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追先贤下一句是什么【经典19篇】

时光荏苒,人生如白驹过隙.中华民族在岁月的不断变化中变得富强,更加昌盛,中华民族之文化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时至今日,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值得我们学习.小编收集了追先贤下一句是什么,欢迎阅读。

浏览

6835

作文

41

追慕先贤的征文800字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国仇家恨,有些人选择沉默,有些人选择屈服,有些人却选择了反抗,成为名垂青史的爱国英雄。蚁光炎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爱国忘身的抗日侨领。

我反复地阅读了《抗日侨领蚁光炎》这本书,从中受到了许多教育。蚁光炎先生是我的同乡,他小时候因家境贫困而不得不去泰国谋生。后来,在他的努力下,他的事业蒸蒸日上,如日中天,但他却还时时刻刻忘不了生他的祖国,忘不了正挣扎于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了,他深知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蚁光炎先生不畏艰难地发起抗日募捐活动,竭尽所能地为抗日而努力,他冒着危险,把一批批救援物资运往祖国内地,运往抗日前线,这不但直接支援了抗日事业,而且振奋了民族精神。蚁光炎先生的抗日义举,激起敌人的愤怒,最终被敌人暗杀身亡。

蚁光炎先生的精神深深地震憾着我,他为了祖国和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他为了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他的一生为祖国的盛衰,为人民的存亡奋斗不息,无私奉献,他的精神千秋传颂,他的形象万古长存!

我掩卷沉思。今天,我们追思蚁光炎先生是为了从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和深刻的智慧启迪,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他坚持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自尊品格,以及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慨都深深地感染着我,鼓舞着我。

今天我们走在阳光大道上,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由无数象蚁光炎先生那样的英雄前辈用鲜血换来的。作为小学生的我,将更加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寄语先贤应笑慰,接班自有后来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追慕先贤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踏着历史的尘埃,追寻先贤的足迹。

——题记

剪纸胭红,浸在梅香里,雪光映照出斑驳细碎的日影。史书随着风儿一页页打开,携着尘土追寻在那一纸发黄的历史中。

驰骋东汉末年,一人持羽扇扭转乾坤,尽毕生之力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 “夫难平者,事也。”《世事难料,他一次次与成功失之交臂,更何况后主刘禅不思进取亲侫远贤,听信谗言,《出师表》又怎够书写无奈?可怜卧龙先生,可怜诸葛一世英名!

纵有大臣脱靴,贵妃磨墨,御手调汤又如何?纵使豪情万丈,才气不凡,前途又何在?难道只能在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自由和理想?他不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壶酒醉了天下,有了酒就有了诗,便有了无怨无悔、无羁无绊的人生。回望盛唐,李白立于其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独处泊罗河畔,无处苍凉,脑海中回放着奸臣得意、大王昏庸、人民艰苦。“可我又能做什么呢?”他笑了,笑昏君,笑佞臣,笑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难道只能将丹心留于史册?不再留恋,屈原纵身一跃,留下一道美丽的弧线,留下后人无尽的叹息。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她是一个如水的女子,她是一缕淡淡的梅香。可惜,可悲,可叹!谁说“才藻非女子事也!”,

落得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深秋,和她相伴的就只有梧桐雨与点点愁了。如戏如画,似梦似幻——李清照。

一张张历史画面拼凑,一纸纸书页诉说兴亡。废墟上,一个朝代如梦初醒;斜阳下,一个国家支离破碎。谁言历史无情?历史长廊上,一位位先贤驻足。是谁凝望叹息?是谁泼墨言志?是谁含恨投江?是谁红颜凋零?

历史无愧于我们,我们无悔于历史。

赏辉煌兴盛,看满目疮痍,笑奸臣忤逆??踏着历史的尘埃,我们在灿烂的文明中寻找先贤足迹,寻找那一卷史册,寻找那一抹文明,但勿忘——

俱往昔,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追慕先贤

全文共 2729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想到我青年时候开始接触到共产主义,初步接受了马列主义的启蒙教育时,我不能不纪念和怀想李大钊同志——我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和我党的杰出创始人之一。

一九一九年秋天,我从边远的云南考取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从穷乡僻壤来到了北京。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欺凌宰割,国内军阀混战,祖国的危难,促使很多有志青年探讨救国救民的真谛。有些人向往无政府主义,以为克鲁泡特金的思想能改变中国;还有的人钻进整理国故的圈子,食古不化,标榜“国粹”;也有的人走上了各种牌号的改良主义道路:如所谓基尔特社会主义之类;也有的人标榜所谓国家主义。就在这样生气勃勃却又一切动乱、思想庞杂的环境中,我逐渐地发现高师中有一群青年,他们学习刻苦努力,生活态度严肃,热心公益事业。他们多数属于一个叫“工学会”的组织,而且多数人是和我一样靠本省官费过活的穷学生。我又逐渐知道,他们曾得到李大钊同志的暗中指导。

后来由当时“工学会”的一名活动分子的介绍,我认识了李大钊同志。在李大钊同志的指导下,“工学会”的活动从学习互助,贩卖书刊文具,扩大到办职工夜校;从阅读进步书刊到宣传苏联的十月革命。随着形势发展,蔡和森同志由巴黎回到北京以后,开始在北京酝酿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我也参加了这方面的活动,并于一九二二年春加入了高师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由于李大钊同志的指示,我负责主编一份小报,以公开的形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这份八开的铅印小报取名为《劳动文化》。这份不定期的小报只出了四期,撰稿者有蔡和森、向警予、施存统、许兴凯等人。李大钊同志仔细地看过我们的每一期小报,以致一九二三年初,两位日本共产党的同志由莫斯科返国路经北京时,李大钊同志曾介绍这两位同志和我们座谈,并让我们捡出《劳动文化》已出版的一、二、三期送给日共同志。

当时李大钊同志是北大经济系教授,已经有很多文章问世。象他这样一位冬一棉袍、夏一布衫、茹苦食淡、苦心孤诣的马克思主义先驱者,是我们一些年青人景仰的先辈。李大钊同志关于“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等论述,和“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科学预言,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使我们看到新社会的曙光。我就是在那个时候,选择了共产主义作为终身的信仰,走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

一九二三年,我在高师课业结束,被派往安徽阜阳第三师范学校任教(大概是相当于现在“毕业实习”一类的性质)。临行前,李大钊同志曾嘱咐我,可在青年学生中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所到地方越多越好,接触青年学生越广泛越好,任务是“广种薄收”,以学校教师的公开职业作为掩护进行宣传活动。同时也告诉我,不担负发展组织的责任。从当时的环境看,李大钊同志的这些意见都是正确的:他重视宣传舆论和思想发动工作。他对我们怎样开展工作的意见,既合乎实际情况,又切实可行。这样,李大钊同志在我的心目中,就不仅仅是一位思想启蒙的先辈,而且还是一位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的这一宝贵的指示,几乎贯彻在我一生的活动和工作中。

一九二三年底,我回到北京,领到高师的毕业文凭,并按当时的规定,回到云南昆明,担任中学教师。临行前,李大钊同志给我布置的任务是:要尽可能多地组织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适当地宣传马列主义和苏联的十月革命,为建立党团组织准备条件。一九二五年冬,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形势发展,北方党组织通知我回北京。我回到北京时,已是一九二五年底了,我去向李大钊同志汇报云南情况,当时李大钊同志在苏联大使馆办公,但另开一旁门出入。李大钊同志告诉我:东北(当时叫满洲)很需要人,你赶快去,找吴丽实同志接头。他还向我介绍了东北的情况,布置了在文化教育界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当时由李大钊同志派往东北开辟党的工作除了吴丽实同志外,我知道的还有任国桢、杜继曾等同志。由李大钊同志批准,一九二六年春我在哈尔滨转入中国共产党。

在李大钊同志的具体指导下,在大革命的形势推动下,由于吴丽实同志的具体组织领导,哈尔滨等地党的工作虽是秘密的,但仍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在文化教育界,党组织掌握的或党员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报纸有《哈尔滨日报》、《国际协报》的副刊,并出版了一份叫《灿星》的文艺刊物。党组织派人经办的滨江大戏院经常放映介绍苏联和十月革命的电影。党在铁路工人等方面的工作也有进展。以吴丽实为主要负责人的哈尔滨特区党组织的工作,显得很活跃,因此也就引起了东北反动军阀的注意。

一九二六年底,由于《哈尔滨日报》上刊载了抨击日本军国主义企图侵占东北,抗议反动军阀认贼作父的文章,《哈尔滨日报》被迫停刊,滨江大戏院也被封闭。一些同志被捕和被迫转移,工作遇到一定的困难。这时,吴丽实同志曾派我回北京向李大钊同志汇报情况。我到北京见到李大钊同志,由于繁重的工作,他清瘦多了,但两眼仍然炯炯有神如故,他仔细地听取了我的汇报后,让我赶快回东北,转告吴丽实同志,随着大革命、北伐形势的发展,党的活动还要发展扩大,东北也将成立新的机构。李大钊同志还指示我们,活动要注意隐蔽,不要过于暴露,已封闭的报馆、戏院就不要恢复了。总之,李大钊同志告诉我们,聚集力量,准备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次年,即一九二七年春天,我们在哈尔滨成立了最早的以吴丽实为书记的满洲省委。党在东北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就在此后不久,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随后英勇地就义于反动军阀的绞刑架下。“江流自千古,碧血几春花。”李大钊同志悼念牺牲了的战友的诗句,也成了后起的同志对李大钊同志作为伟大的革命先烈的颂歌和最深沉的悼念。

从我和李大钊同志的接触中,他给我的印象是:为人敦厚,生活朴素,平易近人,他是沉默寡言笑的,但一当分析问题和指导工作,却异常精辟而坚定,给人以“言必行,行必果”的极为刚毅的印象。建国以后,林伯渠同志为《李大钊选集》题的诗,其中有两句是:“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总算恰如其分地描绘出了李大钊同志一生的为人和工作。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建立了新中国,在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的时候,我曾想到过这总算是初步实现了先烈的理想,算是对先烈的缅怀和安慰。李大钊同志早年的诗中曾写过:

壮别天涯未许愁,

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

高筑神州风雨楼。

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正是对那些以身许国、英勇献身的先烈的纪念,也是神州久经风雨、获得胜利的记录。但是,要在神州建立经得起任何风雨考验的、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厦,我们这些幸存者的任务还很繁重,年青一代的任务就更为艰巨。但愿我们永远记住先烈的献身精神和百折不回的斗争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勤奋地工作和不断地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追慕先贤征文作文

全文共 1358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咱们交大是以理工科为基础的“皇家沙坡村职业技术学院”,但在我交历史上,也涌现了不少国学大师,其中唐文治校长就是其中极为杰出的一位。相信大家对唐文治校长并不陌生。我交文治书院,文治路,茹经堂等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东花园还有唐文治校长的塑像。那么本文就来说说这位国学先贤的生平。

唐文治(1865—1954),字颖侯,号蔚芝,晚号茹经,清同治四年 (1865 年) 十月十六日生于江苏太仓,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国学大师和开创工学的先驱。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起出任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交通大学)监督(校长),任期长达14年。图1(见左)为唐文治校长肖像。

唐文治16岁时入太仓州学,后师从理学家王紫翔,18岁时中举人。21岁入读江阴南菁书院,师从黄以周、王先谦等名家。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壬辰科进士,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任户部江西司主事。

唐文治校长其后还担任过总理衙门章京,外务部榷算司主事。1902年春,葡萄牙乘修订十年前旧约的机会向清政府提出把澳门附近的大孤、小孤等岛划入租界范围的无理要求,在外务部任职的唐文治起草照会予以拒绝。同年5月,唐文治以三等参赞衔随镇国将军载振赴英参加英国新君爱德华七世的加晚礼。去英之后,又出访比、法、美、日等国。

一系列的出国经历,使他对日本和欧、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情况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的了解,深知中国积贫积弱的缘故,这也是他形成“尚实”办学思想,停办商科,转向工科的流觞。

唐文治校长既是交大工科的创始人,在其任职期间,他又提出“中西并重”的学生培养模式,极其注重学生的体育教育。于此同时,针对当时“科举即废,而举贡生员知名目不变”的情况,大胆上书,提出“务实业为鹄的”的倡导,极力避免本校学生受到“学而优则仕”的旧式思维的影响。

可能在大家眼中,这样一位推崇新教育模式的校长,必定与国学无多大的干系...然而,历史却不是如想象中那样。不同于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矛盾思维,在大力推进现代科学的同时,唐文治校长首创“道德教育”,提出“修身治天下之纲要悉皆于经中”,每周日都在学校大礼堂设立国文课,十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向广大学生宣扬修身之道,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在此期间,交大的办学成果受到广泛赞誉,涌现了一大批荣获国际博览会金奖的科研成果。

除此之外,在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唐文治校长还独创了一种诗词吟诵方式,后人将其称为“唐调”。“唐调”是唐文治的读书方法,传自清代桐城派。唐调吟诵是当今影响力最大的一种吟诵调,也是唯一有音频存世的吟诵调,唐文治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曾在上海大中华唱片公司录制有吟诵胶木唱片十张。

这是唐文治校长吟诵的《谷风》(《诗经·邶风》的篇名),因为其所运用的语言为吴语(江南一带所使用的方言),内容比较难懂,我们就稍微感受这一种较为独特的艺术吧。

后来“五四运动”爆发,在“打倒孔家店”的偏激口号中,许多唐文治的得意门生都走到了他的反面,甚至砸烂了校内的孔子排位。在这种情况下,又因为自身罹患眼疾,唐文治校长便以“目疾日深,学风不靖”为由,辞去职务,改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解放后改名为“中国文学院”)的校长。建国后,已过耄耋之年的唐文治校长还多次为国学教育而奔走,会见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元帅,实在令人敬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学生追慕先贤优秀征文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先贤,我知道很多。辅佐刘邦的张良、辅佐周武王的姜太公,齐恒公的谋士管仲,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先贤,但我更尊敬的先贤,则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他是辅佐蜀汉之中最有才学的一位。在《三国演义》中,他的形象被刻画的十分传神。我知道他的“孔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智退司马懿”都让我感到他为了国家利用自己的才智努力治国。

在他打仗的过程中,向后主刘禅写了一篇《出师表》,为后人所传颂。《出师表》是在七擒孟获之后写的。诸葛亮在其中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说明他不妒贤忌才,为后主多推荐贤人;他表明蜀汉不兴,应不懈治国,说明他了解形势,知天文,识地理;“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他毫不吝啬地表明他们几人是人才,既说明了他忠直的性格,也说明他深知人心。我细细读了一遍《出师表》,发现发现它里面不仅都是对后主尊敬的语言,还有很多劝诫的话语,如果没有了孔明的督促,后主立刻就会“乐不思蜀”。

诸葛亮死前在五丈原安排了智退魏兵的办法:让木头人扮作诸葛亮,手持纶扇,恐吓魏军。所以“死诸葛能吓走活仲达!” 当年魏延策反时,与黄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孔明已知其脑后有反骨,就留下一个锦囊来杀魏延,他的话灵验了。

我对诸葛亮的了解很深,也深深敬佩他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更敬佩他忠诚,为了蜀国牺牲一切的精神,但我最敬佩他的事他不懈努力、刻苦求成的精神!

在马谡失守街亭之后,在大将战败之后,他并没有因战败而推托不去打仗,而是把将军切换位置,改变谋略、继续前进!

由于他的不懈努力,上天也眷顾于他。打下了益州等地,俘获了许多将军。然而,在他死去之后,由于邓艾等人的以众欺寡,姜维即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挽救蜀国的命运,可见诸葛亮在蜀国的重要地位。

司马懿也是个会摆兵布阵的人,但他无法与诸葛亮抗衡,在一次两人的摆兵布阵之中,两人都摆出八卦阵,司马懿则进攻了诸葛亮,诸葛亮的军队变为像蛇一样的阵,杀掉了大量魏军,但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抽出兵来打对方的城池,不料孔明的军队奇袭一座城池,大败魏军。

诸葛亮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一个鞠躬尽瘁的人。我会继续去追寻其他先贤留下的足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追慕先贤的征文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孤灯一盏,冷月一轮。漫漫长夜,迷茫了斑驳的过往,也迷茫了稀疏的未来。一切坠入一个冗长的梦--是谁,在无边无际的夜色中徘徊、等待?是谁,探着直指苍穹的臂膀,在无望中索取着希望?

也许是你。此刻的你,正在无边的夜色中踽踽独行,睁着惺忪的双眼,寻觅着下一站的方向……

也许是你。此刻的你,正躲藏在醉人的梦里,重复着昨天的甜蜜,沉迷于渐行渐远的光影,迷茫了自己的双眼……

也许是你。此刻的你,正独自咀嚼着痛苦,舔舐着凝固的伤口,给心灵套上沉重的枷锁……

桑德伯格说:“生活就像剥洋葱,你一片片地剥,总有一片会让你泪流满面。”是的,人生不可能永远欢歌笑语,永远阳光灿烂,人生也会遭遇风雨雷电。那么,请你睁开眼,抬起头,走出过去的繁华与艰涩,唤醒自己,还自己一方澄澈干净的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追慕先贤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4月1日我们去扫墓,我们激动万分,排着整齐的队伍循序井然的出发了,鸟儿的叫声伴随着我们,风儿陪伴着我,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烈士陵园。

扫墓是挖掘,扫墓是追忆,扫墓是心与心的交流,扫墓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扫墓这种形式必须进行到底。当日本人的靖国再一次直刺中国人的灵魂的时候,我们每一年扫墓难道仅仅是形式吗?光辉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血是不能白流,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无比灿烂的精神光芒,继承、发扬、广大,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丢弃的遗产。

只见园内正中央矗立着雄伟的烈士纪念碑,上面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望着纪念碑,我们仿佛看到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你们在战场杀敌,多少个春夏秋冬你们为人民劳累?敬爱的先烈们,你们之中有谁不会怀念自己的亲人,可是你们却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革命,奉献给了人民,一直到人生的尽头。敌人的虐待丝毫不能动摇你们杀敌的决心,你们毫无怨言,既使是为国捐躯也在所不辞。首先,同学们和老师向革命烈士默哀3分钟。你们就像挺拔的苍松一样威严;你们就像柔和的微风一样给我们这些小草慈父慈母般的滋润。

我们要立志爱国,努力读书,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带着这种心情,我们和革命烈士郑重离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追寻先贤的足迹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8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古老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孕育了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也诞生了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和杰出将领。产生了一大批在音乐、建筑、科学和绘画方面的人才。先贤留给了我们无穷的珍宝,等待着我们去挖掘,我为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追寻先贤的足迹,我看到了汨罗江畔的屈原。望着曾经繁荣富强的楚国一步步被强悍的秦国逼入绝境,自己却被奸人诬陷,流放远方,无法为国家献出一己之力,屈原写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名句,滚滚流逝的江水淹没不了屈原对祖国的热爱。四面楚歌的项羽在虞姬凄婉的歌声中奋勇杀敌,直至孤身一人,也不肯向敌军投降,乌江旁自刎。骁勇的霍去病一生淡泊名利,只为保家卫国、大汉子民安居乐业,面对封赏却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匈奴的威胁,以死明志,流放北海,坚守旄节,心系汉朝;。安史之乱时,一身才华抱负却不得志的杜甫感时伤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诸葛亮为报知遇之恩,尽心竭力辅佐后主,出事一表真明志。魏征敢于进谏,直言不讳,是唐太宗的一面明镜。岳飞一心一意收复国家疆土,精忠报国,无私为民,却被奸臣秦桧诬以莫须有罪名,那意气风发的《满江红》悲壮激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宁死不屈元朝。明朝的于谦一生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粉身碎骨全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李白幼时曾经精心写过一篇文章,他兴冲冲地拿去给他的父亲李客看。可李客却批评他这篇文章既无气势,又乏文才,这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李白的头上,李白怒气冲冲的把文章烧毁,重新构思,细心钻研,终于又写出了一篇好文章。正是因为李白百折不挠,严肃认真的态度,才使他写出了“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名句。

追寻先贤的足迹,我明白了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有时走错一步即会陷入万丈深渊,只有将先贤的话语时时刻刻牢记心间,努力追求爱国、诚信、自由、平等、博爱和友善,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不会辜负先贤的嘱托。

那我们就努力传承先人的优良品德,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追慕先贤的征文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汪秋水者,德惠之先辈诗人也。迩来《梅林三友集》付梓,始见称于州县,诗望有归。予既慰其扬名,复叹其没世,乃作此传云。

先生原本望族,幼而失怙,幸慈母抚育,尽心劬劳。虽逊三迁之德,而有画荻之教。更兼长兄早达,常相砥砺。年未弱冠,而诗意青葱,才情郁勃。奈何十年浩劫,万物悲歌,碧血黄沙,金块珠砾。失机坦腹东床,获准代鞭西席。舌耕之息,忧国忧民;夜诵之时,思佳思丽。幸拨乱反正,一切更新;炼狱修身,终成正果。未享天伦之乐,愧赴京华;竟罹风瘫之疾,恨归黄土。

盖先生年过束发,即有奇逢;串联京师,更添艳遇。终乃时过境迁,竟为镜花水月。山鬼之思,常在于巫山;水神之想,终归于洛水。沉思凝睇,布局谋篇,律下联章,章排数组。曰《怀人》,曰前后《窑门忆旧》,曰《京华感旧》,每组八首,计约六十余首。其为诗者,峭岭幽峰,无以比其俊也,长河沧海,无以窥其深也;晚霞朝露,无以穷其变也,灵鬼侠仙,无以效其奇也;名花嘉木,无以附其丽也,赤子娇婴,无以当其痴也。其姨舅甥吴文彦评曰:“先生诗乃接通今古,哀感顽艳者也!”信夫!

然观其诗集,亦不乏刺贪刺虐,金刚怒目者。盖其群星有光,终不如月。先生在时,九台诗友何红枫戏曰:“君乃风流老才子也。”

予与先生为忘年交者,十有五年矣。先生其人,貌既平常,言更迟讷,与其诗相去远矣。近读古代诗人传,颇有比照,先生真乃贺方回、吴梦窗之流亚也。体物言愁,连地连天梅雨;用情伤逝,听风听雨清明。

转思天地之赐也甚公,水多消长,月有盈亏;钟灵毓秀,岂一二至数人哉?锦心绣口者,常常寝于貌;月貌花容者,往往匮于才;至才貌兼具者,又或罹凶难,或遭短命;若晋之二陆,唐之义山,清之纳兰与仲则辈耳。

先生口讷多才,寿享古稀,不图富贵,只好诗文。终得同邑祭酒寇氏彦龙斥资,吾等数辈编辑,出版《梅林三友集》,虽憾生前未见,却得身后流传,料当含笑九泉,垂名后世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追慕先贤

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

漫看天外云卷云舒,炊烟徐徐升起,仿佛再度寻找到先贤的足迹。

——题记

我坐在窗前,漫不经心的翻看着枯燥的课本,心中有些烦闷,压得透不过气。不知过了多久,窗外斜射进三寸日光,映照在脸上。我被阳光温柔的抚摸,慢慢的闭上了眼睛,享受着阳光带给我的温暖。我完全放松了下来,贪婪的享受着阳光所带来的光和热。

我是在抵制不住这诱惑,不知不觉得睡着了。

前方迷雾茫茫,让人看不清,摸不透。我独自一人在这迷雾中恐惧。我不知道前方有什么,不敢走上前去,但却又无路可退。正在我迷茫时,前方传来一种神秘的声音呼唤着我。于是我鼓起勇气,冲进迷雾。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吟诗的声音。但不知怎么我总觉得我与这句诗似曾相识,有着不解之缘。当我正疑惑时,突然发现之前的迷雾消失散尽了,呈现在眼前的是绿茵茵的草地,葱茏的树木。但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碧波荡漾的江。

这景色真的好美,我深深的陶醉了。不知在什么时候,江边出现了一个穿着复古的书生。我有些好奇,便走上前去一探究竟。这个人长得很白皙,文绉绉的。但我却从他那紧锁的眉头,看出了他的刚正不阿。

我走上前去打招呼,但是他似乎看不见我,只是在一个人自言自语。我隐约听到他说:“我乃屈原,我原本是楚国的大臣,但那楚怀王却不听信我,反而将我流放。而他也因听信奸臣,客死秦国。如今楚国败了,百姓们也民不聊生。而我对此却无能为力。如今我只能投进这汨罗江,以死明志。”不要!“我从梦中惊醒了,阳光依旧照着我。

自从这次梦遇屈原,对屈原的敬意油然而生。屈原使我魂牵梦萦,迫使我想要了解他。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他写下了《离骚》、《九歌》、《九章》等不少佳作,其中我对《离骚》颇有了解,甚是喜爱。

据说,屈原出生于贵族,从小就受到楚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屈原又因为爷爷的正确教导,自小就决心自尊自爱,立志做个正人君子。屈原小时也是个勤奋刻苦的孩子。虽然家离学校远,但屈原却坚持每天早早上学,下午放学后,也经常在路上的一个岩洞读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更是他这一生的至理名言。

我要追寻先贤的足迹,将华夏文明发扬光大。让华夏文化这块金子发出耀眼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追慕先贤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故乡村旁有条弯弯的小溪,清清的绕村流过,四季不息。

春来了,溪边盛开金珍花,引得蜂飞蝶舞;冬天,水面结有一层薄薄的冰、晶莹剔透,你能看到溪水跳着、舞着,潺潺流向远方。

自从小溪的源头龙王泉被填死之后,便只剩下一湾干涸的渠道。说它干也不尽然,每到雨季,总有一些积水存留下来,微风吹过,水面缬皱着,倒也汩量然、粼粼然。

儿时,在溪水边常看到姑娘、村妇浣纱的身影。那时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望着溪水,独自倾听哗哗、的流水声,出神地望着、想着……想些什么呢?说不清,现在也记不得了。大概总有一些借助那水光波影而使童稚的忙乱灵有所感的东西吧?因为水是可爱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道了智者乐水,仁得乐山这句话,不免感念圣人的高明。但也有些茫然,见过比故乡水溪气派得多的大河,面对浑浊的流水,思绪常被牵去很远,但儿时在溪畔与水心交神会的懵懵感觉,却很难再现。

再以后,漂泊辗转,寄身他乡,难得见到如故乡水溪的一泓碧水,,和缕清波。偶尔行经名川大河,目光虽不免有种干涸的感觉。

幸好,我的居处虽无水,案头却常有书。我发现书里的古人与水相会,留下许多观水佳话。

你看:屈子行吟泽畔,魏武观海遗篇,陶公问津桃源,东坡赤壁作赋……骚人临水之际,是何等兴会淋漓!

再看:范蠡五湖泛舟,达摩一苇渡江,宗泽三呼过河,荷苻坚投鞭断流……志士凭流之时,双是保等意气风发!

人心灵对水的感受,或水对人心灵的昭示,常常因人、因时、因事、因势而大相径庭。此谓观水有术。水不同,人相异必不然,亦不必尽然。其实流水无言,古圣先贤却把如许沉重的人生感慨托寄给了它。

然而,流水却是有情的。这情属于生命,属于热爱生活和用心去体味人生历史的人。

俱往矣!

诗人也好英雄也罢,千古风流人物终被滚滚的流水淘尽。留下的惟有与水神交的晶体。

因为有了这些晶体,心中便常闪念着溪水的踪影。每每一些忧与乐萦回于胸时,它将会涤荡、滋润着我的心灵,使我从前人的情思中受到某些启迪,获得释然和解脱。

溪水如斯,包含了多少难言的会心与默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追慕先贤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掀开泛黄的书卷,溯流而上,驶进历史的长河,我在书中找寻先贤的遗迹。

——题记

濮水边

一位长者在濮水边垂钓,任凭秋风吹起他那宽大的袍袖,吹散他那飘逸的须髯。身后的两个楚国使者垂手而立,静静地观看长者钓鱼。其中一位忍不住开口言道:“先生,你果真不给楚王效劳吗?”长者头也没回,只是淡淡地说:“乌龟在泥坑里摇着尾巴多快乐啊。你们别打扰我了。”两个使者对视,败兴而返,长者依旧悠然垂钓。

他是逍遥自在的庄子。濮水滔滔而逝。从庄子鄙弃名缰利锁,曳尾于涂的淡然中,我读出了傲杀王侯的潇洒。

易水寒

寒风呜咽着吹皱了一江秋水,不知何时,易水边已经涌满了燕国百姓,太子丹紧紧握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燕国的未来全在你手上了。”他沉默不语,只是轻轻点头,他眼望着波涛汹涌的江水,不禁吟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动人诗句,吟罢,他消失在瑟瑟秋风中……

他就是舍生取义的荆轲。易水无言东去,却冲刷不掉他遗留的痕迹。透过他的背影,我读出了令人战栗的悲壮。

茅屋中

时值隆冬,瑞雪纷飞。一座茅屋顶上积满了厚厚的雪,但屋内确实暖意融融,谈笑风生。一个手执羽扇的儒雅年轻人和一个大耳垂肩有王者之风的贵胄相对而坐。贵胄抱拳:“久仰先生,刘备特来拜访。”年轻人不卑不亢,微微一笑:“岂敢。”一场智者的对话在寒暄中开始了。深谙天下局势的青年以“三分天下”这一高瞻远瞩的定论给刘备送上了一份丰厚的见面礼。他生在茅屋,胸怀天下,为酬三顾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是运筹帷幄的诸葛孔明,卧龙岗上茅屋不复存在,但他的智慧、他的忠贞,却在华夏子孙的心里永存。他高屋建瓴的“隆中对”,使我读出了雄才大略者的智慧。

翻开的书页如一只只小船,载着我寻觅先贤的遗迹。庄周淡定自若的坦然,荆轲义无反顾的悲壮,诸葛亮胸怀天下的智慧,使我真正明白了“穷独善其身,达兼济天下”的情怀。

我在书中寻找先贤的遗迹,感悟他们独特的人生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追慕先贤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即将来临,我们一家又踏上了回乡祭祖的征程。当车经过周奋乡时,爸爸给我讲述了周奋乡的来历。

周奋乡是用一位烈士周奋来命名的。周奋原名周连章,幼年丧父,加入共产党,率领武工队顽强地与国民党军斗争,在一次战役中为了掩护队伍能安全撤离,单人殿后掩护,队伍撤退后他游水进了芦苇荡,因为脚被戳伤,弹尽粮绝,在敌人搜荡时不幸被捕,可他临危不惧,大义凛然,不幸壮烈牺牲。比起周奋,我惭愧不已。有一次,帮姑父搬钢管,那些沉重的钢管对我来说是考验,我下定决心,要全部搬掉,可才搬了不到一半就搬不动了,我索性“罢工”拿起冷饮在树阴下啃了起来。周奋虽然壮烈牺牲多年,但他的事迹、精神常常令我热血沸腾,不断激励我奋勇向前。

以前的周奋乡又穷又小,深受国民党的迫害。可现在,房子排列整齐,楼房一幢接着一幢;宽广的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街道旁是各式各样的商店,商品琳琅满目;街上的绿化栏里种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绿油油的小草,让人赏心悦目,一棵棵苍天大树为花草遮风挡雨。我想:如此美好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沿着烈士的足迹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让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追寻先贤的足迹作文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孔子,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在古代被人们尊奉为“天纵之圣”,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也是现代人心目中的先贤。我愿追寻他的足迹从小立志,做个贤者。

做个贤者首先要有仁爱之心,孝是仁的根基,一个贤者当然应该是一个有孝心的人。“孝”字的上半部分是“老”字,下半部分是“子”字,就像一个小孩背着一位老人。一个老人把自己的拐杖扔了,而自己的孩子能马上跑过来扶住老人,这就是最基本的“孝”。

我最喜欢孔子关于孝的言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原来关爱父母,和颜悦色地与父母说话,这都是孝的内容。于是我愿做父母眼中的孝子。

那个星期天,我正在做作业,突然听到“哎呀——”一声,循声一看,在厨房忙碌的妈妈不小心割破了手,血很快顺着中指流了下来。我迅速跑向卧室,打开抽屉,取出卫生救急箱,拿出纱布、小剪刀,又奔向厨房,帮妈妈包扎起来。在我的努力下,血很快止住了,妈妈笑着说:“我的孩子知道心疼妈妈了,妈妈现在觉得一点都不疼了。”我心里美滋滋的。看着妈妈受伤的手操作起来不再那么灵便,我便主动帮妈妈扒葱、切菜、翻炒、加盐,忙得不亦乐乎,很快我们就做好了一桌子美味。不一会儿到外地出发的爸爸回来了,他竟然带回了我最爱吃的大螃蟹。我小心翼翼地剥出两块蟹肉分别放到了爸妈的碗里,爸妈相视一笑,直夸我是有孝心的孩子。我感觉有孝心好幸福。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愿我们紧追先贤的足迹,享受做孝子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瞻仰二程遗迹传承先贤精神高二作文

全文共 1636 字

+ 加入清单

程朱理学流传千古,二程先贤永铭于心!大名鼎鼎的程颢、程颐两兄弟生于黄陂,长于黄陂,在黄陂留下了许多遗迹,至今仍让人传诵。下面着重介绍与二程有关的遗迹,目的地在铭记传承先贤的精神

流矢湖。二程夫子以其理学著称于世,世人眼中他二人必是文质彬彬,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在黄陂人的眼中不然,二程不仅深明理学,而且文武双全,尤善骑射。相传一日附近村民正在田间耕作,忽听见一声骏马长嘶,接着便是“哒哒“的马蹄之声,似乎千军万马席卷而来,农夫们正自惊诧,抬头四处搜寻,才发现有两骑人马驰骋正欢,原来是县尉程珦的两个儿子程颢、程颐在骑马练箭。只见他二人纵马奔驰,弓开如满月,哪里还有文弱儒生的影子,只听嗖嗖之声不绝,箭去似流星,有些箭矢便飘落于远处一大湖之中。原来,二程夫子学儒家六艺之术,礼、乐、射、御、书、数,样样精通,这射与御便是射箭骑马。邑人为纪念此事,遂名之为“流矢湖”。至今,流矢湖边的人们提及二程夫子仍对此津津乐道。此湖今日仍是碧波荡漾,水丰鸟美,站在流矢湖畔,身边似乎仍传来二程夫子习射时那流矢破空的嗖嗖之声,令人发起思古齐贤之心。

二程祠。黄陂人为纪念二程夫子,曾在鲁台山脚,二程夫子当年读书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像飞鸟一样的建筑物,这就是二程祠。此祠修废多次,最近一次的样子在县志上有详细的记载。

二程祠中最有名的遗迹及传说是“聪明池”和“涵虚亭”。二程祠内有一水池,池水清澈透明,名为“聪明池”。据说池中青蛙蚊子都不叫,令人惊奇。池上有一亭,名为“涵虚亭”。关于这一池一亭,也有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程颢、程颐二人苦心学道,攻读儒学四书五经,建鲁台,飞流矢,但更重要的自然是读书精思,著文立说。每日清晨,鲁台山下总听见二少年朗朗书声。后二人对道学兴趣日浓,觉得道学讲求“诚”与“戒”,自己二人年轻,修身养性须借外物警之方可上更高境界,于是在鲁台山脚下凿了一池,池水清澈见底,正与道学“以诚为本”相合。池上建一凉亭,凌空高架,横于池上,也符合了道学“以欲为戒”的要义。二人常在池旁放声读书,读书之后,或上亭中收外物于眼内,察天地远行之道,或坐亭中俯首冥思,悟书中精义,观有所获,思有所得,便铺毫磨墨,研成文章。每每墨汁用干,二人便从池中舀水磨墨,功课完成之后,又在池中将笔洗净,所以此池又唤作“洗墨池”。邑人至今仍言饮此池水,可使人聪明。

日复一日的苦修,二程的思想学识渐深。每至夏日池中不免有青蛙蚊子相伴而来。一日夜晚,二程兴致极高,互相考究诗文,一时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这时池中青蛙蚊子被惊动,竟然群起相应,随声附和。只听蛙鸣呱呱,蚊声嗡嗡,至二人入睡之时仍不肯止,忽然有电光闪过,一只神龟从天而降,停在池亭上空,竟然张口说话:我乃文曲星所养玉龟,此二程夫子乃当世圣人,日后必有非凡之业,我奉文曲星之命下凡,命尔等休要鼓噪,扰乱二子清修歇息,今我背负八卦入池,尔等宜谨遵神喻。青蛙、蚊子顿时不敢作声。正当神龟背负八卦入池中之时,鸡叫“喔喔”,天正破晓,神龟再也不动,化作一石龟负着八卦沉入池底。此后池中青蛙、蚊子再也不叫,而池水遇旱不涸,遇水不溢,灵验异常,后来石龟被挖出,也就不再灵验了。

花柳前川。二程夫子乃是理学的一代宗师,其思想精髓深不可测,世人必定以为夫子严谨端正,不苟言笑,不谈风月。实则不然。相传程颢在外地做官时曾偶回黄陂访友,小住数日,一日闲暇,沿滠水而行,只见岸边花团簇锦,柳枝随风,良辰美景,春意盎然,不禁诗兴大发,即兴口占一绝《春日偶得》,诗云“云淡风清通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此诗千家诗有载,据传确为程颢所作。从此,每至春日黄陂人喜在门前种花,河边植柳,渐成风俗。此地离二程祠约半里,后人称为花柳前川,以志夫子也是性情中人,惜花爱柳。现在地该名为前川街,可见邑人对夫子之敬仰。

流矢湖旁二程祠,花柳前川理趣林。众多历史遗迹,让身处现代的我们仍然能触摸到古圣跳动的脉搏,让我们得以面对面与先贤对话,汲取其博大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追慕先贤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几千年来名人倍出。鉴湖水似乎充满了一种神奇的力量,滋润了这片古老的土地,蕴育了多少名人雅士。

我读了《绍兴名人故事》,这本书之后,对家乡的名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83个名人,88个故事。着83个名人犹如83颗明珠,他门发出的光芒指引着我们,照耀着我们。

世上有许多爱书如命的人,读完此书我倒认识了不少爱书如命的人。祁承藏书成癖,把养家糊口的钱也用来买书,还不辞辛苦地为人家抄书,来换取买书的钱。我的书柜里有一大堆书,可是有几本我还碰都没碰过,或只看了一半,读了这些我真感到惭愧、内疚。

马寅初——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赴美国留学,获经济博士学位。1957年发表了《新人口论》。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名人。他小时侯父亲硬要让他经商。他为了读书,愿意用生命来换。“不读书,宁愿死!”一句简短而有里的话深深地震撼了我。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我们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幸运。

蔡元培小时侯也酷爱读书。夏天蚊子多,他只能把脚泡在坛子里,这样蚊子就不会再去“打扰”他了,路人笑他傻,还有人说:“古人有个悬梁刺股,如今有个坛子避蚊。”

读书、看书似乎是大多数名人最最喜欢做的事。读了这本书我仿佛走进了他们的心灵世界,他们是多么得渴望书。他们爱书,回读书,对古人的文章有自己的见解。书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有多么的高。名人故事里的名人精神,这笔巨大的“财富”。小故事大道理,一个简短的小故事,给了我们多大的启发。

就让家乡先贤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学生追慕先贤优秀征文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最古老的宫廷音乐雅乐在孔庙回旋,匏、土、木、革、石、金、丝、竹等乐器抑扬顿挫,每发一音,皆有所凭。

祭祀大典依序启扉、瘗毛血、迎神、进馔、上香、行三献礼、正献官饮福受胙、撤馔、送神、焚烧祝文与丝帛、阖扉、撤班等。场面肃穆庄严,令人叹为观止。

祭祀过程中,乐生分别演奏“宁和之曲”、“安和之曲”、“景和之曲”,佾生伴着乐曲翩翩起舞。大龙小学佾舞队的庄汶浈老师透露,8行8列64名佾生表演的“八佾舞”,依据明朝《頖宫礼乐疏》的文舞图谱完整呈现,用来祭拜帝王,有文舞、武舞及文武合一舞3种。目前演出的佾生中,女生多于男生。而乐生中的男女比例大致持平。

祭祀大典后,庭中人头攒动,进入民众青睐的分赠“智慧糕”环节,喻分享孔子加持的福慧。中新社记者看到,民众早早就排起长队,其中不乏父母抱着咿呀学语的孩童。今日恰逢周末,有不少学生结伴来参观祭祀大典。来自新竹的中学生李少羽从正献官手中领到糕后,深鞠一躬称,“谢谢孔子爷爷”。

为纪念孔子为人类作出的特别贡献,每年孔子诞辰日之际,世界各地孔庙均举办祭祀活动,祭拜者络绎不绝。就像专修汉语言文学的虞乐怡观礼后所发的感概,“期盼儒学能深植于每个华夏子孙心中,成为重要的精神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追慕先贤征文600字

全文共 1854 字

+ 加入清单

郑家相先生(1888~1962),字葭湘,号玉泉真隐,别号梁范馆主。浙江鄞县人。1914年毕业于浙江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曾任上海陇海银行常务董事。自幼受其父影响,对泉币颇有兴趣。曾捐赠给南京博物院梁五铢钱范119件;捐赠给宁波天一阁铜鼎、铜炉、铜造像及瓦当、量器等文物;1962年,其夫人吴秀卿秉承先夫遗愿将生前所藏文物6409件(其中钱币5969枚,书画305件,陶瓷96件,青铜器7件,符印17件,杂类15件),古籍图书256册全部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少年时,家相先生继承父志,喜集古书法帖,专攻碑版之学。民国初,家有善本万卷,珍拓千种,已为甬地藏书大家。对于古钱,只是附带收藏,虽有千枚,只是读钱文、识时代而已。

民国五年,是家相先生收藏生活的转折点,追究其因,实是一场笑话引起。这一年,长家相五岁的鄞县同乡张絅伯收藏古钱已颇富,他邀友同宴,席中有家相先生作陪。杯觥交错时,张絅伯大谈收藏泉币之经验,时而说“皇祐”,时而道“成化”,讲得津津有味。家相先生正当年轻,不知天高地厚,打断絅伯高谈阔论,说这些钱有何难得,我家也有。絅伯闻之惊喜万分,席间恳切求之,望一睹为快。第二天,絅伯至家相家中品视珍泉,大失所望,所谓“皇祐”者,“嘉祐通宝”也;所谓“成化”者,“洪化通宝”也。这次笑话后,家相先生遂整理家藏泉币,走上了专集古泉的道路。

民国六年起,家相先生先后入司法、财政、军事、商业、铁路各机关任职,足迹遍及浙、粤、直、鄂、晋、豫、苏、皖诸省,所到之处,不忘搜奇集异,积三十年,得泉万种。家相先生集泉,自有一套办法,今为之概括四条。

一是精于鉴定。民国七年,家相陪周笃夫购钱,为之选一崇祯通宝背敕二钱,此钱厚大,铜色金黄,文字深峻,明显带有凿刻痕迹,周笃夫遂疑为伪,家相先生花二元自购之。其实此乃雕母钱,用精铜雕成,为绝稀之品。

二是勤于访摊,救许多名品于冷僻之中。民国六年秋,家相先生客居杭州,一日至堂子巷访古泉,摊间陈列,皆普通品,家相一一检视,终于挑出裕民通宝背一分二字颠倒钱一品,咸丰当百、当十背满汉文浙字钱二品。民国九年,家相在天津,天津东北城角,地摊林立,陈列古泉不少,家相每日必到,每次必选购数品,作为配缺,一日选半两钱,一品绿锈累累,文字不明,花二个铜元购下,归后缓剔硬锈,赫然一枚文帝四铢颠倒半两,此乃访摊得钱之乐趣也。正是这种勤于访故肆冷摊的习惯,使家相先生能在摊肆之间觅得珍品,既得到了自己喜爱之物,又使这些珍品重见天日,不至终年埋没,家相先生可谓泉中伯乐也。

三是善于追踪,绝不放过偶然得到的泉币信息和可以觅求的机会。此事举一例即可明之。民国二十四年冬,家相先生在铁路局任职,居于南京,一日病休于寓邸,有客携数范来,乃面五铢,背四出之合土范,有段有片,或整或残,尽收之。询问而知当时通济门外因筑路填塘,为工人所刨出,家相遂再三嘱客复访现场,二日后又得十几范,皆大块而齐整,有列四泉者,有列八泉者,有款文者,又尽收之。家相一边嘱人代收,一边带病自上工地搜求,前后达到五个月之久,获范二千余方,整理得一百六十余种。此乃梁五铢土范也。家相收藏此种梁范名甲天下,人称土范富翁,名其居曰梁范馆,家相先生自此后遂以“梁范馆主”为别号。这种善于追踪的脾气,使家相先生能抓住苗头搜集珍品,并使许多同类品种系统化,为他的研究作了成功的铺垫。

四是乐于助人,此乃泉币界之美德,亦可谓之“泉德”。民国六年,家相先生得太平通宝钱一品,径三寸,重三两,色泽古旧,文字雄伟,颇为爱惜。民国八年,方药雨见此,托张絅伯相求,家相即首肯,此乃家相先生首次古泉转让,自谓:太平钱一失,从此藏泉遂不太平。割爱而成全泉友,此是何等胸怀。家相先生的泉友遍海内,这与他精湛学识固然有关,但其成人之美的“泉德”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家相先生集泉,并非停留在单纯猎奇访异的兴趣上,而是进一步研究探讨,著书立说,从而使他成为泉币名家。家相先生几十年辛勤笔耕,收获颇丰,有《中国古币考》、《上古货币推究》、《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古布釿字之研究》、《明刀之研究》、《半两之研究》、《五铢之研究》、《古化文字汇编》、《梁五铢土范考》、《泉家小史》等论著。家相先生泉识渊博,文章过人,故四十年代能以其名望而担任《泉币》杂志主编,泉德泉识天下公认。《近代古泉学家与谱录》称他:“阐明古币之源流,创立系统之学说,并断定铜贝刀布之时代,以文字形制及出土地点而分别其何贝何刀何布属于何时何国何地,辨别精详,系统分明,为自来泉学一新耳目。”评价公允,无可指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追慕先贤优秀征文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汨罗江是一条名闻遐迩的圣水,先后收留中国诗歌史上两位走投无路的诗人:一位在下游,以水为坟,年年端午,竞渡的万千龙舟还在打捞他的魂魄;一位在上游,堆土为墓,少人拜谒,与凄清的墓地长年相伴的,多是春风秋雨夕阳晨雾。

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秋冬之际,杜甫从长沙出发,准备顺湘江而下洞庭,转道襄阳回归河南故里。然而,他其时年近花甲,早已病体支离,舟入朔风凛冽的洞庭,更是多症并发而一病不起。病重的他只得转道前往昌江县城,去投亲靠友。但在距县城仅十里的小田村附近的江上,世星即告陨落,他年幼的儿子宗武只得将父亲草草葬于小田村天井湖,也就是我们今日见到的平江杜墓。

在一个秋冬交割之日,我去拜谒那一座山中的也是我心中的坟茔。车出平江县城,颠颠簸簸,往南行二十余里,终于看到光绪十年重修的“杜公祠”。三张大门关闭已久,大约平日也少人问津,我们是不速之客,杜甫也早已长眠不起,蓬门今日当然也不会再为君而开,我们只得从旁侧围墙已经坍塌拆毁的缺口进去。

祠堂后面的小山丘上,有一栋建于多年前的房舍,门楣石匾上嵌刻有“铁瓶诗社”四字。管理墓园的老人领我们走到诗社下侧围墙的一扇小门边,打开那把资历不浅犹有古风的铜锁,小门吱呀一声推开,在一座小小的山包之上,在几株青松翠柏的守护之中,猝不及防,近在咫尺,杜甫墓怆然轰然巍然,撞伤撞痛也撞亮了我的眼睛!

墓坐北朝南,青石墓碑正中镌文为“唐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杜文贞公之墓”,这就是我们的千秋诗圣最后的安息之所了。秋风吹来,墓草萧瑟。墓前的香炉小小,炉中残留三四根燃尽的香头,也不知是何方来客对他的祭奠。

杜墓至今萧条冷落,杜甫当然也无意于使自己最后的栖息之地,和遍布湘中与国中的宾馆酒楼夜总会娱乐城一争热闹与繁华,然而,一个民族假如热衷于形而下的物质追求与享受,而对于前贤往哲缺乏应有的敬意,总不免令人感到悲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追寻先贤的足迹作文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东方腾飞的巨龙,奋力崛起的中国,如今辉煌的成就是怎样的来之不易,只有我们,只有我们中国人民知道!支撑我们不畏艰难、奋力前进的“主心骨”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此刻,让我们回首过往,追寻先贤足迹来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魅力。

回到延安,耳边是震耳的枪火声,眼前是子弹飞越,战士倒下的场景,鼻间是浓烈的硝烟味。指挥部中的领导人在激烈的商讨着什么,电话不断响起,同志们忙成一片。画面定格在这时。我们来寻找第一位先贤。看到了,那个紧锁着眉头,神情严肃,指着地图的人就是我们所要找的人,他竟是我们所尊敬的毛主席!是啊,为中国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不就是他吗!在前途黑暗的旧时期,带领人民硬生生走出一条光明大道,将整个振兴中华的责任担负起来,冒着各种风险困难与敌人抗争,与时代抗争。这种不为艰难,顽强拼搏,以国为重,以民为本的精神正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

来到深圳,高楼大厦直插云间,车辆繁多,人民来来往往无不带着幸福的神情。走过深圳普通的街道,在街角听到了老人赞扬不绝的名字,邓小平。驻足,第二位先贤,找到了!就是带领人民艰苦创业的邓小平爷爷啊!是啊,为中国的发展指明方向的人正是他啊!面临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他毅然决定走我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将深圳发展成国际性的大都市。发出了“坚持改革开放一百年不动摇”的革命口号。让中国从此之后有了方向有了力量!这种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也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

来到四川,山体开始滑坡,大地开始摇晃出现裂痕,原本平稳行驶的车辆开始到处乱撞,楼房开始塌陷,耳边充斥着哭喊声。这时,汶川一所学校的一位少年,原已脱险,却又返回了教室,往返两次,就出了7名同学!他就是雷楚年,当时还是一位平凡的中学生。第三位先贤找到了!他虽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先”贤,但其勇敢无畏的精神也真真切切打动了我。“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正是要学习雷楚年身上体现的临危不惧,顽强不屈,团结友爱的中华民族精神!

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青少年更是肩负着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使命。在中国不断腾飞的新阶段,让我们担起重任,执着向前,为祖国更好的明天贡献全部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