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境界的作文(最新20篇)

内容丰富、说理深刻、论证集中是优秀的议论文通常具备的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分别对应着议论文写作必须具备的三种能力:语言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这三种能力的形成,既独立发展,又相互联系,对写作者能力的要求依次递增。借助古典诗词的形象性,引用三句诗句来描述这三种能力所要达到的目标状态,称之为议论文写作的“三境界”.本文比照这“三境界”,立足中学生议论文教学的现状,谈一谈改进的意见和方法。

浏览

6263

作文

206

二、大师境界

全文共 7159 字

+ 加入清单

关键词:功夫在诗外,坚守内心,胸襟,超脱,美丽人生,视野,坚守,忘我,幸福,超越自己,成熟,不朽,勇于突破,守卫底线,自由,守拙,自嘲,大师无争

大师王国维

【关键词:博学,朴素,专注,传承,不朽】

王国维作为一代大学者,平生钻研学问而无穷尽,他平日不介入政治圈子,不营生计,不交权贵,不慕荣华,不图享受,平日深居简出,生活简朴,虽交游不广,然与同时代之学术界人士有广泛接触,除与罗振玉、缪荃荪、沈曾植等人交流学术,交往较密,其《书信集》所收书信中就有与数十位学者的论学通信,他还与日本、法诸国学者有很多的学术交流。做学问是他一生的全部工作和事业,他以其杰出的贡献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独特的地位。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既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又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先河。在中国美学和文学思想史上,他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汪国真:他有自己的审美坐标

【关键词:平凡,生活,远方,诗歌】

汪国真的诗歌,在主题上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作品的一个特征经常是提出问题,而这问题是每一个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其着眼点是生活的导向实践,并从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在当代从诗人华丽转身成为书画家、作曲家,在诗歌、书画甚至还有音乐作曲等各个领域均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并创出自己风格和特色,汪国真是引人注目的,也是最成功的。汪国真是现在的诗歌有点被边缘化,而改变这种状态最好的方式就是创作更多优秀的诗歌,他还寄语年轻诗歌创作者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不断积累进步。

沈渭滨:半世坎坷皆为字

【关键词:学术,钻研,严谨,不懈不怠】

沈渭滨先生书房里的一副对联:半世坎坷皆为字,一生惬意是文章。

由“半世坎坷”到终以史学成名,是在不懈不怠的一路力行中实现的。渭滨教授以着述严谨为风格,文字之外,又能善谈,但立言之际绝不信口开河。我好几次目睹过他听人发言之极其专注,其间时或常脱下眼镜,以极细的蝇头小字在纸片上疾书,之后开口作论说,则言之滔滔,中气十足,一扫往日的老态。虽阐述之中有论争,有辩驳,而皆以学术论学术,人所共见的,俱是一种书生的认真。

罗国杰:他用一生“正人心”

【关键词:求知,真理,坚持,文化传承,师者】

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里,罗国杰被年轻的学生们称为“镇院之宝”。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创者,撰写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伦理学》和《伦理学新编》等着作。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本、硕、博三级伦理学培养体系,由此成为全国高校伦理学的研究中心。他带出来的学生称自己为“罗门弟子”。

“要坚持”,是他一生中对学生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另一句则是:按照自己的思考去做,错了也没关系,只要我们真正追求真理。

俞云阶:胸怀坦荡南来风

【关键词:求知,创作,坚持,文化传承,挫折,历练】

眼下,因为在中华艺术宫举办的“俞云阶艺术大展”,确实红了半边天,如果俞先生地下有知,他大约会操着乡音极重的常州官话大笑道:“藕(我)本来就画得好咯嘛……”他本是一光明直率简单勤奋的艺术家,只管画画不懂政治,把他打成“右派”列为了“江叛党集团”,实在是高抬了他,荒唐的是几十年后查下来居然并未在册,造化不弄人倒是人弄造化了,令人何止太息!

然而这位仿佛天生秉着常州古老经学派倔强血脉的画人如一尊突突冒着青烟的巨大永动机,在太原路那幢小屋中坚强地鼓动着,始终不息,始终压不垮,动力是他的画和他的夫人朱怀新老师,苦则大苦,难则大难,不见戚色,不见消沉,端的一个傻气十足的中国知识分子像。现在述来如此轻巧,云阶先生要那样度一日日的几十年,何尝简单容易哉!

大江健三郎的获奖理由

【关键词:关爱,父爱,灵魂深处,人生的挫折】

我那个在智力上存在着障碍、却存活下来的孩子,在小鸟的歌声中走向巴赫和莫扎特的音乐世界,并在其中成长,终于开始创作自己的乐曲。我认为,他最初的小小作品,无异于小草叶片上闪烁着的耀眼的露珠,充满新鲜的亮光和喜悦。纯洁一词好像由in和nocea组合而成,即没有暇疵。光的音乐,的确是作曲家本人纯真的自然流露。

然而,当光进一步进行音乐创作时,作为父亲,我却从他的音乐中清晰地听到了“阴暗灵魂的哭喊声”。智力发育滞后的孩子尽了最大努力,以使自己“人生的习惯”——作曲,得以在技术上发展和构思上深化。这件事的本身,也使得他发现了自己心灵深处尚未用语言触摸过的、黑暗和悲哀的硬结。

名教授启功的“胡说”

【关键词:友善,与人交往,谦逊,学问,大师】

启功待人友善是出了名的,“启功不打假”更被传为美谈。晚年应接不暇的来访,为书所累的无奈都与他以礼待人的谦和品性有关。章景怀说,与启先生共同生活的几十年里,他待人接物的礼数始终如一:对人称呼“您”,握手要站起来,送客要出门……而他送给别人书画作品的数量也可以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计名利、不摆架子、幽默可亲的启先生人缘非常好。

约三十年前,先生应邀赴香港演讲《红楼梦》。先生登台鞠躬之后,便提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大字:“胡说。”见满堂愕然,先生笑眯眯解云:“过去胡适之先生一家之说,或贬之‘胡说’;启功系满人,亦胡种也,今日所说乃真正之‘胡说’。尚盼诸位姑且听之,多予批正也。”

王选:淡泊名利,甘为人梯

【关键词:淡泊名利,师者,大师,立根之本】

身为名人的王选有一串串闪光的头衔,但唯独对“老师”这个称谓看得比其他任何名誉都重。他最常用的名片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教授王选”。他不止一次地说:“这张名片是永恒的。”这从一个侧面突出地反映出王选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

君子重本,本立而道生。在王选看来,教师才是他的本行,教师才是最光荣的职业。他在个人事业的颠峰之际,做出一个常人看来不可思议之举:毅然把舞台和荣誉让给了青年才俊,而自己则回到本业,甘当人梯,做起了选才、育才的基础性工作。这一举动当时就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赞誉。没有淡泊名利的高尚境界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庄子到底有多狂?

【关键词:真名士,风流,潇洒,自由,至高追求】

对于一个追求中庸和适度的民族来说,狂的魅力有时是无法言说的。囿于生存的环境,人们往往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掩饰自己对于狂的追求和渴望,但有时这种追求和渴望总是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来。譬如通过他的更喜欢李白而不是杜甫,或者他的偶尔的放歌纵酒,或者只是他的对庄子的欣赏。“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似乎不仅是李白个人的自白。放歌纵酒,也不只是魏晋名士风流的影子。而他们都可以让我们想起另一个人,那就是庄子。

其实庄子的日常生活是很难用“狂”这个字来形容的。虽然由于他生活的年代距我们现在有两千三百多年,因此我们几乎不能描述他的具体生活。但是透过他的着作表现出来的他的处世方式,我们仍然可以做出上述的推断。他是一个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的人,他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他是一个销声匿迹自埋于民的人,像这样的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人,他又如何能狂呢?但也许他只是出于某些理由在刻意地掩饰着什么,可是总有纸包不住火的时候。在某些关键的时刻,庄子总能表现出特殊的姿态,让我们领略些“狂”的意味。

阮籍:穷途之哭

【关键词:名士,阮籍猖狂,报国】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司马氏掌握政权,大杀异己,文人志士多遭迫害。阮籍作为当世文人,报国无门,又整日为躲避迫害而提心吊胆,《晋书阮籍传》中说阮籍提及世人“并无臧否”,也就是说,他对别人没有任何好的或者坏的评价。在清醒时怕被人抓到言语上的把柄而多不敢言,只有借酩酊大醉时发泄心中的不满。

阮籍不平常的穷途之哭,看似疯癫,实则是对自己无能和满腔抑郁之情的发泄。他与司马氏关系与嵇康同司马的关系相比稍微接近,使其无法同嵇康一样正面反抗司马氏的统治,但他又不愿同当时许多“士大夫”一样为司马氏服务,内心交加着矛盾,痛苦,于是便有了当街嚎啕的疯癫之举。

因此,“穷途之哭”既是阮籍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也是对自己内心难以抒发的抑郁愤懑之情的发泄,同时包含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寒山:那个在风里大笑的诗人

【关键词:看破,淡然,超然,名士】

自归隐寒岩后,寒山再未想到过以诗博取声名,写诗,完全是兴之所至,他吟哦朗诵,他长啸大笑,他走到哪里,就把诗题到哪里,有时是墙壁上,有时是树上,有时是岩石上。“五言五百篇,七言七十九,三字二十一,都来六百首。一例书岩石,自夸云好手。若能会我诗,真是如来母。”最好的诗,就是和谐简练的大白话,清新浅显,一点不玄乎,难怪后人称他为“中国第一个白话诗人”。这就像禅,有人说禅是高深的,高僧却道,禅就是饿了吃饭累了睡觉。寒山曾经是痛苦的,在为功名焦心的日子里,他离昂扬、快乐很远,而当他真正看破世事参透世事,这个世界只剩下清寂和本真,他也恢复了逍遥快乐的天性。

翻译寒山诗作的美国诗人史耐德斯奈德就说,他心目中的寒山子便是“一个衣衫破烂,长发飞扬,在风里大笑的人,手里握着一个卷轴,立在一个山中的高岩上”。这也是我心目中的寒山形象,一个在风里大笑的男人,那般洒脱,那般放达,只有真正看透世事,才能从心底里发出那样的欢笑。与整日介把“看破放下”挂在嘴边,而一辈子皱着眉苦着心的行吟诗人相比,寒山这样的形象与其说是诗僧,更像是一名侠客。只不过,这样一个侠客,是一个剑走偏锋的侠客。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

大自然中的噪音需要治理,思想、文化、行为中的“噪音”更需要整治。这里说的噪音,包括大话、空话、套话、谎话等等。诸多噪音如果口口相传,乃至成为一种习惯性的语境,必将形成不良的社会弊端,对于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形成潜在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扩大了与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交往,很多西方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也随之传入我国,不得不承认,有一些是进步积极的,而一些则是刺耳的噪音,侵蚀着社会肌体的健康。对于西方思想文化中的声音,我们要明辨哪些是好声音,哪些是有害的噪音。对于有害的噪音,我们必须予以抵制、清除。

寂静是对于大自然而言,而宁静与安静主要是指向人类群体,可谓词不同而意相近。《一平方英寸的寂静》这本书尽管是围绕大自然的好声音与寂静进行生态层面的叙述,可是对于人与社会的启发是多维度的。我们身处快速发展转型的这个时代,不仅要遏制生产生活中的噪音,还要祛除思想、文化、行为中的噪音,在风清气正的氛围中,安静地阐释生命的美义。

王安石的痴气

他不修边幅,不通人情。宋是一个士大夫之国,大家都穿得很体面,彬彬有礼,偏偏这个王安石不洗头、不剃须,每天身上很臭地来上朝,还整天死着一张脸,同僚都叫他“拗相公”。他不拉帮结派,独来独往,跟任何人都没关系。

王安石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王安石的这些恶习众所周知。苏洵曾经描述王安石说:“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

庆历五年(1045年)三月,韩琦任扬州知府,王安石为签判,成了韩琦的幕僚。王安石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因此当差的时候时多来不及洗漱装扮。韩琦以为王安石夜夜寻欢作乐,就劝他不可荒废读书。王安石也不辩解,只是说韩公不能知我,后来韩琦才发现王安石非常有才华。

王阳明:没有呆气,就没有圣贤

王阳明身上,始终存在着呆气和油气这两种相生相克的气质。因为呆直,所以他敢于指斥刘瑾为权奸,以至于被廷杖四十,贬为龙场驿丞。但他又不是一个不知权变的人,他也很油,知道刘瑾不会放过自己,肯定会半路杀来,过钱塘江时,就使了一个金蝉脱壳之计,把自己的帽子和鞋子留在江边,还煞有介事留下一封遗书,表示已投江自尽。可是,躲得了一时,却躲不了一世。作为替补圣贤,王阳明也面临着哈姆雷特般的选择。最终,他选择了流放,呆气战胜了潜伏在体内的油气。

没有呆气,就没有圣贤。说到底,识时务者为俊杰,是一种油滑的市侩哲学。王阳明后来遭遇宁王反叛。在敌众我寡,形势逼人的情形之下,依然知难而进,一举剿灭叛军,正是这种呆气的最好体现。若是换作聪明人,真不知有几人俯首几人称臣呢。

当今之世,缺的不就是这么一股呆气吗?

百岁才女杨绛的简约情怀

面对杨绛即将到来的102岁生日,杨绛的朋友们都不愿意凑这个热闹。“会另外选个时间去看她吧。”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陆文虎说,“她对这些热闹喧嚣都不感兴趣。”大家每次去看她,最多也就待一个小时,或者半个钟头,就怕打扰她。

今年6月,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还和朋友一起去看望过杨先生,当时问杨先生最近怎么样,她的原话是,“饭吃得下,觉睡得着,很好。”陆建德说,杨先生精神非常好,还经常看书、写东西,“我们看过她的一些文章,很多问题请教她,她的思维很敏捷。”

外文所郑土生是钱杨的朋友,经常去串门,今年3月份他还去看过杨先生,“杨先生身体很好,步履轻快、思维敏捷。只是耳朵不太好,我和杨先生谈问题基本都用笔谈,她问什么问题,我写下来给她看。”

大师的家教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据周海婴所着《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丰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有一次,长子瞻瞻要丰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同时,子女独立后,要与父母分居,“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钱存训:坐拥书城为汉学

北京时间4月10日凌晨,着名汉学家、中国书史和文化史研究泰斗钱存训先生在美国芝加哥因病辞世,享年105岁。

这位终身坐拥书城的老人,毕生致力于研究汉学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20世纪以来图书馆学宗师、美国东亚图书馆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专题研究,枯燥无味,知音者寥寥。”这是钱存训的心声,几十年来,在图书馆学这个冷门领域,钱存训用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潜心钻研,留下无数中国图书史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扩大了汉学在海外的影响。凡此成就,不仅仅是一般的学术研究,更是为中华文化立言的不朽事业。

冼鼎昌:行走在音符和粒子间

冼鼎昌的世界里,充满了两种元素:粒子和音符。

粒子世界的冼鼎昌,是中国同步辐射应用的创始人,领导建成我国第一个同步辐射实验室。他的逝世,引起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沉痛哀悼。500多人佩戴白花,在低缓的乐曲中,为他送行。

冼鼎昌热爱音乐,也从未放弃音乐。恰巧老玻尔和小玻尔的夫人也热爱音乐,老玻尔擅长弹钢琴,小玻尔的夫人擅长吹长笛。冼鼎昌和他们因音乐结缘,成了很好的朋友。

即便到了晚年,冼鼎昌仍可以一口气列举一连串艺术造诣很高的科学家的名字。比如喜欢拉小提琴的爱因斯坦、热爱文学的奥本海默。在冼鼎昌家的卧室里,有两样东西最醒目:一是一架黑色钢琴,再是几个柜子的密纹唱片和一个装有数百张世界名曲激光唱片的小玻璃柜。在这里,你看不到物理学家的痕迹。

陈岱孙:一生只做教书匠

陈岱孙1900年生于福建福州,95岁时还主持了博士生的毕业答辩。从20世纪至今112年,中国的经济学家有很多,但是作为教育学家、教授经济学70年的只有他一人。称他为经济学泰斗,不是指其生命的长寿,而是指如他自己所言,一生只做了教书一件事。

汤一介:一介书生,一生如是

汤一介先生的为人与治学,都受到父亲汤用彤先生的巨大影响。

汤用彤生前是北大着名教授、学校校务委员会主席,也是中国现代哲学家、佛教史家,久负盛名的国学大师。之所以给汤一介取名为“一介”,正是取“一介书生”之意,希望他能坚守书斋,“视读书为本分”。

先生曾回忆: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而安”以及“毋戚戚于功名,毋孜孜于逸乐”的祖训,从父亲的文章中,我们能看到他的为人为学,立身处事之大端,且可看出他忧国忧民之胸怀。

遵从父亲的教导,先生为学如此,为人如此,一生如是。

李小文:一双布鞋,一点素心

2015年1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病逝。李小文堪称我国遥感领域的泰斗级人物,专长于遥感基础理论研究,是Li-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的创始人,成名作被列入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在国内外遥感界享有盛誉。

李小文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2014年4月他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做讲座时被拍的一张照片。照片里的老人一袭黑衣,瘦削的面庞上蓄着胡子,光脚穿着一双黑布鞋坐在讲台前,低头念着发言稿。

李小文的一名博友说,李小文多少有些魏晋文人的风骨,而这种风骨,就是现在学术界缺少的真性情,是学者本分的回归和做学问应有的那种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四然是人生的境界作文

全文共 2795 字

+ 加入清单

“失之坦然,得之淡然,争之必然,顺其自然”杂感

“四然”是人生境界,是超越自我的一种超然,“风物长宜放眼量”,毛爷爷如是说,“拿得起、放得下”,俗语如是说。总之,话好说,现实中真正做到位却不是易事。有人天生豁达些,稍加磨练即领悟到一个较高的境界,有的心性狭隘些,但心性向善通过不断的修炼也会有长足进步。天生豁达的咱不论,本文只论与自己差不多一样的普通心性,通过学习磨练的切身感受。

一、“失之坦然”是心态,不是不上进和放弃

人生活在物质世界,有需求、有欲望,正当的欲望为人所提倡,如果目标很高通常称之为志向。欲望得不到满足,志向得不到实现,尤其是非常想要并经过一番努力而失败的,失落感尤其重,记得小时候评书里说就好像万丈高楼一脚踩空,扬子江心断揽崩舟。当年觉得调词很押韵,成年后失意之时再也没有觉得这两句话念起来那么潇洒,失意时无法用语言描述清楚的。失之坦然就体现在此时的素质上。第一次失恋于是乎左手一支烟,右手一瓶酒,对着镜子看着自己的样子喝,现在想起来很好玩,可当年真是不好玩。这时候有朋友、有教你解脱的书最重要,可重要归重要,一方面觉得应当理智超脱,一方面又是难以割舍的放不下,这就是我们普通人。后来我总结还要靠心智模式,心智不开,朋友怎么劝,书怎么看都没用,最关键的是自己真正有所悟,境界才能有所提高。我给爱情下的定义就是带着感情的欲望,呵呵,人一动感情的确更难放下,能放得下的就剩下纯洁的感情了。这时的人就无私了,真爱就是为了对方的幸福。

然而对待工作和事业上的磨难,似乎又有所区别,《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前几年火的一塌糊涂,我看了后就一个感受,这纯粹扯他娘的松花蛋。这是老板愚民之策,愚化职工的烟幕弹,属于我的奶酪被人夺去了,我还要超脱不在乎去寻找别的奶酪,甘心做奴仆甘心被无情的剥削,还有天理没有?这时的失之坦然是心态,又不仅仅是心态。不要着急上火是对的,不因气愤失智是对的,但要敢于抗争,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天行健,君子不可不自强不息,不放弃、不抛弃,谁能笑到最后谁就笑的最好。所以我觉得坦然说的是心态,不是行为。放弃之坦然,不放弃也坦然。

二、“得之淡然”是境界,不是不重视和不争

我觉得淡然首先说的是理智,没有理智无法淡然。没有理智的淡然应该也有,但那基本是阿Q,就和猪偷吃菜园被打走,拐过墙角就淡然了差不多。现实中的所得我看分为两种,一种是我得之对他人没有损失,这样的所得忘乎所以似乎还不至于招灾祸,然而世间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的需求是无限的,很难找到你得到而他人不想得到的东西。淡然处之,保持清醒头脑是得之的基本条件,忘乎所以必然所持不长久。所以淡然是境界,不是不重视,相反应当相当的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学习,继承先烈的遗志,长大才能保卫我们的胜利果实”,记得这是儿时在学校玩经常听老师教导大哥哥姐姐的词,等我们上学了就听不到了,现在看这里面有道理,得之要淡然,但也要珍惜。记得刚上班时一次参加单位书法比赛,得了个末等奖——双人床全套行头,姥姥的我还没结婚呢,怎么给了这么个奖品,嘴上这么说其实心里很喜欢,哈哈,同班组一大哥说我刚结婚可没有这样全套的,卖给我吧,说完掏出100元钱(市场价大约300),当时我心头一窄就接过了钱,过后很后悔,当时为什么就不能送给他?心底狭窄没有淡然,100元怎值彼此哥们同事一场?陷入深责之中,第二天花掉它买来瓜子水果大家享用,多少平慰一下自己内疚的心情。心底无私天地宽,写文章经常掉这样的诗句,但要自己真正做到天地宽,还真需要锤炼。淡然所得之利,珍惜所得之用。君子于财淡然取之,用之有方才能成就境界。胡雪岩500两银子送掉了自己的饭碗,却成就了一段佳话和日后的辉煌。秋瑾撒出去自己留学日本的全部学费,却感动很多志士愿意为她出钱。失之得之皆淡然之功。现在我经常教育儿子不要只满足记住几个好词格言,要深刻领悟学以致用,吾辈普通人之所以普通,全然缘于没有那份淡然的境界。

三、“争之必然”是心志,不是放不下和狭隘

争取该争取的东西,办可办成的事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必然就是可行性研究,争取把可行的事情办成,或者说可行性大于风险的事情。感觉对必然的理解是关键,生活中普通人常常把自我心想视为必然,同一件事情,大家想的不一样,于是争执、矛盾、不愉快就产生了。中国的文字狱差不多也源于此?清风不识字啊,基本上是按照我的解读来给你的思想作定义。猜忌源于主观主义,抛弃了主观主义的才是符合客观的逻辑分析推理。几乎大多数人都是在这个环节有问题,所以知识可以积累,但做事的水平有高有低,全在运用时的心智是否健全健康。然而令人困惑的可行性到底可不可靠,毛爷爷的小米加步枪如何做其可行性研讨,抗美援朝如何做可研?王永庆进军塑料行业也是这种情况,他们都是把看起来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办成了。看来必然中还包括主观能动性的成分,要不然毛爷爷老人家怎么在后来把人定胜天推到了历史的极限?看来只有用成功来衡量过程是否是必然了。

说这些波澜壮阔的事情似乎与我们的生活风马牛了,还是贴近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心志得以实现似乎少有天上掉下个馅饼,要靠我们努力争取,到底是坚持还是明智放弃?似乎都有案例做充分的说明,有的坚持到底成功了,有的则浪费了青春,似乎有更多的因素左右着人的命运。曾国藩说你就是才高八斗也要让一半给老天,看来机遇是客观存在的,准确把握时势是决定取舍的门户,该争取的就要争取,该放弃的就不能放不下。只能这么笼统的说说漂亮话了,临时决断,存乎一心。

四、“顺其自然”是智慧,不是无作为和退让

“顺其自然” 用岳飞的话说是“不可躐等、不可争遽”,过和不及都不是顺其自然了,躐等和争遽就是迟缓和冒进,应当按照正常的努力步子走,功到自然成,所以我所悟的顺其自然不是无作为,顺水行舟,走到哪算哪,遇到什么接受什么。也不是不积极努力,退出竞争舞台等着天上掉馅饼,而是不做过分的努力,不做非分之想。

如果说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事情,完全不加以人的影响,沿顺自然规律的轨迹还相当有道理,但作为社会科学,就很难说清楚了,很多事情如逆水行舟,顺其自然就南辕北辙被冲到下游去了。看来道理都有它的适用范畴和适用时机,时间地点条件不对,理论就不对。所以我觉得没有智慧的顺其自然就成了随波逐流,有了智慧的顺其自然就是庖丁解牛。智慧告诉刘伯承什么时候 “狭路相逢勇者胜”,什么时候不动刀兵,顺势解放云南。鬼谷子云:“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 苞以德就是顺其自然,施以力就是逆流而上。日常生活中也是这样,男人追求女人,要注意女人的情感,要顺着感情的发展规律,最后如胶似漆。而女人主动追求男人,就需要勇气,需要打破被动的心理,女人主动需要付出更多的心力。比如有人说要想征服男人的心,得先征服男人的胃,这得做多少好菜啊,不容易啊,看着好像说的是这么回事。

[四然是人生的境界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宽容是一种境界作文600字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自古以来,所有成就大事的人身上无不体现着同一个特点——宽容。没错,宽容是一种境界,只有胸怀比大海还宽,气度比蓝天还高的人才能达到这一神圣的境界。

楚庄公达到了宽容的境界。他没有因为在酒宴上有人趁黑摸了他的爱姬而雷霆大怒,他宽容地采用熄灯脱帽维护了那人的尊严。以至在一次战争中,一人奋勇杀敌而使国家转危为安,那人便是曾冒犯楚庄公爱姬的人。

看,宽容成就了一个国家,使之立于不败之地。

李斯特达到了宽容的境界。对于有人冒名是他的学生而举办音乐会,他能冷静地了解真相,并大度地原谅了那位学生,收她为徒,在她的音乐会上演奏出完美的一曲。

看,宽容成就了一位追求艺术的音乐爱好者,也使李斯特名留青史。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达到宽容的境界。慈禧太后因为太臣在下棋时开玩笑地说了一句“杀太后的马”,而怒不可遏地下令斩那大臣全家;周瑜因为容不下诸葛亮拥有比自己睿智的思维而怒火攻心,急喷鲜血。很显然,这些只拥有狭隘心肠的人的最终下场惨不忍睹。

其实,想达到宽容的境界并不难——

大海能容忍惊涛骇浪的一时猖獗,它做到了宽容;天空能经受狂风骤雨的一时肆虐,它做到了宽容;卵石能任凭溪水的冲击,它做到了宽容……如此看来,自然万物都能达到宽容的境界,而人类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宽容真的是一种境界,一种神圣的境界。只有到达这一境界,我们才可真正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享受美好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吃”的境界写事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是门不简单的学问。艰涩深奥,错综复杂,要细细分来,充当一门大学课程也不为过。

这吃的第一境界,叫“大嘴吃四方”,天下的东西,能吃的统统都吃,吃遍五湖四海,吃遍山川五岳,让天下的美好全部在我肚中,全部在我心中。这一境界,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因为这一境界不仅靠嘴大,更靠心大。因此要达到这一境界,首先要有一颗足够“大”的心,心怀古今,虚怀若谷,能忍天下不忍之事,能懂天下不懂之惑,这天下便是我心,我心便是天下,达到此等,便可放嘴大吃。

这吃的第二境界,叫“有胆的撑死,没胆的饿死”。很明确,就是要有胆。见过的没见过的,听过的没听过的,碰见就吃,遇见就嚼,没有什么不敢吃的,学学人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是何等气概!有很多美味,都隐藏在丑陋的外表下,因为真正的美味不需要华丽的外表来吸引人们的目光,害怕,懦弱只会错过更多,所以,有机会就敢发挥自己,让机遇从嘴边溜走,那比饿更难受,更无奈。不管乌里吧叽,不管恶心巴拉,只要能吃,就敢甩嘴大嚼,达到此等,将不会有美味与你错过,将不会有机遇与你擦肩。

这吃的第三境界,叫“饭后一声笑”,吃完了饭,不论山珍海味,不论糙米粗糠,放声一笑,便可精神百倍,吃了亏,笑一笑,受了委屈,再笑一笑;失败,挫折通通都来了,还要笑一笑,这样,就没有什么可以影响你的食欲的,也不会阻碍你为下次的成功做准备了。不过,这笑可不是傻笑,更不能嗷嚎大笑,而是开朗的笑,就像,就像终于还清债务,长舒一口气,浅浅一笑。笑后要会思考,不要同一个错,犯了一次又一次。若能嘴里含着树皮草根也会笑,若能丢了工作也会笑,若能面对恐惧、面对失败也会笑,那么,从此以后,没有什么可以阻拦你成功的脚步了。

吃的境界,是人生的表现,怎么吃,就有怎样的人生,慢慢提升吃的境界,就是提升思想的境界,人生的境界,灵魂的境界。吃的最高境界,是一种玄妙的境界,达到那一层,便掌握了命运,便掌握了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对照标准标杆看道德境界高不高发言稿

全文共 1293 字

+ 加入清单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丰富实践和成功经验,与时俱进地修订出台了《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两部党内法规。两部法规的出台,体现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坚强决心。

用心刻印法规。《准则》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的有机结合,重在立德,强调自律,紧扣廉洁自律的主题,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是党执政以来第一部坚持正面倡导、面向全体党员、规范全党廉洁自律工作的基础性法规,是党章规定的具体化,为全体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高标准。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道德追求。是党中央向全党发出的道德宣言和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条例》围绕党纪戒尺开列负面清单,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指明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于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维护党章党规党纪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保证党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领会两部法规就是要把法规刻印在心上,烂熟于心,向《准则》看齐,用《条例》检验,力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法规内容要年年读、月月思、天天想,对言行举止要一一比对、反复检查、对标定位,在思想上反思自己,在行动中检验自己,做一个学习贯彻两部法规的有心人。

自觉比对标杆。《准则》是共产党人的标杆,重申了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强调“三严三实”中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要求全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求全体党员要处理好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四大关系,旗帜鲜明地倡导公私分明、崇廉拒腐、尚俭戒奢和吃苦在前。从严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从政、用权、修身、齐家四件事,突出家风修养和道德境界。践行“八条规范”,就要做到“四个必须”;只有做到“四个必须”,才能践行“八条规范”。比对标杆必须增强党性修养,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护党;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自觉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以“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作为检验标尺,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严防死守底线。《条例》是共产党人的底线,凸显了“党纪严于国法”的高标准。国家治理需要依靠法律,党员管理则要强调纪律。党员遵守国家法律是分内之事,而由于角色身份特殊,还需遵守纪律和规矩,党纪严于国法,标准更高,要求也更高。在法律之前为党员划定纪律底线,从小错抓起,不让党纪严于国法沦为空话,让从严治党、党要管党方针落地生根。坚守底线必须深学,提升思想境界,筑牢思想防线,从内容上去感知,从内涵上去认识,从思想上去提升,达到净化自我的目的。必须细照,要对照《条例》端正思想、摆正身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领导干部要端正从政行为,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牢记人民公仆的身份,常修为官之德、常念民生疾苦、常思贪腐之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登山境界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次登山,我都只注意脚下的风景,却从未想过上面还有更妙的景致。小编收集了登山境界哲理故事,欢迎阅读。

登山境界

弟子问师父:我欲云游参学,并向众生宣讲佛法,不知可否?

师父说,你现在的修行还不够,先去爬一爬那座山吧。

师父,我自小就在这跟您修行,那座山我不知爬了多少遍,为什么现在还要再去爬呢?

师父一笑,说,当你看到与儿时看到的不一样的风景的时候,便是圆满之时了。

他决定一试。

第二天,他回来了。弟子说,师父,我从来没有爬到过那么高的地方。儿时,我只在山脚徘徊,看到一些花花草草便满足了。然而,这一次,我爬到那么高的地方,才明白,原来山上有如此奇妙之景。师父,我现在可以远行了吗?

师父微微一笑,说:不行,还远着呢。你再去试试。

这一次,他沿着昨日足迹往上攀登。到了昨日登过的最高处,已无可登之路。他想,今日所见,与昨日并无不同。难道要往上,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可是,向上便是悬崖峭壁,如何能上?

思忖过后,他决定,冒死攀爬而上。

两日过后,他疲惫且伤痕累累地回来了。但是,他脸上却很高兴,说:师父,上面的植物并不繁多,也不奇妙。可是,云雾在山间缭绕,恍如天境。这就是师父所说的“不一样的风景”吗?

师父微微一笑,说,不,还差得远呢。你再去试试。

他顾不得疲惫与伤痛,再次前往。

三日过后,他回来见师父。弟子一脸平静,说,师父,我决定留在这继续跟您修行,直至圆满。

师父拈须一笑。

许多年之后,师父圆寂,他下了山,云游讲学,最终成为了一代高僧。

有一天,他跟他的弟子说起那时登山的经历:

每一次登山,我都只注意脚下的风景,却从未想过上面还有更妙的景致。在山脚,我以为见到的奇花异草已是稀奇之物,却从未想过,山间的云雾更为神奇;登至山腰,见云雾缭绕,恍如天境,却不知自己已为云雾所迷;而当你登至山顶,遍览天下,才明白,何谓真正的“境界”。于是,你才真正明白自己的渺小,才不会满足于曾经所见之景,才会向着更高之境勇猛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有一种境界叫做成熟作文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境界叫做成熟

之所以说成熟是一种境界,就代表这并非是每个人都能轻易达到的。年过古稀把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成熟,正值花季并不意味着就一定幼稚。成熟不在乎生理年龄,在乎的是一个人的心理年龄。因而,成熟不代表年龄,它是一种境界。

人似乎总是在经历过苦痛之后才达到成熟这一境界的。

他叫安贤洙,在都灵冬奥会上获得了4枚金牌。他叫维克托·安,在8年后的索契奥运会上斩获了3金1铜。他的出现总是令人惊喜不已。他是安贤洙也是维克托·安。安贤洙收获了无数赞誉,但随后训练中的意外撞墙让他在一年零三个月里经历了3次手术,加之队友的排挤,待遇的不公让他苦不堪言。他到达了人生的低谷期。可他没有一味抱怨或者就此放弃自己,而是果断放弃韩国国籍,加入俄罗斯,为俄罗斯效力。不得不说那段日子是煎熬的,但同时也是他破茧成蝶的动力。如果没有经历过那段低迷的日子,他或许就不会有八年后的这一切殊荣。是痛苦让他成熟,成熟的安贤洙成就了如今耀眼的维克托·安。他达到了成熟这一境界。

像维克托·安这样的人有许多,他们都选择在痛苦中成熟,不断历练自己,最终开出令人惊艳的花朵。

被父母遗弃而被视为智障儿童的莱斯·布朗,在痛苦中成熟,每天打100个电话寻求演讲机会,最终成为了美国最受欢迎的演讲家之一;天生没有四肢的尼克·胡哲,在痛苦中成熟,不但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成为了世界著名励志演说家;花季失去双腿的史铁生,经历了一段挣扎之后,在痛苦中成熟,写出了令人潸然泪下的不朽篇章。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成熟。

我们敬佩他们的成就,转而追求成熟,却往往在追求成熟的过程中偏离了方向。中学校园里女孩子们染发烫发,穿高跟鞋,这不都是急切想要变得成熟的表现吗?可是他们一味的去追求外表上的成熟,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其实是内心的成熟。

当你遇到困难时,用内心的成熟来勇敢地战胜它;当你取得成功时,用内心的成熟去沉稳地对待它;当你感到孤独时,用内心的成熟来淡然地保持它……

这一种境界就叫做成熟,有了它,你会变得淡然,沉稳,安静……最终会更加自信而坚定地走出自己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人生三境界

全文共 1281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小沙弥,出家修行多年,一直没有开悟,他相当痛苦烦恼。一天夜晚,小沙弥去拜见老方丈,向老方丈诉说自己内心的苦楚纠结。

老方丈对小沙弥问道:“徒儿,你知道人生境界吗?”

小沙弥请教道:“师父,人生有哪三境界呢?”

老方丈说道:“第一境界是求。世人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觉得物质追求是生活的动力,一辈子都被物质假相迷惑所困,以为有了充足的物质,就能得到人生的全部美好幸福;不少人都倾尽一生的精力去追求财富名利欲望,身体消亡的那一刻也没弄明白自己为何而来,应该回归何处,这一世都等于白来。世间大部分人活在这个境界中。第二境界是缘。一些人在物质丰富之时,发现物质只能带给人们一些快乐、一些美好;物质并非能够带给人们全部美好幸福。尤其在物欲横流之时,人们内心常常会充满多愁善感、苦闷迷惘、忧悒伤痛,却不知道如何消解排遣。一些人开始了内心精神的求索,寻求内心精神的宁静、安逸,逐步脱离部分物质控制,有意识地选择放下一些外在物质的东西,开始回归到身体本质层面,明白身体是修行的根基,生命是人生之本,开始珍爱自己、珍爱周围亲近的人,花费精力去修复还原自我的身体和心灵。这些人已经懂得了回归生命,进入到生命的本源。世间少数人活在这个境界中。第三境界是舍。一些人在内心精神修行中,上升到灵性境界,终于悟到一切遇到的人,一切创造的事,一切经历的情,都是为了帮自己完成这一世的修行圆满,每个与自己有缘者都是自己生命的贵人。无论好与坏、对与错,看清了自己经历的一切痛苦都来自头脑的判断分别,人再也不为一切所困扰,没有了执着、痛苦,懂得调控情绪,意识与身体逐渐完整合一,体会到了所谓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所在,心灵开始成长、成熟,知道创造奉献比索取拥有更美好幸福,明了感恩回报是人生最美的幸运与幸福,明白创造奉献、惠泽众生、造福众人才是人生最美好的幸福之道,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世间极少数人才能达到人生最高境界。”

小沙弥听了老方丈这番话,有所开悟道:“师父,你是说人生的境界越高,内心就越宁静,精神就越崇高,灵魂就越高尚,人生就会美好幸福。”

老方丈说道:“徒儿,你知道人生还有三层楼吗?”

小沙弥问道:“师父,人生有哪三层楼呢?”

老方丈说道:“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楼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楼是灵魂生活。具有第一境界的人居住在第一层楼,具有第二境界的人居住在第二层楼,具有第三境界的人居住在第三层楼,人生的三层楼与人生的三境界都是互相对应的。你知道自己居住在哪层楼吗?”

小沙弥说道:“我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境界?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也不知道自己心住在哪层楼?”

老方丈说道:“这就是你迷惘不悟的根源呀!徒儿,只有明智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身处何境界,才能定位自己、求索人生,才能完善自己、成就人生。只有明智自己到底是谁,自己心住在哪层楼,才能有效地修行自己、造就人生。只有真正地明智人生,觉悟人生,定位人生,修行人生,努力人生,奋斗人生,才能创造大成人生。”

小沙弥瞬间开悟——只有明智人生,觉悟人生,定位人生,修行人生,努力人生,奋斗人生,才能创造大成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追求是一种境界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从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到初显成熟的中学生,以及到今天拼搏的毕业生,之间是愉快的旅行。到了初三,我才发现我拥有一份追求的生活,找到生命的真谛。因为,追求是一种境界

紧紧咬着手指——痛!这是真的,我已是初三学生了,看来我还没有能接受这个现实。我手里捧着五颜六色的化学书,欣喜若狂,但是看到烦人的化学式,突然间我就像丈二和尚一样摸不着头脑,只能愁眉苦脸。

看着蓝天上的白云,听着鸟儿欢呼的雀跃声,我仿佛看到它们在为我歌唱起舞,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期待着我的初三生活。

可怜的我在闹钟的催促下猛地从被窝中爬起来,还沉浸在美梦之中。唉!有什么办法呢?谁让我是初三学生呢?我连忙“打扮”起来,脏衣臭鞋能穿就穿,刷牙能免则免,急匆匆地向学校跑去。

面对着一批批卷子,我只能“晨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手机械地动着,手上的老茧磨得越来越厚了,教室里只能听到“刷刷”的写字声,不时有“咕咕”肚子饿的声音。我的心中只有一个追求的信念,奋斗,奋斗,奋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叮铃铃……”的天籁之音标志着在校一天的追求结束,但是回家后我仍在烛光下苦读,为明天的追求做准备,为中考拼搏!

中考在即,我的追求在即,为了它,我奋斗到衣带渐宽终不悔,在追求中我成长着。我不得不承认,追求是一种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人生的境界高三开学作文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清晨洗漱时,不经意间发现浴室的角落里长出了一株嫩嫩的小芽。我有些纳闷,惊奇地自语:这儿怎么会长出小芽苗呢?我有些想嘲笑它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选择了生命的诞生。可是,一天天过去了,它依然倔强地生长着,为小小的空间里增添了一点难得的绿意,虽然是那么的不起眼!我忍不住多看了它一眼,嫩嫩的,绿绿的。它生长得很好,似乎向我昭示,即使选择了错误的环境,它一样会让生命有姿有色。可是,它的生命毕竟很快就会逝去,犹如流星划过天空那样短暂。我多么想帮帮它呀,却又不知所措……

是的,苦难是一种客观存在,很少有人能够逃避。既然如此,我们理当勇敢面对。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三闾大夫,虽身不逢时,正值盛年,魂归汨罗江里。却始终不忘故国,始终心忧百姓苦难,怀抱匡复社稷之志。

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也不乏“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时候,但他却在诗歌的长河中树起了一座让人景仰不已的丰碑。

为了社稷苍生而“白首搔更短”的杜甫,虽然自己赖以藏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想的却仍然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还可以列出一串串这样的名字。他们无一不是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人,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空怀壮志,命运多舛,无路请缨。或许他们都是带着忧郁、愤怒离开这个世界的,然而他们的名字能够流传千古,不正是与他们虽然生不逢时,却从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因而留下一片耀眼的光芒分不开吗?

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在世上活了多久,得到了多少享受,而是看他在有限的日子里为人们留下了什么。后人记得科举考试落第者张继,却记不住高居榜首的状元,不正是一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吗?

哥白尼早已离开了我们,然而,“地球不是宇宙中心”却成了真理;谭嗣同走了,胸藏爱国情怀的人却多了一分勇往直前的动力;任长霞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得到了弘扬。

一滴水虽然干涸了,至少,它润泽过一寸土地;一棵嫩芽离开了,至少它为小小的空间增添过绿色……作为上帝的杰作,世间最有灵性的人类,活着,岂能行尸走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经典阅读的三种境界

全文共 7126 字

+ 加入清单

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黑色的七月”(其时中学生对高考的形象比喻)的艰难拚搏,我有幸成为西南交通大学的一名本科生。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大学校园中,最吸引我这个农家子弟的去处莫过于社科系资料室(今政治学院信息中心)。资料室的几位老师见我如此痴迷于读书,便特许我可以随时前往阅览丰富的藏书和报刊资料。于是,怀着无尽的感念,我拥有了一段心无旁骛、博览群书的宝贵岁月。读书,留给我的是难以名状的心灵的充实、丰饶与幸福。

当然,坦率说,年少轻狂之时,读书少了一些章法,其情形大抵属于自发而非自觉。古语云:“登高自卑,行远自迩”,阅历,于人是相当重要的。记得南宋词人蒋捷有一首《虞美人·听雨》,说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账”,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暮年“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同样是听雨,人生各个阶段的体验如此迥异,阅历使然也。清代涨潮所著《幽梦影》中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诚哉斯言!岁月如歌,风过无痕,飘忽二十余载后,丰富的人生阅历与岁月积淀让我对读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特别是对于“读书宜读经典”的命题产生了高度认同。

所谓“经典”,古今在内涵上是有差别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经典”曾被赋予了神圣的色彩。《尔雅﹒释言》说:“典,经也;威,则也。”郭璞注:“威仪,可法则。”(《十三经注疏》)由此可见,经即典,典即经,只有那些能为人们遵循、持守的文字文本才有资格称为“经典”。又据许慎《说文解字》:“经,织纵丝也。”即是说,“经”的原初含义为丝织物的纵丝,据川籍学者杨乃乔先生分析,“经”后来逐步演化为一种话语权力的象征,成为生命主体“立言”的文本形式(《东西方比较诗学——悖立与整合》)。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何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纷纷称自己的立言文本为“经”(如《墨经》、《道德经》之类),也不难理解何以宗教文本也通常冠以“某某经”的称谓(如《圣经》、《古兰经》、《金刚经》之类)。

现在所谓“经典”,其内涵比之古义显然宽泛了许多,大体上指那些历久不衰甚至历久弥新的典范性传世作品。

据个人愚见,相对而言,经典阅读可以有三种境界

经典阅读的第一种境界是“开卷有益”。顾名思义,就是只要多读好书,自会收获良多。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论读书》)的确,读书尤其是经典阅读乃一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阶梯。

阅读可以养心。宋代王禹偁在《黄冈竹楼记》中描绘自己“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办公之余而焚香默坐读《周易》,人生一大快事,养心也。

阅读可以明理。如《曾文正公家书》中所言:“不愿子孙为大官,惟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此种叮咛,大有深意。

阅读可以长才。杜甫诗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径言博览群书对于增长写作才能的绝佳之处。

阅读可以益智。《论语》中记载孔子对学生语:“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这是一位博学练达的老师对弟子们的殷殷叮嘱,讲尽了读书可以增加知识与智慧的种种好处。

一言以蔽之,书中自有黄金屋,腹有诗书气自华!只要肯于经典阅读,勤于经典阅读,自会不断丰富知识,积累学养,收获学识。

苏东坡有诗曰“诗酒趁年华”,实际上,经典阅读亦须趁早。对于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来说,经典阅读可以早一些为自己打好学问的根基。古人讲“入门须正,立意须高”,我以为,在大学阶段宜通过经典阅读,侧重于打好文史哲的基础(尤其是对于文科大学生)。

哲学是思维的体操,不仅可以澡雪精神,滋养生命,而且能够增强人的思辨能力。哲学阅读尤其是西方哲学阅读,对于思维的训练太重要了!我们治学、撰写论文,须臾离不开逻辑思辨。前两年,我曾经提倡自己任教班上的大学生读点西方哲学著作,最低限度要读一下《西方哲学史》(罗素、梯利著述的版本皆可),用意即在于此。遗憾的是,很多同学告诉我:“老师,西方哲学太难读了,读不下去啊!”我顿时无语,只有徒唤奈何。如此轻言放弃,恐是“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孟子语)。

文学不仅直指心灵世界,同时还会给我们带来弥足珍贵的语言修养。数学大师苏步青先生尝言:“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而语文不仅是社会科学的基础,而且是一切科学文化的基础。”(转引自《中国青年报》2013年2月1日)此言不虚!我以为,苏先生把语文置于“社会科学、科学文化之基础”的高度,恐是对语言表述能力重要性的洞察吧。记得当年自己攻读文学博士时,导师不容商量地要求我们啃读儒家经典《十三经》,还亲自在课堂上抽查督导我们背诵《文心雕龙》《诗品》《文赋》等文学理论经典名篇,无论齿序长幼,一个也不放过。当其时也,我等同窗皆苦不堪言,怨嗟不已。岁月不居,光阴流水般逝去,而今事过境迁,当脑海中时常飘过“每一顾而掩泣,叹君门之九重”“幽厉昏而板荡怒,平王微而黍离哀”等名句,张口即可成诵大段文字如“至於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顿然领悟了导师的用心良苦,既使我们用看似最笨拙的背书方式增长了经典知识,同时也让我们平添了许多语言修养,其功可谓大矣!事实上,许多经典作品是需要背诵的。这正如朱自清先生所主张的,与其浏览万首唐人诗,不如熟记唐诗三百首。仅仅是一般性的浏览,俗称“过目不过脑”,很容易流于“浅阅读”而走向空疏。老一代学人有背诵的传统,像胡适先生11岁之前背完《四书》《五经》,茅以升先生少年时代背过《古文观止》中的大量名篇。这些阅读方式对我们恐怕不无教益吧。

史学修养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鲁迅先生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华盖集》)以史为鉴,鉴古知今,前贤已有定论,自不消说。而对于治学来讲,我们也是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历史视野,离不开时间维度(还有空间维度)的。你做桥梁研究,那就须通晓桥梁建造史。你做国人价值观研究,当然要先圈定历史范畴,是古代、近代还是现当代?历史界定必须严谨,否则就沦为抽象空谈了。当今一位研究中文的知名教授说,中文系其实也是历史系,对于学习中文的学生,最重要的功夫是史学的功夫。此种论断是很有几分道理的。

经典阅读的第二种境界是“雕精达博”。如不能雕精达博,学问便如浮萍无根,难以致远,难现大气象;根深则枝繁,根深则叶茂,此千古不易之理也。中国传统文化有教人“苦读”的传统,像“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之类的倡导多多,难以尽述。我以为,这恐怕不仅仅是勤奋向学的泛泛提倡,某种意义上也是对进入雕精达博之境的微妙提示。所谓“读书当求快乐,苦读大可不必”之论,我不敢苟同。如民谚所说:“不经一番寒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经典之作尤其是中华元典、西方哲学经典向来难读,这种高头讲章若非下一番苦功夫,如何能洞彻其中奥妙?以愉悦、快乐为追求目标,在“开卷有益”的阅读层面上是可以的,但想进至“雕精达博”的境界恐怕难矣!我校杰出校友茅以升老校长曾将治学秘诀归纳为十六字:“博闻强记,多思多问,取法乎上,持之以恒”,认为欲使学问精熟,非“博闻强记”、“持之以恒”则无以收其功。事实上,茅老于中华元典功底扎实,于桥梁专业功夫了得,恐怕皆因苦读、精读以及勇猛精进所致。据校史载,茅老念五年桥梁专业本科期间,留下了多达1000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当是辛勤读书的明证。历尽此番寒霜苦,方得脱胎换骨身!茅先生也因而具备了主持修建中国第一座现代化钱塘江大桥的学识资本。试想,如果经典尽如美国大片那般刺激感官、愉悦动人,如“心灵鸡汤”一样赏心悦目、玲珑可人,则我校不必提倡经典阅读而径直名曰“图书阅读”可矣。众所周知,王国维先生乃大学问家,民国时期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尝读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著作,读一遍,未懂;读两遍,仍觉深奥难入;读三遍,方有一些感觉。以先哲之聪慧睿智,尚且有此艰难,足见经典阅读并非易事。民谚所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我以为,大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太史公司马迁语)的经典都须下一番苦功夫,一读、再读、数读,方得窥其门径,进而登堂入室,识得庐山真面目。我们今天读书,太容易舍难就易、浅尝辄止,太过于强调实用致用、立竿见影了。如果读书只满足于当下的愉悦而不注重分析、综合、系统化,不仅思想难有高度、深度和宽度,所获知识恐怕也很容易像网络资讯那样沦于即刻性和碎片化的。

又有人可能会说:“经典阅读倘若不求实用,那还有什么读的必要呢?”这种问题,我以为实乃似是而非。朱自清先生曾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经典常谈·序》)退一万步讲,我们究竟以什么为依据来判断“有用”、“无用”呢?须知,任何事情均应辩证地、历史地、具体地而不能抽象地看待。此时无用,彼时有用;此地无用,彼地有用;并非只有当下直接用得上才算是“有用”啊。《老子》中讲:“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庄子》中讲:“人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也。”经典于个体生命的“有用”与“无用”,很大程度上是在具备了丰富的人生体验,经过岁月的淬炼之后方得知晓的。开国领袖毛泽东青年时代曾有“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毛泽东早期文稿》)之语,曾文正即晚清重臣曾国藩(谥号“文正”),湖南湘乡人氏。《清史稿》中评其曰:“国藩事功,本于学问”,意思是说,此公伟大的事业乃是源于扎实的学问。为何修史者不讲曾国藩事功“本于智慧”、“本于睿智”之类而偏说他“本于学问”呢?其实,古今以大业而名留青史者灿若星辰,难以胜数,但当得起“以学问而致事功”者,恐怕就寥寥无几了。“学问”一词,在今日语境下既指书本知识,亦指实践知识,于曾国藩而言,其学问之本在于博览儒道经典,这是确凿无疑的。据《清史稿》中记载,这位曾文正公“天性好文,治之终身不厌,有家法而不囿于一师。其论学兼综汉、宋,以谓先王治世之道,经纬万端,一贯之以礼。”“尝取古今圣哲三十三人,画像赞记,以为师资,其平生志学大端,具见于此。”凡此种种,说明曾国藩于经典是下过一番雕精达博功夫的,加之以丰富的实践历练,因而学养丰厚,学识过人。试想,如果曾国藩每读一本书都预先追问一下是否有用,靠着貌似“当下有用”的浅显判断去功利性地读书,那他如何能构建起自己的学问体系,进而依凭博大精深的学问而致事功呢?

经典阅读的第三种境界是融会贯通。这里所说的“融会贯通”,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是追求各类知识的融会贯通,也可称之为“圆融通透”;二是注重知行合一,在行中知,在知中行,即是自觉追求理论书本知识与人生社会实践的有效融合。无论如何,对于青年学生,我以为主要还是应在第一个层面下功夫。众所周知,有“中国航空航天之父”美誉的钱学森先生在生前曾直言不讳地提出对我国教育的追问(即“钱学森之问”),钱先生感慨“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之问”发人深省!当代中国教育到底怎么了?难道今人聪明才智确乎不如前人,以致于又须像清代名士龚自珍那般大声疾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当然不是!事实上,仔细推究民国时期大师们的求学与治学特点,我们便会发现,他们的路子颇异于今人。简言之,大师们走的是“融会中西、贯通古今”的路径。胡适、鲁迅、陈寅恪、梁启超、牟宗三、熊十力、梁漱溟、汤用彤、钱穆、唐君毅等等,每一位学界达人都是“两脚踏中西文化”,于中华元典精熟于心,于西方学问不在话下,可以说尽窥东西、古今文化之堂奥。而民国时期的工科人才,即以我校老一代校友为例,如竺可桢、茅以升、黄万里等诸学长均是文理交融,国学、西学功底了得,作诗、为文样样精通。我曾应邀在成都七中育才、七中嘉祥为中学生朋友们演讲,当孩子们从我这里得知,已存在于初中语文课本数十年之久的经典范文《大自然的语言》《中国石拱桥》,出自我校校友竺可桢、茅以升先生之手时,无不震惊于老一代工科大师们的人文功底和语言修养。可以说,民国时期的学界达人们之所以那么得出彩、出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融会贯通经典的高超本领!谨再以一份毛泽东青年时期在湖南一师读书时的部分书目为证:

中国书籍:“四书”、“五经”、《御批通鉴辑览》《韩昌黎全集》《昭明文选》《资治通鉴》《读史方舆纪要》《楚辞》《汉赋》《史记》《汉书》、唐宋古文、宋明理学;

西方书籍:《原富》(亚当·斯密)《物种原始论》(达尔文)《天演论》(赫胥黎)《群己权界论》(约翰·穆勒》《民约论》(卢梭)《群学肄言》(斯宾塞)《法意》(孟德斯鸠)《伦理学原理》(泡尔生)。

由上述这份书单不难看出,青年毛泽东曾下功夫于经典阅读,其读书熔中西文化经典著作于一炉,凸显出“融会贯通”的鲜明特点,堪为前辈学人求学治学的光辉写照。

当然,为学既重知识积累,同时也讲究“学养”,讲究“学识”。学问不能仅仅局限于经典阅读。孟子提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培根则说:“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在于书本之外。”(《论读书》)我以为,这其中存在一个“转识成智”问题。转识成智的基础在于对经典、对书本知识的日积月累,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欲收转识成智之功效,则有赖于丰富的实践和阅历。打一个浅显的比方,你问一位幼儿园小朋友“什么是爱情”,他一定会给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道理很简单,小朋友还没有这方面的阅历呢!经典阅读的“融会贯通”境界,同样也要借助于经验世界、人生实践中的自觉升华。

近年来,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看到两篇长文。现部分摘录于此:

2009年,课题组对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央戏剧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中关于母语能力的测试内容主要涉及一些常用汉字的辨识、常用词语的选择,结果是:在319位被测试的大学生中,测试成绩在70分以下的达68%,60分以下的占到30%。此外,课题组还对中国人民大学“大学汉语”课的部分学生作业进行了分析,并抽查“给导师的自荐信”作业74份,抽查结果是:49份作业存在行文格式问题,占总数的66.2%;64份作业存在表达语气与自荐信要求不符的问题,占总数的86.5%;语法方面的问题就更为突出,74份作业都或多或少存在搭配不当或虚词误用等语法问题。(《光明日报》2011年1月11日)

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教授张海霞手里的理工科大学生的文稿,写通顺了的没有几篇,她越看越生气,“这语文都怎么学的?!”……张海霞教授是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发起人之一。2013年1月中旬,她与编辑讨论将2012年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学生获奖作品结集出版《奇思妙想的物联网》(第二辑)。每组获奖学生需详细介绍自己的作品。她越看越觉得不解,“都不要说错别字、用错词和标点符号了,通篇语言混乱、逻辑不清、前后矛盾、图文不符、口语化……一篇4页的文章,能够写通顺的,占到全部稿件的1/3就不错了!”最后,70%的作品被要求重写。张海霞说,理工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几天前,她的一个硕士生把实验设备弄坏了,她让这位研究生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经过,结果,发来的2页事故报告格式混乱、语言不通,让她不忍卒读。她甚至还因此毙掉过一篇博士论文,“也是像这样的,我实在不能忍,100多页,我每一页都给他改了。” ……她忧心忡忡:“我们的孩子不仅不会用笔写字,连用汉字写文章、说话都成了问题,这难道不是我们的耻辱吗?” (《中国青年报》2013年2月1日)

显然,这两篇文章的主旨在于强调语文教育的重要性。然而,我们可否跳出“就语文教育谈语文教育”的命题,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即经典阅读的视域去反思和追问一下呢?当年那些饱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民国学人们,可曾需要为遣词造句、语法修辞之类事情而苦闷不已,辗转反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事实上,重读竺可桢学长的《大自然的语言》和茅以升学长的《中国石拱桥》,我们依然能强烈地感受到先贤文化功底的厚重和语言艺术的高妙。这种境界,正如南宋诗人陆游示子所论:“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于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国圣贤素来“重道不重技”,也便不难理解华中科技大学老校长杨叔子院士“从1998年起,要求自己带的博士生必须会背《老子》和《论语》,否则不接受其论文答辩”(亦引自《中国青年报》2013年2月1日)这一非同寻常之举了。原来,经典阅读,不仅仅是恪守圣哲贤人“安身立命”的价值取向,也不仅仅是赓续老一代学人“取法乎上”的治学心脉;即使从最实用的语言修养需要而论,也是必须的。

“道不远人”(《论语》)!西南交通大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与荣光的伟大学校,“窥学术,贯西中”“基础坚,事功崇”(校歌歌词),一部百年校史已经积淀下如此不可磨灭的求学治学之道;毋宁说,当前学校大力倡导经典阅读和通识教育,就是对我们这所百年老校育人精魂的最好传承,是人才培养中的大手笔和大方略。

故此,笔者不揣愚陋,略述浅见。“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谨此就教于方家,亦为莘莘学子们提供一点儿菲薄的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简单是一种境界作文800字

全文共 874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会因为一个笑容感到幸福;有人会因为一句话感到幸福;有人会因为一件物品感到幸福。其实幸福源于那一件件简单的事情。简单亦是幸福。简单是一种境界

破旧的老秋千还在那里……它承载着我整个童年。“爸爸,再高点,再高点!”年幼的我坐在秋千里,身边纯粹是风声,呼呼兀自喧闹。风调皮地钻进我的身体,仿佛我是一只鸟,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幸福不已。身后的爸爸无奈的笑了笑“知道了”可手上的动作却慢慢变小了。“你怎么不推了?”我质问着。你无奈地抬了抬头望了望愈发昏暗的天色,说道“天色已晚,娘娘咱们打道回府吧……”“好吧”。

我站在不远处,看着那时天真烂漫的我和年轻的你,时间仿佛善解人意的静止了,温柔地将我们抚摸,我痴痴地笑,笑得忘情……

已经长大不少的我坐在秋千上。天已经全黑了,我拿着作业,只有路灯和秋千陪着我。我把作业放进书包。“爸爸怎么还不来接我啊,他说好我写完作业他就到的啊。”不安在悄然增长。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涌上心头时,身后传来一个声音,“对不起,对不起,爸爸来晚了。”你跑到我身前,一脸歉意地拿过我的书包。我看见你额头上亮晶晶的,我看得清楚,那是一滴滴的汗水。“算了,本小姐大人有大量,不跟你计较了,还好我没有等太久。”我偏过头……

14岁的我,和已经被时光留下痕迹的爸爸,又一次来到秋千前,我看着那破旧的秋千,摇摇欲坠的提醒我时间的流逝。我第一次感受到时间过得飞快。您用您给我带来快乐推动我的手抚摸着秋千说:“你长大了,秋千老了,我也老了啊。”我听着这番话,心中的酸楚,难以用言语来表述,只知道眼眶发涩,仿佛下一秒眼泪就会流下来。我看着你暗黄的皮肤,日益渐增的皱纹和根根白发,这还是我那个年轻狂傲的父亲吗?我看着您的背影,只有我知道,我有多惆怅。

记忆里两条铁索、一个橡胶坐垫、简简单单,却是开启我童年快乐的钥匙。也正是这么简单的秋千,告诉我“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转眼间,秋千坏了,爸爸老了。沙子流失,能够再抓一把。花儿调零,能够等到一来年春天重绽芳颜;光阴流逝,却无法从头再来。

就算时间再走,那简单的幸福不会变,那秋千上的慈爱不会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人生三境界作文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

由王国维的三境界论,推崇的很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划分法:知之、好之、乐之;丰之恺认为:“物质、精神、灵魂”这是人生三层境界;有人认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也有人说为知、为己、为人;有人认为理想、事业、爱情;还有人形象地比喻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等等,林林总总,琳琅满目。

掩卷思之,漫漫的人生历程,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对于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就“看山看水”的三境界作点浅析。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种境界是针对孩子说的,初识世界,纯洁无瑕,一切都是新鲜的、陌生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你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不会故意认错,以致说1是1,2是2,丁是丁,卯是卯。有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这点:一群大人在进行智力竞赛,主持人说“6”“9”不掉头,就出了个题:“6+9=?”,大家都在想,智力竞赛题目决不会就字面那么简单,结果谁都不敢立即抢答,而是苦苦思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人之境界学生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人的诞生,不可不谓之一个奇迹。造物主赋予人思想,这就使人能高临于世界。人之所以屹立不倒,则在于人有灵魂。灵魂思想则使产生境界

何谓境界,境界乃人之思想创造而来。人出生就要历经磨难,人之大患,在我有身。每个人都会被生存去逼迫自己给自己上精神的枷锁。有些人会在现实中渐渐消融,与现实融为一体。然而有些人会摆脱这种精神枷锁,他们厌恶这个纷扰的社会,他们希望追求内心的平和,于是,境界便由此产生。

人类自古以来便在不断创造境界。对于人类的起源,人类幻想出造物主的存在,在造物主的那个世界里,充满的事和平和安详。人人平等,那是一个美好的境界。然则其为人之所不能及也,故境界反映了人类的梦想。因为世事的诸多无奈,人们就由此产生了多种境界。

境界是一种美。自然的创造,诸如山、风、海、月。这些都给人以美好的感觉。它们无需劳神费力,是大自然的创造的最纯朴的境界。人的境界给人的美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一种是外在的。外在显而易见。人的境界可从时代历史的变迁来看,人从当初草房茅屋到现在的建筑楼群,建筑的风格在不停转换,这是人的思想改变导致的结果。人的思想改变则驱使人类改变自己的思想境界。房子也就越来越符合他们境界所要求的。同理,现在的很多外在事物亦是如此,它们都给人以美得享受。内在的则不好看出,但它的影响却是万世的。庄子创造的境界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天道无为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很美得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人性社会上的超越。因此,他的境界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品读。

境界有好有坏,又高又低,井里的青蛙,不可能和海神谈论大海的事。夏天的虫子,也不可能和他谈论冰雪,那是因为他们见识鄙薄,因此他们想不出那般境界。故想提高境界,必先增长见识,这样你才能分出好坏来。内在的境界远比外在的境界美丽的多。追求内在的境界,实则是想弥补人性的缺点。当你达到无比高原的境界,你的人性也就是完美的。然而,达到这点实属不易。所以做到这点,还需从现在做起,增长许多见识,力求达到人性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听雨的境界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80 字

+ 加入清单

那天被困在雷阵中,找了个屋檐躲雨。原以为阵雨是下得过的,可过了半个钟点,雨势有增不减,加之电闪雷鸣,自然不敢回家。

我独自一人站在那屋檐下。那地方虽小,但对于我,却像是一个小世界!颇有“野旷天低树,江清雨近人”的韵味!

这大抵是一种境界

雨下得很大,远处已是白茫茫的一片了。这不免叫人想起“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那颗激昂澎湃的心,不正是我一样,在这样一个被浩雨锁着的世界中来读吗?雨声是震耳的,仿佛是自己置身于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

这近处的雨却很缓,颇有几分江南的意韵了。无雨的江南便是无味的!雨落在江南的河里,水便有了生命,她们在水里翩翩起舞;雨落在江南的桥上,桥便有了苍桑,躺在那儿安然地接受风雨的洗刷;雨落在江南的房子上,屋檐便有了灵气,雨声飞入那寻常百姓家,老人在屋里喝茶、对弈,姑娘在檐下抚琴

——这真是“烟雨濛濛唱扬州”的意境了!

视线再移近些,便是看屋檐滴雨了。屋檐滴雨,是要叫人断肠销魂的。这檐上的雨,不知引出了多少多情的诗句。我最爱的,是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的一生仿佛是雨中一首凄婉的歌,经历了国破和家亡,那样漂泊不定,任雨拍打。试想黄昏时分,一个削瘦的女子独自“守着窗儿”,终日以雨为伴,以酒为友,无奈“风雨助凄凉”,人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世人“都云作者痴”,可“谁解其中味”?

雨包含着人生的百味。于每个人,这“味”,都是不同的,能从中尝到它,便是听雨之二境。

或多或少地感悟了一些雨,心里的愉悦是不消说了!就像苏子二游赤壁,得到了人生哲理后的豁然。这是一种超脱和智慧,不禁又开始让人向往起《庄子》的《逍遥游》中的那个境界!

中国古代的文人是极易将自己与自然结合起来的。有陆游的“一树梅花一放翁”,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欧阳修的“不知太守之乐其乐”,更有李白流芳千古的“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的经典。还有他的爱月、好酒,陶渊明的爱菊,柳宗元的爱山、爱水……

这令我突然想起《红楼梦》中的一回:宝玉答妙玉的生日贺词,一时想不出用什么来答她的落款“槛外人”。岫烟姑娘曾建议用“世人”二字,意为“凡世中扰扰一人”。

这个解释是极妙的!“世人”只有通过自然的洗涤,将自己融入自然,才能够真正读懂自然,真正感悟人生。

而这,就是听雨的第三境。

佛语中有“涅槃”一说,不知“水”能否称作是一种“涅槃”。天地间的万物本是轮回着的,水世世代代地在天地间循环,早已超脱了生与死的界限与定义。

同“天人合一”一样,雨是水的化身,水也是雨的化身。

听雨的三境,也正是“读水”之三境!

[听雨的境界作文10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党员对照标准标杆看道德境界高不高发言稿

全文共 2765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今年4月份起,在全党范围内掀起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学习热潮。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精辟论述,对各级领导干部在道德、作风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指明了方向。

“尚贤者,政之本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党员干部道德修养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为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思想建党,促进党风政风根本好转,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各级领导干部只有认真对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强化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升华道德情操,才能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更好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

为官之道,德在其首

纵观中国历史,凡是盛世、治世,都是吏治清明、政风清正。相反,凡是衰世、乱世,都是官德不彰,民怨沸腾。我国是一个具有德治传统的国家,官德建设作为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受到重视和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士崇名节道方兴”、“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上好德则下无隐”等名言警句,至今仍广为传诵。屈原、包拯、范仲淹、海瑞等清官廉吏流芳百世、名垂青史,靠的是他们穿越时空而不朽的道德影响力。

封建官吏尚且懂得德是为政之基的道理,今天,共产党的干部应有更高境界和更自觉追求。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根本条件,也是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重要标志。马克思曾经指出,只有执政党及其政府率先成为全社会的德行楷模,以自己虚心、诚恳、敬业、奉献而卓有成效的表率行为给全社会作出榜样,才有可能有效地防止“全部陈腐的东西”死灰复燃。加强道德建设,是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基础工程。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重视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首先要从思想上建党,要求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在各方面包括道德修养方面成为模范。一心为公、艰苦朴素、清正廉洁、关心群众的“苏区干部好作风”和“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延安作风”,成为战胜各种困难、夺取革命胜利的强大力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指出,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就是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江泽民同志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还必须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胡锦涛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从政环境的高度,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应当说,目前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任务是适应的。但是也要清醒看到,党的干部队伍构成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干部队伍思想、素质、能力出现许多新情况,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亟待加强。

切实解决理想信念动摇、动力不足的问题。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共产主义还要不要,社会主义还通不通, 党的领导还行不行存在疑问,理想信念根基不牢,导致谋事成事的精气神不振,干事创业的劲头松懈。有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家属、钱财转移到国外,随时准备“跳船”;有的躲事、怕事,对岗位挑肥拣瘦,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有的推诿扯皮,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遇到矛盾问题绕道走,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有的感叹“为官不易”,借口规定要求严了、紧箍咒紧了,为自己不作为找理由。这样那样的思想“疲态”,说到底是信仰信念的“总开关”没有拧紧,出现了跑冒滴漏,迷失了前进方向。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钙”足了,脊梁骨直了,才能看得远、看得清,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为任何利益所诱,真正做到把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更好地为党担责、为人民负责、为事业尽责。

切实解决宗旨意识退化、立场不牢的问题。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缺乏对群众的敬畏之心,不问民间疾苦,不问群众冷暖,高高在上,“官”念作祟,唯我独尊。有的眼睛向上,做一点事情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知道,心里“小九九”打得多;有的好大喜功,重排场、讲面子,热衷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劳民伤财,大搞所谓的“政绩”;有的闭门造车,习惯拍脑袋决策,只听“好声音”不听“真声音”,不察民情、不接地气,罔顾群众意愿与诉求。诸如此类的表现,说到底是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淡薄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放松了人民公仆应有的道德追求。人民至上,天下归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是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的内核。心底无私天地宽,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和群众一块苦、一起过、一同干,以一心为公的思想境界,放下架子、打掉官气、赢得民心。

切实解决道德认知缺位、境界不高的问题。眼下,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着“饭碗论”的观念,认为当官不过是种职业,把自己的身份混同于普通群众,忘记了共产党人的使命与责任。有的知行分离,说一套做一套,“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表面上义正词严、冠冕堂皇,背地里大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有的放松自律,自诩精明强干、作风果敢,只看事业“干成干不成”,不管最后“出不出事”,“能”而无“德”,最终跌倒在“能人腐败”上。凡此种种现象,说到底是道德认识不到位,道德内化不自觉,道德修炼不彻底。“君子检身,常若有过。”领导干部始终坚持自律自省,跳出“小我”看问题、仰望“星空”树德性,才能做到慎独、慎初、慎微,自重、自省、自励。领导干部有更高的道德境界决不是道德苛求,而是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职责的内在要求,必须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坚守前进方向、坚守理想信念、坚守正义良知上带好头、领好向。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加强道德修养、提升精神境界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检点自己,修正自己,提高自己,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防微杜渐、善始善终,以坚如磐石、纯如金玉的道德力量赢得群众信任、成就事业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简单是一种境界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当今时代,有多少人拼命追求着海誓山盟、轰轰烈烈的爱。殊不知简单是一种境界,许多看似简单,渺小的爱就藏在你身边。

临近期末考试,所有人都在紧张地复习着,为了能考个好成绩给自己一个学期来的努力画上圆满的句号。我当然也不例外,每天在题海中遨游到凌晨一两点钟,白天浑浑噩噩,不知所措。几次模拟成绩都不怎么理想,心情一直很烦躁,却又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麻木地刷着一道又一道的题。母亲对于我的状况很是关心,不时唠叨几句,我觉得没什么实质性的作用,每次都不耐烦地让她出去。母亲也只能叹口气,默默地走了。但不管怎样,那盘精致、丰富的水果拼盘总会准时出现在我书桌上。这是我一天中难得的小憩时刻。各色美味的水果令我垂涎欲滴,诱人的香味洋溢在空气中,冰凉的口感给夏日的酷暑带来一丝凉意。我总能将它们吃的干干净净,随后又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苦苦熬战。

那天,学校作业很快就写完了。或许是因为坐得太久没有活动,全身酸痛没有力气,我站起身,准备到客厅去活动活动筋骨。那是我第一次看见母亲做水果拼盘的样子,那么认真细致,以至于额头上已冒出汗珠。她将芒果、苹果、梨、龙眼、香蕉等水果剥好,精致地装盘,每次都有不同的造型。那诱人的果肉摆在她面前,她都一点没碰,只把最美好的留给我。我不禁呆住了。原来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不是一个人。还有像母亲这样的亲人、朋友在我们背后默默给予帮助。他们用朴素简单的方式,传达着他们的爱意,看似简单、平凡却蕴含着无尽的爱。

简单是一种境界,它将爱化繁为简,浓缩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一切出于自然排比句的境界作文

全文共 1180 字

+ 加入清单

有这样的作文点评:“排比句有气势,一切出于自然排比句的境界。不过,这样的开头是不是很时髦啊?多几把板斧好不好?难道只有排比是修辞手法吗?……我对排比句没有意见,更没有深仇大恨,但是我现在看到排比句就想吐。……这一代人真是把排比句害苦了,我为排比句感到悲哀。”

有些考生为确保自己高考作文得高分,总结出高考作文“三比法”。所谓“三比法”,就是把三个排比句放在开头或结尾,为的是“以文采把阅卷老师震住”。比如谈“理想”,三段排比,赫然置于篇首或篇尾:

理想是帆,理想是桨,助你划向幸福的彼岸。

理想是砖,理想是瓦,助你建造梦想的楼房。

理想是绳,理想是索,助你攀登希望的山峰。

如果话题是“诚信”,自然也可以照猫画虎,生吞活剥,高考作文《一切出于自然 排比句的境界》。更有所谓的《高考满分作文丛书》奉此技法为必胜之法,也有不少教师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妙文选段”,让学生熟读成诵,以临场套构。难怪有些评卷者有如此提醒:“在评卷过程中,大小组长们反复叮嘱评卷员的一句话是,不要被那些文字漂亮、排比成堆、花哨唬人的文章骗过,其中有很多是套构之作,实际上与话题无关。”(引自《2007语文高考评卷者絮语》)

可是,“排比”成为骗人之术,“套构”之法,罪责并不在“排比”本身。

“排比”这种修辞,曾经以它的气势,以它的节奏,以它的整饬之美,让人爱不释手,乐此不疲。何止我们如此!《诗三百》中的重章叠句,回环往复,在和谐韵律中,传达出一种别样的情感和韵味;《孟子》中的排比,层层叠叠,如长江大浪,奔腾而下,咄咄逼人,横行无阻;韩愈传世文章中的排比,飞流直下,语势犀利,情感充沛,令人心折……不用举例了,顺着文化的长河而下,有太多的美丽风景都有着排比的雄健姿影。排比,曾经是多少人的至爱。

因其“无辜”,正有替“排比”正名之必要!

其实,“排比”并无罪,罪在所用之人。“排比”在有些人的笔下成了炫目的油彩,“油彩”背后却是失血的嘴唇。矫揉造作渲染出的气势只能是纸上的老虎,可吓人一时,却经不起针尖之刺。而因说理层次需要而用的排比,在环环相扣、层层剥葱中引出自己的观点,自然可以以理服人;因情感需要而用的排比,发乎自然,出于真情,自然可以触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一隅……

说到底,还是一个“真”字!理真则“排比”美,情真则“排比”真。“排比”毕竟还只是个形式,如果在这个“有意味的形式”中寄寓太多的内容,那么,“排比”会担当不起的。排比是如此,比喻也是如此,夸张等修辞也是如此。

一切出于自然,才是好的。正如苏轼在《文说》中所说:“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这样写出的文章,给人的感觉是理深情真,自然而然。这种写作所至的境界,又怎么是那种用俗滥的排比为文章贴金的做法所能企及的呢?如此看来,排比句,“用”还是“不用”,并不是一个问题!

[一切出于自然 排比句的境界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考优秀议论文作文:论人生的境界

全文共 1243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路奇峻,肯登攀才能冲刺最高峰;人生路坎坷,要执着方可到达新境界

人生的进步就是在不断登越一个个台阶,走上新的高度。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走上新的阶级必能欣赏到一番新气象。也许人生理应如此,在攀登阶级中成长,在攀登阶级中成功。想必近代大词人王国维先生所讲“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就是如此吧。

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满树的绿叶似乎在一夜之间被乍起的秋风吹落。登高者凭栏远眺所见尽是萧瑟之景,道路遥遥直通深邃的天空。此情此景,寂寞孤独之感油然而生。试想在创业求学之初要高瞻远瞩,认清前行的路,且一人承受风雨和孤寂,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忽然想到安妮,谁都不能不赞美她。一个安静而充满个性的女子,以敏锐的判断力选择了生命的航向。独自一人在暗黑的空间里敲打着键盘,尽情地书写着自然洒脱的文字。她奏响新的文学乐章,给人以舒逸安闲的感觉。她讲述着城市流浪者的命途,如何在寂静漠然的世界获得一份持久的真爱,独到的精神自由在展现得淋漓尽致。因为她准确的视角与着力点,因为她耐得寂寞进行创作,她的作品才脱颖而出。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微风习习,残照当楼,热恋中的相思之苦催人泪下。情有独钟,专一执着虽衣带渐宽、枯槁憔悴也无怨无悔。这种刻骨铭心的爱用来借指创业求学学中的精

神不正合适吗?在这个过程中不正需这种殚精竭虑、坚韧不拔的精神吗?

布鲁诺是这样一个人,一个继承哥白尼“日心说”又不断发展创新的人。16世纪的欧洲宗教神学充斥各个角落。而他却不屑异样的眼光,不惧恐吓,勇于去打破封建桎酷的枷锁,不断寻找科学精神的真谛。反叛的他被处以火刑,然后在阴冷的监狱里受到非人折磨。但他没有低头,没有向教会、法庭屈服或妥协。最终他在长满鲜花的广场上与烈火永生,用坚定的信念与鲜红的血液书写自己的墓志铭。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让我由衷地称赞,他不但兼具豪放旷达与爱国热情而且有浪漫的情怀与细腻的心思。灯如海,人如潮的上元佳节,苦苦思寻终在灯火冷落处见到梦中情人莞尔一笑,心中极大的欢欣。不知道他是否同意我曲意理解,把这句词喻指在生命对事业的不断探索与追求。

明代皇子朱载瑜用他的行动证实这种崇高的精神品质。因为父亲受陷害,自己本无心操理政事,且不想再继承王位。他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在紫禁城外搭建草棚独立而居。我想甘地是比他稍逊一等的。无论烈日酷暑还是三九寒冬他都不变初衷一如既往地潜心音律。有时阅读书籍以自慰。他坚信“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经过十年努力着《音律全书》总结出十二音律法。

他们是什得骄傲的成功者,无时无刻不在攀登新的台阶,到达新的高度。坚信脚下踏实地去登越通向梦想舞台的阶级才会成功的“阶级理论”。拥有一份执着,据守一种信念,他们不断地去登越人生的颠峰。

每一次登越一个台阶都是一次成长、一次飞跃。学会向一只野鸟去追求自由与高度,在夕阳落幕的时刻划出绚彩的光。你的生命是那样美丽,人生的境界也因此得以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党员干部对照标准标杆看道德境界高不高发言稿

全文共 4416 字

+ 加入清单

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钙”足了,脊梁骨直了,才能看得远、看得清,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为任何利益所诱,真正做到把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更好地为党担责、为人民负责、为事业尽责。

领导干部始终坚持自律自省,跳出“小我”看问题、仰望“星空”树德性,才能做到慎独、慎初、慎微,自重、自省、自励。领导干部有更高的道德境界决不是道德苛求,而是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职责的内在要求,必须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坚守前进方向、坚守理想信念、坚守正义良知上带好头、领好向。

只有执政党及其政府率先成为全社会的德行楷模,以自己虚心、诚恳、敬业、奉献而卓有成效的表率行为给全社会作出榜样,才有可能有效地防止“全部陈腐的东西”死灰复燃。加强道德建设,是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基础工程。

“尚贤者,政之本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党员干部道德修养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为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思想建党,促进党风政风根本好转,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各级领导干部只有认真对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强化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升华道德情操,才能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更好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

为官之道,德在其首。纵观中国历史,凡是盛世、治世,都是吏治清明、政风清正。相反,凡是衰世、乱世,都是官德不彰,民怨沸腾。我国是一个具有德治传统的国家,官德建设作为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受到重视和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士崇名节道方兴”、“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上好德则下无隐”等名言警句,至今仍广为传诵。屈原、包拯、范仲淹、海瑞等清官廉吏流芳百世、名垂青史,靠的是他们穿越时空而不朽的道德影响力。

封建官吏尚且懂得德是为政之基的道理,今天,共产党的干部应有更高境界和更自觉追求。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根本条件,也是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重要标志。马克思曾经指出,只有执政党及其政府率先成为全社会的德行楷模,以自己虚心、诚恳、敬业、奉献而卓有成效的表率行为给全社会作出榜样,才有可能有效地防止“全部陈腐的东西”死灰复燃。加强道德建设,是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基础工程。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重视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首先要从思想上建党,要求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在各方面包括道德修养方面成为模范。一心为公、艰苦朴素、清正廉洁、关心群众的“苏区干部好作风”和“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延安作风”,成为战胜各种困难、夺取革命胜利的强大力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指出,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就是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江泽民同志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还必须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胡锦涛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从政环境的高度,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应当说,目前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任务是适应的。但是也要清醒看到,党的干部队伍构成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干部队伍思想、素质、能力出现许多新情况,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亟待加强。

切实解决理想信念动摇、动力不足的问题。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共产主义还要不要,社会主义还通不通, 党的领导还行不行存在疑问,理想信念根基不牢,导致谋事成事的精气神不振,干事创业的劲头松懈。有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家属、钱财转移到国外,随时准备“跳船”;有的躲事、怕事,对岗位挑肥拣瘦,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有的推诿扯皮,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遇到矛盾问题绕道走,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有的感叹“为官不易”,借口规定要求严了、紧箍咒紧了,为自己不作为找理由。这样那样的思想“疲态”,说到底是信仰信念的“总开关”没有拧紧,出现了跑冒滴漏,迷失了前进方向。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钙”足了,脊梁骨直了,才能看得远、看得清,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为任何利益所诱,真正做到把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更好地为党担责、为人民负责、为事业尽责。

切实解决宗旨意识退化、立场不牢的问题。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缺乏对群众的敬畏之心,不问民间疾苦,不问群众冷暖,高高在上,“官”念作祟,唯我独尊。有的眼睛向上,做一点事情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知道,心里“小九九”打得多;有的好大喜功,重排场、讲面子,热衷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劳民伤财,大搞所谓的“政绩”;有的闭门造车,习惯拍脑袋决策,只听“好声音”不听“真声音”,不察民情、不接地气,罔顾群众意愿与诉求。诸如此类的表现,说到底是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淡薄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放松了人民公仆应有的道德追求。人民至上,天下归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是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的内核。心底无私天地宽,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和群众一块苦、一起过、一同干,以一心为公的思想境界,放下架子、打掉官气、赢得民心。

切实解决道德认知缺位、境界不高的问题。眼下,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着“饭碗论”的观念,认为当官不过是种职业,把自己的身份混同于普通群众,忘记了共产党人的使命与责任。有的知行分离,说一套做一套,“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表面上义正词严、冠冕堂皇,背地里大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有的放松自律,自诩精明强干、作风果敢,只看事业“干成干不成”,不管最后“出不出事”,“能”而无“德”,最终跌倒在“能人腐败”上。凡此种种现象,说到底是道德认识不到位,道德内化不自觉,道德修炼不彻底。“君子检身,常若有过。”领导干部始终坚持自律自省,跳出“小我”看问题、仰望“星空”树德性,才能做到慎独、慎初、慎微,自重、自省、自励。领导干部有更高的道德境界决不是道德苛求,而是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职责的内在要求,必须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坚守前进方向、坚守理想信念、坚守正义良知上带好头、领好向。

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需要终生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我们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不断陶冶品格、锤炼意志、提升境界,“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信念坚定,做“一个高尚的人”。“革命理想高于天”,有崇高的理想,才有高尚的人格,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敢于担当,做“一个纯粹的人”。“顺境逆境看襟度,大事难事看担当”。担当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境界,是一种不辱使命的精神气概,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只有夙夜在公、心无旁骛的人,才能在关键时刻豁得出来、顶得上去,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

清正廉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名节如璧不可污”,心中无名节操守,下手就失了法度。清正廉洁是一种道德行为,是一种道德情操,也是一种道德觉悟。领导干部应当有所畏,有所止,心清如水、志坚如钢,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要恪守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为官的道德信条,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浩然之气,自上而下、以上率下,营造清朗清明的政治生态。

勤政务实,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实干是一种作风,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道德境界。对党员干部来说,最高品位、最大趣味就是要追求如何做好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心中装着党和人民的事业,脚踏实地开展工作的人,其格调自高、情趣自雅。埋头工作的人,就能远离灯红酒绿;钻研业务的人,就能亲近书本,在读书学习中知心养性。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把“真干”作为本分,“实干”作为责任,“苦干”作为追求,勤勉敬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益求精,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追求积极向上健康的生活情趣,真正做到德才兼备、德才相适,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为民服务,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党的领导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这不仅是一种称谓,更是一种责任和要求。做人民公仆,就要时刻牢记“为政不移公仆之心”,把公仆意识渗透到执政观、利益观、权力观中,保持一颗公仆心、一份公仆情,以公仆之心鞠躬尽瘁,以赤子之心执政为民,把权力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而不是享受;把职位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而不是一种待遇。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每一位领导干部都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扎实践行群众路线,我们就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加强道德修养、提升精神境界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检点自己,修正自己,提高自己,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防微杜渐、善始善终,以坚如磐石、纯如金玉的道德力量赢得群众信任、成就事业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中议论文范文:人生的三重境界

全文共 1805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议论文范文:人生的三重境界

摘要:人生不能事事如意,必须接受一个真实而有瑕疵的世界,何况缺陷在某种情景中能够体现着特有的美。但有一点要强调,缺陷美是那种外表缺陷而内涵美的美。快乐就是你能接受缺陷,并在有缺陷的环境中自在生活。自在生活的含义是保持内心的真善美,适应有缺陷的社会,快乐地生活。

有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第三重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一重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可以是咿呀学语的孩童,也可以是情絮初发的少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一个人在他或她情窦初开的年纪,对爱情的纯洁是那么的坚信不移。说爱就是爱,说恨就是恨,爱憎分明。

随着年龄渐长,经事渐多,这个世界的复杂就显在眼前。社会上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圣洁爱情屡遭践踏,社会伦理常刚不在。进人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到了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山不是原先的巍峨了;看水也叹息,水也不是那么清澈了。借古讽今,指桑骂槐。愤世嫉俗油然而生。原本纯洁的心灵遭受玷污。用被污染的心灵来看世界,就像一副被玷污的眼镜看事物,一切都是污浊不堪的。这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周围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此时的人没有精神上的目标,一切行为以私利出发。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功利熏心,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休止和满足的一天。什么道德,什么人伦常刚,皆抛在脑后。唯私利是生活的准绳。

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若人没有精神支柱,整日为物质财富而拼命,拼命后又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何苦之有呢?!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愤世嫉俗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理想,也谈不上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练,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正确认识了这个世界,认识了人生。认识到人不是生存在一个无菌真空的环境。这个社会与自然界一样有鸟语花香,也有猛兽毒草。人生事事不能随意遂心,完美仅仅是个词语定义。人这个时候便会放下心态,接受原本所不能接受的事实。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仍然巍峨雄壮,只是偶尔会有山洪爆发,碎石坠落;看水又是水了,只是偶尔风起浪涌,泥沙涣起。

少年时,对人生,理想和爱情充满着美好的想象。埋头读书,认真考试。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国人刚从文革的禁锢中解放,对国家的未来和自身的前途充满着满好的憧憬。此时的男女老少的心态也象少年初识社会,一切都是美好的。那时的老师才是真正的灵魂工程师,全心全意为学生,不计报酬加班加点。当时的社会在这些莘莘学子眼里是公平的,公正的。有多好的成绩,就能上什么样的学校。即使落榜,也不会怨天尤人。正如圣人所言的“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的精神。情感上也是如此,清纯若水,完美至上。想必也是正统教育的结果。

人生情感亦不过如此。最早的朋友就是最终的朋友。少时的伙伴,志趣相同也罢,臭气相投也罢,无关利益的友谊是最长久的。成年人的脑子里有着利益驱动的下意识,成年后的交友容易带上利益置换意图。这些朋友也不过是人生中利益相助的朋友,不是情感与思想相扶的朋友。对于情感,也渐渐懂得没有完美的世界,也没有完美的人。人生在世,五谷杂粮,七情六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要做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不能苛刻别人,也不能苛刻自己。苛刻别人,伤自己。苛刻自己,伤父母。爱你的人,只会希望你快乐,而不是希望你成为圣贤。

人生不能事事如意,必须接受一个真实而有瑕疵的世界,何况缺陷在某种情景中能够体现着特有的美。但有一点要强调,缺陷美是那种外表缺陷而内涵美的美。快乐就是你能接受缺陷,并在有缺陷的环境中自在生活。自在生活的含义是保持内心的真善美,适应有缺陷的社会,快乐地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