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6学习第九次党代会心得体会推荐2篇 作文【经典20篇】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想语文老师也要经过三种境界方可成为一名好老师。诗的语言总是那么高雅富有诗意,在现实生活中我常称其为三个篇章。今天小编为你们带来了一些关于2016学习第九次党代会心得体会推荐2篇 作文优秀作文,欢迎查阅,希望能帮助到您。

浏览

6279

作文

1000

教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2000字

全文共 1184 字

+ 加入清单

“老师,您用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爱,播种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力量……”“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然而,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变相体罚、歧视、侮辱后进生等事件频频发生,试问咱们这一教师群体还有多少人能够配得上辛辛学子们如此崇高的赞美?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具备良的师德师风,如何以身作则,如何培养未来的花朵、国家的栋梁?通过本次师德师风建设的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几点要求。

一、加强自身道德素养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首要条件是自身的师德素养,因此我校全体教师在贾玉明校长的组织下认真系统的学习了、、等法律法规,我校形成了团结勤奋、爱岗敬业的良好校风,我自己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从思想到行为上严格烙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

, etc. under the organization of President Jia YumingIn laws and regulations, our school has formed a good school style of unity and diligence, and dedication. I am also in the futur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二、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也是辛苦的。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一职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我们不仅要严谨治学、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同时对学生要有“三心”,即爱心、耐心、细心。孩子的内心是天真无邪的,同时也是敏感脆弱的,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切忌语言过激,易怒易爆,尤其是在对待班上那些后进生,有时可能我们不经意的一句批评或是一个蔑视的眼神都有可能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耐心,要细心。同时在生活上老师应多与学生沟通,多了解他们,多关心他们。近几年,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不断上涨,我们的关心更是必要的。我们应时时刻刻准备着做“一眼灌溉学生的泉水”……

三、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在信息网络横飞的现代,学生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因此,作为教师要孜孜不倦的学习,要勤于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以便获取更多更广泛的知识,才能使这桶水变活,源源不断的供给学生,才能在学生心中竖起高大的形象,成为学生努力超越的典范,同时也能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游刃有余,丰富多彩。

转眼间已走过了四年的教育生涯,在这四年当中我们进行了校本培训、专业知识学习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等教育法规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在教育这一行业始终处在不断学习、不断的进步当中,非常感谢县领导能够给予我们这样的机会,同时我也希望在以后的教育生涯里继续学习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自己,慢慢朝着优秀教师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学习依法执教廉洁从教心得体会

全文共 981 字

+ 加入清单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指出教师要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依法执教是根本,是教师根据法制的原则,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全部职业行为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的体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注意每一个人,关心每个学生,并以关切而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的优缺点 —这是教育过程的根本之根本。 ”

依法执教是指教师要根据法治的原则,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全部职业行为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是教师教育教学权法治化的体现。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依法执教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要求。依法执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依法执教是实现教育规范化、有序化的重要环节。依法执教是实现教育人道化的重要保证。

廉洁从教,就是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抵制不良风气,保持教育公正,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廉洁从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廉洁从教是为师立教的根本前提。廉洁从教是教师保持教育公正性的重要保证。廉洁从教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操和是非观念的重要条件。廉洁从教对社会风尚的文明倡化具有重要影响。

所以作为人民教师就应该依据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无愧地承担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誉,遵守《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是其底线。了解《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新出台的背景意义,接着重点就《规范》中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师育人”、“为人师表”等六大块内容进行了解读。认为《规范》修订工作坚持了以人为本、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指导性要求和整体性规定相结合的原则,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其中“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情操、修养、尊重他人”是教师师德的外显因素。最后,结合学校实际,校领导对广大教师提出了两点希望和要求,一是要求教师能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上去关心爱护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二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当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江苏省两聚一高专题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49 字

+ 加入清单

创新意味着进入陌生领域,意味着改变和创造,因而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创新可能来自一瞬间的灵感迸发,但这一瞬间的灵感是之前长期积累、艰辛探索、冥思苦想的结果。把灵感变为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仍然需要艰辛探索、不懈努力。在艰辛探索、不懈努力的背后,则是一种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创新的难度认识不足,没有足够的行动准备和条件积累便轻言创新;有些人对前人的成果不屑一顾,心浮气躁地想“一步登天”,结果往往闹出笑话。事实上,创新是在前人劳动成果基础上的进步和发展。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前人的成果,才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认识、拿出开创性成果。学习和掌握前人成果的过程是知识积累和储备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漫长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和轻忽,更不能急于求成。只有知识积累和储备到一定程度,真正学到前人成果的精髓和要义,创新才能水到渠成。

创新是对已有知识或方法的突破,在获得新思维、新方法、新发明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许多困难甚至失败。在困难面前,一些人选择了逃避和放弃,结果让创新的机会白白溜走了。实际上,许多从事创新活动的人以失败告终,往往并不是因为缺少智慧,而是因为缺少面对困难坚持到底的信念;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勇气不够。面对困难,如果选择逃避,就永远关上了创新之门;如果选择迎难而上,就有可能闯出一片新天地。有时,在梦想与成功之间需要的就是再跨出一步的勇气和坚持。信念和勇气能产生伟大的力量,拥有伟大的力量才能收获伟大的创新成果。

科学的创新应当是理性的,是要创造发明出能更好满足人们需求、降低经济社会成本的有益的东西。有人以为旧的就是落后的、新的就是先进的,创新就是要弃旧取新。于是,不计成本代价、不顾实际用途盲目创新。这样往往会使创新偏离正确方向,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新事物都是进步的、所有的新发明都是社会需要的。有些既有的客观存在,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有其合理性和存在价值,就不能说改就改、说丢就丢。更新、改变、创造、发明都需要理性。只有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也才能正确判断哪些是需要创新的、哪些是能够创新的。在创新合作中也要倡导理性。只有基于相互的信赖、一致的目标、共同的认知和必要的物质条件,人们才可能集聚起创新的强大合力和能量。

创新过程复杂而艰难,需要大量的投入和付出。其中不仅包括物质成本的投入和付出,还包括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和付出。这种投入和付出可能得到回报,也可能得不到回报。故而创新需要有奉献精神,需要有承担巨大代价的足够心理准备。在挫折面前充满坚毅、保持自信,在失败面前不衰斗志、不弃理想,始终尊重科学、遵从规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持之以恒、奋斗不止——以这样的情怀和担当,才能赢得创新的主动,走向成功的彼岸。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学习五四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全文共 1353 字

+ 加入清单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六点要求。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对于处于价值观形成确立关键期和人生黄金期的青年大学生来说,信仰信念信心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诞生,从站上新起点到走进新时代,中国青年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肩负历史重任,用青春书写了一页又一页华彩篇章,支撑他们的正是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

青年有信仰,就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马克思主义指导党和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指导我们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可以说,党带领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下取得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才能有充分的前进底气和前进动力,有明确的前进目标和前进方向。青年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看家本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真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思践悟上狠下功夫。在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更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在学习工作和实践中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

青年有信念,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从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长征突击手”“四有青年”“青年文明号”,到新时代的脱贫攻坚一线、科研攻关一线,青年人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勇敢担负时代责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印记。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在伟大的新时代焕发出绚丽的青春光彩,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坚定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将个人理想抱负融入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心无旁骛追随信念,一个脚印接着一个脚印走,就一定能实现人生最大价值。

青年有信心,要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谋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光荣使命,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一代代先进的中国人为民族复兴宵衣旰食、孜孜奉献,从积贫积弱的历史沧桑到今日繁荣富强的辉煌,我们完全应该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习总书记寄语青年人:“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拥有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我们拥有着历史上从未有的美好前景,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正处于人生干事创业黄金时期的青年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呢?我们要相信新时代中国青年有自信、有底气接过民族复兴重任接力棒,有能力在上一棒好成绩的基础上跑的更快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1314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10月20日,举世关注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我机关干部职工和广大党员在第一时间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收听收看有关全会的最新报道,认真学习会议公报,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做好各项贯彻落实工作。以下是本人对于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一些体会: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对我国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具有指导意义。

机关领导对学习贯彻好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对下一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有关工作作出初步安排,近期将对全局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作出部署,各部门将全力做好有关服务工作。同时,将组织一系列重点专项调研工作,起草好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我们将结合自身工作职责,组织发动全局干部职工带头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把会议精神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做好"三服务"工作,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贡献。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必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在学习了会议公报后,大家都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我国下一步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前进方向,最大范围凝聚了改革力量,最大程度增强了改革信心,意义重大、令人振奋。公报中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这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认真学习领会好会议精神,以全会精神指导和推动实际工作,把改革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本职工作当中,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推动人大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全省的改革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转变政府职能、缩小收入差距、财税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体系改革等重大问题指明了方向,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和愿望。

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办公室工作职责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增强参谋服务工作能力,努力在推进云南改革发展中当好参谋助手,发挥更大作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谋划部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工作,改革举措细致到各个具体领域。我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为改革更加全面、深入推进提供了政治保障。身边的机关干部职工和我一样都纷纷表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改革,涉及众多民生内容,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新期盼。下一步将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结合政协工作实际把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学习条例准则心得体会

全文共 1814 字

+ 加入清单

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全面梳理了党章纪律和廉洁自律要求,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做人干事明确了基本规范和遵循指引。作为基层党委负责人,要在思想和行动上躬身而为、一以贯之,把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切实担当和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一、坚守底线,看齐高线,不断提升党性修养的新境界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以道德高标准和纪律“底线”,从顶层制度设计方面强化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扎紧了管党治党的制度“笼子”。

《准则》适应管党治党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正面倡导,重在立德,强调自律,为党员干部树立了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是目标、是方向。

《条例》坚持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强调他律,为党员干部划出了不可触碰的“底线”,是基石、是起点。

这套“组合拳”,把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成果转化为全党一体遵守的纪律和道德要求。学习贯彻两项法规,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怎样才能坚守底线,更应做到见贤思齐,对标高线。要紧密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持高标准和与守底线相结合,把提升党性修养作为一辈子的精神追求,把个人成长进步融入党的事业发展,从内心深处把遵守两大法规作为政治责任、自觉追求和价值取向。既要从已经发生的违纪案件中汲取教训,无论在任何岗位上,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亮起纪律红线,不触行为禁区,又要认真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四个人”要求,争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做到心中有党、在党忧党、对党忠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和自治区、市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二、示范引领,严抓严管,使纪律立起来、严起来

打铁还须自身硬。执行《准则》和《条例》,党员领导干部是关键。作为“一班之长”,在带头严格遵守两项法规的基础上,更要牢牢抓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既挂帅又出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坚持铁腕抓作风、铁律管干部,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和行动上的高度自觉。

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时时处处事事高标准、严要求,自觉接受监督。结合“三严三实”教育活动,联系自身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带头细照,立行立改。特别要按照《准则》和《条例》明确的八个方面要求、六个方面纪律,从点点滴滴做起,从小事小节做起,把住欲望关,净化朋友圈,管好身边人,坚守清正务实的做人本色。

坚持把严的标准和要求融入到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监督管理之中,立足于早、小、细,一把尺子量到底,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层层问责问效,在“全面”和“从严”中推动落实。对违纪违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红脸,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使纪律和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坚持问题导向,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市、旗配套规定,聚焦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落实正风肃纪各项制度,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生冷硬推、吃拿卡要、与民争利、以权谋私等“四风”问题,以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维护营造好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打造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新《准则》虽短短281字,但内涵丰富、意义明确、一目了然,以“四个必须、八条规范”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紧扣廉洁自律主题,面向全体党员,突出关键少数。《条例》围绕党纪戒尺要求,把享乐、奢靡等“四风”问题纳入党纪处分范围,针对党员干部纪律和规矩意识淡漠问题作出纪律规定,高标准、严要求、广覆盖。

我们不仅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领会其中深意,把纪律和规矩刻印在每一名党员干部心中,让党员干部筑牢“防火墙”,做到心中有敬畏,头上有戒尺。同时,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联系工作和生活实际,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把学习贯彻两项法规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结合起来,与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结合起来,与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市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推动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结合起来,切实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完善选人用人激励导向机制,注重在脱贫攻坚、“十个全覆盖”工程、基层组织建设、“五城联创”等实战一线中考察识别干部,以有为有位的导向激发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心气和韧劲,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推动全旗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塘约道路干部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本人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学习《塘约道路》的感受。首先是塘约道路的独特性。2014年,塘约村遭到了特大洪水灾难,面临绝境的塘约村,穷则思变,灾后仅仅两年的时间,从一个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变成了拥有200万资产,90%的村民返乡创业的集体化村庄。塘约道路“特”在以村为单位抓精准扶贫。

其次是“人”在塘约脱贫中的积极作用。村支书左文学艰苦奋斗、敢闯敢干、无私奉献的精神是诞生《塘约道路》的关键,返乡农民工是塘约巨变的生力军。再次是中央政策在塘约脱贫中的“活用”。用好政策不简单,“用活”政策更不简单!我们在农村抓扶贫工程,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中央政策的落实、执行的问题。

目前我们的干部在抓精准扶贫工作时,对政策的理解力、落实力、执行力三个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塘约在这三个方面堪称对中央政策理解、落实和执行的典范,我们各级干部应该好好学习。最后是启示与思考。

《塘约道路》与“毕节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毕节而言,激活创新因,才能决胜精准脱贫;着力解决思想贫困问题,是推进毕节精准扶贫进程的前提;提高政策的理解力、执行力是决胜精准脱贫的础;找准问题,因地施策是决胜精准脱贫的重点;科学编制严谨的产业规划,是决胜精准脱贫的根本;正确引领舆论是决胜精准脱贫的关键。当然,毕节的几千个村都不同于塘约,在毕节精准扶贫工程中发生的种种“奇迹”和创新,除了毕节人的智慧和勇气外,更多的可能还是要回到试验区建立以来的历史中去寻找答案,要找出“一以贯之”的“历史和人文的因素”。

《塘约道路》不可以搬到毕节的每个村,但他的经验和精神可以复制到每个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学习塘约道路心得体会

全文共 4668 字

+ 加入清单

《塘约道路》由报告文学家、著名学者王宏甲所创作,是记录贵州安顺一个穷山村在党组织带领下,如何从灾难之后的一穷二白中,通过重拾集体化道路,重拾乡约民俗,重拾村民自治,实现惊人蜕变的一篇写实报告文学。全文用字简练、文笔朴实、寓意深刻,读后发人深省、使人振奋、催人上进,个人认为是近年以来被穿越、玄幻、盗墓、神剧充斥的现代文坛浊世中难得的一股清流。作为一名基层三农工作者,对文中所提及的诸项事宜,感触尤深。一些体会、几点思考,以飨读者。

一:从改革到深化改革

“我们为什么不成立一个土地流转中心?”左文学说,“通过流转,把承包地重新集中到我们办的村合作社。”

话说到这,大家发言热烈。有人提出疑问:“把分下去的承包地重新集中起来,是不是走回头路啊?”

左文学说:“我想过了,以前那叫改革,我们这叫深化改革。”——《塘约道路》第26页

与39年前凤阳小岗村的严俊昌们所承担的巨大政治风险相比,今天的左文学们无疑要幸运的多。将近40年的变迁,“改革”二字在我国早已从敏感词成长为时髦词,并正逐渐演变为通俗词。改革从增量转向存量,从浅洼地带步入深水区域。而人们对于改革二字的聚焦点,也已从彼时的方向性选择的关注,转移到了对进度与力度的关切。

民之所望,即为施政所向。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这样一种方式,向党内外、国内外回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要继续改革、如何继续改革、怎样继续改革等重大问题。

一时之间,改革再度成为风靡全国的热词,从农村到城市各个领域、从省到市到地方各个层面,新一轮的改革浪潮不断掀起。

当然,改革就意味着变化,就面领着新的选择,就会有争论、有质疑,各个领域莫外如是。在三农领域,学界、政界也出现了各种争论,集体所有制该不该保存、粮食安全重要性是否如故、耕地红线该不该坚持……

真理是越辩越明的。只不过,总有一些道理需要我们紧记,总有一些底线需要我们坚守。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三改一损”,体现的正是最高决策层对今时农村改革形势的审度和对各式呼声的正确回应。

“是不是走回头路”?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得想明白,我们为什么要改革?

我们为什么要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改革,是为了消除桎梏、提供动力。

39年前分田到户是正确的改革,因为当时的分配制度和产权不清压抑了人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而分田到户所做的,其实就是释放了人的积极性。

今日的农村与当时的农村早已大相径庭。今日农村,青壮劳动力向城市聚集,在农村的都是出不去的和出去了留不住的,这些人或目见或耳闻,大都已知晓外面世界的精彩与无奈,他们一遍遍仰望隔壁村老王家搬砖挣钱修起来的小洋楼,又一次次庆幸地唏嘘着姚员外投资失败血本无归的典故。他们不甘寂寞,却又安稳于此,期望改变,但从不主动求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塘约的老农民们应该感谢那一场洪水,因为它让他们没得选择,只有联合起来,寻求改变。

农民重新联合起来,不是回到“一大二公”吃大锅饭,而是以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为保障,将所有权明确到集体、承包权明确到户、经营权明确到土地合作社,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培育自主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就是深化改革。

二:多出了3289.5亩

还有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塘约村在土地确权之前,全村的耕地面积是1572.5亩,从土改到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制时期,一直是这个数目。这次经用仪器测量和土法丈量后,确认的全村耕地面积是4862亩。

没错,多出了3289.5亩。——《塘约道路》第42页

这段话,王宏甲后来在海淀区某大学做报告演讲时也多次提及。我想了很久,也不敢说自己有多么理解他作为一名“局外人”,反复提及这段话、这两个数字的真实意义。我只知道两点,确权以后,农民的地多了。以及,过去的就过去了。

土地确权,是指对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确认、确定,是对农民集体、农民与土地长期稳定的产权关系的确认。确权之前,归属不清、情况不明,造成了几十年来的糊涂账。确权之后,土地权属清晰、管理方便规范、农民积极性提高、农民权益得到维护。

过去的就过去了。对既成事实的尊重,需要一种勇气,体现了一种智慧。尊重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开拓将来。

由此及彼,联想到另一份重磅文件《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中提到,以发展眼光客观看待和依法妥善处理改革开放以来各类企业,别是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对“原罪”的宽恕,何尝不是体现了一种胸襟与智慧。

三:你是精准扶贫对象

谷掰寨有个王学英,丈夫七年前因肝炎恶化死了。家里留下四个子女,最小的不到两岁,最大的不到十岁。为给丈夫治病,家里还欠下六万多元债……

她成了建筑队拌灰沙的副工,同时还负责做饭给建房的工人吃。这样她就有工资,一个副工一天工资是120元。

政府给她建的新房子有120平方米,在她看来,这就是天堂一般的房子了。她说她做梦都没想过怎么有这样的好事。

左文学告诉她,她是精准扶贫对象。——《塘约道路》第46、49页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经过多年的扶贫工作,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精准扶贫的意义,不仅在与将大水漫盖变成了滴灌,明确了扶贫对象,提高了施政效率,更在于因人施策,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许多年来指望在农村“用先富带动后富”迅速实现农民脱贫思路的一种纠偏。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如王宏甲所说,一个好的社会,应该不是有多少富豪,而是没有穷人。

四:这是村民代表大会决定的,是村民自治

(塘约村村支书左文学在浴桶里想出个村规民约:红九条)

每一条都是警戒的红线,谁踩了红线,就被“拉黑”。

违反九条中的任何一条,就被列入“黑名单”管理。一旦列入,“该户不享受国家任何优惠政策,村支两委也不为该户村民办理任何相关手续。”

“这是村民的基本权利,不能不给办吧。”

回答说:“这是村民代表大会决定的,是村民自治。”——《塘约道路》第70、74页

“村民自治”的官方提法始见于1982年我国修订颁布的第四部《宪法》第111条,其中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当时的设想应是为了应对人民公社解体后乡村组织陷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乡村社会严重失序的现实。通过村民自治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大制度的联接,为村庄发展提供社会秩序,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

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近年以来,官方权力被关进制度的笼子,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却并未能够迅速、有效、完全接管留下的权力真空地带,而是被地方黑恶势力分走一大杯羹,例如聊城辱母杀人案中的涉黑高利贷势力。村民自治出现“失灵”甚至“失控”的窘境。

“西湖学者”陈剩勇曾经总结村民自治制度失灵的五个原因:其一,村民自治制度不是中国农村社会和农民阶层自发生长的秩序,而是自上而下推动的产物,缺乏必要的本土资源,包括传统、文化和习俗的支撑,很容易水土不服。其二,目前的农民,总体上小农意识依旧根深蒂固,民主与法治意识不足,契约精神和合作能力有待提高,要求他们自治村庄,“未免有点强人所难”。其三,农村精英的大规模流失,加剧了中国农村的治理危机。其四,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推进乡村民主过程中,普遍“重选举而轻治理”。其五,村民自治和乡村民主建立在城乡二元体制的基础之上,村民自治制度与乡镇政府管理体制,可谓是一个农村,“两种制度”。“如村委与党支部关系的紧张,村委会与乡镇政府关系的不顺,等等,其根源都可追溯到乡村地区的制度环境。”

回应一下陈教授的“五个原因”:其一,马克思主义也是舶来品,结合中国实际,也能焕发勃勃生机。其二,“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其三,人是用脚投票的。近年以来,外出就业农民工数量增速明显下降,2015年、2016年分别只增长0.4%和0.3%,农民工返乡与就近务工趋势上升相应。在外积累了经验、技术的返乡就业、创业人员可以带动农村社会治理。其四,重选举而轻治理不是中国特色,更不是农村独有。其五,我们正在大力打造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

新的自治体制的效能正待验证,但是我相信一点,在今日中国,如果党都办不成的事,那也不用指望别人。

对现状不满,往往就会怀念过去。例如,2月的亚布力论坛,任志强、冯仑等商界大佬呼吁恢复乡绅制度,认为“有乡绅就留得住乡愁,没有乡绅就留不住乡愁,没有乡愁。”

毋庸置疑,乡绅文化在我国农村曾经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千年以来,乡绅“在国家政权对基层乡村社会控制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充当了政府与乡民之间联系的重要中间角色,兼顾政府和地方利益,为维系地方乡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费孝通先生的中国社会“双轨政治理论”也认为,自上而下的皇权与自下而上的绅权和族权平行运作,互相作用,形成了“皇帝无为而天下治”的乡村治理模式。

古代乡绅,大多是告老还乡的官员,荣归故里的商人,或是德才兼备的长者,在暮年为故里发挥余热、泽被后人,无可厚非、令人敬仰。但是今时今日,乡绅文化并不具备快速培育发展的土壤。从塘约的实践我们能够得出结论,靠得住的,只有党、集体和自己。

对现状不满的正确打开方式,应当是努力开创未来。

五、妇女们因丈夫的回乡而精神焕发

崭新的变局使外出打工的绝大多数青壮年返回家乡重建家园,先前撂荒的土地全部种上,“留守儿童”的生活结束了,妇女们因丈夫的回乡而精神焕发。——《塘约道路》导言第2页

留守老人、留守村妇、留守儿童,这是城里人脑海中农村的标签,也是农村的现状。

刘燕舞的《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学研究》中曾提及,湖北京山县,一个在外打工的儿子请7天假回家,看望病危的父亲。两三天过去,发现父亲没有要死的迹象,儿子就问父亲:“你到底死不死啊?我就请了7天假,是把做丧事的时间都算进来的。”老人随后自杀。

留守村妇,承担着过量的家庭物理压力,同时也面临着生理、心理上的缺失和安慰,更遭受着来自外界不安全和不良因素的影响。在家庭伦理、社会道德、个人自律、社会规范中,经受着物质、精神、心理的巨大挑战和诱惑。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留守儿童2200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而对于那些青壮劳动力来说,一边是回不去的故乡,一边是融不进的城市。

我们该做点什么呢?

让农民融的进城市,也回得去农村。

要进城的,要让他们带着资产进城,带着一家老小进城,成为新市民,并且,在农村还要保留他们的权益,他们的权益,由集体来负责,政府来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学习赵德光论实际心得体会优秀

全文共 11783 字

+ 加入清单

实际是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是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习的方法论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月23日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告诉我们,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中国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形成了自己的新理论体系、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新思维方式、推动实践的新思想武器。这些科学理论、思维和方法的精髓,毛泽东同志把它高度概括为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把它高度概括为解放思想,江泽民同志把它高度概括为与时俱进,胡锦涛同志把它高度概括为求真务实,习近平同志把它高度概括为“三严三实”。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三严三实”,这既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认识论,也是共产党人的方法论,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是我们战无不胜的武器。掌握了它,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背离了它,我们就要遭受挫折,乃至失败。

坚持实事求是,最重要的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最重要的是使我们的主观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坚持与时俱进,最重要的是着力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求真务实,最重要的就是从科学全面真实的实际出发,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坚持“三严三实”,最重要的是把客观的“实”和主观的“严”紧密地结合起来。总之,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谈得上我们的主观与实际相符合,才能谈得上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与实际相符合,才能谈得上我们掌握了科学的思维和方法。

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是因为我们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与实际相符合;工作中受到挫折,是因为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与实际不相符合;工作难以推动,是因为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不够科学,不够严密,不切实际。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对实际掌握的好坏和深浅。掌握好,工作好;掌握差,工作差;了解深,工作好;了解浅,工作差。因此,了解实际,掌握实际,应用实际,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修好的第一课,也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工作之所以取得成绩,源于对实际的科学掌握;工作遭受了挫折失误,源于对实际掌握不准、不实。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这类教训不少。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农村为中心和以城市为中心夺取政权的争论,深刻反映了是从本本出发还是从实际出发的根本问题。这不仅仅是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据说毛泽东生动地批评过王明,说王明是“三不懂”:不懂人肚子饿了要吃饭、走路要用脚、子弹可以把人打死。毛泽东的批评,指的是王明不懂常识,不了解实际,进而违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毛泽东的成功和王明的失败,根本原因不在于书读得多少,而在于对实际掌握的深浅和好坏。王明读的马列著作并不比毛泽东少,甚至还多。许多回忆录上讲,王明对马列原著中的许多经典著作倒背如流,但王明失败了。王明的失败在于本本主义,毛泽东的成功在于从实际出发。这并不是说读书不重要,理论不重要,科学不重要。而是说,读书要学以致用,同实际相结合,理论要能解决实际问题,科学要能推动发展。

要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不是轻而易举的。既需要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反对一切形式的唯心主义,又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同时还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它们融会贯通,自觉地用它们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分析和处理我们所遇到的一切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而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共产党人都是为人民办事的,都应该是唯物论者。但在掌握实际中,有的对实际情况掌握得很好,有的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个中原因,除了我们主观努力不够之外,关键还在于“实际”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发展的概念、变化的概念、纵横的概念、时空的概念。也就是说,要掌握科学真实的实际情况,形成科学真实的实际概念,除了从静止的角度分析以外,还要从运动的角度分析;除了从现实的角度研究以外,还要从历史和未来的角度研究;除了纵向的角度比较之外,还要从横向的角度比较;除了从空间的角度综合以外,还要从时间的角度进行综合。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有些问题仅从静止的角度分析就不清楚,从运动的角度一分析就清楚;从现实的角度研究就不清楚,从历史和未来的角度一研究就清楚;从纵向的角度比较就不清楚,从横向的角度一比较就清楚了;从空间的角度综合就不清楚,从时间的角度一综合就清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吃一堑,长一智”等,都是对这种观点的高度概括。诚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否认静止的重要意义,否则,就会陷入不可知论和诡辩论。我们之所以强调从运动变化发展的角度分析、研究、综合问题,就是要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形成科学的实际概念,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一朝一夕实现不了,轻而易举不能做到。那种把问题简单化的做法,最终也会贻误人民的伟大事业。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我们做任何事情,既不能脱离实际的超前,把将来要做的事,搬来现在做;也不能甘于落后,现在应该做的事,因为有种种困难而不为。脱离实际的超前,尤其是耽于享受的超前是错误的;自甘落后,尤其是因为怕承担责任而造成落后也是错误的。为享受而超前,是要犯众怒的;怕承担责任而落后,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把市情分析透、把握准,这是我们制定战略、确立思路、明确重点的前提,是我们制定政策、措施、方法的前提,是我们改革、开放、创新的前提。

我们以“昆明呈贡新城建设的实际”和“保山跨越发展的实际”两个案例为典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以昆明呈贡新城建设的实际来看,从空间上讲是离昆明近,区位优势好;从呈贡的特点讲,是有菜、有花、有果,特色鲜明。改革开放以来,呈贡区委、区政府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挥全区人民的聪明才智,立足实际,依托城市,服务城市,抓成了菜、花、果三大支柱产业,富裕了农民。这是呈贡广大干部群众的成绩,也是呈贡最值得骄傲的成绩。但凡事有利有弊,呈贡在农业上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第二产业发展不足、第三产业发展不够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省委、省政府建设现代新昆明战略的实施,给呈贡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为呈贡加快二、三产业发展,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提供了可能。昆明呈贡新城建设作为现代新昆明建设的突破口和先行区,农民向市民、农村向城市、农业向工业转变势在必行。因此,高度概括和总结呈贡的实际,就是民富县穷、农强工弱、农向工转、村向城转。

农民相对富裕,财政却是穷的,源于农业相对强,工业相对弱的实际。这是过去一段时间形成的实际。农向工转、村向城转,这是当前呈贡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源于现代新昆明战略的实施。民富县穷、农强工弱是相对稳定的实际,农向工转、村向城转是在变化着的实际。看不到民富县穷、农强工弱,就叫不懂呈贡的过去;不知道农向工转、村向城转,就叫不懂呈贡的现在和将来。

民富县穷、农强工弱、农向工转、村向城转四个特点,在呈贡突出表现为两对矛盾:一是人地高度紧张的矛盾,即人多地少;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即相对于农村的快速发展来说,城镇化发展较为缓慢。这些特点和矛盾都集中表现在昆明呈贡新城建设上。解决当前呈贡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矛盾,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能否把握、运用、发展好已经到来的昆明呈贡新城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新城建设的快慢、好坏,直接影响这些特点的演变和矛盾的解决。

深入地、充分地、正确地分析和认识好上述呈贡区的“四个特点”“三个转变”“两对矛盾”“一大机遇”,是把握呈贡区情、科学掌握实际的需要。

我们再以“保山跨越发展的实际”来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全市规模农业发展上,要坚持搞十个土地流转上万亩的企业;在中心城市建设上,要坚持搞“三个万亩工程”,这就是从保山最大实际出发的必然选择。保山农业最大的问题是小、散、弱,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没有形成完整的农业发展链条,农民得不到土地流转的钱、在农业庄园打工的钱,更得不到规模农业的效益分成的钱。我们现在搞十个土地流转上万亩的规模农业,就是要解决农民“一份土地、三份收入”的问题:即土地流转的钱,到公司打工的钱,效益分成的钱。以施甸县万家欢公司为例,每亩土地的租金是400—600元钱,农民到公司打工的钱为每天60到100元,效益分成会在4到6万元之间。龙陵县的褚橙基地也是如此,每亩租地的钱为600元,农民到公司打工的钱为每天60到100元,效益分成也是在5到6万元之间。北京庆安集团在昌宁鸡飞和卡斯种植柑桔也是如此,公司计划自建柑桔园区3万亩、在隆阳区杨柳等地自建示范基地2万亩,带动怒江流域100万亩种植,加工成汁以后,出口到俄罗斯和东欧,从种植到加工、到市场一体化。

分析研究“保山跨越发展的实际”概念的形成,既是基于对保山当前实际的清醒把握,也是基于对保山历史发展的深刻思考。在《保山地区志》的概述中,有几段精辟的话论述了保山的实际:“当人们还在为悠久的历史和值得骄傲的辉煌欣慰的时候,新一代保山人早已看到了在悠久和辉煌光环下的历史困惑。特有的资源优势和特殊的区位优势,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期望中的奉献。一面是三分之二人口已经摆脱贫困迈向富裕,另一面仍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贫困中寻求温饱;一面是丰富的资源沉睡大地,另一面却是有赖于资源开发的骨干企业寥若晨星;一面是大量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渴望与科技‘联姻’,另一面却是科学技术待嫁闺中,千呼万唤不出来;一面是面向南亚前沿阵地的区位优势,另一面却是对外贸易的跌宕起伏;一面是开发开放需要大量招商引资,另一面却因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滞后,外商投资举步维艰;一面是市场需求日新月异,另一面却是企业产品的传统依旧;一面是各种人才的奇缺,另一面却是基础教育的落后;一面宁让妻子儿女熬苦受穷,另一面却不愿冲出家门闯荡天地;一面常守空枝发慨叹,另一面却惧树头落凤凰;一面常常临渊羡鱼,另一面却不思退而结网……总之,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还滋生着许多的不协调。然而,机遇与挑战同在,发展和滞后并存,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保山人从历史的反光镜里看透了自己,开始和着时代的脚步,从全方位开放的高度,紧紧抓住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两张王牌。”“永昌绵延了几世纪的吉祥名字,将凭借历史给予的机遇,永承昌运,再创辉煌”。这些话,把保山的实际说得何等准确生动形象深刻,与今天我们所讲的区位、资源、产业、文化、作风优势和交通、产业、教育、体制、观念短板是一致的。该志为建国50周年而作,即断代断时于1999年,至今已十七年。弹指一挥间,十七年前分析研究保山实际得出的结论,至今都是正确全面科学的,至今都有教育启发指导意义。真正体现了“邑之有志、犹国之有史、民之有魂”。这些话,为我们今天认识市情、研究市情、推动发展、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教材。从保山历史发展的镜鉴和对现实的研判中,我们逐步形成了“优势明显、短板突出;跨越发展、开放先行;高速发展、金融为要”的实际概念和基本市情。优势明显分析了保山的优势和长处、历史的积淀和现实的可能;短板突出则分析了面临的种种问题、困难、矛盾,也指明了我们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跨越发展既是现实的需要,更是未来的召唤;开放先行则回应历史上保山辉煌的动因,也指明当今保山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高速发展和金融为要则说明全球化的时代,支撑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金融和科技,而不仅仅是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我们只有深入地、充分地、正确地分析了和认识了六个方面的市情,我们的工作思路、目标、措施,才能紧紧围绕这一实际来确定、来制定。

由此可见,要形成一个科学的实际概念,涉及到“上”“下”联系,“内”“外”结合,“远”“近”兼顾。

以呈贡形成“昆明呈贡新城建设”这个机遇来说,就是“下”具备这个条件,“上”作了这个决定;“内”有这个条件,“外”有比较优势;“远”必须如此,“近”别无选择。也就是说,呈贡具有作为昆明新城的条件,因而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在现代新昆明建设中,把呈贡作为先行区。从比较优势看,开发成本比较低;从近期看,选择呈贡作为先行区是正确、可行的;长期看也是如此。

再来看“保山跨越发展的实际”,就“上”来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为云南发展指明的方向,是省委、省政府对保山工作的新要求;就“下”来说,这是保山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去年全省上半年经济工作汇报会暨园区建设会议在保山召开,就是对保山跨越发展的肯定,对保山跨越发展的鼓励和鞭策。“昆明呈贡新城建设”“保山跨越发展的实际”这两个实际概念的形成,就是一个“上”“下”联系、“内”“外”结合、“远”“近”兼顾的典型案例。

我们在掌握实际概念中,常常犯的错误是注重“下”,忽视了“上”;注重“内”,忽视了“外”;注重“近”,忽视了“远”。或者只强调下面的具体情况,而不管上面的具体情况;只强调内部的具体情况,而不强调外部的具体情况;只强调眼前的具体问题,不强调长远的具体问题。在“上”“下”联系中找不到联系点,在“内”“外”结合中找不到结合点,在“远”“近”兼顾中找不到兼顾点。我们讲实际出发,往往形成了从“下”的实际出发,从“内”的实际出发,从“近”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上”“下”联系的实际、“内”“外”结合的实际、“远”“近”兼顾的实际出发。是从静止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运动的实际出发;是从固定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变化的实际出发,一句话,是从“死”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活”的实际出发。从一个不全面、不科学、不真实的实际出发,就会导致工作要么半途而废,要么事倍功半,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好事做不好。因为这个“好”建立在不全面的实际上,不科学的实际上,不真实的实际上,也就是说,是建立在不可能的实际上。因此,要把好事做好,我们必须从“活”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死”的实际出发,就要在“上”“下”联系中找到联系点,在“内”“外”结合中找到结合点,在“远”“近”兼顾中找到兼顾点。联系点、结合点、兼顾点就是全面、科学、真实的实际。这既有一分为二的辨证法,也有合二为一的辨证法。从一分为二中实现了合二为一,在合二为一中包含了一分为二。

注重“下”,不能忽视“上”,否则好多事就做不成,工作推动不了。以呈贡为例,这几年干部职工工作生活条件虽然有了改善,但是由于客观历史原因,有的机关和部门工作、生活条件依然很简陋,特别是教师队伍住房比较紧张。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解决好这些问题责无旁贷,也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于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快推进新城建设和全区的改革、发展,既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这就是注重“下”的问题。但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还必须从全区的实际出发,量体裁衣,循序渐进,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严格依照法律、政策办事,这又涉及到了“上”的问题。以我们保山解决干部公务员待遇为例,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我们干部和公务员的待遇在全省16个州市中是较低的。要逐步解决待遇提高问题,不仅我们自己下面要有钱,还要上面政策允许,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努力加快发展,解决自己有钱的问题,还要找到上面的政策依据。否则,下面有钱也无用。在具备了“下”的条件之后,此时“上”的情况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是“下”决定“上”,“上”决定“下”也是由“下”的情况决定的,但“上”制约“下”、“上”限制“下”、“上”禁止“下”的情况也是比较普遍。从实际出发,不仅仅是从“下”的实际出发,也包含了从“上”的实际出发。就是既要从“下”的实际出发,也要从“上”的实际出发,更要从“上”“下”联系的实际出发。“上”和“下”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只注重“上”而忽视“下”,干部职工有想法,不利于工作的推动;只注重“下”而忽视“上”,就会犯自由主义,导致好事不能办好,上面领导批评,下面群众埋怨,就像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在这方面,我们是有过深刻教训的。“上”“下”结合点找准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好事就能办好,良好的愿望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通常情况下,“下”处于主要矛盾方面。《荀子·劝学篇》讲,“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三国时代魏人王肃注在《孔子家语·困誓》中说:“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也就是说,不亲眼观看高高的悬崖,怎么能知道颠倾坠落的危险呢?不亲身游近深水旁,怎么能知道沉溺淹没的危险呢?不亲自看看浩瀚的大海,怎么能知道狂风恶浪的祸患呢?这充分说明深入第一线掌握“下”对形成科学实际概念的重要性。在工作实践中,上级要求我们做的,做不好没有道理;我们做好了的,上级没有道理不承认,也反映了“上”“下”联系形成实际的科学观点。“上”不可能制约、限制、禁止所有的“下”,“下”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发挥。在同样的政策下,同样的要求下,有的地方做得好,有的地方做不好,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善于以“下”促“上”,以“下”求“上”,以“下”感“上”,即促进、请求、感动,才能做好工作。

注重“内”,不能忽视“外”,否则好多事做不了,工作也推动不了。比如说产品推销,在最便宜的地方生产,在最昂贵的地方销售。什么地方是生产最便宜的地方,什么地方是产品最昂贵的地方,两者往往是不一致的。如果生产地是“内”,销售地是“外”,从实际出发,这个“外”的重要性不亚于“内”,这个“内”要更多地兼顾“外”。以呈贡的招商引资来说,由于现代新昆明建设,呈贡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昆明市委、市政府将给予更为优惠的政策,招商引资有着明显的优势,对有的项目可能还有选择权。但不能因为有优势、有选择权,就“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抬高门坎,坐等招商。而是要从服务、政策、机制创新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这就是“内”的问题。拿保山的招商引资来说,要注重研究国家、省、市的政策动态,如土地政策的调整,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变迁,投资者的实力、优势、心理等,这又是“外”的问题。在推进跨越发展的实践中,保山工贸园区招商还是比较有成效的,以山东恒丰纺织集团为例,“外”的因素是电价和劳动力成本吸引他们,“内”的因素是我们的服务感动他们,“51+49”的股份合作制,又找到了一个结合点,这就显示了内外结合才有的实际效果。“内”和“外”是相辅相成的。离开了“外”,“内”就不成立,“内”就不成其为“内”。只有既重视“内”,又不忽视“外”,招商引资才能取得实效。从实际工作来看,对“内”不重视,搞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对“外”一无所知,不了解别人的情况,还抱着“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老观念,势必犹如盲人骑马,夜半临池,非栽跟头不可。我们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少见多怪,不见全怪的现象,存在以老经验、老眼光看新事物的现象,就深刻地反映出我们掌握的“外”不多,掌握的“外”不全,掌握的“外”不准的问题,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两个极端现象:要么盲干,要么不干。诸葛亮在《便宜十策》中指出:“听细之大,以内和外,以外和内”,意思是说,将微弱的声音当成大声,以小见大,以内和外,以外和内。从音乐的规律也生动地说明了内外结合才能得出一个正确结论的道理。因此,眼睛既要向“内”,也要向“外”;头脑要向“内”,也要向“外”,不仅要把内部的事情看清楚、问清楚、想清楚,也要把外部的事情看清楚、问清楚、想清楚。如果在农业文明时代因地域的封闭而可以在一个小小区域内形成一个封闭的实际概念,那么在工业文明时代由于空间的扩大,就不可能形成一个封闭的实际概念,信息文明时代就更不用说了。对外部的市场不了解,对外部的先进技术不了解,一句话,对外部的一切不了解,怎么可能形成一个科学的实际概念呢?此外,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认识自然现象的工具不断更替,因此,要掌握科学的实际概念,我们还要掌握科学实际概念的工具,才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实际。农业文明时代的工具是铁器和铜器,工业文明时代的工具是大机器,信息文明时代的工具是电脑。善于利用这些工具,既有利于掌握“内”,也有利于掌握“外”,进而形成科学的实际概念。例如,中国掌握美国市场,应用现代化的工具,掌握的情况会既快又准,既多又全,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去做,就是过去任何时代的工具无法比拟的,充分说明新工具对掌握实际的重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新工具就是新思想、新观点的物化形式。

注重“近”,不能忽视“远”,否则,不仅得不到未来的西瓜,还会丢了到手的芝麻。以昆明呈贡新城建设和保山跨越发展为例,发展城市就要占土地,土地占了就必然出现失地农民。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失地农民问题,使他们自愿地离开土地,顺利实现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对推进新城建设至关重要。高度重视失地农民问题,从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社会保障等方面确保失地农民的利益,这就是“近”。但是根据当前的土地政策,征地费偏低,直接兑到农民手里的安置费用不多,失地农民利益的保障还需要通过发展城市经济来逐步实现,这就是“远”。再如征地费一次性兑付给农民,工作是好做了,但也留下了“后遗症”,由于失地农民情况千差万别,有的懂经营、善管理,可以以财生财;但有的则不然,几年后征地补偿费用完了,这部分人还会来找政府解决新的问题,这就是只重视“近”,忽视了“远”,没有考虑到用好用活这笔款项,通过壮大集体经济等方式,使失地农民的利益有一个长期的保障造成的。“远”和“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近”是“远”的现实反映,“远”是“近”的发展结果。在处理“近”和“远”的关系上,要找准兼顾点。只有既重视“近”,又不忽视“远”,新城建设才能顺利推进,失地农民利益才能得到长期保障。我们常常犯的错误是急功近利,顾了眼前丢了长远,做了今天不想明天,不仅不利于长远发展,眼前的工作也做不好。在远近兼顾中,涉及到过去、现在、未来。三者之间,总是相互关联而又互为条件,现在既是过去发展变化的结果,又是向未来发展的起点。过去不好的东西会反映到现在,过去好的东西也会影响到现在;现在不好的东西会反映到未来,现在好的东西也会影响未来。处理好现在,既是对过去很好的总结,又是对未来很好的开辟。一味地埋怨过去,并不能很好地从实际出发;一味地幻想未来怎么做,那一定是脱离实际的。

因此,要形成一个科学的实际概念,在注重“下”时,不能忽视“上”;在注重“内”时,不能忽视“外”;在注重“近”时,不能忽视“远”。同时,要牢记“下”、“内”、“近”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上”“下”要有机地联系,“内”“外”要紧密地结合,“远”“近”要有效地兼顾。只注重“下”、“内”、“近”,很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狭隘主义的错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等都是对这种错误现象生动形象的概括。只注重“上”、“外”、“远”,容易犯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夸夸其谈,粗枝大叶;口若悬河,不着边际;心中无数,无所适从等等都是对这种错误生动形象的概括。在解决下面的具体问题时,要懂得上面的政策;了解内部的情况时,要懂得外面的世界;在做好眼前近期工作时,要兼顾长远的工作,这样才算基本了解了实际、弄清了实际、掌握了实际。

如何才能做到“上”“下”联系、“内”“外”结合、“远”“近”兼顾呢?

首先,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武器。这个武器就是毛泽东的实事求是、邓小平的解放思想、江泽民的与时俱进、胡锦涛的求真务实、习近平的“三严三实”。它们是战胜经验主义的武器,对付教条主义的克星。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人永葆青春,具有活力和创造力。因此,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三严三实”的思想路线,就会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会从开放的角度看问题,就会从创新的角度看问题。思想就会解放而不会守旧,观念就会创新而不会落后,思维就会开放而不会封闭。我们就会有一种创造的动力、创新的欲望。一个科学的战略的确定、思路的明确、重点的确立,无不体现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例如,呈贡在抓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培育、特色农业的发展、城市化建设中,不抓菜、果、花特色农业,农民过不上好日子;不发展工业,县域经济实力强不了。这都是对发展中的实际、变化中的实际不断深化认识的结果。从呈贡这几年的抓特色农业富民,到现在的抓新型工业强区,抓新城建设富民强区,既是对实际认识的过程,也反映了认识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保山在跨越发展中,从农业大市向工业大市进军,再向信息大市迈进,都是对实际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也是我们实践能力不断提升过程。

其次,要不断学习。学然后知不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习才能丰富知识,学习才能提高能力,学习才能进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甚至一个人,如果停止了学习,那就意味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地区、这个人停止了进步。进入知识经济年代,学习型的国家才是有希望的国家,学习型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学习型的地区才是有希望的地区,学习型的人才是有希望的人。对实际的掌握,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达到。这就要求我们面对变化的实际,必须用学习的态度、探索的态度、谦虚的态度去对待,切忌对变化的实际熟视无睹,对变化的实际自以为是,对变化的实际无动于衷。不怕对实际不掌握,就怕不去掌握;不怕对问题不了解,就怕不去了解;不怕对矛盾不认识,就怕不去认识;不怕存在困难与问题,就怕不去解决困难与问题。

第三,要努力实践。实践之树常绿,实践之树常青。无论是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教育创新、文化创新,还是其它一切创新,并不是人们在头脑中凭空想象出来的,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只能在不断解决实际问题中产生。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如此。当现有的理论不能解决某一自然现象,这对自然科学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件好事,意味着经过人们的探索和创新,将产生新的理论。社会科学作为一门科学也应当如此。当某些社会问题用原有的理论不能解决的时候,不应当消极悲观失望,而应当抱着积极的态度,在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回到实际中去,积极实践,探索方法,创新理论,寻找更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马克思有一句精辟的话:当问题产生的时候,也就同时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与方法是一对矛盾,同时产生、同时发展、同时消失。有了问题而不能解决,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因为我们对实际情况、实际问题不掌握,或者是没有掌握问题的实质。虽然掌握了很多材料,但都是表面的、不真实的材料,不是可以得出正确结论和方法的材料,因而找不到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市委按照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提出“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办法能解决问题就用什么办法、什么人能解决问题就用什么人”的干部导向,也是根据这个科学原理而来的,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理论根据的,只不过是一种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要找到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要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中去。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建设现代新昆明率先启动呈贡新城建设的战略决策,就是在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产生的,是多年来昆明城市发展的经验积累,是实践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重大举措。我们正在进行的昆明呈贡新城建设就是这一战略决策的具体行动。省委、省政府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考察云南时的讲话精神,作出“云南要走出一条跨越发展的道路、把云南建设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心、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民族团结和谐的示范区”,既是云南省发展的理论创新、更是云南发展实践的结果。这是我们党领导云南人民发展的历史结晶,这是云南人民创造创新精神的体现,这是云南人民共同的心愿。没有跨越发展就不会有物质基础、没有物质基础的发展是靠不住的。没有物质基础的发展最终会被人民唾弃。就保山来说也是如此,我们要有危机感!要有被唾弃感!要有被抛弃感!离开了实践,我们的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认识从实践中产生,思想在实践中产生,战略在实践中产生。我们的责任,就是善于指导人民群众的实践,善于概括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善于用从实践中产生的思想指导实践,不断地实践又实践。

对实际的掌握,从而得出科学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不断探索的过程,不断思考的过程,不断实践的过程,非下苦功不可。懒汉是入不了门的,凭聪明的脑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愿意学习、探索、思考、实践,就永远只会游离在全面、真实、科学的实际大门之外,永远入不了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主题学习个人心得体会

全文共 948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教学要实现"人文性回归",语文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再把语文定位为一种知识的教学,而更多的是一种生命的体验、生活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本周我有幸参加了有教育局组织的肃宁县"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研讨会,听取了来自于北京新学校的刘修勤主任,山东青岛民乐小学的王增艳等名师的专题讲座和展示课,以及学科专家对改进阅读,学习语文的一些看法及建议,感受颇深。

1: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

为进一步解放老师与学生,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起小组合作学习机制。课堂上老师少讲,精讲,让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科学规划,合理安排

老师要打破常规,制定科学合理适应学生的教学进度及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课时,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学习面,提升综合能力。真正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让学生不在觉得学习语文是件难事,不在觉得语文深不可测,让学生从此爱上语文。让语文回归"国语".

主题单元教学必须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单元课文的相通点,找出学习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适合学生高效学习的学案。在精读课文中教师引导学生摸索出学习方法,然后在略读课文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交流。

3:多种课型,多元化教学。

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高效率,知道学生拓展学习内容,加大阅读量,增强分析能力。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学习方法,针对课文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巩固能力的养成与提升。

4:优化课程建设,建立评价机制

多元课程建设为语文主题学习拓展了渠道,更符合现在所倡导的大语文观;建立完善的评价激励体制有利于主题学习的实施。其实评价更应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最终目标。王增艳老师的评价简洁而诙谐,让学生很自然的愿意喜欢与老师交流各种想法,很值得我学习。

5: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阅读兴趣

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选文的特点进行课外学习阅读的引导。在活动课上让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也有助于各科学习的拓展。

总而言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整合多种资源,引导学生主动读,听,写,参与到各种语文主题学习活动中,创新主题学习方法,让语文学习变得有趣轻松,在不自觉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纪委书记学习《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心得体会

全文共 1423 字

+ 加入清单

1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百名红通人员”付耀波、张清曌忏悔录,引起广泛关注。其中,有这样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由于我们犯罪,原单位的多名领导被判刑和处分……”

言非虚。

2月,中央纪委通报7起责任追究典型案例。其中,因付、张涉嫌贪污公款并外逃,履行“两个责任”不力的辽宁省本溪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支队及其上级单位市人社局共十余名领导干部,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责任追究,有的还因玩忽职守罪被司法机关判处刑罚。

“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是启动问责的一个重要情形。日前出台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对此有着明确表述。在总结历史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条例》规定对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六个方面失职失责行为进行问责,为责任追究提供了“问题清单”。

“其他应当问责”的兜底条款不谈,前五个方面的问责情形,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都能清楚“定位”、准确“比对”,既不陌生,也不新鲜——

单位多次发生公款旅游等问题,中国证监会上海期货交易所原党委书记、理事长杨迈军被问责,是为“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落实”典型。

巡视、抽查发现问题整改不力,湖北省地税局原党组书记、局长许建国等人被问责,堪称“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置、不整改不问责”的代表。

下属发表严重违反政治纪律言论,山西省古交市交通局党总支书记闫祥明等人被问责,足见“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失职”、“党性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宗旨教育薄弱”教训之深。

……

林林总总的问责案例中不难发现,《条例》坚持问题导向,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但又并非贪大求全、面面俱到。

《条例》抓住了主要矛盾,找准了突出问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杨伟东说,《条例》聚焦政治责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概括问责事项,释放出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

焦政治责任开展问责,是解决管党治党突出问题、厚植党执政政治基础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要进展,但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等问题仍然突出。这些问题,说到底就是管党治党不严、责任担当缺失。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到全面从严治党,再到党的建设……党的责任无处不在。无论是塌方式腐败、拉票贿选案等重大事件,还是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四风”问题,抑或是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组织生活不健全,都是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不到位的具体体现。

“党的责任就是政治责任。对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进行问责,就是要问其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的政治责任。”杨伟东说。

法是善治的前提。据统计,在现有500余部党内法规制度中,与问责有关的有100多部,其中,专门规定就有12部。但这些法规制度多是对事件事故等行政问责作出规定,并未突出坚持党的领导、紧扣全面从严治党,问责规定零散、内容不聚焦。为此,整合问责制度,形成基础性党内法规,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证。

《条例》篇幅不长,但无不紧扣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虽是“问题清单”、“负面清单”,却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落实政治责任、践行忠诚干净担当提供了正面遵循。

千遍,不如问责一次。

“制定《条例》的目的,就在于高悬问责利剑,宣示责任追究动真碰硬、一追到底的决心。无论是党组织还是党的领导干部,不担当、不负责,就要被追责。”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元跃旗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习总书记七一讲话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寻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路上,各种政治力量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试图找到救国救民的路径。先有康有为和梁启超君主立宪制失败,中华民国军阀混战,最终,时代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在秘密状态下召开了中共一大,开会的过程中惊心动魄,出席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差点被法租界的巡捕抓获,后来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进行。在同时代的其他一些党派,实力都强于共产党。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我们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并最终战胜了各种反动势力建立新中国。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

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当我站在红色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我心中无比自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年建党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广大共产党员必须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牢记习总书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教诲,应当心中有党,在党言党,在党爱党,自觉维护中央的权威,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应该都能够了解党艰巨而辉煌的发展历程,向身边的群众宣讲党的历史,解释党的政策,传播党的声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长征精神的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创造了万里长征的奇迹,他们饱经风霜,就算环境再怎么恶劣,也不向困难低头,坚持到最后,是为了换来如今的安定繁荣。

一为14岁就参加红军、曾经走过草地、戎马半个世纪的老红军战士,原济南区副政委任思忠老人。这位83岁的老人的话匣子打开了,谈起过去的峥嵘岁月,老人的神情激动起来,双唇有些颤抖……

1935年下半年,任老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教导团一连指导员。大军从阿坝向绥靖方向进发。来到黑水河时,便桥已经被毁掉,南岸则被土匪占领。为保证主力部队过河,任老和另外30名干部战士趁黑夜泅水渡河。时值隆冬,水流湍急,冰冷刺骨,成功游到对岸的只有8人。接下来就是一次令敌军魂飞魄散的突袭,大部分敌军在睡梦中被击毙,8人很快便占领了桥头堡,大部队顺利搭起便桥。任老却因此染上了重伤寒,红军缺医少药,食物的供应已经断绝,他的病情一步步恶化,常常昏迷不醒,战友们便抬着他行军。20天后,部队走出草地,来到绥靖。此时任老长期休克,战友们误以为他已经死了,便把他放在山洞里。任老苏醒过来了,挣扎着爬向河边喝水,十几米的距离,任老竟爬了两三个小时。当地居民郝老汉每天熬小米粥喂他。他每天搬小板凳坐在大门口,希望看到队伍上的同志。任老的病痊愈后,重回革命队伍。

红军战士们不怕苦、坚强、无私、不屈不挠……任老当时只有18岁,却有着大人一样的坚强意志。他坚信自己的努力定能换来百姓的安定繁荣,太平盛世。使中国成为强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学习公安民警蔡松松心得体会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2月28日上午9点30分,“新时期的罗盛教”——蔡松松同志追思会在泸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举行,有关部门领导、蔡松松生前警队同事及社会各界代表300余人参加。泸州市委副书记谭红杰表示,学习蔡松松同志,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实心实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崔莹而英勇献身的事迹,为中朝两国人民传颂。在全中国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今天,一位普通的党员,一位普通的警察,像当年的罗盛教一样,演绎出一曲悲壮的颂歌。蔡松松,一如他的名字,就像一颗扎根祖国大地,英姿勃勃、虬枝劲干的松树,平凡中演绎伟大,平淡中创造辉煌。我们追思蔡松松,就是要从他看似普通的人生旅程中,读懂他的精神内涵,在为民服务的路上做得更好。

做好事学优雅的“松姿”。松树,没有花儿的芬芳,但一年四季枝叶茂盛,生机勃勃。到了冬天依然是苍翠挺拔。那优雅的姿态,与谦恭、傲岸连在了一起。特别是那独具一格的“迎客松”,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远近客人。蔡松松,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一位优秀的人民警察,期间渗透人生的,就是为群众“做好事”。从抗震救灾到精准扶贫,从雪域高原到酒城泸州,他都始终保持着“为人民服务”的优雅姿态,赢得了组织的好评,群众的赞誉。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不管在怎样的条件下,“服务人民”的姿态不能变,行动不能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学习团章团史心得体会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团章团史的学习,同学们更加细致的了解共青团,同时也对团学工作有了总体认识。地大学子定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做优秀的共青团员。

通过学习团章,我更加认识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另外,中国共青团还是一个拥有光辉历的出色组织,作为一名光荣的团员,我们应该严于律己,不断的增强个人的团员意识,用实际行动展现当代青年的时代性与先进性,绝不能让胸前的团徽褪色

当代的大学生作为一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员,必须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一个21实世纪的大学生,作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的一员,平时更应该努力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要自觉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为自己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要自觉地徐希党和团的有关理论精神,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得自己能够在各方面都能够得到进步,为能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而努力。

现如今,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神5、神6、神7的顺利升空,珠穆朗玛峰高度的重测测量完成,世界上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的通车,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得到了显著地增强。此刻,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作为实际之初的共青团员,一定要按照团章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其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1777 字

+ 加入清单

我有幸参加了古城区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培训班第一期2班在区委党校举行的开班典礼。为期四天的培训在春意盎然的丽江古城展开,期间区委、区政府邀请到了云南大学马列学院院长任新民教授、云南民族中学校长李暾,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校长李先启、苏州中学正校级督导员丁云珩等国内一线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讲授,旨在通过师德师风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开班典礼上,和茂卓副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首先传达了省、市、区党代会以及区委三届二次全会的主要精神,介绍了当前古城区的教育现状。同时,分别从形式发展的需要、学校发展的需要、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三个方面提出了深刻理解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培训中,任新民教授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两个方面进行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师的素质的提高的讲座。李暾教授围绕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塑造优秀教师形象,从教师师德师风概说、培养和提高两个方面进行演说。李先启校长及团队用他们的思想与实践告诉我们教育就是播种爱。丁云衍教授从热爱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热爱岗位是师德建设的前提,热爱学生是师德建设的关键及热爱学科是师德建设的基础四个方面指出师德的本源在于“爱”。讲座结束,全体人员还参观了古城区园林绿化建设进程、廉租、公租房建设现场及新农村建设成果。

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我的体会是:一要爱岗敬业,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树立育人为本、做人民满意教师的理念,勤奋工作,尽职尽责,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二要关爱学生,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位学生,用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要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时时、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言谈举止做学生的楷模,真正实现以德育人的目标,构建起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三要教书育人,要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按照“尊重学生个性、关爱学生成长、发展学生潜能、完善学生素质”的要求,处理好个性与共性、感性与理性等各种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努力营造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四要为人师表,教师要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使老师在学校做学生的表率,在社会上做公民的表率;五要加强学习,要学以立志、学以正德、学以养心、学以增智,重视在职培训,勇于改革和实践,要在学习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体现出自己新的更高的价值。

“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争取创造一片绿洲”,“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这是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十佳精神文明人物、全国十大师德标兵、全国十佳知识女性、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党的十七大代表,华坪县女子中学校长、华坪县儿童之家院长张桂梅老师的话。为了孩子们,她全身心投入教学,将自己的病痛置之度外;为了给孤儿们一个温暖的家,她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将所有的爱都浇灌到了这片土地上;她从容面对人生中经历的酸甜苦辣,以无比坚强执着的信仰,坚守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坚守着对华坪少年儿童的爱和奉献。她以三尺讲台为升华人生价值的中心,努力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坚守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追求和无畏,托起了一片美丽的天空。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重要驿站,而教师是引领他们健康成长的向导;学校是培养和造就伟大祖国未来栋梁之材的摇篮,而教师是陪伴他们畅游知识海洋的灯塔;学校是党和人民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要基地,而教师担负着托起这些明天太阳的神圣使命。

讲台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舞台,教师的思想、知识、形象、态度等都在讲台上放大给全班的几十个学生,特别是在中小学里,老师在讲台上的表现不仅将影响到学生的成绩,甚至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人生,我们只有倍加珍惜在三尺讲台上解惑、传道、授业的机会,才能坚守住对国家、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一辈子的问心无愧,才能坚守住教师这个职业的光荣和幸福。

党和人民给予了教师崇高的荣誉,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愿意站在三尺讲台上为党的教育事业添瓦加砖,坚守好为祖国和人民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信仰,直到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1485 字

+ 加入清单

改革没有穷期,创新永无止境。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高度重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破除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总方向。我们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认真做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围绕影响和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重大问题,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人才人事制度、科技评价制度和科技资源配置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释放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围绕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制度,积极推进市场监管、要素价格、投资制度等重点体制改革,为创新创业开辟广阔市场空间。加快建立规范化、常态化的督查制度,重点消除改革方案制定和落实过程中的“中梗阻”现象,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全面依法治国为创新驱动发展夯实制度根基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吹响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号角。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将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利的法治环境。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有关科技创新的法治建设,修订了科学技术进步法和专利法,正在修订科技成果转化法和研究制定职务发明人条例,创新的法治环境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了创新立法重点,要求“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科技领域法治水平,必须紧紧围绕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展开。要加快制定国家创新基本法,明确创新在政府管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规定促进创新的综合性、系统化政策要求和措施,保证财政对创新的投入。研究制定国家科研机构法,加快有关创新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完善,规范科学发现、技术开发、工程化、商业化应用与市场推广等活动,逐步形成以保障和促进创新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保障和促进全面创新。加强科研诚信制度和科学伦理、科研道德及学风建设,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恪守诚信,遵纪守法。

全面从严治党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党兴则民族兴,党强则国家强。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事业发展历程,党的领导是取得辉煌成就的有力保证。一大批优秀科学家把创新追求和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用实实在在的创新行动和创新贡献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他们理想信念坚定、工作作风踏实、善于攻坚克难,是我国创新事业的中坚骨干。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伟大征程中,有许多硬骨头要啃、许多险滩要涉,他们依然是党、国家和人民可依靠、可信赖的中坚力量。

全面从严治党是科技事业健康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坚强保障。我们必须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创新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在党员干部和科研骨干中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科技价值观;使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时刻铭记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敢于担当,团结和带领广大科技人员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建功立业。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在校教师西迁精神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六十多年前交大师生响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投身西部建设,他们在西北扎根几十年,不仅为西部培养了大批的顶尖人才,也为西部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现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西部大地的关切和对于“西迁精神”的指示更加坚定了我心中的理想,也踏实了脚下的力量。“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我眼中,这不止是一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口号,“西迁精神”也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奉献精神,更是一种家国情怀。支教生涯中数百个日夜挑灯备课,定期家访辅导困难学生,这将会成为我一生最宝贵且炙热的回忆。

五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陕西,尤其是来到西安交大,不仅给陕西的父老乡亲带来激励,还给我们在陕西读书的学生们一种感动。总书记带领我们回顾了西安交大的发展历史和“西迁精神”的内涵意义,为我们讲述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艰辛历程,以及中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攻坚克难,取得伟大进步的历史,让我们无比感动和高度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精神”的肯定,也让我们重新翻开那些尘封的一件又一件可歌可泣的事迹。正是因为老一辈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才有了今天教育的发展。正值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全国上下仍然众志成城面对着这次“大考”。

我相信青春最大的幸运,是将个人成长的点滴汇入国家发展的洪流,在接下来的支教时光里,我定将践行“西迁精神”,用青春和热情努力“绣”好扶贫和扶智的同心圆。

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无数奋斗在一线的青春力量更是生动诠释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西迁精神”。曾经,我作为一名防疫志愿者,尽管疫情肆虐,我也一直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严格测量每个人的体温,做好每个人的信息登记,只为守住家乡一片净土。现在,疫情有所好转,但是疫情不息,战斗不止,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时刻牢记自己退役大学生士兵的身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我青春热血,献身战“疫”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万人在线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72 字

+ 加入清单

一、“ 刀不磨会生锈,人不学习会落后” 。民间有句谚语,非常贴切的反映了学习的重要性:“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习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力武器,是新的形势下做好基层领导工作的重要法宝。学习能促进思维创新,思维创新促进智力发展。毛泽东主席早在50年代就曾指出:“我们现在许多同志不下苦功,有些同志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打纸牌、打麻将、跳舞这些方面,我看不好,应当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养成学习的习惯。”区委、区政府历年来都特别重视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干部,这次区委组织部又推出党员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对党员干部队伍强化学习、提高素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一是在线学习解决了工学矛盾的突出问题。它突破了面对面式授课,使整个学习变得灵活便捷,完全可以利用工作的闲暇时间,打开电脑就能进入“党员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因此,一些零散的时间也就变成了学习充电的好机会。二是学习的针对性强,效果亦非常明显。“党员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利用灵活的时间和丰富的内容,提供了一个完全可以根据个人所需自主学习的平台。在完成必修篇目或选修篇目的同时,还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政策与形势、党的建设、经济管理、民主法制、xx大学习、人文社科、领导艺术与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学习。

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一个人学习而不思考,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孔子的话很有道理。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这正如人摄取食物一样,只学不思,那就是不加咀嚼,囫囵吞枣,食而不化,难以吸收,所学知识无法为“己有”。同时良好的思维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党员干部在线学习平台”为参学对象提供了极好的学习和思考的平台。一是在线学习平台促进了干部理论修养的提高。学习平台提供了针对性很强的学习篇目,为领导干部量身定做学习篇目,并以客观题进行学习考核、主观题撰写心得体会的方式进行交流,帮助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去认真思考和认识一些问题。二是在线学习平台促进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利用电脑、敲键盘、按鼠标、做考题、写心得的学习方式,一开始还有些不习惯,通过一段时间的应用,逐渐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了,文字功底加强了。

总之,吾认为“党员干部在线学习平台”以生动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灵活的方式,进一步拓展了党员干部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途径,调动了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让学习渗透到了每个人工作和生活之中,为我们每名党员干部搭建起了一个“学得快、记得牢、用得好”的现代化学习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心组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1997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上半年,人社局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按照市委宣传部的安排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习型党组织创建为契机,以提高中心组成员理论素养、科学决策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为目标,认真组织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市四次党代会及各级主要领导讲话精神和依法治市等专题,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为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理论支撑。

一、周密组织,精心计划,坚持学习管理制度化

经验交流。最后,根据工作需要,将学习计划、学习材料、学习记录以及中心组成员的笔记和学习心得进行了归档。

(二)落实学习推进机制。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精心制定学习计划,印发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心组理论学习指导计划》,做到“三个落实”和“四个结合”。“三个落实”,即时间落实、内容落实、方法落实。时间上,中心组要求全年组织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12天,每月集中学习不能少于两次。内容上,把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省委和市委有关会议精神、市四次党代会精神、依法治市等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方法上,针对与会对象和阶段性工作需要,采取集中学习、外出考察、专家讲座、现场调研、郑州都市区新郑组团城市建设主题党课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学习原则上,中心组努力做到了“四个结合”,即把学习贯彻中央、省、市重大决策,树立科学发展观,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把学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同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把学习加强党的领导班子建设,同提高党委的执政能力建设相结合;把学习型党组织同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相结合。

(三)健全学习考勤制度。认真履行学习制度,明确学习目的,要求中心组成员自觉遵守学习时间和学习纪律,妥善处理工学矛盾,严格落实学习前签到、请假制度,因工作无法参加学习的,必须事先请假、事后进行补课。中心组学习出勤率都保证在90%以上。

二、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内容

中心组学习在总体上坚持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习内容及实际情况,在抓好集中学习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化的方式,以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集中学与分散学相结合。围绕阶段性主题及上级的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重要工作安排展开学习,集中学习时,每个专题都明确有领导主讲和中心发言人,做到主题明确,观点鲜明,有指导性,有创建性。分散学则以“五比五看”读书竞赛活动和“红色经典”读书活动为契机,加强个人自学和讲学,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化优势,通过下载专家讲座、多媒体演示、录像等增强学习的多样性和生动性。

(二)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请进来”,利用好党委党校这个平台,邀请理论方面的专家召开专题讲座,邀请上级业务部门指导改进工作,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走出去”,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及到兄弟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取经求教。组织党员干部到井冈山、延安等革命老区参观学习,通过追寻先烈足迹,重温入党誓词,使党员干部思想受到了洗礼,党性修养进一步提高、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得以牢固;

(三)研究性与课题化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联系工作实际,结合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多种形式,做到经常深入乡镇、社区、贫困农村、企业进行调研、服务,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研讨的课题,根据课题内容,有针对性地搞好学习。

三、坚持学以致用,推动理论学习实践化

(一)开展集中研讨,在推进思想解放上下大功夫。按“学理论、转观念、出思路、定策略、强班子”的学习目标,最近,中心组认真组织学习了中央领导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讲话精神、“七一” 讲话、市四次党代会精神等重要篇目,对自身在理论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深刻剖析,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了整改措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我局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形成适合我局自身发展的对策,明确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达到了学习一次提高一次的目的。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在打造干事型队伍上下功夫。党委中心组在学习过程中,坚持通过学习主动把理论文化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动力,真正把学习的过程转化为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过程,提高了解决实际矛盾和应对当前新形势下新问题的能力,使各项工作能够向纵深发展。

今年以来,在学习中,党委中心组进一步牢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勤奋好学作为责任,把学以致用作为目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提高了党委中心组整体的政治理论素养;二是增进了团结,振奋了精神;三是推动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实现了时间与任务同步。下半年,我们将按要求不断加强学习,继续发扬勤学善思、学以致用的优良作风,着力打造全局上下“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良好氛围,努力实现“学习有起色、工作上台阶”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国家安全法》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1322 字

+ 加入清单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我国国家安全问题,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他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概念,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他进一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同志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新概括新论断新思想,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回应了人民重大关切,对于应对我国国内外安全挑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充分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意义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以整体的、全面的、联系的、系统的观点来思考和把握国家安全问题。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运用,是深刻总结我们党维护国家安全的历史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安全稳定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得出的科学结论,是我国国家安全理念的重大创新。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国家安全问题是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坚持从总体上思考和把握国家安全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毛泽东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强调,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江泽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出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胡锦涛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变化,牢固树立综合安全观念。可见,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我们党关于国家安全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的深刻总结。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国家安全环境新变化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西方国家不愿看到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与其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中国赶上和超过他们,不断加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力度,加紧策划“颜色革命”,千方百计进行战略遏制和围堵;我国周边领土主权争端、大国地缘竞争、军事安全较量、民族宗教矛盾等问题更加凸显,在家门口生乱生战的可能性增大;各种敌对势力遥相呼应,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三股势力”有所抬头,不断向内陆地区滋生蔓延,范围不断扩大;我国长期形成的外向型经济还没有根本改变,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对外贸易顺差过大,经济摩擦日益增多;

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安全状况极不乐观;我国能源消耗较多,相当一部分需要进口,对外依赖度不断加深,能源安全风险加大;我国是世界上在建核电机组最多的国家,而且周边几个国家都拥有核技术或核生产能力,核威胁阴云重重;我国是一个网络大国,面临的境外网络攻击和威胁十分严重,已成为黑客攻击的最大受害国;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群体性事件频发多发,影响着社会稳定和谐,等等。

国家安全形势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努力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以确保整个安全机构能够协调高效运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