽人间冷暖,探尽官场黑暗。在幽冥世界中与花妖狐魅交谈,在文房四室里将魑魅魍魉展现。人鬼相杂,幽明相间中,你发现鬼怪的可爱,你惊异封建社会的黑暗.你挥笔间,握起了一把利剑,劈开封建思想的虚伪。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高考作文题目预测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据新华社报道,41岁的北京车主杨晓是愿意较真的人之一。他认为自己停车的地点有停车线,不应被交警贴条,将北京市交管局朝阳某交通大队诉至法庭。经过2年3次庭审后,终于胜诉。如果仅仅是为400元罚单,费这么大劲,可能并不太值得,就如与之对簿公堂的一位交警所说:“有这个时间多陪陪家人不好吗?”但杨晓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只是我个人的私事,我其实挺随和的,但如果牵扯到大家,牵扯到公共利益,我就愿意较真。周围有许多邻居都被贴了条,大家在这儿停了这么多年,怎么突然就违章了,我觉得有必要弄个清楚。”

有评论认为,杨晓的难得之处,在于他明确地区分了“个人的私事”与“公共利益”。家人、邻里、朋友之间,往往是“私事”居多。在这些领域,中国自古以来的智慧,是以律己宽人之道来立身行事。但是在涉及法治时,如果不能“当仁不让”,其实是放弃了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一种“法治冷漠症”。

对此,作为一个公民,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解析】:

①无论何种文体都必须扣紧“个人私事”“公共利益”两个领域及“律己宽人”“当仁不让”两种态度来写。

②当在两个领域的两种态度间进行思考,叙事类的主题及论述类的观点都当注重两个领域的两种态度的思辨。不可通篇只抓一个方面,而不顾及另一个方面。

③此材料中的“个人私事”当指家人、邻里、朋友之间的事,而且重点当论及有冲突点的私事,面对这样私事时当如何,不应该泛论所有私事。此处的“公共利益”指包括个人利益在内的公众利益。杨晓争取个人利益即是在争取公众利益,这里在面对个人利益时的当仁不让与面对公众利益时的尽力博取是相统一的,论述当注意杨晓争取个人利益的意义的特别性,当与纯粹地争取个人利益相区别。当然公共利益不限于法治方面,论及其他也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中国近现代人物

全文共 6321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作文其实是有套路可循的,掌握住基本的方可以了。主要的是掌握大体段落结构,积累素材

一.人物

中国近现代人物

1.季羡林

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1946年,他由德国留学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季先生长年任教北大,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现在即使在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反映。

推荐语: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颁奖词: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

2.梁实秋的演讲

著名作家梁实秋擅长演讲,他的演讲独具风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演讲。有一次,主讲人因故迟到,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于是,刘真便请在座的梁实秋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校长有令,只好以一副无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说:“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官的。”话不寻常,引起全场哄堂大笑,驱散了师生们的不快。

话题:“语言的妙用”“幽默人生”

3.林语堂上课请学生吃长生果

林语堂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一次,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引颈翘首。林先生终于来了,而且夹了一个皮包。皮包装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撑破了。学生们满以为林先生带了一包有关讲课的资料,兴许他是为找资料而迟到了。谁知道,他登上讲台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只见里面竟是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

他将花生分送给学生享用,但学生们并不敢真的吃,只是望着他,不知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林先生开始讲课,大讲其吃花生之道。他说:“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说到这里,他将话锋一转,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要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分析:林语堂,一位大师级语言大师。性格幽默、风趣,听其谈话,如沐春风,获益多多。

4.严复的担忧

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

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5.华罗庚立志回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分析:“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话题:“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价值”

6.这是我的权力 —— 陈少敏 老革命家陈少敏一生正直。“文革”期间,在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表决永远开除刘少奇党籍的决议草案时,陈少敏坚决不举手。会后,康生恶狠狠地质问她为什么不举手,她义正辞严地回答:“这是我的权利!”后来她被下放到河南罗山县,受尽折磨。她坚定地说:“不要犯软骨病,要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对群众、对国家、对党负责到底。”

分析: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就是坚持了做人的尊严,坚持的真理,也就是维护了个人和民族的尊严。 话题:“信念与尊严”“永不屈服”“骨气”

7.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元史》载,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止渴。惟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为何不摘梨呢?” 许衡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如此纷乱,管他谁的梨?它已没有主人了。”许衡说:“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分析:心灵需要自我维护。纯洁的心灵是智者所追求的,心灵有了污点,人生也就不再完美了。

8.孙中山的崇高信仰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40年如一日,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而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自己别无家产,仅有书籍、衣服、一所华侨捐献给他的小住宅。他革命一生的原动力是什么?就是“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信仰。

分析:孙中山执著无悔于革命,在于他有崇高的信仰,即“人群之需要”。信仰如山,仰之弥高。 话题:“成功与信仰”“成功的动力”“

9.鲁迅为国弃医从文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分析: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鲁迅选择了后者。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

10.朱自清不吃嗟来之食 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分析:贪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吃美国“救济粮”不仅是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国格的表现。

话题:“骨气”“人格和国格”

11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卢嘉锡

卢嘉锡是我国著名化学家,他在20世纪30年代曾兼任福建省立夏中学数学教师。当时,有个学生故意拿了一道登在外国杂志上悬赏解答的数学题目为难卢嘉锡,但他并不介意,只是说:“我留着做做看,看能否解答出来。”经过一天多的精密计算,卢嘉锡把题答了出来。他向那位学生详细地介绍了解题的方法和具体过程。那个学生从心底佩服卢嘉锡的博学多才。卢嘉锡诚恳地对那位学生说:“我们闽南有句老话,叫做„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我现在虽然是你的先生,但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也不懂,要进一步学习。” 分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永远不要以为自己了解知道一切,否则你就是无知。 话题:“面具”“贪婪”“作秀”

12.海子的寂寞

或许诗歌真是从寂寞中酿出来的,否则为什么所有的诗人都那么落寞?海子也不例外,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希望能与别人进行交流。有一次,海子在百无聊赖之际随意走进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馆。他对老板说:“我给大家朗诵我的诗,你们能不能给我酒喝?”毫无浪漫情趣的老板抬眼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年轻人:长发凌乱,身材瘦小,落落寡欢,不修边幅,而且说话如此神经兮兮,就以为他脑瓜子是有些毛病的,便嘲讽地回答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别在这儿朗诵。”海子无奈地耸了耸肩膀,默默地走出了餐馆,同时也走进了更深的寂寞。

分析: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与沟通。沟通源于寂寞,无法沟通,也就更加寂寞。

话题:“寂寞与沟通”“交流与理解”“冷漠是毒药”

13.李嘉诚亲自去接老师

香港著名的塑胶商、房地产巨商李嘉诚常常捐资助学。一次,他邀请汕头大学的一批教师来港并准备亲自去车站迎接。恰好此时他又接到通知,国家经贸部一位官员专程来港与他洽谈生意,请他去迎接。经过考虑,李嘉诚先生安排了别人去接经贸部官员,而自己还是去了火车站。由于火车晚点,他在车站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汕头大学的老师知道后感动地说:“这件事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李嘉诚先生对教育的诚心。他能舍命办教育,我们也应该努力去做。”

分析:商人捐资办学,不能沽名钓誉。李嘉诚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的言行一致。

话题:“尊师重教”“表率”“做人与做事”

14宋庆龄的执著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分析:没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宋庆龄能七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殚精竭虑吗? 话题:“忠贞”“持之以恒”

15华罗庚立志回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分析:“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话题:“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价值”

16不达目的不罢休——侯宝林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10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侯宝林正是凭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

分析:语言大师侯宝林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要勤奋好学,二要持之以恒。

话题:笑声来自勤奋 学习成就天才

17王安谈“当机立断”

华裔电脑名人王安博士说,影响他一生的事情发生在他6岁之时。 一天他外出玩耍,经过一棵大树时,突然有一个鸟巢掉在他的头上,里面滚出了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他决定把它带回家喂养。走到家门口,突然想起妈妈不允许他在家养小动物。他轻轻地把小麻雀放在门后,走进屋去请求妈妈,妈妈竟破例答应了。王安兴奋地跑到门后,小麻雀却被猫吃了。

分析:只要是自己认定的事情,绝不可优柔寡断。犹豫不决虽可避免做错一些事,但也会失去一些成功的机会。

话题:“成功的保证”“犹豫与果断”

18胡适有36顶博士帽

五四”文化名人胡适,1927年由英国赴美国,向母校哥伦比亚大学交了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获得第一顶博士帽。之后8年中,胡适又成为香港大学法学博士,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名誉博士……仅1942年一年,美国各大学便争相授予胡适10个博士学位,至1959年,胡适共获得36个博士学位。由此可见胡适的博学多才。

分析:荣誉的获得,首先是对其工作业绩与成就的认同与肯定,正如培根所说:“荣誉的获得在乎把一个人所有的才德和真价值无损无伤地显露出来。”它内含一个道理:获得荣誉者必须付出努力与艰辛。

话题:“学者的魅力”“真正的„博‟士”

19“教授之教授”陈寅恪

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家学渊源”深厚,8岁即研习《说文解字》和训诂学,熟读《三字经》、《二十四史》,13岁即赴日留学,17岁回国,21岁又赴美。他有很高的语言天赋,精通英、法、德、日等文字,还基本掌握了希腊文、波斯文、拉丁文、梵文、巴利文、蒙文、满文、西夏文等19种文字。我国学者,无论是留学归来的洋博士,还是国学基础深厚的“土”学者,无不佩服他学识渊博。人们尊之为“教授之教授”。 分析:一个人一生能有那么大的成就和业绩,除了归功于他的聪明才智,更在于他的勤奋与博学。

话题:“学无止境”“学不压身”

20邓拓倡导博学

邓拓是一位有广博知识的学者,他提倡现代人应博学。他在《欢迎杂家》一文中这样说:“专门的学问不容易掌握,但只要有相当的条件,在较短的时间内,如果努力学习,深入钻研,就可能有些成就。而广博的知识,包括各种实际知识,则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得到的,必须经过长年累月的努力,不断积累,才能打下一定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要研究一些专门问题就容易多了。”

分析:邓老提倡的也许就是我们常挂嘴边的“杂学种种,精专一项”。而真正的“专才”无不是在“通才”的基础上产生的。

话题:“博与专”“偏科的理由”

21王国维专致于国学

有这样一个人,专攻古文字学、古器物学、古史地学,致力于历代古器物、甲骨金文、齐鲁封泥、汉魏碑刻、汉晋简牍、敦煌唐写经、西北地理、殷周秦汉古史和蒙古史等等的考释研究,还做了很多古籍的校勘注疏工作。他治史严谨,考证精湛,信而有征,不囿成见,主张以地下史料参阅文献史料,多能发前人所未发,对史学界有开一代学风的影响。

在文学领域里,较早地吸收西方哲学、美学理论及其方法,研究中国文学,在文学的界说、文学的特质、作家论、创作论等一系列问题上,都有新开拓,新贡献,对“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产生过重要的启蒙作用。他就是——王国维。

分析:“信而有征,不囿成见”,这才是治学的精髓。首先要不囿成见,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才能产生新的思想;其次,“信而有征”,必须为自己或他人的说法找到有力的证据,新思想才站得住脚。 话题:“治学的态度”“创新”

22生命不息笔耕不辍 ——齐白石

勤奋是齐白石一辈子艺术生活的特点。他对艺术的追求孜孜不倦,在70年的绘画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画。27岁以后,只有因两次生病、一次遭父母之丧搁过笔。即使到了晚年,他也没有睡过懒觉,每天照例早起,吃过早饭,便要画上几幅。1957年春夏之际,他的健康情况已大不如前,还丝毫不服老,顽强地和衰老作斗争,临终前他画的最后一幅画是花中之王——牡丹。

分析:成功者选择勤奋,懒惰者选择懒惰。生活的意义就在于一生勤奋,这是高尚者的座右铭。只要生命不息,那么笔就不会停止书写。

话题:“工作态度”“勤奋与懒惰”“成功出于勤奋”

23从勤杂工到版本专家 ——郭松年

郭松年是我国著名的版权专家,谁曾想到,他是勤杂工出身的。 郭松年小学一毕业,便因家庭贫寒,被父亲托人送到北大法学院图书馆当了勤杂工。他用零用钱买了一套中学课本,制定了自学中学课程的计划。家里穷得连买灯油的钱也没有,他就要求晚上在图书馆加班,借“光”读书。他克服了受人鄙视、年龄偏大、家事拖累等种种困难,挤出时间读书和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通过自身努力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版本学界的权威。

分析:环境的困苦只能压倒意志薄弱的人,对于坚强、勤奋的人来说那会是一段值得珍惜的人生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高考素材积累:乔布斯与鲍勃·迪伦

全文共 1566 字

+ 加入清单

当听到乔布斯去世的那一刻,我第一反应是:乔布斯?他怎么会死呢?他属于那种精力充沛,每隔一阵子就出来刺激一下社会,让你惊喜又心怀羡嫉的人。

我对着台面的“苹果”,突然吼出一声,“乔,你凭什么现在去死啊!”你太对不起你的偶像——鲍勃·迪伦这老家伙辉煌的青春了吧?他已经70岁了,还在全世界巡回摇滚着唱!你才56岁。

如果没有鲍勃·迪伦,如果没有乔布斯,这个世界将会失去多少精彩内容?

鲍勃·迪伦——美国伟大的文化符号、反战英雄、音乐界传奇……对于如此杰出人物,故事可以这样叙述:上世纪60年代,迪伦一边嘴里含着布鲁斯口琴,一边跨腿抱着吉他演唱《答案在空中飘扬》、《时代在变》、《暴雨将至》、《犹如滚石》……简约犹如圣经中箴言的歌词——瞄向美国政客、华尔街上的银行家,反越战示威人群、巷子后饥饿潦倒的黑人以及种族冲突、妇女解放等运动。他近乎冷酷地以自己尖锐的音乐,刺入大众内心世界,被誉为“解放了你的思想”的20世纪摇滚教父、民权经典之声,惟一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音乐家。

小小的乔布斯,在迪伦的摇滚乐里,度过青少年时光。迪伦激发出小乔的头脑风暴:“像迪伦一样,我也许可以在固有的规则之外寻找逃逸甚至反抗的方法。”

从此,这个眉头紧蹙、沙哑嗓子依然吞吐着云彩与大海的迪伦,成了乔布斯一辈子的精神主宰,甚至成了他灵魂的老巫师——他的反文化传统的价值观、他拒绝受各种规则的约束……无不受迪伦的影响。

所以,如果你对迪伦、乔布斯的故事足够熟悉,你会发现他们很像:他们做事都很专注,生性孤僻,不那么合群,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抱着极大的热情。他们的人生就像一条穷尽变化的漫长公路,但他们从来不在意别人的评论,一意孤行。他们活得很真实,缺点毛病一点不比我们少:言行无礼、惹事生非,暴躁、妒忌甚至有些残酷……但拥有如此性格的人,是不会拥有平凡一生的。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你可以反对他们,质疑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

迪伦的困境是,怎样在创作时懂得节制他哲人般疯狂的才华,因为呐喊是容易的,可以自我安慰,悲愤却是困难的,有助于寻根问底、背水一战。其实迪伦是最有资格谈怀旧的人,但他却坚决地选择说:别回头!他甚至拒绝在演出时演唱他最有名的那些歌曲。这种决绝令人肃然起敬。

乔布斯的困境是,怎样令他的颠覆精神找到出口,苹果的每一次创新与革命,都是他为自己内心的狂热与不安找寻出口。坚决地走创新之路,坚决地追求简约完美,坚定地奉行拿来主义,坚定地按照商业营销规律办事。即使历经胰腺癌和肝脏移植两次身体的大变故,记者问乔布斯,是否打算功成身退,结束在苹果的职业生涯?他说,苹果不是职业生涯,而是我的人生。

是的。对于他俩来说,决定等同于“抉择”加“注定”。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行纪念美国人权运动音乐会,邀请迪伦献唱《时代变了》,迪伦依然特立独行,非但不参加排练,就连音乐会当天与总统夫妇拍照的环节也丝毫不感兴趣。奥巴马说两人仅有的互动就是礼节性握手和迪伦离开时报以的一个微笑,“如果他做些别的什么,那他就不是鲍勃·迪伦了。”

于是,就注定了这样的一个结果:一个成了美国摇滚之父、一个站在世界科技之巅成了传奇。

事实证明,最终站上巅峰的人,只是比别人坚持得更久、比别人坚持得更完美、更独特而已!

现在,“摇滚之父”还在摇着,但“苹果传奇”这个亮点却黯淡下去了,这种消失带给“果粉”的打击,是最要命的!因为不知多少人的生活习惯,因这个“亮点”而改变。现在我们简直不知道能替代这盏灯的那一盏灯,什么时候才能再亮起来?

望着乔布斯托腮的巨幅照片,我更在意一些形而上的东西:不浪费自己有限的生命,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专注自己钟爱的事业,这绝对是一个勇敢者的选择。

愿鲍勃·迪伦的音乐永远伴随着史蒂夫·乔布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考作文预测主题素材2024年最新

全文共 1924 字

+ 加入清单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感动中国颁奖词为人们勾勒出这样一幅至美图卷——一位朴素老者于稻浪阵阵中细品稻香缕缕。这位老者便是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事业的袁隆平院士。他以一生实干追逐扫除饥饿的梦想,以不懈奋斗的精神浸润青年的心灵,为华夏崛起捧出一片丹心。

经年坚持躬耕,以信念点亮一生两梦。早些时日袁老在演讲中吐露他一生追逐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普及全球梦。“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名乡村教师时,已经具有_世界的胆识。”彼时的袁隆平目睹祖国被贫困饥馑缠住腾飞的脚步,人民在歉年无收中饥肠辘辘,他暗下决心,要献出自己的一生探索丰收的秘诀,只求祖国能握牢自己的饭碗,人民能够于稻花香里笑说闲谈。在“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举行之前,袁老已主持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超级稻工程,每公顷水稻产量达10.5吨,且已有品种作为商用。时年74岁的袁隆平院士并未自满止步于此,接下来的十几年,他仍为这一生两梦的实现而躬耕于田垄间,不畏风吹雨淋,亦不惧骄阳霜雪。 _ world courage."Hunger wrapped the footsteps, and the people were hungry in the apologies. He secretly resolved that he wanted to give his life the secret of exploring the harvest in his life. He only asked the motherland to hold their own rice bowls.EssenceBefore the "moved China" awards ceremony, Yuan Lao had presided ov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first stage of the super rice project, with 10.5 tons per hectare of rice, and existing varieties were used as commercial.At that time, Academician Yuan Longping, at the age of 74, did not stop here. In the next ten years, he still plowed in the realm of the two dreams of this life, and he was not afraid of the wind and rain, and he was not afraid of the sun.Essence

杂交水稻在田野中茁壮抽穗吐芽,预报着丰收的喜悦;超级稻、海水稻正在为扫除全球饥荒作出巨大贡献。袁老的一生两梦在几十年的坚持躬耕中逐渐被点亮,那光亮照耀着他这一生的付出与奋斗。

经年坚持进取,以精神润泽青年灵魂。很多同学在幼时便听老师说过袁隆平爷爷为杂交水稻事业奉献的故事,曾经是教科书中的人物,如今依然在田间地头上查看水稻长势。一个又一个阶段的水稻研究工程被提出,一个又一个项目被完成,亩产攀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超级水稻走出国门,走向一个又一个国家,袁老因此成为青年一代口中的“魔稻祖师”。我们或许读不懂那么多工程突破的理论知识,但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我们这一辈与七八十年代父辈在对食物需求上的巨大差距,这得益于袁老六十年如一日攻克饥饿难关的奉献。前段时间袁老出席湖南农业大学开学典礼时,引来在校学生团团包围,拍照问好,足见袁老的精神已深深地影响了青年一代。在他的指引下,我们学会了不急不躁终至千里之理,我们知道了要抛却浮名潜心钻研热爱事业。如今的我们更当揣凌云壮志埋首书册待他日绽放光芒,如袁老般为全人类的幸福倾尽一生。

经年坚持探索,以深情助力华夏腾飞。从籼型杂交水稻到超级稻,从淡水稻到海水稻,中国人的餐桌上少了稀粥糠饭多了精米白饭,顿顿饱腹不再是梦谈。人民上足发条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牵绊中华民族发展的饥饿孱弱被斩断,华夏腾飞的步伐越来越快且底气十足。中华民族不仅牢牢握住了自己的饭碗,还将丰收的稻香传递至多个国家,为饱受饥饿摧残的其他民族带去了人道主义关怀,为华夏和平崛起赢来了一片赞誉。这份大国担当少不了袁老对这个世界的深情奉献,是他风雨数十年的探索为华夏崛起填充了十足的动力燃料。

袁隆平数十年实干躬耕,点亮了他的两个伟大梦想,也令我辈青年备受鼓舞,使我们立志为人民、为祖国、为全世界而奋斗,我们希望将来自己能与袁老一般成为立国之材、建国之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考语文热门主题作文题目预测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2010年底,正在国外留学发展的徐峰接到母校西安交大的电话,母校诚挚邀请他回校任教。徐峰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欧美的高薪待遇,毅然回国。他说:“个人的发展要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6年后,他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皮肤与牙热—力—电耦合行为机理”填补了国际空白,被西方学者点赞。

材料二:2018年春节,一则来自连云港的短视频纷纷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澎湃新闻、新华网、央广新闻、人民网等200多家媒体头条转载,网上获赞百万次。视频记录了105岁母亲给74岁女儿发压岁钱的温馨一幕。视频的背后,是这个五世同堂家庭的子孙贤孝,是百岁老人的幸福晚年。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考作文素材适用话题参考

全文共 2701 字

+ 加入清单

1、致力于“零碳排放”的城市

丹麦是人均GDP排名世界前10位的发达国家,首都哥本哈根更是全世界最关注的地方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进程的加快,来参观访问的人络绎不绝,因为在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及碳减排方面,丹麦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因为崇尚环保,注重健康,丹麦500多万人口就有自行车420多万辆。在哥本哈根,三分之一以上的市民骑车上下班,就连首相也经常骑车参加外事活动。有趣的是,在哥本哈根市内,所有交通红绿灯变化的频率是按照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设置的。哥本哈根承诺,要在2025年建成全球首个“零碳排放”城市。

适用方向:理性;环保;观念;家园;低碳生活

2、会漂的石头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一次中层干部会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石头怎样才能在水上漂起来”反馈回来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把石头掏空”,张先生摇摇头;有人说把它放在木板上,张先生说“没有木板”;有人说“石头是假的”,张先生强调“石头是真的”终于有人站起来回答说:“速度

!”张瑞敏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正确!《孙子兵法》上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漂起来。”

人生也是如此,没有人为你等待,没有机会为你停留,只有与时间赛跑,才有可能会赢。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赶在别人前头,不要停下来,这是竞争者的状态,也是胜者的状态。是的,如果成功也有捷

径的话,那就是飞,时刻准备飞。

适用方向:成功;捷径;认知;生活的状态;人生的速度

3、没时间磨斧头

有个伐木工人在一家木材工厂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由于薪资优厚,工作环境也相当好,伐木工很珍惜,也决心要认真努力地工作。第一天,老板交给他一把锋利的斧头,划定一个伐木范围,让他去砍伐。非常努力的伐木工人,这天砍了18棵树,老板也相当满意,他对伐木工人说:“非常好,你要继续保持这个水准!”

伐木工听见老板如此夸赞,非常开心,第二天他工作得更加卖力。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天他却只砍了15棵树。第三天,他为了弥补昨天的缺额,更加努力砍伐,可是这天却砍得更少,只砍了10棵树。伐木工人感到非常惭愧,他跑到老板那儿道歉:“老板,真对不起,我不知道为什么,力气好像越来越小了。”老板温和地看着他,接着问:“你上一次是什么时候磨斧头的”伐木工望着老板,诧异地回答说:“磨斧头我每天都忙着砍树,根本没有时间磨斧头啊!”

适用方向:认知;智慧;策略;愿望与现实;现象与实质

4、俞孔坚和他的“桃花源梦想”

“他开创了一个新的专业方向。设计为景观创造了多种不同的时刻。”在20XX全美年度景观设计专业奖项的名单中,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将唯一的最高奖项“综合设计杰出奖”,颁给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俞孔坚教授。由他主持的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项目,在超过620件参赛作品之中脱颖而出。

自从17岁离开故乡浙江金华到北京读书,再到赴美留学、归国回京,25年过去了,陪伴俞孔坚的,一直是临行前母亲交给他的一包家乡的土。这包土和俞孔坚的博士服放在一起,被珍藏。

爱之深,责之切。作为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对当前中国城市建设的犀利批评从未停止。归国后的俞孔坚考察了全国100多座城市,看到的是城市和文化的屡遭破坏。俞孔坚毫不客气地直言:我们在犯100年前美国人和欧洲人所犯的错误,但我们却以此为荣。

“我理想中的城市是一个建立在自然、文化遗产和人的休闲游栖网络上的城市,这个网络是城市持续健康发展所依赖的生态基础设施,这是一个新时代的‘桃花源’。”为了这个“桃花源梦想”,1997年,俞孔坚开始反对“城市化妆运动”。2003年,在他的主持下,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正式成立。现在,200多个志同道合的同事们,正以土地的名义,为和谐的“土人理念”而奋斗着。

适用方向:梦想;追求;和谐;家园;城市化

5、郑永慧:“信”字当头

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教授、作家郑永慧先生,于2012年9月9日逝世,享年94岁。

在很多读者的印象中,郑永慧是一个钟情于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翻译家,他一生翻译了雨果、巴尔扎克、福楼拜、梅里美、大仲马、左拉、纪德、乔治·桑、莫泊桑等人的作品共计409部,600多万字。

郑先生的译文首先强调一个“信”字,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做到“达”,是否“雅”要视其原文的雅俗程度而论,依此做到“信的雅”或“信的俗”。这是他几十年来恪守的基本原则。

1949年以后,最具影响力的法国文学译者当属傅雷,但郑永慧有一次还是因为翻译问题,很不给面子地挑了傅雷译本的诸多错误。有一次他谈到自己译《高龙巴》时,有意识地对傅雷的旧译本进行纠正,又发现傅先生本子中“任意删削”和由于理解错误进而自以为是地做发挥性注解的错误达几十处。“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浅谈翻译的‘信’》,发表在1990年第3期的《世界文学》上,文中从文学翻译的三原则‘信、达、雅’,谈到傅译的《高龙巴》,列举了一些例子,批判了傅的译文。”在文章结尾,郑永慧说:“由此可见,翻译要做到绝对的‘信’,是何等困难。傅雷尚且如此,遑论我辈!在翻译上从来没有捷径,只有多一分谦虚谨慎,才能少一分失误。”

对于郑永慧先生长达半个世纪的翻译工作,余中先评价说:“我曾翻译过梅里美和罗伯格里耶的作品,但这些东西之前都已经由郑先生翻译过了,所以仔细研究了他的译作,他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忠实于原著。”

适用方向:清醒;使命感;坚持原则;相信自己;挑战权威

6、不做最大做最好

有数据表明:全球轮胎产业三分之二的发明均来自米其林。在米其林人眼里,“汽车只是轮胎的一个配件”。现在,米其林集团每年的产品研发投入都超过总投入的4%。

其实,在各种品牌的产品中,米其林的轮胎经常是市场上最贵的,但米其林人从不担心:“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让客户了解到,米其林轮胎的每公里成本实际上是最低的。”韩思克说:“米其林的目标不是做最大的公司,而是做产品质量、价格、服务最好的公司。”让米其林出名的,除了轮胎外,还有被无数饕餮一族奉为“红宝书”的《米其林指南》。

20世纪的第一个年头,米其林公司出版了一本小册子,里面有法国各地的加油站、修理处、食宿等信息,通过米其林的经销商免费送给来法国旅游的司机。时任米其林掌门人的安德烈在小册子的序言中写道:此书在新世纪出版,它一定能与世纪共存。后来,这本在每年3月的第一个星期三更新出版的指南,被美食爱好者们奉为至宝,甚至被誉为欧洲的“美食圣经”,尤其是在它开始每年为法国的餐馆评定星级之后。

即使拥有如此高的知名度,美食指南在米其林人的眼里仍只是一项“副业”。

如此专注,让米其林始终领跑世界轮胎行业。

适用方向:目标;策略;清醒;自信;认知

[高考作文素材适用话题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热点高考素材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

2、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3、每个人总不免有所迷恋,每个人总不免犯些错误,不过在进退失据、周围的一切开始动摇的时候,信仰就能拯救一个人——(马明·西比利亚克)

4、以死来鄙薄自己。如果他们也算是__、一种表情或一个事件向我们传递一种令人振奋的消息,两者都是必需的。只有高尚的组织体;等到真的喝起来,他们就犯了因伪装而受尊敬的罪,至多只能喝两杯——这才是科学。——罗曼·罗兰

5、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巴斯德

6、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曹植

7、我不如起个磨刀石的作用,能使钢刀锋利,虽然它自己切不动什麽。——贺拉斯

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9、信仰决不是知识,而是使知识有效的意志决断——(费希特)

10、弱者,或趋向衰落人们的贫穷生活需要对神的信仰……但是自己心中拥有太阳和生命的人除了自己以外,有必要到什么地方去寻找信仰吗?——(罗曼·罗兰)

11、信仰不是一种学问。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罗曼·罗兰

12、以死来鄙薄自己,出卖自己,否定自己的信仰,是世间最大的刑罚,最大的罪过。宁可受尽世间的痛苦和灾难,也千万不要走到这个地步。——罗曼·罗兰

13、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

14、金钱是一种有用的东西,但是,只有在你觉得知足的时候,它才会带给你快乐,否则的话,它除了给你烦恼和妒忌之外,毫无任何积极的意义。——席慕蓉

15、对人无礼,不是一种恶劣性格的表现,而是多种恶习的集中,如懒散、愚蠢、妒忌、粗心大意、爱慕虚荣、对人缺乏了解而妄加轻视。——布鲁雅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考作文名句万能素材

全文共 1501 字

+ 加入清单

名人名言是我们写作文的时候经常会用到的,下面小编整理了高考作文名句万能素材,供大家参考。

关于爱国的名言警句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是事事关心。——顾宪成

5、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6、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7、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8、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属于人类。——海涅

9、失去祖国的人,犹如丧家之犬。

关于人生的作文素材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3、谁要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够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4、建筑在别人痛苦上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阿?巴巴耶娃

5、人生如同故事。重要的并不在有多长,而是在有多好。——塞涅卡

6、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够悔棋。——弗洛伊德

7、一失足成千古恨

8、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把握自己走好每一步)

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培根

10、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善始善终)

11、人不能够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关于拼搏奋斗的名人名言

1、泪是酸的,血是红的,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陈衡哲

2、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够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梁启超

3、生活不是享受,而是很辛苦的工作。(托尔斯泰《外国名人名言录》)

4、生活不是苦难,也不是享乐,而是我们应当为之奋斗并坚持到底的事业。——托克维尔

5、少壮真当努力,一年过去,何可攀援。——魏文帝

6、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何逊

7、若是怕狼,就别进森林。——高尔基《马特维·科热米亚金的一生》

8、如果你希望在年老时受人爱戴,那麽在你年轻之时就应待人有礼。——黎里

9、任何事业都可能受挫折,虽然为事业而奋斗的人是伟大的。——本涅特

10、任何人要达到自己的目的,爱也罢,追求也罢,目标必须明确。作者:林海鑫

11、人在他的历史中表现不出他自己,他在历史中奋斗着露出头角。——泰戈尔

12、人生有些关口非狠狠地斗一下不可,不能够为了混口饭吃而蹉跎了幸福。——巴尔扎克

13、生活的初级阶段是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生活的高级阶段是奋斗是燃烧是自我感受。——字严

名言警句作文素材

1、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鲁迅

2、应该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伏契克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潜

4、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徐特立

5、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哈尔西

6、失望虽然常常发生,但是总没有绝望那么可怕。——约翰逊

7、一个真正而且热切地工作的人总是有希望的——只有怠惰才是永恒的绝望。——卡莱尔

8、如果没有自信心的话,你永远也不会有快乐。——拉罗什夫科

9、人们不太看重自己的力量——这就是他们软弱的原因。——高尔基

10、人总是要犯错误、受挫折、伤脑筋的,不过决不能够停滞不前;应该完成的任务,即使为它牺牲生命,也要完成。社会之河的圣水就是因为被一股永不停滞的激流推动向前才得以保持洁净。——泰戈尔

11、我崇拜创造的精神、崇拜力、崇拜血、崇拜心脏、我崇拜炸弹、崇拜悲哀、崇拜破坏。——郭沫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八年级语文作文素材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他有着对于人生的大苦闷与精炼的美丽的灵魂,他是心灵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贝多芬,一位伟大的德国音乐家。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被尊称为“乐圣”,在世界交响音乐界,他拥有着崇高的地位。然而,这位伟人的一生却是极其坎坷不幸的。

受父亲影响,贝多芬小时候就显露出了音乐天赋,小小年纪就在音乐界上颇有名气。17岁时曾跟随当时欧洲乐坛的大圣莫扎特学习作曲。莫扎特的音乐是感觉的艺术,而贝多芬的音乐则是灵魂的声响!

不知道是不是天嫉英才,就在贝多芬事业到达高潮期的时候,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竟然失去了听觉!耳聋,对于平常人来说是一部分世界的灭亡,对于音乐家而言却是整个世界灭亡。整个世界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他在失聪后,不是选择向厄运低头,而是直面这一残酷的事实,坦然面对自己的缺陷,以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坦然面对,顽强抗争,创作出了他生涯中最伟大的作品《第九交响曲》。聋子能作音乐,已经是一个奇迹,何况所作的又是世间最杰出的作品,可知这是超越灵魂的产物,只有超越人生的大苦闷的英雄,乃得之,可见命运对于人类,只能操纵懦夫,对这位伟大的精神英雄却无可奈何,他真正做到了扼住命运的咽喉。

失聪也使这位音乐巨人的性情越来越孤僻,他不愿接触外人,更多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关在琴房里,与音乐交流,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音乐,终身未娶。一个穷困潦倒、残疾而孤僻、生而痛苦、世界从未给予他快乐的,却创造了欢乐献给世界!他用自己的痛苦锻造了欢乐,他以一句充满豪情壮志的话概括了他的一生:惟其痛苦,才有欢乐。

任何一个人包括他们的灵魂都是平等的,一切完美或缺陷都是那灵魂的包装,上帝是那么伟大与公平,正如他给了贝多芬耳疾,却也造就了那撼人心魄的《命运》。要知道,缺陷,本身也是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考写作素材:李嘉诚亲自去接老师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商人捐资办学,不能沽名钓誉。李嘉诚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的言行一致。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香港著名的塑胶商、房地产巨商李嘉诚常常捐资助学。一次,他邀请汕头大学的一批教师来港并准备亲自去车站迎接。恰好此时他又接到通知,国家经贸部一位官员专程来港与他洽谈生意,请他去迎接。经过考虑,李嘉诚先生安排了别人去接经贸部官员,而自己还是去了火车站。由于火车晚点,他在车站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汕头大学的老师知道后感动地说:“这件事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李嘉诚先生对教育的诚心。他能舍命办教育,我们也应该努力去做。”

分析:商人捐资办学,不能沽名钓誉。李嘉诚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的言行一致。

话题:“尊师重教”“表率”“做人与做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北京冬奥会高考作文素材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2018年2月22日,平昌冬奥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武大靖以39秒584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强势夺冠,为中国赢得平昌冬奥首枚金牌,也是中国男子短道速滑队在冬季奥运会上的首枚金牌,同时也是2018平昌冬奥会中国代表团的唯一一枚金牌。2022年北京冬奥会武大靖携队友一起为中国代表团获得本次冬奥会首枚金牌!

当面对没有退路没有选择,甚至连公平都没有的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用远高于对手的实力去赢得石破天惊。武大靖做到了。武大靖说:“只要我滑得够快,就可以不给裁判和对手留机会,让裁判挑不出任何毛病!”这句话背后让人动容的不仅仅是出色的实力,更是中国运动员的品性,大国的风度和大国的尊严。武大靖用行动告诉我们,对抗黑暗的方式,不是变坏,而是让自己变强!

在武大靖夺冠之前,几乎场场比赛里中国队员都被以“犯规”而罚出局,连他自己也曾在之前的1000米比赛中被判违规而取消继续比赛的机会。面对中国队金牌数为零的战绩,武大靖这一次的压力,可想而知。纵观现代体育发展史,武大靖这种在万众期待、压抑阻力中冲破一切的运动员不在少数。命运置我于深谷,我便借此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奇迹。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压力便会化为催人前行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考热点作文素材2024最新

全文共 1026 字

+ 加入清单

张晓风在《不朽的失眠》中,以丰富的想象,敷演了张继在落榜的不眠夜写下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张继虽然失去了原本期许的马蹄轻疾衣锦还乡的荣耀,却被历史记住了他那晚的失意忧伤,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于是一千二百年后的今天,世人依然在吟诵那晚他写下的诗章,却无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

历史也是有记忆的么?如果有的话,历史为什么不记住金榜题名的风光状元,而选择铭记一个名落孙山的落魄士子呢?我们回首历史时可以发现,原来历史本身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遭受宫刑后,身心受到巨大的创伤,但他忍受着耻辱与痛苦,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执着,实现了当初“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誓言。他用自己饱经沧桑的双手,完成了《史记》这一旷世奇着,给后世留下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宝贵文化遗产。而“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已成流传千古的佳话。他用全部精力编写的《太史公书》以及他在谤议和嘲讽阴影中磨砺出的坚强与刚韧,都被历史的记忆深深地镌刻。

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一代又一代的文官武将随春秋代序,又有几个能被历史所铭记呢?而“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在东平仅仅为官七日,有着清风一样的政绩,却处处受人排挤。他穷途无路时狂饮烂醉,放声号哭;他对待他人时爱憎分明,擅用“青白眼”;他处在强权乱世时清正高洁,从不曲意奉承。他放浪形骸的行为与直截了当的表情如婴儿赤子般单纯明快,也同样被历史的记忆清清楚楚地记载。

乌台诗案使苏轼被谪贬到黄州一方窄窄的水土。他的政敌窃笑着,看他不羁的灵魂如何消沉,看他傲岸的头颅如何低垂。那个三月的一天,苏轼在通往黄州郊外的途中,恰巧遇上一阵雨。面对突如其来的料峭风雨,他依然且行且歌,从容不迫地跋涉在泥泞中。是啊,刚刚遭遇过一场政治上不测风雨的他,不也是从那锁定周身的阴冷无情的目光中,从那灭顶而来的流放异地的谕旨中,从那在心头挥之不去的如梦魇般的日子中气定神闲的走过来了吗?现在面对眼前的萧瑟,怎么能不达观从容呢?而就是这灵动的一幕在历史的记忆中永不褪色。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时间像流水一样永不间断。历史的记忆如铜制编钟浑厚而清亮的敲击声,足以穿越中华五千年的悠悠历史。历史所铭记的,不仅是司马迁尽心竭力创作的《史记》,更是他坚强刚韧的意志;不仅是阮籍清廉的政绩,更是他坦诚直率的品性;不仅是苏轼由感而发的《定风波》,更是他达观从容的作风。所以说,历史记忆的选择,必定是深刻而睿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优秀高考素材积累:七夕情人节

全文共 5331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下面请看语文迷为大家带来的七夕情人节素材,希望对你有帮助。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因受外来文化影响,洋节逐渐流行中国,媒体炒作,七夕节在当代又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节的习俗一: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7月7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七夕节的习俗二: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的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节“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七夕节的习俗三: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七夕节的习俗四: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称为“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七夕节的习俗五: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 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就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七夕节的习俗六: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有乖乖的遵命回朝。

还有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都会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

而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七夕节的习俗七:供奉“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其实在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七夕节的习俗八: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七夕节的习俗九:拜魁星

民间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七夕节的习俗十: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 巧果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七夕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罪尤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门票)图案,称为“花瓜” 。

七夕节的习俗十一:七姐诞

广州旧时过七巧节是非常热闹的。宋人刘克庄曾有诗咏道:“瓜果跽拳祝,喉罗朴卖声。粤人重巧夕,灯光到天明。”人们在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各种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种花果、仕女、器物、宫室模型等物。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浸,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晚(广州人多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连指甲也涂上了红色,然后把早已准备好的各式物品,如古董珍玩、鲜花、时果以及脂粉等摆放在厅堂的八仙台上,还要有一盏油灯放置在“仙禾”或“仙菜”中间。此时,有钱人家的厅堂布置得锦屏绣椅、富丽堂皇,一般人家尽量把厅堂摆设井然。一切都安排停当以后,姑娘们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此时,除了邀请亲戚朋友前来作客以外,还要请邻里中相识与不相识的姑娘们一起拜神,观尝巧艺与玩具,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如巧艺与玩具受到越多人的称赞,主家姑娘就越高兴,越感到荣耀。广州的姑娘们说,像这样能在众人面前展示手艺,一生是投有多少回的。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古称金针度人),如一口气能穿过七枚针孔者被称为巧手(得巧),穿不到七孔

七夕节的习俗十二:针者则“输巧”

正如唐代诗人所描绘:“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看寻。”再后便焚烧纸制的圆盒(梳妆盒),盒里装有纸制的衣服、鞋、脂粉、梳妆镜、梳子等,每样一式七份。祭拜仪式结束后,八仙台上的摆设保持不动,留待翌日(初七)供姑娘们互相串访时参观、评议。据明清和民国时期的一些书籍所载,广州姑娘于七夕中展示出来的巧艺,有一粒谷粒大小的绣花鞋、指甲般大小的各式扇子,有玲珑轻飘的小罗帐,还有特制的莲花、茉莉、玫瑰、夜合花等,花盆只有洒杯大小,盆内描有两朵花,一真一假,令人难以区别。到了初七晚,继续如昨晚一样祀神,称为“拜牛郎”,一般由男童主祭。七夕过后,姑娘们所制作的工艺品、玩具等

七夕节的习俗十三: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时,除了牲醴、红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还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据《广州市志》卷十七所载,初七日,旧俗还有女子泛舟游石门(门票)沉香浦的活动。游艇用素馨花、茉莉花装饰,称为花艇。她们信此日为“仙女淋浴日”。石门浦水质清洌,朝夕日出日落时返照两山,有时会像海市蜃楼(门票)一样在天空出现一些景幻。泛舟者坦希望能有运气看到奇最的出现,故姑娘们七夕游石门沉香浦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很是热闹,也成了一个节日的习俗。

七夕节的习俗十四: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七夕节的习俗十五:妇女洗发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例如湖南湘潭地区《攸县志》:“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与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发。这项习俗,大约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七夕节的习俗十六:结扎巧姑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七夕节的习俗十七:拜“七娘妈”

闽南和台湾的七夕节又是“七娘妈”的诞辰日。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据闽南籍台湾学者林再复的《闽南人》一书考证,闽南人过去越峡跨洋到台湾或异国他邦经商、谋生,大都多年未能归,妇女们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了希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七夕这一相思传情的节日又演变成对保护孩子的“七娘妈”神的祈祷。

七夕节诗句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高考作文素材摘抄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一件难忘的事

我的记忆就像天上的星星那么多,数都数不清,但是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我第一次坐车上学。

在我一年级时,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远,爷爷奶奶身体不好,爸爸每天要出车,妈妈就每天我送到学校,然后自己返回去上班,有时候时间来不及上班还会迟到,我非常心疼妈妈。

有一次,我对妈妈说:“妈妈,明天不如让我自己去上学!”妈妈说:“为什么呢?你自己上学我可不放心。”我对妈妈说:“妈妈,您每天都那么忙,还要起早床先送我上学然后再敢去上班,我觉得妈妈很辛苦,我自己一个人可以上学,这样您就不用来回跑了:”妈妈说:“咦,我的宝贝长大了,也懂事了。那好吧,既然你觉得自己可以,那妈妈就相信你虽然有点担心,但总有一天你要独立的,那就明天试试?”

第二天,妈妈把我送上了公交车上,我要一直坐到终点站才能下车,汽车估计开了50分钟左右终于到站了,我一下车发现妈妈已经等在车站了,原来妈妈还是不放心先骑车过来在这等着了。妈妈看到我把我抱在怀里开心的亲了我一口说:“我的宝贝真棒,这么小都可以自己坐车上学了。”

就这样有了第一次坐车上学的经历,每次妈妈上早班的时候就不用担心没人送我上学了。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害怕的,但是人总要学会成长,凡事都必须踏出第一步。

这就是我成长中的一个小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高考作文精选素材粮食安全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端牢中国饭碗,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尽管我国口粮能确保自给,但粮食生产面临成本攀升、资源约束、刚性需求扩大等问题,粮食安全仍将长期处于“紧平衡”态势。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这个数字触目惊心。对此,中央提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餐饮行业积极开展“光盘行动”,营造“适量用餐、杜绝浪费”的文化氛围;相关部门也毫不放松,打好监督“组合拳”,坚决向舌尖上的浪费“亮剑”。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努力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气,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关系国家安全,更关系国家战略。民以食为天,这是任何时代都无法改变的事实。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是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尤其是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虽然我们拥有了现代科技,但是粮食的生产仍然受到天灾、人祸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一旦陷入粮食危机,那将是别的任何物质都无法挽救的灾难。近日,国家领导人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还指出,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核心话题:未雨绸缪、危机意识、文明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考热点预测及题目作文素材

全文共 1142 字

+ 加入清单

——写在“十八岁成人礼”上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青春·进步·希望”。

作为十八岁的一份子,站在学校的演播厅,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感,内心是无比喜悦和激动的。青春花季,如诗如梦。十八岁,从法律意义上意味着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履行和承担一切法律范围的权利和义务了。十八岁是分水岭,左边是过去的岁月里由幼稚和梦想堆砌的美丽的梦幻庄园,而右边,是一条我们即将踏上的,充满神奇和未知诱惑的,终点由自己决定的人生之路。十八岁,远去了童年的烂漫,淡去了少年的轻狂,十八岁,生命绽开最灿烂的微笑,血脉里奔流着活力,心头铭刻雄心壮志。是的,风华正茂的我们已经长大,我们应该有责任和担当的意识,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挪威的戏剧家易卜生说过,“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们也要稳稳地驾驭好“社会主义中国号”这艘巨轮。而稳稳地驾驭需要我们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把握航行的方向和速度,才能稳稳地抵达共产主义的港湾。而要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需要我们现在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地追求学业、思想的进步,努力地把自己锻造成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学习上的进步,思想上的进步,能力的提升并非朝夕之功,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干。在学习中不断地激浊扬清,取长补短才能真正的取得实质性的进步,才能真正的掌握过硬的建设本领。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过,“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我们要在学习中吸取新鲜的营养,有价值的东西,摒弃糟粕和渣滓,才能成为真正的“四有”青年。

同学们,十八岁的我们,有对梦想的追求,有不断进步的渴望。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地实现个人的进步与国家的腾飞同步呢?我国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先生的意思是我们国家要有真的发展和进步,必须要弘扬民族魂。而这个民族魂的内核就是: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排除万难、与时俱进,不断地超越和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说明,我们一直稳稳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弘扬社会主义民族魂的道路上,而且在不断地发扬它、光大它,这个民族魂本质就是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

亲爱的同学们,十八岁,不仅是一个年龄,一个数字符号,更是一种担当和责任,需要我们不断地弃旧扬新、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迎来自身的进步和成就国家的繁荣富强。岁月不居,韶华易逝,让我们为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不懈地奋斗吧。最后,让我们举起右手,向含辛茹苦抚育我们的父母,向谆谆教诲我们的老师郑重宣告:我们成年了,我们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希望!我们一定会不断进步,争做国家的栋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考人民日报时评热点作文素材

全文共 1821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多年前,数千名交通大学的师生告别上海,扎根古都西安,为建设大西北,发展西部教育事业奉献出宝贵年华。其中“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先生,以花甲之年赴陕,满怀豪情带着学生在一片空地上建起电机实验室;陈学俊教授和夫人西迁前将上海的房产捐出,扎根在西北大地,为一事,尽一生……”“西迁人”将民族和国家置于的地位,“舍小家为大家”“心有大我”,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交大西迁的史册上,成为“西迁精神”不可磨灭的注脚。

2020年4月22日下午,在陕西调研的新时代领路人,专程前往西安交通大学,参观西迁博物馆,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热血青春,永不凋零。这些西迁背后的故事跨越时空,至今依然让人热血沸腾,激励着当代青年奋斗前行,在新时代建功立业。

阅读材料后,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的青年人,我们该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相信“西迁人”已给出了的启示,某学校组织观看了“交大西迁”纪实片,并要求写一篇观后感,谈谈“年轻人如何扣好第一粒扣子”。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

读一本好书,是和许多高尚的人交谈,而看一部好电影,又能留给观者许多心灵的震撼。“交大西迁”中每一位讲述者铿锵的话语,时时震撼着我,他们“心中有大我”的万顷胸怀,时时鼓舞着我,让我每临事辄以西迁精神砥砺自己。在青春的交叉路口,选好自己的路,扣好第一粒扣子。

“上海的房子,后来我就送给了上海的房管局,留到现在,那是很值钱的……我觉得不可惜,我支援西北了……”这是陈学俊“心中有大我”的奉献精神。

陈学俊教授和夫人是第一批交大西迁人,他们捐献了上海的房子,扎根在西北大地,为一事,尽一生。这是一种美德的升华,这种美德就是无私奉献。“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新时代领路人的“无我”,其实质正是胸怀天下的“心中大我”。而我们,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正应把奉献的精神传承下来,要学习张玉滚担起乡村教育的无私,要学习秦玥飞扎根黑土的坚韧,还要学习黄文秀义无反顾回到百色扶贫奉献自己的精神。作为青年人,去除心中的冷气,要心中有爱,眼里有光。当走出大学校门的时候,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心中爱的信念,为国家建设的新征程,在付出中收获甘甜,在奋斗中体味人生的快乐。

“不把西北开发建设出来,中国就没有真正的繁荣。”这是钟兆琳胸怀大局的家国情怀。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美冷战、国际排挤,中央决定把沿海重工业内迁,而作为科技后盾的大学也必须内迁。上海交大便在西迁之列,交大师生毅然抛弃上海优裕的生活,来到周天寒彻、一派萧瑟的西安。此时的电机之父钟兆琳先生,已届花甲之年,他安顿好卧病在床的妻子,独自西去,他满怀豪情,带领学生在一片空地上建起了电机实验室。不惟钟兆林,每一个交大的西迁人,想的都是祖国的大家庭,他们认为:只要国家需要,就义无反顾。是呀,国是人的根,有了爱国之志,才能有这不渝的接力赛。而我们,作为国之“后浪”,定要像青年医师朱斌一样“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也要像护士长胡慧那样“为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奉献力量”,还要像扶贫干部马晓军一样“奋勇搏击,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奔小康的路上,我们定将用我们的爱心与汗水,为祖国的锦绣献上自己的力量。

周恩来说:“中国革命发源于东南,成功于西北,青年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磨炼,太舒服了不能锻炼培养青年,应该去锻炼,经得起风霜。西北是苦,不仅有风而且有大风,引导青年克服困难,应该是求之不得的。”

西安,虽是风沙漫天,虽是凋敝不堪,虽是凄冷荒凉,但每一个西迁的交大人,都义无反顾,毅然西行。风越大,越能锻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才华。“西迁故交桑榆落,满园桃李旭日升”,如今西交大为大西北的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科技人才,这些西交大人,承袭了前辈艰苦创业的精神,为陆上“一带一路”经济带打开了筑梦的空间。而我们,作为年轻的追梦人,更应无惧无畏,带着青春与汗水,为国之所需,迈向碧海深空,走出人生辉煌的征程。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这是交大西迁人的精神内涵,也更应是我们青年一代不变的情怀。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必将以浓厚的爱国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无畏的吃苦品质,虑国之所需,筑青春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高考语文阅读感受的作文

全文共 1884 字

+ 加入清单

每次高考结束后,面对那份牵挂莘莘学子和众多语文教师之心的高考语文试卷,一种年度的纠结又如期而至,这种纠结并非源于对一考定终生局限的无奈,而实在是对高考语文试卷的无语,尽管心里早已对画地为牢般的高考试卷几乎不存什么“非分”之想。

看着高考试卷,总是会想起一个问题:三年的高中语文教学,最后就拧成这么一份试卷吗?虽然没有人敢冠冕堂皇地说高考语文试卷就是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情况的试金石,但事实它就是一个标准。特别是那些阅读试题,想想在我们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是多么煞费苦心地钻研教材,精心地设计问题,甚至运用那些教学名家的方法引导学生触摸那一篇篇的经典美文,但所有的这些功德总被一次次高考语文试卷击得粉碎,根本谈不上什么圆满。

举个例子吧,今年高考语文福建卷的古代诗歌阅读是清代历鹗的《晓至湖上》: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设计了两个题目,其中一题是这样命制的: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其提供的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看着这样的题目和答案,不禁要问:这就是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吗?平时我们花了多少教学诗歌的心血就这样来体现吗?学生要答出这样的“正确答案”又需要建立在对大量诗歌反复吟咏体味的基础上吗?

再如:实用类文本阅读《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中有这样一个题目:文章多处提到梁思成,这对写朱启玲有什么作用?请选一例作简要分析。说实在,这种题目即便不看原文,也可答出大概,无非就是什么间接侧面突出一类的吧。

如果以高考试卷这样的命题来指导我们平时的教学,那么语文还真的是劳民伤财的科目,不就教些雕虫小技吧,还有无必要煞费苦心的一个模块接着另一个模块的辛勤劳作呢?记得有一次参加省级培训会,在与专家互动的环节上,向人教版一个编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高中语文教师三年只教人教版的教材而不搞高考应试复习那一套,反之,三年只搞高考应试复习而把人教版的教材置之不理,试问,哪种做法对高考有利?那位编辑回答很多,但多少有点王顾左右而言他,说实在,问这个问题,倒不是自己真的心存疑问,而实在是想从权威中再得到某种印证。说教师教语文就是教学生如何考语文,相信很多人是反对的,但问题又是最后决定学生语文命运的更多的是教学生如何考语文在起主要作用,而且所谓的教考语文还不是正儿八经的潜心夯实,纯粹就是相当机械的套路传授,那么我们又该去反思什么?是要我们教的一方,还是要考我们的一方?

虽然我们仍可找些“厚积薄发”一类的词语来美其名曰,但至少你多少也得体现“厚积薄发”与“薄积难发”“不积不发”之间的区别吧,更不能让人居然也能在高考试卷上游刃有余地“薄积厚发”吧。就像球场上的球员固然可以凭借一点小聪明小技巧而获利,但这绝不是评价一个球员是否优秀的要件,扎实的基本功以及由此而滋长的智慧才是其魅力所在,也只有能够让球员尽情挥洒这样智慧的绿茵场才有精彩绝伦的呈现,也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出类拔萃,星光灿烂。而反观我们的高考语文试卷,阅读试题占了将近半壁江山,古往今来的诗文名篇纷至沓来,可谓是考查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赛场,然而在这样的赛场却是为技巧大开方便之门,我看不到有多少智慧的灵光以及能够引燃这种灵光的火星,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之分在技巧之下被降为最小化甚至可以倒挂,所以,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一个抱个语文高分回家的学生,他究竟是一个语文素养深厚的孩子,还仅仅就是一个技巧高手,还真让人难以断言。

诚然,但凡考试便有应试之法,凡是答题便当讲究技巧,但问题在于,这种技巧只是简单的一种“术”,还是建立在素养之上的“道”,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即便是为了评卷的标准而要求答案呈现成某一规范和模式,也应在规范和模式下藏有乾坤,使徒有技巧之术少有功力之道者只能求其形而不能得其神。否则,沦为技巧之术比拼的阅读考查,只能给人留下一个空壳的背影,虽在阅读,却与阅读的本真渐行渐远,如果是这样,还真希望阅读考查干脆就考些成语,至少,你不掌握大量的成语,弄懂它们的意思,你就搞不清“东山再起”与“死灰复燃”的区别,哪怕你能把那些正确使用成语的技巧口诀——一看词义轻重、二看词义大小、三看适用对象、四看感情色彩背得滚瓜烂熟甚至倒背如流。

[关于高考语文阅读感受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