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成语故事作威作福汇编2篇 作文(推荐20篇)

青春如诗,字里行间透露着属于青春的洒脱;青春如歌,悠扬婉转中透露着属于青春的细腻;青春如画,山清水秀间透露着属于青春的淡雅……青春,是一条长长的路,在这路途中去用心感受青春的美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成语故事作威作福汇编2篇 作文一,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浏览

4037

作文

1000

简短成语故事防微杜渐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解释: 在不良事物刚露头時就加以防止,杜绝其发展。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东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任用窦家兄弟为文武大官,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鸿就是其中的一个。

丁鸿很有学问,对经书极有研究。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時认为不祥的征兆,上书皇帝,指出窦家权势对于国家的危害,建议迅速改变这种现象。和帝本来早已有这种感觉和打算,于是迅速撤了窦宪的官,窦宪和他的兄弟们因此而自杀。

丁鸿在给和帝的上书中,说皇帝如果亲手整顿政治,应在事故开始萌芽時候就注意防止,这样才可以消除隐患,使得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2668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在写作时,适当的加入一些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还是很不错的,那么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水到渠成

北宋时期,有一个叫苏轼的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当时着名的古文学家,世称“三苏”。苏轼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公元1057年考进士时,欧阳修见他的文章连称:“快哉!快哉!”这一年,二十一岁的苏轼高中进士。

“自古雄才多磨难”,苏轼也不例外。当年王安石主持变法,苏轼站在对立面,几次向神宗皇帝进言,极力陈述新法的各种弊端。苏轼的言论自然引起王安石的不满,王安石通过亲信网罗罪状,上书弹劾苏轼。苏轼感到在都城举步维艰,就请求到外地做官。公元1079年4月,苏轼到达湖州,到任不久,一场灾祸便从天而降。同年七月,御史台(旧称乌台)派人将苏轼逮捕,押送汴京(今河南开封),罪名是作诗诽谤朝廷。苏轼在狱中被关押了一百多天,受审十余次,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团练副使。这就是宋朝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被贬官到黄州的一段时期,不但在精神上感到十分寂寞,在生活上也是穷困潦倒,捉襟见肘。当时,朝廷给他的薪金已经用完了,苏家人口又不少,他只得想方设法节约开支。他规定每日的开支不得超过一百五十枚钱,每月初一,他会拿出四千五百枚钱,分为三十份,装在小袋里,挂在屋梁上。每天早晨,他用一根平时取画、挂画的长叉从梁上挑下一袋,然后就把长叉收藏好。当天用不完的钱,则用大竹筒另外收藏,做招待客人之用。当大袋子里攒了不少钱时,就再做别的安排。就这样,苏轼和家人度过了人生中最为惨淡的四年。

苏轼在给好友秦观写信时,曾说:“平时过日子,一点一点地节省,等积多时再做安排,自然会水到渠成,没必要做预先的计划。”在如此落魄之际,苏轼仍然能够做到泰然自若,实在非常人所及。这正是: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答秦太虚书》

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宋朝时期,张乖崖在崇阳(今属湖北)当县令,为官清正廉洁。当时,经常发生一些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情。张乖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乖崖觉得奇怪,就把小吏喊到跟前问话,结果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

张乖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让人用杖刑猛打他。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乖崖大怒,在判决书上写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说,假如每天偷一个铜钱,一千天就是一千个铜钱。同样,如果用绳子锯木头,时间长了,木头会被锯断。水滴时常滴在石头上,石头也会被滴穿。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乖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鹤林玉露》

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从善如流

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其中郑国是个小国,夹在楚、晋两个大国之间。郑悼公时,郑国同北方以晋国为首的其他各国签订了盟约。结盟的第二年,南方的楚国就来攻伐郑国。晋国便派栾书为将军,率领大军,前去援助郑国,两军在绕角(今河南鲁山县东南)相遇。楚军不敢同晋军对敌,便撤退而回。但晋军并不撤走,还准备趁机侵入楚国的蔡地(今河南上蔡县一带)。楚国获知这个消息,就立刻调动近申、息二地的精锐部队,准备迎击。

这时,晋将赵同、赵括仗着兵力优势,欲挥军南下,占领蔡地,因此催请栾书赶紧下令进攻。就在栾书准备下令的时候,中军佐知庄子、上军佐范文子和中军将韩献子三人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一致认为:“我们当初出兵是为了援救郑国,反对侵略,是正义之师。现在进犯的楚军既然已经撤退,我们如果借此攻打蔡地,这样我们就要承担不义的罪名。而且,楚国现在派来的两支精锐部队,我们这一仗也不一定能打胜。而且不管打胜还是打败都对我们晋国不利,若打赢了这一仗,别人会说以晋国的大军,去打楚国两个小地方的部队,不是白白浪费兵力吗?如果失败了,晋国便会名誉扫地,还有何面目去见晋王和晋国的百姓?所以和楚国的这一仗不能打。”栾书仔细考虑了他们三人的意见,觉得他们讲得很有道理,便取消了攻蔡的念头,撤军回晋。

过了两年,晋国又派栾书领兵去攻打蔡国,这一次晋军大获全胜,还抓获了楚国的大夫申骊。栾书本打算继续进攻楚国本土,知庄子、范文子等人劝告他先进攻沈国再说,栾书分析了具体情况后认为有道理,于是,再次改变了作战计划。随后,晋军进攻沈国,把沈国的国君揖初都抓来了,因为这次晋军准备充分,楚国对晋军也无可奈何。人们认为,晋军这次能取得这么大的胜利,就是因为栾书上次听从了知庄子、范文子和韩献子等人的良言。知庄子、范文子和韩献子等人的良言。

其实呢,在晋军第一次准备南侵攻蔡的时候,绝大多数将士都表示同意,而栾书却听从了少数人的意见。有个将士就问栾书:“圣人都听从多数人的意见,所以能成大事。现在我们六军将佐十二人,除将军以外的十一人中,只有三人不主张攻蔡。您为什么不听从多数而采纳了少数人的意见呢?”

栾书说:“他们三人的意见都很正确,正确的意见,就是真正代表多数人的意见。我听从他们的正确意见,难道不对吗?”

——《左传·成公八年》

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开诚布公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衷心的贤臣,得到皇帝刘备的重用。

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让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刘备甚至诚恳地留下遗言:如果刘禅不好好听你的话,做出危害国家的事,你就取而代之,自己做皇帝。诸葛亮非常感动,表示要好好地效忠少主刘禅。

刘备死后,诸葛亮竭尽全力帮助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自封为王,但他严厉地拒绝了。他对身边的人说:“我已经受先帝委托,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又没什么成效,你们却要我加官晋爵,这是不忠不义的事情啊!”

诸葛亮为人处世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ù)是他非常器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因为大意轻敌,失守街亭这个地方。诸葛亮因为马谡已经立下军令状,所以忍痛杀了马谡。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己也为失守街亭主动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坦率地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所以,后人在写史书时,就用“开诚心,布公道”来形容这位贤臣。

成语“开诚布公”由“开诚心,布公道”缩略而来。人们常用它来比喻对人态度诚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佛头着粪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fó tóu zhuó fèn

【出处】崔相公入寺,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乃问师曰:‘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有。’崔曰:‘为什么向佛头上放粪?’师曰:‘是伊为什么不向鹞子头上放?’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七

【解释】着:放置。原指佛性慈善,在他头上放粪也不计较。后多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面,玷污的好的东西。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亵渎美好的事物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佛头著粪

【相反词】奉若神明

【同韵词】珠玉之论、卑之无甚高论、冰清玉润、龙威虎振、谑笑科诨、得一知己,死可无恨、危言核论、樵柯烂尽、自由放任、心烦意闷、......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唐穆宗时期,崔群游览湖南东寺,见鸟雀在佛像头上拉屎,就对住持说鸟雀没有佛性,对佛大不敬,住持说鸟雀有佛性,它们选择在佛头上拉屎,是因为佛性慈善,容忍众生,对外物从不计较,鸟雀也明白这点

【成语举例】今人标点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乱点一通,佛头着粪:这是古书的水火兵虫以外的三大厄。 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huà shé tiān zú [Pinyin]: huà shé tiān zú

[释义]画蛇时添上脚。喻指徒劳无益;多此一举。 [Interpretation] Add feet when drawing snakes.Yu refers to futile; more than this.

[语出]汉·刘向《战国策·齐策》:“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不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无其酒。” [Yuye] Han Liu Xiang "Warring States Policy · Qi Gu": "Chu has a temple; gives him a giving up to wine.Drink more than drinking; please paint a snake; drink the first person to drink.Snake Cheng; seizing his cricket: Snakes are not enough; Zi Anneng is enough. Then drink its wine.

[正音]添;不能读作“tiǎn”。 [orthopedic] add; cannot be read as "tiǎn".

[辨形]添;不能写作“填”。 [discern] add; cannot write "fill".

[近义]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synonyms]

[反义]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Antonym] The finishing touch is just right

[用法]用来形容不应该做的多余的事。含贬义。一般作宾语。 [Usage] used to describe extra things that should not be done.Contains derogatory.Generally as an object.

[结构]连动式。 [Structure] Connecting.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成语故事——狼狈不堪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狼和狈都是一种野兽,它们长得很相似,但狈的前脚短, 后脚长; 而狼却刚好相反,狼是前脚长,后脚短。

有一天狼发现山下一户人家的羊圈里,养了好多的肥羊,但是羊圈太高,既跳不过去,又撞不倒,它无法可想,只好跑去找聪明的狈先生。

狼对狈说:“嗨!兄弟! 我发现了一群肥嫩的小羊, 可是就我一个实在没办法跳过栅栏, 请你帮我想个办法过去, 事成之后, 我们都能大吃一顿哩! ”狈一口答应,于是它们到了羊圈旁察 看地形,终于狈想出了妙计, 说:“ 我后腿长,攀在栏木上一伸直, 你就跳上我的脖子,然后用你的长长的前脚去抓羊,这个主意不错吧!” 狼说:“ 是不错, 但你可别把我摔着了哟 !”于是狼和狈就开始采取行动,结果不用说,他俩当然顺利完成任务,高兴的拖着羊上山去了。

比喻两个人以上, 互相勾结一起作奸犯科。

后人就把这个寓 言故事引申成“狼狈为奸” , 用来比喻两个人互相勾结, 做坏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居安思危成语故事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家能够打消攻打的念头。其它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并不想得罪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为了答谢晋国,于是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作为贺礼。收到这份礼物之后,晋悼公十分高兴,就将一半的美女赏给这件事的大功臣魏绛。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并且劝晋悼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很强大,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此而大意,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先做准备,以避免失败和灾祸的发生。”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之后,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励志简短成语故事居安思危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

郑国为了表示感谢,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礼物,其中有:著名乐师三人、配齐甲兵的成套兵车共一百辆、歌女十六人,还有许多钟磬之类的乐器。

晋国的国君晋悼公见了这么多的礼物,非常高兴,将八个歌女分赠给他的功臣魏绛,说:“你这几年为我出谋划策,事情办得都很顺利,我们好比奏乐一样的和谐合拍,真是太好了。现在让咱俩一同来享受吧!”

可是,魏绛谢绝了晋悼公的分赠,并且劝告晋悼公说:“咱们国家的事情之所以办得顺利,首先应归功于您的才能,其次是靠同僚们齐心协力,我个人有什么贡献可言呢?但愿您在享受安乐的同时,能想到国家还有许多事情要办。《书经》上有句话说得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现谨以此话规劝主公!”

魏绛这番远见卓识而又语重心长的话,使晋悼公听了很受感动,高兴地接受了魏绛的意见,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夜以继日成语故事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孟子·离娄篇》。

意思:日夜不停。形容日夜忙碌的情形。

周文王体恤人民,把百姓看作伤员一样随时关心爱护。他追求公正的道理,却又像永远没有达到目的似的从不自满。

他还想兼学夏、商、周三代君王的长处,来实施禹、汤、文、武四位贤王的德政;遇到有不合当时实际情况的问题,就抬头思考,白天想不好,夜里继续想;侥幸想通了,高兴得坐等天亮,以便立刻付诸实行。

《孟子·离娄篇》最后一段话的原文是:“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夜以继日”的成语即由此而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成语故事8:防微杜渐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窦宪兄弟把持了国家的军政大权,朝政混乱不堪。窦氏家族仗势横行乡里,鱼肉百姓,人们敢怒不敢言。

有一年发生日食。司马丁鸿上书汉和帝说:“太阳是君王的象征,月亮是代表臣子的。日食现象象征君王的权力被臣子侵夺,陛下千万要小心。在历史上,日蚀出现过三十六次,国君被臣子杀死的有三十二人,都是因为臣子的权力太大了!”“日蚀的出现,是上天在警告我们,我们应该引起重视啊。穿透岩石的水,开始时都是涓涓细流,参天的大树,也是由刚发芽的小树长成的。人们常常忽略了微小的事情,而造成祸患。如果陛下能亲自处理朝政,从小地方着手,在祸患刚露头的时候防止它,这样国家就能够长治久安了。”

防微杜渐”在不良事物刚露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其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半途而废的成语故事及寓意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叫乐羊子的人。他的妻子 是一个知书达理的贤慧女子。

有一天,乐羊子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块金子,心 里很高兴。

回到家里,他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妻子,并把金 子拿给妻子看。他的妻子看了看金子,又看看乐羊 子,然后温和地对他说:“我从前听人说‘壮士不饮盗泉之水,廉洁的人不食嗟来之食’。路上捡来的金子, 怎么可以拿回家来呢?”

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很受感动,就把那块金子 又扔回到原来的那个地方。

第二年,乐羊子离开家人到了一个很远很远的 地方,去拜师求学以增强谋生的本领。

有一天,他的妻子正在家中织布,乐羊子突然回 到家中,他的妻子很惊讶地间:“你的学业这么快就 完成了?”

乐羊子呐呐地说:“学业还没有完成,可是我在 外画,天天想念你,所以回来看看。”

他的妻子听了以后,转身拿起织机上的一把剪 刀,哼哼几下把织布机上已经织好了的布剪成了两 段,乐羊子忙上前阻挡,他的妻子就对他说:“这织布 机上的布,是一丝丝地累积起尺、成丈、成匹,是长期 辛劳的结果,现在我把它剪断了,就等于前功尽弃, 白白浪费了时间。你读书求学,不是也和我纺线织布 一个道理吗?”

乐羊子被妻子的话所感动,于是又立刻离开了 家,继续拜师求学。

几年后,乐羊子终于完成学业,然后寸返回家乡 看望妻子。他的妻子高兴地站在门口迎接满载而归 的丈夫。

半途而废故事: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励志成语故事文字版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晏子是齐国的宰相,他不但才智过人,而且行为稳重,态度很谦虚。晏子坐车出门,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暗中观看丈夫。她丈夫替宰相驾车,上面遮着大伞盖,挥鞭驾驭四匹马,神气十足,非常得意。

不久,驾车人回家,他的妻子就提出要离去。驾车人询问缘故,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担任齐国宰相,在诸侯中名声传扬。今天我看他出门,神思深沉,常常表现出自谦的样子。你身高八尺,才不过当人家的驾车人,可是你的心里自以为很满足,所以我提出离去。”

经过这件事以后,驾车人的态度变得谦卑起来。晏子觉得奇怪,就询问他,驾车人把事情告诉了晏子,晏子就推荐他担任大夫的官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学生哲理成语故事

全文共 1301 字

+ 加入清单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不学无术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勋。刘询继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毒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

成语“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才高八斗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伯乐相马儿童成语故事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解释:伯乐能发现千里马。比喻善于发现和选拔人才。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人神共愤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rén shén gòng fèn

【典故】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

《旧唐书·于柚传》

【释义】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极为愤怒

【近义词】民怨沸腾

【押韵词】熏风解愠、一方之任、更仆难尽、峥嵘轩峻、内外交困、抱才而困、低眉倒运、报仇雪恨、霞姿月韵、出纳之吝、......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湖州刺史于頔重修西湖灌溉工程,让百姓受益匪浅。他任苏州刺史时下令拆除神庙,破除迷信。他的政绩卓著,为人比较专横,死后唐宪宗赐号“厉”。他的儿子请唐穆宗改“厉”为“思”,太常博士王彦威说他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

【成语举例】恶已贯盈,人神共愤。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按图索骥成语故事_600字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

有一次,孙阳路过一个地方,忽见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冲他叫个不停,走近一看,原来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稍大了点。老马拉着车艰难地走着,孙阳觉得太委屈了这匹千里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场,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宝马良驹,现在却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气和体力,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里,难过得落下泪来。

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使千里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自己一身绝技不至于失传,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出处】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

【释读】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成语叶公好龙的故事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是可忍,孰不可忍成语故事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是可忍,孰不可

成语拼音:shì kě rěn,shú bù kě rěn

成语用法:作分句;指绝不能容忍。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是:这个;孰:什么。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绝不能容忍。

成语来源: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成语造句: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23章:“小小三岛之国,如此欺辱我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古国,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成语故事

春秋末年,鲁国贵族季孙氏操纵朝政大权,把鲁昭公赶到齐国,把鲁哀公赶往卫国。他更为放肆,在家设置“八佾”这个只有太子才能享用的大型舞乐队,严重违背了周礼,孔子气愤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是字开头的成语

是可忍,

包含有是字的成语

一身是胆    马首是瞻    解铃还是    唯命是从    丁是丁,    老而不死    是可忍,    三十六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为虎作伥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为虎作伥

成语拼音:wèi hǔ zu chāng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充当恶人的帮凶。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年代:近代

成语解释:伥: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诱别人让老虎来吃。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成语来源:孙中山《革命原起》:“有保皇党发生,为虎作伥,其反对革命,反对共和。”

成语造句:邹韬奋《我们的灯塔》:“但同时不要忘却为虎作伥的封建残余的势力。”

为虎作伥的成语故事

唐穆宗长庆年间,传说有个处士马拯,听说衡山祝融峰人住着一个伏虎长老。他带了一个童仆,上山去拜访那位长老。

为字开头的成语

为虺弗摧 为虎作伥 为善最乐

包含有为字的成语

识时务者 笑骂由他 以天下为 自以为得 河伯为患 二竖为灾 翻手为云 贪天之功 为虺弗摧 一言为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惩一警百成语故事_600字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惩:惩罚。警:警戒。惩罚一人,警戒众人。

出处

汉·班固《汉书·尹翁归传》。

故事

尹翁归是汉代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精通法律,年轻时做过监狱的小官。他的剑术十分高强,在平阳很有名气。

当时,在朝中执政的大将军霍光,原籍也是平阳。霍氏家奴仗着主子的势力,经常在平阳市场上胡作非为,地方官员害怕霍光,谁也不敢过问。尹翁归当上平阳市场的主管后,不畏权贵,严厉惩办了几个捣乱的坏蛋,使得霍氏家奴不敢再横行霸道。

有一次,河东太守田延年到平阳视察,召见平阳的地方官员。他让有文才的站到东边,会武艺的站到西边,以便根据各人的特长,分别给予录用。于是,大家都按他的吩咐,站到东西两边,只有尹翁归一人跪在中间说:“我尹翁归文武兼备,随你怎么录用。”田延年很惊奇,通过一番交谈,觉得他并非妄说,就调他去担任自己的下属。尹翁归到职后,敢于揭发奸邪,处理案件精明干练。

后来,尹翁归被提拔为东海太守。东海的治安秩序不佳,有个叫许仲孙的,更是作恶多端。尹翁归到达东海后,运用惩一警百的办法,采取果断措施,首先逮捕了许仲孙,在热闹的市场上公开处决。当地的大小豪强,胆战心惊,纷纷收敛恶迹,改过自新,东海的治安秩序很快就安定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饮醇自醉成语故事_800字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吴国的名将周瑜,年轻时就才华出众仪表堂堂,容貌美好。他自小与孙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帮助孙策向江东发展,建立了孙氏政权。公元198年,周瑜来到吴郡。孙策亲自迎接,并封他为建成中郎将。这一年周瑜才二十四岁。当地百姓见他年轻有为,英俊大方。都亲热地称他为“周郎”。不久,周瑜跟随孙策攻克了皖县。皖县的乔公有两个非常美丽的女儿,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由此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一年后孙策遇刺身亡,他的弟弟孙权统理政事。从此,周瑜辅佐孙权,帮助掌管军政大事,在朝中获得了很高的声望。周瑜性格开朗,气度宽宏,待人接物谦虚和气。为此,朝中文武大臣都爱和他交往,只有程普对周瑜不满。程普也是东吴的名将,很早就跟随孙权的父亲孙坚,后来又帮助孙策经营江南,是孙氏政权中的元老。他见周瑜年纪轻轻,地位却处于自己之上,内心不服,所以常常倚老卖老,给周瑜看脸色,借以抬高自己身价。周瑜是个宽宏大量的人,不愿和程普闹矛盾,所以处处克制,事事谦让,始终不与程普计较,更不与他发生冲突。

一次,周瑜乘车外出,途中正好迎面碰上程普坐车而来。周瑜赶紧命车夫将车驶到一旁,让程普的车先过。程普目睹这个情况,以为周瑜在向自己讨好,非常得意。公元208年,曹操率兵二十余万南下,结果在赤壁之战中被东吴和刘备的联军击败。在这次战争中,周瑜和程普分任吴军左右都督,但战斗的策略主要是周瑜制定的。事后,程普却贬低周瑜,夸耀自己。周瑜知道后不仅不予辩白,反说指挥这次战斗时自己还年轻,没有程公的帮助是不能取胜的。周瑜一再谦逊忍让,终于使程普有所触动。为了消除隔阂,周瑜又多次拜访程普,表达了自己对他的良好愿望。在这种情况下,程普终于抛弃偏见,对周瑜非常敬服,并与他融洽相处。后来,程普对别人感叹说:“跟周公谨相交,好比饮味道浓厚的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成语故事

全文共 926 字

+ 加入清单

李广是汉朝的名将,擅长骑射。他没有口才,不大说话 除了射箭,几乎没有别的什么爱好。和将士们在一起,他总喜欢和人比赛射箭。每到一处,打听得有虎,他就一定要亲自去射。在右北平(今河北省东北部地区)的 时候,因为射虎,曾受了伤,但他还是把虎射死了。一天,黄昏时分,在山林中的丛草里,见有一块巨石,以为是虎,就射了一箭。第二天去查看时,才知不是虎, 那支箭深深地射进石头里去了。

据《史记》载,李广是汉文帝时入伍的,在抵抗匈奴侵略的战争中,立过不少功。在汉景帝和汉武帝时代,每一次抵抗匈奴的战争,李广几乎都参加了,而且屡 次以少击多,出奇制胜。匈奴侵略者对于李广,又害怕又敬佩,称他为“飞将军”。

有一次,李广受命领着少数兵马,出长城去和人数众多的匈奴侵略者作战。因双方实力过于悬殊,李广不敌被俘。在被解往敌营的途中,他趁敌人不备,突然跃起,夺了一匹好马,飞奔逃回。匈奴兵几百人狠命追赶,被他射死多人,终于脱险。可是逃回后,汉军却“按军法”判他死罪。他缴纳了大量赎金,才以撤免官职了事。

过了几年,匈奴又大举进犯,李广又奉命带4000骑兵去抵抗。他被匈奴4万兵团团围住,部下都非常害怕。李广派他儿子李敢,只带几十骑兵,从左到右, 直穿敌人阵地,跑了一圈,回来报告道:“没什么,匈奴不难对付!”部下这才稍为安心。李广亲自用最强劲的大弓,射杀敌人部将。连杀好几人,敌人的攻势渐见减退。李广指挥将士,沉着应战,气概从容,毫无慌乱之色。大家深受感动,勇气也因此大增。这样艰苦支持了两天,援军来到,敌人才退去。

李广最后一次与匈奴作战,已经60多岁了,可是他精神抖擞,毫无老态。这一次,大军由大将军卫青统率。李广名义上是前将军,可是卫青怕他立功,不让他正面出阵,故意叫他绕东路。后因没有向导,迷失了路,未能如期开赴指定地点,被借此问罪。李广气愤不过,竟被逼自刎而死。

李广有个堂兄弟,名叫李蔡,汉文帝时,与李广同为“郎”一级的小官,声望远不如李广,只是一个平凡的庸人罢了。然而到了武帝时代,李蔡已被封侯爵,官居丞相。而李广这位一生与匈奴侵略者作战70余次的“飞将军”,却落了个悲惨的下场!人们为李广抱不平,但是,除了抱怨命运之外,谁能说什么呢!“飞将数 奇”这句成语,便由此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