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燕子洞的来历通用20篇

中秋节我们过来不少,但是你知道中秋是怎么来的吗?下面开学吧网小编整理提供了中秋节的由来作文范文,供的大家参考选择。

浏览

3453

作文

1000

可爱的燕子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春光明媚,大地披上了一层新绿,可那些可爱燕子去哪儿了呢?

我们是读着燕子的诗长大的。小时候,我们仰望蓝天,目光追逐着在天空中飞翔的燕子,用稚嫩的童声念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闭上双眼,回想着这些情景,我仿佛看见一群燕子在电线上小憩。它们时而用小嘴梳理羽毛,时而凑在一块儿呢喃,时而在空中展示着优美的舞姿,时而贴着水面疾飞,时而发出悦耳的叫声……童年的我们这时会异口同声地大喊:“春天来了!”是啊,燕子是春的使者,它带来了远方的问候和春天的讯息。

朱自清在《匆匆》中写道:“燕子去了,还有再来的时候……”可是现在燕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

三月的春光越发明媚,当第一缕阳光射向大地时,大地就焕发出勃勃生机了。植物们尽情享受这一刻,它们拼命吸收着阳光的馈赠。当太阳慢慢地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时,动物们也从熟睡中醒来了。布谷鸟、蝴蝶、蜜蜂、金龟子……为这个世界添上了缤纷的色彩。可我还是要问:“燕子呢?”难道燕子还没感受到春天的来临?难道燕子还在自己的安乐窝里睡觉?难道燕子已不是春天的使者?总之,燕子失约了。

我在脑海中搜索有关燕子的记忆。故乡的三月是燕子的季节,天空中、田野里、电线上,总少不了燕子的身影。只听唧的一声,燕子像一道黑色的闪电从空中掠过,等你注目追寻时,它早已成为电线上灵动的音符。我们跳着,笑着,与燕子一起感受着春天的喜悦。

可现在,人们对燕子的感觉似乎已经麻木了,它们沉浸在忙碌的世界里,呼吸着污浊的空气,殊不知燕子来了,春天也来了。

故乡的燕子,归来吧,春天来了,你们也该回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植树节的来历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植树造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真正成为了国家建设的战略任务,却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而成为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则始于改革开放之初。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的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1928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XXX政府通令全国:“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月12日举行外,造林宣传运动周延之清明节行之。并由该部公布《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以便全国照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女孩救燕子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了过来,妈妈便带着我和四个哥哥、姐姐在一家人的屋檐下安了家。

我们刚齐心协力地搭好了家,妈妈便出去找食了。我闲得无聊探出脑袋,观赏起外面的世界,哇,春天果然很美:柳姑娘垂着头,任由那翠绿的头发随风摇摆;树哥哥昂头挺胸,像一个英勇的战士;还有那正在与春姑娘比美的花儿……

我不禁看得入了迷,使劲往前想看到更多美的景色。

突然,我不知踩到什么东西,身体一斜,像箭一样掉了下去。只听“咚”一声,我跌落在了院子里面,翅膀也摔伤了。再往远处看,都是些庞然大物,好像在无情地嘲笑我。我越想越伤心害怕,大哭了起来:“妈妈,妈妈,你在哪里?”可无论我怎么哭,妈妈也不可能听到,周围的树和花儿听到后,一起安慰我:“别哭了!别哭了!你的妈妈很快就回来了。”

我便停止了哭泣,尝试着飞起来。这时,远处传来一声“喵……”,我顿时呆住了,不敢再动弹一下。紧接着,一只大家伙蹦了出来,它龇着牙,全身布满了黄色的条纹,活像一只凶猛的小老虎。坏了,看来我遇到大花猫了!只见大花猫一跃,跳到了我的面前。我吓的浑身发抖,恐惧也浸透了全身。大花猫抖了抖身子,亮出了锋利的爪子,不停用爪子把我翻来翻去,那表情似乎在说:“小燕子,你应该快乐才好。我的肚子可是很温暖的。”我再也忍不住了,大声的呼喊着妈妈。

眼前的一幕都被院子里的小女孩看到了。就在这危急时刻,小女孩冲大花猫大喊一声:“住口!”大花猫被吓了一跳,看了看小女孩,又扭头转向了我。我把目光投向小女孩,眼里满是无助地哀求。小女孩当即立断,拿起身边的木棒,使劲向大花猫方向一挥。大花猫躲闪了一下灰溜溜地逃跑了。我这才松了一口气。

小女孩连忙把我捧起来,心疼地抚摸着我的羽毛。然后她搬来了梯子,轻手轻脚地将我送回了我的家。这时候,妈妈回来了,并听周围的树说了发生地一切,她向小姑娘表达谢意后,便紧紧抱住了我。

后来,小女孩经常找我玩耍,我们俩成了很好很好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秋节的来历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到了,我们一家又能团聚了。

舅舅来了还带来了一个箱子,我问:这箱子里是什么?舅舅说这是螃蟹。我惊呆了!我不信,然后舅舅把箱子拆开后,我看见了横着跑的螃蟹,他身上的颜色是墨绿色,身上有八只脚,前边有两个大钳子,看起来,很害怕。这时,妈妈来了,她说:”我的手艺好,我来给大家做螃蟹“。不一会儿妈妈就把螃蟹做好了,螃蟹出锅后,颜色变成了非常好看的淡红色,一个个趴在锅里一动也不动,让人看了,嘴角都会流口水。

螃蟹上桌后,我和爷爷、奶奶、舅舅,爸爸、妈妈开始吃螃蟹,最先吃的是螃蟹腿,蟹腿有八只,腿里的肉好吃,但是不好取,妈妈和舅舅就帮我将螃蟹腿里的肉吸出来。然后吃蟹钳,蟹钳的肉很多,吃起来很容易。将蟹钳左右分开,雪白的蟹肉就出来了。再吃蟹黄,只有母蟹才有蟹黄,舅舅说公蟹的叫蟹膏。掀开蟹壳,从头顶将盖打开,将蟹肺、蟹心、蟹胃和蟹肠去掉,将蟹身往两边屈,把蟹膏挤出来就可以了。最后吃蟹肉,肉是一瓣一瓣的。吃螃蟹的腿螃蟹的肉很鲜美,太好吃了,我忍不住连着吃了三只,姥姥还让我再吃一只,妈妈却不让我吃了。我想妈妈是对的,一次吃多了下次吃就不觉着香了。

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我很开心,很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燕子的作文例文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在我家旁边的那棵树上,发现了有只燕子妈妈生下了四只小燕子,燕子妈妈对小燕子说:“帮你们找些食物吃,便飞走了”一阵微风吹过,把鸟窝里面的小燕子吹到了地上。突然邻居家的大花猫正出来找食物吃,看见地上有一只小燕子,心想:今天可以美餐一顿了,就跑到小燕子的边上。小燕子:“唧唧喳喳”,好像在说:“救命呀,谁来救救呀!

”我看见了,想抓起它,但是我怕猫,看见旁边有根棒,我拿起棒,打了一下大花猫,大声的说:“好你个大花猫,竟然敢吃小燕子,看我不打你。”大花猫见了我就跑掉了。我转过头一看大花猫不见了,一想肯定躲在一个角落里。

过了一会儿,大花猫准备来吃小燕子,我便走开了。大花猫见我走开了,就冲到了燕子身边,张大嘴巴想吃了它。我连忙拿起棒打它,我责骂道:“你什么不好吃,吃老鼠,吃鱼……都行,就是不要吃燕子,听见了没有。”大花猫听后,便走了。我捧起小燕子,把它放回了家。

燕子妈妈回来了,小燕子“唧唧喳喳的,在把它怎么得救的经过告诉了燕子妈妈,燕子妈妈对我“唧唧喳喳”了几声,好像在说“谢谢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燕子的自述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只小燕子

我有一身乌黑的羽毛,像黑缎子一样光滑漂亮。一对轻快、灵活的翅膀,使我飞起来轻盈灵巧。肚皮上长着雪白的绒毛,身上黑白分明,格外引人注目。再加上那剪刀似的尾巴,美丽极了!

春姑娘悄悄地把我从南方带回了北方。北方真美呀:雪山化了,变成流淌不息的江河;小苗醒了,舒展着柔软的腰肢;花朵醒了,绽开了迷人的笑脸,到处都充满欢笑,充满生机。

我被这美景陶醉了,我展开翅膀,在天空中自由翱翔。飞到村庄,向人们报春;飞到山坡,向花儿问好;飞到小溪,和小鱼交谈、嬉戏;飞到湖面时,我用轻巧的尾巴掠过水面,那镜子般平静的水面被打破了,荡起了一圈圈小涟漪,别提多有趣了!

我们飞累了,就在电线上休息一会儿,那极细的电线,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只小燕子,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由于我刚搬进春天的大自然,需要用自己的勤劳,垒一个舒适坚固的窝。于是,我飞进一个小村庄,选定了一户人家的屋檐,我又飞向远处的小水坑,用嘴叼起一口泥,又飞回屋檐下,先打好底。

一个小女孩走了出来,看见了我,可高兴了。她跑进屋中,找出鸟食,又端来一杯水,给我拿到外边。我正好饿了,“叽叽”地说了谢谢,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它见我飞了下来,赶紧去叫全家人出来看,只见她正准备用相机拍照,我秒变细嚼慢咽……

五分钟了,我吃饱喝足了,又开始垒窝。底已经打好了。我又叼来泥,做成碗的形状,抹平它。形状固定好后,我又去衔树枝,我要的树枝大约是小拇指的粗细,五厘米左右的长度。一根根被我用尖尖的小嘴衔在窝上。终于,在我的坚持努力下,做好了这个舒适坚固的窝……

这就是我——一只燕子的自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描写中秋来历的作文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解除了十日并出的灾难,羿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去捕猎肆虐人间的怪兽。中原地区,以窒窳、封稀为害最烈。窒窳本是黄帝辖下的一国诸侯,不幸被贰负和危暗杀了。黄帝怜悯他无辜丧命,请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六大神医上昆仑山会诊,研制出不死神药使他死而复生。窒窳的命是捡回来了,却完全迷失了本性,刚一醒来,就连滚带爬地窜下山,一头扎进弱水,变成了一条龙首虎爪、号声如婴儿啼哭的吃人怪兽。羿深入窒窳巢穴,仅一箭,就令它死了第二回,这一回是死有余辜。

在中原的桑林还有一头獠牙如戟、力胜百牛、铁骨铜皮的大野猪封稀;封稀横冲直撞,拱毁庄稼、村落,所经之地顿成废墟。羿左右施射,刺瞎野猪双睛,将它生擒活捉。

诛杀窒窳、捕获封稀之后,羿转战南方,在寿华之野追及凿齿。凿齿人身兽脸,它的杀人利器是突出嘴外的两根五六尺长、形似凿子的牙齿,为了应付弓箭,它特地带上一面巨大而坚固的盾牌,它至死也没弄清楚,羿的神箭是如何穿透盾牌,扎进它心窝的。

修蛇盘据洞庭湖,掀波作浪,覆舟无数,吃人无数。它风闻神射手羿已至南方,便潜伏湖底,销声匿迹。万顷波涛掩盖妖踪,羿的神奇射技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他毅然舍弓持剑,跃入深不可测的大湖,历千险万难,终于在滔天白浪中剑断长蛇;洞庭湖水,竟给蛇血染红了一半。

北方,九头怪九婴仍在凶水一带喷火吐水,淹乡焚城;东方,巨型鸟大风仍在青丘之泽掀起狂风,毁屋拔树。羿东征青丘泽,用青丝绳系于箭尾,一箭射中闪电式飞掠的大风。那大风力大善飞,尚欲带伤逃生,无奈箭上系绳,只能像一只风筝一样被羿收回。

九头怪九婴自恃有九颗脑袋、九条命,丝毫不惧北伐的羿,它九口齐张,喷吐出一道道毒焰、一股股浊流,交织成一张凶险的水火网,企图将羿困住。羿知道九婴有九条命,射中一个头,它非但不会死,而且能很快痊愈,故再使连环箭法,九支箭几乎同一时刻插到了九婴的九颗头上,九婴的九条性命一条也没留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清明节来历的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写燕子的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天清晨,朝霞被春风吹来,万物复苏,小红家的院子里开满了红艳艳的桃花。

桃花上有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增添了些许桃花香,浓郁的香气连屋檐下的燕窝里的小燕子都能闻见。

小燕子们堆在窝中,等待着父母带来的早餐。其中的一只闻到了花香,心想:听妈妈说,这种花是桃花,我们的家就有些是桃花枝做的。今天,我可要去会这有芳香的姑娘。

小燕子晃晃悠悠地跳到窝边,一眼就望见了粉红的桃花,真美呀!不过,它一个踉跄,竟掉了下去。它想:正好也去贴近闻闻桃花。

但是,它没有把握住目标,重重地摔到了地上,动弹不得。一只大花猫跳了出来,双眼斜睨,圆溜溜的眼睛瞪着小燕子,好像在盘算着什么。它走着猫步,来到小燕子的面前,叫着“喵——喵——”的叫声。小燕子害怕了,浑身瑟瑟发抖。

这个时候,小红出来了,看见小花猫要吃小燕子,便大喝;“小花,那边有你的饭!”小花猫只得灰溜溜地去一边吃饭了。

小红爱怜地抱起小燕子,说:”以后可不要调皮啦!“随后,将小燕子送回了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燕子的作文500字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四月份,一窝燕子在我家屋檐下定居了,那是一对燕子,除了肚子上有淡黄色的羽毛之外,其它地方都是黑色的,我很喜欢它们。

那是一个下雨天,这对燕子被淋的狼狈不堪,就蹲在了我家门前的电线杆上,仔细的打量着我家的屋檐。我想它们是想在我家屋檐下安家落户了吧?雨停了,燕子飞走了,一下午都没来。我很沮丧,认为它们不会来了

第二天,我躺在床上又听到燕子的叫声。欣喜若狂的我急忙跳下床,跑到屋檐下,一只燕子正用双爪紧紧地抓着墙准备用衔来的泥沙筑巢,可是一见到我就吓得飞走了。几秒钟后又有一只飞来筑巢。有好几次我都看见它们在田间转悠,于是我就站在田埂上观察,发现它们是在衔泥团。有时中午也衔。经过几天的辛苦一个玲珑的燕子窝诞生了。而且每天晚上都回有一只燕子在这里过夜。

燕子最喜欢的就是捕捉蜻蜓等害虫了。每到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一大批的蜻蜓就会在稻田里做害庄稼,这时燕子就会从空中俯冲下来 一个个的抓住,然后吃掉。

燕子,你辛苦了!谢谢你捕捉了这些害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名字的来历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二00八年十一月十八日夜,安宁静谧,月白风清,我来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第二天,亲戚朋友都来看望我和妈妈,他们打量着眼前粉嫩嫩、胖嘟嘟的小婴孩儿,把各种夸奖都送给了我。不知是谁问了一声:“小帅哥叫什么名儿?”于是,我家最有学问的外公接受了委托,担负起给我取名的重任。

外公征求我爸爸妈妈的意见以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为我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李世鹏。

“李”,随父姓也;“世”,世界之意;“鹏”,东海之鱼,最早见于《齐谐》中,它原名为“鲲”,鲲有个愿望,就是像鹰那样在天空翱翔。后来,它果然变成了一只大鸟,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飞翔。佛祖见它志向远大,便助它修成正果,并赐名“金翅大鹏鸟”,命它捉拿各方妖魔,守护三界平安,就像现在的警察一样,守护万家灯火。

外公赐予我的名字,既响亮又大气,寄予着长辈对我的厚望:要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像金翅大鹏鸟一样创造出一番伟大的事业。我一定以我的名字时刻督促自己,鞭策自己,鼓励自己,力求人如其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压岁钱的来历作文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春节我都会收到很多压岁钱,以前我总以为压岁钱就是大人送给小孩的过节礼物,有时候我就不肯要,可外婆说非收不可,我问她为什么,她也解释不清楚,压岁钱的来历作文450字。后来还是妈妈告诉了我,原来,这其中还有一个典故呢。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一种怪兽名叫“岁”,它特别喜欢玩弄小孩,轻者让小孩生病,重者把小孩吃掉,每年的除夕夜,它都要到民间来一趟。在一座古老的山上,住着一对老夫妇,他们晚年得子,非常疼爱,生怕他受到任何伤害,450字作文《压岁钱的来历作文450字》。那一年大年三十晚上,老夫妇怕“岁”又来折腾自己的孩子,便一刻都不敢离开,紧紧地守在他的身边,一直守到了下半夜。这时,老俩口也累了,于是就拿了枚铜钱给小孩子玩。正当老俩口睡着的时候,“岁”又来了,但它见钱眼开,一看到钱,就不再逗那个小孩子玩了,那小孩终于平安无事。第二天早上,老夫妇知道“岁”已经来过,而且自己的小孩安然无恙,高兴极了,从此以后,每年的除夕夜他们都要给小孩钱,用来压“岁”。压岁钱,顾名思义就是压“岁”的钱。

从此以后,年三十晚上大人给小孩压岁的风俗就这样传了下来,而且大年三十晚上大家都要守岁,一直要等到新年的钟声响起。

原来,这么个小小的压岁钱还有这么大的典故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燕子的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我见过的小鸟很多,然而,只有燕子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它不但外形漂亮,而且它那种垒窝的精神,更使我难以忘却。

今年春天,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从熟睡中醒来,一睁眼,看见窗外有两个小黑点。这不是燕子么?看它两翼乌黑,肚子雪白,尖尖的嘴巴红的似火,飞起来轻柔灵巧,忽高忽低,有美极了。我从课外书中得知燕子能报春,吃害虫,是农作物的好朋友。多好啊!这时燕子正在我家屋檐下垒窝,不是是出于好奇,还是什么原因,我急忙起床,床上衣服,跑到屋外,望着燕子垒窝。

只见燕子飞到水坑边,过一会儿,嘴里叼着一些泥,又飞回屋檐下。我想:燕子这么小,每口只能叼一丁点儿,什么时候才能垒成一个像样的窝呢?只见燕子站在刚刚见底的窝前,小心翼翼的将泥放在垒过的缺口上,仔细看了一下,吱吱地叫了几声,又飞走了。就这样,两只燕子穿梭似的一会儿飞去,一会儿飞回。看着看着,我的眼睛都觉得疲倦了,但是燕子却毫无倦意,仍然忙个不停。

有空,我就出去观察。一个星期后,外表重重叠叠,瓷碗大小的燕窝终于出现在对面的屋檐下。我目睹着燕窝呆住了。不过,看着想着,我也终于明白了:燕子能垒成这么漂亮坚固的窝,是它不嫌弃自身小小的一口泥,踏踏实实的劳动成果。燕子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起早贪黑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当天气慢慢转冷的时候,燕子会飞出自己的窝,飞向温暖的南方。但是燕子垒窝的精神却会永远激励着我。我相信,在学习上和写博上发扬这种垒窝的精神,把知识一点一点积累起来,把自己的文采慢慢的展露出来,将来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清明节的来历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李林橙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臣子在他流亡时期非常急饿,介子推割自己的肉来给他充饥。后来在文公成为春秋五霸的时候封赏群臣,介子推却隐居山林,不要封赏。有人想了一个办法,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宁死也不愿意出来受封,和老母亲一起被烧死了。文王为了纪念介子推,命令所有人家都不能生火,并把这一天命名为寒食节。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这就是清明节的由来。

现在在清明节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都要在这个节日祭拜先人。扫墓时首先要整修坟墓,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怀念。

这就是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燕子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514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前后,小小雨纷纷,空气中弥漫起了层层的薄雾;远处起伏的丘陵、大片大片的茶田,几处蓝色身影稀稀落落的散落于茶田,采茶人在茶海中静静的忙活,一阵风拂过、空气里氤氲着新年头茶的淡淡清香,匆匆行走在路上的行人,当疲惫的脚步踏上阔别已久的红土,嗅着这让人神清气爽的气息,瞬间使得常年奔走于外地的人儿忘却一身的颠簸的疲惫、将急匆匆的脚步放慢,带着平静的神情、缓缓回到茶田深处的小家,远处有燕子掠过。

村子里唯一一条小道,弯弯曲曲,路的尽头是我外婆的家。红砖黑瓦搭成的老式旧房子,自制的简陋绿篱笆,院子里盛开着几丛金银花,窗明几净,陈旧古老却透露着朴实与温馨。

“回来啦!”外婆晃着悠闲的小步伐,带着无比惊喜的神情从我手中接过行李。

“嗯!好久不见了,外婆!您的身体还曾硬朗?”

“硬朗着呢,这不腿脚利索着麽?来,让外婆好好看看你,又长高了!”外婆亲昵地一把将我抱入怀中,左看右看,脸上笑开了花。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在我小的时候,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我,外婆一手将我拉扯大。外婆的家乡在雅安,这里有大片的茶业基地,只因这个地方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我觉得自己就是无忧无虑的小燕子,在外婆的身边渡过了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直到那一天。

那天,外婆家的屋檐下突然多了一位不速之客。起先只见屋檐下挂了个由小石籽和泥巴搭成的黑不溜秋的草窝,正当我想爬上去一探究竟时,“啾啾啾”,一个全身发黑、毛发未干的小头突然从窝里探了出来,它东张西望、好奇地打探着外面的世界,“啪嗒”一团热呼呼的东西落到了我脸上。“呀,真恶心!我要把你捅下来,决不让你在这里安家!"我大叫且恕气冲冲地找来了竹竿开始捅它的窝。这一切惊动了正在做饭的外婆,外婆一把把我拉入怀中,“小祖宗,这可是燕子,不能掏它们的窝!”

“它就是燕子?”我赶紧停了下来。

“对呀,白肚皮、黑外套,帮助我们捉害虫的就是它们!”

“可是它们在这里筑巢呀,还把屎拉在我脸上。”我缠着外婆不依不饶。

“不脏,不脏的!”外婆一边给我讲着燕子的故事,一边仔细地擦去我脸上的鸟屎。

“燕子筑巢有喜来,积善之家燕子才会来筑巢。燕子的到来预示着这家人人丁兴旺、幸福安康;它不像其它鸟儿,夸夸其谈,燕子从来都是勤劳踏实,不借盐,只借檐,勤勤恳恳捉害虫,自己筑窝喂宝宝,你看,小家伙穿的是燕尾服,像不像小绅士!每年春天它们都会及时给人们报春,提醒人们该播种了!”听着外婆的劝导,我完全忘记了刚才的不快,跟燕子成为了好朋友。在以后平静清幽的的日子里,家中屡屡传来小燕子欢快的叫声;外婆哼着“小燕子、穿花衣”的小曲儿声;燕子妈妈忙着找虫子,我快乐的呵呵声,突然我感觉外婆就像是那燕妈妈,而小燕子就像是我,我长大了便飞走了,而外婆依然还在老地方。我沉醉在童年的美好记忆中,嘴角不禁扬起了淡淡的微笑,习惯的将目光抬到外婆家屋檐下的燕巢——-只是眼前燕窝空荡,窝中的泥土早已干枯,泛着裂痕的土凝固成了黄白色,失去了以往的鲜艳色泽,裸露着的黄色经脉,从窝中无力地垂落,在空中孤单地荡着,窝中的燕子不见了踪迹。我把目光投向开空,天空还是昔日的天空,而白肚皮、黑外套的燕子……我的心瞬间一阵莫名的疼,破败空洞的鸟巢在我的心上恍若撕开了一道口子,我不禁两眼湿润。从前的家乡很美很温馨,小小的茶田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每逢头茶,满眼醉人的绿哟,茶香扑鼻,品茶的人比采茶的人多,让前来采茶的人儿生怕错过美丽的风景,不肯抽身回家;而现在,茶田少了,村庄空了,凋敝衰落,人影稀疏。村子已不再是过去的村子,记忆中的茶田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看着路边无人修剪的茶田,再看着夕阳下不再热闹的农户与燕窝,心中升起一股悲凉,人如燕,离开了,远走高飞,而这茶马古道,却成了记忆中的夕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春节的来历与习俗

全文共 382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一、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二、春节的习俗

1、腊月二十三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6、正月初一 拜年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7、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8、观社火

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9、舞龙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汉民族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

舞龙起源于汉代,经历代而不衰。舞龙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到了唐宋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

关于舞龙的来历,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龙王腰痛难忍,龙宫中的所有药物都吃了,仍不见效。只好变成老头来到人间求医。大夫摸脉后甚觉奇异,问道:「你不是人吧!」龙王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于是大夫让他变回原形,从腰间的鳞甲中捉出一条蜈蚣。经过拨毒、敷药,龙王完全康复了。为了答谢治疗之恩,龙王向大夫说:「只要照我的样子扎龙舞耍,就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件事传出后,人们便以为龙能兴云布雨,每逢乾旱便舞龙祈雨,并有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

10、舞狮

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的传统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民间体育活动。又会在春节或庆典活动舞狮。

舞狮开始于南北朝。在我国,舞狮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北方舞狮和南方舞狮两种。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北方舞狮有雌、雄之分,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

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这种舞狮由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妞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舞狮要使出浑身解

人们为什么特别喜欢在春节时舞狮呢?相传明代初年,广东佛山出现一头怪兽,每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后来,有人建议用狮舞来吓唬怪兽,果然奏效,那怪兽逃之夭夭。当地百姓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所以每逢春节便敲锣打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消灾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暑假游记优秀作文:燕子山游记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一早,妈妈就把我叫起来。我不解的问道:“这么早叫我起来干什么?"妈妈笑着回答道:小懒虫,起床了,你不是一直都想去燕子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我听了,高兴地一蹦三尺高。换好衣服,我们就出发了、

在路上,我问妈妈:“妈妈,我们去哪里呀?”妈妈说:“我们去燕子山的百寿峡.”突然传来一声惊呼,我走到窗前,一片美丽的景色映入到我眼中:小溪缓缓地流着,水清的可以见底,隐隐约约还能看见几条小鱼在水里游着。水中有一些石像,石像上刻着的事十二生肖的模样。旁边的树木的影子倒影在水中,形成了一副美丽的画。我忍不住也惊呼起来、可美丽的景象总是转瞬即逝,很快我们就到了目的地。

我走在路上,发现一些石头上有“福”的字样。导游好像看穿我的心思似的,便说道:“这个“福”字是有故事的。”我问道:“是什么故事?”导游细心的讲解道:“传说天上的王妃娘娘来过这,当时,这里的旱灾很严重,王妃娘娘把脖子上的项链摘下来,项链上有一百颗珠子,王妃娘娘把珠子摘掉,往地面上一撒。珠子所到之处就有一股泉水出来,而珠子经过天长地久,也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有人说,你能看到多少个福字,就能活到多少岁。"我心想:“没想到还有个故事,我要看看我能活到几岁。一路上我东张西望,一个一个挨着数,最后数到了八十九颗。时光飞驰的很快,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燕子山风景美如画,去过了定让你终生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腊八节的来历与习俗

全文共 1668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腊八节的来历习俗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腊八节的由来】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腊八节的习俗】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其他食俗】

腊八豆腐:“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面: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保护燕子的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姥姥家的屋檐下住着一家快乐的小燕子——燕妈妈和三只燕宝宝。我和它们是好朋友,我经常观察它们,还跟它们说话。

有一天,燕妈妈出去觅食,忽然飞来一只老鹞鹰,它看见燕妈妈不在家,根本不把我这个小孩放在眼里,气势汹汹地扑向小燕子,准备饱餐一顿。我焦急万分,连忙挥手打它,够不着,我又跳高打它,还是够不着,老鹞鹰看我拿它没办法,高兴极了,一付势在必得的样子,冲向了小燕子。我急中生智,抓起门边的长棍子,一边挥舞着朝老鹞鹰打去,一边生气地说:“还敢伤害我的朋友,请吃我一棒。”老鹞鹰一愣,不敢向前飞了,我趁势打它,它吓得赶紧飞走了。

燕妈妈回来了,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感谢我的救命之恩。我说:“没事,我们是好朋友,保护小燕子是我应该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寒食节来历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的前一天,俗称‘寒食节’,这一天,一般的人都不去上坟扫墓,说什么:“这天上坟,烧化的纸钱,逝去的先人收不到”,至于这句话的真假,我也没有必要去探究与考证。不过据我所知:‘所谓寒食,即冷食,就是这一天不能生火做饭,这一天,人们只能用冷水就干粮以充饥。据说这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一位名叫介子推的人。

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其实早已被人们所熟知。

传说春秋时期晋国,因为内乱,晋公子重耳因遭追杀而出逃,与其追随者一路餐风露宿,忍饥挨饿,最困难时竟以树皮草根维持生命,这时有一位追随者名叫介子推的人,将自己身上的肉割下来煮汤给晋公子重耳吃,这使晋公子重耳十分地感动。

十几年后,晋公子重耳终于获得了回国并当上了晋国国君即晋文公。晋公子重耳回国做了晋文公后,有一次,他大赏追随他的群臣时,却把介子推给忘了。后经一位名叫解张的人,因鸣不平而将此事变相地告诉了晋文公。晋文公就率领大臣们去请介子推前来领赏。而介子推不但不去领赏,反而背着自己的母亲跑到一座叫绵山的山上躲避。晋文公于是就组织很多人上山寻找也未能找到,但得知介子推是孝子时,就下令放火烧山,认为介子推为了救母,一定会下山的,谁知烧山三日,也未见介子推背母下山,后发现其母子二人都被烧死在一棵枯死的柳树之下。为此,晋文公大悔,就为介子推立庙纪念。当时,晋国国人,因为介子推是死于火,都不忍心生火,犹其是烧山那天正是清明的前一天,更是不愿生火,以冷水就食,名叫冷食即是以后称之为寒食。

写到此,我不由得想到介子推这个人,真是一心为公不谋私利,不说当时晋国国人,为之而禁火,就是我们现在的人,听到介子推的故事,是不是可以少点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但往往被人忽略。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此时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作为一个吉祥喜庆的日子,为取吉利,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