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游民俗乐园【精品20篇】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我国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也是各不相同的。下面,开学吧小编为您到了描写游民俗乐园,欢迎借鉴!

浏览

3538

作文

1000

彝族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又称“东方的狂欢节”,是彝族的节日,过火把节的还有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

时间是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将会进行“三天三夜的狂欢活动”。

第一天:祭火。

一般由寨子里地位最高,最受尊敬的.人在山上进行祈求,祭祀,杀鸡宰牛羊,然后用最原始的方法获取火种,进行保存,等到第二天。

第二天:传火。

白天会赶集,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选美比赛,歌舞表演等。晚上,由当地地位高的人一起用取来的火种点燃事先准备好的主火把,然后每家人在主火把处取火,进行游街仪式,随后就是火把狂欢,一起撒火把,跳左脚舞。

第三天:送火

期盼来年会带来好运,丰收。下午回召集所有男人,不管老少,聚集在一起吃饭,代表火把节的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春节的民俗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了,过年了,个个家里都是喜气洋洋,热热闹闹。但是,鞭炮不仅是我们小孩最受欢迎的,大人也不例外。擦炮,摔炮……种类繁多,好玩极了!

大年初一一早,“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响了起来,甭提有多热闹了!

对了,要说放鞭炮,还有一段故事传说呢!

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只有让它胀满肚子,它才不伤害人畜。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气得发疯嚎叫。这时,邻近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楼上的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每到腊月除夕这一天,便去砍许多竹子来烧,竹子“劈劈啪啪”一爆响,“年”就被吓跑了。同时,人们还发现“年”怕鲜红的颜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红色,挂在大门的两边,这就是批符。以后发明了鞭炮,鞭炮就代替了爆竹。

每当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散步,都会看到那美丽的烟花,都会融入那喜气的气氛当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民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春节的习俗。要知道,过年必不可少的是放鞭炮,但近几年却规定城区不能燃放烟花爆竹。想过过瘾,这里可不能满足你的想法。我只得干忍着,到拜年期,手攥毛票,在老家把这一瘾头给消了。

不知道是在啥时候。好像是在初八那天吧。原来老广场对面的停车场,现在被改装成了年货销展会。展销会更是城里许多老年人的选择,出来的人更是赞不绝口,说那个什么东西实惠啊等等。

腊八这天,粥味也浓浓。许许多多从庙里赶来的老和尚,照例腊月初八来老广场施粥。年味渐渐浓了起来。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前原来带些灰尘,掉了色了的春联也焕然一新了,现在家家户户都上了红,红灯笼什么的。大街上早就忙开了。放上了新春的交响曲,大街上的人明显比原来增加了几倍,小贩们重新排上了摊位,街边什么都有,伴着升天的蒸气,扑鼻而来的是茶叶蛋,炸豆腐的气味。

我们小孩盼盼盼,终于盼来了除夕,这一天原本热闹的大街突然冷清起来,人们把热闹转移到了家中。在这天下午一两点的时候,桌子椅子都已经摆好了,小菜也已经上了,只见厨房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食材,一场厨房交响曲也就开始了。不一会大盘小罐堆满了桌子。‘吃年夜饭咯’奶奶一声招呼,全家就围着桌子其乐融融的坐下开吃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还要属那条鱼,新鲜的特别美味。

春节最重要的就是守岁,12点钟的钟声一敲,我们就已经从农历狗年跨到了猪年。

好了,春节年味的梗概差不多就到这儿了,咋样,特别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春节民俗作文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特色,我家乡也不例外。我家乡在德庆县旧院村。那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连过年的习俗也别有一番风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床洗漱完毕就得忙开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间的一个神,每到今天,他就会告诉上帝这家人一年的喜忧,所以人们买来麦芽糖,先上他几株香,以示尊敬,然后放一碗麦芽糖,拜三拜,让他只报喜,不报忧,这样上帝以为我们过得非常好,就能够让庄稼风调雨顺。

拜完灶神,大概9点左右就开始做午饭了,午饭几乎就是年夜饭的“彩排”,因为只是有些人现在来不了。

菜也有讲规矩哦!必须有两碟青菜,意思就是庄稼在夏天可以长得葱葱绿绿的,保证秋天好收成。接着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够是孕妇吃或者还没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接着是一碟公鸡肉,意头是在人们满山头叫牲畜的时候不伤害到嗓子。再来1碟红鲤鱼,必须有两只,意头红红火火,年年有余(鱼)。

吃完午饭,在平时,应该是每日一次的午后休闲时光,但是今天不是,2点左右就要为年夜饭开始动手了,这个切菜,那个砍排骨,这个生火,那个加柴。大约4点半有多时,更为热闹,新屋旧屋的柴房一共8个灶洞都塞满了柴。年夜饭得在7点前开台,必须要有三个人边吃饭,边守柴房,因为这时候灶神君嘴上麦芽糖已经快没了,没了的话,就会向上帝报忧了,不过,在家人面前,他是不会这样做的,七点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点半就OK了。

到了8点30,人们守岁肚子饿了不能再吃年夜饭的了,只能够吃甜食糕点,因为今后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够做了。12点00开始了“鞭炮交响曲”,全村都放超长鞭炮,不过是有节奏的哦,这边刚烧完,那边正在烧,比年夜饭和制作过程更加热闹了!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你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民风民俗:新疆小吃作文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九天的新疆自由行开始了,在新疆除了美景一饱眼服,美味那也是一饱口服的!

拌面,最值一提,因为我品尝它时是饥饿状态,印象是非常好吃的。当时,四点半我们才吃中饭,这时间南京快吃晚饭了,因为新疆有二小时的时差。于是我们点了新疆的特色拌面,当一盘盘拌面端上桌,我们已禁不住诱惑了,紧接着五大盘色香味全的菜上桌时,我们已馋涎欲滴了。于是立即动手将菜倒入面中拌了起来,很快一盘有看像的拌面出炉了,真是色泽诱人,忍不住尝一口,真是有劲道,好味道!那美味顿时是溢满口中,无限回味啊!怎么样,你也忍不住想来尝尝新疆的拌面了吧!

当然新疆的其他美味也是不得不说的!羊肉串,让人馋得流口水,两块瘦肉夹着两块肥肉,肉质鲜美,肥而不腻;手抓羊肉饭,金黄色的饭里配着红色的胡萝卜,颜色鲜亮,尝口顿时羊肉的味道扑面而来;冰水鱼,烤得金黄色的苟鱼刚端上桌,就充满诱惑,色泽金黄,酥香可口;馕是新疆家喻户晓的,刚出炉的印着漂亮图案的金黄色的馕,看得就直让人咽口水,一口咬下香味溢满口中。

说新疆的美味,当然不能少瓜果了!我们来到了吐鲁番维吾尔族家做客,可以吃到美味的瓜果了,我们期待极了!走进宽阔的庭院,在挂满"珍珠玛瑙"的葡萄架下,鲜艳的民族花毯铺在雕花的木床上,精致的炕桌上摆着西瓜、哈蜜瓜和葡萄。西瓜是沙瓤的,红的诱人。哈蜜瓜属哈蜜产的最甜,而且清脆。吃葡萄就一定尝吐鲁番的,即使是清色的仍甜得很。于是禁不住尝一口,顿时甜进了心坎里。真是让我一饱口服啊!随着音乐声,维吾尔族小姑娘表演了民族舞蹈,欢快的节奏,热情奔放的表演。一边观赏舞蹈,一边体会新疆的美味,一切都让人感受到了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写春节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眼看着春节就要来了,我的心怦怦直跳。在度过了紧紧张张地腊月30日,终于迎来了2018年的春节。对了,为什么要过年呢?下面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从前,有一只大怪物,名字叫“年”。“年”在除夕那天总是会出现,并欺负一些人家,有一天,“年”又来了,许多家都受到了“年”的袭击,只有那些门上挂着红窗帘和门前生着火,十分热闹的几户人家没有受到袭击,应此人们知道了“年”就怕这三样东西,于是每到除夕人们便用这三样东西把这只大怪物赶走了,久而久之,便流传下来成了习俗。

记得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吃完了团圆饭,便和弟弟一起跑到了楼下的空地上放起鞭炮。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老鼠炮,它一边飞一边还发出了“吱吱”地声音,好像在上天之际还想呼唤同伴一起去天上偷东西,把我们逗得笑死了。

放完了鞭炮,我就和亲戚朋友们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那精彩的表演让我心情十分开朗,有相声、有小品、还有魔术……十分好看,比如,那一个叫“我忍不了”的相声,这是讲一些不文明的事,然后那个人看了连声叫忍不了,可是他却以不文明的形势提醒别人,当时,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一个春节就这样过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了,这是一年当中辞旧迎新的时刻,而且过年是我们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从很早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庆祝新年了,而且还流传下来了许多习俗,至今人们都保留着,比如贴对联,吃年夜饭,拜新年。

每一年的大年三十下午,爸爸和我就开始贴对联,我们先准备好浆糊,然后我拿着对联来到大门下,爸爸把浆糊涂在门墙上,我们急忙把对联贴了上去,看着那大红吉祥的对联,把我家的大门装饰的很漂亮,我们的心里就非常美。

贴完对联后,到除夕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我们也不例外,我们一家子团聚在桌子边,一起吃团圆饭,喝团圆汤,欢迎新的一年到来,妈妈一边吃一边吩咐我说:“不能打破东西,也不能说”坏话,呀!

过了除夕后,到大年初一的时候,我们就穿上新衣服,去拜年了,一声声“新年好!”道出了人们心中最大的祝福。

[关于民风民俗的初三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游乐园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中秋节,但我爸爸在香港,所以我和妈妈只有在紫荆城等他回来一起吃团圆饭。我们坐在那用铁棒子做成的椅子上,妈妈忽然提议说:“我们去游乐园玩吧!”

我当然是兴奋不已:“好呀!太棒了!”于是我和妈妈就快速地来到了游乐园,进去一看,人山人海,啊!好吵呀!简直有震耳欲聋的感觉,我左看看右看看,游戏品种五花八门,突然,我看见一向我会玩的抓老鼠,规则是这样的:先按一下按钮就会出来一个蛋糕,然后吸引老鼠过来,只要老鼠一来,你就观察它们有没有防御,如果没,就即可抓住它。后来我让妈妈拿了十元去换了10个游戏币,因为我想去玩10次,过了几分钟游戏币换来了,我高兴地从妈妈手里拿出一枚,投入机器中。游戏开始了,我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老鼠们的到来,突然我发现有只老鼠来了,我连忙按下按钮,想不到我抓住了它,我兴奋地一蹦三尺高,我倒要看看我有赢几张彩票,我看了这个数目被吓呆了,这个数目就是:30!我拿着这些彩票,跑到前台换了一个小公仔,这时爸爸已经在门口等我们了,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所游乐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的民风民俗小学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一大清早,一声声吆喝声便传遍了整个大街小巷,小街上人很多,多得好像容不下这么多人,虽然有些嘈杂,但也十分的热闹。每个人从身边路

过,伴随着一阵阵香气,伴随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什么东西令他们如此幸福?早点。

孝感早点并没有上海那样食物美味,又不如重庆那边辣得有特色,也没有国外那边满街的芝士味。我们孝感的早点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也是最淳朴的。

孝感米酒,应当属于最出名了,由于它选才考究,制法独特,孝感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袭人,甜润爽口,浓而不沾,稀而不流,又闻着有种隐隐的酒香,却怎么也喝不醉,食用后生津暖胃,回味深长.品种也很多:枸杞米酒,槐花米酒,桂花米酒,樱桃米酒,银耳米酒......,种类繁多,但样样都十分美味。

老人带着小孩去吃热干面,老人呢,在旁边点壶龙井品茶,小孩就在旁边吃着,吃完抬起头来,满嘴都是芝麻酱,用小手一擦,却越擦越脏,热干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面条事先煮熟后,再淋上芝麻酱,香油,香醋,葱等配料,更具特色.吃起来面条纤细爽滑,有筋道,酱汁香浓味美,色泽黄而油润,有种很爽口的辣味。

中午,吃早点的人们都散了,但卖早点的人们又忙了起来,准备着第二天要卖的早点。

[家乡民风民俗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民风民俗:内蒙烤全羊作文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个“小吃专家”,每次出去旅游,所有的特色小吃都不会逃出我的嘴巴!比如说:麻婆豆腐、扬州炒饭等等。不过,最令我难忘的却是内蒙古的烤全羊。

到了内蒙古,怎能不吃烤全羊?于是,我们旅游团的人共同点了一支烤全羊。

烤全羊的做法可是一点也不简单,先要选出1-2岁的小绵羊宰杀,用开水烫全身,趁热褪净毛。然后取出内脏,在羊腹内放入花椒、姜片等调料和香油后,就可以架上架开始烤了。经过3个小时的小火烘烤,一只香喷喷的烤全羊便出锅了!

烤全羊上桌了!一股清香立刻弥漫开来,顺着鼻孔钻入心脾,让人全身都舒爽无比。烤全羊的表皮呈黄红色,前脚屈膝,角上还别了一根红绸子。桌边的所有人都垂涎三尺,恨不得一口吞了这只小羊。

终于可以吃了,工作人员先用蒙古刀把羊肉切成块状的,再分别放入两个盘子中,最后再摆上辣椒粉、胡椒面等配料,就可以动手吃了。

我眼疾手快,抢到一只羊腿,先撒上一些辣椒粉,然后毫不犹豫的一口咬下去。哇!这真是人间少有的美味呀!羊皮香酥可口、脆而不硬;羊肉甜而不腻,香甜诱人;整只羊外酥里嫩,清香扑鼻。辣椒粉的劲辣,简直就像一百只蚂蚁在舌头上跳芭蕾。我陶醉了,不由自主地吟出一句诗: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尝?

朋友们,到了内蒙古别忘了吃烤全羊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民风民俗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们中国传统而最隆重的节日。在过春节的前好几天里,人们就开始忙了起来。家家户户都在买年货,挑新衣,有忙不完的活。

腊八这天,我们都要喝腊八粥,粥里放各种各样的米与豆,虽说不怎么好喝,但看它那怪稀奇的样,总忍不住想喝几口。

快过年的时候,许多小孩子都在买东西。小汽车啦,这些都是比较受欢迎的。更受欢迎的便是鞭炮,过年没有鞭炮怎么行呢?

孩子们高兴,大人们做起事来也有心劲。他们早已经把过年是吃的,喝的,用的,穿的都预备齐了,准备在过年的时候用。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是过小年。天刚黑,就有人放起了鞭炮,这便让人尝到了过年的味道。在这一天,小孩子们最欢喜,因为家里早就准备好了各种各样的糖果。

过了二十三大家便又忙了起来,大人们必须把家里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还要把过年时用的东西都拿出来。街上的商店打都关门,到了正月初六才开张。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你听,除夕已经大笑走来了,好像在跟我们招手呢!家家户户都在看“春节联欢晚会”可实际上呢,却是在守岁上增加一些欢乐。门外已经贴上了对联,屋里还贴好了几个大福字。除夕快到12点了,屋外有好多人在放鞭炮。除此之外,家家户户的灯都不许间断。除夕真是热闹极了!

正月初一不比除夕热闹,而是显得格外冷清。昨夜留下得残渣还没有收拾。这天早上,全家人都围坐在一起吃饺子,饺子里都夹钱,比谁吃的最多,谁在这新的一年里就最有福。初二是“回娘家”,向姥姥,姥爷拜年领压岁钱。

元宵来临了,春节又到了热闹的时候。正月十五,到处都挂满了灯笼。晚上,家家又得吃元宵,这又代表全家团团圆圆,与与美美。广场上还有美丽的焰火表演呢!正月十五的确是个好日子。

眨眼间的功夫,春节已经画上了美好的句号。学生又开始上学了,大人们又该忙他们的事了。可大家还沉浸在这热闹的气氛中,永远也忘不了这美好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游乐园作文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的一天,天空晴朗,我和妈妈来到游乐园

游乐园里热闹非凡,有的在玩激流勇进,有的在玩疯狂老鼠,然后有的在勇探“十八层地狱”,有的在玩青蛙跳、碰碰车。我在那里转了很久,最后选定了一个目标“海盗船”,我和妈妈一点也不犹豫,立刻坐了上去,海盗船慢慢摇了起来,之后海盗船越摇越快,当海盗船摇得飞快时,我的心怦怦直跳,好像人要从里面落下来,我和妈妈大叫起来说:“快停下来,快停下来啊!”三分钟过去了,船最后停了下来,可我的心还在怦怦直跳,海盗船真恐怖。

过了一会,我又看见了一个好玩的游戏,激流勇进。我立刻冲上去。然后车子慢慢开动起来,到了一个大坡,它慢慢开了上去,到了一个最高点,一下子冲了下去,太恐怖了,车子到了一个山洞,到处都是恐怖的叫声,又到了一的最高点,一下子冲了下去,很快地开到了终点,游戏结束了。

游乐园真好玩,我依依不舍得离开了游乐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天津身为丰富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一直因其奇特的饮食而闻名天下,而作为其中的代表者狗不理包子、耳朵眼儿炸糕、十八街麻花,已经香飘津门。“狗不理”包子更是被人们广为传诵。

上个星期天的晚上,爸爸妈妈带我慕名去了天津狗不理包子总店,高大的建筑外面有华丽的外饰,大门中央的那块写着“狗不理”的匾牌,显得格外的古朴典雅。我们走进到店里,就被饭店里挂着的介绍狗不理来历的画框吸引住了……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同治年间,包子店主高贵友乳名“狗子”,他十四岁来天津学艺,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已经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很快就小有名气了。他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生意十分兴隆,狗子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不理”,因而深受广大食客赞扬与青睐。

看完了狗不理包子的来历,心里大为感叹:狗不理包子这么红火,今日能吃一顿,真是太幸运了!

我们等了好久,终于送来了一盘包子,刚出屉的包子热气腾腾,看上去如同薄雾之中含苞秋菊,我立刻尝了一个,咬上一口,香而不腻,味道鲜美,含在嘴里回味无穷,包子里的菜让本来油腻的肉更加爽口,还有汁呢!妈妈告诉我:“狗不理包子要有肉等和很多新鲜辅料和在一起做成馅,用面包好,放入鸡汤煮好再蒸,才能出你吃到的那种感觉那!”听完这些话,我更喜欢狗不理包子了,小小的狗不理包子还有真么大的学问,做起来还真么麻烦,不可思议!

津城特有的文化底蕴,使“狗不理”在人们的心中早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食物,而是成为了一种文化享受,以至于“狗不理”这个牌号逐渐成为饮食行业乃至津城的代名词,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鲜美而誉满全国,名扬中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端午节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类似还有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倾听身边的民俗八音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萦回长空的乐声响遏行云,沉淀着根深蒂固的文化力量,源远流长。

——题记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余音绕梁的音律回荡在湛江安铺的大街小巷,悠悠而行的民乐手,朗朗而奏的百般乐器,好似一首磅礴滂湃的叙事诗。不同于别处的民风民俗,八音独具一格。家乡那盛大辉丽的乐声仍然子在我的脑海中深深铭刻。

小时候每当张灯结彩日,便手持一串冰糖葫芦,坐在妈妈肩上。我在街角驻足,烟花焚遍,万紫千红,我侧耳倾听身边八音,一种复古的乡音韵味,自罄竹、木鱼、横萧、琵琶中飞出。丝竹声悦耳,鼓色清音,钹瑟齐鸣,游行众个个是喜气洋洋,好一幅其乐融融的民族风情画!

家乡的八音,喧而不闹,清而不冷,热闹的端午元宵,没有八音实在单调。长大后我时常怀念儿时倾听八音时内心绽放的淡淡喜悦。我被那雁归长空,虹碎陡崖的音韵打动,更被那团结与幸福感动,这就是民俗文化的力量。

在原生态的文化根基下,代表的不仅是家乡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更能从中管中窥豹,看到家乡的精神文化力量。八音对我而言,独具一格的是集群体之力量,作繁盛之民音。

安静聆听身边的民俗八音,我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在家乡温柔奏着音律的大街小巷,又回想起和母亲一起听八音的时候,在乐音中,展现的是一番新的气度,新的内涵。沉淀下新生力量,民俗文化执着扎根生长。

凝聚起来的是湛江人团结一致的精神,流在血液里的是执著向前,不屈脊梁洋溢精神风貌。每个湛江人都为了家乡的幸福团结,连系起以八音为根的血脉。民俗文化的力量最真切地体现思乡爱乡情怀,它把每一寸家乡的土地都变得鲜活,是所有家乡人的精神骨髓。八音的源起和发展,也是湛江人由信仰和情感所产生的文化。是热爱家乡的感情凝结成了八音,而八音又一次唤起我们热爱家乡的情怀。这样的螺旋式前进,再一次把民俗传承下来。

因为八音有根深蒂固的精神力量,所以并非靡靡之音;因为八音有源远流长的悠长历史,所以并非莺歌燕语。我倾听身边的民俗八音,听出了热爱家乡的情怀,萦回长空的音律,流淌在精神文明的长河,那盛大辉丽的乐声,沉淀下文化力量,在我脑海深深铭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端午节民风民俗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产生了众多节名,而且各地也有不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等习俗,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直到现在,端午节仍是中华民族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秋节的民俗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在黑漆漆的夜幕中,一轮明月悄悄的爬了上来。这样的月,显得格外的皎洁但又凄凉。

我,孤独的坐在屋檐上,任那般肆意的风吹乱头发。一片叶子翩然而至,顺手拾起,轻轻抚上去:叶子表面光滑而且脉络分明。如此姣好的叶子,也忍受不了寂寞,想看一看人间中秋的热闹吗?

可不是吗?放眼望去:万家灯火通明,烟筒上一阵阵的烟云,缓缓上升,最后到达最高处,散的无影无踪。每一家的房屋里都传来锅碗瓢盆的碰击声。“嘭”一声划破天际的声音,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害得我重心不稳,差点掉下去。与此同时,夜空被绚丽的烟花照亮,一声接着一声,还夹杂着小孩子欢呼的雀跃声。不禁轻蹙眉头:如此静谧,安详的夜晚,竟被这般“无理取闹”给破坏。愤愤地起身,想离开却又不想离开。我喜欢黑夜带来的感觉。

一步一步木讷地走下楼梯,路过厨房,从厨房里传来的声音让我忍不住去驻足倾听。

“你怎么包这种糖饼啊!好吃吗?”

“丫头说好吃,而且她就爱吃这一种,别的不吃。”

“哟!吃也吃得这么挑啊!都老大不小的了,以后她想吃这饼,让她自己包”

“她哪会包啊.....”

"不会包就......."

不想再听了,我知道“那个人”除了说我长短就没事干了。我更知道,父亲肯定在旁边听着,就听着,从不为我说话。想到父亲气定神闲的坐在那听着,眼眶就莫名的红了,泪水就堆积在眼眶中。用手使劲地掐着手臂,让身体的痛代替心痛,硬生生的将泪水咽回去。颤抖的脚一步一步地挪上台阶。这就是所谓的团圆中秋吗?嘴角牵起一丝苦笑。

手中的遥控器不知被我按了多少下,电视节目不知重复了多少遍,就连推门而入的奶奶也未察觉。奶奶将手中烙好的糖饼放在凳子上,然后轻轻的坐在我旁边,用那双照顾我一辈子的手抚上我的头。叹了一口气:“丫头,你要忍啊!”见我木无表情的啃着饼,又叹了一口气,轻轻地扣上门,离开。

忍?忍什么?忍“那个人”轻蔑的微笑,还是辛辣的嘲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韶关,那里有别具一格的客家习俗,其中,春节最为热闹。

除夕的前一天,村名们都蜂拥而至的来到集市上,买鸡、鸭、鹅,买黄酒、白酒……留在家里的人则要将全部的物品更换,俗话说“干干净净迎新春。”扫完后,贴上年画与对联,整个屋子都充满了喜庆的气息。

除夕那晚,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从下午,人们就开始准备着这一年一度最为丰富、最为开心、终于有意义的团圆饭了。吃完了饭,全家人都会在自家的屋顶上放鞭炮,准备迎接新春的到来。“啪啪啪”飞上天空的烟花,好似一盏独灯,照亮了天空中的一角。十二点钟的钟声敲响,从村头到村尾,挨家挨户都要放很大很大的爆竹,“隆隆”的声响伴着新春的到来。当晚,每个人都要守岁,如果要睡觉,就要开着灯睡觉,因为长辈说那样年兽就不会来找我们。

大年初一虽然没有除夕那样的热闹,喜气洋洋,但还是很开心,欢乐的。早晨,六点多,每家每户都要去庙里拜祖宗。给祖先敬完酒,还要按大小辈分站一列,朝祖先拜六下,六六大顺,祈祷来年平安,吉祥,富贵。回到家以后,晚辈要收取长辈给的红包,并且要说:“祝某某某,新年快乐,吉祥平安来年如意。”

初二那天,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家探访,回家那天,她们都会带一些糖果,水果,贺礼……

正月十五的那天晚上,家里人要开始做汤圆。糯米用大大的缸子装着,用木锤把它打均匀之后再包馅儿,晚上吃。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客家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1100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还是客家的风俗习惯。

客家人有个很特别的风俗叫"打吊聚〞,“打吊聚”的意思是农村人闲暇时间或晚上,三、五个好友相聚在一起,搞点什么东西吃。客家农村有句俗话:“打吊聚都要有个牵头人。”意思是说,在闲暇时间要聚在一起,弄点东西吃时,也要有一个人出来组织、计划安排。具体来说,牵头人首先要确定好友有几个,打吊聚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地点(在谁的家里搞)、吃什么东西。到了约定的时间,三、五个好友便可聚在一起“打吊聚”了。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客家农村人的生活是较艰苦的。因此在那个时期,“打吊聚”时吃的东西都是比较简单的:在靠近小溪边的乡村,白天,约好了晚上在谁家中“打吊聚”的三、五个好友,拿着捕鱼虾的工具在小河中捕鱼、捉虾。到了晚上,三、五个好友相聚在一起,在约好了的农户家中“打吊聚”,用白天捕捉来的鱼虾,随便炒了以后放些大米,煲粥吃。虽然用料简单,但大伙吃起来还是津津有味。在“打吊聚”吃东西的时间里,好友们个个谈笑风生,好一派欢乐和谐的气氛。好友们无所不谈,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谈,当然,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农活和家事。“打吊聚”时吃的东西有时候也会丰富一些:还会加上一点猪肉,再加上米粉去炒米粉吃。有些时候最简单的就是:在收获番薯的季节里,拿几条番薯洗干净后放在铁锅里,放些水进去“焖番薯”吃。

客家还有一个显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风俗。旧社会老百姓家中遇有大事,需要较多的钱开支时,国家银行一般是不贷款的。老百姓遇到娶媳妇、缴孩子读大学、建房屋、买田地、治丧等大事,只有靠民间的借贷来解决。其中有一种形式就是“凑谷会”。“凑谷会”首先由会首发起,一般凑十至十二人(户)左右参加。会首起会时,先得设盛宴招待会友。宴席请完后,每人担一石谷到会首家,这样会首就能一次得到十多石谷,要办一件大事就不成问题了。第二年夏收后,会首又设宴请会友。宴席后,除会首外,其他会友要得第二轮的,则用“标”的方法进行,以“标”得最高额的得第二轮谷会。如得“标”的为利三斗谷,除会首应交一石谷外,其他会友只交七斗谷给得会者,以后每年如此。但得过会的,每年都要交一石谷给得会者,十多年还清。得尾会的就可在最后一年得足十多石谷。

参加“凑谷会”的一般都是亲戚、朋友,以支持的角度来凑会,大家都是守信誉的。又因时间长,缓解了还谷的压力。就是有人凑几份谷入会的,每年出三五石谷也不成问题。加上每年都是以实物来往,不怕什么贬值。但个别遇特殊情况的也有烂会现象出现。

怎么样,你对客家的风俗是不是也很感兴趣呀,那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我们的民族,了解我们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春节的民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年,都在过,就连外国人也有过的。可过年的民俗风格不一。

过年最忙的就是节前的几天,大街上的人你来我往,每家忙的不可开交,吃的、用的、玩儿的,都要买齐全了,好像所有的日子都要在这一天过似的,害得爸妈换着班的往商店跑,商店里的人更是拥挤不堪,想买一件东西顺利地走出来,这时也变成了一件难事。

农历三十这天的上午,必须要完成挂红灯、贴窗花、春联,福字要倒着贴哦,寓意在福到了。做完之后,屋外节日的气氛显得更加浓郁了。

各民族过节都有燃放鞭炮和烟花的习俗,我们这里也不例外。最激动人心的阶段是午夜前后。室内灯火通明,酒香四溢,桌上摆满热气腾腾的饭菜。这也是最能显示出一家人团圆的时刻。大家喜气洋洋地围坐在一起,把平时不开心的事一股脑地丢到脑后,兴高采烈地一边喝着、吃着、聊着,看着春晚节目。一时间,室外的鞭炮声响成一片,空中的烟花纷纷扬扬,色彩缤纷的。把整个夜空照得如同白昼,直到零点钟声响起来,守岁才算完成。

春节最热闹的习俗是看秧歌,男男女女一帮人身着各色服装,手摇彩扇,踩着高跷,随着吹鼓手的节奏和高跷接触地面整齐的“咔咔”声,一摇一摆的往前走。秧歌队到了谁家门口,谁家都要放鞭炮,给一些香烟和酒作为答谢的礼品。看秧歌的人群,簇拥着秧歌队,浩浩荡荡的从西走到东,又从东折到南,无论天气有多冷,都一步不离地跟着看……

民俗是节日的调味剂,没有了这些,节日将枯燥无味。

桦甸市二道甸子镇中心小学六年二班:李雨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东北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回想起这首有趣、通俗的民歌,我也不禁发笑。想起来,这首歌和我还真有点相似呢!

我的家乡在东北,现在生活在大连,不管去怎么理论,我也应该是个东北人了吧!有句俗话说的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过话说回来,东北那里和其它地方还真是有点不一样吧!首先,东北地区民居就与其它部分地有所不同。在东北那里,住的绝大部分都是平房。东北人在住房上从不拮拘,从不去认认真真地分什么卧室、什么客厅、什么厨房的。他们所做的,仅是一墙之隔而已。东北的厨房有一口地窑,不太大,用来存放土豆之类的食物。东北的厨房还有一口生活的炉子,烧出的热气通过一根铁管子给输送到卧室,用来取暖。再看,就是两口镶在大水泥中的锅,当然,要一个通口来生火用。中间56个民族,恐怕百分之七十水的都是软软的床(我现在也是!)而东北那,睡得却是“炕”,所谓“炕”其实是一种又长又硬的床而已(我老家的炕足足有两三米呢!)。床下有一条空洞,是用来连接厨炊的。这样一来,当外面在做饭时,你做在热炕头上,如果是冬天,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呀!东北民居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客厅,从正门进去,先是厨房,再就是有炕的卧室了。富裕一点的人家,还会有一间小屋子。如果有客人来了,他们就会毫无拮拘地坐在人家的炕上,倍显亲切!其次,东北人家的口味也与其它地方的口味有所不同。东北人尤其爱吃炖菜。什么猪肉炖粉条什么小鸡炖蘑菇什么土豆炖排骨,都是东北人的最爱。再说,东北哪里的文化习俗也与其它地方的文化习俗有所不同。其它的地方唱的几乎都是哼哼呀呀的歌的舞。而东北的二人转却是不同凡响,清新脱俗。二人转在当地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小到十几岁的孩子,大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能随时随地那么来上一段,既不需要舞台,又不需要服饰。可以一边哼哼歌曲,一边载歌载舞,又养眼有养心,不开心时来上一段,说不定心情会多云转晴呢!

最后,东北人的性格也与其它民族有些不同。东北人爽朗、大方、不拘小节,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特样风情,让人顿生亲近之意。有句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许就是东北这些独特的民风、习俗养育了像东北人这样大方、豪爽、不拘小节的民族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