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永远在路上第一集心得体会【精品20篇】

浏览

1689

作文

504

永远的鲁迅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读完《藤野先生》,我仿佛看到鲁迅先生深夜里不知疲倦地以一针见血的文字抨击着当时社会的黑暗,而在他书桌对面,墙上照片中的藤野先生似乎也在默默地支持着他。

时光倒回一个世纪,成绩优异的鲁迅赴日留学,在仙台学医有幸遇到说话声调抑扬顿挫,有些不修边幅但治学严谨,对鲁迅不倦教诲的老师——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令他十分感动,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但是日本学生对他的嘲讽,对中国的轻视,以及当时中国自身落后混乱的局面深深刺痛了他作为一名有识之土,炎黄子孙的心。他深刻地认识到学医虽然可以解除国人身体的病痛,却无法改变民众愚腐落后的精神状态。对于当时国民的状态,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认定必须对国民的思想意识方面对症下药。尽管藤野先生十分不舍,对于鲁迅不能将新的医学学术带回中国感到遗憾。但鲁迅还是毅然弃医从文,选择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于是,鲁迅怀着满腔热血开始了他的救国救民的征程:一篇又一篇讽刺、抨击黑暗社会的小说、杂文、随笔。评论接踵而来,犀利的文字如金戈铁马浩浩荡荡从他的心中、笔中涌出,欲唤醒东方沉睡的雄狮。

他的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他“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千千万万的民众热爱他。那些匕首、投枪般的杂文令国民党政要又恨又怕。鲁迅还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大量的心血。1936年鲁迅支世,数以万计的群众争相奔赴殡仪馆瞻仰他的遗容,为他哀悼。如今,七十多年过去了,鲁迅仍然被世人敬仰,热爱,而他留给人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全集》还为一代又一代人诵读。

还记得藏克家的那首怀念鲁迅的诗《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啊,鲁迅先生为祖国为人民心甘情愿地奉献,他的拳拳爱国心,他那冷峭而深重的文字,都如同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高大而不朽。永远的鲁迅,人们心中的鲁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永远的铁道兵宣传片观后感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六十六年前,在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地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组建铁道纵队,铁道兵正式成为独立兵种登上历史舞台。此后,他们活跃在祖国的戈壁荒原、冻土沼泽、蓝海孤岛上,战争时则抢修线路,保障物资命脉和军事要线;和平时便开山架桥,为国家铺架安全便捷的交通线路。

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三场大规模战争极大地考验着这支队伍。炮火隆隆,枪林弹雨,他们毫不退缩,坚定地建设、守护着交通线路,为胜利夯实了基础。“当时美军出动了很多战斗机、轰炸机到我军后方破坏铁路、桥梁,他们破坏一次,我们就重修一次,修修补补,绝不耽误物资输送。”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当年战争中铁道兵不屈不饶的坚韧斗志。

承平时期,大自然便是最大的对手。鹰厦线、成昆线、贵昆线等铁道线路,面临着崇山峻岭、河川密布的难题,铁道兵以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掀起了铁道建设浪潮,为福建、云南、贵州等偏远省份打造了出省通道,加强了各省的交流联系,推动了物资流通、经济发展。

一九八二年,铁道各师成立工程局,划归铁道部。铁道兵从此成为历史,但铁道兵精神一直传承下来。铁道兵们脱去了军装,但没有卸下那股“风雨无阻、勇往直前”的锐气,依旧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开山架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传承铁道部队军魂的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将“不畏艰险,勇攀高峰,领先行业,创誉中外”作为企业精神,鼓励员工发扬铁道兵精神,不畏惧艰难险阻,以坚韧的意志和先进的技术,攻克重重难关,不断争先创优,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都成为过去,然而,那面飘扬的八一军旗、那首回荡的《铁道兵志在四方》,依旧在那,在所有铁路员工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永远的诚信作文900字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被学校授予了“诚实守信小明星”这一光荣的称号,并且登上了学校的光荣榜。可我自己心里知道,我离这个光荣而又神圣的称号还是有点儿小距离的。在学校里,我在同学们和老师们的眼里,就是一个诚实守信,从不骗人的好孩子,是同学们的榜样。可是在家里,对爸爸妈妈,就大不一样了。

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里和我的好朋友一起玩“撕名牌”的游戏。正当我们玩得兴起的时候,突然,他的手在我没有任何防备的时候朝我抓了过来,正当我要躲闪的时候,他锋利的指甲就已经划过了我的脸颊!这下我可慌了神了,并不是因为我受了伤,破了相,而是我答应过妈妈,不在学校玩这种危险的追逐游戏,这下受了伤,我又该怎么和妈妈解释呢?

怀着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情,我上完了最后一节自习课。下课后,我仍旧迟迟不敢下楼,因为我还没有想好“对策”呢!我想了很多种解释,都觉得不好,忽然我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既不会被批评,又可以让妈妈不担心的好办法,终于我迈开步伐,朝校门走去!

果然不出我所料,妈妈一看到我,连忙问:“你的脸怎么了?和同学打架了?这是被谁抓了?”我被这一连串的问题问得心慌,望着妈妈那担心和疑惑的神情,我还是硬着头皮回答道:“我……是我自己……不……不小心被东西划到了!”妈妈用怀疑的眼神看着我,说了一句:“哦!那你以后要小心点,千万不要在学校里和同学们追打,会出安全问题的。”我心虚地回答道:“嗯!知道了!”

这件事在我心里藏了很久很久,直到今天,老师说要写一篇有关“诚信中国人”的作文,我才鼓足勇气,把这件事情一五一十地讲给妈妈听。因为我想做一个真正的,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是一名合格的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我原以为妈妈会很生气,却没想到妈妈说:“其实我早猜到了!可是宋小豆,你知道吗?能听到你说出实话,妈妈为你感到高兴,因为你已经知道该怎样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了!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去面对自己的错误,做一个暂时的诚实守信的人并不难,难的是做一个永远都能诚实守信的人,我相信,经过这件事情,‘诚实守信’这四个字会陪伴你一生的!”

听到妈妈这样说,我更加坚信,只要自己愿意,就会成为一个诚信的人,一个值得别人尊敬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永远的友谊初中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相册里,珍藏着我的小学毕业照,42位同学,42颗心紧紧相连,珍惜着在一起学习的每一分,每一秒。你别说,这张毕业照中,还藏着一个小故事呢!

“哈哈,真好看!”记得那是六年级下学期将近毕业的时候,手工课一上完,我们手中便又多了只小木船,这是我们的劳动成果,大家脸上都带有欣喜的表情。可不知道是谁在楼梯上推推挤挤,小木船掉在台阶上,还没等我去捡,走在前面的陈敏就“叭”地踩了上去,抬起脚来时,我心爱的小木船已是“粉身碎骨”了。我只觉得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我不肯听陈敏面红耳赤地辩解,也没有理会旁边同学的安慰,我硬生生地从陈敏手中夺过她的小木船,也摔了个“稀巴烂”,然后抹了把眼泪,冲进教室,不再与任何人说话。

我与陈敏的关系进入白热化,我知道,她与我一样,心里都不好受。回想以前,我与她唱二重唱,一起在一棵树下乘凉,一个亭子里画画,在学习上既是同伴又是对手……我不禁心生愧疚:陈敏并不是故意踩坏我的小木船的,我那时何必如此斤斤计较?明知道共处的时间已经不多,又何必再造风波?我想去道歉,可这样颜面何存?我犹豫不决。

“就要拍毕业照了,大家站好!”老师似乎知道了我们俩的心事,故意将我与陈敏安排在了一起。想起相处时间已是甚少,我不禁回头看看她,没想到她也正看着我。我们俩相视一笑,这一笑,化解了所有矛盾;这一笑,荡漾在我们心中。

摄影师已经调整好了摄相机,准备记录这流光溢彩的画页,我和陈敏不禁握住了对方的手,此时,我感到友谊的光笼罩着我们,永远也不会泯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彻悟·永远痛苦的领悟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我躲在阴暗的角落,默默地注视着。这朵花散发着的幽香弥漫了我的世界,我陶醉在这清香的空气中,这空气让我精神焕发,渐渐地我彻悟,我陶醉的空气是母爱所散发出来的啊。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不怕苦怕累,暴雨倾盆,烈日炎炎都挡不住母爱的清香。我在这可怕的天气中感恩,却无从下手,我该如何感恩。

我黑白色的世界变得有色彩。我虔诚的将它从阴暗的角落里将它放在一棵花盆里,没有毒辣的阳光,没有愤怒的暴雨,只有轻轻的雨滴缓缓地打在花瓣上,柔柔的,而在这个房间的尽头,我闭上眼睛嗅着母爱所洋溢的清香,我开始一点点的感恩。黑夜里,我找不到自己最亮的星,却意外的发现了我生命中最美丽的花,它在黑夜绽放,静悄悄地,没有人发现,我眯着眼,不知所措,想去感恩时,才发现那就是母爱之花。这朵母爱之花没有玫瑰那样娇艳,没有牡丹那样富贵,没有菊花那么高傲不羁,只是一点点的绽放散发出轻轻地幽香,我离不开它我只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感恩。它所付出的是我无法弥补的,但我慢慢的开始领悟,这是多么痛苦的领悟。母爱,我的心在感恩,我的精神在感恩。我从不感到累,只因它为我的付出,我不得不感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听着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的歌曲,观看《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感受着铁道兵35年的历史和中铁建近30年的辉煌。

铁道兵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荣的战斗序列中,一支承担着特殊使命,以忠诚敬业、奋勇向前、志在四方为精神的英雄部队。无论是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面对艰苦的环境工作条件,铁道兵指战员以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无限忠诚的高尚情操,以四海为家、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高昂斗志,建设打通了无数的钢铁通道,为建立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祖国的繁荣昌盛立下了赫赫战功。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已成为铁道兵和铁建人的真实写照。

解放前,铁道兵是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工具的战士,敌人来了拿枪打,敌人退了修铁路,把铁路修到敌人家门口,把战争补给及时运到前线,为革命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无论走到哪里,他们没有任何的怨言,只要国家需要,他们必先勇往直前。他们在艰难的岁月里,天当被、地当床,用手抓,用肩扛,修筑了一条又一条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解放后,国家落后的工业基础和交通设施,严重制约着国家的发展。为了打通国家交通运输线,深山里、大河边到处都可以看到铁道兵的身影。工地的便道没有修通,铁道兵战士们就肩挑人扛,水运马驮,把大批机械、材料搬到隧道口、桥墩旁。大型机械搬不动,就把它“化整为零”,拆成小部件,一件件抬上人迹罕至的高山,打通了一条条隧道,修筑了一座座大桥,为新中国铸就起了一条条钢铁运输大动脉。

铁道兵84年专业到中国铁建,成为筑路工人,“军魂不散,再展雄风”是这只队伍继承下来的光荣传统。虽然他们脱下了军装,摘下了军帽,但是他们没有丢下铁道兵的作风,没有忘记铁道兵的传统。我们这些新生代的中国铁建员工永远不会忘记铁道兵的辉煌历史,将继续传承铁道兵光荣传统,在中国的铁路建设中再创辉煌,续写着铁道兵的传奇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永远的记忆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方下中学王老师的《遥远的麦子》一文,也勾起了我尘封心底的回忆。是呀,多少年不曾抚摸那喜悦的麦穗了,又有多少年未曾亲吻过那诱人的芬芳了。曾记否金色麦浪下的嬉笑玩耍?曾记否广阔田野上机器雷鸣般的轰响?曾记否打麦场上的石碾“吱扭扭”的怪叫?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一切又好像那么遥远。

“甜树棒,甜冰棍了……”每当听到这样的吆喝声,打麦场的孩子们就会蜂拥而至,你一角,他五分,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躺在金黄的麦穗上,看着蔚蓝的天空,嘴里品尝着美味,别提有多惬意了!这时的我们最安稳了——因为甜棒、冰棍是我们的最爱,谁也不舍得让它漏掉一滴。于是“哧溜哧溜”成了这时最动听的旋律。舌头有节奏的吮吸成了最富有诗意的画面。吃完了冰棍,我们就再也安静不下来了。或玩过家家,或躲猫猫,在麦场里疯也似的飞跑。麦垛里,窝棚里,草山下都藏满了人,困了,累了,这就是我们最温暖的被窝。童年的时光是多么的自由。蓝天为幕,大地为床,没有人与人之间的防备,没有太多爱的樊笼,有的只是酣畅淋漓,有的只是尽心尽兴。

如今的孩子们已享受不到了往昔的自由,如今的我们也享受不到往昔的洒脱,然而那“吱吱呀呀”的石碾声,那卖冰棒甜棍的吆喝声却能穿越时空,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永远的微笑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笑,是一种美妙的神态,也是一种充满爱心的鼓励。一个微笑能给人带来巨大的变化。世界上的微笑无穷无尽:有蒙娜丽莎的微笑、空中小姐的微笑、孩童纯真的微笑……但使我刻骨铭心的,是我的阳光表姐的微笑。

我的表姐很特别。别人爱玩的事情,她都不爱玩。别人在玩时,她已经在看小说了。别人在看小说时,她已经在写小说了。但不管什么时候,表姐脸上总挂着微笑。所以表姐是我最崇拜的偶像了。

我的表姐在世时,是一个喜欢用微笑来鼓励别人的人。记得有一次,我一不小心把期末测试考砸了,很多人都笑话我,我难过极了。直到她带着微笑来到我的身边对我说:“你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如此伤心难过,真不像个男子汉。你应该在这次的测试中找出原因,查漏补缺并加强学习。我相信你是最棒的!”又一次期末考到了,我用最好的成绩证明了我的实力。当然,我明白,是表姐的微笑给了我动力,让我能重新振作起来,表姐的这个微笑将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

三年级时老师让我们参加“粤星杯”作文比赛,那时候我还刚刚学会写作文,就乱七八糟地搞了一篇。表姐当时看了眉头皱起,我忐忑不安的想:完了!这次表姐要生气了,这么糟糕的作文别人看了一定会生气,何况是对我期望很大的表姐呢!使我惊讶的是,表姐没有用生气的目光看着我,反而用慈祥的眼神加上温柔的微笑,不厌其烦地帮我修改。经过她一次次的点拨,我终于写出了一篇还算不错的文章。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场车祸,夺走表姐宝贵的生命。命运总是戏弄人,这使我们所有的亲人都受不了。当我听到这个噩耗时,犹如鸟儿离开了无边无际的天空。我们都痛不欲生、寝不安席,抱怨命运的不公。即使事情已经过去几年了,可每次我作业不懂时,我就会想起表姐带着微笑耐心地给我解释,我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每当蝴蝶飞过的时候;每当春风吹过的时候;每当花儿凋谢的时候,我依然忘不了你的微笑。你的微笑我永远不会忘记!也永远不可能忘记!因为这微笑是永恒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永远的怀念郭永怀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1968年12月5日夜,北京。寒风凛冽,苍穹漆黑。一架小型军用飞机飞临北京机场,准备降落,离地面大约400米时,飞机突然失衡,偏离机场,歪歪斜斜地扎向一公里开外的玉米地,顿时腾起一团火球。客舱里坐着著名科学家郭永怀!他不幸罹难了!

当人们从飞机残骸里找到郭永怀先生时,只见他面容安详,他27岁的警卫员牟方东与他紧紧相拥,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们分开时,一个土黄色文件包砰然落地,竟然完好无损!机场保卫人员知道:里面一定装着机密资料,立即妥为保存,迅速转交给有关部门。就这样,郭永怀在生命的最后关头,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国家的珍贵的绝密资料!

1968年12月5日夜,天幕低垂,风声呜咽,彷佛在痛悼这位对祖国赤胆忠心的好儿子!

当时,在中南海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闻讯不禁拍案而起,眼眶顿时湿润了。郭永怀的亲密好友钱学森百倍伤感,连声叹息:“一个全世界知名的优秀力学专家离开了人世!” 周恩来总理曾一再叮嘱,像郭永怀那样的科学家尽可能不乘坐飞机,但当时正处于某项试验的关键时刻,郭永怀在青海试验基地获得一项重要数据,急着赶回北京加以详察,执意乘飞机,与他在一起的挚友彭桓武、王淦昌等劝他:“飞机太小,你还是坐火车吧!”他说:“我搞了一辈子航空,还怕坐飞机!”没料想,这竟成了谶语!而当年年底,祖国大西北一项核试验成功的轰然巨响,彷佛是为他送行的礼炮声……。

祖国没有忘记自己的好儿子。当年12月25日,国家内务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1982年1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郭永怀文集》;1985年补授郭永怀等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23位科技工作者用515克纯金制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其中郭永怀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此勋章的学者。如今,在郭永怀工作过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大院里矗立着他的汉白玉半身塑像;在他参与筹建的中国空气动力中心的大院的松林山上建有一座纪念亭,上面刻着张爱萍将军所书的三个大字:“永怀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永远的“六一”作文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六一”不单指我国的儿童节,也指我的班级六一班。

六一班是个大家族,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是共同甘苦,共同患难的朋友……曾拥有过多少欢乐,曾拥有过多少成功的喜悦,又拥有过多少失败的泪水……不管受到怎样的批评,事情过后,总会一笑代过。因为那是最爱我们的老师。

“不管前面的路有多艰难,跪着也要给我走完”这是王老师经常对我们说的话。是啊,如今我们已经小学毕业了,他也褪去了一丝担忧。

六一班的”统治者“——王老师,是我们最爱的老师!他幽默,爱给我们讲故事。当然,我们也爱听。王老师就是一个“两面派”。上课的时候,他是我们严厉的老师,对我们管得很严;下课后,他就变成了我们的朋友,与我们开玩笑!啊,六一班的“统治者,我想你了。”

“嘿嘿……”王兄又在笑了,这位王兄是我们班的“机灵鬼”也是我们的“笑星”。他幽默的语言,搞怪的动作,常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也让老师对他哭笑不得。他的声音很洪亮,唱歌也挺好的,不过,他的歌都很怪咖!啊,六一班的“机灵鬼”,你还好吗?

六一班的小矮子——李炜。他可不是什么明星,他只是和李炜明星同名同姓罢了。”贼油”是他的外号!贼油的人缘很好,在学校里拉帮结派的有很多朋友,在我们班也不例外。他和王兄是好朋友,和我是死对头。我们一见面,就喊对方外号。他深得老师的喜爱,以至于总有一股嚣张的“恶势力”啊?“小矮子,你有没有长高?”

六一班的?”三姐妹”,在六一班可是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大姐大——本人,二姐二——兰,三姐三——琴。哪里都有我们的身影。在班上,不知道多少人羡慕我们呢?如果没有我们,这个班级该有多单调啊!如今,三姐妹又在何方?啊,姐妹们,我想你们了!

曾经的六一班,已随时间的推移,消逝了。但我们的心,永远不会变。六一班,永远是最棒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永远的微笑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我轻轻地拿起镜子,一在窗前。镜中的面庞是那样的消瘦,眼神中满是无尽的忧虑。唉!我抬起头,只见窗外零零星星票着雪花,路对面的“三周跳”......

记得,滑冰队的集训从这一周开始的。我是队长,不但要练习三周跳,还要全面管理队员们的训练、生活,再累也不敢说,只好硬撑着

在训练场的食堂胡乱吃几口饭,正要回宿舍,好友舒莲凑过来神秘的说:“小湘,你不是说你们家对面有个灯光滑冰场吗?去那儿转转怎么样?”

“天啊!”我惊呼着,拍她的肩膀,“我的大小姐,您到底有什么魔力,这样紧张的训练后还有力气再滑?”

没想到舒莲却甩甩辫子:“你真会开玩笑,这明明就是放松嘛!你不想去,我就先走拉!”

“喂!等等,我并没说不去啊。”我一把拽住她的胳膊。

“哈哈,看来你还是耐不住寂寞啊1”做廊了传来我们银铃般的笑声.......

“对不起,请问小湘在家吗?”“啊?”我从回忆中被惊醒了,喝声音?是舒莲!“进来把。”我缓缓的站起身。

门推开了,站在面前的仍是那个梳着马尾辫,穿着蓝外套的她。“太好了,小湘。”她显得极为兴奋,“我看你那天就是太累了,这不,现在身体挺好的,过两天,可以归队了吧。”归队?滑冰?我茫然了,头脑里顿时一片空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永远的朋友作文

全文共 1054 字

+ 加入清单

曹雪芹,和一个写《红楼梦》的大作家同名同姓,但却不同性。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她有着似黑瀑布般长长的头发,一双炯炯有神而有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只小巧玲珑的鼻子,像樱桃般的小嘴,看起来还挺可爱的。

她虽然在全班每个同学心中,普普通通,成绩永远是最差,但她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她身上我学到了不计其数的道理,她就像我的知己一样,可以敞开心扉地和她谈心,就像一支蜡烛照亮我心灵每一个幽暗的角落。

在她身上我学会了乐观、坚强。有一次,我数学考砸了,才89分。在回家的路上我心神不定,像灵魂出窍似的,我无精打采的走着,而她却一副十分开朗的样子。我十分奇怪,便问:“曹,你不伤心吗?这次,你我都考砸了,回家咋么跟爸爸妈妈交待呢?我最怕听到我爸爸的叹气声了。”“孙,其实,也没关系的。考都考了,还管这多。考的好是过去的事了,考得不好也是过去的事了,何不用笑容来面对每一天,自暴自弃是没用的。现在这个时候最不可以对自己没有信心,要乐观、坚强起来。以后更加用功,好吗?开心点。”听了她像母亲般慈祥的安慰,我豁然开朗,并决定,以后要加倍努力,“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句话真是说到我心坎里了。

她不仅面对挫折乐观、坚强,而且被人遇到困难时总是是尽心尽力去帮助他。

有一次,我忘记带了黑笔,而且又急用,怎么办呢?这时的我像热锅上的蚂蚁—记得团图转。曹雪芹,好像读过通心术一样,一下子把我的心看透了,笑着对我说:“你是不是没带黑笔?我借你把。”说完,边递给我一支黑笔。我连声说“谢谢”,而她却说:“朋友之间,这是应该的,还谢干吗?”顿时,一股暖流便涌上心头。

我们现在六年级了,再过两个半月就要毕业考了,我们就要分开了,想起还真有点舍不得。以前,我们下课一起促膝谈心,一起倾诉自己内心的烦恼,一起快乐地玩耍、嬉戏,就连上洗手间也是形影不离的。她就像我的亲姐姐一样照顾我。跟她在一起的时光是我最美好的记忆,也是我永生难忘的,和她分别的这一天要是永远也不会到来,那该多好哇!想到这儿,我不禁潸然泪下……

曹雪芹,一个平平凡凡的女孩,但在我的一生中,她那面对挫折毫不气馁、乐观开朗,在别有困难时,乐于助人的品质影响着我,我为有这个朋友而感到骄傲。“世界上的人并不可能十全十美,但都有各自存在的价值,不要骄傲,也不要气馁。自己心里要有一个目标,然后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会成功的。”这个道理我想让她永远记住。

她是我永远可以相信、依靠的朋友。长大后,我也希望我们可以再次相见,再次在那棵曾经让我们有过欢笑、有过美好记忆的大树下,一起分享这人生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永远的风景作文600字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每到六七月份,乡下的麦子熟了,变成了我和小伙伴一年之中最快乐的时光。

麦子熟了,一阵风吹来,田野上顿时隆起一片巨大的金黄色的麦浪。玩儿我们就站在这片麦浪中间。感受着淳朴的麦香。

没有几天之后就开始收麦子了那时。每当有收割机来说,麦子时,小伙伴和我都会高兴的跟在收割机和大叫。散发出天真无邪的声音。

轮到我家了,我的家里人比较喜欢保持传统,采用镰刀收割,爷爷奶奶熟练地抓住一把麦杆,一干一刀下去卖就割了,我跟在后面帮他们拿着锄头。

看着爷爷奶奶满头大汗,豆大的汗珠从脸颊上流下来。我说道。爷爷奶奶你们休息吧,我来帮帮你们。我模仿着他们收麦子时的样子,有模有样的模仿,那些来首先要先抓起一把麦秆,我照着他们的样子。一把手抓了过去。科学之八仙八改下故意跟我作对似的。分分玩我的出手速度一次养父三次还是没抓到。最后我只能抓紧六七个麦秆,我稍微提起麦秆,轮到挥刀了。往年多也向上一提单班人并没有割下来,我急了运用了巨大的力气,一个手动差点被割下来,我下来惊魂未定,坐在地上,

爷爷奶奶看到了我这很惨的样子,笑着说。傻孩子,玩去吧我们不累。

当所有的麦子都被割好之后,我和爷爷奶奶其因竭力将所有的麦子都装上了车,他们在前面拉车,我在后面推着车,在车宝能闻到一股十分浓郁的外销,我不心陶醉在里面了。

这样的风景真是好美。好,全部压愿这样的风景。变成永远的风景。永远的保持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永远的珍藏作文800字

全文共 858 字

+ 加入清单

夕阳的余晖投射到大地上,轻柔的风好似母亲的手轻抚着我,暮色四合,凝望着茫茫的苍穹,寻不见云的踪迹。风儿吹得树絮絮低语,仿佛在诉说人间一个奇异的神话。

我漫步于小路上,不知不觉中,又走到了那堵矮墙边,那枯了的小花似在眼前鲜活起来,藏在我记忆深处的些许零星片段又在我脑海中重组了起来。

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外面常常玩到很晚,留恋于家外的广阔,神往于美好的自然世界。那次,踏着朦胧的月色,我们几个孩子来到了这堵矮墙下,大家嘻嘻哈哈玩闹着,墙根下的狭小空间成了我们追逐嬉戏的欢快乐园。

“喂,喂!大家快来看啊!”一个稚嫩的童音叫嚣着。我们一窝蜂地跑过去,只见墙里边树上长了几朵可爱的小花。粉嫩的,小小的,摇曳在枝头,似乎故意招惹我们这群顽童。我顿时在心中萌生了摘下来的念头,便自告奋勇地冲向前去,抓紧了墙上的凸显处,用力的蹬了上去。站在那堵墙上,很顺利地摘下了小花,然后得意地冲下面喊:“快,接住!”便扔了下去。下面的小伙伴抢着小花跑开了,只留下了在墙顶无所事从的我。这时望着墙下,我后怕起来,头晕乎乎的,恐惧到了极点。这么高的墙,我该怎么下去呢,泪水打湿了我的眼眶。

这时,一个背着书包的女孩子走了过来:“嗨,小妹妹,不用怕,你跳下来我会在这里接着你的!”我睁大了眼睛,咬紧了嘴唇,恐慌地摇了摇头。她乌黑的眸子紧盯着我,脸上挂满了轻松的笑容,“没事的,加油!相信我。”犹豫了一会儿,我便鼓足了勇气紧闭双眼跳了下去。睁开眼时,我已经扑在了一个温暖的怀抱中,我脸色苍白,怔了怔,又张开了嘴哇哇大哭起来。“小妹妹,你要那朵小花吧?我给你摘。”那女孩说完,便吃力地翘着脚往上探,终于摘得了几朵,放到了我手里。

等我擦干了眼泪,那个女孩已经不见了,只剩下几朵小花和从远处飘来的一句话,“小妹妹,危险的地方不要再去了啊。”那声音甜甜的,和着风柔柔地送过来。我心头热热的,小心翼翼地把花放在手中,贴在胸前。

如今,那曾经的种种又在眼前回放着,那枝早已干枯的小花被我夹在了书页中,这是我永远珍藏,它包含的是陌生女孩对我的关爱,还有那童年的万缕馨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永远的富春江

全文共 868 字

+ 加入清单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看到这两句诗,仿佛看见千百年来,一个个风流才子,风度翩翩,漫步江边,嘴角微动,吟诵出赞美秀山丽水的佳句。

但如今我心里却渐渐有了隐隐的忧虑。都说富春江最美在桐庐,可即使桐庐这个美好繁荣的城市,也止不住近年来污染加重的趋势。也许富春江早在尘世的污垢下面目全非了吧。带着这复杂的心情坐上大巴,塞上耳机,让音乐的旋律可以使自己不再为美好被破坏而烦恼。

侧首窗外,远处“富春江水电站”几个字逐渐映入视线,那么近在咫尺,又显得遥不可及。哦,还好,虽然远处山的轮廓不那么清晰,但群峰拥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韵味犹存,顿时有一种心旷神怡的美好。

咔嚓,相机轻轻响了一下,定格成一个美丽的画面。移开相机,看得更为真切。阳光盛大地开放,天空澄碧,人像是迷醉了要融化在这美景之中。四周都是山,不是高耸入云,并非重峦叠嶂,像一个个羞涩的少女,粉妆玉砌,有着柔软的曲线,温柔地看着人们,微微笑着。苍翠深远,满眼皆是绿,像是画家精心构图,层次分明,富有美感。一条小路蜿蜒其中,若隐若现。树林深处白色的房子,点缀着山的如花容貌。富春江的山,更多的是一份柔情。江边,木板桥在风中轻吟,有道是“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真美。”坐在木船上,身旁的同学把目光投向窗外,不停地举起相机拍照,笑容明媚。两旁的山绵延无尽,碧水澄明,水波轻漾,鱼鳞片一般层层卷起。桨声清脆,犹如高超的琴师在缓缓奏曲,弹出心中万般念想。富春江清澈的江水,犹如清纯少女般澄澈与干净,没有一丝尘世的污染,明净得如同镜子。甚至无法用言语来描述它的颜色,青还是绿,都无法描述那少女般的美丽。如此,我才真正发现了自己的词汇贫乏,都无法言出心中的感慨。

不需要刻意的华丽辞藻,只用一句“真美”就足以道尽富春江的景致。于是,我起初的忧虑变为释然了。然而,如今还有多少地方值得人们这样轻轻地叹一句“真美”呢?

我希望“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富春江,永远有着少女一般的美好,永远给人以震慑心灵的美,在每一个打开这册画卷的人的心里留下不会忘记的美好的记忆,被珍藏在心底,在脑海深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那片永远的常春藤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打校园围墙走过,眼前闪现出一片碧绿,啊!那不是四季常青的常春藤吗?看着它,眼前又浮现出他的身影。

那年我九岁。

那天,阳光明媚,我和小文在妈妈的学校里玩着“打蚊子”的游戏,我们玩的开心极了,一会儿你追我,一会儿我追你,玩得不亦乐乎。正在我们玩的最开心的时候,忽然我脚下一滑,不小心摔了一跤,小文连忙跑过来察看。

小文担心的问我:“怎么样了?”我小心翼翼地把裤腿卷起来察看:哇,不得了了,伤口处擦破了皮,鲜血源源不断地从擦破了皮的地方流出,看上去异常恐怖,我顿时感到伤口处火辣辣的疼。我害怕得忍不住地哭起来:“怎么办?你妈妈和我妈妈办公室的门是锁着的,他们都开会去了,可我的血越流越多,这样流下去,我会不会晕倒呀”听着我的话,小文连忙安慰我,“别怕,有我在,没事的。”只见他的眼珠子在四处转了转,我的血也越流越多,好像止都止不住,忽然,他的目光在一面长满了常春藤的墙上定在了:

“有了!”

他飞快的跑过去,摘了几片叶子,跑到水龙头前,把叶子冲洗了好几遍,然后用他的小手将叶子捣碎,最后跑到我的面前,吩咐我:“来吧,用叶子在伤口处堵紧,一定要堵紧哟!听说常春藤有凝血和消毒的功能呢,所以放心吧,一会儿血就会凝固了。”看着小文很认真的样子,我半信半疑的点点头,接过叶子,在伤口处按紧。接着,小文又迅速的解开他的围巾准备系在伤口处,我一看,立即反对:“不行不行,那可是你妈妈送给你的生日礼物,这样会弄脏的,你妈妈一定会骂你的。”谁知,小文却满不在乎的笑着说:“没事,围巾脏了可以再洗,你的伤口可不能掉以轻心。你忘了?老师常说‘同学遇到困难要互相帮助’,我们是好伙伴,我帮助你,妈妈知道了不但不会骂我,还会表扬我呢。”听着他朴实的话语,看着他阳光的笑容,我感动的不住的点点头,伤口瞬间也感觉不那么疼了。

终于,在小文的精心处理下,伤口的血被止住了。

后来回到家,我精心制作了一张贺卡,想有机会就送给他,表达我的谢意,可非常令人心痛的是永远没有机会了。因为一场车祸,他永远的走了。听到这个噩耗后,我伤心的大哭了一场,好想去送他最后一程,可妈妈告诉我车祸现场很惨烈,怕我受不了,执意不让我去。

虽然他已经离开几个月了,但每当我看到那条漂亮的围巾和我制作的贺卡,就会想起那片茂盛的常春藤,而他那张阳光般的笑脸仿佛就会出现在叶子上。我想,这片友谊的常春藤会在我们美丽的校园永远的绿下去,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永远的怀念郭永怀

全文共 9507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唯一一位在导弹、核弹和卫星都做过卓越贡献的“两弹一星”元勋,也是唯一一位获革命“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题记

郭永怀,生于1909年,山东荣成人,中国共产党员,国际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跨声速流中的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为人类突破“声障”,实现超声速飞行解决了重大理论问题,倡导了我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的导弹与核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68年12月5日,因飞机失事牺牲,其骨灰被埋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他的塑像下面,陪伴他的还有与他一同牺牲的忠实警卫员牟方东。

郭永怀生平

郭永怀幼时聪慧,勤奋好学。1929年夏,进入南开大学预科班学习。1931年,郭永怀转入本科,攻读物理。1933年转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35年毕业后,他留校任助教兼做研究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永怀曾回家乡威海任教。1938年威海沦陷,郭永怀又辗转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半工半读,在那里,基于科学救国思想,他放弃了原来的光学专业,转入航空工程系,学习流体力学。

1939年,郭永怀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生。经过一些波折,于翌年9月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应用数学系主任辛格指导下从事研究。他仅以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可压缩粘性流体在直管中的流动》的论文,并获得了硕士学位。1941年5月,他又来到当时国际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在航空大师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工作。他主动提出要进行当时空气动力学的前沿问题——跨声速流下连续解的研究,并于1945年获得博士学位。

1946年,西尔斯在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他特聘郭永怀前去参加业务领导工作,历任副教授、教授之职。他着重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可压缩无旋亚声速和超声速混合型流动和上临界马赫数》(与钱学森合作)、《关于中等雷诺数下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绕平板的流动》、《弱激波从沿平板的边界层的反射》等重要文章,解决了跨声速飞行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此同时,为了解决边界层的奇异性,他改进了庞加莱、莱特希尔的变形参数和变形坐标法,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为人类突破“声障”做出重要贡献。为此,钱学森于1955年在《应用力学进展》杂志上发表文章,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方法。郭永怀因在空气动力学与应用数学中的研究成果而驰名世界。

1956,受人民中国感召和钱学森热情邀请,回到祖国。在国内工作的12年期间,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领导国内的力学与国防科研上,并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二机部九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国防科委空气动力学专业组成员和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筹备组副组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1956年,郭永怀参加了制订“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担任了力学专业副组长。他和力学界的其他专家一起审时度势,分析国际上力学研究的动向,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制订出学科近期发展规划与远期奋斗目标,确定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为我国随后若干年的发展方向确定方针大计。规划的实施使我国的力学研究从解放初期只有少量理论工作的状况发展到能够通过现场测试、大型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多种手段进行重大项目研究的现代力学阶段。

50年代,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的发展。1957年,郭永怀在《现代空气动力学问题》的报告中,指出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应该是我国随后一个时期的重点研究方向。他和钱学森极力倡导在国内开展高速、超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为了将这些领域的研究铺开,他在北京组织了高超声速讨论班,研究探讨了许多前沿领域的重大课题,对我国高速飞行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0世纪中叶,由于能源危机迫在眉睫和高速流动中电离现象的出现,磁流体这门新学科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郭永怀抓住这一苗头,于1961年在力学所筹建并领导了磁流体力学研究室。他为这个室选定了三大研究课题:磁流体和等离子体稳定性;磁流体直接发电;同位素的电磁分离。他还以敏锐的眼光指出磁流体发电原理应当和原子能技术结合起来。这是很富有创造性的思想。他亲自参加力学所电磁流体组每周一次的学术讨论会;60年代初,他组织了北京地区高超声速讨论班;他一方面要求大爆破问题组人员踏踏实实地学一本书,一方面又鼓励大家深入实际。他指导研究生从事这些新方向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对于新学科方向的发展,他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精辟的见解。

60年代初,郭永怀指出了爆炸力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负责指导力学所爆炸力学室。他组织制定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有关爆炸力学的规划,在爆炸力学的民用和国防应用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这一时期,郭永怀还担任了核防护新技术领导小组副组长,并直接指导完成了《三峡水坝抗核爆炸模拟实验中相似关系换算》的技术报告。

郭永怀异常重视实验研究和实验设备的建设。为了在“一穷二白”的状况下开展力学实验研究,他提出了搞实验要符合我国国情的思想。他说:“就象高能物理研究那样,我们不能搞昂贵的大型高能加速器,但可以用小型设备来观测宇宙线;我们搞气动力的,不能一上来就搞大型风洞,而搞激波管和激波风洞却是力所能及的捷径。”

郭永怀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和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等一道,规划了我国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设置。他和力学家们运筹帷幄,认真研究了近代力学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学科的近期发展规划和远期奋斗目标,使我国力学学科的面貌大为改观,特别是近代力学科学一起步就有很高的基准,只短短的几年功夫,在某些方面就已接近于世界先进水平。

郭永怀对于国防工业和科研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涉及了许多重大的项目。

从1957年11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起,他就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星际航行座谈会,大力倡导我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许多技术问题,如运载工具、推进剂、姿态控制、气动力、气动热等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和主张。在第四次座谈会上作了“宇宙飞船的回地问题”的中心发言,对气动减速、气动加热、烧蚀防热、回地轨道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还提出了利用举力面的设想。

在中国开始研制核武器时,他负责动力项目研究。提出了“铁条包布”的设计思想。为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贡献。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郭永怀还应两弹结合时期的需要,对我国核武器科研体制提出了重要设想。随后,当研制人造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时,郭永怀参加了负责卫星本体设计的人造卫星研究院的领导工作。

1964年,郭永怀参加了再入物理工程的筹备工作。他认为应将再入物理现象的研究作为这个项目的理论研究方向,并明确提出建立高温物理所的主张,对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他亦费尽心血;1967年,郭永怀参加了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筹建工作,担任了主管技术工作的副组长。他首先就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服务对象、研究手段、重点设备、测试方法等提出了建议,并和钱学森一起为该院规划了蓝图,为以后空气动力学研究发展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为了发展我国的“两弹”事业,郭永怀呕心沥血,从理论到实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多次赴现场参加准备工作。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赴青海,筹划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试验工作。在离开青海之前,他对这次国家试验进行过评价发言。当时,试验的理论方面有“过早点火几率”问题;实验方面有设计内球新结构问题;材料加工方面正考虑产品自热和装配贮存问题;在整体系统方面有“弹、伞、机”的协同配合问题。郭永怀从这次热试验的准备情况瞻望1969年和以后的任务,大胆提出今后设计要重新考虑上述各方面的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机动、安全、和小型化指明了方向。12月5日,郭永怀从兰州乘飞机返京。当飞机在北京机场着陆时,发生了事故,郭永怀不幸牺牲,牺牲时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拥抱,用身体保护了装有宝贵科研资料的公文包。郭永怀为我国的力学事业、国防科技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于他的杰出贡献,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教书育人

郭永怀一直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主要学术领导人。他不仅在筹建研究室、培养人才、建设实验设备、规划研究方向、指导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而且还身体力行,参与许多具体课题的研究。

早在回国以前,郭永怀就同谈镐生探讨过回国后如何培养力学人才的问题。回国后,他始终把培养科技人才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1956年,我国恢复建立研究生制度。郭永怀积极筹划力学所的研究生培养。在第一批招生中,他一人就带了5名研究生,以后又亲自带过几批。他主张:培养人才要“言教、身教,以身教为主”。在教学和科研中,他自己做表率,经常同年轻人一道解决一个个具体的技术问题。在培养研究生和助手时,他注重使他们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他对年轻人的指导和帮助是启发式的、循序渐进的,重点强调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本领,而不仅仅是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在他的培养下,研究生中有不少已成为所级学术领导人或博士研究生的导师。

1957年,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领导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他除负责研究班的日常组织工作外,还亲自执教,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开课前,他把辅导教员找来,亲自带领他们到有关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参观,对一些关键问题给予一些启示,再让他们为课程安排一个实验计划,使这门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临毕业前,郭永怀亲自指导安排学员们的毕业论文题目,并设法每周都同辅导教员和学员碰头,了解进展情况,帮助解决问题。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前后共办了三届,毕业生达290多名。现在这些学员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个部门,特别是在国防科研单位和重点院校的力学系或力学专业教研室,他们起着顶梁柱的作用。

郭永怀在培养人才方面不遗余力。1958年,他兼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和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授,讲授高速边界层。执教中,每堂课都凝结了他的心血。他评论和分析学者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使初入门的研究人员都深受启发,甚至终生受用。在讲到求解各种形式的NS方程时,他总是眉飞色舞,侃侃而谈,指出采用什么样的变换有希望获得成功,走哪一条路是徒劳的,会遇到什么问题,症结何在。凡听过他课的人都感到回味无穷。陆士嘉(普朗特唯一的中国学生,也是唯一的女学生,冯·卡门的师妹,也是杰出的流体力学家)也常常赶来听郭永怀的讲课。她当时曾评价说:“只有他能讲得这样传神。”在这期间,郭永怀创办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并亲任主编,翻译出版了《流体力学概论》等多部学术名著,先后开展了新兴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其成果不断引起国际科学界瞩目。

郭永怀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将自己比作一颗石子,甘愿为青年人的成长铺路。他深感大批培养优秀人才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培养学术接班人这一艰巨任务在他的工作安排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这一点。1961年,他曾写道:“当前的打算是早日培养一批骨干力量,慢慢形成一支专业队伍。”随后他欣慰地说:“由于几年的工作,已经见到效果。”

人民的科学家

郭永怀是怀着科学救国的愿望漂洋过海的。受聘于康奈尔大学时,他就向校方表示“我到贵校是暂时的,将来在适当的时候就要离开”;为此,校方不让他从事机密工作。但空气动力学,特别是令人烦畏的数学难题,又不得不请郭永怀处理,他们便要郭永怀填一张表格,在“如果发生战争,是否愿意屡美国服兵役?”一栏中,郭永怀填写了“不”,对于让他申请加入美国籍的来信,一概置之不理。为此,他没有查阅任何秘密资料的权利,但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郭永怀从未流露出任何一丝悔意。

知郭永怀者莫过钱学森。当时已任力学研究所所长的钱学森,于1956年6月写信给郭永怀,盼他回国的急切之情跃然笔端:“永怀兄,我们现在为力学吧,我们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力学研究所,来,快来,快来,请兄多带几个人回来。”

“我们一年来是生活在最愉快的生活中,每一天都被美好的前景所鼓舞,我们想您们也必定会有一样的经验……

自然我们现在是‘统一分配’,老兄必定要填写志愿书,请您只写力学所……我们拼命欢迎的,请你不要使我们失望”。

1956年9月30日,郭永怀和妻子李佩等科学家历尽千难险阻离开美国,到达罗湖边防站,他们终于踏上了祖国大陆的土地。

回到北京,郭永怀便很快见到了先期回国的钱学森,他兴奋得流下热泪。钱学森推荐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不久,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郭永怀,问他有什么要求,郭永怀焦急地说道:“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回国后,郭永怀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高超空气动力学、爆炸力学、电磁流体力学、飞行力学和固体力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之中。星期天和节假日他从不休息,经常是早出晚归,整天埋头书案,工作是他最大的乐趣。甚至连听音乐的时间也没有了。从美国带回来的两箱新唱片一直未拆封,后来他全部送给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他爱好集邮,自清朝以来的国内外邮票整整搜集了3大本,后来全部送给了国家邮政总局;他十分喜爱摄影,现在也顾不上了。

1957年初,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约见钱学森,让他推荐工程力学方面的技术负责人人选,钱学森毫不迟疑地说:“我看郭永怀完全可以胜任!他学术造诣很深,而且作风正派,工作扎实。”当时力学研究所的年轻学者回忆说,他们当时有疑惑,因为郭先生在美国学的是空气动力学,他没有摸过原子弹,美国人是绝密的,苏联也是绝密的,他怎么懂啊?实践证明,郭先生确实完全担当了信任。

据钱伟长先生回忆,那时很多人是教育救国论者,认为国家要脱去贫困落后只有大办教育,培养几百万大学生。郭永怀不例外,也就是这样想的。但他回国后一看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短短几年,就以发展生产建设国家为目标,建立了科学院、几百所大专院校和几百个研究所。新中国蓬勃兴盛的景象,使他无比欣慰。当国家要求他主持力学研究所和参加两弹工作时,他当然是欣然应命,努力从事了。

1957年,郭永怀还发表文章说:“自从1949年人民政府建立以来,买办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工具被逐出中国大陆,广大的人民就真正地抬起了头,有了办法,有了保障,这个保障便是中国共产党。这几年来,我国在共产党领导下获得了辉煌成绩,连我们的敌人也不能不承认。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时代,我自以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

“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我衷心希望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现代化,早日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对鼓舞全世界的革命人民。”

“由于执行了百家争鸣的政策,对所有问题我们都虚怀若谷,不经过讨论,就没有定论。对每一个方面我们需要权威,但是权威不能专有真理。这点,我相信一年以来,已经是做到了。”

1958年,教育界展开“教育革命”,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运动中也出现了“左”的倾向。有些人通过向空中扔十字架用库达-儒可夫斯基定理不好解释,就认为这个定理不对了;通过观察荷叶上的水滴可自由运动,就说NS方程的边界条件是不对的;通过当时的设计部门说,飞机的阻力现在还不能用边界层理论算,就认为边界层理论没用。他们请来郭永怀,想让他赞同这些“新发现”,不料郭永怀说:“我常想,一个新发现,要推翻什么东西,应该有以下工作。第一,要经过慎重的思考,你们说的问题,没有经过慎重的思考,只看到了表皮现象,就做结论。第二,要有真正的胆识,敢于做研究。你们对荷叶很有胆量,但不是科学的胆识。第三,要有毅力,可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要有非搞清楚不算完的毅力,你们不是这样,是凭一时的热情冲动”。既中肯又有理有节,反对了“左”的倾向,又教育了青年。

他曾不止一次地对青年们说:“我给你们提的建议看法仅供你们参考,不一定按我的办法做,一切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郭永怀回国后指导的研究生之一的李家春院士(中科院)回忆说,当时郭先生刚回国不久,许多专业词汇还不能准确地用中文表达,但他坚持每次授课必用汉语。遇到一些专业词汇,常常说出几个译名,问听课的学生和助教,当他的译名得到认可时,郭永怀像学生做出了一道难题那样高兴。他的另一个学生俞鸿儒院士(中科院),记得郭永怀第一次与他们谈话的时候,曾经给他的学生一种“特权”,只要是学术问题向他请教,什么时候都可以。

张涵信院士(中科院)回忆:“彬彬有礼的郭永怀先生,对力学工作十分严肃认真。他甚至连Supersonic是翻译成超声速还是超音速,Euler的名字为什么翻译成欧拉等讲究。他主张读经典著作,他说这Prandtl的时代是流体力学的丰收期。Prandtl本人是个大权威,有学识有经验,书写得全面深刻,因此应该学习他的‘流体力学概论’。”

1963年前后,当时在清华大学工作的张涵信同志投寄了一篇由他和郭永怀先生联合署名的论文,经审查通过后送请郭先生最后定稿时,他大笔一挥把自己的署名勾掉。并表示:“国外的工作条件比国内优越得多,如果不是为了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我何必从国外回来!说实在话,我从回国之日起,已把个人科研上的得失置之度外。我认为不署名有利于青年人增强独立工作的意识,有利于他们迅速成长。”

钱伟长被划为右派后,郭永怀仍委托他做不记名的力学学报审稿工作。曾有一名牌大学的教授投稿给《力学学报》,经钱伟长先生审阅,发现有很多基本的力学概念是错误的,并认定论文中有51个错误,认为该论文不家发表;论文作者竟然提出“左派教授的文章不许右派教授审查”的无理要求。郭永怀先生义正词严地说:“我们相信钱伟长的意见是正确的,这和左右无关”。钱伟长多年后回忆这段往事时,仍然激动不已。他说:“这才是堂堂正正的正直学者”。

1961年7月,他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得知后,一上班,他就喜笑颜开地对对事说:“我入党了,像我这样的人,在美国学习、生活、工作多年,家庭出身又是地主,我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党对我是多么的信任……”同事说:“祝贺您!祝贺您”,他谦虚地说:“我刚入党,是个小学生,你是老党员,你是我的老师”

他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和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之后,有位年轻同志打趣说,郭老当大官了!没想到一向为人随和的郭永怀竟板起脸来说:“我们回国的目的都是为了报效祖国,你们乃至二三代科学工作者都要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铺路石,要有思想准备吃苦受罪,不要为名利所累!”

中央出于对科学家的保护,认为郭永怀等科学家外出不宜乘坐飞机,要乘坐火车。为了节省时间,郭永怀总是乘坐飞机,尤其选择夜航,他说:“乘飞机节约时间,夜航打个盹就到了,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他还说:“我是学航空的,学航空的人都不敢坐飞机,那让谁来坐。”充满一种谭嗣同式的大无畏精神。谭嗣同说过:“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郭永怀先生就是这样一种悲天悯人、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人。反观今天一些改革家,改革失败让别人来承担代价,自己越改越富,群众却被越改越穷。

成功的奥秘

郭永怀的学生辈同事郑哲敏院士(中科院)回忆说:“郭先生在国外主要是从事理论工作和解析工作,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选定的课题都是国际上的难题。他不畏艰险硬是坚持用解析方法把它们做到底,得出重要的结论。这些工作使他在国外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为此人们往往把他看作一位单纯的理论家。使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也很重视新技术和实验工作,而且为新成立的中科院力学所带来了新技术和实验手段。这至少包括当时世界上出现不久的激波管技术和等离子体动力学。后来我了解到,原来在郭先生准备回国之前,他曾经专门考察过他认为为我国科学发展所需要的新技术和新领域。”

郑哲敏院士和李家春院士在《科学和技术结合的典范――纪念郭永怀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一文中恰当的总结了郭永怀先生一生的工作,“他总是将当前有重大应用背景的科学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同国家结合民族利益紧密相关的问题;他善于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既能反映问题本质,又能具体进行定量分析的简化数学模型来进行研究;他能运用一切现有的有效数学手段,或研究和发展新的数学方法,得到满足工程需要的解答;分析所获得的结果,深入研究其中的规律,进一步指导未来的工程实践。这是他取得重大科学成就的关键。”

郭永怀先生在国外求学期间,曾师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数学系主任辛格教授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冯·卡门教授,他们都是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的传人。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于20世纪初发源于德国的哥廷根大学,由知名的数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和力学家普朗特开创,并由普朗特的学生冯·卡门将其带到了美国。理论与实际、科学与技术,数学科学与应用科学密切结合是该学派最具代表性的的治学理念和学术风格,他们主张从复杂的扑朔迷离的问题中,寻找出最基本的物理过程,然后再运用简化了的数学方法加以分析,从而把理论与设计结合起来。郭永怀先生无论是在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制,还是授课育人无不以此为指导思想。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和民主作风也是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之所以很吸引人的秘诀,良好民主作风体现之一就是举办讨论班,冯·卡门受益于这样的讨论会,“在学术讨论会上,我不仅结识了许多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而且对各个科学分支――从初露头角的原子理论到沙漠的砂粒运动都怀有浓厚的兴趣,日后我不独钻一门,能从事空间技术多方面的研究工作,正是靠在哥廷根打下的基础”,并把这个优良的传统带到了美国,发扬光大。他每周主持一次工作会议和一次学术活动,每周都开,从不间断。在工作会议上,他希望每个人都报告自己的工作,不管是教授还是学生,讨论十分活跃,说错了也不要紧。“开始时,有些同学感到,怕提的问题暴露出自己知识贫乏。不久,他们便发现这种集体‘会诊’对解决问题大有好处”。现在由于郭永怀先生将这一传统带回中国并发扬光大,举办讨论班的做法已经全国遍地开花,一片喜人的景象。当年郭永怀先生在中科院力学所的电磁流体力学研究室也组织了每周一次的研讨班,集中攻读留比莫夫的有关专著,并研讨相关的几个研究方向。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常常为一个有歧见的问题争吵得脸红脖子粗,结果总是郭先生的意见成为定论,大家常为郭永怀先生的许多真知灼见所折服。

钱学森说:“我认为郭永怀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应用力学家,他把力学理论和火热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了。其实这也不只是应用力学的特点,也是一切技术科学所共有的,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样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郭永怀同志的这些贡献,我想人民是感谢他的。周代表党和全国人民对郭永怀同志无微不至的关怀就是证据。大家辛勤工作,为翻译、编辑和出版这本文集(郭永怀纪念文集)付出了劳动,也是个证据。是的,人民感谢郭永怀同志!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人民的感谢就是一生最好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永远的朋友作文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朋友有不少,让我受益数不胜数。朋友不是靠势力得来的,也不是用金钱买来的,一份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互相帮助,互相理解的基础上。

朋友对我的帮助我一生也不会忘记。记得有一次,我的成绩一下子像坐滑梯一样落下来,我的好朋友可是班里的尖子生,可是她的时间安排的非常紧,很少能抽出空来。由于成绩不理想,我变的更爱学习了,但是我对老师有一种恐惧感,使我很少跟老师交流。好朋友知道我有着个毛病,告诉我有什么不会的题可以问她。就这样,无论她多忙,都会抽空帮助我解决问题。渐渐的我的成绩越来越好,加上我的刻苦我渐渐超过了她。我心理永远都记得她对我的好,对我的付出,用我用行动感激她。

朋友让我的生命更精彩,就像沙滩上有了贝壳一样,变的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生作文永远的好哥们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吗?我们曾经一起玩过,一起学习,一起上学,一起放学,那时候,我们是好哥们

现在,你转学了,最后见你的一面,是值日,我没有想到,你会转走,到了遥远的加拿大。值日的时候,我给你拍下了照片,作为最后的纪念,在网上,我们也不常常聊天,因为这里的白天,是那里的黑夜,很少能见到你。偶尔,我也会去你的空间,看看你的照片,跟你聊上几句,诉说我生活的酸甜苦辣。

我最怀念的时候,是在学校,我们一起玩游戏,在家里,我们一起打枪,在放学的路上,我们一起嘻哈……可是,这些都已经消失了,永远的消失了……记得有一次,我家里多了一只可爱的小狗,我把这个消息第一个告诉你,放学的时候,激动的还拉着你,上我们家去玩,看那只可爱的小狗,知道吗?在你做飞机走的那一天,小狗也送人了,抹去了那一刻最后的痕迹。

你走的第二天,我沿着放学时我们一起走过的小路寻找你的足迹,仿佛找到了,又似乎没找到,我站在路边,遥望着远处的蓝天,希望能够看见你的微笑,看到了,但,那是我的幻觉……

真的,我仿佛觉得跟你相处的5年过得太快了,光阴似箭,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转眼间,我就上了六年级。你在那里可好?昨晚,我做梦,梦到了你,梦到我们又回到了从前,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玩耍……

可能,这辈子,我永远见不到你了,我们相隔的太远,人虽然不能跨国,但我们的友情可以,我永远忘不了你,因为,我们永远是哥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永远的冰心作文

全文共 1154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有了一份对诗歌的向往。不知不觉中,我迷上了冰心,迷上了她的作品。

提起冰心,钟爱她的青年朋友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童年》、《笑》、《小桔灯》、《寄小读者》……冰心是“五四”运动中涌现出的第一批现代文学家,也是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始终流露着“母爱”、“童心”、“自然美”这三大创作主题。

冰心是幸运的。她诞生于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母亲出身书香世家。从小舒适的家庭生活及长期受文化熏陶的生活环境,使得《繁星春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朴实的母亲,纯美的童趣以及美妙的自然,都化作了点点滴滴的诗词。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矫柔的造作,一切都从细微中透出作者的文学功底。她的诗歌能让人获得一种睿智,一种对人生的深深思索。同时,简短的小诗体又给人一种活泼调皮的感觉,让人感到一种久违的问候。

“母亲啊!这零碎的篇儿,你能看看么?”《繁心春水》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描写母爱的,和悦的颜色,循循渐透,这些都让冰心一直以母亲为榜样。平凡的母爱让冰心感受到了那的确是“人生唯一可靠的避难所”。于是,对母爱的颂扬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诗集的一大主旨。如果说,对母爱的赞美是一种深重的流露,那么对童年的赞美则是另一种心情的独白。毕竟,《繁星春水》中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冰心二十岁以前写的。那时候,不能说已经完全脱离了儿时的梦想,一种从内心萌发的对新生物的崇高与自信便在诗中潜滋暗长。让人读后对生命的柔弱或顽强都有一揽天余。于是,在真切中感受到了活力。“我从不称自己是诗人”也许正是这一点,才是读者在尽情领略文学的乐趣时,有不拘谨的想让思想重新达到一个高度的原因之一吧!

冰心是孩提时代的一个“伙伴”,就像那盏“小桔灯”,保留了童年一抹不去的记忆;在小朋友眼里,冰心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在巴金这一些老一辈作家眼中,她则像一位亲切的大姐。巴金先生就曾谈到,少年时代的自己,也正是从她的作品里知道了爱星星、爱大海,而且从那亲切的语句里,重温了永久失去了母爱。沈从文先生也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冰心女士所写的爱,乃离去情欲的爱,一种母性的怜悯,一种儿童的纯洁。

早在1924年,冰心曾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此后,她不断书写这句名言,尤其是到了晚年,对此更是坚信不已,因而这句话也成了冰心老人人生感悟的结晶。

冰心老人是一个充满了爱心、富有生活情趣的人。生活中的她爱猫、爱孩子、更爱开玩笑。所以,冰心老人的心不老,她手中的笔也永远不会老。冰心有句名言:生命从八十岁开始。

1999年2月28日,这位可亲可爱的世纪老人在北京谢世。那一刻,没有悲哀、没有哭泣,只有满屋的玫瑰散发着芬芳;没有“悼念”的字眼,唯有横幅上冰心的手书:有爱就有了一切。然而,在她心中,永远是一片冰心在玉壶,永堡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她的作品是暖暖的,温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永远的月亮高中生作文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一轮皓月,苏轼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饱含万千愁绪,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遥思故国家园,李煜说:“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千百年来,月亮成了中国人精神的归宿、情感的家园、心灵的密友,亲切、多情、神秘。

对于月亮,我也有太多的幻想和憧憬。“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小时候,每当我吟诵这首诗时,便会遐想吴刚伐桂、白兔捣药、嫦娥舞袖。这些美好的神话伴我走过了快乐的童年,使我对月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已上了小学。老师教我们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教我们李白的《月下独酌》……我对月亮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月亮更增添了向往之情。

后来,我又读到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科普文章,开始不满足于传说和文字,我渴望有朝一日能踏上探月之旅。

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十一号”宇宙飞船第一次登上月球,为人类揭开了月亮女神的神秘面纱。我渴盼中国人也能造访月球,月球上也能留下中国人的脚印。如今,“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人正在一步步走近月球,中华民族千年愿望的实现指日可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不管现实中的月球如何死寂荒芜,都无法磨损月亮在中国人心中的美好形象。她是一种情感,一种精神,一种寄托,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月的魅力依然存在,中国人探月的步伐不会中止。我相信中国一定会在世界航天事业中再立功勋,中国人一定会在奔月的征程中阔步走在世界的前列!

点评:“永远的月亮”是一个好标题,它一下提携了全文,概括了文章内容。你知道它在本文有哪两个含义吗?一是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情感,一种精神,一种寄托;二是它代表着中华民族在科学发展路上的不懈追求。这两大内容以月亮贯串,和谐相融,显示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功底。

[永远的月亮高中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