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燕子洞的来历【汇总20篇】

中秋节我们过来不少,但是你知道中秋是怎么来的吗?下面开学吧网小编整理提供了中秋节的由来作文范文,供的大家参考选择。

浏览

3767

作文

1000

春天的燕子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濛濛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条万条才展开带黄色嫩叶的柳丝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儿,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落在电线上。看,蓝蓝的天空下,电线杆之间连好几道细电线,多么像五彩谱啊!停着的燕子变成音符,好像正在谱一支亟待演奏的春天赞歌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的燕子洞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在神农架里,有各种各样的景点,每个景点也有不同的风彩,在这些美丽的景观之中,我最喜欢的就数燕子洞了。

燕子洞是一个数一数二的好地方,那里山清水秀、花艳草绿,整个一片地方就像是一片古木丛林。

一天,我们一家要去沿渡河游玩,在途中,我们正好路过了燕子洞,于是,我有机会在此观看了美景。

燕子洞开始没有什么变化,只有无数的树木立在地上。但后来,我忽然听见了一声燕子唧唧喳喳的叫声,等我注意去看,啊!山上竟然有一大群燕子!突然,那一大群燕子飞了起来,它们在一起呢喃欢唱,多么快乐啊!它们一会儿飞上天空,一会儿扑扑翅膀,一会儿站立枝头……真好玩!过了一会儿,它们玩起了赛“跑”,玩完了又玩捉迷藏,捉完了又开起了演唱会,他们的歌声真是动听!

看了很久,我们都快入了迷。为了赶路我们不得不离开燕子洞,但心里都感觉念念不舍。我暗暗地想:下次一定还来看看这热闹的燕子洞!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元旦的来历作文

全文共 118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的《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燕子的词语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雏燕  翼尖  燕巢  燕尾  燕羽  燕憩  家燕  燕窝  海燕  燕卵

燕舞莺歌  鹰拿燕雀  歌莺舞燕  莺啼燕语  莺声燕语  燕穿雀跃  燕语莺歌

海燕翱翔  燕子衔泥  轻歌曼舞  吱吱啾啾  燕子呢喃  燕语莺声  燕侣莺俦

社燕秋鸿  飞燕展翅  春燕回巢  燕语莺啼  东劳西燕   虎头燕颔  环肥燕瘦

唧唧喳喳  莺俦燕侣  燕颔虎颈  小巧玲珑  燕尾如剪   鼎鱼幕燕  燕翼贻谋

劳燕分飞  处堂燕雀  燕子归巢  五雀六燕  翩然归来   燕巢幕上  燕雀翻飞

燕雀相贺  蚕头燕尾  燕巢危幕  燕瘦环肥  燕语呢喃   莺歌燕舞  燕雀处堂

报春归来  唧唧啾啾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压岁钱的来历作文120字

全文共 1128 字

+ 加入清单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年吗?回答一定是肯定的。因为过年了,你们就有压岁钱了对吗?但是,你们知道大人们为什么要给我们压岁钱吗?听我慢慢讲给你们听。

1、传说古时候每到年三十的时候就有野兽趁着大人睡觉的时候把家里的孩子叼走吃了,所以许多地方都有年三十晚上不睡觉的习俗,但是有一次一位母亲把一枚铜钱装 在红色的袋子里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结果发现野兽就不敢靠近小孩了,因此以后每到年三十大人都会给小孩或者晚辈压岁钱。

2、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3、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方式的玩赏物。钱币正面通常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4、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为防小偷,两人将钱币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半 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忽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于是祟不敢再来侵扰了。因“岁”“祟”发音相同, 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5、压岁钱最早出现于唐代宫廷内。据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内廷妃嫔,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王建的《宫词》 说:“工人早起笑欢呼,不识阶前扫地夫,乞与金钱急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边树;寒日内人长打白,库中先散与金钱。”足见 唐代宫廷内春日散钱之风昌盛。

6、压岁钱的名词最早可见于清·曹雪芹的《红楼梦》:“两府男妇小厮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礼毕,散押岁钱、荷包、金银锞,摆上合欢宴来。”

7、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族生活为基本模式的传统社会里,讲究的是“长幼有序”,家长们平时都很威严。只是到了春节,在喜庆的氛围里,小辈们给长辈 们行磕头礼,表示对尊长的敬重与祝福,长辈们则发给小辈们或多或少的压岁钱,表示对小辈们的关心和爱护。压岁钱的施与取,像是一出热热闹闹的戏,表达了共 度佳节、喜庆热闹的意思。

8、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 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和生活用 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压岁钱的来历作文12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和燕子有个约定优秀作文

全文共 904 字

+ 加入清单

八年级 袁念

春去秋来,每年都是一样,春天燕子来到了这里,秋天燕子又飞走,你曾和燕子有过约定吗?我却和小燕子就有一个约定,我们的约定是明年的春天它要回到这里来倾听我的心事。

第二年春天到了,我家的屋顶上,电杆上时不时的飞来几只小燕子,而在那些小燕子中有一只给我的印象最深,它全身非常光滑,乌黑的羽毛,能说得上全身都是黑的。可仔细一看,它的右眼边有一个黄豆般大小的斑点,于是我便觉得它最漂亮,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它。最显眼的地方就是右眼边的小黄豆般的斑点,于是我便叫它“小黄豆”!

来来往往的小燕子,我不知道全部的燕子是不是只有那几只,但我每天都能从那些燕子中找到那只“小黄豆”。由于它很特别,所以每次都能找到它。渐渐的,我和小黄豆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它似乎能听懂我说话,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我有不开心的事或不想告诉别人的事,我都会告诉它。

有一次,姐姐读书回来,买了一本厚厚的作文书还没有看过。这时,我便冲进房间从她的书包里拿出那本作文书,上面的作文写得很棒,最多的是说明文,这时我想起了姐姐上次说的,老师说她写的说明文很差,我便知道她是为了写好作文才买的,由于我的兴奋,两手一用力把其中一篇说明文文章撕烂了,这时我的心像十五只吊桶提水——七上八下。一想起姐姐发火的样子,我想都没想拿着书就跑了出去。把书放回了书包里,可怎么办呢?是主动向姐姐道歉还是承认错误呢?

我来到屋顶下,抬头看见了小黄豆,这时我便对它说:“豆,我该怎么办呢?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只见小黄豆唧唧喳喳的,我仿佛听见小黄豆叫我向姐姐道歉并告诉我姐姐也会原谅我的,这时我笑了,后来我主动向姐姐承认了错误,真是“人算不如小黄豆算”,姐姐真的没有怪我并且还对我说:“承认错误就是好人。”这时我跑出去对小黄豆说:“豆,谢谢你。”只见小黄豆的脸上仿佛也出现了和我一样的喜悦、快乐。

转眼见,夏天过去了,我也知道小燕子们也要飞到暖和的地方去过冬了,而我不知道,明年的春天小黄豆还会不会回来听我的心事呢?会不会帮我想办法让我少犯错呢?……想到这些便害怕,好害怕小黄豆明年的春天不会到这儿,所以我和小黄豆约定明年的春天你一定要回来,我们约定明年的春天又一起解决所有的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燕子脱险记作文800字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花儿漫山遍野,芬芳无比,在风中轻轻摇曳;不远处湖边的柳树不时梳理着自己的头发,清澈见底的湖水犹如一面硕大的镜子,正供柳树梳妆打扮;温暖的阳光洒在青青的小草上,似乎是在催促小草快快长大……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燕子们从南方赶来,在这儿安家筑巢,生儿育女。一对燕子夫妻来到了小丽家的屋檐下,不久就育出了一窝可爱的燕宝宝。小丽开心极了,几乎每天都要去屋檐下看望它们。

这天,小丽又来看燕宝宝。燕妈妈和燕爸爸都不在,估计是为燕子宝宝们出去觅食了。燕宝宝们在巢里探头探脑,黑色的尾巴像剪刀似的,一张一合,可爱极了。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互相问道:我饿了,我饿了,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呢?

突然,一只小燕子扇动着小小的翅膀想飞起,似乎是因为太饿,想独自外出觅食。可是,它还没学会飞行,怎能在蓝天中翱翔呢?燕宝宝从巢里摔了下来。小丽刚想伸手去接住小燕子,可还是晚了一步,小燕子还是跌倒了地上。这一幕刚好被小丽家的大花猫——迎迎看到了,迎迎虎视眈眈地盯着这只小燕子,它睁圆了眼睛,竖直了胡子,露出了锋利的牙齿。迎迎“喵呜——喵呜u001f——”地叫着,好像在说:“今天,我终于可以饱餐一顿美餐了。哈哈!”燕宝宝害怕极了,身上的羽毛一抖一抖的,它吓得“啾啾”直叫,不断地往后缩,迎迎猛地向小燕子扑了过去。

小丽赶紧拿起一根树枝去赶打迎迎,一边赶打一边教训它:“你这只馋猫!燕子是益鸟,你怎么可以伤害它呢?”赶走了迎迎,小丽随后就爱惜地抱起了小燕子。她轻轻地抚摸着燕宝宝,说:“燕宝宝,你别害怕,没有人会伤害你的!”

小丽安抚好了小燕子,去找自己的爸爸,准备把小燕子送回巢,小丽向爸爸讲述了前因后果。爸爸爽快地答应了,并对小丽竖起了大拇指:“小丽,你做得对,燕子是益鸟,我们都不应该伤害它们。”

父女俩找来梯子,爸爸爬上了梯子,小丽不舍地亲了亲小燕子,把它递给了爸爸。爸爸接过了小燕子,轻轻地把它放回那温暖而舒适的巢中。这时,燕子妈妈、爸爸正觅食回来了,它们看见了这一切,仿佛都明白,“啾啾”地叫了起来,像是在感谢它们。

小丽看见燕子一家团聚在了一起,高兴地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元宵节的来历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唐宋清明,元宵节成了年节中重要的民众娱乐活动。墨客骚人,常吟诗作画,作为增添雅兴。今天,元宵放灯、观灯,仍是中国广大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俗娱乐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可它究竟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呢?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名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俗称“灯节”。旧习元宵之夜,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观花灯,猜灯谜,盛况空前。届时,不论皇室贵戚,平民百姓,深闺淑女,均可破常规,顺习俗。制灯玩耍,出游嬉闹。

唐宋清明,元宵节成了年节中重要的民众娱乐活动。墨客骚人,常吟诗作画,作为增添雅兴。今天,元宵放灯、观灯,仍是中国广大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俗娱乐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可它究竟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呢?在1983年出版的《中国年节》中认为:“到了汉明永定十年(公元67年),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汉明帝为了提倡佛法,命令在元宵节点灯,以表示对佛法的尊敬。”

这就是元宵节的来源。我喜欢元宵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燕子的呼唤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有着一身乌黑光滑的羽毛,像黑缎子一样美丽,圆溜溜的双眼闪着智慧的光芒,肚皮上的绒毛比雪还白,还有那剪刀似的尾巴。

春天到了,我和小伙伴们从南方赶来。路上我看到了绿油油的麦苗,像给田野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青的草,绿的叶,各种鲜艳的花,让我感受到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我们加快速度往前飞,又看到一排高高的柳树,在微风中,千万条柳枝在空中翩翩起舞。

在阳光中,我展开那对峻峭的翅膀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我飞到了湖心,翅膀轻轻的蘸了一下湖水,湖面泛起了一层层涟漪,真好玩!

我和小伙伴玩累了,我们落在枝头上用响亮的歌声歌唱,为那疲倦的孩子,辛苦的叔叔阿姨们送去惊喜和欢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过年贴春联的来历

全文共 1306 字

+ 加入清单

春联,俗称门对子。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每逢春节,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替换旧挑符。王安石“千门万户除旧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 羊年祝福语

春联始于五代。公元964年,后蜀主孟昶先是叫学士辛寅逊在桃板上题词,又嫌他写得不工稳,便自己动手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从此,题桃符便演变成写春联了。后来,由于纸张大量生产,人们逐渐用纸代替桃木板。这便是贴春联的开始。

春联普及盛行于明朝。据《簪云楼杂说》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微行出观,以为笑乐。”而且,他还为王公大臣们御书春联。赐给中山王徐达的对联是:“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赐给陶安的对联是:“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由于皇帝身体力行,再加上文人墨客的喜爱,广大群众的传播,春节贴春联便作为风俗习惯流传下来。

我们称张贴在大门、中门及窗户两侧的红色「春联」为「对联」。有的人会自己动手写对联,有的人则用买的。春联上的对仗句均是吉祥话。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 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贺词大全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诸如: 日月星三光并照 财如晓日腾云起 天地人一体同春 利似春潮带雨来 以前,各家各户常藉对联来反应自己的身分。例如,官宦之家的对联写着「国恩家庆,人寿年丰」;学儒之家「诗书继世长」;商贾之家的对联为「忠厚传家久」,家则为「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在对联的正中央张贴着四字「横批」,横批的下方分别贴了几张「挂钱」。在房间的门或墙壁上大都会贴着菱形的「斗方」。一般而言,「福」字及「春」字是张贴数最多的斗方。有人会故意将「福」及「春」字倒过来贴,因为这样象征着「福到」、「春到」。

有些人家不但在大门两侧张贴春联,还在门的左右边分别张贴着绘有门神的画像。除夕当天贴的春联将会一直保持到它们自然脱落或褪色为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丢失的燕子作文600字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时常在小说里读到燕子。它们全身黑亮亮的,尾巴似剪刀,一会筑巢屋檐,一会栖息树梢,让春天活泼又欢乐。一只只燕子,模糊的,清晰的,忽的飞上蓝天,忽的俯冲落地,真淘气呀——这就是小说中的燕子。小说里,它们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它们的身影翩飞在作家笔下。

可当我放下书,想去寻燕时,却发现燕子如此稀少。那冲天的身影,曼妙的身姿,似乎忽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全没了小说里的诗意燕舞,我这才发现不能太信书,作家夸大了现实。

可燕子为何如此稀少?

父亲给我了答案:“以前啊,燕子是住在屋檐下的。现在哪家还有屋檐?哪家还是砖瓦房?就连农村也都建起了小洋房……”

屋檐,屋的檐原来是燕子的家。

城市一天天肥起来,乡村一天天瘪下去,农村传统的瓦屋早已是“珍惜品”。可怜的燕子何以为家?

燕子们被迫开始了流浪生涯。家,成了它们最为严重的问题。

它们只好住在高架桥下,住在墙上的孔洞里。它们被迫改变了生活方式,它们的生活规律全被打乱了,仍住在屋檐下的燕子,已经很少了。我相信,再过几年,就为零了。

我已找不到作家笔下那三五成群、尾尖沾着水面、能荡起一圈圈涟漪的燕子了。它们曾经用弯曲的逻辑,简单的约定,划写天空最美的弧线,但如今我们改变了燕子的世界,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依然用难得的啾啾之声成全着我们的生活。

村庄的空气是那么鲜,村庄的天空是那么蓝,村庄的水是那么清。城市的空气是那么浊,城市的天空是那么灰,城市的水是那么浑。燕子在茫茫的大城市中,显得无助,那高楼好似迷宫一般,燕子变得越发迷茫,窝搭在哪儿呢?宝宝怎么办呢?

燕子都去哪儿了,露珠一样蒸发了。

一次做梦,梦见一个个黑色的模糊的身影,它们蹿上蓝天,甩着剪刀似的尾巴,去寻找自己的自由。

燕子去哪儿了?它们如何生存?

在这个城市,燕子注定找不到一处可以观赏清秋的屋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燕子的自述作文300字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我有一身乌黑的羽毛,像刷了油漆一般,还有那如珍珠般闪闪发亮的眼睛,和那剪刀似的尾巴。

到那个寒冷的冬天时,我和伙伴们便排成一字形飞向南方,直到了那温暖的春天,我们便飞回来。小溪的冰融化了,到处鸟语花香,春暖花开,人们在田野中欢呼着好似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我们飞向小村庄向人们报春,欢迎春姑娘的到来,我们飞向大树,小花,小草,向他们问好,一切充满了开心。我们和小草玩耍,和小河嬉戏打闹,飞着飞着便累了,于是我们在电线上排成一字形休息。忙碌一天的人们也甜美的进入梦乡。当太阳升起时,又要开始我们的捕虫任务。

这就是我——燕子

指导教师:李纪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燕子洞学生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我和妈妈来到了有着“亚洲第一溶洞”之称的建水燕子洞,打算好好游玩一番。

从建水出发坐了40分钟的车后,便到达了燕子洞。一下车,便听见泉水“哗啦哗啦”的响声,看见姹紫嫣红的花儿,它们迎风招展,似乎是在欢迎远客。下了车,远远地便看到一块大大的石碑,上面写着几个大字——燕子洞。

我和妈妈买了票后,便跟随导游经过绿树成荫的小径来到了燕子洞洞口。我抬头向上看,头顶上满是奇形怪状的石头,这些石头就像是老爷爷的胡须似的,长 长的垂着。上头有着许多的悬匾。这是怎么挂上去的呢?导游似乎看出来我们心中的疑惑,便告诉我们,这些悬匾都是攀岩高手徒手徒脚,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 况下挂上去的。这些历史悠久的悬匾,好像在对游客们诉说着悠远的文化。

我们继续往前走,经过吊桥之后,我们便清清楚楚地听到了燕子叽叽喳喳的叫声,有的时候,甚至能见到头顶上有一两只飞燕掠过。我们继续往里走,光线就 越暗,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层出不穷,在各种彩灯的照耀下,显得更加迷人。上了天梯之后走一段路之后,便会出现三道“门”:第一道门最为宽敞,很好通过,第 二道门则略微窄一些,而第三道门则是所有门当中最窄的,上头还有积水,踩上去滑溜溜的。导游告诉我们,这三道门有着不同的寓意:第一道门象征着平安,所以 第一道门平平坦坦,不会磕磕碰碰;第二道门则象征着幸福;而第三道门之所以最窄、最难走,这是因为它象征着富贵,因为富贵险中求嘛!听了导游的话后,我不 由得又赞叹大自然这个“魔术师”!

我们继续往前走,不一会儿就结束了这次旅行。当我和妈妈坐着小船返回,看着身后渐渐远去的形态各异的石头,我不禁感慨万千:大自然真是一个多才多艺 的设计师,它的作品总是鬼斧神工,令人啧啧称赞,我相信,我们今天看到的,只是它的一小部分而已。还有更多的美景等着我们去欣赏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燕子垒窝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燕子垒的窝是鸟类中最好的,麻雀见了既嫉妒又羡慕。它乘燕子出去觅食的时候,钻进了燕子的窝里。

燕子回来看到麻雀占了自己的窝,知道麻雀叽叽喳喳地爱说闲话,就只好另垒了一个更好的窝。麻雀见燕子又垒了一个更好的窝,就又乘燕子不在的时候钻了进去。这次,燕子多留了个心眼,它故意在窝下留了一个洞,麻雀刚一躺下,“扑通”一声,就掉到了地上,被摔得鼻青脸肿。它痛苦地说:“我真不应该不劳而获呀!”

从此,麻雀世世代代都记住了不能不劳而获这个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父亲节起源_父亲节的来历作文400字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父亲节订于每年的八月八日,又称为“八八节”。这是因为“八八”和爸爸相近,而且“八八”两字连缀起来,又好象一个 “父”字,所以父亲节特别被订于八月八日。

民国三十四年,正值我国对日抗战达到白热化,上海一部份爱国人士看到日本人猖獗狂妄、环境恶劣,为了激励全国同胞奋发团结,早日消灭日本人,就发起“父亲节”来颂扬、纪念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父亲们。

抗战胜利后,党国元老、上海各界名流如吴稚晖、李石曾、潘公展、杜月笙等人,觉得订定父亲节很有意义,有特别加以提倡的必要,就联名呈请政府准予规定每年八月八日为父亲节,通令全国遵行。后来呈请获准,八月八日就正式成为我国的父亲节。

世界其它各国也庆祝父亲节,不过并不是在八月八日,例如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父亲节,是订在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除夕的来历作文

全文共 1247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所以这是表示孝心。

[关于除夕来历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寒食节来历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春秋战国时代,晋国人介之推(也叫介子推)跟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忠心耿耿十九年,途经卫国时,重耳饥不能行,众臣采野菜煮食,重耳不思下咽,这时介之推用刀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煮熟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己,夸介之推有“割股奉君“之功。

重耳历尽艰辛,回国后继承王位,当上了晋文公。大加封赏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有功人员,却把介之推忘了。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之推上朝受赏封官,只见大门紧闭。

介之推早己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中。晋文公察觉后,立即亲往绵山访求,介之推说啥也不肯出来。

晋文公知道介之推是大孝子,决定举火烧山,认为他为保全母命,定会背母走出林子。熟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不见介之推出来。

结果他们母子俩相抱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介之推脊梁堵着柳树树洞,洞里发现没被烧焦的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

为悼念介之推,晋文公下令改绵山为“介山”,在山上建祠堂,定介之推被烧死之日为寒食节,禁烟火、吃寒食。这就是延续至今的寒食节。

寒食节究竟是那一天,众说不一。有的说清明节当天,有的说清明节前中彩网一天,还有的说前两天。具体的说寒食节应在冬至后第105天,寒食节供有三天,过后才是清明,记得儿时山东省胶东地区的农村很少有叫清明节的,而多数人把清明节普遍叫“寒食节”,寒食节三天不动烟火。

记得,寒食节前一天,母亲都要蒸下一锅馒头,煮好不同的菜,寒食节这天基本不动烟火,记得最深的是母亲用菠菜、凉粉、鲜红的海虾和福利彩票中奖查询在腿上长有一个小夹板的蝼蛄虾办的凉菜,吃着前一天蒸下的馒头,特别好吃,至今记中国体育彩票官方网忆犹新。

记得父亲说的,在咱们胶东地区,寒食节(清明节)如同春节和元宵灯节一样重要,学生放假三天,农民也不下地干活,就连地主都要为长工放假三天,牲畜这三天也不下地干活,而且还得多加些好饲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发展,对于寒食节禁烟火,吃冷食,大多数人早就没有印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端午节的来历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晚上,我请爷爷讲端午节来历

饱学的爷爷用苍老的声音,穿越了遥远的时空,将我带到楚国。

楚国时,朝廷腐朽无能,官员们鱼肉百姓,人民怨声四起。楚国走向衰落。

当时,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连续几次写出改革朝纲的奏折呈给皇帝。但是皇帝不但没有采纳屈原的正确主张,还把他拘禁起来……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屈原以死抗争,毅然跳下滚滚汩罗河。

屈原的爱国精神感动了人民。人们纷纷赶来,划着竹排小舟沿江找寻屈原,但寻找多日未果,就无奈地往河里撒一些白米,希望鱼儿们不吃屈原的尸体。可是米粒太小也容易分散,鱼吃不到怎么办?于是有人就想到包粽子的方法。用苇子叶卷成一个尖尖的小筒,往里面塞上糯米,再用细细的马莲草缠好包成一个个粽子,丢进河里,鱼儿就可以吃饱,就不会吃屈原的尸体……

为了世世代代纪念屈原,人们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为端午节。

后来,人们就以吃粽子,赛龙舟的方式,永远纪念屈原。听到这里,我不禁流下了晶莹的泪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端午节挂葛藤的来历

全文共 138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端午节马上要来了,关于端午节的习俗传说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每年端午节,瑶族人家都在门口挂上一条葛藤,表示驱邪避魔确保平安的意思。这个风俗自古流传到今。这里面有一段传说。

相传瑶族有一个支系,原来也住在平原大地上,和其他民族友好相处。有一年,穷人造反失败,官兵追杀过来,村寨遭到血洗,百姓纷纷逃难。

路上有个瑶族妇女,背着一个五岁的孩子,领着一个三岁的孩子,踉踉跄跄,拼命奔逃,来到一座长满葛藤的山前。后有追兵,前无去路,好不急人呐!她抱起身边的三岁孩子,紧紧地搂着,流着眼泪对他讲:“孩子啊,莫怪阿妈心狠!拖着你,大家都逃不脱。为了救你背上的哥哥,只好忍心丢下你啦!”那三岁的孩子却死劲抓住阿妈的腿,哇哇哇地哭个不停,喊着:“阿妈,莫丢下我啊!”

就在这时候,一个白发银须的老人,顺着牵挂的葛藤,从山上降落到这个瑶族阿妈面前。他问:“你怎么不背小的孩子反而背大的呢?”

阿妈说:“我背上背的是壮族的孩子,抱的这个才是我亲生的孩子。”

白发银须老人觉得奇怪,忙问道:“那你为什么丢掉自己的孩子,去救别人的孩子呢?”

阿妈说:“他的爹妈都被官兵杀了,救了他,留下一根苗,将来报仇雪恨。”她心一横,把自己的孩子丢在路边不管。

那白发银须老人看见这瑶族阿妈舍己为人,十分感动,便拦住去路,对她讲:“你莫慌,你顺着这根最粗最长的老葛藤爬上去吧。”说罢,他扯动葛藤抖了两下,旁边就现出一条山路来,阿妈背着壮族孩子,沿着山路爬了上去。刚爬到山顶,官兵就追到山脚了。阿妈回头往山下一望,奇怪,那条山路不见了,只看见满山牵挂着葛藤。她不忍心看见官兵糟蹋自己的亲生骨肉,便扭头跑往对面山里去了。官兵走投无路,眼看陡壁悬崖挂满了葛藤也就退兵了。等阿妈下到山脚一看,更奇怪了,自己的孩子正在那里喝山泉水哩。

阿妈抱起孩子问道:“孩子,你是怎么到这里来的?”

孩子回答:“是那个老公公背我飞来的。”

阿妈问:“老公公呢?”

孩子四下张望,怎么也找不到那个白发银须的老公公。他们自然不会知道那白发银须老公公是仙翁。

找不到那老公公,他们心里很难过。阿妈又背着壮族五岁的孩子,领着自己三岁的孩儿,继续赶路。走了没有多少路,他们来到了一个山冲。这山冲里,有一个寨子,不少逃难的人,都涌到这个寨子里来。

“阿爸!”三岁的孩子眼睛尖,在人群里一眼认出了自己的爸爸,跑了过去,让他父亲抱了起来。

阿妈觉得奇怪,就问丈夫为什么也跑到这里来。他说:“造反失败了,我们被打散了,找不见你们,我就随逃难的人们一块到这里来了。”

他也问妻子是怎么来的,她就把路上遇见白发老翁用葛藤解救他们的经过讲了。她丈夫听了,惊讶地说:“哎呀,我们也是这位白发银须老人搭救的呀。是他叫我们几个年轻力壮的人走在后面,每人拖一把葛藤,清扫路上的脚印,掩护大家撤退。等官兵赶来,踩上葛藤扫过的路,就像毒蛇碰着半边莲一样,怕得赶紧退兵了。”

人们纷纷议论开来。一个老婆婆讲:“那个白发银须老公公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一个老头子讲:“今天是端午节,我看一定是汉人的那个屈原显圣了,我们瑶人以后也纪念他吧!”年纪最大的长老说:“往后,每年端午节,我们瑶寨的家家户户门口都要挂葛藤,它能驱邪避魔保平安。我们看见葛藤,就会记起仙翁救命的恩德,让瑶家的子子孙孙永远纪念他吧!”

就这样,这个风俗世代祖传下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遭遇车祸的燕子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飘着细雨。几只家燕在马路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着。突然,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我的心一紧,禁不住闭上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我睁眼一看,一只家燕倒在了血泊之中,一只小家燕扑扇着翅膀飞了过来,一步步接近倒下的家燕,发出了一声呼唤,好像在说:“妈妈,你怎么睡到地上去了,你快起来,我们再唱“拍手歌》。”

过了一会儿,它见妈妈没有动静,便用翅膀不停地拍打妈妈,可是这只小小的家燕,也许还不知道,妈妈永远的离开了她。雨下得更大了,风刮得更猛了,小家燕便张开自己小小的翅膀,为妈妈档雨。

几分钟后,这小家伙见妈妈不动,隐隐感到了一丝伤痛。它用脚轻轻拨动妈妈那流着血的身子,扒在妈妈身上,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滑落了下来,它想起妈妈以前让它做什么事都必须勇敢,便止住了哭声,从妈妈身上飞了下来,高声呼喊着自己的同伴,想把妈妈背回去。同伴们一个接一个地飞来了,它们强忍着悲伤,呼唤着小家燕,拉着小家燕回家,小家燕不肯离开妈妈,同伴们就在一旁陪着它,为了让小家燕不再伤心,它们也忍着不哭。

这时,一只稍大的家燕似乎在催促大家:“天快黑了,占在这危险,我们走吧。”小家燕悲伤地回头看了一眼妈妈,便和同伴们一起飞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燕子的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刚劲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小燕子又黑又亮的羽毛像是抹了油,白肚皮就像是穿着一件白衬衣。

燕子飞行的时候,漂亮极了。那狭长的翅膀,那分叉的尾巴,都像由最高明的画家画出来的,没有一个姿势不美。

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燕子的巢很像半个饭碗,上面的口敞着,里面铺着柔软的羽毛、干草及细软的杂屑等物。燕群有时如掠天长剑,横空刺去;时而又如战斗机群,俯冲而来,在停宿处周围的空中飞翔着,回荡着。

燕子依然成群的剪裁着总是出现虚线的天空。

燕子的飞行,给人一种轻舒优美的感觉,燕子的到来,给人一种吉利安宁的抚慰。

燕子是春的使者。

燕子带着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空中掠过。

报春的燕子往来穿梭地飞行,空中充满了呢喃之音。

燕子识旧主,每年气候一开始转暖,一对燕子就回返我家老厅堂上。小俩口叼草梗,衔泥团,协力修造小巢。它们追飞蛾、捉毛虫,给黄毛黄口的燕儿分食。燕子巢从来不加设防,陪同主人度日度月,呷呷呷,吱吱吱,说说笑笑很是开心。

燕子,燕子,我知道你是在劳动中,才变得如此矫捷的!也知道你是在劳动中,吸取了太阳的光亮,才使你黑色的羽毛变得如此闪亮的;甚至你那火红的嘴唇,也是涂上了太阳的颜色,才变得如此艳丽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