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粽香话端午(精选20篇)

今年端午,我又烂醉在酒窖,喝不完的酒,思不完的情。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作文:端午的思乡情,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浏览

5984

作文

811

端午的香包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

端午的香包飘着幽香,

姥姥手中的针线又在忙。

长大了,

端午的香包是她的礼葬,

姥姥已不再我身旁。

而现在,

端午的香包是一串念想,

姥姥的爱在外婆桥上。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很期待过端午节。诱人的粽子让人垂涎三尺,长长的米粒煮得泛黄,里面包了豆沙或枣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红的颜色,四角倔强的翘着,可爱极了。包粽子的叶子上沾满了水,也沁入一点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满嘴便充满了米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馅儿。馅儿甜甜的,有了米,这种甜也不腻了;米中融入了枣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满嘴“小胡子”,妈妈见了笑我是只“大脸猫”。我却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头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会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动步子于床前,从枕边的针线筐中取出几个香囊。那时外婆还只有我一个孙辈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会有五六个外婆做的香包。这些香包各式各样,在我记忆中,似乎没有重样儿的。外婆那时手还很巧,会做很多种图样。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还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无论做什么,就像什么,虽说没达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绝不比路边买的那些差。

虽然我并不怎么喜欢香包的那种味道,但那无疑是我那时的最好饰品。于是,我国的满身都是德,犹如天花乱坠。效益看着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说什么,依然“孤芳自赏”,跑去妈妈面前玩了。

现在物是人非,我穿过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长大了,表弟已经七岁,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们家端午节的习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没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长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时心里却十分空洞,越临近端午,越是如此。

怀念我亲爱的饰物――外婆充满爱意的香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端午嘉兴游作文300字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端午佳节,外公、外婆、妈妈和我一起去了嘉兴旅游。嘉兴离上海很近,我们乘的火车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到了。

中午在酒店调整了一下,睡了个午觉。然后,我们去了当地著名旅游景点,南湖风景区。我们进去之后基本都是坐船。我们先乘船到一个湖中间的一个岛,那里有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地方,他们竟然是在一艘船上。

然后我们又前往第二个岛,这里是纪念伍子胥的,岛上面有座塔,有63·36米高。我们一鼓作气,登上了塔顶。在塔顶,我们可以看到南湖全景。郁郁葱葱的树木,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啊!真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今天的游览很轻松,对体力不是很大的挑战,我还是喜欢有更多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又到端午粽香时作文

全文共 1418 字

+ 加入清单

刚从外地回家放下行李,小荣也下班回家了,他把单位发放的一袋真空包装的粽子奉送给了我。我微微地一愣,也许,留在记忆中的端午节是很快乐的。感动,也许是在不经意间的,而可以感动的情愫却是需要早早地根植在心底的。我是一个怀旧的人,也只是在这端午粽香的时刻想起儿时的快乐片段。

端午是我国的民俗节日,而端午包粽子又是民间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在我很小的时候,端午节这一天母亲总会早早地起床。用来包粽子的米在前一天晚上就已经淘洗干净,并且换上新打的河江水浸泡半个晚上。母亲选糯米时一定会用竹筛将糯米过上好几遍,将碎米统统筛掉,只留下那些颗粒细长、饱满的,然后放进清水里浸泡。至于包粽子用的叶子,我们都叫做粽子叶。有些年我们还会使用往年用过后再晒干的粽叶,因为这样就不必每年都上街去买新粽叶,节省一点钞票,不过用新摘的叶子包出来的粽子会比较清香些。

到了初四晚上,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熟练的不熟练的,手拙手巧的,都一齐动手包起粽子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神色。但在我家里包粽子往往是由母亲和奶奶来做的,我们这些小孩子能够做的就是替个帮手在灶肚生个火,加点柴。粽子包好后,母亲就在一口大铁锅里倒上水,水的多少以能浸住粽子为宜。然后生起微火,慢慢烧煮,往往要经过一个晚上的蒸煮,才能食用。母亲夜里总是要起来两三次,给锅灶里加柴禾。

我们小孩一觉醒来,锅内的粽子香味早已穿透锅盖充满整个厨房弥漫了整个屋子,我们三姐妹就围坐在桌子旁,眼睛死死地盯住冒着香味的粽子。当我们剥开一层又一层煮成黄绿色的粽叶,白色的糯米便露了出来。在母亲早已准备好的碗里蘸一点红糖,放进嘴里,轻轻地咬上一小口,顿时,牙缝里都充满了粽子的味道。于是我们会迫不及待地再补上一大口,慌得母亲赶紧拍着我的后背,边拍边说,“慢点儿吃,小心噎着。”

记得有一年我父亲曾给我们讲过粽子的故事,父亲告诉我们说有一个叫做屈原的诗人,他曾经是一位大臣,一位很有才能和思想的大臣。可是他怀才不遇却又遭人所害,最终被流放。当他得知自己的国都被敌人攻破、自己的祖国被敌人侵略,心痛而在五月初五这天跳入了汨罗江、以身殉国。老百姓怕鱼吃掉他的身体,所以将饭团包成棕子投入水中。后来,在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用包粽子吃粽子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岁月流逝,如今我已经很久没有吃母亲包的粽子,再也没有听过父亲讲起关于端午节及吃粽子的来历了!在经济发展、物资充裕的今天,在市场里、在超市里、在商店里的柜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粽子。如肉粽、豆粽、豆沙粽、小枣粽、蛋白黄粽等等,很多传统的东西不用自己动手制作就能取得,一切变得轻而易举。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从网上游览,也有好些不同的说法。除了纪念屈原之说之外,还有伍子胥之说;也有人认为五月初五是龙的节日,此为图腾祭祀之说;还有恶日之说。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故在这一天插菖蒲、艾草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端午节传统习俗已经在中华民族传承了2000多年了,而时至今日端午节也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法定的节假日。

现在有好多年轻人热衷于过圣诞节或者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对于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却被认为是老习俗,缺少新意,所以逐渐冷落而日渐遗忘。采粽叶,过端午,吃粽子,已经是小时候发生的往事了,但我回味往事,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亲切。正因为有了端午这个传统的节日,才让我们享受到了永恒的快乐和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作文:听爷爷讲端午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晚上,我请爷爷端午节的来历。 饱学的爷爷用苍老的声音,穿越了遥远的时空,将我带到楚国。

楚国时,朝廷无能,官员们鱼肉百姓,人民怨声四起。楚国走向衰落。 当时,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连续几次写出改革朝纲的 奏折呈给皇帝。 但是皇帝不但没有采纳屈原的正确主张, 还把他拘禁起来……在无可奈何的 情况下,屈原以死抗争,毅然跳下滚滚汩罗河。 屈原的爱国精神感动了人民。人们纷纷赶来,划着竹排小舟沿江找寻屈原,但寻找多日 未果,就无奈地往河里撒一些白米,希望鱼儿们不吃屈原的尸体。可是米粒太小,也容易分 散,鱼吃不到怎么办?于是有人就想到包粽子的方法。用苇子叶卷成一个尖尖的小筒,往里 面塞上糯米,再用细细的马莲草缠好包成一个个粽子,丢进河里,鱼儿就可以吃饱,就不会 吃屈原的尸体… 为了世世代代纪念屈原,人们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为端午节。 后来,人们就以吃粽子,赛龙舟的方式,永远纪念屈原。

听到这里,我不禁流下了晶莹 的泪水…

[小学作文:听爷爷讲端午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屈原和伍子胥带来端午的故事

全文共 4462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的起源很早,夏朝的历法夏历中已经有五月五日的记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夏小正》)五月是毒月,因为端午后天气转热,而端午这一天是阳气最盛的一天,所以要蓄药以辟除毒气。《大戴礼》也说:“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兰是兰草,要用兰草熬成的汤药浴。

到了战国时期,以苏州为中心的江浙一带,开始在端午节这一天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他的父亲伍奢是楚平王太子的太傅。少傅费无忌在楚平王面前进太子的谗言,伍奢挺身而出,为并无罪过的太子辩护。楚平王大怒,囚禁伍奢做人质,让他把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员招来,想一并杀害。伍尚应召而来,和父亲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伍员不甘引颈受戮,开始了逃亡的漫漫长途。先投奔已经逃到宋国的太子,又和太子一起逃亡到郑国,太子被郑国诛杀,伍子胥继续向吴国逃亡。在吴楚边境,伍子胥被楚兵追赶到江边,江上有一渔父渡伍子胥过江。伍子胥解下价值百金的佩剑,感谢渔父的救命之恩,哪知渔父不屑一顾,说:“楚国悬赏,抓到伍子胥的人,赐粟五万石,封爵。我连这都看不上,哪里会要你仅仅价值百金的佩剑!”伍子胥最终逃亡到吴国,归附了吴王僚。

伍子胥和屈原:两个人的端午

# 昭关前的伍子胥。右为东皋公,中为与伍子胥长相接近的皇甫讷。一夜白头的伍子胥,正是在此二人的帮助下方才逃出关去。

吴楚交兵,伍子胥极力劝说吴王僚攻打楚国,公子光却说:“伍子胥的父兄都被楚国杀了,伍子胥只不过是想报私仇,而不是真的为吴国着想,不能听信他的话。”伍子胥因此知道公子光有异志,就进献了一个著名的刺客专诸给公子光。公子光趁吴王僚出兵伐楚,国内空虚的时候,宴请吴王僚。席间公子光借故离席,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腹中,端到吴王僚面前,刺死了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左右杀死。公子光趁机派伏兵杀尽吴王僚的随从,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

此时,楚平王已死,楚昭王即位。伍子胥率吴兵攻入楚国都城,伍子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这就是著名的“鞭尸”的来历。

伍子胥报了杀父兄之仇,了却了一生最大的心愿,一心一意地辅佐吴王阖闾,吴国的国力逐渐壮大起来,雄霸一方。

其后吴越争霸,伍子胥辅佐吴王阖庐伐越,阖庐被越军射中手指而死,死前含恨叮嘱儿子夫差毋忘父仇。三年后夫差大败越王勾践,勾践携妻赴吴国为人质。大臣文种和范蠡设计贿赂吴国的太宰伯嚭,伯嚭在夫差面前构陷伍子胥,并促使夫差赦免了勾践。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最终于公元前473年伐吴,彻底灭了吴国。吴王夫差自杀而死,自杀的时候蒙着面孔,说:我没有脸去见伍子胥啊——此前数年,夫差听信伯嚭的谗言,“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这又是一个著名的故事。不知为什么,古人的行为中总是蕴含着一种极端的美感——子胥大笑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伍子胥愤激到要把眼睛挖出来,置吴东门上,幸灾乐祸地观看越兵的入城式。至今苏州尚存胥门。伍子胥的临终遗愿大大激怒了夫差,“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夷,而投之于江。”(《国语·吴语》)申胥即伍子胥。鸱夷,马革或牛革做的袋子。夫差把伍子胥装进“鸱夷”,压上石头,投到江里,让他永远浮不上来,作为对伍子胥临终遗愿的报复。没想到伍子胥一言成谶,夫差被勾践生擒,不能忍辱,遂蒙面而死。

伍子胥死时,是公元前484年左右,比屈原死年(约公元前278年)早了二百多年。“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史记·伍子胥列传》)民间传说伍子胥被投江的这一天即为农历五月五日。《荆楚岁时记》载:“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则明确载明东吴之俗,端午是纪念伍子胥而非屈原。

伍子胥之后二百余年,屈原几乎重复了伍子胥的命运。

屈原名平,时任楚怀王的左徒。《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了屈原第一次被放逐的经历: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原博闻强志,既能治乱,与楚怀王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又辞令娴熟,接待宾客,应对诸侯,井井有条,楚怀王非常信任他。上官大夫嫉妒屈原,向楚怀王进谗言说:“大王让屈原发令,大家都知道,每一令出,屈原都自居为自己的功劳,以为非他不能为,哪里把大王您放在眼里。”楚怀王大怒,不仅疏远了屈原,而且把屈原放逐到国都之外。屈原痛恨楚怀王偏听偏信,受谗言的蒙蔽,容不下自己这个方正之人,日夜忧愁幽思,写下了长达375句,2500字的抒情长诗《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慨叹,响彻了两千年中国文学史。

其后,日益偃蹇的国事已与屈原无关。楚怀王轻信了秦国的邀请,前往秦国,在拒绝了秦国要求割地的胁迫之后,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屈原在放逐期间,仍然眷恋故国,心系怀王,几年间写下了大量诗篇,希望怀王终有所悟,重新把自己招回身边。这些诗篇传到了令尹子兰耳中,子兰大怒,指使上官大夫又向顷襄王进谗言,顷襄王“怒而迁之”,再一次放逐屈原。这一次把屈原放逐到了更远的江南。

伍子胥和屈原:两个人的端午

# 陈洪绶《屈子行吟图》。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详细记载了屈原之死: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汨罗以死。

这是《史记》中最著名,最感人的记事之一。屈原披发在汨罗江畔行吟,放逐的日子使他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问他:“你就是三闾大夫吗?怎么落到了这个地步?”屈原回答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所以被放逐了。”渔父说:“圣人不会被万物凝滞,而能够与世相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着潮流而推波助澜?众人皆醉,何不一起吃酒糟喝薄酒?为什么怀瑾握瑜,保持高尚清白的节操,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回答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沐浴过的人一定要抖掉衣服上的灰尘,谁能以清净之身,去忍受肮脏的东西污染呢!我宁愿投入长流不息的水中,葬身鱼腹,又怎么能够以清白纯洁的品行,而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写完《怀沙》的绝笔之赋,抱着一块石头投汨罗以死。

屈原死的这一天,也是五月初五。

伍子胥和屈原的死法相同,即“定杀”之刑。《睡虎地秦简》释义为“生定杀水中之谓也”,活生生地投到水中溺死,又称“沉河”,“沉渊”。只不过伍子胥是尸体被吴王夫差施了“定杀”之刑,而屈原,是自己给自己施了“定杀”之刑。

性格激愤的伍子胥,死后还要把眼珠挖出来看吴国之亡。而屈原却是绝望之后自沉于江,水波柔和地接纳了他,抚慰着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一颗心。质本洁来还洁去;水是清洁的,洗净他肉体的同时,也和他清洁的灵魂融为了一体。连尸体都不给世人看,因为世人是肮脏的。“逝者如斯夫”,水流的无常,映照出他的悲观主义。自比“香草美人”的屈原,在汨罗江的清清江水中,顾影自怜,高标自许,终于安静了下来。

五月五日,端午纪念的两大主角——伍子胥和屈原——一为叛国者,一为流亡者。伍子胥先叛楚国,后叛吴国(剜眼以观吴国之亡),在无家可归,朝廷执行不义的前提下,伍子胥两次叛国;屈原在政治抱负不得舒展,反而被馋的情势下,写下大量以高洁自许的篇章,暗示了朝廷的昏罔和小人得道的现实,从而遭到了两次放逐。和专制国家的意识形态相左,这两个国家的敌人却得到了民间的一致怀念,以至于两千多年来端午的传统从未中绝。这是一个深刻的提示:端午从来是民间的节日,只要专制尚未根除,它就永远不可能被官方意识形态所称许,更不会进入官方节日的谱系。恰恰相反,端午是民间对专制和国家强权的强烈抗议,在一年一度的浩大怀念中,这两个叛国者和流亡者身上,寄托着中国民间的全部心事。1925年鲁迅先生慨叹中国一向就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端午恰恰是最大规模的对国家叛徒的抚哭。

端午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异类,一个孤例: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所有这些节日,形式和内容都高度统一,数千年如一日,从未割裂;只有端午,在今天蜕变成了单纯的粽子节和龙舟节,核心价值消散了,形式取代了内容。人们在吃粽子的时候,仅仅想起了一个图腾化的会写诗的骚客,同时还在担心自己吃到的是不是假冒伪劣的黑粽子。民间的怀念遭遇了国家意识形态的改写,甚至连“民间”这个词都被缩略为一系列风俗和乡间小调的集合体。

伍子胥和屈原,借助于端午这一民间的盛大节日,完成了对身体媚术的最后逃离。“结微情以陈辞兮,矫以遗夫美人。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九章·抽思》);“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日月忽其不湮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尽管屈原这些表达对楚怀王怨望的辞句被孙次舟和闻一多理解为“文学弄臣”,甚至由此判定屈原的同性恋者身份,但是,汨罗江畔的“定杀”,毕竟洗净了曾经被污染的躯体。同时,屈原用“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悲回风》)的诗句,向死于同一日的伍子胥表达了追随和致敬之情。

可惜,在伍子胥和屈原死后两千余年,端午精神彻底失落了,刚强、激愤、清洁的端午精神让位于身体媚术的大行其道,世间只余端午其形,而无端午其神了。只有当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的时候,人们才想起来端午原来是起源于中国的古老节日。但是,所谓“抢救端午”无非是和四大发明如出一辙的阿Q心理,端午精神反而更符合韩国精神——韩国精神中的刚强,韩国精神中自尊、知耻、忘我、利他的春秋人格,韩国精神中不向国家强权低头,对强权的清算,不正是端午精神的最好继承吗?而中国呢?居然有专家建议政府出面和韩国联合申遗,这是对端午这一节日“民间性”的极大讽刺,“国家形象”成为“抢救端午”的惟一诉求。在这一争夺战中,没有人去追究端午精神到底是什么,狭隘民族主义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代言人——反讽的是,却并不被国家意识形态所接纳,同时,反向地又是端午精神“民间性”的雄辩证明。

端午精神这样的本土精神资源,就像它的两个非凡代表一样,遭到的同样是被放逐的命运。

伍子胥和屈原,斯人已矣,魂兮已不再归来。端午以及附丽于它的端午精神亦复如此,魂兮也已不再归来。如果不能归来,那就彻底地消亡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端午赛龙舟作文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但这高温天气阻挡不了我去金沙湾看赛龙舟的热情,我催着爸爸妈妈,早早就来到了金沙湾。

金沙湾人山人海,彩旗飘飘,锣鼓喧天。我和爸爸妈妈挤进人群里,找到了一个观赛的好位置。只见宽阔的江面上并排着六艘龙舟,龙舟的龙头刻得栩栩如生,绑着代表胜利的红绸。选手们统一服装,头上绑着鲜艳的头巾,他们精神抖擞,整装待发。

响彻云霄的鼓声令下,比赛开始了!六艘龙舟像离弦的`箭,直向对岸飞奔过去!它们时而齐头并进,时而争先恐后……只见红队遥遥领先,黄队紧跟其后,奋起直追!看好红队的观众们大喊:“加油!红队加油……”看好黄队的观众也不甘示弱:“黄队加油!黄队加油……”加油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红队和黄队的选手听到加油声,像加足了油的赛车,飞一般地在水面上行进!突然,半路杀出了程咬金——绿队,绿队不知哪里来的力量追了上来!在距离终点还有两米时,全场观众大喊:“加油!加油……”这声音惊天动地。绿队奇迹般夺冠!红队和黄队一下子蒙了!这次绿队真神了!绿队的选手击掌欢呼,观众也沸腾起来!

龙舟赛结束了,人群慢慢地散去,但那激动人心的场面、选手勇争第一的精神,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令人难忘的端午初三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放假的第一天,爷爷就对我说:“这个端午节,你就跟爷爷、奶奶回老家肖家湾去过吧!也好好体验一下老家过节的风俗。”我高兴地答应了。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holiday, Grandpa said to me, "This Dragon Boat Festival, you will go back to his hometown of Xiaojiawan with your grandpa and grandma!Experience the customs of my hometown. "I agreed happily.

为了好好地体验一下家乡过节的风俗,我们在端午的前一天就回到了老家。到家时,正是快吃晚饭的时候,家家炊烟袅袅,满湾飘溢着蒸棕子、煮盐蛋的清香。香气里还杂着酒气和蒜味。特别是每家大门前的窗户两旁,都摆放着扎成把的艾蒿和昌蒲。爷爷告诉我,这是端午节的标志,老辈传下来的,说这样能避邪,实际上也有驱蚊作用。晚上睡觉前,奶奶就用艾蒿和昌蒲在房间里薰了一下,蚊子果然少多了。

第二天清晨,奶奶就把我从睡梦中叫醒,催我随她一起去村外河边的草地。然后吩咐我用手沾着草上的露水洗眼睛。奶奶说:“这样不仅能让眼睛明亮、而且不害眼病呢!”我好奇地问:“为什么非要用端午节这天的露水洗眼才不得眼病呢?”“我也不晓得,这是老辈传下来的,老辈传下来的东西不会错。”奶奶边帮我洗眼边说:“你爸爸、二个姑姑小时候,每年也是这样洗,他们的眼睛现在不是很好吗?”用露水洗过眼睛后,奶奶就带我去割艾蒿、昌蒲。我高兴地举着艾蒿、昌蒲回家。奶奶把割来的艾蒿、昌蒲扎成把,也像邻家那样放在窗前。

接着,奶奶又在家里翻出了爸爸、姑姑小时候用过的香袋。是用绸布和五彩线缝制的,有的像辣椒、有的像金瓜、有的像灯笼,很好看。要我挑选一个,重新换上香草,让我挂在身上。爷爷又在我的额畔眉间,鼻边耳旁,点了雄黄酒。也说是为了避邪,并说蛇虫蚊蝇见了你就会躲得远远的。问其原因,回答仍是老辈传下来的。正当我准备寻根刨底的时候,外面在喊:“龙舟比赛开始了!”

这次回老家过端午,让我亲身感受到了民间浓厚的节日风俗。尽管有些好奇的事,没有得到很好的答疑,但只要知道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就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端午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有个起源于春秋战国的节日,叫端午;我国有个防疾病的节日,叫端午;我国有个运动的节日,叫端午!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历史十分悠久,传承了几千年!

关于端午的来源,人们有许多说法,但其中流传最远、史书也有明确记载的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相传,屈原本来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因为当时的国君十分昏庸无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秦国又蠢蠢欲动,准备攻打楚国。屈原向国君进谏,却被罢了官,放逐到了乡村。后来秦军攻破了楚国国都,楚国灭亡了。屈原听到消息后,悲痛欲绝,在自己生活下的茅屋里写下《怀沙》后,望着楚国国都,向滚滚的汩罗江中跳去。大家见了,有的拼命打捞,有的用粽叶包着糯米往河里扔,还有的在用雄黄驱赶蛟龙。为了纪念他,人们把这天叫端午节。

端午节是春夏交际之时,蚊虫众多,疾病易发。所以,每到端午,人们都要驱五毒、吃五黄、插艾草、菖蒲。大家还会从街上买来蛋,把它放进锅里和艾叶一起煮,把蛋吃掉后,再用煮蛋的水洗脸,传说一年也不会被蚊虫叮咬。小孩儿还会把自家煮的蛋拿出来,和邻居玩“碰蛋”,看谁的蛋结实。赢家据说一年都不会被病魔困扰!

端午节这天,人们都会组织去划龙舟。江边聚满了人,他们瞪着眼珠子,不停地喊着“加油加油”,为龙舟上的人呐喊助威。而龙舟上也挤满了人,他们双手拿着浆,使劲地划啊划。当有一只龙舟最先划到终点时,观众就会热烈地鼓起掌来,有的甚至跳了起来。整个场面热闹非凡,充满了喜悦!

这就是端午节,这就是我国的端午节!我爱端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端午抒怀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题记

小院的屋里传来阵阵粽香,有几缕艾草的香味碎在里面,风轻轻吹动小木桌上的书页,“哗啦啦——”响起,依稀看见了两个字——《离骚》。

思绪一打开,便似铺开的文章或诗,回过头来一边细读一边慢卷,卷卷回忆,卷卷收藏……

这是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名字。

这个名字曾经演绎了一段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留下了不朽的万世诗篇。但我不懂,不懂你对那份爱国信念的坚守、至死不渝,直至合上《离骚》的瞬间……

粽香溢满了书页,飘出了小院,散向天空。

我听见了历史的瑶琴,铮铮然飘出一串串绝美的旋律,凝聚成一股细流,涓涓淌过我的双眸。

这流水,穿透层层历史的烟尘,流过战国的浓浓烽烟,盘旋在汨罗江畔,“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三闾大夫面对这一江清水,仰天长叹。

面对楚国上下昏庸,你多想离开,“宁何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你不愿将一身清白洒脱沾染丝毫灰尘,不愿污了这铮铮傲骨,你追求香草美人,你向往淡泊生活,你只愿让《离骚》涓涓流淌的文字蹦跳出灵魂的火花,坚守住一份心灵的期待,化为一缕英魂。

然而你不能,你有坚守的那份爱国信念!楚地的鼎盛,故都的繁荣和国泰民安是你找寻了一辈子的梦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论排挤的无奈,贬谪的悲痛,始终动摇不了你的决心。你始终是楚王的臣子,楚国始终是你的国,你的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数十万将士血洒疆场,怀王客死秦国,混乱不堪的楚国即将破灭,你又如何独自离去,苟且偷生!

最终,秦军兵临城下,都城破灭,找寻一世的国泰民安随风飘逝。

如血般的残阳拉长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有猿猴啼血般的哀鸣,你纵身跳入汨罗江,雪白而冰冷的水花溅满了楚国大地,溅满了两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

惊涛拍岸,乱石穿空,滚滚长江东逝水,千年不竭。春秋冬夏,大江东去,纵使骇浪惊涛,沉了屈原,却沉不了坚守十年的爱国信念!

端午佳节,三两青粽,一本《离骚》,一杯沉淀悠悠历史的清茶,于我,足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一端午语文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我小的时候十分的期待端午节的来临,那是因为我很佩服屈原的优秀精神品质,因此他在中国十分的出名,古代的帝皇为了纪念他把端午节作为一个节日专门去纪念他,这让我看到了古代的帝王还是很重视贤臣的。我喜欢端午节不仅仅是因为我能够从中学到了许多的知识了解到了越多的历史。

每到端午节母亲都会花一个小时来给我讲关于端午节的故事,虽然每年我都会听到这个故事,但是我从来都不会感到厌烦,而是对屈原生活那个年代产生了更多的遐想,母亲年轻的时候不会包粽子,但是我特别的贪吃,特别的爱吃粽子,非要母亲给自己买,母亲为了节约点钱,便学习起了包粽子,就是为了满足我在端午节吃粽子的要求。

除此之外,我都会在端午节快要来临的时候,人们正在忙碌的时候去给他们捣乱,有时候会入迷的看着他们包什么粽子馅,要是被我这贪吃鬼看上了的粽子,我就死活赖在他家不走了,除非给我一个吃解解馋。每次吃粽子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母亲给我讲的屈原的故事。屈原是一个热爱国家的爱国勇士,是人民的英雄,更加是我的偶像,他生活在他的那个年代遭遇到了许多的挫折,可是他一样那么的坚强,让我特别的佩服,屈原还是我的偶像,所以在端午节那天我会吃许多的粽子来纪念他。

我还记得在端午节我会洗一次澡,那是一次特别的澡,那些水是用药草泡过的,母亲每年都要求我去洗这样的澡,我心里可是十万个不愿意啊,除非在洗澡的时候吃着粽子才行,母亲拿我没办法,就答应我这样洗澡的要求,我永远都忘不了一边洗澡一边吃粽子的那些童年回忆,我一不小心没那稳就把粽子给掉洗澡水里了,我还因为那一件事哭闹了好久呢!

在我的端午节里,一定要吃粽子,不管怎样我都要为屈原做一些事情,毕竟父母和老师教导我不能浪费粮食,所以我不能够像古代那些纪念屈原的人一样,把粽子扔海里,但是我能够把粽子扔我的肚子里,那样就算是对屈原的纪念了吧!端午节吃粽子,为了我的偶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令人难忘的端午主题

全文共 878 字

+ 加入清单

六月是我最喜欢的月份。 June is my favorite month.

它标志着一个季节——夏天的开始,也标志着一个学期的结束。六月里的第一个节日就是端午节。

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到了六月七号——端午节。自从周一知道端午放假三天,我的心就如同一只小鸟,在四周是肋骨的“牢笼”里上蹿下跳,兴奋地撞击着“笼子”。

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悠长的历史,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相传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便将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为了防止江中的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所以投粽子到江中,因此便有了包粽子的习俗。

现在终于迎来了心心念念的端午节。我们买好了艾叶、粽叶等端午的必备用品,为第二天的端午节做准备。

太阳缓缓地从东方升起,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耀到我的脸上,抚摸着我,将我唤醒。我早早地起了床,兴奋地迎接端午节。爸妈起得比我还早,姐姐还是和往常一样被“封印”在床上,不到中午不起床。我们的第一个活动便是大扫除。这是我们家一贯的习俗,一到春节等重大节日我们就会大扫除。我们在各自的地点奋斗,我在卧室里与垃圾大战了两个小时,到了九点多终于把家中收拾得有模有样。

接着我们便开始最重要的项目——包粽子。妈妈让我把粽叶洗一下,我去寻找了一样工具。我把粽叶放到水龙头下冲洗,接着拿刷子一遍一遍地刷。洗好后,我们便开始包了。首先将粽叶卷成一个小漏斗,接着在中间填上糯米,再在糯米中放上馅料,最后把粽叶覆盖在口上,并包成一个三角体,一个粽子就包好啦。不过,包粽子虽然看起来简单,但自己包起来还是蛮难的。我最后一步总是出错,把三角体变成了三角形。妈妈教了我好久,我终于会包了。不过虽然那个粽子是三角体,但我后来才发现我没有放馅,那个粽子里面只有糯米。午饭上我们便吃了我们自己包的粽子,能够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的感觉真不错,虽然有个粽子没有馅。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匆匆忙忙地过去了,端午三天的小长假也就这么过去了。我们应该保存着中国文化,保存着中国传统。端午节过得是那么充实,在我记忆的长廊中,留下一幅精彩难忘的景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端午粽飘香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龙舟节,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来。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要吃粽子、吃“五黄”(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有的地方还要划龙舟。今天我就在萧山日报小记者活动里好好体验了一把包粽子的乐趣。

老师先发给我们每人两片粽叶。粽叶长长的、宽宽的、青绿色,带着一股特有的植物清香。我们按照老师的示范,先把两片粽叶略微交错重叠在一起,然后在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这“漏斗”里面就可以装米和馅啦。

我们的第一项任务是包一个红豆馅的粽子。老师拿来一盆拌好的粽子馅,里面有糯米、红豆、白糖等很多料,我左手拿着刚才包了一半的粽叶,右手舀了满满一勺馅料,正好把刚才的“漏斗”填满,接着把多余的粽叶折回盖住“漏斗”包裹好,用老师发下来的粽绳在粽腰处扎紧并打结。哇!一个还像那么点回事的粽子就在我手上诞生啦!

接着的第二项任务是包一个肉粽。有了刚才初次成功的经验,现在我就“轻车熟路”了:拿上两张粽叶,在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在“漏斗”中舀入一半糯米,然后放入猪肉馅料,再加上糯米把“漏斗”填满,接着把多余的粽叶折回盖住漏斗包裹好,用粽绳在粽腰处扎紧打结。嗯!这回比上次那个包得更好看一点了!

我兴致勃勃地又包了第三个粽子,还是个肉粽,因为我喜欢吃肉粽。而且我觉得,端午节学习包粽子,既体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又锻炼了巧手能力,还品尝了美味,真是一举夺得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端午的味道

全文共 927 字

+ 加入清单

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粽子让我看得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味道一应俱全,有绿茶味的,腊肉味的,红枣味的,甚至还有鲍鱼味的、燕窝味的,连包装袋也是五颜六色的,我突然想起,原来今天是端午节。

记忆的河,慢慢开始春潮涌动……

六年前,奶奶来到我们家小住了几个星期。她准备要回肇庆老家时,正值端午节,妈妈执意留她过完端午节再走。奶奶说她从小就会包粽子,是跟她的妈妈学的。肇庆的裹蒸粽特别有名,奶奶说在她回老家之前一定要亲自包一回粽子给我们吃。

奶奶在距离端午节还有三天时就开始准备材料了。她买了很大的艾叶,告诉我,裹蒸粽比一般的粽子大,所以要用大的粽叶来包。她还准备了糯米、黄豆、猪肉、咸蛋。

“糯米要泡一天一夜,包好煮后才好吃,细而滑,不会有夹生的感觉。”奶奶告诉我,我还记得她把黄豆也泡了很长的时间,然后再用开水煮一遍,晾晾,这样就好去皮。先把猪肉切成小块,然后用奶奶自制的蜜汁浇上去,腌上一天。

我问奶奶:“包粽子这么麻烦,为什么不上超市买几个回来吃呢?“奶奶神秘地笑了笑,也不告诉我为什么。

终于要包粽子了,奶奶忙啊忙,也不让我帮忙。后来包好了,奶奶就举着她包好的又大又方的粽子看着我笑:“小馋鬼,煮好就能吃了!”

过了两三个小时,香喷喷的粽子就端了上来,奶奶把粽子分给我和爸爸妈妈,一人一个,放在一个盘子里,神秘地对我们说:“我把一块玉如意放在了粽子里,谁吃到了就能一生如意平安,事事顺利,快快乐乐!”

我和爸爸妈妈互相看了几眼,都想看的看那块如意的样子,于是迫不及待切开了自己的那个粽子。爸爸妈妈的粽子里都只有猪肉和咸蛋,他们的目光便齐刷刷地望向了我。毫无疑问,玉如意在我的粽子里。我把它拿出来,哇,一块淡绿色的玉,晶莹剔透,真漂亮!我开心地蹦了起来,觉得这一生便会事事如意、顺利了!这时,我看见奶奶用她那慈祥的目光看着我,满脸爱意,她笑开了花,脸上细细的皱纹幸福地荡漾开来。

奶奶终于还是回老家了。玉如意从此挂在我胸前,爸爸告诉我,那玉如意是奶奶故意给我的。原来,奶奶在粽子叶上做了个记号,只有她才知道哪个粽子放了玉如意,奶奶是希望我快乐,事事如意呀!

现在我才懂得,那小小的粽子里寄托了奶奶对我全部的爱。细滑的糯米,咸香的蛋黄,细腻的猪肉,还有那淡绿的玉如意,便是端午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端午趣事

全文共 896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没到端午我们都要吃粽子,为什么要到端午节吃粽子呢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说原来端午节是由很多来历的。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我们就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可你知道吗端午节还有其他的名字吗在不同的地方端午节还叫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据说,诗人节是为了纪念女诗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的称号。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策划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端午节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我好奇的问,妈妈为了纪念这些先辈,我才在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可是咱们每天都能够吃粽子啊那么我们每天是不是都在过端午节呢

妈妈笑着回答,你说的有道理,随着我们生活逐渐的富足,现在我们可以随时的吃粽子,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一起奋斗、耕耘出来的,因此,端午节后,就快到党的生日了,就让我借端午节也一同纪念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投身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们吧。同时端午节也变成了一个国际化的节日,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我们与国际朋友的交往,也把中国的源远流长的文化传到了异国他乡。

我一边吃着粽子,一边倾听着妈妈的讲述这些有趣的故事,觉得手里的粽子更加的香甜,也更感觉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区开展温暖端午党群一家亲主题活动简报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包粽子、吃粽子”更是端午时节的传统习俗。为了传承文化习俗,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增进社区居民和谐,6月6日上午9点,野鸭冲社区开展了“党群连心共庆端午包爱心粽”活动,在华润万家前坪摆开擂台,举行了包粽子比赛,月塘街道办事处领导到场关心居民活动,并为获胜参赛者颁奖。

活动现场中居民们热情高涨,参赛选手动作又快又熟练,包的粽子质量好又美观,围观的群众为选手助威拍手叫好。包好的粽子都送给了社区的孤寡老人、低保人员、残疾人和老党员,给他们也带去了温暖

通过此次端午节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社区居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加深邻里之间、社区之间的联系和感情,共同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端午卖香包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今年,我准备过个不一样的端午节,正好我的姑姑是开中药房的,她在做纯手工的中药香包,于是我打算到街上卖香包去,既能体会生意人的艰辛和快乐,又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香包的益处。

这天,妈妈早早地就把我从被子里拉了出来。到了菜市场,我们把东西摆好就开始卖了。可是等了好一会儿,都无人问津,我的兴奋值立刻从百分之百降到了百分之二十。

正在我等得百无聊赖时,有人过来买了两个香包,我顿时信心大增。这时候一位老奶奶来到我们摊前,我连忙凑上去说:“奶奶,端午节到了,买个香包给小宝宝戴戴吧。我们的香包有十几种中药,有冰片、霍香、薄荷、黄芷……孕妇,小孩都可以用的。有驱虫、驱蚊、安神、醒脑的作用。”这时有个小男孩说:“什么?洗脑!”我听了,哭笑不得,解释道:“是醒脑,不是洗脑。”在愉快的交谈中,小男孩买走了一个香包。这时奶奶说:“这香包多少钱一个啊?”我说:“十五块一个。”奶奶说:“好贵啊!五块一个好不好?”我说:“不行!我们的香包是纯中药的,这么便宜就亏本啦!要不您买两个吧!我给你二十八。”奶奶笑着说:“这姑娘真是一个做生意的料!”说着给了我二十八块钱,拿了两个香包高兴地走了。拿到钱,我朝妈妈开心地挥了挥手里的钱。妈妈笑眯眯地看着我说:“好走了没啊?”我连忙摆手。

不知不觉中到了中午,菜市场没人了,我也准备收摊了。妈妈问我:“下一个端午节还卖吗?”我点了点头,坚决地说:“卖!”妈妈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这个端午节,真是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在外婆家过端午

全文共 1046 字

+ 加入清单

十余年前的五月,外婆忙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以前每自清明前夜始,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外婆的絮语叮咛,她总是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下,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外婆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笑眯眯的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咕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的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欢快的童歌里。

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的童谣,我们在外婆精心准备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外婆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外婆转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外婆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外婆的呆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树荫下,几位老邻叙叙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外婆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最后的端午,外婆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独她不会。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外婆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外婆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外婆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端午后几日,外婆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说了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外婆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在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箭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

端午,翠绿与寂静,蒹霞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汽,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长久的凝睇里掩埋,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过几千年光阴。外婆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中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端午情思诗歌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走过多雨的五月,转眼又到了粽子飘香的端午

端午节,该是世界上最清香的节日了吧。

有屈原诗篇里香草的芬芳,有芦叶粽子吮指回味的醇香,

还有来自乡野的菖蒲和艾蒿,在门前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说到过节,那是孩子们快乐的向往,

是一份浓厚的文化和心愿

是让人跳回到那艾草飘香的童年。

而我,宁愿沉入一种深沉的情感之中,

抚今追昔,去触摸端午的情丝,去感悟人生的无奈。

让这颗疲惫的心,稍稍停靠在一个虚幻的港湾里。

是呀,孩提过端午时的欢天喜地,已经被雨打风吹去,

只有心底长存的这分端午情结,

时时刻刻,萦绕在脑际,挥之不去。

屈原大夫已经远去,汩罗江的水依旧奔流,

只有诗人的绝句,铭刻在千秋万代的追诉中,

溶入到江面上龙舟竞赛的号子声里.

也许,不转身是一辈子,也许,转了身是两辈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爱恋,亲情,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天性,

是在能言和不能言的表达里,

倾述着雨打风吹不败的情感。

回头不见得就拥有了所有的风景,

天涯,或许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情浓端午粽飘香

全文共 1063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首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我在故乡过端午节时,常常能品味出旧时的味道。那是千百年传承已久的乡风民俗,每当此时,小镇的上空飘荡着粽子和艾草的清香,交融着亲人们相聚时刻的温情。

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续齐谐记》云:“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五月初五)投汩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赛龙舟,我的故乡没有这种习俗。只在清明节期间,里下河地区四乡八镇数以千计的的会船云集溱湖,举办规模浩大的“溱潼会船节”。最近几年,在烟波浩渺的溱湖上也有了女子用桨划船的比赛,那是会船盛会后的延续,吸引游子归来的乡音乡情。

端午节不同于过年,也是故乡人忙的时节。除了去看划船赛外,门口不忘插上菖蒲和艾草,配备中午吃“六红”的美味佳肴,大有一种“举玉箸遍尝美味,约春风共聚雅舍”的兴致。每年的端午节我都要回家,亲口品尝母亲做的“六红”菜。家里的午宴吃“六红”很讲究,六个碟子是酱油烧红、拌红或自然红的菜肴,如炒苋菜、烧黄鱼、红烧肉、烧龙虾、炒鲜河虾、用刀拍碎的糖醋萝卜、切开冒出红油的咸鸭蛋……有时候在节日那天,还能看到乡下有几个农人上街扮演判官的模样,到各个商家门前跳判官舞,收点小钱或香烟。看见大人带着蹦跳的孩子去浴室洗“百草汤”,我心中竟有一份怅然若失的感觉,人到中年,胸口空荡荡的,少了儿时颈上挂着一个用五色丝线编织成的蛋网,少了胸前晃动着一个硕大双黄咸鸭蛋的自豪。

好在母亲包裹的粽子还有从前原汁原味的模样。浩瀚的溱湖有茂密的芦苇荡,有纵横交错的河汊水港。乡人荡着一条摇橹小船,从湖荡里精心采摘碧绿的苇叶蒲草,到古镇的小巷中或溱湖的大街上叫卖。母亲包的粽子奇形怪状,有草把头、菱米子、斧头状、小脚形、脚爪形、小长方形……象是用粽叶包扎成的工艺品,精美绝伦。包粽子时,糯米中加入的馅料有红豆、蚕豆、蜜枣、红枣、蛋黄、火腿片等,用蒲草或棉绳扎紧粽子,放进锅里煮,看一眼青油油、水灵灵的粽子,十分惹人喜爱。出锅时,空气中弥漫着扑鼻的粽香,常常能唤醒口中的馋虫翩翩起舞。

过完端午节,我又要回江南。母亲在我行李中搁上几包沉沉的粽子,不须关照,不用解释,粽子里藏着旧时的情怀。我从小到大一直喜欢吃的光粽子和蜜枣粽子,母亲对我们早有一个约定俗成。草把头是光粽子,菱米子是蜜枣粽子,斧头状是蚕豆瓣粽子,小脚形是红豆粽子……从母亲的满意的神态里,我觉察到“儿行千里母不忧”。粽子里包含着恒古不变的母爱,深沉的亲情给予我前行的力量,无论我何时何地闯荡天涯,胸中要常怀一颗感恩回报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语文作文端午高3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有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四个。我今天就要和大家说说其中的第三个——端午节。

端午节又可以叫端阳节。据说是来纪念屈原的,其实在屈原去世之前就有端午节了,只不过屈原正好在这一天去世了而已。

粽子就是端午节必需吃的一个食物之一。因为古人认为粽叶能驱除毒虫,所以用它包上糯米,蒸好后进行食用,但我也不知这是不是真的。

在这一天早晨,人们会去河边采摘墨绿色的粽叶。再用它包上汉白玉般的糯米。包好后,像金字塔一样的菱形,漂亮极了。再把它放进锅里,盖上锅盖,蒸一个小时后,再打开锅盖,里面就会散发出一股清香的味道。那股味道融合着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的甜香。再细细的咬上一口,糯米粘粘的,有的糯米会粘在牙齿上。如果牙齿不好的人,还是不要吃比较好,以防牙齿被粘掉了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粽子的口味也越来越多了。有豆沙味、蟹黄味等等。不过我比较能接受的还是简单朴素的甜粽子。

除了吃粽子以外,还有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插艾叶。一大清早,大人们就会采摘回新鲜的艾叶,简单地打理一下,然后放在太阳下晒干,捆成一束,放在门口、窗户上。据说可以驱除五毒,而所谓的五毒就是蟾蜍、毒蛇、蜈蚣、蝎子和蜘蛛,想想都可怕,但我猜这一定不是真的。如果几片叶子就可以驱除这么多的东西,那又发明那些先进的东西做什么。

在端午节人们除了吃粽子、插艾叶以外,还有一个很奇怪的习俗,那就是雄黄酒。大人会买一小包的雄黄,然后抓一点放在一个装着酒的杯子里,大人们经常会边喝雄黄酒边吃板栗烧鸡,但雄黄不能多吃,这是一种有毒的药材。而小孩子们,就会被大人们用筷子在两眉之间点一点雄黄,表示以后会平安无病。其实,端午节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我就不一一列举出来了。

这些有趣的习俗是我们的祖先传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我很喜欢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端午安康600字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每到这天大人总是大忙特忙,我觉得我长大了,应该为大人分担一点了,因此要求妈妈让我帮些小忙。

一大早妈妈就叫我起床了,我帮着妈妈泡好糯米、清洗完棕叶就开开心心的到街上购物了。街上的人可真多啊,你挨着我,我挤着你,我基本是被人流挤着走的,但是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挤进了农贸市场,琳琅满目的水果、蔬菜看得我眼花缭乱,妈妈挑了一些我们全家人喜欢吃的东西,就和我大包小包的提着,随着人流走出农贸市场。接着我们又到了超市,这里的人也不少,看到超市里那些诱人的零食,我可按耐不住了,我和妈妈兵分两路,我去买我的零食,妈妈买日用品,不一会我就收获了很多美食,才和妈妈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回到家我们就为包棕子做准备工作了,妈妈首先把泡糯米的水沥干,然后就手把手地教我包棕子了,首先把棕叶的根部卷成空心锥形,在里面放上糯米、压实,接着把棕叶折下来,把锥形里的糯米包起来,把多余的棕叶随着棕子裹起来,然后用线把粽子扎紧,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就诞生了。包好很多粽子后,妈妈就把它们一个个放到锅里煮起来了。这时妈妈问我:“你已经会包粽子了,可是你知道它的来历吗?”这可难不着我,随着锅里粽子煮得“咕噜、咕噜”的声音,我给妈妈讲起了这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有位爱国诗人屈原,整日为国操劳,楚王却是位昏君。因为楚王的无能,楚国面临着灭国,屈原不忍看着国家灭亡,便投汨罗江自杀了。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用芦苇叶包好粽子扔进汨罗江里,让鱼虾吃饱,不去吃屈原的遗体,慢慢的,吃粽子的习俗和这个感人的故事就流传了下来。妈妈听我讲完故事说:“你讲的很好,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

粽子终于熟了,我迫不及待地剥了一个,棕叶刚一打开,一股清香随着热汽飘了出来,我连忙咬了一口,哇,可真香啊!吃着香香的粽子我又想起了那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这是我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端午节,我不仅知道了端午节传说,还学会了包粽子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