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农民低保申请书范文(推荐20篇)

对于今年的高考作文,你有什么见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为自造飞机农民点赞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5966

作文

142

我眼中的农民作文

全文共 1394 字

+ 加入清单

刚开始很想写“精神贫血”这个话题,不过想到似乎农民贫血的概率最高。既然连写广告都要有针对性,写文章就更得指向明确了,于是决定改变主意。还很明确的一点是,由于已近五更,鄙人现在有些神志不清,故所述之言,大可视为21世纪版狂人日记,“语颇错杂无论次,多荒唐之言”。我就这般一写,大家也就那般一看。

首先我觉得这个题目就很有针眼。想起最近有部热播的电视剧叫《我是农民》,光是看这四个字,我已经开始胡思乱想了。“我是农民,我是农民怎么了”——主人公大概一副何其悲壮何其愤懑的姿态。“哎,我怎么就是个农民”——抑或他一脸凄楚辛酸委屈迷惘。不论是那种可能性,既然能出这部剧,其本身就在暗示这个群体的特殊性,要么它为何不出个我是城里人,我是北京人呢。回过头来看文章的标题,我居然也成了编剧,只不过在明示这个群体的特殊性。那到底是要明示它哪方面的特殊性呢?心里越想越异样。

可是还是要写的。

至于农民的善良纯朴老实厚道,农民的乡土气息小民意识,任凭我在此信口胡诌,主观意识还是不能改变客观存在。所以不再赘述。胡诌点别的吧。我觉得农民是世界上最丰腴的建筑材料和清洁能源,并且储量丰富,品质纯正。

说是建筑材料,就不得不提到我们祖辈留下来的基业。妇孺皆知,渊远的华夏文明首先是一种农耕文明,上下五千年,它在黄河、长江流域潺潺流淌,然后沉淀、濯洗、滤荡,于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家以巨狮的姿态威卧在东方。很大程度上,可以说,璀璨的华夏文明是老祖宗一下一下犁出来的。历史发展规律也从来是先出现乡村,然后由于乡村间商品交换的需要,有了集市。又由于一些乡村离集市太远,部分人索性定居在集市,人多了,交易多了,货币商贸形式发展起来了,集市越做越大,集市上生活的人越来越多,才有了城镇。而只有在城镇的规模、人口数量和生产力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才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这就像建设一座摩登大厦,没有砖和水泥,总得有钢筋混凝土吧。可见,乡村是基石性的存在,而正是由农民构建出这些基石性的存在。作为基石上的所谓城市人,我们有什么理由忽视他们的存在呢。

农民不仅仅是一些具体形态的建筑者,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意无意地进行了一次文化人格的构建,他们以独特的气质吸引着不计其数的文人墨客归隐田园,遁迹山林,从中国的陶潜、林和靖到美国的亨利戴维、法国的法布尔,不凡的人们在平凡的农家找到了精神的朝圣地,他们在和农民的共融中,重塑了那种褪去繁世铅华、虔诚皈依自然的状态,与世无争,方得以淡然轻松地肆意挥洒才情,没有丝毫雕饰。于是才留下了今天的文化瑰宝。

说是清洁能源。实在是仅仅源于我的一个固执的想法。我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文化人,成为诗人,只要他有一颗真诚的、懂的热爱的心。而淳厚敦实的农民,正是尚存的未被功利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无污染的那一类。前几天看到有报道,说一个农民来到城市闯荡,穷愁潦倒,无奈靠捡垃圾为生。为泄郁愤,他开始写东西,三两行,七八行,字不多,却字字挚肯,他从来没想过要给谁看。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所大学的文学教授看到了他写的诗,震撼不已。于是拿去给他带的研究生做范例……老天也没想到,这个农民具有这样的秉赋。也许他的才情根本不需要培养,他只需要把压抑已久的那口气吐出来,文儿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文章本天成,天然去雕饰”就是这么来的吧。所以我说,农民是最纯粹的文化人。

扯得太晚了。天亮了,我该睡觉了。

[我眼中的农民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农民的重要性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原先我一直以为农民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职业,而是一种被贬低的、被瞧不起的职业,可是,这一件事让我知道农民是让人尊敬的一种职业!是和教师同样让人敬重的一种职业!

有一年暑假,我和妈妈去乡下的奶奶家,到了以后,我挽着奶奶的手说:“奶奶,奶奶,农民是哪个层次的级别呢?”奶奶说;“农民啊!可是一种非常神圣的职业呢!”我说;“哦?那是怎么个神圣法呢?”奶奶说:“你跟我来,就会知道了,”奶奶说着便拉着我的手向外走去。

到了目的地,奶奶边说:“你看,”我顺着奶奶的手向远望去,我看到了一片片农作物的海洋!有大豆、有稻子、有小麦、有玉米、有红高粱……这些农作物就像一幅幅画卷映入我的眼帘。我大叫“哇,奶奶,奶奶,这都是农民伯伯春天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吗?”奶奶说到;“是呀!”我说;“假如世界上没有农民这个职业,那这个世界会怎么样啊?”奶奶说;“人们会饿肚子,一切的衣食住行都跟农民息息相关,任何一个职业都是神圣而光荣的,没有被人看不起的职业!”

虽然,现在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我已经长大了,可是,奶奶说过的那句话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田,“任何职业都是神圣而光荣的,没有被人看不起的职业!”这句话是天下最美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城市新农民作文1000字

全文共 896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但我为此高兴。

农民总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田间辛勤地劳动,付出了自己的汗水。在每个炎热的夏天,我们都躲在家里吹着凉嗖嗖的空调时,农民伯伯却在田间锄吗?他们全身都汗流浃背,汗水都像流水一样哗哗地流入田中,谁会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饭都是农民付出了汗水和劳动,这每一粒饭粒都是农民伯伯付出的,我们在吃的时候又有谁会想到辛苦的农民呢?

有些城里人看不起农民,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辛勤的农民,你们的肚子又用什么来填饱?如果没有辛勤的农民,你们身上穿的衣服又是哪里来的?如果没有辛勤的农民,你们又怎么能过上这么舒适安逸的生活?怎么能住上这高楼大厦?又怎么会有这么平坦的公路?你们看不起农民就等于看不起你们的祖辈,往上翻一翻,哪个不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没有农民怎么会有城市,不要忘了在背后付出的农民。

城市的生活的确比农村好得多:不下地,不起早贪黑,不考虑天气与季节……每天只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在这种与泥土无关的生活中,有人已不复有当年的豪情壮志,青春激昂:不用下地,但却重复着无休止的工作;不用起早贪黑,但却每天打仗似的边挤公车边进餐;不用担心收成,但却忧心工资与奖金……每天杂事琐事一箩筐。

城市和农村同是一个天和地,可生活了,才觉得农民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可以随意的耕种,可以在冬天围着热烘烘的暖炉吃烤白薯,可以自由地笑,可以安闲惬意地过自己平淡的日子。

不过现在的农民都厉害了,成了城市的新主人,更成了城市的新农民。正是有了这些新农民,一幢幢景观漂亮的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一座座立交桥像一条条巨龙环绕整个城市,也解决了交通拥挤的问题,飞驰的小轿车,漂亮的公交大巴,给城市增添了现代化的气息。正是有了这些新农民,城市才会有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柏油马路,俯视整个城市,一片片绿色映入眼帘,那都是他们用辛勤的双手一颗颗栽种的,也给城市创建了优美的环境。只有新农民才会创造新农村,只有新农村才能开创新城市,国家的整体实力才会提高。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天天月月都有新的成就。

城市因我们而美丽,我们因城市而骄傲!让我们一起向着这样一个目标而不断奋斗吧!城市人,新农民,让我们为此欢呼!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农民父母恩重如山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常说:恩重如山,情深似海。恩之重,如五岳之坠;情之深,如四海探底。人世间,恩重情深莫过于亲生父母给予的这份爱。这份爱,包含着母亲孕育的痛苦,包含着父母抚养成长的艰辛,包含着双亲多少血汗和泪水。大地无声,它是孕育万物的母亲。风雨暴虐,却没有把苦难倾述;万物葱茏,却没有点滴的汇报。父母和大地一样,有他们才有晴空万里,彩霞飘飞;有他们才有物华天泽,富康显贵。

正因为人世间存在着贫穷和富贵的区分,却更加彰显了父母恩情的的浓厚。贫寒人家,仿若冬天的枯枝,又如沙漠的小草,谁予垂怜。生活如水,淡而无味,唯有劳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田间地头留下长长的脚印,或烈日当头,汗雨倾流;或狂风暴雨,击打肩头。唯挥舞锄头镰刀时,才见收获的笑容。

生如春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与死是自然的循环。活于天地间的人,谁都想辉耀人间。为人父母者,倾尽一生的爱怜付与子女。不论生活是怎样的残酷,在苦难中挣扎着去获取能得到的任何优越。为下一代创造好的生活,是心中坚韧的意念。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是农民父母,“佝背搬砖起,举首盖广厦”是农民工父母。这样的恩和情,究竟有多重?

落叶无声,流水无情,在时间的流速里,从青丝盘头到蓬头垢面再到白发落零,就这样走过一生。轻轻的来,轻轻的走,不带走天地间一丝云彩。在付出与回报的选择里,只有付出。

思恩情,同事写下这样的打油诗:

晨起

头顶星辰披霜露,

依稀黑夜催鸡鸣。

惊得邻家柴犬呸,

知是早起下田人。

劳作

躬身扶犁翻新土,

俯首挥刀锄青禾。

辛劳换的粮满仓,

方见喜容种田人。

晚归

步履蹒跚身疲惫,

满头银丝沾露水。

暮色苍茫星闪耀,

村头遥望回家人。

想这些描述,七零年以前的农村人,大多经历过。忆往昔,暮色中的身影,蹒跚而来,村头的孩童遥遥张望,心里呼唤着回家的老父亲。所有的辛劳,为了一个家。

父母的恩泽,泽被天下。父亲田间劳作,母亲孤灯剪影,无知孩童游戏。纵有粗茶淡饭,幸福的一家心中甜。待孩童成人,方知生养之恩,回不尽那份恩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的农民爷爷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爷爷是一个勤劳而纯朴的人。

我爷爷今年75岁了,但是身体结实,我爷爷种了2亩多田、1亩多菜和2头猪、一头狗,70只鸡。

我爷爷每年春天就要插秧苗,秋天就收,稻谷在金灿灿的太阳下显得金光闪闪,大家冒着烈日在田地里搞起了双抢,回家后还要喂猪、鸡和狗,省一点心思喂鸡只要在大坪里放上一盆玉米粒和谷子就可以,晚上它们自己走进鸡房。而狗人们只要把吃不完的剩饭给它吃,它就心满意足了。

因为我爷爷是农民,所以分两个时段:一个是农闲,一个是农忙。让我先来说农忙吧,农忙是指农民们忙的时候,人们在田间里干活连喝口水都顾不上;农闲而是相反的。我相信大家不用我说都知道吧!

我爷爷真勤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城市人新农民作文750字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五十年前的今天,这里还食不饱穿不暖。

五十年前的今天,这里还硝烟连连、烽火不断。

五十年前的今天,魑魅魍魉阴鬼不散。

五十年前的今天,冰冷麻木、满目苍夷。

但是今天,四海拱手如宾,八方欣然相慰,种族隔离的镣铐已被放下,人们的思想承载着经济一同飞驰,昔日的泥泞小路已厚的坚硬平坦,昔日的孤灯斜蜡已灯火通明,农村城市已冲破百年隔阂连成一体。

五十年前我所想象的棚户屋茅檐低垂透风漏雨,我所想象的农民皮肤黝黑满脸愁容,我所想象的孩童光身赤脚拨弄着稀泥,我所想象的村庄稀稀落落参差不一;五十年后我看到的是青砖白瓷挡风遮雨,我所看到的农民春光满面乐在心里,我所看到的孩童书生书气彬彬有礼,我所看见的村庄街头小巷车水马龙。农村已是城市的萌芽。

五十年前农民生活倍受压榨,除了疲惫的在田里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干,一天后还担心晚上是否可以吃上一顿饱饭;五十年前洪涝干旱,孩童时的顽皮胡闹戏耍着农民,疾风骤雨扑朔而来,五十年前严寒酷暑与人争强较胜,但五十年后,农民已经被谨慎的托起衣食渐渐被得到照顾,再也不必担心下一年吃的是否香甜,再也不用担心下一年是否有人承受老天的肆虐。

农村已向城市转型,农民不是五十年前的灰布土老,一个个棚户屋变成了一幢幢小区别墅,新一代的农民带着对生活与梦境的无限渴望与城市携手并进,并驾齐驱,这样的普及还在扩大着,也许还有许多的不完善,也许还有许多的情不得已,也许还有许多难以实现,但是,有很多发展的条件已然伸出手给他们,遥想半个世纪,中国如健步的青年在凌空驾起的阔道上轻巧快步前行,还有什么比这更激动人心的呢?我看农民发展蒸蒸日上如日中天。

等到云开雨散再回首,走过的路已是多么灿烂,农民不再蜗居窄小的田间地头,灯火科技已进驻农村,这是新一代的农民,新一代的城市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新农民也是城市人作文800字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我家在农村,前些年田地里还是热闹非凡,可随时间的推移,田地里变得越来越冷清了。原本涨红了脸的高粱不翼而飞,原本被麦穗压弯了腰的麦苗化为乌有,原先挂满灯笼般的柿子树更是要无音讯了……

就拿邻居王爷爷来说吧。今年六十多岁了,前几年从来不种地—因为税太高。他的豪言壮语是:“打死也不种地!”其实,村里还有不少像王爷爷这样不种地的爷爷、奶奶们。他们隔三差五的就凑在一块儿打麻将、玩扑克、下象棋……他们享受着这种所谓“城市人”的生活,觉得这样就是“城市人”了。

正如众人所料的那样,周围的土地因没有人开垦,都快变成了荒地。

可是,从那一天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爷爷去了趟城里,买回来不少菜种和农具,热火朝天的开垦起来。我们村里的人奇怪极了:这可是从前求都求不来的事啊!今天怎么就自己动起手来了呢?众人怀着疑问跑到他家问个究竟。王爷爷乐呵呵地解释道:“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原来要缴公粮,还要缴那么多税,现在不但不用缴公粮、缴税款,国家还给补贴呢!而且呀,补得还不少嘞!”原来是这样啊!听了这话,许多本不顾农事的乡亲们都纷纷拿起了农具开始干起了农活,村里的人总说:“我们农民最拿手的就是种庄稼了,还是干农活心里踏实啊!”

渐渐地,麻将声、打扑克的吆喝声,棋子的敲打声都听不见了。许多荒地又被开垦出来,种满了各式的果蔬,菜香飘荡在整个小村,欢笑声洋溢在众人的脸上。

村里的人还到处引进新的菜种,学习新的种地技术。口袋里的钞票越来越多,足不出户啊,订单不断,大家都住上了新房,许多人的小洋楼可与城里富人的别墅媲美啦!种地带来的好处让人们觉得心里甜滋滋的,更让人们觉得当个新农民,就是在当城市人!

新农民也是城市人。瞧!人们又在田野里耕种了!嘴里还哼着小调:“……要问我下辈子做什么,还要做个新农民,做个城市人一样的新农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城市人,新农民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金毅)

“赶快打开电脑,我的菜都已经熟了!”叔叔脚还没有踏进门里,声音早已传入了我的耳朵,这个场景,我想每个人都不陌生,因为现在网上盛行的qq农场,qq牧场,人们早已对它耳熟能详了,而且男女老少都热衷于这个游戏。

城市人,远离恬静正式的田园生活,投身于忙碌繁华的大都市中,一天天忙碌的工作让人们的心灵变得些许压抑,当网络上出现qq农场,qq牧场的时候,唤起了城市人心中属于自然,属于田园的那一种纯真,那一份惬意。

我身边许多人都喜欢当一个“网络农民”,管理着属于自己的虚拟的四亩三分地,快乐的播种那些可爱的植物,享受收获升级的喜悦,偶尔还会有植物被“偷”的生气与惋惜……

当每个人都沉浸在网络的虚拟田园中时,有人却在现实生活中当起了真真正正的“快乐农民”……

我们这个楼上上了年纪的人多,面对神奇的网络技术,他们显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于是就在自家的阳台上,种些花花草草,认真地去呵护、种植它们。楼前有一块空地,正好也可以养植一些植物,于是他们把自己种的花花草草搬下来,摆在空地上,供大家欣赏。

春天,我们把花盆的土翻开,撒入几粒花的种子或蔬菜的种子,并给它们浇水施肥,让它们早点破土而出;夏天,我们用水壶从家里提水,轻轻地洒在花草上,慢慢地润湿着花花草草,泥土也变得芳香起来;秋天,花椒籽成熟,轻轻地把它们摘下,手中留下一股快乐的气味。用来观赏的小辣椒也变得红彤彤,让人心生喜欢;冬天,花花草草已经凋零,只留下冬青树依然守卫着那一片小花园,我们把干枯的枝叶打扫干净,把花盆摆放整齐,等着春天的来临,等着小花园恢复生机……

网络上的qq农场、qq牧场,让我们在虚拟世界中得到快乐,而现实中的劳动更让我们感到归依田园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放松。

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农村人在真实的田地里辛勤劳作,而我们城里人为什么不回到大自然的怀抱里、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呢?让我们走出喧嚣的城市,到野外走一走,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让我们回归自然,找回自己最真实、最自然的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的农民爷爷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爷爷是一位农民,他虽然没读过书,但是还懂得几分交通规则。他有一头苍白的头发,一个高高的鼻梁,一口洁白牙齿,不高不瘦的身材,再配上一身华丽的衣服和一双发亮的皮鞋,再骑上一辆摩托车,可威风了。

记得有一次,我和爷爷上街去买东西,正好我们要买的东西在我们对面,我正想要穿过马路的时候,爷爷把我给拉住了。我问:爷爷,你为什么拉住我呀!爷爷说:因为你这样穿过去,会很危险的,我们应该走人行道,才对呀!我听了爷爷的说,四处张望着,突然看见了我们的右边有一条人行道。买完东西以后,爷爷帮我买了一根冰淇淋。吃完以后,我随手就把装冰淇淋的带子扔在了马路上,爷爷看见了说:“不能扔在马路上,假如你一扔别人在扔,这样的话马路就变成了一座垃圾山了。我的爷爷真聪明,不用教就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热点论据素材:江西种粮农民领308万年终奖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中新网南昌1月8日电 (记者 刘占昆苏路程)1月8日下午,在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鼎湖镇一个院子里,当地种粮大户凌继河为90余位种粮农民颁发了308万元人民币“年终奖”。据了解,这已是凌继河连续6年为农民发放“年终奖”。

领奖现场,人声鼎沸,数十人围观这一场面。308万现金被分成数捆,整齐地放置在铺了红布的桌面上。被叫到名字的农民笑意盈盈地上前领奖,领完奖后还不忘互相道贺。

“一万、两万……”44岁的农民万小毛领到超过10万元,正在数钱的他告诉中新网记者,他19岁开始种田,以前全家人种田一年也赚不到5万元,“三年前来到这里就有年终奖了,但以前从来没想过种田也有年终奖,希望明年能发得更多。”

传统农业大省江西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供应基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间断输出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

近些年来,江西从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鼓励流转土地,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型职业农民。

2009年,在外从商的凌继河回到家乡安义县承包稻田。他采用管理工厂的方式管理稻田,将稻田分成数十个分区,采用全机械化作业,每个分区聘请农户管理。

如今,他已流转土地19000余亩,成为全国知名的种粮大户。为提高农民积极性,从2011年开始,他一直以这种特别的方式给农民发年终奖。

凌继河称,之所以会采取现金发放是尊重农民的习惯,“农民种了一辈子的田,都很朴实,他们看到现金才觉得实在、可靠。”

六年来,凌继河发放1000多万元年终奖。凌继河坦称,发年终奖主要是想激励农民,让他们对农业、对种田有信心。“我聘请的农户平均年龄超过50岁,希望能吸引年轻人加入种田,让他们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种粮高手。”

据江西省农业厅此前统计数据,2015年,江西全省流转农户承包土地1069万亩,流转率达33.7%,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省农民合作社达4.17万家,家庭农场达2.59万家,新型职业农民达5.8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农民展现奋斗精神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赵日初是一位普通农民,却用画笔当锄头耕耘了一片多彩的田地。500多幅劳动图景的油画展现了他30多年来不懈奋斗精神。这句“向世界证明,中国农民拿锄头的手也能画好作品。”从一位农民身上展现了我国人民不懈奋斗的精神。

凭借热爱走到今天,赵日初诠释的是追求精神富足的能力。古云“仓廪实而后知礼”,在马斯洛需求的底层——温饱解决之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食粮,为自己充电。这样向好追求的决心从古至今从未中断,我们看“不改其乐”的颜子,“三日弦歌不绝”的孔圣,甚至精神的满足优先于饱腹之感。改革的春风已至基层,精准扶贫的福音传遍大江南北。如此强大的惠民政策更是实现农民作画能力的根本原因。向内有个人向“善”向“好”的决心,向外有大国政策的保障,农民赵日初追求个人爱好的能力展露无遗。

上文提及十九大以来国家的政策实施,然而这样的政策得以践行离不开广大基层人民为美好生活,不满足于现状的坚持奋斗。国家的强大正是国民的强大,国力的提升来源于国民的动力。

正如赵日初的那句话,中国的基层人民也具备向世界证明中国不服输的奋斗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历史是留给奋进者,而不会等待畏难者。”在30多年的绘画中,谁敢说他没有遭人质疑,备受打击之时?然而越挫越勇是奋斗精神追赶时代步伐最有力的强心剂。南仁东教授当年意识到了中国与世界顶尖科技的差距,于是那句简单的“我们也建一个吧”在多年后的今天成为了现实,中国天眼闪耀在银河之中,那正是清华老教授为国为民,不断克难奋斗的成果。放眼全国,更有革新的“无人”“共享”技术披荆斩棘,有高中生挑灯夜读面对“苟日新”发展的社会和世界。中国在奋斗,离不开中国基层人民的奋斗。

由此观之,中国农民的背后是千千万万的“中国农民”式人物,中国农民的企愿“让世界看到”也是中国如今的心愿与追求。他,他们,我们的奋斗精神,是书写出未来的油画笔,是铺展未来的最宝贵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农民父亲

全文共 3302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农民的儿子,而且是世世代代的农民的儿子。

按照最近半个世纪流行的说法,很早很早以前,人类被分为两类,一类叫奴隶主,一类叫奴隶。过了一些世代,一类叫地主,一类叫农民。再后来,一类叫资本家,一类叫工人。

历史延伸到最近半个世纪,中国人的分类方法有所改变,一类叫做农业人口,一类叫做非农业人口。这两类人的社会地位,他们所拥有的经济资源,他们的劳动方式和分配方式,他们在社会各种阶层和各种行业中流动的权利和机会,样样都判若天壤。在这个历史时期,除了死刑之外,政府对自己认定的坏人最大的惩罚就是让他像农民一样从事农业劳动。虚构艺术中对一个生命最大的折磨就是将他打入地狱变成厉鬼,在我们时代的现实生活中则座实为打成农民。小时候我常常听大人说:“我们种田的还怕什么?我都已经是农民了,他再怎么治我也不过是让我种田,他抓我坐牢也还是让我种田,他还敢不让我干活?”一句牢骚话,表明农民已经卑贱到底。

说非农业人口生活在天堂当然是夸张,说农业人口因为命运没有变数而生活在地狱,却基本恰切。

我的老家是都昌县鸣山乡万家湾村,与鄱阳湖隔一座山,这座山就叫鸣山,家乡因此而得名。这个村是鄱阳湖地区自然条件最好的村落。我十来岁的时候村里有300多人,现在大概有500多人。除了两户杂姓,全村都姓万,是一个大家族。因为大山的阻隔,鄱阳湖每年的水灾不会危害到这里。在1949年以前村民只要愿意干活总归会有一口饭吃。连1960年饿殍遍野的时代,我们村也没有一个人饿死。但是在我成长的那些年头,人们一直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人们寻找一切可以下咽的东西充饥。我念小学的时候,常常跟小伙伴一起拿着糠粑边走边吃。长大一点之后,很羡慕公社大院供销社卫生院等等天堂里的人不用吃糠粑而能吃上白馒头。我17岁那年考上一所学校进城念书成为远近闻名的事件,人们当然羡慕我因为户口转为“非农业类”而改变了命运摆脱了地狱,但最基本的羡慕还在于我从此以后可以吃上一口饱饭。他们越是羡慕我,我越是知道我是农民的儿子。

走进大都市以后,我才知道实际上我们家乡山清水秀,比地狱漂亮多了。我这几年甚至常常想回家乡定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把家乡误读作天堂。经过最近二十多年的社会变革,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基本格局依然没有改变,农民依然被排斥在体制之外甚至是社会之外。我们考虑中国的问题,很少将农民视为中国的一个群体而纳入视野之中,很少把农民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考虑他的需求、权利和感受。比如讨论图书馆博物馆等等文化设施建设问题,讨论健康保障体系、国民福利待遇、国民权益、老年人生活保障和文化娱乐、弱智残疾人员救助等问题,农民肯定不在其中。农民依然生活在屈辱和绝望的境遇之中。

我每次回农村都有一种负罪感,虽然我在城里只是一般的市民,并没有过上富足的日子,但一回到农村就感觉自己在城里拥有的太多,面对农民觉得不好意思。我的穿戴比他们好一些,回家过年是坐硬卧,他们则是坐硬座,有的甚至是站回来的。他们每年在外面奔波,外出打工大多是做泥瓦匠、木匠,基本上在汕头一带搞土建。打工很辛苦,却赚不到多少钱,一年到头夫妻双双也不过能攒下几千块钱,有的到年底还拿不到全款,也许仅够回家的路费。在政府总理出面讲话之前,政府没有什么有力措施为农民讨工钱。许多人的工钱一拖几年,最后甚至竹篮打水一场空,农民没有任何地方可以申诉,没有任何法规或者政策能够真正维护他们的权利和利益。

那些在汕头打工的兄弟们多次邀请我到他们的工地去看看。有一次,我利用到广州开会的机会,特意到汕头去看他们。他们住的条件非常糟,一般是一幢房子盖到两层左右,有了一点框架基础,他们就住进去。条件好一点的用两块木板铺在地上当床,条件差的就是把水泥地扫干净,把被褥一铺就睡觉,我也在那里住了两三个晚上。他们一点文化生活都没有,晚上要么上街闲逛,要么打牌。在正常情况下,他们在外辛苦打工一年,可以赚到四五千块钱,这还必须是没有一点恶习的人。如果是喝酒、抽烟,花钱太多,余额就会小得多。如果有的嗜好,那他就可能一年到头落个两手空空。有的人一不小心就弄得连回家过年的钱都没有,只好借路费回家或者干脆不回家。

有一年我在6月份回过一次家乡,在村里住了一个多月。发现村里的青壮年男子全部出去打工了,有些年轻女子也出去了,在村里悠悠走着的多是老人和小孩,感觉空气里有几分凄凉。留下来的那些家庭主妇,大抵都是一脸的苍白、蜡黄,一看就是严重的营养不足。她们除了要忙地里的活儿,还要操持家务,三顿饭就随便打发了。这些妇女的牺牲精神很强,只要是老公和儿子出去打工了,一般都舍不得吃点好东西,只有来了客人,才会想到买点肉吃。那次回到北京以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满脑子都是农妇们严重营养不良的面容……

如果家人都平安健康,艰苦日子还算平静。家里一旦有人得了大病,或者碰上三灾两难,那么这户人家基本上就要拖垮了。在农村得了病不敢治、治不起的事情太多了,前几年,我见到外村一个六十岁的老头,乡村医生估计他有心脏病,他连到县城医院检查都不肯去。他说我都过六十岁了,还检查什么,管它哪一天发作,哪一天走都不算早。去年冬天,我村里有个兄弟叫万里民的,得了白血病,医生告诉他如果治疗得好,还可以活三五年,如果不治疗,连一年也挨不到头。但是他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钱来治这种病?没有几个农民之家有能力承担治疗大病的医药费,得了大病基本上就是等死。亲戚朋友再怎么慷慨解囊,也起不了多大作用。春节期间,那个兄弟找到我,希望我写一篇文章在报纸上帮助呼吁一下,看是否能得到社会上一些捐助。我告诉他,写这篇文章很容易,但是我拿到哪里去发表呢?八十年代初发表这种文章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九十年代以后再发表这样的文章,已激不起多少人的关注和同情,因为大家听说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已经无力顾及了。我帮他出了一个主意,先让亲戚朋友、社会各界帮助捐一点,再请一个人来就大家热心捐助他这件事写一篇报道,也就是不能采取这个个体生命痛苦的角度、而只能采取一个歌颂社会光明面的角度,这样的报道或许能够找到发表的机会?

这几年老在我心里盘算的事情,还有村里两个孤儿的命运。我的邻居万跃平,是我的侄子辈,三十来岁,年年在广东打工。两年前,他春节后刚到汕头不久,觉得自己身体不对劲,到医院一检查,发现是肝癌。城里的医生问他是什么身份,他说自己是农民工。医生说,那你早点回家吧,想吃什么就吃点。这病你治不起,检查费就不收你的啦。

他知道自己日子不多啦。他对在一起打工的兄弟姐妹说,我回家去等日子啦,你们跟我一起回去吧。那意思就是帮忙处理后事。

兄弟姐妹陪着他回到家乡,在当地医院勉力治疗了一阵,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他的妻子叫但艳红,看到这一切,知道这个家快要完了,留下两个孩子她哪有能力抚养?于是在丈夫还没有闭眼之前,她先喝农药自杀了。过了十多天,万跃平去世了。这是发生在2002年四五月份的事情。父母都死了,留下一对儿女,女儿万颖当时是7岁,儿子万通当时是5岁,只好由祖父母抚养。这两位六十多岁的农村老人自己的晚年都没有保障,哪里还有能力抚养两个小孩?只能说是过一天算一天吧……

农民的生命如此不堪一击,而现在城里很多人提倡定期体检,已进入保养阶段了。两者一对比,农民的生存状况是多么艰辛。最近,我老想写一篇文章,题目想好了,叫做《咱们村的非正常死亡》。我在那个500人口的山村长大,却见证了许多非正常死亡。十多年前,乐平县一家小煤窑发火,烧死了20多个人,我们乡死了7个,其中我们村有2个人。这两个人当时都只有三十几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期。煤窑烧起来以后,窑主立即把窑门封闭起来以切断氧气,防止发生更恶劣的事故,那些死难者的遗体就这样捂在里面化为灰烬。家里人只能拿几件他们生前穿过的旧衣服堆了一个衣冠冢,妻儿老小都在泪水中艰难度日。那次煤窑发火发生在元旦那一天,我们村里那两位死难者都是十二月三十一号赶到煤矿的,意思是挣点钱回家过年。哪知道第二天就把命搭进去了。迫于生计,我们村里许多人不得不从事这种最危险的工作。有的人至今还年年去乐平的小煤矿挑煤。我每年春节回家见到他们,都为他们能够活着回家过年而感到庆幸。

[农民父亲作文范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农民之子于海河观后感

全文共 2516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按照市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的要求,统战部集体观看了《农民之子于海河》专题片,深受教育,倍受鼓舞。同时也为党失去了这样一位好干部,人民群众失去了这样一个贴心人、好儿女而感到深深的婉惜。于海河同志入党26年来所留下的平凡而伟大的轨迹,充分体现了党员领导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站稳群众立场、聆听群众心声、体会群众感受、维护群众利益的光辉本色,彰显了共产党员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高尚品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向于海河同志学习看齐,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矢志不移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学习于海河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好务的崇高精神

于海河同志生于农家,长于农家,先后做过小学教师、小学校长、乡党委组织委员、乡纪委书记、副乡长、副书记、镇长、党委书记、农业局局长、县农业示范园区主任、县政协副主席,应该说他是靠着一步步坚实的脚印、勤恳的工作干上来的。无论他身在哪个岗位,他从来没有丢掉农家子弟的质朴和善良,从来没有丢掉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本色。他心系农民,情倾农民,当官不忘本,兢兢业业地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化解难题的美誉,成为人人称颂的好干部。他做事公道正派,善于处理矛盾纠纷问题,通过三个月的蹲点工作,他成功解决了天山参场村农民上访问题,还了村干部清白,也顺了农民的心气。他敢于碰硬,以凛然无畏的胸襟气度和喻情于理的思想工作,圆满解决了天山参场村村小学重建的资金来源问题。他工作不畏难,专挑硬骨头,圆满解决了七星泡镇的群体性上访问题,将该镇28个村40个屯十几年的乱账捋得一清二楚,并制定了详细的还款计划。他跑断腿帮助农民打赢了假种子坑农官司,为42户农民要回了124万元的补偿款。他服从组织分配,毫无怨言地先后担任干群关系紧张的龙头镇、夹信子镇党委书记,切实维护了当地农民的利益,确保了基层社会稳定。他从内心真正把农民当成了自己的亲人,积极帮助智障母女争取救济,为穷困农民申请困难补助和低保,为老韩头要回了镇政府拖欠20多年的欠款,成为农民的贴心人、暖心人、“父母官儿”。于海河同志几十年如一日,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居何职,从来都把“情牵百姓冷暖、心系群众得失”作为自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他以温暖百姓的情怀、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勤政敬业的工作,赢得了农民的尊敬和爱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有2000多名干部群众来为他送行,这是何等沉痛的悼念与缅怀,这是何等难舍的追思与送别,思之令人动容。

二、学习于海河同志矢志不移为人民谋发展的执着追求

农业是国计民生的基础和命脉,更是于海河的命根子。他从担任富山乡党组织委员以来,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这23年里,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为农、护农、兴农”的“三农”事业中。从于海河的事迹中我深刻体会到,在于海河心里,帮助农民解决纠纷、提供帮助只是“输血”性质的应急工作,要想真正让农民富起来、农业兴起来,就必须要提升农民、农村、农业的造血能力。为此,他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当做毕生的梦。为了实现这个梦,他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了争取省有关部门的资金和项目支持,他无暇顾及自己的脓性关节炎和胰腺炎,拖着老残腿,忍着病痛,来回奔波在宝清和省城之间。在他的带领下,具有全国一流水准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期工程提前一年竣工。他升任县政协副主席后,又被县里任命为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继续推进园区二期工程建设。直到他做完急性阑尾炎手术后还躺在病床上修改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申报材料。在他的带领和努力下,他和班子成员争取到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项目50余个,争取项目资金7.9亿元,引领农民建起农业园区55个,真正提高了宝清县农业、农村、农民的“造血”功能,为传统农业的调整升级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出师虽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于海河同志为了人民群众谋发展的执着追求令人感动,他孜孜以求、严谨细致、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精神永远值得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深思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百年”和“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要实现这些宏伟战略目标,需要千百万个象于海河这样的党员领导干部。为此,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对照于海河同志的言行,找出自身存在的差距,深入学习于海河同志忠诚党的事业、敬业奉献、锐意进取、奋斗不息的精神,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向党和人民群众递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三、学习于海河同志满腔赤诚为人民守清廉的党员本色

于海河同志生活节俭,不注重吃穿,一双皮鞋能穿上七八年,因不修饰外表而多次被人误以为上访户、农民工。他作风俭朴,清正廉洁,到省城出差吃盒饭,嫌越野车费油又坐回了原来的破捷达。他经手审批的项目资金数以亿计,却从未有过任何贪占挪用。他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家人和亲戚朋友谋取任何私利,甚至连父母亲去世都没有告诉单位的人。他对自己抠门儿,对需要帮助的人却非常大方,从自己兜里先后拿出1万多元钱资助老上访户、困难职工。他去世后,县领导才知道他妻子连个正式工作都没有,仅靠经营小仓买维持家用。在当今经济发展、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象于海洋这样能做到满怀赤诚,为党和人民守持共产党员清廉本色很不容易。“广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三餐”的道理人人都懂,但并非人人都能拒绝各种诱惑,过淡泊物质的生活。于海河的心灵是充实的,内心更是强大的,对生活是知足的,对群众是感恩的。他有着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有着崇高的人生追求。人过留名,燕过留声,于海洋同志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办事,全心全意为民,以实际行动树立了党员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先进形象,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教训每天都在发生,不积小善,不能成大德;不积小恶,不足以亡身,只有每一个共产党员自觉筑牢思想防线,时刻做到廉洁自律,才能保持党的肌体健康,才能得民心、顺民意,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形成万众一心建成小康社会的浓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爱父亲,一个农民父亲高中生1200字记叙文

全文共 244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也许在现在我们对农民下一个定义是困难的,因为我们无法对这个中国最大的群体作一个简单的概括。自古以来,农民就和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农民,就有剪不断的土地情结。我说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就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父亲一生没有离开自己的土地,虽然他也曾经试图在土地之外的世界作一些努力,但均以失败而告终。只有土地,让他的一生有了些许亮丽的色彩。

父亲是随共和国成立而出生的那一代人,这一代人目睹和经历了新中国几乎所有的政治事件和经济灾难,五十年代的大跃进运动,六十年代的自然灾害,和随后的文化大革命,当然他们也体验了改革开放的甘甜与辛酸。他们这一个群体是见证中国建立和发展历程的一代人,这一代人为新中国作出了种种努力和探索,包括默默生存默默经营土地的农民。

作为农民的父亲,童年和青年时期可以说是充满坎坷和不幸的。抛却农民本身的贫穷和艰难不谈,就是一个接一个的自然的和人为的灾难,对于他来讲,已经是太多太沉重了。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不止一次地谈起过他的童年的艰辛与困苦。他说这种艰辛与困苦直接造成了他企图通过读书来摆脱土地的失败——父亲只断断续续读了三年的小学课本。

父亲年轻的时候做过好多好多事。父亲说爷爷本来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他写的一手好字,作过公社会计,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党员。大跃进那几年为了自己几个孩子避免饿死的厄运而犯了错误,被撤消了职务和党员的资格。从此后,爷爷带着父亲他们就做起了“生意”。所谓“生意”就是推着独轮车从微山湖贩鱼到枣庄。爷爷和父亲用独轮车推动着全家人的艰辛岁月。后来,爷爷年纪大了,推不动独轮车了,父亲一个人去了钻井队,在那里打磨着自己的青春。

父亲并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他喜欢到处走走转转但我的出生改变了他的这种生活态度和方式。我是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出生的,那一年父亲离开了钻井队,回到了我和母亲的身边,安分守己地和土地打起了交道。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着家乡的边陲小镇,父亲不安分的心又动了。他和本家的一个兄弟联手贷款买了一辆机动三轮车,作起了粮食生意。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在或近或远的村镇里穿梭,收购各种粮食谷物,然后再到或近或远的地方卖掉。开始的时候,生意蛮好。父亲那时虽然很辛苦,内心里却是非常高兴,善于谋划的他这时又产生了许多新的想法。他说等将来有了钱自己要搞养殖,养鱼或养兔子都行。可是事情并没有如他所想象的那样顺利。和父亲在一起做生意的本家兄弟在一次车祸中烫伤了腿,三轮车也受了损伤,生意只得停了下来。那时,贷款的期限临近,无奈之际,父亲只得卖了车子,偿还了债务:父亲的梦想破灭了。

但父亲没有灰心。这之后不久,他承包了村里的一块凹地,他说要把凹地改造成一片鱼塘。于是那个寒冷的冬天因为父亲的又一个梦想变得格外温暖起来。我至今还能清晰地记起每天的清晨,父亲光着膀子在凹地里挥舞着铁锹和洋镐的情景。父亲高高扬起的洋镐和他那流着汗水的肩膀在冬日的阳光下散发着希望的光泽。父亲就是这样用自己的汗水挖出了一个大大的鱼塘。第一年养鱼,父亲不知道到哪里去买鱼苗,费了不少周折才打听到卖鱼苗的地方。鱼苗买来了,往鱼塘里放水时才发现鱼塘渗水太厉害。这是父亲没有想到的。父亲做事就是这样,从来没有仔细论证的习惯。这让他吃了不少亏。但鱼总算养起来了。父亲每天都会在那里呆上半天,出神地看着在水里游来游去的鱼,盼望着收获的日子。父亲那时的心里一定充满了渴望,他总是面带微笑地默默给鱼儿喂料和换水,从来不敢有丝毫懈怠,但没有料到的事发生了,这年夏天下了三天三夜大暴雨,山上发了洪水。父亲眼睁睁看着满塘即将收获的鱼儿随着洪水游走了,父亲落泪了。他后悔自己没有早一点准备鱼网和鱼栏,痛苦地在家里躺了好几天。我们全家的心情让这个夏天的雨水打湿了。

但这并没有打击掉父亲的信心。第二年春天,他照例放了鱼苗,又满怀希望地一次次给鱼苗换水喂料,等待着这一次能够有好收成。可老天不遂人愿。这一年夏天特别地热,鱼苗莫名其妙地开始成片成片的死亡。心急如焚的父亲四处求医,但终究没能挽救一池鱼儿的命运。父亲的希望又一次落空了。第三年,不甘心的父亲又做了最后一次努力,又重复了和前两年一样的命运,又一次失败了。

有些心灰意冷的父亲只好重新将鱼塘改造成凹地,栽上了白杨,那里从此多了一片绿荫。

之后村里进行改选,有人推荐父亲做村长。他犹豫了半天,没有答应。后来他却做了比村长还小的“官”,当起了第四生产队队长。。应该说父亲是很尽职尽责的,队里的大事小事,他都尽力去做。可这并没有改变乡亲们对村干部的恶劣印象,尽管父亲企图让自己和其他村干部区别开来,但误会还是产生了。加上这一年父亲因为村里的事情得罪了本家的一个亲戚,更加心灰意懒了。在母亲的坚持下,父亲最终还是辞掉了这个得罪人的职务。

那以后,父亲还试着养过兔子,还是没有逃脱失败的命运。这时候,父亲已经近知天命之年了。

我没有料到父亲在遭受过一系列打击以后还会承包那么多土地。也许在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和土地的不解之缘。他说也许自己这辈子只有和土地打交道的命。父亲在说这些话时充满了无奈。我清楚他心里的苦楚,却没有说过什么安慰他的话。在我看来,即便是种地,父亲也并没有获得他所期待的那种成功。春去秋来,父亲在自己的土地上年年播种着,收获着,辛劳的成果是一袋袋会说话的粮食。父亲说他种的粮食会说话,我知道那是只有热爱土地的人才能听懂的语言。可父亲年纪毕竟大了,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对父亲说过别再包地的话,你种一年的粮食不如我一个月的工资来得实在。可他不听。说的多了,他总是说我不懂,他说我不懂庄稼人的心思,不懂农民的难处。“你以为有钱就能买到一切?假如再遇到六十年代的大灾难,你到哪里去买粮食?”父亲说。我的确没有真正弄懂父亲常说的“缸里有粮,心里不慌”的道理。但我知道,中国的农民是最苦的。

父亲说他一生虽然没有做过一件让自己满意的事情,但他并不后悔。至少他是一个成功的农民,他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一群不再是农民的儿女。

我爱父亲,一个农民父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当一回小农民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上周五的综合课上,张老师带着我们去综合楼后面的菜地上种菜,我们听了,个个都摩拳擦掌。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到了菜地,我们都迫不及待地跑上前去看,老师对大家说:“先开始刨土,大家去拿锄头吧!”我们争先恐后地跑上前去,有几位同学会,他们就教我们。过了不久,一块土地变得松软起来,我拿起锄头,好重啊!我不由得感叹道。我用力把锄头一砸,一块土被刨了出来,不一会儿,我就筋疲力尽了,只好换一个人来刨。

刨土好了,接下来要干什么呢?对,就是施肥,种菜那儿的姚爷爷提过来一个桶,同学们都纷纷猜测:这是种子吗?还有一个同学开玩笑,说这些是安眠药。姚爷爷为我们解答了难题:这些白色的是施肥用的,姚爷爷给我们示范了怎样施肥:手上抓一把肥料,往空地上一洒就行了,但不能一直在一片空地上撒。我们一拥而上,有些同学还是没听老爷爷的指导,一直在一片地方洒,我一会儿走到这里洒一把,一会儿走到那儿洒一把,大家都干得兴致勃勃。

施肥好了,我们要去拔菜了,一个个小青菜挺着绿色的大肚子,可爱极了。

终于到了最重要的环节了,那就是种菜了,我们同学都兴奋不已,那位老爷爷帮我们挖好沟,就开始种菜了,我们齐心协力,把一个个把好的菜往土里种,特别是金晓她用手挖开土,把菜种进去,再用一些土把菜压住,这样就不会了,她干得热火朝天,而且还很认真,她把一株株菜种的笔直笔直的,就像一位位强壮的小士兵,

我们终于大功告成了,虽然很累,鞋子也很脏,但是我们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特别是那些农民伯伯,他们每天都要工作,但也不喊一声累,每天任劳任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农民奶奶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奶奶农民

奶奶和爷爷生活在大山里那个无名的小村。

我很少回奶奶家,尽管这样,我还是想象的出奶奶穿着一件84年代流行的花村衫,深蓝的长裤沾满了泥土,汗濡濡的头发扎了一个马尾辫,指甲缝里塞满了污垢,一双很烂很旧的拖鞋总是哒哒作响。看见奶奶这样,我总会说上两句,可奶奶总是不以为然的说:“我们农民嘛,就这样,改是改不了了。”

奶奶是个妇道人家。

奶奶和爷爷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土地上。

爸爸常常教育我要尊敬奶奶,他说奶奶受了很多苦,自打奶奶小时候,农民就重男轻女,奶奶在家里就像女佣,要干很多活。就连现在,祖祖(奶奶的爸爸)也常说奶奶是个妇道人家,做不了什么大事。我很同情奶奶,我认为奶奶有很大的能力,她会做很多活,白天,她总是和爷爷在烈日下的那块土地耕种,有时,她会用自己窄窄的肩膀挑粪,因为这样,奶奶很矮,只有我的额头高,奶奶整天忙里忙外,却没有一句怨言。

奶奶是个毛线迷。

奶奶有一件针具宝贝。

尽管奶奶没有很多的闲时间,但奶奶却很充分的利用它,她会用夜里睡觉的时间来织毛衣,其实她心里知道,她织的毛衣很粗糙,可她仍然坚持,因为家里人穿上她织的毛衣后,总会说:“这毛衣,看起来不怎么样嘛,穿起来却很暖和。”听到这样的话,奶奶总是笑得合不拢嘴,于是,奶奶就很努力的熬夜织毛衣,因为这样,妈妈就在奶奶生日的时候送了她一件针具,奶奶可把这针具当做自己的心肝宝贝,她把它放在那个箱子里,和存折放在一起。爷爷见了,就会说:“好家伙,这都和存折一样的地位了。”“本来就是”奶奶会说道。

Oh,奶奶,我尊敬的奶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城市人,新农民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迅速发展的中国,城市如雨后春笋般的崛起,在风雨飘摇的今日,中国城市依然充满活力,昂首前行。

在千锤百炼中的中国农村建设此时也是如火如荼。他不甘落后,也正为全面奔小康而奋进着。是玉总是要雕琢的,而新农村建设的雕琢者正是我们这些城市人啊!

回首仰望,看看那勤恳的袁隆平老爷爷,它具备着一个城市人的生活,但是他却放弃了,位的是什么?他为的可是那千千万万个还没有东西吃的饥饿的贫民啊!在张望那焦裕禄,他是一个书记,他也可以成为城市人啊!可是对于自己呢?却抛弃那城市的繁荣,置身于农民恶生活啊!他们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让农村的蜕变,成为城市般的辉煌啊!

难道我们还不应该有所付出么?为了我们的新农村的建设我们还不应该有所作为么?难道我们不想让我们的家园也变得富丽堂皇么?

城市的高楼大厦凝结的不仅仅是城市人的智慧,还包含了农民的物质支持,农村的新型农居不仅仅只有自己的努力还有城市人所给予的帮助。他们二者谁也离不开谁,只有二者紧密合作才能更好的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我们白手起家,踏着出农村之路建立起了城市的辉煌,当我们再次他这这条路往回走时我们却不堪回首,因为农村还是那个旧迹斑斑的旧农村。又有谁想起了他?做人不能忘本啊!

年少的我们还无能为力,每天唯有的就是加倍努力去珍惜,去学习。只有具备了能力,才会有建设新农村的本领,前途虽是渺茫,但要坚持航行,在学习中充实自己,在实践中不足自己,这样才能做一个有用的人。

等到我们有了足够的学习知识,带着我们城市人的科技,引领起农村建设的浪潮,让他们知道我们是不会忘本,不会忘记他们的,城市人也是新时代的老农民的,我们旧迹斑斑的来,就带着辉煌再回去,让养育出来的就农村也变得如大城市般富裕!

我深信,将来的新农村肯定是一个古韵深厚,屋舍俨然,民风淳朴,人人互相帮助,大家和睦共处,大家路不拾遗使老有所养的大同社会。

城市人,新农民,为了新农村的建设我们又何尝不是新时代的新农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的农民爸爸作文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爸爸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平时不休边幅,很不注意照料自己的生活。他的头发总是乱蓬蓬的,鼻尖上还沾着几点污灰什么的,衣服也总是脏兮兮的,有时衣服上还沾点泥,袜子上、鞋上同样也沾着一点泥巴,浑身上下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脏。

爸爸整天干活,也难怪他脏了。早上,每当我刚起床,爸爸已经从地里回来了,吃完早饭就又去上班了。中午他还常常不回家吃饭,傍晚,他一回家就又急忙到地里给菜浇水去了。一天从早忙到晚,他那双粗糙的手上长满了老茧,天气一转冷,手上还有许多裂缝呢。

爸爸虽然又忙又累,可为了丰富我们的生活,除了菜还种了许多瓜果,春天有草莓、黄瓜、西红柿,夏天有西瓜、香瓜,秋天有葡萄、橘子。爸爸还常说:“咱们家买不起营养品,这些自己种的东西就多吃点。”家里的瓜果、好菜,他总要留给我们,自己却总舍不得吃。记得有一次,妈妈心疼爸爸那么辛苦,就给他杀了一只鸡,让爸爸补补身子,可爸爸却只吃了一点就让给我和姐姐吃了。不管家里是买鱼或买肉,爸爸总是让给我们姐妹吃,自己只吃蔬菜,他总说:“看你们姐妹俩,长得这么瘦,鱼、肉营养好,多吃点,吃饱了才能有精神读书。”

爸爸不光关心我们的生活,还关心我们的学习,他不愿我们像他那样没文化。每天晚上,他总要过问一下我们的作业;每次考试前后,他总要再三叮嘱我们,认真答卷,考完后还要询问我们的成绩。记得我三年级那年数学考试由于不认真,考砸了,爸爸气得几天没跟我说话。

爸爸啊,爸爸,你虽然没什么文化,手头也不怎么富有,但你忙里忙外,省吃俭用,全身心地爱着我们,我们怎么能不因为有了你而感到幸福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农民伯伯您辛苦了作文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农民伯伯,您辛苦了!

那次亲身体验,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正午时分,正是一天当中最热的时候,而我却要自愿性的下地劳动!我脱下外套,拿起锄头,准备干活—挖洋芋。

由于是人生第一次,我刚开始时显得笨手笨脚的。我先把锄头的后面对准我开始挖。这时,妈妈提醒我拿反了,我把锄头调个个儿,人一动不动。老妈气急败坏:“错啦!错了!是你的方向站反了!”我也只能乖乖就范。

我把锄头向地下掷去,什么也没有,把土推平后,我又继续挖前面的洋芋。我狠狠一锄头下去,发现了一个黄色的圆东西。啊!就是它没错!我用双手小心翼翼地把它刨了出来,才发现只是一个小家伙,我有些失望了。

刨着刨着,我再次发现了一个和前面类似的东西,可用手挖了半天也没挖出来,我又下去一锄头,哎呀!洋芋是挖出来了,但被我这“农盲”劈成了两半。我拾起它的遗体,悲哀的说:“洋芋啊,我对不起你哪!”

挖了约摸半小时,我已是精疲力竭了,回头一看,竟才挖了地的十分之一,再看四爷爷,已经挖了两三列了。

等我稍作歇息后,又开始埋头苦干了。“1、2、3、4、5……”挖出的“金蛋蛋”越来越多,我的体力也随之下降。挖到一半时,我再也吃不消了,一屁股坐在地上,腰部也传来一阵钻心的疼痛。

我干了这么一会儿便吃不消了,更何况起早贪黑的农民伯伯呢?

懂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以后一定要更加珍惜粮食。农民伯伯,您辛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回乡当农民的甘祖昌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1957年,由于战争受伤留下的脑震荡后遗症,时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的甘祖昌少将谢绝了组织上让他到上海、青岛等地去治疗和疗养的安排,向组织提出了回老家江西省莲花县农村参加劳动的申请。经批准,甘祖昌带着全家人回到故乡,开始了他从将军到农民不平凡的后半生历程。甘祖昌回乡后,一直过着节俭简朴的生活。他给自己立下规定:不吃超过一元钱一斤的食物,不穿超过一元钱一尺布的衣服。他养猪种菜,连抽的烟也是自己种的,却把70%的工资收入捐给了家乡的建设事业。上级在生活上要按有关规定照顾他,他一一拒绝;省民政厅要给他在县城盖房,他坚决不答应;新疆军区和江西省政协先后两次要给他配小车,他坚持不要。1986年3月28日,甘祖昌因病在莲花逝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交代家人的话是:“领了工资,先交党费,留下生活费,其余的全部买农药、化肥支援农业……”

甘祖昌,1905年生,江西省莲花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长征。在战争年代,曾三次负重伤。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同事说:他就是一个农民书记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一件旧夹克,一个又旧又重的帆布包,半挽起的裤脚……熟知姜仕坤的人对他这样的形象不会陌生。晴隆县住建局局长姜文新说:“他就是一个农民书记。”

2012年,姜仕坤还是晴隆县县长。一次,姜文新陪同他到省里开会。会议结束后找了一家180块一晚的宾馆准备入住,但姜仕坤嫌太贵,最终住的是100块一晚的招待所。姜文新打趣姜仕坤说:“你堂堂一个县长,穿的没我好,住个宾馆还为80块钱斤斤计较。”

晴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卓刚记得,一次姜仕坤带着县里干部到宁波回访对口帮扶工作,当晚要赶到杭州了解晴隆茶博园设计规划。每人15块,姜仕坤带着大家草草吃了一顿简餐,便出发了。

县里的干部说,姜仕坤大搞城镇化建设、拆迁安置,可自家父母在册亨老家住的仍然是破旧的老瓦房……

县里的干部都知道,姜仕坤患有严重的痛风,发作时经常整宿睡不着觉,他干脆起床忍痛工作。

“他经常叮嘱县里的干部要注意身体,多休息,多回家陪陪家人。”县长查世海说,“可偏偏就把自己拖垮了。”

“姜书记为人亲和,更像是自家长兄。”私底下,崔战朋更愿意叫姜仕坤大哥。

崔战朋记得,今年3月县两会结束的时候,姜仕坤对他说:“春节值班到现在,辛苦了,休假回家看看老人吧。”崔战朋知道,姜仕坤同样是在春节之后就再也没回过家了。

“人武部6名干部都是外地人,姜书记连普通干事的名字都能叫得上来。”崔战朋说,姜仕坤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县里事情多,我怕顾不上你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求,一定要跟我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