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弘扬爱国精神心得【经典20篇】

浏览

6476

作文

1000

弘扬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工匠精神”,百度百科中解释: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说白了,“工匠精神”其实就是一种一丝不苟的责任,一种爱岗敬业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执着,“工匠精神”也是一种“傻子”精神,一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坚韧。

当下,“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强力迈进,我们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让它为中国腾飞,做出积极担当。

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欲速则不达”、“萝卜快了不洗泥”告诉我们,无论是企业发展、人的发展,太强调“快”和“立竿见影”,注定会留下粗糙、浮躁的印记。无法让人永久记住。因此,需要在踏踏实实方面下功夫:不贪多求快,不好高骛远,不眼花缭乱,不惜力,不怕费事。甚至费尽周折没有收获也无怨无悔,不轻言放弃,用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艰苦磨练,产品和技能才能不断攀越,走向精致。比如“大国工匠”胡双钱,在自己的行业干了35年,“在车间里,他从不挑活,什么活都干,通过完成各种各样的急件、难件,他的技术能力也在慢慢积累和提高”。

摒弃浮躁、宁静致远。也就是所谓的职业心境的从容淡泊:外边的世界很热闹,自己却不轻易盲从;灯红酒绿中的诱惑很多,自己却坚守“初心”,一切“走心”,像田野一样安静,像诗歌一样平和。“静能生慧”,“静能生乐”,所以,工匠们才能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枯燥的专业发展中,拥有不知疲倦的技术性快乐。让技术发展,离浅入深,不断飞跃。比如“大国工匠”毛腊生,是给导弹铸造衣服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却“很无趣,甚至连个爱好都没有,有时甚至连表达都成问题”。“39年,他只做了一件事——读懂砂子,铸好导弹”。他将“木讷”当做淡定,将“无趣”当做安静,浮躁少了,当然就能造就技术的辉煌。

“工匠精神”本来只是一个行业、一家企业、一种职业应该树立的标杆、应该遵循的准则,可如今,一个国家全民呼吁“工匠精神”,可见,这种精神已经匮乏到了何种程度!当今一些企业与个人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而忽略产品的品质灵魂。事实上,不仅企业发扬了“工匠精神”才能成为行业的领头军,全社会都需要“工匠精神”。愿我们人人都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让这种热爱胜过对金钱的喜爱,把自己所做的事做好做细做精,让“工匠精神”撑起“中国制造”的脊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1048 字

+ 加入清单

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冒雪访贫问苦,冒雨送救济粮款;不在意自己肝癌剧痛,只牵挂群众的冷暖安危……焦裕禄把满腔赤诚倾注于兰考大地,模范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生动诠释了“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是焦裕禄精神最深厚、最鲜明的品质,也是人民给予他最朴实、最真挚的褒奖。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首先要深刻体会这种爱民之情、为民之责,更好地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怀有一颗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

“泡桐为什么枝繁叶茂?因为它深深扎在兰考的土地上。”心中装着人民,是践行宗旨的思想基础,是干事创业的力量源泉。正是因为心中装着人民,焦裕禄才始终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才在自己的岗位上忘我拼搏,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斗风沙、除“三害”。同焦裕禄所处的时代相比,我们虽然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社会环境也更加复杂,面对的考验更加严峻,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日益多元,对党员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的形势和任务,更加需要党员干部像焦裕禄那样,以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情怀,战胜各种侵袭和诱惑,永葆先进本色;以不求名利、不计得失、不图回报的境界,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忘我拼搏。

做到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就要在思想上坚守“人民至上”的理念,深刻认识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的道理,铭记“我们不是人民的上司,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和群众同甘共苦共患难”。就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把权力看作为人民服务的责任,而不是追求个人享受的工具,把职位看作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而不是个人的待遇。就要时时处处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最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把群众最盼望办的事及时办好、使群众不满意的事迅速得到纠正,做到“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就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在服务人民中提高思想境界、强化宗旨意识、涵养百姓情怀。

人民群众在党员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让我们以焦裕禄为榜样,用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情怀和实际行动,不断增进与人民的鱼水深情,更好地赢得群众的爱戴和拥护,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凝聚起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弘扬尚志精神建设精神家园

全文共 834 字

+ 加入清单

誓与日寇拼到底,勇救民众于水深。牢记血泪“九一八”,永远怀念赵将军。 赵尚志三个字,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是倭寇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感慨。 被日伪称为最顽固的“反满抗日”分子!

当年东北流传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南杨”指的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他十七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就读黄埔军校第四期,历经艰难困苦,抗日决心毫不动摇,即使最后负伤被俘,依然宁死不屈。

一位专家说,东北很多著名抗日英烈因为地下工作需要,用的都不是原名,惟有赵尚志一直用原来的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赵尚志也曾用过另外一个名字。据尚志市烈士纪念馆馆长刘莉介绍,赵尚志曾担任1940年创刊的《东北红星壁报》主笔。“向之”的主笔笔名,后来发现的手稿原迹证实,是在“尚志”两字基础上修改而来的。据刘莉馆长介绍,赵尚志除了写过报纸上这些文章诗歌之外,还曾为《白山黑水》这首抗日歌曲写过歌词,并写下两篇关于抗日战争的论文。

印象中,赵尚志应和抗日英雄杨靖宇一样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目前发现的惟一一张赵尚志将军生前的照片,是1932年8月赵尚志担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政委时与游击队指挥部成员的合影,赵尚志手拿马鞭坐在中间前排,二十四岁的他明显比两边的人矮半头。巴彦游击队失败以后,赵尚志加入抗日义勇军孙朝杨部,后率六人赴珠河创建抗日游击队。到1934年,这支抗日武装不断壮大,达到数千人。后来赵尚志将军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

赵尚志嗓门很大,常常在大会上向战士们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描绘鬼子打跑以后国家未来的模样。1942年2月,年仅三十四岁的赵尚志在战斗中,遭到混入部队的日满特务暗算,重伤被俘后血尽而死。随后日寇将其遗体肢解成两部分,身体沉入松花江,头颅送伪满“首都”新京(今长春)请功,而后下落不明;历经六十余载,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东北抗日烈士赵尚志将军的头颅在长春找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将要画上一个句号,但对他的事迹的寻访和传颂却不会停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最新2024五四运动精神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全文共 100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1919年的今天,数千名北京青年学生涌上街头,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与西方列强进行了英勇的抗争,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了条件。五四运动爆发两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我们的党从1921年成立至今,走过了90年坎坷而光辉的道路,从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执政六十多年的世界最大政党。

回望历史,90年前的中国风雨飘摇、民不聊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的扛起了民族振兴的希望,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此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序幕。从1927年的秋收起义,到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一大批有志之士,纷纷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国,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看到了大庆油田的灯火辉煌,长江大桥的顺利通车,第一颗卫星的上天,第一颗原子弹的腾空,伴随着无数项第一的诞生,中国人民终于扬眉吐气了。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在这期间香港、澳门重归祖国的怀抱;__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圆了中华民族一个百年奥运梦;__年上海世博会又一次创造了辉煌。一项项成就,见证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

在这90年里中国青年紧紧围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不断弘扬五四精神,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告诉我们,青年是我国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力量,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我作为新加入统计队伍的一名新兵,作为新时期青年中的一份子,要牢记__的要求,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在统计这一平凡的岗位上,进一步弘扬五四精神,释放青春的能量,以崇高的理想、创新的意识,无畏的勇气,展现青年的智慧和风采,为中国的统计事业,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西迁精神”只是无数为国家繁荣富强奋斗的中国人的一个缩影,还有许多同西迁人一样用尽了整个生命肩负起建设祖国,扎根西部,扎根基层的使命,老一辈西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诠释了伟大的爱国情操。

作为一名交大的学生,每当我看到有关西迁的新闻之后,我都会迅速的点开,饕鬄般的读完。六十年前,还是青春年少,激扬文字的一群青年,在国家的利益面前,毅然决然的选择响应国家的号召,奔赴贫瘠的大西北,六十年过去了,他们都已经进入耄耋之年,有的甚至已经不在人世。他们在这里默默的付出,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的人才。就这样,六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这是让每个中国人都热血澎湃的一份赤子之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们更应该有更高的思想觉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的胸怀,起于自身,但绝不局限于自身。放眼未来,我们将会是时代的引领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六十年前我们的前辈们便以身作则,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家国情怀,今天已经到了我们接受这个伟大传承的时刻了。历史的巨浪一直在奔腾着,我们也应该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当好好学习、认真研究自己的专业、积极实践,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作风,努力在自己的本专业上寻求突破,真正将爱国主义精神化信念为实际行动。我们立志要学习“西迁精神”, 扎根基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弘扬妈祖精神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春节乡下闹元宵,我都会积极虔诚地参加妈祖巡游祈求平安活动。乡亲们提着电笼,举起红旗,敲锣打鼓,鸣枪放炮,乡老做头开路,四抬八轿上坐着妈祖,为天下百姓苍生赐福。听爷爷说,海峡对岸的宝岛——台湾,这时候也正抬着妈祖巡游,举行隆重的“平安、慈悲、护民、奉献”的盛大活动。妈祖精神,在两岸代代传承,长相护佑,不仅寄托着两岸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也成为维系两岸同胞感情的重要精神纽带。

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割不断浓浓的血脉亲情。妈祖信仰发源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历史上,随着大量的闽籍乡亲迁居台湾,妈祖信仰也在台湾开花结果,成为人人信仰的海上和平女神。台湾现有宫庙2000多座,信众1800多万人,约占台湾人口三分之二,妈祖信俗已成为联系两岸同胞亲情、乡情和友情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当今台湾选举政治的背景下,妈祖就意味着信众,信众就是选举时的票仓。因此,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都对妈祖的绕境进香的盛大活动予以大力投入。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今年已是连续六年出席大甲妈祖绕境进香盛大活动,今年马英九能顺利再次成功当选连任,说明了妈祖真正显灵。马英九常说,妈祖文化已经成为具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希望妈祖保佑台湾风调雨顺,让台湾大发展,给台湾美好未来。妈祖信仰已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岸共同秉承妈祖精神、弘扬妈祖文化,不仅契合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美好现实,也启迪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更把两岸同胞剪不断的亲情代代相传。

作为海西中最显著的战略要塞的莆田,是世界妈祖文化的中心,拥有“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良港。这里的高楼大厦犹如牛毛;这里的车辆川流不息;这里的瓜果飘香十里;这里的山水壮丽非凡;这里的人们和睦相处,互助互爱。现今莆田正吸引着中铁、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万科、万达等大企业来投资开发,大陆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一座现代化的美丽的湄洲湾港口城市正屹立在海峡的西部,必将成为祖国宝岛台湾相邻的一颗最璀璨的明珠。

妈祖文化同弘扬,海峡两岸齐腾飞。“海上和平女神”妈祖保佑两岸共同繁荣昌盛,共同描绘21世纪的美好蓝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精神的作文

全文共 12753 字

+ 加入清单

自春秋中叶以来,楚国一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强国。从楚庄王问鼎中原时起,楚国统治者已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战国时代,楚国君墨守成规,缺乏改革的锐志,被后起的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楚国国势渐趋衰落,在与西方强秦的连年的战争中,损兵折将,丧城失地。而以怀王为首的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却偏安一隅,仍过着醉生梦生死的生活,臵国家、民族的安危于不顾。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洞悉列国形势,对楚国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诗人为挽救楚国于危难之中,实现“存君兴国”的夙愿,在思想保守的楚国倡导并推行了一系以“美政”为核心的政治改革。由于改革触犯了旧贵族既得利益,遭到了贵族群小的极力诋毁。尽管诗人“忠而见疑,信面被谤”,但诗人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与权奸的斗争中显示了高标节操,爱国赤诚。诗人一生坎坷,在痛苦中孕育的诗篇显示了诗人拳拳报国心,殷殷故国情。其爱国主义精神名传千古,垂范后人。

一、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弊政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诗人作为战国时代一名高瞻远瞩的政治人物,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了如指掌。屈原深知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崇高权谋谲诈,推行弱肉强食法则的侵吞攻伐时代:列国纷争,狼烟四起,万民缟素,血流成河,弱国的苟存只能仰人鼻息,成为附庸;弱国的灭亡只是利益相争的殉葬品。此时的楚国已陷入重重危机,形势岌岌可危,可楚国君臣对潜在的威胁视而不见,依旧沉醉于丝竹管弦,声色犬马之中。诗人忧心忡忡,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他多么希望楚国统治者从沉醉中醒来,面对残酷现实,上下一心,整顿朝纲,励精图治,大有作为,重现昔日鼎中原的辉煌,完成统一中国的理想。诗人把这一理想称之为“美政”,“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欲以“美政”作为振兴保守落后楚国的一剂良方。

“美政”是屈原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原动力。屈原的“美政”理想在作品中虽表述得比较空泛,介也有其具体的时代内容。从诗中来看,主要是指使楚国独立富强,并走上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道路。这一理想是契合时代发展脉搏的,其本质就是反对楚国旧贵族的世袭特权。为了实现理想,诗人针对楚国种种流弊,旗臶鲜明地提出了政治改革的主张:“举贤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所谓“举贤授能”,即不分贵选拔人才来治理国家;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即修明法度,严格依法办事。这两点归结起来就是实行改革,除去弊政。这一主张如能施行,将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剜除楚国政治肌体上的毒瘤、烂疮,使衰老的楚国变得更更健康,更茁壮,从而走上国富民强的康庄大国之道。

诗人大力倡导“举贤授能”,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历史根据的。从历史上看,能“举贤授能”者不乏其人。那些兴国的圣君都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戚之讴歌兮,齐恒闻以该辅。”历史上这些昏君都善于搜罗人才,并委以重任,最终导制了盛世景象的出现。相反,那些嫉贤妒能的昏君,如殷纣王荒淫残暴,迫害忠良,使一代贤臣,“比干菹醢”;吴王夫差昏庸无能,不辨忠奸,使一代忠臣,“武子逢殃”。而这些毁灭人才者,也毁掉了强国富民之基石,最终落得个亡国祸身的不幸结局。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了这样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国运之兴衰系于贤才。国家的兴盛离不开贤臣,只有举贤授能才能不国安邦,富国强民。现实中的楚国要改变贫弱挨打的被动局面,就必须反对世卿世禄制度,打破旧贵族对于权住的垄断,效法兴国圣君不拘身份选拔人才,委以重任。只有这样,楚国才能重新走上富强之路,重现昔日之辉煌。

为有贤可举,有能可授,屈原深谋远虑,有计划地在楚国展开了培养各种人才的事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未雨绸缪,诗人滋兰树蕙,其目的“冀枝叶之峻茂兮,愿时乎吾将刈”,即希望培育的人才能在楚国未来的政治舞台上担当起富国强民之重任。为了国事,诗人呕心沥血,上叩天阍,下求佚女,上下求索。诗人招贤纳士,为己求贤,还是为楚国政治前途作打算。

战国时代,各诸侯先后在各国变法图强。变法成为了这一时代发展的潮流。当时,楚国政坛由旧贵族把持,旧贵族统治实际上是“背法度而心治”。为实现“国富强而法立”的目的,屈原主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依法治国。为此,诗人在位时,做了一系列“明法之嫌疑”,的工作,楚国国力也随之有所起色。怀王初期,楚与齐秦称雄,怀王任合纵长等事实就是明证,然而好景不长,屈原依法治国的措施损害到了群小利益,招致他们的极力诽谤。楚群他因“无度弗察”,即没有法制思想而受蒙信谗,遂疏远了屈原。忠臣远逝,小人当道。他们在楚国的违法乱纪行径遭到了正直诗人严厉斥责:“固时俗之工巧兮,竞周容以为度。”这些小人花言巧语,蛊惑世人,为谋取恩宠荣禄,不惜违背法度,变更正确的治国之道。小人的胡作非为,将诗人当初心血换来的成果毁于一旦,楚国陷入了“阴阳易位”的倾覆绝境。屈原冒死进谏,希楚国统治者以史为鉴,效法禹、汤、文武、周公等贤名之君,勤恳依法治国。“汤禹严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历史上这些先贤知人善任,走上了治国平天下的康庄大道。与此相反,启、异、尧、桀、纣等昏君,荒淫残暴,法度不行,最终亡国祸身。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事实表明:治国需法治,在法度废弛的国家,为政者心昏愦,国家也必覆亡。屈原在楚国高扬法治大旗,其目的是在楚国除弊去害,铲出“众蹀而日进”,“美超远而逾迈”这些丑陋事物生存的环境,使楚国走上正常发展的历史轨道。

诗人始终不渝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如能实施,必使老气横秋的楚国脱胎换骨,涣发出咄咄逼人的青春锐气。然在愚昧保守落后的楚国,无人赏识“怀谨握玉”的诗人,他们残酷地将诗人逐出了政治舞台中心,将诗人治国安邦的“美政”蓝图扼杀于襁袍之中。诗人被毁,楚国政治舞台上最后一丝明亮的春色也就荡然无存,这是诗人的悲剧,更是楚国的悲剧。尽管诗人为理想屡蒙谗遭毁,但任矢志不移,其行动所昭示的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可窥一斑。

二、不屈不挠,与恶势力进行坚决斗争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方面。诗人所行,可谓“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却因在楚国实施“美政”理想,而无辜蒙冤,遭谗被谪。但诗人并未因此屈服邪恶,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而出,与那此为害楚国的邪恶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坚决斗争。在这场善恶之争、美丑之辨、光明与黑暗的碰撞中,再次展示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境界。

诗人对楚国黑暗现状进行了揭露,指出当时面临的社会现状是“世溷浊而不分”,“世幽昧以眩曜”,“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这实际上描绘了下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黑暗世道;一个粪壤充帏、邪恶肆行的世道;一个忠贞不容于世,美善光明不行于世的污浊世道。而原先的楚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今却变成了这个模样,这下楚国政治舞台上那些飞扬跋扈的丑陋群小的胡作非为是分不开的,“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余以善淫。”这伙“并举好朋”的小人嫉贤妒能,任人唯亲,违法乱纪,结党营私,竞进贪婪,不厌求索,使忠臣“自疏而远逝”,奸臣“干进而务入”,将楚国政治前途引向了“幽昧”、

“险隘”的绝境。诗人忧心如焚,痛恨小人祸国殃民的乱政行径,并反复申诉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诗人喜好的佩饰、奇服、长铗等是诗人高洁人格的投影,是诗人“长当浊世,自处清流”的物证。诗人一心向善,一心求美,近墨不黑,出淤泥不染,勤勉自修,以高洁品性向邪恶世俗挑战。诗人虽身陷穷途,但誓不与邪佞为伍,“苟余情其以练要兮,长亦何伤!”“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诗人洁身自好,在污浊的社会里,不苟合取容,保持芬芳不变,再现了诗人独立不迁的人格和高标的气节。对那些经不住个人得失考验的变节者,诗人甚是痛心,“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夫众芳。”“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兮?”屈原指斥变节者经不住诱惑,走上了从俗、媚俗之路,成为了助纣为虐的小人。诗人鄙薄他们,谴责他们,他情愿效法前贤,做一个处困苦茕独不悔的死节之臣,“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他誓死不与世俗小人妥协投降,“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不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残酷的现实没能使屈原低头,誓与群小斗争到底,“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现出了“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的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体现了诗性批判精神与清醒执著的价值取向、人生择择。

诗人披肝沥胆,为国效忠。在厄境中矢志不移,对理想、对真理、对祖国始终不渝,在与邪恶的斗争中,虽然羽折翎落,滴着鲜血,仍然苦苦挣扎,表现出被遗弃而不沉沦,蒙谣涿而不自毁的坚贞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宁死不屈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境界。

三、以民为本,忧国忧民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动力。

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之前已出现并得到了发展。《尚书》中提出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左传》中载有师旷根据人民利害发表的政见,“夫君,神之主也,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视,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又说:“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此话无疑给当时那些残暴之君敲响了警钟,要他们正视人民、善待人民。这正如逢滑对陈怀公所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这些民本思想都是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目的是给统治者治理国家提供历史的借鉴,即以民为本,才会国运昌盛,否则天下不会太平。屈原作为当时社会一名孤独的清醒者,对时局有卓越洞察力的政治人物,也必然深暗此理。在其诗中也提到了民本思想,“皇天无私兮,览民德焉错辅。夫唯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诗人阐述了为政者必须顺乎民心才能坐稳江山,才能“存君兴国”,为此,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哀叹民生遭遇的艰难!屈原的朴素的民本思想是寻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思想接近儒家思想范畴。

爱国忧君,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柱。诗人倾其一生,以国事为重。在朝时,竭忠尽智,辅弼怀王,力图振兴楚国。既疏之后,仍不弃“存君兴国”之志,把个人得失臵之度外,唯将君国的命运系于心中。“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不败绩。”诗人身处江湖,心挂国君,将个人生命融汇于国事中。他希望自己能辅佐国君,充当其政治上的带路人,“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共同追赶先贤,实现强国之梦,“忽奔走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诗人蒙尘舍垢,仍不灭报国之志,其他爱国主义精神是何等鲜明、坚贞!

诗人爱国,他热情地讴歌了那些为捍卫国家疆土,人民幸福而战死的楚军将士。在这场酷烈的战斗中,楚军将士同仇敌忾,英勇战斗,最后慷慨赴死,再现了南楚民族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刚强性格:“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悲壮的诗句,颇似两宋词人李清照所写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屈原歌颂为国牺牲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慨和壮烈捐躯行径,目的是激励人们洗雪国耻,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爱国情思。

屈原爱国精神还表现在他以一颗赤子之心,深情地眷恋着多灾多难的楚国。“流光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屈原明白,岁月不待人。他老耽在黑暗楚国只会空耗光阴,只有被毁折的命运。屈原要想得到知音,要想两美必合,矩所同,要想推行匡救,改造时弊的“美政”,唯有离开楚国一途。诗人不甘心就此了结一生,于是振作起来,坚定信心,驰骋想像,重上云霄,神游四方,蒙生了“远逝以自疏”的逃逸意向。但这一意向又与诗人忠贞爱国感情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那沉淀于诗人心中有爱国感情千丝万缕,束缚得诗人寸步难行。怀乡恋国,情真意切,将诗人去国意向粉碎得干干净净。屈原离不开楚国,纵然楚国让他愁肠百结。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魂。诗人生死不渝效忠楚国,这在楚材晋用,屡见不鲜,朝秦暮楚,不泛其人的人材大流动的战国时代,在奉行“好鸟择枝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为立身处事原则的战国,在崇尚功利富贵的时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楚国抛弃了诗人,诗人却言不离不开楚国,这是为何也?南宋洪迈祖指出,屈原“徘徊而不忍离去”的根本原因乃“忧国也”。诗人进亦忧,退亦忧,其爱国感情是何等地坚贞,纯洁,崇高啊!

四、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原因探讨。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有其时代的特点。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生机勃勃的时代,社会充满着进取的、批判的精神。屈原在政治生涯中表现出来的敢干斗争,决不妥协,上下求索的批判和进取态度,正是当时的时代精神的表现。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楚怀王、顷襄王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更加频繁。强国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加速了统一全国的战争的进程。弱国为抵抗强国入侵,掀起了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在侵略与反侵略的残死较量中,一些爱国志士挺身而出,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时代洪流中。屈原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随着楚国西北边强秦的崛起,楚国渐渐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境地。楚国的国家前途的民族命运受到了严重威胁。而楚国统治者依旧沉缅于日酣宴饮的享乐中,束手无策。大敌当前,屈原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楚国灭亡的措施。在保守思想与改革思想的猛烈冲撞中,屈原主计个人得失,不顾个人悲惨遭遇,臵生死于度外,誓死不渝地忠于自己的事业和理想,欲以自己的努力改变楚国的现状,“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楚国重新走向富强。“沧海横流处,方显英雄本色。”正是战国后期波涛汹涌的时代“沧海”,才使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大放异彩。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从内因来说,在于诗人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进步的世界观决定其有进步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规模宏大,体制瑰奇的长诗《天问》中,诗人仰天长问,对自然和人类历史探究天道。从诗人对古代关于自然的神话和传说的诘难和质疑中,表明了诗人对宏观宇宙的思索,对古代信仰的怀疑,显示出一种大胆的科学探索精神,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诗人在对夏、商、周三代所以兴,所以亡的回顾和反思中,对其治乱兴亡缘故表示质疑。诗人企图通过探寻历史兴亡之故,为楚国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让楚国在车真颠马覆之路紧急止步,重新走上兴国之路。诗人问天问地,问历代沧桑人事。这都是由诗人所具有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史观决定的,再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诗人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还与诗人出身经历紧密相联。诗人出身于楚国贵族世家,但因为家族地位的衰落,他本人已从贵族阶级中分化出来。诗人在《九章〃惜诵》这说:“思君其莫我忠兮,忽亡身于贫贱。”这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诗人虽出身于贫贱,但由于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杰出的政治才干,即《史记〃屈原列传》所说的“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而跻身于楚国政治舞台。“入则与王图议政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诗人身为高阳苗裔,天潢贵胄,想在楚国大有作为,振兴楚国于混乱中。诗人虽壮志未伸,但对楚国的耿耿中心至死不变,再现乱世忠臣的忠贞。

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一代诗魂陨落了,其形骸早已化着尘土,荣归大地怀抱了。但其用生命演绎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青山同在,与日月同辉,惠及万代。它早已成了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珍品,激励着千秋子民爱我中华,并为之富强而奋斗不息。

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精神?

自春秋中叶以来,楚国一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强国。从楚庄王问鼎中原时起,楚国统治者已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战国时代,楚国君墨守成规,缺乏改革的锐志,被后起的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楚国国势渐趋衰落,在与西方强秦的连年的战争中,损兵折将,丧城失地。而以怀王为首的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却偏安一隅,仍过着醉生梦生死的生活,臵国家、民族的安危于不顾。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洞悉列国形势,对楚国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诗人为挽救楚国于危难之中,实现“存君兴国”的夙愿,在思想保守的楚国倡导并推行了一系以“美政”为核心的政治改革。由于改革触犯了旧贵族既得利益,遭到了贵族群小的极力诋毁。尽管诗人“忠而见疑,信面被谤”,但诗人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与权奸的斗争中显示了高标节操,爱国赤诚。诗人一生坎坷,在痛苦中孕育的诗篇显示了诗人拳拳报国心,殷殷故国情。其爱国主义精神名传千古,垂范后人。

一、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弊政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诗人作为战国时代一名高瞻远瞩的政治人物,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了如指掌。屈原深知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崇高权谋谲诈,推行弱肉强食法则的侵吞攻伐时代:列国纷争,狼烟四起,万民缟素,血流成河,弱国的苟存只能仰人鼻息,成为附庸;弱国的灭亡只是利益相争的殉葬品。此时的楚国已陷入重重危机,形势岌岌可危,可楚国君臣对潜在的威胁视而不见,依旧沉醉于丝竹管弦,声色犬马之中。诗人忧心忡忡,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他多么希望楚国统治者从沉醉中醒来,面对残酷现实,上下一心,整顿朝纲,励精图治,大有作为,重现昔日鼎中原的辉煌,完成统一中国的理想。诗人把这一理想称之为“美政”,“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欲以“美政”作为振兴保守落后楚国的一剂良方。

“美政”是屈原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原动力。屈原的“美政”理想在作品中虽表述得比较空泛,介也有其具体的时代内容。从诗中来看,主要是指使楚国独立富强,并走上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道路。这一理想是契合时代发展脉搏的,其本质就是反对楚国旧贵族的世袭特权。为了实现理想,诗人针对楚国种种流弊,旗臶鲜明地提出了政治改革的主张:“举贤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所谓“举贤授能”,即不分贵选拔人才来治理国家;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即修明法度,严格依法办事。这两点归结起来就是实行改革,除去弊政。这一主张如能施行,将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剜除楚国政治肌体上的毒瘤、烂疮,使衰老的楚国变得更更健康,更茁壮,从而走上国富民强的康庄大国之道。

诗人大力倡导“举贤授能”,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历史根据的。从历史上看,能“举贤授能”者不乏其人。那些兴国的圣君都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戚之讴歌兮,齐恒闻以该辅。”历史上这些昏君都善于搜罗人才,并委以重任,最终导制了盛世景象的出现。相反,那些嫉贤妒能的昏君,如殷纣王荒淫残暴,迫害忠良,使一代贤臣,“比干菹醢”;吴王夫差昏庸无能,不辨忠奸,使一代忠臣,“武子逢殃”。而这些毁灭人才者,也毁掉了强国富民之基石,最终落得个亡国祸身的不幸结局。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了这样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国运之兴衰系于贤才。国家的兴盛离不开贤臣,只有举贤授能才能不国安邦,富国强民。现实中的楚国要改变贫弱挨打的被动局面,就必须反对世卿世禄制度,打破旧贵族对于权住的垄断,效法兴国圣君不拘身份选拔人才,委以重任。只有这样,楚国才能重新走上富强之路,重现昔日之辉煌。

为有贤可举,有能可授,屈原深谋远虑,有计划地在楚国展开了培养各种人才的事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未雨绸缪,诗人滋兰树蕙,其目的“冀枝叶之峻茂兮,愿时乎吾将刈”,即希望培育的人才能在楚国未来的政治舞台上担当起富国强民之重任。为了国事,诗人呕心沥血,上叩天阍,下求佚女,上下求索。诗人招贤纳士,为己求贤,还是为楚国政治前途作打算。

战国时代,各诸侯先后在各国变法图强。变法成为了这一时代发展的潮流。当时,楚国政坛由旧贵族把持,旧贵族统治实际上是“背法度而心治”。为实现“国富强而法立”的目的,屈原主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依法治国。为此,诗人在位时,做了一系列“明法之嫌疑”,的工作,楚国国力也随之有所起色。怀王初期,楚与齐秦称雄,怀王任合纵长等事实就是明证,然而好景不长,屈原依法治国的措施损害到了群小利益,招致他们的极力诽谤。楚群他因“无度弗察”,即没有法制思想而受蒙信谗,遂疏远了屈原。忠臣远逝,小人当道。他们在楚国的违法乱纪行径遭到了正直诗人严厉斥责:“固时俗之工巧兮,竞周容以为度。”这些小人花言巧语,蛊惑世人,为谋取恩宠荣禄,不惜违背法度,变更正确的治国之道。小人的胡作非为,将诗人当初心血换来的成果毁于一旦,楚国陷入了“阴阳易位”的倾覆绝境。屈原冒死进谏,希楚国统治者以史为鉴,效法禹、汤、文武、周公等贤名之君,勤恳依法治国。“汤禹严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历史上这些先贤知人善任,走上了治国平天下的康庄大道。与此相反,启、异、尧、桀、纣等昏君,荒淫残暴,法度不行,最终亡国祸身。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事实表明:治国需法治,在法度废弛的国家,为政者心昏愦,国家也必覆亡。屈原在楚国高扬法治大旗,其目的是在楚国除弊去害,铲出“众蹀而日进”,“美超远而逾迈”这些丑陋事物生存的环境,使楚国走上正常发展的历史轨道。

诗人始终不渝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如能实施,必使老气横秋的楚国脱胎换骨,涣发出咄咄逼人的青春锐气。然在愚昧保守落后的楚国,无人赏识“怀谨握玉”的诗人,他们残酷地将诗人逐出了政治舞台中心,将诗人治国安邦的“美政”蓝图扼杀于襁袍之中。诗人被毁,楚国政治舞台上最后一丝明亮的春色也就荡然无存,这是诗人的悲剧,更是楚国的悲剧。尽管诗人为理想屡蒙谗遭毁,但任矢志不移,其行动所昭示的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可窥一斑。

二、不屈不挠,与恶势力进行坚决斗争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方面。诗人所行,可谓“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却因在楚国实施“美政”理想,而无辜蒙冤,遭谗被谪。但诗人并未因此屈服邪恶,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而出,与那此为害楚国的邪恶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坚决斗争。在这场善恶之争、美丑之辨、光明与黑暗的碰撞中,再次展示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境界。

诗人对楚国黑暗现状进行了揭露,指出当时面临的社会现状是“世溷浊而不分”,“世幽昧以眩曜”,“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这实际上描绘了下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黑暗世道;一个粪壤充帏、邪恶肆行的世道;一个忠贞不容于世,美善光明不行于世的污浊世道。而原先的楚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今却变成了这个模样,这下楚国政治舞台上那些飞扬跋扈的丑陋群小的胡作非为是分不开的,“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余以善淫。”这伙“并举好朋”的小人嫉贤妒能,任人唯亲,违法乱纪,结党营私,竞进贪婪,不厌求索,使忠臣“自疏而远逝”,奸臣“干进而务入”,将楚国政治前途引向了“幽昧”、

“险隘”的绝境。诗人忧心如焚,痛恨小人祸国殃民的乱政行径,并反复申诉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诗人喜好的佩饰、奇服、长铗等是诗人高洁人格的投影,是诗人“长当浊世,自处清流”的物证。诗人一心向善,一心求美,近墨不黑,出淤泥不染,勤勉自修,以高洁品性向邪恶世俗挑战。诗人虽身陷穷途,但誓不与邪佞为伍,“苟余情其以练要兮,长亦何伤!”“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诗人洁身自好,在污浊的社会里,不苟合取容,保持芬芳不变,再现了诗人独立不迁的人格和高标的气节。对那些经不住个人得失考验的变节者,诗人甚是痛心,“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夫众芳。”“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兮?”屈原指斥变节者经不住诱惑,走上了从俗、媚俗之路,成为了助纣为虐的小人。诗人鄙薄他们,谴责他们,他情愿效法前贤,做一个处困苦茕独不悔的死节之臣,“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他誓死不与世俗小人妥协投降,“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不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残酷的现实没能使屈原低头,誓与群小斗争到底,“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现出了“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的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体现了诗性批判精神与清醒执著的价值取向、人生择择。

诗人披肝沥胆,为国效忠。在厄境中矢志不移,对理想、对真理、对祖国始终不渝,在与邪恶的斗争中,虽然羽折翎落,滴着鲜血,仍然苦苦挣扎,表现出被遗弃而不沉沦,蒙谣涿而不自毁的坚贞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宁死不屈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境界。

三、以民为本,忧国忧民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动力。

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之前已出现并得到了发展。《尚书》中提出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左传》中载有师旷根据人民利害发表的政见,“夫君,神之主也,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视,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又说:“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此话无疑给当时那些残暴之君敲响了警钟,要他们正视人民、善待人民。这正如逢滑对陈怀公所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这些民本思想都是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目的是给统治者治理国家提供历史的借鉴,即以民为本,才会国运昌盛,否则天下不会太平。屈原作为当时社会一名孤独的清醒者,对时局有卓越洞察力的政治人物,也必然深暗此理。在其诗中也提到了民本思想,“皇天无私兮,览民德焉错辅。夫唯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诗人阐述了为政者必须顺乎民心才能坐稳江山,才能“存君兴国”,为此,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哀叹民生遭遇的艰难!屈原的朴素的民本思想是寻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思想接近儒家思想范畴。

爱国忧君,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柱。诗人倾其一生,以国事为重。在朝时,竭忠尽智,辅弼怀王,力图振兴楚国。既疏之后,仍不弃“存君兴国”之志,把个人得失臵之度外,唯将君国的命运系于心中。“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不败绩。”诗人身处江湖,心挂国君,将个人生命融汇于国事中。他希望自己能辅佐国君,充当其政治上的带路人,“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共同追赶先贤,实现强国之梦,“忽奔走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诗人蒙尘舍垢,仍不灭报国之志,其他爱国主义精神是何等鲜明、坚贞!

诗人爱国,他热情地讴歌了那些为捍卫国家疆土,人民幸福而战死的楚军将士。在这场酷烈的战斗中,楚军将士同仇敌忾,英勇战斗,最后慷慨赴死,再现了南楚民族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刚强性格:“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悲壮的诗句,颇似两宋词人李清照所写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屈原歌颂为国牺牲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慨和壮烈捐躯行径,目的是激励人们洗雪国耻,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爱国情思。

屈原爱国精神还表现在他以一颗赤子之心,深情地眷恋着多灾多难的楚国。“流光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屈原明白,岁月不待人。他老耽在黑暗楚国只会空耗光阴,只有被毁折的命运。屈原要想得到知音,要想两美必合,矩所同,要想推行匡救,改造时弊的“美政”,唯有离开楚国一途。诗人不甘心就此了结一生,于是振作起来,坚定信心,驰骋想像,重上云霄,神游四方,蒙生了“远逝以自疏”的逃逸意向。但这一意向又与诗人忠贞爱国感情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那沉淀于诗人心中有爱国感情千丝万缕,束缚得诗人寸步难行。怀乡恋国,情真意切,将诗人去国意向粉碎得干干净净。屈原离不开楚国,纵然楚国让他愁肠百结。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魂。诗人生死不渝效忠楚国,这在楚材晋用,屡见不鲜,朝秦暮楚,不泛其人的人材大流动的战国时代,在奉行“好鸟择枝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为立身处事原则的战国,在崇尚功利富贵的时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楚国抛弃了诗人,诗人却言不离不开楚国,这是为何也?南宋洪迈祖指出,屈原“徘徊而不忍离去”的根本原因乃“忧国也”。诗人进亦忧,退亦忧,其爱国感情是何等地坚贞,纯洁,崇高啊!

四、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原因探讨。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有其时代的特点。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生机勃勃的时代,社会充满着进取的、批判的精神。屈原在政治生涯中表现出来的敢干斗争,决不妥协,上下求索的批判和进取态度,正是当时的时代精神的表现。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楚怀王、顷襄王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更加频繁。强国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加速了统一全国的战争的进程。弱国为抵抗强国入侵,掀起了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在侵略与反侵略的残死较量中,一些爱国志士挺身而出,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时代洪流中。屈原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随着楚国西北边强秦的崛起,楚国渐渐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境地。楚国的国家前途的民族命运受到了严重威胁。而楚国统治者依旧沉缅于日酣宴饮的享乐中,束手无策。大敌当前,屈原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楚国灭亡的措施。在保守思想与改革思想的猛烈冲撞中,屈原主计个人得失,不顾个人悲惨遭遇,臵生死于度外,誓死不渝地忠于自己的事业和理想,欲以自己的努力改变楚国的现状,“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楚国重新走向富强。“沧海横流处,方显英雄本色。”正是战国后期波涛汹涌的时代“沧海”,才使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大放异彩。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从内因来说,在于诗人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进步的世界观决定其有进步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规模宏大,体制瑰奇的长诗《天问》中,诗人仰天长问,对自然和人类历史探究天道。从诗人对古代关于自然的神话和传说的诘难和质疑中,表明了诗人对宏观宇宙的思索,对古代信仰的怀疑,显示出一种大胆的科学探索精神,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诗人在对夏、商、周三代所以兴,所以亡的回顾和反思中,对其治乱兴亡缘故表示质疑。诗人企图通过探寻历史兴亡之故,为楚国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让楚国在车真颠马覆之路紧急止步,重新走上兴国之路。诗人问天问地,问历代沧桑人事。这都是由诗人所具有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史观决定的,再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诗人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还与诗人出身经历紧密相联。诗人出身于楚国贵族世家,但因为家族地位的衰落,他本人已从贵族阶级中分化出来。诗人在《九章〃惜诵》这说:“思君其莫我忠兮,忽亡身于贫贱。”这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诗人虽出身于贫贱,但由于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杰出的政治才干,即《史记〃屈原列传》所说的“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而跻身于楚国政治舞台。“入则与王图议政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诗人身为高阳苗裔,天潢贵胄,想在楚国大有作为,振兴楚国于混乱中。诗人虽壮志未伸,但对楚国的耿耿中心至死不变,再现乱世忠臣的忠贞。

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一代诗魂陨落了,其形骸早已化着尘土,荣归大地怀抱了。但其用生命演绎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青山同在,与日月同辉,惠及万代。它早已成了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珍品,激励着千秋子民爱我中华,并为之富强而奋斗不息。

[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精神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在校教师西迁精神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全文共 1799 字

+ 加入清单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这是“西迁精神”的核心要义,同时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的优秀品质。我对“西迁精神”的内涵感触很深,真切体会到了交大人西迁的不凡历程,觉得西迁过程中的种.种艰辛凝聚成了今日的累累硕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把握时代脉搏,用心体会领悟“西迁精神”,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西迁精神”。

62年前,数千名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国家号召,告别繁华的上海,来到西安扎根创业,西安交大的建设者用辛勤的实践,在三秦大地上熔铸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交大人奋勇前进。

而如今身为交大学子的我们走入西迁历史纪念馆,浏览那些珍贵的历史资料,重温那些过往交大师生们艰苦创业,不辞艰辛扎根西北的流金岁月、奋斗年华。在西迁历史纪念馆内,展厅里陈列的几本迁校时期的教科书,那泛黄的纸张上留下的却依旧是整洁的字迹,丝毫看不出印刷的痕迹。而由于当时艰苦的条件,这些看来整洁的教材,是当初一笔一划小心刻制后再进行油墨印制而成的。而通过这一个个微小的细节,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图表均显制书之人的细致灵巧,他们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透过一页页珍贵的文献得以流传至今,他们挥洒青春在这片黄土地上的奋发岁月跃然纸上!而每一位看到这本书的交大学子都一定会有所感悟,对学问之道有所思虑。

不光是在校园,我们交大的“西迁精神”在社会上也是颇具影响。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精品剧目、大型现代秦腔戏《大树西迁》再次走出陕西来到北京,在梅兰芳大剧院进行了首演。《大树西迁》讲述了留洋回国女教授一家三代西迁的故事。该剧在演出初期就得到社会各界强烈反响,400多场演出几乎场场爆满,深受观众喜爱。可见观众们对于“西迁精神”的认可与尊重。而在此次会议上,作为提案联名人之一,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正是这部戏的主角,她对“西迁精神”感受颇深,她提交的第一份提案就是关于建议设立“西迁精神”纪念馆。她说:“‘西迁精神’在当代来说,其实就是一种创业精神。希望通过建立‘西迁精神’纪念馆,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了解这些西部大开发拓荒者的感人事迹。”通过李梅等人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西迁精神”,这种精神一定会影响更多的人,会有更多的人来了解它、关注它、学习并效仿它,在社会范围内引领起“西迁精神”的学习浪潮。

“西迁精神”也得到了总书记的认可与宣传。在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通大学15位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交大西迁老同志们表示敬意和祝福,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并且在2018年的新春贺词中再次提到了老教授们,当时我也非常认真地进行了学习,我的感触是年轻时的教授们毅然决定投身西部奉献自我,而80余岁的他们现在仍紧跟国家趋势,关心并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在教授们的信件中“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这句话非常地打动我,这里就是他们所进行的事业,就是他们所爱的土地,就是他们的家!我看到了老一辈交大人用自己的行动铸就的金子一般的“西迁精神”。

步入新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好西迁精神更是我们身为交大人要关注的部分,我们的王树国校长就曾表示,西安交大会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学校传承和发扬西迁精神的主导思想,并付诸实践——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而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就是西迁精神在新时代引领交大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格局的又一创新举措。作为新时代西迁精神的新传人,西安交大将继续牢牢扎根祖国西部,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勇于扛起高等教育改革排头兵这面大旗,为国家建设、西部发展作出西安交大人新的贡献。我也在上学期有幸参观了西部科技创新港,对宏大的设计、全方位的科研孵化产业印象深刻,对我们交大未来的发展更是抱有相当的自信,我也非常憧憬未来能够为交大、为陕西、为西部建设添砖加瓦!

当下,我国高校在奋力推进“双一流”建设,我们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一定会高质量发展,我们研究生也要践行“西迁精神”,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书写不负时代和人民的人生华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观看爱国影片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93 字

+ 加入清单

下午,支队组织党员干部到市委党校观看了大型主旋律教育影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影片以著名作词作曲家曹火星为主线,展现的是1934年,日本帝国主义占据中国大半河山,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时期的历史片断。在国民党“没有国民党的抗日,中国早就灭亡”的宣传下,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毛主席针锋相对地提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并在解放日报及时发表社论,宣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为了将这一革命真理在解放区和抗日根据地积极宣传,进而号召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抗日,根据中央的指示,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群众剧社年仅19岁的宣传干事曹火星率领三人宣传小分队深入边区的霞云岭堂上村,宣传发动群众,协助建立基层政权。在堂上村的日子里,曹火星通过看到根据地人民群众对日本鬼子的无比仇恨和对八路军的充分信任,感受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一真理是人民的必然选择。通过在与日本鬼子的战斗中,我们的八路军战士为了保护群众,牺牲自己,表现出共产党员心底无私、为人民群众利益毅然慷慨赴死的高尚情怀。通过共产党员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开展对受蒙蔽的抗日者、中间分子和党外人士的爱国教育和感化,使他们最终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虽然装备落后、暂时不够强大,但是却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并不惜为此前仆后继、英勇献身的。一系列血与火的洗礼,一场场生与死的考验,极大地刺激了曹火星,最终,他将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个人音乐才华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了不朽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曹火星创作出这一歌曲以后,很快便在各解放区和抗日根据地传唱开来,并极大地鼓舞了我抗日军民的战斗积极性。成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最有影响力和鼓动性的革命歌曲之一。1950年,在周恩来总理及民主人士章乃器等人的提议下,毛泽东主席亲笔修改了歌名和歌词——在原歌名的“中国”前加了一个“新”字;将原歌词“坚持抗战六年多”改为“八年多”。此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一直鼓舞、激励了数代人。

影片承载的是一个非常宏大的主题。它表现了当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追求民主、向往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揭示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够救中国这一深刻道理。它的故事情节虽然没有恢宏壮观的场面,也没有领袖人物的运筹帷幄,但自始至终展现了共产党员的永恒追求。那种弥漫在影片中浓郁的革命浪漫主义和激情非常具有感染力。特别是影片里表现出来的那种水乳交融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共产党员心底无私、为了群众利益毅然慷慨赴死的高尚情怀,对如今我党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支队党员干部通过观看该影片,学习和弘扬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的爱国、爱民精神,最切实的方式是学以致用,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切实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勤奋工作,踏实干事,积极为和谐城管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弘扬长征精神作文2000字

全文共 1680 字

+ 加入清单

心被一股强烈的力量吸附包裹着,心中霎时涌动着一阵又一阵的感慨,它将埋于我心底的那份最深沉的崇敬唤起,让你我一同去追溯那共和国不容忘却的不老岁月——长征

从1930年起,蒋介shi调集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四次“围剿”, 但都以失败告终。1933年秋,红军组织第五次“反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完全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执意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主张,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余人,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领导下,红军克服重重艰险,蒋介shi军队的围追堵截,也并不能阻挡红军的行军路步伐,相反,他们愈挫愈勇……

1936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的胜利,不仅粉碎了******的阴谋,同时也使得国局转危为安。

是啊!长征可谓是一曲永远嘹亮的赞歌,它曾激励着多少有志之士义无反顾地追随……长征又曾给与人们多少震撼、多少感怀,它让人不由地对革命先烈产生深切的缅怀与崇敬。

长征岁月虽已逝去,但它的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却足以慰籍一颗颗空灵的心。

虽不曾身临其境去历经那浩荡的革命岁月,但也在字里行间读懂了长征的太多艰辛与不易。

是啊!好多个夜晚,我都不止一次地去思量去咀嚼长征精神给于我的感召与震动。

长征催人奋进,让人永不言弃,它告诉我:没有执着的信念、坚定的决心,便不会将自身真正融入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中。

如果没有红军的四渡赤水河、强渡金沙江的悲壮,如果没有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壮烈,如果没有红军翻过高耸入云的大雪山、通过杳无人烟的草地的极限挑战,又怎能有长征的胜利呢?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因此,我们更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调集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依附牵制的信念更有力量……

因此,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都不应被眼前的困惑所羁绊,要用火一般的高效应与铁一样的意志力去克服,要用一种格斗士的精神去战胜阻绊自己的羁石。

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的辛酸,我们都要以一种抗争的信念去对待,因为二十一世纪的主流力量便是拼搏进取,无私无畏,永不言弃。这与长征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如今人们不是常说“爱拼才会赢”吗?是啊,如果人心趋向客观、态度悲观的话,那又怎样去战胜主观上原来就存在的事物呢?假使面对日新月异的高新产业,人们的选择倾向有很大的波动,如此商业竞技中无形中便增添了好几重门坎和关卡,如果不推陈出新,不敢承担一定风险,不敢尝试,那便是企业的懦夫与无知。

如果长征途中红军也怀着胆怯的心,那又怎么去冲破层层障碍呢?如果没有红军的坚强意志与执着毅力,如果没有坚韧信念与勇于攀岩的决心,那么红军又怎能粉碎******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又怎能保存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从而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呢?

啊!不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当前的和平盛世之时,不论以后有多么尖锐,有多少锋利,我们都不会畏惧,因为你我都抱定了一颗勇敢坚定的赤子之心,因此,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长征精神带给我的感染与驯化更所向披靡的力量了。

从1936年浩浩荡荡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圆满飞行……69年了,69年的时光短暂而又漫长,这期间我们又曾多少次翘首期待着共和国的史册上一笔笔闪亮光辉啊!

是啊!

不论是先前的革命历史时期,还是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长征精神都将作为社会潮流的主动脉,它的历史光芒是不会被任何物质掩盖的,它将充实着每一页历史。

它的精神将会永远激励着一代代进步青年沿着它的革命轨迹,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它的光辉与锋芒将会一次又一次照亮人们前进的路。

让我们从此刻起就一同将长征精神的精髓发扬光大,让生命融入先烈的偏执本色,让我们将长征者的驱进力量赋予自身,在未来的生产生活中一同去构造,去彩绘和谐、美好、富饶、美丽的社会,让你我紧紧依随长征者的精神力量,将爱国为民的热忱一同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吧!

[弘扬长征精神作文20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学习五四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全文共 1353 字

+ 加入清单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六点要求。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对于处于价值观形成确立关键期和人生黄金期的青年大学生来说,信仰信念信心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诞生,从站上新起点到走进新时代,中国青年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肩负历史重任,用青春书写了一页又一页华彩篇章,支撑他们的正是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

青年有信仰,就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马克思主义指导党和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指导我们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可以说,党带领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下取得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才能有充分的前进底气和前进动力,有明确的前进目标和前进方向。青年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看家本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真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思践悟上狠下功夫。在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更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在学习工作和实践中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

青年有信念,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从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长征突击手”“四有青年”“青年文明号”,到新时代的脱贫攻坚一线、科研攻关一线,青年人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勇敢担负时代责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印记。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在伟大的新时代焕发出绚丽的青春光彩,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坚定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将个人理想抱负融入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心无旁骛追随信念,一个脚印接着一个脚印走,就一定能实现人生最大价值。

青年有信心,要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谋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光荣使命,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一代代先进的中国人为民族复兴宵衣旰食、孜孜奉献,从积贫积弱的历史沧桑到今日繁荣富强的辉煌,我们完全应该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习总书记寄语青年人:“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拥有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我们拥有着历史上从未有的美好前景,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正处于人生干事创业黄金时期的青年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呢?我们要相信新时代中国青年有自信、有底气接过民族复兴重任接力棒,有能力在上一棒好成绩的基础上跑的更快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弘扬工匠精神中学生优秀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外公和我的关系,不仅是祖孙关系,而且我们还是好朋友。外公有一个工具箱,我认为,那就是奇迹诞生的地方。外公那刻满了皱纹的手指,只要和他的工具在一起,就能出现千奇百怪的作品,仿佛外公的手指有魔力似的。不仅如此,外公还有一双“神眼”,一切废物只要他看一眼,再动手做一做,就能变成精致的工艺品,哪怕是一块木头。

小时候,我在电视上看了一些二战系列的纪录片,发现二战飞机很酷油亮的机身、令人畏惧的机炮我心想,要是我有一架模型该多好呀!于是,我飞跑着去找外公,激动地说:“我好喜欢二战飞机,您能帮我做一架吗?”外公没有说话,他的笑意已经说明了一切。

外公一会儿坐在桌前画图,一会儿又打开工具箱找工具,时不时地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不到大半天,外公已经做好了两架二战飞机,一架是德式战机,另一架是我想要的英国喷火式战机。而且,精致的不仅是机体,连喷漆也很不错,那架喷火式战机上的迷彩漆鲜亮夺目,和电视上的一模一样。我拿着两架飞机,爱不释手。可是,另一架飞机是谁的呢?原来,那是外公为自己做的。于是,一场我和外公的飞机空战拉开序幕。

和外公在一起的时候,我从来不会感受到无聊。在外公的房间里堆积如山的是书籍,有四大名著,还有国外名著译本,堆在这儿的每一本书,他几乎都看过的,外公就是一本活生生的百科全书。

不仅如此,外公还喜欢练习书法。那些我和爸妈不要的书刊、报纸,全成了他练习书法的纸张。每次我看见外公写在纸上那工工整整的毛笔字,常常闹着要学,可外公总谦虚地说:“我这字,哪有启功老先生写得好呀!”

外公一向这么节约,这么谦虚,这么爱读书,这么爱动手创造这就是我独具匠心的外公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弘扬五四精神作文800字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五四爱国主义精神既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发展所凝结和积淀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与以往历史上爱国主义比较,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始终高度重视青年成长和青年工作,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勉励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1世纪之中国,机遇前所未有,挑战日益加剧。中国要进步,要走进世界舞台中央,青年是主力。能和祖国一起成长,是我们的骄傲,更是一种激励。新青年要把祖国的号召作为自己的使命,把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前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培养自己的这片土地。

今天,要让广大青年志愿投身国家建设,让五四精神成为激励青年爱国爱党的精神力量,就必须深刻揭示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深远影响。要加强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研究,深刻把握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规律。要阐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青年运动的关系,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引导广大青年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

爱国主义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青年的肩上,让我们大力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服从大局需要,让五四的精神传承下来,激励一代代青年人为国家、为社会不懈奋斗,让人生的价值在奉献中实现。

时代在变,五四精神没有变,中国青年的使命没有变。从五四运动100年,到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年,正是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壮阔历程。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弘扬五四精神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当年,您为了拯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学习着俄国的十月革命精神,凭借着一腔爱国的热血与千万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发动五四运动,拉开中国走向民主科学的序幕。而今天,我中国青年,将让五四精神,生生不息。

爱国,流淌于我中国青年心中的品质。

100年前的5月4日,北京3000名学生涌向街头举行集会、游行。他们忧国忧民,热爱祖国,高举着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旗帜,拉开了中国走向民主科学的序幕。

爱国之情,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情怀。革命时代多少爱国之士,用自己的鲜血浸染国旗,用自己的身躯为祖国铺设出通往崛起的道路,正是这些爱国人士的拼搏努力,勇敢牺牲,才换来我们如今的安宁与繁荣。我辈青年,将怀着我们的爱国之情,继承着先贤的优良品质而继续前行,将祖国发展的更好。

进步,是我中国青年前行的方向。

五四运动虽早已过去,但这100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诸多大事,无不是由五四运动推动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赢得八年抗战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众多的大事无不彰显着中国的进步,中国的迅速发展。我中国青年,将以奋斗为己任,以进步为方向,不断促进个人进步与国家进步。

民主和科学,是中国青年的不断追求。

前辈请看今天的中国:墨子号建设已经开启;嫦娥四号月背着陆成功并,带回世界第一张月背影图;蛟龙号潜水达到惊人的深度;天眼工程已经完工;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众多的辉煌成就成显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早已不再是那个落后的国家了!

中国的青年一代是中国的希望,前辈,请您放心,身为新时代的希望,我辈青年将时刻牢记五四精神,不断积极进取,努力拼搏,坚持不懈,时刻用您的故事来激励自己,怀着爱国之情,为自己,为国家,为民族,为世界努力奋斗出一片新的未来。

前辈,我想对您说:您曾经的谆谆教诲我中国青年会牢记于心,五四运动虽已逝,五四精神永长存。我中国青年定会将五四运动的精神了铭记于心,不断拼搏奋斗,让奋斗成为青春的底色,让中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1712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人民的好公仆、党员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逝世45周年。45年来,焦裕禄同志的光辉形象始终在我的脑海里回放,焦裕禄同志的至理名言始终是我前进的座右铭,焦裕禄同志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依然在激励着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奋发进取并迸发出铿锵的足音。

45年前,我还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一书竟然让我爱不释手。45年过去了,直到今天我还能清楚记得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治理风沙那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还清楚记得焦裕禄同志“我活着没有把沙丘治好,死了以后就把我埋在沙丘上,我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的感人话语,他鞠躬尽瘁为人民,两脚踏遍黄沙地, “心里装着全体人民,惟独没有他自己”的好品格深深地扎根在我的脑海里。

参加工作后,自己在党的培养教育下,逐步产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美好愿望。从那时起,在我心中就把共产党员与焦裕禄同志划上了等号,做人就做这样的人。焦裕禄同志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共产党员的典型代表,焦裕禄同志就是共产党的化身,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什么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焦裕禄同志任兰考县委书记时间不长,只有短短的400多天,但是他顶着风沙,抗着疾病,奔走在兰考贫瘠的土地上,扎根在兰考人民群众这块土壤上,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人们忘不掉焦裕禄同志安葬的那一刻,成千上万的百姓自发地为他送葬,恋恋不舍地告别自己的好书记,那是人民群众对他短暂一生的最高褒奖,那是平民百姓对一个人民好公仆的眷恋之情。

当上领导干部之后,我时常问自己:“焦裕禄你还记得吗?”在国家和人民最困难的时刻,焦裕禄同志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在上任兰考县委书记的时候曾坚定地向党组织表示:“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正是焦裕禄同志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激励着我从东北到西北边疆,从北京到青藏高原,与同志们一道战天斗地,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攻克一道道难关,建起一座座捍卫伟大祖国神圣尊严的空中屏障——广播电视发射台站;与无线局的战友们一道为祖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工作,从不敢懈怠片刻。当红色电波划破云空,把党中央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把中国的声音传遍全世界的时候,我们为此感到无比的欢欣和自豪。

“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焦裕禄同志不怕困难,不惧风险,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最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处处闪烁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如今我们的国家已今非昔比,我们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成就令全世界刮目相看。条件好了,可困难犹在,风险尚存,我们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面对当前的经济危机,更需要我们像当年焦裕禄同志那样与自然灾害顽强斗争,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好传统、好作风,凝心聚力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为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45年过去了,很多年轻人对焦裕禄的事迹不是很了解,甚至不知道焦裕禄是谁,但焦裕禄的名字在我们这一代人心中是一座永远不倒的丰碑。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焦裕禄精神永远与时代同在,焦裕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后勤岗位,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做不出轰轰烈烈的成绩,但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岗位,却无时无刻不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做好后勤工作,为干部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真正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时刻想着人民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儿子,当作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必须有焦裕禄一样的胸襟,必须有焦裕禄一样的情怀。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系人民群众,为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后勤部门最直接、最现实、最贴切的作用。

新的时代,同样需要继承和弘扬焦裕禄精神,这是人民的期盼、时代的要求、现实的需要,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的精神力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驱动力和感召力,焦裕禄精神将化作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永远在人民群众这块土壤上生根、开花、结果。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内容心得体会

全文共 2080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前景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亟须我们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坚定必胜信念,继续保持苦干实干。

一年之计在于春,2016年全国两会即将启幕,来自各地的代表委员将共话改革发展,共商国家大事,凝聚成决胜全面小康的磅礴力量。本报记者尝试提出相关看点,与您一起探寻今后努力的着力点。

“十三五”规划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我国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如何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如何确保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如何细化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通过此次两会,我们将得到圆满回答。

脱贫攻坚战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今,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各地各部门正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众志成城努力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特别是近日《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的印发,进一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担负起应有责任。下一步,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让我们一起通过两会去找寻答案。

供给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将这项改革形容为“十三五”时期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直到总书记在江西考察之际再次围绕这一概念提出要“加法、减法一起做”……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线图”日渐清晰,各级党委政府认识亟须到位,适应必须主动,引领更要有为,而如何做到“到位”“主动”“有为”,在即将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委员将发表真知灼见。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今年首访中东期间,习近平主席在当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说。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习近平主席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契合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的重大倡议和构想。自该发展战略构想提出以来,沿线60多个国家响应参与,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理念引起广泛共鸣。如何乘势而上、相向而行,使“一带一路”的足迹更长、影响更深远?两会将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重要平台。

慈善法修改

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慈善法草案的议案。在此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慈善法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一些重要修改内容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本次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法律还会作出哪些重要修改,并将如何进一步引领、保障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各界拭目以待。与此同时,透过慈善法修改,我们还应关注近年来立法体制机制的重要改革、显著变化,还可以观察、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立法质量”“如何确保改革于法有据”等重大问题。

司法体制改革

近年来,各级司法机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下一步,各级司法机关如何把防范风险、服务发展和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特别是2016年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部署的司法改革任务大部分要在今明两年完成,各级司法机关又该如何精心动员,认真组织,如期完成改革任务,让人民群众尽早享有改革“获得感”?对此,“两高”报告值得期待。

绿色发展

如今,一边是严峻突出的雾霾、污水等环境污染问题,一边是群众对“APEC蓝”“阅兵蓝”常态化满怀期待。对此,从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再到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专章部署“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党中央始终强调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已成为社会共识。那么,在2016年的这个春天,会内会外能否看到更多的青枝绿叶呢?如果可以,我们希望通过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推动各行各业始终“绿意盎然”。

制度反腐

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任务的坚强政治保证。2016年,我们将如何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将如何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指出,“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透过两会会风、领导干部作风,我们或许可以近距离感受、检验“绿水青山”是否环绕国家治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们要弘扬雷锋精神作文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春天的到来。春暖花开,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当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我们时,你是否想起一个人?那就是拥有乐于助人精神雷锋叔叔。在这个春光明媚的三月,我们也应该跨出家里的门槛,走到社会上,弘扬雷锋乐于助人的精神,帮助社会上有需要帮助的人。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句被引用最多的“雷锋语录”,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学雷锋好榜样,这是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样做的价值,直到今天我才真的明白雷锋的品格将永远绵延下去,雷锋,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当年的雷锋同志让座的情景,每一天都在不断上演着。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那一份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只是有些人去挖掘它,有些人没有挖掘它而已。

当提起“雷锋”这两个字时,有的同学会叹息,现在“雷锋”已经少之又少了。家长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单独行走,因为他们觉得这世界上的坏人太多了。可这都错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雷锋不但没有离我们远去,而且越来越近了,活雷锋随处可见。每当听见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这首歌时,我就想起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雷锋”的故事。”明天清晨,当我们还在睡梦中时,他们已经开始默默无闻的扫起了大街,他们就是清洁工人,拿着一个塑料袋,捡着地上的废纸、杂物。想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雷锋。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每一次想起雷锋,就想起这一段话。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 为自己碌碌无为而悔恨,为曾经虚度年华而悲哀。有多少人能像雷锋一样,永远的那么富有爱心,永远的那么真诚善良,永远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雷锋精神从未离开过我们的生活。时至新旧交替之际,千千万万的雷峰依然活跃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延续着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我们要弘扬雷锋精神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弘扬尚志精神建设美好家园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一名爱国的将领,为了祖国,献出了自己34岁的青春。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抗日英雄——赵尚志

赵尚志在1942年4月12日凌晨,被化妆的特务刘德山诱骗,率抗联小分队袭击鹤立县梧桐河伪警察分所。突然,奸诈的刘德山像赵尚志开了一枪,毫无防备的赵尚志被刘德山击中了腹部,大量的血渗透衣服,向外涌出。赵尚志立即倒在了地上,他来不及爬起来,忍着痛以他高超的设计技术当场击毙了刘德山。由于伤势过重,赵尚志倒在地上昏迷了。

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正被日本人绑在一根柱子上。这时,日本人笑着对赵尚志说:“只要你说出共产党的机密,我们就放了你。”赵尚志坚定地说:“哼,我是不会背叛祖国的!”日本兵见这招没用,便立刻露出了他们的本色:“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你要是再不说,我们可就对你不客气了!”赵尚志说:“我才不怕你们呢!”于是,日本人用了各种残酷的惩罚来迫使赵尚志说出共产党的机密,但赵尚志宁死不屈。最后由于伤势过重,被捕8小时后壮烈牺牲,当时他才34岁。

34岁,正值一个人精力旺盛的时候,而赵尚志却能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精神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筑梦长征征文:弘扬长征精神

全文共 1638 字

+ 加入清单

在举世闻名的长征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突破国民党百万大军的重重围追堵截,征服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踏遍十余省,长征二万五千里,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书写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交待与长征有关的背景。)今天,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和平年代的新长征。(引出新长征。)这场新长征虽然没有雪山草地、战火硝烟,却仍然需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并从中汲取信心、智慧和力量,在党的领导下,走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长征路。(亮明总论点——大力弘扬长征精神,走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长征路。)

弘扬长征精神,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本段段旨句,即全文第1个分论点。)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最根本的精神动力就是坚定理想信念,由此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靠这种精神最终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在最关键的时刻,挽救了党和全军,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分析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最根本的精神动力就是坚定理想信念。)正像毛主席指出的,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引用毛泽东主席的讲话,进一步论证长征精神对推动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取得胜利的积极作用。)现在,我们又踏上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的路还很长,要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首要的是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不断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动力,把个人梦想同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不忘初心,笃定共同富裕目标继续前进,以扎实的作为,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兴旺、人民幸福做出贡献。(结合新长征谈如何坚定理想信念。)

弘扬长征精神,要坚定克难制胜的信心。(本段段旨句,即全文第2个分论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使中国经济迸发了活力,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改变国家历史进程的同时,也改变了无数普通中国人的命运。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必须增强危机意识。要看到,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水平排位还很低,家底还不厚实,决不可歇脚停步。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既是基于经济增长阶段性特征的规律遵循,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还要看到,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也会遇到坎坷,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只有继续发扬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在思想上扫清障碍,在新长征路上实现新的跨越。(本段大篇幅在谈与“坚定克难制胜的信心”有关的对策,但非常遗憾,并没有明显提到“长征”。)

弘扬长征精神,要坚持实事求是解决问题。(本段段旨句,即全文第3个分论点。)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在长征中,当发现预想目的地的环境、条件和敌情不适宜建立根据地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拘泥于已定方案,及时调整、修改计划,从实际情况出发,重新选择、寻找适宜红军生存和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革命的落脚点,粉碎了蒋介石一次次“围歼”的计划,摆脱了一次次的危险,避免了损失,最后建立了领导全国革命斗争发展的战略基地,形成有利于革命发展的战略态势。(分析论证为什么要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实事求是解决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路上仍然面临着复杂的情况和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以此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中国力量,不断增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聪明才智和磅礴伟力。(结合新长征谈如何坚持实事求是解决问题。)

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好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使命光荣而艰巨,只要我们不忘初心,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坚定跟党走好新长征的每一步,我们预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弘扬雷锋精神征文

全文共 1437 字

+ 加入清单

被毛主席赞颂,为老百姓尊敬的雷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带着这个疑问,我观看了电影《雷锋》这部电影让我真正地认识了雷锋,认识了这个从未打过仗,但却时时处处受人尊敬的解放军!他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刻苦学习……

这部电影还用一幕幕生动的画面演绎出了雷锋的一个个优点。而雷锋忍着病痛送老奶奶走泥路的画面则更是深深的烙在我的心上。

那是一个休息日,雷锋准备去卫生室看病,可是看到建筑工地的工人们太辛苦了,便不由自主的去帮助他们。直到傍晚,大汗淋漓的雷锋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走在去卫生室的路上。他正走着,天下起了倾盆大雨,风也吹得树叶沙沙作响。

忽然,一阵使人揪心的、孩子的哭声,把雷锋雷锋的注意力引到了不远处:原来,一位老奶奶正牵着他的小孙子走在布满稀泥的乡间小路上。小小的雨伞遮不住那瓢泼大雨, 豆大的雨珠像一个邪恶的魔法师,利用魔法将自己变成一条长长的鞭子,在小孩儿的身上肆意地抽打。看到这儿,我真为那个孩子担心,冰冷的雨滴打在他弱不禁风的身上,难道他不会生病吗?

雷锋见了疾步跑上前去,问他们要去哪儿。老奶奶告诉他,他们要去几十外的一个屯子,因为她的女儿住那儿。雷锋听后,毫不犹豫的抱起小孩子,又搀扶着老奶奶,和他们一起往前走。走着走着,他们看见了一条小溪,溪上的独木桥只容得下一个人。望着那条窄得不能再窄的桥雷锋果断地卷起了裤脚,抱着孩子,光着脚在冰冷的小溪里行走。一边走,还一边扶着桥上的老奶奶。雷锋毕竟还生着病,可他为什么还要在冷水里行走?不正是因为他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吗!

过了河,他们又走了许久,走到了一个坡泥前。坡上的泥土因为有了雨水而变得滑溜溜的,脚一踩上去准滑下来。年迈的老奶奶又怎能走上去呢?想到这儿,雷锋不知如何是好。他思索了一会儿,最后行动起来。他先用左脚踩在坡的最底下,有了一个脚踩出的“台阶”后,雷锋又用手把它压了压,使“台阶”更加牢固。然后他又在“台阶”上面一点的坡上再踩一个“台阶”供老奶奶通行。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老太太,雷锋宁愿自己吃点儿苦,也要为老奶奶开出一条条更方便行走的路,这是为什么?不也是因为他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吗!

当他们快走到时,小孩子冷得直打哆嗦,雷锋见了毫不犹豫地拖下外衣给小孩儿穿上。而他自己却穿着难以抵挡寒冷的衬衫。难道雷锋真的不怕冷吗?不,他也冷。那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外衣给哪个小孩儿呢?不还是因为他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吗!

终于到了老奶奶女儿的家里,老奶奶递给雷锋一条毛巾,让他擦擦身上的汗珠和雨珠。然后,老奶奶让她的女儿煮碗姜糖水给雷锋喝。可一回头才发现,雷锋不知什么时候,早已离开,可他连口水也没喝呀!

看到这儿我不禁热泪盈眶,雷锋的这种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可如今这个社会仍有许多人没有这种精神!

有一个星期天,我到姐姐家玩,我们走在去河边的路上。正走着,我们看见了一位年迈的老太太拖着一大包东西,走在一条小路上。那条路来来往往的行人很多,他们玩得玩,笑得笑,就是没有人帮助那位老太太。这时候老太太在一个年轻人身边说了几句话,好像是在请他帮忙提东西。但是那个年轻人话也没说就大摇大摆的走开了。老太太的眼神里充满了无助与失望。这个时候,我和姐姐终于忍不住,跑上去帮老太太提了东西。那个老太太一连说了几个谢字,但是想到雷锋,我觉得我不应该得到这个感谢。

当年雷锋有那么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了别人他自己牺牲了多少宝贵的时间。而现在,难道我们忙得连帮老人提提包、掺扶一下他们的时间都没有吗?我想,肯定有。那就让我们学习一下雷锋的奉献精神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十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必须让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不可逾越的底线。在全面依法治国条件下,管党治党要依靠党规党纪,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实现纪法分开,用严明的纪律管住全体党员。……”18日下午,朝阳区纪委召开区纪委常委(扩大)会,宣传部部长谭水华正在为参会的机关党员领导干部领学《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公报》原文内容。

会上,各参会成员对全会精神展开学习研讨,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宋铁健对照全会精神,对2016年工作提出严明政治纪律、深化作风建设等七项要求。

朝阳区纪委编辑整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公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新华社和评论员文章》、《境内主要媒体对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的重要表述》等文章近20篇,下发至机关全体党员干部手中。下一步,区纪委将加大对全区各级党组织开展此项专题学习的力度,并在以下三方面强化部署落实:

一是要求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把学习贯彻落实中纪委十八届六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充分认识此次全会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不断增强学习执行的自觉性。

二是要求将学习活动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各级党员干部要把中纪委十八届六次全会精神作为行动指南,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将全会精神与实际工作密切结合,坚持严明政治纪律、深化作风建设、深化党内监督、加强基层治理、加大审查力度、深化源头治腐、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三是要求学习活动融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形式组织集中学习和研讨,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实质。要求每名党员对照自身实际,查找不足和差距。同时,各单位党员干部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