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语文阅读题的方法和技巧论文【推荐20篇】

浏览

5559

作文

392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全文共 1483 字

+ 加入清单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

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1、文章体裁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4、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 小小说。

6、小说三要素: 人物、 环境、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文 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10、 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1、 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12、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时间 (5)地点 (6)作者的情感

作用:梳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13、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6)作者情感

14、 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 平叙(略)

15、 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 、 “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考语文作文拿高分的技巧

全文共 1054 字

+ 加入清单

一、抓住感情的触发点

人都是有感情的,真挚的感情最容易打动人,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通的,这也正是文学作品、现代流行歌曲流行的主要原因。而现实生活中,有时,那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这时候,只要我们抓住它,叙述出它的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它也就一定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这时就是一篇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对于你自己来说也一定是一种财富,而爱不释手,久久珍藏。如我们所学的课文《斑羚飞渡》、《麦琪的礼物》、《藤野先生》。

二、抓住事理的感悟点

我们说,生活中的一些偶然都是有其内在的必然,所以,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其内在的事理所在,只要我们去认真仔细地思考,一定会给我们以感悟、以启迪。这样的东西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财富。抓住这样的感悟点,用文学的语言描述,然后画龙点睛地议论几句,一定是一篇极富哲理的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同样能使自己感动,让别人也受益。如我们所学的课文《敬畏生命》、《萤火虫》、《满井游记》、《不朽的失眠》。

三、抓住生活的情趣点

每个人的生活并不仅仅每天就是刻板的工作与学习,天天的柴米油盐,许多时候我们的生活正是一些情趣让我们沉醉其中,乐此不疲。这些情趣正是我们生活中的调料,让我们生活得有滋有味,所以,人们都希望在生活之中多一点这样的东西,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更滋润一些。正如此,作为我们的作文这种表情达意的载体如果能抓住这样的情趣点,也一定是能让喜爱的。如我们所学的课文《变色龙》、《范进中举》。

四、向历史和文学作品中挖掘

历史上有很多着名的人物和事件,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典型的形象以及一些经典的情感寄托与描写,它们大都是流传很广的,选中它们,换一个角度,把它们用文学的语言表述,再加上自己的感情倾向,只要合乎情理,一定能打动很多的读者,并且,选取这样的材料会大提高你的见识品位和你的文章品位。这样的文章虽然在我们所学过的课本中比较少,但在现实的文学作品中还是很多的。如我们所学的课文《不朽的失眠》。

五、关注时事、社会热点以及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交流非常畅达的社会,这也正是因了人们的好奇心和关注度,并且,我们每一个人生在这样的社会中,有很多的东西是我们所必须关注的。所以,当这样的热点、交点出现,会吸引很多人的眼球,也会有很多的人希望听到或者读到更多的见解或者是感情的寄托,这时,我们选中它们,用我们自己的理性思维,思考它们、挖掘它们,提炼出我们自己独特的东西,寄托我们自己真善美的感情,也同样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学语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及技巧

全文共 1229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考试内容所占比例在未来的学习中越来越大,那么如何让语文考试锦上添花呢?那就是在作文上花功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小学语文写作基础知识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作文基础知识

1. 审清题意:“五审”:

(1)审清体裁(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

(2)审清题材(人、物、事、景)。

(3)审清范围(时间、地点、人称、事件、对象具体限制)。

(4)审清主题(中心思想)。

(5)审清其他要求(附加要求)。

2. 确定主题:“四要”:

(1)主题要正确(反应生活实际)。

(2)主题要集中(一个文章不能多个主题)。

(3)主题要鲜明(明确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和立场)。

(4)主题要深刻(深挖内涵思想)。

3. 选择材料:“四要”:

(1)围绕主题选择材料(多写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2)选择真实的材料(真实可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3)选择新颖的材料(新人新事)。

(4)选择独有的材料(具有创新性)。

4. 编写提纲“五点”:

(1)拟好题目。

(2)确定主题。

(3)段落安排。

(4)每段的主要意思。

(5)重点段落的层次安排和内容。

5. 修改文章“五看”:

(1)是否切题。

(2)主题、思想是否明确、突出。

(3)看材料是否符合主题、内容是否具体、完整。

(4)看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有无错别字。

(5)看标点是否正确。

(二)看图作文 “一看二写,四要两注意”

“一看二写”:先看图,再写作文。

“四要”: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突出主题、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具体描写。

“两注意”:看清全画面内容;分清图上内容主次和表达的中心。

(三)记叙文·记事

1. 写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2. 事件经过写具体。

3. 按事件的发展顺序来写。

4. 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四)记叙文·写人

1. 确定写作对象。

2. 确定人物的思想品质。

3. 选择典型的具体事例。

4. 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进行描写。

5. 注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五)记叙文·状物——“五要三注意”

1. “五要”:

(1)抓住物的特征。

(2)按一定顺序写。

(3)既写静态又写动态。

(4)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等手法把内容写具体。

(5)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2. “三注意”:

(1)仔细观察、抓住特征。

(2)明确中心,展开想象。

(3)根据内容,安排顺序。

(六)记叙文·写景

注意六点:

1. 抓住景物特征。

2. 注意时间、地点、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3. 景物特点安排恰当的顺序。

4. 采用多种手法表现景物特点及变化。

5. 写出自己的感受。

6. 借景抒情。

(七)应用文

1.应用文大多以记叙文为基础,但是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各种应用文的格式。

2. 常见应用文类型:书信、读后感、通知、留言条、表扬信、建议书和日记。

3. 具体格式:

(1)标题居中。(除了书信、留言条和日记没有标题,其他皆有)

(2)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

(3)署名和日期:先写署名,另起一行写清“*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知识记忆方法

全文共 1551 字

+ 加入清单

1、以少记多法

有时遇到两组容易混淆的知识材料,当记住一组便能推知另外一组的时候,可以采取“记住少数,推知多数”的学习方法。这就是“以少记多法”。例如,"廴”与“辶”偏旁容易混淆。查一下《现代汉语词典》,“辶”旁汉字约有120个;“廴”旁汉字只有“廷、建、延”3个,宝盖头(宀)汉字有80多个,秃盖头(冖)的常用汉字只有9个。到底该记哪一组来推知另一组,同学们一看便知。

2、画面记忆

背诵古诗时,我们可以先认真揣摩诗歌的意境,将它幻化成一幅形象鲜明的画面,就能将作品的内容深刻地贮存在脑中。例如,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可以根据诗意幻想出如下画面:山上云雾缭绕,太阳照耀下的庐山香炉峰好似冒着紫色的云烟,远处的瀑布从上飞流而下,水花四溅,犹如天上的银河从天上落下来。记住了这个壮观的画面,再细细体会,也就相当深刻地记住了这首诗。

3、联奏记忆法

这是按所要记忆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某些特点进行分类和联结记忆的一种方法。用“联奏记忆法”来记忆作家作品方面的文学史知识,往往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看这样的“串台词”:有一天,莫泊桑拾到一串《项链》,巴尔扎克认为是《守财奴》的,都德说是自己在突出《柏林之围》时丢失的,果戈里说是《泼留希金》的,契诃夫则认定是《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最后,大家去请高尔基裁决,高尔基判定说,你们说的这些失主都是男的,而男人是不用这东西的,所以,真正的失主是《母亲》。这样一编排,就把高中课本中的大部分外国小说名及其作者联结在一起了,复习时就如同欣赏一组轻快流畅的世界名曲联奏一样,于轻松愉悦中不知不觉就牢记了下来。

4、口诀助记法

诗歌比散文容易背诵,口诀比一般条文容易记住。“口诀助记法”就是把学习的内容编成口诀来帮助记忆的一种方法。运用此法,应注意如下三点:①编口诀的内容,一般应是重要的、有规律性的或能明确理成条文型的;②在编拟时,应先认真领会全部待编的内容,尽量把它们的要点概括出来,使之条理化,为编口诀打下基础;③把概括出来的条文,依次排列在一起,编成口诀。口诀的语句,要力求简洁、通俗、形象,并注意音韵、节奏,尽量做到易诵、易记、琅琅上口。

6、抓头助记法

“抓头助记法”是指在全面学习或复习一篇课文时,有意识地对要记内容的头一句、或头一句中的头一个字,以及与上文有转折或跳跃性联系的连接句的头一个字作强化记忆。在需要时,可利用这些句子或字来帮助记起有关的内容。而对那些句子不多的短文短诗,更可以把每一句的头一个字依次集中起来,加以背出。这样,到需用时便可信手拈来且很少差失。如白居易《暮江吟》一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在背出后,再把每句的头一个字依次集中起来,即“一半可露”。这样无论如何也不会因某句卡壳而影响全诗背诵。

6、兴味助记法

所谓“兴味助记法”,就是在学习或复习时,尽量利用或创造一些有趣的办法,把原来不大有趣味、甚至枯燥乏味的知识内容改造成趣味盎然的材料来帮助记忆。比如可用下列方法:

1、编绕口令助记法。汉字结构部件中“臣”与“”,经常会纠缠不清。其实“”这个部件在常用汉字中出现,只有“颐”、“姬”、“熙”3个。有人便把它们组编成两句绕口令:“颐和园演蔡文姬,熙熙攘攘真拥挤。”只要背出这个绕口令,不仅这三个字中的“”不会错写为“臣”;而且其余带“臣”的汉字,也不会误写为“”了。

2、编顺口溜助记法。如历代的文学体裁及成就若归纳成如下几句,就有助于在我们头脑中形成清晰易记的纵向思路。西周春秋传《诗经》,战国散文两不同;楚辞汉赋先后现,《史记》《乐府》汉高峰;魏晋咏史盛五言,南北民歌有“双星”;唐诗宋词元杂剧,小说成就数明清。

注:“双星”指以《吴歌》、《西曲》为代表的南朝民歌和以《敕勒歌》、《木兰辞》为代表的北朝民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高考满分作文:语文素养之花在阅读之美中绽放

全文共 1113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素养决定着一个人思想的深度,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发展的高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素养之阅读之美中绽放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优秀作文】

语文素养之花在阅读之美中绽放

车水马龙的喧嚣,觥筹交错的迷离,世界已不再如“三月桃花,两人一马,明日即是天涯”般纯粹淡然,而是被混沌复杂的种种现实包裹着。

当你在城市的钢铁森林中迷失了方向,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围城中觉得力不从心,一切映入眼帘的数字和字母此刻都会变成冷漠的嘲讽,唯一能够感到慰藉的,也许便是那些曾经缓缓路过心头的文字——是想起“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时内心的感动;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时的洒脱,是“慢慢走,让灵魂跟上来”时的释然。是的,语文素养是一个人心底最柔软的诗意,也是一个国家文化最坚硬的铠甲。

诚然,我们可以在课堂的教学中,分析问题,领悟规律,跟着老师的步伐,去拜访那位撑着油纸伞,结着丁香,着粉色旗袍从江南雨巷袅娜走过的姑娘;我们或是通过对古文知识的构建,去感受离骚的荡气回肠,去品味兰亭的潇洒飘逸,去吟咏苏东坡的豪放和柳三变的婉约;我们亦可以在社会实践中,途径不同风景,体验人生百态,将最真实的感悟记录成最动人的篇章……然而,我以为,我们更需要的,是通过课外阅读来灵活选择符合我们品位与时代背景的作品,推敲文字背后的深意,进一步了解这个时代的声音。也正是从大量课外阅读中积累厚重的文化底蕴,才可以让我们拥有更独到的见解,更长远的目光,可以在社会实践中有更加细致周到的分析与感悟。阅读,是文字与心灵的交流,思想与思维的碰撞,语文素养之花,便是在阅读之美中悄悄绽放的。

“读够了《青铜葵花》里的忧愁朴实,谁不惦记着《神雕侠侣》的回肠荡气?看厌了贾府里的肃穆迂腐,谁不会想到孙猴子的精灵古怪?在读《红岩》心潮澎湃后,想在《边城》里寻找回归乡土的宁静。”——年仅12岁的小学六年级学生聂希子便有了如此深刻的感悟。每读过一篇著作,她便记录下自己的感想,大大小小足有311篇。今年六一,她将文章结集成册出版,取名为《希子的脚印》,北大教授孔庆东和《百家讲坛》“十大名嘴”纪连海更是对该书联袂推荐。并没有初高中课本知识与方法的积累,也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聂希子只是通过对大量文学著作的阅读与感悟便拥有了极高的语文素养并得到了社会大家的认可。

文以遣志,语可兴邦。语文素养决定着一个人思想的深度,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发展的高度。阅读,乃悦读也。悦读之美,在于孜孜不倦地积累,在于天马行空地想象,在于触碰心灵地感悟。

愿我们都可以做一位心悦诚服的读者,纵使世界愈发聒噪,我们依旧可以在缱绻的文字中收获内心的丰富与安静。愿在悦读之美中绽放的素养之花可以相伴我们,一路静默,一路微笑,一路芬芳载途……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提高小朋友写作技巧的方法

全文共 1479 字

+ 加入清单

提高朋友写作技巧,这好象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众多的同学、老师和家长。大家都觉得,要提高写作的能力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国外的小朋友一样有这方面的困扰,不少小朋友也苦于不会写作。针对这个问题,教育专家詹妮弗-李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给小朋友准备一个恬静、亲切的环境,作为写作的专用区域。当然这里面要具备一些必要的设备:书桌、字典、笔、一些纸,假如可能的话还可以准备一台电脑。这些准备不只是必要的,同时还可以由此告诉你的小朋友,你认为写作是一件有意义的、特别的活动。

小朋友需要机会去尝试写各种各样类型的文章,而不是只盯着一种文体来练习。

你可以让小朋友给他的好朋友写一封友好的信,给玩具公司写一封信提出自身的一点要求,或写一封邀请亲戚来吃饭的信。这样小朋友可以看到自身写作真的取得了效果,就会对写作发生好感。

另外一个鼓励小朋友写作的好方法,就是让他写日记。这种方法可以协助小朋友形成写作的个人风格。但你和小朋友要约定好,别的家庭成员是否可以读他的日记。假如你答应小朋友不看他的日记,那么就一定要维护他的隐私。

还有一个可以协助提高小朋友写作技巧的方法——电脑软件。现在有很多出色的软件,里面提供故事的开头、想象画以和段落结构的建议等内容,这些都可以激发小朋友自身写作的愿望和灵感。

许多小朋友都经历过写作的瓶颈状态——即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写什么好的情况。比方小朋友被要求写一个有发明性的故事,但他不能想出有什么有趣的东西可写。这时家长就可以协助小朋友了。可以给小朋友一本笔记本,记下平时突然发生的奇特想法,家人开的玩笑,或者是描述一幅以前的具有纪念价值的相片。也可以让小朋友从杂志中获得有用的点子。

一旦小朋友决定了一个文章的主题,就应该让小朋友先写一下草稿或是打一下腹稿。这样可以保证所有要写的重要细节都包括到文章里去了,并且可以调整文章的结构,你还可以就草稿跟小朋友一起谈论,寻找最好的写法。在学校里,老师也用各种方法,协助小朋友在开始写文章之前,先组织好要写的内容。

家长还可以和小朋友一起朗读不同文体的好作品,比方诗歌、小说、新闻故事甚至是一封有趣的信,只要是小朋友会感兴趣的东西都可以。无论是大人还是小朋友,在阅读了大量的好的作品之后,都会在写作上学到很多东西。

通过阅读,家长可以问小朋友:“你喜欢什么样的作品?不喜欢什么样的作品?”“文章的作者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吗?”“你觉得这个题目有意思吗?”这样可以提高小朋友的兴趣。鼓励小朋友认识到写作是一个不时发展的过程,写作水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努力不时提高的。告诉小朋友可以从对已有作品的改写、缩写、扩写中,开始自身的写作。

小朋友需要在完成自身文章之后的一、两天,甚至更长时间以后,再回头看看。这样做可以让小朋友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待自身的作品,发现其中的错误和被遗漏的细节。

一个作家在写作时要考虑,自身写的内容是否切题?所有的细节都包括进去了吗?描写太多会不会显得罗嗦?小朋友虽然不是专业作家,但这些问题也需要想一想。

让小朋友把自身完成的文章大声地读一遍,假如他自身不能发现其中的明显错误,那么就需要有人为他再读一遍,好让他自身意识到错在哪里。还要注意小朋友在文章中有没有错别字。

爸爸妈妈还要为坚持小朋友的写作积极性做一些努力。比方在小朋友犯错误的时候给他一些口头上的批评,但注意重点在为小朋友指出错误,而不是教训他。还可以把小朋友的好作品贴在墙上,让每一个来家里的人都能看见,这对小朋友是一种奖励。这样小朋友很快就可以体会到写作的重要和乐趣了。那么他的写作水平就自然会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1483 字

+ 加入清单

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你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以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

下面是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仅供参考!

1.实践法

现在很多高校研究生步入了一个认识误区,这也是他们临近毕业没有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的重要原因。他们习惯性地认为,研究生期间,读的书多了,积累的知识多了,临近毕业时,自然就会有很强的科研能力,自然也就可以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来。其实,如果研究生不加选择的、盲目性的读书,学到的很多知识是没有用的。因此,研究生应有选择的读经典著作。仅此还不够,众所周知,科研的能力是需要长期锻炼和培养的,而绝非仅仅是知识积累的结果。有的人读了一辈子书,却是“两脚书橱”,思想观念落伍,没有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研究成果,对后人也无所裨益。

2.模仿法

研究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不知如何选题,不知如何搜集和运用资料,不知如何搭建论文框架结构,也不知写些什么内容,总之不知如何下手。因此,此方法特别适用于初学论文写作者。在实践中,有研究生反映,很多学术大家的论文,艰深难懂,看后产生了畏惧写作的心理,有的反映,看了一线教师教研论文,觉得简单,但又不会写,因为缺乏实践经验;还有的反映,论文创新太难,误认为创新就是“全新”,由此不敢写作。其实,就创新而言,不等于“全新”。创新的要点很多,包括题目的创新、结构的创新、思路的创新、观点的创新、参考资料的创新以及研究方法的创新等诸多方面,对于一篇文章具备的创新点越多,其创新性也就越强。我们研究生在写作时,不要盲目追求“全新”,先低标准要求自己,找一篇同类或类似的文章(和自己研究水平相当或略高于)做参照。可以在行文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模仿,而后逐步修改,走模仿到创新之路。

3.切块法

作为导师,要积极鼓励研究生参加调研课题和书稿的撰写工作。一般而言,一个课题或一部书稿,都有明确的结题或完稿的时间限定。这种紧迫性就要求参与者必须潜心读书,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撰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来。不论是结项或是著作出版,都要经过有关部门鉴定和认可,这无形中给参与者增加了压力,也增加了科研的动力。之所以提倡研究生参与课题或书稿的编写,原因之一就是“切块法”得到广泛的运用。也即,当研究生在搜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书稿的过程中,可以从中抽出有价值、有新意的部分,独立成篇,用于发表。由于是在接受重要任务中写出的文章。因此很容易发表在比较权威的杂志上。

4.作业法

目前,在读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方面的作业,一般都是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出现的。然而,很多研究生在做作业时,有一种敷衍、应付的心理,东拼西凑,既糊弄了任课教师,同时也欺骗了自己。笔者认为,研究生要认真对待每一份课程作业,认真选题,搜集资料,按照发表的水平来撰写论文。这样的作业,如果比较成熟,可以随时按照某刊物的要求修改调整并投稿;如果不成熟,则实行冷处理的方法,停放一段时间,等待有新的思考、新的资料、新的观点时再及时补充到该作业(论文)之中,并逐步达到发表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议论文的阅读题阅读技巧

全文共 2879 字

+ 加入清单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的阅读题阅读技巧,我们来看看下文。

议论文的阅读题阅读技巧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⑴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比喻论证(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6、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7、常见考点

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②、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③、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

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⑤、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⑥、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⑦、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⑧、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写作文技巧和方法

全文共 1708 字

+ 加入清单

就小学生作文来讲,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但是不少学生作文时,却常常不知从何处落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写作文技巧方法,欢迎阅读!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写作文技巧。我国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

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五、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

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搭配;7、调整词序;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作文指导《写作文技巧》。

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训练。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和应用文。

(五)、生活现场训练。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通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如确定中心讨论会、选材讨论会、作文会诊会、小诸葛审题会、妙用词语比赛会,从活动中生动具体地学到作文知识与写作文的方法。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球类、背书比赛,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义务劳动,学会如何写劳动场面;举行诗歌朗诵、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通过参观访问,浏览名胜古迹,学会如何写参观访问记、游记。学习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物、事件,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现场生活作文,进一步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从而学会写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学生每写一篇都有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语文中小说的理解技巧

全文共 2591 字

+ 加入清单

小说”是中考“课内现代文”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解答小说阅读题,首先要了解小说的文体知识,它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课内现代文”中的小说考查,相对于“课外阅读”而言,对同学们最有利的因素就是课文内容相对熟悉,很少会出现读不懂而形成答题障碍的情况,因此复习时就更需要在“答题思路”的准确性方面下工夫。

在这里,我们重点结合同学们刚刚学习的《故乡》《我的叔叔于勒》两篇“课内现代文”透视中考“课内小说文体”考点,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

(一)准确把握线索

线索是贯穿小说始终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纲,常见的线索主要有:人物线、事件线、情感线。例如: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有一条非常典型的事件发展线,即:随着于勒贫富的变化,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

(二)准确把握情节内容

课内现代文中“小说”文体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文字篇幅较长”,中考又是以“语段节选”的方式进行考查,所以同学们在具体解题时既要把这段文字看成相对独立的语段,又要结合原文整体做全盘分析。例如:《故乡》中,有儿时的“故乡”,也有现实的“故乡”,所以,同学们在做题时,首先要分清楚这是哪一个阶段的“故乡”,从而才能理解:其实以前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那时“我”是以纯真少年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所以世界显得那样单纯、美好,甚至有一丝神奇。

例1.结合全文内容,对情节内容把握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从逻辑的角度看,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

B.从心理的角度看,于勒发财,于勒盼望归来为菲利普一家解困,于勒成了穷光蛋,于勒成了菲利普一家的累赘。

C.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

D.从写作技巧的角度看,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不料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失望怨恨而归。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是B项,“从心理的角度看”主要是指从菲利普夫妇心理的角度看,所以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于勒成了穷光蛋,希望破灭了。

(三)准确分析人物性格

小说的中心任务是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必须把握整个故事情节和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中考在这方面的主要考点有: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评价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例2.结合全文,说一说对杨二嫂性格特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二十年前人称“豆腐西施”,“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二十年后,她变得泼悍、放肆。

B.杨二嫂为了从“我”家捞点东西,交替着对“我”虚伪的吹捧、尖刻的嘲讽,还中伤闰土偷碗碟,就其对别人的态度而言她是可气又可恨的,就她本人命运的悲惨,她是可怜的。

C.二十年后的杨二嫂变成了“凸颧骨,薄嘴唇”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变得喜欢和“我”开玩笑,虽然特别爱唠叨,但是很热心,把很多东西都给了生活困难的闰土。

D.杨二嫂把虚情假意当做情感表现,把小偷小摸当做自己的聪明才智,她是属于世俗社会所谓的“能说会道”“手脚麻利”“干净利索”“不笨不傻”的女人,所以说杨二嫂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是C项,从课文中可以理解,二十年后的杨二嫂,由于狭隘自私使她变得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爱搬弄是非,爱唠叨,所以在文章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出对于这样一个人,人们无法尊重她、爱戴她。所以结合文章内容来说,同学们不能对她进行褒扬性评价。

例3.《我的叔叔于勒》写道——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请结合这句话和全文的情节,说一说对“我”这一形象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我”知道于勒叔叔就在船上时,和菲利普做出了相同的反应,“突然好像不安起来”,这说明“我”的心里骤然紧张起来。

B.“我”知道于勒叔叔就在船上时,和菲利普夫人的心理是一样的,都非常害怕,害怕他再次扰乱我们的生活。

C.“我”和菲利普夫妇一样,但看到于勒变穷困时,知道希望成了泡影,心中就对于勒充满了怨恨。

D.在“叔叔”前面加上一个“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的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是D项,结合文章内容来看,作者写“我”,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细腻地再现了一个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纯真善良的形象,所以只有D项的分析是准确的。

(四)准确理解小说主旨

理解小说主旨要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再做细致的分析,应当立足全文,不能“以点概全”。也可以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或句子含义,并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来提高对主旨理解的准确性。

例4.结合全文,对《故乡》一文主旨的深刻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我”漂泊在外,对故乡一直怀着美好的回忆,看到故乡衰败、冷漠的现实,深感悲哀、失望,内心深处充满绝望。“我”对闰土怀有深厚的感情,但后来产生了很多隔阂,表现了“我”对劳苦人民有同情与爱,但也有很多不理解。所以,“我”是心中充满困惑,深感希望渺茫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B.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从闰土父子和杨二嫂身上,都可以看出这样轮回的影子。

C.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再回故乡,“我”和闰土、杨二嫂等人已经有了深深的精神上的隔阂。“我”渴望打破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渴望建立超越庸俗的物质关系的新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故乡”是当时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从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当时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怎样被扼杀。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是A项,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同学们一定要有“多元化”意识,也就是说作者的创作意图不是单一,而是多角度。《故乡》一文中的主旨从当时中国社会面貌、人际关系、当时人的精神面貌等角度来分析,B、C、D三项漂泊在外,对故乡一直怀着美好的回忆,看到故乡衰败、冷漠的现实,深感悲哀、失望,但内心深处还有着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憧憬。所以说,“我”对闰土怀有深厚的感情,表现了“我”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与爱,对等级观念的否定。“我”是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及方法

全文共 1926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作文占高考语文分数的半边天,只有写作好作文,同学们的语文成绩才会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一、忌复制话题

话题作文,出题者只是提供一个写作的由头,意在引出习作者发表新议论,展开新联想,讲述新故事,抒发新感情。所以,写作时不能将命题所提供的话题材料照搬不误——复制一番,然后才进入自己的“话题”。更不能通篇只是颠来倒去的解释所供材料的含义,引用所供材料的例子在原地打转转。

其实,读者不需要复制,读者需要创新。因为试题所供材料,读者已经听过了,感受过了,下面得看你的感悟和创新如何?如果写议,就要能够帮助读者深刻领悟其中道理;如果写记叙文,就要通过描述自己的亲身体验或讲述新鲜的故事,使读者有更具体、更强烈、更丰富的思想感情。有时,根据写作需要对所供的一组材料概括出具有“共性”或独具“个性”的某一见解而适当引用材料,这种情况当然不能算是“复制话题”,反而体现了写作者的创新意识了。

二、忌穿靴戴帽

近年来,话题作文对学生发挥想象能力,进行创新思维提供了相当宽泛的写作范围。但某些习作者由于领悟能力不够,想象、创新能力欠缺,同样会把原来提供的话题变成僵化呆板、穿靴戴帽的病文章。

例如:近年一次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作时,某考生居然写了这样的内容:“记得有一次,我们去自然博物馆参观,当我们看到地球仪时,讲解员问我们:‘地球为什么是圆的?’一位同学说:‘因为它在地球仪上,比较好转。’也有的说:‘为了使人看得清楚。’各种回答,千变万化,最后讲解员说:‘有位航海家在大海中一直向西行,最终达到了他的出发点,所以证明地球是圆的。’”然后,这位习作者又归结道:“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以上这段文字,根本没有理解原话题的丰富的内涵,仅仅是摘引了一些语句生硬地给自己的文章“穿靴戴帽”而已,习作仍然走在缺少想象力、缺乏创新思维的老路上。

三、忌转移话题

一位考生,他的“心灵悟语”一文开头是这样的:“心,我的心不要悲哀,你要忍受命运的安排。严冬掠走的一切,新春会给你带回来。心,我的心,只要是你情乏所钟,你都可以尽量去爱。”可是后面他又接着写道:“平淡,不是与世无争,也不是无所谓,而是平常与淡然。用一颗平常而且淡然的心去面对社会的艰难和压力,就不会过于烦恼和紧张了。就象面对高考,我从小学到真是12年寒窗苦,为的就是在这人生的转折点上有一个好的开始,但这一路上却充满了艰辛与痛苦,即将要达到终点时,还要考虑万一没有考上大学怎么办?这时,我的平常心和淡然的心对我说话了,他告诉我不要有太多顾虑,在这12年里流的汗水会化作春雨毫不吝啬的浇在你身上,严冬夺取的一切,新春会给你夺回来。”

这篇习作,开头谈的是“爱”,后面写的却是如何看待人生路上的“难”与“苦”,明显属于“转移话题”。“心灵悟语”,可“悟”的话题有许多,“爱”心可以去“悟”,“人生”也可以“悟”,但每一篇“悟”只应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如果前言不搭后语,驴唇不对马嘴,谁知道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四、忌文意散漫

一般来说,话题提供的是写作范围,并没有规定写作的主旨。所以,在话题规定的范围内,还要“炼意”,也就是提炼自己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在这一环节下功夫不够,没有考虑好自己究竟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就匆匆忙下笔,就有可能东拉西扯,多头指向,文意散漫,不知所云。

例如:有位习作者写《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开头三段写学生学习负担太重;接着写李素丽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成为劳动模范;再下来写一个故意开枪伤人的派出所所长被判死刑;最后又写到做数学题可以一题多解。这样一篇文章,七零八落,让人不知所云,是典型的文意散漫,东拉西扯的病文。

五、忌缺少创新

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大为降低,内容更加宽泛,而且更加淡化文体观念。围绕一个话题,可以议论,可以记叙,可以说明,甚至可以编写出小小说或短剧,形式非常自由。

正由于话题作文在内容和形式上彻底松绑,学生可以极大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可是,由于旧教学思想的影响,学生的作文中仍有不少八股味。写记叙文只会一味赞“心灵美”,编造虚假题材;也有写“悲壮美”的,以损害父母身体健康为代价编造所谓“车祸”换来“我追求的品格——坚韧”、“战胜脆弱”的作文得高分者也大有人在。(由于以前作文命题的欠缺,造成虚假、编造的作文已越来越此路不通了。)现代社会,人文精神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作文中写出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人,极有创意、大胆想象的科幻故事等是我们中学生应该尽力追求的目标。但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关心未来世界,着眼科学素质的培养,重视想象力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作文有创新、有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中话题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全文共 202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我们都知道思想离不开生活,一切皆从生活中来,一切也皆将回归生活,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也更是如此,它们有的是对世界本质的反思,有的是要表达人们的一种愿望或想象,在课改教材中,这一部分内容也倍受重视,更有对人生经历、生命内涵的体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中话题作文写作方法技巧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从生活体验、增加阅读量、思想角度、表达能力和文章结构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写好命题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围绕命题作文的趋势和特点,对高中生如何写好命题作文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方向。

关键词:命题作文;感悟;阅读个性;表达能力

近些年话题作文一直是高考的作文主流,可以说是称霸“考坛”,因此,是平时作文训练的重点。笔者认为,话题作文大大增强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个性思维能力的要求。只有敏锐的洞察力、较高的概括与表达能力以及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与体悟,才能较好地具体操作一个话题,因此,对处于对人生理解还在起步阶段的中学生来说,如何写好话题作文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在此笔者简单提供以下几点写作方法与技巧以供参考。

一、体味生活,感悟人生

我们都知道思想离不开生活,一切皆从生活中来,一切也皆将回归生活,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也更是如此,它们有的是对世界本质的反思,有的是要表达人们的一种愿望或想象,在课改教材中,这一部分内容也倍受重视,更有对人生经历、生命内涵的体悟。

话题作文是要求学生对身边的一切都有敏锐的感悟力的一种作文形式,虽然它看似没有任何硬性要求,但学生的分数这些年来却呈下降趋势,这说明话题文比人们想象中的要难得多,中学生还处在人生旅程的起始阶段,必须培养自己在这个人生阶段的独特视角与感悟力。每个人只要细心观察,都可以轻易地从中领会出自己的真谛。因此,想写出一篇出彩的话题文,就必须善于观察生活、分析生活、总结生活。

二、认真阅读教材,同时尽量增加课外阅读量,从而积累词汇与语言,善于调遣各种知识储备

积累词汇的方法有许多种,当然最主要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途径莫过于阅读书籍。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千百年来人类圣哲思想的经典总汇,因此,要尽量增加自己的课外阅读量,多读些经典名著,陶冶自己的情操,认识这个世界。

有的学生课业繁重,对于课外阅读恐怕是有心无力,这也不要紧,每个学生身边都有一份非常好的阅读资料,那就是人手必备的语文教材。教材可以说是无数教育学家按照学生心理年龄与认知水平而打造出的完全符合其自身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呕心之作,因此,只要能够有效地利用好自己的教材,调动多年学校学到的知识,那么成为一个有思想且能够出口成章的儒林学士则不成问题。

三、要有质疑与批判精神,只要思想积极,就要忠于自己的情感与体悟,勇敢、尽情地表达自己对世界、社会、历史、人生以及未来等的见解

这一点可以说是话题作文的本质所在,它没有固定的要求,却有最佳的选择角度,那就是理智、积极、个性、真实,而这所有的种种却又都取决于真实,如果你敢于把自己真实的想法付于笔纸,那么“文情并茂”中的“情”就可以轻易地表达了,而一篇优秀的文章也会“接近”完成。

但要注意的是个性并不等于不同,批判也并不是叛逆,两者不可混淆,不能一味地用“异于常人”作为个性的最佳代言,也切忌用叛逆来代替批判精神,这样很容易步入阅读与写作的误区。对理解文意毫无帮助,也最终会导致思维的一种批判模式,一旦这种模式在其心中根深蒂固,那么不仅会影响其阅读写作,其一生也终将活在吹毛求疵的误区中。

四、发挥自己形象思维的特长,经常练笔,挖掘自身的述说能力,从而写出真正符合自己特点的话题作文

在现实的作文写作中经常有这样一种怪现象,有很多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心中明明已满载乾坤,等到真正落笔时却词不达意,文章显得苍白无力,这种表达能力的缺乏必须经过“艰苦”的练笔来克服。我们现在的学生一般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作文,而所写的作文一般都是具有强烈叙事色彩的记叙文,因此,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形象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就得到了一定的锻炼,相对于议论思辨等能力来说具有更多的优势,因此,学生只要有意识地练习写作或诵读片段式记叙文(或称作叙事散文)、微型小说、故事、童话、寓言以及抒情散文等,就能够比较轻松地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我手写我口”的境界。

五、掌握最基本的一种话题作文结构,即“三段式”结构

在初中阶段学生在尽量提升作文布局的同时,必须掌握话题文,也同样适用于议论文与记叙文的一种基本结构形式,那就是

“总—分—总”结构,也可以说是“凤头、猪肚、豹尾”结构。初中语文教材上的课文范文,70%以上都是这种三段式结构,熟练地掌握这种文章结构,不但可以作为写文章的基本保证,而且当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对文章的理解达到更高一层的境界时,自然就会举一反三,以此为基础写出更多优异结构的美文了。

总的来说,提高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只有教师平时多关注社会动态,感悟生活,再综合多方面的方法和技巧,方能写出精彩,写出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毕业论文写作理论方法

全文共 3400 字

+ 加入清单

一、毕业论文撰写前理论准备的重要性

首先,毕业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是毕业论文撰写的基础。选好了毕业论文的题目,必须进行理论准备,否则积累资料、形成论点和论据都会迷失方向。以《对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的有关问题思考》一文为例,论题一旦确定,必须接着实施理论准备,对什么是市场?什么是建筑市场?建筑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的条件和基础是什么?等等,必须先进行理论回答,然后再按照理论思路去搜集资料,再形成论点和论据。有人以为这种做法违背了“结论产生于调查研究的末尾”的惯例,其实,学生所选的一般都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已有相当程度感性接触的领域的论题,从已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毕业论文撰写的重要一步,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调查研究、搜集资料阶段来验证这种理性认识的正确与否。

其次,毕业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是积累资料的向导。毕业论文的撰写应积累什么资料?这是极大多数没有毕业论文撰写经验的学生所碰到的最大难题。有许多学生在那里盲目地搜集资料,但一旦到想使用资料时才发现已有的资料没有什么用,赶快再去搜集要用的资料,时间却已不允许,问题就出在没有理性认识的资料搜集只是一种盲目的搜集。比如,有一命题为《试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论文,由于作者对劳动者素质的认识没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结果作者只搜集了人们接触最多,最易关注的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的资料,而没有搜集深层次的劳动者思想道德素质的资料,导致了搜集过程中的片面性。

最后,毕业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是形成论点和论据的必要条件。确定论题只是确立了中心论点,还必须提出相应的从属论点,使中心论点得以展开,为此,必须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乃至自然科学的知识,否则只能把文章写成就事论事式的工作报告,比如毕业论文《“城市更新”与园林绿化关系的几个问题》一文的作者,由于没有从理论上剖析两者关系,没有深刻认识到两者关系实质上是人口、经济、社会、环境之间如何协调,如何使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结果虽拥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但只限于一般的泛泛之谈,成为如何搞好城市绿化建设的报告书,层次太低。

二、毕业论文撰写前理论准备的范围

撰写毕业论文必须掌握较为广博的理论知识,只有知识面广、功底深厚,才能在论文撰写中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显示出很大的能动性。如果知识面窄、底于很薄,在论文撰写中往往会受到很大的局限,写出来的论文要么空空洞洞,要么处处出错、闹出笑话。所以,在毕业论文撰写前必须进行理论准备,以积累知识。那么,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具备哪些方面的理论知识呢?

以经济学论文来讲,首先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259页)它指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因而是所有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在当前尤其显得重要的是要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它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社会主义时代的新的发展,是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理论。因此,撰写各种经济学毕业论文,都必须首先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作指导,它是撰写经济学毕业论文时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基础理论。

其次,还要掌握应用经济学知识,包括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财政学、外贸经济学、金融学、企业管理学,等等。这些学科所研究的规律性问题比政治经济学具体得多,不仅涉及生产关系改善、调整、改革,而且涉及生产力的合理配置;不仅研究经济规律,而且研究管理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可应用的特征。因此,它对于研究现实经济问题具有更直接的指导意义。比如撰写《试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论文,就必须掌握人口经济学知识,任何一本人口经济学教程都没有例外地指明了劳动者的素质实际上说的就是人本身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其中主要的根本的素质就是人口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不少教材还提出了对这三方面素质测定的一些数量指标,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些理性知识,就不至于闹出前面所讲的笑话,从中可见掌握应用经济学知识的重要性。

再次,还要掌握研究经济现象必须具备的方法论知识,这主要是指经济数学、统计学、会计学、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等有关数量分析方法的基本知识。任何经济现象都表现为质和量的统一。因此,对经济问题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就不能只停留在质的分析上,还必须进行量的分析,否则,研究只能停留在粗浅的阶段。毕业论文撰写中的一个通病就是满篇理论,而不进行实证分析,如果有也多是一些观点加例子。在不具备充足的条件下,例证分析是没有说眼力的,因为在不同的条件下,同样的事例可以传达不同的信息,而一些现代数量分析方法却可以避免发生类似错误。所以,不少人认为撰写经济学论文而不掌握数量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此外,还要掌握一些与经济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当今时代是各学科知识大融通的时代,单靠某一学科的知识已难以攻克社会经济难题,只有运用多学科的综合力量,才能完成这一任务。比如,研究经济问题除了要有较为扎实的经济基础理论外,还须拥有一般的自然科学知识,特别要了解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因为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运用。此外,生产关系的变革还要受到多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因此,毕业论文的作者还应掌握政治、历史等其他社会科学知识。

三、理解和正确运用基本理论的基本方法

为了深刻理解和正确运用基本理论,要注意下列各点:

首先,与论题有关的经典著作和重要文章要做到读懂读通。毕业论文作者要选定与论题密切有关的经典著作和重要文章,加以反复阅读,边读边想,直到读懂、想通与论题有关的理论问题,切忌一知半解或片面的理解。为了加深理解,最好的办法是做读书笔记,把与论题有关的理论要点、警句摘录下来,有了体会还可写读书心得,如果是自己的书或报刊、杂志则可以作眉批,或把疑点、难点作出标记注在上面,以备日后进一步研究。

其次,要科学地掌握理论,必须善于联系。一是联系理论所形成的客观条件,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确切地理解这一理论的内容。比如,要撰写《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就必须把市场形成的前提条件联系起来考虑,掌握了市场形成的一般前提条件,自然而然也就引申出建筑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前提条件:其一,体制条件;第二,相关市场条件3其三,行业用工特殊性条件。二是联系与其相关的理论,这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把握这一理论的实质。仍以上文为例,要揭示建筑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不仅要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还应掌握与此相关的理论,譬如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事物的产生总是它事物作用的结果,从这一原理我们认识到,建筑劳动力市场之所以能在当代中国应运而生,也存在着孕育它产生的必然的前提条件,这推动着我们去探究促使建筑劳动力市场产生的“他事物”。

最后,必须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撰写毕业论文必须有理论的指导,但是,理论并不能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因此,阅读经典著作和重要文章,决不能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其中的某些结论,而要创造牲地思考,努力从前人的知识中寻求某些启发,用以指导自己探索当前面临的问题。对于前人提出的结论中那些已经不适合现实情况部分,要敢于提出疑问,敢于提出新的看法,这并不像有人所认为的是“高不可攀”,只要我们刻苦钻研和思考问题,把所学到的前人论述一一用实践去检验它,把它一分为二,孰是孰非,把正确的错误的区分开来,分别排队研究,就自然会产生自己的见解,对前人的观点作出补充、发挥、纠正、批驳,就自然会形成自己的新观点,产生自己的毕业论文。历史学家张荫麟还在上清华中学时,就去大学旁听梁启超讲课,听后有不同意见,写了一篇反驳文章,文章质量很高,在杂志上刊登后,编辑以为是教授写的,将稿费寄到清华教授宿舍。梁启超十分欣赏他的才华,便精心培养他,结果,张荫肠二十几岁就成为一位历史学教授。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能做到的,我们二十几岁的大学生,三四十岁的成人高校学生通过努力,为什么就做不到呢?更何况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前人提出的理论中那些没有涉及的问题必然会越来越多,我们要勇于思索,勇于开拓新的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毕业论文写作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3262 字

+ 加入清单

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完成初步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学术论文写作必须遵循各个方面的特点,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和指导性,对于大学生的毕业论文来说也应严格遵照学术论文写作规范认真完成。根据国家学术、学位论文写作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日语专业的特点,在此对日语学位论文写作方法作以概述。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即确定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故而,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而论文题目就显得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

其次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1.搜集资料(查阅图书馆、资料室、通过网络等多渠道获取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分析观察来搜集具体、细致的资料);2.研究资料(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获取可用信息,要以书或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与研究方法来触发自己的思考);3.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

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执笔之后,修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在这期间要无数次的找导师商谈、指导。修改从形式上看是写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文章的完善阶段,但是从总体来看,修改是贯穿整个写作过程的。写作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应该加强修改功夫:1.酝酿构思中的修改;2.动笔后的修改;3.初稿后的修改;4.在指导老师指导下修改。

经过这些步骤后,一篇论文的框架就基本构成了,但是还没有最终的完成,还得根据各个专业的论文写作规范,去进一步完善,润色,各个部分的写作格式将在下文做出说明。

学位论文包括前置部分、正文部分、附录部分、附件等。针对日语专业特点,某些环节另有其具体要求,如:前置部分包括封面、扉页、中文摘要、日文摘要、关键词、目录,必要时还需要插图索引和附表索引;正文部分包括引言或绪论(はじめに)、正文、结论、致谢和参考文献。在语言与文体上也有具体要求:毕业论文一般使用书面语(書き言葉),用词要准确、简练,避免使用华而不实的语言。所用术语和名称应当前后一致,必要时对其作出界定或说明。一般使用文章体的简体(である体)。

一、论题

论文题目称作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通过题目,能大致了解论文内容、专业特点和学科范畴。

一般对论文题目有以下四点要求:1.准确得体(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2.简短精炼(力求题目用词精练,一般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3.有概括性(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与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4.醒目(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

二、摘要

摘要应概括反映出毕业论文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论文摘要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也不要作自我评价。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中文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日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一致,字数较中文稍多。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1.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2.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3.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4.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三、关键词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它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

四、目录

目录按章、节、条三级标题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目录中应包括绪论、论文主体、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

五、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是毕业论文主体的开端,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绪论应包括:毕业论文的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成果;设计和研究方法;设计过程中及研究内容等等,绪论一般不少于一千五百字。绪论可采用“序論”或“はじめに”字样。

六、正文

主体又叫本论,是毕业论文的核心部分,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可根据需要分成若干个章、节、条,各章应采用能够反映本章节的标题,不能使用“本論”字样。应该做到街头合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无明显表达错误。由于学术论文的选题和内容性质差别较大,其分段及其写法均不能作硬性的统一规定,但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直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一般来说,日语学术论文主题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事实根据(通过本人实际考察所得到的语言、文化、文学、教育、社会、思想等事例或现象)。提出的事实根据要客观、真实,必要时要注明出处;2.前人的相关论述(包括前人的考察方法、考察过程、所得结论等)。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的意见、观点与本人的意见、观点明确区分。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他人的成果,都应该注明出处;3.本人的分析、论述和结论等。做到使事实根据、前人的成果和本人的分析论述有机地结合,注意其间的逻辑关系。

七、结论

结论应是毕业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是整篇论文的结局、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而不是某一局部问题或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是该论文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 结论可采用“終わりに”、“結び”、“結論”等字样,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提出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和建议。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该部分的写作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2.对前人有关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3.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

八、致谢

按照GB7713-87的规定,致谢语句可以放在正文后,体现对下列方面致谢: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和支持的企业、组织或个人;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其他应感谢的组织和人。在我们的毕业论文中的致谢里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

九、参考文献

在学术论文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其目的有三,即:1.为了能反映出真实的科学依据;2.为了体现严肃的科学态度,分清是自己的观点或成果还是别人的观点或成果;3.为了对前人的科学成果表示尊重,同时也是为了指明引用资料出处,便于检索。毕业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中所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参考文献中,并且只列出正文中以标注形式引用或参考的有关著作和论文,参考文献应按正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直接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

十、附录

对于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论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附录中。例如问卷调查原件、数据、图表及其说明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全文共 1379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首要的一点是明确说明的 对象,然后用准确的语言,结合多种说明手法对之进行介绍和描述。常用的说明手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引资料、举例子、列数字、画图表等。下定义,即给要说明的对象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如博物馆的定义就是征集、保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的实物,并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分类别是将要说明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划分类别,以帮助读者对事物的理解。如电视机,可以分为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作比较,即将这种事物与那种事物比较异同,从而更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如将城市和乡村作比较,将大学和幼儿园作比较等。作比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比较的事物之间应当具有可比性,不能生拉硬扯,也不能不尊重客观事实,胡乱比较。为了说明某种事物的特点,有时候需要介绍它的背景、原理、历史等,这时就要用到引资料这种手法。比如我们要对长城进行说明,适当地引用一些历史文献,就更有助于今天的人们了解长城的历史,从而加深对长城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认识。在复杂说明文中,列图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大量的数据、冗长的叙述、复杂的相互关系等,都可以通过图表得到直观的表达。

按说明的对象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前者着重在于说明的成因、构造、形状、用途等,后者则重在说明事理。这两类说明文常用的写作手法也有一定的区别。比如事物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的物理特征,常用的是下定义、分类别等说明手法,事理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的逻辑特征,地要用到引资料、作比较等说明手法。但时候,在同一篇文章中,几种说明手法都要用到,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如何使说明文物理并重、形神兼备的呢?首要的一点是观察。说明文写作的前提是对要说明的事物非常熟悉。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养成认真观察、深入了解的习惯:

观察要有针对性。要带着问题观察,而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最好能在观察前列出观察提纲,观察时要记笔记、画图标。要善于提出问题。

观察时要分清主次。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观察的顺序。观察有概括性观察和特写性观察之分。前一种方法有助于抓住事物的概貌,后者则利于把握观察对象的细节和特征。由概括到特写、由全局到局部,是观察的一般原理。

观察重在事物的形。要想传神,写出事物的内涵、原理等,则需要有很好的查阅资料、作调查的能力。比如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来说明洛阳牡丹。在写好它的形状、颜色、品种之外,如果能够考察一下洛阳牡丹的来历、其中的牡丹名品在培育中的科学原理,这篇文章就会有说服力,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洛阳牡丹的文化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具备相当的知识积累、广阔的知识面和优秀的调查能力。作为小,应当从小注重积累知识和调查能力的训练。比如通过剪报、记笔记、上图书馆和阅览室等途径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

写作说明文还要注意说明的顺序。有合理的顺序,文章才能条理清晰,让人看得明白。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即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间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远到近等。时间顺序一般有从古到今、从过去到现在等。 逻辑顺序有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等。什么是合理的顺序呢?这要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以及说明对象本身的特征、规律而定。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等,往往以空间为顺序;说明事物的成因、方法,往往以时间为顺序;说明事物的事理,往往以逻辑关系为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考作文写作技巧方法

全文共 2630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命题作文包罗万象。如:童年回忆童年琐事、青春剪影我在花季、心香一瓣忘不了他(她)、难忘时刻:记一次升旗活动、走向未来自强的我、生活感悟我生活在集体的怀抱里、山光水色家乡变了、世相写生记一位平凡的人、温馨情怀母亲的爱等等。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中考作文写作技巧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从总体来看,中考命题作文有其设计、表达方面的规律:

第一,绝大多数文题涉及的内容充分贴近学生生活;第二,大题、宽题大大多于小题、窄题,便于考生自由选材;第三,记叙文题大大多于说明文、议论文题;第四,命题作文在使用数量上仍占主流地位。

了解这些规律,那么,在实际应试实践中又有哪些规律需要遵循呢?下面介绍四个要点。

1.要审题上,要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

对于题目,应从头至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要审读的内容包括:

①文题的大、小、宽、窄、虚、实、显、隐。②文题中有没有点示主题的字词。③文题中有没有点示重点的语言标志。④文题中的的标点或其它符号及其含义。⑤有没有副标题,其作用是什么?⑥各种写作要求、限制。⑦能否从题目以外的语言材料中品味出一点隐含信息。

在写作中,要紧紧抓住审题得到的信息,步步都要紧扣文题,紧扣要求。

另外,在具体的审题过程中,对这样几种内容的题目不可掉以轻心。

第一种,看似很浅显的题目。

如“我长大了”这个文题,是一个宽泛的中考作文题,谁也不会在取材上发生困难,看样子真是浅得不能再浅了,但实际上,这个题的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在审题之中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料理自己、胆子变大了,或者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这种理解就很肤浅,写出来的文章在选材立意上也就上不了档次。如果说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出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是准确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第二种,看似很熟悉的题目。

如“美在课余”这个文题,是一个宽题。可供取材的内容也是不少的。其实这个题目有一个迷惑点,这个迷惑点在那个美字上。稍不注意,就会由于觉得这个文题似曾相识而忽视对美字的品读。由于没有抓住这个美字,就会写出丰富多彩的课余、好玩的课余、有趣的课余、热闹的课余等等内容,这就没有突出这个美字。

第三种,看似很形象的题目。

如“风景这边独好”这个文题,也是一个宽题,题目似乎很形象,但远不是从字面上理解的那么简单。它既可以写实,如写一个地方的风景,写一个地方的景物特点,写一个地方的景物的变化,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写这个地方的发展,写这个地方的特色,写这个地方表现出的时代的进步。再换一个角度思考,它不仅可以写地方,还可以写人,还可以写事,等等。

第四种,看似很直观的题目。

如“礼物”这个题目,好像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但在具体的写作中,它可能是实指某种物,更多的也许是喻指像礼物一样的美好事物。用喻指来写文章,其思路更广,其情感更丰富。要记住,不管命题作文的形式多么复杂,你的眼睛要永远盯着它的题目。在熟悉的题目面前不要激动,不要以为它就是你做过的原题;在生疏的题目面前不要紧张,不要以为你的心目中就没有它的影子。

2.在取材立意上,要做到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我们先来看下面一些信手拈来的中考作文题:学语文的故事、母亲的爱、我生活在集体的怀抱里、他做得对、同学,你不能这样、在错误和挫折面前、谈谈我们的课堂教学、雨中、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等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好像只是画出了一个取材立意的框框,需要我们选用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将其具体化。

对这样一些文题,要做到大中取小,将其具体化:第一,将宽题变窄。所谓宽题,就是从内容上看,可以包含许多题材、许多素材的题目。由于它的宽,似乎许多材料都可以用来写作文,我们就必须选准材料,把作文的内容浓缩到一个点之上,使之变窄,以便顺利成文。如火柴的联想是一个宽题,它可以让你联想到非常多的事,非常多的人,非常多的现象。但这种丰富的联想只能是在构思过程中,必须从这丰富的联想中决定一个供展开的联想点,才能开始考场作文的写作。

第二,将大题变小。

所谓大题,其实也是一种宽题。从意义上看,有些题目的主题比较直露,比较追求一定的意义。如文题“变了”,从这个变字上看就是要求你在文中一定要点示出某种意义。

对于这样的题,我们可以用加限制的方法将其变小。如“变了”这个题,我们可以在题目前加上限制性的语言,如:兰兰变了、我们家变了;也可以在题目后面加上副标题,如“变了——从一件小事看我们的班风、变了——他又回到了我们班。经过这样的处理,就可以开始构思了。

再来看下面一些常见中考作文题:

我的一天、记我受到的一次小挫折、家中小事、记一堂我喜欢的语文课、我的老师、常人小传、令我深思的一件事。这些题目对内容的要求都很具体,选材也比较容易。

对这样的文题,我们要做到的以小见大。小中见大最为关键的就是要选点生发,也就是说,要选好一个能够让你很好地展开记叙、很好地展开议论的点,再从这个点上写开去。

3.在构思上,要做到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

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这句话,可以说是中考作文构思的总策略。一点式伸展就是一篇文章内只将一个内容写好、写细、写完整,多点式铺陈就是在文章中多写几个内容,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看下面中考作文题的构思方向:

家乡变了:用多个画面、事例的组合来表现变,这是多点式铺陈。

我在家中的故事:可写一个故事的始末,这是一点式伸展。

给班主任老师的一封信:或谈一个观点,或回忆几件小事。

天下无难事:可通过记一件事来突现主题,也可用几个例证证明观点。

读书乐:可乐在一处,乐在一点;也可乐在几处,乐在几点。

我眼中的同龄人:必须进行多点式铺陈,写几个同龄人的生活。

一件小事给我的教益:必须进行一点式伸展,先写事,再写理。

以这两种模式为基础进行变化,设计好开头、结尾,安排好不同表达方式的穿插,考场命题作文的框架便能够设置得完整、规范。

4.在表达上,要做到:注重文体特征

表现个性特点,注重文体特征,就是要充分准确地表现文体特点,而不要出现将读后感写成读后叙、在家乡变了中穿插一半篇幅的议论、将自强的我写成自我介绍等模糊文体色彩的错误。

表现个性特点,就是要表现考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技巧。就是要认真遣词造句,稳妥布局谋篇,从语气、结构、主题方面尽量表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甚至期望有超过水平发挥,力争做到常中出新、平中有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说类阅读答题技巧

全文共 3934 字

+ 加入清单

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说类阅读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一、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主人公

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环境:自然环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二、小说的命题基本上围绕着五个关键词:

环境: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情节:着重于情节的概括、情节的特点分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理解、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人物: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辨析 、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主题、探究:着重小说意蕴主旨的全面理解或小说主旨某一侧面的归纳、合理性探究。

三、小说阅读考查的一般设题角度

(一)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分析表现手法)

(二)故事情节及其特点赏析(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分析表现手法)

(三)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赏析(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四)小说主题的赏析(概括作品主题)

(五)对小说社会意义或表达技巧的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

(1)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3)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4)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5)深化主旨;

(6)象征和暗示。

2、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

(1)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3、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故事情节

1、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以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

2、情节归纳方法:

1、把握场面,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2、学会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3、情节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4、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1)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2)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5、情节类题目的答题思路: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①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②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③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人物形象

1、揣摩人物形象,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1)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2、表现人物的手法: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3、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4)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其作用如下:

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

②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④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⑤典型的环境可以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4、人物类试题答题思路: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①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②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③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主题内容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概括主题内容的方法有:

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2、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3、抓关键句

写作技巧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从整体上把握小说在艺术构思上的特点,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常见的精妙技巧:

1、情节曲折生动,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细节描写(人物塑造)生动细致。

3、场面(环境)描写真切感人。

4、……手法的运用。

主题探究

1、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评价方面:小说思想是否积极,健康,深刻,与时代精神是否合拍;作者观点是否正确,是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批评力量;作者的感情是否真挚,是否符合时代精神和审美习惯。

2、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人文精神等

意蕴:在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语言表述

人文精神: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精神文化的珍视,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3、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1)创作背景:

宏观:政治格局,审美情趣,价值取向

微观:作者的心境,影响心境的因素

(2)创作意图:挖掘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4、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1)答题指向不是单一的,是多向的;不是单层次的,是多层次的

(2)答案不是唯一的,需发现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

(3)试题是半开放的,有一定的开放性,但不是漫无边际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 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 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⒈环境分类及作用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⑴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⑵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时间、地点、气候、景色、场面等。

作用: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主旨;

⑥象征和暗示。

2.命题指向

⑴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⑵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⑶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⑷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4.答题指要

⑴解题思路 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

④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

⑥揭示或深化主旨;

⑦象征暗示,对比烘托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⑵答题规范 环境+人物+情节+主题

⑶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语文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举例子:就是在同类事物、现象中,举出有代表性的具体实例来说明这类事物或现象的说明方法

分类别:就是按一定标准,把要说明的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类说明的说明方法。

列数据:就是通过列举数字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下定义:就是运用简洁、准确、周密的语言,揭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本质属性的说明方法。

打比方:就是借用他物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也叫比喻的说明方法。它能把复杂、抽象的事物说明得深入浅出,具体生动。

作比较:就是在同别的事物的比较中,显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诠释:就是采用通俗的介绍或解说事理特点的说明方法。

画图表:就是借用画图列表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具体形象,易于理解。

摹状貌: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总结:最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中考语文写作的布局方法

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布局,也就是文章的结构。它是在作者掌握了材料,明确了主题后,对整个文章的构架作一个整体上的安排。这种安排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必须遵循客观事物固有的逻辑、条理、秩序,也可以通过作者观察、认识和表现客观事物的独特思路而进行合理的调整。所以,文章的布局既有客观的规律性,又有主观的灵活性、多变性的特点。

对于中考作文,以往出现过很多新颖的结构形式,如日记、对话体、剧本、童话,还有高考作文中的处方等等,这些东西有些很不好把握,对初中生来说难度比较大,比如剧本,不是一般的初中生都能写的,虽然初中课本中有过一点训练,但,要达到一个比较优秀的水平是很难的,一旦写得不怎么样,那就很容易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再者,那些容易掌握的,别人作过了,你再作,新颖度也就不是太大了。当然常规性作文形式的生命性还是要强得多。重要的还是要把内容与形式结合得完美一些,才是真正的作文之道。

1、片断组合式

片断组合式就是选择几个不同的材料内容,对它们进行片断叙写,然后组合在一起,来共同表现一个主题。

片断组合式在形式上几个片断各自独立,可用小标题、序号等形式隔开,前面最好还要有开头语,如题记之类,后面要有一定的结束语或者尾声什么的。

这种形式的注意点是:要找到材料的共同点,要统一于一个中心之下。另外,片断不能选得太多,两三个便好。这种形式的不足之点是对材料的处理只能是简单的,很难挖得深,但如果语言的把握好,还是可以解决这个不足的。

2、诗文组合式

诗文组合式就是在文章前或者后加上行数不要太多的诗歌,行成一种诗与文的完美结合的文章。

这种形式的注意点是:诗的行数不要太多,最好是十行以内的。另外,诗的内容要与文章的内容统一,要为文章表现主题服务。当然,诗,还要写得像诗。如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引用了一首诗,结尾也可以几句诗来照应开头。

3、精美图画式

精美图画式就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用精美的语言描绘出一幅能够打动人吸引的精美图画,然后再依托图画展开文章。

这种形式的好处是能很快地吸引读者或者评卷教师,给人以良好的印象。注意点是:开头的这幅图画要精心打造,后面的发展要自然流畅。如我们初中课文《故乡》中对少年闰土月夜海边刺猹的描写,那就是一幅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图画。

4、人物对话式

人物对话式就是大量使用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展开文章的情节。这种在以往的作文中大量存在,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形式。但,如果这种形式运用得好,的确能给人以条理清楚、结构明晰的感觉。

这种形式的注意点是:语言的选择要有精练性和生动性,要统一于一个主题之下。中间也还可以适当的穿插一些其它描写或者记叙性的语言,使文章显得更明确一些、更完整一些。如初中课本中的《曹刿论战》、《变色龙》等。

5、对照烘托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技巧

全文共 117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学生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下面就来看一下。

一、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

1、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二、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

1、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论文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3074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毕业生来说,掌握论文写作方法是论文写作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步骤。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大家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情,不仅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步骤要求也很严格。一般来说,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法、文献资料法这几种方法。后三种方法在硕士论文写作和本科论文写作中运用的比较普遍。我相信根据大家的常识,看这些标题就知道对应的研究方法的具体意思了。

关键的时候在论文写作时候要选择与研究课题匹配最好的研究方法。选择研究方法很重要,因此这决定了你论文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如果你论文写作过程中选择的研究方法不是最好的,就会导致你的研究结果质量不高。同时在答辩的时候也会遇到答辩老师的提问刁难情况。

一些同学在毕业的时候会找专业的论文机构代写硕士论文,但是往往由于时间匆忙,没来及看论文的初稿,至于论文的大致意思都没能弄明白更别提论文的时候,那么你就惨了。

因此我们应该提前掌握以上基本的论文写作方法,这样在论文写作过程或者答辩的时候都能够用得着。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系统科学方法

21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