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粽香话端午(优秀20篇)

今年端午,我又烂醉在酒窖,喝不完的酒,思不完的情。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作文:端午的思乡情,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浏览

6153

作文

811

端午龙舟赛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吃粽子和赛龙舟是这天必不可少的习俗了。

吃好中饭,我们就早早地来到余杭塘河等待划龙舟比赛的开始。我看见一排排龙舟整齐有序地一字排在河面上。龙舟是用木头做的,很狭长。每个船头都挂有一个色彩斑斓的龙头,随着龙舟的前进,龙嘴就会一开一合。船身插满了各种各样的锦旗,迎风招展。船尾还有一个高高翘起的龙尾。船的两侧坐满了人,中间有个大鼓,一个人拿着鼓锤,另一个人拿着一面锣。还有一个人站在船尾,手握着一根长长的船桨。大家都准备就绪等待号令。

只听一声哨响,鼓声也随之响起,队员们整齐快速地向前划去。龙舟如离弦之箭一般,嗖地“窜”了出去。岸上的人们随着龙舟的飞速前进,为龙舟上的队员们加油鼓劲。我也看得激动不已,为大家的精彩表现而欢呼。一时间,鼓声、号子声、加油声响成一片。

排在河岸边的龙舟也一艘跟着一艘加入进来,大家你追我赶,随着锣鼓的节奏,船上的人动作整齐划一,有些嘴里还喊着口号,听起来更加有气势,让我们跟着激动万分。有些人衣服被打湿也毫不在乎,依然拼尽全力继续往前划;有些人一边划还一边用盆子往外舀水。

原来划龙舟不仅好玩,还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只要大家团结,就能完成很多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对端午佳节的七年级抒写日记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热闹的春节,追悼亲人的清明节,纪念爱国诗人的端午节,团团圆圆的中秋节,在这些节日当中,我最喜欢端午节,因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

在农历五月初一,大人们都会先在门楣上挂艾叶、昌蒲,这些可以驱赶蚊虫,而且还要喝雄黄酒,防病防灾,大人们还会去采摘粽叶洗、浸,还要浸糯米,糯米里面可以加红豆、肉、花生等食物。

接着是包粽子,在我们家里,奶奶包粽子包得。奶奶包粽子的时候,我问奶奶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奶奶说:“在公元前278年,楚秦争夺霸权,楚国的楚怀王昏庸无能。屈原建议他富国强军,举贤授能,而楚怀王却听信小人谗言,把屈原削职流放,屈原在京都听有人说秦国把楚国攻破了,屈原听自己的国家被别的国家占领,悲痛万分,他就抱着一块石头投江自尽了。人们见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自尽后,就把叶子包着糯米投到江里去,让那些鱼虾吃饱,不要咬屈原的尸体,这就是为什么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要吃粽子的原因了。”奶奶说完,我恍然大悟。

粽子包好了,煮粽子也是门绝活,锅里放入蒜瓣等作料,吃粽子的时候还要醮白糖,这样才不容易坏肚子。

吃饱喝足,我们一起去看赛龙舟。赛龙舟同样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传统习俗,赛龙舟主要是为了驱赶水中邪灵,让屈原的灵魂归到故里。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个盛大的节日,在端午节里,我们大家都开开心心,天空弥漫着欢笑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作文端午高3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有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四个。我今天就要和大家说说其中的第三个——端午节。

端午节又可以叫端阳节。据说是来纪念屈原的,其实在屈原去世之前就有端午节了,只不过屈原正好在这一天去世了而已。

粽子就是端午节必需吃的一个食物之一。因为古人认为粽叶能驱除毒虫,所以用它包上糯米,蒸好后进行食用,但我也不知这是不是真的。

在这一天早晨,人们会去河边采摘墨绿色的粽叶。再用它包上汉白玉般的糯米。包好后,像金字塔一样的菱形,漂亮极了。再把它放进锅里,盖上锅盖,蒸一个小时后,再打开锅盖,里面就会散发出一股清香的味道。那股味道融合着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的甜香。再细细的咬上一口,糯米粘粘的,有的糯米会粘在牙齿上。如果牙齿不好的人,还是不要吃比较好,以防牙齿被粘掉了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粽子的口味也越来越多了。有豆沙味、蟹黄味等等。不过我比较能接受的还是简单朴素的甜粽子。

除了吃粽子以外,还有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插艾叶。一大清早,大人们就会采摘回新鲜的艾叶,简单地打理一下,然后放在太阳下晒干,捆成一束,放在门口、窗户上。据说可以驱除五毒,而所谓的五毒就是蟾蜍、毒蛇、蜈蚣、蝎子和蜘蛛,想想都可怕,但我猜这一定不是真的。如果几片叶子就可以驱除这么多的东西,那又发明那些先进的东西做什么。

在端午节人们除了吃粽子、插艾叶以外,还有一个很奇怪的习俗,那就是雄黄酒。大人会买一小包的雄黄,然后抓一点放在一个装着酒的杯子里,大人们经常会边喝雄黄酒边吃板栗烧鸡,但雄黄不能多吃,这是一种有毒的药材。而小孩子们,就会被大人们用筷子在两眉之间点一点雄黄,表示以后会平安无病。其实,端午节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我就不一一列举出来了。

这些有趣的习俗是我们的祖先传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我很喜欢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过端午

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到了。爸爸出差还没有回来。妈妈说:“咱去姥姥家吧,姥姥家人多而且很热闹。”我听了以后就别提多开心了,太好了!去姥姥家喽!

到了姥姥家门口,抬头就看见门上插了一株草,叶子的形状有点像菊花叶,颜色发白。我很好奇,凑上去闻一闻,嗯!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我说:“姥姥,你们家门上插的是什么草呀?”姥姥说:“这个呀,是艾草,是端午节的一个习俗。每当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上插上艾叶还有大蒜什么的,象征着驱蚊驱虫的。”

一进门满屋弥漫着清香的粽子味道。我跑到厨房一看,啊!一大锅煮好的粽子,静静的躺在那里,好像就等我品尝呢!

我看这一锅粽子有点与众不同,便问:“姥姥,你家的粽子怎么和其他的不一样啊?”

姥姥说:“当然了,这是你舅妈自己包的,超市里买的可无法相比!你舅妈昨天包的一下午,我又煮了半晚上,熟了以后就闷在锅里,现在温氐贸哉好呢!就等妮妮宝贝儿来吃呢!”说着,姥姥从锅里拿了一个剥开递给我,粽子很软,糯米、蜜枣、花生融为一体,白白的糯米已被蜜枣染成了糖色。我迫不及待的就是一大口。蜜枣的甜,花生的香,糯米的粘软,在我的嘴里直打架,仿佛是在说:“是我的味道好,是我的味道好。”

我满嘴粽子含混不清的问:“姥姥,为什么端午节都要吃粽子呀?”

姥爷赶紧说:“过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爱国诗人,因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而感到绝望,最终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了汨罗江。人们热爱这位诗人,怕河里的鱼虾吃屈原的遗体,就煮米饭撒在江水里,赶快划着舟打捞屈原的遗体。因此,后人为了纪念屈原,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吃粽子,划龙舟。所以就有了 端午节。”原来如此。

我在姥姥家玩得好开心呀!和侯腾哥哥打羽毛球,和舅妈斗嘴,在姥姥床上撒娇,听姥爷讲故事。不知不觉已经晚上9点半了,我和妈妈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姥姥的家。临上车的时候,姥姥还从窗户里探出身子说:“到家给我来个电话啊!”

回家的路上,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在面前闪耀。透过车窗我看到街道两旁,到处是人流涌动,卖小吃的,卖瓜果的,真热闹!我在想,今天过得真开心,同时也让我懂得了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插艾叶,赛龙舟,包粽子,真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端午的香包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端午节诗歌:端午的香包

小时候,

端午的香包飘着幽香,

姥姥手中的针线又在忙。

长大了,

端午的香包是她的礼葬,

姥姥已不再我身旁。

而现在,

端午的香包是一串念想,

姥姥的爱在外婆桥上。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很期待过端午节。诱人的粽子让人垂涎三尺,长长的米粒煮得泛黄,里面包了豆沙或枣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红的颜色,四角倔强的翘着,可爱极了。包粽子的叶子上沾满了水,也沁入一点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满嘴便充满了米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馅儿。馅儿甜甜的,有了米,这种甜也不腻了;米中融入了枣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满嘴“小胡子”,妈妈见了笑我是只“大脸猫”。我却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头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会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动步子于床前,从枕边的针线筐中取出几个香囊。那时外婆还只有我一个孙辈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会有五六个外婆做的香包。这些香包各式各样,在我记忆中,似乎没有重样儿的。外婆那时手还很巧,会做很多种图样。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还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无论做什么,就像什么,虽说没达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绝不比路边买的那些差。

虽然我并不怎么喜欢香包的那种味道,但那无疑是我那时的最好饰品。于是,我国的满身都是德,犹如天花乱坠。效益看着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说什么,依然“孤芳自赏”,跑去妈妈面前玩了。

现在物是人非,我穿过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长大了,表弟已经七岁,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们家端午节的习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没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长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时心里却十分空洞,越临近端午,越是如此。

怀念我亲爱的饰物――外婆充满爱意的香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端午情浓粽飘香作文

全文共 2407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每到这阖家团圆的时候,梦都随了粽香缥缈。

儿时爱惨了老家。每次过端午,我永远是第一个迈出家门的。趴在车窗上,往外望。记忆中的绿粽叶浮现在了眼前,粽香萦绕在了身边,耳边响起了邻居李大妈家的声声狗吠,闻到了王大娘家的兰花幽香,看到了村东头柳树飞舞的别样景色……

如果说城市是鸟笼,那农村便是森林。每一到过节的时候,便最是热闹的时候。

爷爷家有十多口人。聚在那一个小小的正间里犹如下饺子一般,挤挤碰碰。笑声四起。女人们在庭院里包粽子。如雨点下滴般,粽子一个个落入小盆。奶奶总愿意在端午节这天包粽子,洗鸡蛋,说是“在那天就应该做那事,太早太晚都不好”。男人们在正门前抽着烟,谈论着事业的事。最得意的莫过于我们小孩子了。将十五没有点的“老鼠灯”拿出来,先上演一出“老鼠赛跑”,跑跑停停,欢歌笑语,闹嚷嚷的,倒也乐活。但最遭殃的也是我们这群孩子。大人们凑在一起最爱讨论的便是孩子的成绩,每一听到这,那一小群便“一溜烟儿”奔回自己家,找借口去帮着母亲包粽子、洗鸡蛋去了。

我最爱的就是待在奶奶身旁跟她一起包,因为她总会边包粽子边给我讲一些故事。绿油油的粽叶环成一个漏斗形,先在里面放两粒花生,再铺上一层白白的糯米,用清水浇上。水顺着小孔流下来,在地上溅起朵朵水花。“燕儿,这叫除旧迎新。”在中间挖一个小洞,里面放一颗蜜枣,配上刚才那个花生,是我家独有的味道。“这啊,叫先苦后甜。”再铺上一层糯米,用粽叶包成一个三角体的形状。手上一勾,粽子便扎上了小皮扣,像个小姑娘般系上了个蝴蝶结。我也跟着学,可心却不在这上面,它正等着奶奶讲那一段故事呢,“这粽子啊,是角状的,是人与神沟通的灵物。话说古时候啊……”

每到端午,奶奶一定会讲这个故事。听了千百回了,却总是听不倦。每一次听,都会有新的味道。

“进来帮忙抬哟!”“来喽!”一声叫唤,一声应。一个个绿油油的粽子飞上了锅,中间堆上几个鸡蛋,盖上盖子蒸一个舒舒服服的桑拿。老家还有一个令我欢喜的就是“灶台”,那可是要真正生火的。往里弄上干柴,取一个包水果的纸点着,待燃得差不多了,就扔到里面。这扔也是讲究方法的。要往里扔,往小木头上扔。这才好燃。燃着的火一跳一跳的,像是一个个充满童趣和热情的小孩,将灿烂的阳光撒满各地。

粽子很快就出锅了,揭开盖子,一大锅水汽如离弦之箭般向上冲去,刚触及房顶,便像是放学的孩子般,四散开来,不一会儿便充满了整个厨房。打开门,热气迫不及待地向外跑去,细长的云雾遮住了屋顶,仿佛天上的白云跑到家里来了,被风吹着,上下起伏。我的心也跟着沸腾了。不禁想到那悲戚的屈原,现如今又有几人记得投江食呢?那时的整个房间都是云雾缭绕,如踏仙境。

水汽要等一会儿才散,可粽子却等不及了,伸出一双双小手,等待着我给他们扒衣服。爷爷很严格,没到点绝不准吃。可奶奶很照顾我们这群馋猫,总是偷拿出粽子和鸡蛋给我们解馋。哪怕爷爷看见了,奶奶也给我们打掩护,让我们跑得远远的,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剥开粽子皮,白白嫩嫩的。轻轻咬下一口,唇齿留香,糯糯的口感在口中泛开,带着丝丝的甜,包裹着味蕾。咬到蜜枣的时候,总会甜得牙疼。但每次疼哭过后,都会去咬下一口,然后再哭。那时候哪家孩子哭的时间最长,哪家的粽子就越甜。端午节成了唯一可以哭的节日。

粽子锅里的鸡蛋味道也很棒。鸡蛋在粽子锅里游过泳后,穿上了一件褐色的外衣。轻轻咬一口,粽叶的香味充斥着口腔。鸡蛋是要蘸糖吃的,甜丝丝的感觉在舌尖上跳舞,在心尖上畅游。无与伦比。只可意会不可言说。(吃粽子锅里的鸡蛋)

往往在中午开饭前,小孩是可以出来玩的。端午很热闹。虽说比不上赶大集那般人潮拥挤,端午的大街上也是吵吵嚷嚷。有卖冰糖葫芦的,小花篮的,小糖包的……各式各样,层出不穷。自然还有我最喜欢的星灯。小时候的心思如素锦般纯净,贼喜欢这些小玩意儿。小小的一个灯,在灯头上贴上印有星星花纹的卡纸,一打开便能看见那“如沸的繁星”。虽说是假,但倒也讨我欢喜。

午饭过后,最兴奋的事便来敲门了——绑“五束”。那是由五种彩绳编成的一根小绳,分别绑在人的五个地方。颈,双腕,双脖。小姑娘爱美,小时候又没啥饰品,自是最爱绑这东西。看着奶奶的手上下穿梭着,像是织女下凡一般的灵巧。剪刀一合,线断于空。不给眨眼的机会。挑线,捻绳,系扣,转花,扣腕。一个小小的五束就出现在了我这“织娜”的手腕上。小巧玲珑。连父亲也闹着要绑一个。

小小的五束绑在身上。那时准要上演一出“儿童争辩图”。孩子们都争相出街,比一比谁的更漂亮。“我的俊”“明明我的最中看”……他们腕上的五束各有千秋。有的吊着一两个小吊坠,有的便是朴素的五彩绳,有的编成了细长马尾辫的形状,有的编成小巧的麻花。小朋友们争得面红耳赤,非要争出个高低。大人们倒也是乐在其中。

母亲每次端午节下午都会煮银耳汤,象征着甜甜蜜蜜。一个个小银耳像是等待着老师安排的小朋友,安静地待在一旁。待到母亲说可以了,便一个个迫不及待地顺着滑梯滑到锅里。尽情玩闹。轻轻一搅,待到温热时便撒冰糖,落枸杞,扬百合。将盖子一盖,只剩出锅。我呆呆地望着那锅里的银耳汤,不知不觉中,哈喇子已经浸透衣角。可银耳汤刚煮出来的时候并不好喝,又热又酸。我时常被酸得皱起五官,就像屈曲盘旋的虬枝一般。每次看到我这个样子,奶奶都会笑着跟我说:“娃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到了晚上,家家飘起炊烟。男人们在饭桌上把酒言欢,脸上都有了红晕。女人们在炕上闲聊,扯着家常。孩子们则在外面,将灯点上,四处嬉戏。“哎呦!”偶尔还会摔倒一两个,也都利索地爬起来,继续追逐打闹。

星火点点,袅袅炊烟。明月高挂,把酒言欢。欢歌笑语,闲扯家常。醒世铃音,嬉戏玩闹。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这时粽香四起,勾起回忆,历历在目,犹忆当初。我与粽子的缘结得太多了些,记忆长河中挤得满满当当的,怕是一辈子也讲不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端午的粽子作文500字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粽香弥漫的五月,对于我来讲没有太大意义,无非是多了一天的休假,面对超市里的速冻粽,蜜枣、咸肉,应有尽有,但确实连那细绳也不愿解开。偶尔能记起小时候六七岁的端午,速冻的大米没有那时糯米包的一半软糯香甜。超市里的速冻食品,怎么可能敌得上记忆中乡下老家的粽子

六七岁的我,对于端午的定义无非就是粽子。一早醒来,便可以下楼去厨房了,视野里只有外婆在竹椅上往灶火里添柴的身影,以及弥漫整屋的清新粽香。知道我喜欢蜜枣粽,老人家总会递给我两个绿粽。与其他粽子不同,里面添了不止一颗枣。望着我满心欢喜的样子,外婆会流露出慈爱,略带宠溺的微笑。时光的流逝总能留下痕迹,满脸的皱纹是饱经风霜世事的证明,但初心不变,外婆笑得很温柔。坐着板凳,和妹妹端坐在院子中,双手捧着粽子,无处不在的,小小的幸福。

年复一年,直至离开。为了学业,离开了小院,充满回忆的地方,那个笑容逐渐淡化,与粽子,以及满院的粽香。

又是一年五月,端午,粽子还是有的,但,没味了,超市里的蜜枣全然没有记忆里熟悉的味道,“好难吃……”第二口之后我还是没忍住,把它丢在一旁。

怀念童年的端午,外婆的粽子,以及那份小小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端午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粽香填充了我的端午节,艾香溢满了我的心头。端午,勾起了我与它的回忆。

今年的端午节,我又迎来了一个人生的第一次——包粽子。一盆白而净的生糯米,许多片洗好的粽叶,一盆牛肉馅和十几颗大枣展现在我们面前,我和奶奶把手抬在半空中,生怕手又弄脏了,令人兴奋而又激动的包粽子即将开始。

阳光洒在糯米上,变得有些微黄。用勺子舀一勺糯米,放入奶奶卷好的粽叶中,再放上一粒大枣,再填满粽叶口,包住,用线系上,一个完美的大枣粽子便做好了。牛肉粽子也是一样,卷叶,填米,放馅,填口,包口,系线,入锅。看着锅冒出的蒸气徐徐上升,粽香已溢满厨房。

一掀开锅盖,一股股清水从锅盖上顺势而淌,突然升空的蒸气一下子呵的我睁不开眼,小小的厨房,满满的蒸气,仿佛在仙境一般。用大勺子一个一个把粽子舀到盘子中去,摆的整整齐齐,端着刚蒸好的粽子,一路粽香,去与家人一起分享。

用牙咬断缠绕着的线,用手剥开那已变成深色的粽叶,糯米与粽叶粘着,食欲油然而生。一个白白胖胖的大粽子现在赤裸裸的在我面前,一大口,塞满口腔,红色大枣的外皮瞬间被我咬破,一股甜甜的汁流入我的嘴中,心中……

与奶奶一起去集市挑艾叶,我并不懂得改怎么挑艾叶,便常常让奶奶拉着小手在后面走。买回艾叶,插入门框窗框和角落,满屋散发着我并不喜欢的艾香味。

风,不凉与不暖,快速划过我的脸颊,我和弟弟奔驰在小公园里,手里拿着小风筝,一边跑,一边回头望。风筝在空中真的好似一只燕子,跟随着我们,随风上下起伏,诉说这个端午节应有的快乐!

手上的彩绳,腰间的香囊,门口的艾叶,桌上的粽子,空中的风筝,轻笔淡描着我与端午节的故事,似一场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二年级作文情寄端午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汨罗江畔,一位散发披肩的老者蹒跚的来回踱步。

他口中吟唱着《离骚》,眼神中充满了悲伤失望。

慢慢地,坐在一块大石上,他两眼呆呆的望着东去的江水,又抬眼望望耸立的高山。自问:高山与流水,那个才是正直的哪?

“大王,”他的耳边响起了子兰和靳尚的谗言,“屈原在背后经常说您的坏话,说您昏庸至极,楚国的最后一个国君就是您。”唉!小人得志,全靠奸诈,油滑与灵动,顺从君主的意愿,如那蜿蜒的流水一般;而君子正直,以理服人,沉稳与坚定,似大山般巍峨。

“这不是屈大官人吗?”一位渔夫飘然而至,“您怎么在这里呀?”

“哎,我编撰楚辞却引来小人嫉妒,”他的面前出现了他们进谗言时奸笑的脸,“小人的谗言,使我失去了官职;君主的不明,使我我多次被流放呀。”他削瘦、苍苍的脸上涕泗流。

“那为什么不学学他们哪?学学他们的灵活、多变。”

“举世皆浊,唯我独清;世人皆醉,唯我独醒。”他无奈,悲伤地但坚定地说。

望着远处巍巍青山,深邃的天空,他想起了自己忠心耿耿而被流放,心像被刀剜了似德在流血。当怀王因不明而成为异国孤魂,当楚国破灭的消息相继传来,他的心已随风而碎了。

日升日落,斗转星移。几年的光阴忽地弹指而过。

但他执著的忠心,他以死报君思想,用生命对抗像流水一样腐朽的黑暗势力的决心象山一样屹立。

“既然流水已成江河,小人终成祸害,我便做那沉稳,踏实,不畏腐朽的大山!”他毅然抱起一块大石,投身于汨罗江中————

风呼雨啸,草木含悲。

一代爱国者,化作不朽的高山震撼了天地,屹立于混浊腐朽的流水中央,令他们胆寒,屹立了千百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飘香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在粽叶飘香的端午节里,我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包粽子。

上课了,老师说要上一节不一样的作文课,我们都很好奇,会是什么样的呢?老师也不卖关子,直接告诉我们,今天我们来包粽子。对于一次粽子没包过的我更是心里一阵激动。

老师为我们准备好了原材料,有翡翠般的粽叶、珍珠白的糯米、暗红色的蜜枣、香甜的葡萄干。老师把包粽子的方法告诉我们,我们便开始自由创意了。

我本想先把粽叶卷成圆锥形,可粽叶根本不听我的话,想让它转个身,它非得拗在那里不愿和另一端合作组成圆锥形,经过我多次的“撮合”,它终于肯扭过去了,但这个调皮的圆锥形不仅漏米还漏水,仔细一看,原来圆锥底部有个小洞。没办法,我只好把所有的食材都倒了出来,又把两边粽叶向中心紧了紧,这才不露米了。接着,我把上面的粽叶折下去,再把两边多余的粽叶捏下去,最后,把多出来的粽叶向一边折去,哈哈,一个完美的三角形出现了。再看其他同学,不是折不成三角形,就是漏了一堆米,我暗暗夸了自己一句“天才!”,就哼着小曲用麻绳缠起来粽子来,但是绳子好像故意和我作对似的,像一只小泥鳅一样在我的手中活蹦乱跳,就是不乖乖地呆在粽子上,直接导致了“完美的三角形”许多的“bug”,时不时的还会松开。

千辛万苦,我的粽子终于下锅了,想一想那味道我的口水就“直流三千尺”,好了好了,不说了,我要等待粽子出锅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端午粽子香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又到了,人家炊烟里都飘出了浓浓的粽子香味。

每年的端午,是住在农村的老少爷们的大忙时节。端午的前一天,大伙儿都会很早的起床,因为还要准备为包粽子的材料呢!那天,爷爷也开始煮粽叶、淘糯米、切咸肉、剥蚕豆。午饭后,爷爷就开始包粽子。等到傍晚时分,桌上就堆起了小山一样高的粽子。爷爷包的粽子可真漂亮!一个个就像小孩子的拳头。

天刚黑影儿,爷爷便抱回早已准备好的柴火,把粽子放入大锅里煮,彻夜地煮。他自己也彻夜不眠,守在锅旁边,不断的往火堆里添柴,时不时还往大锅里加水。生在两颊银白的胡须,被汗水湿透了,亮晶晶的。爬满皱纹的古铜色的皮肤在火光照耀下,闪动着慈爱的光辉。

而那一刻,在爷爷的眼里,锅里的粽子不是食物,而是艺术品。他脸上那股专注而执着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在地头守望的老农。

当我们从渐浓的粽子香味中醒来时,天已泛出鱼肚白了,而粽子还在锅里翻滚着。爷爷用湿毛巾把一夜不曾合眼的疲惫一股脑儿地抹去,继续着他的守望。粽子嘶叫了足足十个小时,终于喷出了浓浓的香味。爷爷把它们从锅里提出,然后摆晾。这时,爷爷整夜的劳动就成了我们的“战利品”,我们也就成了最幸运、最骄傲的“天鹅”。剪下一只粽子,剥开它,欣赏它,吃着它,回味着它。而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也就丝丝缕缕地洒满了乡间的小路。

不光是我们的粽子煮好了,大伙儿的都煮好了。因为午饭后,大家还有一个隆重的节目,那就是聚在一起,交换粽子、吃粽子。我们儿时常念“一颗粽子一颗心,换粽可得满堂金”。大家吃着交换来的粽子,脸上露出了甜蜜而幸福的笑容。

爷爷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一位忠心耿耿的大人物。爷爷常常以此教导我们,为人要忠,要像那位古人一样。

爷爷的粽子有一种独特之处——糯米粒粒分明,绝不粘口。食毕余香犹存,回味悠长。别人学他,总学不成。别人问他,他说:“我的糯米从不浸水,煮它一整夜,让它自然熟、自然香。”

其实,爷爷的秘诀在于别人没有的两项特殊的“材料”——耐心与爱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端午趣事_端午节的趣事作文400字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播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听到这一首歌我就会想起端午节里发生的事情。

去年端午节的那天,我们全家十几口人聚在一起吃午饭,说说笑笑,特别快乐。我特别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所以我扒了几口饭就下了桌子,坐在客厅的凳子上边看电视边等外婆把那美味的粽子端上来。

我翘着二郎腿,脚上又正好穿着一双大拖鞋,我脚在那摆来摆去,爸爸看后说:"不要翘二郎腿,等下,拖鞋会飞到别人身上的。不要紧,我会小心的。我满不在乎地说着。

我继续翘着二郎腿,这时电视里播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节目,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身子不禁往后一躺,脚无意中往上一翘,真是不出爸爸所料,这时,拖鞋像一个导弹一样飞向桌子,不偏不倚正好掉进了一碗汤里,顿时汤溅得到处都是。

爸爸见此情景,忍不住发火了,大叫:叫你不要翘,你硬要翘,现在好了吧!说着跑过来要打我,我忙躲到妈妈身后大叫:爸爸光天化日打人啦。全家被我这句话惹得哈哈大笑。

真期盼下一个端午节是怎么样的。

[写事作文端午节的趣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快乐的端午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陈正林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包粽子,赛龙舟,带五色线,饮雄黄酒,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包粽子。

今天东方作文要举行包粽子活动,我开心极了。一进教室就看见了花花绿绿的食材,青青的粽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蜜枣,还有五色线、剪刀,看得我眼花缭乱。

老师先给我们做了示范。只见老师,先把粽叶放好,然后折成一个喇叭形,再把糯米放进去,还有红枣。然后把粽叶叠成了三角形。看着老师包完以后,我心想这不是小菜一碟,雕虫小计嘛!

我要开始包了!可上包粽子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漏的漏,破的破,一个个就像打了败仗的伤员,少气无力地躺在那。再看看同学们,都在积极的尝试着,我可不能放弃啊!于是,我再次鼓起勇气,在老师的指点下,一个三角形的可爱的粽子,就出现在我的眼前,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今年端午节真棒,希望明年的端午更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端午思乡情

全文共 3989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童年的端午,祖母总会到野外割一些艾草回家,那是一种传统习俗也是端午独有的香气标志。《荆楚岁时记》载有:“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由此为了辟邪,家家户户会在节日来临之际于自家门楣插上一些艾草。随着端午的来临麦子的收获也会姗姗到来,男人们都忙着割麦插秧,女人们则浸糯米摘苇叶准备迎接端午节包粽子。

我家的粽子大都由祖母包成,她包的粽子呈羊角形,碧绿水灵甚是美观。这与从超市里买来的显然不同,买来的粽子虽然包装不错,但外形与口味总觉得欠缺一份乡土气息。祖母原先也不会包粽子,只因我小时候看见街上有人卖粽子而哭闹着要买,祖母坳不过便给我买了一个。而待我第一次享受过那份美味后,眼睛就一直还望着那个卖粽子小摊念念不舍。于是祖母就捡起我丢弃的粽叶,顺着苇叶的折痕祖母学会了包粽子的技艺,此后每年的端午我家便开始有了粽子。

乡村的粽子能把苇叶的清香迅速地递到群齿之间,原本洁白的糯米也变得晶莹透绿,那是芦苇的绿色沁入米粒之中。略尝一口,那种新鲜的苇叶味旋即舒展开来,就连鼻子也充满香气,刹那间自已的耳朵仿佛也能听见故乡芦苇荡里的鸟儿鸣唱。

我的家乡有很多芦苇,田野村头一片片青绿一簇簇鲜亮。端午节前几天村民们就会开始摘苇叶,孩子们也会跟着大人一起去,他们用小手将刚摘的苇叶一根根整理好放入竹篮,待回家后用水中洗净放到锅里煮,让那些苇叶变得柔软坚韧易于操作。村民们摘得苇叶很多以致端午过后原本绿森森的芦苇荡立时变得萧条零落根根光秃。记得小学老师曾讲述过端午节的由来,我们也知道这是祭奠诗人屈原的节日。于是孩子们都将那些光鲜碧青的苇干,看成一支支竹笛,希望祭奠诗人的同时也能听见离骚般的荒凉乐章。

屈原本为楚国重臣,但由于其性格耿直屡遭排挤最后又被多次流放,诗人在绝望和悲愤之中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诗人于端午节包粽子以示怀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现在村庄那些淳朴温和的村民在享受粽子的时候不知是否还会想到遥远的汨罗江畔诗人那悲壮的一跳,他们是否已遗忘了端午的初衷,是否发现包裹粽子的苇叶正散发着千年不断的文人气息。

中国传统节日很多,以致于每一个节日都会与某些历史名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牵连,让那些节日终因掺杂了太多文化堆积而含糊不清。唯有端午节!只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对诗人的敬意,随着一缕缕苇叶的清香,静静地,悄悄的,传承千年。

其实历史长河中有一种现象屡见不鲜,那就是对于曾经的爱国事迹后人会义无反顾的进行轰传,而被轰传的人在他自已那个年代却遭受许多莫名的排斥,甚至还有人想将他置于死地。这似乎很难让人理解,轰传式的赞扬背后竟然隐潜着轰传式诋毁,这好像与老子的“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相同。虽然若干年后这些先人也会扬名立德,但这种循环报应的时间路途未免拉的太长太长。这群掀起污蔑诋毁浪潮的人也早已定性为人品受到质疑的小人,自然邪不胜正的不变定律,让他们这种龌龊伎俩绝不影响后人为对先人的崇拜与缅怀。即使现在的端午无论从传说还是寓意都已变得清雅不俗,但那爱国的忠魂与千载冤气随着离骚的词章依然留在世间。即便我们知道历史上有着很多让人感到不舒心的地方,可我们总不能把眼光一直停留在那伤心的一处流连往返而伤心纠结,倒不如将那些无穷的幽怨赋予古老文化的宽怀在节日中抒发一些情感寄托吧!

端午或许正是出于这种原因,人们将原本悲壮可泣的气氛演化成今天可供品味,可供细闻,可供慢慢咀嚼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提供一份可以欣赏的美食还提供一股带着文化气息的绿叶香气。也许古代的人们把苇叶的清香脱俗比喻成诗人的高风亮节,把用来咀嚼的米粒引伸成为那些奸佞小人,这样倒使这些敦厚淳朴的村民在吃粽子的同时既纪念了文人又释放了心中的郁愤。

我在怀念故乡时常常会无由地想起祖母,想着她拿着苇叶唱着小曲正在包粽子,苇叶的清香拌和着小调的音符充满我整个记忆的画面。由此我还会联想到其他几种情况,譬如故乡麦收时妇女们唱着小调在割麦子,野草的香气与苇叶很相似,她们所唱的歌声也似乎更加委婉。而现在我已经搬到县城,偶尔到公园散步时也会看到一些老人哼着民间小调在割草护理,那时我必然会停下脚步,目光虔诚的四处搜索。是的,我童年的记忆大都已经模糊,不知为什么由这种由乡间小调混合着草木香气的情景却一直占据我的心中。即使现在已过不惑之年,听到的美丽歌声也实在不少,然而那些歌声终究难以掀开童年的心绪,唯有听到那种古老曲调的同时又闻到了清新的青草味,才能将我那些久违的思绪唤醒。

我有一个朋友现在已是某企业老板,他童年的老宅紧邻生产队的牛棚,由此他童年的深刻记忆竟然是由牛棚散发出来的腐草牛粪气味。现在的农村与城市间已经看不到过去的牛棚,我这个朋友当然也很难找到童年的记忆。我们在一次下乡办事的途中偶然路过一个养牛场,他陡然间好像从长久的思索中惊醒,急促地对我说;他苦苦找寻的故乡印象居然是这种气味。想来这种气味是遭人厌恶的,但他却对于此有着不可割舍的眷念。显然这是童年的记忆在作祟,就像我一样,一闻到割草的香气就联想到包粽子,联想民间小调,联想到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句诗出自王维,由于诗人长年漂泊在外,无法与家人共度节日,看到家家户户都在欢喜庆祝,诗人不免掀起对家乡的思念,因此才倾吐自已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故乡的依恋。其实每个人在少年时期对故乡的思念倒不怎么深刻,只有步入中年或老年甚至两鬓苍苍时那种思乡之感才尤为迫切。思乡的主题虽各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幼时感官世界储存下来的东西,我想诗人王维所说的“遍插茱萸少一人,”也应该是来自他童年记忆的印象吧。

记得故乡每逢重大节日总会有很多来自海外的侨胞,他们回乡探望时,首先是到先人的墓前饮泣一番;而后与街坊回忆着幼时的故事;哼着当地的小曲。他们扭动着笨拙年迈的肢体,用苍老宏厚的的嗓音吟唱,音节虽不标准但曲调悲戗清晰,稍微哼出几句围观的村民已经两眼湿润。在他们眼中故乡的风是那样凄迷,故乡的雨是那样滋润。当年他们是哼着这种小调走出去的,今天又唱着同样的曲调走回来。他们徘徊在故乡的田野,徘徊在童年嬉戏的小巷,哼着童年熟悉的腔调,闻着故土散发的幽香,我想他们的思绪中一定会不断涌现一连串像王维一样的感叹……

不仅仅古代大诗人,大文豪会长期漂泊在外,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出门在外的历程。那或许是由城里走向农村,也或是由农村走向城里。即便现在居住城里的人,他上一辈的上一辈乃至更远的祖辈就可能是从农村走向城里,他们仅仅是在那个时间点上做了一个由农村与城里的角色转换而已。其实他们不只转换了身份还转换了居住环境,转换了繁华与宁谧,转换了喧嚣与安逸。有了这种转换他们虽然失去了农村的古朴秀丽,失去了农村人的淳厚温和,但却永远不会失去的对先人缅怀的那份真诚。

这些话题谈下去似乎有点深奥也很庞大,涉及的文化范畴会更加辽阔,让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共同答案,无奈就写一写故乡留给我的乡土气息吧,思索一下老人们哼唱的乡间腔调。只有这样说出来我的心里才会如释重负,才能释放我埋藏于心底的情感记忆。

由于端午节与割麦插秧连在一起,所以让一个原本具有文化气息的节日显得既繁忙又疲惫。我家的水稻田足有十二三亩,原本割麦子;推麦子;打场脱粒就已累的你精疲力竭。但一看到重新整好的水稻田疲惫依旧还会抛到脑后,总会毫不犹豫地咬牙坚持栽秧。那时我家中稻田的秧苗都是我挑到田里的,那稻叶的草绿虽没有粽子的苇叶清香,但至今想起仍然那么难忘。我们这代从农村出来的人,几乎都干过农活,只是当初现代化的农业机具还没有普及,田野中的麦子都要靠人力一刀一刀地割倒,再一车一车的推出去。水稻则更是极端疲惫的活计,整田挑秧不说还要面向水田背朝天一步一个脚印把稻秧一棵棵栽下去。

我家所在的生产队每户的土地都很多,邻里村庄的亲戚朋友也是如此。由此在我好不容易把自家田地的活计干完时,父亲又让我到舅舅家帮忙。说是帮忙其实都是我干,舅舅已经60多岁了只能看着自家的田地叹气。我倒是有一个小表弟但那时间他还在部队服役,我原本是不大愿意去的,只是父亲的呵斥和舅舅的恳切让我无法回绝。舅舅是北圩队人,他家土地比我们家还要多,仅水稻田就有二十亩。那一片稻田让我站到地头仅仅就是看二眼已吓得双腿发软,但既然来了不管怎样还得必须干活,说实在的那些活计全凭是死撑赖糊地做完。北圩队的水稻田是最壮观的,整片稻田在一起大约有四五百亩,远远看去像一面镜子。头顶的烈日烤的它明晃光亮,照的整个人都晕晕乎乎脚步懒散。我走在宽阔疲惫的水稻田里耗尽了力气消磨了精神,拖着散了架的身体深一脚浅一脚在死磨硬泡。那时我常常暗地里埋怨我那个小表弟,他要是不参军该多好呀。

舅舅是乡村吹奏艺人,不大会包粽子,当他看到我辛苦的在稻田里栽秧,考虑到又是端午不给孩子吃点粽子显然有点说不过去。于是他也会包几个直接送到水稻田边,可是他包的粽子又大又丑,怎么也找不到节日的气氛,虽也是绿叶包裹,却显得过于简单粗糙,闻起来倒还可以,只是刚尝两口气味已然远去,待回过神来一点节日的气氛也找不到。好在舅舅的笛声优美能把我农活的劳累减轻不少,让我对那时的端午节又多了一份情调。

那年的端午后不久我祖母就离世了,此后家里包粽子的任务就落到我头上。我也是像祖母那样跟着粽叶的折痕学会的,只是我包的粽子吃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了点什么呢?想不起来!前天回老家,我顺便去祭拜一次祖母,她的坟茔南侧就是西场队的北窑沟,那里长满了芦苇,碧绿的苇叶高低起伏芦荻翻滚。我眼前不断浮现祖母唱着小调包粽子的画面,我想告慰她老人家端午的粽子我会包了,就是再也听不到她老人家哼唱的小调了。我想端午过后这里的苇叶就会被摘光,只能留下光秃秃的苇柴杆子。那原先世上最美丽的芦苇荡,都横七竖八地散乱一片。根根苇干像碧玉竹笛,也许就是!那笛声拌和着祖母唱着小调包着粽子,苇叶碧绿水灵,笛声委婉悠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端午艾香勾思乡作文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插在门楣上的艾香告诉我,端午节到了。

记得小时候,奶奶总是在日出之前去采艾蒿,赶在太阳没出来前就把艾蒿插在门楣上,说这样避邪、“生好(升蒿谐音)!”

那时候,我特别喜爱过端午节,老家叫“五月当午”。因为可以佩戴奶奶缝制的“香囊”,俗语“香布袋”。那香是复合味的,有艾叶、甘草、冰片、沉香、桂官、益智仁、小茴香、薄荷好多种,深吸一口,回味甘长。“香布袋”的形制,奶奶则缝制了鸡心、长菱、牌锁、葫芦、小老虎、盘脚娃娃等。颜色光华陆离,有红色,宝蓝色,墨绿色,金黄色,诸种颜色不同、形状各异的布片拼接点缀的五光十色。还缀着明珠、流苏,用五彩线穿起来挂在脖子上,神气很哩!发小们一上学首先比对“香布袋”,看看谁的形状好看,谁的颜色鲜艳,谁的闻着香。当然,他们都被我一一“打”下“擂台!”

孩子家贪美食,家里端午节炸油条是比不可少的,时逢麦子刚刚收获,新磨麦面、新榨菜籽油、和着丰收的喜悦,那种滋味是童年里最难忘怀的。尤其是奶奶用艾叶掺些韭菜包的“油馍角”,绝配了蔬菜的嫩香、艾叶的清香、油面的甜香,我总是超负荷“加载”!

端午节后,蚊虫便多起来。奶奶用她拧成的艾绳一盘盘挂在院墙上晾干。晚上睡觉时悬一支在棚梁上点着慢燃,使我,她心中的“国宝”免遭蚊虫的叮咬。

奶奶手巧、节俭持家,人缘特好。谁家小孩感冒啦,风湿啦,长疔疖啦,不是问奶奶“寻”艾叶,就是抱过来让她灸疗。更有些妇道人家来“寻”艾治妇科病,说奶奶在日出前采的艾最好,如过了那个时辰,药效就不中了。

记得有一年冬天,我久咳不止。奶奶便用她典藏的陈蜜,和蒸煮捣碎的艾叶制成蜜丸子让我吃。果然神奇,十几丸后,病竟然全愈。

后来,我离乡上了大学,又到城里工作安家。奶奶还给我缝制艾叶枕,说这东西明目养神,对你整天用脑子有好处!

往事如烟。奶奶终离我走了。城里生活远离艾香。这几年母亲年纪也大了,我把她接身边来。今日下班抬眼见艾,便知是母亲的杰作,一下子让我闪回童年。

我知道,这插上的艾,是纪念,是回忆,是憧憬,是美好,更是一种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端午的味道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题记

满街又闻粽叶香,眷恋源系汩罗江,缠缠绵绵情不尽,包包裹裹用心量。五月初五,又是一年端午节。

“喔喔喔--”伴随着鸡鸣声,我和弟弟迅速爬起来。一大早,冲出家门,带着零花钱来到热闹的集市。看!那红豆,如一位脸红的淑女,正朝你笑哩!那甜枣散发着阵阵香气,不时勾起你的食欲。哈哈,我们匆匆称上红豆、蜜枣各两斤便跑了回家。

家中的景象截然不同,窗上贴上了红艳艳的窗花,烤熟的肉放在餐桌上,与甜枣,红豆相映衬,满屋暖心。

粽皮在奶奶粗糙的双手上来回翻转,糯米如乳白的种子颗颗饱满,一块粉色的肉掐进米中,瞬间把空荡的粽叶填充饱满。

放入锅中。过了一会,香气布满了房间各个角落。弟弟按耐不住肚子的叫唤,冲出了房间,也顾不上烫就咬上一口。“好吃!好吃!”弟弟一眨眼的功夫就把粽子吃个精光。

看看奶奶,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荡起了甜蜜的笑。她将粽子夹出了锅,去掉绳子,拨开粽皮,也咬上一口。啊!香气弥漫在口中,富有嚼劲的肉似乎有别样的味道

我吃着粽,一首诗歌浮在了脑海里。“端午节,真激动,米豆枣,来备好,买来皮,把粽包,小小粽,味道鲜,五谷全,样子俏,裹糖衣,沁人心……”

啊!芳香阵阵,是粽子诱惑你的心;笑声连连,是幸福滋味来入侵。这就是端午的味道。(公众号:涵城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端午情浓粽飘香作文

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四角四钉枪,掉进河中央,河底打翻滚,爬起脱衣裳”一首充满风趣的粽歌谣无不透露着我们瑞安传统节日的喜庆!

端午节吃粽子是从古传承至今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习俗。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包的黍米是尖尖的牛角状;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是椭圆形的筒粽;到了东汉末年,用菰叶包黍米的粽子就变成了新奇的四角形,到了现代,粽子的形状就一般都是三角形的了。

每当端午节到来,我就会奇迹般的早起,因为早餐一定是美味可口的枣粽!记得在端午节要来临的最后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包起粽子,为明天做准备,每当这时,我就会目不转睛的跟着妈妈,看她包粽子。只见妈妈熟练的将粽叶和糯米清洗干净,再晾干粽叶,然后包好粽形放入材料,当然,其中少不了放入一颗大蜜枣!最后放入锅内蒸煮2个小时后,阵阵粽香味便扑鼻而来,剥开那绿色的“外套”,露出那鲜嫩的糯米,香甜的味道,早已让我肚子里的小馋虫直流口水了,二话不说,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个枣粽狼吞虎咽起来,生怕别人跟我抢一样。

除了吃粽子以外,端午节最热闹的当然还是划龙舟啊!龙舟的鼓声很有节奏,“咚——咚——咚——”的响着,看着那精致的舟上,鼓放在最中间的位置上,两旁的人要听鼓声才动,就算是船舵,也要听鼓声端正方向,怪不得俗语说:鼓是令,梢是命呢!

瑞安在迎接端午节到来时,有个在门前悬挂菖蒲和艾叶的习俗。人们都说:“艾叶和菖蒲二合一,可以辟邪呢,而且菖蒲可以提神,通窍,杀菌;而艾叶则是一种菊科多年生长的草本植物。这两种草药气味芬芳,既可以驱赶毒虫,又能使满屋生香,令人神清气爽,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可不是嘛,姑姑就喜欢在门前挂上菖蒲和艾叶迎接端午节。在端午节那天,只要去姑姑家做客,到门口,总会看见那被姑姑视为“宝贝”的菖蒲和艾叶,刚开始,我还不懂,就会向姑姑问东问西这是干什么用的,不说明白,我就赖在那不走了,可到了现在,我已经见怪不怪了,而且,在姑姑家门前挂的菖蒲和艾叶就像喜鹊报喜一样,我只要一看见它们出现,便可知端午节要来了。

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端午节的习俗可谓是越来越精彩了。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乃是地道的浓厚的故乡情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爱我们的传统文化——端午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节,我们要去大姨家吃粽子。

路上我问妈妈:‘端午’是什么意思?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妈妈说:‘端午’的‘端’是开端的意思,也就是初。午指五,端午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为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被秦国包围后,写了《怀沙》这首诗,跳入汨罗江,自杀而亡。南方人这时候还会赛龙舟呢!

一进大姨家,香喷喷的粽子味迎面扑来。啊,真香!我大叫一声,吓他们一跳。大姨笑着端上穿着绿色粽子衣的粽子,脱下衣服露出了雪白的身子,还有一个红嘴巴。粽子一端上来,我和大姨夫迫不及待地吃起来,大姨夫咬了一口,满嘴长了许多白胡子。我们哈哈大笑。大姨夫却津津有味地舔了下嘴唇,说:啊!又香又甜十分美味!我们在一片欢笑中,都吃了粽子,过了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闹端午的灯谜大全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1、谜题:小米成点心,需乞求二字。 (打一端午节习俗)

谜底:吃粽子

2、谜题:日出日中和日落 (打四字时间用语)

谜底:端午晚上

3、谜题:笙箫笛管过端午 (打一语文名词)

谜底:多音节

4、谜题:端午已演变,重点吃粽子。 (打一党史人物)

谜底:李宗仁

5、谜题:人生岂为己,终需立得正。 (打一传统节日)

谜底:端午

6、谜题:出个主意度端午 (打4字常言一)

谜底:有点过节

7、谜题:马头栓在竹杆上 (打一民间节日)

谜底:端午节

8、谜题:清明木兰开,直到端午谢。 (打一花卉名)

谜底:节节花

9、谜题:“端午偏逢风雨狂” (打4字常言)

谜底:有点过节

10、谜题:高俅最后投谁去,好运一来终升迁。 (打一节名)

谜底:端午

11、过二天是端午(品牌名):人头马(人头马就是)

因为:过:失去 [lose]。如:过序(失去正常规律顺序)——失去“二”的“天”剩下“人”

端即头

午扣马:用传统的十二生肖与它对应的十二地支相扣合,在灯谜中叫“假借法”,马恰好对午。

12、埋头搞改革,旧貌变了样(传统节日):重阳节

因为:意思是重头来过~

13、心无二用。 (射成语一句):一心一意

因为:顾名思义~

14、夏天穿棉袄(城市名):武汉

因为:看读音~

15、轻烟散入五侯家 (体育活动):圣火传递

16、六月飞雪。 (射中药名一):夏冰

因为:的确有这一味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端午在身边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节日,似乎都有其独特的韵味。提起端午节,或许人们会立刻想到粽子的味道,会想起到鸭蛋的味道,对于我来说,这是永生难忘的味道。

佳节意味着团圆。从小到大,每一个节日都是一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一起分享妈妈亲手包的饺子。每一个佳节里,妈妈忙碌的身影,亲友送来的月饼以及美好的祝愿,奶奶精心腌制的鸭蛋以及她笑容中夹杂着的喜悦,还有全家合力制作的粽子以及大家其乐融融的笑声。一年又一年,我们重复着这样的方式过节,平淡中,蕴藏着幸福的味道。

但自从在县城买了新房后,我们从老家搬出来,以前幸福的场景渐渐淡了。过节时,就仅有三个人围着一起吃着食物。为了我们读书,爸妈买了新房;可为了还债,爸妈去外地打工了,差不多每年只会回一次。元宵节根本没有在家,因为元宵节时工厂早已经开工。爸妈也考虑过接我们去外面过年过节,可奶奶却因病痛而不能坐车,爸妈在家的时间很短,我是多么希望过年那一段时间过得慢一点啊。

偶尔,爸妈若能在端午回来,大家又聚在一起吃美味的粽子,轻轻的剥开,里面是白白的糯米,还有两个大大的红枣。一口咬下去,香香甜甜,加之竹叶淡淡的清香,让人回味无穷……此时,那种幸福的感觉就在心里慢慢蔓延开来。

小小的粽子里满载着爱的味道,又回到了从前的幸福。

也许,每个人对各种节目的不同味道都有着独特的体会和深刻的记忆。而这种体会和记忆,不仅仅源于各种节目食品的美味,更是由于某种情感掺杂其中。就像这端午的味道,那是清清的竹叶香,浓浓的红枣甜,还来杂着淡淡的感动和浓浓的亲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话端午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曾教过我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今天,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吃着姥姥送给我们的粽子,心里惬意极了。可是,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下面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据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民,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但是却遭到坏人的陷害,去除官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他乡。在流放途中,他得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绞,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是,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他的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江。

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非常难过,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等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我们的爱国诗人屈原。

2005年端午祭被韩国公布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对我国是一次深刻的教训,所以从2008年开始我国也开始把端午节列为法定节假日,让大家过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也让我们以自己的方式纪念我们的爱国诗人屈原。

在我的家乡,就有端午节吃粽子、菜饺、糖糕、麻叶和鸡蛋的习俗,还有大人会做香囊和五色彩线给孩子佩戴在身上,说是辟邪;家家户户的门上也会插一些艾草。

怎么样,我的家乡就是这样,你们的家乡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