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如何讲好中国抗疫故事20篇

中国戏曲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下面是写中国戏曲的作文范文,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参考。

浏览

3121

作文

383

中国名人故事:朱自清的清贫史

全文共 1601 字

+ 加入清单

朱自清一生勤勉,记日记为日常功课。他的两卷日记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其中之一在于:它是观察某类民国文人经济状况的一个绝好样本。简而言之,朱自清日记是一部知识分子的贫困史。

翻开日记第一页,就有触目惊心的两条借贷记录:1924年7月29日“晚与房东借米四升,旧历年关亦有相似情形,而我仍用得拮据而归,甚矣”;30日“午后向张益三借五元,甚忸怩!”朱自清1920年大学毕业,赴江浙任教,先后辗转杭、扬、沪、温、甬。此时的他已有两个子女,正同时在省立四中和春晖中学任教,奔波于宁波与上虞之间。虽如此,仍是入不敷出,以至需要借米疗饥。

1925年,朱自清成为清华教授,一直到“七·七”事变后随校南迁,为时12年。此期朱自清经历颇多:先为六个孩子的父亲;妻子武钟谦病亡;欧游访学;和陈竹隐恋爱、结合;父亲病故;后又添二男。按说,战前这段经济较为稳定,清华教授待遇不薄,本该是他生计最宽裕的时期,但因家累进一步加重,所以仍时时捉襟见肘。1932年12月9日日记中说:“钱与文字皆觉其少;钱宜少用,文宜多作,勉之。”举债、还债的记录在此期日记里俯拾皆是。

昆明时期,百物腾昂而薪水低徊,教授成为清贫一族。朱自清负担尤重:多病的夫人不习惯昆明环境,带着孩子长住故乡成都,他定期将薪水寄成都;前妻所生三个未成年子女寄养扬州老家,他要付生活费;长女采芷工作无着,也赖他不时资助。陈竹隐来信常为告急,扬州方面则每因寄多寄少、早寄晚寄而与兄弟、弟媳生隙。每月领薪,朱自清第一时间分寄各处,自己所留无几。如1941年5月10日,“兑得现钱共八百九十多元,还债与寄钱后,本月只剩一百三十四元生活费”。他不得不“开源节流”。节流,到了自奉至简的地步:吃,靠和青年助教合住一室搭伙、包饭,或到朋友家蹭饭,因饭菜粗硬、食无规律,胃病长期不愈;穿,则常年不添新衣,一度每周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成为联大一景。至于“开源”,无非是多写文章、多做业余兼职。1944年后他一直在私立五华中学兼任国文教师。即便如此,仍时有青黄不接的情况,他就只能频频借债,拆东墙补西墙。

借而不得也是常有的事,于是不得不和当铺打交道。典当、寄卖成为朱自清在昆明的“家常便饭”。特别是在1942到1943年间,他隔三岔五地跑寄卖行,先后拿去寄售的物件有:网球拍、大字典、灯泡、行军床、被单、橡皮管、墨盒、皮外衣、淋浴器具、窗帷布。他和商人讨价还价,有时为了一件物品的价格,连续跑几家寄售行,还常受奸商的气。1942年4月8日,为行军床估价事妥协于商家,日记写道:“估价者系一少年,其人极有口辩,力言帆布已破,仅可按床架论值。”朱希望能卖120元,但少年仅肯给50元。“事后思之,实所不甘。而竟惑于该少年之妄说,草草立据……少年实奸商之尤,侮余如玩之掌上,可恨之至!”读到这些愤激无奈之辞,最令人心酸。

日记非为发表而作,自可率直无拘,完全是真性情的流露。朱自清每每在日记中大叹苦经。1941年4月26日在成都与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的挚友叶圣陶倾谈后,写道:“圣陶确有勇气面对这伟大的时代。但他与我不同,他有钱可维持家用,而我除债务外一无所有。”几天后又说:“我尝到经济拮据而产生的自卑感。”不过哭穷归哭穷,另一个事实却是:朱自清,以及他的贫穷的同侪们,在困厄中坚守知识者岗位,维持西南联大弦歌不绝,育才无数,在云贵高原上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高原”。他个人笔耕不辍,遗著煌煌五百万字。有人戏称中国牌知识分子“价廉物美”,信哉斯言。

1948年,在回到清华园后两年,朱自清因严重胃溃疡不治身亡。次年毛泽东热烈表彰了他和闻一多这两位“民主斗士”,说他“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朱自清因此死后哀荣,成了政治上不倒的知识分子表率。“饿死”之说言过其实,但又不能说和长期的穷厄无关。五十而殁,正当人文学者的黄金年龄,这自然是朱自清个人的悲剧,也是中国文化的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民间故事:钟馗嫁妹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钟馗嫁妹》是北昆老艺人有“活钟馗”之称的侯玉山(1893—1996)代表作,也是京剧武净乃至武生常演的戏。钟馗造型独特,将肩和臀部垫起,身形显得高大魁梧,但舞蹈却妩媚多姿,对比鲜明成趣,加之众小鬼翻腾雀跃,像一幅活动的民间年画。

剧情概要:终南进士钟馗进京赴试,误入鬼窟而毁容。金殿上皇帝见其丑陋,因而落第。钟馗羞归故里,触阶而死(死后被玉帝封为斩祟之神),遗体被同窗学友杜平葬埋。钟馗为报埋骨之恩,将小妹嫁与杜平,并亲率众小鬼送往杜家。

历史本无钟馗其人。据说一日唐明皇染病,昼卧榻上梦见一小鬼偷杨玉环的香囊和玉笛。忽见一大鬼虬髯黑面,插笏执剑,自称终南山进士钟馗,捉住小鬼吃下肚去。明皇惊醒,忙请大画家吴道子画梦中所见钟馗。吴道子画好,明皇一看与梦中一般无二,竟疑吴道子也做了同样的梦。

自此钟馗的画像广为流传,人们将它挂于门庭以趋鬼避邪,《乌盆记》中甚至图财害命的赵大家中也有一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1093 字

+ 加入清单

一饭千金

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世界名人马可·波罗游中国的故事

全文共 1559 字

+ 加入清单

元朝是一个地跨欧亚、疆域广阔的帝国,中央政府设有驿路(传递公文、官员往来的路线),保持与各地汗国的联系.这使得中原地区与海外的文化交流变得安全而便利,因而这时期中西文化的交流十分频繁,数量可观的欧洲商人进入中国境内,甚至直达元朝的都城.在这些人中,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最为出名.

马可·波罗的父亲尼古拉、叔父马菲奥是经营东方贸易的商人,曾在从属于元朝的钦察汗国居住过多年,后来随汗国派往朝廷的使者一起来到中原,大约在公元1265年到达上都(今内蒙古多伦西北).忽必烈接见了他们,并向他们了解欧洲各国情况.忽必烈决定向罗马教廷派遣使臣,命尼古拉兄弟同行.

他们于1269年到达地中海东岸的阿迦城,这时老教皇已去世,新教皇还没选出来,于是他们回到威尼斯家中.1271年,他们带着年仅十七岁的马可·波罗再到阿迦城.新教皇格里戈里十世派了两名教士,随他们去见忽必烈.途中,两名教士因害怕路途艰难不肯再走.马可·波罗他们三人继续东行,沿古老的“丝绸之路”,经过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高原、中亚细亚,又翻越帕米尔,最后于1275年到达上都.

马可·波罗很聪明,很快就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忽必烈也很信任器重他,曾命他去各省巡视,他因此遍游中国各地,足迹遍及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区和五十多个城市.其间,他还在扬州做过三年官,又奉元政府的派遣出使外国,到过越南、印尼等地.

马可·波罗在中国住了十七年.后来,伊儿汗国的汗王派使臣来向元朝皇室求婚,忽必烈选定新王妃阔阔真,并命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叔父护送,由泉州经海路去位于波斯的伊儿汗国.他们于1292年初离开中国,经苏门答腊、印度等地到达波斯,1295年回到威尼斯.

1298年,威尼斯与热那亚发生战争,马可·波罗被俘.在监狱中,他口述自己在东方的见闻,同监狱的比萨人鲁思梯谦记录成书,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马可·波罗行纪》.

这本书又名《东方见闻录》,共四卷.第一卷主要记叙来中国途中的所见所闻;第二卷主要叙述中国的情况,描述了中国的丰富物产和许多城市的繁华景象;第三卷记叙中国邻近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第四卷讲述了成吉思汗以后诸王的斗争.书中的记叙真实可靠,因而很有史学价值.这本书也打开了欧洲人的眼界,引起了他们对东方文明的向往.其中,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便是一名热心的读者,他读过并做过批注的《马可·波罗行纪》至今还保存在里斯本的博物馆里.欧洲的一些地理学家,还根据这本书画出了最早的“世界地图”.

在马可·波罗来中国前,元朝也有不少旅行者已到达了西方,其中较出名的便是成吉思汗时期的耶律楚材.耶律楚材于1219年随成吉思汗远征西域,1224年归来.1228年他写成《西游录》,记载了他随成吉思汗西进时,沿途的地理风貌,是研究13世纪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

元成宗时,温州人周达观随使团出使真腊(柬埔寨),则是元代由海路出访外国最著名的一例.他写的《真腊风土记》,是一本最早全面介绍柬埔寨吴哥政权时期的著作,因资料翔实可靠,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专著,并于1819年被译成法文.

广泛而频繁的交流,使包括四大发明在内的中华文明,向欧洲和全世界传播.据史料记载,活字印刷术大约是在14世纪传到朝鲜、日本的.朝鲜人根据活字印刷的原理,制造出铜的和铅的活字.后来沿着丝绸之路,活字印刷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使欧洲结束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受教育的状况,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

13世纪时,在阿拉伯人的书中已提到火药,他们称之为“中国雪”“中国盐”.蒙古西征时,阿拉伯人通过作战学会了使用、制造火药武器的技术.欧洲人也学会了使用、制造火药武器.

指南针也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有了指南针,欧洲的航海业发达起来,一些航海家开辟新航线,发现美洲大陆,终于完成了环球航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名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20多年的医生。医院启动疫情防控工作以来,300多名医护人员递交了请战书,满满的红手印令人感动。作为参与过抗击非典HIN1病毒的“老兵”,我主动要求来到疫情防控一线,尽己所能做一些贡献。

在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我们制定了防控工作预案,积极开展培训演练,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应急能力培训,组建医疗救治三级梯队,时刻保持工作状态,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我把精力都投入到肺病门诊发热门诊

肺病科病房感染科病房,用心诊断排查发热患者,随时掌握门诊状况。确保病人尽快得到救治,保护更多的易感人群不受伤害,这是医院的使命,更是医生的天职。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只有尽早制定工作预案,不断完善工作流程,严格把控工作环节,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把效果做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感恩节祭祀故事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感恩节有什么样的祭祀故事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中国感恩节祭祀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的清明节是世界上最早的感恩节。

春秋战国时,骊姬想让他的儿子当国王,就将太子申生杀了。申生的一个弟弟重耳知道后,也怕杀自己,就带领一些大臣出逃了。后来,重耳因吃不上饭被饿晕了,一个叫介子推的大臣就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烧熟了喂重耳。重耳终于活了过来。

17年后,重耳当上了晋文公,分封有功之臣。他忽然想起了介子推,就“三顾茅庐”去请他,可他却背着老母上绵山了。晋文公听了大臣的话,在绵山的树林外三面点火,一面留给介子推出来,介子推还是不出来,被烧死在山上。死时,手里还攥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介子推施恩不图报的品德感动了晋文公。于是,晋文公亲自为他送葬,祭祀。并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把绵山改为介山。

第二年,晋文公又去介山祭祀,发现介子推死时抱的那棵被烧焦的大柳树长出了新枝,又结合介子推诗中的“清明”,把祭祀的日子改为清明节,年年祭奠介子推。另外,晋文公报恩的精神也很教育人。

我们国家是文明古国,礼仪之帮,几千年来都没有忘记个节日,祭祀面扩大了。成为全国性的祭祀活动。

我有今天,要感谢爸爸、妈妈、奶奶、姥姥、姥爷、老师,和一切关心我的人。“乌鸦反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也不会忘记大家,一定报答他们的恩情!

更多热门文章:

1.2016各国感恩节的习俗汇总

2.2016感恩节促销广告语

3.2016感恩节是几月几号

4.2016关于感恩节的节日游戏

5.西方感恩节饮食习俗介绍

6.2016年感恩节的由来故事

7.感恩节的意义

8.感恩节起源于哪个国家

9.2016年感恩节的简单介绍

10.西方感恩节为什么为什么要吃火鸡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古代经典成语故事三则

全文共 1515 字

+ 加入清单

欲速则不达 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时晋国人,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子夏比孔子小44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的佼佼者。他才思敏捷,文学素养很高,经常得到孔子的称赞。 有一年,子夏因为才能出众,被派到莒父(当时是鲁国的一个县,大概位于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 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孔子,向老师请教说:“请问老师,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 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再三嘱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而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子夏深深鞠躬,说道:“谢谢老师的教导,我一定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然后告别孔子,到莒父上任去了。 这段话被记载在《论语·子路》中,从这段话中产生了成语“欲速则不达”,人们常用它来说明如果干一件事情的时候,过于性急图快,不讲求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欲,想要;速,快速;达,达到,完成。

缘木求鱼 公元前 319年,孟子周游列国,第二次来到齐国。这时候,齐宣王为了扩张自己的领土,正准备攻打邻国。孟子反对战争,想宣扬自己的“仁政”思想。可怎么才能说服固执的齐宣王呢?于是,孟子与齐宣王进行了一段有趣的对话。 孟子问:“大王心中最大的愿望是什么?”齐宣王知道孟子要来说服自己,所以他笑而不答。孟子接着问:“是因为食物不够肥美,衣服不够轻暖,还是色彩不够艳丽,音乐不够美妙?要不就是因为身边伺候的人不够使唤吧?这些,臣子们都全部能给您提供,难道您还真是为了这些吗?”宣王说:“不,我不是为了这些。”孟子接着说:“那您最想要的,一定就是开拓疆土,收服秦国、楚国,统治中国,安抚边疆。不过,以您现在的做法,就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啊(原文是:犹缘木而求鱼也’)。”齐宣王吃了一惊,忙问:“为什么?” 孟子连忙说:“大王想一统天下,是以弱击强,只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可如果大王能施行仁政,使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您的朝廷里来做官,天下的农民都想到您的国家来种地,天下做生意的人都想到您的国家来做生意……这样,天下还有谁能够与您为敌呢?” 成语“缘木求鱼”意思是爬到树上去找鱼,它常被用来比喻做事情时,如果方向、方法错误,就一定达不到目的。缘,沿着,顺着。

约法三章 秦朝末年,人民苦于沉重的捐税、繁重的徭役和严酷的刑罚,纷纷揭竿而起。公元前 206年10月,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朝皇都咸阳只有几十里的灞上。仅当了46天秦王的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接受大将樊哙和张良的建议,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灞上。 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百姓苦于秦朝的严刑苛法已经很久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与父老乡亲们约法三章:一是杀人的判处死刑,二是伤人的治罪,三是抢劫的受罚。我到这里来,是为了替父老乡亲们除害,不是来侵害你们的,请大家放心。”父老乡亲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 接着,刘邦又派人到各县各乡,将约法三章通告于百姓。百姓得知后都非常高兴,纷纷带着牛、羊、酒、食前来犒劳刘邦的军队。刘邦一再谦让不肯接受,说:“我们的军粮并不缺乏,不想再麻烦百姓了。”百姓们更加高兴,唯恐刘邦不做王。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成语“约法三章”即指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约,协商,议定;章,指条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拳神”邹市明的故事

全文共 11346 字

+ 加入清单

邹市明是奥运冠军,中国男子拳击队48公斤级拳击运动员。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中国“拳神”邹市明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我们与他的经纪人李胜谈到钱的问题。没有什么比出场费更能说明一个拳手的地位与价值,“如果国内其他拳击手的出场费在这里的话”,李胜指着自己身前办公桌的位置说,“那么邹市明的位置在这里”,他把手举到齐肩的位置,比刚才那个位置大概高1000px。“国际稍微大牌一点的拳手出场费是百万级别,邹市明还差一点,不过他也快到了”,这个位置,在他的示意里,大约和头顶差不多。“至于那些最顶尖、最顶级的”,他笑了起来,“那就高高高……高到天花板喽”。

李胜并不愿意透露邹市明现在的出场费,不过这个数字并不难查询到:70万美元。而那个“最顶级”的数字,则可以参考今年5月,两位次中重量级拳王的世纪大战——梅威瑟对战帕奎奥,梅威瑟出场费1.8亿美元,帕奎奥也在1亿美元以上。1.8亿美元是什么概念?把C罗、梅西、老虎伍兹这三位的2014年全年收入加在一起,就差不多了。

拳击是一个巨大的赚钱机器,这个赚钱机器一旦转动起来,它之后的效率与疯狂,简直让我们瞠目结舌。而我们的顶级拳击手邹市明,距离天花板的距离是——1.8亿美金减去70万美金,仍然约等于1.8亿美金。

在1.8亿这座大山之前,似乎70万美金的成就根本不值得一提。就像在喜马拉雅山的8848米之前,泰山的1532米,大约可以称之为平地。然而拔地而起制造一座泰山也是一件殊为不易的事情,这里面有个人天赋,也有时代因素。所谓时也运也。

这篇稿件将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最具天赋的中国拳手,他是如何被国家选择,成为这个项目上无可争辩的第一人。然而他又是如何为了国家这个使命,放弃了更多可能性——他原本极有希望成为千万美元先生,但在此刻看来,这个目标已经迢迢而不可及,甚至连百万,都仍需要继续努力。

一场万众瞩目的比赛

让我们从一场失败开始讲述这个故事。

这是邹市明迄今为止的最后一场比赛,时间是今年3月7日,地点是澳门威尼斯人赌场里的金光综艺馆,对手是泰国拳击手阿泰·伦龙。如果这场比赛获胜,邹市明将获得个人职业生涯中的首条金腰带——金腰带是拳击这个行业的至高荣誉,唯有金腰带获得者,才有资格获封拳王。

这是一场被迫不及待策划出来的比赛,整个行业都在等待邹市明取得成功,获得拳王称号,然后他将唤起中国人在拳击这项运动上的民族热情,拳击将在中国迎来暴风骤雨式的快速发展阶段,金钱就此滚滚而来,再然后,理所应当的,所有人都可以在这狂欢的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WBA(世界拳击协会,国际四大拳击组织之一)为了让邹市明早日参加这场比赛,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提高了邹市明的世界排名。拳击的排名并不像足球网球这样的项目,有着明确的排名计算规则,除了比赛成绩之外,其他因素的考虑也被计算其中。而邹市明的排名提高,在专业人士眼里,显然属于暗箱操作,国内《拳击与格斗》的执行主编贾春天就毫不讳言,“他在职业拳击中显示的实际成绩并不突出,还给得这么高,是对现有职业拳击规则的一种破坏,是完全的例外。”

邹市明的美国TOPRANK推广公司为了这场比赛也是煞费苦心。这是邹市明参加的第七场职业比赛,仅仅通过六场比赛就能获得世界拳王挑战权,同样可以说是闻所未闻。但因为邹市明的中国奥运冠军身份,和对未来中国市场的预期,他前进途中的所有红灯,都被手眼通天的推广公司清扫一空。

对手同样也是精挑细选。在四大拳击组织的拳王里,WBA、WBO双料拳王埃斯特拉达,WBC拳王冈萨雷斯难度更高。IBF拳王阿泰·伦龙是最容易对付的,他与邹市明一样,也是从业余比赛转到职业比赛,拥有着显而易见的弱点。在过去两人的三次交锋里,邹市明输了第一次,赢了后两次。为了说服阿泰·伦龙参加这场人人希望他输的比赛,组织者付出了高额的出场费。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最著名的拳台主持人Michael Buffer被请到了现场,再次证明了这场比赛组织者的不惜血本。Michael Buffer本人就是拳击比赛重要程度的最佳代表,过去几十年里,拳坛所有的重要、经典时刻,他都在场。随着他那句带着颤音的已经被注册成商标的“Lets get ready to rumble(让我们轰然向前)”,这场万众瞩目的比赛开始。

第一回合在双方小心翼翼的互相试探中结束。第二回合,邹市明主动出击,用一套组合拳蹭倒了泰国人。然而优势并没有持续多久,第三回合面对邹市明的进攻,伦龙使出泰拳中的招式,用手肘夹着脖子将他凌空摔倒在地。尽管裁判随即提出了警告,观众席上也一片嘘声,但邹市明明显被摔懵了,这一回合结束后,他径直走向了对方的休息区,经伦龙提醒才面无表情地闷头走回去。

情况急转直下。一直到12回合打完,邹市明再也没能夺回主动权。对方经验老道,精于躲闪,让他的拳头无处可落,甚至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给他以反击。观众席上,“邹市明,揍他!”“邹市明,加油!”的喊声先是越来越大、越来越急,然后渐渐沉寂——眼看胜利无望,不少拳迷选择了提前退场。

最终,三位裁判一致宣布邹市明以111:117的点数不敌对手,冲击金腰带失败。

那些仅仅出于朴素的爱国主义而观看球赛的观众,难免对这个结果有所意见。不过在专业人士眼里,邹市明这场输得并不冤枉。无论是数据还是场面,泰国人都牢牢占据着优势。

关于这场失利的后果显而易见。他的赞助商之一安踏早已经为他提前准备好了“我的时代”纪念T恤,因为他的意外失利,这些T恤全部积压无法销售,或是捐赠或是销毁,提前买好的报纸宣传版面也都白费了心机。

邹市明并没有迎来他的时代。

梦圆与梦碎

这大约是一个令人难过的开头,英雄在距离他人生最璀璨的皇冠前止步倒下,而他通往这个皇冠的道路,本就是在商业之手操纵下的速成之路,这让这个故事听上去并不是那么光彩。

然而邹市明的人生故事,原本可以不是这个讲述方法。

在关于这篇稿子的周边采访里,记者向接触到拳击这个行当所有从业人士们提出过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喜欢拳击”?答案五花八门,经纪人李胜认为拳击就像哲学,而另外一个现担任WBO裁判的前职业拳手陶振东,则认为拳击最迷人的地方在于一个拳手必须不断的自我突破。

不过,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二十年前刚刚接触拳击的邹市明,他一准儿什么也说不出来。那个时候,拳击在国内被认为是一项过于残忍的运动,因此被禁了28年。直到邓小平在北京第三次接见世界拳王阿里,一句“多来中国带带徒弟”才让禁令解冻。在总书记的规划中,这次解禁兼具体育和政治意义:在奥运会比赛中,拳击有十几个级别的比赛,这意味着,这项运动有十几块金牌和几十块奖牌的可能性。

这是1986年,这一年邹市明5岁,他的拳击天赋尚未被发掘,在贵州省遵义市的一个小县城里,他是一个那么不起眼的小男孩,不仅生得瘦小,还性格懦弱,甚至经常被女同学欺负。他的父亲是一名技术人员,母亲则是一名教师,深信棍棒教育的成效。她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像其他男孩一样追逐打闹,最好只是安安静静地学习读书,将来做一个文化人出人头地。她的期望很快就落空了,邹市明除了体育成绩不错之外,文化课成绩一塌糊涂,为此邹市明没少挨打。在课堂里实在坐不下去的邹市明央求父母送自己去体校——对于一心望子成龙的母亲来说,这个选择几乎有着某种放弃的意味。

在体校里,他接触到了拳击,几乎是立刻就迷上了,“转到体校以后,我就觉得任何动作我都领会得比我的同伴要快,我的每一次进步都比他们快。”训练条件差也觉得不是问题,他陷入了一种疯狂的痴迷的热爱。

二十多年后,邹市明坐在腾讯娱乐的记者面前,仍然感激自己当年与拳击的相遇。“我小时候非常瘦小,差不多可以说是弱不禁风。性格也比较老实,做什么都是唯唯诺诺的样子。我妈经常说我,你是个没出息的孩子,长大以后怎样怎样。接触到拳击以后,这给了我很多自信和快感。”他又补充道:“我现在回忆,我都热血沸腾,如果没有这份执着和爱,我不会20年每天都做一件事,坚持到今天。”

别无所有,除了天赋。打拳的邹市明是另外一个人,体校和家之间是当地最热闹的马路,每天放学,他要么像燕子穿越丛林一样穿过人群,练习灵活的步伐和闪躲,要么坐在公交车里,把车窗上流动的影子视为假想敌,练习出拳的灵敏度。他不再唯唯诺诺,而是敢于挑衅对手,他果断坚毅,出拳迅猛,那个在小学教室里被女同学欺负的瘦小男生一去不返。

但光有天赋毫无意义——还得拥有被国家需要的价值,才可能得到发光的机会。1997年,他入选贵州省拳击队,1999年,他又被选入国家队——作为陪练。邹市明并没有接受自己陪练的身份,训练中他处处琢磨对手的特点,2000年全国拳击锦标赛预赛,邹市明一举击败由他陪练的种子选手,成为了国内48公斤级的“黑马”,也摆脱了陪练的命运。天赋成了使命,他逐渐成为了中国拳击冲击第一块奥运奖牌的希望所在。

身高1米64,体重48公斤。这个体重对于女性来说,都能算是维持得不错的身材。邹市明维持了这个体重很多很多年——拳击比赛的级别以体重区分,48公斤是奥运比赛的最轻级别,也是中国最容易取得突破的级别,于是邹市明被牢牢按死在这个体重上,和维多利亚秘密的模特一样,长期与自己成年男性的胃口以及体重秤做寸土不让的搏斗。

但别无选择。2004雅典奥运会上,邹市明得到了一枚铜牌。与此同时,他的天赋也被职业拳坛所看到,曾一手打造阿里、福尔曼、泰森、霍利菲尔德等世界顶级拳王的美国拳击最知名推广人唐·金把一张100万美元的支票递到他面前,他看上了邹市明敏捷的出拳,“只要你签个字,我带你进职业拳坛,这100万就是你的了。”

哪个拳手能不向往职业拳坛呢?就像哪个演员能抵挡得住库布里克这样导演的召唤?哪个裁缝不想登上巴黎时装周?那是理想所在、激情所在,也是财富所在。但邹市明没签。他很清楚,必须用奥运金牌才能为自己从这个体制“赎身”,铜牌什么也不是。那年他23岁,他把所有赌注,都推到了下一个四年上。

从雅典回国后,邹市明和教练张传良双双将手机尾号换成了2008,包括他的车牌号。他披着金色的披风拍照,躺在金色的床单上入睡,还把金牌的照片下载到手机里,不时看一眼。

2008年8月24日,那个奥运金牌梦实现了,邹市明在领奖台上“哭得一塌糊涂”。

几天后,邹市明再次哭了。

在国家拳击队场前所未有的豪华庆功宴上,邹市明脖子上挂着中国的第一枚拳击奥运金牌,笑容满面地接受在场所有人的祝贺和敬酒,心里一遍遍默念着准备好的致辞:“谢谢领导对我这么多年的关心和支持,我做到了,从今以后我可以放心地去完成我自己的梦想了。”

但这番话胎死腹中。领导赶在他前面开了口:“市明呀,我们不能只在家门口拿一个冠军,要是下一届丢了就是昙花一现,我希望你再坚持一下——市明呀,我们是国家培养的,我们是中国的党员呀,我们还是党员。”酒杯送到面前,他来不及反应,条件反射地接过来一饮而尽,然后偷偷别过脸去,“心情就完全没有了”。

梦圆与梦碎,就隔了几天的时间而已。

失败的习惯

那个时候,唐·金仍然在等他。从他23岁到27岁,虽然唐·金不无遗憾的认为,邹市明已经错过了一个职业拳手的黄金年龄,但仍然有一搏之力,未来仍然有机会摘取金腰带。

但……但,再一个四年?

差不多也是在那几天,隔壁的国家网球队,李娜向网管中心主任孙晋芳发出了“最后通牒”:不给自由就走人。她在“出走”两年后被劝说归队,并在四年后的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了女子单打第四名,这是当时中国网球在奥运会女单项目上的最好成绩。

为了避免顶级球员的流失,抑或帮助她们挖掘自身潜力(就像后来被证明的那样),孙晋芳推出了石破天惊的“单飞”政策,允许李娜和其他三名球员在仍需为国家队和省队效力的情况下,自己找教练,并制定训练和比赛计划。尽管她们需要自行承担出行、训练和教练的费用,但仅需上缴个人收入的8%到12%,而非之前的65%。这被视为李娜挑战举国体制的一次重大胜利。

但邹市明从来都不是一个叛逆者。这个小时候就被女孩子欺负的拳击运动员,在拳击台之外的世界,性格都相当内敛与温和。作为贵州迄今为止唯一的奥运冠军,他沉默咽下了这个“再打四年”的指令,“我反过来一想,算是拳击改变了你的命运,国家给你这么多年的支持,才能有今天这样的舞台,所以说我再坚持一届,一届,四年。”但这个指令仍然让他郁郁寡欢,在其后的两年里没有参加任何世界大赛,只打了一届全运会和一届亚运会。他用这种沉默隐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和不甘。最终还是恩师张传良说服了他。“他说,如果你实在练得不开心,那就算了,我不想看到你现在这个样子。但我把你的技术打造得这么细致、这么刁钻,你突然不练了,我真的觉得很可惜。”

邹市明承认自己吃软不吃硬,“被需要”这一点打动了他。“我一咬牙,不就两年吗?第二天我就去跟领导说,我要做三件事:结婚,生孩子,拿金牌。然后我就结婚,生孩子,拿金牌。”两年后,一岁零一个月的轩轩在伦敦看到邹市明拿下了奥运金牌,“我觉得还蛮圆满的”。

那四年过得是如此身在曹营心在汉,他被全面监督着为下一块金牌奉献出全部,“我都31岁了,门口给装了个监视器,每天看我去哪儿了,10点钟回房没有。真的,这就是个牢啊。”在奥运会决赛的前一天,李胜去探班邹市明,他向记者回忆,“市明一看见我又开始说奥运完了要转职业,我说,你先把明天的金牌拿下来再说。”伦敦奥运会的最后一天,一岁零一个月的轩轩在现场见证了爸爸第二次成为奥运冠军。

从伦敦回来,邹市明立刻打了一份退役报告,想了想,又打了一份辞职报告——当时他还兼任贵州体工大队副队长的职务,如果不出意外,十年后也许会成为某地方体育局的局长,大部分时候坐在办公室里喝咖啡,偶尔下基层视察项目。这些对于一个想要保持安逸又体面的生活的人来说相当重要,但对于一个从小搬着小板凳坐在黑白电视机前梦想着拳王金腰带的拳手来说,根本什么也不是。“这是我的生活吗?这是我的工作吗?”邹市明不敢想象。他很清楚一个奥运冠军下面拉着多长的利益链,但他不想再这么活了。恰如在记不清哪一次庆功宴上,他抄起脖子上的金牌看了一眼,发现绶带上都起了毛球,往旁边一瞄,另一位奥运冠军的金牌带子已经从鲜红变成了绛红,他顿时觉得不能忍受:“揣个金牌到处骗吃骗喝,这种生活太没有意思了。”

半年后,邹市明和妻子冉莹颖一人一个行李箱,奔向拉斯维加斯。2013年4月7日,他击败了墨西哥选手瓦雷祖拉,职业首战获胜。这一年他32岁,创下了奥运拳手转职业的最大年龄纪录——阿里18岁成为奥运金牌获得者,同年角逐职业拳击;霍利菲尔德22岁拼得奥运铜牌,同年签了职业拳击合同;德拉霍亚19岁荣膺奥运冠军,同年迫不及待地踏入职业赛场。

推广公司知道该怎么说话才能引起中国这个并不热爱拳击的市场的关注,所以教练罗奇会说,“邹市明职业初期好于帕奎奥,我认为邹市明会成为下一个帕奎奥”,很巧,帕奎奥也是罗奇的弟子之一。有必要介绍一下帕奎奥的传奇人生,他出生于菲律宾的一个贫困家庭,少年的时候开始在马尼拉凭借打黑拳来养家糊口,在这个伤亡无数的地下世界里,帕奎奥活了下来,并且被美国经纪人发现,带到了美国,然后就是火箭般的崛起。他从最次轻量级(49公斤级)打到次中量级(69公斤级),一共获得过8个级别的金腰带,创下了拳坛记录——拳击的含金量和体重成正比,体重越大,就意味着出拳更加有力,比赛更好看,选手也就更有商业价值。

罗奇的这句“好于帕奎奥”在中国媒体上被频繁转载,人们似乎真的开始认真期待起另外一个亚洲拳王的冉冉升起。不过,读者并没有同时获知,帕奎奥第一次参加职业比赛的时候,才刚满16岁,20岁时就已经拿到了人生第一条拳王金腰带。

年龄不是桎梏邹市明未来发展的唯一因素,还有一个因素是——习惯。有人把邹市明在职业拳坛上取得成绩的意义,等同于姚明在NBA,李娜在四大网球公开赛,或者丁俊晖在台球一样——这样的对比看上去相当合理,然而实际上则远远低估了邹市明的难度——无论是NBA还是CBA,奥运会网球比赛还是四大公开赛,篮球和网球的比赛有着一致的规则,胜负也有着统一的标准。姚明不会到了NBA之后,自己过去的经验完全被推翻,曾经被认为是杀手锏的技术动作变成了错误的坏习惯。但从奥运拳击到职业拳击,区别就是这么大,几乎是从“画圆形”变成了“画方形”。

对于一个拳击爱好者来说,奥运拳击几乎全无观赏性——比赛规则充分保护拳手,身上防护齐全,击中便可以算做得分,不用考虑有效重击和对手受伤害情况,只打三个回合而职业拳击最多可达十二回合。采访中,前职业拳手陶振东轻蔑地对记者说,“看奥运拳击还不如去看击剑比赛,不就是为了看谁的点快吗?”

在长达13年的奥运拳击手训练中,邹市明已经养成了自己的习惯。这套习惯为奥运而生,由他的恩师张传良结合中国武术而设计,但对于职业拳击来说,这套习惯几乎是处处破绽。比如防守中,邹市明习惯于放低手架,以获得更为灵活的转身和步伐,但同时这也让他的头部更多地暴露给对手。同样出于得分的目的,他习惯于击打高位,对对手腹部、肋部的击打以及勾拳的使用频率非常低,防守架位也很高,这样的打法既没有杀伤力也影响身体的旋转,同样,不容于职业拳坛。

也许邹市明的确是一个天赋高到可以射下太阳的运动员,但他已经对着自家后院的那棵柿子树练习了13年的瞄准拉弓射箭,然后再来试图射日,这真是太困难了。

而他的确怀抱着那么强烈的射日梦想。过去、现在、未来,都是。

制造速成拳王

从体校接触这项运动开始算起,邹市明从来没有如现在这样在拳击上感觉挫败过。

转战职业刚开始的感觉还不错——那种整个世界都在加紧制造一个中国拳王的氛围,让当事人自我感觉甚为良好。2013年2月,乘坐TOPRANK公司安排的私人飞机和加长林肯,邹市明在“超土豪”的阵仗下抵达拉斯维加斯。“你想想,拉斯维加斯啊,整个城市都是灯火通明,晚上比白天还漂亮,我们飞得又低,哎呀。”邹市明眼角上扬,沉浸在回忆中,“觉得这就是梦想的地方”。在妻子冉莹颖的叙述中,这种幸福感还要更强烈一点,“从窗户往外看,那个星星就在你旁边,那么大一颗,好像伸手就可以抓住。”

未来的教练罗奇在酒店门口等他。罗奇是WBC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培养过多达 27 位世界冠军,好莱坞巨星米基·洛克和篮球明星大鲨鱼奥尼尔,想学拳击的时候也是拜入他的门下。这位神奇教练,是邹市明的公司为他尽快登基所开的支票之一。

两年后,罗奇这样评价自己的这个中国弟子,“当我第一次接触邹市明的时候,我真的很兴奋,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进步非常快,在与布赖恩·维拉利亚这样出色的选手对抗中,居然也可以压制、甚至主宰比赛,我甚至认为他可以在任何时间获得冠军头衔。”但是,一旦到了真正的比赛,“所有业余拳击的东西、所有我想从他身上剥离舍弃的东西,全都回来了。不只是一半,而是这一切都回来。”

2013年10月,邹市明随帕奎奥前往菲律宾进了一次训练营,而他与教练的关系也到了紧绷阶段。“虽然翻译没译出来,但我能从他的表情、语气和手势感受到他的愤怒。”罗奇甚至对邹市明说过“go home”,妻子冉莹颖回顾,“这可不是让他回房间休息,而是让市明回中国算了”。经纪人李胜也记得,当他去菲律宾看望邹市明的时候,两人长谈到深夜,邹市明情绪低落到差点哭出来。

“邹市明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也训练过很多业余拳手,但是他们都没有像邹市明这样打过3届奥运会,所以他的很多习惯确实很难改变,不过从第一场职业比赛开始,他到现在已经进步了很多。”最柔软的时候,罗奇会这么说。最激烈的时候,罗奇会对邹市明说“fuck”,在邹市明的第六场职业赛里,因为邹市明无法贯彻教练要求他尽快KO对手的要求,老教练爆了粗口,这一幕被摄像机拍下。

连过去的吃饭习惯都不对——在国家队的时候,每餐饭只允许吃到半饱的邹市明可没有想过,这样的饮食习惯会成为他转成职业选手后的遗毒。如今他被要求补充营养,狂上强度,而他却咽不下蛋白粉,胃打不开,这导致了营养跟不上去,肌肉练不出来。至于像帕奎奥那样升重升级别?怎么可能。

邹市明不得不付出加倍的努力。为了改动作,他在房间挂了一个弹力球,“半夜睡着,一想到动作,马上爬起来做”。这样的训练强度加上推广公司为他精挑细选的对手,他以火箭速度冲刺到金腰带挑战赛——梅威瑟成为职业拳手的时候才19岁,推广公司为他安排了18场比赛,经过充分的锤炼后,才让他走到金腰带挑战赛的位置。

但谁都知道邹市明时间不多了。TOPRANK的老板阿鲁姆一方面欣喜于邹市明在中国掀起的拳击热潮,“邹的比赛在中国有3亿观众,超过了超级碗在美国的观众三倍,围绕着一个民族英雄来推出一个项目,这种机会可不是每天都有的”,但另外一方面,他也深知时不我待,“我会请求邹再打几年,不过我猜肯定打不到20场比赛。”

所以一切不得不以速成的方式展开。

但速成或许可以造就一个拳击话题明星,却难以造就一个真正的金腰带拳王。

在邹市明输掉了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那场金腰带挑战赛之后,国内媒体出现了尴尬的沉默,但在国外,人们不留情面得多。著名拳击专栏作家托马斯·豪泽尔在《太阳报》的专栏里,标题简单直接地写道“邹市明被高估了”。

罗奇说,“我们没有对他的这种打法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比赛计划被强奸了。因此,我们必须回到体育馆,使邹市明变成一个技术更全面的拳手。”

但邹市明何时才能成为一个技术更全面的拳手?他下一次挑战该级别世界冠军将是什么时间?对手是伦龙还是其他三大拳击组织的拳王?……要不,降级别试试?

邹市明甚至并没有回到体育馆——他来参加《爸爸去哪儿》了。几个月的时间内,五对父子辗转陕西、云南、新疆乃至澳大利亚的八个村庄,完成节目组设置的层层生存任务,并通过电视屏幕将自己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他做了很多之前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只是没有再打比赛,8个月过去了。

年轻的时候邹市明周末不用训练,在宿舍里睡觉的时候,经常会幻想,如何给自己拿了金腰带之后设计一系列的庆祝动作,要酷,要炫,要帅气,要个性。

现在他说自己已经不太想了,“越靠近的时候,就觉得越难,可能是需要实现的东西太多了。”

虽然邹市明并不承认,但参加《爸爸去哪儿》了,对于职业陷入困境的他来说是一种逃遁,然而这样的逃遁终有期限。节目中有一期,他与妻子冉莹颖都画了老妆,两个人执手相看泪眼的时候,邹市明再次提到了拳击,“也许我们多年以后,都老成这样,但我们也别忘了现在的追求,拳击也许是我的追求,我希望我的人生再去为它搏一次,我答应你,就一次。”

无论邹市明做出怎样的选择,妻子冉莹颖一直在背后给予支持。无论邹市明做出怎样的选择,妻子冉莹颖一直在背后给予支持。

最壮丽与最残忍的运动

拳击的魅力到底何在呢?对于生活在中国这块拳击贫瘠土壤上的人们来说,这个问题可能并不容易理解。但在欧美,这项运动的名人粉丝可真不少,福克纳与海明威一生都互相看不顺眼,然而他们都热爱拳击。诺曼·梅勒觉得这项运动里有一种文字所不能描绘的壮阔,他曾写道,“我一生中看到过很多壮景,而当一名拳击手挨到重拳却岿然不倒,溅起的汗珠和血滴瀑布水雾般从天而降,我彻底被这项勇敢的运动征服了,我现场见证了最壮丽的场面。”

不过这血色诗意,可能恰好是中国人难以接受它的原因之一。李胜总结,中国体育界长久以来有一个“隔网”的概念,隔着网的、不与人直接冲突的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总能出奇制胜,“刘翔100米跑不过别人,放两个跨栏在中间,拼技术,就赢了”,主要靠“斗心眼儿”的业余拳击也是如此——“孔夫子的性格决定了我们血液里几千年沉淀下来的DNA就是避免冲突”。职业拳击则不是,要的就是硬碰硬,180到200公斤的重拳打在人身上(健康男子一般情况下的出拳力量是40公斤,李小龙生前接受过测试,快速出拳的作用力是181公斤),瞬间肿胀、出血、倒地,乃至再也爬不起来,扔出一条代表投降的白毛巾,胜者则高举双臂,接受观众狂热的欢呼。

而一个拳击手,要在一生中,一次又一次的,用脑部去接受180公斤重拳的击打。每一次击打都可能会在45岁以后跳出来报复这具肉体:邹市明的偶像阿里得了帕金森,颤颤巍巍;他的教练罗奇得了帕金森,颤颤巍巍;他的亲戚,一名爱好拳击的体育老师,也得了帕金森,颤颤巍巍。

始终无法爱上拳击这项运动的冉莹颖,一直活在这种巨大的不安全感里。在生第二个儿子的时候,她留下了脐带血,说万一邹市明将来帕金森了可以用。“哎,你说她想这个干嘛”,在曾经的采访中,他叹着气对记者说。

如果不是怀着巨大的热爱,这项运动很难坚持到底。然而在中国,哪怕是有着十二分的热爱,愿意为此冒着十二分的风险,坚持这项运动仍然是太困难了。

“中国的职业拳击是脱节的,只有几个最顶级的选手,下面就没了”,李胜说。现在他和他的公司正在做一项叫做“拳力联盟”的职业比赛,“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让很多好的拳击苗子有比赛可打,把这个体育项目做起来。”

“你是怀着责任感在做这件事吗?”记者问。

他一愣:“不,这是生意。”

但对于李胜来说是生意的事情,对邹市明而言,却是使命所在。他见过太多师兄、师弟、同辈迫于无奈放弃拳击,文化成绩好的考上公务员去做特警,更多人分散在超市、酒店、停车场做保安,挣着微薄的薪水。曾经的同行现在已经变成了两种人,“一种是羡慕我吧,自尊心强,不好意思。他们有做苦力的,有做打手身体冒险的,有灰色收入的,没什么尊严。练了这么多年,没打出来,只有卖一身力气。还有一种,会找我借点钱啊,请我去他们那边单位走一走,看几眼啊,那样他们就能在单位里抬起头来,少被欺负,有点地位。”邹市明告诉记者。

就在接受腾讯娱乐采访前一个月,他的一个师弟被人杀死了。师弟也是贵州人,退役后摆了一个路边摊卖凉粉,结果在夜晚的一场街头斗殴中丧生。

冉莹颖是趁邹市明不在时给我们讲这个故事的,她说,在他面前“不能提”。“这个事发生以后,他跟我说,我能够实现什么?这个拳台上之前是没有中国人的,那我就代表我们中国人,黄皮肤,黑眼睛,拿一个金腰带,让全世界对我们中国人刮目相看。还要推广拳击文化,做一个连锁的拳击馆,让这帮师兄师弟们有饭吃,不用去看场子、当保镖、拿灰色收入,要让他们堂堂正正、体体面面地过日子。”

“他转职业拳手之后,让很多人看到了一条路,这个市场开放了嘛,原来很多想放弃的或者已经退役了的选手,都回来打职业比赛了。”牛忠杰对腾讯娱乐记者说。

2006年,17岁的牛忠杰进入贵州省拳击队,在贵阳清镇市与国家队一起训练,偶尔能看到从训练馆走出来的邹市明。“那时候他已经拿到奥运铜牌和世锦赛亚军了,都是第一块啊,我们小孩子只有膜拜的份,一直膜拜到他拿了两块金牌。”

牛忠杰的业余拳击生涯算不上辉煌,只打过一些市级、省级比赛。体制内比赛选拔严苛,每省每个级别只能报一个人,换句话说,只有省队的第一名才有资格参加全运会,有机会拿奖牌、奖金、荣誉,其他人永无出头之日。

2013年再次落选全运会后,牛忠杰走了一条折中之路:他一边保留着队内身份,一边在上海帮朋友经营拳馆,打算“从拳台一线转向幕后推广”。直到“拳力联盟”在上海举办,他跑去看了两场比赛,感觉“这个市场好像起来了”,于是又回到了拳台,目前已经在“拳力联盟”超轻量级选手中排名第一,并且接受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正式采访。

被问及“接受采访的感觉如何”,牛忠杰笑了:“感觉挺好的。以前没有人关注我嘛,现在有机会出来讲讲自己的一些经历、一些回忆,蛮好的。”他今年26岁。

非常艰难的,但仍然有一些人发芽了。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和邹市明有关——无论是受他的奥运拳击生涯影响,还是受职业拳击生涯影响。

这是一个热爱牺牲故事的国家,我们是一个重视意义的民族。记者将邹市明的故事说给身边很多人听,问他们觉得这个故事如何,答案基本可以分成这几类,“我不了解拳击,但我尊重邹市明在奥运会上给中国带来的荣誉”;“职业拳击在中国哪有什么人看,还是奥运金牌的意义大”;“我坚定的认为,如果不是邹市明获得了两次奥运金牌,那他现在什么也不是。”

什么也不是吗?那些所有的,理想、努力、牺牲、挫败?

邹市明可能没有想过这些。比起金腰带,如今他对自己职业生涯更大的期待是:安全落地。他说:“如果有一天我遇见你,没有跟你打招呼,不是我不尊重你,是我看不见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个中国成语故事的典故英文版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郑人买履

A man of the state of Zheng wanted to buy a pair of shoes. He measured his

foot and put the measurement on a chair. When he set out for the market he

forgot to bring it along. It was after he had found the pair he wanted that this

occurred to him.

I forgot the measurement, said he.

He went home to get it but when he returned the market had broken up and he

did not get his shoes after all.

Why didnt you try on the shoes with your feet?

He was asked.

I d rather trust the measurement than trust myself.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成语故事《四面楚歌》中英文版

全文共 1168 字

+ 加入清单

At the end of the Qin Dynasty(221-206 B.C.) the State of Chu and the State of Han fought for control for the country. Xiang Yu, the king of Chu, was besieged(包围) at a place called Gaixia by the Han army led by Liu Bang. Xiang Yu was in a desperate situation, with little food and only a few soliders. At night, the surrounding Han troops started to sing Chu folk songs. Xiang Yu was very surprised at this, and said:"Has Liu Bang occupied the whole of Chu? How can he have drafted so many Chu people into his army?" Then he fled together with the remainder of his forces.

This idiom is used metaphorically to mean to be in a helpless and critical situation, surrounded by the enemy on all sides.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以后人们就用“四面楚歌”这个词,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而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被那些坏人逼迫得无以为生,而求助于别人时,别人又因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成语故事望洋兴叹双语版

全文共 1827 字

+ 加入清单

When autumn came, all the water in the large and small rivers rose higher and flowed into the Yellow River. The surface of the River at once appeared much wider. On one side of the bank, one couldnt see the cattle and sheep on the opposite side. The River deity Hebo was therefore immensely proud and considered himself the greatest in the world.

一到秋天,大河、小河里的水都涨了起来,流入黄河,河面顿时显得非常宽广。在河岸的这边,一眼望不见对岸的牛羊。黄河的河伯因此得意洋洋,自以为是天下最伟大的了。

Hebo followed the Yellow River to the North Sea. Looking to the east, he could not see the bounds of the sea. Then he looked at himself and felt he was so tiny and insignificant. He sighed and said to Hairuo, the deity of the North Sea:

河伯顺着黄河来到了北海,朝东一望,望不见海的尽头;再看看自己才觉得自己很渺小。他叹了口气,对北海之神海若说:

"As the saying goes, a person who has gained a little learning tends to regard himself as the wisest person under the sky. I am just that kind of person. Seeing how broad and great you are today, I have come to realize how insignificant and ignorant I am. If I didnt meet you, Im afraid I would always be laughed at by people with knowledge."

“俗话说得好,有了一点学问,就以为老子天下第一。我就是这种人。今天,我看到你这样宽广、这样伟大,才发觉自己如此渺小、如此无知。如果今天没遇见你,我恐怕永远会被有见识的人所讥笑。”

Hairuo said:

海若说:

"We cannot talk about the sea with a frog at the bottom of a well, for the frog is restricted by its dwelling place; we cannot talk about ice with a small insect of summer, for the insect is restricted by the seasons; we cannot talk about profound learning with superficial persons, for they have too little knowledge. Now you have come out of a small river to the North Sea, seen the greatness of it and realized your own insignificance. Since you have taken such a modest attitude, I can then talk with you about profound learning."

“我们不能同井底的青蛙谈海,是因为青蛙受到住处的限制;不能同夏天的小虫谈冰,是因为小虫受到季节的限制;不能同浅薄的人谈论高深的学问,是因为他们的知识太少。现在,你走出小河,来到北海,看到海的伟大,知道了自己的渺小。有了这种谦虚的态度,我就可以和你谈论高深的学问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个中国成语故事的典故英文版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相敬如宾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70-476 BC), there was a high official

in the State of Jin. He once saw a farmer working in the field and his wife

bringing his lunch to him in a very respectful manner. He showed great interest

in the matter. He took the farmer back to Jin with him, and said to the King of

Jin, "Respect is a demonstration of virtue. If one is respectful, he must be

virtuous. We should educate our people with virtue." But the King asked, "His

father is guilty, is it wise to do so?" He replied, "Guan Zhong had been enemy

to the Duke Huan of Qi, but the duke appointed Guan Zhong prime minister and

finally acnetplished his hegemony. Shun exiled Gun but promoted his son Yu. You

just make use of his strong points." At last, Duke Wen took his advice and put

the farmer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

Later, this idiom means a couple treats each other with respect like

guests.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名人赵一曼抗日女英雄被俘的故事

全文共 1879 字

+ 加入清单

1935年11月的一天黎明,2团被敌人包围在道北区的一个山沟里。激战一昼夜突围,部队伤亡很大。团长王惠同负伤被俘(后英勇就义),道北区委书记兼2团政治部主任赵一曼指挥战斗时,一条大腿受贯通伤,骨头被打碎。22日,她和3个人转移到3区春秋岭附近一户农家时,被汉奸米振文发现。米振文报告第3“讨伐”队队长张福兴,张福兴带伪军将农舍包围。战斗中,赵一曼左腕被打穿,失血过多,昏迷后被俘。

从在珠河见到被俘的赵一曼,到10天后又将其押送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继续关押、审讯,警务厅特务科外事股长大野泰治都是个重要角色——让我们看看1962年5,月他作为战犯在押期间写的供词:

“这个妇女,穿着一件黑棉衣,腰下被血染着,脸伏在车台上,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坐在她的身旁照料她。伤者头发散乱,大腿的裤管都被血灌满了,在不断往外渗。

我担心她马上死掉,得不到口供,从而失掉可能的情报,急忙走到她的身旁,叫喊道‘起来!’她从容地抬起头来看着我,看见她那令人望而生畏的面孔,我情不自禁地倒退了两三步。我让远间(即伪珠河县首席警务指导官远间重太郎——笔者)找个适当的审问场所。远间同县公所的翻译詹警卫商量之后,决定在马料房的高粱垛上进行。从审讯中,知道她叫赵一曼,二十七岁,在妇女抗日会工作,家庭是个富户,本人受过中国女性的最高教育。在以上这些问题上,她态度坦然,答语明快。

当问她关于赵尚志部队的事时,她回答:‘关于抗日联军的事,我不知道。’

我问她是不是共产党员,在党内是什么地位。她回答说:‘我同共产党没有关系。’我问她:‘为什么进行抗日活动?’一听这问题,她一下子提高了声调,作了义正辞严的回答,与其说是回答我的问题,不如说是对日军的控诉。她说:‘我是中国人,日本侵略中国以来的行动,不是几句话所能道尽的。如果你是中国人,对于日军目前在珠河县的行动将怎样想呢?中国人反抗这样的日军难道还用得着解释吗?我们中国人除了抗战外,别无出路。你们日本人口蜜腹剑。’接着她就‘日本军是保卫中国不受他国侵略’,‘日满一德一心’是‘兄弟之邦’等问题作了揭露。她那种激愤之情,在我看来简直不像个身负重伤的人。她对日本军固然很义愤,但讲得有条有理,使人一听就懂。当翻译把她的话向我翻译时,赵一曼就盯着翻译的嘴,生怕他翻不全似的,翻完了又继续讲,滔滔不绝,确是个有口才的人。我不知不觉地成了她的宣传对象了。”

“我又用鞭子戳了一下赵一曼的伤口,只见她身子抖了一下,脸上露出了忍痛而愤怒的表情。这时候待在她身旁的那个姑娘跳起来护着她。我命令旁边的警士把那个姑娘拉出去。我说:‘看样子你有点发火了吧?我不是为了听你那套话来的,你不说,我也会让你说出来的。你先把你共产党的身份说一说吧!’在我这样威胁下,她从容地回答道:‘我没有什么中共身份,强迫一个人说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未免太蛮横了吧?你说我是共产党员,你把证据拿出来!’她除了承认做妇女工作以外,其他什么也不说。于是我就用鞭子抽她的手,她干脆不说话了。”

用鞭子戳伤口,把竹签刺进指甲里,是为了使赵一曼屈服,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从被俘地到珠河县城,一辆牛车在山道土路上颠簸,对伤口不作任何处置,任其流血,到送去哈尔滨,住进市立医院,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因为他们发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因为大腿上的贯通伤溃烂了,他们需要一个活口,而把竹签刺进指甲里是不会危及生命的。

医院毕竟不是伪警务厅的地下看守所,就有了逃走的机会。

赵一曼是12月2日押送哈尔滨的,何时被以“王氏”之名转至市立医院疗伤无从查考,看守她的伪警察换成董宪勋,是在1936年4月上旬。

这是一个挺沉稳的富于正义感的青年。他的身份、职业,使他对这个世界的黑暗、残忍和嗜血成性,看到的肯定比马上就要写到的韩勇义多得多。可他们都碰上了一个令他们、也让我们这些后人永远敬仰的人,两颗冬眠的中国心就怦然跳动起来。在1936年那个叫作什么“满洲国”的世界里,他们的行为有着特别的昭示意义。后人不会忘记他们,就像怀念那些在冰天雪地中战死的、冻死的、饿死的有名无名的抗联官兵一样。只是拿起笔来,心头总是压抑着愧疚,因为我和我们这些后人对他们知道得实在太少。

开头的话题,是多大年纪了,挣多少钱呀,娶媳妇了没有呀,家住哪儿呀等等,董宪勋都回答了。谈到日本侵略者的丑行,“满洲国”这个耻辱的怪胎,董宪勋就不吭声了,随之而来的则是他值班时环境的宽松。自然,赵一曼的话题也就更放得开、有针对性了,而且有机会把自己到东北的经历、见闻,写成类似小说的文字,董宪勋就成了第一个读者。有一天,董宪勋就说:俺想参加抗联,打日本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全文共 2027 字

+ 加入清单

汉高祖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后,在返回长安途中,路经沛县。南北征杀十余年,头一次回到故乡,重见故乡父老兄弟,真是无限的感慨。这一天,高祖在沛宫摆宴,款待乡亲父老,把酒临风,喜气洋洋。正当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吵嚷,高祖好生奇怪,忙放下酒杯问道:“门外为何如此吵嚷?”高祖话音一落,县令一旁“刷”地站起,伸过头去往外侧耳一听,才慢慢安下心来,转身跪在地下向高祖叩头道:“皇爷恕罪。今早卑职来拜皇爷,遇一乡民拦路喊冤,状告本城店主霸鹅。因奉皇诏,卑职不敢耽搁,……不想他们闹了上来,使皇爷受惊,卑职罪该万死,罪该万死!”高祖听后沉思起来,他听说这个县令昏庸无能,靠着做郡守的岳父才得以重用,今天我何不亲眼看看这位县令的本领!高祖暗暗拿定主意,连忙吩咐:“官清民安,民事为大,尊县不妨即速审理!”没等县令回答,高祖就已离开桌案,向大家拱手招呼道:“此处为堂,我等暂且一避!”

县令一听,吓出一身冷汗,心中连连叫苦。你想,一个小小的县令,能有多大的胆量敢在皇帝面前审案?何况这样的一个无能之辈!县令不敢推托,只好硬着头皮擂鼓升堂。那乡民被差役带到堂前跪下,哭诉道:“……二十只鹅为小民所养,指望卖鹅来购买农具开垦荒地,养家糊口。昨晚下店,不料店主霸鹅,反诬小民刁赖……求老爷为民作主哇!”

县令听罢,装模作样,手指店主大喝一声:“店家,你平白无故霸鹅,该当何罪!”谁知那店主没有害怕,听到喝声就扑通跪在地下,连忙分辩:“老爷容禀:小店家闻高祖皇爷将要返乡驾临,久备鹅二十只,孝敬老爷以备皇爷受用,不料这乡野流贼,仗着如今皇爷法宽,爱民如子,就胆大包天,来得我店,见鹅起意,生下这谋鹅的歹毒之心……求青天老爷明镜!”县令听完,觉得店家说的也有理,心想,这可怎么了结呀……随后眼珠一转:咳,村夫流民,判轻判重谅他也不敢怎样,再说,本县若连一个村民也治不了,在皇爷面前,不是显得大大的无能了么,想到这里,忙吩咐两边:“野夫民贼,骚扰本县——给我拿下,重责四十,收入南牢,听候发落!”

那乡民毫无惧色,连声高喊冤枉,被差役强行架出。

其中的破绽,高祖爷早就看得一清二楚,心想:天下要有这样一批“青天”,将要造成多少冤狱啊,俺这汉室江山,要不了多久就会败在这批人手里……高祖忍着怒气走进大堂,冷冷地问:“青天大人,此案可理清断明了?”

县令一听高祖这口气,知道不妙,吓得浑身发抖。停了一会儿,高祖又问:“此案审理得如何了?”县令猜不透高祖的意思,吓得面色如土,哪里还敢哼一声,急忙跪在地下,连连叩头。高祖抬头环视一周,微微一笑道:“诸位父老兄弟,县令大人不作回复,想必案子没有结果!既然如此,店主岂能逍遥?”说着又向众人摊开两手,轻轻说道:“战场识良将,治世出英才。你们,谁能——”大家心里都很明白,皇爷想招贤理案呀!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哪个敢站出来冒这个大险呀,众人只是你瞅我瞧,谁也不吭一声。

这时,角落里一个身体瘦弱、双目炯炯的人一声高呼,双膝跪在案下道:“皇爷万岁,万万岁,恕小民无罪,俺愿一试!”

刘邦闻言大喜,忙离座向前双手搀起。大家一见此人,不免一惊:“这不是书生李良吗?”李良直起身,对高祖说:“要将两家唤回,当面说清;并速将白鹅送上,俺要审鹅,鹅供为证!”“审鹅?”众人大吃一惊,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是审鹅!二十只全审——请备二十管笔,二十块帛,要鹅一一招供!”李良说得如此平平静静,连高祖也暗暗吃惊,不禁疑虑重重:此人莫不是疯魔中邪,天下哪有审鹅一说,鹅岂能写字招供?李良依然不慌不忙,转身对高祖躬身一礼,说道:“请皇爷万岁明天审察!”

第二天,李良开堂审鹅。高祖上坐,店主和乡民跪在堂下,沛城众位父老兄弟列坐两旁,门外还有不少人等候着观看稀奇。李良不急不躁,安如泰山。看看大家等得有点儿不耐烦了,便回头高声吩咐:“将二十只鹅的招供呈来!”

话没落音,二十个差役一人捧着一块帛,从后堂急急走上来。这时,大家的双眼瞪得象一对对铜铃,目光“唰”地一下落在帛上,仔仔细细地瞧呀瞅呀,可是,帛上除了鹅屎外,别的什么也没有,更没有什么“招供”!许多人由失望变得紧张起来,个个都在为李良担心啊。

这时,李良站起来,对着布帛看了一会儿,忽的,他皱起了眉头,一声猛喝:“店家!如今真象大白,你开黑店,霸占民鹅,二十只鹅已将实情供出,铁证如山,你还有何话说!”店家自知理亏,吓得两腿筛糠,瘫倒在地,最后只得点头认罪。李良呼叫左右差役,把店家拿下。又转脸对惊呆了的乡民说:“老乡,现在物归原主,把你的二十只鹅赶走吧,换回农具,多开荒地,好生过日子……”

李良见众人还愣在那里,不知究竟,就指着帛微笑着说:“城里人养鹅,鹅吃的是粮食,屙的是黄屎;乡下人养鹅,鹅吃的是青草呀,你们看,这块块帛上,不都是青青绿绿的吗?”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这时,只见高祖伸手拉住李良,连声赞道:“好,好!你这才称得上是沛县的青天!”从此,让李良任沛县县令。

李良治沛多年,百姓安居乐业。刘邦选贤的佳话,一直流传到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8633 字

+ 加入清单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成语是不可缺失的一堂课程,成语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成语的意思。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一起来看一下吧。

(1)【对症下药】

东汉末年,有一个杰出的医学家叫华佗,他的医术非常高明。有两个病人,一个叫李延,一个叫倪寻,都得了头痛发热病,找过很多医生也没治好,于是来找华佗。华佗经过细心诊断,给他们各开了一个药方。给李延开的药方是发散药,给倪寻开的药方是泻药。他们俩一看,心里就嘀咕起来:都是一样的病,怎么用药完全不同呀?便问华佗这是什么道理。

华佗说:“吃药要看具体情况,你们症状相同,可是得病的原因却不同。倪寻的病是从内部伤食引起的,李延却是从外部受寒造成的。病因不同,当然用药就不能相同了。”

两人听了,便放心服药,病果然很快好了。由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对症下药”。“症”指病症。现在这成语的用法广泛得多。不光形容治病,凡是针对具体情况,具体问题,采取恰当措施和方法的,都可以用这个成语来比喻。相近的成语还有“有的放矢”。“的”是靶子;“矢”是箭。意思是要有目标地射箭。“对症下药”强调的是要根据客观情况采取有效方法;“有的放矢”强调的是办事要有目的性、针对性。

(2)【拔山举鼎】

“拔山举鼎”这则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移动大山,举起巨鼎。引申之义为形容力强气壮。亦作“拔山扛鼎”。

项羽,名籍,少年时代,项羽不喜欢读书写字,改学击剑,也不肯好好学。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说:“学写字只要能记记姓名就够了。击剑是对付个把人的,也不值得学,我要学习抵敌万人的本领。”项梁于是教他兵法,他很高兴,但也只求略知大意,不肯认真钻研。据说,项羽二十二、三岁时,身体魁梧,体力强壮,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

后来,项羽起兵反秦,接着又同刘邦争夺天下,从24岁开始,奋战了8年,最后被刘邦等包围在垓下,终于自刎于乌江。自刎前,在四面楚歌的那天晚上,项羽在营帐中对着爱妾虞姬和叫骓的名马,慷慨高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3)【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史。杨时传》,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4)【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着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着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着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5)【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6)【精卫填海】

夏朝以前,国家还没有形成,那时候的帝王,远不如后来帝王那么阔气,享有许多特权;而是纯粹的人民公仆,只有尽义务的份儿。帝王的子女也没有什么太子,公主之类的特殊称呼,身份也尊贵不起来,和老百姓的子女一样。

炎帝有个女儿,名叫精卫,性格开朗活泼,喜欢打抱不平。一天,她走出小村,找小朋友玩耍,看到一个大孩子把小孩子当马骑。小孩都累爬下了,大孩子还不肯罢休。

精卫走过去,指着大孩子的脑门怒斥道:“你这个人太不知羞耻,欺负小孩子算什么本事,有力气,去打虎打熊,人们会说你是英雄。”

大孩子见精卫是个小姑娘,生得单薄文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他从小孩背上跳下来,走到精卫面前说:“我是海龙王的儿子,你是什么人?竟敢来管我!”

精卫说:“龙王的儿子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是炎帝的女儿呢,以后你少到陆地上撒野,小心我把你挂到树上晒干。”

龙王的儿子说:“我先让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往后少管小爷的闲事。”说着动手就打。精卫从小跟着父亲上山打猎,手脚十分灵活,力气也不小,见对方蛮横无礼,并不示弱,闪身躲开对方的拳头,飞起一腿,将龙王的儿子踢个嘴啃泥。

龙王的儿子站起来,不肯服输,挥拳又打,被精卫当胸一拳,打个昂面朝天。

龙王的儿子见打不过精卫,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大海。

过些天,精卫到海中游泳,正玩得十分开心,刚巧让龙王的儿子发现了。他游过来,对精卫说:“哪天在陆地上让你捡了便宜,今天你跑到我家门前,赶快认个错,不然我兴风作浪淹死你。”

精卫倔强地说:“我没错,认什么错。”

龙王的儿子见精卫倔强,根本没有服输的意思,立即搅动海水,掀起狂风恶浪,精卫来不及挣扎,就被淹死了。

精卫死后,变成一只红爪白嘴的小鸟,立志要把大海填平。她用嘴衔来石头与树枝投向大海,并发出“精卫,精卫”的叫声,像是在激励自己。她年年月月,永不停歇。

(7)【自坏长城】

自己损坏御敌的长城。比喻妄自损坏国家力量。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二年,朝廷召檀道济入朝。

他的妻子向氏说:“世上突出的勋功,是道家所忌讳的。今日无事召他进朝,祸事就要来了。”

元嘉十三年春天,檀道济即将受朝廷派遣回到自己镇守的地区,因为水道停聚还没有出发,彭城王刘义康假传诏命,将檀道济召去说要饯行,结果把他逮捕交给了治狱官。

当时人们曾有一首歌谣唱道:“可怜《白浮鸠》,枉杀檀道济!”

檀道济被捕后,非常愤怒,眼睛里像要喷出火来,只一会儿,就喝了五斗酒。

他把头巾摘下来摔到地上,说:“这是毁坏你们的万里长城啊!”

北魏人听到这个消息,都说:“檀道济已经死了,吴人们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从此以后连年向南方攻伐,大有饮马长江的野心。

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军队打到了东临长江的瓜步镇。文帝登上石头城远望,满面忧虑,慨叹说:“倘若檀道济在世,怎能弄到这步天地啊!”

(8)【助桀为虐】

帮助暴君桀(jié)做残暴的事。比喻帮助坏人做坏事。桀,夏朝末年的一个暴君。也作“助纣(zhòu)为虐”,纣,商朝末年的一个暴君。虐,残暴。

秦朝末年,刘邦击破秦兵,攻入咸阳。

他进入秦宫,只见宫室、帷帐、名犬、良马、珍宝、美女数不胜数,就想留下来住在那里。

从起兵就跟着刘邦的樊哙,劝他住到宫外去。刘邦不听。

于是,刘邦的谋士张良劝道:“因为秦皇荒淫无道,您率众反抗他,才能到这儿来。要为天下人推翻酷虐害民的暴君,应该以俭朴为本。现在咱们刚入秦,如果就要安享秦皇吃喝玩乐的这些东西,这就像人们所说的帮着恶人夏桀干恶事了!而且谚语说得好,‘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您能听取樊哙的谏言。”

于是,刘邦领兵回到了霸上。

(9)【枕戈待旦】

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天亮。

晋代刘琨年少时就有远大志向,性格奔放而富有才干,喜欢结交才能超过自己的人而又较爱张扬。

他和范阳的祖逖是好朋友,听到祖逖受任用北伐去收复失地,刘琨在给亲友的信里说:“我现在是枕着武器等待天明,时刻盼着去消灭来犯之敌,也时时担心祖逖会跃马扬鞭飞奔在我的前面啊!”

从他的信里,可以看到他的性格、志趣和期望。

(10)【与狐谋皮】

跟狐狸商量要剥下它的皮。比喻与所谋者利害根本对立,事情绝对办不成。

通常用作“与虎谋皮”。

周时有个人,喜欢皮袄,也喜欢美食。

他想要做一件华贵的皮袄,就去和狐狸商量要它的皮;他想为祭祀做一席羊、豕美馔,就去和羊商量要它的肉。

可是,他的话还没有说完,狐狸就成群结队地逃到墓群里去了;羊只就你呼我叫地躲到树林深处去了。

所以,这个人十年没有做成一件皮袄,五年没有摆成一桌酒席。

为什么呢?是这个人找狐狸、找羊商量的事做错了。

(11)【游刃有余】

宰牛技术十分熟练,刀在牛的骨缝里自由移动碰不到一点阻碍。比喻做事熟练,解决问题轻松利落。游刃,运用刀子。余,余地。

有个厨师给文惠君宰牛。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依靠的地方,脚踩踏的地方,膝盖抵压的地方,都哗哗有声。刀插进牛身,也嚯地一声响。这些声响无不合乎音律,合乎《桑林》舞曲的旋律,合乎《经首》乐章的节奏。

文惠君说:“啊!太美妙了,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样的地步呢?”

厨师放下屠刀回答说:“小臣喜好的是摸透事物的规律,这远远超过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见的没有不是浑然一体的全牛的;三年以后,就不再看到整个的牛了。现在,小臣凭心神来领悟而不必用眼睛看,省去五官的作用只将心神作用施展出来,就能依顺着牛的天生结构,劈开那自然的缝隙,循着那骨节的空窍,按照它本来具有的情况自如地运刀。经络、肌腱、连筋着骨的部位都不曾碰一下,何况大骨头呢!好厨师一年得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硬割;一般厨师一月得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硬砍。如今小臣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宰杀的牛有好几千头了,可是刀刃就像从磨刀石上新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那些骨节地方都有空隙,而刀刃却没有什么厚度,用没有什么厚度的刀刃插入那有空隙的地方,宽宽绰绰的,刀刃的运转一定是大有余地的。所以,我的刀用了十九年而刀刃还像刚从磨石上新磨出来的一样。虽说这样,每当碰上筋肉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它很难下刀,就总是惊恐地戒备起来,目光集中在一点,行动慢慢地缓下来,用刀非常轻,待嚯地一声那关键已经分解开了,像一堆泥土似地散落在地上。这时,我才提着刀子站在那里,向四周环顾,为完成这活儿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妙极了!我听了厨师的话,从中懂得了保养生命的诀窍了。”

(12)【熟能生巧】

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巧,巧妙,技巧。

北宋时曾经获得朝廷谥号“康肃公”的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人比得上他。陈尧咨也以此自夸。

曾经有一次,他在自家的园子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睛看,好久不离开。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靶,老头儿只是微微点头赞许。

陈尧咨问他说:“你也懂射箭吗?我的射技不是很精妙吗?”

老头儿说:“没有别的,不过手熟罢了。”

陈尧咨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

老头儿说:“是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的。”说着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拿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舀油注入葫芦。

油从钱孔中流进葫芦,钱却没有沾湿一点。

老头儿于是说:“我也没别的,只不过手熟罢了。”

陈尧咨笑着打发他走了。

(13)【世外桃源】

世间之外的桃花源。比喻空想中生活安宁、民风淳厚、环境优美的地方,也比喻与世隔绝、逃避现实的地方。

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靠捕鱼为生的人,一天顺着溪水行船,不知走了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只见两岸几百步以内,没有一棵杂树,遍地芳草鲜美,林中花雨缤纷。渔人很惊异,便把小船继续向前划去,想走到桃林的尽头。

到了桃林尽处、溪水源头,发现有一座山,山峰有个小洞口,仿佛有光亮透出来。渔人便丢下船,从洞口走进去。刚进去,里面十分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再向前走几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坦广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优美的池塘、桑树、竹林等等。田间小路纵横交错,村落传来鸡鸣狗吠的声音。人们来往耕作的情形,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都和外界一样。老老少少全都自由自在,快乐逍遥。他们看见渔人,大为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全都告诉了他们。人们就邀请他回到家中,摆酒杀鸡来款待。村里听说有这样一个客人,都来问候和打听消息。他们自称祖先为了躲避秦代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亲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再没有出去,于是和外边的人断绝了来往。问到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和晋了。

渔人就把他所知道的外界情形一五一十地讲给他们听,他们听了都惊叹感慨。其余的人也都相继邀请渔人到家中,拿出酒饭来招待他。渔人一连住了几天,才告辞离开。这里的人叮嘱他说:“用不着对外面的人说起。”

渔人出了洞口,找到了自己的船,顺着来时的路,一处一处做了标记。回到郡里,便到太守那里说了这个情况。太守随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那条路。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趣高远的人。听说这件事,兴致勃勃地打算去寻访,没有去成,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去探访的人了。

(14)【玩物丧志】

沉湎于所玩赏的事物,消磨了积极进取的志气。

周武王攻灭商朝后,打通了和四方各个民族的来往。

西戎族来献给他一只獒,武王很喜欢。

太保担心武王溺于玩乐,就写作了一篇题为《旅獒》的文章。在文章中,太保写道:“啊!圣明的君主重视修养德性,四方的民族都来归顺。远友近邻竞献异玩奇珍,请将这些东西只做日常使用。且不可奢费耳目身心,万物的安摆都要把正分寸。欺辱和捉弄人是丧失道德,迷醉于玩好的东西将把志气耗尽。思想的追求要专注于大道,君主的言语要传达大道的声音。万勿使无益之事妨害正事,天下的功业才能建成;万勿偏宠稀奇古怪而轻贱温饱日用,百姓的富足才有保证!”

(15)【刮目相待】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人。刮目,擦拭眼睛。

当年,吴王孙权曾经对手下的将领吕蒙和蒋钦说:“现在你们都当权掌管政事了,应当学习知识提高自己。”

吕蒙说:“在军队里常常苦于繁多的事务,怕是不允许再读书了!”

孙权说:“我哪里是想让你们精研经书去当博士啊?但是应当要求你们粗学粗知一些基本知识和经验。你说你们事多,能多过我吗?我年少的时候,遍读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有《易》没读过。到统管国家的事务以后,深深思考领悟《诗》《书》《春秋》三史、诸子百家和各类兵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益处。像你们两人,悟性很好,学必有得,为什么不好好学起来呢?应当先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和三史。孔子说:‘即使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地去左思右想,也没有什么益处,还不如去学习。’光武帝统帅军队而手不释卷,曹孟德也自己说老了更加爱学习了,你们为什么不自我勉励呢?”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起来,而且心志专一,不知疲倦。他所览读的书籍,连一些老文人都比不过。继任周瑜职务的鲁肃,曾一直看不起吕蒙,后来看到吕蒙的变化,很快改变了态度,他拍着吕蒙的背说:“我一直以为老弟你只会打仗,现在看来,你学识精通广博,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东吴地区的阿蒙了!”吕蒙说:“士人分别三天,就应当用新眼光来看啊!”

(16)【两袖清风】

衣袖中没有暗拿任何进贡的财物。形容为官清廉。

明代着名的民族英雄于谦,曾经担任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作为地方最高长官,他前后在任十九年,遍巡州县,考官访民,兴利除弊,发展生产,政绩优异,而且自奉简朴,不结私交。)他回京城的时候,总是不带一件礼物。

人们传颂着他的一首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绢帕、蘑菇和线香这些土特产,本是这些地方老百姓过日子用的东西,现在却因为一级一级向上进贡而成了地方和百姓被搜刮的祸殃。自己偏偏这些东西什么也不拿,就带两袖清风进京去朝见天子,免得民间也怨怒、议论!)(后来他被奸邪权贵陷害抄家时,“家无余赀,萧然仅书籍耳”。)

(17)【名不副实】

名声和实际不一致。副,相称,符合。

有个人给他的大儿子起了个名字,叫“盗”;二儿子,叫“殴”。

叫“盗”的大儿子拿着衣服在外面除草,他的母亲喊他时,直叫他:“盗!”

官衙里的差役听见了,以为这个儿子是盗贼,于是上去把他捆绑了起来。

那个母亲赶紧叫二儿子“殴”去给差役说明白,因为喊得急,嘴里只能蹦出一个字:“殴!殴!”

结果差役死命地打已经抓住的“盗”,几乎被打死。

(18)【难兄难弟】

东汉时期,颍川地方有个叫陈实的人,生在贫家,自幼好学,办事公道。后来在太邱县做了县官,更是廉洁奉公,断事公平,百姓很佩服他。他的生活十分简朴,家里没有仆人。他的大儿子元方,小儿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陈实出门办事,大儿子在前边拉车,小儿子拿着手杖在后面,路上行人见了,无不称赞他们。

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位客人,问季方说:“你的父亲有何功德?他的名声为啥这样高啊?”季方答道:

“我父亲比如一棵生在泰山之傍的桂树,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源泉所润。在这种情况下,桂树哪里知道泰山之高、源泉之深呢?所以我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功德。”他的一席话把客人说得面红耳赤。

元方的名气也十分大,后来他被朝廷任命为侍中,又想让他当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为尚书令。因为陈实、元方、季方的声望极高,当时豫州的城墙上,都画着他们父子三人的图像,让百姓学他们的品德。

元方有个儿子叫长文,季方有个儿子叫孝先。有一次,他们为自己父亲的功德而争论起来,都说自己的父亲功德高,争来争去没有结果,便一同来请祖父陈实裁决。陈实想了一会儿,对两个孙子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弟。他俩的功德都高,难以分出上下啊!”

两个孙子满意而去了。

边读边想:这个故事出自《后汉书·荀韩陈列传》和《世说新语·德行》。后来“难兄难弟”的含义,已经发生变化。现在则用它指两个人同样恶劣,或二人处于相似的困难境地。

(19)【招摇过市】

孔夫子有一次到卫国,住在蘧伯玉家。卫国卫灵公有个夫人,名叫南子,她听说孔子到了卫国,很想见见他,就派人去与孔子说:“天下各方的君子,凡是愿意与我的君主以兄弟相称的,必定来见见我,而我也很高兴会见他们。”

孔子婉言谢绝了她的邀请,不想见南子。可是南子不肯,又派人去请,孔子没法,只好去拜见南子,孔子进了她的门,向她施了礼。南子隔着帷帐向孔子答了礼,满身佩带的珠宝发出一阵叮当声,孔子说:“我一向没有拜见你,今天见了,以礼作答吧!”

孔子在卫国住了一些天。有一次,卫灵公同夫人南子乘着一个车,还有宦官陪侍。孔子坐在后面的一辆车上。他们张张扬扬地从街市走过,引起许多人的注意。孔子看到卫灵公这个样子,很有感触地说:“人们是这样喜好女人,而不喜好德行啊,我还没有见过重视德行像重视女人这样的人呢!”

孔子对卫灵公的行为很厌恶,便很快离开卫国走了。

边读边想:这个故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招摇”,是张扬炫耀、故意以引起别人注意。后来人们就用“招摇过市”,形容故意在人们面前虚张声势,夸耀自己,吸引别人注目。

(20)【行尸走肉】

像行走的尸体、走动的肉体。比喻没有思想、无所作为的人。

汉代有个学者叫任末。

在他十四岁求学的时候,因为没有固定的老师,就背着书箱,不怕山高路远,四处拜师。

他每每说起,人如果不学习,那末怎么能够成功呢?

平日,他常常依倚在树林下,用茅草编缀成小屋,削荆条为笔,割树取汁当墨,刻苦学习。到夜晚,他就以星月为光苦读,如果光线太暗,就绑一小捆儿麻蒿点着来给自己照明。每逢读到书上有特别契合自己思想的内容,就随手写到衣服上,记下当时的情景和心得。他的弟子们对他勤学的故事很喜欢了解,轮流拿干净衣服换他那些有题写内容的衣服。

任末还坚持一条,不是圣人的经典不读。

在任末临去世的时候,他告诫弟子们说:“只要人爱好学习,即使死了,他的精神和建树仍会长存人间;不学习没追求的人,虽然活着,也只能说是行走的尸体、走动的肉体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寓言故事二:玉器和瓦罐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韩昭侯平时说话不大注意,往往在无意间将一些重大的机密事情泄露了出去,使得大臣们周密的计划不能实施。大家对此很伤脑筋,却又不好直言告诉韩昭侯。

有一位叫堂谿(xi)公的聪明人,自告奋勇到韩昭候那里去,对韩昭侯说:“假如这里有一只玉做的酒器,价值千金,它的中间是空的,没有底,它能盛水吗?”韩昭侯说:“不能盛水。”堂豁公又说:“有一只瓦罐子,很不值钱,但它不漏,你看,它能盛酒吗?”韩昭侯说:“可以。”

于是,堂谿公因势利导,接着说:“这就是了。一个瓦罐子,虽然值不了几文钱,非常卑贱,但因为它不漏,却可以用来装酒;而一个玉做的酒器,尽管它十分贵重,但由于它空而无底,因此连水都不能装,更不用说人们会将可口的饮料倒进里面去了。人也是一样,作为一个地位至尊、举止至重的国君,如果经常泄露臣下商讨有关国家的机密的话,那么他就好像一件没有底的玉器。即使是再有才干的人,如果他的机密总是被泄露出去了,那他的计划就无法实施,因此就不能施展他的才干和谋略了。”

一番话说得韩昭侯恍然大悟,他连连点头说道:“你的话真对,你的话真对。”

从此以后,凡是要采取重要措施,大臣们在一起密谋策划的计划、方案,韩昭侯都小心对待,慎之又慎,连晚上睡觉都是独自一人,因为他担心自己在熟睡中说梦话时把计划和策略泄露给别人听见,以至于误了国家大事。

堂谿公开导韩昭侯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智慧的人很善于说话,能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出治国安邦的大道理;能够虚心接受意见、不唯我独尊的人,才是明智的领导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成语故事《南辕北辙》中英文版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Going South by Driving the Chariot North

Once a man wanted to go to the south, but his carriage was heading north. A passer-by asked him:"If you are going to south, why is your chariot heading north?" The ma answered, "My horse is good at running, My driver is highly skilled at driving a carriage, ad I have enough money."The man didint consider that the direction might be wrong; the better his conditions were, ther further he was away from his destination.

The idiom derived froim this story indicates that ones action was the opposite effect to ones intention.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个人要到南方去,他坐的车子却向北方行驶。过路人说:“你去南方,车子怎么向北行驶呢?”他回答说:“我的马很能跑路,我的车夫驾车的技术也很高明,加上我又带了充足的路费。”这个人没有考虑到,方向弄反了,他的条件越好,离他要取得地方就越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南辕北辙”。比喻一个人的行动和他的目的正好相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名人张爱玲的故事

全文共 426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我的同事张爱玲,我知道的不多。她其他的同事知道的也并不比我多。原因是她几乎从来不见她的同事,包括她的助手。

在柏克莱大学,张爱玲几乎是一个隐形人。这首先与她的体形有关。台湾学者水晶说她像艾米莉·勃朗特。有一次,我坐在安德鲁(柏克莱大学东语系教授、张爱玲小说的英文译者)的车上,向旧金山一家小啤酒馆奋勇前进。我们谈起张爱玲。安德鲁指着路边走过的一个瘦小的老太太说,如果你能见到张爱玲,她就跟她一样。一个平常的老太太,毫不引人注意。

其次,张爱玲喜欢昼伏夜出,刻意地躲开人群。

据她的助手、台湾学者陈少聪介绍,张爱玲通常是下午到办公室,等大家都下班了,她仍留在那里。陈少聪与张爱玲同在一间办公室办公,只是中间隔了一层薄板。外间是助手的,张爱玲在里间,所以,张爱玲每天不可避免地要与陈少聪打一个照面,微笑一下,或者点头致意。后来,她们连此也嫌麻烦。每天下午张爱玲要来的时候,陈少聪干脆及时地躲开。

“我尽量识相地按捺住自己,不去骚扰她的清静,但是,身为她的助理,工作上我总不能不对她有所交代。有好几次我轻轻叩门进去,张先生便立刻腼腆不安地从她的坐椅上站了起来,眯眼看着我,却又不像看见我,于是我也不自在起来。她不说话,我只好自说自话。她静静地听我嗫嗫嚅嚅语焉不详地说了一会儿,然后神思恍惚答非所问地敷衍了我几句,我恍恍惚惚懵懵懂懂地点点头,最后狼狈地落荒而逃。”

1952年,张爱玲离开上海,只身来到深圳罗湖桥,准备由此进入香港。这里是上海到香港的陆上必经之途。罗湖桥的桥面由粗木铺成,桥的两端分别由中英两方的军、警把守。香港警察把入境证拿去检查时,张爱玲和从中国内地一起出走的人群眼巴巴地长时间等待。在他们的焦急与无奈面前,香港警察不失时机地表现了他们的傲慢。他们若无其事地踱步,心态悠闲。有一名中国士兵见状,走到张爱玲身边,说:“这些人大热天把你们搁在这儿,不如到背阴处去站着吧。”张爱玲转头看他,那个士兵穿着皱巴巴的制服,满脸孩子气。人们客气地笑了笑,包括张爱玲在内,没人采纳他的建议。她紧紧贴在栅栏上,担心会在另一端入境时掉了队。这是张爱玲最后一次体会来自同胞的温暖,那条看不见的边界,从此把她的生命分为两截。上海公寓里的流言与传奇,在她身后被铺天盖地的标语和口号迅速湮没。

如同默片里的人物,张爱玲很少发出声响。即使在办公室,她在与不在几乎没有区别。陈少聪说,每过几个星期,她会将一叠她做的资料卡用橡皮筋扣好,趁张爱玲不在的时候,放在她的桌上,上面加上小字条。“为了体恤她的心意,我又采取了一个新的对策:每天接近她到达之时刻,我便索性避开一下,暂时溜到图书室里去找别人闲聊,直到确定她已经平安稳妥地进入了她的孤独王国之后,我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让她能够省掉应酬我的力气。”“除非她主动叫我做什么,否则我绝不进去打搅她。结果,她一直坚持着她那贯彻始终的沉寂。在我们‘共事’将近一年的日子里,张先生从来没对我有过任何吩咐或要求。我交给她的资料她后来用了没用我也不知道,因为不到一年我就离开了加州。”

对于柏克莱来说,张爱玲既存在,又不存在。她在柏克莱大学两年的时间内,完成她的研究工作,并撰写了论文,但很少有人看见过她。我询问过当年在中国研究中心和东语系工作过的教授,并得到印证。1971年,张爱玲的上司陈世骧去世,她参加他的葬礼,是她在柏克莱屈指可数的公开露面。但她只待了几分钟,就匆匆离去了。对于很多人而言,张爱玲只是一个名字,而不是真实存在的人。

张爱玲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字条爱好者。胡兰成第一次去见张爱玲,在上海静安寺路赫德路口192号公寓六楼六五室,张爱玲不见,胡兰成只得到她从门洞里递出的一张字条。他已经很幸运了,因为张爱玲连字条都十分吝啬。近30年后,水晶前往张爱玲在柏克莱的公寓拜访,张爱玲坚持不开门,后来几次打电话都不接,最后允诺会给他写张字条,而字条,也最终没有来。

在美国与她书信交往最多的是庄信正,是他介绍张爱玲来柏克莱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就职的。庄先生1966年在堪萨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初识张爱玲,自1969年张爱玲迁居加州,至她辞世的20多年间,举凡工作、搬家等重要事宜,都托由庄信正代为处理。即使如此,他们的联络也基本依靠书信维系。据庄先生透露,张爱玲使用的信纸通常是白色洋葱皮纸,当年主要为打字机用,最后有几封信的用纸是深黄色。或许应该庆幸,她的沉默反而使她的话语得以保留,那些信仿佛尘封已久的老唱片,使我们得以想象和重温她的声音。

张爱玲爱上了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并且为此而上瘾。锲而不舍的水晶最终成为为数不多的进入过她居所的人,他对她生存环境的描写如下:“她的起居室有如雪洞一般,墙上没有一丝装饰和照片,迎面一排落地玻璃长窗。”“张女士的起居室内,有餐桌和椅子,还有像是照相用的‘强光’灯泡,唯独缺少一张书桌,这对于一个以笔墨闻世的作家来说,实在不可思议。我问起她为什么没有书桌,她回说这样方便些,有了书桌,反显得过分正式,写不出东西来……我不止一次路过她的公寓,在杜伦特街上,有时透过密集的法国梧桐,望一眼她的窗。我没有前去叩门。窗亮着,但她不在。”

“第二天我去看张爱玲。她房里竟是华贵到使我不安,那陈设与家具简单,亦不见得很值钱,但竟是无价,一种现代的新鲜明亮几乎是带刺激性的。阳台外是全上海在天际云影日色里,底下电车当当地来去。张爱玲今天穿宝蓝绸袄裤,戴了嫩黄边框的眼镜,越显得脸儿像月亮。三国时东京最繁华,刘备到孙夫人房里竟然胆怯,张爱玲房里亦像这样的有兵气。”

这是胡兰成40多年前的话,像是说另一个人,也叫张爱玲。前半生的张爱玲对都市的繁华充满眷恋,而且这个都市只能是上海,张爱玲自己也说:“我不想出洋留学,住处我是喜欢上海。”在《公寓生活记趣》里,张爱玲把她对上海的眷恋如实招来:“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地方。厌倦了大都会的人们往往记挂着和平幽静的乡村,心心念念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告老归田,养蜂种菜,享点清福。殊不知在乡下多买半斤腊肉便要引起许多闲言碎语,而在公寓房子的最上层,你就是站在窗前换衣服也不妨事!”

张爱玲最好的日子全部叫胡兰成带走了。他们最好的日子是在沪上的公寓里,“墙壁上一点斜阳,如梦如幻,两人像金箔银纸剪贴的人形。”1944年,张爱玲与胡兰成结婚,婚书上写:“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有点像决心书,对纷乱的世道同仇敌忾。这并不容易,何况胡兰成还是才子流氓帅哥官僚汉奸的混合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张爱玲却有“对人生的坚执”,她说:“那时你变姓名,可叫张牵,又或叫张招,天涯海角有我在牵你招你。”

后来胡兰成“飞”到温州躲起来,并迅速另觅新欢。张爱玲来了。“在船上望得见温州城了,想着你就在那里,这温州城就像含有珠宝在发光。”胡兰成照例逶迤周旋。张爱玲是描写心计的大师,但她从不具备实践经验,她的努力注定失败。第二天,失望的张爱玲乘船回上海。数日后,胡兰成接到张爱玲从上海寄来的信:“那天船将开时,你回岸上去了,我一人雨中撑伞在船舷边,对着滔滔黄浪,伫立涕泣久之。”

1955年秋天,张爱玲夹杂在一群难民中,坐船驶向一片未知的大陆。她在中国的全部影响被宣布过期作废。没有人知道这个瘦弱的中国女人身上发生过什么。凭借新罕布什尔州麦道伟文艺营提供的食宿,她度过了生命中最寒冷的冬天。她抓紧这几个月的时间进行写作,以换取稿费。不知这一境遇是否出乎张爱玲的预料,不过对此,张爱玲在小说中已早有预言:“人生是残酷的。看到我们缩小又缩小的,怯怯的愿望,我总觉得有无限的惨伤。”在此,她认识了她后来的丈夫、潦倒诗人赖雅。他们结婚,有了一个家,并维持着最低限度的生活。至少从表面上看,他们的婚姻是令人费解的,没有人相信他们的婚姻会成功。两人的差距一目了然:张爱玲36岁,赖雅已65岁;张爱玲理财精明,赖雅花钱如流水(他曾经资助过着名的布莱希特);张爱玲对左翼思想毫无兴趣,赖雅却是激进的社会主义者。两人的共同点只有一个:都没有固定收入。他们经济拮据到连买床单和窗帘都成了奢望,但他们始终相依为命,一直持续到1967年赖雅去世。赖雅瘫痪在床时,是张爱玲为他伺候大小便。此时,那个患有严重洁癖的贵族小姐已经去向不明。

她可能已忘记,就在十多年前,她曾对胡兰成表达她对西方人的恶感:“西洋人有一种阻隔,像月光下一只蝴蝶停在戴有白手套的手背上,真是隔得叫人难受。”

赖雅死后,张爱玲得到了柏克莱的职务,那一年,她已49岁。

我比张爱玲晚37年到达柏克莱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所以,我没有见到过她。如果早来37年,我同样不可能见到她。这样想着,心里安慰了不少。但这并没有妨碍我向她靠近。我开始寻找与她有关的蛛丝马迹,我相信这样不会打扰她。我的成果是显着的——首先,我根据庄信正发表的张爱玲信中地址按图索骥,找到了她在杜伦特街的旧居;进而,找到了她当初在旧金山的旧居,地址是布什街645号,这令我大喜过望。很多当地人,包括研究中国文学的安德鲁,对此一无所知。所以,当我向他透露这一点的时候,心里多少有些自鸣得意。我们开车,呼啸着,从布什街上滑过。我透过后视镜往回看,有两个陌生的外地人就站在那幢红色公寓楼的门前,揿响门铃。他们身边的地上,放着大大小小数件行李。女人是中国人,身材纤细;男人是白人,行动迟缓,老,而且胖。

我找到那幢房子的时候,天已经开始黑下来。深秋季节,旧金山的黄昏来得早,似乎有意掩盖过去的细节。但是,当我看到布什街的路牌,我的心就踏实下来。对我来说,那个路牌并非指向一个上坡的狭窄街区,而是指向将近50年前的时光。建筑在黄昏中变得模糊,让人想起“30年前的月亮”,像朵云轩信笺上落的泪珠般陈旧而迷糊的月亮。那幢红砖盖成的老式公寓很像旧上海的房子,有着简洁的窗饰与门饰。门是落地玻璃门,趴在门上会看到楼梯和走廊。门口有几级台阶,躲在门洞里,可以避雨。走廊简洁、朴素、雅致,正像张爱玲希望的。她将在此与她最后一个丈夫生活10年,然后,离开。

张爱玲在丈夫去世28年后死去。这意味着她独居了28年。那一年是1995年。我在上班的路上读到这个消息。我忘了自己当时想了些什么。回忆起来,这则消息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波澜。一个旧日的作家死了,仅此而已。

《倾城之恋》之后的张爱玲,过着怎样的日子,对我们,并不重要。

胡兰成曾经对张爱玲的房间深为赞赏,说她喜欢刺激的颜色。“赵匡胤形容旭日:‘欲出未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爱玲说的刺激是像这样辣挞的光辉颜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臧和谷亡羊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臧谷二人都是给财主家放羊的牧童。因为家境贫寒,这两个孩子刚过记事的年龄就走上了与自己的父母一样为财主卖命的人生道路。开始放羊的时候,他们把羊看成和鸡、鸭、猪一样,都是可供驱赶的玩物,觉得和这些畜、禽相处挺有意思。山坡、路旁和荒野的青草绿茵;河渠、池塘的碧波涟漪;头顶上五彩缤纷的骄阳、蓝天和白云;以及充斥在大自然各个角落的清新空气,使这两个孩子与世上的万物和谐地融于一个时空。他们像那些家禽和家畜,五谷和百花;像山间的石头,河里的水珠,以及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存在一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担忧。

然而,他们毕竟是人。每当臧和谷看到富家子弟念书、玩乐,心里总是非常羡慕。经过一番琢磨,其中的一个孩子找人去借了一本书。他利用晚上的时间向别人学习认字,而在白天放羊的时候则拿出随身所带的书来练字、复习。另一个孩子用竹子削了一些色(shai)子,放羊的时候,他坐在草地上,拿5个在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刻着1、2、3、4、5、6的不同点数的色子,抛起来又落下,落下后再抛起,聚精会神地玩着掷色子的游戏。5个色子在地面上显示着变幻莫测的点数。一个穷孩子独自一人掷色子,居然也享受到了和下棋对弈相同的趣味。

有一天太阳快下山的时候,臧和谷想起了要赶羊回家。他们把羊唤拢一点数,发现各自都丢失了一些羊。这两人回去以后,财主问他们放羊的时候干什么去了。一个回答说当时在看书;另一个回答说当时在掷色子。两个孩子丢羊的时候做的事虽然不同,但是他们丢失了羊的结果却完全一样。

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必须忠于职守,全神贯注,否则就容易出差错。至于臧和谷是因为年纪幼小,渴望得到学习和娱乐的机会才引发了差错,则当另作别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名人故事:中国建军史上连当参谋长40年的牛人——李达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李达出生于1905年,陕西眉县人。李达之所以能够长期担任参谋长要职,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一是科班出身,胸有谋略。李达早年毕业于冯玉祥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后在冯玉祥的26军团任过排长、连长、参谋官等职,长于军事战术,素质过硬;二是做事干练,预判准确。能够料敌在先,这在歼灭石友三部的战斗中可见一斑;三是素质过硬,记忆力惊人。邓小平称他为“活地图”;四是甘居人次,心胸宽广。作为参谋助手,与上级和同志们处好关系,尽职不越位很关键。李达被认为是中国建军史上最好的参谋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陽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 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