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华成语故事背水一战【推荐20篇】

丰富多彩的幻想是童话最基本的特征。开学吧小编整理了童话故事,欢迎欣赏与借鉴。

浏览

6651

作文

1000

完璧归赵成语故事

全文共 1477 字

+ 加入清单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完璧归赵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完璧归赵[ wán bì guī zhào ]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 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例 句

1. 这些书我看过之后一定会~,请你放心。

成语故事: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国大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呐?要不答应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们商量。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蔺相如知道了,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

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又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美女们去看。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城换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就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看着虽然挺好,可是有一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有毛病,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真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跟这块宝玉一块儿碰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对着柱子,就要摔过去。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摔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我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赵王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说:“好!就这么办吧!”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宾馆去休息。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

就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怕打不赢。最后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回到赵国去。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直到今天,人们谈起这段故事来,还对蔺相如的英勇行为翘大拇指哩。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胸有成竹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读:“胸有成竹”和“心中有数”都是“心中已有打算”的意思。胸有成竹,比喻熟练有把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胸有成竹主人公:文同

成语典故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太阳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tàng)。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里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他就跟没事儿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同,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

文同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liáo)起衣服,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竹林,顾不得抹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同细心地把竹子受风吹雨打的姿势记在心头。

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地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cháo)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文与可(文同)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

文与可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竹子的各种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一个关于半途而废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半途而废故事,

东汉时,河南郡有一位贤慧的女子,人们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乐羊子的妻子。

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因为它的名字令人厌恶;也不吃别人施舍而呼唤过来吃的食物,宁可饿死。更何况拾取别人失去的乐西。这样会玷污品行。”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非常惭愧,就把那块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到远方去寻师求学。

一年后,乐羊子归来。妻子跪着问他为何回家,乐羊子说:“出门时间长了想家,没有其他缘故。”妻子听罢,操起一把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机上织的绢帛产自蚕茧,成于织机。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有一寸长;一寸寸地积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将它割断,就会前功尽弃,从前的时间也就白白浪费掉。”

妻子接着又说:“读书也是这样,你积累学问,应该每天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使自已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归,和割断织丝有什么两样呢?”

乐羊子被妻子说的话深深感动,于是又去完成学业,一连七年没有回过家。

【释读】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出处】《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难已矣。”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宜嗔宜喜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宜嗔宜喜

【汉语拼音】yí chēn yí xǐ

【近义词】:宜喜宜嗔

【反义词】:面无表情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呀,谁想着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

【成语解释】指生气时高兴时都很美丽。

【宜嗔宜喜造句】她的性格真好,不论什么事情,都会满面春风宜嗔宜喜地做起来。

【宜嗔宜喜的成语故事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

[元和令]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着香肩,只将花笑拈。

[上马娇]这的是兜率宫,休猜做了离恨天。呀,谁想着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

[胜葫芦]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励志简短成语故事持之以恒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孟轲)小的时候,母亲送他到学堂读书。刚开始孟轲还懂得用功,后来就渐渐学会偷懒、贪玩,不肯用功读书了。

有一天,他竟然逃学回家。母亲此时正在家中织布,一看见他逃学回来,就拿起剪刀把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线剪断了。孟轲很惶恐地跪下,问母亲为何要把线剪断。

母亲责备说:“求学跟织布的道理是一样的,必须一丝丝不断积累,才能织成有用的布料。如果中途把它剪断了,那就会前功尽弃,成为一堆废料。求学更是要不断地用功,最后才会有所成就。而你现在却偷懒逃学,不肯用功读书,这样自我堕落,如何能成就学业?”

孟轲听了母亲这番话,非常惭愧,立刻向母亲认错,从此发愤向学。经过长年累月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就了自己的道德学问。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之乎者也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zhī hū zhě yě

【典故】之乎者也,助得甚事?宋·文莹《湘山野录》

【解释】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老学究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咬文嚼字、焉哉乎也

【反义词】的了吗呢

【押韵词】饮鸩止渴、呼牛也可,呼马也可、逾墙越舍、强聒不舍、雨沾云惹、依依难舍、圣之时者、念念不舍、行藏用舍、依违两可

【年代】古代

【灯谜】孔夫子的口头禅

【歇后语】孔夫子讲学

【教学同步】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鲁迅《孔乙己》初中六册·课文·5

成语故事】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来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上写着“朱雀之门”,问身边大臣赵普,为什么要加“之”字,赵普告诉他“之”字是作助词用的,凑成四字吉利。赵匡胤听了,哈哈大笑说:“之乎者也这些虚字,能助得了什么事情?”

【示例】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郐下无讥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郐下无讥

成语拼音:kuài xià wú jī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不值一提。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讥:评论。吴国的季扎在鲁国看周代的乐舞,对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评论,从郐国以下就没再表示意见。比喻余下就不值得评论。

成语来源: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自《郐》以下无讥焉。”

成语造句:清·陈田《明诗纪事辛签·曹学佺》:“如汤义仍、曹能始不愧作者,概置之郐下无讥之列,此则大误。”

郐下无讥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季札自幼精通音乐,他访问鲁国时,鲁国请他欣赏周代的乐舞。鲁国的乐工演奏周王朝及各诸侯国的乐曲,对于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褒贬评论,但从演奏郐国的《郐风》以后,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了。

郐字开头的成语

郐下无讥

包含有郐字的成语

郐下无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义无反顾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形容为正当的事业而勇往直前,不徘徊退缩。反顾:回头看。

出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义无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

故事

西汉时期,有一位善于写辞赋的文人,名叫司马相如。他不但在文学方面颇有造诣,办事能力也很强,所以得到汉武帝的赏识,留在自己身边任职。

这时,汉武帝派唐蒙去巴蜀修理西南蜀道。唐蒙征集了许多的民工,还杀了他们的首领。巴蜀人民备感惊恐,于是在巴蜀发生了一场骚乱。

汉武帝知道了这件事,深恐巴蜀民心不稳,就派司马相如去责备唐蒙,替巴蜀人民出口恶气。为了让巴蜀人民相信朝廷,汉武帝还要司马相如写一篇文告,指出唐蒙的所作所为绝非皇帝的授意。

司马相如按照汉武帝的意思,写了一篇文告,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调集民夫、士兵修筑道路理所应当,可是惊扰了长老、子弟,却绝非陛下的意思。士兵跟随长官打仗之时,应该迎着刀刃和箭镞勇往直前,就是战死沙场也不能向后退却。你们应该好好想想,作为国家的一分子,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应当急国家之所急,尽人臣的责任。”

由于司马相如对事情处理得当,文告又写得恰到好处,很快骚乱就平息下去,修路的工程又顺利地开展了。汉武帝认为司马相如是自己的得力臣子,对他非常满意,便决定升他的官职,拜他为中郎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在寒假里预习、复习很重要,读书写博也很重要。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成语故事》。在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深刻的两个故事分别是:毛遂自荐和精卫填海。

《成语故事.毛遂自荐》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曾说过:“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從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真为毛遂的胆量佩服。如果是我,肯定会想“你不选我,我还懒得去呢”。才不会像毛遂那样。

在生活中,如果胆子小,就会失去许多宝贵的机会。有一次,班里要选出五个领读员,我非常想当领读员,可是我不敢跟老师说,结果没选上。以后我要学毛遂自荐。学他那毛遂自荐的勇气。

《成语故事.精卫填海》

精卫原来是炎帝最宠爱的女儿,有一天去东海边玩儿,可是突然风暴来袭,将她淹死了,于是精卫化身为鸟,立志要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把大海填平。

精卫的力气很小,大海一望无际,怎么可能被填平呢?可我觉得,不管是谁,只要认定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做,就会有所成就。虽然精卫的力气很小,不可能填平大海,但它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是可以鼓舞我们奋发向上的。

《精卫填海》这成语故事使我受益匪浅,我们一定要学习精卫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玉山颓矣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玉山颓矣

【汉语拼音】yù shān tuí yǐ

【近义词】:玉山颓、酒饮微醺、酩酊大醉

【反义词】: 众醉独醒

【成语出处】

1、唐王绩辛司法宅观妓诗:“到愁金谷晚,不怪玉山颓。”

2、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醉倒曰玉山颓。”

【成语解释】比喻“饮酒或酒醉”!玉山:(1) 山名。(2) 外表俊美的人。颓:倾倒。

【玉山颓矣造句】

1、宴席还未结束,主人却已经玉山颓矣地醉倒在椅子上了。

2、季淑以她的拿手馅饼飨客,时昭瀛送来一瓶白兰地,梅先生独饮半瓶而玉山颓矣。

【玉山颓矣的成语故事

玉山倾倒是一个典故。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山涛)曰:”嵇叔夜(嵇康字)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巍峨)若玉山之将崩。”嵇康风姿特秀,体态佳美,人们用“玉山”比喻他,后遂用“玉山”写伟男佳姿。嵇康善饮,饮后常醉,醉酒之后摇摇晃晃常自倾倒。后遂用“玉山自倒、玉山未倒、玉倒、玉山颓、玉颓、玉山倾、醉山颓倒、酩酊颓山”等形容醉酒、醉态。

以上是小编为你分享的关于玉山颓矣的意思_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收之桑榆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shōu zhī sāng yú

【出处】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解释】指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指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用法】作宾语、定语;常与“失之东隅”连用

【结构】紧缩式

【近义词】亡羊补牢

【同韵词】持鳌封菊、高步通衢、陷入僵局、卸磨杀驴、通观全局、借坡下驴、纯属骗局、逾淮之橘、背碑覆局、匹妇沟渠。

【年代】古代

【邂逅语】失之东隅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将冯异与邓禹去围剿赤眉农民起义军,邓禹与义军交战后不幸损兵折将,冯异命令部队加强防御,收拢溃散的散兵,同时派军装成赤眉军打入其内部,结果大获全胜。朝廷下文书表彰他们的战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成语示例】这于我是很不好的,所以赶紧订正宁此,庶几‘收之桑榆’云。 鲁迅《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割肉自啖

战国时代,在齐国有一个无名小镇,镇上住着两个自命不凡、爱说大话、喜欢自夸为全世界最勇敢、最顽强、最不怕死的人。他们一个住在城东,一个住在城西。

有一天,这两个自诩为最勇敢的人碰巧同时来到一家酒楼喝酒。他们一先一后进了酒楼后才互相看见对方。两人相互寒暄了一番后,便选中kao窗的一张又干净、又明亮的餐桌相对而坐。不一会儿,酒保送上来了一坛陈年老酒。店小二又替他们剥去坛口上的封口泥,打开了酒坛盖子,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店小二替他们各自斟满了一碗酒后,把酒坛子放到桌子上,很客气地退了下去。

这两个“最勇敢”的人喝了一会酒,聊了一会天,边喝边谈,渐渐觉得有酒无肉实在是有点乏味。其中一个“最勇敢”者提议说:“老兄,稍等一会再喝。这样光喝酒不吃肉也不是味,我到菜市场去买几斤肉来,叫这酒店厨师加工后端上桌子供我们下酒。咱俩难得在一起,今天喝个痛快。”另一个“最勇敢”者答道:“老兄,不必到菜市场去买肉了。你我身上不都长着有肉吗?听人说腿肚子上的肉是精肉,我们将自己随身带的刀在自己身上割下肉来下酒,又新鲜、又干净,不是更好吗?只叫店小二端盆酱来蘸着吃就行了”。第一个“最勇敢”者为了表现自己的“勇敢”,只好同意了对方的提议。不一会儿,店小二将一盆酱端来了,放在桌子上面。他们每人喝了一碗酒后,各自抽出自己的腰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大块肉来,血淋淋的放在酱盆里蘸了一下,然后送到自己嘴里咽了下去。就这样,他们每喝一大碗酒,就在各自大腿上割下一大块肉来吃。当时在场的人看到后又惊讶,又害怕,但谁也不敢上前干预。这两个“最勇敢”者在酒楼里一边喝酒,一边吃着从自己身上割下的肉。他们两个人都自称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谁也不肯在对方面前认输。就这样,酒一大碗一大碗地喝下去,他们身上的肉也一大块一大块地被割下来;鲜血不断地从他们身上流出,流到地上,流了一大片……不多久,这两个自诩为最勇敢的人都由于失血过多而死去。

“(dan)”的故事告诉我们:勇敢本来是很好的品质,它能帮助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危险和困难。但盲目的逞勇斗狠却是无聊的行为,是愚蠢而可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华成语故事读书心德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这本成语书,我不仅学会了许多成语还学会了许多成语的意思并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本书中包含了战国时期人们会用的许多成语,表示了许多的意思。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和最熟悉的有:班门弄斧、乐极生悲、人杰地灵、暗箭伤人、草船借箭、千钧一发……等许多成语都得到我的喜爱,我觉得这本书有精英的编辑,深沉而有博大的知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去品读它。

成语故事中的成语有很多有利于我们在写作文时用它。我对大公无私的成语意思记得很牢我来给你说说:春秋时,晋平公对祁黄羊说:“南阳少一个县长,应该谁当比较合适?”祁黄羊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他能行的。”平公惊奇的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祁黄羊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上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上任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是个好县令。像祁黄羊这样的人才能算是大公无私啊!还有千钧一发拔苗助长等我也能给你讲得清清楚楚。

这些故事深受人们的品读和利用,成语真是妙不可言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猛志常在成语故事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měng zhì cháng zài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陶渊明读《山海经》后对其中精卫鸟衔枝填海与刑天至死不屈两个故事特别喜欢,他联想到自己的处境,作诗《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出处】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  晋·陶潜《读山海经》诗

【解释】比喻雄心壮志,至死不变。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有大志

【示例】而他们犹有豪情似旧时,出关万里,猛志常在!  王蒙《狂欢的季节》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管鲍分金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guǎn bào fēn jīn

【出处】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史记·管晏列传》

【解释】管:管仲;鲍:鲍叔牙,战国时齐国的名相;金:钱财。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情意深

【近义词】管鲍之交

【韵词】姜桂余辛、竹柏异心、镜破钗分、将心比心、妆点一新、一片丹心、断发文身、改过作新、亲上做亲、苦乐不均、......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关系特别好,他们年轻时候经常合伙做生意,鲍叔牙总是多出本钱而少分利,他知道管仲家贫,乐意帮助贫寒的管仲。小白执政齐国后,鲍叔牙把相国的位子让给管仲,管仲说:“知我者鲍子也。”

【成语示例】两公交谊,至于如此,世人艳称管鲍分金,不足齿冷耶?(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四十六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拼音]    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成语解释]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典故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成语故事

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说不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而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洛阳纸贵成语故事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洛阳纸贵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小编整理了其成语故事,一起来学习下吧:

【成语】:洛阳纸贵

【拼音】:luòyángzhǐguì

【解释】: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成语故事】: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大家的好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蝇营狗苟成语故事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营:像苍蝇到处乱飞比喻某些小人得到名誉,到处钻营的意思。 苟:苟且,这里是不顾优容的意思。 比喻为了追逐好吃的东西,像苍蝇一样飞来飞去,像狗一样的不知羞耻。 (贬义词)

“蝇营”出自《诗经·小雅·青蝇》诗。诗共3节,每节都以“营营青蝇”开头,第一节四句:“营营青蝇,止于樊。恺悌 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形容往来频繁之状;青蝇,蝇类中最惹人厌恶的绿头苍蝇;樊,义同“藩”,即篱笆;恺悌,亦作“岂弟”,和乐平易之意,《左传·僖公十二年》: “《诗》曰‘恺悌君子,神所劳矣’”,杜预注“恺,乐也;悌,易也”。这四句大意是说,绿头苍蝇真讨厌,嗡嗡营营停在篱笆上面。和善明理的君子啊,决不可 听信谗言。 这是一首政治讽喻诗,诗人把播弄是非、颠倒黑白的小人比作“青蝇”,把谗佞小人为争逐名利无孔不入、不择手段的行为称之为“蝇营”,说卑鄙小人象营营往来的青蝇一般,讨厌之至,正人君子要警惕。

“狗苟”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送穷文》“蝇营狗苟,驱去复还”,他在“蝇营”之后添了“狗苟”二字,这个成语从此流传。《送穷文》是一篇颇有寓意的文章,文中说要送走五个穷鬼“智穷”“学穷”“文穷”“命穷”和“交穷”,“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饥我寒我,兴讹造讪.....,蝇营狗苟,驱去复还”。狗苟,是形容苟且、贪婪下作、偷偷摸摸。“蝇营”和“狗苟”二字均同音相连,在字面上组合得较巧妙。“蝇营狗苟”一般都用来形容没有廉耻的卑污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假途灭虢成语故事_300字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典故】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左传·僖公二年》

【释义】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用借路的名义而消灭这个国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献公要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同时给虞国送去宝马和贵重礼物。虞国国君贪财,大夫宫之奇劝阻说:“虢国是虞国的近邻,它的灭亡必然会导致虞国灭亡。”虞国君主不听劝谏,答应晋军过境,结果晋国灭掉虢国立即灭虞

【成语示列】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限荆州。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一路福星成语故事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yī lù fú xīng

【典故】福星往矣,安得百子骏布在天下乎! 宋·秦观《鲜于子骏行状》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灯火。 宋·戴翼《贺陈待制启》

【释义】路:本为宋代的行政区域名,后指道路;福星:岁星。原指一个行政区域为民谋福的好长官。后用作祝人旅途平安的客套话。

【用法】作谓语;用于祝颂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一路顺风、福星高照

【押韵词】牛角书生、霞蔚云蒸、腹中甲兵、比户可封、从恶如崩、应时而生、底死谩生、匣剑帷灯、老马嘶风、一杯羹。

【年代】近代

【英文】may a lucky star follow you on your journey!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宋鲜于子骏被任命为京东路转运使,临行前,司马光说:“福星去了,如能有一百个子骏在各地就好了。”于是人们就说他是“一路福星”,称赞他的诗句有:“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香火。”

【成语示例】宋鲜于侁,人谓之一路福星。 《四友斋从说》 清·翟灏《通俗编·祝诵一路福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猪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大,说道:“家里只养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一顿丰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为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

一切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像曾子夫妇那样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整个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