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观看无声的功勋心得体会精彩20篇

浏览

4409

作文

1000

无声的爱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无声的世界,无声的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什么是爱,也许会说不清楚,但一定感受过,体验过,知道什么是爱,但对于一个生活在无声世界的人,你能感受得到他们所感受的爱吗?

那天,在和社区一起去聋哑学校探望的路上,我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女孩,我忙说对不起,可她只是看了看我微笑着摇摇头,然后继续向前走去。正当我纳闷她为什么不说话时,看见她进了一扇大门,那儿就是聋哑学校。我们走进学门,被眼前五彩缤纷的布置给吸引住了,不远处还有几个聋哑学生正为布置而忙碌呢!新年就要到了,这是所有学生带着对新春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所布置的。这儿的学生和老师都很友好,随着他们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学校礼堂。

这里都是些为一会儿迎新晚会参加节目来做准备的聋哑学生们。他们中有些拿着小提琴,反复的练习着;舞蹈演员正在不停的舞动着,他们都是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不久,晚会终于开始了。先是由校长致解说词,他一边说,旁边还有一位同学一边用手比划着,是对不同于我们之外的人解说着。随着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上场,下面的掌声更是热烈不断,是为他们出色的表现而鼓掌,也为他们付出的努力和收获而骄傲。精彩的节目连连,不惜差点忘了时间,临走时,是校长和一大群学生送着我们出去的。他们的手里拿着我们赠送的礼物用最真诚的笑意向我们表示感谢,并且用他们的语言向我们告别。我们离开了这个无声的世界,但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和纯真的心,这就是他们无声的爱,无声中的有形,交织在你我身边。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观看钓鱼比赛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阴雨蒙蒙,北风呼啸,上帝像一位优秀的鼓手,用雨做的打鼓棒敲打着大地。路上的行人都缩着脖子匆匆往回赶。我鼓起勇气在这种天气下观看了一场精彩的钓鱼比赛

我和爸爸驾车来到水库旁,我拉紧衣领,还是情不自禁啰嗦起来。只见选手们拿着渔具,一字排开,个个自信满满,仿佛第一名非他们莫属,我躲到爸的雨伞下,看着选手们为鱼儿准备的美食。爸爸说:“钓鱼耍有耐心,它是一次与鱼儿斗智斗勇的过程。”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叔叔钓鱼,很快,水库东边的选手发现,他们这边鱼不上钩,一排人没有一个人钓到鱼。西边刚好相反,钓得一个比一个多。东边选手士气低落,而西边的选手士气高昂。看来第一名非西边选手莫属了。我站在东边,觉得百般无聊,看着西边选手一条接一条钓上鱼来,心里为东边选手干着急,可无济于事。时间过了一大半,有很多人弃权了,眼看时间快到了,我旁边的叔叔还是不死心,使出最后杀手锏――换鱼竿,从一米四的竿换到了一米七的竿,所有的竿子都试了遍,还是没用,他也索性坐在那里不钓了,满脸的不甘心。“时间到!”穿着雨衣的裁判大声喊道。最后还是西边做一位叔叔得了冠军,他钓了20多条鱼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望着窗外淅淅沥沥鱼,想起一句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许是兴趣让他们聚在这冰冷的水库上钓鱼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观看疫情防控观后感学生作文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这次“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和“书记校长开学第一堂思政课”,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进一步增强了广大青年学子的青春使命和责任担当,同学们结合切身经历,纷纷表达了对我国制度优势的深刻认识和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也更加明白了爱国的含义,也更加懂得了努力学习本领、报效祖国的使命!

化学与环境学院1805班杨同学表示:正如视频中冯秀军教授在“战‘疫’里最美的青春——谈中国青年的责任担当”所说到的,此次战“疫”,驰援湖北的主力军就是90、00后,接近全军的三分之一,我们这一代中国新青年,在老一辈的庇护下已长大成人,现在由我们冲上前线为国家奉献了。战“疫”大考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义不容辞。我们,虽然不能去前线帮助医疗人员,但也可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呆在家里不为医生,社会增添负担。

音乐与舞蹈学院1801李同学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严峻的考验,所有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战“疫”。在这非常时期,我们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一方面宅在家里多读书,多练习专业技能;同时陪着祖国一起战胜疫情,陪着武汉人民一起挺过难关,静待樱花开!

音乐与舞蹈学院1801梁同学说:青年成长道路千万条,爱国大义第一条。曾几何时,我们是在父辈佑护下成长的孩子,可是就在今天这场看不到敌人,看不到硝烟,但却要直面生死的战场之上,我们长大了!卖萌并不影响我们年轻人冲锋,灾难面前,没有谁能置身事外,也从来不存在一个人的桃花源。疫情疫情,疫中有情,疫中有义!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

通过“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和“书记校长开学第一堂思政课”的学习,加深同学们对抗击疫情的认识与理解,将思政课教学优势转化为防疫斗争的强大力量,引导广大学生坚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引导学生勇担历史重任,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共患难,在逆境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人生是一次奔突,也是一次赌博——观看《听,说,照做》感

全文共 1608 字

+ 加入清单

先前一直比较迷恋比较激励人心的东西,自上大学后浑浑噩噩一段时间之后,为了改变这种萎靡的现状,于是开始主动接触各种励志歌曲、书籍、名人演讲视频、励志影视等,但是这种东西的激励作用总是很有限,因为总觉它只是属于别人的生活方式,而这些貌似一直离我的现实生活太远。

我的缺点到底很明显,缺乏持之以恒的耐心。假以青春之名,唯一的优点或者长处大概就是火热的激情。面对一件感兴趣的事物,我可以很情愿的付出与努力。网络也是我喜欢的方面,所以我愿意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方向很重要,这也是看过励志讲课视频后的一个重要感触。

所以,我才决定静下心来,放弃专业的东西,做之前做过的与专业无关的工作。人生有很多这样的赌博,有的时候输赢的机会只有一次。我大概不会再说要是我这方面做不好的话,再谋出路重新开始。有时候就要逼自己一把,否则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量,当没有尽全力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就不该轻言放弃。成功者哪个不是先苦后甜的?哪个不是不断在“自虐”的修炼中成长起来的。我们离成功太远,是因为我们吃的苦还不够,坚持的还不够,做的还太少,想的还太少。

置之死地而后生。我生性缺乏气概,甚至于有些怯弱。习惯了散漫,做事不够谨细。唯唯诺诺,做事之前有太多顾虑,因而会错过很多锻炼与成长的机会。当把雕琢自己看成一种乐事的时候,大概是在走上坡路的。所以,我能接受这种锻炼与雕琢,我渴望在这种近乎苛刻而没有人情的严苛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走得更远。

世界万物在时刻变化,似乎没有一劳永逸的买卖。所以不断调整自己,不断增进自己的才干与能力是必要的和必须的。人太恐惧变化了,我也是。我害怕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走出,投入另一个陌生,开始认识一些之前几乎没有任何相遇机会的各色人,并开始接触一套新的规则,按照这套规则行事。但是,从大多数人越来越远的求学,工作经历来看。人只有在不断的“走出”与“走入”中才能快速成长。所以,接受新的事物,从中得到新的启示,从另一些人身上学习,对个人而言,有益无害。

成功容易么?爱因斯坦说,成功=勤奋+正确的方法+少说废话。这条公式貌似简单,但是今天可以坚持学习,明天可以,难得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方法重要么?没有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你之前付出的所有辛劳都将是无意义的。

很少人能从这样的现象后看到其实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是的,当人在矜矜业业埋头苦干的时候,你在想着怎么能更轻松;当人在积极进取的时候你在想着怎能投机取巧。眼高手低,缺乏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点:当一个人的获得与付出成正比的时候,你的存在就很危险。为什么?因为任何一个比你多付出的人都能替代你的存在价值。换个角度,当你以一种少劳多得的思考来谋生的时候,你大概是为人做事的。而当你能在比较少的回报中,情愿多付出的时候,你大概是为自己做事业的。

为人处世,之前听过很多。一般都强调“人”品行方面的能力,有时候从上到下只注重能力的培养。往往忽略作为人才的必要素质,二者是不可或缺的。

之于这次视频后的提醒,我之后努力目标当为两个:第一,在新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学习,尽快掌握工作基本能力。并且能有所突破与进步。第二,注重自己德育。从日常细节开始,培养扫一屋也扫天下的能力。

推己及人,渡人者先渡己。自己做好了才有评说别人的资格。一个不懂佛法真义的人给人讲佛,徒增笑耳,滑稽之极。在这方面我需要很大力改变。口中跑马千里,腹囊空空如也,既无真才实学,也无实干精神。——执行力比较差,亟需改变。

习惯成性。性格和习惯有很大关系,如果学会严谨实干的习惯,就不会有松散浮躁夸夸其谈的性格。

成功在哪里?一个人该坚持多久?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当你坚持到人体的极限,近乎不能忍受生命之沉重的时候,你就快要成功了。成功的曙光在黎明前的片刻黑暗。所以,你需要再坚持一小会,再坚持一小会。

之前文字随意恣肆,没有章法,但最殷切的期望还是能将这次总结与思考作为自理与自励的一个新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学生观看《向日葵女孩》有感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刘老师抽出两节课的时间让我们观看电影《向日葵女孩》。

影片中用微笑面对生活的向日葵女孩叫何平。她的家庭特别贫困,有一个疯疯癫癫又喜欢钱的妈妈。她从8岁就要学会做饭、打工挣钱,后来爸爸和弟弟都得了重病,全家开支全靠她,原本不属于她年龄阶段的负担和责任,都落在她柔嫩的小小的肩膀上。她平时不仅刻苦学习,为了给爸爸妈妈和弟弟治病,还要利用所有的休息时间编篮子卖钱贴补家用。好心的亲戚、邻居和同学都纷纷向她伸出关爱之手,有的捐钱、有的捐物,但她都婉言相拒。她在学校里关爱同学,爱好广泛,成绩优秀,后来考上了重点大学,他们家的事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现在她带着她的家人在大学里愉快地生活。

何平小时候的生活那么困难,而我的生活丰衣足食,无忧无虑,她刻苦学习,而我上课时喜欢却来动去,她一心想着回报社会,而我却一心只想着自己和家人,却从未想过别人。

这场电影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关心他人,刻苦学习,天天向上,回报社会。向何平学习,用微笑面对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观看足球比赛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气很晴朗,天空蓝得像一块透明的蓝包石,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凉风习习.红星小学一年一度的秋季足球比赛开始了。全场顿时沸腾起来了!

比赛在蓝队和红队之间进行。对员们个个生龙活虎,在球场上你追我赶,比分不分上下。临近比赛结束的时候,红队的10号队员像猛虎下山一般,抢到了球,用脚尖用力往前一踢,蓝队的7号队员像一只雄狮发威一般,阻挡着这个猛烈的进功,但红队的10号队员踢的球很猛烈,冲破了蓝队队员的重重阻力,这个威力无比的球刚要射进球门的那一瞬间,蓝队的1号守门员展开双臂,用力往前一扑,守门员想:我一定要接住这个球。最终没有扑着,球一下子滚进了球门。红队的10号队员特别兴奋,开心地跳了起来。别的队员们也跳了起来,为自己的队员感到骄傲自豪,最后,裁判员宣布:红队以1—0战胜了蓝队!场下的观众欢呼着!跳跃着!齐声呐喊:红队胜利了!红队胜利了!

这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足球比赛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无声的奉献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当、当、当,一阵敲击桥壳的声音从宁静的车间里传了出来,大家都在休息,是谁没到时间就已经开始干活了,我随声望去,啊,是后桥车间桥壳组的徐师傅。

徐师傅今年50多岁了,中等偏高的个子,较瘦。他穿着一身合体的工作服,胳膊上带着一副蓝色的套袖,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微笑,虽然是个聋哑人,但是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记得有一次在工作时不慎将自己的手砸伤,他到医院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回来后继续工作,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回家休息一下,他面带微笑地摇摇头。他每天上班来的很早将自己的工位打扫的干干净净。并做好一天的准备工作。有人问他是不是想当先进?他面带微笑地摇摇头。

徐师傅年轻时是个冲压工,多年的劳累使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干活时有时累得直不起腰来,就连吃饭时也是满头大汗,就是这样一位将要退休的人,在长城公司工作了9年,没换过其他工作,没请过一天假,把领导分配的任务打点的有条不紊,从不叫苦叫累,有人问他这种工作不觉得枯燥吗?他还是面带微笑摇摇头。

在他那微笑的眼神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十分珍惜现在的工作,因为他知道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真正含义,是啊,在我们长城公司有成百上千各像徐师傅这样的好员工,因为他们信任长城公司,看到了长城公司的未来,他们相信长城汽车一定会像丰田汽车那样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他们在为长城汽车的腾飞做着默默无闻的奉献,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当、当、当的声音仍然在我的耳边回响着。它不仅像工作时的奏鸣曲,而且是一位老工人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的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花开无声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无论春夏秋冬,你是至上的向往;无论天涯何处,你是不变的希望。——题记

蓊郁的菩提提树里,记载着无数或纯洁或高尚亘古记忆,被爱心溢满,被爱心包围,我们为之敬叹,从古至今,这些洋溢着爱心的温暖瞬间,犹如永恒的灯火,照亮每个角落,照亮整个人间。

它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却又是那么微不足道,可能是一把伞,陌生人雨中的问候;可能是几米远,垃圾到垃圾桶的距离;或许是一道妙解,竭尽脑汁的畏虑;也可能是一丝光亮,黑暗中前进的方向……

没有人刻意索取什么,因为那是他的本性。没有刻意要求什么,因为那是至尚的心灵。对于每个人而言,最好的回报就是最真诚的微笑,然后将这种爱的阳光去撒向更多的人,温暖更多黑暗的角落。

然而有时我们换来的却是别人质疑误解的眼光,不要着急,不要灰心,那是因为他们一直处在自己的小屋内,没有走出来呼吸外界的空气与阳光,当他也能够感受到这种温暖的存在时,爱,又多了一分,在人的世界里相互传递,不要让质疑成为精神的枷锁,更不要让误解成为我们心灵的桎梏,如此强大圣洁的爱心力量,一定会感化彼此,成为在爱的旅途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蓓蕾初绽,美留人间,香溢满园。

让爱充盈在我们的生命中,时时刻刻去感化他人,温暖他人,在心灵的世界里将菩提永驻,让爱的空间中将圣洁装满。

似锦,花似梦。

花开无声,花满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观看70周年阅兵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如沙漏一般在慢慢的流逝,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在十四亿人民期待的目光中到来了,我看见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听着雄伟的国歌声,伴着一声声响彻云霄的礼炮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阅兵仪式开始了。

习主席发表了铿锵有力的演讲后,开始乘检阅车检阅参阅部队,主席的每一声亲切的问候和官兵们每一次震天动地的回答都让亿万中国人民心潮澎湃,震撼不已。

最震撼人心的分列式阅兵开始了,数千名解放军排成整齐的方队,向天安门走去,接受着党和人民的检阅,他们的步伐像复制粘贴一样整整齐齐。这次让我感到震惊的是女兵,看着她们潇洒的身影,整齐的步伐,谁说女子不如男。中国在向世界宣告着,中国站起来了。

一辆辆导弹车从天安门前开过,我感受到了中国现代化军事的发展,直升机从空中飞过,摆成了一个大大的“70”。70是一个普通的数字,但历史赋予了他不普通的意义,70年前的今天,中国成立了,人民解放了。70年的艰难危险,我们一起度过,70年的繁荣富强,我们一起努力,70的高速发展,我们一起努力。

神舟升空到蛟龙入海,从万国造到中国制造等等,都彰显了我国的富强,在1997年的那一天的夜里,当五星红旗在香港冉冉升起,我们的心好像连在一起,共同欢呼着,当神舟十一号平安升上天空,我们共同激动着,70就像一叶扁舟,承载着中国,承载着我们。中国像一头巨大的雄狮,珠穆朗玛峰是我们的高度,960万平方千米是我们的身躯,中国高铁是我们的速度。

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在种花家。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无声的爱作文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我从学校回来,路过一条小径,便会看见我家的阳台。上面依旧伶仃地飘挂着几件洗过的衣服,还有几串腊肉高挂着……再普通不过了,再单调不过了。但是,在我心中,那里的很深很深,很浓很浓!

有时,我会看见:爸爸站在阳台上,凝视着操场,少有几分钟,多有一个多小时。作文吧http://wwW.ZuowEn8.coM/作文吧但不管是什么天气,他总是站着,严肃认真的表情与态度给人一种敬佩之情。下雨了,他还是看着。下雪天,阳台上布满了雪,他也毫不改变。大雪染白了爸爸的头发,风儿吹白了他的两鬓,他依然用那焦急的目光,站着站着……

我学习成绩处于低潮时,他总是深情凝望,我看不穿他在想什么,也许正准备为我讲题,也许又要为我讲一些理论了。当我捧着高分试卷,快快乐乐地从学校飞快地跑来,他便立刻看见了我,有时露出了微笑,有时用警惕的目光看着我,示意我不要骄傲自满了。有时,爸爸病了,得了重感冒。他依然还会站在那阳台上。虽然眼神已无往日那么有力,虽然身体已我平时的高大。但是那却有一种无可抗拒的力量打动着我的灵魂,给了我无穷的动力,让我战胜一切!

当爸爸有好消息的时候,他会站在阳台上手舞足蹈,看见我时,他会飞快地跑回家,向我报告好消息,这是我们全家最快乐的时刻!

阳台上无声的爱,似无声,却有声。似平淡,却伟大。爸爸给我的动力,给我的关怀,给我的无声的爱,让我永远感动,永远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个人观看《儒林外史》读书笔记

全文共 921 字

+ 加入清单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在文中借一些追求功名、思想迂腐的文人儒士,极力揭露和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昏暗及大批读书人灵魂的玷污、人格的堕落,在这部蔑视一意功名富贵的读书人的著作中,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情节,但科举制度的腐败这一中心思想却将各个人物与自成段落的故事串接起来,构成了一幅有内在关联的民间士林百态图。

《儒林外史》开篇描写了诸暨县一个乡村少年王冕,因家境贫寒,自小替秦老放牛,但他却勤奋好学,用每日攒下的点心钱买书看。由于王冕聪明勤勉,又博览群书,还画得一手好荷花,不到二十岁,便成了县内的名人。他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之职,他也不接受。王冕怕再有人聘他做官,就逃到会稽山中,过着隐居的生活。像这样淡泊名利的读书人,在作者生活的年代真是少之又少,因此作者对王冕大加赞赏。

讽刺鞭笞科举制度的乌烟瘴气和只为名利的读书人才是本书的主旋律。老童生范进科举考试屡次不中,在家中倍受冷眼,丈人胡屠户更是对他百般呵斥。范进去乡试,因没有盘费,与丈人商议,怎料被胡屠户骂了个狗血淋头,把范进骂得“摸门不着”。到出榜那天,家中正值无米,母亲让范进抱母鸡上集市卖了换米。这时传来范进中举的喜报,范进从集市上被找了回来,得知消息后,竟然高兴得疯了。还是他的老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醒了他,治好了疯病。转眼的工夫,范进时来运转,财源广进,连胡屠户也一反常态,称他为“文曲星”,称赞他“才学又高,品貌又好”。这个故事极力讽刺了范进对功名的极度渴望和胡屠户那趋炎附势、“变色龙”的性格特征。

在《儒林外史》中,还塑造了很多同范进一样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如打着官府旗号让大家把钱财交公的王惠,再如为功名不择手段,恩将仇报,抛妻弃子的匡超人……其实他们都是腐朽的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呀!

“学而优则仕”这句话泯没了多少读书人的良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机锋所向,尤在士林”。现实生活中,虽没有人因中了举人而疯疯癫癫,但却有人为了考取博士、硕士而不择手段;虽没有人仗着学识换来的权势蛮横乡里,但却有人卖弄自己的知识换取财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学习不该为了名利,而是为了祖国将来的繁荣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教师观看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或心得体会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烈士冉绪碧和陈曾吉的家人是幸运的,他们珍藏着烈士留下的遗物,可以睹物思人,寄托哀思。

一个木制算盘,一盏桐油灯,一个简易木制书箱,3件由家人捐赠的冉绪碧烈士的遗物,如今静静地“躺”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馆的展柜中。

家住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镇龙兴村的冉方章,是冉绪碧的侄子。“家里老人都说,如果叔叔活着,一定是家里最有文化的人。爷爷早就有交代,一定要保管好叔叔的这3件遗物。”冉方章说,听父辈讲,叔叔冉绪碧从小就展现出很高的天资和学习热情。为支持他读书,在那个节衣缩食的年代,爷爷冉启基只好让其他3个孩子辍学,全力供小儿子冉绪碧读到了五年级,并为他购置了学算数用的算盘。为了读书,冉绪碧早出晚归,每天都要跋涉四五里山路。为了让冉绪碧好好学习,冉启基还咬牙用12斤玉米换了一盏桐油灯,供冉绪碧晚上学习使用。

渐渐地,私塾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冉绪碧对知识的渴望。冉启基又用60斤玉米当学费为冉绪碧请了一位教书先生。为了便于保存学习书籍和用品,冉启基特意请木匠师傅为小儿子手工制作了一个书箱。

3件学习用品,浓缩了父亲为支持冉绪碧读书改变命运的希冀,也见证了这个乡村少年的思想启蒙。为了追寻革命理想,冉绪碧放下书箱,扛起钢枪,并奉献了自己的全部。1951年4月22日,志愿军第20军60师180团战士冉绪碧,光荣牺牲。

陈曾吉烈士留给家人的遗物,是他的一张黑白照片。照片里的小战士身着军装,手握钢枪,英姿飒爽。

1930年5月,陈曾吉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市长安镇磨盘村,兄弟四人中,他排行老大。1947年,时年17岁的陈曾吉响应号召,主动报名参军。1950年,陈曾吉随部队入朝作战。那年7月,身为班长的陈曾吉在朝鲜江原道与敌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0岁。家人得知这一消息、收到陈曾吉的烈士证时,已是1955年。和烈士证一起送来的,还有一张陈曾吉的军装照片,这也是他留下来的影像。

在父辈们踊跃参军、保家卫国的感召下,陈家后代也不甘落后,陈寿山的两个儿子和陈虎山的两儿一女,也相继参军报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守望无声的誓言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何曾几时,我还能听到汽笛的长鸣,何曾几时,我又记起山里最美好的守望

多年以前,我是一个列车司机,生活很平淡,每天都千篇一律地驾驶着列车,往返于城市与大山间。列车的铁路从城市蔓延至大山深处,再回到繁华的城市中,然而在山里行驶总是很没有安全感,高处摇摇欲坠的巨石、千沟万壑的滑坡、历经沧桑的古树是列车的杀手,锐利的刀锋直指我和列车乘客们的心脏。

原以为提心吊胆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直至我发现在大山里也有修路人存在。

初见修路人时,我以为他只是一个路过的老人。是的,他很老了,而且穿着灰色的中山装,就像刚解放时人们的穿着一样。他身材瘦削,皮肤黝黑,眼窝凹陷,然而最令人难忘的仍是明亮而清澈的眼神,注目着我所驾驶列车,流露出深深的情谊。那不仅仅是出于礼貌的敬意,那双眸里,分明有闪闪发亮的思念和向往。此时的我,也不知不觉地按下了列车的汽笛,久久不放。

后来,我从别人那里打探到了他的故事。他叫老计,一个人生活着,父母早已与世长辞,也没有妻儿。他是一个孤僻的人,人们说,退休后本可以拿着养老金安享晚年,却一个人来到了深山里,做着没有人愿意做的危险工作。或许是这样,可是若是没有他的守护,我和乘客们或许早已死于非命。

生活依然一成不变地进行,我和老计之间仿佛形成了默契,每当列车路过他身旁,他总会举手致敬,而我则回敬以悠扬的列车长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最后,悲剧还是发生了,老计的死讯狠狠地刺疼了我的心脏。我作为他为数不多的亲友参加了他的葬礼,凄凉的葬礼,没有一个人为他哭泣,我也不例外。当他的遗体最后出现在众人面前,我看到他的脸上没有痛苦的痕迹,我甚至觉得,他只是睡着了,如果睁开双眼,仍是那么明亮,于是,我哭了。

那天,我严肃地对所有人说,老计或许孤独,但绝不乖僻,他分明怀着对人们最真挚的祝愿,最美好的念想,即使没有人在意过他。

后来,每当列车行驶入山里,铁路边仿佛总有那么一个身影,举着手,静静的守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观看铁道飞虎的观后感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铁道飞虎》这部电影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几个火车修理工成立了一个“飞虎”队,看见霸占了火车的日本人,恨之入骨,决心干一番大事,却总也找不到机会。有一天,他们遇到了伤员大国。大国告诉他们,集市旁的桥四天之内必须炸掉,因为四天后鬼子会来增援。于是,他们准备从日本人的火库里偷一些炸药包,可好不容易弄到了一个后,又不得不在被鬼子追击时用掉了。后来,有人告诉他们,四天后有一列装装备的火车要从这儿经过。于是,他们就在第四天试着在桥上引爆所有的炸药包,但他们没想到会那么困难。最后,当其中一个人只剩下最后一口气时,他毫不犹豫地引爆了炸药包,取得了炸桥的成功。

看完了《铁道飞虎》,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这支铁道“飞虎”队,不就是抗战时期无数为国捐躯的八路军战士中的代表吗?他们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强盗行径,勇敢、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他们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献身精神,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呀!相比之下,那些贪生怕死、苟且偷生的汉奸走狗们又是多么的自私、多么的渺小!

对照革命先辈,再想想我自己,我不禁羞愧起来。我虽然不能算是“贪生怕死”的人,但也是个害怕困难的人。平时在家里做作业时,我只要一遇到不会的题目,略加思索后再想不出来的话,就马上去找妈妈来帮忙,自己却跑到一边去玩……

今后,我一定要向革命先辈们学习,好好地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改掉害怕困难的毛病,勇敢地同困难作斗争,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艰难险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感动中国候选人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全文共 804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的履历是沉甸甸的、也是金灿灿的,他亲历、见证、领导了中国航天事业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他的传奇人生与中国航天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是惟一见证了中国卫星第一次和上百次发射的航天人。孙家栋自己却对这些“第一”看得很淡:“荣誉属于国家,属于整个航天队伍!我个人只是具备了一点最基本的条件,主要靠国家经济的发展,靠国家发展所创造的环境,对我个人来讲主要还是靠机遇。”

没有吃红烧肉

选择了当“天兵”

2010年1月11日上午,人民大会堂暖意融融。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走上红地毯,走向领奖台,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颁发的“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

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孙家栋自己却觉得很“不安”。他说:“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人共同协作的成果,我个人的工作是非常有限的。”

孙家栋的祖籍是山东牟平,孙家祖先是从清代道光初年从山东迁到辽宁省盖县的。1929年4月8日,孙家栋出生于辽宁盖县。新中国成立后,孙家栋的老家被划分到复县(今为瓦房店市)的行政范围内。3岁那年,孙家栋就开始随父亲在辽宁和黑龙江两省之间颠沛流离。

据他家乡的老人回忆,孙家栋小时候学习特别刻苦,上小学的时候就捧着厚厚的古文书阅读至深夜,而且阅读广泛,只要能找到的书他都会拿来读。儿时的孙家栋喜欢挑老师的毛病,每当上课的时候,孙家栋都瞪着一双圆圆的小眼睛盯着讲台上的老师,一旦老师讲错了,孙家栋都会马上大声指出来,弄得老师特别难堪。

1942年,孙家栋考入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中途因“二战”“失学”。1946年9月,他考入国民政府开办的锦州大学。1947年冬,解放军逼近锦州等地,学校受到影响,孙家栋回到沈阳,然后打算回老家――复县许屯镇老爷庙村。

在去往沈阳时,孙家栋经济窘迫,决定去找一位在沈阳的同学,也是他三哥孙家楠的同学。在同学家,他巧遇在哈尔滨工作、出差过来的三哥孙家楠。孙家楠告诉他,哈尔滨已解放,著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将很快恢复。于是,孙家栋带着憧憬去了哈尔滨。1948年9月,他通过资格审查,进入哈工大预科班专修俄文。

孙家栋最大的愿望不过是想成为一名土木建筑系的学生,将来可以去修大桥。偏偏当时哈工大增设了汽车专业,孙家栋选择了汽车系。在哈工大读预科的时候,每逢十五满月,他都会在夜半时分仰望苍穹。他说:“我们的老祖宗很了不起,他们发明了阴历,通过月亮的阴晴圆缺来记录天时的变化。”

如果命运顺从孙家栋的最初理想,那么中国无疑将少了一位出色的航天专家。

1950年元宵节,很多同学回家团圆,哈工大预科班安排学生晚餐吃红烧肉。孙家栋决定吃完难得的红烧肉就回家。但开饭后,校领导突然来到餐厅通知在场学生:留下会餐的同学谁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请即刻报名,参加的必须赶上8点半自哈市开往北京的火车。从天而降的喜讯让那碗红烧肉对大家已不再具有吸引力。孙家栋的第一反应是:报名参军!能入伍已经无尚光荣,何况又是与蓝天白云为伍的“天兵”呢!来不及过多的思考,来不及与家人打招呼,更来不及吃那碗红烧肉,8点30分,孙家栋和他的部分同学坐上了哈尔滨开往北京的火车。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找到机会回老家看看。“到了部队才知道,因为毛主席和斯大林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答应帮助中国建立一支自己的空军,非常需要一批懂俄语的人,这样才叫到了我们。”

1951年9月,孙家栋一行30人被国家派往苏联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我的记忆力很好,一门功课的七八章内容,几天时间就能从头背到尾,考试时拿到试卷便能一气呵成。”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茹柯夫斯基工程学院有一个传统:考试全部获得满分5分的学生,照片会被挂在学校一进门的地方,1个学年后如果能继续保持,便把照片往上挪,越往上人数越少,照片也越大。毕业时如果能在其上保留1张大照片,便可获得1枚50克重的、正面印有斯大林头像的纯金质奖章。

最让孙家栋无比激动的是: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大学音乐堂亲切接见中国留苏学生。孙家栋作为学习尖端专业的高材生自然被选为代表,接受毛主席的检阅。他一生难忘的是毛主席在这次接见中讲出那一段语重心长的名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孙家栋回忆说,当时莫斯科大学音乐堂沸腾了,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很多中国留学生激动得泪水涟涟。

“中国航天之父”

点将搞起了卫星

1958年4月,孙家栋就带着同学梦寐以求的斯大林头像奖章从苏联留学归来。归国后不久,孙家栋没有去制造飞机,而是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个转型――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前身)。因为学的是飞行器发动机技术,他被安排到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孙家栋说,那时候,人们对导弹还很陌生,连翻译也不知道对这个外来物译个啥名词,有人译作“飞弹”,有人译作“可控制的弹”,最后还是钱学森拍板,译作“导弹”。

这年“五一”节前,孙家栋第一次见到了时任“五院”院长的钱学森。当时钱学森经常到总体部检查工作,并亲临设计现场和大家讨论问题,对快速进步的孙家栋青睐有加,两人的接触次数逐渐多了起来。

起初,“五院”的科研工作是仿制苏联“P-2”导弹。面对苏联提供的一堆图纸,除了钱学森以外,孙家栋他们谁也没见过真导弹。再一看周围的同志,有学力学的、数学的、化学的、纺织的、文史的,五花八门,就是没有一个学导弹理论的。孙家栋所学的航空理论还算与导弹专业离得最近。

1960年,正当中国导弹事业从仿制开始刚刚起步时,赫鲁晓夫撤走了在中国工作的专家,停止供应“P-2”导弹的资料、数据和图纸,妄想把中国的导弹事业扼杀在摇篮中。面对困境,中国的科技人员跟着钱学森,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中国航天路。就在苏联撤走专家17天后,即这年9月10日,中国用国产燃料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近程弹道导弹。那时,孙家栋已经担任了导弹型号总体设计室主任。时隔不到两个月,这年11月5日,中国又成功发射了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准确击中目标。之后,孙家栋又升任为总体设计部副主任。从仿制苏联“P-2”导弹到国产“东风”导弹的研制工作,孙家栋把所有的智慧和精力都倾注其中,心想这辈子就情结导弹了。

人生之路有时也像江河一样,冷不防就发生了大拐弯。1967年建军节前的一个下午,正满头大汗地趴在火箭图纸上搞设计的孙家栋,突然被通知:“为了确保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顺利进行,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院长向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推荐你去负责卫星的总体设计部工作。”就这样,38岁的孙家栋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

当时,苏联、美国、法国已经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日本也在加快准备,孙家栋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很快他就展现出了自己的战略眼光。经过详细考察,他从不同专业角度和技术特长出发,最终选定了戚发轫等18人,这就是中国卫星发展史上有名的“十八勇士”。

根据实际情况,孙家栋大胆对原来的卫星方案进行了简化,把卫星的工程任务概括为简单、明确的12个字“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见、听得到”。他顶着巨大的压力,说服一些老专家,去掉了原设计方案中的卫星探测功能,先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卫星上天,在此基础上,再发射有功能的卫星。攻克重重难关后,卫星初样在1969年10月基本告成。

1970年4月24日21时34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巨大轰鸣中,从戈壁大漠腾空而起……这一天,中国人被一种特殊的激情点燃了。《人民日报》出版套红的号外,所有的广播电台都在热线链接同一条消息,全国人民竞相奔走相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啦!

当晚,当“东方红一号”卫星高奏着悦耳的《东方红》乐曲从北京上空飞过时,卫星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正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值班,他仰望星空,如同看到自己的孩子降生般百感交集,泪水忍不住“刷刷”地滚落下来。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卫星总重量173千克,相当于苏、美、法、日第一颗卫星重量的总和。钱学森曾对别人说:“看来,把孙家栋找来还是对的,他的确敢干事,会干事。”

“卫星之父”

客串起“生意人”

2009年4月15日,刚刚过完八十大寿的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指挥并见证了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100颗航天飞行器,其中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师或总工程师的就有34颗,超过三分之一。为此,他有一个美名“中国卫星之父”。

航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每项工程都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应用等几大系统构成,每个系统都设有总师。而孙家栋则被人们尊称为“总总师”。知情人说:“航天各系统太复杂了,都是牵一发动全身。搞这种大工程总是会有矛盾,矛盾无论多么错综复杂,孙总都能给出妥当的解决方案。”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携带着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喷射出巨大的烈焰,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离开发射台,发射获得圆满成功。然而,正当这颗卫星经变轨、远地点发动机点火进入地球准同步轨道,向预定工作位置漂移的时候,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通过遥测数据发现,装在卫星上的镉镍电池温度超过设计指标的上限值,如果温度继续升高,刚发射成功的卫星就危在旦夕了。

孙家栋果断地发出了打破常规的指令:“立即再调5度!”正常情况下,这道指令需要精准确认后,按程序审批签字后才能执行。但情况紧急,各种手续都已经来不及,尽管孙家栋的指令已经被录了音,但没有指挥部会商签字,这道命令很难执行。如果孙家栋没有很高的威望,操作人员也是不会执行他的命令的。要知道,孙家栋在这紧急关头果断处置是需要何等的胆识!将需要承担多么巨大的风险!

现场的操作人员为了慎重,临时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草草写下“孙家栋要求再调5度”的字据要孙家栋签名,孙家栋毅然拿起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3个字的分量和风险犹如战场上的“生死置之度外”,需要把个人的一切顾虑抛到脑后,孙家栋的选择没有一丝迟疑……

天上的卫星执行了地面的指令后停止了温度上升,呈现了下降的趋势,热失控被制服了,卫星终于化险为夷。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验证了降温决策的正确性,这一绝招也引起了同行们的惊叹。

航天事业充满了高风险,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孙家栋从来没有被挫折吓倒过。有一件事情他至今难以忘怀。1974年11月5日,孙家栋带领他的团队研制的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的运载火箭矗立在一望无垠茫茫戈壁的发射台上。就在运载这颗卫星的火箭点火之后,意外出现了,大家都懵了。孙家栋带着大伙把眼泪一抹,直奔发射现场,决心一定要找到失败的原因。

这次惨痛的失败,孙家栋至今记忆犹新:现场一片火海,数年的心血化为灰烬。在西北寒冬夕阳余辉下,茫茫大漠中,人们用手抠,拿筛子筛,边掉泪边寻找卫星残骸的碎块,哪怕一点碎片都要把它收集起来。最后查清原因,竟然是一个非常小的产品故障――火箭中一根导线的铜丝断了,但是外头胶皮套没断。“火箭发射的时候,一震,它就有时候离开,有时候接上,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

他回忆说:“在航天工作中,质量是第一位的,哪怕一个极细微的问题也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结果。在现场看,一片火海,半个天都是红的。那阵子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确实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跑到一个单独的小房子里嚎啕大哭。随后,我惟一能做的就是鼓励大家不要灰心、不能丧气,不能被失败吓倒。”此后,孙家栋更加精益求精地要求自己、要求身边的人。1年后,新的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终于冲出大气层,又平安返回预定着陆点……

在关键时刻,平时严谨沉稳的孙家栋一次次挺身而出,不仅在他熟悉的高风险的航天科技领域,就是在当年国人都陌生的承揽卫星发射服务方面,同样义无反顾。

1985年10月,中国政府向世界正式宣布:中国的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承担国外卫星发射业务。这一消息震动了国际航天界――要知道,美国和欧洲在当时垄断着国际卫星发射市场。发射外星,中国航天人不仅要懂得研制火箭发射卫星,也必须学会与国外商家打交道。孙家栋这个“造卫星”的专家又担当起“生意人”的角色。

1988年,香港亚洲卫星公司购买了美国休斯公司生产的通信卫星,起名“亚洲一号”卫星,并准备让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将其送入太空。但卫星要从大洋彼岸运到中国,必须有美国政府发放的出境许可证,争取许可证的使命便落到了孙家栋的肩上。整个谈判期间,作为谈判代表团团长的他,面对种种谬论不卑不亢,义正词严,句句中的。艰苦谈判之后,签署备忘录之前,他晕倒在谈判间里。

1990年4月7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内,气氛紧张得让人窒息。“在现场经历了多少次发射,那次发射特别激动、最紧张。”孙家栋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说,“不只感受到自己的心跳,旁边人的心跳也能感觉到,就是那种心情。有人告诉我,卫星发射成功,美国华侨流着泪激动地说‘中国的卫星能打多高,国外华人的头就能抬多高’。”这种跳动着的爱国情怀促使航天人更加把航天精神浸润到每一个航天产品上去。

21点30分,“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雷霆般呼啸着拔地而起;21分钟后,精确地将“亚洲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亚星”的入轨精度是休斯公司31颗同类卫星中入轨精度最高的。听到现场的美方专家由衷地说“没想到中国的运载火箭能达到这样的水平”时,孙家栋自豪地笑了。

如今回想起当年向美国人“叫板”的情景,孙家栋依旧百感交集:“我突然想到小时候,老人常说‘洋火、洋油、洋车’,身边到处是外国产品。终于,我们的火箭能发射美国卫星了,那种激动与自豪,难以用语言形容。”他深有感触地说:“谈判实质上是两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的实力增强了,我们说话的分量自然就加重了。”

与一见钟情的

“嫦娥”聚少离多

2004年2月25日,中国各大报纸以醒目标题发出人们关注的消息:“嫦娥工程”领军人物确定。时年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出任总设计师。

“都到了这个年纪,取得了那么多荣誉,还是‘保持晚节’为好,要是我,我看没有必要承担风险挑重担。”很多人不理解,早已功成名就的孙家栋为什么还要接受这项充满风险的工作,万一失败了,他辉煌的航天生涯就可能蒙上阴影,但孙家栋没有一丝犹豫。“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他说,“这是一个航天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

在孙家栋看来,探测月球有两个目的,一是探索宇宙奥秘,二是开发空间资源。其中开发资源就看我们将来对月球认识到什么程度,这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但如果你不起步,你不去,将来这个领域就不是你的。”

嫦娥舒袖神话浪漫,但卫星探月道路艰辛。不知经过多少个昼夜,攻克了许多个难关,孙家栋和他带领的团队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嫦娥一号”卫星终于研制成功了。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随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指挥员气壮山河的“点火”口令,“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运载着“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喷射着烈焰腾空而起,冲出地球,飞向38万公里外的月球。11月5日11时37分,对“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一次近月制动,卫星成功被月球捕获,进入环月轨道。

那一刻,现场直播的电视镜头捕捉到了这么一个场景: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内,人们欢呼跳跃,拥抱握手。孙家栋却走到一个僻静角落,悄悄地背过身子,掏出手绢偷偷擦眼泪。这时,“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走过去和孙家栋紧紧拥抱在一起。这个镜头令许多人动容。欧阳自远回忆说:“激动得手都是冰凉的,我们就像并肩作战的战友一样,胜利那一刻的激动无以言表!”

熟悉孙家栋的人都说他的心目中有两个“嫦娥”――一个是绕月飞行的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一个是与他相守一生的爱妻魏素萍。

当年,魏素萍是哈尔滨市立医院的内科医生。孙家栋与魏素萍是通过战友的照片介绍“认识”的。当时,孙家栋对着照片左右端详,越看越心仪,立即提笔写了一封信,一枝丘比特之箭就这样由北京飞向了哈尔滨……

25天之后,孙家栋利用“五一”假期踏上了驶往哈尔滨的火车。在哈尔滨秋林百货公司大门口,两个素未谋面的年轻人在目光相遇的瞬间,不约而同地认出了对方……当年,孙家栋的母亲说起这件事,笑眯眯地乐开了:“这实际是月下老人早就用红线把他俩拴在了一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啊!”

第一次见面后的100天,即1959年8月9日,孙家栋和魏素萍在北京南苑举行了简朴、热闹的婚礼。虽然此时魏素萍不知道孙家栋具体做什么工作,但100天的书信往来已经让她深深地爱上了学识渊博的孙家栋,感觉自己喜欢的这个人可信赖、可依靠。不久,魏素萍由哈尔滨调到北京,成为航天系统某医院的心血管科医生。

婚后的日子里,魏素萍终于领会了丈夫工作的忙碌感和神秘感:孙家栋不是加班就是开会,否则就是一去几个月的出差,即使回到家中,也没闲过。两人相濡以沫,相亲相爱,一晃几十年。

奉献是孙家栋生活的主旋律,即使在年届八旬之后,孙家栋仍然在超负荷地工作着。他的老母亲去世时,孙家栋也只是深夜赶回来,站站脚又连夜返回。魏素萍自从和孙家栋结婚就没见他空闲过,丈夫对祖国的贡献和辉煌的事业让她自豪。可孙家栋却觉得欠了妻子许多情,家里的事全靠妻子。

从一见钟情到相伴变老,但他们的感情依旧甜蜜、浓烈。当年,孙家栋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后回到家里,亲手给妻子戴上这枚奖章。他动情地对妻子说:“这枚功勋奖章也有你的一半!”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闲下来后,打算多花点时间陪陪她。”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每当听到这首历久而弥新的老歌,孙家栋都会联想到当年那首从“东方红一号”卫星上传来的铝板琴奏出的美妙乐曲。近40年飞逝如电,那音乐至今仍那么清晰悦耳地回荡在他的耳畔。孙家栋业余爱好很多,但后来因忙于工作,每天清晨在老伴的陪同和“督促”下才去打打太极,爱好只保留了欣赏音乐这一项。对于流行音乐,孙家栋自嘲道:“我对流行音乐接受得较慢,开始听不进去,等我感觉有点喜欢了,人家都早已流行过去了。”

孙家栋有个爱好,喜欢看天。其实,他更喜欢看火箭腾空而去,将颗颗卫星送上太空的壮丽。多年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脑子里只要装上了问题,就会觉得茶无味、饭不香,他会沉默寡言,日思夜想。有好几次,有时是半夜,有时是凌晨,魏素萍醒来发现床上的老伴不见了,细听房间没有一丝动静,吓得她大喊。孙家栋却很沉稳地说:“你睡你的觉,不要大惊小怪。”原来,孙家栋夜里起来看到窗外挂在空中那明亮的月亮,总会身不由己地到凉台上看上几眼,他仔细看着月亮在慢慢地移动,心里在默默琢磨月亮与“嫦娥工程”总体的一些技术方案的联系。

大智慧需要好记性。据说,孙家栋工作一生竟没有一本笔记本。即便到了七八十岁的高龄,开两天大会,总结时仍然凭记忆就能游刃有余。他的侄儿孙忠胜说:“对于四叔,我最大的印象就是乡里的老人们经常夸他是‘神童’。四叔6岁刚上学的时候就能够过目不忘,不管多难记的东西,只要老师讲上一遍,或者在黑板上写上一遍,四叔都能牢牢记住。”而今,他每天翻阅的是有关各国的大量航天资料和航天专业书籍。孙家栋说:“搞了一辈子航天,航天就像我的‘爱好’一样,这辈子都不会离开了。”

有同行说,现在,已经耄耋之年的孙老仍像一颗卫星一样旋转不停。与航天打了一辈子交道,孙家栋对星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现任北斗卫星导航工程、“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继续活跃在我国航天技术的前沿领域。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许多技术决策、指挥和协调工作仍然压在他的肩上。面对巨大的压力,孙家栋是怎么想的?从他对航天精神的解读中,不难找到答案:“总结我国的航天精神,最主要的一条,是豁出命去爱航天事业!”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党员干部观看《秀美人生》观后感篇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黄文秀——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名字,2016年从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和每年千千万万选择留在大城市就业的毕业生不同,黄文秀一毕业便毅然回到了家乡百色工作,2018年3月又响应组织号召,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从此,一个青春正茂的年轻女孩整日素面朝天,双脚扎进泥土,最终年仅30岁便永远倒在了扶贫路上。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我们要学习黄文秀这种实实在在行动、脚踏实地干事的精神,筑梦奋斗。承担起党员干部的担当和作为,诠释青春人生的价值和追求,诠释奋斗追梦的真谛和意义,无愧为新时代的干部。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我们要深怀爱民之心,始终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走进群众中去,走进问题中去。为民办事要“接地气”,与民相处要“多耐心”,更要牢记“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手握公权,就要为民办事”。恪守为民之责。“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力。”身为党的干部,就要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在工作中要始终不忘初心,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办事效率,勤政务实,敢于担当,努力做到恪守为民服务的责任,力行为民服务的举措。多办利民之事。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扎根基层,深入开展有益于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多下基层调研,多于群众交流,把握地方发展特点,深挖地方发展潜力,努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真正把精准扶贫工作规划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让百姓富裕起来,充分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观看黄大年事迹的感受

全文共 1006 字

+ 加入清单

“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黄大年同志说到了,也做到了。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统一,充分展现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统一,彰显了一名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格,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肝胆许国终不悔。回顾黄大年同志的人生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他是一个至诚无私的爱国者,始终以祖国的需要为最高追求;他是一个目光高远的科学家,始终瞄准国际前沿创新创造;他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教育者,始终用战略视野和高尚人格培养凝聚高端人才;他是众人眼中的“拼命黄郎”,始终忘我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鞠躬尽瘁。斯人已逝,他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大力弘扬。

我们要学习黄大年同志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全部的炽热情怀。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和安逸生活,成为东北地区第一批“千人计划”归国者,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洪流。黄大年同志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必将感染和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实现强国梦的伟大事业中。

我们要学习黄大年同志创新创造、不懈追赶国际前沿科技的可贵担当。他在科研上始终是一个被追赶者,回国后,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在所从事的领域“开疆拓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男儿自以身许国”,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更感受到了以身许国的义不容辞和义无反顾,为我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共筑中国梦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学习黄大年同志恪尽职守、为国家培养凝聚人才的高尚风范。他常说,自己最重要的身份是一名教师。他以“为祖国培养人才”为己任,始终把目标定在祖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人才需求上。他治学严谨,因材施教,努力为学生们开启与世界交流的“窗户”,培养了一批“出得去、回得来”的人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用行动阐释了师者之行、之德,是我们在本职岗位上奋发进取的一面镜子。

我们要学习黄大年同志忘我拼搏、为实现中国梦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黄大年同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分夺秒推动科研进展、人才培养,在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征途上躬身前行。他把自己一生奉献给了祖国,把生命最绚丽的部分奉献给了他所钟情的事业。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带动性和感召力,必将激励和鞭策我们不忘初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篇章中砥砺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观看河南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有感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2022年9月1号是我们开学的日子,每年开学第一天的晚上我们会有一个特殊的作业,就是准时收看播出的《思政第一课》。今年的思政第一课一开场让我感受到与众不同。因为今年的主题是__。这期节目讲了许多小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未来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就算现在处于一个困境之中,我们也要重新燃起斗志。我们要为自己的梦想而前进,毕竟前途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开办思政第一课节目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毕竟我们经历漫长的暑假,或多或少会在学习上有些漫不经心,想要在开学的时候迅速回复自身状态,没有助力学生一把是很苦难的。《思政第一课》提醒着我们把重心重新移回到学习当中,而且这门课程采取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的授课方式,而是利用电视传媒方式授课,这样跟能让学生观看学习也能得到丰富自己精神世界。

《思政第一课》节目中,让我们知道祖国从历经磨难到繁荣昌盛的艰险历程,也让我们认识到祖国的繁荣昌盛是离不开党的正确指导和英明带领,所以身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发展自身,为祖国未来美好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要求我们观看《思政第一课》的原因更多是做为身处在新时代的学生,不应该浑浑噩噩虚度年华,而是不断完善自身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社会价值,让我们新一代的青少年担当起我们的责任与重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花开无声900字作文

全文共 1392 字

+ 加入清单

寂静淡漠的夜空仿佛已脱离人世,但正是因为有了繁星和月亮的相依相伴,才会有温总理总理的著名诗歌《仰望星空》;孤傲自立的峨眉山独占一角,冷漠霸气,但正是因为有了青云伊人相伴,淡纱薄雾相衬,才会有今天的冰山美人;复杂难解的社会让人捉摸不透,但正是因为有了点点滴滴的真实生活,才会有了欣欣向荣的温馨家园。奠定一切基础的是身为社会公民的我们对这个社会作出的贡献。

真情才能流露出实感,感动才能说明生活。可以说生活并没有抛弃任何人,只是有的人抛弃了生活。生活爱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应该去珍爱生活。即便是一颗流星,也要在划过天际的刹那间,把光亮留给世间。生活并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不是没有感动,而是缺少能够感动的心灵。很多的感动,或许,只是缘于瞬间的小事,而正是那么多的小事,让我们的心中充满感动。

本与她无关,可是她却站了出来伸出双手接住了一个小生命,避免了一个家庭的悲剧。她就是“最美妈妈”吴菊萍。她接住的两岁小生命,与她毫无血缘关系,但是她仍愿意去拯救。事后,她和两岁儿童一同被送到医院。经过检查小孩只是有一些皮外擦伤,可吴菊萍却是双手粉碎性骨折,终身残疾。当她出院时有一名记者采访她,是这样问道:“如果当时知道接住之后会粉碎性骨折,你还会去接吗?”吴菊萍干净利落的答道:“如果当时知道是这样的后果,我依然会去接的。”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感动了中国上亿人,她的家人为她骄傲,中国上亿个老百姓以吴菊萍为自豪。

每一个感动都值得去流泪,不要说我们太爱流泪,因为每一个感动都是对生活的感恩,都足以让我们洒下一捧感动之泪。无声,花落无声,好人就是如此,就像雨后承露的荷叶,只是散发着淡雅的清香。却不怎受关注,而受她之恩的荷花却有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神圣地位。可又曾有几个人又想到过在一旁衬托的淡绿荷叶?正如了鲁迅老先生的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多注意一下身旁的人事物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谁说爱一定是惊世骇俗的,一定是轰轰烈烈的?普通的也可以是爱。最感人的莫过于孟母三迁的付出:最牵肠的莫过于花木兰的父母对出征在外的女儿的挂念;最真挚的莫过于动物母亲的纯真。

不曾记得是在哪本书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猎人上山打猎时偶遇一匹母狼带着几只狼崽迎面而来。当然,出于一个猎人的本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麻利地举起了枪瞄准了母狼和狼崽。母狼带着狼崽掉头狂奔,直到午后。猎人不知何时发现狼崽不见了,但是他顾不及了,为了眼前更大的利益。他继续追着母狼,奇怪的是,这只母狼这次没有跟猎人兜弯儿,而是跑上了一条绝路。不可避免的是母狼的痛苦牺牲。黄昏时他扛着新打的狼皮下山了,这时他发现了一个冒气的狼粪,还时不时地传来狼崽儿的叫声。猎人扒开一看,正是那匹死去的母狼的幼崽。他又仔细一看狼粪上还有扫过的痕迹,他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看见过这个猎人,只是发现了多了一个护林人。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形色各样的事情,但是总会有一些人和事会让我们难以忘怀,总有一种奉献让我们感动。正如写作一样,触景生情,生活也不例外。这个大世界中总是少了一些无以言语的感动。既然上帝给了我们耳朵,是让我们倾听世间所有纷杂的声音,转换成美妙动听的音乐。如果你想享受美妙动听的音乐,就要学会用爱去倾听。花开无声胜有声,声声相传,心心相连,幸福相伴,感动生活与我同行。

[花开无声9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观看篮球比赛作文

全文共 1582 字

+ 加入清单

溜完冰在回家的路上,我突然听到了“啪,啪,啪,啪,啪……”的几声,我顿时轻轻地“咦”了一声,这不是打篮球的声音吗?我还听到了一个人用广播的声音,“红队六号,快攻有效加两分。”我听了不禁更肯定了我的想法——一定是有人在打球,我飞快地踏起了我的脚,想发出声音的地方溜了过去,Oh,Year!果然没错,是龙华人民医院的职员在打×××届篮球比赛,终于可以看个“真人版”篮球赛,我这个“小篮球迷”有“眼福”啦!看来我来的还是时候,我来的时候才是打到一半的上半场了。于是,我不敢再怠慢了,迅速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准备认认真真地看好这场“真人版”的篮球赛,并希望能学会几招突破、抢球或者是运球,回去好“耍耍宝”,让那些同学“刮目相看”,我也“鹤立鸡群”。

我把加油的对象决定在黄队身上,他们其中有一个高高的,看上去技术不错,还有一个看上去蛮健壮的,虽然有些矮但是技术上应该也不错。“嘘——”一声口哨声吹响了,篮球赛里的每个人都被这声口哨声吹响了,每个球员都热血沸腾,他们心情格外激动,这次由红队发球,红队6号拿到球后,马上朝自己的篮球框那里猛攻,他左躲右闪,很快就闯进了黄队的“大本营”,紧接着就一个上篮有效加两分。到黄队攻了,黄队5号飞快地运着球跑了过去,“左传右传”,配合地非常好,可惜哄对方的太厉害了,没进被红队抢了过去,红队6号马上……红队就这样打响了上半场的第一炮。接着,大家下了篮球场,下面有些观众忙着给各个球员喝水,教练给他们安排战术,每个人都有一个详细的安排,大家休息好了,下半场也随之开始了。

我也逐渐发现了红队的优势和黄队的弱势,红队的优势是人数比较多,黄队的弱势则是人数比较少,红队这样跟黄队玩车轮战,黄队的体力不断减少,但他们仍然乐观而丝毫没有灰心的样子,并且竭尽全力地“血战到底”,黄队现在像沉睡的雄狮一样终于觉醒了,黄队5号和黄队8号作为黄队的主力,篮球技术理所当然是最好的,黄队5号“左攻右闪”,终于“闯”进了红队的“大本营”,一个勾手黄队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两分,红队也不再掩藏实力,红队六号踏着飞快的脚步,稳重地跑了过去,他慢慢地突破进了里面,做了个上篮的动作,黄队XXX号急忙一个盖帽,可惜红队6号上篮的动作只是个假动作,他马上传给了另一个红队主力——15号,15号依靠身体肥壮,强行撞了进去,一个上篮有效加两分。到黄队发球了,黄队终于热血沸腾了,终于发飙了。黄队5号那提高语调的声音出现了:“嘿,打不好就别打了。”大家一下子提高了警惕心,他说完这句话,防守变得更加严密,菜鸟也变成了高手,抢球更加积极,黄对5号自己也在奋战,他运球稳重而慢慢地跑到了三分线,瞄准,投!进了!黄队队员兴奋地欢呼起来了,Oh,Year!我不禁想到斗罗大陆的一句话:“不怕有神一样的对手,只怕有猪一样的队友。

”没想到这句话竟然在这里验证了,幸好黄队里面没有猪一样的队友,红队为了加快速度进球,想打黄队个措手不及,他就大力一扔,想传给另一个红队主力——红队15号。可惜他的梦想被黄队5好给打碎了,黄队5号矫健的身体跳了起来,不偏不倚地将球接住,迅速地跑到了红队那边的三分线,跳起来的时候红队6号来的刚刚好,他准备妄想一个盖帽,哈哈!红队6号上当了,黄队5号传给了黄队8号,黄队8号高高的身子让红队的“矮冬瓜”抢不到球,只能在那里跳来跳去,黄队8号已经等不及了,他瞄准篮筐一投,空心!黄队再次像开水一样沸腾了起来,他们两个主力太强了。我不禁想到一句话来描述黄队5号和黄队8号:东风吹,战鼓擂,我是高手我怕谁!红队也不是省油的灯,红队6号靠着精良的技术“横冲直撞”跑进了黄对的“重要地方”……最后,黄队凭着团结和精湛的技术取得了这场精彩的比赛。

傍晚,我回到了家想:这场比赛没有什么技术吗,全是靠团结合一点点好技术赢了。想到这里,我的脑海浮现出了我的战队的配合,谁防谁的问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重温红色历史观看革命影片作文450字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我有一个个性十足的老师一一一钱老师。当我们听话,她的心情就好,就会让我们在活动课自由活动和观看电影,当我们不乖的时候,她会不高兴时,就会生气让我说今后语文课怎么怎么样。

今天我们表现不错,然后就得到了看了一部关于革故事的电影一一一《小英雄,雨来》的奖励。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雨来,讲述了一个关于小英雄一一一雨来英勇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当他的老师被抓走了时他想尽所有办法,无论如何都要把他自己的老师救出来。

为此雨来和汉奸的儿子,竟然在日本鬼子的酒肉里下了泻药,可不知因为什么他们好像觉察了什么,就让雨来先吃。雨来就说:爸爸妈妈对我说过要让大人先吃。可日本鬼子非让他吃,他又说:爸爸妈妈对我说过要让客人先吃。日本鬼子却说:皇军请客小孩先吃。

雨来不能不吃,就吃了一个馒头和螃蟹,吃了起来。日本鬼子觉得没是也就吃了起来。一直吃到了傍晚,忽然觉得肚子痛,要上厕所,他们一直拉到了第二天早上。他们最后都被淹死了。

我们也一定要做个临危不惧、热爱祖国的孩子。雨来不愧为小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