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优秀篇最新20篇

浏览

664

作文

1000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长征》讲的是红军长征中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的中午,正在长征的红军们正在紧张地撤退中,忽然,几阵机枪声从不远的地方传来,天空中渐渐地传来了呜呜的飞机鸣声,刹那间,千万颗炮弹像雨点似的从天空中坠了下来,随着几声“轰轰!”的巨响,黑烟笼罩着天空,阳光明媚的天气骤然变成了密密麻麻的“乌云”,周围都是战士们的残肢断臂,随着机枪的响声,一个个战士们相继地倒下……

这场灾难过后,受伤的士兵们都在被一位军医抢救,主人公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寻找自己的爸爸,刚刚找到,又得被迫离开,因为,第二轮的轰炸开始了,远处的敌机在嗡嗡地逼近,战士们在大街小巷们迅速撤退,主人公的爸爸也在帮助红军当中被炸成了重伤。这些事件是多么地感人啊!

还有件事,在通往大渡河的途中,因山体滑坡,大家都要把石头移走,可主人公在移的过程中掉下悬崖的时,他们的连长就拉了他一把,而自己却掉下了悬崖,他没有叫喊,而是无声地掉落,在悬崖上摔了个粉身碎骨,他一个人救了整个营的命,因为在对面,就是国民党的部队阵营,大家当时都在为他哀悼,被他的英勇精神所感动。

看看这些勇士们,他们都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生命,在自己被敌方爆头的那刻,也把战旗牢牢地扎进了堡垒当中,这些是战士们为了保家卫国的意念创造出来的人间奇迹,这些奇迹,我们永远不会被忘记。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五一”期间,我观看了令人热血沸腾而又肃然起敬的影片——《我的长征》。

长征,是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悲壮色彩的传奇,是中外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是人类排除万难、挑战生命极限的典范。这些英雄的战士,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峰峦沟壑中,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为此,在这段血的历史中,许多红军战士倒在了长征途中。这举世无双的壮举,像一条永远飘扬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激励着所有的爱国人士。

1933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踏上了漫漫征途。在湘江战役中,随着一颗罪恶的炮弹在水中爆炸,鲜红的血水溅起来,小红军王瑞的父亲因此丧命。过湘江后,红军从8.6万人锐减至3万人。在这以后,他的姐姐也死于敌人的刀下。夺取泸定桥时,他的姐夫——唯一的亲人也牺牲了。生离死别,15岁的小王瑞顾不得悲伤,跟着大部队爬雪山,过草地,忍饥挨冻,除了要用惊人的毅力来支撑着自己的生命,还要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和国民党反动派激烈战斗。

长征中,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黄冈市就是个革命老区,仅红安县先后有14万人流尽了鲜血,其中知名烈士就有2万多名。我虽然曾经到过烈士陵园,但那只是一些感性认识,直到看了电影《我的长征》,那血与火的场面,才深深震撼了我,给我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刺激。我不禁感慨万千,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啊!

如果,我们失去了亲人,那该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啊。在枪林弹雨中忍受严寒饥饿,转战南北,横刀立马,又有几个像我们这样的“小皇帝”、“小公主”能受得了呢?没有汽车、飞机、大炮,没有根据地,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红军就是靠“解放全中国”的信念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长征是血与火交织的历史,在这部传奇史诗里,诞生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它始终激励着我们克难奋进,自强不息。

当我们遇到困难,觉得很苦的时候,想想长征二万五;当我们懈怠消沉的时候,长征精神是我们前进的动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这是一个极其伟大而又不堪回首的日子;这是一个极其自豪而又惨烈不已的日子;这是一个极其骄傲而又愤怒非凡的日子。

还记得七十年前,七十年前那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还记得七十前,七十年前那触目惊心的“万人坑”;还记得七十前,七十前那令人发指的活人实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梦,面对这群恶如豺狼的日本侵略者这一不速之客,手无寸铁的华夏人民慌张失措。一时间,英年早逝的,不幸夭折的,晚年遇害的,一切的一切都遭到残害。

“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拿破仑铿锵有力的一字一句依然萦绕在耳边。在惨痛的灾难下,在可怕的压迫下,雄狮苏醒了。他满腔怒火,血液里驰骋着一股强大的抗战精神。顿时,手足无措的人们开始集结起来,开始一致起来,开始凝聚力量,凭借那一股抗战精神,反戈一击,给予不速之客以重重一拳。当中华民族彻底夺取抗战胜利之时,经过血与火的淬炼的抗战精神终于在历史星空中定格,成为永恒。

七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特色主义事业处于又一个关键时期。伟大的抗战精神昭告我们:万众一心,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胜利,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不仅仅能够击败任何外来侵略,而且必将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神舟六号”向全世界昭示着神州大地的强大潜力;随着一阵欢呼雀跃,纳米技术也让每一个中国人自豪;随着水流的“哗哗”声,伟大的三峡工程也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伴着抗战精神将中华推进发展,“支那猪”的“名号”已销声匿迹,“东亚病夫”的嘘声也被一块块逞亮的金牌的证明而无法辩驳。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元素和更为丰富的内涵。这是一面旗帜,迎风招展,猎猎飘扬。这是永远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实现理想的强大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我听着这首歌,想起了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过程中,不因为自然的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

长征,不光是靠自己的双脚从漫漫征途中走过来的老一辈人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不仅载入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史册,在世界史中,它同样也是永远不可忘记的重要一笔。

长征的开始,是被国民政府逼迫的。国民政府以各种各样的袭击,使我们的红军伤亡惨重。红军在长征的途中,一路上要面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考验,更要防备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使红军有了许多作战经验。特别是在面对着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围剿”,红军立刻掉头,于1935年3月21日至22日晨,神速地再次东渡赤水河。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民党政权对峙。他们强渡大渡河,粉碎反革命前后夹击合围的阴谋;飞夺泸定桥,实现胜利的第一天。

最后红军长征于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中国历史永远保留着,中国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

此时,我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谢那些长征中的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坚持到底,永恒的长征精神!

到底佳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纪念129爱国运动征文

全文共 935 字

+ 加入清单

还记得1935年12月9日吗?还记得北大学生的精神吗?1935年的耻辱,我们不能忘记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强烈的爱国,我们不能忘记,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不能忘记。

自强者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坚定的品格意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他们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前途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他们藐视困难,追求高远目标,面对人生激流中的暗礁与险滩,奋勇搏击,不懈努力,他们面对挫折和失败,坚强地站起来,用自己毅力,勇气和智慧扬起自强的风帆,驶向胜利的彼岸,中国女足就是这样一个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光荣团体,为了祖国的荣誉,只愿付出和奉献;她们自信,自强,不怕挫折和失败。她们把这宝贵的自强精神和献身精神浓缩在竞技场上,印刻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书写在一个个金光闪闪的奖杯上,她们的事迹告诉我们。成功与胜利永远属于自强不息的介。

自强不息者的力量来自信念、意志和毅力。那些有成就的革命家、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都有着坚定的必胜的信念,有着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有着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毅力。伟大的革命家马克思身处逆境,自强不息,奋发努力,呕心沥血,花了整整四十年,才有巨著《资本论》的问世。科学家居里夫人,历经十几年的苦心研究,不怕挫折和失败,才从几十吨矿石中提炼出几克镭。艺术家达·芬奇靠顽强的毅力,刻苦磨练,几百次画蛋,才有从蒙娜丽莎的诞生。我国伟人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身处白色恐怖的恶劣环境中,仍顽强拼搏,利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努力学习和写作,终于成为中国文坛的巨匠……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自古至今,从万里长城、四大发明到三峡工程,无一不表现出中国人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许许多多的事例都充分说明了自强不息是成功和胜利的重要保证。

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道路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形象地告诉了我们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和胜利,就必须努力奋斗,自强不息。因为它是成功和胜利的保证,也只有这样,青春才会永驻。

今世界,随着科学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世界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努力拼搏,牢记12·9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扎扎实实地夯实事业的基础,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迈出坚定的步伐,为祖国更好的明天添砖加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带领着我们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重新出发,再次走进那段震撼人心的红色历史,见证沿途老区人民攻坚克难不懈奋斗,见证了一支英勇的队伍在革命史上写上了光辉的一笔。

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正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百折不挠、“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的信念,他们浴血奋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穿越每一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的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峡谷急流后,长驱直至两万五千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们排除万难,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二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长征这条红飘带,可谓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

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

80年沧海桑田,伟大的长征精神的光芒丝毫未损,历久弥新,更凸现出它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代价值。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和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坚忍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支柱。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相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努力实践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理想信念是不畏牺牲,排除万难,勇于创新的精神支柱。我们坚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

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留下自己的足迹,勇于担当作为,勇于攻坚克难,勇于夺取胜利,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梦想前进!

长征,永远在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伟大的胜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征文1000字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是人类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纪念日,也是值得中华民族永远铭记的纪念日。

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同人类文明的凶残敌人法西斯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70年前那场决定世界命运前途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转折点。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今天,我们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就是要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无辜死难同胞;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爱国人士、抗日将领;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悲壮惨烈与不屈抗争应该成为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智慧启迪,获得开创未来的现实力量。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解放的核心力量。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的“七七事变”,把中华民族推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吹响了抗击外敌的第一声号角。在那场威武雄壮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胜强国的伟大奇迹,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讲,必须牢固树立国耻的意义、忧虑意识和危机意识。一个国家对自己民族遭受的耻辱,往往比得到荣誉更能刻骨铭心。而建立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忧虑意识,更是当代青少年建功立业的现实压力和动力!目前一个不忘国耻而愤然前行、充满忧患意识而始终居安思危的民族,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在伟大祖国通往现实化的不平坦的征途上,我们广大青少年理应警钟长鸣,勿忘国耻,具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变压力为动力,把爱国精神和国耻危机转变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庆祝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党在我心中”征文启事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了重温党的光辉历程,弘扬长征精神,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今日平定编辑部联合组织开展“党在我心中”征文活动。

一、征文主题

围绕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发掘长征精神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抒写党的光荣传统、光辉岁月,激励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为“建设转型发展示范县、山西向东开放先行区、文化旅游新高地、安居乐业幸福城”的战略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二、征文要求

1.题目自拟,题材不限,字数2000字以内。须为个人原创作品。

2.主题明确、文字生动,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思想性和史料价值。

3.来稿请标明“征文”字样,注明投稿人姓名、单位、地址及联系电话。所有投稿恕不退还,请作者自留底稿。

三、征文对象: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社会各界人士。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四、征文时间:从现在开始至今年12月中旬。

五、投稿方式

1.纸质稿件寄送至:今日平定编辑部,邮编:045200,联系电话:0353—6074565。

2.电子稿件发送至:sxpdnews@163.com。

本次征文将开辟专栏对参选作品择优进行刊登,活动结束后组织专业评委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

中共平定县委宣传部

平定县教育局

今日平定编辑部

2016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剧《绝命后卫师》观后感

全文共 2242 字

+ 加入清单

82年前,一支由6000多名闽西子弟组成的“客家军团”,在湘江之畔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直至全军牺牲,书写了军史上惨烈而悲壮的一页,为的是掩护中央红军主力长征。82年后,一个几百人的剧组穿着棉衣忙碌一夏,还原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10月12日,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电视剧《绝命后卫师》在北京举行首播媒体见面会。《绝命后卫师》导演董亚春、编剧钱林森携剧中主要演员共同出席,细述该剧的拍摄故事,同时宣布该剧定档10月17日央视一套晚间黄金档推出。

《绝命后卫师》是中宣部确定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重点电视剧项目。该剧把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红三十四师作为故事的原型,将史料和艺术相互结合,聚焦的是重大历史转折时期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重现红三十四师广大指战员在生死存亡时刻顾全大局、英勇战斗的壮阔场面。

客家雄师绝命后卫,闽西英烈浴血湘江,这是一个真实群体英勇悲壮的故事。八十多年过去,这段史实在历史的进程中始终鲜为人知。

据导演董亚春介绍,这段历史在军事史料记载方面几乎是空白,这和全师将士几乎全部阵亡有关,找资料很难。“整个剧基本上遵循历史真实和红军长征大的历史背景,但也有很多描写做了逻辑上的推演,细节上有创作。”

“80年前的一段悲壮史实,却找不到恰当的艺术表达手段,更不知道怎么被现在的年轻人所接受。”钱林森表示,其最初剧本创作资料全来自于网络已知的少许资料,直到后来,通过资料收集和走访,一张烈士名单上千余个极为朴素的名字刺激了他。“一看就知道是一群普通的苏区老乡,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为保卫苏维埃毅然投红,把家一扔就走,再也没有回来。这样,忽然就感到这些小人物扑面而来。”

《绝命后卫师》有5条创作框架,即大格局、小人物、好故事、重创新、强团队。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绝命后卫师》总制片人芶鹏表示,“这部剧注重讲好故事,每个人物的故事都是可以连接起来的。这支部队包罗了各类人物,有的不乏过人之处,更重要的是,观众可以从这部剧里看到红军战士的铮铮铁骨。红三十四师的全体官兵,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为实现革命理想不惜牺牲生命,这正是剧中弘扬和赞颂的长征精神,也是我们当下这个时代很多人所缺乏的。这也是该剧的精神内核和创作主旨。”

《绝命后卫师》区别于以往许多重大革命题材主要写敌我双方的领袖,该剧“切入点”比较低,把描写刻画的重点放在基层指挥员和普通士兵身上,聚焦红军战士的英雄群像:夫妻红军,父子红军,兄弟红军,还有投红士兵等另类意义上的红军战士。“他们更接地气,更能体现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董亚春表示,“这些小人物的心路历程和他们的情感,让剧作创造起来更游刃有余一些,创作空间更大。”

红三十四师的绝命后卫任务是一项向死而生的悲壮任务,而这种悲壮是一种灵魂的集体升华。董亚春表示,《绝命后卫师》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红三十四师的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他们最高贵的自我牺牲精神。“无论是指挥员还是小人物,当他们从农民成长为无畏死亡的伟大战士,当个体命运与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一个个卑微的生命就此变得无限荣光,生活也因此变得波澜壮阔。”

作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献礼片,《绝命后卫师》选在长征的出发地福建长汀拍摄。长汀是革命老区闽西根据地,在那里,随时随地可听到真实的历史故事。随时可穿越到那个时代的剧作中。据董亚春介绍,影片中的2个故事就是取材于长汀当地的真实故事。一个闽西大地土生土长的农民,把自己的6个儿子送上了战场,最后全部牺牲,老人为此哭瞎了眼;另一个是丈夫当兵、妻子一等就是75年的故事,这些鲜活的素材都成为了《绝命后卫师》的人物原型。“当时听到这些故事感到很震撼,简直无法想象。”

红军长征是一项艰苦卓越的远征,而《绝命后卫师》的拍摄也同样是一场艰难的战斗。

红三十四师最后全师阵亡,很悲壮的历史,但是怎么去描写和表达这个悲壮?剧中牺牲的场景中,人物在生命最后弥留之际出现的幻觉,比如木子李最后看见妻子生下的儿子,还有爆炸的硝烟随波而去,寓意着那些英雄的名字将血染湘江,比如陈树湘母子最后一脸平静与儿子对话的情境,极具精神意境……

钱林森表示,“全军覆没不是说每一个人在枪口下倒一下就完了,重要的是要写他们在生死抉择那一刻怎么把人性当中最光彩,最美的闪烁出来。”

“在生死最后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牺牲留给自己,父亲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子,哥哥把生的希望留给弟弟,丈夫把生的希望留给妻子……这个戏有很多浪漫主义的处理方式,这些人性当中最美、最高尚的牺牲精神,都牵动了亲情关系,最后落点都在人情、人性上。从个体到群体,红三十四师是牺牲自己来换取中央顺利突围,保证中央的全身而退,这种牺牲精神可能是我们这部戏里最主要的主题。对于生死的认知,是我们全力去表现的。” 董亚春如是说。

虽然这部剧有些情节非常悲壮,但这不是一部“悲剧”,红三十四师打的是一场“胜仗”,因为他们完成了上级派给他们的后卫作战任务。历史上师长陈树湘受伤被俘后,用手扯断自己的肠子自尽。但在《绝命后卫师》中,陈树湘并未如历史一般在屏幕上倒下,而是冒死掩护了几个少年红军过牯子河追赶主力部队。“以比较抒情的方式来结束,也是想寄托这样一种感情,这里就有浪漫主义的东西。这几个少年红军历史上并没有记载,这是我们对红三十四师的文化期许。虽然这个师全军覆没了,但是不能让所有人都倒下,这也是我们后人寄托的一种希望,希望他们能有几个人回来。”董亚春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的长征路我的中国梦优秀征文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重走长征路,共筑中国梦——全国检察文化基层行”活动在延安结束。中国检察官文联主席张耕,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察长、中国检察官文联音乐舞蹈协会会长高保京等参加了全国检察文化基层行在延安的相关活动。

此次全国检察文化基层行活动历时15天,从长征的出发点江西省赣州市出发,途径长征的转折点贵州省遵义市,到达长征的胜利会师点陕西省延安市。10名检察文化小分队成员乘坐70多个小时的火车、汽车,辗转奔波5000余公里,走进三省三市的6个基层院,走进干警家中,送去了“文化的盛宴”。

在基层检察院会议室、食堂、干警家中,检察文化基层行小分队举行了26场次演出,用真情歌唱,倾情演绎,赢得了基层检察干警和检察家属的热烈欢迎。独舞《一位检察官的父亲》用舞蹈语言讲述了全国模范检察官、年仅39岁就牺牲在反贪战线上的重庆检察官龚勇的故事,小品《反贪局长》、山东快书《打针》在风趣幽默中让检察干警受到了廉洁、公正的教育,歌曲《检察路上》《在北京的金山上》引起了检察干警的热情参与,现场气氛十分热烈。86岁高龄的瑞金市检察院退休检察官黄日著听到年轻检察干警演唱《情深谊长》《母亲》时,被感动得三次落下了眼泪。

活动中,中国检察官文联还向所到检察院赠送了图书、春联、美术作品等。每到一处,均与当地检察干警一起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凭吊长征遗址,缅怀老一辈革命烈士,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70年前的那一天,当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时;当不可一世的日寇终于在正义面前垂下头的时候;整个中华民族沸腾了……那是百年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尽管我们为此负出了3500万军民伤亡和5620亿美元的损失。

今天,冲天的狼烟已经尘埃落定,历史逐渐远行,那整个民族的同仇敌忾,那支野蛮军队的暴行,又有谁在忆起……谁在遗忘……“大东亚共容圈”,731部队,南京大屠杀,毒气战,慰安妇,万人坑……这些血腥和无耻的记忆被那个民族强加在我们头上时,我们得到的是愤怒,恐惧,还是悲凉?……曾经在网上看见一张摄于70年前的普通人家的照片,照片里面,一家人其乐融融……如今,却已无人知道,这个和睦的家庭何在,一张照片,浓缩了整个民族的悲伤。

尽管如此,烽火无端,同胞有情,面对敌人的无耻兽行,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从士兵到民众,从老人到儿童,没有一个时候能让中华民族像那样团结。这是一个民族最为悲壮的记忆,任何对中华民族悲观失望的情绪都黯然失色!那些对所谓根性的嘲笑此时显得是那么苍白!这是一个伟大民族对命运的最后抗争,结果是,他们最终获得了胜利!拼死厮杀的战场已经沧海桑田,苦难的伤口只在阴天隐隐作痛。今天,我们用一个民族的诚意铸剑为犁的时候,一衣带水的邻国却总在我们的伤口上撒盐……扩张与侵略,我们不能遗忘,因为这是可怕的背叛!

历史终究会被忆起因为我们不能遗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2000字

全文共 2802 字

+ 加入清单

井冈山的山,山连山,山套山;井冈山的水,飞瀑隆隆,清泉涓涓。一代文豪郭沫若在游览井冈山后,挥笔写下了“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的赞美诗句;朱德同志也誉其为“天下第一山”。说得一点没错。

在中国,井冈山这个名字可以说家喻户晓,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先后率领秋收起义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在这里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块红色土地上进行了建党、建军、建政等一系列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经历了向井冈山进军、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揭开了中国革命史的新篇章,使井冈山享有“中国革命摇篮” 的盛誉。

在单位组织下,20多名同事怀着向往已久的心情,到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学习考察旅游。一路颠簸,我们来到了向往以久的革命圣地。我们乘车前往黄洋界参观,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快速向山上进发。满山都是翠绿欲滴的翠竹挺拔的青松,潺潺的流水,还有点缀在它们中间那不知名的红花,俨然就是一个再生的“桃花源”,大家忍不住翘首向车窗外观望。当我们还意犹未尽时,车已经到了黄洋界哨口。

黄洋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五大哨口之一,革命领袖毛泽东主席那首《西江月井冈山》的千古绝唱的诗篇镌刻在纪念碑上。我站在黄洋界昔日的战壕里,抚摸当年令敌人丧胆的山炮,望着脚下的群山深壑,自己仿佛置身于鼓角声中,与红军战士一道筑起黄洋界上的钢墙铁壁,与敌人进行战斗。侧耳细听,那轰隆的炮声,嘹亮的鼓声,不仅是向敌人进攻的命令,更是向我们这年轻一代人发出建设中国小康社会的动员令。

井冈山群山连绵,巍峨多姿,林海无际,翠竹葱茏。沿山路盘旋而上,山高路窄,弯多坡陡,穿行在群山之间,看流云涌动,听溪流潺潺,观瀑布飞流直下,你不得不叹服井冈山的壮丽多姿。

井冈山有五井,即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皆因被群山环绕、宛若井状而得名,大井是其中最大的村庄,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首先到达这里。这里有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军医务所旧址等,是当年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同志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地之一。屋里有一堵被敌人枪炮打得伤痕累累的残墙,是1929年2月,这栋房屋被敌人烧毁时仅剩的,1960年按原貌修复,将残墙嵌入新墙之中。新旧对比,敌人对井冈山的疯狂烧杀和红军的殊死拼搏便昭然若现,成为历史的见证。

红军小道,蜿蜒在树木茂盛的崇山峻岭中,是井冈山军民为运送粮食和枪枝弹药,披荆斩棘,踏出的一条羊肠小道。走在红军走过的小道上,我们无比激动和自豪。这条小道漫长曲折,起伏不平,虽被铺上了石块,在陡峭处修建了台阶,比当时的红军小道拓宽了许多,好走许多,但有的地方在悬崖峭壁上,只有一尺宽,稍不慎就会坠入万丈深谷,有的地方须弯腰驼背行走,因为头一抬,就可能碰到山崖。我们提心吊胆,小心谨慎,虽轻装而行,走走歇歇,但个个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花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回来。大家不约而同地感叹,我们在晴天丽日里,徒手走,就疲惫不堪,井冈山军民却更多地要在雨雪天气或天黑时,挑着上百斤的粮食或弹药上山,该是何等艰难。是呀,走过先烈走过的路,才真切体会到“崎岖”的涵义、“跋涉”的艰辛、“艰苦卓绝”的可贵和信念坚定的强大力量。

接着我们来到了革命博物馆。在那庄严肃穆的展厅里,首先映入帘的是毛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题字,是那么的潇洒苍劲。那已褪色的布满了弹孔的,由镰刀和铁锤组成图案的旗帜,是那么的令我思绪奋勇,心潮澎湃。正是这镰刀在呼啸着,要割断旧世界的一切枷锁;正是这铁锤在呐喊着,要砸碎一个旧的岁月。中国,因为有了这面旗帜的指引,从此走出了漫漫长夜。中国人民,因为有了这面旗帜的指引,从此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还有那带血迹的红军臂章,小井红军医院的残迹,为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牺牲的红军将士和被土匪枪杀的群众照片…… 随着解说员的悲壮解说,我们的思绪进入了血与火的井冈山革命根据斗争中。

我们意尤未尽的返回酒店,吃过晚饭,返回房间,脑海中还在浮现今天的所见,一整天的番山越岭很快让我进入梦想。经过一夜的恢复,第二天刚刚亮,我们就开始了龙潭之旅。龙潭位距江西茨坪西北面七公里,由五龙潭和金狮面两个景区组成,是以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景区。五神河是龙潭“五潭十八瀑”的源泉。溪水冲击小井峡谷后,陡然跌落绝壁之下,又连续飞下四级断崖,形成梯状的五个气势磅礴的瀑布和深潭,这就是碧玉、金锁、珍珠、飞凤、仙女等五潭五瀑。细察五潭,碧水泱泱,树影幢幢,崖壁如刀削斧凿,崖脚怪石,汀芷竞秀,绿荫覆盖四周。仰观五瀑,潭潭无俗水,瀑瀑似神女,随景畅想曲,千姿心中意。著名画家陆俨少,丁巳年夏日游历龙潭绘画时,看到龙潭便惊叹不已,既绘画又作诗记兴云:

跷下已惊壑转雷,更于九夏觉风寒。

龙蟠谷底天矫下,尾祯苍岩欲锁难。

百丈飞流流不竭,半天直下起风雷。

问渠那得许多水,为有源头万万山。

游龙潭是随着瀑布的声音一路下行,当来到观龙潭瀑布的观景台,站在观景台看过去,只见瀑布水流从山涧上滚涌而来,飞流直下,犹如一条白练凌空垂挂于碧玉潭上。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一首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一边欣赏着这些落在人间的“银河”,一边听着导游的讲解,这才知道,碧玉潭瀑布落差67米,始宽6米,终宽17米,三面危崖如削,喷珠吐玉,飞落绿苔,水声震耳,浓雾如烟,因潭面如翡翠碧玉,故名碧玉潭,是井冈山最壮观的瀑布之一。知道了这些,我更加觉得碧玉潭瀑布不同凡响,接下去的是金锁、珍珠、飞凤、仙女等五潭瀑布,她们各具神态,或秀美、或壮观,她们隐身于山峦,与天地连为一体,形成自然界的一道壮观。

旅游的最后,我们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牺牲的烈士的名字都刻在四周墙壁上,周围摆满了敬献的花圈。烈士陵园后面山顶上是井冈山烈士纪念碑,碑高27米,寓意27年创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碑的上端是用金属做成的形态各异的圆柱,闪闪发亮,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纪念碑底座上的浮雕再现了井岗山革命斗争史,那浴血罗宵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副前赴后继、激战的画面,各个人物栩栩如生,那名红军指挥员,左手揽扶着多伤的战友、右手拿着武器指向前方,侧过头,瞪着眼睛,张着嘴在召唤战友,同时也是在召唤后来人,号召我们加入他们的队伍,完成他们未尽的伟业。

我驻足山顶,环视四野,回想这两天的所见所闻,感慨万千。当年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红军战士,大多已作古,少数健在的,也已年逾古稀。他们的战斗经历,无论是领袖的文韬武略,英雄的赤胆忠诚,还是志士的坚贞不谕,仁人的满腔碧血、不仅谱写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赞歌,而且给后人留下了无价的精神瑰宝。我们充满了对这块土地的敬仰并誓言要把井冈山精神发扬光大,继承到底。

在纪念碑前,我们紧密团结,如钢似铁;在党的旗帜下,我们昂首挺胸,如松似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迎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革命烈士纪念日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首个烈士纪念日,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是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

曾经,这里刻下了红军屹立不倒的精神!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也最后走向胜利呢?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永存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信念!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温情!

他们是英雄,他们是路标,他们是丰碑!一个个可歌可泣的事迹,一个个可赞可叹的信念,一个个可敬可畏的军魂!我能不被他们感动,不被他们震撼吗?他们是永恒的,因为信念永存!

昨天永远属于过去,今天就在脚下,让我们铭记英雄先烈,去开拓美好幸福的未来,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好本领,弘扬革命精神,争取今后能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为谱写祖国的繁荣发展的篇章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

全文共 1300 字

+ 加入清单

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那么,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当前,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共同行动,做新长征的参与者,伟大事业的创造者。

坚定的信念是灵魂,是力量的源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伟大旗帜,是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有了这种信念,破衣烂衫、装备落后的红军才能在围追堵截、黑云压城中走出一条胜利的道路。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就要大力弘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支柱。“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党章党规就是每个党员的基本规矩,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是每个党员的行动指南。共产党员要勤学善思强根基,真正做到学而信。通过集中学、专题学、研讨学等多种方式,强化日常学习,做到精准学习,坚持逐条逐句、刨根问底,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固本培元,补足“精神之钙”,熔铸“信念之魂”。

始终保持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作风。“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对红军长征中艰难困苦的真实写照,更是对红军战士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牺牲、特别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真实写照。当前,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爱岗敬业,用一种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想方设法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难题。

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面对正义和邪恶两种力量的交锋、光明和黑暗两种前途的抉择,我们党始终植根于人民,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是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当前,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利益、民族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严格执行群众纪律,处处关心和爱护人民。党员干部要带着感情、扛着责任深入群众中调研,“群众利益无小事”,调研的落脚点是要弄清楚群众最盼望解决的问题,按轻重缓急归纳梳理,科学研判,努力创造条件解决。要勇于正视群众反映的问题,善待批评和接受不同意见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质;对无法办到的事,不开“空头支票”,在为群众服务的实践中树立党员干部的形象和威信。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有关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23周年优秀征文

全文共 3534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却不当大元帅。他就是毛泽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纪念伟大领袖主席诞辰123周年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冲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下面,我将谈谈我眼中的毛泽东。

一、诗人——独领风骚

回顾中国千年古代历史,中国帝王中堪称大诗人的只有两位:魏武帝曹操和南唐后主李煜。其余种种,不过雅喜涂鸦而已。而毛泽东,作为中国近代半个世纪中最为重要的领导人,其身份堪比“帝王”,却也热衷写诗、擅长写诗,无愧于其“诗人”的称号。

贺敬之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在漫长的岁月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风靡了整个革命诗坛,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诗歌是表达一个人所思所想的有效途径,所以通过诗歌往往可以剖析出诗人的性格及所处环境。毛泽东那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人格素养,竟造就了别具一格的诗风,使典雅高古的旧体诗词和中国革命的历史风云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

早在1910年,即将出外求学的毛泽东,临行前改写了日本的一首言志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年少时的毛泽东便满怀理想,通过诗词表达了他的豪情壮志。

1936年毛泽东从陕北到山西,面对高原雪景,他写下了一生最为快意、最为得意的神来之作——《沁园春·雪》,表现了毛泽东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爱国情操。脍炙人口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也可以看出毛泽东年轻的雄心大志。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经过渡江战役占领南京。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于是写下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庆祝革命胜利。他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并阐发了“追穷寇”的深刻军事哲理。

1961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国际反华势力猖獗,新中国遭遇内忧外患之际。毛泽东受陆游词启发,创作出《卜算子·咏梅》。此词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党内同志及人民充满希望,敢于斗争。而这种梅花精神也正是毛泽东一生的

写照。

通过毛泽东的诗词可以看出毛泽东称为中国的领袖并不是偶然。他有雄心壮志,同时乐观自信、不屈不挠,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操,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姑且不谈毛泽东的是非功过,我很庆幸历史给了我们一位诗人领袖。

二、哲学家——立足国情

毛泽东,一个农民的儿子——“读了六年孔夫子书”,“又上了七年资本主义的学校”,从二元论到唯心论;从儒学到新学;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在艰苦中探索,追求革命的真理。在长期的探索革命实践中,毛泽东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以他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思想,是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库中的重要内容和创造性的发展,是中国哲学的继续和发展。他的哲学思想最具有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论》毛泽东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理论的最先提倡者,并且指引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对矛盾的普遍性和天特殊性的分析和解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非常重视革命理论的实践性,通过对当时国际、国内各类矛盾的分析,对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又用他的哲学思想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使共产党人的工作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在《论十大关系》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他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深刻分析了国际国内的多种矛盾,使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概括与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的升华。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到《矛盾论》、《实践论》的问世,标志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成熟。从《新民主主义论》到《论十大关系》的讲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作为一个哲学家,毛泽东在思想层面上对中国革命与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军事家——雄才大略

二十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革命战争,并最终取得了辉煌胜利,彻底洗刷了中华民族百余年遭受列强侵略与欺凌的耻辱,使中国人民重新获得自豪、自信和自尊,。驾驭这场战争的最高统帅是毛泽东,指导这场战争的理论原则是伟大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村包围城市道路提出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土地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指挥红军粉碎多次国民党围剿,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奇迹。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成为党的最高领导人。四渡赤水、桥渡金沙江等,使红军摆脱了危难境地,从而创造了长征的神话。

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充分分析各种矛盾,积极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创了全民族共同抗日的新篇章。在敌后战场,他运筹帷幄,战术灵活,指导共产党军队开展游击战、地道战。最终,中国人民取得了八年抗战的辉煌胜利。

在驱走外敌、决定国家政权所属的时刻,面对国民党再次挑起的内战,毛泽东带领共产党人义无反顾的投入到解放战争中来。三大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在中国大陆上驱逐了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百废待兴,仍然面对着外敌的威胁。50年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保家卫国。毛泽东的英明决策,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据统计,毛泽东仅在土地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组织指挥和参与组织指挥的战役战斗就达239次之多,尚存的从1927年到抗美援朝时期亲自撰写的军事论著和指挥作战的文电达5000余篇(件),约400余万字。虽然毛泽东一生中很少拿枪,但是其军事理论和指挥才华是超乎常人的,无愧于“军事天才”称号。

四、建设者——成就与挫折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战争洗礼,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新中国傲立在世界的东方。建国初期,尽管中国承受了多年的战争摧残,百废待兴,经济、政治、外交上的局面都不容乐观。但是,毛泽东仍领导中国人民走上建设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康庄大道,并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建国伊始,共产党便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毛泽东的建议下,党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改革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五年计划”的依次展开,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工业实力,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随后的几年中,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剥削阶级,民主法制不断完善。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毛泽东在新中国的建设上也犯了错误。

毛泽东的“反右”思想打垮了知识分子的脊梁。批判、下放等不公平的待遇,如黑云压城,沉默了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为了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的美好。

长期的执政地位坐软了毛泽东的耳根,大跃进使得中国假话盛行。在亩产几十万斤是喜报的年代,说真话就要遭批判,说假话反得夸赞,浮夸风盛行。如此一来,反对的声音消失了,而不顾客观规律、歪曲事实也使年幼的新中国遭受了沉重的代价。

更不用说那场给后世人带来巨大伤害的文化大革命。一片颂扬声中,毛泽东早已登上了神坛。他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是对中国文化的终极摧残,又使中国人窝里斗的劣根性发挥到了极致。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中国突然从文明古国变成了人民没有信仰的国度,文革“功不可没”。

我眼中的毛泽东,他是才华横溢独领风骚的才子,是领导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使者,是指引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灯塔,也是个会犯错误的平常人。盲目歌颂是可怕的,盲目批判也是可怕的,历史就是历史。功大于过抑或过大于功,都不能简单地概括。却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如果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历史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长征永远在路上,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多大成绩,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行。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老一辈的共产党人,他们的长征路是爬雪山,过草地,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向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前进。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就是要实现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共产党人模范带头。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们的国家要发展,我们的人民要富裕,就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过程中砥砺前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砥砺奋斗,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而矢志奋斗,我们的党才会成为人民爱戴的党,我们的国家才会成为富强民主的国家。

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是让十三人13亿人都富裕起来,脱贫攻坚的战略号角已经吹响。要走好这条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只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发扬乌蒙蓬勃走泥丸的红军长征精神,把自己的信念根植于人民的信念中。把人民的需求当做自己的需求,把人民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在这条长征路上淬火成钢。走出属于我们这代中华儿女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优秀征文

全文共 1722 字

+ 加入清单

1986年10月,我被组织上派任第六届全国人大专职常委委员杨克冰的秘书,达三年之久。此后,又荣幸地参与她的长篇回忆录《追求与奋斗》一书的起草、修改、定稿、付梓等,正因为这些机缘,使我这位德高望重的革命老前辈富有传奇的一生,有了更多详实的了解。

2009年2月23日,沈阳金秋医院院长刘菊香来电话告之我们几位在杨大姐身边工作时间较长的老秘书,“大姐病情恶化”。我们闻讯,当天火速前往。没想到的是,此时的杨大姐竟已不能说话了,面对众人的关切与问候,她只能以微笑和点头作答。25日晨,百岁高龄的杨大姐安然去世。

我们几位在含泪参与处理杨大姐后事中,起先都为没能亲耳聆听到她老人家的最后“遗信”,感到十分遗憾和怅惋。但当刘院长把杨大姐的“遗信”交给我们时,大家才转而感到有些欣慰。我们急切打开信,映入眼帘是:“对党要忠诚到底!”七个足有二公分见方的大字,有些笔划在颤抖且用力中写出来的。字迹显得有些歪扭,有的地方甚至力透纸背。按照相关的规定,杨大姐亲笔信件将被作为党史部门的档案资料珍存。我们只好即刻复印了这封特殊信件,每人一份,留作永久的纪念

2008年,杨大姐的长篇回忆录《追求与奋斗》出版发行,她在结尾中深情地写到“回顾我的一生,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作为党的女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追求真理,不懈奋斗七十余年,实践了自己入党时的坚定誓言。想到这一点,我感到坦然和欣慰。”2009年3月1日,中共辽宁省委在悼念讣告中称其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评价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赞扬她是辽宁广大党员、干部,广大群众永远爱戴的“杨大姐。”

终生奋斗笃马列,留得箴言胜万金。百岁革命老人杨大姐在生命的弥留之际的嘱托和期望,这表达出何等崇高的情怀!这展示出何等深邃的卓识远虑!。

在祭祀杨大姐料理她后事的日子里,她那些以“对党忠诚到底!”的誓言所演绎出的传奇故事,一直不停地在我的脑海里跃动、翻腾、浮现;

1933年,她被国民党宪兵三团的特务逮捕,面对反动派滴血的屠刀她怒斥敌特,只字未露党的机密。1934年,她在国民党南京监狱参与帅孟奇、钱瑛领导的抗议虐待政治犯的绝食斗争,连续四天粒米未进,口吐胆汁、黄水,到斗争胜利之日,她已奄奄一息。1937年至1940年,她追杨秀峰参与创建冀西游击队,在部队发展壮大和与日伪军的几十次激战中出生入死,屡屡建功。1941年,她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十一旅政治部副主任,在突遭日军报复性大扫荡的危急时刻,与旅长秦基伟合力指挥破敌。在与凶悍的日军练训队争抢高地时,她亲率“敢死队”勇猛冲杀,最后打退了强敌,让胜利的旗帜在阵地上高高飘扬。1946年至1948年,在辽南游击战的艰难岁月中,又是她率队五渡碧流河,数度突破国民党军铁桶军包围圈,成为牵制敌军主力新六军的巾帼英雄,笑迎辽南大反攻的胜利曙光……。

正是以“对党忠诚到底”的坚定信念,她经历了长达几十年革命斗争的艰险考验,最后由一位普通农村女青年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

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杨大姐把反腐倡廉当作忠诚于党的重大使命,身体力行,殚精竭虑。是她把延安铁厂厂长杨国栋等送礼者拒之家门之外,严厉批评。告诉他们,“为铁厂解决一千万元的三角债难题,是鞍钢对革命老区的热切帮助,把账记在任何人头上都是错的,送礼答谢反更是错上加错。”公生明,廉生威。在杨大姐的影响下,当时在任的老秘书们,严以律已,恪尽职守,无一“越轨”营私,无一“翻船”、“落马”。省、市领导赞叹杨大姐带出了“一支廉干队”……。

杨大姐走了,她留下的“遗信”,正是她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她离世月余的一个的晚上,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细细端祥那份珍贵的复印件,“对党要忠诚到底!”七个力透纸背的大字,显得格外熠熠生辉。这天,恰逢建党八十八周年前夕,万赖俱寂中,我满怀激情地写下一篇怀念杨大姐的日记。还附了四句话:“铮铮嘱托勿忘怀,滚滚豪情多澎湃,誓做党的好儿女,忠诚到底绝不改。”

此后,每年“七·一“我都细细品读一遍杨大姐留下的“遗信”,每一次我都觉得自己在面对当下的各种浮躁中,获得一种难以名状的心定神贻,获得了一种精神境界的升华。我愿把这个习惯一直坚持下去,直到久远的将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的长征路我的中国梦征文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当我把这本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绕在我眼前,从内心不由自主的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简直是中国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

震撼哪!数千人马驮着行囊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面对高山悬崖,冰雪雨雾,湍急的河流,莫测的风景,灼热的沙漠,无底的沼泽,饥寒交迫,刀山火海。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无法相信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就是红军,“无坚不摧”的红军。

现在的人们面对困难有两种选择:知难而退或者知难而进。但知难而退的人几乎占了三分之二。记得有一次,我有一道题不会做,没有经过反复思考,就不做了,现在想起来,那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次最大的失误。后悔自己没有去面对它,没有去锻炼自己。我和长征的红军相比起来,是那么的渺小和苍白无力。

困难就是这样,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人就能取得胜利。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衰是我们中华儿女每个人的神圣责任,在学校我们要把红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下去,我们要学好每一科知识,孜孜不倦地学习,用科技来强国,我们要沿着先烈们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征文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我们就不可能取得那场伟大战争的全面胜利。在71年前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国内矛盾尖锐、国家积贫积弱的艰苦条件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百年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胜利。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上一次雪洗百年耻辱、开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历史性胜利,是世界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争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分主力,使其既无力北上攻打苏联,也难以抽调更多力量南下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决战。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争取世界和平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正因为如此,国力羸弱的中国在当时才有资格有条件作为战胜国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一道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又开始赢得世界的尊重。而这一切的改变皆因有了中国共产党。

铁的事实证明,无论是在抗战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和中流砥柱。今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纪念抗战,我们要感谢党,拥护党,坚定不移跟着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征文

全文共 3450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真正的有血性的中国人?铁骨铮铮,至死不渝;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历史虽已悄然逝去,但其精神不朽不败。凭借着祖先们留下来的宝贵精神,国人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为复兴中华而努力,为太平盛世而勠力同心。历史是如此的相似,每个时代都不缺乏产生英雄的土壤,而这个时代赋予英雄的责任也更沉重。

孙中山,生于1866年的晚清,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年时代的孙中山就有很大的志向和抱负,励志有所作为,并为天下苍生而奔波。为此,他开始探索自己的人生之路,并为此而操劳一生。

13岁那年,他随母亲来到美国檀香山。他的长兄孙眉资助孙中山先后在美国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当然这种西式的教育无疑拓宽了他的知识面和眼界。17岁的孙中山回到国内后,也恰巧是中法战争爆发的时候,那时的他年轻气盛,斗志昂扬。面对清政府的卖国求荣,专制腐败,怎能甘于心平气和,安然处之,因为受西方先进体制意识的影响,反抗清政府,改造中国的念头从此一直烙在他的心头。俗话说,独木难成林。他开始结交有志之士,诸如早期的改良者之一何启、郑观应等,因为受到他们的影响,不断发表反清言论。26岁,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之后,一面行医,救死扶伤;一面为自己的远大抱负而努力着。他暗地里接纳反清的秘密组织,打算创办革命团体。随后,孙中山上书向清政府提出改革,“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但即使是这些无关封建制度的小小的革新,也遭到了李鸿章等大臣的反对。但28岁的孙中山早已思想成熟,稳重,待人处事都有自己成熟的见地。面对清政府的无理回绝,他深刻地意识到单凭自己一人之力,无疑是以卵击石,毫无用处,创办革命团体看来是势在必行了。于是,在1894年11月,孙中山从上海来到檀香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取名“兴中会”,以表达他振兴中华之宏伟志向。与此同时,他又在香港等地建立兴中会分支。革命的事业才刚刚起步,奈何清政府实力庞大,在广州的起义被扼杀在摇篮里,星星之火也没有了燎原之势。能屈能伸,大丈夫是也。随后,孙中山便开始了漫长的逃亡之路,此间,他也没有闲着,他到处搜集欧美各国的政治经济状况,研究各派学说,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萌生了“三民主义”的理论。之后的他继续结交各国仁人志士,不断发动起义。另外,他还对光绪帝抱有一丝希望,上书光绪帝并要求变法。但变法主张被清廷内部顽固派反对,也基本被扼杀在摇篮里,“百日维新”成了昙花一现。然而时间虽短,但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对民众也是有影响的。

面对种种无奈与挫败,中山先生并没有为此而放弃。而是大声说道:“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百折不挠,愈挫愈奋。”他的精神可歌可泣,被志同道合的能人所赞赏。靠着自己独到的政治思想、坚实的经济基础;博学志坚、虚怀若谷的个人魅力奔走于南洋。此时此刻,他已不是孑然一身,孤军奋战了;而是形成了一个以他为中心,八方拥护的革命盛景。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虽然有雄心壮志,但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暗杀、酷刑等各种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随时都会性命不保。但英雄毕竟是英雄,当国之危亡需要他的时候,他就会为此奋不顾身,浴血抗争。当时的孙中山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心只想着谋求万世之业,为中华之振兴而努力,为久违悠长的“中国梦”而殊死拼搏。

公元1905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兴中会与在比利时、法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先后建立的革命团体建立联系。同年在这些革命团体的基础之上创建了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会——中国同盟会,他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同盟会机关也开始正式发行《民报》,宣传三民主义思想。在发刊词中,孙中山也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此时的革命焰火已越烧越烈。同盟会的成立让世界各国的团体有了主心骨,明确了奋斗目标。中华大地,革命组织不断涌起,革命思想已被众人所接受和认可,如同火炬般不断传递着共同的梦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革命经费非常紧缺之际,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慷慨解囊。此所谓,天下归一,势不可挡。随后全国上下大大小小的起义风起云涌,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虽然由于组织等原因未能彻底打败清政府,但在全国引起了了巨大的震动,也给清政府以沉重的打击,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精神鼓舞。革命注定是要流血的,但哪怕每一次小小的成功,也都能够激励成千上万人为复兴中华而奋不顾身。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了。所有的不满,所有的屈辱在这里一并燃烧;所有的志气,所有的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辛亥革命结束君主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扫除中国人走向独立和解放道路的障碍。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无论是袁世凯称帝亦或张勋复辟,都只能是昙花一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业,也不是一个政党故步自封实现的。它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世世代代的坚守,它是各个政党和各种意识形态的相辅相成。1922年,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国民党改组势在必行。孙中山在共产党新理论体系的指导和新鲜血液的协助下,于1924 年1月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自此,孙中山先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和工人、农民一起“促国民革命运动之进行”,唤醒中国革命新的活力,走向“中国梦”的事业顶峰。

立千秋新制,创万世基业,革命事业如火如荼。然而,1925年先生久病成疾,在北京与世长辞。他在临终的时候说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总理遗训所体现的至死不渝的精神在他身上得到充分的发扬。孙中山先生走了,可他的新三民主义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厚的历史积淀、强烈的时代特征,明确的目标导向和精神激励作用,而且在当下,这些内容也为世人所拍手称贺,铭记于心。为了中国梦,为了人民幸福,还有千千万万个孙中山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因此,我们需要铭记历史,需要缅怀先烈,更需要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精神与“中国梦”的伟大夙愿。

“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历史功绩,使中山先生的事迹彪炳于史册,复兴中华的“中国梦”,是中山先生毕其一生未竟的事业,但以“三民主义”为核心理念的共和政体的建立,使中国成为当时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也为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独立解放事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建立何种政治制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不仅是中山先生的夙愿,更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只有制度,才能决定国家、民族的命运,决定全体国民的未来。

孙中山先生去世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忠诚的继承者、最彻底的实现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三民主义的思想仍然引领着人民调整心态,改变陋习,健全人格,强化使命感和责任意识,积极投身于革命或事业,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每一次历史性巨变,站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他们非凡的才智和胆识、无比的胸襟和气度发展和传承着孙中山先生的中国梦。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赢得实现中国梦的政治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实行改革开放,奠定中国梦的物质基础;现阶段,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梦,成为连接海峡两岸、海外华侨和全国人民的重要精神纽带。

百年天地转,地覆天翻慨而慷。实现先生遗志,弘扬中山精神,复兴中华文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促进海峡两岸合作和统一,构建全球华人共有精神家园,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是复兴中华的精神要义,是全体华夏儿女的共同目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中国梦”有它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华夏儿女千百年来的期待,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必然,具有顽强的坚不可催的生命力和爆发力。了解“中国梦”的历史与当代,深刻铭记苦难与屈辱,才能使我们更加踏实地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更有信心地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当代中国民族复兴理想的最新宣示,它不仅是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奋斗目标和几代中国人夙愿的凝结,也是对振兴中华当代价值的新诠释,是引领中国前进的航标, “人类进化,世界大同。”继承和发扬载之身先士卒,为圆梦中国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铭记历史,终究会走出一条大道如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纪念建军90周年征文

全文共 1276 字

+ 加入清单

兵味是始终浸透在军人骨髓里非同寻常的气息,这是一种境界。当初在部队,想家时口琴里吹出的乡愁是一种兵味;沙场点兵时的万丈豪情是一种兵味;训练场上的摸爬滚打又是一种兵味……自从三十年前穿上军装的那天起,兵味就在身上一直地散发。

打孩提时候,就企望着能有一天走进军人的行列。如今虽已是白发逐渐上头,却依然常在梦中领受部队冲锋的号令。在这个所向披靡的英勇队伍里,在这个不可战胜的强大力量里,寄托着我们——普通军人全部的理想、生活和情感。

光阴似水,转眼间你就走过了90年的光荣征程,看着那无数先烈的鲜血洗染过的胜利军旗,那庄严遒劲的“八一”,那是我们生命永远的图腾。

浩荡的铁流里,我仿佛看见了父辈们伟岸的身驱,是他们,在为民族争解放,为人民争自由的战斗里,创造了伟大的功勋。不凡的征途上,我又仿佛听见了我们战友们有力的足音,我们手臂相挽,发誓为中华崛起,为世代和平,献出我们的青春和生命。这一切,都为了军魂永存。

也曾有过徘徊和彷徨,然而,最终还是忠诚地站立在八一军旗下;也曾有过痛苦和无奈,然而,最终还是坚定的走上了祖国指定的哨位。经历了多少崎岖坎坷,经历了多少雪雨风霜,一套满是征尘的戎装,就足以让我们斩关夺隘,克难制胜!

军队没有给我们高官厚禄,也没有给我们太多的许诺。但是军队给了我们勇敢、顽强和忠诚。使我们懂得了自己应有的责任——为国效力,建功立业——是我们曾经作出的无悔选择!我们虽然没有为共和国建立过赫赫功勋,但是我们也曾经有过一身戎装在身,为国作出了一番自己应有贡献。

回望古人,李白不也曾用冲天的豪气表达自己的梦想?——“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贺更是大发感慨:“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古人的梦想,今人的渴望,谁心中没有宏图万里、壮志凌云、为国献力?“八千里路云和月”!

陆游终其一生孜孜追求的不就是报效国家,慷慨赴难吗?在他眼中,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远胜过僵卧孤村,身老沧州的平淡生活。我们适逢盛世,虽然现在早已远离了战火,但战争不会因为我们的善良愿望而永久远离,只要祖国需要,我们就应该义不容辞的穿上戎装,继续向梦想进发——因为我们心中永存着军魂!

这个激情澎湃的时代,必然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一支勇往直前的军队,必然也是英雄云集的军队。八十五年的历程,我们军队坚定的信仰,非凡的勇气,以及敢于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大无畏气概,早已流入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军魂!

一个进取、团结、创造、信仰、献身的民族精神是国家的最大财富,用金钱衡量的一切活动形式在它面前都会黯然失色。中国人民在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需要有正确的思想、文化和理论的武装,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战斗意志。纠正那种金钱万能、私有万能的社会不良倾向。尤其是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不能否定自己光荣的过去。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军人前进的步伐、没有什么能比过军人宽阔的胸怀、没有什么能压垮军人的肩头、更没有什么能代表军人无尽的祝福。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君子坦荡,何惧鬼魅丛生?国家需要军魂——这是立国之本!

军人万岁,祖国万岁!勿忘军魂,军魂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