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洛阳龙门石窟讲解词(优秀19篇)

导语:龙游石窟的发现使得龙游县一举成名,夺得了国家五A级旅游景点的荣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洛阳龙门石窟讲解词,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浏览

4915

作文

314

带你走进河南洛阳作文

全文共 8315 字

+ 加入清单

洛阳,素称“九朝古都”,但实际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洛阳作为都城,前后历时1500年,是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古都。 距市区13公里的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这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

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获得了一个形象化的称谓“伊阙”。隋炀帝都洛阳,因宫城城门产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龙门”之名即延用至今。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就雕刻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南北长约1公里。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开始营造,经过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延至北宋,累计大规模开凿约四百余年,现存窟龛 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其窟龛、造像和题记数量之多,居中国石窟之冠,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61年确定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凌驾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艺术,由于魏、唐两代皇室的参与而形成了龙门石窟皇家风范的重要特色,许多窟龛或造象的兴废变迁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龙门山色”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首。

北魏以来,这里松柏苍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为有名。山脚处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荡漾,唐代时行船往来,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形成了旖旎葱茏,。钟灵毓秀的龙门山色。伊阙风光。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赋诗吟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的佳句,声名远扬,今诵尤新。 潜溪寺朋友们,下面我们将参观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潜溪寺。潜溪寺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主像阿弥陀佛居中而坐,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面容丰满,胸部隆起,表情静穆慈祥。两侧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体躯比例适中,丰满敦厚,表情温雅文静,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艺术的长足发展。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又一个繁盛期。佛教学风在“破斥南北、禅义均弘”形势下,南北佛教徒们不断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完成了对以前各种佛教学说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使佛教中国化的趋向更加明显,也使佛教造像艺术充满了清新与活力。因此,在造像艺术上发生了不同于北魏时代造像风格的变化,潜溪寺中的造像已揭开了盛唐那种丰腴、典雅的造像风格的序曲。

宾阳中洞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意义重大、比较彻底的汉化改革,历史上称为“孝文改制”。最高统治者实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对当时皇家贵族发愿开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响。下面我们将参观的宾阳中洞的造像风格和服饰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称为宾阳三洞。宾阳三洞因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且并排布局而得名。这三座洞窟从公元500年开凿直到523年停工,历时长达24年还未完工,史书记载用工多达80多万。中间的为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从南向兹依次为过去世燃灯佛、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和未来世佛弥勒佛。

宾阳中洞的窟顶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顶部,地面雕刻着大型莲花,周边是莲花花瓣、水波纹和其它装饰图案,如同鲜艳美丽的地毯式样子。这种形式使人很自然联想起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主佛释迦牟屁,造像手法已和北魏鲜卑族拓拔部固有的粗犷敦厚之风有所不同,而是吸收了中原地区汉民族文化的成分和当时南朝所流行的“清瘦俊逸”的风尚,形成了迁都洛阳后佛教造像“秀骨清像”的艺术形式。主佛体态修长,面容清瘦,眉目疏朗,嘴角上翘,表情温和,神采飘逸。服饰已脱去了云冈石窟中双领下垂式袈裟和偏袒右肩式袈裟,改为中原地区褒衣博带的形式,衣裙下部雕作羊肠纹拖在基座前部,一层一层折叠着。这种雕造风格迅速在全国流行开,成为北魏时期佛教艺术中国化、民族化的造像特色。 这种造像手法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接近了许多,正是孝文帝改制在龙门石窟造像上的反映。 中洞窟门内前壁两侧下层各有一幅大型浮雕,北为孝文帝及侍从礼佛图,南为文昭皇太后及嫔妃礼佛图。这两幅作品,精美绝伦,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而去,现分别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1978年,当人们拆除宾阳中洞的清代所建砖券门时,雕凿于北魏时期造型鲜为人知的天王造像显现在人们面前。朋友们请看,当时在窟门过道两壁上发现的就是三头四臂的帝释天王和四头四臂大梵天王浮雕。 宾阳中洞完成于六世纪中叶,它显示了当时我国石窟艺术发展的高超水平。

伊阙佛龛之碑-----李泰与宾阳南洞朋友们,我们现在所看的这块大碑,名为“伊阙佛龛之碑”,由唐太宗时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中央令、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这通碑为目前国内所见褚遂良楷书之最大者,字形奇伟秀美,是唐楷书法艺术的珍品。碑文主要记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为其母文德皇后长孙氏死后做功德而开凿,碑文中并有大量粉饰、美化李泰之语。因此,结合太宗末年李泰与太子李承乾争夺太子位的史实可知,李泰借为母亲开窟造像做功德,实有获得太宗好感,为自已捞取政治资本的目的和用心。需要说明的是,这通碑原应为此魏所雕的宾阳中洞的造窟碑,到了唐代李泰为节省费用,竟就势磨去原有碑文,又重新雕刻成唐碑的。 宾阳南洞下面我们参观宾阳南洞。宾阳南洞是在北魏未完工的基础上,为唐代早期又继续开凿的洞窟,所以在造像艺术上承北魏刚健之遗风,下开盛唐活泼生动之气象。主尊像阿弥托佛面部丰润,嘴唇厚大,衣纹自然、流畅。这一期间的宝座都是呈方形直角,到了盛唐才趋向于莲花束腰须弥座的形式。

洞内龛像密布,其中太宗贞观年间的题记达19处,为中国石窟中贞观题记最多的一窟。众多的造像题记为研究初唐的石窟造像艺术提供了珍贵的文字资料。 摩崖三佛龛朋友们,我们面前的这一窟因临山摩崖造像且题材为三佛而称为摩崖三佛龛。崖壁上为三坐佛,以弥勒佛为主尊居中,左、右二结迦坐佛。以弥勒为主尊的三佛题材为中国石窟所罕见。该窟无题记,结合文献研究,该窟应为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制造佛教神学舆论所开凿,宣扬武氏为弥勒下凡,以利于稳固政权。它开凿于武周政权时期,即公元690年左右,因武氏晚年发生了张柬之策动的政变,武周政权结束,该窟随即中辍,因此,窟中造像仅为毛坯,比较粗糙。 万佛洞 万佛洞因洞内窟壁上雕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而得名。窟顶莲花周围刻有“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千尊像龛”的题记,表明这个洞窟完工于公元680年的十一月三十日,主持修造者是大监姚神表和内道场的智运禅师。 主佛阿弥陀佛的造像手法体现了唐代盛行的以丰腴为美的审美时尚,表现出一种雍容大度、仪态轩昂的造像风格。人物波状的发纹、丰满圆润的脸部轮廓、垂肩的双耳、宽厚的双肩、简洁流畅的衣纹都表明盛唐的雕刻技艺在这一时期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主佛端坐于仰覆莲束腰须弥宝座上,在宝座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托重力士,他们的肌肉突出,富于动态,与主佛的静态,一动一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南北两壁雕刻的一万五千多尊高约4厘米的小佛,把整个万佛洞装点成西方佛国中佛祖弘扬佛法、众生虔诚聆听的场面。在窟顶碑刻题记的外侧是凌空飘舞的飞天,这飞些天手捧供果,翩翩起舞,与它对应的是窟内南北两壁壁基下部的伎乐人。每侧墙壁下部各有6位伎乐人,手持空篌、法锣、羯鼓,一方面为研究唐代音乐提供了史料,另一方面,它们与窟顶飞天上下呼应,营造了一种西天极乐世界里,歌舞升平,万人成佛的场景。 万佛洞前后两室,窟门外两侧为二力士,前室南北壁原来刻有龙门石窟体形最大、造形最为精美的护法狮子两尊,20世纪30年被盗,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窟门外南壁上部刻有一观音菩萨,面部丰润,体态健美左手提净瓶,右臂向上弯曲持佛尘搭于右肩。她那扭动的身躯、微斜的头颈、丰满的胸部,形成了优美的曲线,显得含蓄、端庄,是唐刻观音菩萨的杰作。 双窟 万佛洞下的这两座洞窟因并排雕凿且有共同的前室而得名“双窟”。北洞中是三世佛造像,主尊为释迦牟尼,南北两侧是二弟子、二菩萨以及过去佛和未来佛。三世佛的造像题材表现了佛教世界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双窟的南洞里,雕凿的主佛是弥勒佛,南北两壁上雕有小千佛。

弥勒和释迦牟尼分列在南北两个洞窟,称作双窟,它们完工于同一时代,所以在人们的想象中是当时的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共同临朝执政的一种局面。在这个历史时期,武则天实际上是掌管朝廷的重权,奏章都由她来批阅。武则天在这一时期,为了积极树立自己就是弥勒下世这一思想,但又有碍于李治在位的实际情况,所以就把释迦牟尼和弥勒共同雕凿于南北两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种双窟并列的局面。 莲花洞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洞窟称为莲花洞。因洞顶有一朵保存完好、直径达3米多的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洞内造一佛二弟子,均呈立姿,为释迦牟尼带领两个弟子游说讲经之像。主佛采用高浮雕手法,两侧的弟子迦叶、阿难用浮雕手法,对比鲜明。迦叶身披厚重的袈裟,手持锡杖,胸部肋骨暴露,细腻地表现出这位佛教继承人经过艰辛岁月,长途跋涉的形象。他右手拄着的锡杖上带有九个响环,震地有声,据说是佛教中一种法器。人们听见响环的声音,就知道佛祖到来,出外叩拜佛祖、倾听佛法。

二弟子的头像于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现都存于法国吉美博物馆。 窟顶莲花周围环绕着飞天,她们手捧供果和其它的器皿,显得飘逸洒脱,在《妙法莲花经》里曾有这样的记载:飞天是佛教中的香因神,说是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表现了佛教中飞天和伎乐人营造出欢乐和谐的场面。 洞窟南壁左上部层层排列了几层小型佛像,据说这是龙门石窟最小的佛像,高度仅有2厘米,五官清晰,刻画细腻。南壁壁面上排列了许多佛龛,龛楣装饰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有帷帐式的,有的是火焰纹,有表现文殊与维摩诘对座辩法的故事,还有礼佛图的形象。在龛楣细部,有忮乐人、飞天,有莲花化生出来的菩萨;有线刻的,有浅浮雕的。其中一对飞天,她们的衣裙向上卷起,飘飘荡荡的形式好象一朵盛开的莲花,而两个飞天的面部正是莲花的花蕾。外侧是一些伎乐人向她们飘飞过来,荡起的衣裙好象莲花的枝蔓一样,表现了一种绿柳丝绦万千条景象。 这个小龛龛楣是火焰纹的造型,它的火焰向内收,到中间再向上形成火苗的苗头,火焰纹之上南北两侧各一组众生听法像,这个浮雕表现了文殊菩萨和维摩诘辩法的情景。它的上部是帷幕,帷幕是中国民俗画常有的表现形式,在这里我们看到外来的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佛雕艺术形式。

窟外门楣为火焰纹,中间刻有一个兽形铺首,雕工精湛。左上方有明代河南巡抚赵岩题“伊阙”二字。 奉先寺现在,我们参观的是奉先寺。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龛”,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雕像精美、技艺精湛,是龙门石窟开凿规模最大的摩崖像龛,也是龙门石窟唐代雕刻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据于唐玄宗开元十年刻就的《河洛上都龙门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奉先寺为唐高宗所创,皇后武则天曾于高宗咸亨三年(672年)捐助脂粉钱两万贯,工程完工于上元二年(675年)。整个大像龛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一铺九尊大像,主尊“大卢舍那佛”坐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面相丰满圆润,方额广颐,眉若弯月,双目俯视,炯炯有神;略作微笑,两耳长垂,衣纹简练,灵活而又储蓄的眼睛显得更加秀美,整尊造像,给人一种庄严典雅、肃穆宁静之感。左侧迦叶,身首虽残,但仍显出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僧形象;右侧阿难,浓眉细眼、年轻睿智、虔诚大方、充满自信,宛如一聪慧少所形象。

二菩萨衣饰华丽,端庄而矜持的表情,天王严肃威武而双硕壮有力的神情,力士坚毅勇猛而双暴躁的性格,以及那无所谓惧倾力承托的地鬼,无不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其雕凿规模、艺术设计、人物塑造、雕像造型方面的成就,反映了唐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审美时尚、美学理念和唐代美术所达到高度艺术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及艺术家心目中神化的“圣贤”形象,从另一侧面又折射出了当时社会佛教发展的盛况和唐代国力的强大。因此,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既是盛唐雕刻艺术的代表,又是人类美术史上的杰作,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古阳洞朋友们,参观完奉先寺,我们将继续参观南面的古阳洞。著名的“龙门二十品”其中有十九品就在这一洞窟中。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孝文帝开始在龙门为其祖母冯太后开窟造像祈福作功德,王公大臣、贵族、官僚、武官将相继在窟内造像,这就形成了古阳洞内最早的一批造像,从而开始皇家营造龙门的第一斧第一凿,揭开了创建龙门石窟的第一篇章。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一洞窟就是古阳洞,它是利用天然溶洞扩凿而成的。正壁主佛为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方形台座上。面相长圆,较为瘦削。头顶还塑了一个发冠,发冠本身是道的产物,这是在清朝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慈禧太后逃亡西安回北京途中路过龙门留下的,所以当地也有人称古阳洞为老君洞。 主佛两侧的菩萨上身微微后倾,头戴宝冠,面容清秀,上身袒露,身着长裙,造型厚重,比例匀称,表情庄重文静,姿态优美,是北魏石刻艺术的代表作。

北侧墙壁上排列了三层大型佛龛,最上面一排的造像与云冈石窟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佛像都是结跏趺坐,形体较显浑厚。如果说它还保持着云冈石窟的特色的话,那么第二层交脚弥勒的造像,则体现了北魏时期龙门石窟造像秀骨清姿的艺术格调。人物瘦小,细腰,双腿交叉坐于台座上。北壁最上部的佛龛雕凿于北魏景明三年,我们现在只能看到佛龛残损的身躯,佛头高32厘米,被人盗走后,现在为私人收藏。最下部的一排佛龛,造像风格表现出雍容大度的特点,可能是唐早期的作品。不同时期的造像集中在同一洞窟里,说明了古阳洞雕凿时间之长,绵延朝代之久。 龙门石窟中有许多碑刻题记,经过历朝的推崇,到清代中期,人们从这2800多块题记中,精选出了二十块有代表性的作品,称为“龙门二十品”,古阳洞就占十九品。“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的杰出代表,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魄力雄强,气象浑穆,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国宝。

北魏造像峻拔瘦硬的风格与魏碑斩刻奇肆的风格艺术内涵相通。历史上书法家发现了碑刻题记的价值,却又把雕像视为工匠的艺术。相反,西方研究中国艺术史的专家对北魏石雕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魏的雕刻代表了人类宗教艺术的一个高峰”。 药方洞药方洞因窟门两侧刻有古代药方而得名。此洞北魏晚期创建,经东魏和北齐,直至唐初仍有雕刻,因此在雕刻艺术上呈现不同时代的多种艺术风格。洞内主佛、二弟子、二菩萨和洞外二力士及窟门八角束腰莲花柱均为北齐所雕造。该洞是龙门石窟中具有北齐造像风格的唯一大型石窟。北齐时期的雕像头部硕大,身躯如柱,给人以臃肿、笨拙的感觉。 洞口过道两侧石壁上刻有药方近140个,治疗40种疾病。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涉及科别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神经科、肿瘤科、泌尿科等。所用药物多是我国农村常见的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制剂方法有丸、散、膏、汤等。 药方洞石刻药方刻于唐代初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

它记录了我国古代医药的成就,在研究我国医药学上有重要价值。 皇甫公窟皇甫公窟因北魏胡太后母舅皇甫度开凿而得名。主佛释迦牟尼高3.18米,身穿褒衣带式的袈裟,衣饰用平直九刀刻法,衣裙有棱有角,坐在莲花座上。面部已经残损了,头上还留有高肉髻,右足外露,足掌向上;右臂平举,手掌上扬;左手掌心向外,手指向下,作满足人们愿望的与愿印。有趣的是,这尊大佛竟有有6个手指,据说是按照孝明皇帝的形象塑造的。由此可以看出皇甫度以佛事向皇帝献忠心的良苦用心。 皇甫公窟南、北壁基下保存有具有极高价值的礼佛图浮雕,这两幅浮雕人物图案带有浓重的绘画意味。北壁皇帝礼佛图东起前三人为比丘,前两个比丘正俯身向香炉内添香,第三位是年长的高僧,左手托钵作前导。第四人为一老妇,头饰华丽,身穿长裙大袖,左手持一莲蕾,徐步向前。弟八人为一青年男子,头戴笼冠,身穿宽袍大袖的长袍,右手托钵,有趣的是其身后还有一男童为他提衣摆。这一男一女无疑是孝明皇帝和胡太后。这一作品用写实的手法把人物的年龄,性格,身份,气质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余的宫女有的手举华盖,有的手拿莲蕾,虔诚严肃,徐徐而行。

南壁则为皇甫公夫妇礼佛图。 左右二菩萨半结跏趺坐在菩提树下,坐树下思维状。菩提树树干弯曲,枝繁叶茂。树的上方又分别刻有一组罗汉像,罗汉身穿双领下垂式袈裟,双手合十或手持莲花。 围绕着窟顶的莲花有八个伎乐,她们衣带飘扬,手持琵琶、笙、排萧等乐器,翱翔云间,由此看出在北魏时期,这些乐器就已经非常盛行了。 擂鼓台南洞 参观完西山的洞窟,请朋友们继续参观东山的洞窟。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称为“擂鼓台三洞” 。南边的这座窟为擂鼓台南洞。洞内方形座台上的佛像被称作“大日如来”在密宗里“大日如来”指的就是释迦牟尼。主佛头戴佛冠,臂戴臂钏,脖子戴项圈,穿袒右肩式袈裟,整个造像保留了外来造像艺术风格。 佛端坐在束腰方形台座上,这种台座在武周时期是比较流行的式样。从正面看,佛头部微微向下倾斜,目光向下俯视,和礼拜者的眼神交流,流露出一种关爱世人的殷殷之情。主尊丰润的右臂搭于盘起的右膝之上,舒闲的神态、优雅坐姿都体现出佛的从容、恬静。从侧面看这尊大佛的形态,头微微向前倾斜,肩向后仰,腰向内收,臀部依其坐势显得收放有序,胸部向前隆起,腰部三道环形的衣纹线条又显现出腰部肌肉的健康有力。

整个佛的造像极富质感,也正符合古人所说的:肌理细腻,骨肉亭匀。 在四壁上有高约36厘米的菩萨坐像,层层排列着有760尊之多,端坐在四周的墙壁上,神态肃穆安祥,似乎正在聆听佛弘扬佛法。菩萨在古印度都是男性的形象,传入中国后,逐渐塑成了女性的形象。 创造者对人物的形态美把握得相当适度,简洁明快的线条和人体造型的健康都表现了当时的雕凿者自身的审美价值取向及美学理想。 擂鼓台中洞 中间的这座洞窟称为擂鼓台中洞,又叫“大万五佛洞”,因洞中造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且比西山万佛洞小千佛稍大而得名。主尊为弥勒,整尊造像采取高佛雕手法,背光为龟甲形背屏,周围环绕着伎乐人/飞天、骑象和骑狮的童子。 主尊端坐在束腰方形高台坐上,台坐下部延伸出两朵莲花,每朵莲花上站立着一尊菩萨,整个造像浑然一体。主尊佛头20世纪30年代 被盗,现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洞窟雕凿完成于武周时期,是为武氏政权歌功颂德的。西山的双窟是弥勒与释迦牟尼并坐,当时武则天还没有成为一朝之君,表明她与李志一个天皇一个天后并列的身份,而在这一洞窟中,以弥勒佛为主尊,表明她已破天荒地成了一位女皇。

看经寺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看经寺,看经寺是龙门东山最大的一个石窟,整个窟室的平面设计基本上呈方形,与同一时期其它洞窟最大的不同是该窟正壁上没有主像,而是在洞窟地面中央建坛,上置佛像供人拜佛。据考证,该窟为禅宗开凿,洞窟造型为禅宗曾人打坐礼佛的禅堂。 窟内墙壁上部有一些不规则的零星造像,在北、东、南三壁下部雕有唐代最精美的一组29尊浮雕罗汉像。释迦牟尼去世之后,将传法的任务叫给了迦叶,迦叶寂灭后交给了阿难,之后传莫田地,传商那阿修,最后至二十九组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是北魏时期自天竺来中国的曾人,被后代的佛教禅宗奉为第二十九代传人。看经寺这二十九尊传法的罗汉,恰好与《历代法宝记》所载西土二十九祖先相吻合。

窟内现二十六尊罗汉像保存完好,每尊罗汉像高约1.8米,与真人等高,神态各异,性格刻划入微,有饱经风霜而又睿智的、执着而又聪慧的、慈祥善良的、凶猛严历的、诙谐幽默的、严肃认真的,无不栩栩如生,是龙门石窟中现存最完整的一组罗汉群像雕刻。 龙门石窟虽然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时尚。

石窟中保留的大量宗教、美术、书法、音乐、医药 、建筑 等事物石料,使龙门石窟成为一做大型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古老的艺术、优美的环境、方便的交通、完善的旅游设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者和游人纷至沓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的家乡洛阳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洛阳是一个美丽而又充满了文化底蕴的现代都市,它位于河南省西部,是中国被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圣城(耶路撒冷、麦加、洛阳、雅典)”之一。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洛阳有一个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音乐喷泉拥有许多世界之最,包括有世界上最长的数控跑泉(369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综合水景工程(喷泉区域约12万平方米),世界首创的高科技水形(百变喷泉),世界上最精确的数控定位系统(360度无差别定位的数控摇摆),世界上最高最长的变频阵列。音乐喷泉千姿百态、无与伦比的视听效果成为洛阳又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让游客们享受了全新的视觉盛宴。

洛阳历史悠久,是十三朝古都。有夏都阳翟(登封)、商都西毫(偃师)、西周都、东周都、西汉初都、东汉都、曹魏都、西晋都、北魏迁都洛阳、隋朝建东都洛阳、唐朝移都洛阳、武周都、后梁迁都洛阳、后唐迁都洛阳、后晋都。洛阳还有许多美丽的地方,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啊!多么美丽而又历史悠久的城市呀!我喜欢你,不只是因为我的家乡是洛阳,更因为我为我生在洛阳,活在洛阳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龙游石窟作文700字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带着非常好奇的心情来到龙游石窟

首先到一个放映厅看了关于石窟的介绍,主要是石窟的发现与挖掘,石窟来历的种种设想,我们带着种种疑问走访了有着千古之谜的洞窟。

龙游石窟是世界上第九大奇迹,它们本来都藏匿有深水下面,据说是当地村民出于好奇把水抽干才发现这个伟大的建筑群。

据说这里有24个洞窟,已经开发的有5个。

走过弯弯曲曲的小路我们便靠近洞口,冷气扑面而来,走近了4号石窟洞口,像进了巨大的冰箱。沿着石阶往下走,里面是一个空旷的世界,像一个巨大的长方形,有三根石柱呈三角形分部,石窟壁上和窟顶都有有着一道道整齐的条纹。天呐!这里离地面可足足有30米高!这么高条纹是怎么刻上去的?条纹均匀整齐是怎么做到的?这么大的工程在古代用人工是怎么挖的?各种问题缠绕着我。我沿石阶慢慢地往石窟下面走,因为在上面往下面看只能看到白茫茫的雾气,我走着走着,感觉越往下越冷,走到洞底,我估计洞底大概只有20度左右,跟上面三十几度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寒冬一个酷暑。洞底只有三根三角形的石柱支撑着,这充分的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难道古人早已懂得了这个道理?而且这如此庞大的洞窟仅用那么三根三角形石柱竟撑过了上百甚至上千年!

接着我们看了另外四个洞窟,都是大同小异,有大有小,最小的里面只有一根石柱。

在3号洞窟中的一面石壁上着马、鸟、鱼三种动物的图案,而这三个动物的图案竟然在接近洞顶的石壁上!这么高的高度,古人是如何上去并且雕刻出这如此精美的图案呢?

我带着众多疑问走完了一到五号洞窟,又带着疑问走出了洞窟。

龙游石窟中的众多谜团连科学家们都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这些谜团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呢?谁能来解这个千古之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龙门峡漂流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整整期盼了一个暑假的原计划的长长的内蒙古大草原之行,因为妈妈没能请到假,无奈之下,仓促变更为短短的周末亲水之旅——龙门漂流

怀着极度失落的心情,周六一大早,我踏上了旅途。对于这次漂流,一开始,我并没有过多的期待和兴奋。大巴车上,十多个孩子,男的女的,大的小的,认识的陌生的,因为一个忽上忽下、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的黄色气球,而瞬间活跃了起来。一袋又一袋的零食,欢快地在孩子们的手里传递着分享着,零食的主人和客人们很快熟悉并融洽了起来。这哪里是零食呀。这分明是和谐团队的缔造者啊!不由自主地,我对这次漂流充满了期待。

行车约四个小时,我们抵达目的地——龙岩永定。用过午餐、入住酒店、稍事休息后,我们斗志昂扬地前往龙门峡漂流了。龙门峡海拔318米,山势雄伟壮观,峡谷蜿蜒崎岖,植被苍翠欲滴。漂流河道全长3公里,总落差约120米,我们穿好救生衣,戴好头盔,两人一组上船了。船是色彩鲜艳的橡皮舟,在白色的水花中格外显眼。

漂流开始了。出发没多久,前方出现一个大大的坡,橡皮舟顺着水流肆无忌惮地从坡上一骨碌滑到坡底。猛然加速的心跳,白茫茫的视野,此起彼伏的尖叫,湿漉漉的全身,凉飕飕的水感,我一下子感受到了无比的刺激。成排成排的浪花扑打过来,橡皮舟在激流中上上下下起起伏伏,既惊险又刺激。风平浪静时,可谓是“人在水上漂,身在景里游”,峰峦叠嶂、绿意盎然、瀑布飞流,一切是那么地美不胜收。浑身湿漉漉的我,顾不上欣赏美景,抬头望天急切地呼唤太阳:“太阳,夏日的太阳,一向不被我喜欢的夏日的太阳,你在哪里?我需要你的温暖!”其实,太阳始终在那里,只是被遮住了,被密密层层的绿意遮住了。

经过了一个多小时,漂流结束了,我既恋恋不舍又迫不及待地上岸了,热水开得大大的,从头到脚温暖了我,我满血复活了,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亲水之旅,水上闯关、各式温泉,我逐一品尝。

放松地仰躺在水面上,我不禁感叹:当计划赶不上变化时,坦然接受,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非常喜欢这次临时安排的亲水之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韵味西湖,我来讲解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泛舟西湖,感受韵味西湖的独特韵味。

踏上湖心岛,曲径幽长,青石板纵横交错,每一块都圆滑光润,拾级而上,游人如织,风轻云淡,别有一番风味。

迎面走来一家几口人,其中有一位还是外国友人呢。我面带微笑,信步向前:“Welcome·to·Hangzhou,我可以给你们讲解一下三潭印月吗?”他们报以热情的笑容,我情文并茂,滔滔不绝地把最美的三潭印月介绍给了他们,还送上了精心手绘西湖十景之一的漂亮明信片赠,背面还有自创小诗,他们对我的介绍和明信片表示了肯定,不仅竖起了大拇指,还在我的留言本上写下了祝福。几行瑞典字让我知道了他来自遥远的北欧美丽国度瑞典。

到了小瀛洲,眼前忽然一亮,开阔的平台,微波粼粼的湖面中点缀着婀娜多姿的睡莲和荷花,数只蜻蜓忽上忽下,一会儿立在花瓣上,一会儿轻轻掠过湖面,鱼儿在脚下快乐自由嬉戏,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啊。看见一家游客正在欣赏美景,一手扶着拉杆箱,我向前轻轻地打了一声招呼,怕影响了他们赏景的雅兴。

“当然可以啊!”没想到来自深圳,故土在浙江的一家五人欣然接受了我为他们当小导游,在小瀛洲前,我和余昊川饱含深情地为他们介绍了三潭印月的人文历史和美景:“……呈现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山的奇丽景色,真是一湖金水欲融秋,有说不完的诗情画意。”话音刚落,掌声即响起,直夸我们讲得好,让他们感受到了故乡令人陶醉的气息:“看着美丽的西湖,站在三潭印月,听了你们不一样的介绍,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啊。”他们一边沉浸在西湖美景之中,双手一边接过我们递上的张张明信片,细看后说是又感受到了西湖的另一种韵味!

微风轻抚,眺望青山,俯视碧水西湖,一草一木,亭台楼榭,处处皆有讲不完的故事,蕴含着独特的风味。如此美景,怎能不忆江南,不最忆杭州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游龙游石窟_高中作文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在去年的“五一”假期里,我们一家人游览了神秘的龙游石窟

4号早上,我们驾车来到龙游石窟风景区。只见大门上镌刻着“龙游石窟”四个金光闪闪的镏金大字。爸爸买了门票,我们跟着人群走进大门,沿着石子铺成的山道来到了龙游石窟景区的休息大厅,在这里,我们可以边休息边观看石窟录象,通过解说员的解说,我初步了解了龙游石窟是一座地下建筑宫殿,于1992年被四位农民伯伯发现,后经开发,成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目前开发的共有5个洞窟,它们洞洞相连,奇妙无比。

看完录象,我们穿过大厅,爬上十几级台阶就来到了气势磅礴的5号洞。我们扶着栏杆走下石阶。哇!好大呀,这是一个完全人工开凿的巨型建筑,整个厅堂高达80多米,面积足有2500多平方米,可容纳10000多人,三根巨大的鱼尾状的巨石柱子撑着成45度倾斜的洞顶,洞顶和洞壁以及石柱上均刻着10厘米宽的平行线,中间刻着弧形纹路,线条匀称,流畅。让人目瞪口呆的是,其工程那么大,工艺如此精致,就现代人都很难做到,何况古代人没有先进的机器,真所谓是鬼斧神工!听导游阿姨说,这洞壁都是红沙岩,旁边没有丝毫油灯留下的痕迹。我想;如果大水来了很容易会冲塌掉的,洞口又那么小,在当时这么黑暗的地方怎样采光?古代的人们又是如何开凿的呢?开凿这样的洞窟需要多长时间呢?为什么要开凿这样的洞呢?我心里真是疑团重重!

带着无限的疑惑,我们穿过一个拱形似的小洞,眼前是一条长长的通道,大约走了1分钟左右便到了2号洞。2号洞面积比5号洞大多了,约有一个中央人民大会堂那么大,高达五六层楼高,足为奇观。在洞顶的最右角有一个长约4米,宽2米左右的洞口。此时,一束阳光从洞口直射进来,给原本黑乎乎的洞窟增添了许多光亮。我们清楚的看到洞壁有一位石雕人物,他的胸前挂着一块玉佩,据说这是一种地位的象征。瞧!左边的石壁上,那过海的八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赤脚大仙”拿着一把扇子,光着脚,乐哈哈的,真是悠闲自得。英俊潇洒的韩湘子正在聚精会神的吹萧呢!那萧声仿佛是那么婉转动听,情意绵绵……那边还有奔马图,飞鸟,闪电,翠光岩等多非常的生动、形象,虽然这些是后人通过加工吸引游客的,但也同样为这宽大的洞窟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跟着人流,我们还游览了1.3.4号洞,这些洞大小不一,形态相似!看着这些石窟,心头的一个个谜团,我真想马上知晓。据导游员介绍,虽然有许多专家正在考察研究其中的奥妙,可惜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谜团。

告别了这诡异而又神秘的龙游石窟,我坐在车上,依然思绪万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洛阳游记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我四岁那年,我们一大家子去了洛阳游玩,那里是牡丹之城,所以,一到洛阳一股花香就扑鼻而来。

那里有白马寺。少林寺,大雄宫殿…一切都引人入胜。瞧!那有个制作藏头诗的,这个不起眼的小店吸引了我们一家,我们慢慢走近那家小店,那里有藏头诗的制作,有牡丹花,有各种各样的纪念品,也有肖像画。

我选择了一幅画,让那位诗人给我制作藏头诗,那幅画上有一朵鲜艳的牡丹花,周围有着几朵小牡丹,这样看来那个就是牡丹之王了吧!牡丹的画法很特别,它就像人一样,在得到夸奖的时候会害羞。它在百花从中争艳斗丽,牡丹有‘花中之王’的美称,那位艺术家完完全全的把牡丹的特点描绘了出来。

诗人轻轻提笔,为我只做藏头诗,他写得是;“王花盛开天下扬,艺超群芳学业昌,蓉貌绚丽展川来,志夺凤榜女中强。”这首诗写了我的成就,和大家对我未来的寄托和希望。

它成了我心中的一个目标,我亲眼目睹这首诗的魅力,生动,它已经成了灵魂的一部分,让我有着一个信念,超越自我,学业进步。

这就是我们一家去游玩时的情景,让我终身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讲解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现在游览的是北京的故宫。故宫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是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点之一。

大家看这边,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了——故宫。请大家下车参观吧!瞧,故宫多么宏伟壮观阿!它是由23万民工和军工,经过了14年的时间才建成的这规模宏大的宫殿。它是东方最早的宫殿,有9999间屋子。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群。

宫殿所在地区称皇城。东西宽2500米。南北长2700米,皇城由高大坚固的城砖砌成的,四面都有门:东——东华门;西——西安门;南——天安门;北——地安门。皇城内包含了宫苑(北海、中海、南海)。太庙、社稷坛以及皇家所建寺观等建筑。非常壮观。

宫城世称紫禁城。在皇城里,南北长约960米,东西约760米,矩形平面。宫城四周是用砖头砌的城墙,死角还有美丽的角楼,城墙也是四面开门的。东——东华门;西——西华门;北——神武门;南——午门。午门建在高俊雄伟的城座上,下面是午门了,气象威猛森严,是颁诏的地方。

紫禁城里,大致分内延和外朝两个区。外朝是皇帝处理国事的地方,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个大殿。每个都筑在洁白的白玉台基上,可想而知,有多么珍贵呀!

整个宫城最北一区是皇家花园——颐花园。园中有钦安殿。这里有苍松翠柏,名花异草,怪石伏立,泉水喷珠,是故宫中最亲切自然之处。故宫的美景多得很!我说也说不尽,还是请大家自己细细游览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鲤鱼跳龙门读后感350字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完《小鲤鱼龙门》的故事,知道了挫折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成功者来说是垫脚石,让他们站得更高,对于失败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他们停滞不前。我们要不断努力,面对困难不能畏惧,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这篇童话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群小鲤鱼听了鲤鱼奶奶讲了关于龙门的故事,然后它们踏上了寻找龙门之路。一路上他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不怕路途遥远,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力争上游,最后终于找到了龙门。

故事里的小鲤鱼们克在了各种困难,最后终于跳过了龙门。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坚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做每一件事情只有做到了坚持不懈,才能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同时,我从中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面对困难不要低头,要勇往直前,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我的生活中也有小鲤鱼一样顽强的事情,例如说:跳绳,有一次我跟姐姐比赛跳绳,跳着跳着,我觉得很累,但我还是坚持的跳着,因为我知道只要坚持到最后不管赢了还是输了,我都努力了,最后我跳还是跳了150下,姐姐跳了200下,我还是很满意我的成绩,只要坚持到最后一定有收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龙门石窟的龙门石窟游记507字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游览了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的“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十三公里处的伊河两岸。这里东(香山)、西(龙门山)对峙,伊水中流,是中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导游阿姨介绍,龙门石窟南北长一公里,共有97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题记和碑刻3600多处。它经北魏、北周、北齐,隋唐等六个朝代,前后用四百多年的时间完成的。在这些石窟当中,比较有名的有:奉先寺、宾阳洞、药方洞、莲花洞等。其中,最出名的是奉先寺和莲花洞。

奉先寺是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用自己的私房钱捐修的。当中最大的卢舍那佛像高17.14米,光她的头部就有4米高。她和她周围的弟子、菩萨、天王都雕刻的慈眉善目、栩栩如生,真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让人惊叹不已!而莲花洞中上千个的小佛像最小的只有两厘米高,但个个千姿百态,更让我们对那些雕刻他们的工匠敬佩万分!

但,令人遗憾的是,经过千百年的风雨洗礼,这些大佛身上的颜色已经脱落了,而百分之七十的佛像遭到了认为的破坏和盗卖,至今还有许多佛像还在国外的博物馆里收藏着,真让人惋惜!

游完了龙门石窟,我们又游玩了白园和香山寺。这次旅游,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云冈石窟,我为你自豪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宋泽(初二)

炯炯有神的双眸、略带微笑的嘴角,这是印象中的云冈石窟大佛。偶然一次出行,我得以亲近云冈,零距离感受这座屹立于北国边塞的石窟。

沿着礼佛大道向西望去,绵延一公里的武周山悬崖峭壁上,栉比鳞次的窟龛犹如饱经风霜的古城堡,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露天大佛背靠武周山,静谧安详,笑而不语。大佛造型古朴硕大,面相丰满,高鼻深目,盘膝而坐,别具一格。周围精美的坐佛、飞天,风一般自由飘逸、超脱凡俗,把主佛衬托得刚健雄浑。虽历经风化、水蚀的洗礼,细节有些支离破碎,却仍无法撼动大佛宏伟壮观、令人震撼的气势。象征着北魏初期皇帝的大佛,平静地注视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望断千年,岿然不动。站在大佛脚下,我们显得如此渺小,仰视佛像的生动面容,我自豪于你的雕刻技艺,北魏先祖高超的手法巧夺天工。

徜徉在艺术的长廊中,《水经注》中开凿石窟的盛景仿佛就在眼前。“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雕刻间,洞窟逐渐露出朝气的模样,雄伟壮丽。石佛盘古般顶天立地于石洞中央,粗犷、威严、雄健。袈裟纹理的线条一波三折,仿佛随风微起。飞天或击鼓吹笛,或怀抱琵琶,天使般拥在洞口……北魏王朝特有的佛帝合一现象,使各族人民一心向善,也改变马背民族强悍的铁血性格,融入华夏,带来新生。沉浸在遐想中,我自豪于你的包容大同,宗教色彩的大佛促成民族团结。

夕阳斜照下的一座青铜雕像吸引了我。他神情坚毅,广袖轻舒,微笑超凡深远,这便是高僧昙曜。他笑对人生黑暗,经历“太武灭佛”之难,“御马衔衣”之幸,领命于文成帝,主持开凿“昙曜五窟”。石窟布局严谨,雕刻精美,形神具备,艺术情感与宗教内涵合一,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我自豪于你的笑对人生,匠心独运是你隐忍多年的迸发。

亲近云冈,感悟颇多:风沙吹不灭云冈石窟的精彩,因为他们在出世的那一天起,就被注入信仰坚定的血液与笑对人生的灵魂,承载着昙曜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天下大同的梦想。云冈石窟我为你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游记的作文难忘的龙门涧之行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清晨,我跟着爸爸,沿着水流湍急的永定河,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旅程,第一次来到了这个游览胜地——龙门涧。

我们漫步在山间的小路上,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峡口。啊!这里的景色可真美呀!一座座高峰直刺蓝天,峰顶云雾弥漫,满山遍野一片葱绿,潺潺的小溪从山脚下流过。哗哗的水声就像一首欢迎我们的交响曲。

这样美丽的风景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于是迫不及待地向小溪奔去,在溪间的石头上跳跃,脚下时时溅起雪白的水花,溪水打湿了我的裤脚,我仍旧不顾一切地向前跑去。爸爸喊:“包林,小心!”可我哪管这些,恨不得光着脚在水中蹬下去才好呢。我情不自禁地蹲下,捧起了清凉的泉水,啜了一口,啊!这甘甜的泉水流进了我的心底。

我抬头仰望天空,哟,天空怎么变得这样狭窄了呢?原来两边连绵起伏的山峰太高了。

这些山峰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有的像被刀切过一样,笔直笔直的;有的山顶尖尖的,像一把把剑插在山间;有的形态奇特,有的像猴子,有的像驼峰……。

忽然,我感到浑身湿漉漉的,毛毛细雨从空中飘落下来,飘进我的脖领,飘进我的怀里……。整个峡谷被细雨和云雾笼罩着,远处的山时隐时现,一切都朦胧着,神秘,迷人,我仿佛进入仙境。

[关于游记的作文难忘的龙门涧之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云冈石窟的云冈石窟游记361字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十一期间,我们来到了闻名中外的云冈石窟

一开始,我们哪里知道后面有那么多精美的佛雕。所以,在1-4窟洞里,左照照,右照照,与那些无面佛,合了一张又一张的影……

紧接着,我们走进了5-40窟。哇!居然有这么多精美的佛雕!其中,有栩栩如生的释迦穆尼,有雕刻精美的交腿菩萨……我与他们合了无数张影!真是好看极了!

不料,后面还有更精彩的呢!那可是释迦穆尼的生平!原来,释迦穆尼原本是印度王子……在经过六年的修道和菩提树下七七四十九天的修炼后,终于顿悟成佛,并将其子点化成十大弟子之一……

我们还看到了一个大佛,手底下还有一个小佛。真让人想不懂。最后,还是听导游说:“这个大佛的手,足足有2吨重!!!所以,必须有支撑物。而他手底下的小佛就是那个支撑物。

最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因迁都洛阳而未完成的窟洞。真令人惋惜!

不过,云冈石窟依旧很好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游龙门石窟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喜欢碧水滔滔的海南,有人喜欢气魄雄伟的长城,但我喜欢高大壮观的龙门石窟

进了龙门石窟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时花石,花石是圆形的,上面有红色的、紫色的…一些五彩缤纷颜色的小石头,使这块花石星星点点。人们都抢着让孩子们在花石前照相,使花石有了很多很多热热闹闹的气息。

再向前走了三分钟,就会看见一座高大雄伟的观音,很引人注目,因为她又大概是二十二层楼房那么高大。她穿着长衣手拿着瓶,面容很美,两颗黑珍珠似的眼睛,小巧玲珑的嘴巴,看见我们来,似乎在对我们笑呢!人们看见观音直入云天,真是无比赞叹,我特别高兴能看见这样的观音。

看!那里碧水荡漾的小湖,有了太阳光的照射,湖面上好像是由许许多多的金子和银子。我感受到人们是多么喜爱这条小河,因为小河里干干净净,看来人们学会了爱护环境。有的游人坐着船向前面划去,有的游客在慢慢地看着美丽的湖,有的游客分两条船正在比赛划船。这里有了这条小湖游客们每次都能在小船里玩,真的是开心极了!

美丽壮观的龙门石窟我喜欢,人们因你而欢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洛阳牡丹行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春末夏初的时候,洛阳牡丹开了,我们到洛阳看牡丹。那天的天气可热了,我在车上待了一会,就热得满头大汗,一连吃了三块雪糕还热得受不了。

神州牡丹园到了,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牡丹花,有红的,粉的,紫的,白的、有些红色的牡丹花都快凋谢了,我不喜欢。有一种粉色的叫粉红女郎,可美了,她们就像一群身穿粉色衣裙的美丽仙子坐在宝座上,格外迷人,我们还在她们身边照了一张相。还有一种白色的花身姿美丽,芳香扑鼻,她们的名字就叫香玉,真是名副其实呀!后来我们又去玩“水上步行球”,好玩极了,我钻在一个透明的大球里,球漂在水面上,我在球里一直跑,一直摔倒,热得我满身都是汗。

妈妈还给我摄了像。我们玩得可真开心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作文400字四:家乡的龙门石窟412字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回到老家,重温龙门!一进大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喷泉。这座喷泉十分美丽,喷泉里还有许多美丽的荷花,为喷泉增添了几分光彩。听讲解员阿姨说,这里的泉水能给人们带来好运。所以,人们都拿瓶子接一点,有的洗了手……喷泉里还有很多的小鱼。

绕过喷泉,来到了一个名叫白马寺的寺庙,这座寺庙为中国第一古刹。里面有许多的佛像。白马寺前有一条大河,河上有许多龙船,十分壮观。

走出白马寺,沿着小桥来到了一座大山。这座大山满山都是洞,动力有许多佛像。有的佛像是在守护着他左手边的洞口,手里拿着一把尖刀。有的佛像盘腿坐在洞里,他的两旁有两座佛像,都是他的弟子。有的佛像头上面有很多小佛像,十分精致。有的佛像头上有一圈金光。在龙门石窟上,有上百个、上千个佛像在洞里。我看见了一座很大很大的佛像,他的两旁有两名弟子,我给这座神像磕头了,保佑自己学业进步!我非常想知道为什么这座山上有这么多的洞?难道是有许多小朋友在山上刻洞玩儿吗?

我喜欢家乡的龙门石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洛阳牡丹花的作文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九朝古都洛阳,是个景色迷人的好地方。那“马寺钟声”、“洛浦秋风”,曾给我童年带来无限神奇的感觉;那驰名中外的牡丹和她动人的传说,更使我向往、倾倒。

当融融春意染绿风光旖旎的邝岭、洛浦时,煦煦的春风就送来了牡丹日日渐盛的诱人消息。此时,每日以数十万计的中外游客,接踵而来,尽情欣赏“牡丹仙子”的丰姿。王城公园牡丹最多,是游人必到之地。

看!3000平方米的牡丹池内,花团锦族、五彩缤纷。那姚黄、魏紫、二乔、妩媚仙子等近250个品种,此刻正争娇斗艳,好像在说:“来,比比看我们谁长得最漂亮!”

姚黄双手捧出一堆黄澄澄的金子,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富丽壮观;二乔也不示弱,她抖开一条两色红的舞裙,翩翩起舞,迎风摆动着花瓣,仿佛在向游人点头致意;那娇美无比的“妩媚仙子”穿着洁白的浴衣,像刚出水的美人,鲜亮诱人。

在牡丹池中心,那灼灼如火的洛阳红、玉骨冰心的夜光白、端庄秀丽的魏紫……那一簇簇娇贵的品种,簇拥着一位炯娜多姿高达5米的少女塑像,那就是牡丹仙子。啊!牡丹仙子,千百年来,你以自己不屈的品格、高傲的气节,博得人们赞颂,今天你站在万花丛中,更为家乡的春天增添了光彩。我徜徉在流光滋彩的牡丹王国,如痴如醉,仿佛里身于仙境之中。

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为家乡增彩的牡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游云冈石窟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我和爸妈又去了山西省太原市的云冈石窟,一路上导游对我们说:“我国有三大石窟,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还有我们要去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它被评为世界遗产之一。”我们都很好奇,好希望快点看到。

下车以后我就看见了山边有很多窑洞,导游说:“这个不是窑洞,而是云冈石窟,”导游带着我们去了第5座石窟,她边走边说:“这些石窟是依山开凿的,坐北朝南,从东到西一共开凿了45个洞窟,附属的有207个小石窟,佛像一共有510000多个,佛像最高的有17米,最小的有2厘米,这些石窟是北魏时期建的,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啦!”

第5座石窟佛像就是最高的17米的,听说是释迦牟尼佛(其实我也不懂),是佛教的创始人,我抬起头来,一看惊呆了,好大好高呀,只有抬头才能看到,他是盘坐着,很慈祥,笑容好好看,他的左右手下面还立着两个佛,专门托着他的手,身上衣服的颜色1千年来还是很鲜艳,真是状观!导游说:“他的鼻子长2米,”我心里想:“哇,好夸张呀!”

我们又来到第6个石窟,里面密密麻麻雕刻着是释迦牟尼佛传奇的一生,从出生到长大-离家-成道-成佛的过程,每一幅图画很象真的一样,我心里想以前的人真是历害!

我们又去参观了第7、8、9、10等十几石窟,觉得以前的工匠真是艺术高手,能雕出这么精细的佛像,真是历害呀!最后我依依不舍的走了,我想等我长大以后我还会再来看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作文400字三:龙门石窟485字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我要带你们去龙门石窟看看。

龙门石窟青山绿水,万像生辉,作为佛教艺术宝库,早在1961年既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07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

走进大门,绕过龙门石窟的小门,就来到了有名的龙门石窟。龙门石窟里的石像很多,有上千万个,每个石像都不同。龙门石窟的整个洞都是用上万个砖才做成的。龙门石窟里有上万个洞,每个洞里有一个小佛像,只有2厘米高。最大的佛像是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卢舍那大佛很强壮,很有精神的坐着。卢舍那大佛手上和脚上都穿一些东西,头上带了一个皇冠,双耳上带着耳环,像一个大皇帝一样。在卢舍那大佛旁边有几位佛,好像成千上万个佛在一起保护卢舍那大佛。听了这些,我们去龙门石窟的时候要保护好龙门石窟,不要破坏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真美丽,真壮观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鲤鱼跳龙门读后感350字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来到了龙门,可是龙门山上无水路它们只好聚在龙门山下议论纷纷,拿不定主意,这时,一条大红鲤鱼自告奋勇说要试一试。只见它使出全身力气,像离弦的箭一样,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着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跃过了龙门山,落到了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变成了一条巨龙。山下的鲤鱼们见此情景,目瞪口呆,吓得缩成一团。这时,天上一条巨龙说:“我是大红鲤鱼,因为跳过了龙门,所以变成了龙。伙伴们,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鲤鱼们深受鼓舞,就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可是除了极个别的跳过去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留了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呢。

《鲤鱼跳龙门》只是一个传说,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你努力抓住机会,比别人付出的多,得到的也就会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