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名人朱德廉洁的故事(实用20篇)

其实,有些琐碎的小事,本身并不严重,人家也许根本就没放在心上,苦的倒是“疑心生暗鬼”式的自我折磨。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中国名人朱德廉洁的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浏览

4060

作文

1000

铁血显英雄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是一面时间铸就的筛子,在暴风骤雨后,留下的都是一个个忠心爱国的壮士身躯,他们把热血奉献于了祖国大地,浸染了每个爱国者的心灵,他们用智慧与勇气给我们铺垫了美好的今天,他们在用生命铸造辉煌。

我想,自古至今那些为保卫国家而英勇牺牲的人,他们并不是有着一副美丽动人的外表而是有着一颗赤热的红心,为了祖国的安定,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用生命去冲锋,这样的他们应该是最美的。

因为忠勇爱国,梁维亚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当他投第一营前队当兵时,他已经坚定了报国的步伐,参加武昌起义更加涌动了他那颗赤心,而后的他自告奋勇,指挥进攻兵工厂的部队。沪军都督陈其美发现他勇于任事便派他赴苏州活动。苏州同志以梁维亚新从武昌来,派他住说苏抚程德全,他手按枪柄大声喊出他内心的狂热: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公素识时务,只有应天顺人,方为上策。事毕回沪,他又被会为敢死团营长。他肩负着使命,凭借着自己的意志力英勇抗敌。1913年起他又开始参加反袁活动,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他从不言弃,一直对祖国忠心耽耽,直到北伐战争,他都站在革命一边。把自己与国家系以一起,时刻视解救国家危难为己任,这样忠勇的革命战士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然而,爱国者不仅仅只有那位革命战士。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又涌出了以屈子厚为首的有志青年,他们成立救国团,谋图以武力反帝、反清,但未能付诸行动。虽然如此,他并没有放弃他最初的信念,救国刻不容缓。他先以兴汉排满,伸张民权为旨召集同学组织质学会,后来又旨在保全中国自立权,创建新自立国建立了一支自立军,在各个重要地区起事。屈子厚先后创立的组织的主旨皆不同,但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出发,都是为了维护民族利益,加快中华复兴。在1908年他们起义没能成功,他改变计划,从此开始教育事业,可在当时的那种黑暗昏庸的社会背景下,他还是无法逃脱命运的魔掌。

时间划破我们的脸颊,历史沧桑,多少不知名的英雄为了保家卫国,用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那么多忠勇的人们,感谢你们的大无畏。岁月总是经不起磨炼,这种忠勇的精神在漫漫长河中逐渐流失。现代文明社会并不是不需要这种精神而是太需要,但却无法得到满足,社会要进步,中国要富强,就请唤回这种可贵的精神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名人求职的小故事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每个人工作的时候,都有一个求职的过程。那名人求职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名人求职的小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罗温·阿特金森:灵机一动

英国著名喜剧演员罗温·阿特金森以其“憨豆先生”的形象而深入人心。罗温成名前到英国一家著名的马戏团应聘滑稽演员。考官出的面试题目是当场让人捧腹大笑。憨豆又讲笑话又演哑剧,可考官没有一人露出一丝笑意。

罗温灵机一动,亮出绝招,他转身拉开面试房间的门,对外面等候面试的其他应聘者大叫道:“喂,你们都可以回家吃饭了!他们已经决定录用我了!”这时,已经憋了很久的考官们一下子集体大笑起来。

罗温终于得到了一份可以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并最终成为英国喜剧泰斗、世界著名的滑稽大师。有时候懂得运用幽默,也是打动人心的一个技能。

李咏:处变不惊

1991年7月,李咏刚从北京广播学院(现已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就去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招聘考试。面试的当天,中央电视台把内部的闭路电视全部开通,台里所有人都能看到面试现场的画面,考场台下黑压压的全是人,初出茅庐的李咏有点儿慌,他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随着面试的进行,他逐渐适应了这种场面。

当时正打海湾战争,考官问海湾战争参战国都有哪些国家?李咏搜肠刮肚说了一些,惟独少了伊拉克,台下马上就有人质问,李咏想都没想,脱口而出:“联合国正制裁呢,那是‘敌’国呀!”一句话让台下的人全乐了,李咏由此给考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顺利地进入了中央电视台,为日后成为综艺节目“一哥”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你不可不知的中国名人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你不可不知的中国名人故事》这本书后,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章——领袖人物。

在这一章里,我认识了治水英雄——大禹,故事里说的是在治水时期,大禹为了完成治水重任,娶妻涂山女四天便离开家,在外13年,没有回过一次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已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这体现了大禹为民造福的可敬形象。《大禹治水》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早在上古时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水的特性,了解了洪水泛滥的规律,并用原始工具战胜了洪水。在书中,我还认识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也是一位有才能的君主,她赏罚分明、唯才是举,又能广开言路,善于纳谏。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中国历史做出过了巨大的贡献,我非常敬佩武则天。同时,我还从书中认识了一位少年天子——康熙,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才华的天子,他八岁就登上了皇位,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取得了对三藩、明郑、准噶尔的战争胜利,在位六十年,真是太令人震惊了!

听了我的述说,你们应该对这些历史人物有些了解了吧!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需要我们从书中去拜读。我们需要学习这些人物身上坚忍不拔、勤奋努力等等可贵的精神。在生活中,我们也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发扬团队精神和乐于助人的精神,把好的一面发扬光大,这样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危难时刻显本色的英雄赵博生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1933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将江西宁都县改名为博生县,以纪念革命烈士赵博生

赵博生,1897年出生于河北沧县东慈庄。1924年冬入冯玉祥的西北军,从团附升至军参谋长。期间赵博生受共产党人刘伯坚等的影响,于 1931年与在第26路军中的中共特别支部取得联系,赵博生说:“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叫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即使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同年10月,中共中央批准赵博生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2月14日,赵博生同季振同、董振堂等率所部1.7万多名官兵在宁都起义。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赵博生先后任红5军团14军、13军军长,军团参谋长、副总指挥。他率部参加赣州、漳州和南雄水口、建黎泰等战役战斗。每战他都亲临前线,屡建战功,曾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一级红旗勋章。

1933年1月8日,赵博生与敌人在激烈的肉搏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6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名人故事作文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史蒂夫·乔布斯这个人物大家一定知道吧!他是个大名鼎鼎的人——苹果公司的总裁。

他的一生有许多辉煌的成就:苹果手机一至四代,苹果电脑七种款式……让人羡慕不已。乔布斯从小就爱研究电器,时间久了,他就能修好各种电器,如:收音机、电扇等。邻居和家人都很欣赏他,把他称为小工程师。有一次,爸爸的车坏了,乔布斯跟着爸爸去修车,爸爸看了看发动机,摇摇头说:唉,彻底坏了!乔布斯说不一定呢!便三下两下把车修好了。爸爸高兴地把他抱起来,不停地夸他是好样的。

后来,乔布斯长大了,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便到电话工厂学习生产电话。一个星期不到,他就出徙了,因为他已经学会了制造电话。但他却觉得这样的电话不够完美:一:体积大;二:传音效果不好。乔布斯便从厂里带了一部电话回家,废寝忘食地研究。一年后,他终于制造出了体积小、传音清晰的电话。大家都说这是世上最好的电话。乔布斯想:这种电话工功能不多,而且必须接电线,如果能有一种功能多、便于携带的电话就好了!他又花费了半年时间,发明了便于携带、功能多的电话,是世界上第一部移动手机。这种电话用充电器充电,能随身携带,可以照相、发短信、听广播等十种功能,有一位富翁还想用一百万美元换这部手机。不久,他成立了苹果公司,把这种手机投入生产,立刻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乔布斯还发明了更好的手机、电脑。

可惜的是,他于20xx年逝世。虽然他已经不在人世,但他勇于创新的精神永存在人们心中!从现在开始,我要认真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像乔布斯一样改变世界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有哪些

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1) 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2)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3)玄奘苦学佛法。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4)孔子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5)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名人故事作文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名师执教基础,新生的起点一定更高更稳。名师影响一生。

如果问:1946年,徐悲鸿任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时,教几年级?你也许答不出。但要问:现在名校中的名师教几年级?你一定脱口而出——毕业班。且不说大学,就说一窝蜂扩招的名中学,师资匮乏,便让高二老师教高三,高一老师教高二,初三老师晋高一,依此拆低补高,最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教初一。

但当年徐悲鸿反其道而行之。他亲授一年级课,教新生起稿、观察、修改、乃至铅笔、纸张、油彩等工具的用法,还到学生宿舍指导写生。二年级由吴作人等名家任课。三年级,待学生好规矩养成,才交给青年老师带班。新师应该得到尊重,可教育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新生刚起步,如果名师执教基础,新生的起点一定更高更稳。名师影响一生。

悲鸿大师用心良苦,大师何以如此?一是心有学生,尽力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二是教学理念崇高,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这也许是那时既不扩招收费、也不以“升学率”为考评标准的缘故。由名师开启智慧,乃三生有幸。当代人唯有羡慕的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外名人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我看了一本以《中外名人故事》为题的书,里面写的都是名人们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我被高尔基的认真和贝多芬的坚持深深感动了。 高尔基是一个苏连作家,他的剧作《耶戈尔.布雷乔夫和其它的人们》正上演时,导演在没经过他同意就擅自将结尾处改成布雷乔夫死了。观众们很激动,谢幕达二十三次,但高尔基却硬是要导演改回去,原因是布雷乔夫根本没有死。导演没办法,只好改回去。这样以来,效果差多了。但高尔基很满意,因为他尊重了事实。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感触很深,明明结尾耶戈尔.布雷乔夫死了的效果更好,高尔基为什么要坚持自己的剧本,硬要导演改回去呢?也太认真了吧!但我又反反复复地读了几遍,改变了对高尔基的看法。如果人们都为了利益不分黑白,颠倒是非,那世界就是虚伪的了。

读了《中外名人故事》后,我明白了这样一个精神: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要有毅力。如果每个人都能有这种精神,那世界将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李可染拜师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1946年,经徐悲鸿引荐,李可染见到了仰慕已久的80多岁高龄的齐白石,表达了自己想拜师求教的心情。1947年春,他带了20张画第二次拜见齐白石,由此引出一段动人的故事

当时,齐白石正在躺椅上养神,画送到手边,他便顺手接过。起初他还是半躺着看,待看了两张画以后,他已不由自主地坐了起来。再继续看,齐老眼里放出亮光,身子也随着站了起来,边看边说:“这才是大写意呢!”齐白石晚年有个习惯,认画不认人,看完画以后,他将注意力转移到李可染身上,问:“你就是李可染?”李可染忙答应。齐老高兴了,赞许道:“30年前我看到徐青藤真迹,没想到30年后看到你这个年轻人的画。”徐青藤即徐渭,是明朝著名的花鸟、山水画家,其画以用笔豪放恣纵,潇洒飘逸,名重一时,对后世亦有极大影响。齐白石生平十分推崇徐渭,由此可见他对李可染的赏识。

接着,齐老满含深意地说:“但我看你的画像是写草书,我一辈子都想写草书,可我现在还在写正楷……”就这样,二人以画为桥,一下子变得十分亲近。李可染告辞时,齐老留他吃饭,可他再三推辞,齐老动了气,对正要迈出门槛的李可染大声说:“你走吧!”这时,齐老家人示意,可染你要听齐老的,留下吧。从此,齐白石与李可染结下不解之缘。

李可染对拜师一事非常看重,认为拜师仪式必须郑重其事,所以拖了一段时间。齐白石却等不及了,有一次他问李可染:“你愿不愿拜师?”李可染忙说:“您早就是我的老师了。”齐白石会错了意,心情郁闷,不时地对身边的护士念叨:“李可染这个年轻人,他不会拜我做老师的,他的成就,将来会很高。”

这话传到李可染耳中,他急忙去见齐老,解释原因。齐老心直口快,连声说:“什么也不需要,什么也不需要。”李可染茅塞顿开,当天在齐老第三子齐子如陪同下执弟子礼。齐白石连忙站起,扶李可染起来,高兴之余,眼睛都有点湿润,喃喃地说:“你呀,是一个千秋万世的人哪!”

此后,李可染便正式成为齐白石的得意弟子,10年工夫,尽得齐老艺术精髓。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几本书,有《爱的教育》,《贝丝的快乐农场》,《父亲的城》,其中还有我最爱看的《中国成语故事》。

虽然,书还没看完,但是从已经看过的故事中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如;“半途而废中”的乐羊子,在贤惠妻子的劝告下,做到了路不拾遗,明白了一块布要一寸一寸,一尺一尺才能织起来,如果剪断,那从前的时间就白白浪费了,读书学习也是这样,需要日积月累,才能成功,如果半途而废,和剪断这块布有何不同呢。而我有时候就听不进老师和爸妈的劝告,没有耐心,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常常受到老师和爸妈的批评。

还有,“程门立雪”中的杨时,为了继续求学,放弃做官,千里迢迢冒着大雪去拜访老师,正巧遇到老师在睡觉,他就恭恭敬敬的站在门外等候,直到老师醒来,但他已成了雪人。杨时这种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和他相比我是那么的渺小。

看看我,经常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在讲课,而我在东张西望,做小动作,不认真听,既对老师不尊敬,又没学到知识。最后还得受老师和家长批评;夏天,爸妈怕我学习热,于是就把空调打开,而我却在里面玩,想想真是太不应该了。

看这本书,同时也让我领略到了“曹冲称象”里的曹冲的机智;“愚公移山”里的愚公的恒心……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更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读书功夫成就文化巨人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041 字

+ 加入清单

谈到读书,我最佩服20世纪前半叶那一代文化名人,他们读书多,读得精,动不动一部大厚书就能背下来,真是了不得的功夫

从《八十忆双亲》里,我们知道钱穆9岁就能背诵《三国演义》。此事值得一录:

那是一个晚上,父亲去镇上的烟馆议事,钱穆跟随同往。进了烟馆,一客忽然问钱穆:“听说你能背《三国演义》,是真的吗?”钱穆点头。又一客问:“今晚可以试试吗?”钱穆又点头。于是按照客人要求,他开始背诵“诸葛亮舌战群儒”。一面背诵,一面表演,把诸葛亮与张昭等人的语气动态,表演得淋漓尽致。大人称奇,小钱穆当然免不了有些飘飘然。

第二天,钱穆依然随父亲去烟馆议事。路过一座小桥时,父亲问:“认得桥字吗?”钱穆点头说:“认得。”又问:“桥字是什么旁?”答:“木字旁。”再问:“木字旁换马字旁是什么字,认得吗?”再答:“认得,是骄字。”父亲又问:“骄是什么意思,知道吗?”钱穆答:“知道。”父亲步步紧逼:“你昨晚的行为有这个骄字吗?”钱穆这时才明白父亲的意思,顿时如闻雷霆,俯首不语。

上世纪80年代,钱穆的孙女正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向祖父请教读书问题,钱穆的回信:“《论语》外,须诵《孟子》《大学》《中庸》与《朱子章句集注》为主。《庄子》外,须诵《老子》。四书与老庄外,该读《史记》,须全读不宜选读,遇不易解处,约略读过,遇能解又爱读处,则仍须反复多读,仍盼能背诵……”

从张恨水的《山窗小品》里,我们知道他在14岁之前,就能够背诵《论语》《孟子》《左传》《大学》等典籍。而他很小时就写一些酷似《聊斋》的小说,可以证明他把《聊斋》读得烂熟了。从他上世纪30年代替写的《水浒人物论赞》,又可以看出他对《水浒》的烂熟。

作为文史学者的曹聚仁,奉行的读书原则也许不是背诵,而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里,他谈到自己对几部经典著作的阅读遍数:《儒林外史》读了100多遍,都是一本正经地读。读《红楼梦》赶不上俞平伯,但也先后读了70多遍。《聊斋》读了四五十遍,《水浒传》读了20多遍。《三国演义》读的遍数最少,只有两三遍,原因是它没有《三国志》引人入胜。《史记》读了多少遍,他没说,只说这是他最爱读的书,是下过一点苦功的。

一个人肚子里有多少书,就跟一个人腰里有多少钱一样,那属个人隐私。因而,更多人的读书功夫我们就不得而知。

例如,不是郑振铎亲自检验,我们怎么也不会知道茅盾能够背诵《红楼梦》;不是周建人的回忆文章,我们也不会知道鲁迅小时候是背过《纲鉴》的。从根本上说,是读书功夫成就了那一代文化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陆陇其造福一方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060 字

+ 加入清单

陆陇其是清朝初年讲授程朱理学的学者,当过知县、御史一类的小宫。他与那些口是心非的伪逬学家不同,不仅能够认真领会程朱理学的道理,而且还在实际中履践这些进理,为百姓办了不少好事。

陆陇其行政断案有一个特点,就是十分重视道德教化。他认为,天下万事万物之中都包含着同样的“理”,人们只有懂得了这些“理”,才能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规矩,循守国家的法制。所以他无论是履行公务,还是审讯犯人,总要首先深入浅出地讲一番逍理,启迪人们的良知。

催缴赋税,是朝廷赋予各级宫员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政务,也是一件阻力很大的工作。一般的县令在催缴陚税时,总是指挥大批衙役下乡督促,稍有缓慢不是惩罚肉体,便是罚粮罚款,搞得官民对立情绪很大,有时还会激成民变。而陆陇其却不这样做。他在当嘉定县令时,每当缴粮纳陚的日子临近的时候,他通常把乡亲父老召集起来,给大家讲一番按时纳陚的道理。他说:“向大家收缴的钱粮,全是朝廷的国课,并不是县官的私蓄。如果百姓们能急朝廷之所急,按时上缴钱粮,家心安理得,而且给当官的减去好多麻烦,以便有更多的工夫为民办事。我与大家没有任何宿怨,不想为收钱粮而杖责任何人。何况一旦受到杖责不仅要花许多冤枉钱,还要落得欠粮受责的名声。倒不如及早凑齐应纳之款,使你我都相安无事地办完这件事。”乡民们听了之后,觉得陆陇其的话说得很实在,很透彻,乐于接受。所以他在任时,很少发生欠粮受责的事。

对于囚禁在监狱中的犯人,他也好言相劝,进行开异。他曾经写过一篇《劝盗文》,派人给犯人们宣讲,大意是:“人的本性原来都是善的,你们这些犯了罪的人也不例外。只是由于一念之差,不安分守己,作出犯法的事来,关在这里受尽痛苦。这些都是由于人心中的杂念蒙蔽了善性造成的结果。然而人心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们能够深刻地悔过往日的不是,去掉心中的杂念,就能重新做一个好人,依旧可以成家立业。”读到这里,在场收听的犯人们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

1692年陆陇其逝世。第二年冬,朝廷需要委派两名文臣管理直隶、江南的书院。廷臣全都主张从翰林院中物色人选。康熙不同意,发出特旨:直隶派李光地去,江南派陆陇其去。大学士王熙急忙报告说:“陆某己经病故了。”康熙惋借地说:“为什么不早启奏?”王熙回答说:“按照启奏的条例,7品官在籍身亡不在向朝廷启奏之列。”康熙沉默了许久,感叹地说:“陆陇其是本朝不可多得的人才。”

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动物。在办一件事情,或推行一项政策的时候,向人们讲清道理,启发他们的自觉性,可以减少行动的阻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逬理从陆陇其的政绩中得到很好的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名人读书的故事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高尔基,前苏联大文豪,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在沙俄时代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寄养在外祖母家。正因家庭极为寒,他只读过两年小学。10岁时就走入冷酷的“人间”。他当过学徒、搬运工人、面包师。还两度到俄国南方流浪,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钟爱读书,在任何状况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机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着。如他自我所说:“我扑在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他为了读书,受尽了屈辱。10岁时在鞋店当学徒,没有钱买书,就到处借书读。那时的学龄前徒,实际上是奴仆:上街买东西,生炉子,擦地板,洗菜带孩子……每一天从早晨干到半夜。在劳累一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灯,坚持读书。

老板娘禁止高尔基读书,还到阁楼上搜书,搜到书就撕碎。正因读书,还挨过老板娘的毒打。高尔基为了看书,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他说过:“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也能够理解的。”

由于高尔基生命如饥似渴地读书,勤奋不懈地发奋,他写下了超多有影响的作品:《海燕》、《鹰之歌》、《母亲》、《克里姆·萨姆金的生命》、《童年》、《人间》、《我的大学》。除此之外,还写了剧本和超多的政论、特写、文艺评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有趣的名人励志故事

全文共 2216 字

+ 加入清单

有趣名人励志故事:李嘉诚

马云在创业初期,曾经参加过一个CEO学习班,班里只有30几个同学。有一次,班上组织他们去香港见李嘉诚,第一次见这样的超级富豪,马云他们都兴奋极了。

马云认为,像李嘉诚这样的大人物应该都很忙,能够出面几分钟,讲几句话就不错了。可是,接下来的见面场景完全颠覆了所有人的想法。马云他们班的同学刚到,李嘉诚已经等在那里,一见面就一一跟他们握手,每一个人都握到。在握手的时候,李嘉诚亲自分发了自己的名片,同时还递过来一个盘子,盘子里是抓阄的号码。这个号是用来决定吃饭和照相时的座次,以免厚此薄彼,让人感到尴尬不舒服。

吃饭的时候,马云幸运地和李嘉诚分到了一桌,但没想到,李嘉诚吃了一会儿,说了声抱歉又到了另外一桌。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李嘉诚四个桌子轮流坐,几乎都是15分钟。吃完饭后,李嘉诚并没有先走,又一一和大家握手,还专门跑到墙角站着的一个服务员那儿,和他握手,说了声“辛苦了”。

在参观的环节中,马云和他的同学纷纷要求李嘉诚讲演一番,但李嘉诚说没有准备,最后拗不过大家的要求,他只讲了一句话,这句话只有八个字:“创造自我,追求无我。”他用普通话讲完后又用广东话讲了一遍,发现在场的还有老外,就让人用英语再讲一遍。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这句话的内涵,马云悄悄地问李嘉诚身边的工作人员,能不能找到有关这方面演讲的一本书,结果,在临走上车的时候,那位工作人员气喘吁吁地跑过来递给马云需要的那本书,说是他们的董事长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的。

是啊,当你把自己越做越强大,超越别人的时候,就容易自我膨胀,给别人压力,让别人不舒服。这个时候,你要让自己化解在芸芸众生中,回归于平淡平易,才能使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你的真诚,愿意和你交往。这,大概就是李嘉诚做人处世的“无我”智慧吧。

有趣的名人励志故事:不为名利惑,入戏三分痴

元末明初戏曲家高明,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祖父高天锡、伯父高彦都是诗人,受家庭环境熏陶,青年时的高明才华横溢,已声名远播。

高明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又跋山涉水前去著名理学家黄溍那里苦修学业。高明不仅通天文晓地理,诗文俱佳,而且痴迷于戏曲创作。公元1345年,高中进士的高明,不得不收起对戏曲的热爱,收起行囊奔赴处州任职。

公务虽然琐碎,但高明总要忙里偷闲,走街串巷收集民谣民调,尽兴时便写上几首,哼唱出来自娱自乐。好日子没过几天,公元1348年,一个叫方国珍的在浙东起义反元,高明被朝廷任命为浙东阃幕都事,前去协调各种事务。高明再次背起行囊,赴杭州任职。

颠沛流离之苦尚能忍受,但无法专心于戏曲创作,让高明很苦恼。到任之后,因为工作并不顺心,高明毫不犹豫地炒掉工作,回家专心搞创作。

初时写作并不顺利,多年混迹于官场之中,早已脱离生活。于是,高明再次背起行囊游走四方,深入民间收集素材。

当时地方小戏台,经常上演宋代遗传下来的一部戏《赵贞女蔡二郎》,故事讲述了名叫蔡二郎的秀才,上京赶考高中状元,面对荣华富贵,抛弃双亲及妻子,最后落得骂名。

每次观看演出,随着故事情节,总会引起观众唏嘘感叹,甚至痛骂负心之人。

这种现象深深触动了高明,他决定写一部戏,以皆大欢喜为结局,让看戏的观众不再悲愤,为社会注入一些正能量。于是,《琵琶记》的雏形渐渐在脑海里构思出来,高明在开篇写下了“秋灯明翠幕,夜案览芸编,今来古往,其间故事几多般……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共妻贤。正是:骅骝方独步,万马敢争先。”

就在高明信心满满地写作时,公元1356年,朝廷任命高明为福建省都事,这是许多官员觊觎的肥差,可高明却不以为意,推辞不掉只好上任,谁知路过宁波时,曾经反元而又受招抚的方国珍,极力聘请高明到他府中任职并许以高薪。

面对名与利的诱惑,高明突然间悟出,继续混迹于官场,终将会远离自己的梦想,而《琵琶记》的创作也将遥遥无期。于是,高明果断辞掉朝廷和方国珍的高薪聘请,就在宁波城东的栎社村隐居下来,闭门谢客,开始撰写构思已久的《琵琶记》。

放弃名利的高明,痴迷地进入戏曲创作之中。“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为了达到动人境界,高明将自己融入到戏曲中,与故事里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喜怒哀乐皆不由己。

“风声月色来亭榭,老泪年来湿几更。”一句唱词,一首曲子,都要经过反复吟唱,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心理活动,高明都是精益求精。在写作时,高明习惯一边写,一边用脚打拍子,而手则敲击桌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楼板竟然被踏穿了,桌子也因为拍打而留下深深的凹痕。

呕心沥血数年,一部《琵琶记》终于面世了。《琵琶记》一共写了四十二出,从汉代书生蔡伯喈新婚写起,再到赴京赶考,随后发生的故事层层递进,而高明也将人物赋予新的面目,不再是背信弃义之人,而是努力挣扎做到全忠全孝的形象。

《琵琶记》问世后,迅速在民间引起轰动,有人甚至把书进献给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读后给予了很高评价:“五经四书,布帛粟菽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味,富贵家不可无。”不仅如此,明太祖还几次聘请高明出来做官,结果高明“佯狂不出”,于是“高皇不复强。”

“阖关谢客,极力苦心,歌咏则口吐涎沫。”这是高明写作《琵琶记》的真实写照,也正是秉承着严谨的写作态度,一部《琵琶记》不仅成为经典名著,高明也被称为“南戏之祖”。

高明是睿智的,辞官隐居著书;高明是执著的,写出传世之作。不为名利惑,入戏三分痴。世人不会记得高明的官衔,但会记得他的《琵琶记》。光阴如水漫过尘世喧嚣,唯有《琵琶记》代代传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买了一本《中国成语故事》,妈妈说,只有正确地理解成语的意义,才能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它,为自己的口头交际和书面写作增添文采和活力。这本书中精选了两百多则常用成语,简明生动,通俗易懂。使我增加了古代社会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各方面的知识,还从中学习借鉴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其中我最喜欢读的是“机不可失”。

这个故事讲了唐朝初年,李渊为了平定天下,就派大将李靖统率大军去攻打蜀都的萧铣。当他的大军来到江边,只见大浪滔天,势如千军万马,奔腾咆哮,看得人心惊胆颤。这时候有位将军说:“等江水退了,再打过江去吧!”可李靖语气坚定地说:“兵贵神速,机不可失,敌军一定认为我们被江水阻隔,不会马上进攻,我们必须在他还没有调集兵马之前,趁着这江水猛涨的大好时机迅速渡过江去,攻到城下,这才是用兵的上策。果然,在李靖的强大攻势下,萧铣被打败了。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牢牢地去把握,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否则失去了,就后悔莫及!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一定要“机不可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古代名人顾炎武勤奋治学的故事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名人故事顾炎武自督读书的故事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着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着。

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

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着名的《日知录》一书。

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

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钟南山》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本是万家团圆,举国欢庆的日子。可是2020年的春节,却被一场在湖北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打破了欢乐喜庆的氛围,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全国人民响应政府号召:春节尽量不串门,在家里也能为国家做贡献。

我每天在家里学习之余听爸爸妈妈的交谈,从电视和微信上,铺天盖地的抗战疫情的新闻报道,了解到全国上下有千千万万的人,在默默无闻地冲在抗战疫情的第一线,特别是我们的“白衣天使”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在我们宅家里躲避疫情的时候,他们却舍弃与家人团聚,毫不畏惧地去最危险的疫情第一线与凶猛的病魔作斗争。让我最震撼的是在昨天的都市快报上报道,今年已经73岁高龄的李兰娟院士,决定带上她的医疗团队第二次驰援武汉。妈妈还告诉我李兰娟奶奶是传染病学术方面的,在2003年非典时期,她也是冲在疫情第一线与病魔斗争,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我们杭州的骄傲。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李兰娟奶奶就舟车劳顿辗转各地考察疫情,不辞辛苦地投身到抗战疫情的斗争中,她这种无私奉献舍身取义的精神让我震撼不已。正是因为中国有很多像李兰娟院士这样的英勇无畏的逆行者,用他们的危险换得我们的安心,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战胜可恶的病毒,勇士终将凯旋归来。而我们做为新时代的接班人,虽然抗战疫情期间我们不能奔赴抗战一线,但是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不出去给那些不分昼夜与病魔作斗争的医护人员添乱,乖乖在家认真学习,积极锻炼身体,不去人群密集处,出门戴好口罩,讲卫生勤洗手。待到春暖花开时,就是打败可恶病毒之时,人人都可以安心快乐地工作学习和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有关名人故事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十分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教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

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教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入地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浮体比重等理论。

美籍中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得好:“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所以,要想在学业上有所建树,必须有好奇之心,善问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名人鲁迅的爱情故事

全文共 1454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一生中真正的爱情体验是许广平给他带来的。关于鲁迅与许广平由相识相交到相知相恋的过程,在《许广平的一生》、《许广平的故事》等专着中已有详尽的介绍。去年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绍兴电视台又联合摄制了二十集电视连续剧《鲁迅与许广平》,近期将在荧屏与广大观众见面。在这篇短文中,没有必要再费笔墨去复述那些广为人知的内容,只想着重介绍他们相恋的思想基础和某些生动细节。

用世俗的眼光看来,鲁迅跟许广平的结合存在诸多障碍:论年龄,双方相差有十八岁之多;论外貌,鲁迅身材矮小,并无特殊魅力;论金钱,鲁迅不但家庭负担沉重,而且因购置北京西三条二十一号寓所而债务在身;论地位,鲁迅固然在文坛享有盛誉,但当时却因支持进步学生运动而被北洋政府教育部免去佥事之职,甚至面临着被通缉的危险。最大的障碍,还是鲁迅有着一位形式上的太太,如果离婚,按绍兴旧习,女方会因为被“休”而倍受歧视,后果不堪设想。鲁迅宁可陪着做一世的牺牲,也不愿伤害虽然无爱但却无辜的异性。然而,许广平仍然主动果敢地向鲁迅献出了纯真的爱情,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有着深受封建包办婚姻之害的共同遭遇(许广平刚生下三天,被酩酊大醉的父亲“碰杯为婚”,将她许配给劣绅家的子弟,后逃婚离家,北上求学),又有着反抗旧社会、旧礼教、旧教育的共同思想。

她跟鲁迅当时所能选择的惟一的结合方式,就是同居。许广平后来对此做出了明确解释:“我们以为两性生活,是除了当事人之外,没有任何方面可以束缚,而彼此间在情投意合,以同志一样相待,相亲相敬,互相信任,就不必要有任何的俗套。我们不是一切的旧礼教都要打破吗?所以,假使彼此间某一方面不满意,绝不需要争吵,也用不着法律解决,我自己是准备着始终能自立谋生的,如果遇到没有同住在一起的必要,那么马上各走各的路……”(《〈鲁迅年谱〉的经过》,原载1940年9月16日上海《宇宙风》乙刊)。

关于鲁迅与许广平恋爱的过程和细节,大致是这样的——他们相识于1923年10月,那时鲁迅开始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后改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讲师,每周讲授一小时中国小说史,而许广平是该校国文系二年级学生。在每周三十多点钟的课程中,她最盼望听讲小说史,上课时常选择第一排座位。在学校,鲁迅是一位在学生中找不出一句恶评的老师,而许广平则是一位听课时喜好忘形而直率地提问的小学生。他们相交于1925年3月11日,当时女师大发生了反对校长杨荫榆的学潮,作为学生自治会总干事的许广平正是学潮中的骨干。为了解除时代的苦闷,探讨中国女子教育的前途,她主动给鲁迅写出了第一封信。从此他们在斗争中相互支持,在事业上相互帮助,在生活上相互关怀。他们相恋于1925年10月20日(这个日期是绝对正确的,但笔者暂不准备披露材料来源)。这一天的晚上,在鲁迅西三条寓所的工作室———“老虎尾巴”,鲁迅坐在靠书桌的藤椅上,许广平坐在鲁迅的床头,27岁的许广平首先握住了鲁迅的手,鲁迅同时也报许广平以轻柔而缓缓的紧握。许广平脉搏的剧烈跳荡,正跟鲁迅逐渐急促的呼吸声相应。于是,鲁迅首先对许广平说:“你战胜了!”

许广平不禁报以羞涩的一笑。(以上细节,参阅许广平:《风子是我的爱……》,原载《鲁迅研究动态》1985年第1期)。接着,两人热烈地接吻。第二天,刚刚写完小说《孤独者》四天的鲁迅,又一气呵成了一篇以婚恋为题材的充满生活哲理和抒情色彩的小说——《伤逝》。

1927年10月3日,鲁迅和许广平终于在上海开始了他们的同居生活。鲁迅承认,在他和许广平结合的全过程中,许广平都比他决断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名人故事:中国女排袁心玥比肩84年神迹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女排后起之秀当中,最出名的就是朱婷、袁心玥,身高2米的袁心玥被球迷们亲切的称为“小苹果”。袁心玥高点快球和高点拦网威慑力超强,不过中俄生死战郎平并未令其首发,打乱了俄罗斯赛前部署,并且给自己留一张底牌、一个秘密武器。

郎家军连赢两局之后,头号重炮朱婷体力有所下降,俄罗斯队在科舍洛娃、冈察洛娃、谢尔班三叉戟带领下背水一战扳回一局。第四局中国队一直被对手压制,8-11落后局面岌岌可危,一旦被对手拖入决胜局,就将陷入被动。

这个时候,郎平想到了袁心玥,这位绰号小 赵蕊蕊的副攻天才不辱使命,一上来就是一个漂亮的背飞钉地板!尽管袁心玥本届世界杯发球没发挥出来,但大赛气质决定了她越到关键时刻,越敢于下手,两次发球直接得分,帮助郎家军将比分追成12平!挽狂澜于既倒!

这个时候双方球员都极为紧张,中俄无论谁输掉,谁就提前失去了冲冠希望, 刘晓彤就在机会球手软,重扣变成了轻打,导致中国队15-17重新陷入被动。而袁心玥凸显大心脏,短平快命中,紧接着她的拦网直接摁到科舍洛娃的头上,将比分追成了17平!令俄罗斯头号重炮出洋相蒙羞,也极大提升了郎家军士气!

不甘心的俄罗斯19-17再度领先,袁心玥反击快球打长线,球落在后排空当,俄罗斯队目瞪口呆!而随后,袁心玥的近体快又将比分追成20平!最后白热化的比拼,袁心玥发球轮接连破坏俄罗斯一传,中国队奇迹般连得5分,25-20拿下!

袁心玥第四局中段才临危受命,等于只打了半局球,却收获了7分,得分效率比任何人都高!袁心玥5次扣球4次得分,1次被防起,没有任何失误,扣球命中率80%!3次拦网1次得分,两次形成阻挡,没有1次失误!8次发球2次直接名人故事:中国女排袁心玥比肩84年神迹CE球,6次破攻,没有1次失误!2次救球1次成功,1次一般,仍然没有1次失误!换句话说,袁心玥本场比赛竟然没有出现任何错误!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袁伟民换上侯玉珠,她出其不意的怪异发球,帮助中国队拿下关键分,赢得了金牌。而较之31年前的经典一幕,袁心玥表现更为疯狂,她发扣拦全面爆发贡献7分,让女排比分紧咬起势的俄罗斯。20平之后凭借她的发球轮,搞得俄罗斯一传兵荒马乱,从而带领中国队笑到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丘索维金娜名人故事

全文共 1798 字

+ 加入清单

里约奥运会,奶奶级选手丘索维金娜又登场了。

41岁。七次参加奥运会。这在20岁就被称为“老将”的体操界,真心是个绝无仅有的神话。

丘索维金娜第一次在奥运会上拿金牌时,她如今的对手大部分都还没出生。

而她为儿子而战的故事,更是感动过全世界。

很多中国的年轻人,都是在作文素材里认识她的。他们背诵过她的传奇经历,甚至在中考或高考作文里写过她。

所以,当她鲜活地出现在今天的奥运赛场上,奔跑、腾空、旋转,无数网友都震惊了:天呐,她居然还在!

是的。她还在。而且依然强大。

丘索维金娜出生于乌兹别克斯坦。7岁开始体操训练,16岁就在世锦赛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17岁,她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夺得了女子体操团体比赛的金牌。

乌兹别克斯坦训练条件比较滞后,几乎是体操的荒漠,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丘索维金娜一个人在支撑乌兹别克斯坦的体操门面。

虽然几乎是一个人在战斗,但丘索维金娜从1993年到2006年,为乌兹别克斯坦赢得了70块奖牌。

当年见过她的记者至今仍记得,她当年“很漂亮,很可爱。”“身材矮小,但有力,跳马尤其出色,像个弹簧一样。”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21岁的丘索维金娜曾经功成身退,结婚生子。

她老公是乌兹别克斯坦一名优秀的摔跤运动员,也参加过奥运会。

做了几年幸福小女人后,丘索维金娜的平静生活戛然而止:她三岁的儿子患上了白血病。

噩梦开始。

作为一个妈妈,她当然要竭尽全力去救儿子的命。可之前做运动员的那点积蓄,完全不足以支撑十几万美元的治疗费用。

她选择复出。因为她能赚钱的手段,只有体操。她老公则放弃了热爱的摔跤运动,在家照顾儿子。

26岁,丘索维金娜朝重回赛场,并朝着全能型发展,艰苦训练,到处比赛。

有时候,她会在一场巡回赛中参加全部女子项目的比赛,而不是专注于一两项,她说,“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这是我唯一的办法”。

她参加所有比赛的理由,都是为了钱。对于这一点,她从不回避。她不敢生病、不敢受伤、不敢休息、不敢懈怠,不停地比赛。赢得奖金,为孩子治病,是她生活的全部。

因为儿子的病,在乌兹别克斯坦得不到很好的治疗,丘索维金娜辗转带他去了德国医院。这回治疗费用更高。夫妻俩卖掉了小公寓和汽车,四处筹钱,依然付不起。

为了拿到更多奖金,丘索维金娜加入了德国国籍,为德国征战。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丘索维金娜为德国斩获了一枚宝贵的跳马银牌。就在那一次,很多中国人认识了她。

而三个月后,她在又一次国际比赛中,不幸跟腱断裂。这对于体操运动员来说,是致命的伤害。当时所有人都推测,这名33岁的老将一定是要退役了。

让人意外的是,2011年,她再次出征。并在两场国际比赛中,都获得跳马银牌。面对世人的惊叹,她平静地说:“只要儿子还没病愈,我就要一直坚持下去。他就是我的动力。”

这句“你未痊愈,我不敢老”,曾让无数人瞬间泪目。幸运的是,在这位英雄妈妈的全力以赴下,孩子的病大为好转,如今已经不必接受治疗,只需要每年去医院做个检查就好。

不必再为儿子奔命,但丘索维金娜依然没有离开体操赛场。她重新回到了乌兹别克斯坦,继续着她热爱的体操事业。

她状态依然很好。现在,她终于可以纯粹为自己而战了。

41岁的丘索维金娜站在赛场上,身边的对手,都是跟她儿子同龄的小姑娘。她显得有点另类。她不漂亮了。皮肤松弛,皱纹显露,腰肢略粗。

但是,这又怎样?她说,“我不觉得我老,我总感觉自己还是十八岁。”“年轻的对手不会给我压力,她们有压力才对,因为我有经验。”

她应该是本届奥运会上,最值得敬佩的选手。她的人生,是个大写的赞。我们给她多少掌声和敬意都不为过。

也许你跟我一样,喜欢说“我老了”。

二十岁想学钢琴,会说,我老了,手指僵硬,学不了了。

三十岁没结婚,就很焦虑,想着自己这么老,一定找不到合适的人了。

四十岁要换工作,也不敢——一把年纪了,难道要跟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起从头开始吗?

五十岁想创业,更胆怯。心里再悸动,也还是放弃了——这么老了,还是别瞎折腾了。

因为自己设定的“老”,我们不知错过了多少美好。看看丘索维金娜,也许你会对横亘在自己心头的“老”,有一个新的认识。

其实,你未必真的老。你只是缺少一个足够强大的动力,足够盛大的热爱,足够强韧的坚持。

“我老了”,只是你对人生懈怠的借口。

或许,我们更该像丘索维金娜那样,对自己和世界说:我不服。我想再试一次。我要坚持下去。

我们的身体里,可能也藏着洪荒之力。

不给自己设限,人生必将有所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