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宪法晨读的作文【汇编20篇】

宪法创造者给我们的是一个罗盘,而不是一张蓝图。小编收集了学宪法讲宪法征文,欢迎阅读。

浏览

2836

作文

347

小学生宪法作文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12月5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教育日,今天,我们庄严地举行升旗仪式,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我们共同来拉开本次法制宣传教育日各项活动的序幕,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学法 知法 守法 护法 为你为我为大家”。为什么要全民学法呢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法律就是我们全社会每个人都要遵守的规矩。

是的,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都要遵守基本的规矩,各项法律法规规范着我们行为,如升国旗时,《国旗法》对我们的行为要求就有约束;在上课、学习方面,《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对我们有所要求;在回家过马路时,《道路交通法》就对我们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在扔废品和纸屑时,《环境保护法》《小学生守则》等也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在对待残疾人的关爱行为方面,《残疾人保护条例》也作了具体规定;在学生上网方面,《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作了明确规定。

一句话,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处处涉及到法。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则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国家制定其他一切法律法规的依据,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必须了解《宪法》的内容,遵守《宪法》的各项规定。

总之,各项法律都是为着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制定的,如果每个人都能遵纪守法,那我们的社会就更加和谐,人民的生活就更加美好。同时,我们要知道:法是规范我们言行的基本准绳,它给我们指明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做,我们只有严格守法,才能在学习生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回应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吧。

[小学生宪法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学习宪法心得体会最新

全文共 1443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大队党支部的安排,我们党小组对新宪法进行了学习并还自学了十六大报告、十六大三中全会精神,学习温家宝同志关于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精神、学习右江民族医学院第四次党代会报告、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根据学习要求,下面谈谈学习新宪法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 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通过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不学习法律法规有关条文,不熟悉规章制度对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遵守规章制度,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因此,掌握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学好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并力求在理解和用运上下功夫 。

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是一蹴而蹴,一时半会就可学成或学好记牢的,关键要靠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要养成长期学习的习惯,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不怕吃苦的毅力,只有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去学习,并自觉做一名遵纪守法遵章守纪的合格人员,学习法律法规,我认为没有捷径可走,要在短期尽快熟悉浩如烟海的法规体系知识,确有难度,而且做为上班的员工,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同样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也应有规律可循。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法律法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刻也不能离开,我们就要重点地去学,下功夫去理解和记忆,以便在工作能够熟练地运用。如国家法典中的《宪法》、《刑法》、《民法》、《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等这些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我们就要重点去把握、去理解。

在学习方法上,要联系岗位重点学习,并做到学习与实践用运相结合,学法与守法相结合。能在工作中自觉做到不违章、不违纪。

三、我们要在全面学习宪法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这次修改宪法总的原则,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这次宪法修正案的精神实质,更好地贯彻实施宪法。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指导地位的重要意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在统一战线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重要意义,坚持党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各项方针政策,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党和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的科学内涵,在加快经济发展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进程中,依照法律规定,切实保护全体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正确处理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的关系。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科学内涵,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

总之,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必须保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协调与平衡。作为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宪法保护公民权利的精神,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只有为人民谋取幸福和安宁的义务,没有侵犯公民权利的特权。这是我们神圣的宪法责任,也应是我们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12月4日,是第__个全国法治宣传日。晚上,我怀着感恩的心情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十大治人物颁奖典礼》现场直播,那些令我们大家尊敬和感谢的法治人物鲜活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深深地被感动。他们既有个人,也有集体。他们来自于社会各个层面,具有不同的职业背景,年龄层次,教育程度,他们的故事也呈现出丰富的内容与形态,——他们承载了中国的法治进程中的点滴进步,他们用实际行动推动了中国的法治进程。

20__年,一群农民工来京打工,可楼盖完了,一年的辛苦竟然得不到一分钱的回报。500名在京的农民工,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打赢了官司,要回了被拖欠3年的500万工钱。被拖欠的是500农民工的工资,更是500个家庭的冷暖。他们主动拿起法律的武器,引发了一次公益维权的接力。法治,让他们有尊严的劳动,感受劳动者的光荣。

吉林通化志愿者张宝艳自费开办公益网站“宝贝回家寻子网”并建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目前成员2万余人,已找回走失孩子60多名。20__年全国两会期间,协会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修改相关法律的建议,体现了现代公民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0__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在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李钦、钟荐勤、和志虹,与中国公安部的另外几名警员不幸被埋。因为和平,他们把异国作为家乡,海地,8位中国维和警察,以生命铸就了和平。十年维和,他们用责任履行了国家的庄严承诺。

虽然评选出了十大法治人物,但是他们都是用自身的力量推进中国法治建设的杰出代表,她们的行动也必将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到法制建设当中,并将不断地完善和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征文

全文共 1198 字

+ 加入清单

12.4作为国家宪法日,我们更应该去了解、去遵守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宪法观念就是对宪法的忠诚和信仰,是一种伟大的公民精神,这种精神凝聚起来,必将形成一种追求正义的宏大力量,蓬勃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12.4作为国家宪法日。在今年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全面、深入地弘扬宪法精神,对于提高全体公民的宪法理念和法律素质,提高全社会依法管理的水平,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马克思称之为“法律的法律”,有人也称之为“母法”。宪法规定了比普通法律更为重要的内容,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一切法律、法规的依据。它规定了国家的权力。特别是,它界定和协调了国家权力和公民个人权利的关系,并且是侧重于通过限制国家权力的范围及监督国家权力的行使,来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宪法被称为是一种权利保障。

我们弘扬宪法精神,就是要再广大干部群众中进一步牢固树立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观念、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观念、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观念,增强公民对宪法的忠诚与信仰,提高公民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自觉性,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保障和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顺利健康发展。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观念,首先要弘扬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一切组织和个人均居于宪法之下,任何组织和个人所行使的权力和拥有的权利均源自于宪法的规定。国家的权力必须源于宪法和法律的明文规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使,公民义务也必须来源于宪法和法律的设定,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迫他人履行法定范围之外的义务。

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确立宪法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切重要领域,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社会主义宪法是体现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要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体现和维护人民民主,就必须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就是树立人民的权威;对宪法和法律权威的侵犯就是对人民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侵犯;没有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社会主义民主就得不到保障,社会主义法治也无法实现。

我们深知,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强的信心,必然依托于对宪法的忠诚和信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依托于人们宪法观念的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依托于我们对宪法精神正确与坚定不移的贯彻;而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宪法观念的增强,国家各级行政机关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水平的提高,必然转化为支持公安工作的强大力量。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宪法的小学生作文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遵纪守法的事情,我的妈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又一次,妈妈送我去上羽毛球班。虽然路比较近,但是,课就要开始了,于是我们就骑电动车去。开了一小会儿,我们要过马路了,却发现,直行的绿灯已经闪烁了几下,变成了黄灯。当时我以为妈妈也十分着急,会加速冲过去的。可妈妈并没有加速,反而把速度减了下来,然后,慢慢停住。我又好奇有焦急地问:“妈妈,刚才时间还够,为什么你不冲刺,冲过去呢?”妈妈回过头来,说:“我们要遵守交通法则,黄灯要减速,不要为了抢一点时间用自己的命来做买卖。”又过了一会儿,我在妈妈,后面发现别的电动车都开过了马路,只有我们还在原地不动我怒气冲冲地对妈妈说:“妈妈你在干什么?别人都走了,为什么我们还不走。要来不及了!”妈妈对我说:“现在还是红灯呢,我们还不能走。”我头也没抬,说:“别人都走了,为什么还是红灯?”妈妈说:“别人看到左拐弯绿灯就开了。”“别人开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开?”我强词夺理。妈妈又说:“我们刚才如果开了,对面有人左拐弯,我们会被撞上的。”听了妈妈的一番话,我哑口无言。

那次打球,我虽然迟到了,但是我学到了不少交通知识,心里十分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学宪法讲宪法

全文共 2263 字

+ 加入清单

天地之间,时间绽放。 这是我们在2013年的第一次相见,愿你被梦想点亮。 2012年,你守护自己的生活,他们守护自己的工作。守护这份工作,就是在守护他们对生活的梦想。 2012年,庙堂之上发出的宪政强音嗡然回响:“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们期待宪法长出牙齿,宪政早日落地。惟如此,才能成就这个沧桑古国的艰难转型;惟如此,国家与人民才能重新站立于坚实的大地之上。 今天,已是能够梦想的中国,今天,已是兑现梦想的时代。经历过宪政缺失的“文革”梦魇,我们花费三十多年的时间来逐渐回归常理与常情。

从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个体户、乡镇企业到“民企”,稍稍归还国人自主安排生活的权利,我们便创造了繁华城市,收获了满仓粮食。 我们重新体认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是其是,非其非;我们重燃对公义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面对暴虐强力,我们双手相握,一起走过艰难时刻,迎接生活转机。 今天,我们终于可以从厚厚的历史尘埃中挺起胸,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抬起头,重走先辈的宪政长征,重温先辈的伟大梦想。 一百七十多年前,我们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先败于英,后败于日。百姓愈加民不聊生,耻感深深刺痛中国士人。保国!保种!由洋务而君宪,由立宪而革命。从器物到制度再至文化,激愤者不惜彻底打倒“孔家店”,决绝地将自己的文明连根拔起。 辛亥革命后清帝退位,先辈们终于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但是,一个自由、民主、富强的宪政中国并没有随之而来。国家内外,战争连连;人群内外,残酷不断。 一度,人们远离仁,远离义,远离天道,远离对自由的坚守。一度,人们认错为对,指鹿为马,万千生灵生机断绝。

美梦与山河,齐齐破碎。自由与宪政,双双消隐。度尽人世劫波,深味人性幽暗,我们依然是能做梦的人,有颗能做梦的心。 今天,我们断断不只梦想物质丰盛,更希望性灵充盈;我们断断不只梦想国力能强盛,更希望国民有自尊。新民和新国,救亡与启蒙,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能压倒谁,而宪政便是这一切美梦的根基。 兑现宪政,坚守权利,人人才能心如日月流光溢彩;鳏寡孤独才能感受冬日暖意而非瑟瑟发抖;“城管”与小贩才能谈笑风生;房屋才能成为自己与家人的城堡。兑现宪政,限权分权,公民们才能大声说出对公权力的批评;每个人才能依内心信仰自由生活;我们才能建成一个自由的强大国家。兑现宪政大梦,每个人才能做好个人的美梦。而这需要我们就从手边做起,就从守护此时此刻的生活做起,而不要将重任留给子孙。 很多人一直深深懂得这一点,很多人早就努力践行这一点。 不是杰出者才做梦,是善于做梦者才杰出。你的天赋权利就是可以梦想,并且兑现梦想! 为你的梦想鼓掌,为这个国家的梦想加油,这就是很多新闻人的梦想,是他们不大不小的野心。他们忠于新闻,更忠于内心。愿你也有个玫瑰色的美梦;自由成就自己,完成天之所赋。 总会梦想人人都可以做一个有尊严的人,不论身居高位,还是街头卖艺;总会梦想人人内心有爱,即使罪犯也未必穷凶极恶,总有恻隐之心自由闪动;总会梦想阶层只是引人自由流动的动力,而不再是相互猜忌和仇视的天堑;总会梦想这五千年文明生生不息,为改善人类的现代处境,捧出一掬甘冽清泉…… 兑现这一千一万个梦想,才能抚平这一百多年的刻骨痛楚。 兜兜转转一百七十年,美梦成真何其难!一百七十年后,依然有人渴望良知萌新芽,重温天命之谓性;依然有人坚持要求权利一一落地,政治复归于正,公义自在流淌。 依然有人相信,不管多难,梦想终会落实为宪政良制,风行为敦敦美俗先辈们筚路蓝缕,践义成仁。如今,后人承继其志,燃灯前行。

兑现梦想,自然要借鉴前贤智慧,与古人的信仰、习俗和情感和解。儒释道法墨,百家皆是源泉;周汉唐宋明,代代皆有可取。 但这决不是要复古,古人不能给予今天所需的一切。只是不再轻易贬损先辈,平心静气地吸收转进,以让中华文明开新花,结新果。 兑现梦想,自然要吸取世界经验。所以要认真审视希腊民主,罗马法治,借鉴英美宪政,追赶现代科技文明。 但这也不是仅仅作一个西方文明的优等生,西人有西人演进的轨迹,同样未必能直接给予我们今天所需的一切。我们要站在自己的大地上,与各国人民一起,生活出一种古今相融的新生活,文明出一种中西合璧的新文明。在古今中西的激荡中,要遵循人类共通的价值,也要不惮于做自己的新梦。称美古人,赞扬邻居,不是因为他们足够完美,而是因为我们熟悉他们眼中洋溢的快乐,心底流淌的自由。 中国人本应就是自由人,中国梦本应就是宪政梦。 宪政之下,才能国家持续强盛,宪政之下,才有人民真正强大。兑现宪政梦想,才能更好地外争国权,维护国家的自由;才能更好地内争民权,维护人民的自由。

而国家的自由最终必得落脚于人民的自由,必得落脚于人人可以我口说我心,人人可以用心做美梦。 生而为人,谁能不热爱自由?这自由,不仅是权利针对权力而言,也是宽恕针对报复而言,是般若针对无明而言,是仁爱针对暴虐而言,是有道针对无道而言。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万物自在,各正性命。这就是古人的梦想,先辈的梦想,也是今天很多人的梦想。 中国梦,自由梦,宪政梦。 万物速朽,但梦想永在。万物诞生,因梦想不灭。梦想就是生生之几,就是当你失败了一百次,那第一百零一次充实你内心的不之希望。 依然有人倾听你的梦想,期待你敢于做梦。你从苦难中爬起,他们为你加油;你尝尽人世冷暖,他们为你加油;你收获美好生活,他们为你加油……他们别无所资,惟有对梦想的执着;他们别无所长,惟有对真相的追求。 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还重,一个梦想能让生命迸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国家宪法日征文

全文共 129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宪法的至高无上,不仅在于出身,还在于这副久经打造的盾牌上呈现出的时代智慧。她记载了四次与时俱进的自我完善,犹如镌刻其上历史剑痕;她记载着1840 年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变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犹如烙印其上的民族图腾。()中华民族在曲折中前进,宪法也在曲折中不断完善。正因为如此,这样的宪法更值得信任,也更有未来。

这副信仰的盾牌,释放的是自由的力量,铸就的是权力的牢笼,看不到却又无处不在。

宪法赋予我们权利,正如第三十三条规定的"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同时我们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点滴,都与宪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网上曝光某人在公交上不给老人让座的视频,有网友就对其进行人肉搜索,导致公民的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自然信息公之于众,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征文;宪法在我心中3篇征文;宪法在我心中3篇。虽然宪法第三十五条赋予我们言论自由的权利,但宪法第三十八条保护着"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尽管我国法律条文中没有明确提出隐私权这个定义,但是未经任何合法授权,公布他人隐私的行为,已然侵犯了宪法赋予公民的人格尊严权。这把本来指向"不给老年人让座"不良现象的利剑,在不经意间,伸得太远触到了宙斯之盾了,其本身演变成了一起更为严重的违法行为。如果我们能在心中常树一面行为边界之盾,也许很多违法的行为在酝酿之初便被自行遏止了,因为她是令人生畏、默然止恶的。

不仅之于私权,之于公权亦如此。虽然未能如其他的法律法规那般被频繁地运用于司法审判实践中,但是没有一条法律条文,一个审判案例或一项政府举措可以违背宪法的基本条款征文;她时刻提醒着我们无论是从法律还是政治的角度,都是以人民的权力始终制约着国家机器的运转。"情系于民,利谋于民,权用于民"应是一切公权使用者的座右铭。正如,镌刻在"南通市政务中心"的入口处"为人民服务"五个鲜红的大字,它时刻告知着办事群众这里"服务行政"的理念,也时刻警示着工作人员这里"以人为本"的归宿。

公权力如何行使,不仅需要的行使者的努力,更离不开群众的支持。美国一个叫B ·盖伊·彼得斯的学者认为,只要有一个不完美的政府,人们就会持续不断地寻求理想的治理形态

如果这里的人们可以代表我们的广大人民群众,那这句话恰巧与我们宪法不谋而合征文;宪法在我心中3篇征文。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这正是我们寻求理想治理形态的路径,"群众路线".正如,"政务服务中心"这个政府接待群众最多最直接的机构,为了更好地实践"服务行政"的理念,每月通过第三方机构对办事群众进行回访,并公布结果。公布的结果受到工作人员的极大关注,他们不但希望了解满意度,更希望了解不满意的是哪些问题,如何才能不再发生。这些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中提出如是看法值得思考:对公共事务的讨论,应当不受抑制、充满活力并广泛公开。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学宪法讲宪法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全文共 4593 字

+ 加入清单

班会主题:学宪法讲宪法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崇尚宪法的思想,认同“宪法至上”,树立宪法意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宣传宪法。

(二)能力:尝试运用比较的学习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知识: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理解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帮助学生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涉及的生活领域主要是国家生活,面对的社会关系是公民与国家、国家与宪法的关系。

在生活中,学生对刑法、民法、公共安全方面的法律内容了解比较多,对宪法的内容及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在学生成长,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适应社会,参与国家社会的管理必然要学习宪法内容,知道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公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这种认识的不足与学生成长的需要,是本课时教学内容展开的生活基础和动力。

支持本课时问题解决的主要是宪法和有关普通法律的内容规定,以及学生要具备初步的比较、分析、归纳概括、演绎推理的能力。

帮助学生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要通过宪法与普通法律的比较,从规定内容、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三个方面比较分析。这三个方面是密切联系,从规定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基础,它决定了其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的最高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决定了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因此,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查阅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了解宪法内容;查阅有关普通法律的内容规定。

教师准备:查找四次宪法宣传日的主题;查找我国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相关资料,充实教学资源;运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做好辅助教学的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话题

课前播放短片:内容包括冠县实验中学学生活动图片,法制宣传日的有关资料图片等。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的积极性,突出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宪法的宣传、学习活动。

导入语: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我们生活在一个安定、和谐、美好、幸福的国家,法律就是我们身边的守护神,用它的威严、公正捍卫着每一个守法公民的权利,而宪法则是这些守护神的统帅。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宪法、学习宪法、捍卫宪法。

师: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实施的,国家和社会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请看大屏幕。我国确定每年的12月4日为法制宣传日,大屏幕上展示的是部分宣传主题,请阅读后思考:这些主题有何共同点?

多媒体课件展示:“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的主题

2001年: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2002年: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2004年: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2005年: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生:阅读,思考后回答:这些主题都和宪法有关。

展示:共同探究

1、为什么法制宣传日定在我国宪法公布实施的日子?

2、从2001——2005年有四个法制宣传日的主题和宪法有关说明了什么?

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说一说从材料获取的信息,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归纳提升:这说明宪法在国家生活中地位是极为重要的。那么,宪法到底是一部怎样的法律?下面就让我们走近宪法,认识宪法。

合作探究一 宪法的内容

1、你知道哪些法律?学生列举所熟知的法律名称。

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一组为宪法组,二、三、四组分别为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普通法律组。四个小组的同学在课前仔细阅读了解宪法和这几部普通法律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别推荐1名同学代表本组简要介绍其代表法律的主要内容。教师主持:

由宪法组的同学介绍现行宪法的构成和主要内容。普通法律组同学要认真倾听并思考宪法在内容规定上有什么特点。

教师在倾听宪法组同学介绍宪法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路,及时纠正学生不确切的地方。

由普通法律组同学介绍相应法律的主要内容。宪法组同学要认真倾听并思考普通法律在内容规定上有什么特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简洁的语言介绍普通法律的主要内容,要使学生的回答突出普通法律从内容上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宪法组同学讨论:根据普通法律组同学的回答,你认为普通法律从内容的规定上有什么特点?

普通法律组同学讨论:根据宪法组同学的回答,你认为宪法从内容的规定上有什么特点?

教师在学生讨论中巡视课堂,了解各组讨论情况。讨论3分钟,由各组推选代表发表本组意见。在学生发表意见过程中,教师要专注倾听学生意见,及时恰当地给予引导、帮助和评价。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所规定的内容有很大不同,宪法所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而普通法律所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2、总结:从内容上看宪法和其他法律有何不同?

3、宪法的历史:我国颁布了四部宪法

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

4、介绍1982年宪法:播放视频

仔细收看,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5、宪法知识大比拼

(1)我国现行宪法由哪四章构成?

(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领导的、以 为基础的 国家。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

(5)宪法还规定了哪些内容?

由此得出结论:观点一: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合作探究二 宪法的效力

1、案例分析

多媒体展示:2003年3月17日,27岁的孙志刚在广州的大街上行走时,因为未办理暂住证被收容。三天之后,孙志刚在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被打死。

5月16日,许志永、俞江、滕彪3位青年法学博士以公民名义“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对国务院制定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有关条款进行违宪审查。

6月18日国务院宣布废止1982年5月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孙志刚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国务院为什么要宣布废止1982年5月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说明了什么?

师:刚才,同学们听到这个案例感到很震惊。孙志刚案也曾经震惊了全国,引发了人们对公民人身权利的关注。孙志刚因未办理暂住证是否应该被收容遣送甚至被打死呢?他的人身权利是否得到了尊重呢?

生: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孙志刚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了侵犯。遣送办法违反了宪法的规定,是无效的。说明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点击: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条

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师:以上法律规定有何共同的特点?

生:都有: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师:这说明这些法律在制定时都要依据什么?

生:宪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解惑答疑:

师:我的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提出这样两个问题,我想请同学们来帮我解答。“宪法是法律的法律”这句话对吗?为什么?你认为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总和吗?

生交流后回答。

4、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5、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法律树

总结:观点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合作探究三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

师:今天的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逐步走向法治国家的行列,1954年宪法凝聚着无数英烈的鲜血,寄托着人民的期盼而诞生。1982年宪法从颁布到今天历经几十年的风雨,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期间经过了四次修改。让我们共同经历宪法制定和修改的历程。

1、播放视频:《宪法的制定和修改》

2、小组合作完成: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其他法律有什么不同?

通过以上分析你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观点三:宪法的制定和膝盖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教学小结:师生共同小结

生活在线——我是小法官:

蒋韬是四川大学法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即将面临毕业,所以他很留意报纸上的各种招聘广告。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成都商报》上看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招录行员的启事,这让学法律专业的他很动心。

可蒋韬再接着往下看时,他由希望变成了失望,由失望转成气愤。由于身高不够无法取得招工单位的报名资格,在备感“受到歧视”的情况下,蒋韬决定将招工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告上法庭,以维护自己的宪法权利。这是我国进入诉讼程序的第一个宪法平等权案。

问题:(1)一个大学生在应聘的过程当中,招聘单位对一些身高和容貌限制是合理的吗?

(2)你认为招聘单位的行为侵犯了蒋韬的什么权利?违背了法律上的什么原则?

(3)从这个案例中你有何启示?

收获与感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我今后会……

课外作业

开展“我是宪法宣传员”活动

活动主题:宣传宪法 维护宪法

活动形式:演讲比赛、办手抄报、社区宣传等

结束语: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宪法为我国的发展制造了一个罗盘,指引着前进的方向。由于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举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举止才能维护法律。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维护宪法的习惯,积极宣传宪法,捍卫宪法,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本课设计特色:

本节课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教师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个性发展需要出发,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化和生活化。同时教师创设了多个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教学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积极思考,大胆实践,锻炼和提高了学生自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收到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优点:

1. 在教学目标的落实上,这一设计真正重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呈现都是从感性的材料入手,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进行理性分析与归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习惯。注重对学生宪法观念的培养,在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对比中进行概括提升,并生活中选取典型的、生动的事例进行分析,以达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 在教学方式上,这一设计真正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合作探究。

3. 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整个教学设计首先是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师在学生寻求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启示,课堂中的每一个结论的获得都是学生自己探究获得的。

需要改进的地方:

1、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教学前学生的准备非常重要,有的班级准备充分,效果比较好,而有的班级准备不充分,学生探究过程中所需时间就较长,所以容易出现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现象。这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

2、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础的,同样,不同的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不同,课堂学习的效果和反映也不一样,着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课堂情况,以达到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弘扬宪法精神征文700字

全文共 2158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今年是现行宪法颁布30周年,1982年宪法是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确立了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标志着国家生活的法治化、制度化。30年来以来,公民的宪法意识明显增强,国家机关依照宪法行使权力、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大大提高。宪法实施的过程也是法治建设不断深化的过程。

法治是规则之治,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最高的行为准则。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性文件,它既规范国家权力的合法运行,又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与公民生活紧密相关,宪法实施随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而逐步深入,宪法所确定的原则和所规定的权利内容逐步走向具体化、程序化。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其中所包含的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保障人民权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监督权力等,都体现了宪法精神。深入理解宪法及其精神,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体现国家理性

依法治国首先就是依照宪法治理国家,这就意味着国家治理必须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必须将宪法精神、宪法规定贯穿落实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国家权力的运行必须以保障人民权利为出发点,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科学发展观反对GDP崇拜,努力实现“正义的增长”,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注重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权利,这与宪法精神是一致的。

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这种确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也是从集权到分权、从人治到法治、从身份到契约的宪政发展过程。目前,中国经济总量的世界排名跃至第二位,与之相伴随的是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其中就包括法治水平的提高。“中国模式”的成功不仅是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且也表现在国家理性、公共治理的进步。

宪法精神的第一要义

宪法是专门调整国家机关与公民关系的法律。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机构受人民委托行使权力,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是宪法的基本精神。宪法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行使权力的范围作出了明确界定,在宪法语境中,一切权力都是有限的,无边界的权力是不存在的。用法律思维、法律手段治理国家、管理社会,首先是在政府行为中体现宪法精神、宪法原则。在公共决策、公共事务中,保障公民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使公众参与成为科学民主决策的必要环节。政府的权力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审计、问责等戴在政府上面“紧箍咒”越来越多,权力运行越来越透明。

当然,单纯依赖于外部监督并不能造就伟大的政治家。只有具备宪法意识和法律素养的人,才会成为理国善政的出色领导人。柏拉图说:“只有那些最能遵守国家法律的人,才能在这场考验中获得最高的荣誉,他将被任命为最高的官职和众神的首席执行官。”

宪法精神的核心内容

列宁说:“宪法是一张写着公民权利的纸。”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本源和目的。宪法既宣告了公民权利,又严格限制国家权力,防止权力滥用对公民权利的侵犯。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公民与政府之间、公民与公民之间、行政机关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利益冲突增多,如何实现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是一个紧迫课题。

宪政学者蔡定剑说:“只有让宪法活起来,使宪法走向社会生活,走向大众心中,成为真正保护公民权利的手段,全社会就会重视宪法,把宪法作为最高准则,中国走向宪政社会的进程就会大大加快。”宪法观念只有深入到公民心中,宪法实施才能成为全体公民共同的努力。通过参与政治、参与听证、参与监督等方式,公民个人在宪法实施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权力部门对公众意见置之不理、对群众关切漠然视之已经成为不可能。公民的权利诉求是政府决策考量的首位因素。

宪法是人类理性的产物,是人民意志和智慧的体现,是对国家权力运行、公民权利保障、社会利益平衡深思熟虑的设计。宪法的至上权威,不仅意味着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更重要的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既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又体现了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内活动的执政准则,也体现了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内在规律。

宪法是对民主政治的确认和保障。宪法至上,不只是确立一种法治理想,更重要的是付诸法治实践。只有坚定维护宪法的至上权威,才能消除长期封建专制历史留下的影响,防止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从根本上防止“文革”不再重演。党只有率先尊重和维护党的权威,才能保持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和稳定性,才能有效避免执政危机和风险。

“徒法不足以自行”。社会生活是宪法的基础。弘扬宪法精神,必须大力构建宪法文化。宪法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和社会生活之中。宪法里面蕴含着高度的政治理性、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精致的法律技艺,决定着时代的思想高度、社会的共识程度,影响着政府和公民的价值判断。宪法文化的意义在于引导人们用宪法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塑造灵魂,提升素质。宪法所提供的不是工具理性,不能用功利的、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宪法,而是要形成价值理性,将宪法价值转化为幸福生活的制度力量和意义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学宪法讲宪法

全文共 1400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12月4日,必将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我国将迎来首个国家宪法日。

对宪法重要性的认识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正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现行宪法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制定的?修改宪法应当遵循什么原则?为什么说宪法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通过几位亲历者、专家学者的忆述和思考,一起来了解宪法、学习宪法、信仰宪法。

从五四宪法到八二宪法

十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景宇干了大半辈子的立法工作,参与制定或修改的法律数以百计,然而,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1982年宪法的制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4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4部宪法,见证了新中国的历史变迁,无不留下时代的烙印。

“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形式上看,这部宪法是对1978年宪法的修改,实则不然,它并不是以1978年宪法为基础的,而是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经过全民讨论,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见结合起来、统一起来,重新制定的新宪法。”杨景宇回忆说。

为什么要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实践证明,1954年宪法是一部好宪法。”杨景宇指出,1975年宪法是在“文革”那段特殊历史时期制定的,它以错误理论指导下的错误实践为依据,受那段特殊历史时期“左”的错误影响,存在严重问题,可以说是1954年宪法的倒退。1978年宪法虽然恢复了1954年宪法一些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并增加了一些新的规定,但当时党还来不及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对“文革”错误进行全面清理,不可能完全摆脱“文革”的影响,是存在严重缺陷的。

“因此,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0年9月举行的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接受中共中央建议,决定全面修改1978年宪法,是完全必要的。”杨景宇说。

1980年9月15日,宪法修改委员会举行首次全体会议,宣布正式成立;1982年4月28日,宪法修改草案全文公布,交付全国各族人民讨论,全民讨论至8月31日结束。

“全民讨论宪法草案达4个月,讨论规模之大、参加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历史上是空前的。”杨景宇对这段历史记忆犹新。

杨景宇回忆说,在整个修改过程中,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先后专门讨论过八次,宪法修改草案每一稿都是经党中央原则同意的,每一稿又都经过充分发扬民主,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见结合起来,使宪法修改草案一稿比一稿更完善。

1982年12月4日,几经修改的宪法修改草案提请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体会议采取无记名方式表决,参加投票的代表3040人,投票结果,赞成的3037票,弃权的3票。宪法修改从启动到出台,历时两年三个月。

“新宪法既是高度民主基础上高度集中的产物,又是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统一的体现。”杨景宇说,这样制定出来的新宪法,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全国人民普遍反映,它科学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合乎国情,是一部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够长期稳定的宪法。

9.2016年学宪法讲宪法优秀征文

10.2016高三学宪法讲宪法征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宪法在我心中征文2000字

全文共 1640 字

+ 加入清单

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生产生活、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因此,党和国家长期以来总是把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作为大事来抓,经常强调、常抓不懈。维护社会的稳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责任。良好的社会秩序要靠全体人民通过遵纪守法的行为去建立和维护。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可见,树立每个人的法律意识是当前我们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法在我心中,简单而言就是每个公民都要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最终达到“依法”。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法律的制度建设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公众法律意识也逐步提高。

在我们心中高悬着两盏明灯,一盏是信仰,一盏是法律,如果说信仰是前进的方向,那么法律便是前进的航标。在浩瀚的人生海洋中,如果我们是一只漂泊不定的小船,那么,法律就是我们的导航灯,为我们指引前进的道路。周公制礼,韩非说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大凡有成就的人无不奉公守法,明礼诚信。军令如山的孔明挥泪斩马谡,他的心中是军法;铁面无私的包拯忍痛铡亲侄,他的心中是律法;鞠躬尽瘁的周总理带头守法,他的心中是国法。“法”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他们心中闪烁,照亮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照亮了千年……。在包拯的公堂上,“法”是那张高悬的明镜,一尘不染;在老百姓的心里,“法”则是那台公正的天平,不偏不倚。

公元前18世纪,在古巴比伦王国,世界第一部成文法——《汉穆拉比法典》的诞生,在人类历史的土壤里播洒下了一颗法律的种子,经过几千年日月精华的滋养和云电光风的考验,现在已经长成为一株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时迭岁替,法律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法无处不在,它是一个人的行为规范,是一个国家的治理准则,是一架社会的均衡天平,有了法律的制约,国家才有民主和自由,社会才会秩序井然、繁荣安定,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治国无法则乱”,早在几千年以前,柏拉图就说过一句名言:“人类必须有法律并且遵守法律,否则他们的生活将像野蛮的兽类一样”,正是有了“法”,才使我们得以生活在一个有秩序、有保障的环境中。

在我们心中,“法”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因为它代表着公平和威严,如一把无情的利剑,公平有利地挥洒在每一个角落,令犯罪分子心惊胆寒,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它又是正义的化身,能让浪子洗新革面,重获新生。法无处不在,它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周围,如电磁波一样无声无息地编织着一张无边无际的巨网,法网恢恢,无论是君臣还是庶民,只要触犯了法律,就将难逃法网;法海无边,对浪子而言,却又回头是岸。

当今社会是法制的社会,全民普法,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实实在在的追求。“知法懂法、守法护法,修身立德,立志报国”是我们必然的选择!我们每个人都应将法作为生活的准则来规范和约束自己。只有认真学法,才能知法懂法;只有懂法,才能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只有我们自己守法,才能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维护国家的利益,维护法律至高无上的尊严。我们要用“依法治国”的方略去营造一个社会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的伊甸园,去实现祖国和人民的最大利益和最崇高的理想,去追寻法的真谛。

岁月无痕,而烙在心中的法的印记却是永恒的,心中的法法力无边,当邪恶、贪婪试图靠近我们的时候,它就化作我们左手的盾,保护着我们的灵魂免受侵蚀;当犯罪分子危害社会的时候,它就化作我们右手的矛,去惩治和打击罪恶。“法”应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目无法纪必将导致行为的偏差。有些人之所以蜕化变质,是因为他们心中无法,滥用职权,贪赃枉法,将法玩弄于股掌之间,所以才会堕落到无底的深渊。

法在我心中,法在你心中,法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将“法”根植于内心,让“法”在我们的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让心中的法更加茁壮成长,更加根深蒂固。时代呼唤法律,让我们共同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让我们在物质丰富的今天,用法律充实自己的思想,让法与我们同行!让法律的痕迹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征文

全文共 151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想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跟大家谈谈学法、知法、守法这一个话题。

有这样一个案例,也是象我们一样的两个学生,他们是同班同学,因为他们之间曾经发生过矛盾,一天,其中一位同学杨某对与他发生过矛盾的张某同学说:等一下,我们一起回去,张某就以为杨某要打他,于是他就去叫几位所谓讲义气的同学石某、王某等6人,一起商议如何对付杨某,然后尾随杨某,其中一人向对方挑衅,而杨某当时可能因为人少对其未加理睬,但后来却纠集了其余10多个人,又拦在路上向张某这方挑衅,即而呢,双方互相殴打,最后张某这方的一同学头部受到严重打击,被打成重伤,造成了不可收拾的后果。

针对以上案例,说明以下几个关键词:

1、这是一起聚众斗殴案件,(聚众斗殴一般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是多次聚众斗殴,或者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或者在公共场所、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或者是持械聚众斗殴的,应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聚众斗殴造成重伤、死亡者,就应按照刑法规定,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故意伤害就要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这起案件中有三人因在聚众斗殴中故意伤害了他人的身体致人重伤,构成了故意伤害罪,刑法规定对故意伤害他人造成重伤要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刑事责任年龄:《刑法》17条规定:14周岁以下是完全不负刑事责认年龄段。14周岁至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年龄段,16岁以上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段。14-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3、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根据规定,主犯包括了两种情况:

(1)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即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他们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是犯罪集团的核心。

(2)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4、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所谓次要和辅助作用,是相对主犯的主要作用而言。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5、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出于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或者寻求精神刺激,随意殴打其他未成年人、多次对其他未成年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公私财物,扰乱学校及其他公共场所秩序,情节严重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同学们,这起案件的起因只是同学之间的一点小矛盾,双方如果能退一步,就不致发生这样的结局。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同学们,人生活在社会中,难免相互之间有磕磕碰碰,但只要我们心胸放得开阔一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能避免发生许多恶性事件,又何必逞一时之强,酿终身大错呢?而案件中因为讲义气出手帮忙的同学,同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他们的行为其实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多管闲事,没有约束好自己的行为,导致发生如此后果。

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紧要处却常常只有几步。同学们还没有走上社会,前面的道路还很长,一定要走好每一步,学会分析,学会辩别,学会拒绝,才能学会自我保护,否则一旦触犯法律,法律是无情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会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遗憾,后悔莫及。

今天我们之所以要提倡学法,是因为有些同学法制意识淡薄,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构成犯罪,也不知道未成年人犯罪后将会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会守法。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法是指人们的一切行为准则、规范。它不仅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而且包括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如值班制度、请销假制度、学生守则等等,从广义上讲这都是法。守法要从小做起,从遵守身边的规章制度做起。让我们把握今天,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珍惜生命,珍惜自由,做一个学法懂法、知法、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宪法的征文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生活在美好的蓝天下,要想做好21世纪的青少年,第一点就是要遵守法律规定。而我就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我和三个小伙伴,去看电影。我们兴高采烈地走着,高兴地议论着要看什么电影。突然,一个30多岁的男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上身穿着一件白色衬衫,下身穿着一条黑色的短裤。蹑手蹑脚地站在一位阿姨的旁边,不时往阿姨的包里瞅一眼。“他不会是想偷东西吧?”第一个小伙伴问,“嗯,好像是!”第二个小伙伴答道。第三个小伙伴吓得惊心胆战。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他竟然把手小心翼翼地伸进那位阿姨的包里,又迅速缩了回来,拿走了阿姨的钱包。“嘿!不如我们去把他逮个正着?”第二个小伙伴说,“不行,万一他有刀呢?我们要抓住小偷,也要保护自己!”我说。我们沉思了片刻,突然,一个小伙伴想到了一个万全之策:“要不然这样,小张,你去告诉前门的门卫;小丽,你去告诉后门的门卫;我就去打110;皖湘,你去跟踪!”“好!”我们齐声答道。我们,兵分四路,我小心翼翼地跟着他,他停了一下,向四周环顾了一下,决定向后门逃走。我一个转身,躲在了柜子后面,我长叹了一口气:呼!还好没发现!看着他向后门逃去,我也跟了过去。他刚要出后门,就被门卫拦住了。他拿出刀,说:“我有到,还不后退!”看着这惊心的一幕,我焦急地想:警察怎么还不来?真是的!就在这时,警察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小偷被抓住了,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为了美好的明天,认真学法吧!改掉不良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我们在法制的蓝天下,成为21世纪的栋梁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杰克逊尊重法律——宪法和法律是人人必须遵守的规则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安德鲁·杰克逊是美国第 7 任总统。 1814 年,美国军队与当时的英国侵略军在新奥尔良地区展开激战。当地的一位报纸编辑对杰克逊的指挥很不满意,在报纸上说杰克逊“临阵怕敌”。在战争的关键时刻,杰克逊怕这位编辑继续发表类似的文章,涣散军队的士气,于是逮捕和监禁了这位编辑,后把接受编辑申诉的多明尼卡法官也一起关了进去。

没过多久,杰克逊指挥的“新奥尔良战役”胜利了。他取消了戒严令。被释放复职的多明尼卡法官却以“藐视法庭”的罪名发出传票,要杰克逊到庭接受审判。杰克逊放下手头繁忙的公务,立即出庭接受审判,并根据法院的判决,缴付了一笔罚款。当他走出法院时,一群为他抱不平的人围住了他。他们不能容忍小小法官竟审判赢得战争胜利的大英雄。然而杰克逊却心平气和地对他们说:“法官的判决是公正的。”“你们不仅不必为我抱怨这一判决,而且今后也要引以为鉴,牢牢记住,不要做违反宪法法律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学宪法讲宪法观后感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宪法、守法律、做合格的好公民。在这学期宪法学学习中,我认真学习了宪法知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总体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党要“依法执政”。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又进一步阐明“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并把“依法执政”纳入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中。而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根基。

对1982年宪法进行的第四次修改是我国宪政史上又一个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次修宪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中央提出的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体现了宪法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的统一、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讲政治与讲法制的统一,反映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使宪法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更加能够发挥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修改后的宪法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推进依法治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与宪法同行作文600字

全文共 1014 字

+ 加入清单

对法律的意义追问可在不同的层面展开。而我在这里所需要展示的,乃是一个在人类之间及其与对象交往关系中的意义。从本质上讲,人类之间及起与对象的关系决定着本体的存在。我们平常所能听到的两种崇尚思想:一是“法外求法”,即法律的根底非法律本身,而是指与社会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法律离开社会,离开人类的存在法律将变的毫无意义。二是“法中求法”,即法律就是法律,法律有自己确定的领域,独存于世。德国法哲学家加达默尔的《诠释学与历史主义》中指出:“历史的联系最终必须被理解成意义联系,这种意义联系从根本上就超越了个体的体验领域。”就是说明了法律既是人类之间及其与对象意义联系的图式和符号象征,也是其意义联系本身。

我在高中时就有接触过许多中外法学家的著作。如意大利桑德罗`斯奇巴尼的《正义和法》,美国德沃金的《法律帝国》,德国法哲学家加达默的《真理和方法》等。刚开始接触法律书籍时,的确十分纳闷,自己根本不懂法律的深层含义。但是,慢慢地,时间久了,就和法学家们走到了一起,那就是追求自由。法国法学家孟德斯鸠的著作《论法的精神》就深刻地谈到这一点,他说:“自由和自治是人们之间以及人与对象之间更好地交往行动的条件和手段,因此,人类不能拒绝交往行动,就同样不能拒绝法律。”

近代以来,人类对价值追求的六大现象可以总结为:法治,自由,正义,民主,人权,博爱。但是,无论古代还是现在,人们都没有能力拒绝在法律之下行动交往。从这一点,人类历史上就不可避免地存在鱼目混珠的情形。如孔子云:“苛政猛于虎!”英国柏克《在布里斯托尔的演讲》中说到:“坏法律不啻为最残酷的暴政!”正是因为如此,历史上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法学家,他们理智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法律,扩大法律在组织人类社会交往中的作用,甚至以法律为人类存在的意义。

如是,法律对一个国家是相当重要的。没有法律便没有秩序。我们要感谢历史上这些法学家的出现,才让我们这个世界越来越和谐,人类的秩序愈来愈规范化。我们透过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可以知道,法律是在实践中与人们的生活关系------交往行动关系找出法律规范的过程。在法律的发展历史看,法律是人类生生不息,有序生活,自由交往的必须要素和永恒守护者。

法律是人类理性的选择,也是人类文明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我们的法律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世界这个自由的平台,只要我们多关注法律,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设想,相信永远没有独断的真理。我们的未来将变得更加和平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在青少年心中播下宪法的种子征文优秀作文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普法教育读本》的漫画给我,我认认真真看了这本书,真是受益无穷。

这是一本根据法律画成的漫画书,让我们对法律理解得更明白、更透彻。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许多的法律知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权利公约》……学了这些法律知识,让我想起来小时候的一件“傻”事。

那是一年级时,一个星期天的上午,

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我一个人在家无聊,就从妈妈兜里拿出钱,跑到商店里,买来自己爱吃的零食,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着喜爱的电视节目,一边津津有味的吃起来……突然,妈妈从门外走了进来,把零食拿在到手里,厉声喝到

:“零食从哪里来的?”“我自己买的。”我理直气壮的说。“

钱从哪里来的?”“我从你的兜里拿的。”……妈妈生气地对我说“这就是你的不对,没经过我们的同意就拿钱,这叫‘偷’。”“拿自己爸爸、妈妈的钱,也叫偷吗?”“就是爸爸、妈妈的钱、东西也要征求意见,不同意,坚决不能拿……如果拿了,那也叫偷。你没有听说过:“小时偷油,大时偷牛。”这句话吗?如果不改掉好吃懒的坏习惯,说不定就成了小偷,再偷价值大的物品,那就得坐牢……所以,做人要老老实实,千万不要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我听了妈妈的话才知道,不同爸爸、妈妈知道,私自拿钱、家里的东西,居然叫偷!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私自拿过爸爸、妈妈的任何物品,更没有拿过别人的任何东西……

有人曾经说过:“法律好比一艘在大海上的船,在船上行动是自由的,可一旦跨出了这艘船的底线,就会掉入海里——接受法律的惩罚。”

《普法教育读本》让我百读不厌,每一次读都有新的收获,会让我终身受益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学习宪法心得体会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根据有关通知精神,我局认真组织开展好2015年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现将活动总结汇报如下:

一、 指导思想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大力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弘扬宪法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面法治观念,扎实推进XX建设,为实现XX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领导高度重视,成立组织机构

局领导高度重视,紧紧围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XX”的主题,结合工作实际,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开展活动,确保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三、突出重点,全面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一)深入学习传宪法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组织集中开展宪法专题学习会,认真学习贯彻四中全会《决定》及自治区五次全会《意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正确方向、重大任务和重大意义,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对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以及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的宣传,强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的学习。

(二)紧紧围绕主题,悬挂宣传标语。

要紧紧围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XX”这个主题,悬挂横幅标语,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准确宣传解读宪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三)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组织相关股室人员对企业进行安全守法教育,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教育,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通过“12·4”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传播了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加强了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了解及充实,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法制意识,通过学习做到能守法、会用法、以创建平安、和谐的工作氛围,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落实。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很久以前,听到一个关于少年犯的故事,十分悲惨。曾以为那只是故事,离我很远很远。今日,在校领导的组织安排下,我们全校师生观看了法制教育片,才明白,故事里的事,离我们很近很近……

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不是一个漂渺的概念。它如此真实,无处不在,触手可及!财产纠纷,故意伤害,过失杀人,侵权,遭遇假货维权……

法制教育片里的少年,也曾是祖国的花朵,也将是祖国未来的栋梁。然而,有些花儿枯了,有些栋梁朽了。为什么,为什么?说来让人扼腕长叹!那些拥有大好前程的少年,有的只是一语不合,便抄起刀子,举起拳头,狠狠地挥向朋友,同窗。其实,他们之间,并没有不共戴天之仇。仅仅因为话不投机,便闯下大祸,失去自我大好前程,真不值啊!

想到那里,我不禁想起前一段时间闹得网上网下沸沸扬扬的药家鑫事件。药家鑫要是懂一点法律知识,以他的智商,是很容易在赔钱和偿命之间作出选择的。可惜,他枉为大学生,居然一点法律都不懂,唉!

人的生命仅有一次。我们必须做的,就是把握好今生今世,不去浪费自我的生命。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我们没有理由伤害它!如果我们做了错事,失去了自由,甚至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那么,我们的父母,将是天底下最最悲痛的人!我从网络上看到,药家鑫的妈妈已经患上了抑郁症,生不如死,多么可怜的母亲啊!

每一个人,都必须为自我的错误承担职责。一旦铸成大错,悔恨,自责,毫无用处。因为,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很多时候,犯罪只是一时冲动,如同法制教育片里的那些孩子。所以,当我们遇到矛盾,火冒三丈的时候,必须要抑制住自我的冲动。切记,冲动是魔鬼!

同学们,让我们自尊自爱,慎重交友,并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一个知法,懂法,依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我祝愿,蓝天之下,所有的青少年,都能健康茁壮的成长!

我祝愿,阴暗肮脏的监狱里,永远都不会有青少年那稚嫩的身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学宪法讲宪法

全文共 1457 字

+ 加入清单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是人从幼稚儿童期向青年期的过渡阶段。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人,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经历着一场巨变,从青少年的心理变化来看,主要表现为:

求知欲增强,交往需要增加,有虚荣心,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强,有好胜心,易于冲动,爱感情用事,有较强的独立意向,希望根据自己的想法、兴趣去行事,认识问题直观、片面,缺乏成年人具备的分析判断、辨别能力。

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青少年抵抗外部世界的干扰能力显得相当脆弱,一旦遇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很容易作出越轨的举动,实施违法犯罪。

人的个性倾向性是个性中最主动,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的认识和活动的趋向与选择。个性倾向包括人的需要和动机、兴趣、信仰、观念体系等,不良个性倾向性是大多数青少年实施犯罪行为的主观心理因素。青少年的不良个性倾向在需要方面主要表现为:具有强烈的物质欲,权力欲,报复欲;在观念体系上,概括地说,主要表现为五观不端正,以自我为中心,只想索取,不愿奉献的极端利己的价值观;过分追求金钱,享乐,名利,实惠,讲究吃喝的人生观;善恶、美丑、荣辱、爱憎、是非、苦乐,得失完全颠倒的道德观;哥们义气高于一切的封建行帮式的友谊观;放荡不羁,崇尚低级感官刺激的性爱观等。正是在这些强烈,畸形的欲望驱使和错误观念的支配下,一些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下面,我重点给同学们讲一下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希望同学们能引以为戒,拿起法律武器,把实际例子讲给父母听,纠正有些父母的不良家庭行为。

家庭是青少年个体生活、成长的第一空间,是青少年最早接触的小社会。也可以说是一个大染缸。这就要求有些同学,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家庭在青少年心目中的位置,应是最为重要的。父母代表社会对子女的教化也是最为深刻的,一些家教箴言、格言及家训会影响子女的一生,甚至有的还世代相传。调查与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身心在家庭这一环境中能否健康发展,与家长对家庭的责任感,态度,对子女的教育引导,与其自身性格和言行举止有着密切的联系,若父母对家庭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子女的态度适当,教育、引导得法,自身性格,言行举止良好,家庭的内聚力,亲和力增强,正面影响加大,子女实施不道德行为,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就很小。反之,子女受到的负面影响大,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可能性就大,甚至直接导致犯罪。

其中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不良因素主要有亲情过剩,疏于管教,家庭暴力,单亲家庭,不轨家庭五种。亲情过剩。目前,在我国城镇,18岁以下的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些在四二一家庭结构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祖辈、父辈的百般宠爱,被过度的亲情所包围,在家中俨然是一个小皇帝、小公主,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他们中一些人因而养成了不良性格,形成了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凡事总是先考虑自己,从个人角度出发,不达目的不罢休。因此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满足自身的需要,他们可以不择手段,不受任何约束,甚至以身试法,以致违法犯罪。

近几年来,因不良家庭因素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例子屡见不鲜。如:自97年上半年以来,佛山的一个少年暴力犯罪团伙共三十多人,最小的仅11岁,最大的17岁,在追求称霸一方,为所欲为的目标下,以由小到大,由近到远,吃干吐净为盟,排列座次,三人成伙,五人成群,穿插结合,交替作案,渐渐发展一个犯罪团伙。并于1999年被公安部门依法逮捕。

我希望通过这次的法制学习,在在座的同学能认清违法、犯法的后果,坚决抵制不良的诱惑,与不良的行为作斗争,走正确的人生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献礼宪法日电影《黄克功案件》观后感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看过本片,有些人的第一反应是“映射现实”。其实《黄克功案件》还真算不上是映射现实、借古讽今之类。现在国家打老虎打得起劲儿,今天的头条新闻就是把周永康开除党籍。这么光明正大的现实,何需映射和讽刺?反而需要力捧、鼓掌、助威、摇旗啊!于是乎,《黄克功案件》更像是在配合现实,而非映射现实。不知道是有幕后高人执子先行,还是主创有政治远见,总之《黄克功案件》如此内容的电影,在如今这个时间上映,形成了文化娱乐与党政行动的高效配合。说有人下了这盘棋,真是合情合理的“阴谋论”哈。

从形式上看,《黄克功案件》的导演王放放,在创作本片的过程中也有自己一盘野心棋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曾表态:“把主旋律变成类型片。”在如此官方的姿态下,王放放成功地将主旋律的故事内容,拍出了美剧般的观赏形态。在本片之前,主旋律影片已有《近距离击杀》、《一号目标》这样的类型片化尝试。这里边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王放放显然在用自己的才思,努力实践着。

本片剧本由两获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的,内地最牛编剧(没有之一)王兴东操刀,摒弃了传统主旋律的假大空,聚焦于一桩红军干部的杀人案,从而将影片塑造成了一部法庭审判的类型片。本片由起疑、侦破、审讯三大部分构成,以情与法、罪与罚为主要矛盾冲突,并在“赦与杀”的关头达到戏剧高潮。王家卫照明团队营造的气氛虽然压抑,但是整体推进节奏很快。群像式人物的内心活动复杂且细腻,全部由人艺前辈出演,自然流露、时刻走心。

由于运作周期的问题,三天拍一集的国产电视剧,永远难望美剧项背。可是电影却不一样。电影有足够的资源来保障质量。和我类似,王放放的专业也是化学,入行也先做编剧,不过人家如今已经做到导演了。这种经历的人,做导演往往会带着极强的逻辑思维。他在拍摄《黄克功案件》的时候,连对话戏都做了故事板,而且每场戏都有实际场景图做参考。这种严谨的拍摄方式,令影片的细节极其考究,滴水不漏。知识分子精英,就是这么任性,把历史和主旋律,都拿来抒发自己的才情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