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关诚信的名人故事介绍【通用5篇】 作文(合集20篇)

导语:助人为乐乃是快乐之本,中华民族的闪光点,也是做人的标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风家训小故事作文,请大家认真欣赏!

浏览

632

作文

1000

名人故事:亚历山大的3个遗愿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亚历山大是一位伟大的国王。在征服了许多王国胜利返回的途中,他病倒了。此刻,占领的土地,强大的军队,锋利的宝剑和所有的财富对他来说都毫无意义,他明白死神很快会降临,他已无法回到家园。他对将士们说道:“我不久将离开这个世界,我有三个遗愿,你们要完全按我说的去执行。”将士们含着泪答应了。

“第一个遗愿是,我的棺材必须由我的医师独自运回去。”亚历山大喘了口气,继续说道:“第二,当我的棺材运向坟墓时,通往墓园的道路要撒满我宝库里的金子、银子和宝石。”亚历山大裹了裹毛毡,休息了片刻,“最后一个遗愿是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聚集在他身边的人都很好奇,但没人敢问为什么。亚历山大最喜爱的将军吻了吻他的手说:“陛下,我们一定会按您的吩咐去做,但您能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亚历山大深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我想要世人明白我刚刚学到的3个教训。我让医师运载我的棺材,是要人们意识到医生不可能真正地治疗人们的所有疾病。

面对死亡,他们也无能为力。希望人们能够懂得珍爱生命。第二个遗愿是告诉人们不要像我一样追求金钱。我花费了一生去追求财富,但很多时候是在浪费时间。第三个遗愿是希望人们明白我是空着手来到这个世界的,而且我空着手离开了这个世界。”

说完他闭上了眼睛,停止了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恩格斯的读书方法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恩格斯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享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信,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好。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著作,同时要不断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

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大量的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名人励志故事史泰龙不惧失败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1433 字

+ 加入清单

伏尔泰说得好:“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剑至死都不能离手。”下面这个美国人的故事,正是成功从“必要性”走向“必然性”的真实写照——

他的父亲是一个赌徒,母亲是一个酒鬼。父亲赌输了,又打老婆又打他;母亲喝醉了也拿他出气发泄。他在拳脚交加的家庭暴力中长大,常常是鼻青脸肿,皮开肉绽。

因此,他面相很不美,学习也不好。高中辍学,便在街头当阿混。

直到他20岁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刺激了他,使他醒悟反思:“不能,不能这样做。如果这样下去,和自己的父母岂不是一样吗?成为社会垃圾,人类的渣滓,带给别人、留给自己的都是痛苦——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他下定决心,要走一条与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个人样来。

但是做什么呢?他长时间思索着。从政,可能性几乎为零;进大企业去发展,学历和文凭是目前不可逾越的高山;经商,又没有本钱……他想到了当演员——当演员不需要过去的清名,不需要文凭,更不需要本钱,而一但成功,却可以名利双收。但是他显然不具备做演员的条件,长相就很难使人有信心,又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没有经验,也无“天赋”的迹象。

然而,“一定要成功”的驱动力,促使他认为,这是他今生今世唯一出头的机会,最后的成功可能。决不放弃,一定要成功!

于是,他来到好莱坞,找明星、找导演、找制片人……找一切可能使他成为演员的人,四处哀求:“给我一次机会吧,我要当演员,我一定能成功!”

很显然,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了。

但他并不气馁,他知道,失败定有原因。

每被拒绝一次,就认真反省、检讨、学习一次。

一定要成功,痴心不改,又去找人……

不幸得很,两年一晃过去了,钱花光了,便在好莱坞打工,做些粗重的零活;

两年来他遭受到1000多次拒绝。

他暗自垂泪,痛哭失声。难道真的没有希望了吗?

难道赌徒、酒鬼的儿子就只能做赌徒、酒鬼吗?

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他想,既然不能直接成功,能否换一个方法。

他想出了一个“迂回前进”的思路:先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后,再要求当演员。幸好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刚来时的门外汉了。

两年多耳濡目染,每一次拒绝都是一次口传心授,一次学习,一次进步。

因此,他已经具备了写电影剧本的基础知识。

一年后,剧本写出来了,他又拿去遍访各位导演,“这个剧本怎么样,让我当男主角吧!”

普遍的反映都是,剧本还可以,但让他当男主角,简直是天大的玩笑。

他再一次被拒绝了。他不断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成功,也许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下一次……”在他一共遭到1300多次拒绝后的一天,一个曾拒绝过他20多次的导演对他说:“我不知道你能否演好,但我被你的精神所感动。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但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同时,先只拍一集,就让你当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说。如果效果不好,你便从此断绝这个念头吧!”

为了这一刻,他已经作了三年多的准备,终于可以一试身手。

机会来之不易,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全身心投入。

第一集电视剧创下当时全美最高收视纪录——他成功了!

现在,这个人是世界顶尖的电影巨星。

他就是大家熟悉的史泰龙

史泰龙的健身教练哥伦布医生这样评价他:“史泰龙每做一件事都百分之百投入。他的意志、恒心与持久力都是令人惊叹的。他是一个行动家。他从来不呆坐着让事情发生——他主动地令事情发生。”

如果史泰龙当初只是“想”成功,在茶余饭后做做明星梦,消遣一下,他就绝不会有今天。因为那样的话,他就不会付出,不会拼命。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世上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

[名人励志故事史泰龙不惧失败的励志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分享

全文共 1287 字

+ 加入清单

贯穿古今中外,名人都是爱阅读的。大家知道名人阅读的故事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关于名人阅读的故事分享,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匡衡借光阅读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鲁迅先生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阅读,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阅读。由于苦阅读,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亚南苦读成才

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阅读。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阅读,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阅读,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高尔基先生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先生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列宁的阅读故事

他读起书来,对身边的一切就理会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一动,塔就会倾倒。然而,正专心阅读的列宁毫未察觉,纹丝不动。直到半小时后,他读完了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木塔轰然倒塌……

张广厚的阅读故事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闻一多先生醉书

闻一多先生阅读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华罗庚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阅读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阅读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名人的诚实故事

全文共 965 字

+ 加入清单

一、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解析:“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言而无信则自取灭亡。

话题:“人无信不立”“诚信”“证明”

二、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着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解析: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他人诚信相待。

话题:“诚信与人生”“互助”“诚信的价值”

三、李苦禅烧画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解析:真正的画家、艺术家都是些感情真挚而丰富的人。他的不虚伪造作,讲诚信,从不食言,真可谓画品如人品。

话题:“诚信人生”“重诺”

四、经营人心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搀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经营人生的重要。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

解析:人心是一笔无形资产,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财富。对于企业、商家而言,经营人心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此事亦可看出郑板桥的智慧与幽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曹操刺杀董卓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曹操刺杀董卓故事听过吗?

曹操持王允所赠之七星宝刀立于董卓榻前。董卓前日染疾,不便起身,就让吕布去牵一匹好马来送给曹操以示感谢。曹操见吕布前去牵马,而董卓又面向里卧,知道这是刺杀董卓的唯一机会,便提起七星宝刀准备行刺。没想到董卓的前面有一面镜子,董卓从镜子里看到曹操提起了七星宝刀,便大声问道:“你要干什么?”这个时候曹操听到了屋外有响动,正是董卓麾下最为精锐的侍卫——铁甲士。如今刺杀已被董卓发现,就算拼死一击也未必能够成功,于是曹操不退反进道:“此刀正是我要献给董大人之物,正要拿给大人过目。”董卓从镜子里看见曹操面无惧色,而且手中的宝刀镶有7块宝石,刀锋幽萃而洗练,知道的确是一件宝贝,便起身欲接过刀来。曹操见董卓来接刀,心想只要他收下宝刀,到时自己借口有事离去,即使刺杀不成也可以留下一条命来。但是屋外侍候的李儒此时走进屋内,看到曹操手中的七星宝刀,顿时大惊。他曾在王允府上见过此刀,决不会看错。而王允与董卓争权早已人尽皆知,现在七星宝刀在曹操手上,虽说是献宝,刺杀想必才是真。于是不等董卓下令,李儒已经召集了数十位铁甲士围在了房屋四周。

果然如同李儒所料,曹操一等董卓接过宝刀便起身告辞,董卓只是被宝刀吸引而并未阻拦。当曹操走出房门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被数十个铁甲士围住了。他看见了一旁正在冷笑的李儒,明白自己的意图依然暴露,现在只有杀出去一条路了。于是曹操从腰间解下两只短戟,朝着包围最稀疏的地方冲了过去。董卓听见外面的动静,忙问近侍发生了什么事,被告知李儒正在指挥铁甲士截杀曹操。董卓大怒,正要拿李儒问罪,刚好吕布牵马回来。曹操看见吕布回来,大喊一声:“吕将军救我!”然后挥舞双戟朝吕布的方向杀了过去。李儒一面指挥铁甲士截杀曹操,一面对吕布高喊:“不要放走曹操。”但是他不知道,此时的吕布已经对董卓起了杀心,因为司徒王允给他的筹码更大。他本来也是见过七星宝刀的,之所以没有揭穿,是因为一旦曹操成功杀死了董卓,而自己便可以和自己心爱的女人在一起了。于是他没有阻拦曹操,而是装出一副很奇怪的样子看着曹操骑上马逃之夭夭了。

以上是曹操刺杀董卓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名人故事:诚信状元王拱辰

全文共 2688 字

+ 加入清单

王拱辰是北宋时著名的状元,他原名叫王拱寿,字君贶,咸平(今河南通许)人。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他考进士排名第一,那年他17岁。仁宗厚爱,赐名“拱辰”。王拱辰自幼家境贫寒,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无依无靠的母亲和四个孩子。王拱辰是长子,于是他就和母亲一起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王拱辰孝顺母亲,生活俭朴,诚实守信,常受乡里人夸奖。他还喜欢读书,而且非常刻苦,经常是天不亮就起床,甚至是半夜醒来也要翻一翻书。

王拱辰通过多年的努力,少年时已经能写一手好文章,去参加乡试和会试,成绩都很优秀。天圣八年,他到京城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皇上认真审阅了每一个考生的考卷,发现王拱辰的文章立论新颖,见解独到,文笔流畅,没有人比得上他,于是就把王拱辰定为状元。

第三天,皇上把考中前三名的书生都召集到王宫的大殿上,在早朝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了他们的名单。其他两个书生都赶紧跪下磕头谢恩,王拱辰不但没有谢恩,反而说:“陛下,小生不配当状元,请把状元判给别人。”金殿上的人都议论纷纷,科举考试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从没听说谁把到手的状元往外推,这真是天下奇闻。皇上听了也很纳闷,就询问原因。王拱辰说:“陛下,我也是十年寒窗苦读,做梦都想中状元。可是这次考试的题目不久前我刚好做过,所以被选上状元是侥幸。如果我默不作声当上了状元,我就是个不诚实的人。从小到大我都没有说过谎话。我不想为了当状元,就败坏自己的节操。”

这样现成的便宜竟然不拣?”朝中众人不禁哗然。宋仁宗听后,特别赏识王拱辰的诚实,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所以不准王拱辰的请求,他还勉励王拱辰:“此前做过考题,是因为你勤奋,况且从你的文章里可以看出,你表达的是自己的真实想法,理应选为状元。再说,你能说出这样的实情是难能可贵的,能够诚信做人,这才是一个堂堂状元应该具有的品质,你的诚实比你的才华更可贵。朕颇感欣慰,因此,朕一定要选你做状元,你就不要推辞了。”于是,王拱辰成为北宋王朝第三十八名状元。

之后,宋仁宗任命王拱辰为怀州通判。他在任期间,为官公正、体察民情,深得百姓爱戴。王拱辰曾在一个除夕傍晚,微服外出察访民情。行至一条偏街窄巷,见一穷家小屋门前,贴着这样一副对联:“家有万金不为富,户养五子尚无儿”。横批是“夫妻度岁”。他进门一看,真是家徒四壁,一片凄凉。一打听,王拱辰得知这对夫妇有五个儿子,但都各立门户,从不照顾父母。王拱辰回府后立即派人用两乘轿子接这对老夫妇到衙门过年。五个儿子闻讯后,都赶到衙门向王拱辰请罪,表示愿意悔改,抢接父母回家赡养。王拱辰为这对老人重新写了一副对联:“万金难买岁月,五儿争养爹娘”。横批是“苦尽甜来”。

几年后,宋仁宗召王拱辰进京,历任盐铁判官、知制诰等职。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为翰林学士。宋仁宗非常信任他。任翰林学士不久,王拱辰又做了开封府尹,其后又出任御史中丞。他在朝中以大胆进谏而闻名于世。他曾因北宋王朝官员过多、官俸支出庞大一事上疏宋仁宗,他认为当时“州县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的局面弊多益少,那些官员们有的甚至只拿官俸,没有具体职位,真可谓“居其官而不知其职者,十之八九”。王拱辰指出这不仅是增加财政困难,而且由于官员过多,造成官吏相互推诿,不负责任,致使政治瘫痪。仁宗看完王拱辰的奏章后,也开始意识到官吏冗杂的危害性,就逐渐开始削减一些有名无实的官员,北宋的财政危机也由此得以暂时缓解。

当时有僧侣用铸佛像的名义来迷惑众人,京城中很多人都竞相把金银投到冶炼炉中,宫廷也曾出钱资助。王拱辰又上奏宋仁宗说:“西边的驻防部队急需军费,我们却不出资,把钱财浪费在这些沽名惑众的事上。这样很容易动摇军心,引起民怨。”于是,宋仁宗下令立即禁止铸佛像。

宋仁宗在迩英阁供置着《太玄经》,经常用它来占卜祷告。一天,他对王拱辰说:“我每天都读这本书,从中获益匪浅,你知道它讲的是什么道理吗?”王拱辰把全书的内容讲给仁宗听,和背诵过了一样完备周详,然后进谏说:“希望陛下留意‘六经’,旁采史策。《太玄经》这类书不足为学问,不值得花这么大气力去研究它。”宋仁宗听从了他的劝告。

公元1043年,经过欧阳修等大臣的推荐,宋仁宗提拔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上任不久,范仲淹就向仁宗皇帝提出十项政治改革的方案。历史上把这一段政治改革称为“庆历新政”。王拱辰由于对新政中一些措施提出不同见解,引起范仲淹的不满,受到范仲淹一派人的排挤,在朝中很受孤立。

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宋神宗即位,年仅20岁。年轻的皇帝眼看国家财政空虚,官僚政治暮气沉沉,军事力量又不堪一击,很想振作一番,以巩固自己的皇位。于是破格提拔了王安石,支持王安石变法。

皇位。于是破格提拔了王安石,支持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当政后,实行了一系列新法令。其中的保甲法,是为加强地主武装服务的,规定每户人家只要两个人以上的,就以一人为保丁,以十家为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进行步射和骑射等军事训练。因为天天要操练,有的农户地里的活儿忙不过来,庄稼就歉收。王拱辰认为此法不妥,于是上疏宋神宗谏道:“这样做不仅是误了农民的农时,使庄稼歉收。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打不出粮食之后就可能离家外出去做盗贼。这就简直是等于用法令把他们赶到犯罪的道路上去。现在就有许多农民成了小偷小摸,甚至四处流窜作案。这种情况,各地郡县官都不敢往上呈报,这样下去怎么得了!”朝中有些人趁机指控王拱辰败坏法令,王拱辰愤然地说:“这正是老臣所以报效国家的地方!”接下来他仍不停地上章禀奏。王安石对此大为愤恨,视王拱辰为异己,千方百计地利用手中职权打击他。

公元1085年,宋神宗病逝,其子赵煦即位,年仅10岁,尊皇太后高氏为太皇太后,垂帘听政。被后代史家称为“女中尧舜”的高太后执政后,召回被宋神宗贬谪的名臣司马光、王拱辰等主持朝政,王拱辰被拜为安徽北院使。一上任,王拱辰就上疏太皇太后,请求停止王安石新法。太皇太后准奏,并下旨停止修城,解散民工回家务农。王拱辰还上疏弹劾了当朝权贵御史中丞蔡确,指责他内外勾结、卖官求利、公开霸占田地。太皇太后令人查明王拱辰所奏属实后,遂下旨严惩蔡确,受到了百姓欢迎。

公元1085年,还想为朝廷继续出力的王拱辰不幸染上重病,不久病逝。宋哲宗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懿恰。王拱辰的女婿李格非是宋代著名学者,外孙女即是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盛誉的一代词人李清照。王拱辰是历史上有名的诚信状元女即是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盛誉的一代词人李清照。王拱辰是历史上有名的诚信状元。他在朝中做官五十五年,以自己诚信正直的品格和惊人的才华,得到百姓和官员们的尊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让皮球从树洞中浮上来名人故事

全文共 1272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不能成功的事,只有没浮出的思路。当你以自己的善良,抓住了人们乐于施善的心,就能在这善良的海洋中,让你的人生扬帆远航……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加之对金钱狂热追逐所产生的浮躁心态,许多人难免觉得郁闷。出生在安徽芜湖的张宁就特别痛苦:在大学谈了两年的女朋友嫌他工作不好,挣不了多少钱,与他分手了。

他的苦痛没处发泄,更让他抓狂。突然间,他想起了儿时看的童话故事《国王长着驴耳朵》,知道国王这一秘密的理发匠们,因按捺不住内心的传播欲,将秘密说了出来,结果是一个个被国王砍了头。后来来了一个年轻的理发匠,他不想被杀,可憋得实在难受。一天,他跑到森林里,对着一个洞说出了心中的秘密,从而得以终年。

由这个树洞,张宁想到了互联网:要是网上有这么一个树洞就好了。这可是异想天开,他为有这个想法吃了一惊。有一天,他偶尔将这一想法向一位朋友说起时,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的朋友王鲁昆说:这怎么不可能呢?

“那么就在网上建一个‘树洞网站’吧!”无比惊喜的张宁说。朋友正有创业的打算,2010年9月,两人投资5000元,打造的树洞网站正式上线。

他俩疯狂转发为树洞网做宣传的论坛帖子和微博信息,常常熬到凌晨两三点钟,尽管这样,但访问量仍低得可怜,没有谁来花钱做广告,网站也就难以为继。

王鲁昆说放弃了吧!可张宁说再坚持坚持。一天,张宁正在为这事纠结着,一筹莫展。不如先去打打球,放松放松。张宁来到球场,一脚将球踢出去,那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掉进了一个树洞里。张宁心头不禁一动:他想到了向树洞灌水让球浮起来的故事,“我为什么只为用户提供一个单独的小间呢?用户既可以向树洞道出内心的秘密,独自发泄一番;也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让用户以游客的身份发布消息,以引起共鸣,形成气氛”。他对王鲁昆说了这一想法,王鲁昆为之叫好。

张宁将前一种叫作“皮球落入树洞里”,把后一种叫作“让皮球浮上来”。

事情果然就有了转机。26岁的莉莉是广告公司的白领,工作一年后,单身的她悄悄爱上了男上司。经人介绍知道树洞网后,她以化名在开放的空间发了一个帖子,让“皮球”浮上水面。

有网友说:“你是飞机,却偏偏要上火车道,你不知道火车出轨后果会有多严重吗?”还有网友说:“你若想沦为令人不齿的小三,你就前进一步;你若想拥有一片栋梁之材的单身森林,就不要把自己吊死在本不该属于你的那棵树上,后退一步……”

网友们善意而充满智慧的留言,让她缠绕在心中的纠结一扫而光。人们开始赞扬树洞网,一个个好的口碑,也就引起更多人对网站的关注。

2011年6月,网站每天浏览量从营运之初的不足20人,猛增到2000多。如今,以微博功能为基础,有日记、相册、投票、活动,以及其他扩展功能的树洞网设有、“不能说的秘密”“该和好吗”“职场那些事儿”等,用这些标签就能搜索到相关内容。

时下,张宁正筹划着在网站上推出免费文艺作品阅读、小说下载业务等。2011年,树洞网盈利50万元,2012年盈利预计可突破100万元。

没有不能成功的事,只有没浮出的思路。当你以自己的善良,抓住了人们乐于施善的心,就能在这善良的海洋中,让你的人生扬帆远航……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松下的眼界名人故事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更多的时候,我们在生活的路上走得不好,不是路太狭窄了,而是我们的眼光太狭窄了。

生活中,我们在一条路上不断地走,总觉得自己已经把路走绝了,再不能走出一片崭新的天地,再不会有更大的成就。

1956年,松下电器与日本生产电器精品的大阪制造厂合资,设立了大阪电器精品公司,制造电风扇。当时,松下幸之助委任松下电器公司的西田千秋为总经理,自己任顾问。

这家公司的前身,是专做电风扇的,后来开发了民用排风扇。但即使如此,产品还是显得很单一。西田千秋准备开发新的产品,试着探询松下的意见。松下对他说:“只做风的生意就可以了。”

当时松下的想法,是想让松下电器的附属公司尽可能专业化,以图有所突破。可是松下电器的电风扇制造已经做得相当卓越,颇有余力开发新的领域。尽管如此,西田得到的仍是松下否定的回答。

然而,西田并未因松下这样的回答而灰心丧气。他的思维极其灵活与机敏,他紧盯住松下问道:“只要是与风有关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吗?”

松下并未细想此话的真正意思,但西田所问的与自己的指示很吻合,所以回答说:“当然可以了。”

四五年之后,松下又到这家工厂视察,看到厂里正在生产暧风机,便问西田:“这是电风扇吗?”

西田说:“不是。但它和风有关。电风扇是冷风,这个是暖风,你说过要我们做风的生意。这难道不是吗?”

后来,西田千秋一手操办的松下精工的风家族,已经非常丰富了。除了电风扇、排风扇、暖风机、鼓风机之外,还有果园和茶圃的防霜用换气扇,培养香菇用的调温换气扇,家禽养殖业的棚舍换气调温系统……

西田千秋只做风的生意,就为松下公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生活中,我们在一条路上不断地走,总觉得自己已经把路走绝了,再不能走出一片崭新的天地,再不会有更大的成就。实际上,路的旁边也是路。可能我们一生注定只能奔赴一个方向,如果总是沿着那条老路前进,当然有把路走烦、走厌、走绝的时候。西田千秋试着往旁边跨了几步,就发现了无数条路,而且条条都是全新的路,并最终引领他走向了成功。

事实上,更多的时候,我们在生活的路上走得不好,不是路太狭窄了,而是我们的眼光太狭窄了,所以最后堵死我们的不是路,而是我们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998 字

+ 加入清单

一、爱迪生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

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二、司马光

司马光的爸爸为了激励儿子学习,经常对他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意思就是让司马光珍惜时间,多看书,多学习。听爸爸的话,司马光非常的勤奋,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他几乎都是在学习了。即使这样,他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

“如果能再节约出一点儿时间来看书就好了。可是,吃饭和睡觉都是必须的呀。”想来想去,司马光决定从睡觉中挤出一些时间。试了两天,他非常的失望,因为看书太疲劳了,司马光经常是一挨枕头就睡着,而且一觉就是大天亮。

怎样才能少睡一些呢,想了几天司马光都没想出一个好办法。这天,他看到门后的一根圆木头突然产生了灵感,就是用这根圆溜溜硬梆梆的东西做枕头。

夜里我睡着觉后枕头就会跟着动,那样我的头就会落到床板上,一震我不就醒了。从那天开始司马光就用圆木头做枕头,又从睡觉中挤出不少的时间来看书,因为刻苦司马光十五岁的时候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小才子了。

三、亚南

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

四、巴尔扎克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巴尔扎克在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出了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了两千多个不同类型的人 物形象,他的许多作品都成了世界名著。他的创作时间表是:从半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说,在圆椅里坐十二个小时,努力修改和创作,然后人中午到四点校对校样,五点钟用餐,五点半才上床,而到半夜又起床工作。巴尔就是如此珍惜每一日,才会在有限的时间创造出无数的让后人惊叹的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莎士比亚他非常珍惜时间,从不放弃点滴空闲,少年时代在当地的一所“文学学校”学习,在校6年,他硬是挤出时间,读完了学校图书馆里的上千册文艺图书,还能背诵大量的诗作与剧本里的精彩对白。

13岁的莎士比亚走上了独自谋生的道路。他当过兵,做过学徒,当过瓦匠,干过小工,还做过贵族的管家与乡村教师。在为养家糊口的奔波中,他对各种各样的人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还记录了他们很有个性的对话,这些都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莎士比亚22岁时来到伦敦。对戏剧的强烈追求,让他在一家剧场里找到了看门的工作。起初,他只是给看戏的达官贵人们牵马看车。之后,他用挣来的小费转付给一些小孩帮他完成工作,自己他却抓紧时间到剧场里去观看演出。慢慢的,莎士比亚开始在演出中跑跑龙套、当配角。

对此,他感到很高兴,因为这样可以使自己能在舞台上更近距离的观摩到演员们的表演。后来,莎士比亚当了“提词”。躲在道具里的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抽空把自己对每个演员演出时的观感记录下来。正当莎士比亚成为正式演员时,欧洲开始流行鼠疫,成千上万的人死去,剧场被迫关门。老板与演员们都出外躲避鼠疫,莎士比亚却选择了留下来看守剧院。在经济极度萧条的两年里,莎士比亚抓紧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整理了自己各个时期的笔记,修改了好几部剧本,并开始了新剧本的创作。等到英国经济复苏、演出重新红火的时候,莎士比亚的剧作一炮打响,他本人也由此成了最杰出的演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成功名人的小故事

全文共 1673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是个积累的过程,你总会有摔倒,即使跌倒了,你也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里。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成功名人的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许多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许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但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可以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最新的名人珍惜青春的故事

全文共 978 字

+ 加入清单

比尔·盖茨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更好地为祖国 川问胞服务定出去。” 1973年秋,盖茹该看这条校训走进厂哈佛。 依照比尔·盖茨的优越条件,他qJ以直接L二年级,但是 他的父母觉得他还足一步步来更好。根据后来事情的发展.

他 们很后悔当初的这个决定* 尽管报考的专业足法律预私。但孟茨并不炬继众父业。他意识到买真之市有——种深切的材晚驱使他应该向另一方向发 展。车好开明的父碌尊垦盖茨个人的看法,他们希望盖扶能找 到自己对未来的感觉,

而个愿人为限制他的天性。对一个人最 /解的莫过十他n己。 比尔·盖茨到了哈佛之后,心仍然索系在计算机上。所幸 的是哈佛的教学比较灵活,他在读本科的时候,除经济、历史、 文学、心理学等必修课之外,还选修了数学、物理学和计算机 等课程。学校并曰允许学牛同时攻读研究生课程。

比尔·羔茨 进大学F也获得批准同时攻这本科和研究牛课程。他对法律以 及 些学科实在没仑多大兴趣,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可是每次 考试成绩也不算差。据说有一次考希腊文学时,他竞酣然入睡。 临考老师以为他是在潜心思考,可是见他过了半小时仍一动不 动,才把他从梦中叫醒。他勿忙答卷,差点没来得及把题做完, 4K结果居然得f一个“B,’.为此他得意非凡。 比尔·盖扶在考试的课堂上睡着并不令人很惊奇。对于熟 悉他的人来说.不这样倒是奇怪/。因为比尔·斋敌对于他喜 欢的事物,常常二天;反不睡觉。

比尔“盖茨的同伴怎么也理 解不了比尔·盖沃是怎么对付缺眠96。因为他们也熬夜,fR常 常公熬了l 8个小时到24个小时后,就再也支持不住了,而比 尔·盖茨常常熬到3G个小时或更多。

接着,比尔‘盖茨就会彻 底放松lo小时,然后出去走一走.买个馅饼回来.—边吃,一 卫接着十。也计这个时候.足凌晨3时* 比尔·盖茨的睡眠习惯特别古怪,他从不峦被单上睡觉,他 总是注那没铺奸的床上一例,拉过一个屯热毯往头上一蒙,立 刻沉沉地睡着T。在这段时问里,他不会因为屋千里面有什么 响功而醉来,他也不管会睡到什么时候。在后来成功的H子里. 44省他乘飞机的时候。也总是用毯子把头一蒙,—”宜睡到飞机着陆。

这种休息方式,与当年欧洲战场L的章破仑极其相似。 比尔·盖茨的杰出正亿于他不会一味盲从,而是懂得选择 人生的快感来源于自我的文现.而失去自我的决断,肯定 终生都是株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名人读书的故事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就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就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就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就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名人哲理真实故事

全文共 1540 字

+ 加入清单

冯玉祥买肉敬父的故事

国将领冯玉祥出身贫寒,二岁就入伍当了兵。

那时,部队里一般逢三、五日领饷,五、日打靶。打靶可是件苦事,不管严冬酷暑,刮风下雨,在地上一伏就是半天。冯玉祥的父亲冯有茂心疼玉祥年龄小,身板差,每逢打靶的日子,总要给他几个小钱,让他买两个烧饼补补身子。

玉祥虽说接过了钱,可心里老是犯嘀咕:家中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何况前些天父亲又坠马摔伤了右腿,正需改善饮食,好好调养。这钱,怎能自己享用呢?于是,他把父亲给的钱都攒了起来,再加上省吃俭用节余下来的一点饷金,凑足二四个钱,到肉铺买了二斤猪肉,送回家中。

晚上,父亲收工回来,发现锅里炖着香喷喷的猪肉,分奇怪,就问站在锅灶前的玉祥:“孩子,这肉是从哪儿来的?”

玉祥笑着说:“一不是偷的,二不是抢的,你就放心大胆地吃吧!”

可正直憨厚的有茂老汉硬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没办法,玉祥只好如实讲了。

冯有茂听罢,顿时一阵心酸,眼泪夺眶而出。

这事发生在1897年,那年冯玉祥刚满五岁。二年后,他仍没忘记此事,还专门写了一首有趣的打油诗呢!

“肥肉二斤买回家,手自炖熟奉吾父。家贫得肉良非易,老父食之儿蹈舞。”

感悟:

不论处在怎么样的环境下,都不能忘记父母给予我们的爱,以孝为道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

托尔斯泰的忍耐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拥有无数崇拜者,他的话甚至被奉为至理名言,而除了名誉、地位,他和他的夫人还共同拥有丰厚的财产和可爱的孩子。看起来,没有任何人的婚姻能比他们的更美满了。

但是托尔斯泰渐渐对自己所谓高尚的写作感到厌恶,他改写小文章,宣传和平,呼吁消灭贫困,还将自己的地产赠送给别人,追求简朴清苦的生活。然而妻子一如既往地挥金如土,追求虚荣奢侈结交社会名流,并且对丈夫的慷慨和善行十分恼火。托尔斯泰要放弃他的所有版税,她却希望丈夫所写的着作都变成金钱。一旦托尔斯泰反对,她就立即发狂咆哮,在地上打滚,甚至拿出片要吞下去声言自杀,或跑到井边做跳井状威胁丈夫。

有几次托尔斯泰都决定再也不见妻子,可每到这时,妻子会跑过来抱住丈夫的双膝,求他再次朗读五十年前在日记中赞美她美貌与他们爱情的语句。托尔斯泰读到那些话,总是会心软。

但是,妻子的依然如故终于让托尔斯泰再也不能忍受。在1910年10月的一个风雪之夜,82岁的托尔斯泰独自离家出走了。11天以后,托尔斯泰患了肝炎,死在一个车站里。

哲理:人生中往往一件小事就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同样的,为别人推开一扇门就是给自己留下一条路。相同的,一个充满人性温暖的小故事,也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励志哲理故事及感悟

一位非常有智慧的老人被国王请到宫中,做了国师。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口头禅,那就是:“这很好啊,是件好事。”

一天,国王的小手指头不小心被砸掉了。疼痛难忍的国王问老人有什么办法可以止痛,老人又把那句口头禅搬了出来,他告诉国王说:“尊敬的陛下,请您大声地念;这很好啊,是件好事,您的伤痛就会减轻许多。”

国王听了勃然大怒道:“寡人的手都这样了,你还说是好事!我现在把你关进监狱里去,看你还说不说是好事!”但是没想到当卫兵押老人进监狱时,他还在重复那句话:“这很好啊,进监狱也是件好事啊。”

后来,国王和大臣们去打猎,不幸被土著居民捉住了,打算把他们做祭祀品。但是根据当地规矩,肢体不全的人是不能做祭祀品的,于是国王被释放了。

回来之后,他第一件事就是把老人给放了,而且对他大加赞赏,然后问道:“我少了手指头是好事已经被证实了,那你被关了这么久,难道也是好事吗?”

“当然。”老人答道,“如果不是在监狱里,我肯定要陪您去打猎,那么现在我一定被杀掉了。”智慧老人摇了摇他健全的双手说。

感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福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只要能以乐观的眼光去看,每一朵乌云背后都会有阳光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名人读书的故事250字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钟爱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领悟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仅学习并领悟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习并领悟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最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之后,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书法名人励志小故事:皇帝练字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处理政事的空闲时间里,潜心练习书法。当时,被誉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宫中任职,由于他精通古今,文章书法下笔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经常临摹学习虞世南的书法。

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体中“戈”字最难写,不容易写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练习“戬”,因怕写不好有失体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话,于是便故意将“戈”字空着不写,而私下请虞世南代为填补。

唐太宗为了显示自己在书法方面有所进步,便拿着几幅作品请谏议大夫魏征观看,并征求魏征的意见说:“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学士的字?”魏征恭恭敬敬地仔细看了一遍,始终含笑不语。这时,唐太宗有些焦急地问他:“是像还是不像,你怎样不说话”魏征连忙说道:“臣不敢妄加评论陛下的书法。”唐太宗说道:“你直言无妨,朕恕你无罪。”这时魏征才奏道:“据臣看,其中只有戬’字右半边的戈’旁和虞学士写的一般无二,其余的均相去甚运”。唐太宗听了这番话后后,感叹不已,深深佩服魏征的眼力,从而也领悟学习书法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想学有所成,务必痛下苦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名人故事:神一样的科比

全文共 1409 字

+ 加入清单

科比是NBA最好的得分手之一,生涯赢得无数奖项。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名人故事:神一样的科比,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神一样的科比:你知道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是什么样子吗?

我不关注NBA,但是一直听着科比神一样的存在,一个在篮球界让人畏惧的男人。让我敬佩科比的是那个“你知道洛杉矶每天早上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的采访:

记者问:“你为什么能如此成功呢?”

科比反问道:“你知道洛杉矶凌晨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

记者摇摇头:“不知道,那你说说洛杉矶每天早上四点钟究竟什么样儿?”

科比挠挠头,说:“满天星星,寥落的灯光,行人很少。”

说到这科比笑了,“究竟怎么样,我也不太清楚。但这没有关系,你说是吗?每天洛杉矶早上四点仍然在黑暗中,我就起床行走在黑暗的洛杉矶街道上。一天过去了,洛杉矶的黑暗没有丝毫改变;两天过去了,黑暗依然没有半点改变;十多年过去了,洛杉矶街道早上四点的黑暗仍然没有改变,但我却已变成了肌肉强健,有体能、有力量,有着很高投篮命中率的运动员。”

我去查了一下百度百科:科比是NBA最好的得分手之一,突破、投篮、罚球、三分球他都驾轻就熟,几乎没有进攻盲区,单场比赛81分的个人纪录就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除了疯狂的得分外,科比的组织能力也很出众,经常担任球队进攻的第一发起人。另外科比还是联盟中最好的防守人之一,贴身防守非常具有压迫性。

对于科比凌晨4点训练,美国知名的训练师罗伯特·阿勒特的《我和科比的训练故事》这本书对科比所说进行了翔实的佐证。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罗伯特和美国男子篮球队一同来到拉斯维加斯。

那是队员们开始合练的前一个晚上,已忙碌到深夜的阿勒特正准备上床休息,而就在这时,罗伯特的手机响起来了。他想,这时还会有谁打来电话呢?因为时间已是凌晨3点30分。

该没有发生什么意外吧!罗伯特有些紧张地接听电话,是科比。“罗伯特先生,希望没打扰你。”科比说。如此有礼貌,没有一点大腕的架子,尽管罗伯特犯困得快要支持不住了,但他仍然很客气地说:“怎么会打扰呢?科比,有什么事吗?”电话那头说,“我想知道,你是否能帮我做点体能训练?当然,一会儿在训练馆里见!”罗伯特挂了电话,匆匆往训练馆里赶,他想,不能让科比在那儿等着。

到了训练馆,竞让罗伯特吃了一惊,科比不知是什么时候到达那里的,只见他已训练得浑身被汗水湿透了,仿佛刚从水中爬起来的一样。

见罗伯特故意装出一副很有精神的样子,科比一见,说:“要辛苦你了,我们开始吧?”在罗伯特的指导下,用了1小时15分钟进行体能训练,然后是45分钟的力量训练。时间已快到早上6点。罗伯特觉得实在有些坚持不住了,说:“对不起,我要回酒店休息了。”科比说,“让你辛苦了,谢谢你!也好,我去练投篮。”

按照安排,上午11点,只休息了4个多小时的罗伯特得去训练馆指导全队合练。当他到达训练馆时,已到齐了的队员们有的在聊天,有的和教练讨论着什么,可科比仍然满头大汗在练习着投篮。“你啥时候结束呢?”罗伯特特别感动地说。科比反问道:“结束什么呢?”罗伯特说,“投篮训练。”看着手中投出的篮球划了一个弧,稳稳落入篮框内,科比说,“这不就结束了。”原来那一个球是他那天投中的第800个球。

罗伯特书中的这次记载,只不过是科比漫长运动生涯中的一天、一个片段。其实自从进入NBA后他几乎都是这样,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他已出现在湖人队的训练房中了,不过并非常常有训练师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孔融(公元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为当时著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七龄女吟诗感女皇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146 字

+ 加入清单

武则天做皇帝年间,在四川成都郊区的一个村子里,有一对兄妹。父母相继去世,哥哥当时十六岁,妹妹才七岁,兄妹相依为命,靠父母留下的家产,共度时光。

父母去世前,他们兄妹二人在一起读书。妹妹年龄虽小,但聪明伶俐,学习刻苦,读经学史,过目不忘,尤其对诗,更有兴趣。到父母去世时,她写诗已经有了点名气,被乡里称为“女博士”。她的哥哥年龄虽然大些,也很聪明,因为贪玩,学习又不用功,成绩总也赶不上妹妹。特别是父母去世后,哥哥感到失去依靠,心灰意冷,整天愁眉苦脸,学习就更没劲头了。对此,妹妹心中十分焦急,曾哭着对哥哥说:“你整日这样下去,何时是头,有何出头之日?人死不能复生,只有牢记父亲临终前的教诲,发愤读书,尽快成才,长大后干成一番事业,光耀门庭,才能让父母九泉之下放心啊!”

但是,哥哥仍然没有起色,妹妹也无可奈何了,只有自己加倍努力,以告慰父母在天之灵。

突然有一天,皇帝诏书颁到四川,让哥哥护送号称“女博士”的妹妹进京,哥哥听了,不知吉凶,心中惶恐不安,妹妹却坦然地对哥哥说:“咱们一不偷,二不抢,犯法的事不做,去就是了,有什么可怕的?”

圣命难违,哥哥只好陪妹妹来到京城。

兄妹进宫后,宫女带着他们去见皇帝,恰巧遇上武则天在院内散步,宦官、宫女前呼后拥,甚是威风。

妹妹一见,心中明白,不等宫女禀报,便急忙走上前去,跪地拜道:“民女奉诏前来求见,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则天低头一看,只见那女孩眼如秋水,面似桃花,文静礼貌,说话动听,高兴地命宫女将她扶起问道:“真是个好孩子。说说看,你第一次进宫,我们又没见过面,你怎么就断定我是皇帝呢?”

那女孩道:“您不仅端庄美丽,而且气宇轩昂,英气逼人,皇冠上有紫色的王气缭绕,这是除了皇上,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出现的啊!”

武则天一听,更加感到她出语不凡。接着,武则天又考察了她诗书礼易方面的学问,那女孩则有问必答,无所不通,还不时引用精辟的名言及历史典故,以阐述个人的见解,众人听了都为她喝彩叫好。

几天之后,那女孩子提出要和哥哥一块回乡。武则天感到她的确才华出众,决定将她留在宫中,让她的哥哥一人回乡。于是,武则天在那女孩陪她散步的时候,便把自己的决定提了出来,并让那女孩以送兄回家为题吟一首诗。

那女孩听了,不由得潸然泪下,抬头望一望空中,恰有一群大雁,列队整齐,啾啾地叫着向南飞去,于是脱口吟道: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

所嗟人异雁,不做一行归。

女孩在这首诗中,前两句借别路、白云、离亭和正在凋落的树叶等带伤感色彩的景物,来表达她不愿离开哥哥的那份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则抓住空中的大雁借题发挥,说大雁都有同走同归的自由,而我却不能和哥哥同来同归,真是人还不如雁啊!

武则天听了,也感到他们兄妹情深,不忍拆散,便赏赐了那女孩许多金银珠宝,令她和哥哥一同回故乡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贝多芬一生的故事介绍

全文共 3273 字

+ 加入清单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在德国的一个贫困的基督教天主教徒家族中。他妈妈信仰非常虔诚,从小就把贝多芬送往教会学校学习。

他后来讲,那儿的一个耶穌会会员老师让他“在箴言”中成长。年轻时他参加各种各样的教会,而他最重要的良师益友哥特布·尼夫是个基督教新教徒。

贝多芬一生都充满苦难:家境贫寒;父亲酗酒;母亲多病;十岁被迫退学,

但他从小就有音乐天赋,他的父亲想要把他培养成像莫扎特那样的音乐神童,所以从小就逼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

8岁时,贝多芬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获得了巨大成功,被人称为第二个莫扎特。

1781年,贝多芬跟随乐队指挥学习钢琴和作曲,另外还跟弗兰兹学习小提琴,在这些老师的系统专业的教育下,贝多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2岁时,贝多芬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同时担任风琴师尼福的助手。他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

在生活方面,他十二三岁时就已经挑起了超过成年人所负的重担子,十七岁时,年仅四十岁的母亲也不幸去世,给他留下一个愁苦的家——病在摇篮中的妹妹、两个年幼的弟弟和酗酒成性的父亲。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思想给了他很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的理想——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自由,他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思想。

此后五年,他又写作了第1号到第11号钢琴奏鸣曲,以及第1号到第3号钢琴协奏曲。1799年,贝多芬完成了《第1号交响曲》。他凭着神奇的想象力,接连写作了震惊乐坛的名作。在这些作品中,弥漫着生命的欢愉与热情,表现了空前的自由意境,突破了连莫扎特都受束缚的严格形式。

1803年写出了雷霆万钧的《第3交响曲》。那时,拿破仑正在远征,无情地征服着途中的每一个民族。起初,贝多芬非常钦佩这位征服者的威力,准备把自己的第三交响乐曲献给这位英雄。但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贝多芬在狂怒中把乐谱的扉页撕成了碎片。改称为《英雄交响曲》。

然而,正在他的音乐事业一帆风顺之际,耳聋失聪的厄运却不幸降临到他的身上。对音乐家而言,失聪无异于灭顶之灾,他再也听不到美妙的旋律了。如果按照正常的自然发展规律推演下去,可以断言:他的音乐艺术生命只能到此为止了。

但是,事实却是;他的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品却是在他耳朵失聪后才创作出来的。他音乐艺术的黄金创作期正是在他失聪之后。《欢乐颂》正是他失聪之后的巅峰之作。

1824年五月,耳聋的贝多芬亲自指挥的这部交响曲上演了,在乐队凯旋般的声音中融汇进来雄伟而庄严的合唱:“欢乐啊!天上美丽圣洁的光辉!……亿万生民,互相拥抱吧!……亿万生民,下跪吧!世人啊,你可感到造物主的存在?到繁星密布的穹苍去找,他就住在那重天九霄。……”

演奏结束,全场起立,欢呼的听众把帽子扔向空中。按当时的习俗,对皇族也只能用三次鼓掌表示欢迎。而这次,听众却一连五次向贝多芬致敬……

真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贝多芬!”他太使人震惊诧异了!他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当他在耳聋之疾缠绕下弹奏出美丽的音符时,当他的一首首雄浑绝美的交响曲回荡在世界各处时。

我们不禁要问:

是一种什么样的超自然的力量,使他能够如此顽强地战胜一个又一个逆境的风暴,持之以恒,永不言败,不断谱出动人的乐曲,弹出高雅的音符?

是一种什么样的超自然的力量,使他如此奇妙地从绝望的黑暗走向辉煌的光明?战胜自我,飞跃极限?

是一种什么样的超自然的力量,使他如此自信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成为一个无人能及的音乐巨人?从不幸的谷底达到音乐的颠峰?

对于上面的疑问,贝多芬的日记、信件和对话本(耳聋后用来和别人沟通)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在这些资料中,有许多地方他都虔诚地提到 神,这正是他坚定信仰的有力证据。

他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亲近上帝,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远离上帝。”

虽然他后来失聪,但他心灵的听觉变得更为敏锐,能听到整个宇宙的交响乐。他用音乐讴歌生命,赞美生命的创造主。他说:“要一架钢琴出声,需用压力。如你经得起压力,神就要把你压出音调来与天上的音乐相和。”

他以自己特有的确信写道:“不是原子的偶然碰撞形成了这个世界,如果宇宙的构造反映出秧序的美丽,那么必定有位创造者: 神。”

失聪的作曲家抒发了他最深的渴望:“全能的神,你鉴查我心中的灵魂,你也测透我的心,知道里面充满了对人的爱和对善的渴望。”

他和神的关系非常个人,在生活中感到不平时他向神寻求答案:“因此,我将平静地忍受一切不合理,并把信心放在你永恒的良善上。哦,我的神,在你自有永有的里面,我的灵在欢唱,你是我的磐石、我的光、我永远的信任。”

1810年,他向一好友坦白自己近乎孩气的信心。他写道:“我没有朋友,必须独自生活。然而我知道神比其他人更亲近我。我一点也不怕祂,我总是能认识和理解祂。”

在1815年,他甚至表示希望成为一个小教堂的作曲家,在那儿他将把作品献给“永恒的神的荣耀。” 在他的日记中记录着他热烈和虔诚的祷告:“无论怎样,让我转向祂并在创作中结出累累的硕果。”

贝多芬写给他的朋友鲁道夫大公爵的信时说:“我要比其他人更亲近神,并且在人类中彰显祂的荣耀,没有什么比这更棒了。”

贝多芬拥有法文和拉丁文的圣经,至少在晚年,他每天早上和晚上都与年轻的侄子一起祷告(他的一个弟弟去世后,年幼的侄子由单身的他抚养长大)。

他的图书馆藏有一些基督徒祷告的文献。像托马斯·阿·坎培斯的《效法基督》,还有一本非常著名的克里斯蒂安·斯姆写的《神在大自然奇妙作为的反映》——一位路德派传教士的著作。“苏格拉底和耶穌是我的榜样”。

1820年贝多芬在对话本中写道他的虔诚而且隐密,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他说:“今天恰是礼拜日,所以我从《圣经》中引点东西给你:“看见你们彼此相爱。”

贝多芬了解他属天的任务,曾在遗嘱里写道:“直到完成上帝要我做的,否则我不可能离开这世界。”在日记里一个简短的祷告道出他的心声:“不管如何,让我倚靠你而结满丰盛果实。”

贝多芬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服侍人的机会。我们应效法耶稣,不顾别人的嘲笑,真心诚意地去服侍人,学会在服侍人的过程中体验主的大爱;并在服侍人的事上,学会服侍主。”他在给兄弟的一封信中说:“神还不愿用死亡把我带走,因为我还负欠甚多!在我出发去天堂之前,必须把圣灵启示我完成的东西留给后人,我才开始写了几个音符。”这是他的最后遗言,那些被他谦卑地称之为“几个音符”的音乐作品,是一位历经苦难,却与命运顽强斗争的勇士留给世界的遗产。

贝多芬毕生热爱生活,并不因耳聋而始终悲观,不因苦难而终生抱怨,他的一生充满了对生命的盼望以及对人生的热爱。他说:“如此美丽的人生我愿再活1000次。”“如果我能活到100岁,我也觉得死得太早。”他爱大自然,常在公园、果园、森林中散步,他说:“我听到树木、岩石在歌唱。”事实上,贝多芬的确能顾念别人并同情他们的苦恼。当他知道巴赫仅存的女儿需要帮助时,立刻出版了一部新作,将所有的收入赠给了这位老妇人。贝多芬的耳聋日益严重,他越来越退缩回到作曲的工作中,并进入与神之间亲密的关系。

1827年,在临终的床上,他再次向弟弟表示“已作好充分准备”回到神的平安里面。他在生命尽头的最后所做的事是领受圣餐,他的朋友哈顿布瑞纳一直和他在一起,直到他在有暴风雨的那一天去世为止。他亲密的朋友费利克斯·辛德尔坚持说贝多芬的“整个生活是他内心虔诚的证据。”

1827年3月26日晚5点45分,贝多芬逝世了。结束了他苦难却荣耀的一生。这天,突然间雷雨交加、狂风大作,大自然为这位伟大的音家的去世演奏了一曲壮丽的交响乐。他离开了这个众声喧哗的世界,回到那美好无比的天家。他的那些乐章,穿越几百年的历史隧道,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心灵。

贝多芬的葬礼是英雄的葬仪,送葬的队伍有两万多人。许多人都痛哭失声……。

一年之后,有一位单身贵族妇女,来到贝多芬的墓前,默默地献上一束鲜花,伫立良久。她就是丹莱莎——贝多芬永久的也是唯一的恋人。由于门第之见等阻隔,互相深爱着的二人最终没能走进婚姻的殿堂。贝多芬,终身未娶;丹莱莎,终身未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