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范文四篇 作文大全【推荐20篇】

随着安全生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小编收集了安全事故反思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3343

作文

243

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终于结束了说明文阅读教学。看了近三年的中考试卷后发现,每年的阅读题都会在说明文阅读和议论文阅读中选择其中一种来考试,分值在8-10分,难度比记叙要低得多,但奇怪的是,学生似乎更怕做说明文阅读阅读。

授课时我先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再让学生自己根据平时的答题经验总结了一些答题技巧,然后我再进行了一些补充,告诉了他们一些答题套路,答题术语等等,教学设计都是由知识到技能,由浅入深,最后再选择一些说明文阅读题来让学生做,教学设计及训练程序,看似不存在什么问题,可是学生难以领会,原因在哪呢?我总结了一下,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是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量不大,还不能准确地把握说明文的特点,对说明对象的特点不能精确地把握。

其次是学生对说明文没有阅读兴趣,因为它不像记叙文那样有动人的故事情节,这样一来,学生连仔细看一遍文章的兴趣都没有,又怎么能答好题呢。

另外,我在评讲过程中,不能抓住关键环节。如某种考点的提示语,甚至题后的分数的暗示作用,加上学生在答题技巧上积累不多,得到的答案就不够精确了。

还有就是说明文的练习量不够,以为简单就可以少训练,在学生记忆中没有形成“定势”,常常会与“议论文”相混淆。

基于以上情况,以后说明文阅读训练可作如下调整:

(一)多读一些典型的说明文,加强学生对说明文的感性认识。

(二)让学生积累一些答题技巧。这些技巧知识可在训练前听写,以加深印象。

(三)训练形式要多样化,以增加趣味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反思五:英语作文的训练教学反思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我讨厌英语高考试卷中最后一道试题被叫做“书面表达”,叫做“(英语)作文”难道有困难吗?如果说尽管是高考,实际写作情况算不上“作文”,那么,我们汉语考试中,小学生写的文章应该叫什么呢?叫“神马”吗?现代高考英语写作从本质上讲,写的水平大约也只能算是等于中国小学生汉语作文的水平。我们的孩子写作文,很难写出自由的、真实的内容来,高考英语作文从内容看、从形式看也是空空如也。如果持怀疑态度,你大可以看看高考以来英语作文的参考范文。正因为如此,我的学生在我的倡导下,开始了双腿走路的英语作文习练:也就是,作业本练习应试作文(100词左右的试卷末题“书面表达”);日记本练习自由作文,无字数、题材、体裁限制,随便写。

一般而言,应试作文是“八股文”的翻版.每一种文体或题材内容都有相对固定的格式,也就是作文被“格式”化了,它是可以用来检阅学生英语习得的一些情况的。但是如同选择题的标准化一样,作文按照作文的“标准化”写作,根本就不如干脆考单句翻译或者句群翻译,免得徒有其名,未有其实。

下面是借用博友博文中的一个片段,对于其中的现象,不知你以为然否?华东师大的一位研究者曾经在中学做过一个简单的即兴调查:“作文写过自己妈妈的,请举手。”课堂上的学生几乎都举起了手。“文章里写自己生病,妈妈送去医院的,请举手。”多数又举起了手。“写去医院的时候,是半夜,天正下着大雨的,请举手。”举手的仍然是一大片。“写妈妈吃力地背着自己,身上被雨水淋透的,请举手。”下面不仅举起了一大片手,而且还有哄堂大笑。

如果是英语试卷,那么这个题目可能是这个样子的-----书面表达:人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记得有一次,半夜里,天正下着大雨,我肚子疼得厉害,我母亲吃力的用自己肩,背着我冲向医院,她身上被雨水淋透了,我非常感动。请以John的名义,写一篇日记,字数100左右,参考词汇:XXX,注意,文章开头已经给出,不计入字数。

我想坚持让学生双腿走路。一方面,不瞄准应试,那是十分危险的;另一方面,坚持自由写作,“吾写吾心”会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随笔化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的,是写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它的显著特点就是“亲历体验”。

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优裕富足,安享着亲人的关心爱护,要什么有什么,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以为鱼和熊掌都能兼得,不懂得人生有时候需要作出取舍,甚至是痛苦的割舍。我的这个作文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取舍“我的五样”的过程中体验失去的残酷性,发现什么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从而牢记我的最爱,珍惜我的最爱。

作文一开始,我特意的导演“情境”,让他们先选择出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五样?好选,喀喀喀,写完了真是五花八门,写亲情友情的有,写美食宠物的也有。他们一边写一边在嘻嘻哈哈。但我再接着宣布优秀规则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改变脸色了:把所选的五样一一割舍,直到只剩下一样。割舍到最后,那种抉择的凝重,那种忍痛的酸楚,都已经溢于言表了。用这样的方式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引起他们情感的波动,从而产生更丰富的体验和感受,产生表达的愿望和作文的灵感。

孩子们小小的心灵经受了一次次的磨练后,第一次坚定的明白了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当然,这“唯一”也各有千秋,从“母爱”到“祖国”,从“金钱”到“健康”,从“美食”到“知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我相信,通过这个游戏,他们应该懂得了该珍惜什么,因为逝去了就不再拥有。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孩子们此时内心百感交集,恨不得一吐为快。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是真情实感的流淌,当然会情真意切。

体验无处不在,生活因体验而美好,习作因体验而精彩。实践证明,让学生在体验中经“风雨”,见世面,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素材,学生写作文时才会“下笔如有神”。喜则笑,悲则哭,怒则骂,喜笑怒骂皆成文。体验式作文,让学生的真情在体验中肆意流淌,让学生的心灵在体验中自由飞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恩老师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130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这次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有效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拉萨的天空》这课后,就为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xx”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外出打工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她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中作文课教学反思

全文共 241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高中学生的时间分分秒秒都是十分的珍贵,对于每一门学科的学习,学生都是刻苦努力,恨不得自己能够分身有术,多点时间进行学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据调查,高中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学生不喜欢历史课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的因素。反思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不得不思考高中历史究竟该怎么上?优秀的高中历史课应当具有情感性、人文性、历史性、文化性。对照上述历史课“四性”,反思目前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还存在诸多薄弱之处。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加强史实教学

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中写到“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感知历史阶段主要向学生呈现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等具体史实。感知历史阶段,学生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忽视、削弱感知史实阶段是存在的,自觉不自觉地抹煞了感知史实阶段的内容和意义,影响历史教学效果。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加强史实教学呢?首先教师要认识史实教学在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使用,使史实能生动地再现历史形象。再次是补充丰富、具体的史实,历史细节越清楚学习印象越深刻,甚至终身难忘。历史教师要在史海中筛选典型、鲜活、有穿透力的历史细节。例如,我在讲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时,给学生讲了胡适印章的故事。有一次,胡适得到一块上好的鸡血石图章料,决定用它刻一枚私章。他交待篆刻师傅,刻“胡适之印”即可。篆刻师傅认为胡适是白话文的提倡者,是用白话写文章的大家,影响这么大,怎么刻图章还用“之乎者也”一类的字,于是自作主张地把“胡适之印”改刻成“胡适的印”。三天之后,胡适收到印章,发现上面刻的是“胡适的印”时,哭笑不得。通过这个事故学生对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重大影响印象非常深刻。

二、培养学生质疑意识与方法

历史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教师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把教材知识视为真理,奉为神圣,要求学生死背史实和结论,质疑意识缺失。

基本史实和历史结论构成历史的陈述性知识。历史知识具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即二重性。客观性指史实的客观性,主观性是指结论的主观性。历史结论是教材编写者对史实的解读,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史实是虽然具有客观性,但也不能说就是绝对的历史真实,可能个别史实也是谬误。历史结论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我们更需质疑。例如,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而今帝国主义是垂而不死,很多方面我们还要学习借鉴。再如,经济危机在旧教材中认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造成的。而今年从美国 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哪个国家能逃脱经济危机的厄运?还有,在旧教材中对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评价是否客观、公正?

要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首先教师要有质疑的精神和尊重历史的态度。教师要关注史学动态,查阅历史资料,敢于质疑。其次是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意识,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例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05页的活动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讨论题目是: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教材还给学生提供了有关资料、参考论文。通过这个活动课,使学生明白对辛亥革命评价有多种观点,但不管哪种评价都要有依据。

三、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新历史观

我们使用的旧教材体现的是片面的、教条的旧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是旧唯物史观主要观点。随着新课程实施,教师关注课程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但忽视新的史学观念的吸纳,史学理念陈旧。因此无论旧教材还是历史教师都存在新史观的缺失。

新史观的缺失既不利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与时俱进,也不利于学生高考历史考试的发挥。在高校和中学最紧密的结合点——高考命题这个环节上,高校教师必定会把他们平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都融入了新史观,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中的现代化史观等。

新时代要求和高考推动,迫使我们在使用历史旧教材的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新史观。例如,我们在《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中有必要融入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全球史观。中国近现代史反映了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与冲突,中国近现史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用全球史观审视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变化。

四、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指出:“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历史课程的最高目标。然而说教式、教条式、僵化的历史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导致历史教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例如,大跃进中饿死很多人,有的同学认为控制了中国人口增长。又如,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有的同学认为是美国强权政治的报应。这些都反映了学生对人生命权的不尊重,是人文精神的缺失。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历史素材,让学生在感知丰富、具体的史实过程中,其人文的思想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认真学习研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新版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专着、读经典的历史专着和重要的历史期刊,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切实转变课程观念、教学观念、史学观念,积极投身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历史魅力课堂。

[高中作文课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125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近些年,作文在语文试卷中的比重越来越大,150分的试卷,作文占60分,作文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语文成绩。而现在的初中学生,因为中考压力,对语文学科不重视,平日也很少有读书的习惯,积累少,阅读素养差,思想水平低,表达能力弱,在写作上反映出思路不开阔,重点不突出,层次不清晰,主题不鲜明,描写不具体,讲故事不生动,不会构思立意等问题,所以作文成绩总是在30-40分之间,无形中使语文总分降了20-30分,这怎能有竞争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初一时,因为学生负担不重,所以在作文教学上我主要以日记形式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每日见闻、学习心得、读书感悟、仿写片断、生活随笔等内容要求学生每日写,要求做到观点鲜明,表达流畅,内容充实,情感真切,有一定的写作速度。经过一年的训练,学生颇有收获,不怕写了,半小时能写400-500字,语言也较流畅。

到了初二,功课多了,学习繁忙了,我将日记改为随笔,一星期写二至三篇,内容随课文和生活而定,学生生活阅历少,感悟少,加之作业多,写作态度不端正了,随笔字数少了,内容空洞了,书写也越来越凌乱了,加之我工作繁忙,批阅的次数和评语少了,学生的写作停滞不前。

进入初三,随着中考的临近,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越来越迫切,在课时紧的情况下,我每星期安排一节作文课,前一天或当堂命题,布置08年中考作文题,并进行构思立意选材的讲解指导,有时还念范文让学生模仿,通过十多次的训练,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觉得话题作文有话说了,材料作文会立意了,命题作文也能出新了。但毕竟生活阅历少,认识水平有限,积累少,要写出立意深刻有见地有个性的文章不容易。学生写作的质量和积极性仍不够高。

所以我想,要想提高,首先要抓学生阅读,多读书,多感悟,多模仿,才能如源头活水,给作文教学以生机和活力。可给学生定期推荐好文章,引导学生欣赏评价,既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又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第二,紧扣生活,多给学生启发引导,交流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来加强作文的思想性和个性表达,来提高作文的深度和新意。第三,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讲故事的能力,要求讲解加入具体细节,做到细致生动,能引人入胜;适时在班上开展一些讲故事比赛,激发学生积极性。第四,平日注重对学生进行就材料提炼观点、概括故事内容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提炼概括能力。第五,增加作文批阅的次数和激励性的批语,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第六,增加作文面批指导的次数,有针对性地指导写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第七,增加训练次数让学生多写多练,以提高写作速度。

总之,只要在主观上重视学生的作文教学,多思考,多学习,多实践,学生的写作能力定会有提高的!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说明文复习教学反思

全文共 1255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说明文复习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阳》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此种文体,学生比较陌生,因此,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将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上来。如本篇课文共分了两大部分来写,第一部分为1——3自然段,重点写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第二部分为4——8自然段,写了太阳与人类密切的关系。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用数字、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写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我在教学本课时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教材的编排目的,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习方法的教授上,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太阳、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时,我能基本做到教学条理清楚、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尽力突破教学难点。我比较注意让学生深入文本,来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现太阳的特点的。我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学、教师导学等多种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和文本接触。同时我也注意在朗读中体会、感悟。

教学设计时,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了解各种说明方法,以及它们的重要性。在讲授说明方法时,从最简单的“列数字”入手,引入其他的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来。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由于事先对说明方法的说明力度不够,所以学生出现了“打比方”和“作比较”混淆的情况。所以怎样让小学生比较清楚地区分这些说明方法是一个难点,可能还需要老师用比较直观的方法跟孩子们渗透。所以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将接受式学习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时,要给孩子适当的点拨或示范,让他们有较明确学习方向,从而享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在教学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时,我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未进行拓展。其实在后续的学习或课外的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了解太阳与人类还有哪些联系、人类将如何合理利用太阳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教学环节上,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即写一写“我想对太阳公公说”再一步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但在课程实施及课后检查中发现,效果不太好。

多年的语文教学,我的感悟是每一篇课文从设计上来说可以是多元的。不同的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情,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的设计。课堂的最终立脚点应该是“实”。课堂应该是真实的:变化的、生成的。课堂应该是有实效的:学生有所得。

从备课到讲课,我深深的体会到要讲好一节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讲好一节课需要教师除了有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外,还要有深钻教材,深钻教法,体现新的理念,敢于做新的尝试的精神。我想自己在这些方面还存在差距,课前已经想了很多次的语言没有及时的表达,合作学习中还没有很好的教给学习的方法,对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没有很好的思考等等,这些都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教学反思周记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这一周教学,收获最多的——可能就是在课后汉字的书写上加大了指导和批改力度,对生字的把关从平时书写到作业都是比较严格的,包括拼音的规范书写;同时努力弥补了在期中考试中出现的种种不足,包括在平时尽量多穿插短文阅读和看图写话的练习,使孩子在平时能够多听多练,才不会在考试中束手无策,同时每项练习尽量落实到每个人。

不足:通过这一周的教学感觉自己在内容的安排上仍然感觉分配的不是很协调,前松后紧的情况时有出现,甚至有时会因为考虑“面面俱到”而导致“面面不实”。有时候一节课既想要练习说话,又要练习阅读,还要讲新课,所以会出现阅读练到了,写话讲到了,但是新课的讲解没有砸实。如25、26课因为穿插的其他练习比较多,导致识字课的正课时间也就在20到25分钟,这直接会导致新课的讲授受到阻碍,教师讲了,学生听了,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却没有检测的时间。因此平时的教学还应具体明细,新课就是新课,练习课就是练习课,不能混为一谈。同时在课堂的管理上,还应加大力度,对孩子的听课状态即时调整。同时细节的处理上还应认识上去,对有的孩子上课脱鞋的情况,没有及时的进行思想教育,这也是教师需要改正的问题,教学的前提应该是教育为先。同时不能因为即将期末考试就一味的练习再练习,应当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将每堂课落到实处,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一步一步完成教学任务,也能让孩子从根本上扎实掌握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想北平》教学反思

全文共 2712 字

+ 加入清单

评优课已经结束,回顾整个备课与授课过程,感触良多。这是我第三次公开教学想北平》,三次教的内容与教法都不尽相同。语文似乎就是这么一门“不科学”的学科,同一篇课文,可以教这个,也可以教那个;可以这样教,也可以那样教。语文学科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这次执教,我深切领悟到,语文的不科学或许也正是她科学性的体现。语文的教学内容与教法由文本、学生和学科性质综合决定:在文本,要尊重文本特征;在学生,要关注学习的学习经历;在学科,则要重视语言文字。而在这三者中,学生的学习经历与学习需要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策略的选择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堂课如果有所得,那就在于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经历,从学情出发,确定了教学目标与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想北平》是1936年老舍先生应《宇宙风》杂志征稿之作,其时他已离开故乡北平十多年,而此时的北平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形势岌岌可危。特定创作情境、丰富复杂的情感,以及作家本人的创作风格等,造成了本文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如果我们用惯常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把握主旨,学生或许能够很快捕捉到作者思乡这一主题,但本文形式特色、审美趣味和独特性恐怕就只能雁过无痕,作者的苦心经营也必然被视为寻常笔墨了。

基于这种思考,我在设计前,先布置学生预习,撰写阅读体会并就文章内容与形式进行质疑。我希望从学生的阅读体会和质疑问题中发现教学点。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不太喜欢这篇散文,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多,五花八门。相对集中的问题有“为何反复说说不出口,后面又说了很多?”“为何要落泪了?”等等。其中有个学生的阅读体会令我印象深刻,她写道:

“语言我觉得很平淡,而且涉及的方面很多、很杂,我面对这类文章是理不了思绪的。我不是特别喜欢读老舍写的散文。读文章时我的脑海里没有画面感,所以,我并没有被作者思乡情所触动。一直都不太喜欢抒发思念、写景的文章。”

这个学生的问题很具代表性。她其实提出了两个文本阅读的难题,一是如何理清文脉?二是如何读懂情感?对于《想北平》这类不以写景、叙事取胜的,且在行文思路、情感表达、语言风格等方面非常个性化的抒情散文,的确有不少学生会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似乎读明白了,又似乎什么也没读出来。不知道该怎么读,读什么?由此,

我确定本堂课就以这个学生提出的两大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试图帮助学生形成一种阅读思路:即从文本矛盾之处切入,理清文脉,体会作者匠心之所在;同时学会通过品味语言,关注表达,来走进文本深处,触摸作者心灵。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

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了有效落实两大教学目标,我采取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并引导学生把握文脉,走进文本。主要有以下两点:

1、比较品评,还原意脉。

学生阅读本文感到没有头绪,主要原因大概在于此文与他们过去读过的一些散文有较大不同。在他们过去阅读经验中,散文或以叙事为主,有明确的行文线索可供把握,或借景抒情,以景物为抓手,总之文章的意脉比较容易捕捉。但是《想北平》与一般抒发思乡之情的散文行文方式不太一样,开头几段似乎没有在写《想北平》,这就令部分学生费解甚至误解,全然读不出作者匠心独具的妙处。而这正是本文独特性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阅读障碍,我设计了一个比较品评的活动环节,用《故都的秋》的开头与本文开头进行比较,旨在引发学生发现本文开头与一般抒情散文开头的不同之处,进而激发思考:这看似没有直接入题的开头,与文章题目的内在联系在哪里?稍加讨论,学生很快拨云见日,理解老舍开篇的文字真实意图是告诉读者,本文要写的是“我想我老舍的北平”,也就是确定了本文独特的写作视角,后文的一切内容都是从这一视角出发来写的。接下去,让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即以标题来观照各段内容,辨析文章内容与标题的内在联系。很快就理出了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还原了文章的脉络。

2、揣摩联系,披文入情。

学生阅读本文最大的障碍恐怕是无法理解作者丰富复杂的情感。作者爱北平,想北平,这是显而易见的,谁都可以读出来,难的是无法被作者的思乡情打动,无法理解作者何以想到“要落泪”。

为了帮助学生扫除这一理解障碍,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北平究竟给了老舍什么?老舍最珍爱的是北平赐予他的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细读4——6段,试着走进老舍的内心。在讨论环节,我着重引导学生关注文字的细微之处,通过联想想象,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老舍人生经历,揣摩作者的情感。学生很快就发现枝枝节节中的动人之处,比如“坐在,背后是城墙??”这一段,有个学生品出这样的滋味:“我会想到一种坐在河边慢慢垂钓的那些人,他们虽然不是做出什么大成就,但是他们内心会非常安逸,非常能静下心来与自然融为一体,这就是那种可以在家里感受到的安逸与快乐。”在品读第6段写瓜菜果子的内容时,有学生关注到语气词“呀”的表达效果,并联系到老舍《我的母亲》的内容谈到““人即使活到八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这是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的。在本文中也有这样的体现。北平作为一个家的象征,也是像母亲一样可以给他安全感,所以他在描写北平的时候,会在内心认为自己还是一个孩子。大家都知道,童年象征着快乐与自由的。他认为,他在北平可以获得

这种快乐与自由,所以他在写本文时,会无意流露出一些孩子般的特性与与天真。” 最后再联系写作背景,让学生聆听最后两段的录音,体会“像我这样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这句话的含义,进而理解“要落泪”的原因。

透过文字,学生渐渐读出北平给予老舍的温暖、踏实、安全与宁静祥和的“清福”,读出老舍最珍爱的清福不仅仅是母亲赐予他的,也不仅仅是家乡北平赐予他的,更是那个和平的年代给他的。披文入情,学生不仅体会到老舍对家乡的浓的化不开的热爱,也体会到一个贫寒的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一个漂泊的游子对家国岌岌可危的现状之担忧与牵挂,读出了老舍的一片赤子情怀。

以上是本堂课可取之处。当然本堂课也有不少的遗憾,最大的遗憾在于课的整体感略显欠缺。比如教学设计中除了梳理文脉,体味感情之外,还有一个内容就是关注写法。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作者如何表达深切难言的情感,感受语言大师高超的表达技巧,加深对这种情感的理解。但是从授课情况来看,这一环节显得生硬,没有很好地与前后环节融为一体,和情感的体会有割裂之感。另外,品读完4——6段文字之后,其实作者丰富复杂的情感就有了依托,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前文哪些情感浓烈的词句。如果最后能够再回扣前文,读读品品,那样的话,整堂课的逻辑性或许会更强,学生也能对本文建立起更为完整的认知与体验。

[《想北平》教育教学反思作文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855 字

+ 加入清单

一提起作文,不仅让学生头疼,也会让老师头疼。特别是在我们这样偏远的农村中学,许多优秀学生有时见了写作文也会“一声叹息”,就更不用提那些“学困生”了,他们要么简简单单三言两语应付了事,更有的学生干脆不写。问其原因,他们都是振振有词,不会写或者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要想让他们说爱写作文还真是不容易。看到这种情况,我不禁思索起来:“是啊,他们本身写一两句话都不容易,要他们流畅地写出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何其难啊!”但是有没有可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也有话可说呢?通过平时在写作教学中有意无意的尝试,我摸索出了几点激发“学困生”写作兴趣的方法:一、选取贴近生活的“学困生”关注的素材。“学困生”总是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不闻不问甚至睡大觉。可是一次训练“缺陷也能变成长处”这一作文时,我问同学们有哪些材料可选,前面的同学纷纷举了贝多芬等经典名人事例后,我又问还有没有其他一些热点的素材呢?正在班上鸦雀无声时,坐在最后的最调皮的大个子韩清同学扯起嗓子喊了起来:“火箭队的布鲁克斯,他在nba里算个子小的,本不适合打篮球,但他作为得分后卫身体灵活,速度快,带领火箭队打败了强大的湖人队!”我一听,感觉眼前一亮,这不正是像他这样的学生关注的适合写作的素材么?于是我马上对他加以肯定和表扬,并鼓励他在自己的作文中就可以运用这些材料。在以后进行作文选材时,因为这些“学困生”对热点事件比那些“优秀生”更关注,我就经常让他们说一说有关热点,这样既激发了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又为其他同学要提供了很好的平时没有关注的热点素材,真可谓一举两得。由此我们也感受到了这些“学困生”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老师没有挖掘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素材来发挥他们的潜力呀! 二、引进多媒体等“学困生”感兴趣的教学手段  针对许多“学困生”喜欢上网这一特点,我尝试着把多媒体教学适当引入作文课堂,使“黑白”世界变得有声有色,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多媒体对学生而言还是新鲜事物,更具新鲜感,自然怀有一种猎奇心,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如我在教授《热点素材在作文中的运用》这一内容时,针对08年很多省市的中高考作文出现了汶川地震有关的内容,我就结合这次地震中感人的人物和事迹,从网络上找到了一些相关文字,图片,诗歌等,通过分类组合,配上音乐,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连那些平时上课就无精打采,左顾右盼的一些“学困生”看到这些画面后也都鸦雀无声,有的甚至开始抽泣,学生对这些人和事的印象非常深刻,不仅这些写作上的“学困生”也能在作文中自如运用,更让学生在思想上深切感受到人间大爱和真情,激发了学生的凝聚力和爱国热情。这样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特别是让那些“学困生”也能主动参与到写作中来。

三、尊重“学困生”个性,引导他们讲真话,抒真情

在平时的写作时,我们总是习惯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写作。作文一旦布置下去,学生就没有再选择的余地,甚至连表达的思路、立意都无法选择。这样的作文,学习优秀的学生可能会按照老师要求的模式写下去,而“学困生”们总是要么写一些停留在小学生水平的假大空话,要么干脆不写。可是我在一次作文训练《老师,请你__》时,一位平时一写作文就睡大觉的学生写了一篇《老师,请你也多关注我》,针对教师只关注前面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不管他们这些所谓的“差生”这一现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表达自己的不满,希望老师的眼光能多看他们一眼。整篇作文可谓情词恳切,表达流畅,写的全是自己和所感、所想。我觉得这篇文章相比来说有创造性,真正做到了“以我手写我心”。原来,这些“学困生”并不是完全不会写作文,而是教师为了应对考试,要求学生为了高分跟着一些套话转,按照固定模式写。而“学困生”往往都有自己的个性,不愿跟着转。我就想,对于这些学困生,为什么不让他们去选择自己写作呢?为什么不能划出更多的自由写作空间呢?他们也需要更多心灵表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于是,我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对于那些“学困生”,引导他们自由写作,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命题,尽可能让他们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在自由状态下表达内心的想法,然后加以适当的引导,让作文成为他们表现自己,张扬个性的一面镜子。这样作文竟然也成了他们感兴趣的一课了。

以上几点只是我在作文教学中慢慢尝试、总结出来的,对于“学困生”来说,这些方法确实能起到一定作用。我相信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用心去发现、尝试,作文课对于“学困生”来说也不会再是一潭吹不起涟漪的死水,让他们也能够容易地对作文说一声“我爱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童年趣事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批阅着二单元的作文,我仿佛开到了一个个顽皮可爱的孩子。他们的天真幼稚,使我忍俊不禁。我第一次感到批阅作文是那么有趣,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

以往交上来的作文,不是千篇一律的范文,就是七拼八凑的假话、空话。为什么这次作文内容丰富,充满童趣呢?这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阅读激发了表达的欲望。

本组教材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不仅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萦绕在我们心头,还让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让我们情不自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这就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二、习作前准备充分。

为了学生在作文时有话可说,叙述条理,语句通顺、优美,我在学玩《祖父的园子》一课后,就安排学生通过找照片、跟父母一起回忆等方式,搜集素材,拿来比一比谁的故事更有趣。然后,通过阅读同类型的习作,学习表达方式,积累优美语句,好的开头结尾。接着,让学生列提纲,打草稿,并把草高读给家长听,读给同学听,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

三、生活是习作的源泉。

我想这也是本次作文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每个学生都有快乐的童年,每个学生都有想说的话。如果作文内容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如果他们在整个事情过程中积极参与,倾注情感,那么他们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有情有味。

由此次作文,我想到了:要在平时多组织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勤于练笔;要加强阅读积累,培养与感;还要指导学生交流、修改,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难也不难,不难也难。我还需要不断摸索,愿与各位共同切磋!

[童年趣事作文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写对话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251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作文不仅是人们用来进行社会交际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衡量一个文化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写对话作文教学反思,欢迎借鉴!

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很大差距。其原因并非教材本身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驾驭教材的能力问题。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本人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在我们现在的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所以本人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

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流动着。而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就须每天阅读,获愁和博贮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我们向学生推荐《语文报》、《中学语文》、《读者文摘》、《故事会》等杂志,从而使学生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鲁迅《致赖少麟信》)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所以平时让学生坚持写日记。从刚接一个班开始就让他们每天都去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到的周围的变化以及从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慢慢来。“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不断提高。

四、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往往很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新《课标》还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或同桌同学听,请同学打分或评级,并谈谈为什么得分又为什么扣分。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欣赏他人的等等。并且让学生人人办了自己的文学小报,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完了以后全班进行交流,实现了更加充分共赏互评的效果。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

总之,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应该是学生优秀的禀赋、主体意识的强化与写作规律的有效渗透的结晶。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自我介绍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学校的安排让学生能把说写结合起来,我特地安排了一节习作课———《自我介绍

一、教学环节的设置

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几个部分:

1、游戏导入。通过和学生做游戏让学生找出是谁或是干什么的。从而告诉学生这些不同的地方都是每个人的特点。抓住特点就能介绍清楚,从而引出课题。

2、仔细观察,说不同。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我有意选择我自己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找出不同。

二、教学中反映出的问题。

虽然自己经过准备,并且做了大量的铺垫,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掌握的情况却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的概念模糊不清。在教学中涉及到“特点”、“身材”、“衣着”等词语。由于我并没有做详细的讲解和比较,许多学生理解模糊,没有弄清楚含义,从而导致了学生到后来不知道该怎么写。

2、教学设环节设计混乱。在教学一开始,我就将“特点”这个抽象化的要领抛给学生,学生在没有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一知半解,使得后来我在后期虽然做了大量的讲解,但学生还是没有明白。

3、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给学生设置了较低程度的要求,对学生指导过细对人物描写外貌不需面面俱到。

4、课堂最后一个环节,全班学生一齐观察我,造成学生的作文雷同,思路没有打开,缺乏个性,如果最后分组讨论:你准备写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环节效果会更好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教学反思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一、课程资源何其多,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为课堂所用,在选择材料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需要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优先性原则。这样,我们就可以灵活地在生活中选取语文课所需要的材料,而不仅仅停留在语文教科书上。一段音乐,一个故事,甚至一道数学题,一副画,都是课程资源。

二、小学阶段不一定只遵循写整篇作文的模式。适当地给学生增加一定的片段练习。在形式上也不一定只拘泥于记叙文,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写诗歌,填宋词。形式多样化的同时,学生的兴趣也日渐浓厚。

三、现代教育更充满人性美。重视了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中如果没有了“人”,就是毁灭的教育。本课中学生精彩而质朴的灵气是这堂课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四、因时间关系,本课只能让学生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语言魅力。还要靠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利用课程资源,增加练习机会,以加深学生对排比句的印象。巩固学生运用排比句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3352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作文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从改革开放至今,作文教学历经三十余年,教学流派纷呈,实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总结了很好的写作教学经验,比如关注生活、读写结合、注重积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写作,多写多练等等,当代作文教学现状及反思。但毋庸讳言,作文教学现状也实在令人堪忧,许多学生仍怕写作文、甚至讨厌作文,所写文章思想贫庸甚至低俗、情感虚假、文字不通、表达无个性、无创意。许多有识之士认为作文教学每况愈下,并非危言耸听。许多老师怕教作文,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有的甚至因怕教作文而放弃教语文。

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屡遭诟病,原因何在?笔者就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求方家指正。

首先,我们的中小学作文教学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能被广大教师接受的理论体系。虽然流派众多,但有的缺乏理论根据,有的逻辑性不强不成体系,难以形成较大的影响。

诸如什么是作文?学生为什么要教作文?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学生怎样才能学好作文?教师怎样教好作文?作文课又是一门什么性质的课程?写作的本质和写作教学的原理是什么?怎样实现作文教学的科学化?诸如此类等等,基本的问题不搞清楚凭什么教学?又凭什么能提高作文的质量?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现状是有作文而无作文教学,因为作文只是阅读的附庸只是单元练习中的一个作业。没有独立的教材,教学时大家只好各现神通。拿作文的练习来说,大家都知道作文教学属应用型学科,实践性很强,多练是必须的,写作技能的培养和形成必须要经过多次反复练习,可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写了几百次作文,又有多少能写出好文章来呢?对教师而言,练什么?怎么练?练多少?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回答出来。同此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十分严重。盲目性表现在作文教学的目的不明确,从现象上来看,人教版根据阅读教学内容和综合性实践活动安排相应的作文训练,似乎是一种有目的写作训练,然而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写作训练?这种训练要达到什么目的?没有多少人能答上来。随意性是指作文训练无计划、无序列安排,是零敲碎打的。长期以来,写作依附于阅读,无独立的教材,更加重了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作文教学效率低下也就可想而知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属于人文学科的语文课程,难于列出类似于物理、数学那样客观的学科要素、不可或缺的概念以及公认的定理。即使有人能列出一些概念、原理,学生记住了这些概念,却未必能提高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所涉及的学习内容中,有一作文最为极端。作文与人的灵感、才华、个性、创造性关系最为密切,因而也是最不可捉摸的。迄今为止,在人类整个知识框架中,有关作文教学工人的概念、原理,几乎还是众说纷纭。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很难像教数学、物理那样,通过公式、原理等知识的记忆、例题的讲析,通过规范严谨的技能训练得到成正比、可以检测的提高。正因为如此,不少人士普遍认为,作文几乎无规律可言,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

第二,“阅读决定论”的失误:古典经验主义的作文教学思想的残留。叶圣陶先生的“阅读决定论”的作文教学观念是当代作文教学观的重大失误。这种作文教学思想认为“读好就能写好”。中国有很悠久的语文教学传统。两千多年来,传统的语文学习活动,为这种观点提供了大量的成功实例。从民谣俗语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到专家学者的论断“文无定法”;从杜甫的治学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到鲁迅的愤世之言“从不信文章作法”,在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就全部标着“怎么写”,那还需要作文课吗?所以,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依靠学生长期、大量阅读文章,从优秀范文中感悟其妙处,慢慢积累起判断分析文章优劣的标准:在通过大量而零碎的作文习作,来积累写作经验,教学反思《当代作文教学现状及反思》。这种以模仿和习得为主的学习方式,在古代确有道理,一些大作家的成长经验也验证了这一思想,但却是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代价的。在社会生活内容日益多样、信息总量急剧增加的今天,学生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被大大压缩,非语文课的教学和作业时间占去了学生主要的学习精力和时间,这种靠单纯的阅读积淀进行作文习得根本就不可能,况且阅读有阅读的任务,不全是为写作服务。时代需要的作文教学是在掌握写作心理、思维的原理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的作文教学设计,而阅读只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一种因素罢了。

第三,“文话同一“论的失误:写作意识和写作思维特征的淡化。长期以来,叶圣陶先生的“文话同一”论对中小学作文教学产生了极大影响。这种作文教学观认为,说好就能写好,但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口才很好的人写起文章来却并不一定漂亮,两者并不是一回事。说话是一种线性化时间化的思维,一种叙述式的思维。而写作是一种空间性的思维,一种结构化的思维,一种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思维。这种写作意识和写作思维特征的淡化,导致写作过程的虚化,到目前为止,我国整个语文教育学界对学生作文的核心知识、作文的基本技能仍然没有统一的认识,国内绝大部分教材中关于作文的部分,大都语焉不详。有的干脆对作文避而不谈:有的只出几道题目,不谈作文教学:;有的只列出写作要素和技能目标,没有具体的训练过程,教师不得不对教材所列出的训练点进行二次开发。这些教材把作文教学过程设计的重任交给了任课教师,大家只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造成了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如何教学生作文,自然也就成了语文教师的难题。

第四,传统作文教学以“文”为写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写出“好”文章(好的标准整齐划一,对全班学生一个要求;有的用文学作品的标准衡量学生写作,拔高了要求)为作文教学的归宿,于是为了写出“好”文章来,教师在教学中用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文章品味”,教学内容是文章学(包括文体学)知识,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构成,以传授文体知识、分析例文、模仿范文和纠正学生习作中的的主要问题为主要手段,可是学生作文缺乏个性、缺少激情、抄袭成风、甚至害怕作文、厌恶作文。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花了那么多时间指导修改,学生为什么还写不出理想的文章,我们的教学科学吗?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我们的精力究竟应该花在什么地方?中国古代的学生作文大都做成没有思想,只代圣人立言的“八股文”,而现今学生的作文,也只不过是新变种的八股文而已,有诗为证:开头提出小问题,一线一定要到底,还要边叙边议,结尾点出大道理。

“文体中心论”的作文教学思想滋长了以模仿为主的作文学习之风,导致了学生动力的缺乏,久而久之,产生厌倦情绪,丧失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写作能力没有真正形成,写作的创造性表达也就无从谈起。当然一味否定文体写作训练也有失偏颇,进行适量的文体写作训练仍然十分必要,但不能把这种训练作为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教者应搞清写作的基本原理,重视写作者的主体作用,做到“眼中有人”,建立能长久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的教学机制。目前这种“以人为主”新的教学机制正处于探索之中,主要内容是充分发挥写作者的主体性作用,让写作者保持长久的写作动力,构建写作思维模型。

第五,应研究外围因素对写作的影响:生活、阅读、思维、听说与写作的关系,尤其是生活、阅读、思维与写作的关系最为密切,提高了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解决好了读与写的问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爱好阅读乐写好写的好习惯,作文教学也就成功了大半。

第六,我们对作文教学的目的、性质、写作的本质、学生、教法搞清楚了,再研究一下我们自己,要求学生会写,我们是不是会写?一个自己都不喜欢写作、不会写作的教师,能体会写作的甘苦吗?能顺利指导学生的写作吗?学生作文要写得好,除了自己的天赋与努力外,老师在其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获得美国1980年国家优秀教师称号的密苏里州中学教师贝弗莉·拜姆斯说得好:“教师会写作,学生就会学得更好;教师如果不是仅仅作为学生作文的裁判员去工作,而是作为一个编辑去工作,那麽他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总之,语文教师应多研究写作教学的规律,反思传统的写作教学,努力探索作文教学的科学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对联教学反思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设计总是落后于真实的课堂,教学总是一种遗憾的艺术,这或许就是课堂之所以美丽的真正原因吧。下面说说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教学本课,我的初衷是把它 设计定位为一节关于对联知识的普及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鉴赏对联,学习基本的对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的优点是思路清晰,循序渐进,重点突出。贯彻新课程理念,构建开放、有序、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以教师为主导,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享受学习。

亮点为:

1 、教学引入部分,设置情境,联系生活,且富有语文气息。从学生关注的社会大事——高考改革说起,先引起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再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有方向性。选取焦点话题引入,内容新颖,学生处于轻松、好奇的状态,在此情况下自然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对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兴趣,可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相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 、拟写对联部分的设计充分考虑学情,先示例,再做基础练习和能力提升练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对联“读——补——改——写”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一步步感知对联的特征,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动手动脑,学以致用,把死的知识转化为灵活运用的能力,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设题难度较小且循序渐进,好比低处的果实,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习热情,人人参与,享受课堂。 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非一朝一夕练成,对对联,先入门是关键。在能力提升环节链接高考,以引起学生重视。

我的不足是课堂评价较为单一;对名联趣联内含的传统文化涉及不够,欣赏部分可稍加大比重,拟写部分稍稍压缩,或可尝试,这将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漫画作文的写作》教学反思_成长作文600字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漫画作文的写作”这堂课的教学我以学生喜欢的漫画为话题,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漫画,接着欣赏几幅漫画,再介绍如何写漫画作文,欣赏几篇漫画作文,最后让学生动笔练习。本节课学生练习的漫画主题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如:“宝宝快跳”,“如此孝心”,“相依为命”。

教学中有描写祖父辈对孩子的亲情和欣赏有描写传承意义,以及长辈培养孩子的角度和方法的,以漫画形式表现诙谐幽默的生活乐趣的,总体来说整个课堂教学强调了家庭生活的亲情、责任、理解和孝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家庭生活的缤纷世界,激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表达对家庭生活的热爱。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感受和生活阅历。家庭生活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在活泼的气氛中积累、感悟、探究。平时,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感受是经验型的,是零碎的片段。通过《漫画作文的写作》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家庭生活的认识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领悟到家庭生活的本质。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对话、写作几个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感受到漫画的魅力、语言文字的魅力,进一步走向课外阅读,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学的境界,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作文有效教学学习反思

全文共 1604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大多学生作文时的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看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

一、要浅化习作入门眼前闪烁

对于语文教师,特别是教启蒙作文的老师来说,切忌一开始就和学生讲述许多作文的理论、技法,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而有压力,觉得自己根本写不出那样的作文而厌恶作文,丧失对作文的兴趣。习作入门课上,老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作文就是写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你的快乐、你的忧愁;写一盆花、一棵草、一只小蚂蚁;写和同学做的小游戏;写考试得到100分;写你犯的错误??。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现场示范,以自己的实际写作过程引导学生动笔,将自己的的身边时说出来。至于作文是什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些都需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慢慢去理解、体会。

二、练写观察日记,积累素材

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从何入门呢?练写“观察日记”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少年儿童热情敏感,充满活力,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东西,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等,而光观察不记录,那么有多少新鲜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即便日后能回忆,也是朦胧的。所以,在教导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同时,还要养成练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提倡“观察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观察.在课堂上要经常指导学生练笔,使每个学生都能练出一双锐利的眼睛,学会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从而使生活周围的人和物烂熟于心,出口成章。

三、多做游戏,在玩中写,培养写作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们写作十分有效,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将游戏融入到作文训练中,教学生玩中写作,写中再现玩趣,使作文成为最轻松平常的事。这样,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再也不觉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四、要引导学生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只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小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可以课外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词句之外,还应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积累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等等。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兴趣也就更高了。

五、要写好作文批语

学生的作文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因而强烈地期待得到老师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或热情地赞扬、鼓励,或诚心地帮助、指点。老师在作文批语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准确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情绪和兴趣因此,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要用赞赏的眼光去批改,并通过作文批语使学生得到知识上的满足,学习上的动力,心理上的平衡。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同时,要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在生活中多积累一些素材,这样,学生就不会再视写作为难事,无话说可以变成有话说,不会写可以变成会写,用词干巴可以变成行文流畅,千篇一律可以变成百花齐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骑马上天山》教学反思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骑马上天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节选自著名作家碧野先生的《天山景物记》。本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我遵循本单元的教育主题——“向往自然,热爱生活”,结合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围绕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来领略天山的奇美并从中感受到美的陶冶这一重点,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具体来说,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初读感知。在学生预习,扫清了阅读拦路虎的前提下,围绕“作者骑马上天山,一路都见到了哪些美景?”这一问句,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作者描写了七月天山的哪些景物,由此达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认识课文的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想一想,文中每处景物的特点是什么,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天山景物的特点,初步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二步:自读品味。引导学生围绕“哪写的好,好在哪里?”进行自读品味。要求他们细细地品读课文,读出味道来,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学生在自读和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按三处景点进行汇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就作者如何具体描绘出天山景物特点这一难点时,我适时地进行了点拨,通过朗读、发现、想象、仿写、比较等,着重品味作者丰富的想象,运用确切的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把天山的美景描画的形象、具体,表达情感。同时体会作者的移步写景的写作方法。

第三步:研读积累。课堂上尽可能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朗读喜欢的句段,再次感受天山的美。举行小小的朗读比赛,学生互评,教师及时点拨,指导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评出最佳选手。课后,我还让学生阅读原文和碧野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拓展。

一堂课下来,尽管有收获,但还是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如: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还得下大力加以调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教学反思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以上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在以下几方面:

1、自主性。学生是习作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何启发学生乐意写和学会写上。从以上作文教学设计来看,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修改、自主总结规律、自主领悟写法、自主选择作文素材、自主评赏过程。并且,整节课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了全体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维持、强化学生的习作兴趣上,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的和谐共振。

2、规律性。小学作文教学必须遵循小学生习作的认知规律。以上作文教学设计,从"师生共同评析病例作文--师生共同总结--学生深入实践动笔写作--修改习作--评赏习作"几个环节的纵向联系来看,既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认识论原理。

3、开放性:从"学生修改病例--构思起草--评赏习作"这几个环节,老师只是课堂纪律的维持者,学生是课堂的主宰者,应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到的: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是新课程呼唤作文教学的开放性。

[写人作文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作文教学实践探索和反思

全文共 3518 字

+ 加入清单

不少小学生怕写作文,这是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问题。一些小学生作文能力低下、水平不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笔者对如何打破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和神秘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现状给教师提供了极大的创新空间。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目的都应该是让学生喜欢作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织共振;要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丰富知识。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主动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练习,降低写作难度,并正确地批改作文,与学生共享作文成功的喜悦,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激发学习动机,扫除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

作文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智力活动,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字词句篇,表情达意。这就需要付出一定创造性的劳动。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语言文字还没有学出门道,感到作文困难自然是难免的。皮亚杰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从一定程度上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使学生克服写作文的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动机,就应重视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一旦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由“怕”作文转为“爱”作文,并产生表达内心感受的欲望。

只有让学生写内心世界的感受,他才会高兴地说,高兴地写;反之,只能是为作文而作文,言不由衷,绞尽脑汁,敷衍应付,视作文为苦差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和欲望,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限制学生的思想,而要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生活,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与协奏。我们要有一颗“童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自己感情的火苗点燃学生心头的火花,使学生的写作动机萌生迸发,写作欲望燃烧起来。如有一次习作课写的是《我最熟悉的人》。在作文之前,我问同学们:“在你的家里,谁的话最多?”一个嘴快的学生立即回答:“我妈妈话最多。”“你妈妈的话多到什么样子?”“我妈妈一天到晚嘴不歇,不叫我摸热水瓶了,天冷了多穿衣服了,少吃零食呀……多得很!”其他同学也有同感。我接着说:“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妈妈的话最多呢?因为妈妈对家里的事知道得最多,她觉得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是她本分的事情,她都要管。如果我们对家里的事、学校的事、社会上的事能像妈妈那么关心,你们也有说不完的话,写不完的话,你们总觉得没话可写,是真的没话写吗?”学生陷入了沉思。“今天我们要写的是《我最熟悉的人》知道该怎么写了吗?”学生都跃跃欲试。学生有的写奶奶,有的写妈妈,有的写老师……有个学生写道:“我妈妈早上起得最早。起床后快速地刷牙洗脸,便一头扎进厨房,给我和爸爸准备早饭。妈妈特别麻利。十几分钟后,香喷喷的煎难蛋和小米粥就做好了。在饭桌上,妈妈还边吃边嘱咐我,过马路要小心,上课要专心听讲……妈妈真辛苦,我一定要孝顺妈妈。”这次作文内容丰富多彩,每个学生都写出了真情实感。

二、开展实践活动,激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生的社会阅历浅,涉世未深,积累的写作素材也比较少。而完全凭想象胡编乱造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经常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少年儿童喜爱的中外文学名著,并适时开展诸如讲故事比赛、写成语比赛等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摘抄名言名句,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对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或片段,鼓励学生背诵、抄录和仿写。我认为,只有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身临其境,才能获取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因此,我们不仅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还引导学生把所听、所见、所想、所感有条理地记录下来,以便整理使用。

根据现在的学生接触外界实际生活比较少的现实,我在作文教学中组织开展“帮妈妈买一次东西”的活动。其中一个主题是“帮妈妈买一次青菜”,要求是向妈妈要一元钱,独自上市场买菜,看谁买的菜又多又新鲜,再把这件事写下来。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辨别能力,还体会到了家长的辛苦。如我班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今天,刘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有趣的作业,向妈妈要一元钱去买菜。放学了,我拿着钱来到了菜市场。市场上的菜可多了,有茄子、芹菜、黄瓜、辣椒、小白菜,等等。看得我眼花瞭乱,都不知道买什么了。对了,妈妈不是说多吃青菜对身体有好处吗?就买青菜。我走到了一位和善的老爷爷跟前问:“老爷爷,小白菜多少钱一斤?”“五角。”老爷爷回答。“我买二斤”。老爷爷很麻利地给我称好了菜。我提着菜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原来买菜还有那么多的乐趣,今后我要多帮妈妈几次。

像这样,我配合作文教学组织开展了不少实践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他们写起作文来自然感到得心应手多了。

三、开设说话课以说促写,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看到,有些学生虽然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作文时却无计可施、无从下笔。这是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的锻炼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整理思路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为此,我们每周开设一节说话课,除了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表达、续编改编故事、讲述复述故事等口头语言能力的训练外,还让学生讲从广播、电视、报刊、网络上听来、看来的大事趣事和身边的好人好事,有时结合作文教学进行复述或续编课文。学生说过后,我鼓励他们写下来,怎么说就怎么写,以降低写作的难度。这样学生写起来就比较容易。

开设说话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说话课,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最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如有一次说话课内容是看图讲故事:书上给出了四幅插图,我首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弄清图意,每幅图先用简短的话概括图意,其次再让学生把这几幅图的内容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遍。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图画,确定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人物都有谁,他们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把这些内容充实之后,我再鼓励学生把这个故事讲一遍,由于做好了铺垫,学生把这个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最后我让他们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这个任务。有个同学是这样写的:星期天,明明正在家里写作业,忽然一只大老鼠从他身边飞快地跑了过去,钻进了一个洞里,把明明吓了一大跳。他想:可恶的大老鼠,我一定要把你捉住。于是他就在家里找呀找呀,终于找到了一段管子,他计上心来,拿着管子把它放进了洞口,自己高兴地坐在管子上专等老鼠上钩,谁知老鼠“噌”的一下从管子里钻了出来,逃走了,明明傻眼了。由于有说话课做先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普遍得到了提高。

四、完善作文评改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作文后,老师应及时评改,给予肯定。每次习作讲评课,我都会开展优秀习作欣赏活动,创造条件让同学们走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另外,在习作批改中,不管是“旁批”、“眉批”,还是“总批”,都以鼓励和引导为主。这样做,有利于提高他们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有些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一看到学生的作文内容简单、语句不通顺或有抄袭嫌疑,只是简单地在作文本上随意写一个“阅”字。这样做不但抺杀了他们对作文的兴趣,还增添了他们对作文的畏惧感,并导致学生不明就里,不知道自己作文优点多少、问题何在,今后努力方向何在。所以,我们要用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评语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批改作文时,我的评语力求让学生看后有一种亲切感。当看到学生作文的精彩之处,我用醒目的波浪线标出,有时写一些简短评语,如“这段写得非常精彩”、“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等等。如果哪部分写得不令人满意,可以写“如果怎样写就会更好一些”等批语,给学生指出修改的方向,学生也乐于接受。如果是抄仿很多的作文,我除了必要的批评教育外,还写上勉励的话:这篇作文思想性很好,但“仿”的痕迹过于明显,经过努力,你一定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好作文。学生在看到那些切中要害的批语后,不管自己写得好与不好,都会产生愉悦的感觉。如我班一位同学在一次作文中写道:“中秋节到了,月亮姑娘变胖了。”我在这句话下面画了波浪线,在旁边批了个大大的“好”字,并且点了个长长的叹号。没想到举手之劳,却使孩子受到了巨大的鼓舞。从那以后,他更喜欢作文了。

总之,基础教育新课程作文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加强和改进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以上只是笔者粗浅的探索和体会。在保持作文教学基本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应该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只要是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我们就应该采用。

[小学作文教学实践探索和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